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0155-04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义卷二十五
           宋 李明复 撰
  僖公
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齐
 胡安国曰左氏曰晋人伐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
 晋之有郑虞也遂侵齐诗不云乎戎狄是膺荆舒是
 惩四夷交侵所当攘斥晋文公若移围郑之师以伐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0155-0493b.png
 之则方伯连帅之职修矣上书狄侵齐下书围郑此
 直书其事而义自见也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谢湜曰公子瑕元咺奉以摄国政者也卫成公得返
 故卫杀元咺及公子瑕元咺身为悖逆以抗君君归
 则已出君出则已归王法所不容者也春秋不以讨
 贼之词书者咺立叔武奉子瑕皆出晋命卫成以背
 晋即楚失国人心而咺无危害社稷之恶故元咺之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0155-0493c.png
 罪虽大国人有弗讨之心其杀之也卫以国法杀之
 而已故杀元咺不书人以罪成公失人心也杀二大
 夫已上不书及者其事同其恶均故也杀二大夫书
 及者以此之故而延及于彼也公子瑕摄国事晋命
 也卫以元咺背君之故而并杀之故杀书及著其
 非有大罪也卫之祸皆晋为之也故元咺出书卫归
 书卫以著咺之专国也出书奔晋归书自晋以著晋
 之病卫也晋里克卫元咺虽逆臣然皆以本国大夫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0155-0493d.png
 得罪故杀书大夫
 胡安国曰元咺讼君为恶君归则已出君出则已归
 无人臣之礼信有罪矣则称国以杀而不去其官何
 也春秋之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之道辟诸射
 失诸正鹄反求诸已卫侯之躬毋乃有阙盍亦省德
 而内自讼乎夫称国以杀者君与大臣专杀之也卫
 侯在外其称国以杀何谷梁子曰待其杀而后入也
 待其杀而后入是志乎杀咺瑕者也兵莫憯于志镆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0155-0494a.png
 铘为下卫侯未入称国以杀者此春秋诛意之效也
 然则大臣何与焉从君于恶而不能止故并罪之也公子
 瑕未闻有罪而杀之何也元咺立以为君故卫侯忌
 而杀之也然不与卫剽同者是瑕能拒咺辞其位而
 而不立也不与陈佗同者是瑕能守节不为国人之
 所恶也故经以公子冠瑕而称及见瑕无罪事起元
 咺以咺之故延及于瑕而卫侯忌克专杀滥刑之恶著
 矣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0155-0494b.png
卫侯郑归于卫
 谢湜曰卫侯出奔卫侯见执非有大罪当黜也特以
 与楚得罪而已故卫侯出奔见执皆不名以示义不
 当绝也卫侯奔楚凡三月执归京师凡二年为社稷
 主而或奔或执失国之恶大矣故卫侯复归及归皆
 名以示不能守国也践土之会叔武以卫子受盟然
 则叔武已为晋所立卫侯已为晋所绝矣故卫侯自
 楚归国称复归以罪晋文绝之也晋执卫侯归之京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0155-0494c.png
 师王不加黜而终以返国然则卫侯于卫君道未绝
 也故卫侯得返称归以正卫侯义当返国也观春秋
 不名于前称名于后而晋文迫逐卫成卫成屈辱失
 国其罪由此见矣观春秋称复归于前称归于后而
 晋文已绝卫成卫成未绝于卫其曲直由此见矣
 胡安国曰卫侯出奔于楚则不名见执于晋则不名
 今既归国复有其土地矣何以名之乎不名者责晋
 文公之以小怨妨大德名之者罪卫侯郑之以忮害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0155-0494d.png
 戕本支古者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不以为异况于戚
