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816-05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画史会要卷五
            明 朱谋堙 撰
  画法
梁元帝山水松石格曰夫天地之名造化为灵设奇巧
 之体势写山水之纵横或格高而思逸信笔妙而墨
 精由是设粉壁运神情素屏连隅山脉溅朴首尾相
 映项腹相迎丈尺分寸约有常桯树石云水俱无正
卷五 第 1b 页 WYG0816-0561b.png
 形树有大小丛贯孤平扶疏曲直耸拔凌亭乍起伏
 于柔条(缺/)便同(缺/)文字或难合于破墨体向异于丹
 青隐隐半壁高潜入冥插空类剑陷地如坑秋毛冬
 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巨松沁水喷之蔚
 冂褒茂林之幽趣割杂草之芳情泉源至曲雾破山
 明精蓝观宇桥彴关城行人犬吠兽走禽惊高墨犹
 绿下墨犹赪水因断而流远云欲坠而霞轻桂不疏
 于胡越松不难于弟兄路广石隔天遥鸟征云中树
卷五 第 2a 页 WYG0816-0562a.png
 石宜先点石上枝柯末后成高岭最嫌邻刻石远山
 大忌学图经审问既然傅笔诀秘之勿泄于户庭
王维山水诀曰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
 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
 山次布路岐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
 要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著
 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
卷五 第 2b 页 WYG0816-0562b.png
 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通舟楫之桥梁且
 宜高耸著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间好
 安怪木峭壁巉岩之处不可通途远岫与云容相接
 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
 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映人家名山
 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
 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
 宜拔迸手亲笔砚之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
卷五 第 3a 页 WYG0816-0562c.png
 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
荆浩山水赋曰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
 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皴隐隐似眉远水无
 波高与云齐此其诀也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
 寒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蹊树观顶𩕳水看岸
 塞此其法也凡画山水尖峭者峰平夷者岭峭壁者
 崖有冗者岫悬石者岩形图者峦路通者川两山夹
 路者壑两山夹水者涧注水者溪泉通者谷路下小
卷五 第 3b 页 WYG0816-0562d.png
 土山者坡极目而平者坂若能辩别此类则粗知山
 水之彷佛也观者先看气象后辩清浊分宾主之朝
 揖列群峰之威仪多则乱少则慢不多不少要分远
 近远山不得连近山远水不得连近水水要萦回山
 要回抱古木茂林寺观可安断岸颓堤小桥可置有路
 处人行无路处林木岸断处古渡山断处荒村水阔
 处征帆林密处店舍临岸古木露根而藤缠临流石
 岸嵌空而水痕凡作林木远则疏平近则高密有叶
卷五 第 4a 页 WYG0816-0563a.png
 者枝柔无叶者枝硬松皮如鳞柏皮缠身生于土者
 修长而净直长于石者拳曲而伶仃古木节多而半
 死寒林扶疏而萧森凡画山水须要四时春景则雾
 锁烟笼树林隐隐远木拖蓝山色堆青夏景则林木
 蔽天绿芜平坂倚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则水天一
 色簌簌疏林雁横烟塞芦袅沙汀冬景则藉地为雪
 老樵负薪渔舟倚岸水浅沙平冻云黯淡酒帘孤村
 风雨则不分天地难辨东西行人伞笠渔父蓑衣有
卷五 第 4b 页 WYG0816-0563b.png
 风无雨树叶斜披有雨无风枝叶垂下雨霁则云收
 天碧薄雾霏微山光添翠网晒斜晖晓景则千山欲
 曙雾霭霏霏曚昽残月晓色熹微暮景则山衔残日
 帆卸江湄路人归急半掩柴扉或烟斜雾横或远岫
 云归或秋江晚渡或古冢断碑或洞庭春霭或潇湘
 雾迷笔法布置更看临期山形不得犯重树头不得
 整齐树借山为骨山借树为衣树不可繁要见山之
 秀丽山不可乱要显树之精神若留意于此者须心
卷五 第 5a 页 WYG0816-0563c.png
 会于玄微
李成山水诀曰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
 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落笔无令太重重则浊
 而不清不可太轻轻则燥而不润烘染过度则不嘉
 辟绰繁絮则失神发树枝左长右短立石势上重下
 轻摆布栽插势使相偎上下云烟取秀不可太多多
 则散漫无神左右林麓铺陈不可太繁繁则拍塞不
 舒山高峻无使倾危水深远勿教穷涸路须曲折山
卷五 第 5b 页 WYG0816-0563d.png
 要高昂孤城置之远边墟市依于山脚雪天不用云
 烟雨里无多远望山舍仍居隘窄渔翁要在平滩朝
 晴晃朗暮雨阴昏舍屋不在多间渔钓有时而作藤
 蔓依缠古木窠丛簇扎山头高山烟锁其腰长岭云
 翳其脚远水萦纡而来还用云烟以断其𣲖怪石巉
 岩而立仍须土阜以培其根原野旷荡相连苍山依
 其低浅石须圆混锋芒八面棱层木要交乂挺干四
 时枯茂迅风拔木暴雨崩崖浅流则岸畔平滩深涧
