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850-02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近事会元卷四
            宋 李上交 撰
  霓裳羽衣曲
唐野史云明皇开元中道人叶法善引上入月宫时秋
上苦凄冷不能久留回于天半尚间仙乐及归但记其
半曲遂篴中写之会西京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
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之散序因敬述所进为
卷四 第 1b 页 WYG0850-0282b.png
曲身名霓裳羽衣曲也又杨妃外傅云天宝四载七月
于凤凰园册女道士杨氏为贵妃进见之日奏霓裳羽
衣曲注云明皇三乡望女几山所作也又引刘禹锡诗
云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又小说云术士
罗公远导明皇入月宫闻之尤甚怪诞不足为證上交
尝闻明皇洞晓音律必欲神其曲谓得于天上也或梦
寐所成亦非异事若云形体升天殆欺人也女几回而
作近之矣今又按乐苑云霓裳羽衣曲开元西凉府节
卷四 第 2a 页 WYG0850-0283a.png
度使杨敬述进在越调中又乐苑云婆罗门曲改霓裳
羽衣曲入大乞食调今之大食越调声相近唯高一均
是二调俱可行之皆属商也婆罗门曲大乞食调越调
双调今时乐工尽知之其散序不复闻焉近年乐工穿
凿不明越与大食俱属商声但见胡曲有仲吕商即林
钟商也便就其调草为八拍曲破殊无和会谅其曲必
大也自唐宪宗时犹奏此曲今不傅者有以巢贼之后
泯然也无如白居易歌诗可证耳白诗云开元遗曲自
卷四 第 2b 页 WYG0850-0283b.png
凄凉况近秋天调见商又和元稹诗云我昔元和侍宪
皇曾陪内宴入昭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
舞舞时寒食秋风天玉勾栏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颜如
玉不著人间俗衣服虹蜺霞帔步摇冠花钿璎累佩珊
珊娉婷似不任罗绮愿听乐悬行复止磬箫筝笛竞相
搀击擪吹弹声迤逦(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声发霓裳序初亦如此)
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之野史云此是明)
(皇所得之声/分为六序也)中序擘裂初入拍秋竹竿裂春水拆(中序/初有)
卷四 第 3a 页 WYG0850-0283c.png
(拍亦名拍序此后/乃进婆罗门曲也)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
王母挥袖别飞琼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十二遍/而终)翔鸾舞了却收趐唳鹤曲终长引声(凡曲将终皆/声拍促速为)
(霓裳之末长/引一声也)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
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
君造谱(杨氏谓敬述创歌今/微之寄谱与乐天也)
  胡渭州 伊州
卷四 第 3b 页 WYG0850-0283d.png
乐谱录云唐明皇天宝中西凉节度使盖嘉运进
  凉州 新凉州
唐明皇开元六年西凉州都督郭知运进又有新凉州
并在宫调上宫窃详七宫有八凉州内正宫别有小凉
州亦曰碎宫凉州其慢遍中来七宫凉州中美声聚而
为之此有似新凉州也又郑傅信记云初郭知运进
此曲上召诸王便殿听之曲终宁王不乐对曰此曲虽
佳臣有间焉夫音者始于宫商成于角徵羽莫不根袭
卷四 第 4a 页 WYG0850-0284a.png
于宫商也斯曲宫杂而少徵商乱而加暴宫君商臣也
宫不胜则君势卑商有馀则臣事僭卑则偪下僭则犯
上落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之于歌咏见之于人事臣恐
