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850-089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云谷杂纪卷四
             宋 张淏 撰
玉蕊花宋景文摘碎云维扬后土庙有花色正白曰玉
蕊王禹偁爱赏之更称曰琼宋敏求春明退朝录云扬
州后土庙有琼花一株即李卫公所谓玉蕊也旧不可
移徙今京师亦有之刘原父诗云淮海无双玉蕊花东
坡词云后土祠中玉蕊花蔡宽夫诗话云李卫公玉蕊
卷四 第 1b 页 WYG0850-0893d.png
花即今扬州后土祠琼花乃是详以上所说则玉蕊即
琼花也曾南丰白山茶诗云琼花散漫情终荡玉蕊萧
条迹更尘姚令威西溪丛语云唐昌玉蕊花今之散水
仙扬州琼花今之聚水仙但树老耳如此又有是二物
今琼花后土祠及番阳洪文敏公花圃俱有之而玉蕊
丹徒山间及霅川人家多有之与琼花实为二物也予
始以曾端伯谓山矾为玉蕊为非然犹未敢遽以为是
后读葛立方韵语阳秋不觉为抚卷盖所见闇合人意
卷四 第 2a 页 WYG0850-0894a.png
有如此者又数年复得周文忠公玉蕊辨證遂得以决
玉蕊琼花断然为二物知杨汝士之帖为伪晓然韵语
阳秋云曾端伯高斋诗话云玚花即唐昌玉蕊花以予
观之恐未必然玉蕊佳名也此花唐流传至今不应舍
玉蕊而名山矾岂端伯别有所据文忠辨證云唐人甚
重玉蕊唐昌观有之集贤院有之翰林院亦有之皆非
凡境也予往因亲旧自镇江招隐来远致一本条蔓如
荼蘼种之轩槛冬凋春茂柘叶紫茎再岁始著花久当
卷四 第 2b 页 WYG0850-0894b.png
成树花苞初甚微经月渐大暮春方八出须如冰丝上
缀金粟花心复有碧筒状类胆瓶其中别出一英出众
须上散为十馀蕊犹刻玉然花名玉蕊乃在于此群芳
所未有也刘梦得雪蕊琼丝之句最为中的𣑆音阵南
史刘杳传所谓𣑆酒者予尝得酝法芳烈异常山谷似
不以杳传为据徇俗讹𣑆作郑而江南乡音又呼郑为
玚复疑未安于是创山矾之名然二诗并序初未尝及
玉蕊祗因好事者伪作唐人之帖故曾端伯洪景卢皆
卷四 第 3a 页 WYG0850-0894c.png
信之其实诸公偶未见此花所谓信耳而不信目也又
云以玉蕊为玚起于曾端伯予与段谦叔之子元恺同
里巷往还至熟其父初无杨汝士帖小说难信类此文
忠之辨其详确若是而独不及㮳字岂偶不记及邪但
刘杳所谓𣑆者恐别是一种今花之芳烈者皆可酿酒
如木犀酴醾之类是也似未可以其酝酒便指山矾为
𣑆也
又康骈剧谈录云长安唐昌观旧有玉蕊花每发琼林
卷四 第 3b 页 WYG0850-0894d.png
瑶树元和中春物方妍忽一日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
绣绿衣乘马峨髻双鬟无簪珥之饰容色婉娩迥出于
众从以二女冠三小仆既下马以白角扇鄣面直造花
所异香芬馥闻之数十步之外观者以为出自宫掖莫
敢逼视伫立良久令小仆取花数枝而出将乘马回谓
黄冠者曰曩有玉峰之约自此可以行矣时观者如堵
咸觉烟霏鹤唳景物辉焕举辔百馀步有轻风拥尘随
之而去须臾尘灭望之已在半天矣方悟神仙之游馀
卷四 第 4a 页 WYG0850-0895a.png
香不散者经月时严给事休复元相国刘宾客白醉吟
俱有诗曾端伯高斋诗话云玚花即玉蕊也介甫以比
玚谓当用此玚字盖玚玉名取其白耳鲁直又更其名
为山矾谓可以染也庐陵段谦叔有杨汝士与白二十
二一帖云唐昌玉蕊以少故见贵耳自来江南山山有
之土人取以供染事不甚惜也则知玚花之为玉蕊断
无疑矣又程文简公雍录云唐昌玉蕊花长安惟有一
株或诗之曰一树珑松玉刻成则其葩蕊形似略可想
卷四 第 4b 页 WYG0850-0895b.png
