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 BR5.1a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a 页 KR3f0057_TZH_005-01a.png KR3f0057_KGH_005-01a.png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平安东森隐士无外子释圆通 撰
云阳      空谷子释智毂 校
历法第四之三 凡二十七条
论日有五蚀
日有五蚀是日月经纬错行之所为是犹可因理而
推者也如其变异之蚀则不可因理而推者而佛教
以是变异之蚀为修罗之障是支那西洋之所不曾
知者也南齐书云旧说曰日有五蚀谓起上下左右
中央是也交会旧术云日蚀不从东始以月从其西
% BR5.1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b 页 KR3f0057_TZH_005-01b.png KR3f0057_KGH_005-01b.png
东行及日交中交从外入内者先会后交亏西南角
先交后会亏西北角交从内出者先会后交亏西北
角先交后会亏西南角日正在交中者则亏于西故
不尝蚀东也若日中有亏名为西子不名为蚀也汉
尚书令黄香曰日蚀皆从西月蚀皆从东无上下中
央者春秋鲁桓三年日蚀贯中下上竟黑疑者以为
日月正等月何得不而见日中郑玄云月正掩日日
光从四边出故言从中起也王逸亦谓日蚀不起于
东然而晋书恭帝元熙元年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蚀
之而云自义熙元年至是日蚀日从上始皆为革命
% BR5.2a
%
之徵自义熙至是其间十有五年日食凡五而皆从
上始也是天示其徵应者而非常理之所推矣岂运
筹任数者所可得而知哉
论日蚀之疑难
南齐书曰王逸以为月若掩日当蚀日西月行既疾
须曳应过西崖既复次蚀东崖今察日蚀西崖缺而
光已复过东崖而独不掩逸之此意实为巨疑王充
论衡亦出此疑难如支那西洋之说为日月俱东移
而月速于日十二倍则此疑甚难通若据印度之说
则此难易晓日之周行速于月而日月俱西移日自
% BR5.2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b 页 KR3f0057_TZH_005-02b.png KR3f0057_KGH_005-02b.png
东及月故日蚀每亏从西而月之纬行速于日十二
倍故日绕蚀而与月斜别或差于西北或差西南是
故不应西崖既复次蚀东崖也加旃当此时二曜之
行有高卑之别不致此难
论暗虚之说
南齐书云先儒难月以望蚀去日极远谁蚀月乎说
者称日有暗气天有虚道常与日衡相对月行在虚
道中则为气所弇故月为蚀也又隋书曰月食以月
行虚道暗气所冲日有暗气天有虚道正黄道常与
□对如镜居下魄耀见阴名曰暗气奄月则食故称
% BR5.3a
%
当月月食当星星亡暗虚之说古人有所深考故其
义虽不中不甚远也较之西洋以月蚀为地影则其
义颇近矣虽然不如罗睺计都之有实验而其义的
切也(罗计者详之于前)
论西说太阳测量无定准
西洋天学家测日之量其差舛最甚矣利玛窦曰日
大于地一百六十五倍八之三而其径四百八十八
万四千零三十五里馀西洋新说云日径大于地三
百六十倍同新说云日径大于地为五倍奇其大小
悬绝既致空壤数百倍之差矣其馀十有馀家其违
% BR5.3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b 页 KR3f0057_TZH_005-03b.png KR3f0057_KGH_005-03b.png
并皆不啻蚁垤与丘山也凡运筹任数者未曾闻如
此许多乖角而称可者也西学者谓七曜离地及其
大小等各有测算之法测量之器实非荒唐之言揣
摩之见直是一毫不爽者然高低尚有定位而行天
转旋皆可测也不畏大方极口自赞而其无定准如
斯奚得其无毫差哉彼自谓器测实验诚得厥真而
极远之境取徵无则故十人测之而有十差尔孰与
佛说为日宫五十一由旬其言一出而千载不易者
论西洋新旧天说不足依用
西洋旧说测地周为九万里而月离地心为四十八
% BR5.4a
%
万二千五百二十馀里辰星离地心九十一万八千
七百五十馀里太白离地心二百四十万六百八十
一里馀日离地心一千六百零五万五千六百八十
一里馀荧惑离地心二千七百四十一万二千一百
里馀岁星离地心一万二千六百七十六万九千五
百八十四里馀填星离地心二万五百七十七万五
百六十四里馀经星离地心三万二千二百七十六
万九千八百四十五里馀此外即系一日一周宗动
之天包络转运诸天者其离地心有六万四千七百
三十三万八千六百九十里馀其新说者与旧说大
% BR5.4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b 页 KR3f0057_TZH_005-04b.png KR3f0057_KGH_005-04b.png
异而诡变滋甚其义如粗出于前而其七曜离地等
之测算十有馀家亦各天隔今举其二家测算之异
馀略之戛数湿以你之所测算水星距地三万三千
倍缚而捊之所测算水星距地五万⼀一千⼀一百三十
八倍金火木土亦各互龃龉天渊不同若是全令人
无所适从予故曰不足依用也
徵西说七曜离地之谐谬明据
西洋新说家并言月者地球之副星而独绕地球故
去地最近或为地球半径一万九千倍或地球径六
千倍凡新旧诸说言七曜离地之数者率皆妄诞不
% BR5.5a
%
足依用何者晋书天文志云凡月蚀五星其国皆亡
五星入月其野有逐相又曰惠帝太安二年岁星入
月中占曰国有逐相又曰元帝大兴三年十二月巳
未太白入月在斗又曰成帝咸康元年二月乙未太
白入月同四年四月巳已七月乙巳月俱奄太白(奄与
入其象自别)同六年二月太白入月同十年十一月月奄
填星又云孝武太元十二年二月戊寅荧惑入月占
曰有乱臣死同十三年十一月戊子辰星入月同十
八年正月乙酉荧惑入月隋书天文志亦云凡月蚀
五星其国亡凡五星入月其野有逐相盖天变者司
% BR5.5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5b 页 KR3f0057_TZH_005-05b.png KR3f0057_KGH_005-05b.png
天奏之史臣记之天下俱所见而验證莫明焉今捡
一两史五星入月者不一而足若西说者如何通西
说为言辰星高于月为皇国里法七万二千七百零
五五而入月者数矣又西说为言岁星高于月为皇
国里法二千百零四万九千五百一十零里六六不
尽而今五星皆有入月者何也其馀皆准之其非显
著如此若据印度之说则回照轮距地百六十万里
于皇国里法为二十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里有奇
