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848-089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刘子卷三       北齐 刘昼 撰
   爱民第十二
天生万民而立之君君则民之天也天之养物以阴
阳为本君之化民以政教为务故寒暑不时则疾疫风
雨不节则岁饥刑罚者民之寒暑也教令者民之风雨
也刑罚不时则民伤教令不节则俗敝故水浊无掉尾
之鱼土确无威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政之于人由
卷三 第 1b 页 WYG0848-0894b.png
琴瑟也张弦急则小弦绝大弦阏矣夫足寒伤心民劳
伤国足温而心平人佚而国宁是故善为理者必以仁
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
以休民力轻约赋敛不匮人财不夺农时以足民用则
家给国富而太平可致也人之于君犹子之于父母也
未有父母富而子贫父母贫而子富也故人饶足者非
独人之足亦国之足也渴乏者非独人之渴乏亦国之
渴乏也故有若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
卷三 第 2a 页 WYG0848-0894c.png
与足此之谓也先王之治上顺天时下养万物草木昆
虫不失其所獭未祭鱼不施网罟豺未祭兽不脩田猎
鹰隼未击不张罻罗霜露未沾不伐草木草木有生而
无识鸟兽有识而无知犹施仁爱以及之奚况生人而
不爱之乎故君者其仁如春其泽如雨德润万物则人
为之死矣昔太王居邠而人随之仁爱有馀也夙沙之
君而人背之仁爱不足也仁爱附人坚于金石金石可
销而人不可离故君者壤也人者卉木也未闻壤肥而
卷三 第 2b 页 WYG0848-0894d.png
卉木不茂君仁而民人不盛矣
   从化第十三
君以民为体民以君为心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
必从之未见心好而身不从君欲而民不随也人之从
君如草之从风水之从器故君之德风之与器也人之
情草之与水也草之戴风风鹜东则东靡风鹜西则西
靡是随风之东西也水之在器器方则水方器圆则水
圆是随器之方圆也下之事上从其所行犹影之随形
卷三 第 3a 页 WYG0848-0895a.png
响之应声言不虚也上所好物下必有甚诗云诱民孔
易言从上也昔齐桓公好衣紫阖境尽被异䌽晋文公
不好服美群臣皆衣牂羊鲁哀公好儒服举国皆着儒
衣赵武灵王好鵔鸃国人咸冠鸃冠紫非正色牂非美
毳儒非俗服鵔非冠饬而竞之者随君所好也楚灵王
好细腰臣妾为之约食饿死者多越王勾践好勇而揖
斗蛙国人为之轻命兵死者众命者人之所重死者人
之所恶今轻其所重重其所恶者何也从君所好也尧
卷三 第 3b 页 WYG0848-0895b.png
舜之人可比屋而封桀纣之人可接屋而诛非尧舜之
民性尽仁义而桀纣之人生辄奸邪而善恶性殊者染
化故也是以明君慎其所好以正时俗树之风声以流
来世或者以为上化而下不必随君好而人未必同也
故唐尧之世而四凶纵殷纣之时而三仁贞汉文节俭
而人庶奢齐景奢而晏婴俭此未达之辞也何者冬之
德阴而有寒炎萧丘夏之德阳而有霜霰以天地之德
由不能一于阴阳况其贤圣岂能一于万民哉故权衡
卷三 第 4a 页 WYG0848-0895c.png
虽正不能无毫釐之差钧石虽平不能无抄撮之较从
君之譬以多言之唐尧居上天下皆治而四凶独乱犹
曰尧治治者多也殷纣在上天下皆乱而三仁独治犹
曰纣乱乱者众也汉文节俭而人有奢犹曰世俭俭者
多也齐景太奢而晏婴躬俭犹曰国奢奢者众也水性
宜冷而有华阳温泉犹曰水冷冷者多也火性宜热而
有萧丘寒炎犹曰火热热者多也迅风扬波高下相临
