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850-041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靖康缃素杂记卷六
            宋 黄朝英 撰
  猗嗟
元度确论云猗倚也若曰猗嗟昌兮猗重较兮猗与漆
沮猗与那与皆中有所倚而生叹也至于猗彼女桑乃
以谓采而薪之则不可以言倚而猗之义不通矣故经
义以谓承彼女桑而猗之乃所以为倚盖诗人所记适
卷六 第 1b 页 WYG0850-0411d.png
其条桑之事而已其论诚工然说猗重较兮以猗为叹
辞恐于义未安盖亦不详考舒王经义而误为之说也
淇奥义云猗倚也重较者所以为慎固也猗自训倚而
以为中有所倚而生叹岂其误欤
  免爰
古语云獐无胆兔无脾鸨无舌其说信然何以知其如
此按字说云赤与白为章獐见章而惑者也以此知其
无胆脾属土土主信故诗以兔爰刺桓王之失信以此
卷六 第 2a 页 WYG0850-0412a.png
知其无脾舌所以通语言无舌则无所告诉矣故诗以
鸨羽刺君子下从征役不得养其父母以此知其无舌
又许慎注淮南子云反舌百鸟舌也能反易其声以效
百鸟之鸣也无声者五月阳气极于上微阴起于下百
舌无阴故无声也
  说猫
杂俎云猫目睛旦暮圆及午竖敛如綖其鼻端常冷唯
夏至日暖沈存中尝论欧阳公曾得一古画牡丹丛其
卷六 第 2b 页 WYG0850-0412b.png
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吴正肃一见曰此正午牡
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正燥此日中时花也猫
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猫眼朝暮则睛圆逐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正肃公
虽曰善求古人之意然说猫处往往亦自于段氏云
  武敏
诗生民篇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新传云武足迹也
敏拇也拇谓之敏者行能先人故也乃引尔雅云履帝
卷六 第 3a 页 WYG0850-0412c.png
武敏敏拇也列子曰后稷生乎巨迹盖所谓帝武敏者
巨迹之拇也姜嫄履巨迹之拇以祀郊禖之神助喾祭
事事成而止则当以履帝武敏为断句歆字连下句读
之乃为允当今学者皆读为履帝武敏歆殊无义旨不
然则尔雅所引何不连歆字邪
  芍药(握椒/附)
先儒说诗溱洧刺乱也其诗卒章言赠之以勺药以为
男淫女盖勺药破血令人无子赠之以勺药者所以为
卷六 第 3b 页 WYG0850-0412d.png
男淫女也又东门之诗疾乱也其诗卒章言贻我握椒
以为女淫男盖椒气下达用以养阳贻我握椒者所以
为女淫男也其说虽近乎鄙俚然颇得诗人之深意故
志之
  太史
史记太史公自序云谈为太史公又云太史公既掌天
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又云太史公留滞周南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又云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
卷六 第 4a 页 WYG0850-0413a.png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予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
著矣凡此以上所称太史公者皆谓司马谈也又按本
传云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又云太史公与上大夫壶遂对答又云太史公曰唯唯
否否又云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凡此以上所称
太史公者谓司马迁也又文选报任少卿书云太史公
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五臣注曰太史迁之父走仆也
言已为太史公牛马之仆盖自卑之辞也又案孝武本
卷六 第 4b 页 WYG0850-0413b.png
纪云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等议韦昭注曰说者以
谈为太史公失之矣史记称迁为太史公者是外孙杨
恽所称余尝考之史记自序前所指司马谈为太史公
者盖迁之辞也后所指司马迁为太史公者盖后人所
定也案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后宣帝以
其官为令行太史公文书而已而臣瓒又曰百官表无
太史公司马谈但以太史丞为太史令余案班固郊祀
志曰有司与太史令谈班彪略论曰孝武之世太史令
卷六 第 5a 页 WYG0850-0413c.png
司马迁则谈迁父子相继为太史公明矣自序亦曰太
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又云司马氏世主史官故虽
为令而皆可以公称之也迁尊其父故呼谈为太史公
后人又尊迁故呼迁为太史公盖所称公者如周公召
公太公廷尉吴公谒者仆射邓公四皓有园公夏黄公
之类是也非必是其外孙所称韦昭乃以司马谈为非
太史公又以迁为太史公者是杨恽所称误也
  石鼓
卷六 第 5b 页 WYG0850-0413d.png
倦游杂录云古之石刻存于今者唯石鼓也本露处于
野司马池待制知凤翔日辇置于府学之门庑下外以
木棂护之其石质坚顽类今人为碓硙者古篆刻缺可
辨者几希欧阳论石鼓元在岐阳初不见称于前世至
唐人始盛称之而韦应物以为周文王之鼓至宣王刻
诗尔韩退之直以为宣王之鼓在今凤翔孔子庙中鼓
有十先时散弃于野郑馀庆置于庙而亡其一皇祐四
年向传师求于民间得之十鼓乃足其文可见者四百
卷六 第 6a 页 WYG0850-0414a.png
八十五磨灭不可识者过半余所集录文之古者莫先
于此然其可疑者三四今世所有汉桓灵时碑往往尚
见在距今未及千岁大书深刻而磨灭者十犹八九此
鼓案太史公年表自宣王共和元年至今嘉祐八年实
千有九百一十四年鼓文细而刻浅理岂得存此其可
疑者一也其字古而有法其言与雅颂同文而诗书所
传之外三代文章真迹在者唯此而已然自汉以来博
古好奇之士皆略而不道此其可疑者二也隋氏藏书
卷六 第 6b 页 WYG0850-0414b.png
最多其志所录秦皇帝刻石婆罗门外国书皆有而独
无石鼓遗近录远不宜如此此其可疑者三也前世所
传古远奇怪之事类多虚诞而难信况传记不载不知
韦韩二君何据而知为文宣之鼓也隋唐古今书籍粗
备岂当时犹有所见而今不见之耶然退之好古不妄
者余姑取以为信耳至于字画亦非史籀不能作也
  虑囚
汉书何武传云武为扬州刺史行部录囚又隽不疑为
卷六 第 7a 页 WYG0850-0414c.png
京兆尹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有所平反活几何
人颜师古注云省录之知其情状有冤滞与不也今云
虑囚本录声之去者耳音力具反而近俗不晓其意讹
其文为思虑之虑失其源矣又案后汉卢延传云帝乃
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又张奋传云和帝幸洛阳狱录
囚徒又汉百官志云诸州常以八月巡行所部郡国录
囚徒胡广凡县邑囚徒皆阅录视参考辞状有侵究者
即时平理也又应奉为郡决曹史行部四十二县录囚
卷六 第 7b 页 WYG0850-0414d.png
徒数百十人又北史太和四年帝亲录囚徒二十年幸
华林园亲录囚徒隋开皇二年亲录囚徒前汉书及南
北史皆谓之录囚徒而新唐书本纪云甲午虑囚或云
癸亥虑囚或以旱虑囚或遣使虑免汝州轻系皆以录
为虑余案太玄云蹛于狴狱三岁见录集韵云录音良
倨切宽省也盖唐亦循袭旧史语言以录为虑未之改
耳颜氏所谓近俗不晓其意讹其文为思虑之虑盖指
唐人言也故刘餗嘉话称高祖平京师李靖见收太宗
卷六 第 8a 页 WYG0850-0415a.png
虑囚见靖引与语奇之又王涯说通作虑此唐人用虑
字之明验也
 
 
 
 
 
 
卷六 第 8b 页 WYG0850-0415b.png
 
 
 
 
 
 
 
 靖康缃素杂记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