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集义 提要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a 页 WYG0155-017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
 春秋集义       春秋类
  提要
    (臣/)等谨案春秋集义五十卷纲领三卷宋李
    明复撰明复亦名俞字伯勇始末无考据魏
    了翁序知为合阳人嘉定中太学生而是书
    首行题校正李上舍经进春秋集义次行又
    题后学巴川王梦应案朱彝尊经义考云宋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b 页 WYG0155-0175b.png
    艺文志载李复春秋集义五十卷又载王梦
    应春秋集义五十卷尝见宋季旧刻即李氏
    原本而王氏刋行之非王氏别有集义也此
    本乃无锡邹仪蕉录草堂藏本核其题名与
    彝尊所见本相合知经义考所说有据而宋
    志误分为二也张萱内阁书目称其采周程
    张三子或著书以明春秋或讲他经以及春
    秋或其说有合于春秋者皆广收之然所采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2a 页 WYG0155-0176a.png
    如杨时谢湜胡安国朱子吕祖谦之说不一
    而足谢湜尤多萱盖考之未审耳经义考载
    是书前有纲领二卷又有魏了翁序此本乃
    皆不载盖傅写佚之然春王正月条下自注
    曰馀见纲领上中二卷则纲领当有三卷故
    有上中下之分经义考作二卷亦小误矣今
    永乐大典明复所著纲领尚存谨录而补之
    仍釐为三卷以还其旧焉乾隆四十三年二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2b 页 WYG0155-0176b.png
    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3a 页 WYG0155-0176c.png
春秋集义原序
昔吕给事元钧为吾乡铜梁令实事濂溪先生尝谓其
志清才醇行敏学博读易春秋探其源而濂溪序彭应
求崇圣院诗自言往在袁州进士多来讲学于公斋窃
意先生道德之高声闻之远所至学士大夫多从之然
学士大夫之所以从之者或师其文学或师其政事或
师其德行至于相与讲磨孔孟之绝学而独得夫圣贤
不傅之秘者明道伊川而已盖自金陵王氏得志而颁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3b 页 WYG0155-0176d.png
其所谓新经者于天下自后其徒互相祖述推尊之以
为圣人复生庠序专以设教科举专以取士其或不由
此者一切弃绝甚者屏逐之学士大夫知有新经而不
知有其他当是独吾乡之老师宿儒从事易春秋论语
其议论讲说今其存于世者又复专主伊川之说深探
力取持之不变盖其当时亲闻于濂溪者父兄相与谨
而傅之风流馀韵至是而未泯耳正少蒙义方之训早
知诵习伊洛之书窃尝以为后之学者不欲为孔孟之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4a 页 WYG0155-0177a.png
学则已如欲黜异端祖述孔孟当由是而入焉其始闻
之者皆怫然不悦而同志于此者不过数人其后学之
既久则亦有闻风兴起相与慕用而为之者不幸未几
而伪学之论起于是向之兴起慕用者往往消沮退缩
至有背而驰者矣北岩李明复伯勇以文献故家自其
少时已能汲汲于学服膺诸老之书信之甚笃求之甚
至惟其趋向之既正是以见于言词者亦卓然不惑于
世俗好恶是非之私故虽屡困场屋而未尝悔则其志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4b 页 WYG0155-0177b.png
岂在于钓声名干禄利而已哉伯勇于经无所不学而
尤尽力于春秋故凡濂溪明道伊川横渠而来或著书
以明春秋或讲他经以及春秋或其说之有合于春秋
者皆广收博访无所遗逸尔乃定其后先审其精粗各
附于本章之次名之曰春秋集义凡诸老先生平日之
所讲明以遗乎后之人者皆粲然在目而圣贤傅心之
旨可坐而至真求道之轨辙而入德之门户也间携以
示余且谓为之序以冠其篇首余读之抚卷太息曰是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5a 页 WYG0155-0177c.png
固余平生之志而力有所未暇子能成之子之志伟矣
