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849-063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习学记言卷三十四    宋 叶适 撰
  北史
   魏书
刘石乘晋乱迭据中土极彊盛者不过数十年纷纠腾
突徒互为废兴而不足以定事盖华夷地势不同习俗
亦异统御不一彼此不安亦其势然也惟拓跋退都平
城纯用彼俗控勒诸夏故最为长久孝文慨慕华风力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849-0637d.png
变旧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
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然则用夏变夷者圣人之道也
不然则遂为夷狄之利也失其利则衰反其常则灭乌
得谓黎民怀之三才其舍诸盖书生之浮论也
魏收为拓跋序世次自始均爵于舜六十七世至毛而
后威服北方又十三世而至诰汾以天女之子为子是
为力微力微立四十二年始遣子朝于魏魏景元二年
也自诰汾以前既皆荒忽诞漫而力微生于天女推其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849-0638a.png
年当是汉桓灵之岁盖亦近尔乃复有此异事昔玄鸟
生商后稷野字皆在上古或者犹以为远而诬不知收
何所考信而云然也崔浩实录魏事旧人皆怒遂致族
诛然则收之不足凭也审矣
地形志载正(一作/元)光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
之太康倍而已矣北方自晋太康至此是一节限元魏
之兴百四十年矣虽无志于靖民而立国既久民得以
生息理应蕃遂但惜无版籍之实特以意言尔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849-0638b.png
李业兴造甲子元历称赵𢾺何承天祖冲之三历参校
其长一倍然则祖冲之历当时虽不施用盖为历家所
传也业兴言造历者皆须积年累日依法候天知其疏
密然后审其近者用作历术不可一月两月之间能正
是非故五星有七头术得七头者为近当考
魏世称有祖庙在乌洛侯国去代四千馀里其祭斩桦
木立之以置牲醴后复生长成林而民益神奉之桦何
等木斩析而生者固众矣亦以此为神奇耶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849-0638c.png
载魏孝文冠子恂自愧有三失事盖因家语记邾隐公
因孟懿子问冠礼春秋著邾子益终于失国韩生言楚
人沐猴而冠冠虽成人之盛礼然古人之所以为教至
深至厚自龆龀而至于冠日异月殊卓然而进于成德
故冠者教成之节也若不安其质而徒既其文则邾隐
公与魏太子恂同趋于死亡正与沐猴之冠何异孝文
之智未足以及此而区区焉欲以礼文之末为其国进
命之始不知魏之亡兆于此矣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849-0638d.png
因李怜行毒事见旧律犯死罪祖父母七十以上无成
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
则从流不在赦原之例又毒杀人者斩妻子流若妻子
本非预谋而逆设流坐则为法酷矣又以后世之薄俗
槩之奸民不畏死而许以无期亲上请则是立宽法以
诱人之轻犯重罪也当考
崔纂论刘辉奸乱殴主伤胎而逃谓容妃等罪止奸私
若擒之秽席众證分明即律科处不越刑坐何得同宫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849-0639a.png
掖之罪齐奚官之役又妹己他适私门失度罪在于夫
衅非兄弟纂时为三公郎而尚书元修仆射游肇皆从
纂议虽皆以此获罪然前世昏主乱朝伸贵屈贱刑赏
惟意颠越常经固皆有之而当时犹有执议不同者虽
或以不同为罪而亦无深谴盖其前后据事即言上下
安之不以为异故也若后世犹未至于颠越而执事者
遂无一言以听其所为或至于颠越而有一言者则又
以为大戮而不可解矣故余以为论议不开驯致世道日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849-0639b.png
陋最为治者之大讳此为何时而尚能如此故特举一端尔
刘石诸国及慕容初起粗有本兵力农之意后得中
原则不然矣盖皆以骄悍之性袭盗贼之迹狼虎
自快民无定心虽欲不亡不可得也史称拓跋经略之
先以食为本恳辟河北计民授田常与诸戎深入角逐
得其卤获时佐国用比刘石之搏噬其民有间矣至太
和则又制禄立长行钱稍循汉晋之旧要之为国既久
以渐修立自然如此然不于立国之初便分别先后其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849-0639c.png
