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69-008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事义全考卷一    明 姜宝 撰
  鲁隐公(公名息姑鲁惠公之子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十有三而至隐公摄)
     (主国事谥法不/尸其位曰隐)
元年
 按垂编年之法在此明体元之义亦在此胡氏于隐
 言体元于桓言编年者互见尔盖从一累数乃史氏
 编年之法然一年而谓之元年者则祖述舜典商训
卷一 第 1b 页 WYG0169-0087d.png
 元日元祀之说以立文而见人君当体元以出治也
 自隐之后他凡称元年者义皆同
春王正月
 按周在当时实是改时改月盖以建子之月为正月
 以仲冬为孟春三正迭用于古有之今春正月乃夏
 之十一月周实改之为正月矣因鲁史故谓之王正
 月即左氏所云王周正月明非鲁正月也夏时冠周
 月之说恐未然 子月为一岁之始犹子时为一日
卷一 第 2a 页 WYG0169-0088a.png
 之始也 隐摄君位不行即位礼故不书公即位
 属词即位乃见群臣因有所隐避则其礼可废朝庙
 告朔乃新君见祖祢奉王教之始礼不可废故书王
 正月以此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曹姓出自颛帝陆终第五/子曰安周武王封其苗裔挟)
 (于邾子爵国邾国北界于鲁而南连滕薛盖在今曲/阜滕峄之间 蔑姑蔑杜预云鲁国卞南有姑蔑城)
 (在今兖州府/泗水县界)
 左氏曰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也高氏曰隐自谓为
卷一 第 2b 页 WYG0169-0088b.png
 桓而立内虑国人之不已悦外惧属国之不已从而
 邾以附庸未通和好故与邾首结私盟 胡传鲁侯
 爵而其君称公此臣子之词春秋从周之文而不革
 者也春秋大义公天下以讲信修睦为事而刑牲歃
 血要质鬼神则非所贵也 今既与邾盟而后又伐
 邾盟不足贵审矣故知凡书盟者皆非也 书及彭
 山季氏本私考引孔颖达之说谓鲁事以公为主故
 言公及及者言自此及彼据鲁为文也桓十七年公
卷一 第 3a 页 WYG0169-0088c.png
 会邾仪父盟于趡彼言会此言及者彼先行会礼而
 后盟此惟盟而不行会礼故也由此言之及者两相
 欲之词而盟以公及则以内外别宾主之谓非是欲
 在公而不在仪父之谓也 赵氏谓仪父亦邾君之
 名与季孙行父晋荀林父父字并同缘未得王命故
 其卒不见于经至庄十六年名克者乃其嗣君自以
 王命为子而书卒尔附庸之君纵能自通于大国有
 何可嘉而字以褒之乎胡氏以为中国附庸例称字
卷一 第 3b 页 WYG0169-0088d.png
 亦未必然盖自从载书书名名之也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季氏私考宣王封母弟友于郑/即今陜西西安府华州城北古)
 (郑城幽王无道友为司徒迁其民于虢郐之间死犬/戎难其子武公定平王于东都亦为司徒因分其地)
 (遂国郐都焉在济西洛东河南颍北四水间今为开/封府钧州新郑县意者友之初封本以王子食采畿)
 (内而郐都之迁则因其有功而/徙封也 鄢郑地今颍川鄢陵)
 段本居京京在今郑州荥阳县本郑大邑也而段又
 多才不义其逆谋势所必至今段不书叛鄢不书围
 必事在春秋之前不可得而详矣然谓之克则见段
卷一 第 4a 页 WYG0169-0089a.png
 强得众亦待久而后克尔故段不称弟谓绝其属籍
 而以罪讨齐履谦氏以为讨罪之辞是也段既得罪
 于国则宜称国以讨而专目郑伯责在郑伯也段之
 恶郑伯养成之也胡传后段说是其说云 姜氏当
 武公存之时常欲立段矣及公既没姜以国君嫡母
 主乎内段以宠弟多才居乎外国人又悦而归之恐
 其终将轧巳为后患也故授之大邑而不为之所纵
 使失道以至于乱然后以叛逆讨之则国人不敢从
卷一 第 4b 页 WYG0169-0089b.png
 姜氏不敢主而大叔属籍当绝不可复居父母之邦
 此郑伯之志也王政以善养人推其所为使百姓兴
 于仁而不偷也况以恶养天伦使陷于罪因以剪之
 乎又云仁人之于兄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
 而已矣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恩掩义也使吏治其国
 而象不得有为义胜恩也恩义并立而中持衡焉段
 虽凶逆焉敢作乱此春秋责庄公之意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卷一 第 5a 页 WYG0169-0089c.png
 按仲子乃惠公尝请命于周而继娶为夫人者故王
 来赗惠公并及焉左氏以赠死不及尸吊生不及哀
 赗惠公为缓以赗仲子为豫凶事以此 问天王使
 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传谓豫凶事此非人情朱
 子曰天王正以此厚鲁古人却不讳死愚谓造生棺
 生墓即今人亦何尝讳死耶 按称天王是春秋特
 笔盖以天道奉大君欲其奉行天道而然也胡氏以
 天自处恐非春秋之旨孔子于春秋之义曰窃取曰
卷一 第 5b 页 WYG0169-0089d.png
 罪我惟春秋此尚谦不敢当何敢轩然自侈以天自
 处耶至于宰咺之归赗则固直书于策而是非自见
 矣当时惠公既尝请命而娶仲子则谓之为妾不可
 也但于诸侯不再娶上断论其是非则可咺之书名
 季氏私考谓咺小臣摄冢宰以行故从天王命辞而
 称名观今之使外国者假一品服色以重其事则此
 容或有之不然三公称公如州公祭公之类六卿称
 爵如苏子尹子单子刘子之类三公兼冢宰如宰周
卷一 第 6a 页 WYG0169-0090a.png
 公之类皆未有称名者若以为春秋特贬而书名当
 时不以名来便访问其名而书之于策恐圣人不如
 此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武王封微子于商丘之墟商丘今/归德府宋国所受封地也宿今宿)
 (州/)