卷五 第 6a 页 WYG0816-0564a.png
 则陡崖直下耸坡之土必要高低烟林之木亦宜疏
 密重岩切忌头齐群峰更宜高下孤峰远设野水遥
 拖道路时隐时显桥梁或有或无远怕阴昏近防重
 浊颠崖怪石不用频施峻岭枯槎也宜少作遥烟远
 曙太繁恐失朝昏密树稠林断续防他版刻山原峻
 崄依稀樵径犹存崖岸倾危隐约云林深暗平川虽
 远参差皴染而成流水泉源彷佛还多溅瀑布两路
 有明有晦起双峰陡高陡低雾薄明爽舒晴烟霭濛
卷五 第 6b 页 WYG0816-0564b.png
 腾欲雨乔木耸直蟠屈者一株二株乱石礧堆奇怪
 者三块两块点树叶稀疏间密皴石脉以重分轻亭
 庵不在常施楼观仍须间作人物转顾多般野店犹
 防相似气象则春山明媚夏木繁阴秋林摇落萧疏
 冬树槎牙妥帖树根栽插龙爪宛若㧓拿石布棱层
 根脚还须带土之字水不过三转溅瀑泉不过两重
 侵天一道飞泉涌瀑争湍彻底翻涛巨浪浅濑平流
 烟波茫茫云浪浩浩山无独木石不孤单林烟一𣲖
卷五 第 7a 页 WYG0816-0564c.png
 便休(缺/)木数株而已乔木疏于平野矮窠密布山头
 孤烟起自水边薄霭骤依岩脚野桥寂寞遥通竹坞
 人家古寺萧条掩映松株佛塔春水绿而潋滟夏津
 涨而瀰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泚新窠脾骨
 岸石须要皴(缺/)古树槎牙景物兼还秀媚分清分浊
 庶几浓淡相兼淳重淳轻病在偏枯损体山高木小
 虽幽远而气雄木大山低虽雄豪而势薄千岩万壑
 要低昂聚散而不同叠巘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
卷五 第 7b 页 WYG0816-0564d.png
 不迷颠倒回还自然游戏三昧
郭思画论曰大率图画风力气韵固在当人其如种种
 之要不可不察矣画人物者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释
 门则有善功方便之颜道像必具修真度世之范帝王当
 崇上圣天日之表外夷应得慕华钦顺之情儒贤即见忠
 信礼义之风武士固多勇悍英烈之貌隐逸俄识肥遁高
 世之节贵戚盖尚纷华侈靡之容帝释须明威福严重之
 仪鬼神乃作丑魄(尺者/切)驰趡(干见/切)之状士女宜富秀色婑
卷五 第 8a 页 WYG0816-0565a.png
 (鸟果/切)(媠坐/切)之态田家自有醇氓村野之真画衣纹林石用笔
 全类于书画衣纹有重大而调畅者有缜细而劲健者勾绰纵
 掣理无妄下以状高侧深斜卷摺飘举之势画林木
 者有樛枝挺干屈节皱皮纽裂多端分敷万状作怒
 龙惊虺之势耸凌云翳日之姿宜须崖岸丰隆方称
 蟠根老壮也画山石者多作矾头亦为凌面落笔便
 见坚重之性皴淡即生窊凸之形每留素以成云或
 借地而为雪其破墨之功尤为难也画畜兽者全要
卷五 第 8b 页 WYG0816-0565b.png
 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分肥圆毛骨隐起仍分诸物
 所禀动止之性(四足唯兔掌底/有毛谓之建毛)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
 (至膞膞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瓜似鹰掌)
 (似虎耳/似牛)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仍要騣
 鬣肘毛笔画壮快直自肉中生出为佳也(凡画龙开/口者易为)
 (巧合口者难为功画家称开/口猫儿合口龙言其两难也)画水者有一摆之波三
 摺之浪布之字之势分虎爪之形汤汤若动使观者
 浩然有江湖之思为妙也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
卷五 第 9a 页 WYG0816-0565c.png
 勾壮深远透空一去百斜如隋唐五代已前洎国初
 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画楼阁多见四角其斗拱逐铺
 作为之向背分明不失绳墨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
 就界画分成斗栱笔迹繁杂无壮丽閒雅之意画花
 果草木自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后
 先逮诸园蔬野草咸有出土体性画翎毛者必须知
 识诸禽形体名件自嘴啄口脸眼缘(去/声)丛林脑毛披
 蓑毛翅有梢(去/声)翅有蛤翅翅邦(上/声)上有大节小节大
卷五 第 9b 页 WYG0816-0565d.png
 小窝翎次及六梢又有斜(平/声)风掠草(弥缝翅/习之间)散毛压
 磾尾肚毛腿裤尾锥脚有探爪(三/节)食爪(三/节)撩爪(四/节)
 爪(一/节)宣黄八甲鸷鸟眼上谓之看棚(一名/看檐)背毛之间
 谓之合溜山鹊鸡类各有岁时苍嫩皮毛眼爪之异
 家鹅鸭即有子肚野飞水禽自然轻梢(去/声)如此之类
 或鸣集而羽翮紧戢或寒栖而毛叶松泡(去/声)已上具
 有名体处所必须融会阙一不可设或未识汉殿吴
 殿梁柱斗栱乂手替木熟柱驼峰方茎额道抱间昂
卷五 第 10a 页 WYG0816-0566a.png
 头罗花罗幔暗制绰幕猢狲头琥珀枋龟头虎座飞檐噗
 水膊风化废垂鱼草惹当钩曲脊之类凭何以画屋
 木也画者尚罕能精䆒况观者乎
饶自然绘宗十二忌
 一曰布置迫塞凡画山水必先置绢素于明净之室
 伺神间意定然后入思小幅巨轴随意经营若障过
 数幅壁过十丈先以行竿引炭朽布山溪树石楼阁
 人物大小高低一一位置然后立于数十步之外详
卷五 第 10b 页 WYG0816-0566b.png
 审谛观自见其可却将淡墨约定谓之小落笔然后
 肆志挥洒无不得宜宋元名手所谓盘礴睥睨意在
 笔先之谓也亦须上下空阔四傍疏通庶几潇洒若
 充塞满腹便不风致此第一事也
 二曰远近不分作山水先要分远近使高低大小得
 宜假如一尺之山当作几大人物为是盖近则坡石树
 木当大屋宇人物称之远则峰峦树木当小屋宇人
 物称之极远不可作人物墨则远淡近浓逾远逾淡
卷五 第 11a 页 WYG0816-0566c.png
 不易之论也
 三曰山无气脉画山于一幅之中先作一山为主却
 从主山分布起伏馀山皆气脉连接形势映带如山
 顶层叠下必有数重脚方盛得住凡多山顶而无脚
 者大谬也此全景之大义也若夫透角不在此限
 四曰水无源流泉必于山峡中流出顶上有山数重
 则其源高远平溪小涧必见水口寒滩浅濑必见跳
 波乃活水也间有画一摺山便画一派泉架上悬巾
卷五 第 11b 页 WYG0816-0566d.png
 绝为可笑
