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849-046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习学记言卷十七 宋 叶适 撰
孔子家语
家语四十四篇虽孔安国撰次按后序实孔氏诸弟子
旧所集录与论语孝经并时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
为论语其馀则都集录名曰孔子家语且言凡所论辨
流判较归实自夫子本旨而属文下辞往往浮说烦而
不要者其材或有优劣故使之然也学者学乎孔氏孔
习学记言卷十七 宋 叶适 撰
孔子家语
家语四十四篇虽孔安国撰次按后序实孔氏诸弟子
旧所集录与论语孝经并时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
为论语其馀则都集录名曰孔子家语且言凡所论辨
流判较归实自夫子本旨而属文下辞往往浮说烦而
不要者其材或有优劣故使之然也学者学乎孔氏孔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849-0469b.png
氏之不存与存而本末不能明者置而不言可也其存
而以安国所论次本末最明如家语者乃不复究悉终
始条理归于一道而浮沈寄泊殆如道听涂说之云则
何以学为虽以论语为正实而切事又庸能保其固守
而无畔哉
初仕为中都宰孟子谓尝为委吏尝为乘田其时去孔
子未远此篇无有岂徵之而不记耶抑孟子误也谓相
夹谷为行相事疑未然春秋堕三都成人叛不克堕此
而以安国所论次本末最明如家语者乃不复究悉终
始条理归于一道而浮沈寄泊殆如道听涂说之云则
何以学为虽以论语为正实而切事又庸能保其固守
而无畔哉
初仕为中都宰孟子谓尝为委吏尝为乘田其时去孔
子未远此篇无有岂徵之而不记耶抑孟子误也谓相
夹谷为行相事疑未然春秋堕三都成人叛不克堕此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849-0470a.png
言遂堕三都之城非是又言摄相事有喜色乐其以贵
下人非是又言七日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于两观之
下尸于朝三日其词云云皆非是此荀卿子所载或者
荀氏之传宜若此而孔氏家遂取以实其书尔
按论语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公西赤宗
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然则君在其国而宗庙出其境而会
朝固皆有相择能而使无常官事毕而止夹谷之
下人非是又言七日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于两观之
下尸于朝三日其词云云皆非是此荀卿子所载或者
荀氏之传宜若此而孔氏家遂取以实其书尔
按论语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公西赤宗
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然则君在其国而宗庙出其境而会
朝固皆有相择能而使无常官事毕而止夹谷之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849-0470b.png
会孔子与齐人辨争最著其效至于能还郓欢龟
阴之田而孔子及子路由此预鲁政矣故学者讹
传以为相鲁也相与不相于孔子无所加损然弟
子名实之不知而后世以虚言为实用则学者之
心术疏矣又按论语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
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
欺天乎详此则孔子见用子路以为喜而孔子不
喜子路以为贵而孔子不贵又孔子自言以吾从
阴之田而孔子及子路由此预鲁政矣故学者讹
传以为相鲁也相与不相于孔子无所加损然弟
子名实之不知而后世以虚言为实用则学者之
心术疏矣又按论语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
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
欺天乎详此则孔子见用子路以为喜而孔子不
喜子路以为贵而孔子不贵又孔子自言以吾从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849-0470c.png
大夫之后者再皆明其义非乐其官则所谓有喜
色而乐以贵下人者果非也又按始诛下文子贡
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
其为失乎详此则少正卯之闻次于孔子又按下
文有父子讼者同狴执之三月不决其父请止孔
子舍之夫父子讼真大罪而孔子尚欲化诲之使
复于善少正卯为国闻人其罪未彰而孔子乃先
事设诛播扬其恶由后为夫子本旨则其前为非
色而乐以贵下人者果非也又按始诛下文子贡
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
其为失乎详此则少正卯之闻次于孔子又按下
文有父子讼者同狴执之三月不决其父请止孔
子舍之夫父子讼真大罪而孔子尚欲化诲之使