国亦不能至于久论八政者首载食货信非目前事也
因魏置从品溯上古官制五帝皆继立而各建官名何
其好变也郯子言凤鸟适至及后世不能纪远故命以
民事尤怪又称仲尼闻而学之然则唐虞以前岂惟远
而不傅盖有不可傅者矣然周官言唐虞稽古则不止
五帝又参取五帝之先名虽不合而义不可离故也如
魏有凫雕白鹭象物则质野反置从品象事则冗杂乃
夷狄之馀率意妄作自无足论然从品历隋唐至今遂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849-0639d.png
不能易岂非事敝之极并其义不足据矣
按书称别生分类而传有赐姓命氏之文盖帝王诸侯
各为族姓义又相袭后世封建法废既无专国不自为
族姓而天子亦无赐姓命氏之法至传国数百年而臣
下仍用旧氏与编户齐民无别盖以兵力崛起而无德
势不暇尔虽然尊前代而慕圣贤使其后人以风流相
命则犹可言也及魏起深北不毛以九十九姓为部落
姓改氏易流布诸华周齐继之至于隋唐凡胡丘周伊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849-0640a.png
穆陆刘贺梁寇罗葛楼鲍何高潘薛甄杜之类皆夷狄
种而三代汉魏之氏族荡不复存纵有存者不可识矣
然则后世所谓谱牒世次岂足信哉
魏收载汉武遣霍去病讨匈奴至皋兰过居延斩首大
获昆邪王杀休屠王来降获其金人帝以为大神列于
甘泉宫金人长丈馀不祭祀但烧香礼拜而已此则佛
道流通之渐也及张骞出使始闻有浮屠之教哀帝元
寿初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氐王使伊存口授浮屠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849-0640b.png
经案匈奴传称杀休屠王获其祭天金神颜师古但云
今浮屠像是其遗法无列甘泉宫烧香礼拜等馀语使
诚有之则是释氏已萌芽于前世不待至汉明而后流
入也盖收时于迁固外尚见他书可以旁證异闻此虽
不比中国事本末源流无系重轻然后世一以迁固为
断而他书所言遂不及知者众矣
寇谦之事世俗常有崔浩主之遂使张王深阔至与释
氏角其废兴浩意无他不过为谄耳浩事僭伪之君尽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849-0640c.png
用材技又伪媚左道以求容悦然竟亦灭族此不足责
而有可哀者然则四皓终不出张良欲辟榖道引非以
为高乃其势当然也王猛赖苻坚有闳度能始终无隙
若便称人杰亦恐未可
冯后之丧孝文服衰毁瘠绝酒肉不内御者三年孝文
志切有为而方优游垂拱顺适祖母之心居丧始终自
然尽礼而无勉强督迫之意虽无舜文王之道而有舜
文王之资矣故自夷狄能慷慨感慕同于诸华盖非偶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849-0640d.png
然者古今未有无其本而可以强致者也
孝文都洛最无谓周公虽有四方朝贡道里均之说然
成周固未尝受迁邑之利五帝三代何尝有都洛之文
况王政废兴岂在都邑乃汉以后经生相承夸大其辞
耳孝文自合更与其国开百馀年深厚之业岂谓一迁
洛而本根浮动坟庙宗族皆已弃绝边徼镇戎单寒无
依向非孝文便当身见祸乱然亦竟十馀年而国为墟
矣盖好名慕古而不实见国家大计其害至此后之学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849-0641a.png
者又将誉之不已是以亡为存以败为成乌在其言王
道也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
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𦂳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
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
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
孝文与元澄论子产叔向争铸刑书事古人之治虽深
远难穷然推其身之实有与民共之非言之而不可行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849-0641b.png
亦非可行于古而不可行于今也叔向能言而不能行
子产直以为今不可行王政之不复皆自此等议论坏
之后世言治者不过祖述子产叔向馀论治道自无由
可起孔子曰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
