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152-011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左氏传说卷十七   宋 吕祖谦 撰
  昭公
   晋顷公卒八月葬郑游吉吊且送葬(三十年/)
晋顷公之丧郑游吉吊且送葬以一人兼二人之职晋
人所以责之当时观子太叔对尚见得先王之制士吊
大夫送葬这个三代典制天子须加一等后来晋之丧
事诸侯葬礼已过厚及周失政诸侯移所以事天子者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152-0116d.png
事晋了稍有所贬降晋人便责之然而观子太叔之对
当时周室虽微天子有事诸侯皆往事之虽不如事霸
主之恭看灵王之丧郑简公在楚印段实住以此观灵
王之时去霸者未远周室有丧诸侯大夫尚自往见得
王室虽衰尚自间有相维持处到得后来五霸尽了到
七国不复有周因看许多制度见孔孟之时不同孔子
之时周虽衰天命未改先王德泽尚在诸侯尚有尊王
室之心孔子出来多说尊王至作春秋以尊王为本到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152-0117a.png
孟子时分周为东西天命已改孟子出来劝诸侯以王
者盖缘时节大不同了大抵后世不考其时节不同欲
解说孟子不尊王强取孟子一二事终不能胜议论者
之口孔子时尚可整顿天命未改孟子时不可扶持天
命已去了须如此看方公平
   吴子问伍员伐楚何如(三十年/)
吴子问伍员以伐楚之策对曰楚执政众而乖莫适任
患若为三师以肄焉一师至彼必皆出彼出则归彼归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152-0117b.png
则出楚必道敝亟肄以罢之多方以误之既罢而后以
三军继之必大克之如隋之平陈贺若弼以沿江防人
每交代之际必集广陵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
备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故弼
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兵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
石守者皆醉遂克之正是得伍员多方以误既罢而后
以三军继之必大克之之策伍员之精于兵固不待论
他说楚病源执政众而乖莫适任患而以为败亡之根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152-0117c.png
本大而天下小而一国必众人扶持而后得立若各自
彼此无人任国事何缘能立得伍员之言甚的当大抵
观一国之兴亡有枢机关纽处楚之所以亡执政众而
乖莫适任患其枢机关纽在此虽以六千里无一个担
当国事人安得不亡然又须看其所以亡大抵公则一
理私则万殊若人人同心戮力无缘得乖惟其各私其
私互相忌疾互相彼此所以众而乖此推于彼甲推于
乙各自谋身而已楚之朝人臣非不众国家无一人肯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152-0117d.png
担当为楚王者都不见为邻国者已见之此最可虑楚
国人臣虽众都无人把国事为已事最为国之巨患人
主所当深忧
   晋侯将以师纳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始者将以师纳昭公范献子受赂曰若召季孙而
不来则信不臣矣然后伐之若何晋人召季孙献子使
私焉曰子必来我受其无咎看晋执政之臣如此岂诚
有纳昭公之意不过为盟主备礼做这一着子家羁见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152-0118a.png
得事势如此本无纳公之心但是晋以方伯欲为具文备
礼塞天下之议故慇勤劝昭公不就此归终身无归期
晋人谓我欲归公公自不归我责已塞以子家羁之明
岂不知昭公之归季氏专权纵使昭公归国失权子家
羁于是权轻重量事势说公虽不得好归亦胜越在草
莽从昭公之众可谓不察事情看昭公之臣左右前后
都是轻浅不察事情前此在国既如此今此在外又如
此公不知季孙之召是备礼反认做诚了靠之如泰山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152-0118b.png
之重然而昭公有一子家羁不能用反听从亡之言以
此知昭公终始皆未尽善子家羁之谋虽无一中其忠
诚恳切如此虽然看他心大抵观古人事迹于事上看
不足以知他心须平心看他心之所存以他迹考他心
以所载考所不载以形见考所不形见而今只就形迹
上看子家羁劝休伐季氏昭公不从所以出亡后来劝
昭公归昭公不从终不得归若去形迹上看子家羁初
劝休伐季氏不过镇静不生事及劝昭公归不过包羞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152-0118c.png
忍耻所遇事势不同所以为此谋殊不知子家之心不
得已如此看他才识智虑使其不事昭公岂止安忍不
犯强臣使其遇明君必能遵养时晦再振公室之权惟
是昭公手段设施不得看子家羁为昭公谋都是第七
八着若子家羁之谋止于此大段失本意
   王使富辛如晋请城成周(三十二年/)
自王子朝之乱诸侯戍周到这里敬王谋于晋为之城
成周当时人心未定所恃者城郭而已今范献子魏献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152-0118d.png
子谋与其戌周不如城之天子实云虽有后事晋勿与
知可也他是晋秉政大臣自相谋如此以事迹上看晋
人合诸大夫以城成周定其高低厚薄以令诸侯似共
王事以春秋之末晋之衰诸侯能如此已是閒见之事