复于善少正卯为国闻人其罪未彰而孔子乃先
事设诛播扬其恶由后为夫子本旨则其前为非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849-0470d.png
夫子本旨明矣按舜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故命
龙纳言出纳惟允而周召之于顽民待之数世然
则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以至华士付乙史何少
正卯殆书生之寓言非圣贤之实录也使后世谓
圣人之用不量先后缓急教未加而还震于大讨
轻举妄发以害中道而曰孔子实然盖百世所同
患矣自子思孟子犹皆不然独荀况近之故余以
为荀氏之传也
龙纳言出纳惟允而周召之于顽民待之数世然
则汤诛尹谐文王诛潘正以至华士付乙史何少
正卯殆书生之寓言非圣贤之实录也使后世谓
圣人之用不量先后缓急教未加而还震于大讨
轻举妄发以害中道而曰孔子实然盖百世所同
患矣自子思孟子犹皆不然独荀况近之故余以
为荀氏之传也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849-0471a.png
王言解几千言谓今之君子惟闻士与大夫之言而未
闻王者之言按孔子与曾子言孝几二千言于王道莫
详焉今王言略取先王之制杂举而不类称谓守必折
冲千里之外征必还师衽席之上似战国儒者之语孔
子时未有是也岂其未见孝经而作耶夫声为律身为
度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言之雅俗虽异其为
鄙近而不稽于道一也书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乌有求于肘指之间而自以为不远哉盖后世有挟是
闻王者之言按孔子与曾子言孝几二千言于王道莫
详焉今王言略取先王之制杂举而不类称谓守必折
冲千里之外征必还师衽席之上似战国儒者之语孔
子时未有是也岂其未见孝经而作耶夫声为律身为
度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言之雅俗虽异其为
鄙近而不稽于道一也书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乌有求于肘指之间而自以为不远哉盖后世有挟是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849-0471b.png
而乱天下者矣
大婚解儒行解问礼哀公问政本命解后论礼乐观乡
射郊问刑政礼运辨乐问玉曲礼子贡问子夏问公西
赤问以上已见二戴记礼中按二戴其野而诞及文词
近战国者皆不取惟月令外虽浅深不同大扺亦能出
入诸经非他书比也或疑家语礼记并出无辨按孔衍
言戴圣近世小儒以曲礼不足而乃取孔子家语杂乱
者及子思孟轲荀卿之书以裨益之总名曰礼记谓刘
大婚解儒行解问礼哀公问政本命解后论礼乐观乡
射郊问刑政礼运辨乐问玉曲礼子贡问子夏问公西
赤问以上已见二戴记礼中按二戴其野而诞及文词
近战国者皆不取惟月令外虽浅深不同大扺亦能出
入诸经非他书比也或疑家语礼记并出无辨按孔衍
言戴圣近世小儒以曲礼不足而乃取孔子家语杂乱
者及子思孟轲荀卿之书以裨益之总名曰礼记谓刘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849-0471c.png
向见其已在礼记者则便除家语之本篇是灭其原而
存其末也家语汉初已流布人间又经孔安国撰定戴
圣集礼在安国之后礼记盖本家语家语不本礼记使
向果如衍之言则其考家语为不详矣
按家语孔子去鲁十馀年鲁人以币召之而归果如家
语所言是孔子始归国升自宾阶哀公骤以儒服为问
其词意皆戏侮与游囿仰视蜚雁何异其可留乎且孔
子昔已为鲁之大夫今虽不为大夫其服宜何服即如
存其末也家语汉初已流布人间又经孔安国撰定戴
圣集礼在安国之后礼记盖本家语家语不本礼记使
向果如衍之言则其考家语为不详矣
按家语孔子去鲁十馀年鲁人以币召之而归果如家
语所言是孔子始归国升自宾阶哀公骤以儒服为问
其词意皆戏侮与游囿仰视蜚雁何异其可留乎且孔
子昔已为鲁之大夫今虽不为大夫其服宜何服即如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849-0471d.png
羔裘之诗大夫以道去其君而其词曰羔裘逍遥狐裘
以嘲其次章曰羔裘如膏日出有耀然则大夫以道去
其国者固犹大夫之服而哀公方疑孔子之儒服是孔
子冠奇冠而服异服而见其君也岂近理乎且鲁人亦
何必讳儒服齐人之歌曰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
蹈唯以儒书以为二国忧盖儒者以服奇服见骇于世
俗而解之者方且驾其师以为说呜呼举鲁国而儒服
儒冠者一人当时之靳儒可见矣刑政载仲弓问于孔
以嘲其次章曰羔裘如膏日出有耀然则大夫以道去
其国者固犹大夫之服而哀公方疑孔子之儒服是孔
子冠奇冠而服异服而见其君也岂近理乎且鲁人亦
何必讳儒服齐人之歌曰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
蹈唯以儒书以为二国忧盖儒者以服奇服见骇于世
俗而解之者方且驾其师以为说呜呼举鲁国而儒服
儒冠者一人当时之靳儒可见矣刑政载仲弓问于孔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849-0472a.png
