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图画考卷之七
  鉴藏
    辨谬
名画记云论衣服人物车舆土风年代各异南
北有殊观画之宜左乎详审只如吴道子画仲
由便戴木剑闫令公画昭君已著帏帽殊不知
木剑创于晋代帏帽兴于唐朝举此凡例亦画
之一病也且如幅巾传于汉魏羃䍦起自齐隋
幞头始于周朝(折上巾军旅所服即令幞头也/用全幅皂向后幞发俗谓之幞)
卷七 第 1b 页
(头武帝建德年间/方裁为四脚也)巾子创于武德胡服靴衫岂
可辄施于古像衣冠组绶不宜长用于今人芒
屩非塞北所宜牛车岂岭南所有详辨古今之
物商较土风之宜指事绘形可验时代其或生
长南方不见北朝人物习熟塞北不议江南山
川游处江东不知京洛之盛此则非绘画之病
详辨南北之妙迹古今之名踪然后可以识画
    品价
张彦远云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
卷七 第 2a 页
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恐有缺大而成谨
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古妙者
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
品之下今立此五等以包六法以贯众妙其间
诠量可有数百等孰能周尽非夫神迈识高情
逸心慧者岂可议乎画云
遍观诸画惟顾生画古贤得其妙理对之令人
终日不倦凝神遐想妙合自然物我两忘离形
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
卷七 第 2b 页
臻于妙理哉所谓画之道也
又云昔张怀瓘作书估论曰书画道殊不可浑
诘书即约字以言价画则无涯以定名况汉魏
三国名踪已绝于代今人贵耳贱目罕能详鉴
若传授不昧其物犹存则为国家之重宝晋之
顾宋之陆梁之张首尾完全为希世珍皆不可
论价如其偶获方寸便可椷持比之书价则顾
陆可同钟张僧繇可同逸少书则逡巡可成画
非岁月可就所以书多于画自古而然今分为
卷七 第 3a 页
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则赵𡵨刘
袖蔡邕张衡(巳上后/汉人)曹髦杨修桓范徐邈(魏)
不兴(吴)诸葛亮(蜀)之流是也以晋宋为中古则
明帝荀勖卫恊王廙顾恺之谢稚嵇康戴逵陆
探微顾宝光袁倩顾景秀之流是也以齐梁北
齐后魏陈周为下古则姚昙度谢赫刘瑱毛惠
(齐)元帝袁昂张僧繇江僧宝(梁)杨子华田僧
亮刘杀鬼曹仲达(北/齐)蒋少游杨乞德(后/魏)顾野王
(陈)冯提伽(后/周)之流是也隋及唐初为近代之价
卷七 第 3b 页
则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郑法士杨契丹陈善
见隋张孝师范长寿尉迟乙僧王知慎闫立德
立本之流是也(巳上/唐)上古质略徒有其名画之
踪迹不可具见中古妍质相参世之所重如顾
陆之迹人间切要下古评量料简稍易辨解迹
涉今时之人所悦其间有中古可齐上古顾陆
是也下古可齐中古僧繇子华是也近代之价
可齐下古董展杨郑是也唐画可齐中古则
迟乙僧
吴道子闫立本是也若诠量次第有数
卷七 第 4a 页
百等今且举世俗之所知而言凡人间藏蓄必
当有顾陆张吴著名卷轴方可言有图画若书
之九经三史顾陆张吴为正经杨郑董展为三
史其诸杂迹为百家(吴质近可/为正经)必也手揣卷轴
口定贵贱不惜泉货要藏箧笥则董伯仁展子
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闫立本吴道玄屏风
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自隋巳前多/画屏风未知)
