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854-021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困学纪闻卷四
            宋 王应麟 撰
  周礼
汉河间献王得周官而武帝谓末世渎乱不验之书唯
 唐太宗夜读之以为真圣作曰不井田不封建而欲
 行周公之道不可得也人君知此经者太宗而已刘
 歆始用之苏绰再用之王安石三用之经之蠹也唯
卷四 第 1b 页 WYG0854-0213b.png
 文中子曰如有用我执此以往程伯子曰必有关雎
 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儒者知此经者
 王程二子而已
汉志谓之周官(若璩按河间献/王傅亦曰周官)经序录云刘歆始建立
 周官经以为周礼意者周礼之名昉此乎然后汉书
 云郑众傅周官经后马融作周官傅授郑玄玄作周
 官注犹未以周礼名也隋志自马融注已下始曰周
 官礼(隋志三礼目录一卷郑玄撰今见于释文氏若/璩按郑康成序云世祖以来通人达士郑 父)
卷四 第 2a 页 WYG0854-0214a.png
 (子卫宏贾逵马季长皆作周礼解诂周礼之名已见/于此贾公彦曰以设位言之谓之周官以制作言之)
 (谓之/周礼)
五峰胡氏云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司空掌邦土居
 四民世传周礼阙冬官未尝阙也乃冬官事属之地
 官程泰之云五官各有羡数天官六十三地官七十
 八春官七十夏官六十九秋官六十六盖断简失次
 取羡数凡百工之事归之冬官其数乃周俞庭椿为
 复古编亦云司空之篇杂出于五官之属九峰蔡氏
卷四 第 2b 页 WYG0854-0214b.png
 云周公方条治事之官而未及师保之职冬官亦阙
 首末未备周公未成之书也(若璩按古者三公多系/兼官惟六卿是实职周)
 (礼盖载其实职者也其中有三公云何孤云何/皆六卿职之所及亦莫或遗蔡氏说颇傅会)
考工记或以为先秦书而礼记正义云孝文时求得周
 官不见冬官一篇乃使博士作考工记补之马融云
 孝武开献书之路周官出于山岩屋壁汉书谓河间
 献王得之非孝文时也序录云李氏上五篇失事官
 一篇取考工记补之六艺论云壁中得六篇误矣齐
卷四 第 3a 页 WYG0854-0214c.png
 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楚王冢获竹简书青丝编
 简广数分长二尺有得十馀简以示王僧虔僧虔曰
 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汉时科斗书已废
 则记非博士所作也易氏云考工记非周书也言周
 人上舆而有梓匠之制言周人明堂而有世室重屋
 之制言沟洫浍川非遂人之制言旂旗旟旐非大司
 马司常巾车之制视周典大不类(若璩按科斗书汉/世盛行且著之功)
 (令见汉蓺文志/萧何草律云云)
卷四 第 3b 页 WYG0854-0214d.png
礼器经礼三百郑氏注谓即周礼三百六十官汉志礼
 经三百臣瓒注云周礼三百是官名也礼经谓冠昏
 吉凶盖以仪礼为经礼也朱子从瓒说谓周礼乃设
 官分职之书礼典在其中而非专为礼设也
郑康成释经以纬书乱之以臆说汨之而圣人之微指
 晦焉徐氏微言谓郑注误有三王制汉儒之书今以
 释周礼其误一司马法兵制也今以證田制其误二
 汉官制皆袭秦今引汉官以比周官小宰乃汉御史
卷四 第 4a 页 WYG0854-0215a.png
 大夫之职谓小宰如今御史中丞如此之类其误三
 鹤山(若璩按鹤山/魏了翁号)谓以末世弊法释三代令典如以
 汉算拟邦赋以莽制拟国服止斋谓以周礼为非圣
 人之书者以说之者之过也
张禹以论语文其谀刘歆以周官文其奸犹以诗礼发
 冢也禹不足以玷论语而以歆訾周官可乎(西山曰/歆之王)
 (田安石之泉府直窃/其一二以自盖尔)
易氏总义云府史胥徒通典总言其为六万三千六百
卷四 第 4b 页 WYG0854-0215b.png
 七十五人愚考之通典周六万三千六百七十五员
 内二千六百四十三人(若璩按文献通考云此数未/知何据据周礼当作二万五)
 (千二百六/十六人)外诸侯国官六万一千三十二人(按通考/又云此)
 (据王制殷时天下/诸侯官数则合)此乃官数非谓府史胥徒也
嫔御奄寺饮食酒浆衣服次舍器用货贿皆领于冢宰
 冕弁车旗宗祝巫史卜筮瞽侑皆领于宗伯此周公
 相成王格心辅德之法周之兴也滕侯为卜正吕伋
 为虎贲氏侍御仆从罔非正人左右携仆庶常吉士
卷四 第 5a 页 WYG0854-0215c.png
 及其衰也昏㭬靡共妇寺阶乱膳夫内史趣马师氏
 缔交于嬖宠琐琐姻亚私人之子窃位于王朝至秦
 而大臣不得议近臣矣至汉而中朝得以诎外朝矣
 至唐而北司是信南司无用矣由周公之典废也间
 有诘责幸臣如申屠嘉奏劾常侍如杨秉宫中府中
 为一体如诸葛武侯可谓知宰相之职者唐太宗责