子曰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自有成语而孔子
荅以昔者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按孔子未尝
以刑政二者为是其言一而已矣岂有精粗之别哉使
其以在论语者为精而家语为粗则非所谓本旨也
礼记哀公与孔子问答甚多而皆无救于弱无损于昏
无益于明无力于治也然而孔子谆谆不已而孟子乃
谓大人惟为能格君心之非恐此语不验也哀公又尝
自言寡人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
荅以昔者圣人之治化也必刑政相参焉按孔子未尝
以刑政二者为是其言一而已矣岂有精粗之别哉使
其以在论语者为精而家语为粗则非所谓本旨也
礼记哀公与孔子问答甚多而皆无救于弱无损于昏
无益于明无力于治也然而孔子谆谆不已而孟子乃
谓大人惟为能格君心之非恐此语不验也哀公又尝
自言寡人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849-0472b.png
未尝知忧未尝知危未尝知惧虽甚庸愚既与孔
子相往反何绮纨騃陋至此极耶
按左氏国语载孔氏之言家语使凡所载皆若是可为
孔氏之成书与易论语相经纬而行矣史必有所本不
知左氏何本宜若取诸孔氏然集家语者往往在左氏
后则固本之左氏而左氏不本家语也余尝疑集论语
何人而义精词严视诗书有加焉孔氏而无是书其道
或几乎隐矣至左氏兼诸国事见孔子之所以断制物
子相往反何绮纨騃陋至此极耶
按左氏国语载孔氏之言家语使凡所载皆若是可为
孔氏之成书与易论语相经纬而行矣史必有所本不
知左氏何本宜若取诸孔氏然集家语者往往在左氏
后则固本之左氏而左氏不本家语也余尝疑集论语
何人而义精词严视诗书有加焉孔氏而无是书其道
或几乎隐矣至左氏兼诸国事见孔子之所以断制物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849-0472c.png
理者比论语尤精然学者多忽而不亲盖左氏本以孔
子用力于春秋故为之传专在发明大旨今舍四达之
衢而荒径是即如之何
五仪所言庸人士君子贤圣人之别与哀公生于深宫
连文按论语孔子未尝轻言圣故曰何事于仁必也圣
乎尧舜其犹病诸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至孟子始言
圣而荀卿为甚此亦荀卿之传也轻言圣而学者之患
至于重言士不可救已
子用力于春秋故为之传专在发明大旨今舍四达之
衢而荒径是即如之何
五仪所言庸人士君子贤圣人之别与哀公生于深宫
连文按论语孔子未尝轻言圣故曰何事于仁必也圣
乎尧舜其犹病诸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至孟子始言
圣而荀卿为甚此亦荀卿之传也轻言圣而学者之患
至于重言士不可救已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849-0472d.png
致思载三子言志有赤羽若日白羽若月攘地千里搴
旗执馘由无所施其勇赐无所用其辨等语按论语孔
子与弟子言志其词指皆不类又与程子倾盖而语顾
谓子路取束帛以赠而往来酬答之词不传夫不可言
者妄载言可传者失录信弟子㧍劣而然耶
伯常骞欲身亦不穷道亦不隐按论语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从轻勿为先从重
勿为后按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语略同
旗执馘由无所施其勇赐无所用其辨等语按论语孔
子与弟子言志其词指皆不类又与程子倾盖而语顾
谓子路取束帛以赠而往来酬答之词不传夫不可言
者妄载言可传者失录信弟子㧍劣而然耶
伯常骞欲身亦不穷道亦不隐按论语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从轻勿为先从重
勿为后按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语略同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849-0473a.png
观东流之水发似德者八按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而孟子亦言仲尼亟称于水有本者如
是夫水之为德古人取象非一然八似之义广矣盖虽
以水言德而实以德言水也
好生载孔子读史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
国而重一言之信按司马迁亦见外世家而左氏乃无
有但言乡取一人以归谓之夏州而已以蛮夷入中国
灭复自由天地变坏至此而极而孔子犹贤之乎楚恭
斯夫不舍昼夜而孟子亦言仲尼亟称于水有本者如
是夫水之为德古人取象非一然八似之义广矣盖虽
以水言德而实以德言水也
好生载孔子读史至楚复陈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
国而重一言之信按司马迁亦见外世家而左氏乃无
有但言乡取一人以归谓之夏州而已以蛮夷入中国
灭复自由天地变坏至此而极而孔子犹贤之乎楚恭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849-0473b.png