有播越之祸悖迫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上默然后有
安史之乱
  西凉州曲
唐幽閒鼓吹云元载子名伯和势倾中外时闽帅寄乐
伎十人仅半岁无因得进伺其门下弹琵琶人康昆崙
卷四 第 4b 页 WYG0850-0284b.png
得通伯和一试之尽遗昆崙矣先有和尚段善本者自
制西凉州昆崙求之不与至是以乐伎半赠之乃肯傅
焉今道调凉州是也
  杨柳枝
唐穆宗时白居易长庆集云杨柳枝洛下小新声也小
伎有善歌者可听故试之云小伎携桃叶新声蹋柳枝
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又别柳枝诗云两枝杨柳小
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上交按抒情诗集述白居易有
卷四 第 5a 页 WYG0850-0284c.png
数伎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
小蛮腰居易年既高迈小蛮方丰艳因为柳枝词以托
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
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工唱是词上问
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对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二枝
植于禁中居易感上知名又为一章末句云定知今夜
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星
  中和乐
卷四 第 5b 页 WYG0850-0284d.png
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二月一日中和节以雨雪改于二
月七日宴群臣因奏上所制中和乐曲也
  倾杯乐
唐太宗贞观初内宴长孙无忌造此曲又乐府杂录云
唐宣宗善吹芦管自制此曲有数拍不均上初捻管令
俳儿辛骨朏拍不中其节上瞋目顾之朏忧一日而卒
上交详此二说恐先者是宫调后来宣宗转于他调制
之也又明皇开元中亦用此曲每日轮马三十匹舞之
卷四 第 6a 页 WYG0850-0285a.png
  道调子
唐懿宗命乐工史敬约吹芦管初弄道调上误谓曲拍
之敬约随其拍转成此曲以隐其误也
  康老子
乐府录云唐富人唐康老子落托好与乐工游处家计
荡尽而卒乐府嗟之遂制此曲
  离别难
唐则天时士人陷冤狱有妻配入掖庭其本夫善吹芦管
卷四 第 6b 页 WYG0850-0285b.png
乃撰此曲以寄哀情始名二郎神盖取良人行第也畏
人知遂三易其名亦曰悲切子终号怨回鹘
  如意娘
乐府杂录云唐则天撰之
  君臣相遇乐
乐府录云唐明皇天宝中命谭净眼等撰
  雨淋铃
乐府杂录云唐明皇自蜀反正乐人张野狐所制亦曰
卷四 第 7a 页 WYG0850-0285c.png
还京乐
  夜半乐
乐府杂录云唐明皇入平内难正半夜斩长乐门关领
兵入宫剪逆人后造此曲
  望江南
乐府杂录云始朱崖李太尉镇浙西日为亡妓谢秋娘
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亦曰梦江南
  荔枝香
卷四 第 7b 页 WYG0850-0285d.png
唐甘泽谣云天宝四载六月一日明皇骊山驻跸会贵
妃诞辰上命小部音声乐人长生殿奏新曲未有名会
南海贡荔枝因名其曲为荔枝香
  奉圣乐曲
唐卢氏杂说云韦皋镇西川进之也
  春莺啭
教坊录云唐高宗晓声律因风叶鸟声晨坐闻之命乐
工白鸣达写之遂有此曲凡箜篌大弦未尝鼓唯作此
卷四 第 8a 页 WYG0850-0286a.png
曲入鸟声即弹之筝则移西柱向上鸟声毕入急复移
如旧也
  内教坊 云韶府
唐高祖武德已来置于禁中以按习雅乐以中官一人
充使则天改为云韶府神龙中复为教坊
  大唐雅乐
唐太宗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斟酌南北乐考以
古音作为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制