昔石子重会诸老先生之言为中庸集解朱文公为发
明其书且删其重复去其讹误以为辑略恨子生晚不
及见文公正虽幸及见之而心力衰耗顾不足以任兹
事姑为序其本末以待后之学者庶几后之学者知师
友渊源之所自云尔嘉定十三年冬十有一月辛亥山
阳度正序
天地之运荡摩屈信为五行四时感遇聚结为风雨霜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5b 页 WYG0155-0177d.png
露所以接人耳目切人体肤告晓于人者亦不翅口训
而面命矣人盖有由之而弗察者孔子之政布在春秋
正邪善恶有目皆睹其为五行四时风雨霜露不已多
乎学士大夫生乎百世之后有能尚论古人考求义例
参订事实则以为是通经己耳于己之所存反而思之
以求其合或鲜能焉孟子曰孔子惧作春秋又曰孔子
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由惧而作书成而乱贼惧
乱贼盖陷溺之深者而犹知惧焉则人性固不相远也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6a 页 WYG0155-0178a.png
学士大夫习读是书而已之所存则未尝切近求之异
端所怵利欲所诱所以陷溺其良心者固不减于乱贼
矣而未之知惧焉余为之惧又以自惧参观诸儒之傅
至本朝诸大老始谓此书为经世之大法为傅心之要
典又曰非礼明义精殆未可学然则是使人切已近思
以求为迁善远罪之归非以考义例订事实为足也余
闻其说而惧益深乃裒稡以附于经将以反诸身而益
求其所可惧者尚虑观书未广析理不精又虑开卷瞭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6b 页 WYG0155-0178b.png
然祇以资口耳之见故未敢轻出也合阳李君明复乃
亦先我心之所惧而为是书且谂余为序呜呼余安能
知春秋亦庶几知惧焉者乃书以复之嘉定十四年十
二月辛亥朔白鹤山人魏了翁书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7a 页 WYG0155-0178c.png
进春秋集义表
臣闻圣人达而赏罚行圣人穷而褒贬作褒贬者万世
赏罚也昔孔子作春秋人见其所褒贬者既往之人也
不知圣人固为来者设也论者乃谓天下有道圣人推
而行之天下无道圣人述而藏之岂知春秋盖亦推而
行之乎汉董仲舒记孔子之言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
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知孔子者亦谓春秋即行
事矣夫岂必待居位用权而后为行事乎哉虽然有孔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7b 页 WYG0155-0178d.png
子之圣则可无孔子之圣则僭矣达而赏罚行圣人处
常也穷而褒贬作圣人处变也春秋乐道尧舜盖尧舜
处其常而孔子处其变试观春秋初年何往而非变惠
公隐桓之传国父子之变也祭伯非命而私交君臣之
变也仲子妾母而上僭夫妇之变也君臣父子夫妇人
之三纲尽变于一年之间春秋虽欲不作可乎哉春秋
因其变书之将以复其常也或曰是知其不可复而复
之者乎曰非然也书其变于一时复其常于万世故孟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8a 页 WYG0155-0179a.png
轲氏曰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后世思其说而不
得至本朝周惇颐明之曰诛死者于前所以惧生者于
后也先之曰孔子为后世王者而修也呜呼知孔子者
惟轲知轲惟惇颐乎惇颐春秋之学程颢程颐得其传
颐尝作传而颢则间及之若张载则与颢颐讲明而得
之若刘絇谢湜则见而发明之若范祖禹诸人则见而
知之若胡安国则闻而发明之若李侗诸人则闻而知
之其派分其源同说虽不无稍异而尊王贱霸内中国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8b 页 WYG0155-0179b.png
外夷狄即事明纲常以著人君之用则一而已臣幼习
春秋靡惑他岐尝取惇颐以下十有七家或著书以明
春秋或讲他经而及春秋或其说之有合于春秋皆广
搜博访始乃定其后先审其精粗凡总论春秋大旨者
归之纲领若专指一事而言则各附本章夫春秋即天
理也天理在人不容己也近取诸身春秋在焉验诸履
践何莫非天理之流行虽然此一身之春秋也而畎亩
微臣之心将冀是经自圣主昭明之则措诸事业何莫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9a 页 WYG0155-0179c.png