而行度时有高卑故有月奄五星又时有五星入月
两无妨如印度断日蚀法言或火星在日下或三星
% BR5.6a
%
已上同聚一宿则不得其蚀其义与支那同以可知
耳近者西洋新说奇谲百出人徒惑厥精算是以不
能遽悟其非然今以五星入月实验观之则其说殆
若瓦解矣
论西洋五星距地测量之谬
上已以五星入月之辨驳西洋五星离地之测量今
又重覈论其非
西洋天学家戛数湿以你之所测算以地球半中径
为积 五星距地球远点之测量
土星距地二十四万四千倍
% BR5.6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6b 页 KR3f0057_TZH_005-06b.png KR3f0057_KGH_005-06b.png
木星距地一十四万三千倍
火星距地五万九千倍
金星距地三万八千倍
水星距地三万三千倍
又五星距地球近点之测量
土星距地十七万六千倍(较前远点其差六万八千倍)
木星距地八万七千倍 (较前远点其差五万六千倍)
火星距地八千倍    (较前远点其差五万一千倍)
金星距地六千倍    (较前远点其差三万二千倍)
水星距地一万一千倍 (较前远点其差二万二千倍)
% BR5.7a
%
缚而捊之所测算 五星距地球远点之测量
土星距地三十八万零五百五十倍
木星距地二十二万二千二百五十倍
火星距地九万二千二百二十一倍
金星距地六万零零五十倍
水星距地五万一千一百三十八倍
又五星距地球近点之测量
土星距地二十七万六千二百六十八倍(较前远点其差
十万零四千二百八十二倍)木星距地一十三万六千二百六
十八倍(较前远点其差八万五千九百八十二倍)火星距地一万三千
% BR5.7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7b 页 KR3f0057_TZH_005-07b.png KR3f0057_KGH_005-07b.png
六百六十八倍(较前远点其差七万八千五百五十三倍)金星距地九
千零四十倍(较前远点其差五万一千零零九倍)水星距地二万三
千二百二十一倍(较前远点其差二万七千九百一十七倍)
其不同如此今且就后测算以论之其乖理殊甚其
论土星自近点至远点加距十万四千二百八十二
倍而人视其远点之时与近点之时无异者何也今
以例徵其非彼说月之径为皇国里法九百三十八
里而以月距地为地之半中径三百七十倍今人视
月其大仅如扇设二倍之则为地之半中径七百四
十倍而人所见必当如径二三寸玉碗倘更三倍之
% BR5.8a
%
则为地之半中径一千一百一十倍而其大可一寸
倘四倍之则人终当不得见之今土星在其近点时
与其远点益十万四千馀倍所见相齐者何也请试
以月之距地验之其非自明矣
论西法恒星天测量之非及恒星为太阳之谬
西法为恒星高于太阳二万九千六百七十一万四
千一百五十五里而西儒测五星距地既妄则其测
恒星亦谁肯为适当乎且彼新法以谓恒星者皆太
阳而不动也今请并徵其非南齐书曰难曰日之夜
蚀验于夜星之亡昼蚀既尽昼星何故反不见答之
% BR5.8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8b 页 KR3f0057_TZH_005-08b.png KR3f0057_KGH_005-08b.png
曰夫言光有所冲则有不冲光矣言有所当亦有所
不当矣夜蚀度远与所当而同没昼蚀度近由非冲
而得明西法今为恒星者皆太阳而其体焰炽不须
佗光若然则当日之夜蚀所冲之星亡者何也恒星
之非太阳确乎者矣且也以当夜蚀之所冲而亡验
之恒星之不甚高于日亦可以知也耳西儒不自度
谩悖圣贤滥阴阳而无所畏惮岂不哀哉(此中为恒星以为月
所隔不能受日光故亡者且从南齐书若据印度之义则当于日冲而为罗计所蚀也言当星则星亡
是也)
论以地球妄为星僻说
% BR5.9a
%
地球旋动之非巳驳于前如其以地球为星者害于
圣教更甚矣皇国及支那印度其法虽异至其崇天
神重鬼神则其揆一也今西说为言此地恒运转与
曜宿全同自月及五星等见我地球则由海水为日
所照故其光与月无异由是辄以为月及五星亦地
球而人居于此与我地球无异矣甚矣哉人之好诡
一何至斯傥夫如是则互天互地我与彼既等有何
所惮而敬天之为竟令人至无所畏惧其害于道莫
大焉西洋书中又有测月中人之长者殊不知荒唐
不稽者圣贤之所诫夫赫奕二曜其有晷影之迹犹
% BR5.9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9b 页 KR3f0057_TZH_005-09b.png KR3f0057_KGH_005-09b.png
有难得而测者况于五星中人之有无乎哉况于其
形之长短乎其罔天地诬圣贤奚其深也轻窕之徒
闻而悦之其极必至蔑如内外之圣典紊天地之常
伦其害于名教妨于慈济甚不少小是余之所以务
而辟之者也试问西学家既以月及五星为人居而
独不得以太阳为人居者是大火聚故也耳夫日月
星宿元是同象何猥容人按排亘古七曜之徵应速
于影向历代史志凿凿言之其岂皆尽虚设者哉圣
人寅宾出饯纳者岂愚而然者也欤
论五星测验起于印度
% BR5.10a
%
唐已前亦测五星而其术未详故宿曜经曰大唐未
审知委其曜盛唐已后得传印度诸历其法渐备矣
然而洎丁元犹未究其精故辍耕录曰文正王尝言
西域历五星密于中国乃作回回历又宿曜经说七
曜经曰南西北三方诸国一切悉用之印度西北者
回西是也回西七曜历则自印度波及于彼于是亦
可见也耳而印度七曜历传于今者有西印度僧金
俱吒在唐天和中而推步之者虽粗略其梗概亦足
见之惜哉其书残缺脱太阴之推步摩登伽经略出
七曜一周天之数文殊仪䡄经炽盛光等诸经说五
% BR5.10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0b 页 KR3f0057_TZH_005-10b.png KR3f0057_KGH_005-10b.png
星陵犯之徵应甚详矣当知其术从而来大尚焉
论测七曜形量印度西洋大异(并徵西测之非)
西测云太阳之大当吾邦里法三十二万九千五百
零一里零九太阴之大九百三十八里八四零五土
星之大二万九千二百九十六里四零四四大于月
三十一倍馀木星之大三万五千三百零一里九三
七大于月凡三十七倍半馀火星之大一千九百十
八里二三七大于月二倍馀金星之大三千四百一
十二里六六大于月几四倍水星之大一千八百三
十零一里二一零六大于月几二倍西测五星之量
% BR5.11a
%
悉皆暗算妄推不足依凭也古既五星入月数也大
于月数十倍而能入月中人见其星之大如本者何
也三尺童亦所不惑也
印度说者宿曜经云日广五十一由旬下面玻瓈之
宝火精之质也温舒能照万物立世阿毗昙论曰是
日宫者厚五十一由旬广五十一由旬周回一百五
