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0155-071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义卷四十四
            宋 李明复 撰
  昭公
十有三年春叔弓帅师围费
 谢湜曰季氏家臣南蒯以费叛故叔弓围费不书叛
 者书围则邑叛可知也家邑而至于围之则上失制
 御由此见矣末大必折尾大不掉物之常理也下之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WYG0155-0716b.png
 不率上之所以弱也故周之衰也其始诸侯制天子
 其次大夫制诸侯又其次家臣制大夫
 胡安国曰费内邑也命正卿为主将举大众围其城
 若敌国然者家臣强大夫弱也语不云乎有一言而
 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矣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
 恶于下者无以事上也所恶于上者无以使下也然
 后家齐而国治矣季孙意如以所恶于下者事其上
 而不忠于其君以所恶于上者使其下而不礼于其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0155-0717a.png
 臣出乎尔者反乎尔宜南蒯之及此也春秋之法不
 书内叛反求诸已而已矣其书围费欲著其实不没
 之也
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弑其君虔于乾溪
 谢湜曰楚灵劳师远伐国人厌苦内外离心故公子
 比乘楚空虚挟晋之力入有其国比以恶入而书曰
 归楚者罪楚灵之失人心也比之归也内袭楚子之
 位以令国人外摄师徒以携楚子之众由是楚灵以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WYG0155-0717b.png
 千乘之势不得返国而死于乾溪虔非遇弑而书曰
 比弑者著比入为首恶而致君于难也
 胡安国曰楚师伐徐楚子虔次于乾溪为之援公子
 弃疾君陈蔡主方城之外有观从者率群失职以弃
 疾命召比于晋既至胁比而立之令于乾溪曰先至
 者复其田里师溃而归楚子经而死或曰昭元年楚
 虔弑立比出奔晋十三年比归而虔缢于棘园则比
 未尝一日北面事虔为之臣虔又弑立固非比之君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0155-0717c.png
 矣而书曰比弑其君虔何也曰凡去国出奔而君不
 以为臣则晋于栾盈是也臣不以为君则公子鱄于
 卫是也若去国虽久而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
 国不扫其坟墓不收其田里不系累其宗族即君臣
 之分犹在也比虽奔晋而晋人以羁待比以国底禄
 固楚之亡公子也楚又未尝锢之如晋之于栾盈比
 又未尝不向楚而坐如子鲜之于卫安得以为比非
 楚臣而虔非比之君乎春秋书比弑其君虔明于君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0155-0717d.png
 臣之义也或曰虔弑郏敖以立比之获罪岂其无讨
 贼之心而徒贪夫位欤曰春秋罪比不明乎君臣之
 义不责其无讨贼之心夫比虽当次及之序而弃疾
 亦居楚国之常以取国言之比具五难而弃疾有五
 利此事之变也为此者宜乎效死不立若国有所归
 为曹子臧鲁叔肸不亦善乎不然身居令尹都贵戚
 之卿为社稷镇乱不自已亦可也今乃胁于势而忘
 其守怵于利而忘其义被之大恶欲辞而不可得矣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0155-0718a.png
 为人臣而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
 不知其权者若此类是也悲夫圣人垂戒之意明矣
 吕祖谦曰楚灵在当时最号强暴无道然当时得以
 威行于中国虽终于灭亡然飞扬强大尚至于十四
 年盖灵虽是无道其间亦有一二件好处且如穿封
 戌为陈公曰城麋之役不谄当楚灵为王子时与穿
 封戍争囚郑皇颉戌操戈欲逐王子围可谓仇雠之
 人今既即位不惟不报其雠及灭陈又封之为陈公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0155-0718b.png
 如此等事正如齐桓公忘射钩之雠而用管仲晋文