 房玄龄以北门营缮何预君事岂善读周礼者哉我
 朝赵普于一熏笼之造亦制以有司之法李沆于后
卷四 第 5b 页 WYG0854-0215d.png
 宫之立奏以臣沆不可(若璩按宜增一事曰文彦博/于疾势增损责宦者必以告)
 赵鼎于内苑移竹责宦者罢其役庶几古大臣之风
 矣五峰乃谓周公不当治成王燕私之事殆未之思
 也
李泰伯曰内宰用大夫士世妇每宫卿二人皆分命贤
 臣以参检内事(汉世皇后詹事以二千/石为之犹有成周遗意)
汉食货志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颜师古注周官太府
 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
卷四 第 6a 页 WYG0854-0216a.png
 之官故曰九府愚按尔雅医无闾之珣玗琪会稽之
 竹箭梁山之犀象华山之金石霍山之珠玉昆崙之
 璆琳琅玕幽都之筋角斥山之文皮岱岳之五谷鱼
 盐是谓九府五峰胡氏皇王大纪所述与尔雅同而
 继之曰尚父立圜法轻重以铢通九府之货又按史
 记列傅吾读管氏轻重九府刘向别录曰九府书民
 间无有索隐谓其书论铸钱之轻重盐铁论文学曰
 管仲设九府徼山海通典亦云太公立九府之货然
卷四 第 6b 页 WYG0854-0216b.png
 则九府太公立之管仲设之其名列于尔雅盖即管
 氏书也大纪之说得之颜注恐非(曲礼天子之六府亦/与大禹谟之六府异)
九嫔注引孔子曰日者天之明月者地之理孝经援神
 契之言也何休公羊傅序引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
 行在孝经孝经钩命决之言也汉儒以纬书孔子所
 作(康成注中庸亦引孔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
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汉诸侯子入宿卫齐王之弟章
 是也入京师受业楚王之子郢客是也其制犹古
卷四 第 7a 页 WYG0854-0216c.png
奄止于上士抑其权也唐太宗诏内侍省不立三品官
 不任以事然内侍并列于六省开奄尹与政之阶与
 周典统于冢宰异矣
八则礼俗以驭其民吕微仲谓庶民可参之以俗士以
 上专用礼此说非也大傅百志成故礼俗刑吕成公
 谓礼俗不可分为两事制而用之谓之礼习而安之
 谓之俗若礼自礼俗自俗不可谓之礼俗
王之膳服虽不会而九式有羞服之式冢宰所均节也
卷四 第 7b 页 WYG0854-0216d.png
 待王之膳服不过以关市之赋则其用简矣
司徒掌教不言财司马掌政不言兵乡遂九畿兵财在
 其中井田封建足食足兵之本也周官之法不行无
 善教善政于是忧财用畏夷狄矣
乡有军制无田制遂有田制无军制(疏云郑注/互见其义)
大司徒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匠人建国昼参诸日中
 之景夜考之极星诗定之方中傅云度日出日入以
 知东西南视定北准极以正南北愚按晏子春秋景
卷四 第 8a 页 WYG0854-0217a.png
 公新成柏寝之室使师开鼓琴师开左抚宫右弹商
 曰室夕东方之声薄西方之声扬公召大匠曰室何
 为夕大匠曰立室以宫矩为之于是召司空曰立宫
 以城矩为之明日晏子朝公曰先君太公立宫何为
 夕对曰古之立国南望南斗北戴枢星彼安有朝夕
 哉而以今之夕者周之建国国之西方以尊周也公
 曰古之臣乎枢星即极星也公刘居豳既景乃冈然
 则尚矣
卷四 第 8b 页 WYG0854-0217b.png
蔡邕明堂论曰王居明堂之礼南门称门西门称闱故
 周官有门闱之学师氏教以三德守王门保氏教以
 六艺守王闱然则师氏居东门南门保氏居西门北
 门也朱子大学章句序王宫有学盖谓此鲁孝公之
 为公子尝入京师为国子人称其孝宣王命之导训
 诸侯他书言国子者唯周语焉
师氏三德朱子曰至德以为道本明道先生以之敏德
 以为行本司马温公以之孝德以知逆恶赵无愧徐
卷四 第 9a 页 WYG0854-0217c.png
 仲车之徒以之(若璩按赵无愧名君锡洛阳人事父/良规至孝绝𩔖除仲车历官神宗哲)
 (宗朝见宋史列/傅第四十六)
牧誓顾命皆言师氏云汉之傅曰年谷不登则师氏弛
 其兵文王世子大司成注以为师氏而楀维师氏以
 刺匪其人九两师以贤得民注谓诸侯师氏言贤者
 以身教也后妃亦有之葛覃云言告师氏
保氏九数郑司农云今有重差夕桀句股释文夕音的
 此二字非郑注愚按少仪正义引郑司农云今有重
卷四 第 9b 页 WYG0854-0217d.png
 差句股马融干宝等更云今有夕桀各为二篇未知
 所出则夕桀二字后人附益非郑注信矣刘徽九章
 算经序云包牺氏始画八卦作九九之术以合六爻
 之变黄帝建历纪协律吕𨽻首作数周公制礼有九
 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汉张苍耿寿昌皆善算因