 属岂有疑间猜忌之心哉末世隆怨薄恩趋利弃义
 有国家者恐公族之轧已至于网罗诛杀无以庇其
 本根而社稷倾覆如六朝者众矣卫侯始归而杀叔
 武再归而及公子瑕是葛藟之不名而春秋之所恶
 也故再书其名为后世戒此义苟行则六朝之君或
 亦少省矣
晋人秦人围郑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0155-0495a.png
 谢湜曰左氏谓郑贰于楚故围郑德义驭国之大柄
 也晋文侵曹伐卫皆不以德执曹伯执卫侯皆不以
 义是以令不行于许而围许信不行于郑而围郑故
 王者先德义后兵革垂衣拱手而天下归之
 胡安国曰按左氏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经书晋人秦人者贬之也于秦晋何贬乎初晋公子
 重耳出亡过郑文公亦不礼焉为是兴师而围郑孟
 子曰有人于此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0155-0495b.png
 不仁无礼与不忠欤仁且有礼而忠矣其横逆犹是
 也此亦妄人耳而君子盖终不之校也故行有不得
 者皆反求诸己而已矣今郑伯之于晋公子特不能厚
 将迎赠送之礼而未尝以横逆加之也坐此见围为
 列国者不亦难乎故晋侯秦伯贬称人者晋文以私
 忿勤民动众围人之国秦伯惟利为向背从烛之武
 之言不以义举也二国结衅连兵暴肯原野自此始
 矣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0155-0495c.png
介人侵萧
 谢湜曰介葛卢两至鲁乘萧无备侵萧前书来后书
 侵为邦国不虞者戒也
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
 谢湜曰三公兼冢宰故书宰周公
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谢湜曰诸侯上聘天子礼事之大者也鲁之修聘礼
 非专以王室为事也故公子遂既聘于周又聘于晋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0155-0495d.png
 王使宰周公来聘鲁始遣大夫报聘又且如晋是待
 王室与小国等夷也故遂之行书如不书聘罪其不
 成聘也书遂如晋罪其不敬也
 胡安国曰大夫出疆有以二事出者有以一事出而
 专继事者其书皆曰遂公子遂如周及晋与祭公自
 鲁逆王后皆所谓以二事出者也公子结往媵而及
 齐宋盟则专继事者也是非得失则存乎其事冢
 宰上兼三公其职任为至重而来聘于鲁天王之礼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0155-0496a.png
 莫厚焉鲁侯既不朝京师而使公子遂往又以二事
 出夷周室于列国此大不恭之罪履霜坚冰之渐春
 秋之所诛而不以听者也则何以无贬乎有不待贬
 绝而罪恶见者不贬绝以见罪恶
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
 谢湜曰天子所封田邑而诸侯取之诸侯之罪也凡
 书取罪其专济西田汶阳田皆鲁地也昔为邻国所
 侵而今能复之不谓之复而谓之取者讥其与取他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0155-0496b.png
 国田邑不异也济西汶阳鲁之旧也明曲直正封疆
 请之于王而后受之所谓复之以道也若夫恃为已
 有专以兵力争夺则与取人之取何以辨哉春秋之
 义贵直不贵强贵顺不贵争田虽吾本田地虽吾本
 地行不以直得不以顺亦乱之道也
 胡安国曰公羊曰取之曹也晋侯执曹伯颁其所侵
 地于诸侯不系国者吾故田也复吾故田而谓之取
 何也春秋之法不以乱易乱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0155-0496c.png
公子遂如晋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
 程颐语录问疑卜郊亦非如何曰春秋却有卜郊但
 卜上辛不吉则卜中辛中辛不吉则便用下辛不可
 更也古者一年之间祭天甚多春则因民耕种而祈
 谷夏则恐旱暵而大雩秋则明堂冬则圜丘皆人君
 为民之心也凡人子不可一日不见父母国君不可
 一岁不祭天又问赐周公以天子之礼乐当否曰始
 乱周公之法度者是赐也人臣安得用天子之礼乐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0155-0496d.png