山隆谷洼差以寻常较而望之犹曰水平举大体也故
卷三 第 4b 页 WYG0848-0895d.png
世之论事皆取其多者以为之节今观言者当顾言外
之旨不得拘文以害义也
   法术第十四
法术者人主之所执为治之枢也术藏于内随务应变
法设于外适时御人人用其道而不知其数者术也悬
教设令以示人者法也人主以术化世犹天以气变万
物气变万物而不见其象以术化人而不见其形故天
以气为灵主以术为神术以神隐成妙法以明断为工
卷三 第 5a 页 WYG0848-0896a.png
淳风一浇则人有争心情为既动则立法以捡之建国
君人者虽能善政未有弃法而成治也故神农不施刑
罚而人善为政者不可废法而治人舜执干戚而服有
苗征伐者不可释甲而制寇立法者譬如善御察马之
力揣途之数齐其衔辔以从其势故能登坂赴险无覆
轶之败乘危涉远无越轨之患君犹御也法犹辔也人
犹马也道犹轨也理犹执辔也执辔者欲马之遵轨也
明法者欲人之循治也辔不均齐马失轨也法不适时
卷三 第 5b 页 WYG0848-0896b.png
人乖理也是以明主务循其法因时制宜苟利于人不
必法古必害于事不可循旧夏商之衰不变法而亡三
代之兴不相袭而王尧舜异道而德盖天下汤武殊治
而名施后代由此观之法宜变动非一代也今法者则
溺于古律儒者则拘于旧礼而不识情移法宜变改也
此可与守法而施教不可与论法而立教故智者作法
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以言
事制法之士不足以论理若握一世之法以传百世之
卷三 第 6a 页 WYG0848-0896c.png
人由以一衣拟寒暑一药治痤瘕也若载一时之礼以
训无穷之俗是刻舟而求剑守株而待兔故制法者为
理之所由而非所以为治也礼者成化之所宗而非所
以成化也成化之宗在于随时为治之本在于因世未
有不因世而欲治不随时而成化以斯治政未为衷也
   赏罚第十五
治民御下莫正于法立法施教莫大于赏罚赏罚者国
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故天以晷数成岁国以法教为
卷三 第 6b 页 WYG0848-0896d.png
才晷运于天则时成于地法动于上则治成于人晷之
运也先春后秋法之动也先赏后罚是以温风发春所
以动萌华也寒露降秋所以殒茂叶也明赏有德所以
劝善人也显罚有过所以禁下奸也善赏者因民所喜
以劝善善罚者因民所恶以禁奸故赏少而善劝刑薄
而奸息赏一人而天下喜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用能
教狭而治广用寡而功众也昔王良之善御也识马之
饥饱规矩徐疾之节故鞭策不载而千里可期然不可
卷三 第 7a 页 WYG0848-0897a.png
以无鞭策者以马之有佚也圣人之为治也以爵赏劝
善以仁化爱民故刑罚不用太平可致然而不可废刑
罚者以民之有纵也是以赏虽劝善不可无罚罚虽禁
恶不可无赏赏平罚当则理道立矣故君者赏罚之所
归诱人以趣善也其利重矣其威大矣空悬小利足以
劝善虚设轻威可以惩奸矧复张厚赏以施下操大威
以临下哉故一赏不可不信也一罚不可不明也赏而
不要(恐当/作信)虽赏不劝罚而不明虽刑不禁不劝不禁则
卷三 第 7b 页 WYG0848-0897b.png
善恶失理是以明主一赏善罚恶非为己也以为国也
适于己而无功于国者不加赏焉逆于己而有劳于国
者不施罚焉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苟能赏信
而罚明则万人从之若舟之循川车之遵路亦奚向而
不济何行而弗臻矣
   审名第十六
言以绎理理为言本名以订实实为名源有理无言则
理不可明有实无名则实不可辨理由言明而言非理
卷三 第 8a 页 WYG0848-0897c.png