王亡乌嗥之弓曰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孔子曰惜乎其
不大也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按孔子称
楚昭王知大道故不失国其言曰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夫能守其军文子言弟子
行而孔子曰汝次为人夫所知不远而取足于师友之
间虽欲追配古人以为成材何可得也学者读此要当
深悟愤发多识畜德使无浅薄之患
按论语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季康子曰夫如是奚而
不大也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按孔子称
楚昭王知大道故不失国其言曰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夫能守其军文子言弟子
行而孔子曰汝次为人夫所知不远而取足于师友之
间虽欲追配古人以为成材何可得也学者读此要当
深悟愤发多识畜德使无浅薄之患
按论语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季康子曰夫如是奚而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849-0473c.png
不丧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
夫如是奚其丧而此篇称哀公问于孔子当今之君孰
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吾
闻其闺门之内无别而子以之贤何也孔子曰臣语其
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下文云云夫以其无道
而善用人故至于不丧此孔子之言也以其善用人而
遂以无道为贤非孔子之言也
自家语论语及诸子叙孔子之多能博物甚众其鄙而
夫如是奚其丧而此篇称哀公问于孔子当今之君孰
为最贤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吾
闻其闺门之内无别而子以之贤何也孔子曰臣语其
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下文云云夫以其无道
而善用人故至于不丧此孔子之言也以其善用人而
遂以无道为贤非孔子之言也
自家语论语及诸子叙孔子之多能博物甚众其鄙而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849-0473d.png
不当于义者不足辨也其称吴获骨其节专车按隳会
稽之岁与孔子归鲁之年既不合又言在虞夏商为汪
芒氏于周为长翟于今为大人形之脩短各以胤类物
则有然而秦汉国而志不越于分境之外故孔子谓之
知大道岂有失其涯量忘其国守而后得谓之大哉又
谓善学柳下惠未有若鲁之男子按宰我问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
欺也不可罔也又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夫
稽之岁与孔子归鲁之年既不合又言在虞夏商为汪
芒氏于周为长翟于今为大人形之脩短各以胤类物
则有然而秦汉国而志不越于分境之外故孔子谓之
知大道岂有失其涯量忘其国守而后得谓之大哉又
谓善学柳下惠未有若鲁之男子按宰我问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
欺也不可罔也又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夫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849-0474a.png
井犹若可从孰谓室坏而不纳必果孔子之所少安得
为善学柳下惠也按孔子观周与南宫敬叔俱至问礼
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制察庙朝
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
也此是孔子最大节目后世又作常语看过盖是时周
之天下崩削已尽一城之内独周公与其先王旧制俨
然具存其故老宗臣皆已亡殁而老聃苌弘之徒犹在
而孔子以方盛之年考识其典法接闻其源流因以追
为善学柳下惠也按孔子观周与南宫敬叔俱至问礼
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制察庙朝
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
也此是孔子最大节目后世又作常语看过盖是时周
之天下崩削已尽一城之内独周公与其先王旧制俨
然具存其故老宗臣皆已亡殁而老聃苌弘之徒犹在
而孔子以方盛之年考识其典法接闻其源流因以追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849-0474b.png
