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849-08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本语卷二
             明 高拱 撰
圣人之道广大而虚微圆通而变化如锤定秤不离于
 秤如珠走盘不出于盘心如天地而常小语该上下
 而常平
圣人洗心而退藏于密故渊渊其渊而时出之
圣人以翕聚为发散以专一为直遂
卷二 第 1b 页 WYG0849-0822b.png
圣人作事只在午前未午巳即收拾断不至午而向昃
 也
圣人以人情为天理后儒远人情以为天理
孔子不以无不言为直而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为直
 不以无不知为知而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
 知斯意也后儒皆不能得
陈亢谓闻诗闻礼则然谓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则不
 然夫圣人教人各因其才使伯鱼而颜子也将不以
卷二 第 2a 页 WYG0849-0822c.png
 告颜子者告之乎而何以远为也亢始疑圣人厚其
 子终谓君子远其子皆出有我之私不得圣人大公
 至正之理
圣人之言近而远易而难非惟精微之训人不能得即
 至明浅者老师宿儒弗能得也何以见得曰只如史
 阙文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岂不至为明浅然
 乃学者不能得之
孔子但言知仁勇一于理皆别言之不相联属中庸亦
卷二 第 2b 页 WYG0849-0822d.png
 言知仁勇孟子始以仁义礼智言性而宋儒复以信
 足之曰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
 也斋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兹
 非仁义礼智之德乎曰义者制事之宜发强刚毅只
 是个勇字于义何干孔子只言五达道三达德而宋
 儒以五德言之遂使后人动则称父子之仁君臣之
 义长幼之礼夫妇之智朋友之信皆强合殊为不伦
 圣学于是乎裂矣
卷二 第 3a 页 WYG0849-0823a.png
天有元亨利贞人有仁义礼智宋儒遂合比言之殊不
 知正固之谓贞明通之谓智本非伦类安得比合予
 每为此言后见浚川亦言之乃知人心有同然者
求寐无寐制于求也却思生思牵于却也夫无意之妙
 非意之所能为也故圣人贵忘
问圣人之作用何如曰参耆养人用之不当有时杀人
 硝黄伤人用之而当有时救人固在医不在药也圣
 人明之至权之熟参耆硝黄随手而用无不济者后
卷二 第 3b 页 WYG0849-0823b.png
 儒学不通方不能得圣人之权开口只说参耆必可
 用硝黄必不可用病且急立当一泻而犹补以参耆
 以为必然无害卒毙其人而犹不悟也是圣人不止
 以救人之药救人而亦每以伤人之药救人后人不
 止以杀人之药杀人而亦每以救人之药杀人也乌
 能治国家
问圣人之行曰圣人无迹人难测识何言之曰请以镜
 喻夫古镜多瘢瘢者铜之杂又历年未甚远渣滓未
卷二 第 4a 页 WYG0849-0823c.png
 彻去尽也然有瘢可证人皆识其为古若夫铜之纯
 洁而又年远渣滓彻去尽更无瘢痕者则古镜之上
 品也然无瘢可证世反疑之反不如有瘢者之易识
 彼皎皎之行有瘢可证世皆崇尚宜矣若夫圣人之
 道精微而中庸粹然其无瘢痕也自非深于道者其
 能识之哉
家语多非孔子语也如矍圃之射形人以短非温恭之
 度也儒行之对多所诩张非俭让之德也反袂拭面
卷二 第 4b 页 WYG0849-0823d.png
 称吾道穷非乐天之诚也商羊萍实證诸童子非博
 物之实也五行迭旺相继而生是衍向之说也强越
 乱吴却齐存鲁是苏张之谋也只观论语则圣人之