十三由旬玻瓈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际火分
复为最多其下际光亦为最胜其上际金城围绕城
高一由旬众宝所成种种摩尼之所严饰日天子与
诸眷属于其中住瑜伽论云其日轮量五十一踰缮
% BR5.11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1b 页 KR3f0057_TZH_005-11b.png KR3f0057_KGH_005-11b.png
那当知月轮其量减一日轮以火颇胝所成便当支
那二千四十里
月宫宿曜经云月广五十由旬下面琉璃之宝水精
之质也清凉能照万物立世阿毗昙论曰是月宫者
厚五十由旬广五十由旬周回一百五十由旬是月
宫殿琉璃所成白银所覆水大分多下际水分复为
最多其下际光亦为最胜其上际金城围绕高一由
旬众宝所成种种摩尼之所严饰月天子与诸眷属
俱于其中住瑜伽论曰月轮以水颇胝所成金星宿
曜经云风精太白广十由旬唐里法四百里而居月
% BR5.12a
%
二十五分之一七曜攘灾决云太白西方金之精一
名长庚径一百里其色白而光明此是西印度所传
其说体量颇异盖此书本准西印度之所传故或有
里法之异也
木星宿曜经云空精岁星广九由旬凡当唐里法三
百六十里攘灾决云岁星东方木之精一名摄提径
一百里其色青
水星宿曜经云月精辰星广八由旬凡当唐三百二
十里攘灾决云辰星北方水之精一名冤星经一百
里其色黑
% BR5.12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2b 页 KR3f0057_TZH_005-12b.png KR3f0057_KGH_005-12b.png
火星宿曜经云火精荧惑广七由旬凡当唐二百八
十里攘灾决云荧惑南方火之精一曰罚星径七十
里其色赤
土星宿曜经云日精镇星广六由旬凡当唐二百四
十里攘灾决云镇星中央土之精一名地径五十里
其色黄
其佗杂星量各不齐瑜伽论云诸星宿中其量大者
十八拘卢舍量(凡当唐百八里)中者十拘卢舍量(凡当唐六十里)最
小者四拘卢舍量(凡当唐二十四里)又增一阿含及楼炭等
说星量颇故略之按西测为木火土三星大于月数
% BR5.13a
%
十倍然以五星入月验之(月亦有掩五星互有高卑行故也)五星小
于月且与月互高卑也必矣是皆实验也可见印度
之说信而徵矣
论西洋测量无所适从
西洋天学其为名家者竞究测七曜离地及其体量
而其同异悬绝今唯举太阳离地之异其佗略之
太阳离地之远点以地之半中径为积以言其列下
者皆其人名也
太阳距地一千五百八十六倍 飞把耳救数
同一千二百一十倍       甫铎陆脉由数
% BR5.13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3b 页 KR3f0057_TZH_005-13b.png KR3f0057_KGH_005-13b.png
同一千一百四十六倍     曷而秡得及牛数
同一千七百七十九倍     骨百耳尼结由数
同一千一百八十二倍     得逸骨
同三千四百三十倍       缺甫历力由数
同一万四千九百零五倍    闻迭而立牛数
同七千四百二十七倍     力郭湿郁留数
同二万二千三百七十四倍  戛数湿以你
同三万四千九百九十六倍  迭剌飞列
此中其差最多者三万三千八百五十倍也未曾闻
测算一事而有如是迥乖角者须知无缘大荒之外
% BR5.14a
%
的取测算之徵所以遂不免归于臆断也
论日月体量内外所说不同
印度西洋其说如前篇支那之说者白虎通曰日月
径千里又徐整长历云日月径千里周围三千里竺
汉二说其差凡不过一倍若较西法则其差甚夥若
以日大于地三百六十倍比之印度日宫五十一由
旬则其异凡五千百馀倍也夫佛者王于诸天仙神
鬼教化万邦其教无国不至矣圣言一出千载永不
易乌北之庸常凡人之臆说汉土为日径千里者其
言纵容似与印度之说颇合是必古之遗传而出神
% BR5.14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4b 页 KR3f0057_TZH_005-14b.png KR3f0057_KGH_005-14b.png
圣之说者矣不类西法之荒唐者远矣
论言舆地广狭内外典其说大异
西洋地球之说如前数论支那说者河图括地象曰
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
者有昆崙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
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
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域布绕
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奸城也淮南子云禹乃
使太章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
七十五步使竖亥步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
% BR5.15a
%
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太章竖亥善行人皆禹臣也)周髀曰日光外
所照径八十一万里周二百四十三万里周髀者测
景得于圭表者而其所言冰海夜国今现有实据周
髀所言舆地大于西说之地球许多也而其测量虽
至外衡之外日光之所及而不言地之所限矣河图
及淮南之说是皆采录旧闻者而必有其所传与西
说各恣臆断者不同故其昆崙等之说今皆有实据
故言地之大亦当必有其所本矣夫神人者履水犹
地岂常理之所推哉太章竖亥盖是神人然而支那
所说皆不过言阎浮提一天下之内外其义如详前
% BR5.15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5b 页 KR3f0057_TZH_005-15b.png KR3f0057_KGH_005-15b.png
篇印度所说舆地其度甚广大与西说悬绝俱舍曰
地径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乃当唐四千九百
三十八万里是以天眼亲见以所测定不同庸常凡
人暗算妄推西说言地甚小而测日太广大也印度
则与是相反夫日月虽显象是天地间之一物而非
可与天地对较其大小者况大于地数百倍者哉悖
圣说最甚矣是故信彼说者皆言虽圣人于天文地
理则所未达也使人轻蔑圣典者遂皆可根于此岂
可不哀哉
