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集义 卷二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a 页 WYG0155-02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义卷二
            宋 李明复 撰
  隐公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程颐曰王者奉若天道故称天王其命曰天命其讨
 曰天讨尽此道者王道也后世以智力把持天下者
 霸道也春秋因王命以正王法称天王以奉天命夫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b 页 WYG0155-0230b.png
 妇人伦之夲最当先正春秋之时嫡妾僭乱圣人尤
 谨其名分男女之配终身不变者也故无再配之礼
 大夫而下内无主则家道不立故不得已而有再娶
 之礼天子诸侯内职具备后夫人亡可以摄治无再
 娶之礼春秋之始尚有疑焉故仲子羽数特异僖公
 而后无复辨矣春秋用其窃号而书之以志僭乱仲
 子系惠公而言故正其名不曰夫人曰惠公仲子谓
 惠公之仲子妾称也以夫人礼赗人之妾乱伦之甚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a 页 WYG0155-0230c.png
 也然春秋之始天王之义未见故不可去天而名咺
 以见其不王王臣虽微不名况于宰乎
 程氏学曰王之所以称天王者以其所履者天位所
 行者天道而下之所以事上亦所以事天也书曰天
 叙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
 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然
 则王之所行无非天也一失其道则冠履颠倒名器
 溷淆人伦乱而天理灭矣春秋之时据有其事圣人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b 页 WYG0155-0230d.png
 所书其可不严以为万世法乎夫仲子者惠公之妾
 也以天王之尊而下赗诸侯之妾坏法乱纪莫斯为
 甚王者公卿有爵者例书爵无爵者例书字咺者
 王之宰也书而名之所以著其贬也文五年成风之
 丧亦妾母也王使荣叔归含且赗王使召伯来会葬
 俱不称天者以明无天道也前之所以书天者盖不
 如是无以见王者当奉若天道后之所以去天者不
 如是无以见弗克若天也一则名其宰而见贬一则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3a 页 WYG0155-0231a.png
 去其天以示讥桓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紏来聘庄元
 年王使荣叔来赐桓公命义亦同此桓公弑君之大
 逆既不能行天讨以正王法反生而来聘殁而钖命
 故名其宰以正其始去其天以正其终春秋谨严大
 法可见
 杨时曰以传考之则仲子者惠公之妾桓公之母也
 说者皆以为惠公之母其曰惠公仲子者以别惠公
 之母尔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3b 页 WYG0155-0231b.png
 谢湜曰先王制礼其位有上下其数有多寡其文有
 升降所以别名分而正人伦也名分正则卑不得以
 僭尊小不得以间大庶不得以乱嫡故名分者人伦
 之夲也侯国夫人与君同体以事宗庙社稷者也故
 祭祀之礼君立于阼夫人立于东房君牵牲夫人奠
 盎君献户夫人荐豆以明君与夫人犹日之与月也
 故诸侯及夫人归葬则天王遣臣致赗所以哀恤而
 助之也所以尊其体而送之也仲子者惠公之妾也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4a 页 WYG0155-0231c.png
 妾也者承事君夫人而不可与君同体者也平王以
 赗礼加惠公之妾而哀恤焉是以夫人待妾而尊之
 也是以小君之礼送妾而安之也天王者别名分以
 理人伦者也天王倒易名分于上则下国化之而嫡
 妾之分乱矣故春秋书仲子之赗以示平王尊贱妾
 而匹夫人也其归赗也贬宰咺而名之以示平王之
 失礼也王室公卿有爵者书爵无爵者书字尊王命
 也宰辅相之官也辅相王室者贬而称名则天王之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4b 页 WYG0155-0231d.png
 失见矣名王臣以示赗之非宜则春秋退妾而崇嫡
 严闺阃而窒乱源其意显矣夫绿衣之伤白华之怨
 其源皆起于贵贱之不明上下之不正此春秋所以
 谨名分而绳之也
 胡安国曰上古应时称号故其名三变春秋以天自
 处创制立名系王于天为万世法其义备矣冢宰称
