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49-08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本语卷三
             明 高拱 撰
问伊川云学者要不为文字所梏故文义虽解错而道
 理可通行者无害也然否曰为文字所梏固不可强
 解亦不可夫学者将以学圣人也圣人之书必须潜
 心体会务得精微之旨然又须得其言外之意方可
 循之以入道若以解错而道理可通者为无害则亦
卷三 第 1b 页 WYG0849-0830b.png
 只是自家的说话于圣言何有
问考亭云理会文字当如酷吏之治狱直是推勘到底
 如何曰酷吏鞫狱务在苛求无中生有深文罗织安
 能得人之情学者穷理正须虚心平气以得精微之
 旨若有意深求定然执着强为贯通必至牵合过为
 分析不免破碎得其理者鲜矣正不可如此也
敬轩真是壁立万仞男子密察力行死而后已
问伊川云人不可用影祭何如曰但得彷佛以时展对
卷三 第 2a 页 WYG0849-0831a.png
 亦可少输人子无穷之思有何不可曰伊川云只一
 髭发不似已是别人大不便何如曰即无一髭发不
 似岂真吾亲耶亦用以寄人子之心云尔古人不以
 尸祭乎尸明是别人然乃以当吾亲也而况亲之影
 有得其彷佛者耶
考亭因人求墓铭曰人既死后又要这个物事作甚其
 人为善亦是本分事又何必须要恁地写出此亦难
 说孝子之心固有不容已者只不虚说可矣若本有
卷三 第 2b 页 WYG0849-0831b.png
 善亦不可不写傅曰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明示后
 世教也且以生平情性动容历履笔之书而时接目
 焉亦自是孝子不死其亲之意
程朱大儒于后学有罔极之恩而子有驳正何也曰人
 安能每事尽善臧文仲不知者三固知善之多也恐
 人于其一二未安处皆以为安而不复致思则误耳
 不称善不胜称也更宜知之
问帝王之学与韦布不同然乎曰若然则必须还得帝
卷三 第 3a 页 WYG0849-0831c.png
 王乃可为帝王之佐否则学既不同又安可以佐帝
 王理天下论道经邦宏宣治化乎夫自天子以至于
 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故曰尹躬暨汤咸有一德
 学非有二也后世韦布之士徒事章句无复格致诚
 正修身之功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具故其为仕也下
 焉者惟知希世以苟爵禄上焉者亦不过随才以立
 功名而龙德正中之人格心辅世之业不复闻矣乃
 不曰吾无学也而曰帝王之学与我不同岂不谬哉
卷三 第 3b 页 WYG0849-0831d.png
 曰只为后世帝王知学者亦止为韦布之事故有是
 言谓不当同于韦布耳曰止知为君言学不当同于
 韦布而遂使韦布之学以为原不同于帝王顾得一
 边顾不得一边而乃立为之说亦祸天下之学者也
吾心自有本然虚明平妥处乃不能反求任其昏塞却
 徒务口说依傍他人门户随场悲喜以为知道良可
 羞也
程氏云宁学圣人而未至不欲以一善而成名孟子云
卷三 第 4a 页 WYG0849-0832a.png
 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学
 者不可无此志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圣人示人为学之目昭如日
 星学者但当循是以学则圣人之域可至乃舍此不