论周髀所言四极节气之差与佛说契合
% BR5.16a
%
上章就于佛说详四天下日道及节气之差而捡周
髀所言其立日道及节气之差全同佛说周髀云凡
日月运行四极之道故日光外所照径八十一万里
周二百四十三万里故日运行处极北北方日中南
方夜半日在极东东方日中西方日中东方夜半凡
此四方者天地四极昼夜易处加四时相及又云日
月之道常缘宿南至夏至日中北至冬至之夜半南
至冬至日中北至夏至夜半亦径三十五万七千里
周一百七万一千里问西洋谈地球者亦为昼夜易
% BR5.16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6b 页 KR3f0057_TZH_005-16b.png KR3f0057_KGH_005-16b.png
处节气随地何唯佛说及周髀乎曰西儒所言虽相
类其义大非矣余验诸三事一者明史及广舆记并
言天方国一曰西域用回回历与中国历前后差三
日若准此义则自支那至亚墨利加食人国相隔百
八十度故其节气之差当不过七八日也今以自支
那京师至天方东西相隔凡七十五度而尚云节气
差三日准知之故也如立世及周髀之说者里差百
八十度则气差适当百八十日故与西说乖角天渊
也二者余尝■有合考和兰历相当皇国元禄十六  =门 免
年之与皇国历者本年春分西历则彼之三月二十
% BR5.17a
%
一日是日乃吾邦二月五日而皇国春分则当二月
六日未初三刻故我与彼气差仅一日也本年夏至
西历则彼之六月廿二日而吾邦当五月九日皇国
夏至即与彼同日也又本年秋分西历则彼九月二
十四日是日乃吾邦八月十四日而皇国秋分乃当
本月十二日差不足二日又本年冬至西历则彼十
二月廿三日是日乃吾邦十一月十五日而吾邦冬
至乃当十一月十四日与彼差仅一日也又是岁彼
正月三日满月同夜月蚀(自酉刻至戌刻亏二分半)皇国历则当
十一月十六日吾邦亦当是夜酉时月带蚀所见七
% BR5.17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7b 页 KR3f0057_TZH_005-17b.png KR3f0057_KGH_005-17b.png
分是亦同时(伹食分有浅深耳)又是岁当彼十二月廿三日
冬至月触(自酉中刻至戌中刻亏三分)皇国历亦同日酉时月带
触所见八分半是亦同时而仅有刻差及食分多寡
耳自皇国至红毛国道程凡百三十五度然利玛窦
坤舆图曰相隔百八十度则时差六辰而昼夜相反
焉是大妄矣今既验和西二历彼此相距百三十五
度而时差仅四刻馀而气差则不足二日也以之准
知相距百八十度则气差仅不过三日也耳西说大
谬也明矣准佛说及周髀从吾南洲而言则当此地
冬至东洲则春分西洲则秋分北洲则夏至也左右
% BR5.18a
%
相距九十度则气差亦九十日若南北若东西其正
对地者相距百八十度而其气差亦百八十日也其
辰恰差六时是故言昼夜易处寒暑相反今据立世
阿毗昙折半回照轮则为七亿二千一百六十三由
旬半是即半周天之里程也以配之三百六十度则
每度当四千九由旬而天度差一度则节气亦差一
日矣捡今和西二历其夏至者同日而无差其冬至
者二历差一日也故折半二至以取之我与彼节气
相差适半日也按和兰者其地在于阎浮提西北之
涯而皇国者在于阎浮提东洋中与和兰相距凡当
% BR5.18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8b 页 KR3f0057_TZH_005-18b.png KR3f0057_KGH_005-18b.png
二千由旬乃适当半度故气差方当半日也而与立
世阿毗昙等所说其义甚合矣是实验而最足徵焉
既以西历亲验之无所容疑岂非执柯伐柯者乎西
说地度不当其实也于是益彰焉三者若子午卯酉
正对地者昼夜相反节气相表里焉验之以星度之
移其义确存于目击复奚疑矣今如参宿为冬至夜
半之中星是夜乃昏见卯位而又过九十一日则昏
见午位又过九十一日乃昏见酉位又过九十一日
则准知昏在子位由是观之左右相距九十度则其
气差一季故异春夏别秋冬若正对而相距百八十
% BR5.19a
%
四洲昼夜易处异节气图
% BR5.19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19b 页 KR3f0057_TZH_005-19b.png KR3f0057_KGH_005-19b.png
四洲黄道三规图
% BR5.20a
%
日所在约南洲以配昼夜十二时图
% BR5.20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0b 页 KR3f0057_TZH_005-20b.png KR3f0057_KGH_005-20b.png
度则寒暑相反昼夜易处其理无所容惑焉若西说
者红毛与我相距百三十五度故非假如参宿为吾
邦冬至中星则距吾冬至百三十五日而是时参宿
始为红毛冬至中星则西法地度其义与天下合也
迥远矣二历气差仅不过半日故也验中星之移则
西法之非欲遁而靡地焉耳
论西法地度不合其实
西儒以天度配诸地以辨方隅别于里程也其有益
知地理也不少矣是事本起回回如详前篇想西洋
边垂诸国常事通贾舶于万国故水行是厥常矣渺
% BR5.21a
%
邈瀛洋由何别其远近其所凭独有天度耳是故彼
以学天度为切要也然西儒之所测其量不过阎浮
提及与二中洲是故不过天度四分之一也西儒为
法以极星出地为标准故若相距二百五十里北则
极益高一度若二百五十里南则极益卑亦一度也
故以二百五十里乘三百六十度则得九万里也遂
以为一周地之量而其地度之法以梗于地理故皓
儒硕生一皆信之不悟其非甚可哀矣其义如第二
卷辨之近者有以吾邦里法测地度者曰验北极出
地二十八里四百二十步而差一度故地球之周凡
% BR5.21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1b 页 KR3f0057_TZH_005-21b.png KR3f0057_KGH_005-21b.png
一万百五十二里径三千二百四十四里三百三十
步馀夫荡荡坤舆岂如是渺小者哉如吾神洲居天
下之万一东西凡当五百七里百八十步故(以地理捡之自
肥琼浦至与南部之东涯则几及二十度虽然今且从东西十八度之义以所布算也)假使以
吾邦二十布列东西则其一万百五十二里既皆尽
焉毫靡地容海矣彼疏于理曷如此甚哉
论世间天说正与邪并不出南方一洲义
夫寰字寥廓也不可能得而测令人难知莫若天也
按西儒所测不过阎浮提与二中洲也而彼坤舆图
所载比较诸正法念经等之所说西人未知者甚多
% BR5.22a
%
矣况如馀三天下固凡人之所不知而又非舟揖所
能至也盖极辰环运中枢如轮轴如麿脐矣是故天
下之测量诸数之所由而出独系于斯历象测算惟
是之由焉肉眼所见虑知所测岂得出此外哉周髀
者虽圣者所测亦是应人之所知是故以极辰为中