 左传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盟于
 宿始通也 季氏私考是时齐郑合党而鲁有内忧
 故及宋盟以结邻援亦盟蔑之意也 胡传内称及
卷一 第 6b 页 WYG0169-0090b.png
 外称人皆微者其地以国宿亦与焉微者盟会不志
 于春秋此其志以后此伐宋志也春秋之时会而歃
 血其载果掌于司盟犹不以为善也又况私相要誓
 慢鬼神犯刑政以成倾危之习哉今鲁既及仪父宋
 人盟矣寻自叛之信安在乎故知凡书盟者皆非也
 (凡恶字罪字讥贬字施于鲁于王皆不可谓见其/事之非则可盖圣人于君父不应如此僣据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季氏私考曰王朝三公称公卿士称子若侯伯之爵
卷一 第 7a 页 WYG0169-0090c.png
 畿内未尝以封祭伯之称伯与凡伯毛伯之称伯同
 皆畿内大夫之字非爵也 胡传左氏曰非王命也
 祭伯畿内诸侯为王卿士来朝于鲁而直书曰来不
 与其朝也 按祭之先出自周公第七支子而食邑
 于祭盖与鲁同宗者也故为王卿士而来朝于鲁书
 此亦不是贬但以明王臣无外交之义尔
公子益师卒
 益师卒不日胡氏以为见恩数之有厚薄窃恐不然
卷一 第 7b 页 WYG0169-0090d.png
 西亭辨疑云尝考内大夫卒者自成公以后皆书日
 以前间有遗者历年远而简编脱故也胡氏盖因后
 此公子彄之卒公有葬之加一等之说而偶书日遂
 以为然尔 吕伯恭谓内大夫之卒益师自以公子
 书所以讥鲁之用人不以贤而以亲也程氏谓以公
 子故而自为卿亦非谓益师自为卿盖谓鲁不请命
 于王而自使之为卿尔意亦同
二年春公会戎于潜(杜元凯谓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季氏私考谓济阳旧城在兖州)
卷一 第 8a 页 WYG0169-0091a.png
 (府曹县西南五十里则戎在鲁之西/南界者也潜鲁地盖在南鄙近戎者)
 按戎不当会即惠公有旧好亦不当修春秋直书于
 策而其失自见矣戎自是当举号即举西方蕃国之
 总名亦非以是为贬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今莒州南七十三里有向城又济源/县亦有向城向后为郑所取则似济)
 (源者/是)
 武王封少昊之裔兹舆期于莒今山东青州府莒州
 是也自兹舆期十一世而兹平公卒始见春秋 陆
卷一 第 8b 页 WYG0169-0091b.png
 氏曰经中一字遍施于诸例而义不同者唯人字尔
 国而称人众词也师称人则寡词也名爵不贵而称
 人则微词也黜其名爵而称人则贬词也今莒称人
 当是寡词与无骇帅师相反
无骇帅师入极(极附庸国今兖州府地/入极无事实今不可考)
 季氏私考造其国都曰入莒本利向故入其国所谓
 向姜不安莒而归事实不必论其有无但莒入向而
 无骇入极则俱逞忿之兵尔侵人之境且为暴况入
卷一 第 9a 页 WYG0169-0091c.png
 其国乎胡传云非王命而入人国邑逞其私意见诸
 侯之不臣也擅兴而征讨不加焉见天王之不君也
 据事直书义自见矣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今鱼台县东/有武唐亭)
 季氏私考春与戎会矣此何以复及之盟惧其有所
 不协也盖会所以决疑盟所以固信心相信则无待
 于盟矣事不疑则无待于会矣太叔所谓有事而会
 不协而盟者也书日者约日而往有定期者也 陈
卷一 第 9b 页 WYG0169-0091d.png
 氏曰鲁望国之君诸夏所视仪而听倡者也春而会
 戎秋而盟戎既为特会又为特盟春秋一岁再书所
 以见其非也
九月纪履緰来逆女(纪姜姓侯爵国炎帝之后今青州/府寿光县西三十里有纪城纪所)
 (受封当/在此)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伯姬惠/公女也)
 按渭在歧周境内文王又世子也故可以亲迎韩侯
 因入觐故于蹶里亦便道而亲迎尔若国君礼所当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69-0092a.png
 然遣卿逆而至矣则亲迎于所馆为宜今纪婚未必
 是刺不亲迎得非为伯姬今归纪而他日遭去国之
 变圣人有所感慨于心于纪事独详欤
纪子伯莒子盟于密(密在今莱州府平度州昌邑县东/南二十五里即高密县北界地盖)
 (本纪邑故与纪境相连后为齐有而封/晏平仲于此杜元凯谓为莒邑非矣)
 按以子伯是子帛为履緰字者非也盖纪大夫无先
 莒子理又载书大夫登名亦决无称字理也以子伯
 二字即侯字之误者近之其以莒鲁有怨纪昏鲁而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69-0092b.png
 欲结好以和解之者此或然也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隐摄而桓为太于故成其/母丧称夫人以赴于诸侯)
 子氏仲子也左氏之说盖尝见是于朱子矣今从之
郑人伐卫(卫姬姓侯爵国武王封其同母少弟康/叔之国今卫辉府淇县卫始封地也)
 胡传按左氏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
 伐郑取廪延至是郑人伐卫讨滑之乱也征伐天子
 之大权今郑无王命虽有言可执亦王法所禁况于
 修怨乎春秋罪郑之意如此但程氏以为不书战卫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69-0092c.png
 已服可免恐未必然要是卫完守不与郑战郑自不
 得不退如陆淳所云主人不出战客军杀人掠物而
 还是已谓能徵词郤敌及引咎以谕敌恐卫未必能
 然也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按土能掩日之光计者土之馀亦能掩日之光此明
 入地中所以为明夷日有食之者正与土计二星相
 值光为所掩若有食之者尔星命家说如此似不足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69-0092d.png
 据然却与明夷卦义相合故志之于此 胡传经书
 日食三十六去之千有馀岁而精历算者所能考也