 务却只说谁家尊德性谁家道问学谁家知行合一
 彼可此否纷纷无已只斗口语到底成个甚
学只为己心便虚气便平志便逊
学须是识其真心
卷三 第 4b 页 WYG0849-0832b.png
天理不外于人心只人心平处便是天理之公
儒家有言只要成就一个是而已夫是岂易成哉务以
 为孝乃非所以孝务以为忠乃非所以忠察理不精
 不能得礼义之中正亦只做得个题目而已安能便
 是
儒者有言虽无其事实有此理此亦大谬夫理也者事
 之理也既无其事理于何有盖求其说而不得乃曲
 为之辞云尔也
卷三 第 5a 页 WYG0849-0832c.png
性具于心而贯彻于人伦日用之间非有定局比对配
 合一性专属一伦也有子云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是仁在于父子兄弟也孟子云仁之实事亲是也
 义之实从兄是也是义又在于兄弟也知礼乐之实
 知斯节斯乐斯而已是知礼乐皆在于父子兄弟也
 又云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
 知之于贤者也是义又在于君臣而礼知在于宾主
 贤者也盖随在而言非有定局者然孟子只言仁义
卷三 第 5b 页 WYG0849-0832d.png
 礼知而后儒加以信为五性遂以分配五伦如父子
 之仁君臣之义朋友之信似矣而礼无所归乃属兄
 弟知无所归乃属夫妇夫节文之谓礼岂独兄弟有
 节文乎明通之谓知专属夫妇益更无谓名曰贯通
 实则牵合制为定局滞天理之圆机矣大抵后儒绝
 好比对配合如五事之配五行更谬
非仁无以敦其爱非义无以酌其宜非礼无以作其敬
 非知无以明其理非信无以成其实人伦日用之间
卷三 第 6a 页 WYG0849-0833a.png
 无乎不有即父子之仁君臣之义朋友之信亦特举
 重而言非各主其一专于此而不通于彼也
仁为万善之长孝为百行之源故仁必属诸父子盖无
 所不包也
问朋友之伦何以配得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曰使无朋
 友讲习则何以能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之理而尽
 之四者之伦既由朋友而得固配之矣
问天德曰无意无必无固无我天德也问王道曰无偏
卷三 第 6b 页 WYG0849-0833b.png
 无党无反无侧无有作好无有作恶王道也理一而
 已得此之谓天德道此之谓王道
圣人有为己之实学而祸福毁誉不与焉圣人有为国
 之实政而灾祥不与焉
问学曰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问治曰省得一
 件閒事便是一件治道
问帝王以五德王天下然欤曰此术家荒唐之说君子
 所不道也曰程伊川云五行古人说迭王字说尽了
卷三 第 7a 页 WYG0849-0833c.png
 只是个盛衰自然之理也又曰五德之运却有这道
 理凡事皆有此五般一日言之便自有一日阴阳一
 纪言之便自有一纪阴阳如王者一代又是一个大
 阴阳也唐是土德便少河患本朝火德便多火灾盖
 亦有此理朱晦翁云五运之说亦有理问取相生否
 取相克否曰取相生然事有适然相符者如我宋以
 归德军节度使即位即是商丘之地此火德之符也
 事乃与汉高赤帝子一般不然乎曰不图二先生亦
卷三 第 7b 页 WYG0849-0833d.png
 惑于此也请为言其必不可信五行天地之所运也
 帝王受命而兴于此何与而乃谓各得其一果何所
 据以何知之白蛇之事既诡商丘之说乃出傅会而
 河患火灾傅会更甚且即如所言也则他代之兴又