 忘斩祛之雠而用寺人披异世一揆此皆与桓文暗
 合处若是他全不是无道时虽凶威恶焰足以凭陵
 诸侯如何过得十四年惟其间有一二件与贤君暗
 合处故当时虽以无道行之犹可以支持十馀年大
 抵天下之道最不可须臾离如穿封戌事固可取至
 于陈无宇执人于王宫在灵之虐宜若必诛而无赦
 今乃宽假慰遣之盖十事中有一二事暗合所以过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0155-0718c.png
 得十四年故当时虽以凶威虐焰加于天下而不至
 于亡者由此故也若专恃凶焰暴虐以无道行之只
 如州吁数月便亡大抵暴不可恃若专以无道必不
 能久历考篡弑之大粗能支持后世之君却谓天道
 难知而不知天道本不难知也
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
 谢湜曰比国之逆臣也杀以不讨贼之辞弃疾与比
 同恶相济者也比既据国害君弃疾复争位杀比二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0155-0718d.png
 人者其逆同其罪均故弃疾杀比不以讨贼之辞与
 之也比虔之弟弃疾比之弟弃疾比皆称公子以明
 楚灵之祸起于宗族也
 胡安国曰弃疾立比为王而已为司马固君比矣而
 又杀之则宜书曰弃疾弑其君比而曰杀公子比何
 也初子干归自晋观从假弃疾命而召之来则来坎
 牲加书而强之盟则盟帅四族众而使之入楚则入
 杀太子禄而立之为王则王周走而呼于国中谓众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0155-0719a.png
 怒如水火而逼之自杀则自杀其行止迟速去就死
 生皆观从与国人所为而比未尝可否之也安得为
 弃疾之君乎然比兄也黑肱弟也弃疾其季弟也立
 比为王肱为令尹疾为司马盖国人以长幼之序立
 之也则宜书曰楚人杀比而春秋变文归狱弃疾者
 诛其本意在于伐比而非讨之也所谓轻重之权衡
 曲直之绳墨而怀恶者亦无所隐其情矣
秋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0155-0719b.png
滕子薛伯把伯小邾子于平丘
 程颐曰楚弃疾立诸侯惧之故同盟公不与盟晋自
 辞公不使与盟虽欲辱公然得不与同盟之罪实为
 幸也
 谢湜曰诸侯自夷仪之会怠弃国政不复出会者二
 十年由是楚子陵暴中国杀陈行人杀公子招以灭
 陈杀蔡侯用蔡世子以灭蔡及楚虔之遇难也楚国
 大乱公子争国于是晋昭假王命复会诸侯盟于平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0155-0719c.png
 丘将以谋楚也平丘之盟虽无讨乱之功然亦足以
 振中国久萎之气故陈蔡已绝之封赖之以复其国
 也是盟也王臣亦与盟故书同盟
 胡安国曰按左氏晋成虒祁诸侯朝而归者皆有异
 心齐侯往朝于晋燕而投壶曰寡人中此与君代兴
 晋人知其亦将贰也叔向曰诸侯不可以不示威乃
 并徵会治兵于邾南甲车四千乘遂合诸侯于平丘
 方是时楚人暴横陵蔑中华在宋之盟争晋先歃及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0155-0719d.png
 虢之会仍读旧书遂召诸侯为申之举迁赖于鄢县
 陈灭蔡此乃敌国外患临深履薄恐惧省戒之时其
 君当倚于法家拂士以德修国政其臣当急于责难
 陈善以礼格君心内结夏盟外攘寇乱复悼公之业
 若弗暇也今乃施施然安于不竞无愤耻自强之志
 惟宫室台榭是崇是饰及诸侯皆贰顾欲示威徵会
 而以兵甲耀之不亦末乎春秋之法制治于未乱保
 邦于未危贵事之预耻以苟成而不要诸道者也是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0155-0720a.png
 以深恶此会如下文所贬云明其义者然后知仲尼
 作经于一台囿之筑一宫室门观之作必谨而书以
 重民力其弭乱特危固结人心之虑远矣
八月甲戌同盟于平丘
 胡安国曰按左氏晋将寻盟齐人不可叔向曰诸侯
 有间矣不可以不示众辛未治兵建而不旆壬申复
 旆诸侯畏之辞诸鲁曰寡君有甲车四千乘虽以无
 道行之犹必可畏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南蒯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0155-0720b.png
 子仲之忧庸可弃乎若奉晋之众间其二忧何求而
 弗克请君无勤鲁人听命甲戌同盟于平丘其书同
 盟者刘子与盟同惧楚也会与盟同地再书平丘者