 哉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不能无过记曰鲁郊非礼
 也周公其衰圣人尝讥之矣说者乃云周公有人臣
 不能为之功业因赐以人臣所不得用之礼乐则妄
 也人臣岂有不能为之功业哉借使功业有大于周
 公亦是人臣所当为尔人臣而不当为其谁为之岂
 不见孟子言事亲若曾子可也曾子之孝亦大矣孟
 子才言可也盖曰子之事父其孝虽过于曾子毕竟
 是父母之身做出来岂是分外事若曾子者仅可以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0155-0497a.png
 免责矣臣子之于君犹子之于父也臣之能立功业
 者以君之人民也以君之势位也假如功业大于周
 公亦是以君之人民势位做出来而谓人臣所不能
 为可乎使人臣恃功而怀怏怏之心者必此言矣
 又曰鲁得用天子礼乐使周公在必不肯受故孔子曰
 周公其衰矣孔子以此为周公之衰是成王之失也
 又曰鲁用天子礼乐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非也其
 因袭之弊遂使季氏僣八佾三家僣雍彻仲尼于此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0155-0497b.png
 著之
 张载曰郊禘非礼周公其衰是周公之法坏也
 又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夫子固已明言之杞宋则为
 其二王之后也鲁用天子礼乐必是成王之意不敢
 臣周公即以二王之后待鲁然而非周公本意也以
 成王尊德乐道之心则善矣伯禽不当受故曰鲁之
 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
 又曰家臣僣大夫三桓僣鲁鲁僣天子推其原皆在成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0155-0497c.png
 王成王赐伯禽天子礼乐自其时已启下僣上之阶
 矣
 范祖禹曰成王赐鲁天子礼乐惟用以祀周公于太
 庙非使鲁君亦得而用之也周衰鲁僣窃取而用之
 习以为常三家僣其君故至于用天子之礼其所由
 来盖有渐矣
 侯仲良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祀上帝天子之
 事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天子诸侯皆有宗庙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0155-0497d.png
 谓祀乎其先者各有其先也其与颜子不改其乐之意同
 天子宗庙天子之先也诸侯宗庙诸侯之先也天子
 有天子祀先之礼诸侯有诸侯祀先之礼故曰宗庙
 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鲁侯也以天子祀先之礼祀
 其先非礼也渎也不祀乎其先也故孔子曰禘自既
 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灌祭之礼也自首至尾皆
 非其祀故也禘其帝之所自出鲁周公之封也何禘
 之所自出哉非其物故也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0155-0498a.png
 谢湜曰冬至祀上帝孟春祈榖于上帝皆郊祭也祭
 于郊尚敛也故冬至祀上帝谓之郊孟春祈榖亦谓
 之郊常祀不卜鲁卜郊祈榖之祭也祈榖日用辛成
 物之义也祭卜日致敬也建寅之月耕事将起先王
 于是祈榖以致礼年其祀先卜上辛上辛不吉卜中
 辛中辛不吉乃用下辛尽敬之道也牛在涤曰牲敬
 其物也伤则不可以供牲故称牛夏四月卜郊非时
 也卜郊至四非礼也卜郊四则鲁人事神无诚敬之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0155-0498b.png
 心矣四卜郊不从乃免牲失礼之大也郊祀之大者
 也三望祀之小者也不郊而三望是废其大而修其
 小也三望书犹志其失大祀也犹可止之词也
 胡安国曰记礼者曰祭帝于郊而百神受职焉鲁诸
 侯何以有郊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命鲁侯