 宰咺者名也王朝公卿书官大夫书字上士中士书
 名下士书人咺位六卿之长而名之何也仲子惠公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5a 页 WYG0155-0232a.png
 之妾尔以天王之尊下赗诸侯之妾是加冠于履人
 道之大经拂矣天王纪法之宗也六卿纪法之守也
 议纪法而修诸朝廷之上则与闻其谋颁纪法而行
 诸邦国之间则专掌其事而承命以赗诸侯之妾是
 坏法乱纪自王朝始也春秋重嫡妾之分故特贬而
 书名以见宰之非宰矣或曰僖公之母成风亦庄公
 妾也其卒也王使荣叔归含且赗其葬也王使召伯
 来会葬下赗诸侯之妾而名其宰荣召何以书字而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5b 页 WYG0155-0232b.png
 不名也于前赗仲子则名冢宰于后葬成风王不称
 天其法严矣(馀见纲领中/)
 朱熹曰归赗于鲁天王正以此厚鲁古人却不讳死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程颐曰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盟
 于宿鲁志也称及称人皆非卿也
 谢湜曰春秋之法公及会则书爵卿及会则书名微
 者及会则书人降杀之次也内微者不书内不可称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6a 页 WYG0155-0232c.png
 鲁人故也微者称人春秋之常也诸侯夺爵称人卿
 去名称人春秋之变文也凡盟以国地而不书其君
 者其君亦与盟及宋人盟于宿会陈人蔡人楚人郑
 人盟于齐是也元年及宋人盟十年伐宋败宋师盟
 不足以固结邻国可知也故人君务修政刑以服四
 邻
 胡安国曰内称及外称人皆微者其地以国宿亦与
 焉微者盟会不志于春秋此其志者有宿国之君也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6b 页 WYG0155-0232d.png
 凡书盟者恶之或曰周官有司盟掌盟载之法诅祝
 作其词玉府共其器戎右役其事太史藏其约苏公
 亦曰出此三物以诅尔斯夫盟以结信出于人情先
 王犹不禁也而谓凡书盟者恶之可乎曰盟以结信
 非先王所欲而不禁逮德下衰欲禁之而不克者也
 春秋之时会而歃血其载果掌于司盟犹不以为善
 也又况私相要誓慢鬼神犯刑政以成倾危之习今
 鲁既及仪父宋人盟矣寻自叛之信安在乎故知凡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7a 页 WYG0155-0233a.png
 书盟者恶之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程颐曰祭伯畿内诸侯为王卿士来朝不与其朝也
 当时诸侯不修朝觐之礼失臣之义王所当治也祭
 伯为王臣不辅王正典刑而反与之交又来朝之故
 不与其朝以明其罪先儒有王臣无外交之说甚非
 也若天下有道诸侯顺轨岂有内外之限其相交好
 乃常礼也然委官守而远相朝无是道也周礼所谓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7b 页 WYG0155-0233b.png
 世相朝谓邻国尔
 程氏学曰列国相与盟誓其谋必有先后其事必有
 善恶其罪有轻重凡事有善者则阙天子之大夫而
 国于畿内者其来于鲁不以王命故书之以示讥也
 不曰朝非朝也不曰奔非奔也不曰使非命也榖梁
 曰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
 外交也聘弓镞矢不出境场束脩之问不行境中有
 至尊者不贰之也此为知所讥也夫为人臣者无以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8a 页 WYG0155-0233c.png
 有已礼所以不正其外交也礼载县子之言曰古之
 大夫束修之问不出境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然则
 祭伯来于后又书祭伯来聘庄二十三年内之公子
 友如陈葬原仲外之莒庆来逆叔姫其为臣可知矣
 谢湜曰安上尊君莫大于敬敬不行于邦国则擅命
 自专作慝自肆小大干法乱纪而勤王之礼废矣故
 诸侯有述职之朝时问之聘所以兴邦国之敬也消
 争弭乱莫大于和和不行于邦国则肆暴相侵报怨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8b 页 WYG0155-0233d.png
 相伐灾不相救祸不相恤而修睦之礼废矣故诸侯
 有继世之朝中年之聘所以兴邦国之和也诸侯朝
 聘如是而已及周之衰也朝聘之礼大坏诸侯述职
 不修时问不至大国恣横小国畏恐于是有非事之
 朝非时之聘交通于邦国之间非独诸侯为然也王
