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a 页 WYG0844-066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茶经卷上之一
           候补主事陆廷灿撰
  一茶之源
许慎说文茗荼芽也
王褒僮约前云炰鳖烹荼后云阳武买荼(注前为苦/菜后为茗)
张华博物志饮真荼令人少眠
诗疏椒树似茱萸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b 页 WYG0844-0663d.png
为香
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具之造之
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之图尤备天下益知饮茶

唐六典金英绿片皆茶名也
李太白集赠族侄僧中孚玉泉仙人掌茶序余闻荆州
玉泉寺近青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多玉泉交流
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a 页 WYG0844-0664a.png
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
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
八十馀岁颜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茗所
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
茶数十片卷然重叠其状如掌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
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觏因持之见贻兼赠诗要余答之
遂有此作俾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于中孚禅
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b 页 WYG0844-0664b.png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诗序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
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
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季疵之始为经三卷由
是分其源制其具教其造设其器命其煮俾饮之者除
痟而去疠虽疾医之未若也其为利也于人岂小哉余
始得季疵书以为备矣后又获其顾渚山记二篇其中
多茶事后又太原温从云武威段之各补茶事十数
节并存于方册茶之事由周而至于今竟无纤遗矣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a 页 WYG0844-0664c.png
封氏闻见记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太
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
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
风俗起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
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色额甚多
唐韵荼字自中唐始变作茶
裴汶茶述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浩洁
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b 页 WYG0844-0664d.png
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得之则安不得
则病彼芝术黄精徒云上药致效在数十年后且多禁
忌非此伦也或曰多饮令人体虚病风余曰不然夫物
能袪邪必能辅正安有蠲逐聚病而靡裨太和哉今宇
内为土贡实众而顾渚蕲阳蒙山为上其次则寿阳义
兴碧涧灉湖衡山最下有鄱阳浮梁今者其精无以尚
焉得其粗者则下里兆庶瓯碗纷糅顷刻未得则胃腑
病生矣人嗜之若此者西晋以前无闻焉至精之味或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a 页 WYG0844-0665a.png
遗也因作茶述
宋徽宗大观茶论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
灵禀袪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
冲澹閒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而本
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
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具举海内宴然垂拱密
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
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b 页 WYG0844-0665b.png
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呜呼至治之
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
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知为利害
者叙本末二十篇号曰茶论 一曰地产二曰天时三
曰择采四曰蒸压五曰制造六曰鉴别七曰白茶八曰
罗碾九曰盏十曰筅十一曰瓶十二曰杓十三曰水十
四曰点十五曰味十六曰香十七曰色十八曰藏十九
曰品二十曰外焙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a 页 WYG0844-0665c.png
名茶各以所产之地叶如耕之平园台星岩叶刚之高
峰青凤髓叶思纯之大风叶屿之屑山叶五崇林之罗
汉上水桑芽叶坚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六窠)叶琼叶辉之
秀皮林叶师复师贶之虎岩叶椿之无又岩叶芽懋之
老窠园各擅其美未尝混淆不可概举焙人之茶固有
前优后劣昔负今胜者是以园地之不常也
丁谓进新茶表右件物产异金沙名非紫笋江边地煖
方呈彼茁之形阙下春寒已发其甘之味有以少为贵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b 页 WYG0844-0665d.png
者焉敢韫而藏诸见谓新茶实遵旧例
蔡襄进茶录表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谕臣先任福建
运使日所进上品龙茶最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
辱陛下知鉴若处之得地则能尽其材昔陆羽茶经不
第建安之品丁谓茶图独论采造之本至烹煎之法曾
未有闻臣辄条数事简而易明勒成二篇名曰茶录伏
惟清閒之宴或赐观采臣不胜荣幸
欧阳修归田录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a 页 WYG0844-0666a.png
重一觔庆历中蔡君谟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精绝
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
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院各赐一饼四
人分之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
赵汝砺北苑别录草木至夜益盛故欲导生长之气以
糁雨露之泽茶于每岁六月兴工虚其本培其末滋蔓
之草遏郁之木悉用除之政所以导生长之气而渗雨
露之泽也此之谓开畬唯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b 页 WYG0844-0666b.png
相宜而又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
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理亦然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建茶盛于江南近岁制作尤精龙团
最为上品一觔八饼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运使始造
小团以充岁贡一觔二十饼所谓上品龙茶者也仁宗
尤所珍惜虽宰相未尝辄赐惟郊礼致斋之夕两府各
四人共赐一饼宫人剪金为龙凤花贴其上八人分蓄
以为奇玩不敢自试有佳客出为傅玩欧阳文忠公云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7a 页 WYG0844-0666c.png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也嘉祐中小团初出
时也今小团易得何至如此多贵
周辉清波杂志自熙宁后始贡密云龙每岁头纲修贡
奉宗庙及贡玉食外赉及臣下无几戚里贵近丐赐尤
繁宣仁太后令建州不许造密云龙受他人煎炒不得
也此语既傅播于缙绅间由是密云龙之名益著淳熙
间亲党许仲启官苏沙得北苑修贡录序以刋行其间
载岁贡十有二纲凡三等四十有一名第一纲曰龙焙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7b 页 WYG0844-0666d.png
贡新止五十馀銙贵重如此独无所谓密云龙者岂以贡新
易其名耶抑或别为一种又居密云龙之上耶
沈存中梦溪笔谈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
之类都未言建溪然唐人重串茶粘黑者则已近乎建
饼矣建茶皆乔木吴蜀唯丛茇而已品自居下建茶胜
处曰郝源曾坑其间又有坌根山顶二品尤胜李氏号
为北苑置使领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建安北苑始于太宗太平兴国三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8a 页 WYG0844-0667a.png
年遣使造之取象于龙凤以别入贡至道间仍添造石乳蜡
面其后大小龙又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至宣政间
郑可简以贡茶进用久领漕添续入其数渐广今犹因
之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形制各异共七千馀饼其
间贡新试新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此五品乃水拣
为第一馀乃生㨂次之又有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大小
龙凤并拣芽悉入龙脑和膏为团饼茶共四万馀饼盖
水拣茶即社前者生拣茶即火前者粗色茶即雨前者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8b 页 WYG0844-0667b.png
闽中地暖雨前茶已老而味加重矣又有石门乳吉香
口三外焙亦隶于北苑皆采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每岁
縻金共二万馀缗日后千夫凡两月方能迄事第所造
之茶不许过数入贡之后市无货者人所罕得惟壑源
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入贡
其流贩四方者悉私焙茶耳
北苑在富沙之北隶建安县去城二十五里乃龙焙造
贡茶之处亦名凤皇山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9a 页 WYG0844-0667c.png
与西来水合而东
车清臣脚气集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
也周礼掌荼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周诗记
苦荼茗饮出近世乃以今之茶为荼夫茶今人以清头
目自唐以来上下好之细民亦日数碗岂是荼也茶之
粗者是为茗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
自北苑凤山南直苦竹园头东南属张坑头皆高远先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9b 页 WYG0844-0667d.png
阳处岁发常早芽极肥乳非民间所比次出壑源岭高
土沃地茶味甲于诸焙丁谓亦云凤山高不百丈无危
峰绝崦而冈翠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
也又以建安茶品甲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
之气尽此茶矣又论石乳出壑岭断崖缺石之间盖草
木之仙骨也近蔡公亦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
产者味佳故四方以建茶为名皆曰北苑云
黄儒品茶要录序说者尝谓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0a 页 WYG0844-0668a.png
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
知惜自国初以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
矣夫身世洒落神观冲澹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相
与摘英誇异制棬鬻新以趋时之好故殊异之品始得
自出于榛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借使陆羽复起阅
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因念草木之材一有
负瑰伟绝特者未尝不遇时而后兴况于人乎
苏轼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黄君道辅讳儒建安人博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0b 页 WYG0844-0668b.png
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
微妙皆陆鸿渐以来论茶者所未及非至静无求虚中
不留乌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详哉
茶录茶古不闻食自晋宋已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

叶清臣煮茶泉品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
孕茶荈大率右于武夷者为白乳甲于吴兴者为紫笋
产禹穴者以天章显茂钱塘者以径山稀至于桐庐之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1a 页 WYG0844-0668c.png
岩云衢之麓雅山著于宣歙蒙顶傅于岷蜀角立差胜
毛举实繁
周绛补茶经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
一旗一枪可谓奇茶也
胡致堂曰茶者生人之所日用也其急甚于酒
陈师道茶经丛谈茶洪之双井越之日注莫能相先后
而强为之第者皆胜心耳
陈师道茶经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1b 页 WYG0844-0668d.png
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逮邑里外及异域
遐陬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
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经曰茶之否臧存之口诀则书
之所载犹其粗也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
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
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同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