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此是通前彻后功用更无今古
但信及者鲜耳
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
知厌忽累世安乐之馀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849-0641c.png
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
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
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论妇人冠帽着小襦袄元澄谓着犹少于不着者昔赵
将胡服其臣以为难魏欲革之复患其不易夫自中国
变夷狄孔子固讳之以夷狄变中国则未有论而王通
便谓太和之政近雅又言王猛功近而德远恐更须考
详也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849-0641d.png
彭城王协举曹子建语辞官孝文谓二曹以才名相忌
吾与汝以道德相亲此语甚占地位虽未必道德在已
而可以弘道德矣孝文所到如此惜其一二十年间不
知内修以养性而徒外毁以伤生伤生犹可而国从而
伤此盖末世虚名误之也
太子恂事甚可伤孝文急于有为不计阶序不本土俗
不量难易其臣好富贵者李彪王肃之流以轻薄刻急
承迎取快于革治兴道未有分寸之益而使孩孺之儿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849-0642a.png
愚騃之妇幽囚并命损天性害人伦礼所谓教世子诗
所谓刑寡妻固若是耶
张衮与拓跋圭同起其临终语有恢崇睿道克广德心
使揖让与干戈并陈文德与武功俱运则太平之化康
哉之美复隆于今不独前世余三复而悲之自胡夷迭
起百年屠割诸夏而为之主劫执人士寄命旦夕衮以
垂殁之言劝之善道彼岂以其心之欲然冀其主之或
然耶衮孜孜荐引恂恂诱化盖庶几以古人自期而所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849-0642b.png
遇之时如此其得身免于大悔已为幸矣哀哉
张白泽傅载显祖诏诸监临官所监治受羊一口酒一斛
者罪至大辟与者以徒坐论纠告得尚书已下罪状者各
随所纠官轻重授之魏未尝禄其臣教之使贪而以重法
禁之故白泽谓今之都曹古之公卿周之下士尚有代
耕皇朝贵仕服勤无报舜称臣哉邻哉邻哉臣哉魏待
其臣佣力之不若犹行之百年然则必能明臣邻之义
者然后为舜乎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849-0642c.png
崔宏崔林六世孙崔氏北州大家祖悦仕石虎父潜仕
慕容炜宏苻坚之乱欲南归不克复仕慕容垂父子遂
张衮对掌机要观其博议国号事典章文物可想矣
宏寄作诗自伤惧罪不敢行于时至浩竟灭其族悲夫
悲夫宏称有王佐才方戎夷暴乱南北分隔而人士困
于鞭箠刻烙者何可胜数孟子谓南蛮鴃舌之人非先
王之道此岂其地使之耶
长孙稚称河东盐池岁绢三十万匹是移冀定二州置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849-0642d.png
于畿甸按三十万匹绢于今中价为百万缗矣稚又言
今王公素餐百官尸禄租徵六年之粟调折来岁之资
魏至太和而后赋禄群臣得食盖仅尔而稚之言乃如
此晋末公卿以下日廪七升然亦同归于乱岂为国者
兴亡操纵自有得失无预于臣之饥饱耶
穆亮劝孝文讯之蓍龟以定可否又去岁役作为功甚
多太庙明堂一年便就仍岁频兴民力凋弊材干斩伐
为功不固愿得逾年小康百姓而孝文以为若终不为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849-0643a.png
可如卿言后必为之逾年何益人生大分修短命也蓍
蔡虽智其如命何孝文拒群言甚峻而不得为非者以
其所欲为皆古人好事非徇耳目鄙浅也禹言辛壬癸
甲启呱呱而泣周公思兼三王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古
人急切之理诚然而孝文行之亦或不验当更商量
孝文谓亮三代之礼日出视朝汉魏已降礼仪渐杀晋
令有朔望集公卿于朝堂而论政事亦无天子亲临之
文今因卿等日中之集中前则卿等自论政事中后与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849-0643b.png
卿等共议可否此可与魏王肃所言参看然则人主不
视朝论政久矣齐明帝有钟嵘何人乃欲断朕机务之
语当谓自揽事耳隋郭衍劝炀帝取乐五日一视事无
得效高祖空自劬劳帝从之是隋文帝盖尝日视朝也
勤惰固系人主自身治之兴废从之然制度不立君臣
遂至于不相识积习生常不知其非也