 臣受封于内者僭礼犯分营私立党亦比外诸侯以
 朝聘与列国相通方是时私交行于上下而臣子之
 职废矣故祭伯之朝鲁也春秋止书曰来而不曰来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9a 页 WYG0155-0234a.png
 朝夺其朝而贬之也春秋首夺祭伯之朝而王臣擅
 命私交之罪著矣故榖梁曰聘弓镞矢不出境场束
 修之问不行竟中有至尊者不贰之也
 胡安国曰按左氏曰非王命也祭伯畿内诸侯为王
 卿士来朝于鲁而直书曰来不与其朝也人臣义无
 私交大夫非君命不越境所以然者杜朋党之原为
 后世事君而有贰心者之明戒也惟此义不行然后
 有藉外权如缪留之语韩宣惠者有交私议论如庄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9b 页 WYG0155-0234b.png
 助之结淮南者倚强藩为援以胁制朝廷如唐卢携
 之于高骈崔胤之于宣武昭纬之于邠歧者矣经于
 内臣朝聘告赴皆贬而不与正其夲也岂有诬上行
 私自植其党之患哉又曰人臣义无私交君子正而
 不党按春秋书祭伯来不言朝祭叔来聘不称使讥
 外交戒朋党也(馀见纲领中/)
公子益师卒
 程颐曰诸侯之卿必受命于天子当时不复请命故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55-0234c.png
 诸侯之卿皆不书官不与其为卿也称公子以公子
 故使为卿也惟宋王者后得命官故独宋卿书官卿
 者佐君以治国其卒国之大事故书于此见君臣之
 义矣或日或不日因旧史也
 程氏学曰君之卿佐是谓股肱股肱或亏何痛如之
 故春秋卿卒必录法所当尔也春秋不以日月为例
 而左氏谓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杜氏曰所以示薄
 厚也斯为可取盖君于卿佐䔍于恩礼则史册所载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55-0234d.png
 日月益详仲尼从而书之意自见矣周室东迁之后
 礼法既坏而春秋之始犹为近古故无骇挟惟秪书
 名无骇之卒传有羽父请谥与族之文是无姓而赐
 族者又柔溺之卒皆不见于经盖上世置卿选贤与
 德不必以公子公孙之贵既不世官则有老而不为
 卿者矣此其所以不书乎自是以还斯道并弃官人
 以世无贤德之选故无致其事于朝者矣其尤者则
 有生而赐族者矣季友仲遂叔肸是也季友贵亲而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55-0235a.png
 有宁鲁之功叔盻宠弟则有私亲之爱襄仲弑逆
 在宣公有援立之力皆生而赐之氏俾世其卿先王
 之礼泯然无见矣故圣人于其卒各书其族以志夫
 变法乱纪之端而贻权臣执命之祸可不戒哉
 谢湜曰卿佐君之股肱其卒人君所当致哀书卒谨
 其终也益师公子之为卿者也其得位以公子之亲
 而已卒书公子志其以公子专国之政也王者不以
 官假人故宗室之间有富之以禄无私之以位有贵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55-0235b.png
 之以爵无宠之以政后世私胜而害公恩过而害义
 官为宠锡之具而公子公孙以亲戚得政于君此所
 以权归私室而乱亡随之也益师孝公子字众父其
 后为众氏
 胡安国曰凡公子公孙登名于史册贵戚之卿也不
 书官者故侍讲程颐以谓不与其以公子故而自为
 卿也古者诸侯大夫皆命于天子卿卒必书此春秋
 贵大臣之意其不日公羊以为远然公子彄远矣而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55-0235c.png
 书日则非远也榖梁以为恶然公子牙季孙意如恶
 矣而书日则非恶也左氏以为不与小敛然公孙敖
 卒于外而公在内叔孙婼卒于内而公在外不与小
 敛明矣而书日左氏之说亦非也其见恩数之有厚
 薄欤
二月春公会戎于潜
 程颢曰与之和好乱华之道
 程颐曰周室既衰蛮夷猾夏有散居中国者方伯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55-0235d.png
 大国明大义而攘斥之义也其馀列国慎封守可也
 若与之和好以免侵暴非所谓戎狄是膺所以容其
 乱华也故春秋华夷之辨尤谨居其地而亲中国与
 会盟者则与之公之会戎非义也
 谢湜曰礼时见曰会则会无非时者会以训上下以
 正班爵以叙长幼则会无非事者春秋之世强陵弱
 小役大讲好无节出师无义搆事者旁午交兴畏命者
 奔走不息故列国欲相亲则为会欲报怨则为会欲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55-0236a.png
 求盟则为会欲合众则为会以至劳民蠹财弃国弛政
 纷然会于郊境之间凡书会以罪诸侯非法也结之
 以恩怀之以德绥戎之道也乱则治之危则持之暴