 气象可识矣
问管宁华歆耦而耕田有金宁不视而过歆取视而弃
 之人以此为优劣然乎曰皆非也无足优劣夫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今只不必藏于己而已弃
 于地何为曰当何如处曰拾之或有遗金者至则与
卷二 第 5a 页 WYG0849-0824a.png
 之果其无也以周穷乏可也而不视何为取视而弃
 之何为酒乱性能使人颠顿失容人有恶其颠顿失
 容者则醉而矜持愈甚夫矜持愈甚可矣乃毕竟是
 为酒所使诚不若不矜持而自不乱者之为安也不
 视者矜持愈甚者也取视而弃者矜持未甚而不能
 自主者也皆知有金皆是为金所动固不若只以寻
 常处之而无所作意乃是不为金所动耳
或问乎子陵曰高士也而亦一节之士何以故曰光武
卷二 第 5b 页 WYG0849-0824b.png
 中兴之君非不德也幼同笔砚为天子而访之数年
 于故旧良厚也乃一旦相见而张目以视咄唶其声
 则何为者夫不受爵禄亦不受而已矣岂必张目以
 视咄唶其声而后可不受乎盖其心实知有富贵以
 为富贵易屈人吾必不为所屈故持之太过而有此
 态是亦醉而愈加矜持者也若不知有富贵则亦处
 之泰然而已矣而何为是拂人情之状乎曰何以知
 其心有富贵曰使光武不为天子而访之数年而相
卷二 第 6a 页 WYG0849-0824c.png
 遇也则亦张目以视咄唶其声乎必不然也夫非知
 有富贵而何昔我圣祖微时与宜兴一人友善既登
 天位访之久不得一日其人担鸡酒来谒圣祖喜甚
 命光禄寺治具与之饮食谈笑因问曰欲官乎其人
 曰诺遂取金银角三带任其取乃取银是时文轻武
 重乃授以正千户又盘桓数日其人乃去出则挂其
 带于朝门莫知所之嗟乎斯人也情意笃实气度中
 和而高节自在其亦优于子陵也已
卷二 第 6b 页 WYG0849-0824d.png
问赵清献之蜀琴鹤自随其事何如曰此亦务为形迹
 夫鹤也驱之则不行舁之则以无益之物劳人既不
 舁行李乃又舁鹤何为果好鹤甚则行路不暇玩鹤
 也既至蜀亦自有鹤何随为故曰务为形迹者也
问伊川与韩持国善因韩八十往见之久留颍昌韩早
 晚伴食体貌加敬一日韩有金药楪一欲为伊川寿
 未敢遽言托子彬叔从容道意先生曰某与乃翁道
 义交故不远而来奚以是为诘朝遂归韩谓彬叔曰
卷二 第 7a 页 WYG0849-0825a.png
 我不敢面言正为此耳再三谢过而别其事何如曰
 朋友之馈虽车马不拜韩意诚恳委曲至此受之何
 害即不受逊以谢之却之固由己也何为诘朝遂去
 岂以为不洁污人欤又岂以为去不速则必为所污
 而不得脱欤盖非所以待持国者矣令其何以为情
问伊川先生云目畏尖物必须克治室中亦多置尖物
 令熟视之知其必不能伤人也则何畏之有此说何
 如曰目本畏尖物而令其不畏也何居岂欲视于尖
卷二 第 7b 页 WYG0849-0825b.png
 物乎且室多尖物一身不便譬之鼻本恶臭乃室中
 多置臭物令其闻之熟而不畏也则可乎何以异于
 是
问伊川云孤竹君事还是招叔齐而立之为当何如曰
 叔齐之逃也将何为者而招之肯来耶其必不来也
 则将何如处
问伊川云陈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当时哀
 公能从其请孔子必有处置须使颜回使周子路使
卷二 第 8a 页 WYG0849-0825c.png
 晋天下大计可立而遂其说何如曰且莫说天子方
 伯不足与言请之无益是时孔子已老颜回子路死
 已久矣又使何人此空谈也
问伊川云同姓相见当致亲亲之意而不可叙齿以拜
 盖昭穆高下未可知也如何曰人之相见必有揖让
 坐立必有左右先后若不叙齿又未知昭穆高下则
 将孰左孰右孰先孰后乎将遂无揖让坐立乎自不
 能通矣
卷二 第 8b 页 WYG0849-0825d.png
问鲁两生云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
