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155-05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义卷三十二
            宋 李明复 撰
  宣公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公至自齐
 谢湜曰母丧如齐不讳者公之恶有大于此故也
夏仲孙蔑如京师
 谢湜曰公如齐仲孙蔑如京师齐强王室弱故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155-0574b.png
 胡安国曰以浅言之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当岁首月
 公朝于齐夏使大夫聘于京师此皆比事可考不待
 贬绝而恶自见者也宣公享国九年于周才一往聘
 其在齐则又再朝矣经于如齐每行必致深罪之也
 下逮战国周衰甚矣齐威王往朝于周而天下皆贤
 之况春秋时乎而宣公不能也故聘觐之礼废则君
 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患起矣此经
 书君如齐臣周之意而特书王正以表之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155-0575a.png
齐侯伐莱
 谢湜曰七年伐莱莱未服故又伐莱
秋取根牟
 谢湜曰杜氏谓根牟东夷国
八月滕子卒
 谢湜曰滕昭公用夷礼故称子鲁不会葬故不书葬
 不日不名史失之
九月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晋荀林父帅师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155-0575b.png
伐陈
 胡安国曰按左氏讨不睦也陈侯不会荀林父以诸
 侯之师伐陈晋侯卒乃还则知经所书者与晋罪陈
 之词也会于扈以待陈而陈侯不会然后林父以诸
 侯之师伐之也则几于自反而有礼矣不书诸侯之
 师而曰林父帅师者在会诸侯皆以师听命而林父
 兼将之也则其众辑矣晋主夏盟又尝救陈所宜与
 也而惟楚之即夫岂义乎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155-0575c.png
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
 谢湜曰扈之会以陈与楚谋伐陈也诸侯不出故荀
 林父帅师伐陈诸侯不振可知也不知制楚而区区
 伐陈晋之失道也晋侯伐陈未返而卒于会卒于会
 书地重之也
冬十月癸酉卫侯郑卒
 谢湜曰卫侯卫成公鲁不会葬故不书葬
 胡安国曰晋成公何以不葬鲁不会也卫成公何以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155-0575d.png
 不葬亦鲁不会也卫成事晋甚谨而鲁宣公独深向
 齐卫欲为晋致鲁故谋黑壤之会而特使孙良夫来
 盟以定之也及会于黑壤而晋人止公赂然后免是
 以扈之会皆前日诸侯而鲁独不往二国继以丧故
 亦皆不会此所谓无其事而阙其文者也或曰二君
 皆有贬焉故不书葬误矣鲁人不会亦无贬乎书卒
 而以私怨废礼忘亲其罪已见春秋文简而直视人
 若日月之无私照也曲生意义失之远矣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155-0576a.png
宋人围滕
 谢湜曰宋人因滕丧围滕宋人大恶也
 胡安国曰围国非将卑师少所能办也必动大众而
 使大夫为主帅明矣然而称人是贬之也滕既小国
 又方有丧所宜矜哀吊恤之不暇而用兵革以围之
 比事以观知见贬之罪在不仁矣
楚子伐郑晋郤缺帅师救郑
 谢湜曰自郑从楚侵陈晋与列国伐郑二侵郑一自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155-0576b.png
 郑背楚从晋楚人楚子侵郑伐郑二
 胡安国曰楚兵加郑数矣或称人或称爵何也郑自
 晋成公初立舍楚而从中国正也楚人为是兴师而
 加郑不义矣故宣公三年书人书侵罪之也次年郑
 公子归生弑其君诸侯未有声罪致讨者而楚师至
 焉故特书爵与之也然兴师动众贼则不讨惟服郑
 之为事则非义举矣故又次年傅称楚子伐郑而经
 书人再贬之也至是称爵岂与之乎按公羊例君将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155-0576c.png
 不言帅师书其重者也至此书爵见其凌暴中华以