 其行有常度矣然每食必书示后世治历明时之法
 也有常度则灾而非异矣然每食必书示后世遇灾
 而惧之意也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而有食之灾
 咎象也克谨天戒则虽有其象而无其应弗克畏天
 灾咎之来必矣凡经所书者或妾妇乘其夫或臣子
 背君父或政权在臣下或吴楚侵中国皆阳微阴盛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69-0093a.png
 之證也是故日有食之春秋必书以戒人君不可忽
 天象也 季氏私考上古阳盛日恒不食故食即为
 异观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间而止三十六食则其
 时犹有不食之日也公羊曰记异其以此欤
三月庚戌天王崩(史记曰平王崩太子泄父早死立/其子林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季氏私考凡天王崩未有不赴于诸侯者盖含禭赙
 赗之礼必有待于诸侯之所供也至于送葬则天子
 当以礼待宾客而无所利焉故赙赗之礼至则虽微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69-0093b.png
 者吊丧而亦不之校惟其先至则遂辞会葬而诸侯
 之使亦不再往此所以志崩不志葬也平惠定灵是
 也若及葬期而赙赗之礼始至则遂会葬此所以志
 葬也桓襄匡简是也庄僖顷崩葬皆不志胡传以为
 王室不告鲁不往固非季氏以为三王皆未尝立而
 以嗣王故追称王者亦非也史传明言庄立十五年
 僖立五年顷立六年安得以为未尝立而追称王也
 然则当从属词无疑矣今录其说于左 属词以庄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69-0093c.png
 僖之时齐桓方假王命以示大顺周无不告鲁无不
 往之理顷王之立尝遣苏子与公盟鲁尝有请于王
 欲以王宠求昭姬于齐亦无不来告往会之理要是
 春秋削之见桓文不能率诸侯享觐于王庭而徒以
 吊送为尊王虚文其后晋伯中衰齐执天子之使楚
 僣号加中国无有能正之者王室以无伯而愈卑矣
 虽吊葬犹不吊葬也是故削此三王之吊葬所以
 伯
者之功罪也其法与正月不书王相表里盖属词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69-0093d.png
 比事之教如此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本尹吉甫之后食/采于尹故因以为氏)
 左氏以为君氏卒隐公之母声子也资中黄氏亦以
 为然据经文还主尹氏为当盖左氏事虽可信而经
 文尤不可改故也 胡传尹氏天子大夫世执朝权
 为周阶乱家父所刺秉国之钧不平谓何者是也因
 其告丧与立子朝以朝奔楚皆以氏书者志世卿非
 礼为后鉴也 季氏私考卒称辛卯赴有的日矣然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69-0094a.png
 氏岂可以自赴之辞盖尹氏之党素与鲁通如祭伯
 者惧鲁失礼而为之赴也虽因时所称谓之尹氏而
 世权因可见矣书鲁往吊也盖其后嗣方隆礼不可
 慢是为生而吊岂为哭死哉隐公媚于权势非礼义
 之交亦可见矣
秋武氏子来求赙
 子者父在之词 父在而子世其官者武氏子仍叔
 之子是也 当丧遵谅阴古制未有使命之词及于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69-0094b.png
 鲁若武氏子自来求赙者然其失在周不可来求鲁
 不可待其来求上见之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庐陵李氏曰宋郑之争始于此故四年宋殇会三国
 伐郑为公子冯在郑也五年邾郑伐宋其冬宋围长
 葛六年取长葛八年盟瓦屋而不能成十年于防中
 丘之师郑又挟齐鲁以报宋虽郑庄之奸雄然亦宋
 殇公忌冯之一念启之也卒至与夷见弑然后已焉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69-0094c.png
 由此则知殇忌克之罪大矣 当时穆公之以殇公
 为后盖知殇公若不得立而立冯必不靖自以为智
 而不知郑庄奸雄非可以托冯之人冯居其国实开
 宋后来兵争之端故祸宋者郑庄而致郑庄之为宋
 祸者穆也 季氏私考书卒者纪死者之常也春秋
 中惟天王书崩鲁君书薨乃臣子尊称其君之辞其
 称邻国之君与本国异矣盖古人以死为终事故卒
 者通于天下之恒称也礼记诸侯曰薨大夫曰卒之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69-0094d.png
 说恐非胡传盖亦本此而失之尔
冬十有二月齐侯(僖/)郑伯(庄/)盟于石门(齐姜姓侯爵国/出自四岳其初)
 (本为吕侯后裔吕望佐武王号师尚父定天下封于/营丘为齐侯其故城在今青州府昌乐县东五十里)
 (传六君至献公而徙治临淄今青州府临淄县/古齐城是也石门今兖州府东平州平阴县地)
 庐陵李氏曰齐郑之交始此当是时郑以小人之雄
 因是春交质之故有志于叛王而合诸侯始欲挟公
 子冯以谋宋而宋鲁之党方固无间而入因齐僖有
 小伯之志于是党齐以仇宋此石门为东诸侯合党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69-0095a.png
 之始而实齐伯之权舆也左氏于是年首序周郑交
 恶之事亦为有见然则王伯消长之机其不在兹乎
癸未葬宋穆公
 鲁往会故书 按宋殇齐昭弑因告乱而书遇弑必
 不以礼葬葬未必告此鲁所以不会讨其贼之说非
 也 属词宋桓公迫于葵丘之会不及以礼致诸侯
 送葬襄公兵败身伤而卒成公卒后国乱皆不备礼
 礼不备不敢以葬期告诸侯故不往会然则谓桓不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69-0095b.png
 讨闵公之贼襄失民亡众成国乱无政治其罪之说
 亦非也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把取牟娄(今莒州地/有娄乡)
