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春秋讲义 卷一上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a 页 WYG0155-00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讲义卷一上     宋 戴溪 撰
  隐公
元年春王正月
 元年者一年也谓一为元自尧舜以来未之有改也
 其曰春王正月圣人之特笔也天有四时春为之首
 三代异正夏数得天今首之以春若曰此时者天之
 所为也次之以王又次之以正者若曰此正朔者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b 页 WYG0155-0003d.png
 之所为也王者班正朔以奉天道则天下万事莫不
 得其正矣君之始年当书即位隐公不书即位何也
 隐摄而不行即位之礼故也春秋之法一年之内必
 备四时四时之中或无事可书必书首月所以备天
 道而成岁功也(按黄震日抄云胡文定谓春秋以夏/时冠周月朱子疑之岷隐戴氏在东)
 (宫进讲常以夏正为说于时事亦未见其甚背窃意/三代虽有改正朔之事而天时恐无可改故所抄依)
 (戴氏焉之又按日抄云隐公不书即位戴氏以经之/所无付 不言今考讲义隐摄云云实依左氏为说)
 (黄氏读之/不审耳)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a 页 WYG0155-0004a.png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按讲义称邾称盟蔑是戴/氏录经文从左氏之證)
 春秋之法书时书月书日有月而无日者史之阙文
 也邾者中国之附庸仪父者邾君之字也中国之附
 庸例称字其曰公及盟何也及者内为志隐公即位
 欲求好于邾故是盟也出于公之志邾之与鲁壤地
 相接数会屡盟非不善也然而人情利害相及则嫌
 隙易生其后或侵或伐纷然而不定卒之哀公入邾
 执邾子益以归观始焉盟蔑之好终焉入邾之役则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b 页 WYG0155-0004b.png
 知屡盟之无益人情之可畏如此也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叔段者郑伯同母之弟也曷为不以弟书见叔段不
 以弟事其兄郑伯不能友爱其弟也书曰于弟弗念
 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
 其郑伯叔段之谓欤称郑伯克段若途之人然亲亲
 之义绝矣克者力胜之辞也以郑国之力施之叔段
 沛然有馀矣其曰力胜何也段多才而好勇外为邑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a 页 WYG0155-0004c.png
 人所归内有姜氏之助缮甲兵具卒乘将为袭郑之
 谋其力固未易胜也郑伯命公子吕出车二百乘以
 伐之其用力亦少劳矣段本在京而出奔鄢无能为
 矣使郑伯缓追逸贼犹可以全亲亲之义克之于鄢
 其迫之为已急矣春秋书郑伯书克书于鄢探郑伯
 之志而著其罪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加天于王之上此春秋之特笔也先书王正月次书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b 页 WYG0155-0004d.png
 天王此尊王之大义圣人作春秋之本旨也当是之
 时周室既衰自侪于诸侯圣人作春秋援周室于千
 仞之渊称天王于诸侯之上见王者在上其尊如天
 而诸侯之众其卑如地一字之严凛然而不可犯其
 功用可谓大矣然而王者奉若天道赏曰天命刑曰
 天讨有一不当则失其所以为天矣今也宰咺来归
 惠公仲子之赗揆之典礼容有未安仲子者桓公之
 母非惠公之夫人也天子不当归赗宰咺者天子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a 页 WYG0155-0005a.png
 冢宰以道佐王非所当使于诸侯就使仲子之卒礼
 所当赗宰咺不当遣也礼天子之宰当称爵周公是
 也今也宰咺书名用见冢宰之自轻也春秋书此所
 以重典礼而敬大臣也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盟者国之大事也邦国有疑会同则盟之诸侯自相
 为盟苟非大事犹曰不可况国之微者乎及宋人盟
 内不书其人外不书其名其微者可知矣隐公声子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b 页 WYG0155-0005b.png
 所自出于宋有甥舅之亲即位而修好固人情所当
 然也三年之久公始与宋公遇于清鲁之于宋未汲
 汲然也不知两国微者相与为盟果为何事耶宿者
 国也盟于其国则宿亦与焉意者其为宿盟乎观宋
 人迁宿之事则宿之服属于宋亦已久矣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祭者畿内之国也凡蒋邢茅胙祭皆周公之裔也特
 未知祭伯者亦公之后乎若是则与鲁亲矣书来者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a 页 WYG0155-0005c.png
 见祭伯之自出非有王命也今年之秋天王使宰咺
 归赗于鲁未几而祭伯来必非王命也来者来朝也
 其不言朝者何也畿内诸侯不当朝于列国盖内外
 尊卑之分所当然也祭或称公或称叔其称公者尝
 受命为三公其称叔者未受爵者也
公子益师卒
二年春
 隐公在位十有一年独元年书春王正月馀十年不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b 页 WYG0155-0005d.png
 书正月说者曰隐十年无正隐不自正也古者诸侯
 受正朔于天子故月正元日朝正于庙隐不书正自
 谓居摄不行朝正之礼故也隐公十年不书正桓公
 十四年不书王二年不书秋冬此又春秋言外之深
 旨也(按此条讲义永乐大典原本在/十一年十一月经文下今移正)
公会戎于潜
 古者戎狄种落间与中国杂处近于鲁者为徐戎多
 为鲁患当伯禽之时徐戎并兴东郊不开伯禽至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a 页 WYG0155-0006a.png
 治戎器以伐之具版筑以备之今也隐公与戎会于
 潜左氏以为修惠公之好鲁与戎好其来久矣未几
 复盟于唐至于桓公盟唐再书戎鲁会盟遂为故事
 夫戎狄非盟会可结也庄公之时亲追戎于济西盟
 果何益哉春秋安得不谨而志之书及盟者鲁公之
 志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
 按左氏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故莒人入向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b 页 WYG0155-0006b.png
 夫妇之不谐正家之道未至也何至以干戈相向入
 之为言不顺之辞也造人之国都几有其地矣观宣
 公之时伐莒取向则知向为莒之邑久矣不知入向
 之后莒何时复取之以为莒邑耶大要书入者虽未
 至尽有其地然既入之后日侵月削积久而取之者
 亦多矣
无骇帅师入极
 无骇者展无骇也何以不氏未赐族也其称帅师者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a 页 WYG0155-0006c.png
 将尊而师众也极小国也命将出师直入其国鲁之
 怙彊亦甚矣自无骇入极之后终春秋之世极无闻
 焉意者卒见取于鲁耶春秋之初小国尚多至于末
 年寂寥几尽鲁秉礼之国也取根牟取鄟取邿取鄫
 其所取者不止一国而况于诸侯强大者乎汉阳诸
 姬楚实尽之晋自武献以下兼国多矣可胜叹哉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按戴氏所释/经文多从左)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b 页 WYG0155-0006d.png
(氏春秋观讲义中/亦称裂繻可见)
 婚礼人之大伦也为国君者合二姓之好以为宗庙
 社稷主故冕而亲迎不以为重今也纪裂繻来逆女
 书于春秋传者以为逆女当亲行使大夫非正也是
 则然矣然考之昏义婿迎妇于其家御轮授绥三周
 而先归俟于门外相去盖不远矣有如国君之尊远
 适他国以行亲迎之礼则国事少废矣说者以为文
 王娶于莘莘之国在渭之涘故文王亲迎于渭然文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a 页 WYG0155-0007a.png
 王是时为世子犹可以远出也韩侯娶于蹶父之女
 韩侯迎止于蹶之里此诸侯亲迎之礼也然蹶父为
 天子卿士韩侯入觐于天子故因迎于蹶里非专为
 亲迎行也其理恐或然春秋内女适列国者多矣其
 事不尽书于春秋伯姬之归纪其事甚可念也纪亡
 而伯姬不能葬使齐侯得以葬之故春秋书伯姬之
 归于前又书伯姬之葬于后所以志伯姬之终始也
纪子帛莒子盟于密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b 页 WYG0155-0007b.png
 纪子帛其义不可晓说左氏者曰子帛者纪裂繻之
 字也书外大夫于诸侯之上春秋无是也公谷二传
 帛皆作伯义亦不通帛之一字非羡文则字误也圣
 人存而不削史之旧文不敢改也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郑人伐卫
 按左氏叔段之乱段之子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
 取廪延郑伯以王师虢师伐卫又请师于邾邾私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9a 页 WYG0155-0007c.png
 鲁公子豫豫帅师会伐其事可谓重矣春秋削之而
 不书今兹复伐卫讨滑之乱也夫郑伯不容其母弟
 逐其弟及其子又不能容之于卫请师于王以伐之
 春秋以为王师之重非郑伯所得用也故没而不录
 观郑伯前日之所以伐卫者如此其重今兹再伐必
 非轻用微者春秋以郑人书盖贬郑伯之无亲也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春秋之法祥瑞不书有变异则书故日食书于春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9b 页 WYG0155-0007d.png
 者三十有六凡日之食必书朔其不言朔者或在朔
 之前或在朔之后也说者谓日食之日阴阳有定数
 无与于灾异是大不然阴阳薄蚀天道有亏代天作
 子适当天变恶可不恐惧脩省以回天谴譬如父母
 有疾为人子者当引咎归已请命于天庶几父母之
 可安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按戴氏释此一经独从公谷见成/十六年公会尹子昭二十三年尹)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0a 页 WYG0155-0008a.png
(氏立朝/讲义)
秋武氏子来求赙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冬十有二月齐侯郑伯盟于石门
 春秋书诸侯相盟始于密次则石门厥后瓦屋之盟
 则诸侯参盟之始也人愈众则志愈分志愈分则盟
 愈不可信矣
癸未葬宋穆公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0b 页 WYG0155-0008b.png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
 莒在春秋不得为大国前年入向固已甚矣今兹伐
 人之国取人之邑狃于前日之胜而忘其国之微无
 乃太甚乎书伐书取甚之也异时莒牟夷以牟娄及
 防兹来奔以不义得之以不义失之徒为叛人之资
 尔背义以求利果何益哉
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1a 页 WYG0155-0008c.png
 诸侯相与之礼有朝有聘有会有盟而又有遇礼焉
 遇之礼造次简略有邂逅适愿之意春秋谨而志之
 讥失礼也曲礼曰诸侯未及期而相见曰遇其简略
 可知也
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秋翚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
卫人伐郑
 按左氏卫州吁之立也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
 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然则伐郑之谋卫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1b 页 WYG0155-0008d.png
 实先之春秋以宋公主兵何也州吁卫之乱臣贼子