 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故鲁君孟春乘大路
 载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
 天子之礼也以人臣而用天子之礼可乎是成王过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0155-0498c.png
 赐而鲁公伯禽受之非也杨子曰天子之制诸侯庸
 节节莫差于僣僣莫重于祭祭莫重于地地莫重于
 天诸侯祀天僣极矣春秋欲削之则无以志其失悉
 书之则岁事之常有不胜书者是故因礼之变而书
 于策或以卜或以时或以望或以牲或以牛于变之
 中又有变焉者悉书其事而谓言偃曰鲁之郊禘非
 礼也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
 言杞宋夏殷之后受命于周作宾王家统承先王修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0155-0498d.png
 其礼物其得行郊祀而配以其祖非列国诸侯之比
 也是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祝嘏莫敢易其常古
 易则乱名犯分人道之大经拂矣故曰郊社之礼所
 以祀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
 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指诸掌乎夫庶人之不得
 祭五祀大夫之不得祭社稷诸侯之不得祭天地非
 欲故为等衰盖不易之定理也知其理之不可易则
 安于分守无欲僣之心矣为天下国家乎何有古者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0155-0499a.png
 大事决于卜故洪范稽疑独以龟为主卜而不从则
 不郊矣故免牲又曰望祭也有虞氏受终而望因于
 类巡狩而望因于柴皆天子之事也今鲁不郊而望故
 特书曰犹犹者可以已之词其言三望何也天子有方
 望无所不通诸侯非名山大川在其封内者则不祭
 鲁得用重礼视王室则杀故望止于三比诸侯则隆
 故河海虽不在其封而亦祭焉非诸侯之所得为也
 胡宏曰鲁之郊禘逆祀之大者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0155-0499b.png
 李侗曰记曰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以其难
 言故春秋皆于郊禘事中之失而书讥鲁自在其中
 朱熹语录或问明堂位一篇是有此否曰看鲁人有
 郊禘也是有此问曰当时周公制礼父为大夫子为
 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
 大夫岂周公制礼使其子乱之子细看来如此说后
 却说明乎郊祀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恐是子思以此讥鲁之僣礼熹曰子思自称武王周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0155-0499c.png
 公达孝不曾是讥鲁曰孔子言鲁之郊禘非礼也周
 公其衰矣孔子尚有此说熹曰后来是如此讥之
 吕祖谦曰乃免牲谷梁谓免牲为之缁衣熏裳有司玄端
 奉至南郊免牛亦然盖古者虽不用此物意思不便消散
秋七月冬杞伯姬来求妇
 谢湜曰荡伯姬越境逆妇杞伯姬越境求妇违礼一
 也纳币非卿逆女非卿伯姬求妇其礼不正可知也
 始之不正而欲其终之以正不可得也故杞伯姬或会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0155-0499d.png
 或来或朝子或求妇
 胡安国曰荡伯姬来逆妇而书者以公自为之主
 失其班列书也杞伯姬敌矣其来求妇曷为亦书见
 妇人之不可与国事也王后之诏命不施于天下夫人
 之教令不施于境中婚姻大事也杞独无君乎而夫
 人主之也故特书于策以为妇人乱正之戒母为子求
 妇犹曰不可况于他乎此义行无吕武之祸矣
狄围卫十有二月卫迁于帝丘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0155-0500a.png
 程氏学曰古者王道之行诸侯各安其邦岂至于迁乎