卷四 第 8b 页 WYG0850-0286b.png
十二和之乐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调
  改法曲为仙韶曲 仙韶院
唐文宗开成三年四改法曲为仙韶曲仍以伶官所居
谓之仙韶院
  左教坊 右教坊
教坊录云唐明皇开元末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
坊在延正坊右善歌左善舞盖相习也
  宜春院 十家 三国
卷四 第 9a 页 WYG0850-0286c.png
教坊录云女妓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谓在
上前也骨肉得居教坊谓之内人家有请俸其得幸者
谓之十家故郑嵎津阳门诗云十家三国增光辉是也
家虽多亦以十家呼之三国谓秦韩虢杨氏三夫人也
  云韶院
教坊记云宜春人为戏则以云韶添之云韶为宫盖辽
柘枝达摩之属谓之健舞
  七德舞 破阵乐
卷四 第 9b 页 WYG0850-0286d.png
唐太宗贞观元年宴日奏秦王破阵之曲盖太宗在籓
为秦王时士庶军人相与作之被甲持戟象战事上叹
曰岂意今日登于雅乐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以文德
绥海内遂令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舞舞者至
一百二十人
  胡旋舞
唐明皇天宝六载安禄山为上所宠加范阳节度使先
是康居国贡胡旋舞女尔后安禄山与杨妃俱言其艺
卷四 第 10a 页 WYG0850-0287a.png
传之者不述舞态上交按白乐天歌词云胡旋舞手应
弦足应鼓弦一声双袖舞左右转不知疲千周万匝无
己时又云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馀中原自有
能胡旋斗妙争能尔不如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是
能胡旋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太真胡旋
感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
制不禁
  舞马
卷四 第 10b 页 WYG0850-0287b.png
唐明皇开元中三宴日诸乐戏外有舞马三十疋为倾
杯乐曲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宝床乘马而上
抃转如飞后安禄山亦将数匹而归私习之其后田承
嗣代禄山舞马尚存者一旦于枥上闻鼓声顿挫以舞
之厩人恶之举彗以击焉其马尚谓怒其未妍妙因更
奋击宛转曲尽其态厮役告承嗣以为妖遂戮之而舞
马绝
  梨园弟子
卷四 第 11a 页 WYG0850-0287c.png
唐明皇开元二十年以听政之暇诏太常乐工弟子三
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上必觉为正之号
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近院于林苑之梨园也
  坐部 立部
唐高祖初登极后燕享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其后分
为立坐二部
  雅歌杂胡夷音 法曲
唐明皇开元二十五年太常卿韦绦令博士韦逌直太
卷四 第 11b 页 WYG0850-0287d.png
乐尚冲乐正沈元福郊社令陈虔申怀操等铨叙前后
所用乐章为五奏付太乐习之时太常旧相傅有宫商
角徵羽宴乐五调歌各一奏绦又令元成更相整比为
七卷又自开元已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其元成
所集者工人多不能晓相傅谓之法曲也
  曲破
唐傅载云天宝乐章多以边地为名若凉州甘州伊州
之类是焉其曲之遍击声处名入破后其地尽为西番
卷四 第 12a 页 WYG0850-0288a.png
所没破其兆也
  羯鼓
唐羯鼓录云此乐出外夷以戎羯鼓故也其音主太簇
一均在都昙鼓荅腊鼓之下(都昙状腰而小/者腊取楷鼓也)鸡楼鼓之