吴淑茶赋注五花茶者其片作五出花也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2a 页 WYG0844-0669a.png
姚氏残语绍兴进茶自高文虎始
王楙野客丛书世谓古之荼即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
非一端也诗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者乃苦菜之荼如
今苦苣之类周礼掌荼毛诗有女如荼者乃苕荼之荼
也此萑苇之属惟荼槚之荼乃今之茶也世莫知辨
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可煮为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
谓之茗
瑞草总论唐宋以来有贡茶有𣙜茶夫贡茶犹知斯人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2b 页 WYG0844-0669b.png
有爱君之心若夫𣙜茶则利归于官扰及于民其
为害又不一端矣
元熊禾勿斋集北苑茶焙记贡古也茶贡不列禹贡周
职方而昉于唐北苑又其最著者也苑在建城东二十
五里唐末里民张晖始表而上之宋初丁谓漕闽贡额
骤益觔至数万庆历承平日久蔡公襄继之制益精巧
建茶遂为天下最公名在四谏官列君子惜之欧阳公
修虽实不与然犹誇侈歌咏之苏公轼则直指其过矣君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3a 页 WYG0844-0669c.png
子创法可继焉得不重慎也
说郛臆乘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唐宋以来见于诗文者尤夥颇多疑似若蟾背虾须雀
舌蟹眼瑟瑟沥沥霭霭鼓浪涌泉琉璃眼碧玉池又皆
茶事中天然偶字也
茶谱衡州之衡山封州之西乡茶研膏为之皆片团如
月又彭州蒲村堋口其园有仙芽石花等号
明人月团茶歌序唐人制茶碾末以酥滫为团宋世尤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3b 页 WYG0844-0669d.png
精元时其法遂绝予效而为之盖得其似始悟古人咏
茶诗所谓膏油首面所谓佳茗似佳人所谓绿云轻绾湘
娥鬟之句饮啜之馀因作诗记之并傅好事
屠本畯茗笈评人论茶叶之香未知茶花之香余往岁
过友大雷山中正值花开童子摘以为供幽香清越绝自
可人惜非瓯中物耳乃予著瓶史月表以插茗花为斋
中清玩而高廉盆史亦载茗花足助玄赏云
茗笈赞十六章一曰溯源二曰得地三曰乘时四曰揆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4a 页 WYG0844-0670a.png
制五曰藏茗六曰品泉七曰候火八曰定汤九曰点瀹
十曰辨器十一曰申忌十二曰防滥十三曰戒淆十四
曰相宜十五曰衡鉴十六曰玄赏
谢肇浙五杂组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岕也
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而吾闽武夷清源彭山三种可
与角胜六安雁宕蒙山三种袪滞有功而色香不称当
是药笼中物非文房佳品也
西吴枝乘湖人于茗不数顾渚而数罗岕然顾渚之佳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4b 页 WYG0844-0670b.png
者其风味已远出龙井下岕稍清隽然叶粗而作草气
丁长孺尝以半角见饷且教余烹煎之法迨试之殊类
羊公鹤此余有解有未解也余尝品茗以武夷虎丘第
一淡而远也松萝龙井次之香而艳也天池又次之常
而不厌也馀子琐琐勿置齿喙(谢肇/浙)
屠长卿考槃馀事虎丘茶最号精绝为天下冠惜不多
产皆为豪右所据寂寞山家无由获购矣天池青翠芳
馨啖之赏心嗅亦消渴可称仙品诸山之茶当为退舍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5a 页 WYG0844-0670c.png
阳羡俗名罗岕浙之长兴者佳荆溪稍下细者其价两
倍天池惜乎难得须亲自收采方妙六安品亦精入药
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龙井
之山不过数十亩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开龙泓
美泉山灵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仅有一二家炒法
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天目为
天池龙井之次亦佳品也地志云山中寒气早严山僧
至九月即不敢出冬来多雪三月后方通行其萌芽较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5b 页 WYG0844-0670d.png
他茶独晚
包衡清赏录昔人以陆羽饮茶比于后稷树榖及观韩
翃谢赐茶启云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人爱客才有分
茶则知开创之功非关桑苧老翁也若云在昔茶勋未
普则比时赐茶已一千五百串矣
陈仁锡潜确类书紫琳腴云腴皆茶名也
茗花白色冬开似梅亦清香(按冒巢民岕茶汇钞云茶/花味浊无香香凝叶内二)
(说不同岂岕与/他茶独异欤)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6a 页 WYG0844-0671a.png
农政全书六经中无茶荼即茶也毛诗云谁谓荼苦其
甘如荠以其苦而甘味也
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
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诚民生食用之所
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
罗廪茶解茶固不宜杂以恶木惟古梅丛桂辛夷玉兰
玫瑰苍松翠竹与之间植足以蔽霜雪掩映秋阳其下
可植芳兰幽菊清芬之品最忌菜畦相逼不免渗漉滓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6b 页 WYG0844-0671b.png
厥清真
茶地南向为佳向阴者遂劣故一山之中美恶相悬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茶事于唐末未甚兴不过幽人雅
士手撷于荒园杂秽中拔其精英以荐灵爽所以饶云
露自然之味至宋设茗纲充天家玉食士大夫益复贵
之民间服习寖广以为不可缺之物于是营植者拥溉
孳粪等于蔬蔌而茶亦隤其品味矣人知鸿渐到处品
泉不知亦到处搜茶皇甫冉送羽摄山采茶诗数言仅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7a 页 WYG0844-0671c.png
存公案而已
徐岩泉六安州茶居士传居士姓茶族氏众多枝叶繁
衍遍天下其在六安一枝最著为大宗阳羡罗岕武夷
匡庐之类皆小宗蒙山又其别枝也
乐思白雪庵清史夫轻身换骨消渴涤烦茶荈之功至
妙至神昔在有唐吾闽茗事未兴草木仙骨尚閟其灵
五代之季南唐采茶北苑而茗事兴迨宋至道初有诏
奉造而茶品日广及咸平庆历中丁谓蔡襄造茶进奉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7b 页 WYG0844-0671d.png
而制作益精至徽宗大观宣和间而茶品极矣断崖缺
石之上木秀云腴往往于此露灵倘微丁蔡来自吾闽
则种种佳品不几于委翳消腐哉虽然患无佳品耳其
品果佳即微丁蔡来自吾闽而灵芽真笋岂终于委翳
消腐乎吾闽之能轻身换骨消渴涤烦者宁独一茶乎
兹将发其灵矣
冯时可茶谱茶全贵采造苏州茶饮遍天下专以采造
胜耳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最为时尚是茶始比丘大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8a 页 WYG0844-0672a.png
方大方居虎丘最久得采造法其后于徽之松萝结庵
采诸山茶于庵焙制远迩争市价忽翔涌人因称松萝
实非松萝所出也
胡文焕茶集茶至清至美物也世皆不味之而食烟火
者又不足以语此医家论茶性寒能伤人脾独予有诸
疾则必藉茶为药石每深得其功效噫非缘之有自而
何契之若是耶
群芳谱蕲州蕲门团黄有一旗一枪之号言一叶一芽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8b 页 WYG0844-0672b.png
也欧阳公诗有共约试新茶旗枪几时绿之句王荆公
送元厚之句云新茗斋中试一旗世谓茶始生而嫩者
为一鎗寖大开者为一旗
鲁彭刻茶经序夫茶之为经要矣兹复刻者便览尔刻
之竟陵者表羽之为竟陵人也按羽生甚异类令尹子
文人谓子文贤而仕羽虽贤卒以不仕今观茶经三篇
固具体用之学者其曰伊公羹陆氏茶取而比之实以
自况所谓易地皆然者非欤厥后茗饮之风行于中外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9a 页 WYG0844-0672c.png
而回纥亦以马易茶由宋迄今大为边助则羽之功固
在万世仕不仕奚足论也
沈石田书岕茶别论后昔人咏梅花云香中别有韵清
极不知寒此惟岕茶足当之若闽之清源武夷吴郡之
天池虎丘武林之龙井新安之松萝匡庐之云雾其名
虽大噪不能与岕相抗也顾渚每岁贡茶三十二觔则
岕于国初已受知遇施于今渐远渐傅渐觉声价转重
既得圣人之清又得圣人之时蒸采烹洗悉与古法不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19b 页 WYG0844-0672d.png
不同
李维桢茶经序羽所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