 杜氏曰把国本都陈留雍丘县桓六年淳于公亡国
 把始并之迁都淳于僖十四年迁缘陵襄二十九年
 晋人城淳于把又迁鄀 胡传上二年擅兴入向而
 天讨不加焉至是伐国取邑其暴益肆矣
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州吁卫庄公庶子/桓公完之弟也)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69-0095c.png
 程氏曰自古篡弑多公族盖自谓先君子孙可以为
 君国人亦以为然而奉之春秋于此明大义以示万
 世故春秋之初弑君者多不称公子公孙盖身为大
 恶自绝于先君矣岂复得为先君子孙也春秋书此
 所以为后世之深戒欤
夏公及宋公(殇/)遇于清(今淇县界清水合淇水入卫河/之南近牧野处即其地盖在卫)
 (南而近于郑便于/谋卫以伐郑者也)
 是时宋殇公初立忌弟冯在郑惧郑挟以为乱也而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69-0095d.png
 与鲁合党谋伐之时适州吁弑君冀得其从必易故
 同履其地阳若偶遇者然其实欲结州吁说以修先
 君之怨和民定位而伐郑之谋定矣(先君之怨谓郑/尝修廪延之怨)
 (而伐/卫也) 胡传遇者草次之期古有遇礼不期而会以
 明造次亦有恭肃之心春秋书遇私为之约自比于
 不期而遇者直欲简其礼尔简略慢易无国君之礼
 则莫适主矣故凡书遇者皆见其无人君相见之礼
 也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69-0096a.png
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陈妫姓侯爵国武王封舜裔/孙满于陈是为胡公以奉舜)
 (祀其地为宛丘今开封府陈州是也蔡出自文王第/五子叔度监殷以叛诛成王复封其子胡于蔡是为)
 (蔡仲今汝宁府上蔡县西/南十里故蔡城是其地)
 张氏曰宋自殇公立公子冯出居郑之后冯以穆公
 不立巳为恨谋反取其国郑庄又从而佐之于是宋
 郑为仇及是卫州吁欲定其位告宋求伐郑陈蔡亦
 地与郑邻而畏其虐者也夫宋殇怵于邪说合陈蔡
 以助逆贼使宋国之人不复知君臣顺逆之正理自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69-0096b.png
 是日从事于兵而弑逆之事卒及其身皆殇公不能
 早辨于此役也据事直书罪自见矣
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翚盖孝公之子/惠公弟隐公时)
 (止为大夫故称名桓公/时为卿然后称公子)
 属词夏伐郑秋翚复会伐郑是四国再举兵明矣先
 儒误通前后为一役故有词重义复变文特笔之说
 非事实也
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濮卫地卫有城濮宛濮皆以濮/水得名濮在今大名府开州东)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69-0096c.png
 (南六十里南经长垣县而东南至鄄皆卫地以水经/考之盖流经鄄城雷泽郕郓之地以东合于济者也)
 (贾逵以为/陈地者非)
 此与蔡人杀陈佗齐人杀无知同属词诸篡立者诸
 侯定其位则列于会而称爵故未会诸侯者皆名之
 不成之为君也皆称人以杀者以其弑君代立非有
 司法守之所能治而国人得而讨之也 又曰春秋
 君弑而能以义讨贼者唯卫人为正 金坛王氏樵
 经世卫人杀州吁于濮卫人立晋连书卫人而二事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69-0096d.png
 之是非晓然矣何也卫可以讨罪不可以置君州吁
 为僇而晋受之春秋以是为无君父也
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晋亦庄公之/子桓公弟)
 季氏私考卫自州吁见杀至是逾三月矣庄姜在内
 大臣无权久犹未定岂以晋本淫人不欲使君国乎
 晋见其迟疑如此必阴结国人而众共立之尔 家
 氏曰卫人以晋为贤而立之而晋也志得而骄晚焉
 兽行新台之刺作焉是以于其始立而去其公子以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69-0097a.png
 见卫乱之所从始也
五年春公观鱼于棠(今兖州府鱼台县/北有武唐亭即此)
 鱼与渔同观取鱼以为乐也 胡传诸侯非王事则
 不出今隐公慢弃国政远事逸游僖伯之忠言不见
 纳亦已矣又从而为之辞是纵欲而不能自克之以
 礼也能无钟巫之及乎特书观鱼非之也
夏四月葬卫桓公
 属词时卫人既讨州吁又能以礼葬其君会诸侯之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69-0097b.png
 送者故虽君弑而书葬 详胡氏传以德言之则失
 位而见弑不应谥桓以爵言之则本侯爵不应称公
 见其臣子因私谥而称公皆罪臣子之意也胡氏之
 意是如此按私谥称公者国国皆然不止卫之臣子
 也前此于葬宋穆公已当发凡例矣何至此然后言
 及耶
秋卫师入郕(郕文王第七子郕叔武所封国其地在/今兖州府汶上县北三十里有郕乡)
 临川吴氏曰卫与郕皆文王之子所封郕乘乱侵卫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69-0097c.png
 已非卫又报复而入其国莒入向鲁入极且不可况
 以师入兄弟之国乎 胡传卫宣继州吁暴乱之后
 不施德政固本恤民而毒众临戎入人之国失君道
 矣书卫师入郕著其暴也
九月考仲子之宫
 资中黄氏曰据左氏惠公末年失礼再娶娶而生桓
 公未几而公薨盖隐摄而俟桓长隐摄之明年桓母
 卒隐将成桓之为君故于桓母之卒用夫人礼及免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69-0097d.png
 丧则考仲子之宫而献六羽焉此最可信可据者也
初献六羽
 胡传初献六羽者始用六佾也不谓之佾而曰羽者
 佾干羽之总称也羽以象文德干以象武功妇人无
 武事则独奏文乐故谓之羽而不曰佾也初者事之