 邢卫皆以夷狄内侵国破而迁许以介于晋楚强国
 之间遂至于四迁蔡则迫于楚故迁也
 谢湜曰狄侵齐晋不能讨故围卫狄围卫晋不能救
 故卫避狄迁于帝丘邢卫之迁皆自迁也二国之迁
 自弱之道也或曰太王何以去豳迁岐曰豳之迁也
 其民乐卫之迁也其民忧豳之迁也其民安卫之迁
 也其民危豳之迁也周室以兴卫之迁也卫室以弱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0155-0500b.png
 胡安国曰帝丘东郡濮阳颛顼之虚亦卫地也狄尝
 迫逐黎侯寓于卫而卫不能修方伯连师之职戎尝
 伐凡伯于楚丘而卫不能救王臣之患其后遂为狄
 人所灭东徙渡河矣齐桓公攘戎狄封之而卫国忘
 亡今又为狄所围其迁于帝丘避难也而中国衰微
 狄人强盛卫侯不能强于政治晋文无却四夷安诸
 侯之功莫不见矣
 吕祖谦曰卫已迁过楚丘了何故又迁帝丘盖狄自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0155-0500c.png
 河北敢过河南自河南又渐渐敢过帝丘来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
 谢湜曰郑伯郑文公鲁不会葬故不书葬
卫人侵狄秋卫人及狄盟
 谢湜曰狄有乱卫人侵狄请盟故卫与狄盟卫中国
 也中国不能以义讨狄而乃乘乱攻狄书侵罪其不
 正也狄无礼义惟力是恃乃能屈服请盟盟书及殊
 狄以甚卫人之恶也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0155-0500d.png
 胡安国曰按左氏称狄有乱卫人侵狄狄请平焉卫
 人及狄盟其不地者盟于狄也再书卫人而称及者
 所以罪卫也盟会中国诸侯之礼衰世之事已非春
 秋之所贵况于围困迁徙之馀从而刑牲歃血以要
 之哉
冬十有二月己卯晋侯重耳卒
 张载曰重耳直而不婉
 范祖禹曰晋文公心非不善也而所行不正是以为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0155-0501a.png
 谲
 朱熹语录或问晋文公之谲奈何曰程子之说密矣
 然以其说求之本文则未见其有以发晋文之本心
 而能使后世慎所举者张子以谲为婉以事实字义
 求之亦若未安惟胡氏为得之而吕祖谦考之为详文
 多不能悉载学者求之左氏之书自可见矣
 又曰论语论桓文事犹曰师也过商也不及使当时
 无公西华之问则今之说者必有优劣之分矣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0155-0501b.png
 吕祖谦曰晋文公之伯不及齐桓之盛齐桓迟之以
 二十馀年而晋文求之于六七年间须要做尽许多事
 又曰晋文公事业在僖公二十八年都做了如侵曹伐
 卫败楚朝王声绩赫然震荡人耳目一年都做尽桓
 公规模三十馀年尚藏其用功之所以迟速时便是
 桓文才之高与下官仲舅犯规模之深与浅以是知
 晋文不如齐桓咎犯之徒不如管仲
 又曰晋文公凡出许多时直到成伯业皆是赵衰狐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0155-0501c.png
 偃二人为之谋主文公自僖公之二十四年入国至
 僖二十七年蒐于被庐方始命狐偃将上军狐偃则
 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则又让于栾枝先轸
 若以后世论之二人自入国便合处于高官大职可
 也何故经涉许多年方命他将上军及为卿之任他
 又相逊二人初不曾计较官职以此知二人是腹心
 宗臣与社稷同休戚初不论职位之高下又有得古
 之体国之臣但欲成国事不曾计较官职且如齐桓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0155-0501d.png
 公之相全在管仲仲只为下卿及平戎于王王以
 上卿之礼享之仲不敢受曰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
 当时国子高子尝为齐上卿然国高初无功于齐是
 以让者是不计较官职之高下汉高祖之兴张良实
 在三杰之列叔孙通初无大功后来立太子使叔孙
 通为太傅良止为少傅自常人处之必有愤然不平
 之心凡此皆国之宗臣初不曾计较官职高下专以
 推贤让能使之利害相谋是非相参而已又见人材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0155-0502a.png