 书之重词之复其中必有美恶焉见行事之深切著
 明故词繁而不杀也是盟盖或善之而以为恶何哉
 盟虽衰世之事然有定人道之大伦者矣有备天子
 之明禁者矣有束牲不歃相命而信自喻者矣有纳
 斥候禁侵掠诚格而不复叛者矣其次犹以载书词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0155-0720c.png
 命相争约于大神而不敢越者则未闻主盟中国奉
 承齐牺而矜其威力恐迫诸侯又信邾人之诉绝兄
 弟之欢求逞私愤间其忧疑如此盟者流及战国强
 众相誇恫疑恐喝恣行陵暴死者十九积习所致有
 自来矣春秋礼义之大宗也曾是以为善乎词繁而
 不杀则恶其竞力不道为后世鉴也
公不与盟
 胡安国曰臣子之于君父隐讳其耻礼也十二国会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0155-0720d.png
 于平丘公独见辞不得与盟斯亦可耻矣曷为特书
 其事而不隐也晋主此盟德则不竞而矜甲兵之威
 肆胁持之术以诸侯上要天子之老而歃血以中国
 同惴荆蛮篡立之主而结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
 而以威诈涖之具此五不韪者得不与焉幸也圣人
 笔削春秋凡鲁君可耻者必为之隐讳至会于沙随
 而公不得见盟于平丘而公不得与自众人常情必
 深沮丧以为辱矣仲尼推明其故自反而缩虽晋国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0155-0721a.png
 之严不可及也彼以其威我以其理彼以其势我以
 其义夫何歉乎哉直书其事示后世立身行已之道
 也其垂训之用大矣
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
 胡安国曰称人以执非伯讨也自文以来公室微弱
 三家专鲁而季氏罪之首也宿及意如尤为强逼元
 年伐莒疆郓十年伐莒取郓中分鲁国以自封殖而
 使其君民食于家其不臣甚矣何以为非伯讨乎晋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0155-0721b.png
 人若按邾莒所诉有无之状究南蒯子仲奔叛之因
 告于诸侯以其罪执之请于天子以大义废之选于
 鲁卿更意如之位收敛私邑为公室之民使政令在
 君三家臣顺则方伯之职修矣今鲁与邾通好亦不
 朝夕伐莒而郓郠之故又非昭公意也徒以邾莒之
 言曰我之不共鲁故之以遂辞鲁君而执意如则是
 意在货财而不责其无君臣之义也何得为伯讨乎
 称人以执罪晋之偷也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0155-0721c.png
公至自会
 谢湜曰平丘之会晋侯以邾莒之愬责鲁以昭公不
 立故不使与盟以季氏专国故执之以归会诸侯所
 以协邦国也会而屈人之君执人之臣非主盟之道
 也晋昭之不足与有为于此见矣取怨者不可以远
 患出会诸侯而君见屈臣见执积怨之所至也鲁人
 之不知虑患于此见矣晋责鲁不与公盟而书曰公
 不与盟婉辞而为之讳也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0155-0721d.png
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
 程氏学曰十三年蔡侯庐归于蔡陈侯吴归于陈楚
 灭陈蔡至此而复之圣人举王法以治盖陈蔡者先
 王之建国非楚可灭而非楚可复也故书爵归言二
 国之嗣位其所固有国其所宜归也二君名者素非
 诸侯至此始立也
 谢湜曰楚平即位封陈蔡而复之所以结人心也陈
 蔡先王所封之国也非楚可得而复也故隐太子之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0155-0722a.png
 子反于蔡悼太子之子反于陈书爵书归以明位乃
 其位国乃其国以正楚人之罪也二嗣前非诸侯至
 此始立故书名如卫人立晋书名是也
 胡安国曰楚虔迁六小国于荆山又灭陈蔡而县之
 及弃疾即位复诸迁国封蔡及陈隐太子有之子庐
 归于蔡悼世子偃师之子吴归于陈曰归者顺词也
 陈蔡昔皆灭矣不称复归者不与楚虔之得灭也其
 称归于者国其所宜归也庐与吴皆亡世子之子也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0155-0722b.png
 而弃疾封之可谓有奉矣不言自楚者不与楚子之
 得封也其称侯者位其所固有也陈列圣之后蔡王
 室之后见灭于楚虔而诸侯不能救复封于弃疾而