四姓谱十卷占梦三卷不尽傅而独傅茶经岂他书人
所时有此其觭长易于取名耶太史公曰富贵而名磨
灭不可胜数惟俶傥非常之人称焉鸿渐穷阨终身而
遗书遗迹百世下宝爱之以为山川邑里重其风足以
廉顽立懦胡可少哉
杨慎丹铅总录茶即古荼字也周诗记荼苦春秋书齐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0a 页 WYG0844-0673a.png
荼汉志书荼陵颜师古陆德明虽已转入荼音而未易
字文也至陆羽茶经玉川茶歌赵赞茶禁以后遂以茶
易荼
董其昌茶董题词荀子曰其为人也多暇其出入也不
远矣陶通明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悦有涯之生余谓
茗碗之事足当之盖幽人高士蝉蜕势利以耗壮心而
送日月水源之轻重辨若淄渑火候之文武调若丹鼎
非枕漱之侣不亲非文字之饮不比者也当今此事惟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0b 页 WYG0844-0673b.png
许夏茂卿拈出顾渚阳羡肉食者往焉茂卿亦安能禁
壹似强笑不乐强颜无欢茶韵故自胜耳予夙秉幽尚
入山十年差可不愧茂卿语今者驱车入闽念凤团龙
饼延津为瀹岂必土思如廉颇思用赵惟是绝交书所
谓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者竟有负茶灶耳茂卿能以
同味谅吾耶
童承叙题陆羽传后余尝过竟陵憩羽故寺访雁桥观
茶井慨然想见其为人夫羽少厌髡缁笃嗜坟素本非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1a 页 WYG0844-0673c.png
忘世者卒乃寄号桑苧遁迹苕霅啸歌独行继以痛哭
其意必有所在时乃比之接舆岂知羽者哉至其性甘
茗荈味辨淄渑清风雅趣脍炙今古张颠之于酒也昌
黎以为有所托而逃羽亦以是夫
榖山笔尘茶自汉以前不见于书想所谓槚者即是矣
李贽疑谓古人冬则饮汤夏则饮水未有茶也李文正
资暇录谓茶始于唐崔宁黄伯思已辨其非伯思尝见
北齐杨子华作邢子才魏收勘书图已有煎茶者南窗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1b 页 WYG0844-0673d.png
记谈谓饮茶始于梁天监中事见洛阳伽蓝记及阅吴
志韦曜傅赐茶荈以当酒则茶又非始于梁矣余谓饮
茶亦非始于吴也尔雅曰槚苦荼郭璞注可以为羹饮
早采为茶晚采为茗一名荈则吴之前亦以茶作茗矣
第未如后世之日用不离也盖自陆羽出茶之法始讲
自吕惠卿蔡君谟辈出茶之法始精而茶之利国家且
藉之矣此古人所不及详者也
王象晋茶谱小序茶嘉木也一植不再移故婚礼用茶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2a 页 WYG0844-0674a.png
从一之义也虽兆自食经饮自隋帝而好者尚寡至后
兴于唐盛于宋始为世重矣仁宗贤君也颁赐两府四
人仅得两饼一人分数钱耳宰相家至不敢碾试藏以
为宝其贵重如此近世蜀之蒙山每岁仅以两计苏之
虎丘至官府预为封识公为采制所得不过数觔岂天
地间尤物生固不数数然耶瓯泛翠涛碾飞绿屑不藉
云腴孰驱睡魔作茶谱
陈继儒茶董小序范希文云万象森罗中安知无茶星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2b 页 WYG0844-0674b.png
余以茶星名馆每与客茗战旗枪标格天然色香映发
若陆季疵复生忍作毁茶论乎夏子茂卿叙酒其言甚
豪予曰何如隐囊纱帽翛然林涧之间摘露芽煮云腴
一洗百年尘土胃耶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
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酒固道广茶亦德素茂卿茶之
董狐也因作茶董东佘陈继儒书于素涛轩
夏茂卿茶董序自晋唐而下纷纷邾莒之会各立胜场
品别淄渑判若南董遂以茶董名篇语曰穷春秋演河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3a 页 WYG0844-0674c.png
图不如载茗一车诚重之矣如谓此君面目严冷而且
以为水厄且以为乳妖则请效綦毋先生无作此事冰
莲道人识
本草石蕊一名云茶
卜万祺松寮茗政虎丘茶色味香韵无可比儗必亲诣
茶所手摘监制乃得真产且难久贮即百端珍护稍过
时即全失其初矣殆如彩云易散故不入供御耶但山
嵓隙地所产无几又为官司禁据寺僧惯杂赝种非精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3b 页 WYG0844-0674d.png
鉴家卒莫能辨明万历中寺僧苦大吏需索薙除殆尽
文文肃公震孟作薙茶说以讥之至今真产尤不易得
袁了凡群书备考茶之名始见于王褒僮约
许次杼茶疏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
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州亦上品惟武夷雨前
最胜近日所尚者为长兴之罗岕疑即古顾渚紫笋然
岕故有数处今惟峒山最佳姚伯道云明月之峡厥有
佳茗韵致清远滋味甘香足称仙品其在顾渚亦有佳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4a 页 WYG0844-0675a.png
者今但以水口茶名之全与岕别矣若歙之松萝吴之
虎丘杭之龙井并可与岕颉顽郭次甫极称黄山黄山
亦在歙去松萝远甚往时士人皆重天池然饮之略多令
人胀满浙之产曰雁宕大盘金华日铸皆与武夷相伯
仲钱塘诸山产茶甚多南山尽佳北山稍劣武夷之外
有泉州之清源傥以好手制之亦是武夷亚匹惜多焦
枯令人意尽楚之产曰宝庆滇之产曰五华皆表表有
名在雁茶之上其他名山所产当不止此或余未知或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4b 页 WYG0844-0675b.png
名未著故不及论
李诩戒庵漫笔昔人论茶以枪旗为美而不取雀舌麦
颗盖芽细则易杂他树之叶而难辨耳枪旗者犹今称
壶蜂翅是也
四时类要茶子于寒露候收晒乾以湿沙土拌匀盛筐
笼内穰草盖之不尔即冻不生至二月中取出用糠与
焦土种之于树下或背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
斸著粪和土每坑下子六七十颗覆土厚一寸许相离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5a 页 WYG0844-0675c.png
二尺种一丛性恶湿又畏日大概宜山中斜坡峻坂走
水处若平地须深开沟垄以泄水三年后方可收茶
张大复梅花笔谈赵长白作茶史考订颇详要以识其
事而已矣龙团凤饼紫茸惊芽决不可用于今之世予
尝论今之世笔贵而愈失其傅茶贵而愈出其味天下
事未有不身试而出之者也
文震亨长物志古今论茶事者无虑数十家若鸿渐之
经君谟之录可为尽善然其时法用熟碾为丸为挺故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5b 页 WYG0844-0675d.png
所称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瑞云翔龙至宣和间始
以茶色白者为贵漕臣郑可闻始创为银丝水芽以茶
剔叶取心清泉渍之去龙脑诸香惟新銙小龙蜿蜒其
上称龙团胜雪当时以为不更之法而吾朝所尚又不
同其烹试之法亦与前人异然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可
谓尽茶之味矣而至于洗茶候汤择器皆各有法宁特
侈言乌府云屯等目而已哉
虎丘志冯梦桢云徐茂吴品茶以虎丘为第一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6a 页 WYG0844-0676a.png
周高起洞山茶系岕茶之尚于高流虽近数十年中事
而厥产伊始则自卢仝隐居洞山种于阴岭遂有茗岭
之目相傅古有汉王者栖迟茗岭之阳课童艺茶踵卢
仝幽致故阳山所产香味倍胜茗岭所以老庙后一带
茶犹唐宋根株也贡山茶今已绝种
徐㶿茶考按茶录诸书闽中所产茶以建安北苑为第
一壑源诸处次之武夷之名未有闻也然范文正公斗
茶歌云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文忠公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6b 页 WYG0844-0676b.png
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则武夷之茶在
北宋已经著名第未盛耳但宋元制造团饼似失正味
今则灵芽仙萼香色尤清为闽中第一至于北苑壑源
又泯然无称岂山川灵秀之气造物生殖之美或有时
变易而然乎
劳大与瓯江逸志按茶非瓯产也而瓯亦产茶故旧制
以之充贡及今不废张罗峰当国凡瓯中所贡方物悉
与题蠲而茶独留将毋以先春之采可荐馨香且岁费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7a 页 WYG0844-0676c.png
物力无多姑存之以稍备芹献之义耶乃后世因按办
之际不无恣取上为一下为十而艺茶之圃遂为怨丛
惟愿为官于此地者不滥取于数外庶不致大为民病
天中记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
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事物记原𣙜茶起于唐建中正元之间赵赞张滂建议
税其什一
枕谭古傅注茶树初采为荼老为茗再老为荈今概称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7b 页 WYG0844-0676d.png
茗当是错用事也
熊明遇岕山茶记产茶处山之夕阳胜于朝阳庙后山
西向故称佳总不如洞山南向受阳气特专足称仙品