矣春花盛时倾城来赏至谓有仙女降焉元白皆赋诗
以实其事则为时贵重可知矣山谷曰江南野中有等
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谓之郑花王荆公陋
其名改曰山矾此花之叶自可染黄不借矾而成色故
以名又高斋诗话云玉蕊即今玚花也予按玚玉圭名
也玚郑音近而呼讹耳吾乡又呼乌朕花朕郑玚音亦
相近知一物也江南凡有山处即有此花其叶类木犀
而花白心黄三四月间著花芬香满野人家篱园皆斫
卷四 第 5a 页 WYG0850-0895c.png
其枝带叶束之稍稍受日叶遂变黄取以供染不藉矾
石自成黄色则鲁直之言信矣至谓仅高三二尺者盖
土人不以为材稍可燃燎亟樵之不容其长惟长安以
为贵异故其干大于他处非别种也予家塾之西有一
种高可五七丈春花盛时珑松耀日如冬雪凝积阖一
里人家香风皆满比予辛未得第而归则为人所伐矣
乃知唐昌玉蕊正是人护养所致非他处无此木也又
洪文敏公容斋随笔云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长
卷四 第 5b 页 WYG0850-0895d.png
安唐昌观玉蕊乃今玚花又名米囊黄鲁直易为山矾
在江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似而唐昌所产至于神
女下游折花而去以践玉峰之期是不特土俗罕见虽
神仙亦不识也使如以上诸说则是唐之玉蕊断然为
今之山矾也予详玉蕊在唐亦不特见于唐昌观而已
如内署既有之翰林学士院及集贤院又有之润州招
隐山又有之李德裕平泉又有所谓连房玉蕊者其载
述则有李肇翰林志贾氏谈录李德裕刘禹锡白乐天
卷四 第 6a 页 WYG0850-0896a.png
文集及沈传师杨巨源张籍王建诸公诗亦不特见于
剧谈录与夫严给事诸一时所赋而已(原注唐李肇翰/林志云院内古)
(槐松玉蕊署学士至者杂植其间殆至繁隘李德裕招/隐山观玉蕊树寄沈大夫云玉蕊天中树金闺昔共窥)
(其自注云此树吴人不识因予赏玩乃得此名内署沈/大夫所居门前有此树每花落空中回旋久之方集庭)
(际大夫草诏之日皆要予同玩贾氏谈录云赞皇平泉/庄周四十里天下奇花异草珍松怪石靡不毕至今悉)
(已绝惟雁翅桧珠子连房玉蕊仅有存者连房玉蕊每/跗萼上花分五朵而实同一房也集贤院玉蕊详见刘)
(禹锡题集览阁诗并白乐/天怀集贤王校书诗中)其花在当时自唐昌观之外
惟内署翰苑及集贤院有之则珍贵可知矣今程文简
卷四 第 6b 页 WYG0850-0896b.png
洪文敏乃云江南凡有山处即有之甚至弥亘山野与
榛莽相似盖二公俱祖曾端伯之说而失于致审且长
安唐都城也四方之人辐辏于是曾无一人识其为山
矾此固可疑今花木稍异者必穷幽及远百计以致之
岂有长安贵重幸为仅有而他处弥亘山野乃与榛莽
为比恐无是理康骈云其花发若琼林瑶树李德裕云
每花落空中回旋久之方集今山矾花蕊细碎枝叶粗
疏非可以琼林瑶树为比花落亦无回旋之态只详此
卷四 第 7a 页 WYG0850-0896c.png
数端则玉蕊别是一花非此山矾明矣山矾所以名不
一者缘诸公不考究字书其说遂致纷纷殊不知字书
中自有此一字集韵㮳丈忍切又作木名灰可以染
从朕至今俗谓之乌朕未有如程文简所云其音义分
明如此惜诸公之未见也曾端伯所称段谦叔所藏之
帖不知何自而得之恐是好事者为之字书中又有𣑆
音阵亦作榐云木汁可作酒声虽相近恐别为一种声
既相近他日必有以𣑆㮳为疑者故详及之(原注㮳今/有两种一)
卷四 第 7b 页 WYG0850-0896d.png
(种曰乌㮳木理坚密而莹白花极芳烈一种曰/白㮳枝叶与乌㮳少异而香亦少劣染家亦用)