 诸侯不能与是以楚人制诸夏也圣人至是惧之甚
 盖有不得已焉制春秋为后法大要皆天子之事也
 其义则以公天下为心兴灭国继绝世异于自私其
 身欲擅而有之者也故书法如此为天下国家而不
 封建欲望先王之治难矣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0155-0722c.png
冬十月葬蔡灵公
 谢湜曰庐归而国复国复而葬灵于此安焉故书葬
公如晋至河乃复
 谢湜曰晋人辞之乃复
吴灭州来
 谢湜曰州来附庸国
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晋
 胡安国曰按左氏季孙犹在晋子服惠伯私于中行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0155-0722d.png
 穆子曰鲁事晋何以不如夷之小国土地犹大所命
 能具而非有不能救蔡为夷执亲之悔也然则晋人
 喜怒皆以利𤼵其劝沮皆以利行违道甚矣故平丘
 之会深加贬斥自是而后诸侯不合二十馀年至于
 召陵又以贿败十有八国之诸侯而书侵楚以讥之
 于是晋日益衰外携内叛不复振矣利之能败人国
 家乃如此春秋之深戒也
三月曹伯滕卒夏四月秋葬曹武公八月莒子去疾卒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0155-0723a.png
 胡安国曰卒自外录者也莒人来赴故鲁史书其卒
 葬自内录者也鲁人不往是以阙自昭公以来虽薛
 杞微国无不会其葬者何独于莒则不往乎方是时
 意如专政而莒尝诉其疆郓取郠之罪于方伯而见
 执矣为是怒莒故独不会其葬也夫怨不弃义恶不
 忘亲怒不废礼在桓公时虽与卫战而宣公卒则往
 葬之不以私故绝吉凶庆吊往来施报之常礼也以
 此见意如之专恣矣若意如者其傲狠修怨敢施于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0155-0723b.png
 昭公与莒子及其在晋闻除馆西河则恐惧逃归如
 一匹夫何也小人无礼喜怒勇怯不中节皆若是耳
 苟不远之其能国乎
冬莒杀其公子意恢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吴子夷末卒二月癸酉有事于武
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
 程氏学曰礼曰卫有大史曰柳庄寝疾公曰若疾革
 虽当祭必告然则当祭而卿佐卒不当告也告则不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0155-0723c.png
 能祭而礼不成矣夫宗庙之祭尽诚敬而已以闻臣
 佐之丧而不能成岂礼也哉且籥已入矣至于不得
 已而去乐卒事皆由告故也故书以示讥也
 谢湜曰籥入叔弓卒君祭在庙羽籥既陈以叔弓丧
 入告也去乐卒事君闻丧祭不得以乐终也宗庙之
 祭惟诚然后能尽其敬惟敬然后能尽其礼闻卿佐
 之丧则哀戚贰其心而礼不得成矣武宫不得已而去
 乐卒事者以叔弓丧入告故也古者祭不告丧祭而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0155-0723d.png
 告丧非礼也卫柳庄寝疾公曰社稷之臣也疾革虽
 当祭必告然则祭而告丧非古也卫人之变礼也祭
 享重事也告丧则国之重事废矣书叔弓卒去乐卒
 事著其失礼也礼者因人情而为之节也后世子与
 卿佐异矣然则祭而告丧惟后世子之丧可也
 胡安国曰左氏曰禘于武宫叔弓莅事籥入而卒去
 乐卒事有事于宗庙闻大夫之丧则去乐而祭可乎
 按曾子问君在祭不能成礼者夫子语之详矣而无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0155-0724a.png
 有及大臣者是知祭而去乐不可有事于宗庙遭大
 夫之变则以闻可乎按礼卫有大史柳庄寝疾君曰
 若疾革虽当祭必告是知祭而以闻不可也礼莫重
 于当祭大夫有变而不以闻则内得尽其诚敬之心
 于宗庙外全隐恤之意于大臣是两得之也然则有
 事于宗庙大臣莅事籥入而卒于其所则如之何礼
 虽未之有可以义起也有事于宗庙大臣莅事籥入
 而卒于其所去乐卒事其可也缘先祖之心见大臣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0155-0724b.png
 之卒必闻乐不乐缘孝子之心视已设之馔必不忍
 轻彻故去乐而卒事其可也宗庙合礼者常事不书
 苟以为可则春秋何书乎此记礼之变而书之者也
夏蔡朝吴出奔郑
 谢湜曰朝吴蔡大夫公子之比入公子弃疾之乱皆