冒襄岕茶汇抄茶产平地受土气多故其质浊岕茗产
于高山浑是风露清虚之气故为可尚
吴拭云武夷茶赏自蔡君谟始谓其味过于北苑龙团
周右文极抑之盖缘山中不谙制焙法一味计多徇利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8a 页 WYG0844-0677a.png
之过也余试采少许制以松萝法汲虎啸岩下语儿泉
烹之三德俱备带云石而复有甘软气乃分数百叶寄
右文令茶吐气复酹一杯报君谟于地下耳
释超全武夷茶歌注建州一老人始献山茶死后傅为
山神喊山之茶始此
中原市语茶曰渲老
陈诗教灌园史予尝闻之山僧言茶子数颗落地一茎
而生有似连理故婚嫁用茶盖取一本之义旧传茶树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8b 页 WYG0844-0677b.png
不可移竟有移之而生者乃知晁采寄茶徒袭影响
耳唐李义山以对花啜茶为杀风景予苦渴疾何啻七
碗花神有知当不我罪
金陵琐事茶有肥瘦云泉道人云凡茶肥者甘甘则不
香茶瘦者苦苦则香此又茶经茶诀茶品茶谱之所未

野航道人朱存理云饮之用必先茶而茶不见于禹贡
盖全民用而不为利后世𣙜茶立为制非古圣意也陆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9a 页 WYG0844-0677c.png
 鸿渐著茶经蔡君谟著茶谱孟谏议寄卢玉川三百月
 团后侈至龙凤之饰责当备于君谟然清逸高远上通
 王公下逮林野亦雅道也
佩文斋广群芳谱茗花即食茶之花色月白而黄心清香
 隐然瓶之高斋可为清供佳品且蕊在枝条无不开遍
 王新城居易录广南人以䔲为茶予顷著之皇华记闻
 阅道乡集有张纠送吴洞䔲绝句云茶选修仁方破碾
 䔲分吴洞忽当筵君谟远矣知难作试取一瓢江水煎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29b 页 WYG0844-0677d.png
 盖志完迁昭平时作也
 分甘馀话宋丁谓为福建转运使始造龙凤团茶上供
 不过四十饼天圣中又造小团其品过于大团神宗时
 命造密云龙其品又过于小团元祐初宣仁皇太后曰
 指挥建州今后更不许造密云龙亦不要团茶拣好茶
 吃了生得甚好意智宣仁改熙宁之政此其小者顾其
 言实可为万世法士大夫家膏粱子弟尤不可不知也
 谨备录之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0a 页 WYG0844-0678a.png
百夷语茶曰芽以粗茶曰芽以结细茶曰芽以完缅甸
夷语茶曰腊扒吃茶曰臈扒仪索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琉球呼茶曰札
武夷茶考按丁谓制龙团蔡忠惠制小龙团皆北苑事
其武夷修贡自元时浙省平章高兴始而谈者辄称丁
蔡苏文忠公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
则北苑贡时武夷已为二公赏识矣至高兴武夷贡后
而北苑渐至无闻昔人云茶之为物涤昏雪滞于务学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0b 页 WYG0844-0678b.png
勤政未必无助其与进荔枝桃花者不同然充类至义
则亦宦官宫妾之爱君也忠惠直道高名与范欧相亚
而进茶一事乃侪晋公君子举措可不慎欤
随见录按沈存中笔谈云建茶皆乔木吴蜀惟丛茇而
已以余所见武夷茶树俱系丛茇初无乔木岂存中未
至建安欤抑当时北苑与此日武夷有不同欤茶经云
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又与吴蜀丛茇之说互异姑
识之以俟参考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1a 页 WYG0844-0678c.png
万姓统谱载汉时人有茶恬出江都易王傅按汉书荼
(苏林曰茶/食邪反)则荼本两音至唐而荼茶始分耳
焦氏说楛茶曰玉茸(补/)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1b 页 WYG0844-0678d.png
 
 
 
 
 
 
 