 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
 公所为其言如何曰两生不知礼乐礼乐无一事可
 无无一时可无古之圣人躬蹈礼乐之实以化天下
 迨其既久礼之用行而乐之效达名分定风俗淳百
 姓泰和暨鸟兽鱼鳖咸若是之谓兴非谓百年之后
 乃始制礼作乐也如必待百年而后制作则汉已越
 高惠文景武而之昭矣至此时方言礼乐乎则自是
卷二 第 9a 页 WYG0849-0826a.png
 以前何以为君臣何以为上下何以朝会何以祭享
 可漫无仪式而苟以为之乎孔子云王者必世而后
 仁夫所谓必世而后仁也者岂三十年后始修仁政
 哉行仁之久积至一世乃始沦浃尔两生不达而为
 此迂谈君子固无取也
问伊川云夏近古人多忠诚故为忠忠弊故救之以质
 质弊故救之以文然乎曰文入于靡以质救之可也
 文何以救质质涉于伪以忠救之可也质何以救忠
卷二 第 9b 页 WYG0849-0826b.png
 三代异尚理既不然而相救之说又从而为之辞者
 也
问孔子以前多圣人而后乃无之何也曰有孔子为之
 断案故古多圣人扬雄有云伯夷柳下惠若无仲尼
 则西山之饿夫与东国之黜臣恶乎闻岂惟夷惠若
 无仲尼则汤武之心迹难明恶乎圣启箕之异同难
 定恶乎仁不知天下谓之何矣后世既无孔子则虽
 有其人其孰能识又孰敢为之断案夫是以未见有
卷二 第 10a 页 WYG0849-0826c.png
 圣人也且后人未得圣人之道而好立言其言一定
 更不许人别有商量乃却不免执着迷圣人广大圆
 通之旨有志之士才说希圣已即囿于其中而不能
 出夫是以天下鲜圣学也
汤武夷齐其趋不一然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既
 不妨称汤武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又不妨称夷齐上
 下四方各见其是此圣人之道所以大而通也若非
 圣人断之于前而使后人言之称汤武必贬夷齐称
卷二 第 10b 页 WYG0849-0826d.png
 夷齐必非汤武亦见其一隅而已
伯夷不念旧恶非徒清也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非
 徒和也
人皆以国削为贤者之罪而孟子以国之得止于削者
 为贤者之功非圣贤剂量十分分晓安能看到这等
 田地后人虽当极敝必要万全少有不然便加苛责
 故时值其易庸人高枕以为功时值其难豪杰驰骛
 而获罪
卷二 第 11a 页 WYG0849-0827a.png
扬雄不生新莽之时王安石不居宰相之位伟乎其儒
 也已故金必火而后知其精与不精刀必割而后知
 其利与不利
宋儒穷理务强探力索故不免强所不知以为知自以
 为是居之不疑之病惟明道先生无之
濂洛关闽发明圣学以训后世厥功伟矣然洙泗之渊
 源有在学者必求溯洙泗之渊源而参伍以濂洛关
 闽之说则可若遂以濂洛关闽为洙泗而不复知所
卷二 第 11b 页 WYG0849-0827b.png
 求焉则亦不能入圣人之域也曰濂洛关闽之于洙
 泗也不同乎曰堂序已窥而广大虚明尚未得途径
 不忒而四通八达则未能
道者天下公共惟其是而已苟求诸心而果得则安敢
 罔吾之心而随人以为疑苟求诸心而果不得则又
 安敢罔吾之心而随人以为信考亭极尊崇伊川然
 亦多所不合必为之明其理是以理尊崇之也尊崇
 以理其为尊崇大矣故君子于先儒之言其不可易
卷二 第 12a 页 WYG0849-0827c.png
 者不可妄议其不能得者亦不可强从也
后儒信道之笃者无如伊川先生然每事好硬说硬做
 故于圣人融洽处未之能得康节病革先生问之康
 节云你道生姜树上长我也只须依你则其平日硬
 说硬做可知学者须学先生庄敬自持方能有立然
 尤须虚心平气体玩圣人融洽处乃能成学不可只
 恁硬说硬做也
问张子厚二十年学个恭而安不成何如曰恭而安不
卷二 第 12b 页 WYG0849-0827d.png
 生于恭而安必有所以为恭而安者只造道成德到