 重兵临郑矣何以知其非与之乎曰下书晋郤缺帅
 师救郑则知其非与之也由此观春秋书法皆欲治
 乱贼之党谨华夷之辨以一字为褒贬深切著明矣
陈杀其大夫泄治
 谢湜曰灵公君臣宣淫于朝大夫泄治直谏而死冶
 之死国卿孔宁杀之也不书孔宁者宁之杀直臣也
 灵公弗能禁大臣弗能争是乃陈国杀之也杀书陈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155-0576d.png
 罪其国也灵公昏淫久矣立于朝者皆邪臣也与邪
 臣窃位以事污君未尝有匡救之力也及恶之宣于
 朝也然后以一言直谏而死其名节不足称也故冶
 之死春秋无美词
 胡安国曰称国以杀者君与用事大臣同杀之也称
 其大夫则不失官守而杀之者有专辄之罪矣泄冶
 无罪而书名何也冶以谏杀身者也杀谏臣者必有
 亡国弑君之祸故书其名为徵舒弑君楚子灭陈之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155-0577a.png
 端以垂后戒此所谓系于名而书其名者也比干谏
 而死子曰商有三仁焉泄冶谏而死何独无褒词夫
 语默死生当其可而止耳泄冶之尽言无隐不愧乎
 史鱼之直矣方诸比干自靖自献于先王则未可同
 日而语也冶虽效忠其犹在宋子哀鲁叔肸之后乎
 故仕于昏乱之朝若异姓者如子哀洁身而去可也
 其贵戚耶不食其禄如叔肸善矣
 又曰按春秋书陈杀其大夫泄冶于前而载楚子入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155-0577b.png
 陈于后明杀诤臣者必有灭亡之祸不待贬绝而自
 见者也
 吕祖谦曰泄冶谏陈灵公当从胡氏说或者邦无道
 危行言逊冶或未尽所谓危行言逊是下位之人非
 大夫之事冶是大夫大夫与闻国之政事固亦当谏
 不得已去之亦可
十年春公如齐公至自齐
 谢湜曰公比年如齐以济西田故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155-0577c.png
 胡安国曰此亦如齐亦致其至而不书月上九年亦
 如齐亦致其至而书月者为是年夏使仲孙蔑如京
 师故特于岁首书王正月以著宣公之罪而君臣名
 分之际谨严如此也归田以为私惠比于君臣名分
 之际则大小不侔矣
齐人归我济西田
 程颐曰鲁修好故归鲁田田鲁有也齐非义取之故
 云归我不足为善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155-0577d.png
 程氏学曰按元年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
 月齐人取济西田公子遂杀子恶而立宣公故以济
 西田赂齐而齐人取之至是而归者公比年朝齐请
 而得之也夫鲁之分地先君受于天子奚可失坠又
 况负弑君之罪赂以免讨乎齐取逆人之赂以贬恶
 乎故其取其归皆谨而书之然其他归田未有言我
 而此特曰我济西田者独此故鲁田也若哀八年齐
 人归欢及阐定十年来归郓欢龟阴田皆鲁侵诸侯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155-0578a.png
 而得之非周公之本封也既本他国之田故不言我
 盖以寡暴众以大侵小而得之者如有王者作则在
 所予乎在所夺乎圣人所书以正王法耳郓欢龟阴
 田特书曰来归者夹谷之会孔子相焉质以礼义齐
 人自服而来归故也他只书归者皆我请而得之也
 谢湜曰济西田鲁以赂齐者也齐人取我济西之赂
 矣至此复以济西归我者以公比年如齐请而得之
 也诸侯土地皆受之天子也擅割擅取其罪一也鲁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155-0578b.png
 割天子分田以逃逆宣公之大罪也齐取天子分田
 以容逆惠公之大罪也故取田书归田复书谨其地
 也所以著二国之罪也济西鲁之故地也归称我以
 明我之所有也郓欢龟阴不称我者其地非鲁本封
 皆鲁侵而得之故也非故地则称归故地则称归我
 以王法正邦国之封疆也郓欢书来归者以彼自服
 而来也济西独书归者以我请而得之也
 胡安国曰宣公于齐顺其所欲既以女妻其臣又以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155-0578c.png
 兵会伐莱之举又每岁往朝于齐廷虽诸侯事天子
 无是礼也故惠公悦其能顺事已而以所取济西田
 归之也归欢及阐直书曰归此独书我者乃相亲爱
 惠遗之意或谓济西鲁之本封故书我则误矣以柔
 巽卑屈事人不以其道而得地与悦人之柔巽卑屈
 事已不以其道而归其地皆人欲之私而非义矣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己巳齐侯元卒齐崔氏出奔卫