 皆以何物證之此其一也彼术家者流各持其说邹
 衍主相克刘向主相生言人人殊自相矛盾是人为
 之说非天定之理也此又其一也且即以相生云伏
 羲以木德矣传十五君合万七千馀年皆木德也而
卷三 第 8a 页 WYG0849-0834a.png
 神农以火德继之传七君合三百馀年皆火德也而
 黄帝以土德继之乃黄帝子少昊则以金德孙颛顼
 则以水德孙帝喾则以木德尧则以火德舜则以土
 德三代而后又皆合一代为一德欲为一代则一代
 欲为一君则一君分合任意谁为为之此又其一也
 周以土矣秦则以水土不生水汉则以火水不生火
 相生之说亦自牴牾此又其一也五行之运厥气惟
 均非有所偏也乃伏羲以万年计五帝以百馀年计
卷三 第 8b 页 WYG0849-0834b.png
 夏历年四百商六百周八百汉四百唐宋皆三百即
 享国之长者亦自参差至秦隋六朝五季则或数十
 年或数年而止然亦各称德王何五德之运长乃如
 彼短乃如此若是偏欤此又其一也又如三国鼎峙
 五季云扰同时并列亦皆一代之君也岂共一德欤
 抑一德而分用之欤抑各用一德欤抑亦五德之运
 至此断歇而不续欤此又其一也由是观之荒唐甚
 矣
卷三 第 9a 页 WYG0849-0834c.png
问尧舜之世五日一风十日一雨然乎曰此文谈也只
 是风雨节寒暑时而已矣安得照数五日风十日雨
 乎若照数如此气候亦不佳也
人之有目者以为无不见也然必上有日月星辰下有
 灯火形形色色照烛分明开目即见之矣而遂专谓
 吾目之能照然乎哉使昏夜处暗室中即离娄何为
 夫人之有才者目之明也而遇时可为机会有合得
 以成功则有日月星辰灯火为之光也不然即负旋
卷三 第 9b 页 WYG0849-0834d.png
 乾转坤之具亦无施矣噫才之济时耶抑亦时之济
 才耶
问廷陵方氏云目之精水也其光火也以水为体故其
 气清以火为用故其气明然欤曰非也火能发光不
 能受光水能受光不能发光目也者体用乎水者也
 受光而已不能发光安得谓以火为用乎
问人觉不能先知而梦乃有先知者何曰先知神之为
 也人皆有神焉觉则目视耳听手持足行神役于形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49-0835a.png
 散诸物矣安能先知寐则形不用事而神收于灵府
 完而不散虚而不塞通而不隔故其于情也有时而
 先知譬则人在室中虽所见甚明然囿于室焉室外
 无睹也超而登乎高则固有见室中之所不见者矣
 神之用妙矣哉
人知鸡之鸣午不知午之鸣鸡也
兵家先声而后实必是先实后声乃可以先声而后实
 盖以实为声人自畏之而可省于实若无实不可以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49-0835b.png
 为声也
末世人才常多智慧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喻操心危
 虑患深而故达也其小人则变诈百出不可方物矣
问大臣进退之节奚若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见几而
 作不俟终日此大臣难进易退之节也曰其去国也
 奚若曰恋官之心不可有恋君之心不可无夫太行
 孟门畏途久涉得释重负当如敝帚尔若乃君恩深
 厚倚任多年一朝别去遂恝然以忘情抑岂大臣之
卷三 第 11a 页 WYG0849-0835c.png
 道欤故恋官者患失之鄙夫也恝然以去者小丈夫
 之悻悻者也然而恋官者常千百恋君者不十一岂
 无以恋官之心假之恋君者乎亦岂无以不恋君之
 心假之不恋官者乎二者难辨故世每以恝然而去