 也卫人不以为君宋公怵于州吁之邪说帅师以伐
 郑则是师也非宋公谁实主之书宋公于其上书卫
 人于其下圣人之深意也卫人者州吁也不与州吁
 之为君故以卫人书翚者公子翚也不书公子恶之
 也宋公请师于鲁鲁公不许公子翚固请帅师隐公
 之祸翚实为之怙彊专政有自来矣春秋之辞贵乎
 简严不曰翚帅师会伐郑而再书宋陈蔡卫者详其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2a 页 WYG0155-0009a.png
 辞所以甚其罪也
九月卫人杀州吁于濮冬十有二月卫人立晋
 州吁之罪天子所当讨也卫晋之立天子所当命也
 今也不然讨有罪立嗣君皆出于卫人之意圣人直
 书之曰人言权之不出于上也州吁称名晋不称公
 子其辞严矣
五年春公矢鱼于棠
 左氏曰矢鱼公谷曰观鱼矢之为言陈也陈鱼而观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2b 页 WYG0155-0009b.png
 之其实一也说者谓矢鱼者射鱼也其说亦通灵台
 之诗曰王在灵沼于牣鱼跃言文王有仁德而其民
 乐之也使隐公知此意能与民同乐则民乐其有鸟
 兽鱼鳖矣何至远去国都陈鱼而观之礼失地远春
 秋雨讥之
夏四月葬卫桓公
秋卫师入郕
 春秋之法将卑师众称师将卑师少称人故卫师入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3a 页 WYG0155-0009c.png
 郕与莒人入向书法不同郕卫同姓之国也卫君方
 立桓公始葬首兴报复之师无乃太早计乎
九月考仲子之宫初献六羽
 仲子非惠之夫人故仲子既葬不祔于惠之庙隐公
 为仲子别立宫考者宫既成而祭之名也六羽者舞
 之名也舞者执干而舞谓之武舞执羽而舞谓之文
 舞天子之舞用八人为一列凡八列共六十有四人
 故总名曰八佾鲁僭用天子之礼舞八佾于群公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3b 页 WYG0155-0009d.png
 庙久矣今焉考仲子之宫不敢用八而用六故曰初
 献六羽何以不言六佾妇人无武事故有羽舞而无
 干舞是礼也其隐公之失欤仲子既非夫人宫不当
 立祭不当舞原隐公之意欲立桓公为君尊其母为
 夫人故委曲迁就若此不知典礼之坏有以启人之
 奸心异日之祸皆失礼有以基之也
邾人郑人伐宋
 左氏曰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郑郑人以王师会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4a 页 WYG0155-0010a.png
 伐宋入其郛宋人使来告命公闻其入郛也将救之
 问于使者曰师何及对曰未及国公怒乃止邾附庸
 之国也是时未列于诸侯何以书于郑人之上伐宋
 之谋邾实启之郑实辅之故以邾主兵也伐宋入郛
 宋不以实告故春秋书伐而不书入

 春秋于螽螟水旱皆书所以重农事也重农事所以
 爱民命也人君一念及此必不敢违天以病民矣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4b 页 WYG0155-0010b.png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
宋人伐郑围长葛
 谷梁曰伐国不言围邑说春秋者多用之其实未必
 然也伐人之国其事不一固有造其国都门焉而还
 者春秋当以伐书若筑垒堙堑环而守之春秋岂得
 不以围书若楚子围郑之类是也苟非造其国都而
 直围人之邑春秋不先以伐书则未知其为谁之邑
 也今书伐郑围长葛者记事之体当然也宋郑未有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5a 页 WYG0155-0010c.png
 旧怨止因交兵之故结怨不已长葛之围久而不去
 经一年之久不取不止春秋恶其黩兵书围长葛于
 前书取长葛于后不待贬而罪可见矣
六年春郑人来输平(按此条经文戴氏从公谷观/下讲义中屡称输平可见)
 左氏曰渝平公谷曰输平渝之为言更也言更前之
 怨而为今之平也输之为言纳也言纳今之款以求
 平于我也其辞虽不同其义则一矣郑人与鲁有旧
 怨今焉既与宋人交恶惧鲁之谋已也故易仇怨而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5b 页 WYG0155-0010d.png
 为和平凡平者春秋之所喜也然郑伯之意非出于
 真情异时归祊假许田之事皆于此乎始故春秋谨
 而志之见郑伯之为谖也
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
 左氏曰始平于齐也隐公初与郑平及今又与齐平
 可以为美矣然而齐鲁郑在春秋之初俱为大国苟
 能同心合力以抚邻国则是平也君子与之自郑人
 输平齐人始平之后三国会于中邱者谋伐宋也会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6a 页 WYG0155-0011a.png
 于时来者谋伐许也已而入许之师三国皆与焉搂
 诸侯以伐诸侯何取于平哉
秋七月
冬宋人取长葛
 非其有而攘夺之其名曰取长葛之围志在必取罢
 民日久不遗馀力所谓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而民
 不堪命者盖如此其得祸也宜哉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归于纪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6b 页 WYG0155-0011b.png
 叔姬者伯姬之媵也伯姬归于纪在隐之二年今叔
 姬始归何也待年于国也易曰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若叔姬者所谓有待而
 行者欤其书于春秋者为入于酅书也入于酅者叔
 姬之贤行也
滕侯卒
夏城中丘
 中邱鲁之邑也鲁方无事非有疆场之虞中邱不必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7a 页 WYG0155-0011c.png
 城也就使当城夏之月非所当役也谷梁曰城为保
 民为之也民众城小则益城益城无极凡城之志皆
 讥也盖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城郭沟池以为固先王
 所不废也故民众城小则可以益城苟不计民之多
 寡益城无极则凡城之志于春秋者皆讥也有如城
 其所不必城役其所不当役其讥益甚矣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原注弟年来聘凡两/书一见桓公三年)
 春秋书法其称兄若弟者亲亲之礼当然也然而宠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7b 页 WYG0155-0011d.png
 爱过则伤义刑罚加则伤恩随事而观褒贬见矣聘
 问之礼国有大夫兄弟之亲何烦聘使有如行人失
 辞则国家不可屈法齐僖公宠其母弟故弟年来聘
 两见于春秋异日无知之祸其亦宠爱之过欤
秋公伐邾
 鲁与邾为邻国仪父始与隐公盟邾未尝得罪于鲁
 何为隐公亲自伐邾不惟轻于用兵其自卑屈亦已
 多矣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8a 页 WYG0155-0012a.png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
 凡伯出使非有徒兵之众戎人无道掩而执之直易
 事尔春秋何以书伐大天子之使也不书执而曰以
 归避其名也左氏曰戎朝于周发币于公卿凡伯弗
 宾楚邱之执凡伯固有以自取然天子之使则不可
 以不重也凡伯聘鲁为戎所执鲁方与戎盟不暇问
 戎之罪道过楚邱卫独不能救乎戎不足责也鲁卫
 之罪其又奚辞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8b 页 WYG0155-0012b.png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
 昔也宋公鲁侯遇于清今宋公卫侯遇于垂非礼之
 礼习而安焉尤而效焉不以为异也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庚寅我入祊
 古者天子有事于泰山诸侯之从祀者有汤沐之邑
 诸侯时朝天子故天子之郊有诸侯朝宿之邑焉祊
 者郑汤沐之邑许田者鲁朝宿之邑也周室既衰侯
 服不朝时巡不讲故诸侯朝宿汤沐之邑皆废而无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9a 页 WYG0155-0012c.png
 用祊近于鲁许田邻于郑郑伯利在得许田未敢直
 取之鲁故先使人归祊以为异日取许田之地鲁隐
 不悟其计受而有之故春秋书曰我入祊其曰我入
 者受而归于已有德色焉大抵郑诈而鲁愚自郑人
 输平之后鲁多堕郑计而不自知曰输平曰以归者
 有卑逊屈下之义焉用见郑伯之诈也(按黄震日抄/云赵鹏飞经)
 (筌谓鲁要郑而得祊以前此鲁不救郑也戴氏则谓/郑诈鲁而归祊以后此郑假许田也二说不同而皆)
 (精于/考究)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19b 页 WYG0155-0012d.png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
辛亥宿男卒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诸侯之参盟始于此自时厥后联合列国数会屡盟
 者何其多也可胜罪哉
八月葬蔡宣公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
 入春秋以来莒人入向已而伐杞取牟娄颇有自大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0a 页 WYG0155-0013a.png
 之意今兹鲁公亲与莒人盟人微者之称莒彊鲁弱
 益可知矣左氏曰以成纪好也向者纪莒二君尝盟
 于密鲁大国也何乃汲汲然与莒之微者盟乎

冬十有二月无骇卒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来聘
 天子之大夫例称字隐公即位之初天王来归仲子
 之赗于今九年聘鲁者再隐公不惟不朝亦未尝有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0b 页 WYG0155-0013b.png
 报聘之使说春秋者犹以隐公为逊国之贤君贤者
 而若是乎春秋之法责臣子者重责君父者轻天子
 下聘于诸侯固失体矣诸侯未尝报聘于天子如不
 臣何春秋未暇责周深责鲁矣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
 春秋纪天道之变上自日月星辰次及风雨雷电莫
 不具载盖欲人君省灾戒惧阴阳之差各以类应既
 有震电则不当雨雪盖震电者阳气发泄而雨雪者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1a 页 WYG0155-0013c.png
 阴气凝冱故也八日之间阴阳交错其变甚矣
挟卒
夏城郎
秋七月
冬公会齐侯于防
 是会也鲁与齐谋伐宋按左氏宋公不王郑伯以王
 命讨之来告于鲁鲁会齐于防明年会于中邱盟于
 邓皆以伐宋故也夫奉王命以讨不王此天下之大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1b 页 WYG0155-0013d.png
 义也当特书于春秋防与中邱以常事书邓之盟削
 而不书其故何也盖春秋原情之书也隐公实以怒
 宋之故借公议以释私憾春秋方以为罪又乌足以
 为义乎
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夏翚帅师会齐
人郑人伐宋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辛未取郜辛巳
取防
 鲁去年之冬会齐于防今年会齐郑于中邱合谋以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2a 页 WYG0155-0014a.png
 伐宋亦已久矣曷为而夏五月公子翚帅师会齐郑
 伐宋而公不与乎翚怙权自恣专命先行虽公不得
 而制也伐宋者齐侯郑伯也而春秋以人书不与翚
 之会诸侯也六月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春秋削而
 不书败宋师者三国之兵皆在焉取郜取防者郑也
 而皆以我书何也盖伐宋者非齐人之意鲁怵于郑
 齐逼于鲁故也及其败宋师取二邑齐不与其谋郑
 人特归于鲁用见鲁隐之愚郑庄之诈推其利于鲁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2b 页 WYG0155-0014b.png
 而归其罪于隐公隐公莫之悟是亦归祊之馀智欤
 直书曰败又书曰取春秋之意深矣
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郑伯伐取之
