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854-01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困学纪闻卷一
            宋 王应麟 撰
  易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易之道也处忧患而求安平者其
 惟危惧乎故乾以惕无咎震以恐致福
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易以辞
 为重上系终于默而成之养其诚也下系终于六辞
卷一 第 1b 页 WYG0854-0140b.png
 验其诚不诚也辞非止言语今之文古所谓辞也
履霜戒于未然月几望戒于将然易贵未然之防至于
 几则危矣
潜龙以不见成德管宁所以箴邴原也全身以待时杜
 袭所以戒繁钦也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贞者元之本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
 草木也不茂(见韩非/解老)可以发明贞固之说
乾初九复也潜龙勿用即闭关之义坤初六姤也履霜
卷一 第 2a 页 WYG0854-0140c.png
 坚冰至即女壮之戒
淮南人閒训云易曰潜龙勿用者言时之不可以行也
 故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以阳动
 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以动因夜以息唯有道
 者能行之以阴阳言日夕易说所未及(若璩按君子/终日乾乾为)
 (句夕惕若为句厉无咎为句證以下文言虽危无咎/益验句读断宜如此不意淮南子误读厉联上至王)
 (辅嗣犹然今朱/子本义正之)
蔡泽谓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诎
卷一 第 2b 页 WYG0854-0140d.png
 往而不能自反者也亦善言易矣泽相秦数月而归
 相印非苟知之贾谊书云亢龙往而不能反故易曰
 有悔潜龙入而不能出故易曰勿用龙之神也其惟
 蜚龙乎
越绝引易进退存亡之言曰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几
 得有丧之理陆宣公云丧者得之理得者丧之端其
 语本此
坤之六五程子以为羿莽娲武非常之变干宝之说曰
卷一 第 3a 页 WYG0854-0141a.png
 柔居尊位若成昭之主周霍之臣也百官总己专断
 万几虽情体信顺而貌近僭疑言必忠信行必笃敬
 然后可以取信于神明无尤于四海愚谓此说为长
乾坤之次屯曰建侯封建与天地并立一旅复夏共和
 存周封建之效也匹夫亡秦五胡覆晋郡县之失也
古者君臣之际分严而情通上天下泽履其分严也山
 上有泽咸其情通也不严则为未济之三阳失位不
 通则为否之天下无邦
卷一 第 3b 页 WYG0854-0141b.png
阴符经云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愚尝读易之临曰刚
 浸而长遁曰浸而长也自临而长为泰自遁而长为
 否浸者渐也圣人之戒深矣
系于苞桑三柔在下而戒之也系于金柅一柔方进而
 止之也
蒙之刚中二也占而求之曰初筮比之刚中五也占而
 从之曰原筮
童蒙应于二之刚则吉养之早也童观远于五之刚则
卷一 第 4a 页 WYG0854-0141c.png
 吝见之小也
信君子者治之原随之九五曰孚于嘉吉信小人者乱
 之机兑之九五曰孚于剥有厉
鸣谦则吉鸣豫则凶鸣者心声之发也未知获戻于上
 下鸣谦者欤二三子亦姑谋乐鸣豫者欤
柔而刚则能迁善刚而柔则能顺理复之六三柔而不
 中勉为初之刚而屡失故频复巽之九三刚而不中
 勉为初之柔而屡失故频巽
卷一 第 4b 页 WYG0854-0141d.png
小畜上九月几望则凶阴亢阳也归妺六五月几望则
 吉阴应阳也中孚六四月几望则无咎阴从阳也曰
 几者戒其将盈阴盈则阳消矣
同人之初曰出门随之初曰出门谨于出门之初则不
 苟同不诡随
冥于豫而勉其有渝开迁善之门也冥于升而勉其不
 息回进善之机也
大蹇朋来进君子之真朋也涣其群退小人之伪朋也
卷一 第 5a 页 WYG0854-0142a.png
 (泰言朋/否言群)
君子进而众贤聚故复朋来无咎众贤盛而君子安故
 解朋至斯孚君子之志行而小人之心服故豫勿疑
 朋盍簪
易言密云不雨者二小畜终于既雨者阳之极为阴也
 小过终于己亢者阴之极为阳也(畜极则通/过极则亢)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故甘节吉盗言孔甘乱是用餤故
 甘临无攸利
卷一 第 5b 页 WYG0854-0142b.png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故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故曰自
 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召平董公四皓鲁两生之流士不以秦而贱也伏生浮
 丘伯之徒经不以秦而亡也万石君之家俗不以秦
 而坏也剥之终曰硕果不食阳非阴之所能剥(若璩/按召)