 旧文删补故校其目与古或异而所论多近语
里宰以岁时合耦于锄注云锄者里宰治处也若今街
 弹之室于此合耦使相佐助疏谓汉时在街置室检
卷四 第 10a 页 WYG0854-0218a.png
 弹一里之民金石录有中平二年正月都乡正街弹
 碑在昆阳城中赵明诚失于考礼注而郦氏注水经
 洪氏𨽻释皆以街为卫又误矣汉食货志言古制云
 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
 然后归夕亦如之里胥之塾其即里宰所谓锄者欤
庖人注青州之蟹胥(释文胥息徐反刘音素/字林先于反蟹酱也)集韵蝑蟹
 醢四夜切(当从/集韵)笾人注鱐者析乾之出东海陆广微
 吴地记云阖闾思海鱼而难于生致治生鱼盐渍而
卷四 第 10b 页 WYG0854-0218b.png
 日乾之故名为鲞(读如/想)
管子地员篇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每土有常而物有次
 群土之长是唯五粟次曰五沃次曰五位次曰五蘟
 次曰五壤次曰五浮凡上土三十物种十二物中土
 曰五怸次曰五纑次曰五壏次曰五剽次曰五沙次
 曰五塥凡中土三十物种十二物下土曰五犹次曰
 五𢎳次曰五殖次曰五觳次曰五凫次曰五桀凡下
 土三十物种十二物凡土物九十其种三十六按大
卷四 第 11a 页 WYG0854-0218c.png
 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以土宜之法辨十
 二壤之物而知其种此篇亦古制之存者河图谓东
 南神州曰晨土正南邛州曰深土西南戎州曰淊土
 正西弇州曰开土正中冀州曰白土西北柱州曰肥
 土北方玄州曰成土东北咸州曰隐土正东扬州曰
 信土
地员篇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叶
 下于□□下于苋苋下于蒲蒲下于苇苇下于雚雚
卷四 第 11b 页 WYG0854-0218d.png
 下于蒌蒌下于荓荓下于萧萧下于薜薜下于萑萑
 下于茅凡彼草物有十二衰(注□即郁也衰谓/草上下相重次也)按周
 官有草人此岂其遗制欤
土圭度地之法景一寸地差千里一分地差百里王畿
 千里以寸为法五等诸侯之地以分为法尺有五寸
 者一万五千里之景也天地相去三万里尝考隋唐
 志宋元嘉十九年测于交州何承天谓六百里差一
 寸后魏永平元年测于洛阳信都芳谓二百五十里
卷四 第 12a 页 WYG0854-0219a.png
 差一寸然宋之于阳城魏之于金陵皆隃度未可据
 也唐开元十二年植表浚仪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
 百七十步差二寸馀遂以旧说千里一寸为妄(王朴/曰阳)
 (城乃在洛之东偏开元得浚仪/之岳台应南北弦居地之中)司马公日景图云日
 行黄道每岁有差地中当随而转移故周在洛邑汉
 在颍川阳城唐在汴州浚仪潏水李氏云周于洛阳
 测景说者谓地形西北高东南下极星在北斗亦在
 北极星乃天之中也天之中则地之中
卷四 第 12b 页 WYG0854-0219b.png
诸公之地方五百里与武成孟子之言不合子产曰列
 国一同孟子亦曰鲁方百里明堂位乃云鲁方七百
 里或谓周官明堂位兼附庸而言职方氏疏云无功
 纵是公爵惟守百里地谓若虞公虢公旧是殷之公
 至周仍守百里国以无功故也愚按左氏传虞仲大
 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皆周所封谓旧是
 殷之公误矣
岁终正治而致事注上其计簿疏云汉时考吏谓之计
卷四 第 13a 页 WYG0854-0219c.png
 吏今按说苑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明年
 上计景公迎而贺之韩子外储说西门豹为邺令居
 期年上计君收其玺新序魏文侯东阳上计钱布十
 倍史记秦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三岁不上计然
 则春秋战国时已有上计非始于汉
朱文公曰读曹公杜牧孙子见其所论车乘人数诸儒
 皆所未言唯蔡季通每论此事以考周礼军制皆合
 愚按孙子作战篇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卷四 第 13b 页 WYG0854-0219d.png
 𢃄甲十万曹公注驰车轻车也杜牧注轻车战车也
 古者车战革车辎车重车也载器械财货衣装司马
 法曰一车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家子十人固
 守衣装五人厩养五人樵汲五人轻车七十五人重
 车二十五人故二乘兼一百人为一队举十万之众
 革车千乘校其费用支计则百万之众皆可知也左
 氏傅乙卯楚师军于邲丙辰楚重至于邲吕成公谓