 不厌多晋文有子犯亦犹齐桓之有管仲相似一个伯诸
 侯之规模皆自子犯出然文公之规模与齐大段不同桓
 公是三十年工夫方做得成所以优游文公两三年尽做
 得许多事所以急迫桓公虽有兵车之会然史无可书之
 事亦无可喜之功至于文公事业载在典册粲然可观如
 城濮一战功业森然在目齐桓成伯业却无迹晋文成伯
 业便有迹桓公伯业缓成文公伯业速就此晋文所以不
 如齐桓试又举其大者言之如齐桓之兴便去封已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0155-0502b.png
 灭之卫归公乘马凡牛羊豕鸡狗门材皆以与卫闵
 二年救邢复具邢器用而迁之又与城邢其存植亡
 国如此晋文公于僖二十六年伐卫失国其一国君
 臣互相屠戮又执曹伯至使其国乱亡方复曹伯桓
 公封卫迁邢以存亡国文公执曹伯卫侯使其国乱
 桓公迁邢封卫一举便得安迹文公复曹卫反使其
 国家危乱足见文公不如桓公处然不特此初晋文
 公于僖二十三年欲归国及郑郑文公不为之礼后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0155-0502c.png
 来于僖之二十八年城濮既胜之后郑伯使子人九
 行成于晋晋使栾枝与盟五月文公及郑伯盟于卫
 雍凡与郑盟者冉矣亦可以释怨至僖三十年复与
 秦围郑看得文公度量不广未到坦然大度处所以
 记人之怨而不忘其不及齐桓又如此齐桓九合诸
 侯一正天下无非尊王室天子亦未尝亲出慰劳若
 文公践土之盟河阳之狩两屈天子之尊盖周王不
 畏齐而畏晋天子视齐桓乃忠臣不过一诚实而晋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0155-0502d.png
 文权谋高大所以畏晋不畏齐也举天子畏与下畏又
 见文公不如桓公看得晋文公既种种不如桓公然
 桓公伯业不继而文公虽死伯业不绝何故只缘有
 一件都强如齐桓晋文所以伯业相继不绝前说管
 仲一身任事不能为齐求人材而晋专务收人材看
 得晋国人材之盛皆出于狐赵初间使狐赵将上军
 则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则让于栾枝先轸
 却谷死使原轸又自不为卿又让之晋人材之所以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0155-0503a.png
 盛缘狐赵之徒倡推贤让能之风于上一国所以皆
 有此风至臼季见冀缺于田野之间其夫妇敬相待
 以宾臼季归即荐之于文公文公以为下军大夫以
 此见非特朝廷如此相逊而田野亦莫不皆然一国
 所以皆有推贤让能之风赵衰狐偃实倡之也直至景
 公时范宣子让其下皆让其波流之及直至如此故
 晋之伯业所以长久桓公之伯业所以不永也
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0155-0503b.png
 谢湜曰秦穆公遣师袭郑郑有备故入滑潜师而进
 故称入
齐侯使国归父来聘夏四月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
于殽
 程颐曰晋不称君居丧附葬不可从戎也忘亲背惠
 其恶甚矣秦为无道越晋踰周以袭人众所共愤故
 称晋人其称及姜戎亦然
 范祖禹曰春秋之时姜戎常佐晋征讨以中国之师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2a 页 WYG0155-0503c.png
 制之使犄角之助而已至于后世则倚戎狄以成功
 与之共事未有不为患者也
 谢湜曰秦穆公乘人之虚而潜师以入其国兵之不
 道未有甚于此者也晋人恶之姜戎恶之故书晋人
 及姜戎以明众所同恶也晋襄释殡兴戎亏失子道
 故贬称人秦师书败不书战不战而败之也千里袭
 国其地险其众劳其势危一蹑其后未有不亡其众
 者也蹇叔可谓先见之明矣穆公信邪言咈忠諌蹈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2b 页 WYG0155-0503d.png
 必死之地以徼成功此所以取殽之败也入者少
 败者众故入称人败称师
 胡安国曰按书序秦穆公伐郑晋襄帅师败诸殽而
 经书晋人败秦师于殽是皆仲尼亲笔其词何以异
 乎书序专取穆公悔过自誓之言止于劝善其辞恕
 春秋备书秦晋无道用兵之失兼于惩恶其法严此所
 以异也晋襄亲将绌不称君者俯逼葬期忘亲背惠