 谢湜曰尹氏武氏崔氏皆以氏世其职者也尹以世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155-0578d.png
 权之重赴告外通武以世权之重子摄父职崔以世
 权之重逼上出奔然则三氏世权之尤甚者也故尹
 武崔书氏以著内外世卿之患也诗称尹氏太师然
 则尹族专国非一日也其氏已著于幽王之时矣
 胡安国曰按左氏崔杼有宠于惠公高国畏其逼也
 公卒而逐之奔卫书曰崔氏以族奔也许翰以谓崔
 杼出而能反反而能肆者以其宗强于此举氏辨之
 早也其说得矣所谓讥世卿者非公羊本旨盖门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155-0579a.png
 子因尹氏武氏称世卿而附益之于此耳经有事同
 而词异亦有事异而词同一视之则泥而不通矣
公如齐五月公至自齐
 程氏学曰君行其至必书于法当然也古者诸侯朝
 会有常节出入有常期周衰以后无法而妄行征伐
 会盟纷纷四出弃社稷委人民往往越月踰岁而后
 得返观其所书而其乱自著矣然必书其告庙而见
 于册书者则春秋可得而纪其不告者则史所不载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155-0579b.png
 而春秋亦不得而书焉然则不告者尤为非礼亦可
 知也
 谢湜曰公立非正且不顺其立齐之力也故十年五
 朝于齐鲁人病齐可知也
 胡安国曰文约而事详者经也春如齐朝惠公夏如
 齐奔其丧若是虽不致可也而皆致者甚之也天王
 之丧不奔欲行郊礼而汲汲于奔齐惠公之丧天王
 之葬不会使微者往而公孙归父会齐惠公之葬其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155-0579c.png
 不顾君臣上下尊卑之等所谓肆人欲灭天理而无
 忌惮者也词繁而不杀圣人之情见矣
癸巳陈夏徵舒弑其君平国
 谢湜曰君不君则臣不臣陈灵之祸是已
 胡安国曰陈灵公之无道也而称大夫之名氏以弑
 何也祸莫大于拒谏而杀直臣忠莫显于身见杀而
 其言验泄冶所为不惮斧钺尽言于其君者正谓灵
 公君臣通于夏徵舒之家恐其及祸不忍坐观故昧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155-0579d.png
 死言之灵公不能纳又从而杀之卒以见弑而忘其
 国此万世之大戒也特书徵舒之名氏以见泄冶忠
 言之验灵公见弑之由使有国者必以远色修身包
 容狂直开纳谏诤为心也以为罪不及民故称大夫
 以弑者非经意矣
六月宋师伐滕
 谢湜曰宋尝围滕矣滕未服故又伐滕
 胡安国曰前围滕称人刺伐丧也此伐滕称师讥用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155-0580a.png
 众也宋大国爵上公伯主之馀业力非不足也今邻
 有弑逆不能声罪致讨乃用大众以伐所当矜恤之
 小邦且滕不事已无乃已德犹有所阙而滕何尤焉
 故特称师以著其罪而汲汲于诛乱臣讨贼子之意
 见矣
公孙归父如齐葬齐惠公
 谢湜曰公子遂如晋葬晋襄公公孙归父如齐葬齐
 惠公齐晋皆大国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155-0580b.png
 胡安国曰归父仲遂之子贵而有宠宣公深德齐侯
 之能定其位而又以济西田归之也故生则倾身以
 事之而不辞于屈辱殁则亲往奔丧而使贵卿会其
 葬亦不顾天王之礼阙然莫之供也比事考辞义自
 见矣
晋人宋人卫人曹人伐郑
 谢湜曰晋郤缺救郑不力郑从楚故四国伐郑
 胡安国曰按左氏郑及楚平诸侯伐郑取成而还其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0155-0580c.png
 称人贬也郑居大国之间从于强令岂其罪乎不能
 以德镇抚而用力争之是谓五十步笑百步庸何愈
 于楚自是责楚益轻罪在晋矣
 吕祖谦曰自宣四年以后晋楚交伐郑看上面许多
 标题处郑南北两属晋楚只是要争郑此是楚人盛
 则中国衰此处最要看
秋天王使王季子来聘
 谢湜曰季子来聘报仲孙蔑之聘也季子母弟之为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0155-0580d.png
 大夫者也季子字天子大夫称字故也王以私恩宠
 季子故季子系王言之亲逆恶非义也以官私其亲
 非正也
 胡安国曰公羊传曰王季子者王之母弟也王有时
 聘以结诸侯之好礼也宣公享国至是十年不朝
 于周而比年朝齐不奔王丧而奔齐侯丧不遣贵卿