 续茶经卷上之一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2a 页 WYG0844-06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茶经卷上之二
           候补主事陆廷灿撰
  二茶之具
陆龟蒙集和茶具十咏
  茶坞
茗地曲隈回野行多缭绕向阳就中密背涧差还少遥
盘云髻慢乱簇香篝小何处好幽期满岩春露晓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2b 页 WYG0844-0679b.png
  茶人
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閒来北山下似与东风期雨
后探芳去云间幽路危唯应报春鸟得共斯人知
  茶笋
所孕和气深时抽玉笤短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寻
来青霭曙欲去红云煖秀色自难逢倾筐不曾满
  茶籯
金刀劈翠筠织似波纹钭制作自野老携持伴山娃昨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3a 页 WYG0844-0679c.png
日斗烟粒今朝贮绿华争歌调笑曲日暮方还家
  茶舍
旋取山上材架为山下屋门因水势斜壁任岩隈曲朝
随鸟俱散暮与云同宿不惮采掇劳秖忧官未足
  茶灶(经云灶无突/)
无突抱轻岚有烟映初旭盈锅玉泉沸满甑云芽熟奇
香袭春桂嫩色凌秋菊炀者若吾徒年年看不足
  茶焙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3b 页 WYG0844-0679d.png
左右𢷬凝膏朝昏布烟缕方圆随样拍次第依层取山谣
纵高下火候还文武见说焙前人时时炙花脯(紫花焙人/以花为脯)
  茶鼎
新泉气味良古铁形状丑那堪风雨夜更值烟霞友曾
过赪石下又住清溪口(赪石清溪皆/江南出茶处)且共荐皋卢(皋卢/茶名)
何劳倾斗酒
  茶瓯
昔人谢塸堤徒为妍词饰(刘孝威集有/谢塸堤启)岂如圭璧姿又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4a 页 WYG0844-0680a.png
有烟岚色光参筠席上韵雅金罍侧直使于阗君从来
未尝识
  煮茶
閒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倾
馀精爽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皮日休集茶中杂咏茶具
  茶籯
筤篣晓携去蓦过山桑坞开时送紫茗负处沾清露歇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4b 页 WYG0844-0680b.png
把傍云泉归将挂烟树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
  茶灶
南山茶事动灶起岩根傍水煮石发气薪燃杉脂香青
琼蒸后凝绿髓炊来光如何重辛苦一一输膏粱
  茶焙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初
能燥金饼渐见乾琼液九里共杉林(皆焙/名)相望在山侧
  茶鼎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5a 页 WYG0844-0680c.png
龙舒有良匠铸此佳样成立作菌蠢势煎为潺湲声草
堂暮云阴松窗残月明此时勺复茗野语知逾清
  茶瓯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前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
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江西志馀干县冠山有陆羽茶灶羽尝凿石为灶取越
溪水煎茶于此
陶榖清异录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5b 页 WYG0844-0680d.png
以涤滞思而起清风每引此义称之为水豹囊
曲洧旧闻范蜀公与司马温公同游嵩山各携茶以行
温公取纸为帖蜀公用小木合子盛之温公见而惊曰
景仁乃有茶具也蜀公闻其言留合与寺僧而去后来
士大夫茶具精丽极世间之工巧而心犹未厌晁以道尝
以此语客客曰使温公见今日之茶具又不知云如何也
北苑贡茶别录茶具有银模银圈竹圈铜圈等
梅尧臣宛陵集茶灶诗山寺碧溪头幽人绿岩畔夜火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6a 页 WYG0844-0681a.png
竹声乾春瓯茗花乱兹无雅趣兼薪桂烦燃㸑
又茶磨诗云楚匠斲山骨折檀为转脐乾坤人力内日
月蚁行迷
又有谢晏太祝遗双井茶五品茶具四枚诗
武夷志五曲朱文公书院前溪中有茶灶文公诗云仙
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群芳谱黄山谷云相茶瓢与相筇竹同法不欲肥而欲
瘦但须饱风霜耳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6b 页 WYG0844-0681b.png
乐纯雪庵清史陆叟溺于茗事尝为茶论并煎炙之法
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时好事者家藏一副
于是若韦鸿胪木待制金法曹石转运胡员外罗枢密
宗从事漆雕袐阁陶宝文汤提点竺副帅司职方辈皆
入吾籯中矣
许次杼茶疏凡士人登山临水必命壶觞若茗碗薰炉
置而不问是徒豪举耳余特置游装精茗茗香同行异
室茶罂铫注瓯洗盆巾诸具毕备而附以香奁小炉香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7a 页 WYG0844-0681c.png
囊匙箸
未曾汲水先备茶具必洁必燥瀹时壶盖必仰置磁盂
勿覆案上漆气食气皆能败茶
朱存理茶具图赞序饮之用必先茶而制茶必有其具
锡具姓而系名宠以爵加以号季宋之弥文然清逸高
远上通王公下逮林野亦雅道也愿与十二先生周旋
尝山泉极品以终身此閒富贵也天岂靳乎哉
审安老人茶具十二先生姓名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7b 页 WYG0844-0681d.png
 韦鸿胪(文鼎/) (景𤾉/) (四窗閒叟/)
 木待制(利济/) (忘机/) (隔竹主人/)
 金法曹(研古/铄古) (元锴/仲鉴) (雍之旧民/和琴先生)
 石转运(凿齿/) (遄行/) (香屋隐君/)
 胡员外(惟一/) (宗许/) (贮月仙翁/)
 罗枢密(若药/) (传师/) (思隐寮长/)
 宗从事(子弗/) (不遗/) (柿云溪友/)
 漆雕秘阁(承之/) (易持/) (古台老人/)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8a 页 WYG0844-0682a.png
 陶宝文(去越/) (自厚/) (兔园上客/)
 汤提点(发新/) (一鸣/) (温谷遗老/)
 竺副帅(善调/) (希默/) (雪涛公子/)
 司职方(成式/) (如素/) (洁斋居士/)
高濂遵生八笺茶具十六事收贮于器局内供役于苦
节君者故立名管之盖欲归统于一以其素有贞心雅
操而自能守之也
 商象(古石鼎也用以煎茶/)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8b 页 WYG0844-0682b.png
 降红(铜火箸也用以簇火不用联索为便/)
 递火(铜火斗也用以搬火/)
 团风(素竹扇也用以发火/)
 分盈(挹水杓也用以量水觔两即茶经水则也/)
 执权(准茶秤也用以衡茶每杓水二觔用茶一两/)
 注春(磁瓦壶也用以注茶/)
 啜香(磁瓦瓯也用以啜茗/)
 撩云(竹茶匙也用以取果/)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9a 页 WYG0844-0682c.png
 纳敬竹茶橐也用以放盏
 漉尘(洗茶篮也用以浣茶/)
 归洁(竹筅帚也用以涤壶/)
 受污(拭抹布也用以洁瓯/)
 静沸(竹架即茶经支鍑也/)
 运锋(劖果刀也用以切果/)
 甘钝(木砧墩也/)
王友石谱竹炉并分封茶具六事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39b 页 WYG0844-0682d.png
 苦节君(湘竹风炉也用以煎茶更有行省收藏之/)
 建城(以箬为笼封茶以贮庋阁/)
 云屯(磁瓦瓶用以杓泉以供煮水/)
 水曹(即磁缸瓦缶用以贮泉以供火鼎/)
 乌府(以竹为篮用以盛炭为煎茶之资/)
 器局(编竹为方箱用以总收以上诸茶具者/)
 品司(编竹为圆撞提盒用以收贮各品茶叶以待烹/品者也)
屠赤水茶笺茶具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0a 页 WYG0844-0683a.png
 湘筠焙(焙茶箱也/)
 鸣泉(煮茶磁罐/)
 沉垢(古茶洗/)
 合香(藏日支茶瓶以贮司品者/)
 易持(用以纳茶即漆雕袐阁/)
屠隆考槃馀事构一斗室相傍书斋内设茶具教一童
子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此幽人首务不
可少废者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0b 页 WYG0844-0683b.png
灌园史卢廷璧嗜茶成癖号茶庵尝蓄元僧讵可庭茶
具十事具衣冠拜之
王象晋群芳谱闽人以粗磁胆瓶贮茶近鼓山支提新
茗出一时尽学新安制为方圆锡具遂觉神采奕奕不同
冯可宾岕茶笺论茶具茶壶以窑器为上锡次之茶杯
汝官哥定如未可多得则适意为佳耳
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昌化茶大叶如桃枝柳梗乃极香
余过逆旅偶得手摩其焙甑三日龙麝气不断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1a 页 WYG0844-0683c.png
臞仙云古之所有茶灶但闻其名未尝见其物想必无
如此清气也予乃陶土粉以为瓦器不用泥土为之大
能耐火虽猛焰不裂径不过尺五高不过二尺余上下
皆镂铭颂箴戒之又置汤壶于上其座皆空下有阳谷
之穴可以藏瓢瓯之具清气倍常
重庆府志涪江青石为茶磨极佳
南安府志崇义县出茶磨以上犹县石门山石为之尤
佳苍䃜缜密镌琢堪施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1b 页 WYG0844-0683d.png
闻龙茶笺茶具涤毕覆于竹架俟其自乾为佳其拭巾
只宜拭外切忌拭内盖布帨虽洁一经人手极易作气
纵器不乾亦无大害
 
 
 
