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集义 卷八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a 页 WYG0155-030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义卷八
            宋 李明复 撰
  桓公
六年春正月寔来
 程颐曰五年冬如曹尚为君也故以诸侯书之今不
 能反国则匹夫也故名之来来鲁也忽称郑忽明其
 正也实不称州州亡其国矣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b 页 WYG0155-0309d.png
 程氏学曰五年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六年
 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不复其国也礼曰诸侯不生
 名失国则名之寔者盖州名也如曹之时未失国则
 以诸侯之尊而不名至春而来不复其国矣则是匹
 夫也故名之春秋之义正名而已名正而天下治矣
 谢湜曰寔州公名州公之畏祸及身也自州适曹自
 曹适鲁遂无返国之心左氏谓不复其国是也诸侯
 不生名失国则名州公之如曹也待以诸侯而不名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2a 页 WYG0155-0310a.png
 者以其未失国也其适鲁也待以匹夫而名之者以
 其不复其国也春秋以义正名义绝于民者非其民
 义绝于国者非其国民非其民国非其国则君道绝
 矣州公之适鲁是也故春秋以匹夫名之而已以其
 不成朝故不书朝以其失国故不书国
 胡安国曰按左氏自曹来朝书曰寔来不复其国寔
 者州公名也春秋之法诸侯不生名失地灭同姓则
 名正名经世之本名正而天下定矣或曰诸侯失国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2b 页 WYG0155-0310b.png
 而后托于诸侯孟子以为礼也今州公来朝将以诸
 侯之礼接之乎则春秋乃书其名将以匹夫之贱待之
 乎孟子乃以托国为礼将何处而可曰周道衰微诸
 侯放恣强凌弱众暴寡天子不能正方伯不能治其
 有壤地𥚹小迫于大国之间而失国是不幸也非其
 罪也则以诸侯之礼接之可也谭子在莒弦子在黄
 温子在卫虽失国出奔而春秋不名义可见矣若夫
 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或弃贤保佞或骄奢淫纵或用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3a 页 WYG0155-0310c.png
 兵暴乱自底灭亡如蔡献舞邾益曹阳州实之徒皆
 其自取焉耳则待之以初乃礼之过也观春秋名与
 不名则知所以处寓公之礼与强为善自暴弃者之
 劝戒矣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
 程颐曰谋齐难也
 谢湜曰左氏谓纪来谋齐难也
秋八月壬午大阅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3b 页 WYG0155-0310d.png
 程颐曰为国之道武备不可废必于农隙讲𨽻保民
 守国之道也盛夏大阅妨农害人失政之甚无事而
 为之妄动也有警而为之教之不素何以保其国乎
 谢湜曰合国之车徒而阅之大阅之礼也兵凶器战
 危事无故习之则民有恐心率民从事兵革则民有
 斗心故大阅行于冬狩之时民不以兵革为事而兵
 革之事习于田猎之间内足以安固国家而外足以
 待不虞之变与八月之阅异矣八月大阅讥其讲武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4a 页 WYG0155-0311a.png
 于仓卒之间也书八月大阅而鲁国兵不预习武不
 素治其失见矣书日志其谨也知谨其日而不知谨
 其时所谓弃其大而恤其小也大阅国事故不书公
 狩书公则以志其盘游故也
 胡安国曰大阅简车马也周制大司马中冬大阅教
 众庶修战法独详于三时者盖为农隙故也书八月
 不时矣以鼓则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以旗则王载
 太常诸侯载旂以杀则王下大绥诸侯下小绥其礼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4b 页 WYG0155-0311b.png