 会匡王葬而使归父会齐侯之葬纵未举法勿聘焉
 犹可也而使王季子来王灵益不振矣自是王聘春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0155-0581a.png
 秋亦不书矣
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
 谢湜曰伐邾取须句取訾娄矣今又伐邾取绎然则
 鲁之问罪于邾惟以利其田邑而已王法在所黜者
 也
 胡安国曰用贵卿为主将举大众出征伐不施于乱
 臣贼子奉天讨罪而凌弱侵小近在邦域之中附庸
 之国是为盗也当此时陈有弑君之乱既来赴告藏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0155-0581b.png
 在诸侯之策矣曾不是图而有事于邾不亦颠乎故
 四国伐郑贬而称人鲁人伐邾特书取绎以罪之也
大水季孙行父如齐冬公孙归父如齐
 谢湜曰齐顷公初立行父聘于齐归父又聘于齐结
 齐好也一岁之间公两如齐归父行父三如齐虽曰
 以吊聘而出上下烦扰甚矣
 胡安国曰按左氏行父如齐初聘也归父如齐邾故
 也齐侯嗣立宣公亲往奔其父丧又使贵卿会葬矣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0155-0581c.png
 若待逾年然后脩聘未晚也而季孙亟行归父继往
 则以宣公君臣不知为国以礼而谓妄说取人之可
 以免于讨也归父贪于取绎畏齐而往盖理曲则气
 必馁矣能无畏乎哉春秋备书而不削以著其罪为
 后世鉴也
齐侯使国佐来聘
 谢湜曰惠公卒未踰年顷公以成君之礼遣使修聘
 书爵著其恶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0155-0581d.png
 胡安国曰葬之速也大不怀也人未踰年而以君命
 遣使聘于邻国则哀戚之情忘矣孟子曰养生不足
 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滕文公五月居庐未
 有命戒及至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而有愿
 为其氓者盖礼义人心之所同然也齐顷公嗣位之
 初举动如此丧师失地几见执获岂特妇人笑客之
 罪哉已失守身之本矣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0155-0582a.png
 谢湜曰大水漂荡征役烦数故饥春秋以民为本故
 书饥以恤民命
楚子伐郑
 谢湜曰四国伐郑郑从晋故楚子伐郑
 胡安国曰经有词同而意异者比事以观斯得之矣
 九年楚子伐郑称爵者贬词也若曰国君自将恃强
 压弱凭陵中夏之称也知然者以下书晋郤缺帅师
 救郑则贬楚可知矣此年楚子伐郑称爵者直词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0155-0582b.png
 若曰以实属辞书其重者而意不以楚为罪也知然
 者以傅书晋士会救郑逐楚师于颍北而经削之则
 责晋可知矣此类经以傅为案者也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
 谢湜曰楚庄势益强盛中国所不能制故陈侯郑伯
 出受楚盟二国晋楚所争二国从楚盟于辰陵则楚
 国衰弱可知也郑子良曰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
 来者可也郑襄无守死中国之志而大臣无守死中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0155-0582c.png
 国之谋乃郑之所以取祸也
 胡安国曰晋楚争此二国为日久矣今陈郑背晋从
 楚盟于辰陵而春秋书之无贬词者岂与其下乔木
 而入幽谷乎晋人而不能令则楚人进矣经之大法
 在诛乱臣讨贼子有乱臣则无君有贼子则无父无
 父无君即大伦等于弁髦人类殄为禽兽虽得天下
 不能一朝居也今鲁与齐方用兵伐莒晋与狄方会
 于攒函而不谋少西氏之逆也而楚人能谋之所谓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0155-0582d.png
 礼失而求之野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辰陵
 之盟所以得书于经而词无贬乎圣人讨贼之意可
 谓深切著明矣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谢湜曰以二国不能平莒故
秋晋侯会狄于攒函