 
 续茶经卷上之二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2a 页 WYG0844-06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续茶经卷上之三
           候补主事陆廷灿撰
  三茶之造
唐书太和七年正月吴蜀贡新茶皆于冬中作法为之
上务恭俭不欲逆物性诏所在贡茶宜于立春后造
北堂书钞茶谱续补云龙安造骑火茶最为上品骑火
者言不在火前不在火后作也清明改火故曰火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2b 页 WYG0844-0684b.png
大观茶论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轻寒英华
渐长条达而不迫茶工从容致力故其色味两全故焙
人得茶天为度
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用爪断芽不以指揉凡芽如雀
舌榖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芽一枪二旗为次之
馀斯为下茶之始芽萌则有白合不去害茶味既撷则
有乌蒂不去害茶色
茶之美恶尤系于蒸芽压黄之得失蒸芽欲及熟而香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3a 页 WYG0844-0684c.png
压黄欲膏尽亟止如此则制造之功十得八九矣涤芽
惟洁濯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熟焙火惟良造茶
先度日晷之长短均工力之众寡会采择之多少使一
日造成恐茶过宿则害色味
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首面也其首面之异司难以
槩论要之色莹彻而不驳质缜绎而不浮举之凝结碾
之则铿然可验其为精品也有得于言意之表者
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3b 页 WYG0844-0684d.png
之间偶然生出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
造止于二三銙而已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
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
蔡襄茶录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
造者味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
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品者以此
东溪试茶录建溪茶比他郡最先北苑壑源者尤早岁多
暖则先惊蛰十日即芽岁多寒则后惊蛰五日始发先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4a 页 WYG0844-0685a.png
芽者气味俱不佳惟过惊蛰者为第一民间常以惊蛰
为候诸焙后北苑者半月去远则益晚凡断芽必以甲
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湿易损择之必精
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为茶病
芽择肥乳则甘香而粥面著盏而不散土瘠而芽短则
云脚涣乱去盏而易散叶梗长则受水鲜白叶梗短则
色黄而泛乌蒂白合茶之大病不去乌蒂则色黄黑而
恶不去白合则味苦涩蒸芽必熟去膏必尽蒸芽未熟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4b 页 WYG0844-0685b.png
则草木气存去膏未尽则色浊而味重受烟则香夺压
黄则味失此皆茶之病也
北苑别录御园四十六所广袤三十馀里自官平而上
为内园官坑而下为外园方春灵芽萌坼先民焙十馀
日如九窠十二陇龙游窠小苦竹张坑西际又为禁园
之先也而石门乳吉香口三外焙常后北苑五七日兴
工每日采茶蒸榨以其黄悉送北苑并造
造茶旧分四局匠者起好胜之心彼此相誇不能无弊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5a 页 WYG0844-0685c.png
遂并而为二焉故茶堂有东局西局之名茶銙有东作
西作之号凡茶之初出研盆荡之欲其匀揉之欲其腻
然后入圈制銙随笪过黄有方故銙有花銙有大龙有
小龙品色不同其名亦异随纲系之于贡茶云
采茶之法须是侵晨不可见日晨则夜露未晞茶芽肥
润见日则为阳气所薄使芽之膏腴内耗至受水而不
鲜明故每日常以五更挝鼓集群夫于凤凰山(山有伐鼓/亭日役采)
(夫二百二/十二人)监采官人给一牌入山至辰刻则复鸣锣以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5b 页 WYG0844-0685d.png
聚之恐其踰时贪多务得也大抵采茶亦须习熟募夫
之际必择土著及谙晓之人非特识茶发早晚所在而
于采摘亦知其指要耳
茶有小芽有中芽有紫芽有白合有乌蒂不可不辨小
芽者其小如鹰爪初造龙团胜雪白茶以其芽先次
蒸熟置之水盆中剔取其精英仅如针小谓之水芽是
小芽中之最精者也中芽古谓之一枪二旗是也紫芽
叶之紫者也白合乃小芽有两叶抱而生者是也乌蒂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6a 页 WYG0844-0686a.png
茶之带头是也凡茶以水芽为上小芽次之中芽又次
之紫芽白合乌蒂在所不取使其择焉而精则茶之色
味无不佳万一杂之以所不取则首面不均色浊而味
重也
惊蛰节万物始萌每岁常以前三日开焙遇闰则后之
以其气候少迟故也
蒸芽再四洗涤取令洁净然后入甑俟汤沸蒸之然蒸
有过熟之患有不熟之患过熟则色黄而味淡不熟则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6b 页 WYG0844-0686b.png
色青而易沉而有草木之气故唯以得中为当
茶既蒸熟谓之茶黄须淋洗数过(欲其/冷也)方入小榨以去
其水又入大榨以出其膏(水芽则以高榨压/之以其芽嫩故也)先包以布帛
束以竹皮然后入大榨压之至中夜取出揉匀复如前
入榨谓之翻榨彻晓奋击必至于乾净而后已盖建茶
之味远而力厚非江茶之比江茶畏沉其膏建茶唯恐
其膏之不尽膏不尽则色味重浊矣
茶之过黄初入烈火焙之次过沸汤爁之凡如是者三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7a 页 WYG0844-0686c.png
而后宿一火至翌日遂过烟焙之火不欲烈烈则面泡
而色黑又不欲烟烟则香尽而味焦但取其温温而已
凡火之数多寡皆视其銙之厚薄銙之厚者有十火至于
十五火銙之薄者六火至于八火火数既足然后过汤
上出色出色之后置之密室急以扇扇之则色泽自然
光莹矣
研茶之具以柯为杵以瓦为盆分团酌水亦皆有数上
而胜雪白茶以十六水下而拣芽之水六小龙凤四大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7b 页 WYG0844-0686d.png
龙凤二其馀皆一十二焉自十二水而上曰研一团自
六水而下曰研三团至七团每水研之必至于水乾茶
熟而后已水不乾则茶不熟茶不熟则首面不匀煎试
易沉故研夫尤贵于强有力者也尝谓天下之理未有
不相须而成者有北苑之芽而后有龙井之水龙井之
水清而且甘昼夜酌之而不竭凡茶自北苑上者皆资
焉此亦犹锦之于蜀江胶之于阿井也讵不信然
姚宽西溪丛语建州龙焙面北谓之北苑有一泉极清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8a 页 WYG0844-0687a.png
澹谓之御泉用其池水造茶即坏茶味惟龙团胜雪白
茶二种谓之水芽先蒸后拣每一芽先去外两小叶谓
乌蒂又次取两嫩叶谓之白合留小心芽置于水中呼
为水芽聚之稍多即研焙为二品即龙团胜雪白茶也
茶之极精好者无出于此每銙计工价近二十千其他
皆先拣而后蒸研其味次第减也茶有十纲第一纲第
二纲太嫩第三纲最妙自六纲至十纲小团至大团而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8b 页 WYG0844-0687b.png
黄儒品茶要录茶事起于惊蛰前其采芽如鹰爪初造曰
试焙又曰一火其次曰二火二火之茶已次一火矣故
市茶芽者惟伺出于三火前者为最佳尤喜薄寒气候
阴不至冻芽登时尤畏霜有造于一火二火者皆遇霜
而三火霜霁则三火之茶胜矣晴不至于暄则榖芽含养
约勒而滋长有渐采工亦优为矣凡试时泛色鲜白隐
于薄雾者得于佳时而然也有造于积雨者其色昏黄
或气候暴暄茶芽蒸发采工汗手薰渍拣摘不洁则制造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9a 页 WYG0844-0687c.png
虽多皆为常品矣试时色非鲜白水脚微红者过时之
病也
茶芽初采不过盈筐而已趋时争新之势然也既采而
蒸既蒸而研蒸或不熟虽精芽而所损已多试时味作
桃仁气者不熟之病也唯正熟者味甘香
蒸芽以气为候视之不可以不谨也试时色黄而粟纹
大者过熟之病也然过熟愈于不熟以甘香之味胜也
故君谟论色则以青白胜黄白而余论味则以黄白胜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49b 页 WYG0844-0687d.png
青白
茶蒸不可以逾久久则过熟又久则汤乾而焦釜之气
出茶工有乏薪汤以益之是致蒸损茶黄故试时色多
昏黯气味焦恶者焦釜之病也建人谓之热锅气
夫茶本以芽叶之物就之棬模既出棬上笪焙之用火
务令通热即以茶覆之虚其中以透火气然茶民不喜
用实炭号为冷火以茶饼新湿急欲乾以见售故用火
常带烟焰烟焰既多稍失看候必致薰损茶饼试时其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0a 页 WYG0844-0688a.png
色皆昏红气味带焦者伤焙之病也
茶饼先黄而又如阴润者榨不乾也榨欲尽去其膏膏
尽则有如乾竹叶之意唯喜饰首面者故榨不欲乾以
利易售试时色虽鲜白其味带苦者渍膏之病也
茶色清洁鲜明则香与味亦如之故采佳品者常于半
晓间冲蒙云雾而出或以瓷罐汲新泉悬胸臆间采得
即投于中盖欲其鲜也如或日气烘烁茶芽暴长工力
不给其采芽已陈而不及蒸蒸而不及研研或出宿而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0b 页 WYG0844-0688b.png
后制试时色不鲜明薄如坏卵气者乃压黄之病也
茶之精绝者曰斗曰亚斗其次拣芽茶芽斗品虽最上
园户或止一株盖天材间有特异非能皆然也且物之
变势无常而人之耳目有尽故造斗品之家有昔优而
今劣前负而后胜者虽人工有至有不至亦造化推移
不可得而擅也其造一火曰斗二火曰亚斗不过十数
銙而已拣芽则不然遍园陇中择其精英者耳其或贪
多务得又滋色泽往往以白合盗叶间之试时色虽鲜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1a 页 WYG0844-0688c.png
白其味涩淡者间白合盗叶之病也(一凡鹰爪之芽有/两小叶抱而生者)
(白合也新条叶之初生而白者盗叶也造拣/芽者只剔取鹰爪而白合不用况盗叶乎)
物固不可以容伪况饮食之物尤不可也故茶有入他
草者建人号为入杂銙列入柿叶常品入桴槛叶二叶
易致又滋色泽园民欺售直而为之试时无粟纹甘香
盏面浮散隐如微毛或星星如纤絮者入杂之病也善
茶品者侧盏视之所入之多寡从可知矣向上下品有
之近虽銙列亦或勾使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1b 页 WYG0844-0688d.png
万花谷龙焙泉在建安城东凤凰山一名御泉北苑造
贡茶社前芽细如针用此水研造每片计工直钱四万
分试其色如乳乃最精也
文献通考宋人造茶有二类曰片曰散片者即龙团旧
法散者则不蒸而乾之如今时之茶也始知南渡之后
茶渐以不蒸为贵矣
学林新编茶之佳者造在社前其次火前谓寒食前也
其下则雨前谓榖雨前也唐僧齐巳诗曰高人爱惜藏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2a 页 WYG0844-0689a.png
岩里白甀封题寄火前其言火前盖未知社前之为佳
也唐人于茶虽有陆羽茶经而持论未精至本朝蔡君
谟茶录则持论精矣
苕溪诗话北苑官焙也漕司岁贡为上壑源私焙也土
人亦以入贡为次二焙相去三四里间若沙溪外焙也
与二焙绝远为下故鲁直诗莫遣沙溪来乱真是也官
焙造茶尝在惊蛰后
朱翌猗觉寮记唐造茶与今不同今采茶者得芽即蒸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2b 页 WYG0844-0689b.png
熟焙乾唐则旋摘旋炒刘梦得试茶歌自傍芳丛摘鹰
嘴斯须炒成满室香又云阳崖阴岭各不同未若竹下
莓苔地竹间茶最佳
武夷志通仙井在御茶园水极甘冽每当造茶之候则
井自溢以供取用
金史泰和五年春罢造茶之防
张源茶录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点之得宜
优劣定于始铛清浊系乎末火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3a 页 WYG0844-0689c.png
火烈香清铛寒神倦火烈生焦柴疏失翠久延则过熟
速起却还生熟则犯黄生则著黑带白点者无妨绝焦
点者最胜
藏茶切勿临风近火临风易冷近火先黄其置顿之所
须在时时坐卧之处逼近人气则常温而不寒必须板
房不宜土室板房温燥土室潮蒸又要透风勿置幽隐
之处不惟易生湿润兼恐有失检点
谢肇浙五杂组古人造茶多舂令细末而蒸之唐诗家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3b 页 WYG0844-0689d.png
僮隔竹敲茶臼是也至宋始用碾若揉而焙之则本朝
始也但揉者恐不及细末之耐藏耳
今造团之法皆不传而建茶之品亦远出吴会诸品下
其武夷清源二种虽与上国争衡而所产不多十九赝
鼎故遂令声价靡复不振
闽之方山太姥支提俱产佳茗而制造不如法故名不
出里闬予尝过松萝遇一制茶僧询其法曰茶之香原
不甚相远惟焙之者火候极难调耳茶叶尖者太嫩而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4a 页 WYG0844-0690a.png
蒂多老至火候匀时尖者已焦而蒂尚未熟二者杂之
茶安得佳制松萝者每叶皆剪去其尖蒂但留中段故
茶皆一色而工力烦矣宜其价之高也闽人急于售利
每觔不过百钱安得费工如许若价高即无市者矣故
近来建茶所以不振也
罗廪茶解采茶制茶最忌手汗体膻口臭多涕不洁之
人及月信妇人更忌酒气盖茶酒性不相入故采茶制
茶切忌沾醉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4b 页 WYG0844-0690b.png
茶性淫易于染著无论腥秽及有气息之物不宜近即
名香亦不宜近
许次杼茶疏岕茶非夏前不摘初试摘者谓之开园采
自正夏谓之春茶其地稍寒故须待时此又不当以太
迟病之往时无秋日摘者近乃有之七八月重摘一番
谓之早春其品甚佳不嫌少薄他山射利多摘梅茶以
梅雨时采故名梅茶苦涩且伤秋摘佳产戒之
茶初摘时香气未透必借火力以发其香然茶性不耐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5a 页 WYG0844-0690c.png
劳炒不宜久多取入铛则手力不匀久于铛中过熟而
香散矣炒茶之铛最忌新铁须预取一铛以备炒毋得
别作他用一说惟常煮饭者佳既无铁鉎亦无脂腻炒
茶之薪仅可树枝勿用干叶干则火力猛炽叶则易焰
易灭铛必磨洗莹洁旋摘旋炒一铛之内仅可四两先
用文火炒软次加武火催之手加木指急急钞转以半
熟为度微俟香发是其候也
清明太早立夏太迟榖雨前后其时适中若再迟一二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5b 页 WYG0844-0690d.png
日待其气力完足香烈尤倍易于收藏
藏茶于庋阁其方宜塼底数层四围砖研形若火炉愈
大愈善勿近土墙顿瓮其上随时取灶下火灰候冷簇
于瓮傍半尺以外仍随时取火灰簇之令里灰常燥以
避风湿却忌火气入瓮盖能黄茶耳日用所须贮于小
磁瓶中者亦当箬包苧扎勿令见风且宜置于案头勿
近有气味之物亦不可用纸包盖茶性畏纸纸成于水
中受水气多也纸里一夕既随纸作气而茶味尽矣虽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6a 页 WYG0844-0691a.png
再焙之少顷即润雁宕诸山之茶首坐此病纸帖贻远
安得复佳
茶之味清而性易移藏法喜温燥而恶冷湿喜清凉而
恶郁蒸宜清触而忌香惹藏用火焙不可日晒世人多
用竹器贮茶虽加箬叶拥护然箬性峭劲不甚伏帖风
湿易侵至于地炉中顿放万万不可人有以竹器盛茶
置被笼中用火即黄除火即润忌之忌之
闻龙茶笺尝考经言茶焙甚详愚谓今人不必全用此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6b 页 WYG0844-0691b.png
法予构一焙室高不踰寻方不及丈纵广正等四围及
顶绵纸密糊无小罅隙置三四火缸于中安新竹筛于
缸内预洗新麻布一片以衬之散所炒茶于筛上阖户
而焙上面不可覆盖以茶叶尚润一覆则气闷罨黄须
焙二三时俟润气既尽然后覆以竹箕焙极乾出缸待
冷入器收藏后再焙亦用此法则香色与味犹不致大