 固亦不同也书大阅非礼矣先王寓军政于四时之
 田训民禦暴其备豫也惧郑忽畏齐人不因田猎而
 阅兵车厉农失政甚矣何以保其国乎春秋非特以
 不时非礼书也乃天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之
 意
蔡人杀陈佗
 程颐曰佗杀世子而窃位不能有其国故书曰陈陀
 陈厉公蔡出也故蔡桓侯杀佗而立之佗天下之恶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5a 页 WYG0155-0311c.png
 人皆得而诛之蔡侯杀之实以私也故书蔡人见杀
 贼者众人之公也
 谢湜曰陈桓公之卒也佗杀太子免自立内无君道
 可以主国以至淫猎于蔡蔡人诱而杀之然则佗立
 踰年不称爵者以其为匹夫行以匹夫待之而已凡
 逆贼无内外无贵贱人人皆得杀之然则蔡杀佗称
 人者以其身有大罪未治以逆贼待之而已春秋他
 国祸乱不备书一事本末不备书书者皆以决危疑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5b 页 WYG0155-0311d.png
 正得失立一王大义以为天下法故蔡杀佗书佗杀
 太子免不书
 胡安国曰佗杀太子而代其位至是踰年不成其为
 君者以贼讨也书蔡人以善蔡书陈陀以善陈善蔡
 者以蔡人知陀之为贼善陈者以陈国不以佗为君
 知其为贼故称人称人者讨贼之词也不以为君故
 称名称名者当讨之贼也鲁桓弑君而郑伯与之盟
 宋督弑君而四国纳其赂则不知其为贼矣齐商人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6a 页 WYG0155-0312a.png
 弑君者及其见杀则称位蔡般弑父者及其见杀则
 称爵是齐蔡国人皆以为君矣圣人于此抑扬予夺
 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见诸行事可谓深切
 著明矣篡弑之贼外则异国皆欲致讨而不赦内则
 国人不以为君而莫之与谁敢动于为恶故曰孔子
 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朱熹曰春秋蔡人杀陈陀此是夫子㨿鲁史书之佗
 之弑君初不见于经者亦是鲁史无之耳又曰陈佗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6b 页 WYG0155-0312b.png
 文公之子桓公之弟公疾病杀其太子免而代之公
 卒而佗立明年为蔡人所杀此墓门之诗刺佗而追
 咎先君不能为陀置良师傅以至此也
 又曰初不曾见有陈陀踪迹
九月丁卯子同生
 程颐曰冢嫡之生国之大事故书
 程氏学曰传曰立子以嫡者三代之达礼也故有君
 薨而世子生之礼故曰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7a 页 WYG0155-0312c.png
 由此道也周室衰微礼制大坏名分不明而民志不
 定是以惟私爱之徇下有长乱之阶其祸非一日书
 子同生圣人所以正国家之大本而防后世之僣乱
 也子同者桓公之嫡长子也于其始生即书之其位
 固已定矣然则配嫡夺正之事何缘而生春秋之时
 鲁有桓公之祸王室有子朝之难诸侯之国如此不
 可胜纪苟知圣人之志大法一定岂至是乎春秋大
 居正所以为万世法可不戒哉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7b 页 WYG0155-0312d.png
 杨时语录九月丁卯子同生曰子同者正名其为桓
 公之子也猗嗟之诗序曰人以为齐侯之子其诗曰
 展我甥兮则明庄公非齐侯之子矣以经考之庄公
 之生桓公之六年也至十八年始书夫人姜氏遂如
 齐而左传因载申繻之諌与桓公适齐之事则前此
 文姜盖未尝如齐也未尝如齐而人以庄公为齐侯
 之子春秋安得而不辨乎此春秋所以为别嫌明微
 也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8a 页 WYG0155-0313a.png
 谢湜曰世子国之根本也继世以嫡立嫡以长天下
 之大义也古者世子始生接以太牢负以士见之名
 之其礼皆与众子不同所以尊之也尊世子所以明
 其分也世子之分明而君位定矣古者嫡庶异体长
 幼异等卧赤子朝委裘而天下不乱者以世子之位
 定于始生之时也子同桓之嫡长子也书子同生所
 以正其位也于子同始生书之而世子之位定矣春