 (平有三此必指为萧相国客者但秦时封东陵侯非/士也伏生下浮丘伯上宜增高堂生高堂生亦秦之)
 (博/士)
卷一 第 6a 页 WYG0854-0142c.png
下阳举而虢亡虎牢城而郑惧西河失而魏蹙大岘度
 而燕危故曰设险以守其国狄患攘而民怨结宗藩
 弱而戚党颛柄臣揃而宦寺恣寇叛平而方镇彊故
 曰思患而豫防之
复曰朋来所以致泰泰曰朋亡所以保泰
阳大阴小而言阴阳阖而辟也朔先晦后而言晦朔终
 而始也
尔雅小罍谓之坎大琴谓之离万物之象无非易也(若/璩)
卷一 第 6b 页 WYG0854-0142d.png
 (按又有辔首谓之革康/谓之蛊和乐谓之节)
易之终始皆阳也始于乾之初九终于未济之上九
易于蛊终则有始于剥消息盈虚于复反复其道皆曰
 天行也然则无与于人事欤曰圣人以天自处扶阳
 抑阴尽人事以回天运而天在我矣
言行可以欺于人而不可以欺于家故家人之象曰君
 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复之初即乾之元硕果不食则生矣复之所谓仁也乾
卷一 第 7a 页 WYG0854-0143a.png
 为木果在春为仁发生也在冬为干归根也终而复
 始
张子曰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朱子谓圣人作易示
 人以吉凶言利贞不言利不贞言贞吉不言不贞吉
 言利禦寇不言利为寇也
闻之前修曰中庸诚敬自有乾坤即具此理乾九二言
 龙德正中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坤六二
 言敬以直内
卷一 第 7b 页 WYG0854-0143b.png
复以自知必自知然后见天地之心有不善未尝不知
 自知之明也
致命遂志命可致而志不可夺行法俟命命可俟而法
 不可变
下学而上达故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魏相以易相汉能上阴阳之奏而不能防戚宦之萌不
 知系于金柅之戒也匡衡以诗相汉能陈关雎之义
 而不能止奄寺之恶不知昏椓靡共之戒也经术虽明
卷一 第 8a 页 WYG0854-0143c.png
 奚益焉
五阳之盛而一阴生是以圣人谨于微齐桓公七年始
 霸十四年陈完奔齐亡齐者已至矣汉宣帝甘露三
 年匈奴来朝而王政君已在太子宫唐太宗以武德
 丙戌即位而武氏已生于前二年我艺祖受命之二
 年女真来贡而宣和之祸乃作于女真张芸叟曰易
 者极深而研几当潜而勿用之时必知有亢当履霜
 之时必知有战(若璩按刘元城器之夏至日与门人/论阴阳消长之理以谓物禁太盛者)
卷一 第 8b 页 WYG0854-0143d.png
 (衰之始也门人因曰汉宣帝甘露三年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来朝此汉极盛时也是年王政君得幸于皇)
 (太子生帝骜于甲观画堂为世嫡皇孙为新室代汉/之兆此正夏至生一阴之时元城曰然王氏此条纯)
 (从刘元/城论来)
易言积善曰家大学言兴仁兴让曰家家可以不正乎
世之治也君子以直胜小人之邪易曰田获三狐得黄
 矢世之乱也小人以狡胜君子之介诗曰有兔爰爰
 雉离于罗
易者象也木上有水为井以木巽火为鼎上止下动为
卷一 第 9a 页 WYG0854-0144a.png
 颐颐中有物为噬嗑小过有飞鸟之象焉馀卦可以
 类求王辅嗣忘象之说蒙庄绪馀尔
左传疏引易云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消息朱子发以为郑康成之语愚谓正其本而万
 物理失之豪釐差以千里见于易纬通卦验汉儒皆
 谓之易则此所谓易云者盖纬书也
郑康成诗笺多改字其注易亦然如包蒙谓包当作彪
 文也泰包荒谓荒读为康虚也大畜豮豕之牙谓牙
卷一 第 9b 页 WYG0854-0144b.png
 读为互大过枯杨生荑谓枯音姑无姑山榆晋锡马
 蕃庶读为藩遮谓藩遮禽也解百果草木皆甲宅皆
 读如解(若璩按王氏集郑注周易/云解皆读如人倦之解)解谓坼呼皮曰甲
 根曰宅困劓刖当为倪㐳萃一握为笑握读为夫三
 为屋之屋系辞道济天下道当作导言天下之至赜
 赜当为动说卦为乾卦乾当为干其说多凿郑学今
 亡传释文及正义间见之
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而贾逵以为八王
卷一 第 10a 页 WYG0854-0144c.png
 之法张平子以为周礼八议之刑索空也空设之唯
 马融以为八卦杜预但云古书名盖孔安国书序犹
 未行也愚按国语史伯曰平八索以成人韦昭注谓
 八体以应八卦也谓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
 离为目兑为口坎为耳艮为手此足以證孔马之说
易正义云伏牺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朱子谓系
 辞本文王周公所作之辞系于卦爻之下者上系下
 系乃孔子所述系辞之传也彖即文王所系之辞象
卷一 第 10b 页 WYG0854-0144d.png
 者卦之上下两象及两象之六爻周公所系之辞也
 彖象上下传者孔子释经之辞也愚按释文云王肃
 本作系辞上传讫于杂卦皆有传字本义从之汉儒
 林传云孔子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王
 肃本是也
阮逸云易著人事皆举商周帝乙归妺高宗伐鬼方箕
