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第 1a 页 WYG0849-0399a.png

习学记言卷九 宋 叶适 撰
春秋
隐至庄
孟子曰春秋鲁史记之名孔子所作以代天子诛赏故
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孟子去孔
子才百馀岁见闻未远固学者所取信而不疑也今以
春秋未作以前诸书考详乃有不然者古者载事之史
卷九 第 1b 页 WYG0849-0399b.png

赏罚者人主也以善恶为是非者史官也二者未尝不
并行其来久矣史有书法而未至乎道书法有是非而
不尽乎义故孔子修而正之所以示法戒垂统纪存旧
章录世变也然则春秋非独鲁史记之名孔子之于春
秋盖修而不作且善恶所在无间贵尊凡操义理之柄
者皆得以是非之又况于圣人乎乃其职业当然非侵
人主之权而代之也然则春秋者实孔子之事非天子
卷九 第 2a 页 WYG0849-0400a.png

公有大功于世其道卓越又欲揭而异之乎虽然考索
必归于至实然后能使学者有守而不夸后世之所以
纷纷乎春秋而莫知底丽者小则以公谷浮妄之说而
大则以孟子卓越之论故也
公谷按汉人以为末世口说流行之学见于其书者又
有尸子鲁子子文子之流自经术讲于师傅而训诂之
说行书以义诗以物周官以名数易以象春秋以事以
卷九 第 2b 页 WYG0849-0400b.png

因事明义故其浮妄尤甚害实最大然则所谓口说流
行者乃是书之蠹也至汉为学官后世相师空张虚义
虽有聪明之士终不能髣髴而以科举腐馀之说为圣
人作经之极致矣哀哉
左氏未出之前学者惟公谷之听春秋盖芜塞矣孟子
虽曰天子之事司马迁闻之董生虽曰礼义之大宗然
本末未究而设义以行吾惧褒贬之滥及也既有左氏
卷九 第 3a 页 WYG0849-0400c.png

大义有归矣故读春秋者不可以无左氏二百四十二
年明若画一无讹缺者舍而他求焦心苦思多见其好
异也若然则春秋非左氏不成书欤曰非也孔子谓夏
殷礼吾能言之杞宋不足徵夫春秋非诗书比也某日
某月某事某人皆从其实不可乱也今将以实事诏后
世而学者无徵焉顾使公谷浮妄之说宛转于其间乎
故徵于左氏所以言春秋也始卒无舛先后有据而义
卷九 第 3b 页 WYG0849-0400d.png

周自昭穆之后君德虽衰纪纲法度故在厉王大坏矣
犹曰释位共和而间王政未有以霸统者也及周室东
迁平桓欲自振不能而齐庄僖稍已鸠诸侯荆亦始大
遂有桓文之事而吴越起东南天下之变故繁矣故春
秋因诸侯之史录世变述霸政续书诗之绝绪使东周
有所系而未失盖世之治道之行而事之合乎道世之
乱道之废而事之悖乎道皆其理之固然书其悖谬以
卷九 第 4a 页 WYG0849-0401a.png

(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此其大旨也以孔子之言考之管仲相桓公
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
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其仁如其仁所谓其事则齐桓晋
文者此春秋之桢干也又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
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
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
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
卷九 第 4b 页 WYG0849-0401b.png

遏其横议此春秋之绳墨也至于凡例条章或常或变
区区乎众人之所争者乃史家之常春秋之细尔学者
不可不知也
古者一正朔国自为年其月则天子之月也三代各有
正左氏所谓周正月释非天正也
左氏之称书不书不言不称之类必其所疑也公谷所
谓不言不书之类非其所疑也
卷九 第 5a 页 WYG0849-0401c.png

之孔子自言吾犹及史之阙文盖是时学者已浮于古
矣所贵于孔子者贵其存古非贵其作古也于其义有
所不尽者发之理有所害者更之则亦不得已而然不
以此为功也既已修定则旧史之书法即孔子之书法
故凡左氏所释悉本旧文而时见新义后有君子当以
是考之庶几不以实事为空文也以空文为实事其害
浅易正也质之以实则信矣以实事为空文则其害深
卷九 第 5b 页 WYG0849-0401d.png

凡左氏公谷叙事本皆同者皆当时之所谓大事天下
所通知者也以隐公一书言之隐公摄位郑伯克段是
也隐公不终其为君当时共信之后世独疑其不然故
余以为害深难正者此类也
左氏释称郑伯讥失教最得书法之意段失弟之道已
无可言如郑庄公者亦能知杀弟之不可然志在于胜
之故不称其所命将而以亲克为文盖即其所不为者
卷九 第 6a 页 WYG0849-0402a.png

榖皆言杀段盖当时相傅以为死矣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
左氏释先后之义精矣公谷亦自以为精义然皆不切
事情之词也故余以为浮妄多此类此桓公书叙事本
皆同者
蔡侯郑伯会于邓左氏以为始惧楚公谷弗知也
文姜齐襄公未弑以前为齐而往者六既弑如齐者一
卷九 第 6b 页 WYG0849-0402b.png