诸名茶法多用炒惟罗岕宜于蒸焙味真蕴藉世竞珍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7a 页 WYG0844-0691c.png
之即顾渚阳羡密迩洞山不复仿此想此法偏宜于岕
未可槩施诸他茗也然经已云蒸之焙之则所从来远

吴人绝重岕茶往往杂以黑箬大是阙事每藏茶必
令樵青入山采竹箭箬拭净烘乾护罂四周半用剪碎
拌入茶中经年发覆青翠如新
吴兴姚叔度言茶若多焙一次则香味随减一次予验
之良然但于始焙时烘令极燥多用炭箬如法封固即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7b 页 WYG0844-0691d.png
梅雨连旬燥仍自若惟开坛频取所以生润不得不再
焙耳自四月至八月极宜致谨九月以后天气渐肃便
可解严矣虽然能不弛懈尤妙
炒茶时须用一人从傍扇之以袪热气否则茶之色香味
俱减此予所亲试扇者色翠不扇者色黄炒起出铛时
置大磁盆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
入铛以文火炒乾之盖揉则其津上浮点时香味易出
田子艺以生晒不炒不揉者为佳其法亦未之试耳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8a 页 WYG0844-0692a.png
群芳谱以花拌茶颇有别致凡梅花木樨茉莉玫瑰蔷
薇兰蕙金橘栀子木香之属皆与茶宜当于诸花香气
全时摘拌三停茶一停花收于磁罐中一层茶一层花
相间填满以纸箬封固入净锅中重汤煮之取出待冷
再以纸封裹于火上焙乾贮用但上好细芽茶忌用花
香反夺其真味惟平等茶宜之
云林遗事莲花茶就池沼中于早饭前日初出时择取
莲花蕊略绽者以手指拨开入茶满其中用麻丝缚扎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8b 页 WYG0844-0692b.png
定经一宿次早连花摘之取茶纸包晒如此三次锡罐
盛贮扎口收藏
邢士襄茶说凌露无云采候之上霁日融和采候之次
积日重阴不知其可
田艺衡煮泉小品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
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况作人手器不洁火候失宜
皆能损其香色也生晒茶瀹之瓯中则旗鎗舒畅清翠
鲜明香洁胜于火炒尤为可爱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9a 页 WYG0844-0692c.png
洞山茶系岕茶采焙定以立夏后三日阴雨又需之世
人妄云雨前真岕抑亦未知茶事矣茶园既开入山卖
草枝者日不下二三百石山民收制以假混真好事家
躬往予租采焙戒视惟谨多被潜易真茶去人地相京
高价分买家不能二三觔近有采嫩叶除尖蒂抽细筋
焙之亦曰片茶不去尖筋炒而复焙燥如叶状曰摊茶
并难多得又有俟茶市将阑采取剩叶焙之名曰修山
茶香味足而色差老若今四方所货岕片多是南岳片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59b 页 WYG0844-0692d.png
子署为骗茶可矣茶贾衒人率以长潮等茶本岕亦不
可得噫安得起陆龟蒙于九京与之赓茶人诗也茶人
皆有市心令予徒仰真茶而已故余烦闷时每诵姚合
乞茶诗一过
月令广义炒茶每锅不过半觔先用乾炒后微洒水以
布捲起揉做
茶择净微蒸候变色摊开扇去湿热气揉做毕用火焙
乾以箬叶包之语曰善蒸不若善炒善晒不若善焙盖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0a 页 WYG0844-0693a.png
茶以炒而焙者为佳耳
月令广义采茶在四月嫩则益人粗则损人茶之为道
释滞去垢破睡除烦功则著矣其或采造藏贮之无法
碾焙煎试之失宜则虽建芽浙茗祇为常品耳此制作
之法宜亟讲也
冯梦祯快雪堂漫录炒茶锅令极净茶要少火要猛以
手拌炒令软净取出摊于匾中略用手揉之揉去焦梗
冷定复炒极燥而止不得便入瓶置于净处不可近湿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0b 页 WYG0844-0693b.png
一二日后再入锅炒令极燥摊冷然后收藏
藏茶之罂先用汤煮过烘燥乃烧栗炭透红投罂中覆
之令黑去炭及灰入茶五分投入冷炭再入茶将满又
以宿箬叶实之用厚纸封固罂口更包燥净无气味砖
石压之置于高燥透风处不得傍墙壁及泥地方得
屠长卿考槃馀事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
湿故收藏之法先于清明时收买箬叶拣其最青者预
焙极燥以竹丝编之每四片编为一块听用又买宜兴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1a 页 WYG0844-0693c.png
新坚大罂可容茶十觔以上者洗净焙乾听用山中采
焙回复焙一番去其茶子老叶梗屑及枯焦者以大盆
埋伏生炭覆以灶中敲细赤火既不生烟又不易过置
茶焙下焙之约以二觔作一焙别用炭火入大炉内将
罂县架其上烘至燥极而止先以编箬衬于罂底茶焙
燥后扇冷方入茶之燥以拈起即成末为验随焙随入
既满又以箬叶覆于茶上每茶一觔约用箬二两罂口
用尺八纸焙燥封固约六七层擪以方厚白木板一块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1b 页 WYG0844-0693d.png
亦取焙燥者然后于向明净室或高阁藏之用时以新
燥宜兴小瓶约可受四五两者另贮取用后随即包整
夏至后三日再焙一次秋分后三日又焙一次一阳后
三日又焙一次连山中共焙五次从此直至交新色味
如一罂中用浅更以燥箬叶满贮之虽久不浥
又一法以中坛盛茶约十觔一瓶每年烧稻草灰入大
桶内将茶瓶座于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筑实
用时拨灰开瓶取茶些少仍复封瓶覆灰则再无蒸坏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2a 页 WYG0844-0694a.png
之患次年另换新灰
又一法于空楼中县架将茶瓶口朝下放则不蒸缘蒸
气自天而下也
采茶时先自带锅入山别租一室择茶工之尤良者倍
其雇值戒其搓摩勿使生硬勿令过焦细细炒燥扇冷
方贮罂中
采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可太青青则
叶已老而味欠嫩须在榖雨前后觅成梗带叶微绿色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2b 页 WYG0844-0694b.png
而团且厚者为上更须天色晴明采之方妙若闽广岭
南多瘴疠之气必待日出山霁雾瘴岚气收净采之可