 详观左氏所传郑人伐宋取其二邑师未反国宋约
 卫人乘虚入郑郑人还在郊宋卫之师不敢在郑遂
 偕蔡人为伐戴之行郑人掩其不备伐三国而取其
 师焉郑庄亦巧于用兵矣春秋书三国伐戴于上书
 郑伯伐取于下不言取三师焉其恶郑伯之诈也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3a 页 WYG0155-0014c.png
 矣隐公十一年之中郑庄用兵于诸侯者不一役甚
 矣郑庄之佳兵也
冬十月壬午齐人郑人入郕
 左氏曰讨违王命也郑伯为王卿士借王命以讨诸
 侯一则曰宋公不王二则曰郕违王命当时诸侯不
 知有天子者岂直二国而已哉异时蔡卫陈从王伐
 郑其违王命也不亦大乎郕小国也昔年卫师入郕
 今焉齐郑又入之弱小之国不能以自存若此亦可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3b 页 WYG0155-0014d.png
 见王道之衰矣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
 古者诸侯俱朝于天子于是有旅见之礼诸侯虽曰
 世相朝然两君相见分庭抗礼安有旅见于庭哉滕
 薛与鲁皆列国也来朝于鲁固已卑矣隐公安得偃
 然旅见之连书滕薛讥其僭也
夏公会郑伯于时来秋七月壬午公及齐侯郑伯入许
 古者诸侯相会非有天子之事则有四方之禁也春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4a 页 WYG0155-0015a.png
 秋以来凡诸侯之会大抵为伐国设也时来之会谋
 伐许也乘三国之力而直造人之国都言其甚易也
 向也三国伐宋鲁取其邑今也三国入许郑有其地
 齐皆无与焉然而伐宋入许之师皆以齐先郑何也
 齐在当时最为大国鲁郑非假齐之力未能必胜也
 圣人探其事而书之则罪有所归矣按左氏郑伯入
 许既有其地春秋不以灭许书盖郑伯处许叔于许
 西偏后十五年许叔入于许则许既复国矣故春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4b 页 WYG0155-0015b.png
 书入不书灭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
  桓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人君踰年即位故于元年之春行即位之礼春秋从
 而书之然而春秋之法继故不言即位隐公钟巫之
 祸桓公实为之则桓之继隐是继故也何以言即位
 桓公志在得国讳隐公之故偃然行即位之礼春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5a 页 WYG0155-0015c.png
 即其实而书之所以原其情而重其罪也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郑伯以璧假许田夏四月丁未公
及郑伯盟于越
 郑庄公自归祊之后志在许田久矣久而未言固将
 有待也一旦桓公嗣位得罪于诸侯庄公乘其恐惧
 迫胁而取之然而庄公多诈非曰直取之也以璧而
 暂假之也夫天下之物直假于人谓之假以物相易
 谓之易今以璧易田而名之曰假讳易地之名而托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5b 页 WYG0155-0015d.png
 辞于假此庄公之诈也会于垂以谋之盟于越以固
 之其为许田之计也密矣
秋大水
冬十月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
滕子来朝
 隐公十一年书膝侯来朝今而曰滕子何也说春秋
 者谓时王所黜也夫周王之赏罚不行于诸侯久矣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6a 页 WYG0155-0016a.png
 岂能黜滕侯之爵以为子乎先儒谓其在丧故曰子
 终春秋之世称子岂其皆有丧乎又言桓公得罪于
 王法滕首朝之故贬而书子是则然矣后之称子者
 独何罪乎大抵春秋之诸侯其轻重皆自为之小国
 有爵尊而贡重者多自贬黜以从其卑若杞侯之或
 称伯或称子之类是也春秋从而书之不没其实也
 (按黄震日抄取戴氏此论又云自贬/之说朱子主之以子产争承为證)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夏四月取郜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6b 页 WYG0155-0016b.png
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
 何谓郜大鼎是鼎也郜实为之宋尝取之鼎虽在宋
 犹郜鼎也宋取之郜鲁取之宋则是鼎为诸侯所重
 久矣华氏之乱鲁柦公与诸侯会于稷以成之乱可
 治也其可成耶书成乱于前书取鼎于后不待贬绝
 而恶自见矣然而宋以鼎赂公春秋不书赂而书取
 严其事而正其罪也大庙者周公之庙也取其鼎而
 荐之大庙周公其受之乎纳之为言义弗受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7a 页 WYG0155-0016c.png
秋七月杞侯来朝
 杞夏后氏之后其爵称公今称侯者杞弱而以侯礼
 至也七月来朝九月见入鲁之无道甚矣亦杞之卑
 弱有以自取之也
蔡侯郑伯会于邓
 三国为会始惧楚也入春秋之初楚最先称王其彊
 可知矣此三国者地与楚近先有惧心焉未几而楚
 灭邓久之而楚复灭蔡郑虽仅存异日牵羊之逆郑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7b 页 WYG0155-0016d.png
 亦几亡矣然楚虽无道随侯惧而脩政楚不敢伐其
 后子产相郑执玉帛以抗楚而楚亦不能加焉弱小
 之国能自彊于政治犹可以自保三国之会徒有惧
 楚之心而无自彊之实春秋惜之
九月入杞
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
 隐公尝与戎盟于唐桓复行之修故事也然隐不书
 至而桓书至何也为其告至于庙而后书耶凡君行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8a 页 WYG0155-0017a.png
 告至于庙礼之常也隐独不告至耶春秋之法会而
 不至者安之也会而书至者危之也桓公得罪于王
 法亦戎之所得问也使戎人思隐公之盟问隐公之
 事则桓公是行也岂不甚危乎危其往所以幸其归
 也
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
 春秋之法加王于正月之上其正月无事则二月三
 月亦然桓公即位十有八年称王者四不称王者十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8b 页 WYG0155-0017b.png
 有四(原注元年称王二年称王/十年称王十八年称王)桓公得罪于王法天
 子之所当讨也元年即位至于二年而天讨不加圣
 人犹有待也三年之久而王法卒不行焉圣人曰是
 终无王矣于是称正月而不称王数周于十不可无
 王故十年复书曰春王正月犹建亥之月六阴用事
 不可以无阳故十月称为阳月也十有八年桓公于
 是终矣乌可以无王哉故复书曰春王正月圣人诛
 乱臣贼子之意既严而扶持王道之意尤切焉鲁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9a 页 WYG0155-0017c.png
 与齐婚姻之国也鲁娶于齐非一公也独文姜之婚
 载于春秋甚详其曰会于嬴者谋婚于齐也公子翚
 如齐者逆女也送姜氏于欢者齐侯也会齐侯于欢
 者鲁公也姜氏既至致夫人者齐侯之弟仲年也自
 会嬴而至于成婚何其为礼之厚也春秋备书其事
 辞繁而不杀深恶姜氏之乱由齐侯宠爱之大过桓
 公之祸亦有以自取焉尔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29b 页 WYG0155-0017d.png
 春秋之法会而为盟者陈牲歃其血为载书而要诸
 神坚守誓约不敢违越今也齐卫二君胥命于蒲牲
 不歃书不载彼此相谕谨言而退此春秋所无有也
 二百四十二年之间胥命之书止此而已故曰春秋
 恶屡盟善胥命
六月公会杞侯于郕
 鲁入杞杞求成于鲁故会杞侯于郕甚矣杞之可念
 也桓公之时杞侯来朝归而见入左氏曰杞不敬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0a 页 WYG0155-0018a.png
 僖公之时杞子来朝归而见入左氏曰杞不共也夫
 杞行朝礼卑逊有馀岂其不敬不共自贻忧祸良由
 微弱之国不能备礼贡献有阙贻怒于鲁身虽行礼
 而不免见伐于人尤可念也比事而观春秋抑彊扶
 弱之意可见矣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既之为言尽也日之食也由阳气之微也日食有多
 寡之殊则阳气之微有轻重之异今也食而至于尽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0b 页 WYG0155-0018b.png
 几于无阳矣故日食一也正阳之食比于他月尤重
 谓阳气之甚微也
公子翚如齐逆女九月齐侯送姜氏于欢公会齐侯于
欢夫人姜氏至自齐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
有年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其有年亦多矣苟其无年民何
 以生独桓公书有年宣公书大有年岂群公皆无年
 耶曰非也桓宣二君得罪于王法天道所不恕也即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1a 页 WYG0155-0018c.png
 其戾气所感宜降之罚饥馑荐臻天道不僭矣然而
 民何辜焉幸其有年喜而书之此圣人助天爱民之
 意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四时之田惟冬狩为盛盖农隙之时不至于践伤禾
 稼兼肃杀之后万物众多非三时比也正月而狩非
 其时矣于郎之远非其地矣
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1b 页 WYG0155-0018d.png
 宰冢宰也渠国也伯爵也纠名也天子之上士书名
 今渠伯以畿内之君为天子之冢宰何以称名为其
 聘桓也桓公之罪天子不能讨又从而聘之赏罚无
 章甚矣冢宰奉命来使诏王诛赏之权当如是乎书
 宰书爵以见其尊书名书来聘以见其罪待之尊者
 责之重也责之重者罪之深也
 桓公四年无秋冬 春秋之法四时具然后为年故
 四时无事必举首月独桓公之时四年无秋冬七年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2a 页 WYG0155-0019a.png
 无秋冬圣人之意伤矣桓公之罪天子不能讨圣人
 固已不书王矣王法不能诛圣人岂无望于天乎越
 四年之久桓公假息如故既又三年而犹自若焉圣
 人曰天之道或几乎息盖赏以春夏刑以秋冬天之
 道也今天道失刑无秋冬矣此又圣人言外之意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
夏齐侯郑伯如纪
 二国同时朝纪本以袭纪也纪人知之故因以如纪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2b 页 WYG0155-0019b.png
 欺诸侯春秋从其告而书之盖不如是则无以显其
 诈也书如纪于前书纪侯去国于后二君之情不可
 得而掩矣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
 王者不忘大臣之德故仕者世禄诗人贤之不以官
 职私大臣之亲故官人以世君子罪之天子聘问于
 诸侯当择贤而行岂得使其大夫之子且父在而子
 代任其将何称故书曰仍叔之子其名字不获载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3a 页 WYG0155-0019c.png
 春秋求名而名亡垂戒远矣
葬陈桓公
城祝丘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
 此圣人之特笔也郑伯不朝天子亲行讨罪三国从
 焉圣人书蔡卫陈三国从王伐郑见诸侯拥卫天子
 以行天讨天子甚尊诸侯甚微郑伯无所逃罪矣如
 左氏所载战于繻葛王卒大败春秋不以战书不可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3b 页 WYG0155-0019d.png
 言也战不可言况于败乎败绩于茅戎犹可言也败
 绩于郑其可言乎王不言天褒贬之意略寓其间矣
大雩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天子雩帝用盛乐谓之大雩诸
 侯雩境内之山川而已盖雩者祈雨也先事而祈王
 者重农之意也(原注常祀祈雨者谓之雩遇旱而祭/者亦谓之雩传者专以雩为旱祭特)
 (知其/一尔)鲁僭用天子之礼故大雩郊禘率与天子同使