枢以测定于天比之佛说则天地之量小大虽异梗
概无差周髀所言外衡经纬比之立世等所说外衡
(立世谓之外路)经纬几当二十四分之一(周髀所测外衡经度为八十一万里
而立世所说外衡经度一千九百二十五万五千二百里也)是亦似出于自然之
数者其佗三光之运地体之义无不与佛说吻合岂
% BR5.22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2b 页 KR3f0057_TZH_005-22b.png KR3f0057_KGH_005-22b.png
不信哉周髀及宣夜之外浑天已下支那西洋诸说
一皆庸常凡人之所臆度皆不足取而其义虽异以
极辰为中枢者其揆一也是偏由乎人之所测肉眼
所见为极辰所限故也其测量不出此外也宜矣哉
举周髀之正以徵西说不经
周髀为经其数也事也得之圭表得之星度悉有实
据也无毫所加臆见未尝一言日月体几许星宿体
几许又测天地偏据测景以定七衡六间立里程之
外未曾言天地之大几许也故周髀曰日光所照四
极径八十一万里周二百四十三万里过此而往者
% BR5.23a
%
未之或知圣者立言正大而未尝谓无其据异乎西
儒谩欲必于大荒之外也西儒曰吾天学皆由实测
非一任臆断者今谓西儒天说虽皆似实验其实不
过臆见如彼测日或为地之五倍或为百六十五倍
或为三百五十倍其所测各悬绝西儒亦由测算本
于实验然而周髀则由表股取日景于遥天之外而
其测景而定数者在于视听之间西儒则取测器于
手里而其决数在于大荒之外(如日月体量等)识见所不及
遂不过臆见而已其事相似而其实大异是其所以
所测各有许多之差也同测其事而致数百倍之违
% BR5.23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3b 页 KR3f0057_TZH_005-23b.png KR3f0057_KGH_005-23b.png
恬然自信岂不谓之不经乎哉
论金边山及阎浮树可得而窥
立世象王品曰修槃那般娑山(此云金边山)高二十四由
旬(当九百六十里)于秋月时天晴不雨最放光明复有诸人
近雪山住四月(彼土之俗避暑易处)高平地会互相招呼往观
天上至摩诃迦罗山顶仰观北面遥见彼山光明照
曜因相谓曰是须弥山我今已见天上又同阎浮提
品曰时有一人名曰长胫本是王种姓拘利氏宿业
果报所得神通是人有此威神相貌若行水中前脚
未没后脚已移若行草上草叶未靡便得移步(是名生得
% BR5.24a
%
通通之微者而非真神境通也)是人北踰六山登第七金边山顶转
面向北耸身远望唯见黑暗怖畏而反佛问汝至阎
浮树不答言不至佛问汝何所见是人答曰唯睹黑
暗佛言此黑暗色即阎浮树是人重礼佛足更向北
行重度七山又度六大国及七林七河等乃至阎浮
树而得详见之今世幸有精制望远镜赍持以至虾
夷之北而从高山窥于其北则必当得睹金边之光
明及阎浮树之相若进于虾夷至于北溟而窥之则
益可矣以论曰从摩诃迦罗山(在于北印度此云太黑山)得见金
边光明准知其地势颇高而北极出地大率当及五
% BR5.24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4b 页 KR3f0057_TZH_005-24b.png KR3f0057_KGH_005-24b.png
十馀度故与虾夷北边其地势䆮应均矣极北虽幽
渺若其有光明者谓可得窥见其事者据之故也不
肖若不得遂此举者请海内同志佛子的窥得是实
徵而阐海内之惑以宣畅佛乘则护法莫大焉想金
边山距北极也必不远矣而阎浮树者在于极辰之
北千二百由旬也若夫亲得此实徵则种种邪说一
时冰消我焉好惟法是荷矣耳
论非佛说则不能尽日月及极远之事
夫日月众星运转太虚万古无错孰御而■使然也  =至+攴
若为非情而自尔则其理甚不尽矣夫五岳土壤之
% BR5.25a
%
积也四渎水泉之聚也尚有神祗在而镇焉况日月
众星照临天地发育万者生灵仰而凭焉群品由而
成焉岂比岳渎哉是以先圣寅宾出日饯纳日当其
巡狩则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于群神巍巍
尧舜敬天尊神其事既如是然今蛮夷之术盛行于
世以月为土壤以五星为人居悖先圣曷甚哉加旃
或由是骋怪诞妖妄之说或由是纵术数诡变之谈
其要由不知神道故也明儒云西人巧于术数而暗
通机之学可谓知言之选矣西儒喜搆造诡异荒唐
不知其必然而诱惑愚惷也吾法得天眼神境等神
% BR5.25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5b 页 KR3f0057_TZH_005-25b.png KR3f0057_KGH_005-25b.png
通以见其实者之外出于臆想情解者敢弗取也纵
博识强记尽天下之书其在于闻见之间得其实者
之外出于情量臆断者亦敢弗取也如教而解如解
而行如行而證六通无碍无毫所惑是名真知道之
人远见万劫之前犹如今日其见万劫之后亦然而
不为山壁所障彻视无穷天地犹如视掌果例如释
迦悬知今日盛起地道说预为设难破复如远说海
外万里之事今日皆有徵如是而后始可得语大荒
之外论幽渺之事又非如是人之所言不足为据也
碌碌庸人不自揣厥分猥测荒唐之事笔以惑人轻
% BR5.26a
%
窕之士竞骋焉苟存意于道者岂不务而辟乎哉
详日月行度之义
起世经云彼日天胜大宫殿有五种风吹转而行何
等为五一名为持二名为住三名随顺转四名波罗
诃迦五名将行于彼日天宫殿之前别有无量诸天
先行皆名牢行(婆娑翻名坚行天)又同经曰彼月天子最胜
宫殿为五种风摄持而行何等为五一持二住三顺
四摄五行以此五风所摄持故月天宫殿依空而行
亦有无量诸天引前而行彼诸天子皆有名字印度
多谓气为风西洋多谓风为气其义递通故知乘五
% BR5.26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6b 页 KR3f0057_TZH_005-26b.png KR3f0057_KGH_005-26b.png
种太气而运旋四天下又正法念经曰阎浮提北名
曰风轮可以合考
详日月行度速疾
大毗婆娑百三十六云譬如四善射夫各执弓箭相
背攒立欲射四方有一捷夫来语之曰汝等今可一
时放箭我能遍接俱令不堕于意云何此捷疾不苾
刍白佛甚疾世尊佛言彼人捷疾不及地行药叉地
行药叉捷疾不及空行药叉空行捷疾不及四大王
众天彼天捷疾不及日月轮二轮捷疾不及坚行天
子此是导引日月轮车者又正法念经云以天眼观
% BR5.27a
%
须弥山高广八万四千由旬阿修罗王住在其侧居
此水下以众生业之所住持令日旋转有大尊神名
曰健疾常在前导于眴目顷能行十千一百五十由
旬周市旋转以日为度其行捷疾不如是则不可得
一日而能转四天下
辨南极之义
问揆日候星纪要一云至万历四十八年庚申汤罗
两公航海过赤道南三月有奇见南极已高三十馀