 始鲁僣天子之礼乐旧矣用于太庙以祀周公已为
 非礼其后群公皆僣用焉仲子以别宫故不敢同群
 庙而降用六羽书初献者明前此用八之僣也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69-0098a.png
邾人郑人伐宋
 家氏曰邾序郑上著其为兵首所以贬也邾见侵于
 宋当告之天王请之方伯声其罪而治之不当因郑
 宋之隙而偕郑以伐宋因彼之憾复已之私春秋所
 不与也是故邾为首郑次之郑以伯爵之国而序乎
 邾之下亦所以贬也季氏私考郑庄奸雄挑邾雠宋
 而推以为主邾人不自量力而为其所愚如此观长
 葛之役宋人报郑而不报邾则以郑怨为深而邾不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69-0098b.png
 足责故尔

 胡传虫食苗心曰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书螟
 记灾也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胡传公初如棠观鱼僖伯谏而不听则称疾不从可
 谓忠臣矣葬之加一等夫是之谓称然隐公不敢忘
 其忠而不听其言与郭公善善而不能用至于亡国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69-0098c.png
 一也其及宜矣属词彄孝公子也谥僖伯臧孙辰彄
 之孙哀伯达之子谥文仲臧孙许辰之子谥宣叔是
 为臧孙氏
宋人伐郑围长葛(即今许州/长葛县)
 张氏曰宋殇以邾郑伐已之故报怨于郑声其罪而
 围其邑踰年乃取著其暴虐阻兵之甚也
六年春郑人来输平
 胡传输者纳也平者成也郑人曷为纳成于鲁以利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69-0098d.png
 相结解怨释仇离宋鲁之党也公之未立与郑人战
 于狐壤止焉元年及宋盟于宿四年遇于清其秋会
 师伐郑即宋鲁为党与郑有旧怨明矣五年郑人伐
 宋入其郛宋来告命鲁欲救之使者失辞公怒而止
 其冬宋人伐郑围长葛郑伯知其适有用间可乘之
 隙也是以来纳成耳然则善之乎曰平者解怨释仇
 固所善也输平者以利相结则贬矣曷为知其相结
 之以利也后此郑伯使宛来归祊而鲁入其地会郑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69-0099a.png
 人伐宋得郜及防而鲁又取其二邑是知输平者以
 利相结乃贬之也故特称输平 陈氏曰春秋之初
 鲁宋卫陈蔡为一党今郑先来与鲁平就合齐鲁之
 交自此以后鲁合于齐郑而离宋鲁之交矣
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今沂州西二十五里有/艾山即此实鲁地非齐)
 (地齐侯至此与鲁/盟为郑结鲁也)
 按齐僖方合诸侯以树党故隐公会之盟明年又使
 其弟年来聘以结之则艾盟齐志也 庐陵李氏曰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69-0099b.png
 齐自师尚父十二世至釐公巳称东州之小伯然是
 时宋亦以先代之后爵居上公方与鲁为好未可间
 也故假郑以求鲁鲁一溺于输平之利再徇于艾之
 歃三诱于祊田之归四惑于不王之告而鲁与齐郑
 之交固矣
秋七月
 胡传四时具而后成岁故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
 一时不具则岁功亏矣既书时又书月者时天时也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69-0099c.png
 月王月也书时又书月见天人之理合也
冬宋人取长葛
 谷梁曰此其志何也久之也为围之逾年而取也陈
 氏曰春秋之初犹以取邑为重自齐郑入许而后外
 取邑不复书传曰疆场之事一彼一此何常之有书
 之则不胜故书其重者而巳 张氏曰宋自去冬围
 长葛经年不解志在必取郑庄不求保其土地人民
 反交结于鲁为后日报复之计而委长葛于宋宋殇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69-0099d.png
 虽若得志而后日终受郑庄报复蹙国丧师以及其
 身愚按由此言之郑固奸人之雄而宋亦可谓愚矣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胡传后此叔姬不归宗国而归于酅以全妇道贤可
 知矣贤而得书亦春秋之法也 程氏曰伯姬为纪
 侯夫人叔姬其娣也待年于家今始归娣归不书今
 书悯其无终也
滕侯卒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69-0100a.png
 胡传滕侯书卒何以不葬怠于礼弱其君而不葬者
 滕侯宿男之类是巳晋北国也楚南邦也地非同盟
 而亲往俟其葬滕邻境也宿同盟也讣告虽及而鲁
 不之恤岂非以其壤地褊小乎怠于礼而不往弱其
 君而不会无其事而阙其文此鲁史之旧也圣人无
 加损焉存其卒阙其葬义自见矣卒自外录不卒非
 外也葬自内录不葬非内也
夏城中丘(今兖州府沂州/北有中丘古城)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69-0100b.png
 季氏私考中丘近莒之地莒虽小国而界于东夷隐
 公之时怒向服鲁则入其国都既又取杞牟娄骎骎
 乎为鲁疆场之忧矣故城以备之且以为向之外应
 也 按此与后此之城郎皆言夏若举首时则夏之
 二月中时则三月尔即四月亦不得全谓之使民不
 以时胡氏之说非也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结艾之盟也杜氏曰凡聘皆使卿执玉帛以相存问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69-0100c.png
  庐陵李氏曰年之再来齐僖纠合之时也 胡传
 兄弟先公之子不称公子贬也僖公私于同母宠爱
 异于他弟施及其子犹与嫡等而襄公绌之遂成篡
 弑之祸故圣人于年来聘特变文书弟以示贬焉郑
 语来盟黑背帅师皆罪其私也
秋公伐邾