夏殷祖唐虞衣被草莱云荫雨化虽弟子不足以尽得
其意而尊之者既广守之者既众燧改沿革丕冒无穷
周虽遂亡而此道固有托矣犹文武面命而周召亲传
之也不观周何以致此孟子谓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
知圣人污盖欲自命以其至精者噫一己之心量未能
合前圣之纪自用之博约孰与遵已成之训议孟子徒
以其自命者愿学于孔子而未知以孔子之观周者自
观此亦百世之论而未讲者也
其意而尊之者既广守之者既众燧改沿革丕冒无穷
周虽遂亡而此道固有托矣犹文武面命而周召亲传
之也不观周何以致此孟子谓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
知圣人污盖欲自命以其至精者噫一己之心量未能
合前圣之纪自用之博约孰与遵已成之训议孟子徒
以其自命者愿学于孔子而未知以孔子之观周者自
观此亦百世之论而未讲者也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849-0474c.png
金人背铭按本文在后稷庙堂右阶之前使果周人之
词不以言之可从者为义而以言之不出者为福不正
其本而慎其末何其与禹箕子异指耶至于执雌持下
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内
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江海虽左长于
百川以其卑也斯又老氏之枝叶而生民瓜瓞之奏息
矣宜其衰也
余尝叹诗书千馀年卓然垂名者不过数十人不特古
词不以言之可从者为义而以言之不出者为福不正
其本而慎其末何其与禹箕子异指耶至于执雌持下
人莫踰之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惑之我独不徙内
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江海虽左长于
百川以其卑也斯又老氏之枝叶而生民瓜瓞之奏息
矣宜其衰也
余尝叹诗书千馀年卓然垂名者不过数十人不特古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849-0474d.png
人以书自笃无求名之心而史法疏简不具虽欲登记
亦不可得至孔子所称引则虽春秋之士亦班班焉顿
以不泯故子贡为卫将言子不为其不然也夫博物而
多能圣固不以是而孔子亦未尝以自圣也然世俗辄
喜传之传而谬妄久而不已则为学者之咎矣
东野毕马佚事的然无證按苏厉喻养由基善射而不
息余固以为非盖世未有不善息而得善射者也若东
野毕犹以穷马致佚则安得称善御乎余每患儒者不
亦不可得至孔子所称引则虽春秋之士亦班班焉顿
以不泯故子贡为卫将言子不为其不然也夫博物而
多能圣固不以是而孔子亦未尝以自圣也然世俗辄
喜传之传而谬妄久而不已则为学者之咎矣
东野毕马佚事的然无證按苏厉喻养由基善射而不
息余固以为非盖世未有不善息而得善射者也若东
野毕犹以穷马致佚则安得称善御乎余每患儒者不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849-0475a.png
知以伦类之通开物所共有而好以亿虑之私疑人所
不能自知而愚物而不知己之愚自是始也
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一言而有益于知莫如预恕
可以摄仁孔子于论语固言之矣预不可以摄知论语
未之言也预者流通事物之门户运动世俗之总会亦
知之一偏非所以至道然中庸谓行与道皆当前定而
预遂为成德则茫然广远而人莫知所从反以病知而
不能益也
不能自知而愚物而不知己之愚自是始也
一言而有益于仁莫如恕一言而有益于知莫如预恕
可以摄仁孔子于论语固言之矣预不可以摄知论语
未之言也预者流通事物之门户运动世俗之总会亦
知之一偏非所以至道然中庸谓行与道皆当前定而
预遂为成德则茫然广远而人莫知所从反以病知而
不能益也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849-0475b.png
子张问入官条答甚详而散杂不伦按论语子张所问
不一端而告之谆悉异于馀人则子张固好问者也此
篇如临之无抗民之恶胜之无犯民之言量之无佼民
之辞养之无扰于其时爱之无宽于刑法天下积而本
不寡女工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
左右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
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命矣君子莅民不临以
高不导以远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不因
不一端而告之谆悉异于馀人则子张固好问者也此
篇如临之无抗民之恶胜之无犯民之言量之无佼民
之辞养之无扰于其时爱之无宽于刑法天下积而本
不寡女工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
左右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既
知其性又习其情然后民乃从命矣君子莅民不临以