 春秋悉书之将不胜其书也故因事而书以示戒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4a 页 WYG0155-0020a.png
 今大雩之所以书者非时也夏当雩而秋行之时已
 晚矣凡书大雩者其义同

冬州公如曹
 州公者天子畿内之诸侯尝为三公者也外相如不
 书于春秋此何以书左氏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
 遂不复此奔也以如告于鲁春秋伤之畿内诸侯不
 能自存逃于他国此春秋之大事也安得而不书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4b 页 WYG0155-0020b.png
六年春正月寔来
 按三传皆以寔为州公之名(按左氏曰书曰寔来不/复其国也杜氏注曰寔)
 (实也不言州公者承上五年冬经省文公羊曰犹/言是人来也谷梁曰是来也皆不以寔为州公名)
 者来朝于鲁也州公失国故名之不言朝者不与其
 朝也春秋书此以为失国者之戒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
 齐侯有图纪之心纪人惧而咨谋于鲁当此之时鲁
 与齐纪婚姻之国也纪侯告情于鲁求成于齐必可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5a 页 WYG0155-0020c.png
 得也今也既会之后复朝于鲁欲请王命以求成于
 齐情意恳切而桓公恬然不顾受纪之朝卒无救于
 灭纪之祸夫亲仁善邻救灾恤患贤者之事也桓公
 岂其人乎求非其人秖无益耳
秋八月壬午大阅
 仲冬教兵名曰大阅既阅之后因以田狩故冬之田
 名曰狩桓公四年尝狩于郎今年复行大阅之礼盖
 前日之狩止于田猎而已未尝有所阅也兹焉大阅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5b 页 WYG0155-0020d.png
 选徒简车其礼盛矣夫大阅者非诸侯所得为也况
 以秋八月行之故春秋因其失时以垂戒焉
蔡人杀陈佗
 陈佗得罪于其君夺其国而有之国人不以为君观
 墓门之诗指以为枭则国人之情可知一旦蔡人取
 而杀之如盗贼然书蔡人者讨贼之辞也以讨贼与
 蔡人其不能讨者罪有所归矣
九月丁卯子同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6a 页 WYG0155-0021a.png
 春秋十二公惟庄公为嫡夫人长子桓公以太子生
 之礼举之故得书于春秋此义明则嫡庶之分辨矣
冬纪侯来朝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
 焚咸邱者焚林而田也古者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仲
 春之月蛰虫已启万物孳生岂容以火田耶桓公不
 仁亦已甚矣
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6b 页 WYG0155-0021b.png
 诸侯不生名谷伯绥邓侯吾离何以名朝于桓公故
 贬之也去年纪侯来朝何以不贬纪有亡国之忧不
 得已而朝于鲁谷邓未尝通于上国一旦无故来朝
 恶得不贬故曰春秋原情之书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
天王使家父来聘
 桓公即位八年矣天子之使三至于鲁周之无政鲁
 之不臣不亦甚乎家父何以无讥宰渠伯纠既以名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7a 页 WYG0155-0021c.png
 书于前仍叔以下无讥焉讥之将不胜讥从其初也
 责及冢宰大夫无与此又春秋正本之意也
夏五月丁丑烝
 烝之为言众也冬祭曰烝故四时之祭冬祭为盛言
 万物之众多也春正月烝已非时矣况五月而又烝
 乎失时黩礼圣人讥焉(按程端学春秋或问云释/书再烝之义戴氏最善)
秋伐邾
 伐邾不言其人微者也向焉隐公尝亲伐邾故以公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7b 页 WYG0155-0021d.png
 书今焉伐邾虽大夫不行益又卑邾矣其后僖公卑
 邾而不设备遂有升陉之败匹夫不可轻况国乎(按/黄)
 (震日抄谓戴氏/此说可为鉴戒)
冬十月雨雪
 孟冬之月阴气始凝骤有雨雪阴气盛也(按黄震日/抄云诸家)
 (多以冬十月为今之八月戴氏独以夏正言/之理亦未尝不明知圣人之不书秋为冬矣)
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
 公羊曰使我为媒可则因是往逆故祭公之逆后春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8a 页 WYG0155-0022a.png
 秋以遂书夫婚姻重事也先期未尝告诸纪一旦祭
 公来使鲁为媒而遂逆之揆诸人情不应率略若此
 天王下婚于纪计已有成约矣祭公至鲁遂往逆后
 此天王之命非祭公自为之也纪鲁甥也祭公过鲁
 咨谋于鲁而行则有之矣使鲁为媒而遂逆后无是
 理也(按黄震日抄云戴氏此说以情/言过于诸家之专主讥诋者)
九年春纪季姜归于京师
 诸侯之女归于京师亦多矣而纪季姜独书因祭公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8b 页 WYG0155-0022b.png
 之来季姜之归鲁实与闻之非他王后比也方其逆
 也称曰王后由王命言之也其归也称以季姜由父
 母家言之也(按程端学春秋或问云此史/氏立言之法戴氏最得其意)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来朝
 来朝诸侯之事也世子不得而行之射姑之来曹伯
 实使之于是失正矣曹伯何以使其世子来朝当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9a 页 WYG0155-0022c.png
 而射姑叹逾年而终生卒意曹伯将托其子于鲁乎
 不然何其急也射姑承父命而行朝礼几于僭矣鲁
 以待国君之礼待人之子几于屈矣三者咸讥焉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终生卒夏五月葬曹桓公
秋公会卫侯于桃丘弗遇
 会之为言彼此有成约矣此往会而彼不来非有他
 故则中变而背约尔今也鲁会卫侯而弗遇卫背约
 也春秋何以弗遇书弗内辞也若曰彼之来也我弗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39b 页 WYG0155-0022d.png
 与遇则其为辱不在我矣此春秋存鲁之意也
冬十有二月丙午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春秋诸侯加兵于鲁或侵或伐或围春秋即其实而
 书之未有言来战者今而曰来战于郎何也齐与鲁
 为婚姻郑以许田之故与鲁相好今年之春卫侯与
 鲁约会于桃邱一旦以郑忽怒鲁之故相与率师来
 战人之称斯师也其诸无名之师欤春秋恶之直书
 曰来战如入无人之境若曰鲁不受兵而三国自为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0a 页 WYG0155-0023a.png
 战尔左氏曰我有辞也其义得之主兵者郑也何以
 首齐齐人以郑忽有功之故忘婚姻之好合师以伐
 鲁齐侯之罪也使齐侯逊辞以谢郑则必无来战之
 师矣
十有一年春正月齐人卫人郑人盟于恶曹
 三国之师以去年十二月来战于郎今年正月三国
 之人盟于恶曹相去甚迩故说者谓是盟也三国之
 君在焉贬而称人是固然矣然三国之君迫岁而归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0b 页 WYG0155-0023b.png
 留其大夫使为此盟亦未可知也三国来战已无名
 矣既战之后复为此盟其意欲以谋鲁也向使郑庄
 无恙鲁之被患犹未已尔贬而书人春秋之意可见
 矣
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郑庄公
九月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郑忽出奔卫
 祭仲郑之相也命大夫故不名郑庄为王卿士故其
 臣得请命于天子以为大夫夫以大夫而为国相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1a 页 WYG0155-0023c.png
 人得诱而执之其为人不足惮矣宜于废忽立突制
 命于宋而莫敢争也突公子也其不称公子者言突
 之不当立也郑忽未踰年之君也其以国氏者言忽
 之当有郑国也突归而忽去一出一归无难辞焉用
 见权臣之专制举国听命而不敢违也释春秋者犹
 以祭仲为贤岂其然乎
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
 柔者鲁大夫之未赐族者也春秋之初犹有如无骇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1b 页 WYG0155-0023d.png
 翚挟柔者其后周室益衰列国之大夫自专故无未
 赐之族矣桓公方得罪于齐卫郑今将与三国为好
 而以大夫盟其君可乎
公会宋公于夫钟冬十有二月公会宋公于阚
 夫钟与阚之会传者不言其故以谷邱虚龟之盟观
 之知鲁之欲平宋郑也以纪郑之战观之知宋人之
 责赂于郑也意者宋人立突之后责赂于郑郑不能
 如宋所欲故宋郑有隙鲁将平之故数与宋会宋公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2a 页 WYG0155-0024a.png
 不厌其欲故辞平于鲁鲁以故怒宋率郑与宋战已
 而郑人不堪复与宋战其本末当如此(按程端学春/秋或问云观)
 (经文此说/未可据)突之入于郑义所不当立也宋人责赂于
 郑鲁所不当与也身负不义而欲党不正之人春秋
 恶其以乱治乱详书其事而桓公之罪显然矣
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
 说春秋者谓是盟也以平杞莒隐公四年莒人伐杞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2b 页 WYG0155-0024b.png
 取牟娄至今始平鲁之功也
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
八月壬辰陈侯跃卒
公会宋公于虚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于龟丙戌公会
郑伯盟于武父
丙戌卫侯晋卒
十有二月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
 鲁数与宋盟会欲平宋郑宋公辞平故桓公怒而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3a 页 WYG0155-0024c.png
 郑盟共谋伐宋夫鲁之平宋郑非也宋人之辞平亦
 非也两国各怀其私心不得所欲怒而至于伐伐而
 至于战春秋之法战者不言伐今战伐并书何也恶
 宋鲁之争也书及而不言其人书伐而复言其战皆
 所以恶之也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
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
 左氏曰宋人责赂于郑郑不堪命故主乎是战者郑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3b 页 WYG0155-0024d.png
 也公羊曰得纪侯郑伯然后能为日则主乎是战者
 鲁也谷梁曰其不地于纪也则主乎是战者纪实为
 之也三者之说宜何从先儒以为内以纪为首外以
 齐为首则齐纪之事于三说为胜是固然矣然合谋
 以伐人者非先有衅隙则其谋不合齐欲灭纪纪安
 得而不自救乎宋多责赂于郑郑安得而不怒乎鲁
 与齐卫有战郎之怨于宋有辞平之嫌故自相纠合
 以营其私然大要齐纪之争为多纪不度德不量力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4a 页 WYG0155-0025a.png
 而欲徼倖于一战之问齐虽败绩纪终不免于亡由
 是知浪战之无益也
三月葬卫宣公
夏大水
秋七月
冬十月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
无冰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4b 页 WYG0155-0025b.png
 七月之诗曰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
 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左氏曰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
 西陆朝觌而出之此二说者皆藏冰之道也然而微
 有不同二之日者今十二月也三之日者今正月也
 如是则十二月取冰正月藏之左氏所谓日在北陆
 而藏冰盖十有二月也四之日者今二月献羔祭韭