 凡战兵车在前辎重常在兵车之后楚重次日乃至
卷四 第 14a 页 WYG0854-0220a.png
 后一日故无钞击之患唐说斋云儒者谓甸出七十
 五人不知实出百人其七十五人战车也其二十五
 人重车也
古者步百为亩古之百亩为今四十一亩一百六十步
 古之一井为今三百七十五亩窦俨曰小亩步百周
 之制也中亩二百四十汉之制也大亩三百六十齐
 之制也今所用者汉之中亩盐铁论御史曰古者制
 田百步为亩先帝哀怜百姓制田二百四十步为一
卷四 第 14b 页 WYG0854-0220b.png
 亩通典谓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更以二百四十
 步为亩二说不同
禹贡之田九等为掩别楚地亦九等孟子王制为五等
 而周官止三等解者谓大司徒不易一易再易三等
 都鄙之制也小司徒上中下地三等六乡之制也遂
 人上中下地三等有莱者六遂之制也大司马上中
 下地三等诸侯之制也
遂人治野乃乡遂公邑之制匠人沟洫乃采地之制郑
卷四 第 15a 页 WYG0854-0220c.png
 康成云周制畿内用夏之贡法税夫无公田邦国用
 殷之助法制公田不税夫朱文公亦云沟洫以十为
 数井田以九为数井田沟洫决不可合而永嘉诸儒
 欲混为一康成注分为二是也愚按李泰伯平土书
 云周畿内及诸侯一用贡法盖泰伯已与康成异矣
 非始于永嘉诸儒也刘氏中义以匠人沟洫求合乎
 遂人治野之制谓遂人言积数匠人言方法然周礼
 考工各为一书易氏谓匠人前代之制
卷四 第 15b 页 WYG0854-0220d.png
禹尽力乎沟洫浚畎浍距川遂人五沟五涂之制因于
 古也以水佐耕者丰稻人掌之以水佐守者固司险
 掌之自乡遂之法弛子驷为田洫而丧田者以为怨
 子产作封洫而伍田畴以为谤晋欲使齐尽东其亩
 而戎车是利甚而两周争东西之流至商鞅决裂阡
 陌吕政决通川防古制荡然矣古者内为田庐外为
 沟洫在易之师寓兵于农伏险于顺取下坎上坤之
 象沟洫之成自禹至周非一人之力沟洫之坏自周
卷四 第 16a 页 WYG0854-0221a.png
 衰至秦非一日之积先儒谓井田坏而戎马入中国
 如入无人之境悲夫
人耦牛耦郑氏注合耦并言之疏谓周时未有牛耦耕
 至汉赵过始教民牛耕今考山海经后稷之孙叔均
 始作牛耕周益公云孔子有犁牛之言冉耕亦字伯
 牛贾谊书新序载邹穆公曰百姓饱牛而耕月令季
 冬出土牛示农耕早晚何待赵过过特教人耦犁费
 省而功倍尔
卷四 第 16b 页 WYG0854-0221b.png
盬盐引池而化山海经盬贩之泽穆天子传至于盬晋
 郇瑕氏之地而猗顿用是起者也散盐煮水而成夏
 书青州之贡职方幽州之利齐之渠展燕之辽东而
 宿沙初作者也形盐掘地以出之周公阅所云盐虎
 形也饴盐于戎以取之伊尹所云和之美者大夏之
 盐也后周四盐之政仿此古者川泽之饶与民共之
 自海王之篇祈望之守作俑于齐至汉二十倍于古
 考之汉志盐官三十有五唐有盐之县一百五本朝
卷四 第 17a 页 WYG0854-0221c.png
 盐所出者十二路为池二为监七为场二十二为井
 六百有九(若璩按玉海作/井八百二十二)法益详而利无遗矣
玩物丧志召公以为戒凡式贡之馀财以共玩好之用
 恐非周公之典无逸曰惟正之供
外府注泉始盖一品周景王铸大泉而有二品韦昭注
 周语曰单穆公云古者有母平子子权母而行然则
 二品之来古而然矣
古者以射御为艺孔子曰执射乎执御乎诗曰叔善射
卷四 第 17b 页 WYG0854-0221d.png
 忌又良御忌四黄既驾两骖不猗御之善也不失其
 驰舍矢如破射之善也学射者多矣造父之师泰豆
 氏尹需之习秋驾皆学御者也说苑谓御者使人恭
 射者使人端亦正心修身之法(若璩按朱子言六艺/之射犹略见乡射大)
 (射篇御法则废不可考矣余每读其言而三叹之郑/司农注五驭曰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
 (左惟汉时犹流傅此名目恐后并名亦不能详/惜哉 淮南说山詶射者使人端钓者使人恭)
货贿用玺节注今之印章也司市注云如今斗检封职
 金云楬而玺之左傅季武子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
卷四 第 18a 页 WYG0854-0222a.png
 之战国策欲玺者段干子也蔡邕独断云古者尊卑
 共用之卫宏云秦以来天子为玺又独以玉为之臣
 下莫敢用唐又改玺为宝(五代史臣曰国以玉玺为/传授神器遂古无闻运斗)
 (枢曰舜为天子黄龙员玺/世本曰鲁昭公始作玺)
司门正其货贿正者禁其侈而归于正也注读为征
 非是
迹人春秋末宋犹有是官左氏哀十四年傅迹人来告
 曰逢泽有介麇焉
卷四 第 18b 页 WYG0854-0222b.png
司禄阙孟子云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赵氏注
 今周礼司禄之官无其职是诸侯皆去之故不复存