高不导以远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不因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849-0475c.png
其情则民严而不迎不因其力则民引而不从民有小
罪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
等语若身践其域心精其意亦可以翼论语而行政可
达身可隆也
宰我问五帝德司马迁据以为本纪书目按论语于尧
舜禹既皆有品目而史自尧始书之记录已详孔子有
述无作皆本上世之旧尧舜以前虽有数圣人其传而
不信者盖不敢言矣然则宰我虽有问孔子宜不答今
罪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
等语若身践其域心精其意亦可以翼论语而行政可
达身可隆也
宰我问五帝德司马迁据以为本纪书目按论语于尧
舜禹既皆有品目而史自尧始书之记录已详孔子有
述无作皆本上世之旧尧舜以前虽有数圣人其传而
不信者盖不敢言矣然则宰我虽有问孔子宜不答今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849-0475d.png
所载者皆浮妄无实之词而迁以为雅驯异于诸子者
真孔子语也故欲因之呜呼迁之不能择言如此而欲
变古法为后世文字之祖安得不日趋于下乎如民赖
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
移是何义
子夏论人畜生育土地经纬山川牝牡及哀公孔子问
答性命盖自昔百家无不然者余尝谓惟孔子之徒能
免而执辔本命解犹盛称之不疑然则使无孔氏人文
真孔子语也故欲因之呜呼迁之不能择言如此而欲
变古法为后世文字之祖安得不日趋于下乎如民赖
其利百年而死民畏其神百年而亡民用其教百年而
移是何义
子夏论人畜生育土地经纬山川牝牡及哀公孔子问
答性命盖自昔百家无不然者余尝谓惟孔子之徒能
免而执辔本命解犹盛称之不疑然则使无孔氏人文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849-0476a.png
何由著义理何由存其不遂为被发左衽几希殆天也
非人也
屈节解孔子在卫闻田常将为乱而惮鲍晏故移兵伐
鲁孔子使子贡说田常缓师请吴救鲁伐齐遂至越吴
因伐齐贬之子贡又北见晋君使承吴弊吴晋会于黄
池越以袭吴而终灭之谓子贡一出乱齐存鲁强晋弊
吴霸越而孔子以为美言伤信按左氏吴自胜楚入越
始专中国会盟哀公七年会于鄫徵百牢其秋鲁入邾
非人也
屈节解孔子在卫闻田常将为乱而惮鲍晏故移兵伐
鲁孔子使子贡说田常缓师请吴救鲁伐齐遂至越吴
因伐齐贬之子贡又北见晋君使承吴弊吴晋会于黄
池越以袭吴而终灭之谓子贡一出乱齐存鲁强晋弊
吴霸越而孔子以为美言伤信按左氏吴自胜楚入越
始专中国会盟哀公七年会于鄫徵百牢其秋鲁入邾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849-0476b.png
执其君茅夷鸿请救八年吴伐鲁畏微虎反行成焉九
年吴城䢴沟以通江淮齐悼公为季姬请吴同伐鲁季
姬归而嬖辞吴师吴怒告鲁及邾郯十年同伐齐齐弑
悼公以退吴十一年春齐国书高无丕伐鲁其夏公会
吴伐齐国书是年越子率众朝吴子胥谏不听属其子
于齐鲍氏为王孙氏吴杀子胥十二年公又会吴于橐
皋十三年而有黄池之会吴晋争长是年越败吴是鲁
本以入邾而致吴兵吴以齐辞而同鲁伐齐怨同而伐
年吴城䢴沟以通江淮齐悼公为季姬请吴同伐鲁季
姬归而嬖辞吴师吴怒告鲁及邾郯十年同伐齐齐弑
悼公以退吴十一年春齐国书高无丕伐鲁其夏公会
吴伐齐国书是年越子率众朝吴子胥谏不听属其子
于齐鲍氏为王孙氏吴杀子胥十二年公又会吴于橐
皋十三年而有黄池之会吴晋争长是年越败吴是鲁
本以入邾而致吴兵吴以齐辞而同鲁伐齐怨同而伐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849-0476c.png
鲁鲁怨伐而挟吴以报齐与家语无一合者盖为辨士
妄托而儒者反载于其书固不足计然儒者不信史智
又不足以知圣贤而谓子贡之言语特辨士说客之雄
则于大义极有所害非其他承讹袭谬之比也
左氏载用田赋其说不详但云敛从其薄而已按家语
季康子欲以一井田出赋法云然则亩本籍而为税井
本税而为赋丘本赋而为甲皆自田而增矣不言用井
赋而言用田赋明田之为井井与田同称也后世以亩
妄托而儒者反载于其书固不足计然儒者不信史智
又不足以知圣贤而谓子贡之言语特辨士说客之雄
则于大义极有所害非其他承讹袭谬之比也
左氏载用田赋其说不详但云敛从其薄而已按家语
季康子欲以一井田出赋法云然则亩本籍而为税井
本税而为赋丘本赋而为甲皆自田而增矣不言用井
赋而言用田赋明田之为井井与田同称也后世以亩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849-0476d.png
为田又无井余既按家语季氏以一井田出赋法见增
敛所由孔子不答而鲁卒自用之昔舜禹始定贡赋传
至殷周孟子谓皆不过于什一其实儒者不能尽明也
至汉人三十税一轻于三代自后虽世有轻重不同然
皆可增可损有敛有散国无甚乏之用民无甚病之输
不幸自唐天宝至于今日(余于隋唐/论之倍矣)终身养兵加赋愈
广孔孟复起无所发药盖附赘悬疣之初为患尚微不急
攻疗及既拥肿遂与生俱则良医不能措矣余注心凝
敛所由孔子不答而鲁卒自用之昔舜禹始定贡赋传
至殷周孟子谓皆不过于什一其实儒者不能尽明也
至汉人三十税一轻于三代自后虽世有轻重不同然