 五曰境无夷险古人布境不一有崒嵂者有平远者
 有萦回者有空阔者有层叠者每遇一图必当立意
 如之
 六曰路无出入山水贯出远近全在径路分明或林
 下透见而水末复出或巨石遮断而林半露或隐
 坡陇以人物点之或近屋宇以竹木藏之庶几有不
 尽之景
卷五 第 12a 页 WYG0816-0567a.png
 七曰石止一面各家画石皴法不一当各随所学一
 家为法须要有顶有脚分棱面为佳
 八曰树少四枝前代画树有法大槩生崖壁者多缠
 错生坡陇者多高直千霄多顶近水多根枝干不可
 分左右须当间作叶有单笔双笔更分荣悴乃按四
 时
 九曰人物伛偻山水人物各有家数描画者眉目分
 明点凿者笔力苍古必皆意态閒雅古人所作可法
卷五 第 12b 页 WYG0816-0567b.png
 切不可以行者望者负荷者鞭策者一例作伛偻之状
 十曰楼阁错杂界划虽未科然重楼叠阁方寸之间
 而向背要分明不必用界划为之
 十一曰滃淡失宜下墨不论水墨设色金碧即以墨
 沈滃淡须要浅深得宜如晴景空明雨夜昏蒙雪景
 稍明不可与雨雾烟岚相似青山白云止当夏秋之
 景为之
 十二曰点染无法谓设色金碧各有重轻轻者山用
卷五 第 13a 页 WYG0816-0567c.png
 螺青树石用合绿染为人物不用粉衬重者山用石
 青绿拜缀树石为人物用粉衬间有用石青绿皴者
 树叶多夹笔则以合绿染再以石青绿加之此一家
 只宜晴景乃照耀陆离而明艳如此也人物楼阁虽
 用粉衬亦虽清淡除红叶外不可妄用朱金丹青之
 属方是家数如唐李将军父子宋董源王晋卿赵大
 年诸家可法
沈括图画歌曰画中最妙言山水摩诘峰峦两面起李
卷五 第 13b 页 WYG0816-0567d.png
 成笔夺造化工荆浩开图论千里范宽石澜烟林深
 枯木关仝极难比江南董源僧巨然淡墨轻岚为一
 体宋迪长于远与平王端善作寒江行克明已往道
 宁逝郭熙遂得新来名花竹翎毛不同等独出徐熙
 入神境赵昌设色古无如王友刘常亦堪并黄筌居
 寀及谭宏鸥鹭春葩蜀中景艾宣孔雀世绝伦羊仲
 甫鸡皆妙品惟有长安易元吉岂止獐猿人不及雕
 鹰飞动美张泾番马胡瑰岌然立濠梁崔白及崔㲄
卷五 第 14a 页 WYG0816-0568a.png
 群虎屏风供御幄海河徐易鱼水科鳞鬣如生颇难
 学金陵佛像王齐翰顾德谦名皆雅玩老曹菩萨各
 精神道士李刘俱伟观星辰独尚孙知微卢氏楞伽
 亦为伴勾龙爽笔势飘飖锦里三人共辉焕西川女
 子分十眉宫妆撚银周昉肥尧氏击壤鼓腹笑滕王
 蛱蝶相交飞居宁草虫名浙右孤松韦偃称世稀韩
 干能为大宛马包鼎虎有惊人威将军曹霸善图写
 玉花骢并今傅之驭人相扶似偶语老杜咏入丹青
卷五 第 14b 页 WYG0816-0568b.png
 诗少保薛稷偏攻鹤杂品皆奇怪石恪戴嵩韩滉能
 画牛小景惠崇烟漠漠唐僧傅古精画龙毫端想与
 精神通拿珠奋身奔海窟鬣如飞火腾虚空忠恕楼
 台真有功山头突出华清宫用及象坤能画鬼角嘴
 铁面头蓬松侯翼曾为五侯图海山聚出风云乌尔
 朱先生着儒服吕翁碧眼长髭须恺之维摩失旧迹
 但见累世令人模探微真迹存一本甘露板壁狻猊
 枯操蛇恶鬼衔火兽凿名道子傅注吴僧繇殿龙点
卷五 第 15a 页 WYG0816-0568c.png
 双目即时便有雷霆驱仙翁葛老度溪岭潇洒数幅
 名仙居辋川弄水并捕鱼长河乱苇寒疏疏予家所
 有将盈车高下百品难俱书相傅好古雅君子睹诗
 观画言无虚
董广川书孙白画水图曰画师相与言靠山不靠水谓
 山有峰峦崖谷烟云树石可以萦带掩连见之至水
 则更无带映曲文斜势要尽其窊隆派别故于画为
 尤难彼或争胜取奇以夸张当世者不过蹙纹起浪
卷五 第 15b 页 WYG0816-0568d.png
 若更作蛟蜃出没便是山海图矣唐人孙位画水必
 杂石为惊涛怒浪盖失水之本性而求假于物以发
 其湍瀑是不足于水也曲阳庙壁有画水世傅为异
 盖水纹平漫隐起浮流混混不息其后有梯升而崇
 者知辟为隆洼为下随势为水以是衒于世俗而人
 初未识其伪也元初孙白始创意作㶘浚原平波
 细流停为潋滟引为决泄尽出前人意外别为新规
 胜槩不假山石为激跃而自成迅流不借滩濑为湍
卷五 第 16a 页 WYG0816-0569a.png
 溅而自为冲波使夫萦纡曲直随流荡漾自然长文
 细络有序不乱乃真入神水也大开一门户矣尝言
 画漫水要不断水脉为工画急水要不混洄澜为工
 若今以二说观世之画水者真可一笑也夫漫流之
 水则为池水风纹更无流脉画迅流者则浪头沸起
 反如印板岂胜道哉要知画水者当观其源次观其
 澜又其次则观其流然知此者盖鲜耳故知汪洋涵
 蓄以滔没为平引脉分流以澹荡为势至于聚为漪
卷五 第 16b 页 WYG0816-0569b.png
 澜散为淰㴸游泳乎其中而不系于物者此真天下
 之水者也亦知求于此乎
  六法三品
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
 应物写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傅模
 移写六法精论万古不移自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
 学而能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
 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其然而然也故气韵生
卷五 第 17a 页 WYG0816-0569c.png
 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
 染得宜意趣有馀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
 矩者谓之能品
  六要六长
刘道醇云识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所谓六要
 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
 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所谓六
 长者粗卤求笔一也僻涩求才二也细巧求力三也
卷五 第 17b 页 WYG0816-0569d.png
 狂怪求理四也无墨求染五也平画求长六也既明
 彼六要是审彼长虽卷帙溢箱屏壁周庑自然至于
 别识矣
  气韵
邓公寿云气韵生动非师可傅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
 士高雅之情之所寄也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