冯可宾岕茶笺茶雨前精神未足夏后则梗叶太粗然
以细嫩为妙须当交夏时时看风日晴和月露初收亲
自监采入篮如烈日之下应防篮内郁蒸又须伞盖至
舍速倾于净内薄摊细拣枯枝病叶蛸丝青牛之类
一一剔去方为精洁也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3a 页 WYG0844-0694c.png
蒸茶须看叶之老嫩定蒸之迟速以皮梗碎而色带赤
为度若太熟则失鲜其锅内汤须频换新水盖熟汤能
夺茶味也
陈眉公太平清话吴人于十月中采小春茶此时不独
逗漏花枝而尤喜日光晴暖从此蹉过霜凄雁冻不复
可堪矣
眉公云采茶欲精藏茶欲燥烹茶欲洁
吴拭云山中采茶歌凄清哀婉韵态悠长一声从云际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3b 页 WYG0844-0694d.png
飘来未尝不潜然堕泪吴歌未便能动人如此也
熊明遇岕山茶记贮茶器中先以生炭火煅过于烈日
中暴之令火灭乃乱插茶中封固罂口覆以新砖置于
高爽近人处霉天雨候切忌发覆须于晴燥日开取其
空缺处即当以箬填满封閟如故方为可久
雪蕉馆记谈明玉珍子升在重庆取涪江青石为茶
磨令宫人以武隆雪锦茶碾焙以大足县香霏亭海棠
花味倍于常海棠无香独此地有香焙茶尤妙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4a 页 WYG0844-0695a.png
诗话顾渚涌金泉每岁造茶时太守先祭拜然后水稍
出造贡茶毕水渐减至供堂茶毕已减半矣太守茶毕
遂涸北苑龙焙泉亦然
紫桃轩杂缀天下有好茶为凡手焙坏有好山水为俗
子妆点坏有好子弟为庸师教坏真无可奈何耳
匡庐顶产茶在云雾蒸蔚中极有胜韵而僧拙于焙瀹
之为赤卤岂复有茶哉戊戌春小住东林同门人董献
可曹不随万南仲手自焙茶有浅碧从教如冻柳清芬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4b 页 WYG0844-0695b.png
不遣杂花飞之句既成色香味殆绝
顾渚前朝名品正以采摘初芽加之法制所谓罄一亩
之入仅充半环取精之多自然擅妙也今碌碌诸叶茶
中无殊菜沈何胜括目 金华仙洞与闽中武夷俱良
材而厄于焙手 埭头本草市溪庵施济之品近有苏
焙者以色稍青遂混常价
岕茶汇钞岕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后烘焙缘其摘迟枝
叶微老炒不能软徒枯碎耳亦有一种细炒岕乃他山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5a 页 WYG0844-0695c.png
炒焙以欺好奇者岕中人惜茶决不忍嫩采以伤树本
余意他山摘茶亦当如岕之迟摘老蒸似无不可但未
经尝试不敢漫作
茶以初出雨前者佳惟罗岕立夏开园吴中所贵梗觕叶
厚者有箫箬之气还是夏前六七日如雀舌者最不易

檀几丛书南岳贡茶天子所尝不敢置品县官修贡期
以清明日入山肃祭乃始开园采造视松罗虎丘而色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5b 页 WYG0844-0695d.png
香丰美自是天家清供名曰片茶初亦如岕茶制法万
历丙辰僧稠荫游松萝乃仿制为片
冯时可滇行记略滇南城外石马井泉无异惠泉感通
寺茶不下天池伏龙特此中人不善焙制耳徽州松萝
旧亦无闻偶虎丘一僧往松萝庵如虎丘法焙制遂见
嗜于天下恨此泉不逢陆鸿渐此茶不逢虎丘僧也
湖州志长兴县啄木岭金沙泉唐时每岁造茶之所也
在湖常二郡界泉处沙中居常无水将造茶二郡太守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6a 页 WYG0844-0696a.png
毕至具仪注拜敕祭泉顷之发源其夕清溢供御者毕
水即微减供堂者毕水已半之太守造毕水即涸矣太
守或还旆稽期则示风雷之变或见鸷兽毒蛇木魅阳
晱之类焉商旅多以顾渚水造之无沾金沙者今之紫
笋即用顾渚造者亦甚佳矣
高濂八笺藏茶之法以箬叶封裹入茶焙中两三日一
次用火当如人体之温温然而湿润自去若火多则茶
焦不可食矣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6b 页 WYG0844-0696b.png
陈眉公太平清话武夷屴崱紫帽龙山皆产茶僧拙于焙
既采则先蒸而后焙故色多紫赤只堪供宫中浣濯用
耳近有以松萝法制之者既试之色香亦具足经旬月
则紫赤如故盖制茶者不过土著数僧耳语三吴之法
转转相效旧态毕露此须如昔人论琵琶法使数年不
近尽忘其故调而后以三吴之法行之或有当也
徐茂吴云实茶大瓮底置箬瓮口封閟倒放则过夏不
黄以其气不外泄也子晋云当倒放有盖缸内缸宜砂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7a 页 WYG0844-0696c.png
底则不生水而常燥加谨封贮不宜见日见日则生翳
而味损矣藏又不宜于热处新茶不宜骤用贮过黄梅
其味始足
张大复梅花笔谈松萝之香馥馥庙后之味閒閒顾渚
扑人鼻孔齿颊都异久而不忘然其妙在造凡宇内道
地之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吾深夜被酒发张震封所遗
顾渚连啜而醒
宗室文昭古瓻集桐花颇有清味因收花以熏茶命之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7b 页 WYG0844-0696d.png
曰桐茶有长泉细火夜煎茶觉有桐香入齿牙之句
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自榖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
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头春叶粗味
浓二春三春叶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夏末秋初又采
一次名为秋露香更浓味亦佳但为来年计惜之不能
多采耳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
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岕片祇蒸不炒火焙
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8a 页 WYG0844-0697a.png
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茶采
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
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释超全诗云如梅
斯馥兰斯馨心閒手敏工夫细形容殆尽矣
王草堂节物出典养生仁术云榖雨日采茶炒藏合法
能治痰及百病
随见录凡茶见日则味夺惟武夷茶喜日晒
武夷造茶其岩茶以僧家所制者最为得法至洲茶中
续茶经 卷上之一 第 68b 页 WYG0844-0697b.png
采回时逐片择其背上有白毛者另炒另焙谓之白毫
又名寿星眉摘初发之芽一旗未展者谓之莲子心连
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谓之凤尾龙须要皆异其制造以
欺人射利实无足取焉
 
 
 
 续茶经卷上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