 子之明夷商事也密云不雨自我西郊王用亨于岐
 山周事也朱子发云革存乎汤武明夷存乎文王箕
卷一 第 11a 页 WYG0854-0145a.png
 子复存乎颜氏之子故曰存乎其人朱文公谓疑皆
 帝乙高宗箕子占得此爻
明夷之彖曰文王箕子者易洪范道统在焉用晦所以
 明道也象数相为经纬皆演于商之季世
桓谭新论云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夏易详而
 殷易简未详所据
孔子卜得贲孔子曰不吉子贡曰夫贲亦好矣何谓不
 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吕氏/春秋)
卷一 第 11b 页 WYG0854-0145b.png
 (贲色不/纯也)
苕溪刘氏云夬以五君子决一小人不曰小人道消而
 曰道忧盖上下交而志同如泰之时然后小人之道
 不行若以五君子临一小人徒能使之忧而已惟其
 有忧则将图之无不至矣愚谓小人道消嘉祐是也
 小人道忧元祐是也
井之九三荆公解云求王明孔子所谓异乎人之求也
 君子之于君也以不求求之其于民也以不取取之
卷一 第 12a 页 WYG0854-0145c.png
 其于天也以不祷祷之其于命也以不知知之井之
 道无求也以不求求之而己文意精妙诸儒所不及
王辅嗣以寂然至无为复又云冬至阴之复夏至阳之
 复苏子美辨其非愚谓先儒云至静之中有动之端
 所以见天地之心与寂然至无之说异矣冬至阴之
 复盖如周子利贞诚之复就归处言之荆公曰阳以
 进为复初九是也阴以退为复六二六三六四是也
薛氏曰易以初爻为七日者举前卦而云也复之七日
卷一 第 12b 页 WYG0854-0145d.png
 来复震既济之七日得皆举初爻
叶少蕴谓凡易见于有为者皆言用用之者何体也而
 易不以体对用故别而论之曰易无体晁景迂(若璩/按景)
 (迂名说之即后/所云晁以道也)曰体用本乎释氏
利贞者性情也王辅嗣注不性其情何能久行其正程
 子颜子好学论性其情之语本此
君子道盛小人自化故舜汤举皋伊而不仁者远玉泉
 喻氏云泰小人道消非消小人也化小人为君子也
卷一 第 13a 页 WYG0854-0146a.png
泰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本义云郭璞洞林读至汇
 字绝句下卦仿此愚按正义曰以其汇者汇类也以
 类相从征吉者征行也上坤而顺下应于乾已去则
 纳故征行则吉亦以汇字绝句泰之征吉引其类以
 有为否之贞吉絜其身以有待
俭德辟难朱子谓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中屠蟠/以之)
泰之三无往不复阳之极也而否将萌否之四有命无
 咎阳之复也而泰将至
卷一 第 13b 页 WYG0854-0146b.png
一许敬宗在文馆唐为武氏矣一杨畏居言路元祐为
 绍圣矣羸豕之孚左腹之入可不戒哉
家声之隤陇西以为愧城角之缺新平以为耻清议所
 以维持风俗也清议废风俗坏则有毁宗泽而誉张
 邦昌者有贬张浚而褒秦桧者观民风设教居贤德
 善俗可不谨哉(若璩按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初/新平人杀其郡将秦王坚缺其城角)
 (以耻之新平民望深以为病欲立忠义以雪之晋书/载记民作酋病作惭则此新平以为耻耻似当作惭)
 (盖耻属苻坚惭属新平/人也新平今之邠州)
卷一 第 14a 页 WYG0854-0146c.png
齐德衰于召陵(若璩按当/作葵丘)晋志怠于萧鱼淮平而异镈
 用潞定而归真惑易曰日中则昃玄曰月阙其抟不
 如开明于西
制官刑则具训蒙士无彝酒则诰教小子易曰童牛之
 梏记曰禁于未发之谓豫
龟灵而焦雉文而翳是以衣锦尚絅兰薰而摧玉刚而
 折是以危行言孙此白贲素履所以无咎
知止而后有定故观身于艮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故观
卷一 第 14b 页 WYG0854-0146d.png
 心于复
惟进贤可以正君故公仲进牛畜欣越而歌者之田止
 孔明进攸之袆允而宫府之体一惟正己可以格君
 故管仲有三归不能谏六嬖之惑魏相因许伯不能
 遏弘石之恶泰曰拔茅渐曰进以正
乾文言曰宽以居之朱子谓心广而道积程子易小畜
 传曰止则聚矣吕成公谓心散则道不积充拓收敛
 当两进其功
卷一 第 15a 页 WYG0854-0147a.png
丹书敬义之训夫子于坤六二文言发之孟子以集义
 为本程子以居敬为先张宣公谓工夫并进相须而
 相成也
艮者限也限立而内外不越天命限之内也不可出人
 欲限之外也不可入郭冲晦(若璩按冲晦/郭雍所赐号)
小畜下体乾复上体坤乾坤相应故小畜初九复自道
 九二牵复吉与复六四中行独复六五敦复无悔义
 甚相类牵复中不自失敦复中以自考二五皆得中
卷一 第 15b 页 WYG0854-0147b.png
 故也澹庵(若璩按澹/庵胡铨号)
同人于野公之大也艮其背止之至也皆见于彖明一
 卦之义也
里克之中立邓析之两可终于邪而已故随之六二曰
 弗兼与也
虚美熏心(若璩按路/温舒语)秦乱之萌浮文妨要(按王羲/之语)晋衰
 之兆故贲受之以剥
廉耻国之脉也廉耻泯则国从之是以楚瓦好贿郢城
卷一 第 16a 页 WYG0854-0147c.png
 危晋盈求货霸业衰秦赂谗牧迁为虏汉金间增垓
 败羽利之覆邦可畏哉大学之末七篇之始所以正
 人心塞乱源也在益之屯曰莫益之或击之
翰音登于天无实之名也殷浩房琯以之