 所以出冰也如是则二月固出冰矣左氏所谓西陆
 朝觌而出之也者今三月也藏冰先一月而出冰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5a 页 WYG0155-0025c.png
 一月虽早晚不同大要十二月取冰且取且藏至正
 月而毕二月出冰出而未用至三月而后用之其实
 一也今桓公春书无冰者无藏冰也去年十二月时
 燠而无冰今年之春无冰可出春秋于是时而书之
 夫藏冰之用亦重矣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下至老疾
 无不受冰一岁无冰为害滋甚不惟此也藏冰不时
 阴阳失节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菑霜雨雹莫之
 能禦其为害也大矣春秋安得不谨而书之(按程端/学春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5b 页 WYG0155-0025d.png
 (或问云月令季冬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周礼正/岁十二月令斩冰即诗所谓凿冰冲冲者也十二月)
 (无冰可凿来年春遂无冰仲尼录之以见人事纵弛/燮理失道则冬行春令当寒而燠是以万物失宜疫)
 (疠将作若十一月无冰则十二月犹有冰可凿何害/于事而书之哉以此言之可为三代不改月数之證)
 (戴氏谓书无冰于正月谓无藏冰义有未尽特识见/正大远胜诸说考戴氏本主夏正立义而程氏推阐)
 (尤畅故/附录焉)
夏五
 夏五之必有月众人所共知也夏五而不书月圣人
 所不敢增也由圣人之笔削而不敢增众人之所共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6a 页 WYG0155-0026a.png
 知其不如圣人者乃欲增改疑似之阙多见其不知
 量也
郑伯使其弟语来盟
 鲁公既以宋为怨故一意与郑为好既会郑伯于曹
 越数月郑又使其弟来盟何谓来盟鲁与诸侯盟约
 既定不亲相为盟内遣大夫往盟于彼谓之涖盟外
 遣大夫来盟于此谓之来盟夫盟国之重事也亲自
 为盟犹惧不信而况遣大夫以盟乎大夫犹不可而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6b 页 WYG0155-0026b.png
 况遣其弟以行乎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
 古者天子诸侯亲耕籍田取其米藏之御廪以供粢
 盛今焉鲁之御廪灾则御廪之藏煨烬之馀也三日
 之间遽行尝祭君子谓未易灾之馀而尝志不敬也
 火戒不虔时祭不敬春秋并讥之
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
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7a 页 WYG0155-0026c.png
 宋人责报于郑怒犹未息故复借四国之师以求多
 于郑此春秋之所恶也其书以者何也夫诸侯合兵
 以伐人各听命于其主故有同于伐国独不欲战者
 非主兵所得制也今而书以者谓列国帅师以从左
 右前后惟主兵所用而不敢有贰焉其为谋也专矣
 其为力也大矣此尤春秋之所深恶也以诸侯而从
 天子制命于一人可也纠合列国而听命于诸侯其
 为僭也不亦甚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7b 页 WYG0155-0026d.png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
 古者天子锡有功诸侯于是有车马之赐故在诗曰
 何以赠之路车乘马未闻天子求车于诸侯也昔者
 夫子正取假之名于季氏今天子责贡于诸侯而书
 之曰求何也王室微弱诸侯彊大即求车一事观之
 则庭实之贡其不至久矣不书求则无以知王室之
 日卑而诸侯久无所贡也直书其实不避其名责诸
 侯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8a 页 WYG0155-0027a.png
三月乙未天王崩
夏四月己巳葬齐僖公
五月郑伯突出奔蔡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诸侯不生名失地则名突之入五年矣故称郑伯其
 名者失地故也郑忽之立才四月尔未成其为君故
 书郑忽出奔卫及其入也称世子称复归明忽之当
 立也突之出奔未及数月复归于栎称突称入者明
 突之不当立也自是而后称郑伯者皆突也忽虽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8b 页 WYG0155-0027b.png
 为君不通于诸侯亦可以见忽之弱而突之彊矣
许叔入于许公会齐侯于艾
 隐公末年鲁与齐郑同入许郑庄公据许而有之庄
 公既卒郑国方乱许叔者许侯之弟也自许东偏复
 归于许向也鲁齐二国同为伐许之谋今焉自知其
 非复为定许之会圣人许其能改过矣许叔何以称
 入内无所因外无所自独以其力复其国都其难若
 此故称曰入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9a 页 WYG0155-0027c.png
邾人牟人葛人来朝
 列三国而称来朝旅见故也邾牟葛三国虽至微小
 然桓公非所当朝也旅见非所当谋也贬而称人言
 其至微而不足责也
秋九月郑伯突入于栎
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
 春秋之法地而后伐者疑辞也于袲伐郑于棐林伐
 郑于召陵侵楚是也伐郑之师助突而伐忽也助突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49b 页 WYG0155-0027d.png
 伐忽于理不顺于心有愧疑而未敢前故地而后伐
 也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会宋公蔡侯卫侯于曹夏四月公
会宋公卫侯陈侯蔡侯伐郑秋七月公至自伐郑
 郑突以不义得国王法所不贷也诸侯合谋以伐郑
 将以助突也始焉会于袲犹有所疑而后伐今焉会
 于曹定其谋而再伐同恶相济不遗馀力春秋详书
 其事则舍顺助逆之罪不待贬绝而自见矣去年伐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0a 页 WYG0155-0028a.png
 郑不书公至今兹书之何也春秋之法书至者危之
 也不义之师连年不已此危道也
冬城向
十有一月卫侯朔出奔齐
 朔之立也不以其正内得罪于国人天子召而不往
 且不能使卫小众又得罪于天子失地出奔恶得而
 不名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0b 页 WYG0155-0028b.png
 纪侯之事迫矣娶于鲁结婚于王室借助于诸侯而
 与齐师战假宠于鲁公而与齐侯盟皆不能回齐侯之
 心以纾灭国之祸春秋详书其事纪为可哀而齐为
 大可罪矣
二月丙午公会邾仪父盟于趡
 隐公初年曾与邾仪父盟于蔑其后躬自伐邾春秋
 固已非之桓公之时邾复来朝邾仪父复与桓公盟
 于趡其事鲁之礼亦至矣盟未数月鲁与宋卫伐邾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1a 页 WYG0155-0028c.png
 何其无信义若此也春秋书及宋人卫人伐邾不言
 其人隐之也仪父自是以后得列于诸侯春秋遂以
 邾子书终春秋之世数数与鲁战争一胜一负迭为
 客主推原所自实隐桓有以基之
夏五月丙午及齐师战于奚
 齐侵鲁疆疆吏来告桓公有命事至而战若是则奚
 之战疆吏为之也书及而不书其人微之也疆场之
 争一彼一此春秋备书于策重兵争而惜民命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1b 页 WYG0155-0028d.png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秋八月蔡季自陈归于蔡
 按左氏蔡桓侯卒蔡季自陈归于蔡杜预曰桓侯无
 子故召季而立之及庄公十年荆败蔡师于莘以蔡
 侯献舞归杜预曰献舞即蔡季也先儒以为不然曰
 蔡季自陈归然献舞已立矣蔡季力足以得国而不
 有故春秋贤而字之然则蔡季之归与季子来归其
 事正同此二人者皆其国之贤国人欲其归故春秋
 亦从而嘉之称归称来归者虽易辞也亦喜辞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2a 页 WYG0155-0029a.png
癸巳葬蔡桓侯
及宋人卫人伐邾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于泺公与夫人姜氏遂
如齐
 按左氏曰会齐侯于泺遂与姜氏如齐则是会也公
 与夫人俱既会之后因以如齐春秋当书曰遂与夫
 人姜氏如齐今再书公又曰与夫人姜氏匹敌而并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2b 页 WYG0155-0029b.png
 书之见文姜之抗桓公不得而制也春秋书法严矣
 哉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齐丁酉公之丧至自齐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3a 页 WYG0155-003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讲义卷一下     宋 戴溪 撰
  庄公
元年春王正月
 庄何以不言即位桓公不得其终庄公不行即位之
 礼故也
三月夫人孙于齐
 内讳奔曰孙不称姜氏者绝之也如公榖所言夫人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3b 页 WYG0155-0030b.png
 固在齐久矣庄公接父之练录母之变于是有念母
 之心焉故春秋探庄公之心而书之其说恐未必然
 桓公之丧归自齐姜氏必与之俱久而不安于鲁故
 逃归于齐春秋即实而书明示大义非由庄公念母
 之故也
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
 杜预注左传称单伯为天子卿公榖称单伯为鲁之
 大夫也故称逆王姬以鲁事考之鲁无单伯其为周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4a 页 WYG0155-0031a.png
 之卿明矣古者天子嫁女于诸侯使诸侯之同姓者
 主之谓之公主今也天子使卿送女至鲁俾鲁主之
 以嫁于齐鲁筑馆以待之礼记所谓由鲁嫁是也春
 秋书送王姬筑王姬之馆王姬归于齐明年书王姬
 卒详书其事若此何也鲁之与齐有不共戴天之雠
 况庄公方有三年之戚天子不当使之主婚鲁亦不
 当主婚于齐此礼之大失君臣皆不得其正矣
冬十月乙亥陈侯林卒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4b 页 WYG0155-0031b.png
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
 锡命有二有生而锡者若平王锡晋文侯是也有既
 死而锡者若荣叔来锡桓公命是也生而褒宠其功
 以策命之死则褒赠共功以追策焉生荣死哀所以
 为诸侯之劝也今也鲁桓公得罪于王法生不能讨
 死又追命之所谓天命有德天讨有罪宜不若此王
 不书天失天道矣
王姬归于齐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5a 页 WYG0155-0031c.png
齐师迁纪郱鄑郚
 齐侯志在灭纪不灭不止故先迁纪之三邑迁之为
 言徙其民而虚其邑也三邑既虚则纪国之势孤矣
 用师而迁邑言齐之逼纪也齐之于纪亦虐矣
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
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
 公羊曰于馀邱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国之君存焉
 尔诚如是也则于馀邱者邾之国都也春秋何不直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5b 页 WYG0155-0031d.png
 以伐邾书乎杜预注曰于馀邱国名也然而于馀邱
 之为国诸夏未有闻焉意者东夷之小国乎称公子
 庆父帅师言其将尊而师众也以贵将重师伐一小
 国然则于馀邱亦已彊矣(按程端学春秋本义引戴/氏云孟氏之孽基于此永)
 (乐大典/失载)
秋七月齐王姬卒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会齐侯于禚
 前者夫人孙于齐未有复归之文一旦遽与齐侯会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6a 页 WYG0155-0032a.png
 于禚何也姜氏归矣春秋不书明国人不与其归也
 以夫人而会诸侯岂当书于春秋文姜之事人伦之
 变也曰会曰享特书而不贷有不容以常理论者观