 横弗率则征之残之御戎之道也人君怀服四夷以
 此而已又曷尝屈辱于戎哉隐公欲修好而与戎出
 会于郊弱邦国之势启夷狄之心适以招患而已春
 秋书会戎于潜以示诸侯御戎之失道也治政中国
 为善人材中国为强甲兵中国为利修此以待彼而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55-0236b.png
 四夷莫敢不服况于一戎之小乎故有国家者患内
 不修不患外不顺患内不强不患外不畏
 胡安国曰戎狄举号外之也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
 载天子与天地参者也春秋天子之事何独外戎狄
 乎曰中国之有戎狄犹君子之有小人内君子外小
 人为泰内小人外君子为否春秋圣人倾否之书内
 中国而外四夷使之各安其所也无不覆载者王德
 之体内中国而外四夷者王道之用是故以诸夏而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55-0236c.png
 亲戎狄致金缯之奉首顾居下其策不可施也以
 狄而朝诸夏位侯王之上乱常失序其礼不可行也以
 外服而居塞内无出入之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萌
 猾夏之阶其祸不可长也为此说者其知内外之旨
 而明于驭戎之道正朔所不加也奚会同之有书戎
 讥之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
 程颐曰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莒人入向以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55-0236d.png
 姜氏还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之时诸
 侯擅相侵伐举兵以侵伐人其罪著矣春秋直书其
 事而责尝在被侵伐者盖彼加兵于已则当引咎或
 自辨喻之以礼义不得免焉则固其封疆告于天子
 方伯若忿而与战则以与战者为主处已绝乱之道
 也书莒人微者也凡将尊师众曰某帅师将尊师少
 曰某伐某将卑师众曰某师将卑师少曰某人不知
 众寡将帅名氏亦曰某人书入入其国也侵人之境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55-0237a.png
 固为暴况入人之国乎
 谢湜曰兵以安民而已救灾恤患谓之仁去乱除害谓
 之义进退以时谓之礼诛释视天谓之顺其道可谓
 正矣故古者征伐其命一出天子所以防暴横而安
 邦国也周衰诸侯专征伐之柄出不以时行不以正
 或贪利以争田土或报忿以残都邑内外结怨连祸
 攻讨日兴由是天下陷于干戈而生民有糜烂之患
 矣故春秋书伐书侵书战书围书入书取书灭罪诸侯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55-0237b.png
 用兵之虐也以兵围城邑曰围以兵入国都曰入古
 者方国有罪不服然后有举师入国之讨其入国非
 以害民诛其乱法者而已莒子以向姜之故以兵入
 向而还书入罪其残人之国也春秋之法诸侯将兵
 则书爵卿则书名兵众则书师寡则书人
 胡安国曰左氏曰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莒
 人入向以姜氏还此所谓案也春秋书曰莒人入向
 此所谓断也以事言之入者造其国都以义言之入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55-0237c.png
 者逆而不顺莒称人小国也无骇不氏未赐族也其
 书帅师用大众也非王命而入人国邑逞其私意见
 诸侯之不臣也擅兴师而征讨不加焉见王之不君
 也据事直书义自见矣
 吕祖谦曰莒人入向以姜氏还向姜不安莒而归莒
 子因之而入向而夫妇之恩自此渐坏此皆系天下
 之盛衰且人之三纲天下之所以治者君臣父子夫
 妇而已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55-0237d.png
无骇帅师入极
 程颐曰古者卿皆受命于天子春秋之时诸侯自命
 已赐族者则书族不书者未赐也赐族者皆命之世
 为卿也
 谢湜曰师大众极小国以大众入小国残虐之大者
 也方是时天王无讨罪之威方伯连帅无致伐之义
 故莒人无骇肆虐而弗能正向极小国被害而弗能
 救也观莒人入向无骇入极而上下不知治罪由此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55-0238a.png
 见矣无骇不氏未赐族也无骇之卒也公始命以字
 为展氏然则春秋之初先王遗法犹在国卿未有生
 而赐族者也无骇挟皆卿也无骇挟书卒不书氏以
 明未有族也柔溺皆卿也柔溺书会不书卒以明既