 个中和纯粹之域便自能恭而安若特地只去学恭
 而安再二十年也不成
问伊川之于明道也奚若曰明道粹和伊川义执晦翁
 之于伊川也奚若曰伊川身体力行晦翁语言文字
 较多
问朱陆之于圣人之道也孰为得曰圣人之道如良玉
 然既精莹又温厚晦翁犹带石意着而未融象山如
卷二 第 13a 页 WYG0849-0828a.png
 水晶虚而不厚
晦翁求圣人于魄不能得其神
鲁斋之学圣人也可与进何以故曰其心虚其气平其
 志逊
鲁斋之于程朱也奚若曰鲁斋极尊程朱而宗之然温
 厚和平既不似伊川硬说硬做亦不似晦翁好胜骂
 人气味胜焉
问鲁斋仕元有非之者亦有为辨之者究竟何如曰仕
卷二 第 13b 页 WYG0849-0828b.png
 所以行君臣之义也学者只看个君臣之义若乖于
 君臣之义也则不可然而宋自南渡中原已非其有
 先生生于金章宗大安乙巳是时金有中原九十有
 馀年矣以河内则金之南怀州也以新郑则金之颍
 川郡属也其父其祖固金之累世编氓也既变为元
 朝代又改身不生于宋君臣之义无属焉仕元不仕
 元非所论也
敬轩一字一句一步一趋皆确守程朱之辙固是笃信
卷二 第 14a 页 WYG0849-0828c.png
 好学然升程朱之堂而不复求入孔颜之室故不能
 得圣人之大鲜超脱处曰其学之所至何如曰可与
 立
晦翁真是强学猛进然自得之味却少鲜微言
朱陆相攻谓何曰其所纪录皆门人斗胜之过二公非
 如此也而亦不免各有胜心动气处夫学求为己只
 当忘人忘己虚心以求其是人苟是便当从如其不
 是不从而已吾苟是便当守如其不是改之而已如
卷二 第 14b 页 WYG0849-0828d.png
 果吾是而彼非的见其然不妨再告反复而不听则
 姑已之俟其自悟可也何争辩为明道先生谓吴师
 礼云为我尽达诸介甫我亦未敢自以为是如有说
 愿往复此天下公理无彼我果能明辨不有益于介
 甫则必有益于我何等心平气和不惟受益无尽亦
 自能感动人释其胜心
问王通续经后儒贬之至比之于僣窃其然乎曰孟子
 云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亦尧而已矣续
卷二 第 15a 页 WYG0849-0829a.png
 经纵未如经亦是尊慕圣人窃比之意人不学圣人
 将奚学也而安得遂讥为僣使服桀服诵桀言行桀
 行谓之非桀可乎而朱子作纲目以续春秋将亦谓
 僣乎曰伊川云续诗备六代如晋宋魏齐周隋之诗
 又何足采然欤曰变风变雅言岂皆善而孔子收之
 用以见时事也夫苟用以见时事也则虽晋宋魏齐
 周隋之诗采之有何不可
问伊川谓王通心迹之判久矣为乱道是否曰何为乱
卷二 第 15b 页 WYG0849-0829b.png
 道夫尧之让哙之让可谓同乎微子之去箕子之奴
 比干之死可谓异乎禹稷颜子异地皆然伯夷伊尹
 柳下惠道不同而趋一心迹何尝不判
考亭谓王通之学只识得仁义礼乐有用处可惜不曾
 向上透一着于太极处有欠阙何如曰孔子只说易
 有太极一句尧舜相传何曾说太极孟子亦不曾说
 太极岂皆不是学耶
程门过贬王通考亭还说他好处多程门过贬温公考
卷二 第 16a 页 WYG0849-0829c.png
 亭甚敬他还是考亭是
邵子超脱程子不与他言学他亦不与程言学
雷从起处起亦是随口漫应无甚深奥义理学者勿致
 惑焉
温公甚为二程所不满此程氏门人抑扬太过之辞使
 温公生孔子之世当亦取之纵使学有不同乃何至
 为二程不满之甚乎子厚撤去虎皮亦似门人标榜
 夫说易不如二程服之而已何为乃撤虎皮学之高
卷二 第 16b 页 WYG0849-0829d.png
 下固不在虎皮设不设也恐亦非二先生所乐闻也
 由是观之则记言之误当亦多矣
宋儒议论古今人固皆好善恶恶之心然却有作好作
 恶处爱而知恶恶而知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荡荡平平无偏无党无作好作恶乃是至公
 
 
 本语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