 敝笱之诗言齐子归止其从如云其从如雨则鲁之
 臣子岂得为无罪哉
乙酉宋公冯卒
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
 溺不称氏未赐族也齐雠国也卫同姓也会仇雠而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6b 页 WYG0155-0032b.png
 伐同姓不待贬而见矣左氏曰疾之也疾溺者所以
 疾鲁也
夏四月葬宋庄公
五月葬桓王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
 纪季者纪侯之弟也酅者纪季之邑也自齐师迁纪
 三邑之后纪不可以为国矣纪季知纪之将亡也以
 酅入齐奉币而委质焉请后五庙以存姑姊妹其辞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7a 页 WYG0155-0032c.png
 亦可哀矣春秋原情之书也季不书名哀之也
冬公次于滑
 公次于滑欲救纪而卒不能也自桓公以来数数谋
 纪卒无尺寸之功今也纪之亡已形而势已迫矣岂
 次滑所能救哉庄公特不过借此名以自欺非真欲
 救纪也春秋不书救纪而止书次滑亦原情之意也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甚矣文姜之恶也始焉孙于齐犹有所愧中焉会齐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7b 页 WYG0155-0032d.png
 侯已无所惧终焉享齐侯于祝邱其无忌惮益甚矣
 牺象出门嘉乐野合偃然用盛礼于十手十目之地
 盖不但疾驱于通道大都而已榖梁曰飨齐侯所以
 病齐侯也齐侯不足病也享齐侯所以病鲁侯也
三月纪伯姬卒
夏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纪侯大去其国六月乙丑齐
侯葬纪伯姬
 桓公五年齐侯郑伯如纪欲袭纪而不能自后齐人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8a 页 WYG0155-0033a.png
 谋纪几二十年至是与陈侯郑伯遇于垂固将以入
 纪也纪侯度不能自全故一旦大去其国大去者弃
 其国之所有尽室而逃焉纪侯二十年间谋所以存
 其国不遗馀力卒不能回齐人灭纪之念则未知其
 大去之后其诸人民之从者久而不忍去欤抑亦逃
 奔于无人之地假息以偷生欤不然则归酅奉祭祀
 以终其身欤其事可矜其情可哀矣书纪侯而不言
 其名哀之也(按程端学春秋或问云戴氏此说即本/公榖而少变者春秋谨严书去其国书)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8b 页 WYG0155-0033b.png
 (矣何必书大去哉于文为支矣苟纪侯尽室逃焉则/必葬伯姬而后去携叔姬以偕行今弃伯姬而齐葬)
 (之弃叔姬而归于酅于义为窒矣大者纪侯之名/非大去之谓按程氏之说本于伊川可以参考)
 侯之去似太王之去邠而无太王之德纪季以酅事
 齐如微子之适周而不遇武王之圣此其所以可叹
 也齐人志在灭纪使其出师以伐之纪固不能支也
 而用计深密迁延若此其故何也托复雠以为名曰
 吾非利纪而有之也雠耻不复齐纪并存将无以自
 立于世故日夜迫纪使其不能以自存而自去焉则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9a 页 WYG0155-0033c.png
 吾有辞于天下以此欺诸侯故诸侯坐视而不敢救
 又从而助之不特此也存纪季葬伯姬不穷追纪侯
 纵其自去皆所以欺诸侯而掩其罪也
秋七月
冬公及齐人狩于禚
 夫人姜氏享齐侯庄公不能制犹曰迫于母之命也
 公及齐人狩于禚独不可已乎庄公有威仪技艺诗
 人曰终日射侯不出正兮今也与齐人狩娴于骑射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59b 页 WYG0155-0033d.png
 曾是以为乐乎兴念及父凡有人心者宜于此焉变
 矣春秋书及者明是狩也出于庄公之志与公狩者
 齐侯也共曰齐人何也与齐人狩犹可也与齐侯狩
 可乎
五年春王正月
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齐侯出师在外姜氏往会之故春秋书曰如齐师妇
 人在兵间施面目于三军之中岂容以人道责哉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0a 页 WYG0155-0034a.png
秋郳犁来来朝
 郳者何夷狄之附庸也与介葛卢相类故皆以名书
 焉邾仪父以中国之附庸自附于诸侯知有盟会之
 礼故其后受王命得称为邾子今郳以夷狄之附庸
 自附于中国知有朝聘之礼故其后受王命得称为
 小邾子礼之有益于人也大矣
冬公会齐人宋人陈人蔡人伐卫
 鲁桓公十六年卫侯朔出奔齐今兹伐卫者所以纳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0b 页 WYG0155-0034b.png
 朔也朔在齐故齐侯主之是时四国之君皆在焉不
 书爵而书人者恶其逆天王之命伐卫以纳朔也榖
 梁曰人诸侯所以人公也其义得矣
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夏六月卫侯朔入于

 春秋之法王朝之下士不书名其得书于春秋者曰
 王人今子突之书既曰王人矣又加之子突何也嘉
 其救卫而名之也何以嘉之天子之赏罚不行于诸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1a 页 WYG0155-0034c.png
 侯久矣今卫朔得罪于天子出奔于齐亦既久矣一
 旦诸侯伐卫以纳之天子出王人以救卫其事虽微
 其义则大子突书名大天子之命因以嘉子突也卫
 朔藉诸侯之力以入其国其归也易尔春秋以入书
 之者言其理之不顺也称名者正其罪也
秋公至自伐卫

冬齐人来归卫俘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1b 页 WYG0155-0034d.png
 齐人曷为来归卫俘齐为主乎是战故卫朔既入国
 之后使齐为主分俘获于诸侯也其书来归者正齐
 鲁之罪也伐卫而诸侯称人救卫而子突称名入卫
 而以卫朔书归卫俘而以齐人书则诸侯之罪昭然
 矣
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经星在天遇夜不见至于夜中星陨如雨其异甚矣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2a 页 WYG0155-0035a.png
 夫星辰失行古或有此不见而陨何异如之天者积
 气所为日月星辰丽焉故常与是气流转于其间今
 列星之陨众多如雨则气之消散可知矣春秋书此
 比他异为尤重
秋大水无麦苗
 大水者阴气之盛也秋大水则霖雨可知矣洪范庶
 徵有雨旸而无水旱盖常雨则多水常旸则多旱矣
 庄公之时秋无麦苗冬无麦禾并书于春秋说者疑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2b 页 WYG0155-0035b.png
 焉以为麦成于夏禾成于秋曷为以秋冬书夫无麦
 犹可也重以无苗无禾民何以食乎七八月之间雨
 而苗坏于水十月筑场圃而纳禾稼而禾且不登圣
 人于是时也并禾麦而书之记灾之甚也
冬夫人姜氏会齐侯于榖
 春会于防犹鲁地也冬会于榖则齐之地一岁再会
 稔恶已极无知之祸行且及矣
八年春王正月师次于郎以俟陈人蔡人甲午治兵夏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3a 页 WYG0155-0035c.png
师及齐师围郕郕降于齐师秋师还
 以左传考之自次于郎至于秋师还庄公皆在焉春
 秋始终称师没公而不书何也师者存亡所系也非
 有不得已之事轻于用师三时而后反危国亡师之
 本也春秋危其出而幸其归不书公讳之也师次于
 郎何以俟陈人蔡人其诸陈蔡出师待其至而邀之
 欤抑亦有所约未至而待之欤以春秋书人书俟之
 意观之知其有所约矣师次于郎犹未久也是月甲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3b 页 WYG0155-0035d.png
 午即为治兵之举用见公之仓卒出师既出之后始
 行简阅何其急也至其及齐师围郕也则未知先约
 齐师欤抑亦偶遇齐师以俱往欤以春秋书及之法
 观之知围郕者庄公之志也两国之师同时围郕郕
 降于齐而不降于鲁鲁人之愧不亦甚乎齐师方锐
 鲁师已老迁延日久不还何待引咎自归其亦庄公
 之不得已也春秋何善焉
冬十有一月癸未齐无知弑其君诸儿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4a 页 WYG0155-0036a.png
九年春齐人杀无知公及齐大夫盟于蔇夏公伐齐纳
子纠齐小白入于齐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八月庚申
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冬
浚洙
 公及齐大夫盟谋纳子纠也是时齐无君与公盟者
 非止一人故以齐大夫目之公亲与齐大夫结约而
 外以兵送子纠其归特易尔良由小白先入其事中
 变故外拒鲁师于是败鲁而杀子纠春秋书曰齐人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4b 页 WYG0155-0036b.png
 取子纠杀之言鲁人拱手听命齐人取之犹一夫耳
 不惟此也退师之后方且浚洙以备齐其怀惧若此
 而欲纳人于国宜其不济也乱未作而小白入莒乱
 未定而小白归齐鲍叔之知也乱既作而子纠奔鲁
 乱既定而纳子纠于齐鲁则失时矣管仲其无谋乎
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
 公子纠者小白之兄也小白之立未定鲁人伐齐而
 纳之未为过也鲁师既败齐杀子纠亦可以已矣今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5a 页 WYG0155-0036c.png
 兹帅师伐鲁何其复怨若此也公用曹刿之策乘其
 三鼓之衰一战而逐之不言战而言败者直败之也
 鲁之辞亦稍直矣
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迁宿
 鲁隐公之初年求成于宋尝与宋人盟于宿则宿者
 宋之与国也一旦宋人徙其国都驱其人民虽未至
 于灭国其服属听命之不暇亦几于亡矣故春秋书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5b 页 WYG0155-0036d.png
 迁者恶之也
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
 庄公正月败齐二月侵宋众其敌以为国患故齐宋
 二师同次于郎将以伐鲁也庄公乘其无备败宋以
 拒齐鲁虽不为直而齐宋二国帅师以次人之境亦
 取败之道也
秋九月荆败蔡师于莘以蔡侯献舞归
 荆楚也自是始见于经其在殷武之诗曰奋伐荆楚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6a 页 WYG0155-0037a.png
 采芑之诗曰蛮荆来威或称荆或称楚其来久矣至
 是称荆者始以荆之名通于中国也其后改而从楚
 春秋因而书之犹于越之与越始以于越书而终以
 越书也其曰先书荆圣人狄之者非也自桓公二年
 蔡侯郑伯会于邓已有惧楚之心至是而败蔡师于
 莘不劳兵力竟执蔡侯以归告于中国以示强大自
 是而与中国争衡矣名蔡侯所以著诸侯之失不言
 执所以抑楚人之暴夷夏之义两得之矣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6b 页 WYG0155-0037b.png
冬十月齐师灭谭谭子奔莒
 齐桓公将以图霸而首以无礼灭谭不三年而又灭
 遂其用心之初已谬矣异时存亡继绝特矫揉而为
 之尔齐桓反国以无礼灭谭晋文反国以无礼侵曹
 伐卫霸者用心类若此况望其能以公灭私乎谭子
 不书名灭非其罪也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戊寅公败宋师于鄑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7a 页 WYG0155-0037c.png
 庄公狃于再胜之故未陈而薄宋师败之于鄑宋之
 侵鲁固已非矣鲁之败宋不亦甚乎属辞比事其义
 见矣
秋宋大水
 外灾不书此何以书宋人告灾鲁人吊灾故得书于
 春秋
冬王姬归于齐(原注庄元年王姬归于齐襄公之夫人/也今年王姬归于齐桓公之夫人也)
 王姬下嫁于诸侯亦巳多矣其书于春秋者鲁主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7b 页 WYG0155-0037d.png
 也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
 纪侯去其国至是七八年矣不知纪叔姬从纪侯而
 出奔欤抑纪侯自去而叔姬不从欤其未归于酅也
 与纪侯俱欤抑亦归于鲁欤其既归于酅也其诸纪
 侯之已卒欤抑其尚在欤不然则纪侯有子其父既
 卒而率其子归于叔欤是皆未可知也以春秋书法