古弼捽刘树围棋事前世时有之乃兴国之象也魏主
谓筑社之役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此亦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849-0643c.png
雅言若上下齐整反成衰壤者多矣
崔浩在魏言无不行取赫连沮渠秦陇拓定几灭蠕蠕
漠北敛迹其他碎谋密画应机达变有益其国者盖不
可胜数此尸祝社稷之宝臣也而遭罹酷暴触忤一朝
并夷五族虽复奴仆盗贼遇之亦不至此矣战国以来
谋功之臣罕自免浩所以比张良者不比其全身之智
而欲比其策画之工矜露不已以取大戮哀哉哀哉
李问劝孝文都长安孝文既都洛喻以娄敬事谓当由献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849-0643d.png
可理殊所以今古相反言殊有风致可以想见其人也
夷狄中惟苻坚孝文耳
王遵业为黄门郎时政归门下世谓侍中黄门为小宰
相而遵业从容恬素若处丘园政归尚书汉事也归中
书魏事也归门下盖是时母后专朝与宦者同耳然后
世相承遂为故实并号三省而侍中门下侍郎为真宰
执其源有自来也(与晋志/通看)遵业慧龙曾孙江东齇王也
陆睿传称长江浩荡彼之巨防南土昏雾暑气郁蒸师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849-0644a.png
人经夏必多疾病而鼎迁草创庶事甫尔台省无论政
之馆府寺靡听治之所百僚居止事等行路此亦可见
孝文营洛事意也周公虽以洛为东都仍居酆镐至平
王而后卒迁若无故移徙自伐木根中人不肯为况贤
乎睿与穆泰元丕遂诱子恂为逆皆缘迁都乃知盘庚
委曲告谕非畏其臣也
韦崇两为中正史称其频居衡品以平直见称是魏世
选用亦由中正也(崔亮傅/当考)崇为南颖川太守不好发擿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849-0644b.png
细事常云何用小察以伤大道吏民感之郡中大治此
语宜录古人谓前旒蔽明黈纩塞聪使其无以致治而
徒自聋瞽则古人不足稽矣
孝文迁洛不止慕古人居中土盖欲身在近地经营江
左耳其与卢昶语可见(卿使至彼勿存彼我密迩/江扬不早当晚会是朕物)
创之物便事南伐所图不就躁扰变乱竟死道涂本
希成康反类昭穆是德与力两失之也且晋武隋文
未尝亲戎驱使将相而南北自一统孝文苻坚皆欲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849-0644c.png
以马上取之卒不遂孝文之仅存者幸耳盖后世与古
人不同所以兼并真自有算非浪战所能也
卢氏自志谌偃邈玄度世渊道将累世风素北州所推
史称其闺门之礼及高允传青齐沦陷衣冠播流亲表
赈赡之美然则三百年间人士乖离其能守家法存义
槩者难矣虽孔子尚畏左衽之祸岂私忧哉然是时犹
有声问可通不若后世之影灭响绝抚卷可为永叹
高允一生落拓晚乃荣遇其所以能始终悔吝不及盖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849-0644d.png
亦英迈销尽而然徵士颂亦有可观魏氏六七十年北
方才彦略聚于此如从容廊庙游集秘门上谈公务下
尽忻娱以为千载一时始于此矣日月推移吉凶代谢
同徵之人凋歼殆尽在者数子然复分张往昔之忻变
为悲戚张仲业东临营州迟其还返一叙于怀齐衿于
垂殁之年写情于桑榆之末其人不幸复至殒殁在朝
者皆后进之士居里者非畴昔之人进涉无寄心之所
出入无解颜之地此亦其当时士大夫翔集辈行之大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849-0645a.png
槩也然允乃不如其弟推每被诏徵辞疾不应常讥笑
允屈折久官栖泊京邑故常从容于家以是而言则亦
未至于必不可以出而出如蔡邕之于董卓也孔子曰
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又曰鸟兽不可与同群然则士之
出处审之而已
允酒训称子思有云夫子之饮不能一升以此推之千
钟百觚皆为妄也子思语载何书当考今乡党学者以
为载夫子言行云惟酒无量不及乱而巳酒无量是何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849-0645b.png
义若谓饮不自限要不至乱恐未然也又云不为酒困
崔浩傅有谮败李顺事为浩一短以赵逸傅考之(彼之/谬迷)
(亦犹子云之美新皇/王之度固宜容之)浩言能如此学亦有标本非谮人
者也
李孝伯张畅当时南北名对应荅之言相与傅诵为口
实此傅所载刘氏伪书翻流上国逸韵难亏犹见称载
盖北人贵重南书如此后世文字不复关通图事揆策
无以相知自契丹时已然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849-0645c.png