洪文敏公容斋随笔云衡山有唐开元二十年所建南
岳真君碑衡州司马颐贞撰荆府功曹萧成书末云别
驾赏鱼袋上柱国光大晊赏鱼袋之名不可晓他处未
之见也予按唐会要开元二十五年五月三日敕绯紫
之服班命所崇以赏有功不可逾滥如闻诸军赏借人
数甚多曾无甄别自今已后除灼然有战功馀不得辄
赏又自永徽以来正员官始佩鱼其离任及致仕即去
卷四 第 8a 页 WYG0850-0897a.png
鱼袋员外判试并检校等官并不佩鱼至开元八年九
月十四日中书令张嘉贞奏请致仕官及内外五品以
上检校判试及内供奉官见占阙者听准正员例许终
身佩鱼自后恩制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则赏鱼
袋正唐制也盖公偶不曾考及
容斋随笔唐世赦宥推恩于老人绝优开元二十三年
耕耤田耆老百岁以上版授上州刺史九十以上中州
刺史八十以上上州司马二十七年敕百岁以上下州
卷四 第 8b 页 WYG0850-0897b.png
刺史妇人县君八十以上县令妇人乡君天宝七载京
城七十以上本县令六十以上县丞天下耆老除官与
开元等国朝之制百岁者始得初品官封比唐不侔矣
以上皆容斋云予按隋炀帝大业七年自江都御龙舟
入通济渠遂幸于涿郡诏河北诸郡及山西山北年九
十以上者版授太守八十者授县令然则自隋已有版
授太守者非特绝优于唐也高宗显庆五年如并州敕
并州民年八十以上版授刺史县令乾封元年封于泰
卷四 第 9a 页 WYG0850-0897c.png
山大赦改元民年八十以上版授下州刺史司马县令
妇人郡县君武后光宅元年改元为文明赐文武官五
品以上爵一等九品以上勋两转老人版授官睿宗先
天元年大赦改元版授九十以上下州刺史八十以上
上州司马玄宗开元十一年版授耆老八十以上上县
令妇人县君九十以上上州长史妇人郡君百岁以上
上州刺史妇人郡夫人是则由高宗以来行之屡矣非
始见于开元二十三年耕耤田时也
卷四 第 9b 页 WYG0850-0897d.png
容斋续笔王氏中说所载门人多贞观时知名卿相而
无一人能振师之道者故议者往往致疑其最所称高
弟曰程仇董薛考其行事程元仇章董常无所见独薛
收唐史有列传踪迹甚为明白收以父道衡不得其死
于隋不肯仕闻唐高祖兴将应义举郡通守尧君素觉
之不得去及君素东连王世充遂挺身归国正在丁丑
戊寅岁中丁丑为大业十三年又为义宁元年戊寅为
武德元年是年三月炀帝遇害于江都盖大业十四年
卷四 第 10a 页 WYG0850-0898a.png
也而杜淹所作文中子世家云十三年江都难作子有
疾召薛收谓曰吾梦颜回称孔子归休之命乃寝疾而
终殊与收事不合岁年亦不同是大为可疑者也淏尝
考之当有两薛收游王氏之门者曰河南薛氏其人旷
而肃中说以理达称又以其妙于言理方之庄周(原注/王绩)
(游北/山赋)文中子述元经收为之传未就而殁(原注予尝见/阮逸所作元)
(经有薛氏传此不待/识者已知其伪矣)而诸公多惜其亡故王凝曰夫子
得程仇董薛而六经益明四生之力也董仇早殁而程
卷四 第 10b 页 WYG0850-0898b.png
薛继殂文中子之教其未作矣又王绩尝谓冯子华云
乱极则治王途渐亨房杜诸贤肆力廊庙吾家魏学士
亦申其才所恨姚义不存薛生已殁使云罗天网有所
不该以为叹恨耳(原注见绩荅/冯处士书)是则收盖不遇而殁究
其踪迹与河东道衡之子固判然为二人矣然中说乃
有内史薛公见子于长安退谓子收曰河图洛书尽在
是矣汝往事之无失阮逸谓薛道衡尝为此官遂指内
史为道衡如此则薛收乃道衡之子也或者疑其书为
卷四 第 11a 页 WYG0850-0898c.png
后人所附益故牴牾如此盖龚鼎臣尝得唐本于齐州