 朝吴为之主乱国之臣难安其上故朝吴不保其位
 出奔
 胡安国曰朝吴蔡之忠臣虽不能存蔡而能复蔡其从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0155-0724c.png
 于弃疾者谓蔡灭而弃疾必能封之也弃疾以其忠
 于旧君而信之使居旧国可谓知所信矣则曷为出
 奔费无极害其宠也无极楚之谗人去朝吴出蔡侯
 朱丧太子建杀连尹奢屏王耳目使不聪明卒使吴
 师入郢辱及宗庙谗人为乱可不畏乎为国有九经
 而尊贤为上劝贤有四事而去谗为首志朝吴出奔
 而入郢之师兆矣然朝吴身居旧国处危疑之地苟
 有谮之者则王不能无动也能以忠信自任而杜谗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0155-0724d.png
 谄之谋则善矣而费无极乃语之曰子亦长矣而在
 下位辱也欲为之请以名利累其心而莫之觉不智
 亦甚矣故特书其出奔以罪吴为后戒也
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秋晋苟吴帅师伐鲜虞
 胡安国曰晋灭潞氏甲氏及再伐鲜虞皆用大夫为
 主将而或称人或称国或称其名氏何也以殄灭为
 期而无矜恻之意则称人见利忘义而以鸷贼欺诈
 行之则称国以正兵加敌而不纳其叛臣则称名氏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0155-0725a.png
 夫称其名氏非褒之也才免于贬耳而春秋用兵禦
 狄之略咸见矣
 吕祖谦曰晋到此时多伐鲜虞何故盖当时晋公室
 衰而大夫各自做家计多去伐他以有其地
冬公如晋
 谢湜曰虽至河乃复虽不与盟然且如晋以难故也
十有六年春齐侯伐徐楚子诱戎蛮子杀之
 程氏学曰春秋之世强陵弱众暴寡故杀诸侯者有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0155-0725b.png
 矣而楚恃其诏伪复诱以杀人之君者二焉昭十一
 年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于申及此是也甚乎天下
 无王楚之不道也
 谢湜曰诱蔡侯般杀之楚灵之狄行也诱戎蛮子杀
 之楚平之狄行也楚平杀蛮子不名者以诈相诱相
 杀楚俗之常也外域以诈杀外域不名著其常也以
 其为行彼此一也然则虔名所以著其恶于前弃疾
 不名所以著其常于后著其恶以明在所绝著其常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0155-0725c.png
 以明在所贱
 胡安国曰楚子之诱一也或名或不名者虔欲灭中
 国而弃疾讨蛮氏谨中外之辨也蔡侯与蛮子之见
 杀一也或名或不名者蔡般弑父与君蛮氏乱而无
 质其罪之轻重亦差矣
 吕祖谦曰晋到得昭公以后诸侯各自为政不复禀
 霸王之命所以齐楚交兵于中国到得齐侯伐徐徐
 人行成赂以甲父之鼎叔孙昭子具言诸侯无霸之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0155-0725d.png
 害鲁庄公以前是时霸者未兴自昭公以后霸权已
 失当霸者未兴以前若鲁卫宋郑更相侵伐无所顾
 忌自桓公一霸晋文继兴方有所统百馀年间败王
 法灭小国虽曰侵天子之权搂诸侯以伐诸侯其罪
 固多然一时维持中夏使诸侯有所畏惧遵守王度
 亦不为无助及霸权既失之后晋文公既卒昭公即
 位天下无霸齐之伐徐楚之取蛮肆行无惮甚至于
 吴越入中国会之有成而还莫之亢也当时诸侯大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0a 页 WYG0155-0726a.png
 夫慨然反思有霸之时自此后中外无辨吴楚于越
 交兵中夏陵夷至于战国之际终至强弱相吞成周
 所封千七百国所存仅七八百国皆为强大诸侯所
 吞并若论败王法灭小国搂诸侯以伐诸侯其罪固
 多殆夫先王之政扫地无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
 城以战杀人盈城到此之时反观霸者维持之功虽
 一时上僣王法然止霸者一国而已天下诸侯不敢
 自肆不至如战国之甚霸者之功不可厚诬故夫子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0b 页 WYG0155-0726b.png
 称管仲之功而以为如其仁如其仁分明是如此当
 时管仲虽有此功非夫子不能知也自后世观之以
 为戎狄自强弱如此后来如刘石弄兵怀悯之时中
 国天子反为刘曜驱之青衣行酒使当时有管仲决