生十四年矣春秋于其所悖谬而书未有如文姜之详
者也于庄之初立以孙绝之者父雠也因其出或飨或
会别而著之者母恩也异义所以兼明子道也猗嗟之
诗曰刺鲁庄公呜呼庄公可刺也以为失子之道则非
也
纪侯见灭公羊以为百世可以复雠此固妄也就如其
言哀公虽纪侯所谮而周所诛是并雠周也天子在上
卷九 第 7a 页 WYG0849-0402c.png

藉古怨雠今主而灭人国乎
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霣如
雨不修春秋指鲁春秋耶虽陋何至是
楚始以荆见左氏无辞疑若始狄而后国之公谷或可
以立义也商颂曰挞彼殷武奋伐荆楚(郑语荆子熊/严楚鼢冒)盖
荆楚兼称在春秋之前矣宋万弑君三傅载事本皆同
据左氏则弑君实在前也
卷九 第 7b 页 WYG0849-0402d.png

谆复又管夷吾治于高徯亦不过一二言若狐偃赵衰
书庸多矣盖齐桓管仲之行事暴著于天下当时无不
知者故左氏不殚载也
闵僖文
季子来归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当时鲁难倚重此三人
故特字而贵之此一时史法而孔子因之不待二百年后
方复追字其人也凡悉本旧文明證皆如此但读者不
卷九 第 8a 页 WYG0849-0403a.png

郑人所为赋清人故曰郑弃其师亦当时书法也
平王既亡岐丰至是山戎狄楚竞起无齐桓几失中原
矣书伐山戎书救邢书次书城皆美事也城楚丘左氏
以为鲁讳于春秋之法宜若著齐及诸侯者然亦不改
以为外美未重于国讳也
侵蔡蔡溃遂伐楚古者善恶是非皆出于实其行一涂
未有为之名以借于外使实恶而名善者也为是者则
卷九 第 8b 页 WYG0849-0403b.png

武之名虽圣人复生不能救也悲夫孟子曰久假而不
归恶知其非有也害德莫甚于假愈久则愈丧耳焉能
有乎
周封曲沃其柄已尽失及王世子为会缀君位于齐逆
父子理而周不复有命令矣或曰襄王嫡也子带乱也
树嫡黜乱非春秋法欤昔王季爱文王而太伯去之周
是以兴不能考古人之德而欲用春秋之法宜王道之
卷九 第 9a 页 WYG0849-0403c.png

救邢宁母管仲语可纪者三焉然召毕之风尽矣自是
以后凡仗信秉礼以成其利心者皆假也处士诸生又
别为阴谋之书于是申商韩非之术并兴
孟子屡言五霸按春秋无五霸若并数夏商则其名存
其事轶当考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
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公羊以为虽文王之战不过
卷九 第 9b 页 WYG0849-0403d.png

与后世绝异易所谓否臧凶于此验之也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桓文之事以二字
蔽之盖齐桓犹未至于用谲也晋文无不谲者矣
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
非其地也且明德也左氏特举此见孔子改史之义明
其他即用旧文也后世不知以为尽孔子作且不信左
氏一一笺释虚实皆失事义俱乱不惟不足以知圣人
卷九 第 10a 页 WYG0849-0404a.png

殽之战秦穆公作誓录其一时受责之义可也若其事
则不过夺攘报复而已何足以兴王者之治乎
湛露彤弓之对宁俞婉而正矣是故礼不可以徒具也
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姜嬴荆芊何以代姬暴强而已史
伯之言过也
公子遂鲁之贼载事者所贬也衡雍之盟免于晋讨三
日之间又盟雒戎弭难消患见贵一时故再书以显之
卷九 第 10b 页 WYG0849-0404b.png

求车求金但曰非礼不尽其义也天王之法无求愈疏
阔矣虽不当事苟有礼焉书也当时书法之重如此也
败狄于咸三传载略同言特败一人公谷误也楚聘椒
叔彭生讥其傲也吴季子则贤矣秦聘术而公子遂以为
无陋于是而秦始能聘欤然则当时礼文之事至鲁而
后定也礼之定可也礼之具如之何
郕降于齐师秋师还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还者能
卷九 第 11a 页 WYG0849-0404c.png

矣盖善之而非贬也梁亡自亡也亦不待贬矣
宣成
赵盾赵穿之事当时天下共知三传所载无异盖董狐
特立此义与他史法不同举世从之虽孔子不能易也
然而圣人亦自以为太重而伤赵盾之虑不详被以此
名不得辞也故曰惜也越竟乃免盖旧史之所严者孔
子之所宽也后世乃以盾为实弑其君妄说也呜呼左
卷九 第 11b 页 WYG0849-0404d.png

氏者僻陋故也兼不相知其事同者天下之通见闻也
今反以为妄而疑之非以实事为空文乎学者所患因
书而为道书异而道异故书虽精于道犹离也以道为
书书异而道同折衷其然与不然而后道可合也然则
世之言春秋者因书而为道者也
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公伐莒取向操平人之
心俄变而为伐取天下皆是也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
卷九 第 12a 页 WYG0849-0405a.png