李冠家则以甲乙冠篇而分篇始末皆不同又本文多
与阮逸异则附益之说庸或有之按隋本传云道衡有
子五人收最知名出继族父孺收初生即与孺为后养
于孺宅至于长成不识本生是道衡为炀帝所杀收竟
不及识之安得尚有河图洛书尽在是矣汝往事之之
语此最可疑者
容斋续笔云十干戊字只与茂同音俗辈呼为务非也
卷四 第 11b 页 WYG0850-0898d.png
吴中术者又称为武偶阅旧五代史梁开平元年司天
监上言日辰内戊字请改为武乃知有所自也朱温父
名诚以戊字类诚字故谄之耳予按温曾祖名茂琳戊
正其讳耳今绍兴府城隍庙有梁开平二年所刻庙记
称城隍曰墙隍岁次曰武辰城戊皆以朱氏正讳而易
容斋谓戊类成字故司天谄之非也
王观国学林云自古未有以年号铸钱者惟唐乾封元
年铸乾封重宝(原注重字/当为泉字)以一当十予按宋孝武孝建
卷四 第 12a 页 WYG0850-0899a.png
元年铸四铢文曰孝建四铢废帝景和元年铸二铢文
曰景和后魏孝庄永安二年铸五铢文曰永安五铢是
皆以年号铸于钱者非始于唐之乾封也
学林云皇祐中京师试止戈为武赋张弼首选颇以此
赋驰名第七韵曰亦犹日并月以为明纪天之象王居
门而曰闰重岁之馀今按字书明从囧不从日赋误用
之害理之甚以上皆学林语予按说文明字有二其一
从囧其一从日是从囧从日皆可其字显显初非隐奥
卷四 第 12b 页 WYG0850-0899b.png
而学林乃谓从日者为害理殆不可晓岂读说文不熟
耶殊可一笑
学林云矢以木为之亦以竹为北方以木南方以竹各
因其土俗所生之物而为之也所谓箭者竹箭也竹箭
其材可以为矢周礼扬州其利金锡竹箭尔雅东南之
美者有会稽之竹箭自古惟弓矢未尝谓矢为箭后世
乃或谓之弓箭夫呼矢为箭则不当其义若唐薛仁贵
三箭定天山之类是也予按扬雄方言自关而东谓之
卷四 第 13a 页 WYG0850-0899c.png
矢关西曰箭郭璞注云箭者竹名因以为号说文曰箭
矢也列子曰乌号之弓綦卫之箭韩非子曰智伯将伐
赵赵襄子召张孟谈而问之曰吾城郭已治甲兵有馀
奈无箭何司马相如云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
则秦汉以前箭矢已通称魏晋以下见于传记不可具
纪而谓呼矢曰箭为非斯言失之矣
陈正敏遁斋閒览云传云中流失船一壶千金乃今所
谓浮环者明州昌国县在海岛往来船有二环舟人云
卷四 第 13b 页 WYG0850-0899d.png
壶也予按今浮环以杉木为之而涂以漆腰之可以渡
水但鹖冠子谓一壶千金非指此也壶盖瓠属庄子曰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海司马
彪曰缚于身浮于江海可以自渡所谓腰舟鹖冠子所
指正此耳故刘子随时篇径作中流失船一瓠千金
吴曾能改斋漫录载王安国梦游灵芝宫予按此事本
曾子固所记后来魏泰东轩杂录全用子固之文但于
末后添太常丞曾阜梦平甫一节尔又冷斋夜话亦记
卷四 第 14a 页 WYG0850-0900a.png
之而略于二书子固文见于南丰杂识中盖吴曾未尝
见此书也云斋广录乃政和中李献民所作其载平甫
此事乃合曾魏二书并为一段是吴曾非但不见南丰
杂识于东轩杂录亦未尝见也
能改斋漫录葬者墓路称神道自汉已然引襄阳耆旧
传光武立苏岭祠刻二石鹿夹神道杨震碑首题太尉
杨公神道碑铭为證予按汉书高惠文功臣表云戚圉
侯季信成坐为太常丞纵丞相侵神道为隶臣又霍光
卷四 第 14b 页 WYG0850-0900b.png
传光薨光夫人侈大其茔制起三出坎筑神道此二事
皆在前当以为据盖不始于后汉但表所谓神道疑宗
庙之路也
苕溪渔隐丛话曰雪浪斋日记云退之联句古无此法
自退之斩新开关予观谢宣城集有联句七篇陶靖节