 不至此以此知孔子之称美管仲是灼知管仲之功
 如此也
夏公至自晋
 胡安国曰左氏曰公如晋平丘之会故也至是始归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1a 页 WYG0155-0726c.png
 者晋人止公其不书讳之也昭公数朝于晋三至于
 河而不得入两得见晋侯又欲讨其罪而止旃其困
 辱亦甚矣在易之困曰困亨者因困穷而致亨也夫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𤼵于声而后喻此正
 愤悱自强之时而夏少康卫文公越勾践燕昭王四
 君子者由此其选也今昭公安于危辱无激昂勉励
 之志即所谓自暴自弃不可与有为而人亦莫之告
 矣不亦悲乎讳而不书深贬之也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1b 页 WYG0155-0726d.png
秋八月己亥晋侯夷卒九月大雩季孙意如如晋冬十
月葬晋昭公
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秋
郯子来朝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
 谢湜曰陆浑戎散居伊雒之川
 胡安国曰林父之于潞氏士会之于甲氏荀吴之于
 陆浑戎皆灭之也而林父士会称人荀吴举其名氏
 何哉晋为盟主陆浑之戎密迩王室而纵之杂处则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2a 页 WYG0155-0727a.png
 非尊周室别内外之义也与辟土服远以图强霸则
 异矣然举其名氏非褒词也才得无贬耳则穷兵于
 远虚内事外者可知矣
冬有星孛于大辰
 谢湜曰孛非常星故书有星其星赤光悖逆当大辰
 之次故书孛于大辰
 胡安国曰大辰心也心为明堂天子之象其前星太
 子后星庶子孛星加心象天子适庶将分争也后五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2b 页 WYG0155-0727b.png
 年景王崩王室乱刘子单子立王猛尹氏召伯立子
 朝历数载而后定至哀十三年有星孛于东方不言
 宿名者不加宿也当是时吴人僣乱凭陵上国日敝
 于兵暴骨如莽其戾气所感固将壅吴而降之罚也
 故气祲所指在于东方假手越人吴国遂灭天之示
 人显矣史之有占明矣
楚人及吴战于长岸
 谢湜曰吴潜兵入楚故二国战于长岸胜败不分故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3a 页 WYG0155-0727c.png
 不书败吴不称人狄之也
 胡安国曰言战不言败胜负敌也楚地五千里带甲
 数十万战胜诸侯威服天下本非吴敌也惟不能去
 谗贱货使费无极以谗胜囊瓦以货行而策士奇才
 为敌国用故日以侵削至鸡父之师亡国皆败柏举
 之战国破君奔几于亡灭吴日益强而楚削矣是故
 为国必以得贤为本劝贤必以去谗贱货为先不然
 虽广土众民不足恃也考其所书本末强弱之由其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3b 页 WYG0155-0727d.png
 为后世戒明矣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曹伯须卒夏五月壬午宋卫陈郑

 谢湜曰天火所及故四国同日灾
 胡安国曰按左氏郑灾子产临事而备至于书焚室
 而宽其征与之材三日哭国不市使行人告于诸侯
 宋卫皆如是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子以是知陈许
 之先亡也初裨灶言于子产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4a 页 WYG0155-0728a.png
 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及郑既灾灶曰
 不用吾言郑又将火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曰天道
 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亦不复火裨灶所言
 盖以象推非妄也而郑不复火者子产当国方有令
 政此以德消变之验矣是知吉凶祸福固有可移之
 理古人所以必先人事而后言命也
六月邾人入鄅