君子无斯须不学也黄霸之受尚书赵岐之注孟子皆
 在患难颠沛中况优游暇豫之时乎易曰困而不失
 其所亨
连山首艮艮万物之所终始也八风始于不周卦气始
卷一 第 16b 页 WYG0854-0147d.png
 于中孚冬至为历元黄钟为律本北方终阴而始阳
 故谓之朔方太玄纪日于牛宿纪气于中首而以罔
 冥为元艮之终始万物也虞仲翔云万物成始乾甲
 成终坤癸艮东北是甲癸之閒沙随程氏云医家难
 经为百刻图一岁阴阳升降会于立春一日阴阳昏
 晓会于艮时此说与易合又云北方之气至阴而阳
 生焉彖曰习坎重险也于物为龟为蛇于方为朔为
 北于太玄配罔与冥所以八纯卦中独冠以习
卷一 第 17a 页 WYG0854-0148a.png
日月为易一奇一耦阴阳之象也王介甫诗说云彼曰
 七月九月此曰一之日二之日何也阳生矣则言日
 阴生矣则言月与易临至于八月有凶复七日来复
 同意四月正阳也秀葽言月何也以言阴生也阴始
 于四月生于五月而于四月言阴生者气之先至者
 也李子思云复刚长以日云者幸其至之速临阳消
 以月云者幸其消之迟沙随程氏云阳极于九而少
 阴生于八阴之义配月阴极于六而少阳复于七阳
卷一 第 17b 页 WYG0854-0148b.png
 之义配日
一卦变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变四千九十有六六爻不变
 与六爻皆变者其别各六十有四一爻变与五爻变
 者其别各三百八十有四二爻变与四爻变者其别
 各九百有六十三爻变者其别一千二百有八十朱
 子发谓需利用恒者需之恒也蒙六五顺以巽者蒙
 之观也乾九四乾道乃革者乾之小畜也小畜之中
 又有离兑故曰革是谓天下之至变张真父谓易无
卷一 第 18a 页 WYG0854-0148c.png
 所不变蒙曰困蒙小畜曰复自道又曰牵复履曰夬
 履离曰履错然归妹曰跛能履泰曰帝乙归妹临曰
 咸临咸曰执其随艮曰不拯其随噬嗑曰颐中有物
 睽曰厥宗噬肤损曰弗损益之又曰或益之夬曰壮
 于前趾又曰壮于頄遁曰执之用黄牛之革鼎曰鼎
 耳革兑曰孚于剥未济曰震用伐鬼方皆有卦变之
 象小畜以一阳为复兑以一阴为剥变之变者也六
 十有四相错而不相乱张文饶谓临之初二皆曰咸
卷一 第 18b 页 WYG0854-0148d.png
 临有咸象也咸之用在兑之说也履之九五曰夬履
 有夬象也夬与履乾兑相易之卦也
临所谓八月其说有三一云自丑至申为否一云自子
 至未为遁一云自寅至酉为观本义兼取遁观二说
 复所谓七日其说有三一谓卦气起中孚六日七分
 之后为复一谓过坤六位至复为七日一谓自五月
 姤一阴生至十一月一阳生本义取自姤至复之说
易正义云四月纯阳阴在其中而靡草死十月纯阴阳
卷一 第 19a 页 WYG0854-0149a.png
 在其中而荠麦生汉和帝纪有司奏以为夏至则微
 阴起靡草死可以决小事与月令不同张文饶曰阳
 虽生于子实兆于亥故十月荠麦生阴虽生于午实
 兆于已故四月靡草死(参同契二月榆/死八月麦生)
初六履霜阴始凝也见于魏文帝纪注太史丞许芝引
 易传之言沙随程氏朱文公皆从之(郭京本无/初六字)
龟山曰子见南子包承者也此大人处否而亨之道朱
 文公谓非所以为训若使大人处否而包承小人以
卷一 第 19b 页 WYG0854-0149b.png
 得亨利则亦不足以为大人矣
颐初九王辅嗣注云安身莫若不竞修己莫若自保守
 道则福至求禄则辱来至哉斯言可书诸绅(若璩按/宋李孟)
 (傅传亦常取斯四/言诫其子孙云)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傅玄口铭也颐慎言语节饮食正
 义用其语
圣人教人用蒙而不用复盖复者去其不善而复于善
 之谓也若蒙则无不善亦未有所失也周南仲云
卷一 第 20a 页 WYG0854-0149c.png
趾所以行辅所以言艮其趾虽行犹不行也艮其辅虽
 言犹不言也故能时行时止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
 明冯当可云(艮六四艮其身象以躬解之伛背为躬/见背而不见面朱文公诗云反躬艮其)
 (背止于所不见/止于至善也)
帝乙归妹子夏传谓汤之归妺也京房载汤嫁妹之辞
 曰无以天子之尊而乘诸侯无以天子之富而骄诸
 侯阴之从阳女之顺夫本天地之义也往事尔夫必
 以礼义荀爽对策引帝乙归妹言汤以娶礼归其妹
卷一 第 20b 页 WYG0854-0149d.png
 于诸侯也张说鄎国公主铭亦云帝唐降女天乙归
 妹若左传筮遇泰之需曰微子启帝乙之元子也虞
 翻亦云纣父二说不同正义皆略之
离言明两作坎言水荐至起而上者作也趋而下者至
 也此陆农师之说朱文公取之
范谔昌證坠简震彖辞脱不丧匕鬯四字程子取之渐
 上六疑陆字误胡安定取之
释文引子夏传云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故曰比周
卷一 第 21a 页 WYG0854-0150a.png
 礼疏谓坤为土坎为水水得土而流土得水而柔是
 水土和合故象先王建万国亲诸侯
释文引郑注异字然内则注明夷睇于左股犹有所遗
朋盍簪簪疾也至侯果始有冠簪之训晁景迂云古者
 礼冠未有簪名(若璩按杜诗盍簪喧枥马近杜注号/详博皆未知其从侯果来者侯果说)
 (见李鼎祚/周易集解)
说苑周公戒伯禽曰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
 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孔子曰易曰不