 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不尔虽竭巧思止
 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昔人评赵大年画谓胸
卷五 第 18a 页 WYG0816-0570a.png
 中必有千卷书非真有千卷书也盖大年以宋宗室
 不得远游每集四方远客山人纵谈名山大川以为
 古今至快能动笔者便欲其想像而出之故其胸中
 富于闻见便富于丘壑然则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
 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此在士夫勉之无望于庸史
 矣
唐志契云气运生动与烟润不同世人妄指烟润遂谓
 生动何相谬之甚也盖气者有笔气有墨气有色气
卷五 第 18b 页 WYG0816-0570b.png
 俱谓之气而又有气势有气力有气机此间即谓之
 运而生动处又非运之可代矣生者生生不穷深远
 难尽动而不板活泼迎人要皆可默会而不可名言
 如刘褒画云汉图见者觉热又画北风图见者觉寒
 又如画猫绝鼠画大士渡海而灭风画龙点睛飞去
 此之谓也至如烟润不过点墨无痕迹皴法不生涩
 而已岂可混而一之哉
  用笔
卷五 第 19a 页 WYG0816-0570c.png
或问张吴顾陆用笔何如张彦远曰顾凯之之迹𦂳劲
 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
 意枉所以全神气也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
 因而变之以成今草气韵通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
 深明其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谓之一笔
 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故知书画用笔同法张
 僧繇点曳研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
 巧钩戟利剑森森然又知书画用笔同矣本朝吴道
卷五 第 19b 页 WYG0816-0570d.png
 玄授笔法于张旭此又知书画用笔同矣又问曰夫
 运思精深者笔迹周密其有笔不周者谓之如何对
 曰顾陆之神不可见其盻际所谓笔迹周密也张吴
 之妙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
 笔不周而意周也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
荆浩云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
 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
 故知墨太质者失其体色微者败正气筋死者无肉
卷五 第 20a 页 WYG0816-0571a.png
 迹断者无筋苟媚者无肉韩纯全云笔绝而不断谓
 之筋缠转随骨谓之皮笔迹刚正而露节谓之骨起
 伏圆混而肥谓之肉
郭淳夫云以淡墨重叠旋旋而取之谓之斡淡 以锐
 笔横卧惹惹而取之谓之皴擦 以水墨再三而淋
 之谓之渲 以水墨滚同而泽之谓之刷 以笔头
 直往而指之谓之捽  以笔头特下而指之谓之
 擢 以笔端而注之谓之点点施于人物亦施于木
卷五 第 20b 页 WYG0816-0571b.png
 叶 以笔引而去之谓之画画施于楼台亦施于松
 针
唐志契云古画谱言用笔之法未尝不详乃画家仅知
 皴刷点拖四则而已此外如斡如渲如捽如擢其谁
 知之盖斡者以淡墨重叠六七次加而深厚者也渲
 者有意无意再用细笔细擦而淋漓使人不知数十
 次点染者也捽与擢虽与点相同而实相异捽用卧
 笔彷佛乎皴而带水擢用直指彷佛乎点而用力必
卷五 第 21a 页 WYG0816-0571c.png
 八法皆通乃谓之善用笔乃谓之善用墨
韩纯全云吴道子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山水有墨而
 无笔惟洪谷子兼二子之长而有之盖有笔而无墨
 者见落墨蹊径而少自然有墨而无笔者去斧凿痕
 而多变态故王洽之画取泼墨自然之势而为之浩
 介乎二者之间则人与天成两得之矣云间莫是龙
 云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
 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
卷五 第 21b 页 WYG0816-0571d.png
 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
又曰古云用笔有三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腕弱笔
 痴取与全亏物状平扁不能圆混者版也笔迹显露
 用笔中凝勾画之次妄生圭角者刻也欲行不行当散
 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者结也愚又论一病谓之
 礭病笔路谨细而痴拘全无变通笔墨虽行类同死
 物状如雕刻之迹者礭也
唐子畏云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
卷五 第 22a 页 WYG0816-0572a.png
 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之不滞也
王思善云画山石有披麻皴 乱麻皴 乱云皴 斧
 凿皴 乱柴皴 芝麻皴 雨点皴 骷髅皴 鬼
 皮皴 弹窝皴 细浓矾泼墨矾头棱面笔有老润
 者有帖洁者描人物有铁线笔兰叶笔游丝笔战笔
 各师一家但调畅劲健为妙也
  写形
郭淳夫云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
卷五 第 22b 页 WYG0816-0572b.png
 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
 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形出矣学画山水者何
 以异此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