 谢湜曰鄅妘姓国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4b 页 WYG0155-0728b.png
秋葬曹平公冬许迁于白羽
 谢湜曰许又自夷迁白羽
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
 谢湜曰邾人入鄅故宋伐邾
 胡安国曰按左氏宋公伐邾围虫取之而经不书围
 与取何也初郑人藉稻邾人袭鄅尽俘之鄅子曰余
 无归矣从帑于邾邾子反其夫人而舍其女夫人宋
 向戌之女也故向宁请师围虫取之尽归鄅俘此所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5a 页 WYG0155-0728c.png
 谓声罪执言之兵归鄅之俘其善意也故书伐邾而
 释其取邑之罪此亦善善长恶恶短之义
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
 程颐语录或问赵盾弑其君夷皋许世子止弑其君
 买曰皆从傅说
 谢湜曰许悼公疟世子止以进药之误悼公饮药而
 卒春秋原情定罪遂以弑恶加之者以悼公之死由
 世子止所致故也臣之事君子之事父其心所宜敬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5b 页 WYG0155-0728d.png
 慎也药则死生所系一失伦理则君亲由此受患矣
 臣子尤宜致敬致慎也是以臣之养君子之养父虽
 过失法所不容欲其无所不用其极也然则许止以
 药物不慎而春秋以大逆处之者所以责臣子敬慎
 之至也律于君亲虽药封题误亦为大不敬盖得春
 秋敬慎之微意矣
 胡安国曰按左氏许悼公疟戊辰饮世子止之药卒
 书曰弑其君者止不尝药也古者医不三世不服其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6a 页 WYG0155-0729a.png
 药夫子之所慎者三疾居其一季康子馈药曰丘未
 达不敢尝敬慎其身如此也而于君父可忽乎君有
 疾饮药臣先尝之父有疾饮药子先尝之盖言慎也
 止不择医而轻用其药药不先尝而误进于君是有
 忽君父之心而不慎矣自小人之情度之世子弑君
 欲速得其位而止无此心故曰我与夫弑者不立乎
 其位哭泣歠饘粥嗌不容粒未逾年而卒无此心故
 被以大恶而不受自君子听之止不尝药是忽君父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6b 页 WYG0155-0729b.png
 之尊而不慎也而止有此心忽君父之尊而不慎此
 篡弑之萌坚冰之渐而春秋之所谨也有此心故加
 以大恶而不得辞书许世子止弑君乃除恶于微之
 意也而或者顾以操刃而杀与不躬进药及进药而
 不尝三者罪当殊科疑于三传之说则误矣必若此
 言夫人而能为春秋奚待于圣笔乎墨翟兼爱岂其
 无父杨朱为我岂其无君孟轲氏辞而辟之以为禽
 兽逼人人将相食后世推明其功不在禹下未有讥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7a 页 WYG0155-0729c.png
 其过者知此说则知止不尝药春秋以为弑君之意
 矣
己卯地震秋齐高𤼵帅师伐莒冬葬许悼公
 程颐曰蔡般许止疑同故书葬
 谢湜曰春秋贼不讨不书葬许悼公书葬者许止非
 弑也以其进药不慎害及君亲而加之弑也然则悼
 公书弑所以诛止之不孝也悼公书葬以明止无害
 君亲之心也由是观之蔡世子之于景公也前书弑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7b 页 WYG0155-0729d.png
 后书葬其事盖与许世子类矣
 胡安国曰何以书葬谷梁子曰不使止为弑父也其
 说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羁贯成童不就
 师傅父之罪也就师学问无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
 心志既通而名誉不闻友之罪也名誉既闻有司不
 举有司之罪也有司举之王者不用王者之过也许
 世子止不知尝药累及许君也观止自责可谓冇过
 人之质矣乃至以弑君获罪此为人臣子而不知春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8a 页 WYG0155-0730a.png
 秋之义者也古者太子自其初生固举以礼有司端
 冕见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为赤子而其教已
 有齐肃敬慎之端此春秋训臣子除恶于微积善于