 左传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故公之伐邾为
 宋讨 汪氏曰公拒宋而与郑平今郑复与宋盟故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69-0100d.png
 惧而伐邾欲以求宋 胡传奉词致讨曰伐按左氏
 公伐邾为宋讨也宋人先取邾田故邾人入其郛鲁
 与仪父则元年盟于昧矣邾人何罪可声特托为辞
 说以伐之尔传曰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鲁为宋讨非
 义甚矣而称伐邾所谓欲加之罪者也而不知渝昧
 之盟不待贬而自见矣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凡周公第二子所食采邑因以为/氏在畿内以为在今辉县西南二)
 (十里之凡城则/畿外地矣恐非)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69-0101a.png
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胡传国而曰伐此一人而曰伐见其以徒众也楚丘
 卫地以归易辞也于楚丘者罪卫不救王臣之患以
 归者罪凡伯失节不能死于位也 董子曰执天子
 之使与伐国同罪 汪氏曰裔戎朝于天子王臣虽
 不以礼貌加之不过失象胥之职特小过尔今王臣
 御天子之命聘于望国过卫而戎报私怨以兵众劫
 之彼独不念天子之命乎戎不足责卫人坐视王臣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69-0101b.png
 之俘于戎而不能救患尊君之义安在哉此书戎伐
 非以其执词而与之著其率兵徒之众凌虐王人是
 横行中国不特无天子而亦无诸夏矣愚按既云戎
 不足责而又有此说见此事可为王室忧又可为诸
 夏忧也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垂一名犬丘今曹/县东北有垂亭)
 高氏曰殇公尝从州吁之请伐郑以图冯矣州吁诛
 卫宣公立冯不可不终图而未知宣公之从否故宋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69-0101c.png
 卫遇垂以谋郑十年入郑盖垂之谋也 季氏私考
 宋卫本与鲁为党以鲁既许平而二国将要齐以绝
 郑故为此遇而瓦屋之盟议在此矣其以遇礼见恐
 泄所谋欲密其迹尔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祊在今费县东南/费县今属沂州)
 张氏曰东迁以来诸侯不朝王天子无复巡狩遂各
 以所近之邑相易此谋始于郑伯输平之时先以祊
 归鲁以固鲁之好而未敢及许其不惮委先祖所受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69-0101d.png
 王邑于人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卒使鲁隐间齐
 于宋以成败宋入许之计又终得许田于鲁见郑庄
 为小人之雄罪之不可胜诛也
庚寅我入祊
 胡传郑伯欲以泰山之祊易许田前此来输平者以
 言请之矣未入地也至是来归祊者其地既输矣未
 易许也祊近于鲁许邻于郑各以其近者相易用是
 见郑有无君之心而谓天王不复能巡狩矣用是见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69-0102a.png
 郑有无亲之心而敢与人以先祖所受之邑矣 属
 词言入者公羊曰难也祊在泰山之下去郑远而近
 鲁必郑人不能有而后归于鲁也鲁以其民不服故
 以兵入焉祊归我而许田未易岂非以其难欤 按
 祊民之不服于鲁必又以祊之近鲁恐其所取之贡
 赋不若郑前日所取之轻而不乐归之故以兵入之
 而后祊始为我有也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69-0102b.png
 宣公卒桓侯封人立
辛亥宿男卒
 宿微国而服于宋其卒以尝受地主之供而备礼以
 吊也胡传春秋之时诸侯凡赴者皆不以名经书其
 终虽五霸强国齐桓晋文之盛莫不以名者是仲尼
 笔之也赴不以名而书其名者与鲁通也已通而不
 名者旧史失之尔未通而名者有所證矣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瓦屋即瓦亭盖/南燕地而北近)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69-0102c.png
 (于卫者也杜氏/以为周地恐非)
 陈傅良曰有参盟然后有主盟然则盟主之兴其亦
 有感于私党分而约剂乱欤其后盟主不作而诸侯
 之盟复相参错矣故参盟耆无主之盟也非以三国
 为限也但始于宋齐卫之三国故相仍以为参尔
 胡传春秋革薄从忠于参盟书日谨其始也 季氏
 私考是时宋卫一党也齐郑亦一党也宋卫欲致齐
 以绝郑故为此盟然齐方雄长山东不为宋下阳示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69-0102d.png
 腹心而巳不逾年而即会防以谋伐宋要盟何益哉
 按程子以此盟为与郑绝是也然是时郑庄固挟齐
 以自强齐亦资郑以纠合故瓦屋虽与宋卫盟而明
 年宋公不王之罪又发于郑人而齐从之是齐僖阳
 尊宋卫而阴固郑党第宋卫自不悟尔
八月葬蔡宣公
 程子曰诸侯五月而葬不及期简也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今沂水县北有邳乡西/有公来山号曰邳来即)
卷一 第 32a 页 WYG0169-0103a.png
 (此此莒地也以/为纪邑者非)
 左氏以成纪好也 家氏曰鲁莒自春秋以来有未
 平之怨怒向服鲁而入其国前此纪人为之平之今
 隐公欲降心以消二国之患故及其臣为盟 胡传
 莒小国人微者而公与之盟故特言及以见失礼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汪氏曰传称司空无骇而又帅师出境其为大夫明