(有画幛故以/屏风为准也)其杨契丹田僧亮郑法轮乙僧闫
立德一扇值金一万且举俗间谙悉者推此而
卷七 第 4b 页
言可见流品夫中品艺人有合作之时可齐上
品艺人上品艺人当未遒之日偶落中品惟下
品虽有合作不得厕于上品在博通之人临时
鉴其妍丑如张颠以善草得名楷隶未必为人
所宝余曾见小楷乐毅论虞褚之流韦鶠以画
马得名人物未必为人所贵余见画人物顾陆
可俦夫大画与细画用笔有殊臻其妙者有数
体如王右军书自有数体及诸行草各繇临时
构思浅深耳此须广见博论不可以槩而取昔
卷七 第 5a 页
裴孝源都不知画妄定品第大不足观但好之
则贵于金玉不好则贱于瓦砾要之在人岂可
言价
    印记
古者御府图画晋宋至周皆未行印记惟列当
时鉴知人押著自唐以来内府及诸家皆有印
(详载图书/考第八卷)南唐李后主雅好图书精于赏鉴
有印篆曰内殿图书内合同印建业文房之宝
内司文印集贤殿书院印集贤御书印(此印多/用墨)
卷七 第 5b 页
或亲题画人名姓或有押字
米芾家上品书画用姓名字印审定真迹字印
神品字印平生真赏印米芾秘箧印宝晋书印
米姓翰墨印鉴定法书之印米姓秘玩之印玉
印六枚辛卯米芾之印米芾氏印米芾印米芾
元章印米芾氏以上六印白字有此印印者皆
绝品玉印惟著于书帖其他字印杖虽参用于
上品自画古贤惟用玉印近代书多有宣和七
印明七印皆经内府收往往售者作伪不可为
卷七 第 6a 页

    装背
名画记云自晋代以前装背不佳宋时范晔始
能装背武帝时徐爰明帝时虞和巢尚之徐希
秀孙奉伯编次图画装背为妙梁武帝命朱异
徐僧权唐怀充姚怀珍沈炽文等又加装护国
朝太宗皇帝使典仪王行真等装禠起居郎褚
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监领凡图书本是首尾
完全著名之物不左辄议改移之限若要错综
卷七 第 6b 页
次第或三纸五纸三扇五扇又上中下等相揉
杂本无铨次者必宜与好处为首下者次之中
者最后凡人观画必锐于开卷懈怠将半次遇
中品不觉留连以至卷终此虞和论装书画之
例于理甚畅凡煮糊必去箸稀缓得所搅之不
停自然调熟入少细研薰陆香末永去蠹而牢
固或入少蜡要在密润侯阴阳之气以调适秋
为上时春为中时夏为下时暑湿之时不可用
勿以熟纸背必皱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纸
卷七 第 7a 页
缝先避人面及要节处若缝缝相当则强急卷
舒有损要令参差其缝则气力均平太硬则强
急太薄则失力绢素䌽色不可捣理纸上白画
可以砧石妥贴之宜造一太平桉漆板朱界制
其曲直古画必有积年尘垢须用皂荚清水数
宿渍之平案捍去尘垢画复鲜明色亦不落补
缀抬策油绢衬之直其边际密其隙缝端其经
纬就其形制拾其遗脱厚薄均调润洁平稳然
后乃以镂沈檀为轴首或裹鼊束金为饰白檀
卷七 第 7b 页
身为上香洁去虫小轴白玉为上水精为次琥
珀为下大轴杉木漆头轻圆最妙前代多用杂
宝为饰易为剥坏故贞观开元中内府图书一
例为白檀身紫檀首紫罗褾织成带古之异锦
具李章武所集锦谱
文彦博以古画背作匣意在宝惜然贴绢背著
绷损愈疾今人屏风一二年即裂断书画以时
卷舒近人手频自不坏岁久不开凡古画不脱
不须背
卷七 第 8a 页
    藏玩
张彦远云夫金出于山珠产于泉取之不匕为
天下用图画岁久耗散将尽名人艺士不复更
生可不惜哉夫人不善宝玩者动见劳辱卷舒
失所者操揉便损不解装褫者随手弃捐遂使
真迹渐少不亦痛乎非好事者不可妄传书画
近火烛不可观当风日正餐饮唾涕不洗手并
不可观昔桓玄爱重图画每示宾客客有非好
事者正餐寒具(油面/饼也)以手捉画画大点污玄惋
卷七 第 8b 页
惜移时自后每出法书辄令洗手人家要置一
平安床褥拂拭舒展观之大卷轴宜造架观则
悬之凡书画时时舒展即免蠹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