看晋执政不要去迹上看须看其执政之相谋虽有后
事晋勿与知可也做此城成周一段事自此天子之事
都不要去管他了这一段大段要看自周之衰五霸扶
持王室固是无诚心欲借王室以求宠于诸侯何故到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152-0119a.png
春秋之末虽五霸亦无尚有王泽未尽略知有王室在
到得王泽欲尽仅有毫发之存王不能因此振奋再张
王室此一段事以略言之做一番便不管所以谋虽有
后事晋勿与知可也晋一国之心如此若以天下大势
论见得周所以不复振处何故当时人心九分在私止
有一分在王室以一分做十分事为周城了事王室之
心便亡盖缘此一番用尽岂特范献子魏献子之过为
周王者所当增修国政保护爱养生起诸侯尊王之心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152-0119b.png
反不审天下之大势令城其城诸侯尊王室之心皆亡
此周所以衰
  定公
   季孙言子家子亟言于我未尝不中吾志也吾
    欲与之从政(元年/)
鲁昭公身没于外季平子使叔孙成子逆昭公之丧于
乾侯季孙曰子家子亟言于我未尝不中吾志也吾欲
与之从政子必止之且听命焉当昭公之时昭公与季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152-0119c.png
平子相与如水火从昭公者是季氏之雠从季氏者是
昭公之雠子家当时从昭公于外竭其股肱之力无所
不至以人情常理论之从昭公则不得于季氏得于季
氏则必不从于昭公子家既从昭公今季氏却反思其
谋深中吾心要与之共国事须看子家羁何以得此于
季氏这一事便见得子家平日忠信诚实虽居君臣如
水火之际上则不见疑于昭公下则不见疑于季氏两
不相疑使昭公能尽心以听子家羁其小则可调护季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152-0119d.png
氏使不至于有跋扈之患其大则可以平季氏而复公
室之权故其从昭公淹恤在外许多年尚自两边无疑
心未有谋不中者使其当时悉心听之则君臣之间岂
不可平惜乎有如此之人昭公不用都无所施大抵两
边相疑中间最难为人得那一边人信这一边人便不
信两边人最难得惟是子家羁忠信诚实所以能如此
昭公不用此人以调和却至客死于外昭公之失自可
知看子家羁所以去就之际所谓商之三臣自献于先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152-0120a.png
王亦是此心无愧于幽明叔孙自乾侯逆昭公之丧便
见得子家外国之朝相避就而不见及至叔孙请见子
家羁便辞以羁未得见而从君以出君不命而薨羁不
敢见这一段自常情论之不过说道不敢见恐相见了
虽为辞然其意也不止此夫子家羁所以不见叔孙正
所以明大义昭公鲁国之君淹恤在外十数年鲁之臣
子都无复君之心皆不知有君只以丧自外国归鲁国
而无臣子如此以王法论之皆在可诛然则子家不见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152-0120b.png
叔孙不是恐难为辞正所以明人臣之大义子家子既
从昭公出自不当见昭公之雠季孙左右前后无非昭
公之雠子家子正所以明大义叔孙既不得见子家羁
叔孙受季氏之命至诚说与他使告之曰公衍公为实
使群臣不得事君若公子宋主社稷则群臣之愿也见
得昭公之谋季氏公子宋元无预于其间所以季氏欲
立之这一段是欲与子家商量同谋立君凡从君出而
可以入者将唯子是听这第二节是商量纳从亡臣子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152-0120c.png
家氏未有后季孙愿与子从政此皆季孙之愿也使不
敢以告这第三节致季孙慇勤之意他说季氏愿与子
家同为政看叔孙传季氏之言皆心腹之语以告子家
如立君之大事欲与之同谋是果然信得子家过非子
家忠信诚实何以至此观子家之辞叔孙从容曲折有
不尽之意看他说若立君则有卿士大夫与守龟在羁
弗敢知且立君大事自有公论幽则有鬼神以至公之
法论之不见叔孙乃是不与季氏之大者若从君者则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152-0120d.png
貌而出者入可也寇而出者行可也这两句断了若以
礼貌从昭公出者无从君之诚心不得已而出若是诚
心从君其义自不当与季氏同处子家自知去就之义
所以说道若羁也则君知其出也而未知其入也羁将
逃也子家这几句却是无愧于幽明观子家言语人情
大段合天理有一个自献于先王之心不共戴天之义
当时昭公知我出今昭公虽死岂可背我之义固自当
逃不与季氏同处这几句最可以感发人处子家报此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152-0121a.png
心于神明对此心于天地凡有血气者无不感发当时
若昭公许多人不都是至诚从昭公须有一半要归一
半不要归一半是诚心从昭公一半是貌从昭公貌从
者自可归至诚从者不当归当时虽是一半貌从昭公
何故从公者无一人肯归皆是子家诚心感动有力皆
有不共戴天义观子家此言此心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何况人之有血气者乎今观此言自有感动人之意大
抵看子家羁之事须当子细玩味凡人材多随风气所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152-0121b.png
降春秋风气如此便有春秋人材战国风气如此便有
战国人材秦汉风气如此便有秦汉人材世人莫不为
风气所移惟豪杰之士不为所移如子家羁虽在春秋
唤做春秋人材不得如董仲舒虽在汉唤做汉人材不
得如诸葛亮虽在蜀唤做蜀人材不得皆不为风气所
移学者深思反覆玩味则良心油然生矣
 
 左氏传说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