有联句一篇杜工部集有联句一篇则诸公已先为之
至退之亦是沿袭其旧自退之斩新开辟则非也今考
之渔隐所言亦未为得联句寔起于汉柏梁台非始于
卷四 第 15a 页 WYG0850-0900c.png
靖节诸人也又何逊李白颜真卿皆有是作亦不特谢
宣城杜工部而止耳
苕溪渔隐丛话云沈存中笔谈云真宗时向文简敏中
拜右仆射麻下日李昌武为翰林学士当对上谓之曰
朕自即位以来未尝除仆射今日以命敏中此殊命也
敏中应甚喜对曰臣今日早候对亦未知宣麻不知敏
中何如上曰敏中门下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明日
却对来勿言朕意也昌武候丞相谢归乃往见丞相门
卷四 第 15b 页 WYG0850-0900d.png
阑悄然无一人昌武与向亲径入见之徐贺曰今日降
麻士大夫莫不欢慰朝野相庆公但唯唯又曰自上即
位未尝除端揆此非常之命自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
何以至此公复唯唯卒无一言既退复使人至庖厨中
问今日有亲戚宾客饮食宴会亦寂无一人明日再对
上问昨日见敏中否对曰见之敏中之意如何乃具以
所见对上笑曰大耐官职故吕居仁寄向县丞诗云耐
官丞相风流在坐守箪瓢不诉穷张仲宗作向伯恭雍
卷四 第 16a 页 WYG0850-0901a.png
熙堂诗亦云家世从来耐官职百年犹见典刑存然本
朝名臣传乃云李文靖沆其初相也真宗密使人觇之
曰朕首命沆为相汝私往观其忻戚中人还言其门无
车马萧然如常上叹曰李沆大耐官职岂非名臣传所
记之误耶予按续通鉴长编天禧元年八月壬申中书
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向敏中加右仆射门下侍郎
注云沈括笔谈载向敏中拜右仆射云云按此时宗谔
已死五年矣自上即位至今左右仆射凡有六人为之
卷四 第 16b 页 WYG0850-0901b.png
敏中乃第七人也今不取详此则存中之误苕溪复不
能详考反以误为是予又按真宗以至道三年即位明
年改元为咸平十月吕端免以张齐贤李沆为同中书
门下事然齐贤太宗时已尝相独沆自参知政事除盖
真宗即位以来除相者实首于沆则名臣传可考信不
诬矣(原注长编注称宗谔/者即昌武之名也)
程氏考古编云奏劄言取进止犹言此劄或留或却合
禀承可否也唐中叶遂以处分为进止德宗贞元末昭
卷四 第 17a 页 WYG0850-0901c.png
义李长荣薨遣中使察军情立帅言面奉进止令此军
取大将拔与节钺者是也按此既得命令徇军情所向
则有定旨无复可否矣其言进止非也敬宗时谏官刘
栖楚叩额龙墀谏上晏朝作乐牛僧孺宣曰所奏知门
外候进止栖楚出金吾仗待罪己而宣慰令归当栖楚
待罪时处分未出其曰进止是也而不晓文义者习而
不察槩谓有旨为进止如堂底所载凡宣旨皆云有进
止者相承之误也予按隋高祖开皇八年伐陈诏将士
卷四 第 17b 页 WYG0850-0901d.png
粮仗水陆资须期会进止一准别敕又炀帝大业十一
年诏往年出军将届辽滨庙算胜略具有进止又裴蕴
传云大小之狱皆诏付蕴宪部大理莫敢与夺必禀承
进止然后决断所谓进止者候蕴之可否也当是时不
特用于奏御虽臣下亦通用之唐高宗永淳元年郭待
举岑长倩郭正一魏玄同与中书门下同受进止平章
事此正以进止为处分唐初已然非始于中叶也
程氏考古编国史王贻孙传太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
卷四 第 18a 页 WYG0850-0902a.png
男子跪而妇人不跪普访礼官无有知者贻孙曰古诗