 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
 黯淡画见其大象而不为斩刻之形则云气之态度
 活矣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
 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卷五 第 23a 页 WYG0816-0572c.png
 画见其大意而不为刻画之迹则烟岚之景象正矣
 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数十里看又如此
 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看如此侧面
 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如此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形状可得不悉乎山
 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
 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
 之变态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数百山之意态可
卷五 第 23b 页 WYG0816-0572d.png
 不究乎
 山大物也其形欲耸拔欲偃蹇欲轩豁欲箕踞欲盘
 礴欲浑厚欲雄豪欲精神欲严重欲顾盼欲朝揖欲
 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下瞰而若
 临观欲上游而若指麾此为山之大形体也
 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
 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
 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云烟而秀媚
卷五 第 24a 页 WYG0816-0573a.png
 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活之体也
 山有高有下高者血脉在下其肩股开张基脚壮厚
 峦岫冈势培拥勾连映带不绝此高山也故如是高
 山谓之不孤谓之不仆下者血脉在上其颠半露项
 领相攀根基庞大堆阜臃肿直下深插莫测其浅深
 此浅山也故如是浅山谓之不薄谓之不泄高山而
 体干孤有仆之理浅山而薄神气有泄之理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云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
卷五 第 24b 页 WYG0816-0573b.png
 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派则远矣盖山尽出不唯
 无秀拔之高兼何异画碓嘴水尽出不唯无盘折之
 远兼何异画蚯蚓
韩云凡木贵苍健老硬其形甚多或耸而迸枝者或曲
 折而俯仰者或躬而若揖者或如醉狂舞者或如披
 头仗剑者皆松也又若怒龙惊虬之势腾龙伏虎之
 形似狂怪而飘逸似偃蹇而躬身或坡侧倒趄饮于
 水中或巅峻倒崖而身复起为松之仪其势万状变
卷五 第 25a 页 WYG0816-0573c.png
 态莫测且松者公侯也为众木之长亭亭气槩高上
 盘于空势铺霄汉枝迸而覆挂下接凡木以贵待贱
 如君子之德周而不比也右丞曰松不离于兄弟谓
 高低相亚亦有子孙谓新旧相续为幼松者其梢凌
 空而耸出其针交结而荫重也柏者侯伯也诀曰柏
 下丛生要老逸而舒畅皮宜转纽捧节有纹多枝少
 叶节眼嵌空势若蛟龙身去复回荡迭纵横乃古柏
 之状也幼柏者叶密枝迸梢耸拔也桧者松身柏皮
卷五 第 25b 页 WYG0816-0573d.png
 会于松柏故名曰桧其枝横肆而盘屈其叶散而不
 定古桧之体也馀种群木难以具述惟楸梧槐柳形
 仪各异大抵有叶之木贵要丰茂而荫郁至于寒林
 者务森耸重深分布而不杂宜作枯梢老槎背后当
 用浅墨画以相类之木伴和为之故得幽韵之气清
 也林罅不用明白尤宜烟岚映带诚为得其妙用者
 矣
梁元帝云木有四时春英夏荫秋毛冬骨春英者谓叶
卷五 第 26a 页 WYG0816-0574a.png
 细而花繁也夏荫者谓叶密而茂盛也秋毛者谓叶
 疏而飘零也冬骨者谓枝枯而叶槁也
 其有林峦者山岩石上有密木也有林麓者山脚下
 林木也林回者远林烟暝也(四则论林木/)
 夫画石者贵要磊落雄壮苍硬顽涩矾头菱面层叠
 厚薄覆压重深落墨坚实凹深凸浅皴拂阴阳点均
 高下乃为破墨之功也昔人云石无十步真山有千
 里远况石为山之体贵韵而不贵枯燥画者不可失
卷五 第 26b 页 WYG0816-0574b.png
 此论(一则论石/)
 夫通山川之气以云为总也云出于深谷纳于愚夷
 弇日映空渺渺无拘升之晴霁则显其四时之气散
 之阴晦则逐其四时之象故春云如白鹤其体閒逸
 和而舒畅也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叆叇而无定
 也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廓静而清明冬
 云澄墨惨翳示其玄冥之色昏寒而深重此晴云四
 时之象春阴则云气淡荡夏阴则云气突黑秋阴则
卷五 第 27a 页 WYG0816-0574c.png
 云气轻浮冬阴则云气惨淡此阴云四时之气也然
 云之体聚散不一轻而为烟重而为雾浮而为霭聚
 而为气凡云霞烟雾霭之气皆岚光山色遥岑远树
 之彩也山水所用者霞不重以抒青云不施以彩绘
 恐失其岚光野色自然之气也(一则论云气/)
唐志契云写枯树最难得苍古每画最不可少即茂林
 盛夏亦须用之山水诀云画无枯树则不疏通此之
 谓也但名家枯树各各不同如荆关则秋冬二景最
卷五 第 27b 页 WYG0816-0574d.png
 为善枯树古而浑乱而整简而有趣到郭河阳则用
 莺爪加以细密又或如垂槐盖仿关荆者多也如范
 宽则直上如扫帚样亦有古趣李成则繁而琐碎笔
 笔清劲董源则一味古雅简当而老成如荆关之枯
 树也则此数君可以兼之要皆神乎技也非专习数
 十年妙出自然者不能仿其万一今人假古画丘壑
 山石或能勉为仅似若到精神骨髓则非矣以是知
 枯枝要妙最难(一则论枯树/)