 观之既书其归又书其卒又书其葬勤勤恳恳若有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8a 页 WYG0155-0038a.png
 哀于叔姬者君子是以知叔姬之贤也(按此可正师氏/讥叔姬之说)
夏四月
秋八月甲午宋万弑其君捷及其大夫仇牧冬十月宋
万出奔陈
十有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
 北杏之会齐桓图霸之始也前此诸侯未有称霸者
 而图霸始于桓公五霸桓公为盛衣裳之会十有一
 而北杏实为之首是时齐侯与四国之君皆在焉春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8b 页 WYG0155-0038b.png
 秋爵齐侯而人四国其意若曰从齐侯于会者特四
 国之人尔恶足以言霸严其始所以防其终也霸图
 既盛诸侯并从虽圣人亦末如之何也已矣
夏六月齐人灭遂
 齐既以无礼灭谭今兹复以期会不至而灭遂彼独
 何罪哉不过借威小国以恐动诸侯尔春秋特书曰
 人微之也微之则不足以为威矣
秋七月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9a 页 WYG0155-0038c.png
冬公会齐侯盟于柯
 齐桓图霸其先结宋其次结鲁盖宋鲁当时之大国
 也宋鲁从而小国皆从矣鲁自乾时之战与齐有怨
 至是桓公欲图霸故修好于鲁而为盟于柯自是以
 后齐鲁益亲自柯之盟始焉春秋重是盟也故二国
 皆称爵
十有四年春齐人陈人曹人伐宋夏单伯会伐宋
 宋数与齐会齐曷为伐宋左氏曰宋背北杏之会盖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69b 页 WYG0155-0038d.png
 会以结之伐以威之而后宋之从齐益固矣单伯曷
 为会伐宋左氏曰齐请师于周故单伯会之取成于
 宋而还挟天子以令诸侯桓公之本谋也其不言会
 齐人陈人曹人者尊单伯故不言其人也若曰单伯
 会于伐宋而非列国所能屈也是年之冬单伯复会
 诸侯于鄄齐宋卫郑皆在焉藉天子之重以镇服诸
 侯而诸侯之从者亦多矣
秋七月荆入蔡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0a 页 WYG0155-0039a.png
 前日荆败蔡师于莘今焉竟入之如蹈无人之境楚
 益强蔡益弱矣北杏之会蔡人在焉齐桓不能救盖
 方有中国之会力未足以及远故也
冬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鄄
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
 左氏曰十四年冬会于鄄宋服故也十五年春复会
 焉齐始霸也齐侯图霸在北杏而始霸在鄄自冬徂
 春两会于鄄勤动诸侯莫敢或违此其所以为霸欤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0b 页 WYG0155-0039b.png
夏夫人姜氏如齐
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
 宋人何以序齐人之上左氏曰诸侯为宋伐郳宋主
 兵故也
郑人侵宋
 宋郑两会于鄄郑人间宋伐郳遽有侵宋之师用见
 齐桓之信未孚于诸侯而其力犹未足以庇宋也
冬十月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1a 页 WYG0155-0039c.png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
 宋人主兵复序于齐上左氏曰诸侯伐郑宋故也郑
 人侵宋故齐桓为之会诸侯以伐郑其用力于宋亦
 勤矣
秋荆伐郑
 荆至此三加兵于中国矣不称师不称人者狄之也
 终春秋之世蔡服属于楚郑奔命之不暇二国之患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1b 页 WYG0155-0039d.png
 实基于此春秋安得不深拒痛绝于其初耶
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
子同盟于幽
 说者以为同盟者同心以为盟也或同心以尊周或
 同心以外楚春秋皆以同盟书之夫人之结信莫大
 于盟既盟矣恶有不同心者哉诚如是说则自同盟
 之外凡书盟者皆不同心乎考之周官有朝观会同
 之礼殷见曰同先儒以为同盟用是礼也周室既衰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2a 页 WYG0155-0040a.png
 是礼不讲齐桓始霸僣用天子之礼春秋谨其始而
 书之罪其僣也其不书公会者为公讳也自是而后
 同盟书公春秋亦不得而讳矣(按戴氏以同盟为殷/同之盟本于刘敞)
邾子克卒
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
 左氏曰郑不朝也先儒以为郑詹者郑之执政也执
 其一国之政而被执于齐如一夫然何也昔者宋人
 执郑祭仲于时祭仲出行道过于宋宋人诱而执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2b 页 WYG0155-0040b.png
 今齐人执郑詹将执于其国欤抑诱而执之耶观郑
 詹自齐逃来其为人轻脱无耻可略见矣况公榖皆
 以佞人目之其柔媚不立且不能自重其身宜乎见
 执于齐也然齐桓以此服郑亦岂足为伯讨乎
夏齐人歼于遂
 齐人灭遂遣人戍之遂人饮戍者酒醉而尽杀之此
 遂人歼齐人也春秋直书齐人歼于遂若曰齐人自
 取也遂何罪焉灭人之国戍人之地自歼其师图霸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3a 页 WYG0155-0040c.png
 若此亦可羞矣
秋郑詹自齐逃来
冬多麋
 春秋之纪灾异也鸟兽之害人者悉书于春秋其未
 尝有而忽有者名之曰有若有蜚有蜮是也略有而
 不足以为害多则为害则书之曰多若冬多麋也多
 则害稼矣若螽之类有一物则有一物之害故直以
 螽螟书之皆所以谨灾异重民命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3b 页 WYG0155-0040d.png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夏公追戎于济西
 隐桓之世再与戎盟则戎之狎习于鲁而无忌惮也
 久矣此未有言伐者其言追何公羊曰大其未至而
 豫禦之也诚使其未至也驱而去之则有之矣其又
 何追焉先儒以为鲁不觉其来已去而追之夫戎蛮
 种落倏去忽来不可常也今一旦骤至骤去而鲁人
 亦骤追之故春秋不言其伐然自是而后鲁伐戎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4a 页 WYG0155-0041a.png
 终不能为鲁患追戎伐戎不可谓无功矣治戎之道使
 之畏威则远遁岂可以盟誓结哉
秋有𧌒
 𧌒之为物含沙射人南方多有之非鲁所宜有也世
 之治也地气自北而南及其衰也自南而北虫鱼禽
 鸟随地气而迁焉有𧌒有鸲鹆皆纪地气之变也
冬十月
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4b 页 WYG0155-0041b.png
夏四月
秋公子结媵陈人之妇于鄄遂及齐侯宋公盟
 媵陈人之妇者公子结之私行也其事浅其辞略不
 足乎书也因其及盟而记其事之所由始也公子结
 之是行也殆闻齐宋之将伐鲁而遂自求盟以排难
 解纷欤不然何其专也诚使是盟也果能排难解纷
 如弦高之存郑君子犹以为诞而况无救于伐西鄙
 之师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5a 页 WYG0155-0041c.png
夫人姜氏如莒
冬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
 是师也其谓之何岂公子结之盟不足以救难欤抑
 亦公子结轻为盟激怒于齐宋而致师欤书及盟于
 前而书伐我于后则罪有所归矣春秋之书鲁事也
 其初也拥卫其国以外禦诸侯其渐也不可复禦其
 终也荡然无复限节矣故诸侯之伐鲁也其初日来
 战其次日败某师其次日伐鄙鄙之为言远也不以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5b 页 WYG0155-0041d.png
 难迩我国也又其次日伐鄙而围邑及其甚也直书
 伐我而已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
 文姜之恶岂容以人道责哉昔年如齐犹托名归宗
 国连年如莒独何名哉文姜不足道也独庄公为可
 恨尔
夏齐大灾
秋七月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6a 页 WYG0155-0042a.png
冬齐人伐戎
 齐桓至是始用师于戎然犹未得其要领曾未数年
 戎敢于侵曹使曹君出奔于外其怙彊亦可知矣及
 桓公亲伐山戎来献戎捷然后始不为中国患盖桓
 公图伯之初犹未暇远略故也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6b 页 WYG0155-0042b.png
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肆赦也眚灾也故虞书曰眚灾肆赦春秋二百四十
 二年独庄公书肆大眚盖春秋予之赦有二义时有
 大灾害及百姓则君赦之有憃愚老弱则特赦之非
 此二者无故而大赦海内非帝王之法也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陈人杀其公子御寇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7a 页 WYG0155-0042c.png
夏五月
秋七月丙申及齐高傒盟于防
 盟高傒者公也何以不称公是盟也其将求昏于齐
 欤莫重其与雠昏也故没公而不书榖梁曰不言公
 高傒伉也夫高傒之伉何足较哉
冬公如齐纳币
 庄公即位二十馀年矣至是而求昏于齐说者谓娶
 齐女者文姜之意也齐女尚幼故待年而后聘然则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7b 页 WYG0155-0042d.png
 庄公之图昏于齐何其庸愚不武如此也意者庄公
 不知其父之所以死与其母之所以罪欤盟防结昏
 如齐纳币前此昏礼未之有也况三年之制未毕而
 可以图昏乎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齐
祭叔来聘
 祭叔者畿内之大夫也亲来聘鲁祭叔之私交也非
 有王命故不称使礼诸侯之大夫束脩之问不出境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8a 页 WYG0155-0043a.png
 畿内之王人不得出会诸侯不正其外交也此义明
 则人臣合党植私之患息矣
夏公如齐观社公至自齐
 国主社故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自为立社曰侯
 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自诸侯大夫以至于
 百姓莫不有社唯为杜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
 作盖取禽以祭社则国人皆与闾里皆出其礼可观
 矣然齐有社鲁亦有社庄公弃国之社而观齐之社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8b 页 WYG0155-0043b.png
 其怠于国政不恤民事可知矣榖梁曰以是为尸女
 也其说得矣
荆人来聘
 荆入春秋三以兵加中国春秋不称人不称师者狄
 之也今兹来聘何以称人非进之也幸而知有聘问
 之礼人道未息犹有望于其终也向使荆人能世守
 是礼交聘于中国则晋楚之争庶几少释而中国之
 民庶几少息肩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9a 页 WYG0155-0043c.png
公及齐侯遇于榖萧叔朝公
 遇者礼之简者也榖之遇庄公之意亦知数会之烦
 扰故简礼以自便云尔然而观社之行方至何事之
 急而仓卒若此也鲁以邂逅遇齐萧以邂逅朝鲁失
 礼之招有以致此也古者朝聘之事宾主行礼于庙
 示不敢轻也春秋书萧叔朝公鲁之与萧皆失之矣
秋丹桓宫楹
 殷武之诗祀高宗也其诗曰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79b 页 WYG0155-0043d.png
 成孔安言寝庙之制取其松柏以为楹桷有闲有梴
 享焉而安今也丹桓宫之楹刻桓宫之桷加非礼之
 饰于宗庙固己非矣而况修饰宗庙以待夫人之至
 乎渎礼违制可谓甚矣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十有二月甲寅公会齐侯盟于扈
 庄之媚齐不遗馀力二年之间亲如齐者再遇齐者
 一盟齐者一其切于昏姻之好若此然是年也祭叔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0a 页 WYG0155-0044a.png
