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152-01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左氏传说卷十五   宋 吕祖谦 撰
  昭公
   鲁人侵邾邾人愬于晋晋人来讨执行人叔孙
    婼(二十三年/)
鲁人侵邾邾人愬于晋晋人来讨执行人叔孙婼初时
晋使婼与邾大夫坐论曲直婼则曰列国之卿当小国
之君请以寡君之命介子服回当之既历举周制为辞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152-0106b.png
乃不果坐其后韩宣子使邾人聚其众欲以叔孙与之
叔孙闻之则去众与兵而朝宣子悟士弥牟之言弗与
乃馆诸箕及范献子欲求货于叔孙使以请冠为名叔
孙与之两冠而不与货到得申丰以货如晋而叔孙又
禁之使他不得行货惟其如此所以卒免于难而鲁亦
免大国之讨及其归所馆者虽一日必葺其墙屋去之
如始至观叔孙处艰难险阻之际措置经画纤悉曲折
件件皆当故能不辱君命叔孙之能固可取也学者于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152-0107a.png
叔孙之事但知叔孙处死生艰危之际如此以身卫社
稷其所以能此者则有所自当䆒其源流盖古之大臣
有世职者必有家学当时鲁三家叔出季处盖鲁之季
世季氏掌国中之事叔孙氏则世掌四方之事凡鲁之
出使无非叔孙观昭元年叔孙豹曰叔出季处有自来
矣此便见叔孙氏世世专掌此职平日父诏其子兄诏
其弟无不专讲论此一事则当时纤悉曲折无不知之
   楚囊瓦为令尹城郢沈尹戌曰子常必亡郢(二/十)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152-0107b.png
    (三年/)
楚囊瓦为令尹城郢沈尹戌言曰子常必亡郢谓苟不
能卫城无益也囊瓦子囊之孙也当时子囊为令尹襄
十五年卒遗言令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以城郢论之
子囊既有遗言今囊瓦果城之可谓能承乃祖之志而
终其业何故当时深识远虑之士便指以为危亡之證
盖当时子囊建城郢之议时正是楚国之势尊安闲暇
时能为预备之计此正是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到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152-0107c.png
得囊瓦为令尹时内有弱势外逼强吴则其城郢盖不
能与人校要得畏避退守为自固之地自郢之外有不
暇及故城郢虽同事势大异天下之事固有事迹同而
心甚异者不可不察也当尊安之时城郢乃所以见其
有备当畏缩之时城郢岂非危亡之證正如仁宗朝西
夏内陵范文正公建筑都城之议当时断国论者以不
可示弱诤之亦沈尹戌城郢之意也
   晋士弥牟逆叔孙于箕(二十四年/)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152-0107d.png
晋士弥牟逆叔孙于箕将礼而归之叔孙疑其来杀已
乃使梁其胫待于门内曰余左顾而欬乃杀之右顾而
笑乃止前日奋然而前虽死不屈到得此恐士弥牟来
杀已反与家臣谋欲杀之前日直前不可少屈之气至
此尽消索不见了以此知血气把持终是有衰时虽能
勉强于前终不保其移易于后惟是集义而生至于浩
然之气则终不可得变
   昭子如宋逆女公若谓曹氏勿与鲁将逐之九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152-0108a.png
    月戊戌伐季氏(二十五年/)
天下之事固有未为之前而成败可以先卜者鲁昭公
欲去季氏当时季氏专秉鲁权已百馀年鲁之失政已
四五世大抵欲去百馀年之强家巨室非其谋之审重
周密终不能成事观昭子为季平子逆女于宋季公
从是时昭公已有逐季氏之谋虽其谋未发然已可逆
知其无成观宋欲以女妻季平子平子使昭子逆女公
若于聘女之际已知其必逐季氏使宋勿与女曰鲁将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152-0108b.png
逐之是昭公逐季氏之谋虽未发而季氏之徒已泄于
外国凡出师邻国与夫除权臣之谋不可三人共昭公
欲逐震主之权臣与百馀年之强家巨族其谋未发先
使异国闻之其不审不密可知夫谋既闻于外国平子
岂不知其深谋固虑为备必久看公若此一段凡与昭
公谋者其病有二其一曰疏其二曰易欲逐季氏谋未
发而泄于外国其疏可知逆料平子无能为而其谋不
密则其易可知有此二病安能成事观昭公逐季氏本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152-0108c.png
末考论其故不惟君之谋不密当时之臣亦皆轻浅而
无谋大抵欲去百年之强室非其君刚明果断沉几先
物终不能成大事观昭公逐季氏本末其谋却不出于
昭公都是群臣凑合成此事盖始者季氏与公若有怨
又与郈氏有怨又与臧昭伯有怨季氏与下面臣有怨
故皆欲逐季氏昭公始虽不信而终从之此是逐季氏
发源处举如此大事本不出于人君之心却出于下面
嬖倖之人与左右二三大夫当时群小挟私怨而酝酿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152-0108d.png
其谋昭公既自无谋如此安能成事观其当时聘女于
宋邻国已知了看他相与议论之际初昭公惮季氏之
强不从僚柤之言惧而不出数月不见大凡惟口起羞
出好兴戎惟甲胄起戎投机之会间不容发当时欲逐
季氏言一出于口却停待数月则其谋如何不深其备
如何不素季氏之为谋既深为备既素何故公遂入季
氏之门季氏犹未觉此见季氏机谋之深欲归咎于昭
公先引昭公入来见得有杀他之迹他却阳为不敢拒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152-0109a.png
君之状所以为后日文过之地做一重篱障观公之能
入其门而不能登其台足见季氏之为备虽不见于外
而备于内者有素矣后来叔孙果来救他当时从昭公
与谋之臣皆轻浅寡谋独子家羁深谋远虑有臣如子
家羁者乃不能用此昭公之所以亡国季氏之势所以
不失学者须看子家羁忠爱恳切似非春秋时人初公
如晋女叔齐言有子家羁不能用其言遂至闻于诸侯