  搊琵琶
唐国史纂要异云贞观中弹琵琶裴洛儿私拨用手今
日搊琵琶也
卷四 第 12b 页 WYG0850-0288b.png
  古琵琶
酉阳杂俎云琵琶用鹍鸡弦开元中段师名善本能弹
琵琶用皮弦贺怀智破拨弹之不能成声
  琵琶名
傅载云唐时汉中王瑀见康昆崙弹之曰琵声多琶声
少亦未可弹五十四弦大弦也自上而下谓之琵自下
而上谓之琶
  贺老琵琶
卷四 第 13a 页 WYG0850-0288c.png
唐谈宾录云贺老名怀智也
  调哑钟
唐太宗贞观二年祖孝孙以隋用黄钟一宫唯叩七钟
馀五钟虚悬不叩谓之哑钟遂以旋宫之法皆遍叩之
无复虚悬也
  杂戏弄孔子
唐文宗太和六年二月寒食上宴群臣伶人弄孔子帝
曰孔子古今之师安得侮黩亟驱出之
卷四 第 13b 页 WYG0850-0288d.png
  泼寒胡戏
唐则天神龙二年中宗即位后十一月御洛成楼始观
泼寒胡戏至开元二年禁断因张说奏也(胡人以水相/泼于寒月为)
(戏谓之乞/寒胡者)
  雍州
高祖武德元年改隋京兆郡为雍州也
  洛州总管府
唐高祖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改隋河南郡置洛州总
卷四 第 14a 页 WYG0850-0289a.png
管府也
  神都
唐则天神龙元年改东都为神都
  复东都
唐则天神龙元年改神都为东都
  河南府
唐明皇开元二年改洛州为河南府
  东京
卷四 第 14b 页 WYG0850-0289b.png
唐明皇天宝元年改东都为东京洛阳也
  东都
唐高宗显庆元年改洛阳宫为东都
  西京
唐明皇天宝元年以京师为西京长安也
  京兆府
唐明皇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
  西京 南京 中京
卷四 第 15a 页 WYG0850-0289c.png
唐肃宗至德二载十二月改蜀郡为南京凤翔为西京
西京为中京
  开封府为东都 汴州为开封府 东都为西都
梁太祖开平元年四月以东都为西都即洛阳也
  梁都汴
梁太祖于唐天祐四年四月登位国号大梁改元天平
元年都于汴
  汴州卫为天宁宫
卷四 第 15b 页 WYG0850-0289d.png
晋高祖天福三年五月中丞张昭远奏据前代行幸所
至皆立宫名遂改汴州卫城门为天宁宫
  升汴州为东京
晋高祖天福三年十月升汴州为东京又改洛阳为西
京也
  新东京诸门名
周世宗显德五年五月改新东京诸门名也
  总管府为都督府
卷四 第 16a 页 WYG0850-0290a.png
唐高祖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也
  行台为都督府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废陜州道大行台置洛州都督
府废益州大行台置益州大都督府
  十道
唐太宗贞观元年并省隋之州郡分为十道
  分天下为十五道
唐高宗时平高丽百济辽海已东皆为州县俄而复叛
卷四 第 16b 页 WYG0850-0290b.png
不入提封景云二年分天下州县置二十四都督府以
统之议者以权重不便罢之元宗开元二十四年分天
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如汉刺史之职
  二十四都督府
唐睿宗景云二年依前代故事分二十四都督府至其
年七月并停惟扬益并荆四大都督府长史阶为三品
  分五管 广邕为二道
唐懿宗咸通三年正月敕广南分道为五管属岭南广
卷四 第 17a 页 WYG0850-0290c.png
邕二道
  单于都护府
唐高宗麟德元年正月改交云中都护府为单于都护
府官品同大都督府
  安南都护
唐高宗永隆二年八月改交州为安南都护府
  筑长安罗城(汴/)
唐高宗永徽四年十一月筑长安罗城和顾百姓四万
卷四 第 17b 页 WYG0850-0290d.png
一千人三十日毕功
  作东京罗城
周世宗显德二年四月新作京师罗城
  郡为州 太守为刺史
高祖武德元年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也
  郡为州 刺史为太守
唐明皇天宝元年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
  郡复为州 太守复为刺史
卷四 第 18a 页 WYG0850-0291a.png
唐肃宗至德二年十二月诏复旧也
  瓦桥关为雄州 益津关为霸州
周世宗显德六年五月改也
  蔡州
唐代宗宝应元年十月八日改豫州为蔡州避上讳也
  麟州
唐明皇开元九年张说奏置以安党项
  升州
卷四 第 18b 页 WYG0850-0291b.png
周世宗显德五年三月于上元县置升州
  福州
唐明皇开元十二年改闽州为福州避文相类声相近

  废麟州
唐明皇开元十四年废麟州
  清德军
晋高祖天福六年八月改旧檀州为清德军
卷四 第 19a 页 WYG0850-0291c.png
  明州
唐明皇开元二十六年分越州置明州
  五丈河 蔡河
周世宗显德六年二月发滑亳丁夫浚五丈河东流于
定陶入于济以通青郓运路又疏蔡州以通陈颍
 
 
 
卷四 第 19b 页 WYG0850-0291d.png
 
 
 
 
 
 
 
 近事会元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