 (若璩按欲以此补/集注为以经解经)
槁人注今司徒府中有百官朝会之殿后汉蔡邕集所
 载百官会府公殿下者也古天子之堂未名曰殿说
 苑魏文侯御廪灾素服辟正殿五日庄子说剑云入
 殿门不趋盖战国始有是名燕礼注当东霤者人君
 为殿屋也疏谓汉时殿屋四向流水举汉以况周然
卷四 第 19a 页 WYG0854-0222c.png
 汉黄霸傅先上殿注谓丞相所坐屋古者屋之高严
 通呼为殿不必宫中也
大宗伯疏星备云五星初起牵牛岁星一日行十二分
 度之一十二岁而周天荧惑日行三十三分度之一
 三十三岁而周天镇星日行二十八分度之一二十
 八岁而周天太白日行八分度之一八岁而周天辰
 星日行一度一岁而周天冯相氏疏星备云明王在
 上则日月五星皆乘黄道保章氏疏星备云五星更
卷四 第 19b 页 WYG0854-0222d.png
 王相休废其色不同王则光芒相则内实休则光芒
 无角不动摇废则少光色顺四时其国皆当也星备
 之书仅见于此隋唐志皆不著录
周五礼之别三十有六唐五礼之仪一百五十有二唐
 志云自梁以来始以当时所行傅于周官五礼之名
 各立一家之学
九㲈之舞注云当为大㲈愚谓九㲈之名尚矣不必改
 字说苑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
卷四 第 20a 页 WYG0854-0223a.png
 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趣
 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齐景
 公作徵招角招盖舜乐之存者刘原父云九招者九
 名予识其三焉祈徵角之谓也山海经夏后开得九
 辩九歌以下始歌九招于大穆之野帝王世纪启升
 后十年舞九韶(竹书曰夏后/间舞九招)史记禹乃兴九招之乐
 索隐曰即舜乐箫韶九成艾轩谓劝之以九歌即九
 招之乐吕氏春秋帝喾命咸黑作为舞(若璩按舞/字宜衍)
卷四 第 20b 页 WYG0854-0223b.png
 歌九招六列六英帝舜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
 帝德然则九招作于帝喾之时舜修而用之(秦惟韶/武二乐)
 (存之若璩按后汉孔僖传章帝幸阙里祠孔子作六/代 乐疑此时安得备此乐盖秦得天下唯馀韶武)
 (耳后读玉海载刘子文武篇汉祖海内大定以文正/戈召邹鲁儒生而制礼仪修六代之乐朝诸侯于咸)
 (阳则阙里所作乐其汉祖之所遗/与抑出于夸饰而史家沿之也)
班固律历志述刘歆之言以律为下生吕为上生郑康
 成以黄钟三律为下生以蕤宾三律为上生梁武帝
 钟律纬谓班固夹钟中吕过于无调郑康成有升阳
卷四 第 21a 页 WYG0854-0223c.png
 而无降阳陈用之礼书谓自子午以左皆上生子午
 以右皆下生以郑说为是张文饶翼元曰十二月之
 律以候月六十日之律以候日月律当一下一上依
 次而生日律当用蕤宾重上生司马迁刘歆之法月
 律也吕不韦淮南京房之法日律也晋志取司马而
 非淮南梁武是京房而非班固皆非通论
大卜三兆其颂皆千有二百夏后铸鼎繇曰逢逢白云
 一南一北一西一东九鼎既成迁于三国懿氏占曰
卷四 第 21b 页 WYG0854-0223d.png
 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成季卜曰
 间于两社为公室辅骊姬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
 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卫侯繇曰如鱼竀尾衡流而
 方羊裔焉汉文兆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皆龟繇也(若璩按漏齐世家西伯卜曰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晋语史苏卜)
 (曰挟以冲骨齿牙为猾戎夏交捽汉元后传晋史卜/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
 (年宜有圣女兴襄十年孙文子卜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哀九年史龟曰是谓沈阳可以兴兵)
 (利以伐姜/不利子商)
卷四 第 22a 页 WYG0854-0224a.png
卜师四兆郑氏锷以理推之谓方兆占四方之事也汉
 武帝发易占知神马从西北来功兆占立功之事也
 楚司马子鱼卜战令龟义兆占行义之事也惠伯曰
 忠信之事则可弓兆有射意后世有覆射之法
龟人六龟易十朋之龟(尔雅/十龟)唐六典辨龟九类五色依
 四时用之
列子梦有六候与占梦同噩作蘁东坡曰高宗言梦文
 王武王言梦孔子亦言梦其情性治其梦不乱西山
卷四 第 22b 页 WYG0854-0224b.png