 秋之乱嫡长之分不明东宫之位不正或宠庶以陵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8b 页 WYG0155-0313b.png
 嫡或私幼以先长其立之也或临老或临病或临薨
 皆非安国家之道也是以鲁有公子庆父之乱宋有
 公子冯之乱卫有公子州吁之乱周有王子朝之乱
 方是时嫡长子生而知以世子生之礼尊之者子同
 一人而已故春秋谨书其生所以窒乱源而固国本
 也
 胡安国曰适冢始生即书于策与子之法也唐虞禅
 夏后殷周继春秋兼帝王之道贤可禅则以天下为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9a 页 WYG0155-0313c.png
 公而不拘于世及之礼子可继则以天下为家而不
 必于让国之义万世之通道也与贤者责于得人与
 子者定于立嫡传子以嫡天下之达礼也故有君薨
 而世子未生之礼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者以
 名分素明而民志定也经书子同生所以明与子之
 法正国家之本防后世配嫡夺正之事垂训之义大
 矣此世子也其不曰世子何也天下无生而贵者誓
 于天子然后为世子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9b 页 WYG0155-0313d.png
 朱熹曰按二年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夫人姜氏
 至自齐六年九月子同生即庄公也十八年公与夫
 人如齐齐侯通焉则庄公非齐侯之子明矣以为齐
 侯之子者盖伤庄公不能防闲文姜失子之道而讥
 之尔
冬纪侯来朝
 程颐曰纪侯惧齐来朝以求防不能上诉于天子近
 赴于诸侯和辑其人民效死以守而欲求援于鲁桓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0a 页 WYG0155-0314a.png
 不能保其国宜矣
 李侗语录谓纪侯来咨谋齐难志不在于朝桓故再
 朝无贬则是义理之正可以危急而弃之若果如此
 尤害义理春秋有诛意之说纪侯志不在于朝桓则
 非滕子之类也列国有急难以义而动又何贬耶纪
 侯来朝左氏作杞字后有入杞之事传皆有说胡氏
 因公谷作纪字春秋似此之类者多如齐子紏二传
 只云纳紏伊川乃以二传为證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0b 页 WYG0155-0314b.png
 胡安国曰按左氏传于郕咨谋齐难也冬来朝请王
 命以求成于齐也公告不能孟子曰观近臣以其所
 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主者成败之机荣辱之本也
 昭公弃晋主齐至于客死郑伯逃齐主楚终以乞盟
 观其所主而荣辱成败见矣鲁桓者弑君之贼人人
 之所同恶夫人得而讨之也而主之以求援其能国
 乎然则何以免于贬志不在于朝桓也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1a 页 WYG0155-0314c.png
 程颐曰古者昆虫蛰而后火田去莽翳以逐禽兽非
 竭山林而焚之也咸丘地名云焚咸丘如尽焚其地
 见其广之甚也
 谢湜曰咸丘田猎之地也焚火田也禽兽有须焚田
 莱而取之者故礼曰昆虫未蛰不以火田焚咸丘则
 举咸丘皆焚之讥尽物也古者天子不合围诸侯不
 掩群示爱也举咸丘焚之则失先王田猎之道矣
 胡安国曰咸丘地名也易称王用三驱在礼天子不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1b 页 WYG0155-0314d.png
 合围诸侯不掩群夫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皆爱物
 之意也推此心以及物至于鸟兽若草木裕无淫猎
 之过矣书焚咸丘所谓焚林而田也
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程颐曰臣之弑君天理灭矣宜天下所不容也而反
 天子聘之诸侯相继而朝之逆乱乎天道岁功不能
 成矣故不书秋冬与四年同曰然则十五年邾人牟
 人葛人来朝何以书秋冬四年与此明其义矣三国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2a 页 WYG0155-0315a.png
 之来别立义也
 程氏学曰诸侯不生名谷伯邓侯来朝而名之何也
 中国附庸例称字邾仪父萧叔是也凡外附庸例称