 墨衰绖而即戎其恶甚矣视秦犹狄其罪云何客人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3a 页 WYG0155-0504a.png
 之馆而谋其主因人之信已而逞其诈利人之危而
 袭其国越人之境而不哀其丧叛盟失信以贪勤民
 而弃其师狄道也夫杞子先轸之谋偷见一时之利
 徼倖其成自以为功也二君皆过听焉而贪其利是使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
 君臣父子去仁义怀利以相与利之所在则从之矣
 何有于君父文公之丧仅五月耳墨经从戎大伦灭
 矣春秋人晋子而狄秦所以立人道存天理也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3b 页 WYG0155-0504b.png
癸已葬晋文公狄侵齐公伐邾取訾娄秋公子遂帅师
伐邾
 谢湜曰夏伐其国取其邑秋又兴师伐之著其虐也
 胡安国曰按左氏公伐邾取訾娄报升陉之役邾人
 不设备襄仲复伐之此皆不胜忿欲报怨贪得恃强
 凌弱不义之兵也直书其事而罪自见矣或曰取须
 句訾娄有为为之也伐邾至于再三念母勤矣夫念
 母者必当止乎礼义平王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乎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4a 页 WYG0155-0504c.png
 家诗人刺之夫子录焉僖公以成风之有功于己也
 越礼以尊其身违义以报其怨残民动众取人之邑
 曾是以为孝乎
 吕祖谦曰襄仲复伐邾一则是因晋有丧一则缘邾
 不设备之故
晋人败狄于箕
 谢湜曰狄潜兵侵晋不战而败之箕晋地
 吕祖谦曰狄侵齐因晋丧也春秋时狄侵中国初间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4b 页 WYG0155-0504d.png
 强盛时桓出来整顿一次至此文公一死便因丧乘
 隙欲侵挠中国至是年冬鲁僖公如齐朝且吊有狄
 师当时诸侯特来吊戎狄以此见得戎狄强盛之甚
 而是年侵齐亦非小小侵挠也大抵春秋时若非伯
 主时复出来整一次如何会得成中国
 又曰晋败狄于箕此是一大战所以获白狄之君
冬十月公如齐十有二月公至自齐
 谢湜曰齐归父来聘故公朝于齐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5a 页 WYG0155-0505a.png
乙巳公薨于小寝
 胡安国曰左氏曰即安也周制王宫六寝路寝一小
 寝五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退
 然后适小寝释服是路寝治事之所也而小寝燕息
 之地也公羊以西宫为小寝或以诸侯有三宫则列
 国之制盖降于王其以路寝为正则一尔君终不于路
 寝则非正矣曾子曰吾得正而毙又何求哉古之人
 贵于得正乃如此故凡直书而义自见矣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5b 页 WYG0155-0505b.png
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程颐曰春秋书陨石霜何故不言石陨霜陨此便见
 得天人一处
 又曰雨木冰上温而下冷陨霜不杀草上冷而下温
 谢湜曰阴气微故夏十月陨霜阳气胜故霜不杀草
 李梅实谓之陨霜者寒气凄冽而陨之也
 胡安国曰哀公问于仲尼曰春秋记陨霜不杀草何
 为记之也曰此言可杀也夫宜杀而不杀则李梅冬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6a 页 WYG0155-0505c.png
 实天失其道草木犹干犯之而况君乎是故以天
 道言四时失其序则其施必悖无以统万象矣以君
 道言五刑失其用则权必丧无以服万民矣哀公欲
 去三桓张公室问杜于宰我古者用命赏于祖不用
 命戮于社宰我对以使民战栗盖劝之断也仲尼则
 曰成事不说既往不咎其自与哀公言乃以为可杀
 何也在圣人则能处变而不失其常在贤者必有小
 贞吉大贞凶之戒矣其论陨霜杀草则李梅冬实盖
春秋集义 卷二十五 第 26b 页 WYG0155-0505d.png
 除恶于微虑患于早之意也
 朱熹曰霜在今之十月则不足怪在周之十月则为
 异矣
晋人陈人郑人伐许
 谢湜曰左氏谓许贰于楚
 
 
 春秋集义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