云长跪问故夫即妇人亦跪也唐天后朝妇人始拜而
不跪普问所出对云太和中有幽州从事张建章著渤
海国记备言其事普大重之予按后周天元大象二年
诏内外命妇皆执笏其拜宗庙及天台皆俛伏如男子
据此诏特令于庙朝跪其他拜不跪矣张建章所著武
后时妇拜始不跪者岂至此始并与庙朝跪礼去之而
建章纪之不详耶周昌谏帝吕后见昌为跪谢曰微君
卷四 第 18b 页 WYG0850-0902b.png
太子几废又战国策苏秦过洛其嫂蛇行匍匐四拜自
跪而谢隋志皇帝册后后先拜后起皇帝后拜先起则
唐以前妇拜皆跪伏也以上皆程氏云予按男女之拜
其初本一其后遂别礼曰男拜则尚左女拜则尚右是
男女之拜皆一也汉刘熙释名云拜于丈夫为趺趺然
屈折下就地也于妇人为扶自相扶持而上下也是则
当熙时男女已异拜矣世说贾充前妇是李丰女丰诛
离昏徙边后遇赦得还充已取郭配女武帝特听置左
卷四 第 19a 页 WYG0850-0902c.png
右夫人李氏别住不肯还充舍郭氐欲就省于是盛威
仪多将侍婢既至入户李氏起迎郭不觉脚自屈因跪
再拜则晋已异于汉孙甫唐书云武后欲尊妇人始易
今拜盖妇人拜昔尝不屈膝矣武后时特复其制耳非
创始于武后也
方勺泊宅编云东坡就逮下御史狱张安道上书力陈
其可贷之状刘莘老苏子容同辅政子容曰昨得张安
道书不称名但著押字莘老曰某亦得书尚未启封令
卷四 第 19b 页 WYG0850-0902d.png
取视之亦押字也其事人罕知故记之予按东观馀论
云唐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遂以草
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魏晋以来法书至梁御府
藏之皆是朱异姚怀珍题名于首尾纸缝间故谓之押
缝或谓之押尾秪是书名耳后人花押乃以草书记其
自书故谓押字盖沿袭此耳唐人及国初前辈与人书
牍或只用押字与名用之无异上表章亦或尔近世遂
施押字于移檄或不书己名字而别作形模非也又宋
卷四 第 20a 页 WYG0850-0903a.png
公谈圃云先朝人书状简尺多用押字非自尊也从简
省以代名耳今人不复识见押字便怒则书用押字其
来亦久矣刘苏二公与方勺偶不知之也予顷在武陵
于毕文简公诸孙处见文简与寇莱公一帖尾用押字
押字之下却有拜咨二字此正以押字代名也景德间
士大夫质厚故此风尚存至元丰间相去方七十馀年
已为罕见今固不复有矣
马永卿懒真子录山涛见王衍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卷四 第 20b 页 WYG0850-0903b.png
宁作去声馨音亨今南人尚言之犹言恁地也宋前废
帝悖逆太后怒语侍者曰将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
儿此两宁馨同为一意吴曾能改斋漫录唐张谓诗囊
无阿堵物门有宁馨儿以宁为去声刘梦得赠日本僧
智藏诗云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以宁为
平声盖王衍传云何物老妪生宁馨儿山涛叱王衍语
也又南史宋王太后疾笃使呼废帝帝曰病人间多鬼
那可往太后怒谓侍者取刀来剖我腹那得生宁馨儿
卷四 第 21a 页 WYG0850-0903c.png
按二说知晋宋间以宁馨儿为不佳也故山涛王太后
皆以此为诋叱岂非以为儿非馨香者耶虽平去两声
皆可通用然张刘二诗义则乖矣东坡亦作仄声平山
堂诗云六朝文物馀丘陇空使奸雄笑宁馨晋宋间人
语助耳予按宁馨自是晋宋间一时之语今浙人往往
尚有此谈晋人亦有单以馨为言者世说刘惔谓殷浩