非天理之著见此天下之春秋也臣愿圣主昭明孔子
之春秋以复尧舜之常昭明孔子之褒贬以行尧舜之
赏罚斯与三圣异世而同符矣则是书也臣安敢为一
家之私藏哉安敢为一家之私藏哉大学生臣李俞谨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0a 页 WYG0155-0180a.png
诸家姓氏事略
周惇颐
 惇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终虞部郎中谥元学者称
 濂溪先生惇颐于春秋虽无解释然其言曰春秋正
 王道明大法也孔子为后世王者而修也乱臣贼子
 诛死者于前所以惧生者于后也盖发明孔子之本
 心而广孟子不尽之意臣今所集诸家之义盖以惇
 颐为宗自惇颐以下得其傅者程颢程颐则又以次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0b 页 WYG0155-0180b.png
 取焉
程颢
 颢字伯淳河南人终宗正寺丞谥纯学者称明道先
 生颢于春秋亦无书然其言春秋以为莫谨于华夷
 之辨至论王霸之际深明天理人欲之分欲人君以
 尧舜为法若桓文管仲之事义所不由盖深于春秋
 者也其弟颐傅春秋亦多用其说今互出之以表其
 一家之学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1a 页 WYG0155-0180c.png
程颐
 颐颢之弟终西京国子监教授谥正颐传春秋虽无
 全书然论春秋大法则一序尽之矣其他见于门人
 记录有果为颐之言者有得其意而非其言者其徒
 谢湜刘绚最得其意亦各为传惟湜有全书绚之书
 则程氏杂说及李参所录程氏学载焉间亦有颐语
 也颐于春秋发明大有功至胡安国遂广其说而春
 秋之义明矣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1b 页 WYG0155-0180d.png
范祖禹
 祖禹字淳夫成都人终翰林学士兼侍讲按朱熹伊
 洛渊源录亦据鲜于绰所记列为程颐门人又称其
 所著论语说唐鉴尽用程颐之意颐曰淳夫乃能相
 信如此又曰三代以来无此议论臣今于其书有及
 于春秋者悉取附于本章
谢良佐
 良佐字显道上蔡人历仕州县曾召对除书局官程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2a 页 WYG0155-0181a.png
 颢初见以为展拓得开程颐亦以王佐才许之良佐
 尝语学者以春秋云向见河南先生言须要广见诸
 家之说其门人惟刘绚得先生旨意为多良佐为论
 解及语门人间亦合于春秋之义今取之
杨时
 时字中立南剑州人终龙图阁直学士谥文靖学者
 称龟山先生南方学者从程颢兄弟惟时与谢良佐
 游酢三人以高弟称时与程颐往来书讲论春秋之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2b 页 WYG0155-0181b.png
 学极详又尝语学者昔闻之师云若经不通则当求
 之傅傅不通则当求之经又其所著书如三经义辨
 论语孟子解多有及于春秋之说其后胡安国为春
 秋传间与时商确时之傅为罗从彦从彦傅延平李
 侗侗傅朱熹
侯仲良
 仲良字思圣江陵人从程颐学或言其尝从周惇颐
 朱熹考其年月不合然仲良程颐高弟也今论语说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3a 页 WYG0155-0181c.png
 及中庸解等书间有及于春秋者亦附本章之次
尹焞
 焞字彦明洛人曾以逸民召赐和靖处士终徽猷阁
 待制尝因苏炳以见程颐以笃行称于其门尝曰孟
 子善读春秋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焞谓
 程子亦善读春秋春秋土功必书重民力也或以胡
 安国春秋传示焞焞曰昔侍程子尝有所闻尚能记
 一二吕稽中谓其与群弟子言据六经发明问答不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3b 页 WYG0155-0181d.png
 为讲解独尝奉诏撰论语解今并取其说焉
刘绚
 绚字质夫河南人以通春秋召为太学博士有人问
 程颐春秋学曰已令刘绚作传绚传成来呈颐曰郤
 看颐亲作据尹焞谓程传竟不成书刘传亦不出然
 今世传程氏杂说首卷所载皆绚传而李参所编程
 氏学自言并程子语录之今十三家春秋集解皆目
 为程解误矣臣今亦不能别其孰为程孰为刘各按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4a 页 WYG0155-0182a.png