卷一 第 21b 页 WYG0854-0150b.png
 损而益之故损自损而终故益今易无此言又泄冶
 曰易曰夫君子居其室云云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
 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今易无末一句然泄冶
 在夫子之前而引易大传之言殆非也
盐铁论文学引易曰小人处盛位虽高必崩不盈其道
 不恒其德而能以善终身未之有也是以初登于天
 后入于地说文引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今易
 无之疑易传及易纬
卷一 第 22a 页 WYG0854-0150c.png
后汉鲁恭引易曰潜龙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阳气潜
 藏未得用事虽煦嘘万物养其根荄而犹盛阴在上
 地冻水冰阳气否隔闭而成冬故曰履霜坚冰阴始
 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言五月微阴始起至十一
 月坚冰至也又云易十二月君子以议狱缓死又云
 案易五月姤用事经曰后以施令诰四方言君以夏
 至之日施命令止四方行者所以助微阴也又引易
 曰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言甘雨满我之缶诚来有
卷一 第 22b 页 WYG0854-0150d.png
 我而吉已赵温曰于易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
 其顶凶汉儒说易可以参考
王肃注易十卷今不传其注噬乾胏得金矢曰四体离
 阴卦骨之象骨在乾肉脯之象金矢所以获野禽故
 食之反得金矢君子于味必思其毒于利必备其难
 见太平御览
汉郊祀志引西邻之礿祭颜师古注瀹煮新菜以祭盖
 以礿为瀹王辅嗣云礿祭之薄者也沼沚之毛蘋蘩
卷一 第 23a 页 WYG0854-0151a.png
 之菜可羞于鬼神亦与颜注同郑康成谓礿夏祭之
 名
离九三蔡伯静解云鼓缶而歌当衰而乐也大耋之嗟
 当衰而哀也盛衰之道天之常也君子之心顺其常
 而已不乐则哀皆为其动心而失其常者故凶此说
 长于古注
京氏易剥床以簠谓祭器澹庵云易于剥坎取象簠簋
 以精意寓焉
卷一 第 23b 页 WYG0854-0151b.png
上天下泽履此易之言礼雷出地奋豫此易之言乐吕
 成公之说本于汉书上天下泽春雷奋作先王观象
 爰制礼乐
涣其群苏明允云群者圣人所欲涣以一天下者也本
 义取之谓程传有所不及
充善端于蒙泉之始绝恶念于履霜之萌
坊记曰不耕穫不菑畬凶荀子曰括囊无咎无誉腐儒
 之谓也左氏传穆姜以元亨利贞为随之四德为是
卷一 第 24a 页 WYG0854-0151c.png
 说者其未见彖象文言欤
易纬坤凿度注云虞世南曰不读易不可为宰相注者
 未详其人亦天下名言也
乾乾夬夬皆九三重刚也谦谦初六居下卦之下也坎
 坎六三居重险之閒也蹇蹇六二阴居阴也
诸卦之爻皆及卦名坤小畜泰大畜既济六爻悉无之
八卦之象又有六焉巽曰木坎曰云曰泉曰雨离曰明
 曰电
卷一 第 24b 页 WYG0854-0151d.png
曾子天圆篇火日外景金水内景薛士龙诗云尝闻曾
 子书金火中外明圆方递含施二景参黄庭愚谓周
 髀云日犹火月犹水火则外光水则含景其说本于
 易之坎离坎内阳外阴故为水为月离内阴外阳故
 为火为日
系辞正义云韩氏亲受业于王弼承王弼之旨故引弼
 云以證成其义愚考王弼终于魏正始十年韩康伯
 东晋简文帝引为谈客二人不同时相去甚远谓之
卷一 第 25a 页 WYG0854-0152a.png
 亲受业误矣(若璩按韩康伯名伯颍川长社人殷浩/之外甥也官太常晋书有传尝谓唐李)
 (嘉祐诗辅嗣外孙还解易惠连群从总能诗王辅嗣/年二十四卒无子绝嗣见三国志晋张湛虽称辅嗣)
 (女婿赵季子家有列子未闻季子之子能明易以传/其学此必殷浩外甥之误记盖诗人多不契勘或曰)
 (安知其不别有所/据余笑而不敢答)
程子言易谓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朱子以为先见象
 数方说得理不然事无实證则虚理易差愚尝观颜
 延之庭诰云马陆得其象数取之于物荀王举其正
 宗得之于心其说以苟王为长李泰发亦谓一行明
卷一 第 25b 页 WYG0854-0152b.png
 数而不知其义管辂明象而不通其理盖自辅嗣之
 学行而象数之说隐然义理象数一以贯之乃为尽
 善故李鼎祚独宗康成之学朱子发兼取程邵之说
冯当可谓王辅嗣蔽于虚无而易与人事疏伊川专于
 治乱而易与天道远又谓近有伊川然后易与世故
 通而王氏之说为可废然伊川往往舍画求易故时
 有不合又不会通一卦之体以观其全每求之爻辞
 离散之间故其误十犹五六晁子止(若璩按子止名/公武即撰晁氏)
卷一 第 26a 页 WYG0854-0152c.png
 (读书/志者)为易广传当可答书曰判浑全之体使后学无
 以致其思非传远之道
吕元钧云求于八卦之先而牵于数故谓坎离先天地
 得于六爻之后而惑乎气故谓卦气起中孚
伏羲之易当以图观文王以后始有书艾轩(若璩按艾/轩林光朝)
 (号/)云易不画诗不歌无悟入处诚斋(按诚斋杨/万里号)云卦
 者其名画者非卦也此伏羲氏初制之字也愚按易
 纬乾凿度以八卦之画为古文天地风山坎火雷泽
卷一 第 26b 页 WYG0854-0152d.png