度又物理小识一云满剌加国处赤道下南北二极
此地皆可测春秋分日正丽天顶冬夏至日距顶各
% BR5.27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7b 页 KR3f0057_TZH_005-27b.png KR3f0057_KGH_005-27b.png
二十三度有奇彼人目境常见昼夜平亦常见南北
极丽天诸星无一隐者又见天经或问载南北见界
图赤道以南众星拱南辰犹如赤道以北众星拱北
辰由是观之盖天及与印度天说非与天不合耶曰
是非难晓矣人皆久肄浑天之说故固执以为众星
缀附于天而绕矣更闻赤道以南众星拱南辰而绕
益以谓浑天及地球之说信而徵焉于是嘲盖天须
弥之说以为虚诞是自不达也耳若夫太阴一周为
之一月太阳一周为之一岁五星之运亦各异其行
留退顺逆各任其情岂能一轴之所转哉其义如详
% BR5.28a
%
于前若尔者南边有居轮恰如北边也复奚异汤罗
诸人从北边五十馀度之地始泛南海偶得见南极
以为饰己说具想如南印度人见南极盖其常矣故
南海传云若欲取正方者宜须夜揆北辰直望南极
定其邪正的辨禺中彼土者登高山而窥则阖天星
曜无一不见者故星历等较之诸邦为最详又据佛
说四洲各有北极及南极是故对较四洲之众星则
当如今所在此见界众星不足百分之一故文殊仪
䡄经中空居大曜日月五星罗睺计都为首别列六
十一大曜总举无数大曜复别列四十一星王总举
% BR5.28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8b 页 KR3f0057_TZH_005-28b.png KR3f0057_KGH_005-28b.png
百千眷属复列三十六亿众星十二宫三十六宫及
无数大宫又正法念经说东弗婆提有多星宿海众
星多聚其海上故名耳如此精博岂他邦所及乎其
详于星象亡论而如南印度者详南极之事几知吾
方于北极而彼地者亦得能见北极也而彼地诸人
悉信日月众星绕须弥皆不疑矣且其详南极岂类
此地人迥暗推以议之耶而彼不疑其盖天则我焉
复容疑乎哉
论印度星历说不来此上者多
印度言星象也最精且博矣虽然非是出世之急故
% BR5.29a
%
弘法诸师不务而传译焉是以不来此土者甚多如
南极之事独见南海传而其馀无尝详之者又紫微
内外之众星限于一洲而不互馀三洲义偶见瑜伽
略纂曰绕须弥而行者此据通天下星等(言指通四天下星也)
非别洲星(别洲者指南阎浮洲一天下)如北斗辰一洲转故(是指紫微
宫内外)亦有表时善恶一方一国之所共睹非于馀处
如前所论紫微宫内外则当于阎浮提之中心其象
如盖笠印度内外之典藉以北辰及斗为祷天之要
法其本命元辰者关于人最重矣不肖昔未曾得其
意今也及捡是事始得知所以北斗辰关人切而司
% BR5.29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29b 页 KR3f0057_TZH_005-29b.png KR3f0057_KGH_005-29b.png
其命辰之理何者北辰则距阎浮南际七百六十由
旬零三二也当于阎浮提中心而位焉其于人也如
悬盖矣原所以天地人理一而人之命辰本系于斯
之象其不显乎故瑜伽为法修护摩时必特供曜宿
其由致深矣哉是故密部中特说北斗辰者甚多瑜
祗炽盛光等为首妙见经七佛神咒经北斗别行法
七星如意轮等之法不遑枚举而当审详阎浮提所
当极辰下之地阎浮提地过于极辰之北者犹千二
百由旬馀地如详之于第三卷准阎浮提馀三天下
亦不可无紫微宫内外之众星如南阎浮提馀三天
% BR5.30a
%
下亦各不可无南极内外之众星印度极详此事故
慈恩瑜伽疏谓有别洲星与通天下星之别今捡之
以通大下星较别洲星其别洲星应当甚多凡若所
在紫微宫前后百三十度之分内众星悉在此洲上
而环运焉故所不通馀洲也而又若所在南极前后
百三十度之分内众星是亦限一洲不通馀洲由是
别洲之星理甚夥西说曰金水二星者其运轮小而
不能包地惟抱日为轮月者其轮益小而秪抱地为
轮又令地遽转等逞种种苛纤以为精微皆妄诞也
耳今以紫微宫内外众星之游轮有通不准知之五
% BR5.30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0b 页 KR3f0057_TZH_005-30b.png KR3f0057_KGH_005-30b.png
星等有运转广狭行度迟疾参差不齐亦何所塞之
有夫六十一种之大曜及无数眷属三十六亿之众
星岂耐凡之所见况二极各布列四天下绝非肉眼
之所知以藐焉天地谩任胸臆盖不知己分之甚也
證印度测曜宿高卑其传甚久
印度则当佛出世时已有测七曜高卑术如前已引
经论而證今复捡嘉祥仁王疏云三藏师云外国(指印
度)大白星名天师星如理行则国丰失度则俭○彗
星者外国名阎罗王星此星随所出处必有灾难也
○轮星者有晖如轮若日月五星破轮星中央则国
% BR5.31a
%
土分散日月五星在轮星右行则国土安乐也左行
亦不好也○鬼星者九月中日没在东北若行駃是
过时节若近上则鬼神来破国病人(轮星者此方所未闻鬼星者似
言鬼宿)○火星者荧惑星也此主贼若夫高则贼起若
下则贼伏若在子处则下若在午为高○水星者即
是湿星亦是太白若在寅为下若在申为高一处三
十日行十二月得一周从鸡狗猪鼠四处行无水从
鬼蛇羊猴四处行则多水从牛虎龙马四处行则平
水平水则不多不少○风星者即昴星在虎处则高
一处三十日行猴处行则下若高多风无雨若下多
% BR5.31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1b 页 KR3f0057_TZH_005-31b.png KR3f0057_KGH_005-31b.png
雨少风七月高正月下八月至正月(从秋分至春分)渐渐下
二月至七月(从春分至秋分)渐渐高(此高卑言其大概耳若欲详知者就于历术而
宜捡)随日行则有三种二月三月八月九月同日行十
月十一月十二月正月此四月在日前行四月五月
六月七月此四月在日后行此是如法行异此则失
度不好也刀星者且满星一处行径二年半若在兔
处最高若在鸡处最下若高多刀兵众生饿疾病若
下少刀兵此中三藏者即指嘉祥所禀𣴎印度之师
或是真谛等矣嘉祥与天台同时在陈隋之间印度
详高卑术而其传久可见也西洋虽专测七曜高卑
% BR5.32a
%
未曾闻测经星之高卑也以今已详言昴星等高卑
观则印度不止言七曜高卑亦能得测列宿高卑之
行又不止测经星亦能得测其佗杂星而其如轮星
刀星等此方所未尝闻也又有五星之外与经星不
齐其行者今已言刀星一处行径二年半是与五星
段目全同由是观之西儒恒星天之说其非也滋彰
焉西人漫欲以井蛙之见尅测渺邈天地是非不恐
大方者哉
论侍天形服翳月光之说
间阿含起世等经说缘诸天形服隐翳月光否致月