卷五 第 28a 页 WYG0816-0575a.png
 画不点苔山无生气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信不
 可少者人谓画山容易点苔难此何得轻言之盖树
 根石上之苔细生丛木或杂草丛生至于高处大山
 上之苔则松耶柏耶或未可知岂有长于突处不坚
 牢之理乃近有作画者率意点擢不顾其当与否倘
 以识者观之皆浮寄如鸟鼠之粪堆形状耳那得有
 生气夫生气者必点点从石缝中出或浓或淡或浓
 淡相间有一点不可多一点不可少之妙天然妆就
卷五 第 28b 页 WYG0816-0575b.png
 不失之妙不失之疏岂易事哉古画横苔直苔不点
 苔者往往有之要未有一点不中窾者此皆是预先
 画山石无一笔颓败破坏之处故临点自然加一点
 一点好看少一点容或无妨也今人不察妄谓山石
 丑处须以苔遮掩之此愈遮所以愈丑是以浮寄烦
 肿之病都坐于此(一则论点苔/)
  赋彩
张希远云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无言神工独运草
卷五 第 29a 页 WYG0816-0575c.png
 木敷荣不待丹碌之采云雪飘飏不待铅粉而白山
 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彩是故运墨而五色
 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
郭淳夫云运墨有时而用淡墨有时而用浓墨有时而
 用焦墨有时而用宿墨有时而用退墨有时而用厨
 中埃墨有时而取青黛杂墨水而用之用淡墨六七
 加而成深即墨色滋润而不枯燥用浓墨焦墨欲特
 然取其界限非浓与焦则松棱石角不瞭然故尔瞭
卷五 第 29b 页 WYG0816-0575d.png
 然然后用青墨水重叠过之即墨色分明常如雾露
 中出也
 雪色用浓淡墨作浓淡但墨之色不一而染就烟色
 就缣素本色萦拂以淡水而痕之不可见笔墨迹风
 色用黄土或埃墨而得之土色用淡墨埃墨而得之
 石色用青黛和墨而浅深取之瀑布用缣素本色但
 焦墨作其旁以得之
米海岳云唐阎立本画皆著色而细销银作月色布地
卷五 第 30a 页 WYG0816-0576a.png
 今人收得便谓之李将军思训皆非也
董思白曰画山水惟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
 无气韵彩气毕具则无笔法
  位置
郭淳夫曰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谓如尺幅之上上留
 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间方立意定景见世之初学
 率尔立意触情涂抹满幅看之填塞人目已令人意
 不恢那得取赏于潇洒见情于高大哉
卷五 第 30b 页 WYG0816-0576b.png
 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
 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其
 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蹇背却
 之势也
 林石先理会一大松名为宗老宗老意定方作以次
 杂窠小卉女萝碎石以其一山表之于此其势若君
 子轩然得时而众小人为之役使无凭陵愁挫之态
 也
卷五 第 31a 页 WYG0816-0576c.png
 山之人物以标道路山之楼观以标胜槩山之林木
 映蔽以分远近山之溪谷断续以分浅深水之津渡
 桥梁以足人事水之渔艇钓竿以足人意
 店舍依溪不依水冲依溪以近水不依水冲以远害
 或有依水冲者水虽冲之必无水害处也村落依陆
 不依山依陆以便耕不依山以为耕远或有依山者
 山之间必有可耕处也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
卷五 第 31b 页 WYG0816-0576d.png
 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无深远
 则浅无平远则近无高远则下高远之色清明深远
 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
 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山有三大山
 大于木木大于人山不数十里如木之大则山不大
 木不数十里如人之大则木不大木之所以比夫人
 者先自其叶而人之所以比夫木者先自其头木叶
 若干可以敌人之头人之头自苦干叶而成之则人
卷五 第 32a 页 WYG0816-0577a.png
 之大小木之大小山之大小自此而皆中程度此三
 大也
 专于坡陀失之粗专于幽閒失之薄专于人物失之
 俗专于楼观失之冗专于石则骨露专于土则肉多
 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
 列岫泰山特好主峰
 千里之山不能尽奇万里之水岂能尽秀太行枕华
 夏而面目者林虑泰山占齐鲁而胜绝者龙岩一槩
卷五 第 32b 页 WYG0816-0577b.png
 画之何异版图
韩云凡画全景者山重叠覆压咫尺重深以近次远或
 由下层叠分布相辅以卑次尊各有顺序又不可太
 实仍要岚雾锁映林木遮藏不可露体如人无依乃
 穷山也且山以林木为衣以草为毛发以烟霞为神
 彩以景物为妆饰以水为血脉以岚雾为气象
 山有四方体貌景物各异东山敦厚而广博景质而
 水少西山川峡而峭拔高耸而崄峻南山低小而水
卷五 第 33a 页 WYG0816-0577c.png
 多江湖景秀而华盛北山阔墁而多阜林木气重而
 水窄东山宜村落薪锄旅店山居官宦行客之类西
 山宜用关城栈路罗网高阁观宇之类北山宜用盘
 车骆驼樵人背负之类南山宜江村渔市水邦山阁
 之类但加稻田渔乐勿用车盘骆驼要知南北风故
 不同耳深宜分别
  传模
唐志契云画家傅模移写自谢赫始此法遂为画家捷
卷五 第 33b 页 WYG0816-0577d.png
 径盖临摹最易神气难傅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
 临摹也如巨然学北苑元章学北苑大痴学北苑倪
 迂学北苑一北苑耳各各学之而各各不相似使俗
 人为之定要笔笔与原本相同若之何能名世也
屠纬真云临摹古画著色最难极力模拟或有相似惟
 红不可及然无出宋人宋人临摹唐朝五代之画如
 出一手国朝戴文进临摹宋人得其三昧效黄子久