 谢湜曰狄在所攘而反会之弃中国不问而会狄攒
 函景公之罪也攒函狄地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0155-0583a.png
 胡安国曰周礼蕃服世一见无会同分类也书会戎
 会狄会吴皆外词也内中国故详外四夷故略今中国
 有乱天王不能讨则方伯之责也又不能讨则四邻
 诸侯宜有请矣而鲁方会齐伐莒晋亦求成于狄是
 失肩背而养其一指不能三年而缌小功之察不亦
 颠乎凡此直书其事不待贬绝而义自见者也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
 程颐曰人众词大恶众所欲诛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0155-0583b.png
 胡安国曰称人者众词也大恶人人之所同恶人人之
 所同得讨其称楚人杀徵舒诸夏之罪自见矣按左
 氏傅楚子为夏氏乱故谓陈人无动将讨于少西氏
 遂入陈杀徵舒轘诸栗门而经先书杀后书入者与
 楚子之能讨贼故先之也讨其贼为义取其国为贪
 舜蹠之相去远矣其分乃在于善与利耳楚庄以义
 讨贼勇于为善舜之徒也以贪取国急于为利蹠之
 徒也为善与恶特在一念须臾之间而书法如此故春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0155-0583c.png
 秋传心之要典不可以不察者也或曰圣人大改过
 楚虽县陈能听申叔时之说而复封陈可谓能改过
 矣犹书入陈以贬之何也曰楚庄意在灭陈虽复封
 之然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而又纳其乱臣是
 制人之上下使不得其君臣之道也晋人以币如郑
 问驷乞之立故子产对曰若寡君之二三臣而晋大
 夫专制其位是晋之县鄙也何国之为辞客币而报
 其使晋人舍之他国非所当与也而必欲纳其乱臣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0155-0583d.png
 存亡兴灭其若是乎仲尼重伤中国深美其有讨贼
 之功故特从末减不称取陈而书入虽曰与之可矣
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程颐曰诛其罪义也取其国恶也入者不受而彊之
 也致乱之臣国所不容也故书纳
 谢湜曰夏徵舒陈之大逆也楚子以罪讨而杀之诸
 侯之师未有义于此者也杀书楚人善其得讨贼之
 义也徵舒之罪人人皆欲杀之故也晋主盟之国也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0155-0584a.png
 陈之乱晋不能讨而楚能讨之则义举在楚而不在
 晋矣虽然楚之讨陈也以陈之富因欲县陈以叔时
 之谏然后反之书入罪其因人之乱而利之也入恶
 辞以其为陈病也公孙宁仪行父导君于淫以起乱
 陷君于危以取亡其罪在所绝也而楚子复纳于陈
 书纳罪其党邪臣也纳恶辞以其胁陈而返之也二
 子不系之陈绝于陈也春秋不以恶废善不以善掩
 恶楚子始正而终邪杀有罪而纳有罪故春秋美其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0155-0584b.png
 义于前而惩其恶于后所以明天王之法也
 胡安国曰此二臣者从君于昏宣淫于朝诛杀谏臣
 使其君见弑盖致乱之臣也肆诸市朝与众同弃然
 后快于人心今乃诡词奔楚托于讨贼复雠以自脱
 其罪而楚庄不能察其反覆又使陈人用之是犹人
 有饮毒而死者幸而复生又强以毒饮之可乎故圣
 人外此二人于陈而特书曰纳纳者不受而强纳之
 者也为楚庄者宜奈何潴徵舒之宫封泄冶之墓尸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0155-0584c.png
 孔宁仪行父于朝谋于陈众定其君而去其庶几乎
 朱熹曰臣下不匡之刑盖施于邦君大夫之丧国亡
 家者君臣一体不得不然如汉废昌邑王贺则诛其
 群臣如宋太祖下岭南亦诛其乱臣龚澄枢李托之
 类是也澄枢等实亡刘氏乃飞廉恶来之比诛之自
 不为冤若昌邑群臣与贺同恶者固不得不诛其馀
 止可当古者墨刑之坐耳乃不分等级例行诛杀是
 则霍光之私意也又如胡安国论楚子纳孔仪处事
春秋集义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0155-0584d.png
 虽不同意亦类此试参考之则知成汤之制官刑正
 是奉行天讨毫发不差处何疑之有哉
 
 
 
 
 
 春秋集义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