% BR5.32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2b 页 KR3f0057_TZH_005-32b.png KR3f0057_KGH_005-32b.png
有亏盈其言非甚近诞耶曰是自不达而谓为诞耳
今举文而释之起世经曰月天宫殿纵广正等四十
九由旬四面垣墙七宝所成月天宫殿纯以天银天
青琉璃而相间错二分天银清净无垢光甚明曜馀
之一分天青琉璃亦甚清净表里映彻光明远照亦
为五风摄持而行于此月殿亦有大辇青琉璃成舆
高十六由旬广八由旬彼月天子身分光明照彼青
辇其辇光明照月宫殿宫殿光照四大洲彼月天子
有五百光向下而照有五百光傍行而照是故月天
名千光明亦复名为凉冷光明又何因缘月天宫殿
% BR5.33a
%
渐渐现耶佛答此月三因缘一背相转出二青身诸
天形服璎珞一切悉青常半月中隐覆其宫以隐覆
故月渐而现三从日天宫殿有六十光明一时流出
障彼月轮以此因缘渐渐而现复何因缘是月宫殿
圆净满足亦三因缘故令如是一月天宫殿面相转
出二青色诸天常半月中隐月宫殿此月宫于十五
日时形最圆满光明炽盛是故能覆诸光三此月宫
十五日时圆满具足于一切处皆离翳障是时日光
不能隐覆乃至于黑月分第十五日一切不现者最
近日宫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此中亏盈各
% BR5.33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3b 页 KR3f0057_TZH_005-33b.png KR3f0057_KGH_005-33b.png
说三缘初所说背相转出故亏面相转出故盈者与
瑜伽论所说同同论云此月轮于上稍欹便见半月
由彼馀分障其近分遂令不见如如渐侧如是如是
渐现圆满若于黑分如如渐低如是如是渐现亏减
经与论合考则义自明也其第三缘说由日光开覆
致有亏盈者即立世阿毗昙论最审详之如前出之
其第二缘说由侍天形服有亏盈者是理当演八部
众之所见夫如来出兴不独为人趣是以始从成道
终至涅槃每说经会天龙夜叉等八部大众莫不围
绕焉且八部之众甚多而人才居其万一巳耳故不
% BR5.34a
%
啻说人之所见也今由何知其为八部之所见者月
城之大四方正等当二千里而上已说月有千光其
五百光向下而照其五百光傍行而照而人之所见
则理当向下五百光及月城下面宝光也立世阿毗
昙论云月宫者厚五十由旬广五十由旬琉璃所成
白银所覆水大分多下际水分复为最多其下际光
亦为最胜此中既说下际光最胜其照下土者下际
宝光是也岂关二千里之上金城中侍天翳障乎故
知今所说为侍天所翳障者其傍行光明而与八部
之所见者而决非说人之所见也故所以月光亏盈
% BR5.34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4b 页 KR3f0057_TZH_005-34b.png KR3f0057_KGH_005-34b.png
者立世阿毗昙说之既尽矣其事如前详之起世经
等广说其缘故不须偏以人事为难既月天身分有
千光则侍天亦有所应光明而青色青光白色白光
是常所定也今巳言侍天形服璎珞悉青故知数多
侍天悉有青光则岂不翳障月光哉况月宫者其果
报齐四王天婆娑论云四天王身长一拘卢舍四分
之一即百二十五弓依正法念经四天诸身其量脩
短一同王身准知月宫诸天之身量亦当然也身量
广大而赫■身光亦准月天子其青光翳障月光也  =亦÷火
著矣岂可以庸常凡人之事为难耶夫善思旃
% BR5.35a
%
驳周览地球妄谈
近闻西洋贾舶有一周地球者徒是妄说耳不肖尝
见一册子新井白石所笔曰元禄中奉命在长崎视
兰贾事一日兰人语曰先是五十年吾国王欲穷■  =氵+专
天之地遂命造巨鉴十有二艘遣人浮沧溟以之四
方方各三艘尅日同发居久适东洋者还奏曰臣等
望渤澥直进将穷大阳所浴之处忽船重不能动犹
如委胶泥然俄顷惊涛大起若逆掣者却退数里似
下峻崖因得还耳之南溟者反奏曰臣等直欲穷南
溟侵太瀛几数万里忽激浪涨涌鼓怒若雷船不得
% BR5.35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5b 页 KR3f0057_TZH_005-35b.png KR3f0057_KGH_005-35b.png
敢前辄取远镜候之南可五六百里海水奔注犹如
数条瀑布或百尺许或二百尺许馀无所见浮西海
者复命曰臣等直欲西攀金枢入渺㳽几数万里不
见天日矇乎不知所向有弥覆海面者如蛛网状甚
坚韧能遮船厉力割裂得遁归盖黑闇中不可辨果
是何物馀无所见航北海者反报曰直北指大洋见
旷渺之地无有人住相议欲垦辟之三船各留人凡
五十员分其糗粮与其器械而还请再与数百人往
将理之遂许之再到其地则所留五十人皆既死云
盖是北极下之地也是新井氏所亲笔其人典实不
% BR5.36a
%
插欺妄斯兰人之话似说其实者夫大荒之境神仙
异类之居异气甚多非凡人之所堪也如是至渺之
说非神用之人则何由得能知之若欲知之莫如学
佛典窃按如蜘蛛网者盖是罗刹空网矣东西二边
之处近于东西迦楼罗洲也南溟激涛者乃是大波
海而近于铁围也北边陆地即是到于七林七河之
地也又近梓泰西图说者其中曰有人欲过北海出
东洋北海坚冰厚数丈不可得舟行更转路自南方
赤道下过及折向北不可复行所谓是冰海乌能得
过之邪又元禄中东国有一诸候欲探东溟新造巨
% BR5.36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6b 页 KR3f0057_TZH_005-36b.png KR3f0057_KGH_005-36b.png
船差人试之数日陷于泥海船不能动一日大风幸
得离之得以还报与兰人之话适合且据大毗婆娑
之说东西隅各有一迦楼罗洲广各一千由旬是非
人住处假使强侵之则将■粉岂得陵到哉      =敕+韭
眼智第五 自二条
后汉书论印度风土曰其国则殷乎中土灵圣贤懿
之所降集神迹诡异则理绝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
天外是非过与也夫■天之下何地不降贤哲若有  =氵+专
贤哲则岂得无法教哉然闻印度独有眼智之法未
闻佗邦始有此事是乃理绝人区之谓欤所言眼及
% BR5.37a
%
智各有二一有漏(眼耳等六疮门日漏泄过失无穷使有情稽留生死流转三界谓之
漏漏即惑染有此漏者谓之有漏)二无漏且有漏天眼有二一生得
天眼二修得天眼生得天眼者唯有漏无无漏者此
即色界初静虑地所生诸天果报即是异熟生(馀趣有少
分俱舍论云似天谓生馀趣由胜业等之所引生能远闻似天眼耳如藏臣宝菩萨轮王诸龙鬼神及中
有等)二修得天眼者诸仙所教及世间定力所得者是
也此有多浅深若依初静虑发者能见诸色便至梵
天若依第二静虑发者所见能至光音天乃至依第
四静虑发者所见能至广果及色究竟天竖既尔横