 王叔明画较胜二家沈石田摹仿诸旧笔意夺真独
卷五 第 34a 页 WYG0816-0578a.png
 于倪元镇不似盖老笔过之也评者云子昂近宋而
 人物为胜沈启南近元而山水为尤今吴中莫乐泉
 临画亦称当代一绝
郭淳夫云近世画手生吴越者写东南之耸瘦居咸秦
 者貌关陇之壮浪学范宽者乏营丘之秀媚师王维
 者缺关仝之风骨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一家必兼收
 并览广议博考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画意
郭淳夫云近者画手有仁者乐山图作一叟支颐于峰
卷五 第 34b 页 WYG0816-0578b.png
 畔智者乐水图作一叟侧耳于岩前此不扩充之病
 也盖仁者乐山宜如白乐天草堂图山居之意裕足
 也智者乐水宜如王摩诘辋川图水中之乐饶给也
 仁智所乐岂只一夫之形状可见之哉
郭若虚云西山走马图先子作衡州时作此以付思其
 山作秋意于深山中数人骤马出谷口内一人队下
 人马不大而神气如生先子指之曰躁进者如此自
 此而下得一长板桥有皂帻数人乘款段而来者先
卷五 第 35a 页 WYG0816-0578c.png
 子指之曰恬退者如此又于峭壁之隈青林之荫半
 出一野艇艇中蓬庵庵中酒榼书秩庵前露顶坦腹
 一人若仰看白云俯听流泉冥搜遐想之象舟侧一
 夫理棹先子指之曰斯则又高矣
李廌画品云毗陵戚化元作归龙入海图笔力峥嵘波
 浪起伏令人心目眩漾一龙蜿蜓翔于水上然先后
 之浪皆匀未有翻涌濆薄之形云气虽从然不自水
 出予见而知之曰此非游龙出海图乃归龙入海图
卷五 第 35b 页 WYG0816-0578d.png
 也因以名之
 春龙起蛰图蜀孙位作山临大江有二龙自山下出
 一龙蜿蜒骧首云间水随云气布上雨自爪鬣中出
 鱼虾随之或半空而陨一龙尾尚在穴前踞大石而
 蹲举首望云中意欲俱往怒爪如腥草木尽靡波涛
 震骇涧谷瀰漫山下桥路皆没山中居民老少聚观
 扶之阚牖户人惊畏若屋颠坠笔势超然气象雄放
 非其胸中磊落不凡能窥神物变化穷究百物情状
卷五 第 36a 页 WYG0816-0579a.png
 未易能也
 仙游图唐关仝所作仝画山水入妙必使胡翼主人
 物此图人物翼所作也大石丛立矻然万仞色若精
 铁上无尘埃下无粪埌四面斩绝不通人迹而深岩
 委涧有楼观洞府鸾鹤花竹之胜杖履而遨游者皆
 羽衣蹁跹若仰风而上征者非仙灵所居而何
董逌画跋云列子御风世有图其说者崇宁五年官试
 画学生监试疏出本文为目俾试者图之明日来上
卷五 第 36b 页 WYG0816-0579b.png
 悉风脚雨势浓云重烟空中人立势若将陊盖无能
 得其意者他日有持古图者作草树相依层叠远近
 披拂靃靡假为游云飞雾依随蹁跹扶摇上下轻重
 相映放弗有羽服而游于其中者神淡而气藏形解
 而魄寂若同乎一气者也众昉共叹谓笔墨蹊径得
 画中县解虽布列形状亦不能到古人地也
  鉴别
邓公寿云自昔鉴赏家分品有三曰神曰妙曰能独唐
卷五 第 37a 页 WYG0816-0579c.png
 朱景真撰唐贤画录三品之外更增逸品其后黄休
 复作益州名画记乃以逸为先而神妙次之景真虽
 云逸格不拘常法用表贤愚然逸之高岂得附于三
 品之末未若休复首推之为当也至徽宗皇帝专尚
 法度乃以神逸妙能为次
米南宫云李成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多巧少真意
 范宽势虽雄杰然深暗如草夜晦暝土石不分物象
 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关仝粗山工关河之势峰峦
卷五 第 37b 页 WYG0816-0579d.png
 少秀气董源峰顶不工绝涧危径幽壑荒迥率多真
 意巨然明润郁䓤最有爽气矾头太多荆浩善为云
 中山顶四面峻厚
韩纯全云王晋卿每阅画必召某同观论乎渊奥构其
 名实偶一日于赐书堂东挂李成西挂范宽先观李
 公之迹云李公家法墨润而笔精烟岚轻动如对面
 千里秀气可掬次观范宽之作如面前真列峰峦气
 势雄逸笔力老健此二画之迹真一文一武也余尝
卷五 第 38a 页 WYG0816-0580a.png
 思其言之当真可谓鉴通骨髓矣
郭若虚云画山水惟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
 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夫气象萧疏
 烟林清旷毫端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
 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閒此关氏之风也
 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笔俱匀人屋皆质者范氏之
 法也
 烟林平远之妙始自营丘画松叶谓之攒针笔不染
卷五 第 38b 页 WYG0816-0580b.png
 淡自有荣茂之色关画木叶间用墨揾时出枯梢笔
 踪劲利学者难到范宽林木或侧形如偃盖别是一
 种风规但未见画松柏耳画屋既质以墨笼染后辈
 目为铁屋
莫云卿云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
 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
 傅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
 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傅为张璪荆关
卷五 第 39a 页 WYG0816-0580c.png
 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
 之后马驹云门也
赵希远云辛酉秋余同宗伯董玄宰至京口访张修羽
 见其所藏黄子久浮峦暖翠章法笔法墨法与诸作
 迥绝宗伯云我所见黄子久画不下三十幅要知此
 幅为第一属余收缩小幅以便随身展观修羽有别
 业在城南中有三层楼可望江帆茂因诸山名胜四
 面旋绕余从容临摹其间心境閒旷颇得领略浮峦
卷五 第 39b 页 WYG0816-0580d.png
 暖翠趣向修羽间出示所藏鼎彝古玩及宋元人名
 迹与国朝文沈诸家画种种不一余不暇一一记之
 如卢鸿草堂十册位置奇特人物林木泉石极其古
 雅精妙皴擦渲染有力有韵用墨如漆光采陆离夺
 人心目宜乎海内共宝之也有王叔明香光居士图
 乃巨幅笔势飘举皴法有极细者点苔用秃笔正锋