 字
上系七爻起于中孚鸣鹤在阴下系十一爻起于咸憧
 憧往来卦气图自复至咸八十八阳九十二阴自姤
 至中孚八十八阴九十二阳咸至姤凡六日七分中
 孚至复亦六日七分阴阳自然之数也
龟山曰乾坤两卦圣人释其义于后是解易之法沙随
 曰乾坤易之门文言于乾四致意焉坤则一而已举
 乾坤之义则它卦可知上系解七爻下系解十一爻
卷一 第 27a 页 WYG0854-0153a.png
 大略类文言学者可以三隅反
何以守位曰人释文云桓玄明僧绍作仁今本乃从桓
 玄误矣本义作人云吕氏从古盖所谓非众罔与守
 邦
筮法依七八九六之爻而记之古用木画地少牢云卦
 者在左坐卦以木特牲云卒筮写卦筮者执以示主
 人(卦者主画地识爻六/爻备乃以方版写之)今则用钱以三少为重钱九
 也三多为交钱六也两多一少为单钱七也两少一
卷一 第 27b 页 WYG0854-0153b.png
 多为坼钱八也见仪(若璩按仪/当作士冠)礼疏
易者数之原也屯十年乃字需三人讼三百户三褫师
 三锡比三驱同人三岁蛊先甲后甲三日临八月复
 七日十年颐十年坎簋贰三岁晋三接明夷三日不
 食睽二女一车解三狐损贰簋三人一人十朋益十
 朋夬五刚萃一握困三岁革三就震七日渐三岁丰
 三岁旅一矢巽先庚后庚三日三品既济七日三年
 未济三年其数例总释于乾凿度如月几望已日乃
卷一 第 28a 页 WYG0854-0153c.png
 孚皆阴阳气数之变(若璩按王氏云数亦多遗如乾/万物六位六龙万国四德四时)
 (坤万物一朝一夕四支蒙再三渎师万邦比万国泰/万物否万物谦万民豫四时观四时无妄万物颐万)
 (物万民离百谷四方咸二气万物恒四时万物从一/明夷四国睽万物解百果姤四方萃万物革二女四)
 (时震百里九陵归妺万物节四时亦有/误三品置于先庚后庚三日之下是也)
卦具四德者七乾坤屯随临无妄革也惟乾不言所利
遏恶扬善所以顺天休命内君子外小人所以财成天
 地之道
乾坤既位人居其中屯以建侯作之君蒙以养正作之
卷一 第 28b 页 WYG0854-0153d.png
 师
大畜为学贲为文能止健而后可以为学文明以止而
 后可以为文止者笃实而已不以笃实为本则学不
 足以成德文不足以明理
易立乎其中体也易行乎其中用也朱子谓行以造化
 言立以卦位言
旅初六斯其所取灾王辅嗣注云为斯贱之役唐郭京
 谓斯合作厮愚按后汉左雄传职斯禄薄注云斯贱
卷一 第 29a 页 WYG0854-0154a.png
 也不必改厮字
城复于隍其命乱也汤伯纪云乱如疾病则乱之乱愚
 谓唐玄宗极炽而丰泰之极也以李林甫杨国忠为
 周召以安禄山哥舒翰为方虎非命乱而何
汉郊祀志刘向引易大传曰诬神者殃及三世愚按大
 戴礼本命篇诬鬼神者罪及二世易大传岂即此篇
 欤(若璩按凡书引易为今周易所无者颜师古/曰盖易家之别说者也岂得谓即大戴礼记)
说卦释文引荀爽九家集解得八卦逸象三十有一随
卷一 第 29b 页 WYG0854-0154b.png
 唐志十卷唯释文序录列九家名氏云不知何人所
 集称荀爽者以为主故也其序有荀爽京房马融郑
 玄宋衷虞翻陆绩姚信翟子玄为易义注内又有张
 氏朱氏并不详何人荀悦汉纪云马融著易解颇生
 异说爽著易传据爻象承应阴阳变化之义以十篇
 之文解说经意由是兖豫言易者咸传荀氏学今其
 说见于李鼎祚集解若乾升于坤曰云行坤降于乾
 曰雨施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离而终于坎离坎者
卷一 第 30a 页 WYG0854-0154c.png
 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始皆诸儒所未
 发
王昭素谓序卦云离者丽也丽必有所感故受之以咸
 咸者感也凡十四字晁以道古易取此三句增入正
 文谓后人妄有上下经之辩吴仁杰亦从王晁之论
 沙随程氏按系辞曰二篇之策从韩康伯本张文饶
 云序卦上经不言乾坤下经不言咸者天地人物之
 本必藏诸用也朱新仲谓一行易纂引孟喜序卦曰
卷一 第 30b 页 WYG0854-0154d.png
 阴阳养万物必讼而成之君臣养万民亦讼而成之
 然则序卦亦杂以经师之言欤
刘梦得辩易九六论曰董生言本毕中和中和本其师
 师之学本一行朱文公曰毕氏揲法视疏义为详柳
 子厚诋梦得肤末于学误矣(若璩案子厚谓董生/肤末于学非诋梦得)
古易五家吕微仲晁以道睢阳王氏东莱吕氏九江周
 燔又有程迥吴仁杰二家而洪兴祖以一行所纂古
 子夏传为正以诸书附著其下为考异释疑
卷一 第 31a 页 WYG0854-0155a.png
经说多依托易为甚子夏传张弧作也关子明传阮逸
 作也麻衣正易戴师愈作也
越绝外传范子曰道生气气生阴阴生阳愚谓先阴后
 阳即归藏先坤之义阖而辟静而动也
郑志张逸问赞云我先师棘下生何时人答云齐田氏
 时善学者所会处也齐人号之棘下生无常人也愚
 按康成有易赞所谓赞云者易赞也棘下即稷下也
 刘向别录谈说之士会于稷门下(若璩按鲁亦有棘/下为城内地名见)
卷一 第 31b 页 WYG0854-0155b.png
 (左传定公八年水经注以/为亦儒者之所萃焉恐误)
京氏易积算法引夫子曰八卦因伏羲暨于神农重乎
 八纯圣理玄微易道难究迄乎西伯父子研理穷通
 上下囊括推爻考象配卦世应加乎星宿局于六十
 四所二十四气分天地之数定人伦之理验日月之
 行寻五行之端灾祥进退莫不因兹而兆矣故考天
 地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之情状运气生死
 休咎不可执一隅故曰易含万象又引孔子云易有