 名郳犁来介葛卢来是也榖邓微弱之国自此蔑然
 不见于经盖从是失爵入楚为附庸故于其来朝圣
 人即以夷狄附庸之例名之
 谢湜曰春秋介葛卢来书名郳黎来来朝书名外之
 也谷伯邓侯中国诸侯也以中国诸侯而臣属于楚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2b 页 WYG0155-0315b.png
 故其来朝也书法特与郳黎来及介葛卢俱称书名
 之于中国也绝之于中国责其背夏而之夷也背夏
 之夷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理乱矣故
 孟子曰吾闻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左氏谓蔡
 侯郑伯惧楚而会于邓巴子使韩服告楚请与邓为
 好然则谷邓为楚附庸可知矣滕侯谷伯邓侯臣属
 于楚一也滕侯臣属于楚其罪轻谷伯邓侯臣属于
 楚其罪重故一则降其爵以示在所贬一则名其人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3a 页 WYG0155-0315c.png
 以示在所绝
 胡安国曰春秋之法诸侯不生名谷伯邓侯何以名
 桓天下之大恶也执之者无禁杀之者无罪谷伯邓
 侯越国踰境相继而来朝即大恶之党也故特贬而
 书名与失地灭同姓者比焉经于朝桓者或贬爵或
 书名或称人以深绝其党拨乱之法严矣诛止其身
 而党之者无罪则人之类不相贼杀为禽兽也几希
 四时具然后成岁故虽无事必书首时今此独于秋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3b 页 WYG0155-0315d.png
 冬阙焉何也立天地之道曰阴阳阳居春夏以养育
 为事所以生物也阴居秋冬以肃杀为事所以成物
 也王者继天而为之子则有刑赏赏以劝善非私与
 也故五服五章谓之天命刑以惩恶非私怒也故五
 刑五用谓之天讨古者赏以春夏刑以秋冬象天道
 也桓弟弑兄臣弑君而天讨不加焉是阳而无阴岁
 功不能成矣故特去秋冬二时以志当世之失刑也
 独于四年七年阙焉何也按周制大司马诸侯而有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4a 页 WYG0155-0316a.png
 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桓弑隐公而立
 大司马九伐之法虽未之举犹有望也及使冢宰下
 聘恩礼加焉则天下之望绝矣故四年宰紏书名而
 去秋冬二时以见天王之不复能用刑也田常弑其
 君孔子请讨之以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桓弑隐
 公而立虽方伯连帅环视而未之恤犹有望也及谷
 邓二国自远来朝则天下诸侯莫有可望者矣故七
 年谷伯邓侯各书其名而去秋冬二时以见诸侯之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4b 页 WYG0155-0316b.png
 不复能脩其职也然则见之行事不亦深切著明矣
 乎故曰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程颐曰冬烝非过也书之以见五月又烝为非礼之
 甚也
 程氏学曰春秋祭祀常事不书周正月夏十一月也
 烝冬祭合礼而书者为五月夏复烝见黩也礼曰祭
 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宗庙重事祭祀有时乃慢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5a 页 WYG0155-0316c.png
 弃彝典黩于先君其罪著矣
 谢湜曰周虽以建子为正然四时之祭皆用夏时其
 祭皆以孟月盖天气一变孝子感时念亲祭礼由是
 兴焉烝冬祭祭之盛者也烝为盛祭者秋则物始熟
 可尝冬则品物可进者众故也桓公正月烝五月又
 烝黩祀也正月烝矣五月而烝非脩时祭也盖有求
 于庙而行之
 胡安国曰按周官大司马烝以中冬今鲁烝以春正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5b 页 WYG0155-0316d.png
 月其不同何也周书有周月以纪政而其言曰夏数
 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周革命改正示不相沿至于
 敬授民时巡狩烝享犹自夏焉然则司马仲冬教大