也实由名辨而名非实也今信言而弃理非得理者
也信名而略实非得实者也故明者课言以寻理不遗
理而著言执名以责实不弃实而存名然则言理兼通
而名实俱正世人传言皆以小成大以非为是传弥广
而理逾乖名弥假而实逾反则指犬似人转白成黑矣
今指犬似人转白成黑则不类矣专以类推以此象彼
谓犬似玃玃似狙狙似人则犬似人矣谓白似缃(浅/黄)
似黄黄似朱朱似紫紫似绀(清/色)绀似黑则白成黑矣黄
卷三 第 8b 页 WYG0848-0897d.png
轩四面非有八目(黄帝使诸候分理四方因/以为四面即今之方伯也)夔之一足
必有独胫(鲁哀公问孔子曰后夔一足信乎/对曰调六律和八音惟一人则足)周人玉璞
其实死鼠(周人怀璞谓郑贾曰欲买璞乎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死鼠也因谢不取)楚之凤
凰乃是山鸡(楚人担山鸡者路人问何鸟也曰凤凰也/路人弗惜千金贩之欲献楚王经宿而死)
愚谷智叟而像顽称(昔有贤人隐于愚谷自号曰愚/谷叟时人闻之以为真愚人也)
公美女乃得丑名(齐有黄公二女皆国色常谦卑以为/丑恶故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
(取之果/国色也)鲁人缝掖实非儒行(缝大也孔子/居鲁常服之)东郭吹竽而
不知音(竽似笙有卅六管齐宣王好闻/之吹竽者三千人东郭处士也)四面一足本非
卷三 第 9a 页 WYG0848-0898a.png
真实玉璞凤凰不足定名鲁人东郭空滥美称愚谷黄
公横受恶名由此观之传闻丧真翻转名实美恶无定
称贤愚无正目俗之弊者不察名实虚传说者即似定
真闻野丈人谓之田父河上姹女谓之妇人尧浆(木树/中水)
禹粮(赤土中极赤之土禹治/水乏食乃取此土食之)龙肝牛膝谓之为肉(已上/俱是)
(药/名)掘井得人言自土而出三豕渡河云彘行水上凡斯
之类不可胜言故狐狸二兽因其名便(狐野犬/狸野猫)合而为
一蛩蛩巨虚其实一兽(蛩蛩前足长巨虚后足长其兽/出雁门山见人即巨虚负蛩而)
卷三 第 9b 页 WYG0848-0898b.png
(走/)因其词烦分而为二斯虽成其名而不知败其实弗
审其词而不察其形是以古人必慎传名近审其词远
取诸理不使名害于实实隐于名故名无所容其伪实
无所蔽其真此之谓正名也
   鄙名第十七
名者命之形也言者命之名也形有巧拙名有好丑言
有善恶名言之善则悦于人心名言之恶则忮于人耳
是以古人制邑名子必依善名名之不善害于实矣昔
卷三 第 10a 页 WYG0848-0898c.png
毕万以盈大会福晋雠以怨偶逢祸然盈大者不必尽
吉怨偶者不必皆凶而人怀爱憎之意者以其名有善
恶也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夜梦见雀
者以为有爵位之象然见蟢者未必有喜梦雀者未必
弹冠而人悦之者以其名利人也水名盗泉尼父不漱
邑名朝歌颜渊不舍里名胜母曾子还轫亭名柏人汉
(高/帝)夜遁何者以其名害义也以蟢雀之徵无益于人
名苟近善而世俗爱之邑泉之大生人所庇名必伤义
卷三 第 10b 页 WYG0848-0898d.png
圣贤恶之由此而言则善恶之义在于名也昔有贫人
命其狗曰富命其子曰乐方祭而狗入于室叱之曰富
出祝曰不祥家果有祸其子后死哭之曰乐而邻人不
知其悲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驱盗持衣出耨(锄/草)
(曰/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縳之其母呼驱往喻吏遽而声
不转但言驱驱吏因驱之盗几至于殪立名不善而受
其弊审名之宜岂不信哉
 刘子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