李冲傅称孝文谓本所以多置官者虑有令仆闇弱百
事稽壅若明独聪专则权势大并今朕虽不得为聪明
又不为闇劣卿等不为大贤亦不为大恶且可一两年
许少置官司此语意自周以来不用矣舜言咨汝二十
有二人不举其属古人无不以专智任独事联事合治
后世号为公心相维然无不以私意相败者虽人材不
能如古亦由角出竞立其本先弱也
游明根刘芳北方所谓儒者明根乞致仕孝文谓七十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849-0645d.png
致仕典礼所称位隆固辞贤者达节季俗陵迟斯道弗继卿
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进可以光我朝化
退可以荣慰私门嗟夫魏之待群臣与臣之仕于其时盖
有不得止而后不止者矣然孝文犹以此薄其臣何也
崔挺称司马牛受桓魋之罚柳下惠婴盗蹠之诛词趣
弘雅非落胡士大夫所能道也观其安恬进退之际夷
夏不可荣辱庶几君子之风矣斧山营观事亦当记
王尊水波稍却回还尚见贵前史也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849-0646a.png
方魏盛时门诛族刑在于瞬息而崔浩中外皆以无罪
夷灭及其衰也凶领悍厮奋起远裔劫执国命河阴之
役举朝屠陷而杨侃兄弟阖门百口一朝并死是士生
于其时无往而可也如椿诫子孙语亦万石君之流宜
无以致祸者岂魏收为椿情故傥有虚美耶
梁武与萧宝寅书叙兄弟事初不虚饰又言自有天下
绝弃房室断除滋味正欲使四海见其本心虽非圣贤
语然亦秦汉以来人生不能到也(当与郤后/化龙同看)又言造浮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849-0646b.png
山堰及李继伯事则大误矣乌有昆虫不杀而鱼人之
民海人之地以较胜负者哉
萧宝寅论守令考课悉以六载为程限满代还复经六
年而叙是岁周十二始得一阶内官散职乃限四年则
一纪之中便登三级不知代还六年方叙是何义
韩显宗论迁都伎作不可杂引古四民异居为證齐语
群萃州处余既辨之又言孔父云里仁之美孟母弘三
徙之智君道在乎起天下绝类之材还以教之显宗举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849-0646c.png
其粗者耳
李彪落落识其大者及气盛用之亦庶几一二摧挫后
索然无复存矣彪称孔明在蜀不以史官留意亮锐于
兴复不暇典章刘表公孙述故习盖其所讳也又称王
隐集成晋书存一代之事当时所言如此然则西晋事
行于今者皆隐笔欤
李崇置楼悬鼓捕盗当时效之后世亦有效者但为笑
耳崇又有断狱两事及改镇为州皆明智过人学者远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849-0646d.png
观近取若识开智长遇事成理可矣袭故迹因已行未
有能合者崇在淮北十年梁人所畏遂兴浮山之役而
史载其父子贩肆聚敛为时论轻鄙然则昔人所谓使
贪使愚者岂物之一患不足以累其所长耶
崔亮停年格虽复官须此人停日后者终于不得庸材
下品年月久者灼然先用按萧宝寅傅载魏世外官代
还六年方叙内官四年为限亮立此格专以停罢后岁
月断之不总计其平生资历抑新进拔滞淹故为有意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849-0647a.png
利柄在已人不得干虽曰失之犹有所获不若后世汎
论考任无复止法容侥倖长躁求使士大夫皆傲然取
必于上其得失相较又远矣
江东王氏子弟如王肃者不为少而与孝文相遇任待
隆洽如此盖其年相少长且中以图南之规故也肃傅
载孝文祷雨三日不食惜乎孝文涉道浅而杂用之故
命不延永而功业亦以无成不然岂止是哉
袁翻论甄琛谥是时人家已有行状至德与圣人齐踪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849-0647b.png
鸿名与大贤比迹则行状所起当又在前大抵浮美溢
称自西汉末方然盖王莽馀教也蔡邕言作碑唯郭太
陈实无愧其来固久矣
傅水量南人记浅斫营盖轻剽之习也昔人能渡淮斫
营而今人不能渡江劫寨余在制司时和州被围日夜
告急元帅追诸营兵赴援既而以渡江无驻足之地竟
不敢行然则兵无素习唯所便耳
奚康生弓力十石矢异常箭梁武遗之弓长八尺杷中
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849-0647c.png
围尺二寸箭粗殆如长笛康生用以平射犹有馀力考
工记载造弓法诗称袒裼暴虎然如此绝伦事乃不见
于古人岂以德掩之耶
汤文王虽起小国王天下后世皆谓德衰不可复为故
孟子言霸必有大国司马懿杨坚所以能盗取之者窃
其权故也尔朱荣以部落酋长居秀容不毛地止一县
众才数千世为边藩朝权轻重曾莫之预一旦称兵沈太
后幼主猎举国士如狐兔散葛荣百万擒萧宝寅万丑