见乎
公子友自闵之初鲁人喜其来归始执国柄行父继之
至宣之末归父与君谋欲去三桓以张公室未成而逐
七十年尔父子皆忠力而君威己卑私权已胜为上下
所患苦于是箕子三德之言验矣至襄季年宿取卞几
不敢归国则鲁乱已成距归父之逐垂五十年又二十
七年而昭公出亡盖百四五十年间日引月长化忠力
卷九 第 12b 页 WYG0849-0405b.png

诸侯之无天子至是已久则倒持之祸势亦当然若夫
家臣不足道也
五体寻经传以左氏言考之旧史法章大烦直志在惩
恶而不足以劝善圣人之所修微晦婉美惩恶而能劝
善者也后世说春秋正用旧史法耳以其不求诸左氏
也孔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又曰予所否者天
厌之天厌之圣人之志于此可见乌有以苛刻激娆成
卷九 第 13a 页 WYG0849-0405c.png

襄
鸡泽之会大夫始盟溴梁之会大夫专盟自此诸侯失
权霸统不可复合左氏但纪事实不论世变固失之矣
然以其事考之高厚歌诗不类辑睦威怀岂无道焉而
荀偃遽使大夫盟喜怒自由诚偃之罪也若鸡泽之会
诸侯既盟陈始告服不盟则非成再盟则为渎于是使大
夫盟之一时之事不得不然虽知道者欲不为之变而
卷九 第 13b 页 WYG0849-0405d.png

惭仲虺虽贤不能释也故孔子以为礼乐征伐自诸侯
出十世希不失至是而诸侯不可以无大夫盖由幽王
以下何止鸡泽溴梁之积也学者于一日求之失孔氏
旨矣
邓之会蔡郑始惧楚郯之伐季文子始惧吴吴楚均以
夷狄病中国然楚之抗衡也久更齐桓宋襄晋霸累世
迭成败狎主盟终于春秋欲绝之不得而绝也吴暴兴
卷九 第 14a 页 WYG0849-0406a.png

书及书以国而不人不使与楚齿盖进其不可绝非曰
予之至其犹可外则无为内之也此春秋之志也呜呼
孔子暮年疚心疾首于吴矣
宋之盟以弭兵为事用极而钝乱极而息也舜禹班师
舞干羽君臣相戒兵犹不可用况可弭乎人纪坏道统
灭皆始于宋之盟自是以来号为治世不过弭兵而已
此又世变之大者贾谊所谓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悬
卷九 第 14b 页 WYG0849-0406b.png

古斯又悖矣
昭定哀
琴张闻宗鲁死将往吊之仲尼曰齐豹之盗而孟絷之
贼汝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疚于回不以
回待人不盖不义不犯非礼自周衰上无道德以一天
下士各为私义矜其所善以害至公如琴张宗鲁其初
皆一种见识孔子所为明道教人正以开阐此义但患
卷九 第 15a 页 WYG0849-0406c.png

冉伯牛为孔子所同外此虽曾子知道亦未能尽其义
子路之流固不论也故春秋书齐豹盗三叛人名独此
为改正旧史发明大义其他凡后世所言春秋之法千
条万端皆浮辞赘说也
书王室乱居皇入王城立王子朝以王子朝奔楚其文
核而不隐岂孔子意哉盖因史耳
以滥来奔求名而为不义不求名而为贪后世之敝无
卷九 第 15b 页 WYG0849-0406d.png

辨若乱臣贼子则其法素具矣不待圣人也
古者君薨百官总已听于冢宰三年踰年而即位者后
世之变礼也虽舒疾异然必行即位之礼以左氏考之
不行即位之礼者皆有故行其礼则史书之不行则不
书此简策之常文非立义也昭公之丧以六月癸亥至
自乾侯而戊辰书即位即位不日者必其朔也称戊辰
者失朔而实其日也皆常文也
卷九 第 16a 页 WYG0849-0407a.png

夫应书黜而盗之也故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明大
夫之尊也孟子曰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
拜其门按阳虎虽执国命而家臣也所以临士者以其
势尔不得称大夫书曰盗窃宝玉大弓正应为盗非黜
之也
仲由为季氏宰将隳三都真若张公室者盖阳虎既乱
因其欲也而孟氏弗从然孔子非能扫三桓而更之欲
卷九 第 16b 页 WYG0849-0407b.png

去鲁矣
左氏叙孔子及弟子事不如其他杂说之详且子产晏
子始末尚备载无遗安得于仲尼反更疏略然则诸家
傅闻之辞波流荡溢或不可尽信也
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
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然后取之左氏所载获麟事不过
如此使其果如师已之骇鸲鹆则安得缺而弗言况春
卷九 第 17a 页 WYG0849-0407c.png

儒故张大之非义理所止也
卷九 第 17b 页 WYG0849-0407d.png

习学记言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