 早之意也
二十年春王正月夏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
 谢湜曰鄸会所治邑自鄸出奔宋者恃鄸共力背国
 出奔也
 胡安国曰奔未有言自者此其言自何刘敞曰待放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8b 页 WYG0155-0730b.png
 也古者大夫有罪待放于其境三年君赐之环则复
 赐之玦则去逾境则为位向国而哭素衣裳冠不说
 人以无罪此去国之礼曹无大夫其曰公孙贤之也
 待放而从出奔臣子常礼免于贬足矣而何以贤之
 为公子喜时之后贤之也喜时者曹之社稷镇公子
 能以国让不取乎为诸侯所谓子臧是也春秋之义
 善善也长恶恶也短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以其
 贤者之后苟可善焉斯进之矣此舜典罚弗及嗣赏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9a 页 WYG0155-0730c.png
 延于世之意也后世议者有乞录用贤者之类功臣
 之世盖得春秋之旨矣
秋盗杀卫侯之兄絷
 谢湜曰兄弟人之至亲也君之兄为盗所杀则灵公
 遇亲之不厚察奸之不严可知也
 胡安国曰左氏以为齐豹杀之也齐豹为卫司寇守
 嗣大夫其书为盗所谓求名而不得者也若艰难其
 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臣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29b 页 WYG0155-0730d.png
 窃以为仲尼书断此狱罪在宗鲁宗鲁孟絷之骖乘
 也于法应书曰盗非求名而不得者也天下岂有欲
 求险危大人之恶名而圣人又靳此名而不与者哉
 然则齐豹首谋作乱宗鲁虽与闻行事又以身死之
 矣今乃释豹不诛而归狱于宗鲁不亦颇乎曰豹之
 不义夫人皆知之也若宗鲁欲事豹而死于公孟
 盖未有知其罪者故琴张闻其死将往吊之仲尼曰
 齐豹之盗孟絷之贼汝何吊焉非圣人𤼵其食奸受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30a 页 WYG0155-0731a.png
 乱盖不义犯非礼之罪书于春秋则齐豹所畜养之
 盗孟絷所见杀之贼其大恶隐矣
冬十月宋华亥向宁华定出奔陈
 谢湜曰宋元公失御臣之道故三卿构乱出奔
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庐卒
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夏晋侯使士鞅来聘
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
 谢湜曰华向之入非独求复职位而已据南里与君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30b 页 WYG0155-0731b.png
 为敌故书叛国内附从者众故入宋南里华向权重
 于宋久矣三卿虽以大罪出奔然华氏蟠据要职者
 皆在费遂为大司马貙为少司马多僚为卿士皆华
 氏之内应也华向之奔也上无讨贼之师下有援贼
 之党欲使奔者不复为乱难矣此三卿所以斗于腹
 心之地也
 胡安国曰按左氏初宋元公无信多私而恶华向三
 大夫谋曰亡愈于死先诸乃诱群公子杀之公如华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31a 页 WYG0155-0731c.png
 氏请焉弗许遂劫公取太子及其母弟以为质公怒
 攻之华向奔陈至是入于南里以叛凡书叛有入于
 戚者而不言卫有入于朝歌者而不言晋有入于萧
 者而不言宋此独称宋南里何哉戚与朝歌及萧皆
 其所食私邑也若南里则宋国城内之里名也传称
 华氏居庐门南里以叛而宋城旧鄘及桑林门以守
 是华氏与宋分国而居矣故其入其出皆以南里系
 之宋以深罪叛臣逼胁其君已甚之词也
春秋集义 卷四十四 第 31b 页 WYG0155-0731d.png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八月乙亥叔辙卒冬蔡侯朱
出奔楚
 谢湜曰左氏谓费无极以楚胁蔡人出朱而立平公
 之弟秉国
公如晋至河乃复
 谢湜曰晋人以鼓叛辞公故复
 
 春秋集义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