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849-0647d.png
奴天下大难略尽虽身不终而魏竟以亡然则权与力
皆不足而能若是何也孝文藉累世富盛志慕古人解
纵维索护养痈疽既无干风俗之功反受动摇根本之
害荣之祸实自取之悲夫
尔朱仲远言比来行台采募者皆得权立中正在军定
第斟酌受官今求兼置权制军要从之于是随情补授
肆意聚敛魏初立中正见卫瓘李重傅余尝以为曹操
能以乡论品第人材使不得由军功杂进故其后有正
卷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849-0648a.png
始胜流之目今拓跋政坏军立中正爵由意与官以贿
成盖袭其名以遂强臣之欲而魏中此亡然则魏尚上功
首差六级下吏罚作冯唐以为过非权在上亦不能也
辛雄禄养论称仲尼陈五孝自天子至庶人无致仕之
文礼记八十一子不从政九十家不从政郑玄注云复
除之然则止复庶民非公卿大夫士之谓以为宜听禄
养不约其年肃宗纳之魏自迁洛之后政过于厚而一
时议论亦多此类然无验而速亡盖可哀也
卷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849-0648b.png
钱徒有五铢之文而无二铢之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
置之水上殆欲不沈此高道穆魏末论滥钱也古今救钱
弊之说甚多大抵以钱代物以大改小以重易轻从否
虽殊致益不异未有如后世以无铜为患者督铸不已
至毁钱而为铜矣呜呼此不可不深思也
孙绍论律班令止谓主议之家太用古制此孝文后事
不可收拾之验也故绍又谓往在代都武质而治安中
京以来文华而政乱昔于太和极陈得失具论四方华
卷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849-0648c.png
夷心态即日事势乃至于此不忧荒外乃虑中畿然则
当时非无智者改弦易调岂可谓易哉
张普惠谏太上泰公一时壮议如任城清河元匡崔光
袁翻预问难者亦皆心知其不可固不忧刑祸之及也
以弱从䛕以强拒谏虽若不同致败则一此本为国者
之利害故左氏载仲尼之论泄冶民之多辟无自立辟
然则普惠之免可以为幸也
以高允傅观游雅雅得为修士矣以陈奇傅观游雅雅
卷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849-0648d.png
得为佳人乎局已小知遂深伐异之怨因时酷法陷人
覆家之戮哀哉哀哉
徐遵明指其心谓真师正在于此古者师无误师即心
也心即师也非师无心非心无师以左氏考之周衰设
学而教者师已有误故其义理渐差及至后世积众师
之误以成一家之学学者惟师之信而心不复求遵明
此义殆千载所未发虽然师误犹可改心误不可为此
盖遵明智所不及而以心为陷阱者方滔滔矣
卷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849-0649a.png
裴伯茂因内宴侮慢元景哲申启称伯茂弃其本列与
监同行以梨击案傍污冠服禁庭之内令人挈衣言不
应令人挈衣不言人不许入殿庭当考
史称温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
内深险事故之际好预其问所以终致祸败尔朱高欢
父子之间惟子升号能有意父室一时人士如其比者
绝无矣魏收之言不亦宜乎
眭夸言桃简卿已为司徒何足以此劳国士及素服受
卷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849-0649b.png
吊皆可录魏法峻急仕者皆云不敢不至然则决不欲
仕而能自行其意如夸者亦安得而禦耶
张渊观象赋备著星文
江式集字书号古今文字四十卷依许氏说文为本上
篆下𨽻有表具论
房景伯母子可谓能以孝化民矣世之愚儒怒擒突击
冒行无忌而陷人于罪者是以曾闵为桀蹠也悲夫
余尝论善攻者必使救无所用善救者虽攻围力重必
卷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849-0649c.png
并败之以虚声望风退挫者不与此数惟徐晃韦睿收
赴救之功而姚兴将十万众相守数月外望突免内冀
引接拱手受陷莫收一力之用岂兴崛强一隅犹未见
大敌而然耶如窦建德固不足道也
董琬记西域为十六国地为西域西域本三道后更为
四出道接汉西域傅看
魏收序傅后亡逸然本傅未有不用自序者自司马迁
班固以来虽无不高自誉道观收之词如此可谓陋而
卷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849-0649d.png
无耻矣
 
 
 
 
 
 
 习学记言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