卷一 第 32b 页 WYG0169-0103b.png
 矣特未赐族尔 无骇公子展之孙故为展氏盖卒
 而后赐氏展氏展禽之先也 胡传未赐族而身为
 大夫则称名无骇挟之类是也古者置卿必求贤德
 不以世官至于三家专鲁六卿分晋诸侯失国出奔
 者相继职此由也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南氏南仲之后姓也季字也 汪氏曰隐公之立既
 不禀命于周宰咺祭伯接踵鲁庭而不类见于平王
卷一 第 33a 页 WYG0169-0103c.png
 武氏子来求赙又不奔丧会葬及桓王即位又不入
 觐而奄然王臣之两聘终其世而不遣一介行李造
 于京师苟曰摄而不君则若何比岁出会诸侯耶春
 秋录王臣之聘惟隐世最数隐不克终有由矣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胡传震电者阳精之发雨雪者阴气之凝周三月夏
 之正月也雷未可以出电未可以见而大震电此阳
 失节也雷已出电已见则雪不当复降而大雨雪此
卷一 第 33b 页 WYG0169-0103d.png
 阴气纵也夫阴阳运动有常而无忒凡失其度人为
 感之也今阳失节而阴气纵公子翚之谗兆矣钟巫
 之难萌矣春秋灾异必书虽不言其事应而事应具
 存惟明于天人相感之际响应之理则见圣人所书
 之意矣
挟卒
 鲁大夫未赐族者
夏城郎(今鱼台县有郁郎亭盖近宋之地也鲁/将北会齐郑伐宋捣其虚故城以备之)
卷一 第 34a 页 WYG0169-0104a.png
 属词春秋之世鲁人日不暇给不能及閒暇以修保
 障遇有外忧往往城要害以备难如城中丘城郎而
 后城邑二十一城中城二城西郛二筑邑一或为惧
 齐或为惧晋或备莒邾或帅师而城或强家专邑而
 城或争外邑而城之故虽非时而不得顾虽得时亦
 不足称也然冬月兴工为多而无书秋城者则犹不
 以盛暑农事方殷时劳民也 庐陵李氏曰郎鲁近
 邑隐再城之而桓之世三国来战于此庄之世陈蔡
卷一 第 34b 页 WYG0169-0104b.png
 之俟亦次于此齐宋以兵窥鲁又宿师于此则郎岂
 非鲁之要地乎厥后筑台筑囿又皆在此始也犹有
 警惧之心终也遂为游观之地矣
秋七月冬公会齐侯于防(防鲁北鄙近齐之地庄二十/九年所城者即其地也以为)
 (宋地/者非)
 胡传左氏称宋公不王郑伯以王命讨之使来告命
 会于防谋伐宋也于中丘为师期也夫始则私相会
 为谋于防中则私相盟为师期于邓终则乘败人而
卷一 第 35a 页 WYG0169-0104c.png
 深为利以取二邑归诸已奉王命讨不庭者果如是
 乎经之书会书伐而不异其文以此 家氏曰鲁与
 宋未尝有怨齐与宋为同盟今鲁啖于归祊之利齐
 背瓦屋之盟将连兵以伐宋内揣有愧而郑适以王
 命来告故相与假王命以兴师春秋书会于防诛始
 谋也伯者挟天子以令诸侯实昉于此 季氏私考
 春秋之初齐郑为党及六年郑来输平而齐亦结鲁
 艾之盟年之聘皆为郑也八年齐虽与宋卫盟瓦屋
卷一 第 35b 页 WYG0169-0104d.png
 然亦阳示腹心而已岂真与宋合哉至是将谋伐宋
 即鲁会防盖先坚鲁党郑之志尔明年与郑盟中丘
 乃始定议而伐宋之兵举矣此皆郑庄挟冯倾宋之
 计而齐则协成之者也 按为周司徒者乃庄之祖
 桓公父武公而庄盖假借其虚声称王命以恐动邻国
 尔是时实未尝为王卿士有王命令伐宋也 张氏
 曰鲁隐自六年受输平八年入祊志于昵郑而仇宋
 故外为平宋之形郑复以不王之罪加于宋则兴兵
卷一 第 36a 页 WYG0169-0105a.png
 有名而其义可以招齐矣此会防之谋所以为明年
 伐宋之地也左氏见其名而不察其实故录之如此
 不知郑庄特假此以诳齐鲁尔观繻葛之役则宋殇
 之不王岂至如郑庄之甚乎 属词郑人以王命来
 告伐宋而王臣不出王师不行故但书公会齐郑翚
 帅师会伐而已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中丘地临沂水顺流而下可至宋之东鄙自郎而西
卷一 第 36b 页 WYG0169-0105b.png
 以达于菅即宋之西北鄙也翚伐宋由东道入正兵
 也公败宋由西道入奇兵也盖谋定于此而齐郑以
 利啖鲁苟有俘获尽许归之使专致力尔 汪氏曰
 防之会鲁始与齐谋伐宋之举至中丘之会复偕郑
 合谋而决出师之期经备录之著伐宋之兵所由合
 也此乃直书而义自见者也
夏翚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
 季氏私考翚不称公子犹未为卿也掌兵日久而不
卷一 第 37a 页 WYG0169-0105c.png
 得为卿翚于此不能无怨望矣憾而能聄者鲜况兵
 权在其手乎故桓之弑隐翚成之也 资中黄氏曰
 鲁隐公居摄凡事谦让号令亦往往不行如翚帅师
 是也无骇入极无骇卒挟卒皆无谥此皆谦不敢自
 谓为君所以如此 高氏曰齐侯郑伯贬称人者齐
 渝瓦屋之盟郑乃造兵之首春秋深恶之公元年及
 宋盟宿四年又遇于清和好非一日矣今一旦以兵
 加之始为宋谋郑既得郑利今为郑谋宋又欲得宋
卷一 第 37b 页 WYG0169-0105d.png
 利也惟知贪利不复顾义矣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齐郑后期故公独败宋师书败宋未阵也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郜文王第十一子所封即取郜大鼎之郜盖先为宋
 取而迁其君于南以为附庸其地亦在城武当北郜
 之南谓之南郜僖二十年郜子来朝是也郜故地是
 为北郜宋实邑之故鲁取郜与取邑之辞同防宋北
卷一 第 38a 页 WYG0169-0106a.png
 鄙邑近缗 胡传内小恶直书而不隐故取郜取防
 直书而不隐也其不言战而言败败之者为主彼与
 战而此败之也皆阵曰战诈战曰败 家氏曰鲁与
 宋本无纤芥之隙徒以归祊故为郑所役翚既帅师
 会二国公复自出奇兵以袭人之虚而取其二邑
秋宋人卫人入郑
 高氏曰宋又连卫以报郑郑幸菅之败而不备故师
 还及郊宋卫已乘其虚而入之矣
卷一 第 38b 页 WYG0169-0106b.png
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外黄县东南有戴城/今开封府睢州考城)
 (县是/也)