 者为高有道之士殊不谓然恋官乎恋君乎此心自
 审自知不以语人固不可戚然于其中亦不可恝然
 于其外
人谓弩之劲也而强弩之末有不能穿鲁缟者焉人谓
卷三 第 11b 页 WYG0849-0835d.png
 水之柔也而泰山之霤乃有穿石者焉
好胜者必遇具敌两戒之也一则曰好胜必遇敌不可
 好胜为也一则曰彼好胜者必遇其敌固有敌在尔
 不可与敌也
问事二君者与事二夫者同乎曰不同也彼更二夫者
 非夫夫也杀其夫而乃以事之也是谓丧节失身犹
 非事仇也若夫事二君者彼戕吾之君破吾之国固
 所不共戴天者也而甘以事之是谓忍心之极不止
卷三 第 12a 页 WYG0849-0836a.png
 丧节失身矣故更二夫者贞人之所不齿事二君者
 有道之所必诛
瓠巴鼓瑟游鱼出听伯牙鼓琴六马仰秣有诸曰鱼与
 马非人也安能知人之音人非鱼与马也安能知鱼
 与马之能知人之音彼适而出适而仰也端为琴瑟
 乎则有不瑟而出不琴而仰者也又何居夫毛嫱之
 色鸟见而惊钟鼓之声马闻而骇类殊性别不得以
 相通也而文家者流动通物于人岂不谬哉曰獭祭
卷三 第 12b 页 WYG0849-0836b.png
 鱼豺祭兽鹰祭鸟何能像人而祭欤曰王浚川云时
 也鸟兽鱼多食不能尽狼藉而陈之如祭耳彼物也
 安能知祭其祖先兹言良是岁甲戌野有虎一田夫
 惑于人不害虎虎不伤人之说往视之焚香稽首口
 致尊称以为敬礼如此必不我伤也虎见遽爪之裂
 其面以死夫虎止知人为香饵乃又知焚香稽首之
 何为彼谓瑟之感乎鱼琴之感乎马亦田夫之见也
乱臣贼子视天下之公议蔑如也亦言其利害而已矣
卷三 第 13a 页 WYG0849-0836c.png
 司马昭使成济弑魏主昭闻佯大惊自投于地乃与
 其叔谋所以自饰者遂论济大逆不道夷三族朱全
 忠使柳灿弑昭宗全忠闻亦大惊自投于地即如东
 都哭临甚哀乃收灿斩之灿临刑大呼曰杀我以塞
 天下之谤如鬼神何噫二逆至是乃始知乎然晚矣
宋祖终不大用陶谷袖中禅位之诏露其谋也亦终不
 大用王彦升韩通阖门之杀著其迹也
问先生直道而行赤心为国乃痛遭挤陷亦有憾于心
卷三 第 13b 页 WYG0849-0836d.png
 欤曰时也势结已成而乾坤崩裂吾皇幼冲人方利
 以为谋而拱确奉祖宗之法莫之敢易方先君大渐
 实哭奏榻前许先君以死诚见其势则然不敢有其
 身矣乃旋遘陷以归无所容死焉然此心不敢负死
 犹可见先君地下乌乎憾然则先生喜欤曰拱顾命
 之臣也凭几之语执手之托盖谆谆焉拱也止此心
 不负耳固未有以副也止可死见先君地下耳固无
 以为复也徒全首领而已如先君何乌乎喜
卷三 第 14a 页 WYG0849-0837a.png
予掌国子时助教刘廷膏举其堂一士曰亓经纶者有
 孝行予曰知之越数日复言予曰汝以予忘之耶固
 未忘也予其问汝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
 母昆弟之言夫孝行于家是党族之所称也而子之
 于亓也固四方之人也安知其孝曰本堂诸生之荐
 之也曰诸生之于亓也亦四方之人也安知其孝曰
 其行有述其邦大夫之礼之也有述诸生固见之耳
 曰诸生何由见之曰亓生持以示之者也曰予固知
卷三 第 14b 页 WYG0849-0837b.png
 亓生之示之也吾其语汝夫孝之道大人莫敢当也
 而发于真心无能自尽者焉故亲在人称孝惟有愧
 歉而已亲殁人称孝惟有悲痛而已惶惶乎其不敢
 闻也此孝子之心也而亓也张之以示人得非假孝
 以取名乎务名己非而在父母尤人心不忍假者也
 而忍以假焉则其得罪于孝也深矣而顾可尚欤且
 人之闻人之孝也乃不辨诚伪而辄崇尚之者非真
 崇孝也亦务为崇孝之名者也彼务孝名此务崇孝