皆可增可损有敛有散国无甚乏之用民无甚病之输
不幸自唐天宝至于今日(余于隋唐/论之倍矣)终身养兵加赋愈
广孔孟复起无所发药盖附赘悬疣之初为患尚微不急
攻疗及既拥肿遂与生俱则良医不能措矣余注心凝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849-0477a.png
想昼夜不暂舍积数十年方悟唐人时仓猝不知以田
养兵而以税养兵故流害相承至此之极夫以田养兵
亩四十至百而养一(通厢禁大军/宽约在内)以税养兵亩四百至
千而养一(亦通厢禁/大军在内)以田养者可至百万以税养者过
十万则困竭矣所以自国初至熙丰前已不可为况熙
丰后至靖康前乎熙丰至靖康前已往绍兴至今如坐
丛蝐中常与乱亡较早暮可为凛凛今若为民田者使
州郡亩三十买一而自耕以养厢禁兵(随田所在买之/聚于附郭买贵)
养兵而以税养兵故流害相承至此之极夫以田养兵
亩四十至百而养一(通厢禁大军/宽约在内)以税养兵亩四百至
千而养一(亦通厢禁/大军在内)以田养者可至百万以税养者过
十万则困竭矣所以自国初至熙丰前已不可为况熙
丰后至靖康前乎熙丰至靖康前已往绍兴至今如坐
丛蝐中常与乱亡较早暮可为凛凛今若为民田者使
州郡亩三十买一而自耕以养厢禁兵(随田所在买之/聚于附郭买贵)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849-0477b.png
(取之税契钱自耕如民间田种/法即用元客取元税无所更易)则春行之而秋可减州
郡之税矣凡沿江淮襄汉川蜀关外未耕之田或可种
之山(虽名民田而不/能耕者皆是)使总领取而自耕自种(田一兵亩/百山一兵)
(以所种/粟计)以养屯驻大兵则今岁行之而来岁可减总领
之赋矣若行之数年民不耕之田尽取而自耕可种之
山尽取而自种则天下之赋皆可减矣兵养至百万而
不饥税减至三十取一而藏其馀以待凶年及国之侈
用如此则天下始有苏息之望矣然后圣贤在上育以
郡之税矣凡沿江淮襄汉川蜀关外未耕之田或可种
之山(虽名民田而不/能耕者皆是)使总领取而自耕自种(田一兵亩/百山一兵)
(以所种/粟计)以养屯驻大兵则今岁行之而来岁可减总领
之赋矣若行之数年民不耕之田尽取而自耕可种之
山尽取而自种则天下之赋皆可减矣兵养至百万而
不饥税减至三十取一而藏其馀以待凶年及国之侈
用如此则天下始有苏息之望矣然后圣贤在上育以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849-0477c.png
道德经以仁义纪以礼乐而唐虞三代之治庶几复见
也惜乎余老且死徒能言之尔
按家语历世存之终不能明其于孔氏之言为正伪余
既颇采次而怪孔子周旋当世五六十年所从之众问
对之多宜不特论语一书而止则其别为记集以辅世
教如家语之类几是也箕子曰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论
语问对之极也论语所同家语所异极不会乎论语所
有家语所无极不归乎孔安国以论语为正实家语其
也惜乎余老且死徒能言之尔
按家语历世存之终不能明其于孔氏之言为正伪余
既颇采次而怪孔子周旋当世五六十年所从之众问
对之多宜不特论语一书而止则其别为记集以辅世
教如家语之类几是也箕子曰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论
语问对之极也论语所同家语所异极不会乎论语所
有家语所无极不归乎孔安国以论语为正实家语其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849-0477d.png
虚乎以论语为切事家语其汎乎天地产百物工技艺
能则有美恶大小之异精粗工拙之辨圣人之言岂若
是乎余固叹论语左氏之外疑皆非孔子之言其论没
而不传者殆不可为限量而安国所谓实夫子本旨者
兹孔氏之道所由以不明也呜呼岂独安国而已孟轲
盖自谓舍颜闵游夏伊尹伯夷拾宰我子贡有若之馀
论以孔子为生民所未有而愿学之者然其于论语左
氏及家语之正伪亦未能有别也然则何以知之尧舜
能则有美恶大小之异精粗工拙之辨圣人之言岂若
是乎余固叹论语左氏之外疑皆非孔子之言其论没
而不传者殆不可为限量而安国所谓实夫子本旨者
兹孔氏之道所由以不明也呜呼岂独安国而已孟轲
盖自谓舍颜闵游夏伊尹伯夷拾宰我子贡有若之馀
论以孔子为生民所未有而愿学之者然其于论语左
氏及家语之正伪亦未能有别也然则何以知之尧舜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849-0478a.png
禹汤文武周公至于孔子一道也三子有高下之殊者
狂也迷于昔而眩于今非其中之实有也轲喜于自异
而乐称之岂孔子之所敢安哉不敢安则所学者皆意
之而非真而孔氏之道远矣
孔丛子
载苌弘言孔子浅矣诞矣至尧舜文武之道或弛而堕
礼乐崩丧夫亦正其统纪而已统纪二字论语无之始
见于此司马迁遂言垂六艺之统纪孔氏子孙所谓统
狂也迷于昔而眩于今非其中之实有也轲喜于自异
而乐称之岂孔子之所敢安哉不敢安则所学者皆意
之而非真而孔氏之道远矣
孔丛子
载苌弘言孔子浅矣诞矣至尧舜文武之道或弛而堕
礼乐崩丧夫亦正其统纪而已统纪二字论语无之始
见于此司马迁遂言垂六艺之统纪孔氏子孙所谓统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849-0478b.png
纪者或是用汉儒言语相承记之不知真所谓统纪者
安在也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