 程子曰戴郑所与也故三国伐之郑戴合攻尽取三
 国之众其残民也甚矣愚按取之盖取其车徒与辎
 重也 庐陵李氏曰程子以为郑戴合攻尽取三国
 之众此说为当胡氏谓一举而兼四国恐非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郕近于卫乃卫之与国故/齐郑入其国以报卫也)
 赵氏录疑云程氏此传本说伐宋事非解入郕然知
卷一 第 39a 页 WYG0169-0106c.png
 伐宋之非王命则知入郕之非讨违王命矣此书入
 所以为不顺之词 庐陵李氏曰郑庄假王命之事
 自隐之元年以王师虢师伐卫则犹为王卿士也至
 三年有交质之恶周巳畀虢公政矣六年郑始朝周
 而不见礼八年夏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而郑又
 以齐朝王九年然后有宋公不王之师而传曰郑伯
 为王左卿士是时郑伯实未尝为王卿士不过矫假
 以为报复之私尔十一年之入许传又曰君谓许不
卷一 第 39b 页 WYG0169-0106d.png
 共亦假饰之词也卒之败宋入郕入许纳冯之后志
 得意满而有繻葛之战矣故诸传惟程氏得之左氏
 得其事而不究其情是为郑伯之所欺也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滕侯爵国文王第十四子/叔绣之后也其国在今兖)
 (州府滕县西南其薛任姓本亦侯爵国黄帝裔/孙奚仲之后也 国在今滕县东南四十里)
 属词隐桓庄之世小国之君往往来朝于鲁而鲁未
 尝往朝大国以当时大国皆齐等故也传言滕薛争
 长明非旅见隐以摄君卫侯来会葬不敢见而谓隐
卷一 第 40a 页 WYG0169-0107a.png
 僣天子之礼受滕薛之旅见非也 啖助曰凡朝聘
 同时至同行礼则列序之滕侯薛侯是也一前一后
 不同行礼则各书之谷伯邓侯是也 此只罪滕薛
 不朝王而朝鲁鲁亦不朝王而受滕薛之朝为是不
 必更在旅见不旅见与鲁受朝不报上缠扰也
夏公会郑伯于时来(时来郲也荥阳县东南有釐/城郑地也今属开封府郑州)
 临川吴氏曰郑庄以小利饵鲁隐既与之伐宋为郑
 报怨矣又将与之同伐许为郑益地许与郑接壤齐
卷一 第 40b 页 WYG0169-0107b.png
 鲁无与焉者也郑伯以计钩致齐鲁之君而借其兵
 力吞并小国以利益于已甚哉郑之不仁而齐鲁之
 不智也
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许姜姓男爵国炎帝/之后尧时为四岳周)
 (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以续太岳/之嗣地在许昌县今开封府许州也)
 临川吴氏曰欲得许地者郑之本谋遂破许国者郑
 之专功特以借齐鲁以同伐齐以国大爵尊为主兵
 既入许郑庄阳不有其功而让于齐齐侯以克许非
卷一 第 41a 页 WYG0169-0107c.png
 已功而不受乃以让鲁鲁又以克许非己功而不受
 乃以与郑郑即受之而不辞竟得遂其贪土地之志
 书入不书灭者许君既奔他国郑虽专有其地而使
 许君之弟奉其宗庙不绝其祀也故书入以为犹愈
 于取其土地而并绝其宗祀者尔 季氏私考许田
 先王所削于许以赐鲁为朝宿之地者也故其地在
 许谓之许田世为许治而纳贡税焉隐公时必以地
 远而不能控制郑利其近已也欲得之且长葛近许
卷一 第 41b 页 WYG0169-0107d.png
 而为宋所取宋恃以能守则郑于许有隙焉故启鲁
 为时来之会而连齐以入许许既定而许田复于鲁
 矣夫郑之归祊但资鲁以为雠宋之计未言欲得许
 田也及鲁取郜防获利已厚于是始有取偿许田之
 意且以报许此郑庄之奸计也鲁于许田本非所急
 但以其近郑欲索高价故未即与尔 庐陵李氏曰
 许与郑为邻郑庄并吞之志久矣特以三国共伐难
 于专利故外假存许之义内结许人之心而又使公
卷一 第 42a 页 WYG0169-0108a.png
 孙获以钤制许叔则许固郑之内臣矣未几庄公薨
 许叔因郑乱以入许于是郑许衅复启然齐桓既伯
 许一从于会盟三从于征伐许之事齐尚谨齐之救
 许亦至则虽有楚人之围郑人之侵无能为也及晋
 伯以后许专心事楚无复中国之顾故晋文围以诸
 侯晋襄伐以三国悼有荀罃之伐平有荀偃之侵以
 区区之郑一岁而再用兵于许春秋虽狄郑而许亦
 不能以自存矣故成十五年以后一迁于叶再迁于
卷一 第 42b 页 WYG0169-0108b.png
 夷又迁于白羽又迁于容城越二年而灭于郑游速
 之手是则今日之入许乃后日灭许之开端也然首
 谋在郑书公以及无亦见公有党恶之非欤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胡传隐公见弑鲁史旧文必以实书其曰公薨者仲
 尼亲笔也古者史官以直为职而不讳国恶仲尼笔
 削旧史断自圣心于鲁君见弑削而不书者盖国史
 一官之守春秋万世之法其用固不同矣不书弑示
卷一 第 43a 页 WYG0169-0108c.png
 臣子于君父有隐避其恶之礼不书地示臣子于君
 父有不没其实之忠不书葬示臣子于君父有讨贼
 复雠之义非圣人莫能修谓此类也夫贼不讨雠不
 复而不书葬则服不除寝苫枕戈无时而终事也以
 此法讨贼至严矣故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 据
 左氏使营菟裘吾将老焉之说则隐之摄了然矣盖
 位本非其所有因谗言交搆而始欲还桓也惜乎晚
 矣 庐陵李氏曰隐公立十一年自六年以前党于
卷一 第 43b 页 WYG0169-0108d.png
 宋自六年以后党于齐郑原其即位实由于摄故元
 年盟仪父其秋盟宋二年盟戎四年遇清春秋皆书
 及盖隐欲结诸侯以自安也虽然自安而大夫之专
 迭见于无骇翚帅师之时矣输平以后隐渐得志故
 伐邾而忘蔑之信伐宋而弃宿之盟入祊入许无所
 不至而有寪氏之祸使隐公初立上请王命则长幼
 之义自明君臣之分自定又何必屈已于诸侯委权
 于大夫以成后日之变哉杜氏以为让国之贤吾未
卷一 第 44a 页 WYG0169-0109a.png
 之见也
 
 
 
 
 
 
 
卷一 第 44b 页 WYG0169-0109b.png
 
 
 
 
 
 
 
 春秋事义全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