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又谓桓温曰使君如宁馨地
宁可斗战求胜王导云与何次道语惟举手指地曰正
卷四 第 21b 页 WYG0850-0903d.png
自尔馨以上因文自可见义无劳解说然宁馨乃书传
间假此二字以记一时俗语吴曾以为有非馨香之义
此诬凿之甚使如曾言则尔馨等语当作何说马永卿
云犹言恁地已得其义而欲以馨音亨以协南人之音
又近于好奇矣马虽得其义尚恨其无證据予尝读金
楼子见其亦载宋废帝王太后事云太后遣人召帝帝
曰病人多鬼不可往太后怒曰引刀破我腹那得生如
此儿乃悟宁馨即如此也是书梁湘东王萧绎所纂宋
卷四 第 22a 页 WYG0850-0904a.png
梁相去不远故知所谓宁馨者即是如此又语林云王
仲祖好仪形每览镜自照曰王仲开那生如此宁馨儿
以此二者为證则义理自昭然可以无辩矣
鲍钦止王略帖赞云昭回于天垂英光跨颉历籀化大
荒烟华淡浓赋低昂一噫万古称天章鸾夸虬引鹄序
行洞天九九归辽阳茫茫十二小劫长玺完神诃命芾
藏钦止自注云九九谓帖有八十一字十二小劫谓自
晋至今十二代也帖乃米元章所藏故钦止于末句及
卷四 第 22b 页 WYG0850-0904b.png
之此文辞语俊逸笔力超诣非后人所可企及惜乎以
洞天为九九尔按道家洞天自十大洞天之外有三十
六小洞天故世有洞天六六之语钦止记之不审误谓
六六为九九也
贾黯以庆历丙戌廷试第一谢杜祁公公无他语独以
生事有无为问贾退谓公门下客曰黯以鄙文魁天下
而谢公公不问而独在于生事岂以黯为无取耶公闻
而言曰凡人无生事虽多显宦亦不能不俯仰由是进
卷四 第 23a 页 WYG0850-0904c.png
退多轻今贾君名在第一则其学不问可知其为显宦
则又不问可知衍独惧其生事不足以致进退之轻而
不得行其志焉何怪之有贾为之叹服温公为相每询
士大夫私计足否人不悟而问之公曰傥衣食不足安
肯为朝廷而轻去就耶二公惟灼见人情如此徐师川
云山谷赴官姑熟既至未视事闻当罢不去竟俯就之
七日符至乃去问其故曰不尔无舟吏可还士之进退
大体欲分明不可苟也岂以舟吏为累耶予谓山谷岂
卷四 第 23b 页 WYG0850-0904d.png
不知此困踬道涂不得不尔观山谷之事则二公之言
真有味也
史浩淳熙四年以少传除保宁军节度使奉祠赐第都
下明年二月孝宗自德寿宫回幸佑圣观盖旧建邸也
召公同宴曰去此十七年今得与卿为丰沛故人之饮
可谓盛事昔甘盘却无此乐公曰臣何人敢比甘盘上
曰朕心术之正学有自得实由卿力此他人所不能知
也公顿首谢公母冀国夫人洪氏上间必问动静又特
卷四 第 24a 页 WYG0850-0905a.png
于洪夫人诞日拜公为相寻又有御札径赐之曰丞相
今日正谢今赐酒果为太夫人之庆可与丞相同领此
意后公归四明岁必遣赐金帛香茶为寿眷遇之厚近
世无与比者
太学士人黄櫄以舍选当释褐一日忽梦阅廷试榜已
之上有宣义郎三字櫄在学舍素负隽声益以自喜意
必为首选也及赴淳熙十四年廷试揭榜櫄在第三甲
上一名乃宣义郎史弥远书榜者于弥远名下书宣义
卷四 第 24b 页 WYG0850-0905b.png
郎字偶连属櫄姓名恍然梦中所见也
李庄简公光作诗极清绝可爱予尝见其越州双雁道
中一绝云晚潮落尽水涓涓柳老秧齐过禁烟十里人
家鸡犬静竹扉斜掩护蚕眠后在政府与秦桧议不合
为中司所击命下送藤州安置差枢密院使臣伴送公
戏赠之云日日孤村对落晖瘴烟深处忍分离追攀重
见蔡明远赎罪难逢郭子仪南渡每忧鸢共堕北辕应
许雁相随马蹄惯踏关山路他日重来又送谁亦婉而
卷四 第 25a 页 WYG0850-0905c.png
有深意
李孟博庄简公光之子也苦学有文绍兴五年进士第