 曰正梦不缘感而得馀皆感也
大祝九祭九曰共祭注云共犹授也王祭食宰夫授祭
 孝经说曰共绥执授疏云孝经说孝经纬文共绥执
 授谓将绥祭之时共此绥祭以授尸愚谓疏谓绥祭
 非也后汉礼仪志注孝经援神契曰尊三老者父象
 也谒者奉几安车软轮供绥执授宋均曰供绥三老
 就车天子亲执绥授之永平二年养老诏亦有安车
 软轮供绥执授之语盖取孝经纬
卷四 第 23a 页 WYG0854-0224c.png
郑司农注肃□但俯下手今时揖是也项氏云古之拜
 如今之揖折腰而已介胄之士不拜故以肃为礼以
 其不可折腰也其仪特敛手向身微作曲势此正今
 时妇人揖礼也汉时妇人之拜不过如此或谓自唐
 武氏始尊妇人不令拜伏误矣周天元令妇人拜天
 台作男子拜则虽虏俗妇人亦不作男子拜也内则
 尚右手者言敛手右向非若今用手按膝作跪也男
 之尚左亦然(今考太祖问赵普拜礼何以男子跪而/妇人不跪普问王眙孙对曰古诗长跪)
卷四 第 23b 页 WYG0854-0224d.png
 (问故夫妇人亦跪也唐武后时妇人始拜而不跪普/问所出对曰唐张建章渤海记备言之 若璩按尝)
 (共胡朏明读此条举刘熙释名云拜于妇人为扶自/袖扶而上下也證汉妇人之拜朏明为解颐 朱子)
 (曰古者妇人首饰盛多如副笄六珈之类自难以俯/㐲地上此解为正 又辨乐府只说长跪问故夫)
 (不曾说伏拜引者亦非以余谓妇人拜之重者莫遇/昏礼之扱地拜扱地拜 手至地犹首不至手首至)
 (手则书所谓拜手大祝所/谓空首矣妇人无此等)
视祲掌十煇之法占日旁之气也二郑解其同者六其
 异者四大卜掌三梦之法其经运十其别九十谓占
 梦之正法有十也一运而九变十运而九十变注以
卷四 第 24a 页 WYG0854-0225a.png
 经运为十煇先儒谓日之煇光梦之变通其占不同
 不当改运为煇
大史正岁年以序事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数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朔数三百五十四日汉历志
 曰闰所以正中朔也或谓周以建子为正而四时之
 事有用夏正建寅者用建寅则谓之岁用建子则谓
 之年(洪范正义从冬至及/明年冬至为一岁)
冯相氏致日致月注冬至日在牵牛景丈三尺夏至日
卷四 第 24b 页 WYG0854-0225b.png
 在东井景尺五寸此长短之极春分日在娄秋分日
 在角而月弦于牵牛东井左氏傅日月之行分同道
 也至相过也正义云春分朔则日在娄望则月在角
 秋分朔在角望在娄娄角天之中道故昼夜等冬至
 朔则日在斗望则月在井夏至朔在井望在斗斗井
 南北故昼夜长短极冬至古日在牵牛今在斗郑注
 与孔疏异历法岁差也
保章氏星土按乙巳占论十二次云北方之宿主吴越
卷四 第 25a 页 WYG0854-0225c.png
 火午之辰在周邦天度均列而分野殊别一次所主
 或亘万里跨数州或于寰内不布一郡国语岁在鹑
 火有周之分野今丰鄗当秦宿而周分𨽻豫州理实
 难详至如荧惑守心宋景禳其咎实沈为祟晋侯受
 其殃事验时有相应贾公彦谓吴越在南齐鲁在东
 今岁星或北或西不依国地所在此受封之日岁星
 所在之辰国属焉故也或云十二次可言者一其惟
 析木乎(尾箕艮维燕可以言东北然若按保章氏/星土之说康成尚袭旧闻 亦直至唐浮图)
卷四 第 25b 页 WYG0854-0225d.png
 (一行始阐发无遗见唐天文/志余欲取以补郑注之不逮)
十有二岁注岁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于地
 十二岁而小周潏水云岁星在天岁阴在地天官书
 曰岁阴在摄提格岁星在星纪岁阴在单阏岁星在
 玄枵自嘉祐丁酉验之多差近年尤甚岁星常先月
 馀近年以来常先一百二十馀日愚考大衍历议曰
 岁星自商周迄春秋之季率百二十馀年而超一次
 战国后其行寝急至汉尚微差及哀平间馀势乃尽
卷四 第 26a 页 WYG0854-0226a.png
 更八十四年而超一次三山陈氏谓如左氏之说则
 寅而在卯午而在亥如史记之说则寅而在丑辰而
 在亥以次推之皆不同汲冢师春谓岁星每岁而成
 一分积百四十四年而满本数则为超辰之限
外史达书名郑康成谓古曰名今曰字(字者滋也聘礼/记云百名以上)
 (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王文公云文者奇偶刚柔杂比以相承
 如天地之文故谓之文字者始于一而生于无穷如
 母之字子故谓之字夹漈谓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主
卷四 第 26b 页 WYG0854-0226b.png
 类为母从类为子六书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
 注字也假借者文与字也谐声与五书同出五书尚
 义谐声尚声说文形也以母统子广韵声也以子该