卷三 第 15a 页 WYG0849-0837c.png
 名相率而为伪者也而何可以为训故吾取实孝也
 乃恶夫务孝名者不欲人之为也取实崇孝也乃尤
 恶夫务崇孝名者顾自为欤子休矣
国子先生坐于退食之堂诸生侍先生曰小子来吾其
 问汝吾之为教也严乎宽乎有对者曰先生宽诸生
 感德而不能忘先生曰不然吾不宽也又有对者曰
 先生严诸生畏威而不敢犯先生曰不然吾不严也
 又有对者曰先生宽严得中先生曰不然吾不宽严
卷三 第 15b 页 WYG0849-0837d.png
 得中也诸生惑请问之先生曰吾岂不自知欤而以
 问诸生者盖试之尔而诸生未之达也吾其语汝夫
 宽施诸率教者也严施诸不率教者也何有定用使
 务为宽则固有不率教者焉不亦纵乎使务为严则
 固有率教者焉不亦苛乎使务为宽严得中则固有
 当全用宽者焉不亦失严之半乎有当全用严者焉
 不亦失宽之半乎故诸生全率教则全用吾宽全不
 率教则全用吾严率教者多则多用宽不率教者多
卷三 第 16a 页 WYG0849-0838a.png
 则多用严又自一人而言始而率教则用吾宽继而
 不率则用吾严终而又率教则仍用吾宽也始不率
 教则用吾严既而能改则用吾宽终而又不率教则
 仍用吾严也一分率教吾有一分之宽一分不率教
 吾有一分之严本质在人付之而已而我何与焉是
 之谓宽严适宜故吾未尝不宽而不可以宽言也未
 尝不严而不可以严言也未尝不宽严得中而不可
 以宽严得中言也夫是以事无遗情而教无遗术尔
卷三 第 16b 页 WYG0849-0838b.png
 小子固皆当仕有官职也宽严之理所当知者故特
 训之小子志之尔
漳水平阔数里遇涨急则舟难即岸多败溺伤人予为
 编修时起复北上至漳忽雨楫师请渡予曰闻漳遇
 雨则涨涨则败舟伤人今雨安可渡楫师曰无伤也
 予问故对曰平漫之水焉能灌河灌河者山水也西
 为辽州之山山有大雨则山水倾注奔腾而下汹涌
 败舟然必行日且半乃能至此小人止日夜候望辽
卷三 第 17a 页 WYG0849-0838c.png
 山若今日辽山雨犹渡何者即水且未至也若今日
 辽山雨明日虽晴不敢渡何者水当至矣乃辽山昨
 日无云今兹雨固漫平水耳焉能灌河予曰有是哉
 遂渡嗟乎天下之事其亦若此也夫世乃有不为国
 之臣或谋利或规避害或苟且为谋不臧而敢于造
 衅公然为之以为终吾任固且未发也迨久而发则
 承其后者当之矣故常使人憯无辜之患而又敢于
 为今日之恶何者无辜之患人之贻于我者也莫可
卷三 第 17b 页 WYG0849-0838d.png
 支也不亦憯乎今日之恶我且贻于人者也莫我及
 矣不亦敢为乎而当国事者又率苟且支吾了目前
 之事而不复究其端之所繇启常使冤者冤幸者幸
 而国事日以坏是徒以今日之涨为可患而不计昨
 日辽山之雨也其于功罪之实远矣其亦异乎楫师
 之见也已又曰为学亦然彼察理不精者眩于形迹
 未尝不以今日之晴为喜而不知昨日辽山之雨也
 以今日之雨为忧而不知昨日辽山之晴也故多非
卷三 第 18a 页 WYG0849-0839a.png
 礼之礼非义之义
隆庆六年六月二十一日予出京在良乡县梦一伟丈
 夫衣冠甚古貌庄而和弟子六七人侍侧予问从者
 曰此何人曰孔夫子子肃然起敬拜见之因问曰仁
 道至大夫子每教人以仁而不言所谓敢以请夫子
 曰只一点真心便是予又问曰桃仁杏仁皆谓之仁
 谓其纯然桃杏之理无夹杂也谓其根干枝叶皆具
 无欠阙也谓其生生而不息也仁之在人亦若是欤
卷三 第 18b 页 WYG0849-0839b.png
 夫子微笑曰然又良久乃觉谨识之
 
 
 
 
 
 
 本语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