卷一 第 32a 页 WYG0854-0155c.png
 四易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
 为天易游魂归魂为鬼易此占候之学决非孔子之
 言也张文饶言四易又异于是易有四体一用三伏
 羲先天体也连山天易归藏地易周易人易用也
京氏谓二至四为互体三至五为约象仪礼疏云二至
 四三至五两体交互各成一卦先儒谓之互体
说卦虞翻曰乾坤五贵三贱故定位艮兑同气相求故
 通气震巽同声相应故相薄坎戊离巳月三十日一
卷一 第 32b 页 WYG0854-0155d.png
 会于壬故不相射坤消从午至亥故顺乾息从子至
 巳故逆盖用纳甲卦气之说
初九潜龙辞也有九则有六变也潜龙象也勿用占也
 辅汉卿谓易须识辞变象占四字(项氏曰不称乾马/而称震龙震动也)
 (乾之动/自震始)
阳为大阴为小大畜小畜大过小过取阴阳为义
六爻有得有失惟谦三吉三利家人一爻悔亡五爻皆
 吉
卷一 第 33a 页 WYG0854-0156a.png
汉书叙传六世耽耽其欲浟浟(音/涤)注颐六四爻辞浟浟
 欲利之貌今易作逐逐子夏传作攸攸颜注以浟浟
 为欲利辅嗣以逐逐为尚实其义不同
上蔡谢子为晁以道传易堂记后序言安乐邵先生皇
 极经世之学师承颇异安乐之父昔于庐山解后文
 恭胡公从隐者老浮图游隐者曰胡子世福甚厚当
 秉国政邵子仕虽不偶学业必传因同授易书上蔡
 之文今不传仅载于张稘书文恭集后康节之父伊
卷一 第 33b 页 WYG0854-0156b.png
 川丈人名古字天叟
邵子观物外篇曰天地之气运北而南则治南而北则
 乱乱久则复北而南矣张文饶谓先天图自泰历蛊
 而至否自否历随而至泰即南北之运数也闻见录
 载邵子之言曰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
 而北盖为闻杜鹃发也陈忠肃谓重南轻北分裂有
 萌则以人事知之
欧阳公以河图洛书为怪妄东坡云著于易见于论语
卷一 第 34a 页 WYG0854-0156c.png
 不可诬也南丰云以非所习见则果于以为不然是
 以天地万物之变为可尽于耳目之所及亦可谓过
 矣苏曾皆欧阳公门人而论议不苟同如此
迂斋(若璩按迂/斋楼昉号)讲易谓伏羲未作易之前天下之人心
 无非易伏羲既作易之后天下之万事无非易又策
 问谓种明逸以易学名而其后世衡至师道累叶为
 名将郭逵以将帅显而其后兼山(按兼山郭/忠孝号)白云(按/白)
 (云郭/雍号)皆明易盖易之为书兵法尽备其理一也愚闻
卷一 第 34b 页 WYG0854-0156d.png
 之先君云(若璩按王氏玉海易云有未画之易易之/理有既画之易易之书 唐薛仁贵亦有)
 (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
知识欲高明故效天操履贵笃实故法地
晁景迂述郭敏修之言曰所以生生者智水不可不崇
 而礼火则卑之此卦之所以既济也(养生之说/阴升阳降)
史记春申君说秦昭王引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
 之易终之难也今易未济曰小狐汔济濡其尾
高宗伐鬼方后汉西羌传武丁征西羌鬼方三年乃克
卷一 第 35a 页 WYG0854-0157a.png
 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然则
 鬼方即鬼戎与诗殷武奋伐荆楚朱子集传云易曰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盖谓此愚按大戴礼帝系篇
 陆终氏娶于鬼方氏楚世家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
 连芈姓楚其后也可以證集传之说
未济三阳失位程子得之成都隐者朱子谓火珠林已
 有盖伊川未曾看杂书
虞翻梦吞三爻而通易陆希声梦三圣人而舍象数作
卷一 第 35b 页 WYG0854-0157b.png
 传然翻未知言有序之戒希声未知比之匪人之训
 践履与易相违(若璩按陆希声传见唐书百十六陆/质传见唐书百六十八各为一人希)
 (声虽有在位无所轻重之文不似质党韦执谊此云/比之匪人似认陆希声为陆质不知一侍宪宗于东)
 (宫一相/昭宗者)
张绪云何平叔不解易中七事伏曼容云何晏疑易中
 九事愚谓晏以老庄谈易系小子观朵颐所不解者
 岂止七事哉(以义理解易自王弼始何晏非弼比也/清谈亡晋衍也非弼也范宁以王弼何)
 (晏并言/过矣)
卷一 第 36a 页 WYG0854-0157c.png
上坎为云下坎为雨虞翻之说也郭子和从之(坎在上/为云故)
 (云雷屯坎在下为/雨故雷雨作解)女子贞不字谓许嫁笄而字耿氏
 之说也朱文公从之
咸之感无心感以虚也兑之说无言说以诚也尧之于
 变时雍孔子之绥来动和其感至矣文王灵台之乐
 宣王云汉之忧(若璩按初/刋本作喜)其说深矣
德非日新不足以言盛义非入神不足以言精
馆阁书曰周易元包十卷唐卫元嵩撰今按杨楫序云
卷一 第 36b 页 WYG0854-0157d.png
 元嵩益州成都人明阴阳历算献策后周赐爵持节
 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北史艺术传蜀郡卫元
 嵩好言将来事不信释教尝上疏极论之书目以为
 唐人误矣
扬雄覈灵赋曰大易之始河序龙马洛贡龟书刘牧谓
 河图洛书同出于伏羲之世
曾子固为徐复传云康定中仁宗命讲易乾坤既济未
 济又问今岁直何卦西兵欲出如何复对岁直小过