 其书为标题亦疑以传疑焉若其师友渊源之学则
 昭若日星无可疑也若夫朱熹所定程氏经说自有
 春秋传二卷胡安国每援以为据与今刘传不同是
 则为程传又何疑焉
谢湜
 湜字持正怀衣金堂人终国子博士二程来广汉湜
 往从之尝解春秋以呈程颐颐曰更二十年后子方
 可作然尹焞谓其久从程颐则其书成当在颐既殁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4b 页 WYG0155-0182b.png
 之后近年山阳度正始访得其书于怀安锓板以行
 世方𫉬见大抵说多本之颐比刘绚极详细颐春秋
 学得湜得绚后又得安国而其义昭著矣
胡安国
 安国字康侯建川崇安人终宝文阁直学士谥文定
 因同舍靳裁之得闻西洛二程之学尝诏以春秋进
 讲以学未卒业辞退乞编集因得程颐傅其间精义
 十馀条若合符节盖以自信年六十一书成宋高宗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5a 页 WYG0155-0182c.png
 称叹其书世所共见然讲说之详则杂见他书多与
 其傅互相发明者今并取之安国一生精力尽在是
 矣
吕祖谦
 祖谦字伯恭其先河东人后徙开封至祖谦又与朱
 熹张栻讲明益详尤嗜春秋左氏传有春秋集解左
 氏博议等书行于世尝言观春秋见圣人以礼杜乱
 名义之间凛乎不可犯也而左氏所载国之安危人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5b 页 WYG0155-0182d.png
 之寿夭又皆以礼观之故祖谦发明春秋以礼为本
 祖谦自言博议特为举子课试之文作尔朱熹亦于
 其门人所记左氏说有取焉臣今亦惟其解释经义
 者取之讲传而与经不相关者略之他书有及春秋
 者多所援据祖谦晚著大事记以见意尝谓司马光
 通鉴效左传而目录效春秋臣于朱熹通鉴纲目祖
 谦大事记亦云
胡宏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6a 页 WYG0155-0183a.png
 宏字仁仲安国之季子也尝被召旨以疾不克造朝
 学者称五峰先生幼志于道从杨时侯仲良游而卒
 传安国之学故其论春秋皆安国遗训著皇王大纪
 亦以发明春秋之旨尝曰圣人教人消人欲复天理
 莫深切于春秋臣今所援取皆杂见诸书各以章次
 附其说焉
李侗
 侗字愿中南剑州剑浦县人闻郡人罗从彦得河洛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6b 页 WYG0155-0183b.png
 之学于杨时遂往学焉从之累年受春秋中庸语孟
 说尽得所传之奥学者称延平先生新安朱熹从之
 尝问春秋大旨侗曰春秋一事各是发明一例如观
 山水徙步而形势不同不可拘以一法然所以难言
 者盖以常人之心推测圣人未到圣人洒然处岂能
 无失耶熹服其言终身不敢轻议褒贬盖得于此侗
 无书传世惟熹所录平时语有问春秋者数条臣今
 取附本章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7a 页 WYG0155-0183c.png
朱熹
 熹字元晦亦字仲晦父世居徽之婺源后徙于建终
 华文阁待制谥文学者称晦庵先生从屏山刘子翚
 游又从李侗卒传程氏之学为学者宗熹平生于易
 诗中庸大学语孟皆有成书独于春秋自谓不敢臆
 度尊之也然其言曰春秋大旨可见者诛乱臣讨贼
 子内中国外夷狄贵王贱霸而已又曰易本隐以之
 显春秋推见至隐此书虽云本根天理然实与人事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7b 页 WYG0155-0183d.png
 贯通乃正谊明道之书不可于一字一义间妄求褒
 贬臣细考其说于诸书发明春秋最多而世莫察也
 熹晚年著通鉴纲目一书颇用春秋遗意此又熹不
 言之秘臣今杂取熹诸书及其门人记录各附本章
 细味之当知熹深于春秋者熹读春秋虽程氏说间
 亦疑之自馀皆未敢轻信观其所疑益知其所信之
 不妄
张栻
春秋集义 提要 第 18a 页 WYG0155-0184a.png
 栻字敬夫广汉人魏国公浚嗣子终右文殿修撰谥
 宣从胡宏学益务取友以力求所未至学者称南轩
 先生尝谓学者莫先于明义利之辨凡无所为而为
 之者王者之事也霸者则有所为而为之矣又曰春
 秋即事而明天理穷理之要也观此书取其大义数
 十断为定论而详味其抑扬予夺轻重之宜则有以
 权万变矣栻于春秋虽无书而间因解释他经或旁
 及之率得春秋之旨臣今悉援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