 老而不为卿也卿辅相公侯者也一国安危系之故
 先王置卿必选贤德老而倦政则以礼致其事于朝
 未有生赐氏族以世其官也鲁自季友仲遂叔盻以
 宠爱赐氏世爵而权臣执命之祸由此炽矣国卿赐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55-0238b.png
 氏世爵诸侯之变礼也观二卿卒不书氏二卿老不
 书卒诸侯坏法乱纪由此见矣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程颐曰戎好乱而与之盟非义也
 程氏学曰诸侯与中国盟誓已曰不可况与戎人歃
 血要言哉
 谢湜曰戎人嗜好无厌其有求也不正以义不诘以
 威彼将肆其所欲则吾将有所不堪隐公既与戎出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55-0238c.png
 会于潜又与戎出盟于唐其不能制戎可知也会与
 之相见而已盟则以事相要非特相见也与戎歃血
 要言则非特不能制戎也又将受制于戎矣故戎不
 难治也中国自轻然后戎见陵中国自强然后戎不
 为寇
 胡安国曰按费誓称淮夷徐戎此盖徐州之戎久居
 中国在鲁之东郊者也韩愈氏言春秋谨严君子以
 为深得其旨所谓谨严者何谨乎莫谨于华夷之辨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55-0238d.png
 矣中国而夷狄则狄之夷狄猾夏则膺之此春秋之
 旨也而与戎狄歃血以约盟非义矣是故成于日者
 必以事系而前此盟于蔑则不日盟于宿不日后此
 盟于密则不日盟于石门则不日独盟于唐而书日
 者谨之也后世乃有结戎狄以许婚而配耦非其类
 如西汉之于丐奴约戎狄以求援而华夏被其毒如
 肃宗之于回纥信戎狄以与盟而臣主蒙其耻如德
 宗之于尚结赞虽悔于终亦将奚及春秋谨唐之盟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55-0239a.png
 其戒远矣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
 程颐曰非命卿皆书名以君命来逆夫人也在鲁故
 称女内女嫁为诸侯夫人则书逆书归明重事也来
 逆非卿则书归而已见其礼之薄也先儒皆谓诸侯
 当亲迎亲迎者迎于所馆故有亲御授绥之礼岂有
 委宗庙社稷远适他国以逆妇者乎非惟诸侯卿大
 夫而下皆然诗称文王亲迎于渭未尝出疆也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55-0239b.png
 或问纪裂繻为君逆女如何曰逆后是国之重事使
 卿逆亦无妨儒说亲逆甚可笑且如秦君取于楚岂
 有越国亲迎耶所谓亲迎者迎于馆耳文王迎于渭
 亦不是出疆远迎周国自在渭傍先儒以此虽泥于
 亲迎之说直至谓天子亲迎况文王亲迎之时乃为
 公子未为君也又曰纪裂繻来逆女伯姬归于纪裂
 繻卿来逆女而伯姬归于纪逆者微也故不书而讥
 可见矣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55-0239c.png
 谢湜曰女子以柔静为体以正顺为德故昏姻必行
 亲迎之礼虽然诸侯主社稷人民及亲迎亦视势之
 所宜而已其迎也以宗庙之命遣卿以国之贵卿将
 命其至也国君出迎于馆御轮于庭礼之情文斯尽
 矣又何必去国越境然后为礼哉文王以莘女为配
 其迎也亲至于渭而已则文王未尝至莘也韩侯以蹶
 女为配而蹶为王室卿士其迎也于蹶之里则韩侯因
 入觐至周而迎之也诸侯亲迎不必远适他国于此见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55-0239d.png
 矣纪裂繻卿也诸侯逆女使卿正也卿国之股肱也
 逆夫人以卿将命尊敬之道也春秋之法或著是以
 见非或贬失以明正若裂繻逆女所谓著是以见非
 者也若宰咺归赗所谓贬失以明正者也由裂繻观
 之则杞宋逆女非卿灵王逆后以刘夏其为不敬可
 知矣榖梁曰逆女亲者也公羊曰书外逆女讥不亲
 迎也二传固以诸侯躬适他国然后为亲迎失先王
 制礼之意矣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55-0240a.png
 胡安国曰按榖梁子逆女亲者也使大夫非正也鲁
 哀公问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对曰合二姓之好
 以为宗庙社稷主君何谓已重乎文定厥祥亲迎于
 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则世子而亲迎也韩侯娶妻
 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则诸侯而亲迎也有
 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夫妇