卷一 第 37a 页 WYG0854-0158a.png
 而太一守中宫兵宜内不宜外仁宗嘉其言与林瑀
 同修周易会元纪今考侍讲林瑀上会元纪推帝王
 即位必遇辟卦而真宗乃得卿卦每开说皆谄谀之
 辞缘饰以阴阳贾昌朝奏瑀所学不经不宜备顾问
 遂绌之复与瑀同修不经之书未可谓知易也荀子
 曰善为易者不占
介于石古文作砎晋孔坦书曰砎石之易悟
坤曰早辩解曰夙吉治之于未乱为之于未有在周子
卷一 第 37b 页 WYG0854-0158b.png
 谓之几在张子谓之豫
程子易传晚始授门人止斋(若璩按止斋/陈傅良号)春秋后传亦
 曰此身后之书刘道原谓柳芳唐历本皆不同由芳
 书未成而传之故也(若璩按晋书孙盛传著晋阳秋/咸称良史诸子私改之盛初写)
 (两定本寄慕容俊后孝武帝博求异闻始于辽东得/之以相考校多有不同书遂两存太平寰宇记高句)
 (丽国书籍中有晋阳秋安/得今有人向彼国购得乎)
易纬辨终备曰煌煌之耀乾为之纲合凝之类坤握其
 方雄雌呿吟六节摇通万物孳甲日营始东六节盖
卷一 第 38a 页 WYG0854-0158c.png
 谓六子日营始东震也
东坡曰左氏论易惟南蒯穆姜之事为近正(知庄子曰/师出以律)
 (有律以如己也杜预注法行则人/从法法败则法从人亦格言也)
天地未尝一日无阳亦未尝一日无君子故十月为阳
 纯坤称龙朱子曰复之一阳是坤卦积来一日生一
 分至十一月一阳始成
困九五曰利用祭祀李公晦谓明虽困于人而幽可感
 于神岂不以人不能知而鬼神独知之乎(愚谓孔子/云知我者)
卷一 第 38b 页 WYG0854-0158d.png
 (其天乎韩子云惟乖于时乃与天通/不求人知而求天知处困之道也)
坎之六四曰樽酒簋贰用缶在险之时用礼之薄它爻
 之言酒者三需九五需于酒食困九二困于酒食未
 济上九有孚于饮酒卦皆有坎文王周公以酒诰戒
 其象见于易其言详于书三爻皆阳刚制之意也
苋陆夬夬项氏玩辞曰苋音丸山羊也陆其所行之路
 也犹鸿渐于陆之陆兑为羊在上卦有山羊之象愚
 按说文苋山羊细角也从兔足苜声读若丸宽字从
卷一 第 39a 页 WYG0854-0159a.png
 此徐锴按本草注苋羊似羚羊角有文俗作羱
圣人不以位为乐也在易谓之虎尾在书谓之朽索深
 渊
先甲先庚吴秘注法言云周礼治象挟日而敛之郑司
 农云从甲至癸谓之挟日是以易称先甲三日先庚
 三日皆为申命令之义独取甲庚者以甲木主仁示
 其宽令也庚金主义示其严令也
程子谓学易先看王弼余谓辅嗣之注学者不可忽也
卷一 第 39b 页 WYG0854-0159b.png
 于乾九三曰乾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亢龙之悔坤
 三以处下卦之上故免龙战之灾上九曰夫以刚健
 而居人之首则物之所不与也以柔顺而为不正则
 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贞于文言曰
 进物之速者义不若利存物之终者利不及义又曰
 文王明夷则主可知矣仲尼旅人则国可知矣又曰
 不性其情何能久行其正于坤曰方而又刚柔而又
 圆求安难矣初六曰阴之为道本于卑弱而后积著
卷一 第 40a 页 WYG0854-0159c.png
 者也故取履霜以明其始阳之为物非基于始以至
 于著者也故以出处明之则以初为潜于小畜上九
 曰大畜者畜之极也畜而不已畜极则通是以其畜
 之盛在于四五至于上九道乃大行小畜积极而后
 乃能畜是以四五可以进而上九说征之辐于大有
 六五曰不私于物物亦公焉不疑于物物亦诚焉于
 豫初六曰乐过则淫志穷则凶豫何可鸣于观上九
 曰观我生自观其道者也观其生为民所观者也于
卷一 第 40b 页 WYG0854-0159d.png
 贲六五曰贲于束帛丘园乃落贲于丘园帛乃戋戋
 用莫过俭泰而能约故必吝焉乃得终吉也于复曰
 凡动息则静静非对动者也语息则默默非对语者
 也于颐初九曰安身莫若不竞修己莫若自保守道
 则福至求禄则辱来于家人初九曰凡教在初而法
 在始家渎而后严之志变而后治之则悔矣九三曰
 行与其慢宁过乎俭家与其渎宁过乎严上九曰凡
 物以猛为本者则患在寡恩以爱为本者则患在寡
卷一 第 41a 页 WYG0854-0160a.png
 威故家人之道尚威严也于睽上九曰见豕负涂甚
 可秽也见鬼盈车吁可怪也先张之弧将攻害也后
 说之弧睽怪通也往不失时睽疑亡也贵于遇雨和
 阴阳也阴阳既和群疑亡也于蹇初六曰处难之始
 居止之初独见前识睹险而止以待其时知矣哉于
 萃之象曰聚而无防则众生心于渐上九曰进处高
 洁不累于位无物可以屈其心而乱其志峨峨清远
 仪可贵也于中孚上九曰飞音者音飞而实不从之
卷一 第 41b 页 WYG0854-0160b.png
 谓也于小过六五曰小畜尚往而亨则不雨也小过
 阳不上交亦不雨也
乾称父(纯/阳)坤称母(纯/阴)震长男(阳在/初)巽长女(阴在/初)坎中男
 (阳在/中)离中女(阴在/中)艮少男(阳在/末)兑少女(阴在/末)
知之崇必欲其效天义之精必欲其入神
蒙之养正察乎微颐之养正先乎近
家人卦辞曰利女贞男正易女正难二南之诗以化行
 闺门为极致上九之象曰反身之谓也身正则家正
卷一 第 42a 页 WYG0854-0160c.png
 矣
蒙之初曰发家人之初曰闲颜氏家训谓教儿婴孩教
 妇初来
 
 
 
 
 
卷一 第 42b 页 WYG0854-0160d.png
 
 
 
 
 
 
 
 困学纪闻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