 苍莽混融余亦爱而临之内有倪高士一小幅从
 吾乡曹起莘家得来作悬崖绝笔笔法全学关仝亦
卷五 第 40a 页 WYG0816-0581a.png
 是神物余得探讨月馀亦生平一快事也因以记之
 新安吴江村所藏董展画余在维扬见之作挺秀枯
 枝树四五株以青绿朱粉点叶分出树头山石用麻
 皮皴青绿刷色山峦只一两转便完极有气格经年
 累月味之不尽
邹愚谷云米公痴绝所为云山独创一家卓立千古此
 中三昧惟伊家父子自相傅赏不令他人窥窃一脔
 越二百年而有高尚书者出尽伊父子而有之云树
卷五 第 40b 页 WYG0816-0581b.png
 罨霭大有生气墨汁漓漓欲堕几席真足当鼎峙矣
 夫房山高先生有奇癖而所画亦奇岂性带痴癖者
 乃能为绝笔耶予因远想于长康之三绝也谚云不
 颠不狂其名不扬或正谓此
袁玄石云画山水不可太熟熟则少文不可太生生则
 多戾练熟还生斯妙矣
张元春云大树论根大松错节远山可断近山脉接大
 石崔嵬小石错杂总要得势皴法各别笔润淋漓不
卷五 第 41a 页 WYG0816-0581c.png
 在重叠
夏烟林云意懒石不硬心烦水不清笔尖树不老墨浓
 云不轻
王无倪云画无绝笔傅授为先古哲妙墨代代相沿犹
 夫子之云识大识小也若广访名师加以心慧古迹
 不但可亚还可自谓过之
徐仲修云山有翠微不可无路岸有人家不可无渡石
 有自然最忌作怪写人任真定犯俗态
卷五 第 41b 页 WYG0816-0581d.png
郑超宗云山水妙处在暗不在明古人以烟云为第一
 盖此意襄阳米父子独得北苑三昧高房山以浑厚
 入之方方壶便开陈白阳门户矣
  评画
 画法六朝不及晋魏宋元不及六朝至唐画则各自
 成佛作祖不以时代为限
  赏鉴好事
 书画有赏鉴好事二家其说旧矣若求其人则自人
卷五 第 42a 页 WYG0816-0582a.png
 主侯王将相以及方外衲子固宜有之张彦远云有
 收藏而不能鉴识能鉴识而不善阅玩能阅玩而不
 能装褫而无铨次皆病也
  似不似
 画花赵昌意在似徐熙意不在似非高手画者不能
 以似不似第其高远盖意不在似者太史公之于文
 杜陵老之于诗也
  古画
卷五 第 42b 页 WYG0816-0582b.png
 上古之画迹简意淡真趣自然画谱绘鉴虽备历年
 远甚笺素败腐不可得矣
  唐画
 意趣具于笔前故画成神足庄重严律不求工巧而
 自多妙处后人刻意工巧有物趣而乏天趣
  宋画
 评者谓之院画不以为高谓巧太过而神不足也不
 知宋人之画亦非后人可造堂室如李唐刘松年马
卷五 第 43a 页 WYG0816-0582c.png
 远夏圭此南渡以后四大家也画家虽以残山剩水
 目之然可谓精工之极
  元画
 评者谓士夫画世独尚之盖士气画者乃士林中能
 作𨽻家画品全乏气运生动不求物趣以得天趣为
 高观其曰写而不曰画者盖欲脱尽画工院气故耳
 此等谓之寄兴但可取玩一世若云善画何以上拟
 古人而为后世宝藏如赵松雪黄子久王叔明吴仲
卷五 第 43b 页 WYG0816-0582d.png
 圭之四大家及钱舜举倪云林赵仲穆辈形神俱妙
 绝无邪学可垂久不磨此真士气画也虽宋人复起
 亦甘心服其天趣然亦得宋人之家法而一变者
  明画
 明兴丹青可宋可元与之并驾驰驱者何啻数百家
 而吴中独踞其大半即尽诸方之烨然者不及也
  邪学
 如郑颠仙张复阳钟钦礼蒋三松张平山汪海云辈
卷五 第 44a 页 WYG0816-0583a.png
 皆画家邪学徒逞狂态者也俱无足取
  粉本
 古人画藁谓之粉本草草不经意处乃其天机偶发
 生意勃然落笔趣成自有神妙有则宜宝藏之
  看画法
 看画之法如看字法松雪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
 竹应从八法来求正谓此也须着眼圆活勿偏见细
 看古人命笔立意委曲妙处方是
卷五 第 44b 页 WYG0816-0583b.png
  品第画
 以山水为上人物小者次之花鸟竹石又次之走兽
 虫鱼又其下也更须縜素纸地完整不破色虽古而
 清洁精神如新照无贴衬嗅之异香可掬此其最上
 品也
  无名画
 古画无名款者多画院进呈卷轴皆有名大家乃御
 府画也世以无名人画即填某人款字深为可笑
卷五 第 45a 页 WYG0816-0583c.png
  单条画
 高斋精舍宜挂单条若对轴即少雅致况四五轴乎
 且高人之画适兴偶作数笔人即宝傅何能有对乎
 今人以孤轴为嫌不足与言画矣
  古绢画
 唐纸则硬黄短帘绢则丝粗而厚有捣熟者有四尺
 阔者宋纸则鹄白澄心堂绢则光细若纸揩摩如玉
 间有阔五六尺者名曰独梭元绢有独梭者与宋相
卷五 第 45b 页 WYG0816-0583d.png
 似有宓家机縜皆妙
  裱锦
 古有摴蒲锦又名阇婆有楼阁锦紫驼花鸾章锦朱
 雀锦凤凰锦斑文锦走龙锦翻鸿锦(皆御府/中物)有海马
 锦龟纹锦粟地锦皮毬锦(皆宣/和绫)今苏州有落花流水
 锦皆用作表首
  学画
 人能以画寓意明窗净几描写景物或观佳山水处
卷五 第 46a 页 WYG0816-0584a.png
 胸中便生景物象或观名花折枝想其态度绰约枝
 梗转折向日舒笑迎风欹斜含烟弄雨初开残落布
 置笔端不觉妙合天趣自是一乐若不以天生活泼
 为法徒窃纸上形似终为俗品古之高尚士夫如李
 公鳞范宽李成苏长公米家父子辈靡不尽臻神品
 赏鉴大雅须学一二名家方得深知画意
  轴头
 用檀香为之可以除湿远蠹芸麝樟脑亦辟蠹
卷五 第 46b 页 WYG0816-0584b.png
  藏画
 以杉桫木为匣匣内切勿油漆糊纸恐惹黴湿遇四
 五六月之先将画幅幅展玩微见风日收起入匣用
 纸封口勿令通气置透风空阁或去地丈馀又当常
 近人气过此二候方开可免黴曰平时张挂名画须
 三五日一易则不厌观不久惹尘湿收起先拂去两
 面尘垢略见风日即珍藏之久则恐为风湿损其质
 地
卷五 第 47a 页 WYG0816-0584c.png
  小画匣
 单条短轴作横面开关门扇匣子画直放入轴头贴
 签细书某画甚便取看
  捲画
 须顾边齐不宜局促亦不可着力捲𦂳恐急裂绢素
  拭画
 揩抹画片不可用粗布恐模擦失神
  出示画
卷五 第 47b 页 WYG0816-0584d.png
 古画不可出示俗人不知看法以手托起画背就观
 绢素随折或忽慢堕地损裂莫补
  裱画
 画不脱落不宜数裱一装揩则一捐精神灵迹亦然
  挂画
 对景不宜挂画以伪不胜真也
  收画
 书画古人精神所钟颇能择主而事遇真赏鉴家不
卷五 第 48a 页 WYG0816-0585a.png
 终秘也但不可强求余每见以计得者失不旋踵当
 为诫之
 
 
 
 
 
 
卷五 第 48b 页 WYG0816-0585b.png
 
 
 
 
 
 
 
 画史会要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