 人伦之夲也逆女必亲使大夫非正也入春秋之始
 名宰咺归赗以讥乱法书裂繻逆女以志变常众妾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55-0240b.png
 之分定矣大昏严矣(馀见纲领中/)
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程颐曰送子者虽公子公孙非卿则不书
 谢湜曰女子以夫为家一于从夫而已故女子谓嫁
 曰归夫妇人伦之夲也昏姻失礼则乱生故逆女归
 谨而书之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程颐曰阙文也当云纪侯某伯莒子盟于密左氏附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55-0240c.png
 会作帛杜预以为裂繻之字春秋无大夫在诸侯上
 者公羊榖梁皆作伯
 谢湜曰啖氏谓阙文非两会
 胡安国曰凡关文有断以大义削之而非阙者有夲
 据旧史因之而不能益者亦有先儒传授承误而不
 敢增者如隐不书即位桓不书王赗葬成风王不书
 天吴楚之君卒不书葬之类皆断大义削之而非阙
 也甲戌己丑夏五纪子伯莒子盟于密之类或曰夲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55-0240d.png
 据旧史因之而不能益者也或曰先儒传受承误而
 不敢增者也阙疑而慎言其馀可矣必曲为之说则
 凿矣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程颐曰隐公夫人也薨上坠之声诸侯国内称之曰
 小君夫人从夫者也公在故不书葬于此见夫妇之
 义也
 程氏学曰夫人子氏薨夫人从夫者也故国人称为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55-0241a.png
 小君而薨夫人之义从君而君不可以从夫人也先
 君而后夫人则夫夫妇妇人之大伦所谓顺也
 谢湜曰子氏隐公夫人也榖梁曰隐之妻是也夫人
 与君同体故殁称薨薨必书葬子氏不书葬者夫妇
 先后之义也夫妇忧戚之情也妻从夫者也夫人先
 君而薨义不可以先君书葬夫人之葬从君者也君
 在夫人不书葬而夫妇先后之义明矣隐之薨也以
 贼不讨不成葬公不成葬则夫人虽葬亦不能安夫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55-0241b.png
 人患难与君一体故也公不成葬夫人亦不书葬而
 夫妇忧戚之情见矣
 朱熹曰夫人子氏薨只是仲子左氏豫凶事之说亦
 有此理
 胡安国曰按榖梁子曰夫人子氏者隐之妻也卒而
 不书葬夫人之义从君者也邦君之妻国人称之曰
 小君卒则书薨以明齐也先卒则不书葬以明顺也
 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夫妇人伦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55-0241c.png
 之夲也入春秋之始于子氏书薨不书葬明示大伦
 苟如其义则夫夫妇妇而家道正矣
郑人伐卫
 程颐曰声其罪曰伐卫服故不战卫服可免矣郑之
 擅兴戎王法所不容也
 谢湜曰林木为人害者在所刋伐以兵伐罪如之伐
 讨罪之辞也侵则以彼犯此此犯彼而已故春秋之
 兵执言讨罪为伐无名攻掠为侵虽然以义罪不义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55-0241d.png
 者治国之伐也以不义伐不义者乱国之伐也春秋
 以义行伐者寡矣若夫彼善于此恶有重轻则观乎
 其事而得失见矣公孙滑郑之叛臣也卫既失于为
 郑剪除且又助之为虐以取廪延故郑人讨滑之乱
 而伐卫也观郑人之伐而卫之不道其恶见矣
 胡安国曰按左氏郑共叔之乱公孙滑出奔卫卫人
 为之伐郑取廪延至是郑人伐卫讨滑之乱也凡兵
 声罪致讨曰伐潜师入境曰侵两兵相接曰战环其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55-0242a.png
 城邑曰围造其国都曰入徙其朝市曰迁毁其宗庙
 社稷曰灭诡道而胜之曰败悉虏而俘之曰取轻行
 而掩之曰袭已去而蹑之曰追聚兵而守之曰戍以
 弱假强而能左右之曰以皆志其事实以明轻重内
 兵书败曰战书灭曰取特婉其词为君隐也征伐天
 子之大权今郑无王命虽有言可执亦王法所禁况
 于修怨乎不书战者程氏以为卫已服也卫服则可
 免行此义施于伐而不书战皆可通矣
春秋集义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55-0242b.png
 
 
 
 
 
 
 
 春秋集义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