三人及第庄简南迁随侍至贬所遂卒于琼州未卒数
月前忽梦至一处海山空阔楼观特起云霄间有轩榜
曰空明先世诸父皆环坐其间顾指其一曰留以待汝
既寤知非其祥也未几遂属疾临终有云气起于寝冠
服宛然自云中冉冉升举琼人悉见之庄简有诗悼之
云脱屣尘寰委蜕蝉真形渺渺驾飞烟丹台路杳无归
卷四 第 25b 页 WYG0850-0905d.png
日白玉楼成不待年晏坐我方依古佛空行汝去作飞
仙恩深父子情难割泪滴千行到九泉
李文简公续通鉴长编明道元年二月丁卯以真宗顺
容李氏为宸妃注云宸妃之号前此未见恐是创置予
按唐武后纪高宗立武氏为昭仪进号宸妃又来济传
武后被宠特号宸妃济与韩瑗谏云妃有常员今别立
号不可则宸妃之号创于唐高宗明肃之封章懿盖据
于此耳
卷四 第 26a 页 WYG0850-0906a.png
乾道五年廷试未唱名之先参政郑公侨梦升梯至一
所梯傍皆云气绕之自念世所谓云梯者兹其是欤未
至间有大石横亘于梯之表不复可进有顷疾风骤至
石已在下侨遂履石直上及唱名侨为第一次名乃石
起宗也先是考官用分数编排石当居上临唱名始易
之云
近时闽中书肆刋书往往擅加改易其类甚多不能悉
纪今姑取一二言之睦州宣和中始改为严州今所刋
卷四 第 26b 页 WYG0850-0906b.png
元丰九域志乃径易睦州为严州又广韵桐字下注云
桐庐县在严州然易去旧字殊失本书之旨将来谬乱
书传疑误后学皆由此也
文士厌于求索人以才艺名世者未尝不役于人久之
亦自以为厌魏韦仲将善书时起凌云阁忘题榜乃使
仲将悬凳上题之比下须发尽白裁馀气息还语子弟
云宜绝楷法文与可妙于墨竹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
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
卷四 第 27a 页 WYG0850-0906c.png
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此一艺名于时尚如此况乎
文章议论足以荣辱千古者乎尝见欧阳公与刘道原
手简云某今日不入正为凌晨稍凉为江氏作志幸语
其家勿相煎又一简云承见谕某为之翰家遣仆坐门
下要志铭所以两日全不能至局大热如此又家中小
儿女多不安更为人家驱逼作文字何时免此老业江
氏邻几之家之翰孙甫也杜甫云能事不受相促迫二
家子弟岂知此乎
卷四 第 27b 页 WYG0850-0906d.png
王象先于鹅溪绢上作山水不如意急湔去故墨再三
挥染即有悟后作画多复涤去或以细石磨绢令墨色
入绢缕沈圭作墨亦因捣和墨蒸去故胶再入新胶及
出灰池而墨坚如石遂悟李氏对胶法
蜀中有一种木彼人呼为葨芝其树常高丈馀不甚增
长花小而白每一岁开花次年方结子又次年方熟盖
历三岁子如楮实有文如龟背味甘酸可食今青城山
范仙观邛州蒲江县崇真观皆有之故俗传以为仙果
卷四 第 28a 页 WYG0850-0907a.png
蟠桃三千年一实世谓方士誇诞之言以此推之六合
之外世人所不及安知无三千年一实者哉(原注葨乌/恢切或呼)
(为瑰芝盖语之讹也故/临邛记只作葨芝也)
沅湘间多山农家惟植粟且多在冈阜每欲布种时则
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于其间如是
则所收必倍盖史所谓刀耕火种也
 
 
卷四 第 28b 页 WYG0850-0907b.png
 
 
 
 
 
 
 
 云谷杂纪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