 荆人来聘萧叔来朝远近归慕皆以齐人昏姻之故
 庄公自以为计之善矣君子以为假人之彊为重者
 非自彊之道也
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
葬曹庄公
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
寅大夫宗妇觌用币
 庄公生于桓之六年至是三十有七矣求昏于齐如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0b 页 WYG0155-0044b.png
 恐失之亲如齐纳币再岁而后逆亲如齐逆女既归
 而后至何其难也春秋书夫人姜氏入入者难辞也
 不顺之辞也内弗受之辞也娶仇人之女以奉宗庙
 其不顺大矣宗庙其受之乎在礼私见曰觌夫人始
 至大夫郊迎明日执贽以见则既行公礼矣又使其
 大夫之妻执币帛以行私觌之礼违越礼制以为媚
 悦无所不至甚矣庄公之庸谬不武也向也桓公娶
 于齐致文姜之淫乱桓公不免其身今也庄公娶于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1a 页 WYG0155-0044c.png
 齐致哀姜之逆乱鲁又几亡其国春秋备书于策辞
 繁而不杀所以为万世永戒也
大水
 庄公即位三十馀年书大水者三于群公为最甚大
 水阴气之盛也鲁自文姜之后继之以哀姜夫妇道
 失阴盛阳微故在庄公屡有大水之应不特此也多
 麋有蜮皆阴盛之所致也
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1b 页 WYG0155-0044d.png
 公羊以曹羁为曹大夫杜预以曹羁为世子二说杜
 氏为长曹庄公之葬久矣曹羁之位犹未定也戎人
 乘间侵曹意将以纳赤耶羁仓卒无备惧而出奔赤
 归于曹用见羁之柔弱不能自有其国而制命于戎
 若此也是时齐桓方霸而戎人之微得与闻中国之
 事桓公亦少愧矣
郭公
 说春秋者曰郭公者郭亡也其称郭公阙文也其说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2a 页 WYG0155-0045a.png
 有二證齐桓公尝问管仲曰郭何故亡则郭之亡也
 正在齐桓之时况春秋尝书梁亡矣今称郭亡者亦
 其类也
二十有五年春陈侯使女叔来聘
 左氏曰始结陈好嘉之故不名夫诸侯大夫例书名
 春秋岂以始结陈好而独私于女叔哉公子友如陈
 葬原仲彼原仲亦以字书岂嘉之乎天子之命大夫
 称字故郑祭仲陈女叔原仲皆命大夫也古者大国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2b 页 WYG0155-0045b.png
 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故命于天子者
 谓之命大夫春秋之时诸侯强大往往自命其卿陈
 郑之所以有命大夫者郑伯尝为王卿士陈蔡尝从
 王伐郑意者其国之大夫尝受命于天子也春秋抑
 强扶弱齐晋之大夫多书名陈郑小国大夫间或称
 字者所以尊天子而重王命也
夏五月癸丑卫侯朔卒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3a 页 WYG0155-0045c.png
 日食之灾瞽奏鼓所以充其阳也用牲于社则非礼
 矣大水之灾用牲于社所以致祷也伐鼓于朝用牲
 于门则非礼矣春秋常事不书非礼则书庄公三十
 年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按故事而行鲁不以为异
 也圣人谨礼之始失盖惧其沿袭之误而不反也
伯姬归于杞
 逆伯姬不书逆之道微也杞国微弱兼用夷礼故来
 朝于鲁多以非礼获谴今兹逆女礼必不备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3b 页 WYG0155-0045d.png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
冬公子友如陈
 公子友如陈报聘也原仲相陈季友相鲁两相好也
 故女叔来聘公子友躬自往报聘其意可谓厚矣
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夏公至自伐戎
 追戎之役伐戎之师庄公皆亲行盖攘夷之道不得
 不若是也观费誓之书知伯禽之用力勤矣其后子
 孙狃于宴安以盟誓为可信而不知外裔之不可以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4a 页 WYG0155-0046a.png
 信义结也一大创而终身创矣
曹杀其大夫
 不言名氏所杀者非一大夫也公羊曰众是也自曹
 庄公既没之后其事不见于春秋羁出而赤归曹之
 大夫必有不与赤同心者故至是而杀之云尔
秋公会宋人齐人伐徐
 先儒以为是年之春鲁常伐戎盖戎在徐州谓之徐
 戎今兹伐徐者戎必与徐合兵表里以为鲁患其说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4b 页 WYG0155-0046b.png
 固善矣然宋序齐上以宋为主宋与徐近或者得罪
 于宋乎是伐也以书公书人观之则主兵者鲁也以
 宋序齐上观之则主兵者宋也意者宋鲁合谋而齐
 人助之乎
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二十有七年春公会杞伯姬于洮
 以夫人而会诸侯古无是事也文姜数会齐侯不以
 为异杞伯姬援之以为故事踵而行之庄公亦安然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5a 页 WYG0155-0046c.png
 受之曾无留难其冬伯姬归鲁继以杞伯来朝至僖
 公五年伯姬复来朝其子由此观之若夫若子皆听
 命于伯姬其与闻外事亦可知矣先儒谓伯姬庄公
 女恐非也以春秋书法观之若齐高固逆子叔姬者
 称子者公女也其不称子者公之姊妹也庄公二十
 五年伯姬始嫁迟归愆期意必有为或者择对而有
 行乎叔姬之嫁复迟再岁或者待伯姬而后行乎是
 皆未可知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5b 页 WYG0155-0046d.png
夏六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同盟于幽
 齐桓至是再与诸侯同盟狃前事而不以为僣故寻
 旧盟不以为黩春秋始书同盟犹没公而不书今焉
 同盟公与诸侯并书霸业已成诸侯听命虽春秋亦
 末如之何也已矣
秋公子友如陈葬原仲
冬杞伯姬来
莒庆来逆叔姬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6a 页 WYG0155-0047a.png
杞伯来朝
公会齐侯于城濮
 城濮卫地也(按此五字永乐大典/无之从黄震日抄补)幽之盟卫侯不与
 会于城濮谋伐卫也大要鲁自结昏之后事齐甚谨
 盟幽之后鲁独与齐谋伐卫诸侯不与焉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
卫人败绩
 齐桓自图霸以来其侵伐诸侯未尝用大众故书曰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6b 页 WYG0155-0047b.png
 齐人伐卫然而伐卫者齐也其书曰卫人及齐人战
 以卫主战何也齐人以甲寅至卫卫人以甲寅交战
 有轻齐之心无禦敌之备仓皇疾战至于败绩卫自
 取之也按左氏言卫人立王子颓王命齐侯伐卫诚
 如是齐侯当率诸侯之师声罪致讨岂容率略如此
 既胜人之后取赂而还卫虽败绩而齐侯之功不足
 观矣
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7a 页 WYG0155-0047c.png
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救郑
 荆之来聘固尝称人矣夷狄贪惏复还旧习故春秋
 复以荆书之齐宋皆以人救郑公独亲行盖鲁之事
 齐独厚于列国故也
冬筑郿
 城之与筑不但有大小之别而已春秋书筑馆筑囿
 谓其役之小也其书筑台有增高益下之义焉此书
 筑郿者言其增高益下特其所包者小尔当无麦禾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7b 页 WYG0155-0047d.png
 之时而为筑郿之举不待贬而义自见矣
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
 按豳风十月纳禾稼时既冬矣而禾稼无可纳者况
 无蓄麦乎故圣人并而书之言无禾属尔匆匆告籴
 何其急也仓廪虚竭国非其国矣不曰臧孙辰如齐
 告籴而曰臧孙辰告籴于齐言其事之急也
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厩
 春秋之法改创曰作修旧曰新今日新延厩者向焉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8a 页 WYG0155-0048a.png
 有厩改而新之也筑郿于无麦禾之时新厩于无麦
 禾之后犹匆匆焉告籴于人人其恤之乎
夏郑人侵许
 自许叔入许之后中间郑人伐许累累不已其后卒
 灭许者郑也贪人土地不灭不已郑亦不仁矣哉
秋有蜚
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
城诸及防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8b 页 WYG0155-0048b.png
 去年大无麦禾正使今兹少稔民力犹未苏也何至
 连城两邑乎左氏曰书时也以十有二月筑城时则
 时矣以年饥之后荐城抑岂天时乎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师次于成秋七月齐人降鄣(按此条经文/戴氏从公榖)
 榖梁曰次止也有畏也欲救鄣而不能也向也齐人
 迫纪侯以去其国庄公次于滑欲救纪而不能今焉
 齐人降鄣鄣者纪之遗邑也鲁师次于成欲救鄣而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9a 页 WYG0155-0048c.png
 不能此二事正相类然以时事考之向也次滑庄公
 犹有救纪之意今焉次成庄公其敢救鄣乎庄之事
 齐也不爱其力齐欲降鄣鲁愿效力者也安敢言救
 乎杜预以设备为言恐或是也不然则次师为齐声
 援尔纪之灭久矣而纪遗邑犹未尽服于齐齐桓既
 霸卒以兵威迫胁而降之用见义理之在人心服人
 不以道虽彊而犹难也
八月癸亥葬纪叔姬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89b 页 WYG0155-0048d.png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齐人伐山戎
 鲁亲于齐故齐之国事多咨谋于鲁城濮之会谋伐
 卫也鲁济之遇谋伐山戎也伐山戎者齐侯也其称
 人何也贱山戎而贵桓公不使桓公敌乎戎也说者
 谓称人贬之非春秋攘夷之意也
三十有一年春筑台于郎
 庄公晚年荒于土木之功筑郿之后城诸及防今一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90a 页 WYG0155-0049a.png
 年之间三筑台于远地其荒甚矣左氏载庄公筑台
 临党氏春秋不书然则公之筑台不亦多乎
夏四月薛伯卒
筑台于薛
六月齐侯来献戎捷
 齐侯亲来献捷非威我也鲁济之谋庄公与焉捷获
 而过我因归功于鲁云尔敌忾献功诸侯事天子之
 礼也鲁与齐皆失之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90b 页 WYG0155-0049b.png
秋筑台于秦
冬不雨
 春秋书不雨与书旱之义不同旱之为灾也大不雨
 之害犹未至于太甚也
三十有二年春城小榖
 左氏曰城小榖为管仲也盖小榖者管仲之邑也何
 以不系之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威行于列国故庄
 公为管仲城之然而为邻国之大夫城其赐邑非庄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91a 页 WYG0155-0049c.png
 公所当为也书曰城小榖若庄公自城其邑然盖讳
 之也城楚邱而不言卫恶其专也城小榖而不言齐
 讳其卑也(按范宁榖梁注云小榖鲁邑考齐地别/有榖非小榖也戴氏用左氏之说似误)
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
 齐桓之霸惟宋与鲁最为亲密故遇于榖遇于鲁济
 者鲁也遇于梁邱者宋也梁邱在曹邾之间去宋近
 去齐远桓公不惮勤劳亲与宋遇君子是以知桓公
 图霸之勤也
春秋讲义 卷一上 第 91b 页 WYG0155-0049d.png
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冬十月
己未子般卒公子庆父如齐
狄伐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