 母字书眼学韵书耳学中庸或问曰司徒教民书居
 其一外史达书名于四方大行人又九岁一谕焉其
 制度之详如此秦以小篆𨽻书为法而周制始改
镈师注引春秋傅宾将趋今左传作掫环人注引御下
 掚马今作两职方氏注引国语闽芈蛮矣今作蛮芈
卷四 第 27a 页 WYG0854-0226c.png
司爟郑司农引鄹子与论语马融引周书月令同(春取/榆柳)
 (之火夏取枣杏季夏取桑/柘秋取柞楢冬取槐檀)王劭曰周官四时变火以救
 时疾火不数变疾必兴圣人作法岂徒然也晋时有
 以洛阳火度江者代代事之相续不灭火色变青东
 汉礼仪志日夏至浚井改水日冬至钻燧改火(改水/唯见)
 (于/此)
水有疏导火有出纳山林金锡之地皆为之厉禁时而
 用之先王财成辅相之妙也盐铁论大夫曰五行东
卷四 第 27b 页 WYG0854-0226d.png
 方木而丹章有金铜之山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海之
 川西方金而蜀陇有名材之林北方水而幽都有积
 沙之地此天地所以均有无通万物也管子出铜之
 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唐六典天下
 水泉三亿三万三千五百五十有九(若壉按丹谓丹/扬章谓鄣郡)
漏刻之法昼夜百刻易氏云十二时每时八刻二十分
 每刻六十分王昭禹云寅申巳亥子午卯酉八时各
 八刻辰戌丑未四时各九刻愚谓易氏之说与古法
卷四 第 28a 页 WYG0854-0227a.png
 合司寤氏掌夜时注谓夜晚早若今甲乙至戊疏云
 甲乙则早时戌亥则晚时愚按卫宏汉旧仪中黄门
 持五夜甲乙丙丁戊夜今谓之五更疏以戊为戌误
 矣马融以昏明为限郑康成以日出入为限有五刻
 之差蔡邕以星见为夜日入后三刻日出前三刻皆
 属昼郑与蔡校一刻王伯照云昼夜长短以岳台为
 定九服之地与岳台不同则易箭之日亦皆少差
职方氏汉樊毅修西岳庙记作识方氏史通云周书职
卷四 第 28b 页 WYG0854-0227b.png
 方之言与周官无异
兖州其浸卢(若璩按周礼作庐/此促汉地理志)维注云当为雷雍字误
 也颜师古曰卢水在济北卢县说文潍水出琅邪箕
 屋山东入海徐州浸夏书潍淄其道郑读非也
王有三朝一曰治朝在路门之外宰夫司士掌之二曰
 燕朝在路门之内大仆掌之三曰外朝在皋门之内
 库门之外朝士掌之(内朝二/外朝一)唐六典承天门古之外
 朝大极殿古之中朝两仪殿古之内朝(若璩按此则/蔡氏书傅外)
卷四 第 29a 页 WYG0854-0227c.png
 (朝在路门外内朝在/应门之内之说全非)
郑康成因左氏三辰旂旗之文谓王与公同服九章之
 衮考之经无所见司服云公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
 则衮冕而上之章日月星辰也冕十二旒取法天数
 岂同服九章无君臣之别哉郊特牲王被衮以象天
 注谓有日月星辰之章此鲁礼也岂有周服九章而
 鲁乃服十二章者乎汉明帝采周官礼记尚书皋陶
 篇乘舆服从欧阳氏说备十二章得古制矣
卷四 第 29b 页 WYG0854-0227d.png
五刑之法疏谓宫刑至隋乃赦崔浩汉律序文帝除肉
 刑而宫不易书正义隋开皇之初始除宫刑按通鉴
 西魏大统十三年三月除宫刑非隋也(若璩按宫刑/西魏虽除而)
 (于时土字分裂北齐天统五年犹有应宫刑者之诏/不似隋开皇元年永行停止详见尚书古文疏證卷)
 (四第六/十三条)
孙君孚(若璩按君孚名升高/邮人坐元祐党谪)谈圃谓周官赞牛耳荆公
 言取其顺听不知牛有耳而无窍本以鼻听有人引
 一牛与荆公辩今按周礼义云牛耳尸盟者所执无
卷四 第 30a 页 WYG0854-0228a.png
 顺听之说盖荆公闻而知之(若璩按尸盟者所/执五字用郑注)
萍氏几酒犹妹土之诰也禹恶旨酒易未济之终以濡
 首为戒曷尝导民以饮而罔其利哉初𣙜酒酤书于
 汉武纪其流害万世甚于鲁之初税亩
大戴记朝事篇取周官典命大行人朱子仪礼经传以
 为朝事义
考工记貉踰汶则死先儒以汶为鲁之汶水列子释文
 云案史记汶与岷同谓汶江也今江边人云狐不渡
卷四 第 30b 页 WYG0854-0228b.png
 江说文貉狐类也踰越大水则伤本性
有虞氏上陶舜陶河滨器不苦窳周陶正犹以虞阏父
 为之
周人上舆中庸或问轨者车之辙迹舆之广六尺六寸
 其辙迹在地者相距之间广狭如一无有远迩莫不
 齐同至秦然后车以六尺为度
轮人注揱读为纷容揱参之揱疏云今检未得愚谓即
 上林赋纷溶箾蔘
卷四 第 31a 页 WYG0854-0228c.png
冶氏注铤读如麦秀铤之铤表记注移读如禾汜移之
 移六字未知出何书疏不释其义或者农书所载欤
 (移昌/氏反)
潏水云㮚氏为量郑玄以方尺积千寸此乃九章米粟
 法某家旧有一古铜敦乃周成王时物甘人侵扈命
 正人出师复扈邦赐有功师氏而数亦皆备
嘉量之铭祭侯之辞皆极文章之妙而梓人笋虡之制
 文法奇古有飞动之状盖精于道者兼物物而后能