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曰参乎吾道
一以贯之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夫斯文兴丧之异由于一贯迷悟
之殊或者统纪之学几在是耶然非孔氏之高弟不足
以知之各因其质之所安而谓道止于如此况于后世
不能言统纪者固非而能言者亦未必是也然则终安
安在也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
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曰参乎吾道
一以贯之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夫斯文兴丧之异由于一贯迷悟
之殊或者统纪之学几在是耶然非孔氏之高弟不足
以知之各因其质之所安而谓道止于如此况于后世
不能言统纪者固非而能言者亦未必是也然则终安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849-0478c.png
所明乎
载子思岁月全不可考子思年十六适宋乐朔与之言
尚书不悦而退曰孺子辱吾其徒请攻之遂围子思宋
君闻之不待驾而救子思子思既免曰文王厄于牗里作
周易祖君厄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撰
中庸之书四十九篇详此则中庸之作远在孔子殁后
而子思往往不逮事王父矣然伯鱼之死五十去其父
不远以年推之孔子殁时子思壮长矣又孔丛子自载
载子思岁月全不可考子思年十六适宋乐朔与之言
尚书不悦而退曰孺子辱吾其徒请攻之遂围子思宋
君闻之不待驾而救子思子思既免曰文王厄于牗里作
周易祖君厄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撰
中庸之书四十九篇详此则中庸之作远在孔子殁后
而子思往往不逮事王父矣然伯鱼之死五十去其父
不远以年推之孔子殁时子思壮长矣又孔丛子自载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849-0478d.png
子思从夫子于郯遇程子而谓十六著中庸此可凭乎
子思与鲁穆公同时穆公之薨子思在卫不为服亦连
丛子所记孟子言子思穆公甚详可以无疑矣然史记
世家鲁哀公二十七年薨悼公立三十七年薨元公立
二十一年薨穆公立三十三年薨恭公立然则子思之
年上距定哀下迄恭公(按家语世次子思年六十二卒/又左氏仲尼见郯子学官名在)
(昭公十七年之后年二十八九矣所称遇程子/倾盖当是异时往返不然则未有子思从行也)当百馀
岁矣然则世家之纪年又可信乎大抵尧舜以来史文
子思与鲁穆公同时穆公之薨子思在卫不为服亦连
丛子所记孟子言子思穆公甚详可以无疑矣然史记
世家鲁哀公二十七年薨悼公立三十七年薨元公立
二十一年薨穆公立三十三年薨恭公立然则子思之
年上距定哀下迄恭公(按家语世次子思年六十二卒/又左氏仲尼见郯子学官名在)
(昭公十七年之后年二十八九矣所称遇程子/倾盖当是异时往返不然则未有子思从行也)当百馀
岁矣然则世家之纪年又可信乎大抵尧舜以来史文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849-0479a.png
不继岁月断阙孔子以书诗次之存其大略惟春秋二
百馀年是为明备所以尤惓惓于此书盖问学统纪之
大者孔子殁而春秋废虽其子孙自记家事而于子思
之岁月尚讹舛如此况其他乎
子思之后子高子顺子鱼皆守家法学者祖之叔孙通
本学于子鱼子鱼使仕始皇陈馀儒者与子鱼善陈胜
首事馀荐子鱼馀轻韩信以取败亡鲋死陈下儒学几
绝独通遗种仅存卒赖以有立司马迁班固曾不能言
百馀年是为明备所以尤惓惓于此书盖问学统纪之
大者孔子殁而春秋废虽其子孙自记家事而于子思
之岁月尚讹舛如此况其他乎
子思之后子高子顺子鱼皆守家法学者祖之叔孙通
本学于子鱼子鱼使仕始皇陈馀儒者与子鱼善陈胜
首事馀荐子鱼馀轻韩信以取败亡鲋死陈下儒学几
绝独通遗种仅存卒赖以有立司马迁班固曾不能言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849-0479b.png
其所自来乃为儒林传自武帝始楚汉间辨士说客多
妄言迁固一切信之反以陆贾为优于叔孙通余故深
叹汉隋唐末之祸他书尽亡无以质證而惟迁固之信
使学者不复识孔氏本末然则何止秦火为害也
阙里无故荆棘丛生一旦自辟广千数百步从旧讲堂
坦然至里门太守鲍永因之行飨礼禽灭董宪彭丰等
此永设说也流传既久其家信之遂笔于书使后世学
者谓阙里神怪若此岂不害大义乎
妄言迁固一切信之反以陆贾为优于叔孙通余故深
叹汉隋唐末之祸他书尽亡无以质證而惟迁固之信
使学者不复识孔氏本末然则何止秦火为害也
阙里无故荆棘丛生一旦自辟广千数百步从旧讲堂
坦然至里门太守鲍永因之行飨礼禽灭董宪彭丰等
此永设说也流传既久其家信之遂笔于书使后世学
者谓阙里神怪若此岂不害大义乎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849-0479c.png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849-0479d.png
习学记言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