 阅献禽以享烝所谓自夏而鲁之烝祭在春正月见
 春秋用周正纪鲁事也而谷梁子乃曰烝冬事也春
 兴之志不时也是以闭蛰而烝为是与周制异矣春
 秋非以不时志也为再烝见渎书也
天王使家父来聘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6a 页 WYG0155-0317a.png
 程颐曰鲁桓公弑立未尝朝觐而王屡聘之失道之
 甚也
 谢湜曰王于诸侯或忧其背叛或畏其侵凌或告难
 或结好故下聘侯国其数如此家父天子大夫家氏
 父字渠伯紏名家父不名者春秋或立法于初以起
 例或变例于终以示义故也
 胡安国曰下聘弑逆之人而不加贬何也既名冢宰
 于前其馀无责焉乃同则书重之义以此见春秋任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6b 页 WYG0155-0317b.png
 宰相之专而责之备也虞史以人主大臣为一体春
 秋以天王宰相为一心以为一体故帝庸作歌则曰
 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𢋫歌则曰元首
 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而垂益九官之徒不与也
 以为一心故归赗仲子会葬成风则宰咺书名于前
 而王不称天于后来聘桓公锡桓公命则宰紏书名
 以正其始王不称天以正其终而荣叔家父之徒不
 与也故人主之职在论相而止矣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7a 页 WYG0155-0317c.png
夏五月丁丑烝
 程颐曰正月既烝矣而非时复烝者必以前烝为不
 备也其渎乱甚矣
 谢湜曰桓公以子害父以臣害君逆神大矣逆之而
 欲其祐之烝礼虽盛神其飨之乎再书烝恶之也是
 故宗庙之祭行其事有礼明其事有义礼行义明然
 后祖考安祖考安然后子孙受福
 胡安国曰春秋之文有一句而包数义者有再书而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7b 页 WYG0155-0317d.png
 一贬者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之类一句而包数义
 春正月己卯烝夏五月丁丑烝再书而一贬
秋伐邾
 谢湜曰将卑师少故直书伐邾
冬十月雨雪
 谢湜曰阳气上升而薰烝则为雨阴气惨烈则气冻
 而为雪十月非极阴之时阴已胜阳故雨雪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8a 页 WYG0155-0318a.png
 程颐曰祭公受命逆后而至鲁先行私礼故书来而
 以逆后为遂事责其不度王命而轻天下之母也
 又语录曰此祭公受命而却因过鲁遂行朝会之礼
 圣人深罪之故先书其来后书逆后使若以来鲁为
 主而逆后为遂也
 程氏学曰王臣无外交祭公者王使逆后于纪因至
 鲁而朝焉故圣人所书不与其朝而直曰来且以逆
 王后为遂事也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8b 页 WYG0155-0318b.png
 谢湜曰祭公天子三公祭公来以朝礼来也王使祭
 公逆后于纪祭公因至鲁朝焉不书来朝不与其朝
 也遂继事之辞也祭公之出专以王命逆后也既而
 以外交之礼朝鲁而后行则是祭公之心以朝鲁为
 重以逆后为轻以身事为重以君命为轻其不敬大
 矣春秋首书祭公之来而继书逆后为遂事罪其不
 敬也故事君之道不以私心害公心不以家事先国
 事逆后不称女者(下阙文/)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9a 页 WYG0155-0318c.png
 胡安国曰刘敞曰祭公王之三公也曷为不称使不
 与王之使祭公也师傅之官坐而论道其任重矣今
 其来鲁乃命鲁侯以婚姻之事者也若是则大夫可
 矣何必三公任之重使之轻故祭公缘此义得专命
 不报遂行如纪而王以轻使为失祭公以遂行为罪
 矣此说是也为之节者宜使卿往逆公监之则于礼
 得矣使祭公命鲁主婚姻之事则曰不可卿往而公
 监之何以可乎命鲁轻矣卿往公监之重矣官师从
春秋集义 卷八 第 19b 页 WYG0155-0318d.png
 单靖公逆王后于齐刘夏非卿而书靖公合礼则不
 书故先儒以为使卿逆公监之礼也
 
 
 
 
 
 春秋集义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