卷四 第 31b 页 WYG0854-0228d.png
 制器庄子谓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以
 天合天道与艺俱化岂物物刻雕之哉
大戴记投壶篇云嗟尔不宁侯为尔不朝于王所故亢
 而射女强食食尔曾孙侯氏百福此祭侯之辞也与
 梓人同而略异(苌弘设射不来不来者/诸侯之不来朝者也)侯者射垛也
 因祭寓意以为诸侯之戒
司仪问君君问大夫君劳客注云问君曰君不恙乎对
 曰使臣之来寡君命臣于庭问大夫曰二三子不恙
卷四 第 32a 页 WYG0854-0229a.png
 乎对曰寡君命使臣于庭二三子皆在劳客曰道路
 悠远客甚劳劳介则曰二三子甚劳疏云未知所出
 何文或云是孔子聘问之辞亦未得其实愚按说苑
 魏太子击封中山遣仓唐使于文侯文侯召仓唐见
 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
 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变容问曰子
 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郑氏所述
 盖古礼也(大行人注亦云问不恙字若璩按说苑/太子击舍人赵仓唐赵 似不宜脱)
卷四 第 32b 页 WYG0854-0229b.png
周礼刘向未校之前有古文校后为今文古今不同郑
 据今文注故云故书朱子曰八法八则三易三兆之
 类各有书属民读法其法不可知如战之陈其陈法
 不可见矣
冥氏注郑司农云读为冥氏春秋之冥按儒林传冥都
 傅颜氏春秋之学疏谓若晏子吕氏之类非也
王肃圣證论讥短郑康成谓天体无二郊丘为一禘是
 五年大祭先祖非圜丘及郊祖功宗德是不毁之名
卷四 第 33a 页 WYG0854-0229c.png
 非配食明堂皆有功于礼学先儒韪之圣證论今不
 傅正义仅见一二唐礼志曰谶纬乱经郑玄主其说
 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天也玄以为天皇大帝者北
 辰耀魄宝也兆五帝于四郊此五行精气之神也玄
 以为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汁光纪者五天
 也由是有六天之说显庆二年礼官议六天出纬书
 南郊圜丘一也玄以为二郊及明堂祭天而玄以为
 祭太微五帝启蛰而郊郊而后耕而玄谓周祭感帝
卷四 第 33b 页 WYG0854-0229d.png
 灵威仰配以后稷因而祈谷皆缪论也
古未有笔以书刀刻字于方策谓之削鲁为诗书之国
 故考工记以鲁之削为良
沙随程氏曰禹贡冀州之北不可画五服之地周官雍
 州之西不可画九畿之地
师氏使其属帅四夷之𨽻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司
 𨽻帅四翟之𨽻使皆服其邦服执其邦兵守王宫唐
 太宗擒颉利其酋长𢃄刀宿卫亦古制也然结社率
卷四 第 34a 页 WYG0854-0230a.png
 之变几至危殆盖先王德化之盛非太宗所能及慕
 冠𢃄百蛮之名而不虞后患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
 心服也
遂师抱磨音历史记乐毅书故鼎反乎磨室徐广注磨
 历也战国策新序作历室盖古字通用
大史大师抱天时注云大出师则大史主抱式以知天
 时史记日者傅旋式正棋唐六典太卜令三式曰雷
 公太一六壬其局以枫木为天枣心为地六壬之说
卷四 第 34b 页 WYG0854-0230b.png
 许叔重曰水者准也生数一成数五以水数配之为
 六壬也遁甲者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本黄帝风后
 之术孤虚者一画为孤无画为虚二画为实以六十
 甲子定四方占其孤虚实而向背之(吴越春秋计𥓋/曰孤虚谓天门)
 (地户/也)
郑刚忠解义如冕服九章授田三等治兵大阅旗物之
 互建六乡六遂师都之异名阴阳之祀有用牲之疑
 九畿之国有朝贡之惑豆区钟釜有多少之差世室
卷四 第 35a 页 WYG0854-0230c.png
 重屋非明堂之制皆辩明使有条理
古者国有閒田田有馀夫夫有閒民民有羡卒不尽其
 财力也至秦而自实田至汉而覈垦田至隋而阅丁
 口至唐而括逃户隐田于是财殚力尽民无乐生之
 心矣(若璩按楚子重为政犹曰大户已责晋尹/铎为晋阳犹曰损其户数则周官可知矣)
取士之制其涂有三诸侯三年一贡士侯国之士也乡
 大夫兴贤能王畿之士也大司乐教国子国之贵游
 子弟也
卷四 第 35b 页 WYG0854-0230d.png
漆林之征二十而五漆以饰器用而已舜造漆器群臣
 咸谏防奢靡之原也种漆成林重其征所以抑末而
 返扑也
 
 
 
 
 困学纪闻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