子家不以昭公之不用而拳拳之忠常不已使昭公早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152-0109b.png
从他言不至逐于季氏子家初言谗臣以君侥倖不可
为盖当时与公共谋之臣何尝以禄去公室政在大夫
为念但以私怨相报耳昭公既无定志下面又无诚心
如何做得事成公是时不独不从子家之谏而反退之
其拒之深矣自常人处之使子家忠诚不笃则以为我
已曾谏君君不听我去之可也然子家方且曰臣与闻
命言若泄臣不获死到后来犹入身荆棘之中周旋其
间昭公虽不从亦要分数救他此尤见其应变精密尚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152-0109c.png
冀公之听其言而消其祸患也此事第一着不能听子
家之言及季氏登台请命傲然以为得志而弗许请囚
不许请亡不许请待罪不许昭公与群臣之心自以为
唾手可取季氏子家羁又言于公曰君其许之政自之
出久矣公又不听此又见公与群臣皆轻浅寡谋不知
季氏登台之请岂其诚心犹设槛阱以待公使过在公
而不在已当时之臣不知季氏自有深谋独子家识其
奸使公当时能从子家之言则君臣之间其患犹未深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152-0109d.png
此第二着不能听子家之言及叔孙氏之臣司马鬷戾
救季氏伐公徒果败子家又曰诸臣伪劫君者而负罪
以出君止意如之事君也不敢不改公又不听盖子家
虑事精当能料季氏终不敢成篡弑之事公上二着既
已不能听其言于此苟能听其言季氏虽专权不到轻
去其国次于阳州取笑于诸侯此是第三着不能听子
家之言三谏不从犹未已及公孙于齐齐侯请致千社
公一闻之而喜便有安齐之意其轻浅可知子家又言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152-0110a.png
天禄不再不如早之晋昭公全不能处事晋虽衰微犹
为盟主尚可号令诸侯而纳公公不知齐侯无信而安
于齐终不能求援于晋而晋亦得以为辞此是第四着
不从子家之言夫以子家之于昭公言屡不听而拳拳
之忠愈不自己事无不谏虑无不尽学者须子细看他
本末便见子家之用心处
   宋乐大心言我不输粟我于周为客若之何使
    客(二十五年/)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152-0110b.png
宋乐大心曰我不输粟我于周为客若之何使客晋士
伯曰自践土以来宋何役之不会而何盟之不同曰同
恤王室子焉得辟之子奉君命以会大事而宋背盟无
乃不可乎右师不敢对受牒而退此一段当时晋顷公
会诸侯输粟于周宋乐大心独拒晋曰我不输粟我于
周为客如之何使客晋士伯责之曰自践土以来宋何
役之不会而何盟之不同曰同恤王室子焉得辟之子
奉君命以会大事而宋背盟无乃不可乎引他许多从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152-0110c.png
来旧例以责乐大心大心不敢对受牒而退以此晋士
伯能举许多旧例故典以折宋人可谓有专对之才大
纲看左传是如此然此一事为晋人惜惜乎晋人用得
小了何故用得小了他引旧事以责乐大心止能服大
心而已所用小晋人如能因此自反其益非细说自践
土以来宋何役之不会而何盟之不同今于此不出粟
必是我德泽不及先公信义不如先公群臣辑睦不如
先公士卒训整不如先公宋所以敢如此前此恭命今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152-0110d.png
为跋扈晋人反思自践土以来宋何役之不会而何盟
之不同今忽然如此我岂可不自反使其能如此则文
公之霸业可复惜乎士伯引将来责大心使得小了此
晋所以终于不霸也
   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一鼓铁以铸
    刑鼎(二十九年/)
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
著范宣子所为刑书左氏载仲尼之言夫晋国将守唐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152-0111a.png
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
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以左
氏所载仲尼之言考之当是时春秋之末所谓周室法
度尚在何故看晋文公之时唐叔所受法度本末都在
有志王者之事用此法度尚可去维持与孟子时不同
到孟子时班爵禄之制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时
虽不同而萌芽端兆皆起于春秋时使诸侯常守周室
之法度必可长久缘春秋诸侯国自为政不用先王之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152-0111b.png
法如鲁之作丘甲用田赋如郑之铸刑书作邱赋如晋
之铸刑鼎举三事论之当时诸国已自不用先王之法
所谓先王之法不过藏之书府而已所以其渐到战国
之时敢去其籍大抵先王法度本末具在不可得而变
然而立法之时所谓诸侯各守尔典以承天休当时文
武成康分付诸侯虽数百年尚未尝变无缘一次剪灭
得非特先王之意在而唐叔之法度亦在看仲尼言文
公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文公虽求近功要速效亦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152-0111c.png
未能全变到这里方始敢变当其郑铸刑书之时晋叔
向诒书以责之叔向晋国之望想叔向既以为不然必
举晋国之人亦以为不然到十数年之后晋铸刑鼎蹈
郑之覆辙正缘老成先进都尽所以做乱法度事使叔
向在见他国铸刑书尚且诒书以责之则晋有所畏心
不敢铸刑鼎以此知为国家者须有老成先进必不到
做坏法度事晋所以衰由老成先进皆亡使叔向在何
缘至此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152-0111d.png
 
 
 
 
 
 
 
 左氏传说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