亦准焉故初禅得者能见四天下乃至第四禅得者
% BR5.37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7b 页 KR3f0057_TZH_005-37b.png KR3f0057_KGH_005-37b.png
能得见三千界又有不作意则傍极中千界作意则
能极大千界等之别广明如婆娑百八十六次无漏
天眼者唯是修得无生得者此即佛世尊所教佛及
阿罗汉等无漏道力所得者是也然就一家所判言
之有界内界外别界内天眼则唯约定力界外天眼
则约法性界外天眼中亦有别圆二教之殊教门繁
广不能悉举示之故今先略举天眼相后示修习相
以开蒙士天眼相者俱舍论二十七云如是眼耳何
故名天体即是天(指色界诸天)定地摄故(禅定力所得)极清净
故立以天名由此经言天眼耳者无有皮肉筋缠血
% BR5.38a
%
涂唯妙大种(色界四大故)所造净色又云肉眼于诸法被
障细远色无能见功用天眼见无遗法蕴足论云于
眼团有异色界大种所造天眼清净现前由此天眼
能见前后左右上下诸色差别非石壁等所能障故
婆娑一百八十六云天眼左右胜劣品类必同谓非
左劣右胜等俱舍宝疏云问此是天眼于一切顿见
十方诸色境不曰能见智度论三十九云菩萨天眼
有二种一者从禅定力得二者先世行业果报得业
报得业报生天眼常在肉眼中以是故三千世界所
有之物不能为碍因天眼开障肉眼得见是故肉眼
% BR5.38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8b 页 KR3f0057_TZH_005-38b.png KR3f0057_KGH_005-38b.png
得名果报生天眼常现在前不待摄心又云肉眼因
缘虚诳不净天眼因缘清净又云菩萨天眼有二种
一者果报得二者修禅得果报得者常与肉眼合用
唯夜闇天眼独用诸人得果报天眼见四天下(须弥四洲
是也)欲界诸天见下不见上菩萨所得果报天眼见三
千大千世界禅定离欲天眼所见如先十力天眼明
中说又云肉眼不能见障外事又不能远见是故求
天眼广明天眼如毗婆娑第一百八十六卷中其佗
经论往往明六通甚广今举其大略耳总论眼根有
其五一者肉眼二者天眼三者慧眼四者法眼五者
% BR5.39a
%
佛眼其义甚广皆略之又通有六种神境天眼天耳
佗心宿住漏尽是也如俱舍廿七明今略之后明修
习相者俱舍论廿七云天眼耳根即四静虑所生净
色谓缘光声修加行故依四静虑于眼耳边引起彼
地(指四禅天也)微妙大种(四大种也)所造净色眼耳二根见色
闻声名天眼耳(天耳者同文故来也耳)光记云修得由修定得
故正理论七十六云根本四静虑中有定相应胜无
记慧名为天眼及天耳通此所引生大种果名天眼
耳极清净故立以天名大毗婆娑论一百八十六云
谓初修业者于世俗三摩地(三界九地禅等)已善修习善得
% BR5.39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39b 页 KR3f0057_TZH_005-39b.png KR3f0057_KGH_005-39b.png
自在令起现前为欲引发天眼通故先取净镜面相
或日月轮星宫药草灯烛未尼诸光明相或大火聚
烧诸城邑多踰缮那燄洞然相取是相己由假想作
意力于不见位能起光明胜解相续引发天眼有时
即于常眼处所有色界大种所造净天眼起能见众
色若好若恶又法蕴足论七云初静虑所摄离生喜
乐(离欲界地之惑所生功德名曰离生喜乐地)俱行心一境性说名为定
(此定名曰初禅欲修天眼者非先得此定已上则无缘修天眼虽然已于初禅前之未至定分发天眼微
视数万里外是名似发所见粗且浅非真天眼)即于此定若修若习恒作常
作加行不舍说名为修若修若习若多所作显彼自
% BR5.40a
%
在能令證得现法乐住义如前说于光明想善摄受
等者云何光明定加行修何加行入光明定谓于此
定初修业者先应善取净月轮相或复善取净日轮
相或复善取药物末尼诸天宫殿星宿光明或复善
取灯烛光明或复善取焚烧城邑川土光明或复善
取焚烧十檐或二十檐或三十檐或四十檐或五十
檐或百檐或千檐或无量百千檐薪火光明(观想自微至著)
此火光明炽盛极炽盛洞然遍洞然(从上文义皆就定想而说勿以
常途看谓论文烦芿)随取一种光明相己审谛思惟解了观察
胜解坚住而分别之彼于尔时若心散乱驰流馀境
% BR5.40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0b 页 KR3f0057_TZH_005-40b.png KR3f0057_KGH_005-40b.png
不能守念令住一缘思惟所取诸光明相齐此未名
光明定加行亦未名入光明定彼若尔时摄录自心
令不散乱驰流馀境能令一趣住念一缘思惟如是
诸光明相如是思惟发勤精进乃至励意不息是名
光明定加行亦名入光明定彼于此道生己修习多
修习故便令心住等住近住安住一趣等持无二无
退思惟如是诸光明想齐此名为己入光明定而未
名为光明定想云何名为光明定想谓即依止前光
明定思惟如前诸光明相诸想等想解了取像己想
当想名光明定想此光明定想名光明想于光明想
% BR5.41a
%
善摄受者谓于此想恭敬摄受殷勤摄受尊重摄受
思惟彼因彼门彼理彼方便彼行相故名善摄受善
思惟者谓数数起光明想己数数思惟光明相想善
修习者谓于此想数习数修数多所作故名修习善
通达者谓于此想等了审了等审观察故名善通达
若昼若夜无有差别者谓如昼分审谛思惟解了观
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夜分亦尔如于夜
分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
相昼分亦尔故名若昼若夜无有差别(得天眼者夜视犹如昼也)
若前若后无有差别者(得天眼者视后犹如前)谓如对面审谛
% BR5.41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1b 页 KR3f0057_TZH_005-41b.png KR3f0057_KGH_005-41b.png
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背面
亦尔如于背面对面亦尔复次如于前时审谛思惟
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前诸光明相今时亦尔
如于今时前时亦尔(肉眼唯能视现前境耳天眼不啻能视现在境复能视过去久
远劫之境复能视未来之境至旷远)故名若前若后无有差别若下若
上无有差别者(天眼视上方至色究竟天视下方至阿毗至若界外天眼者能至无边)
谓如于下方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如
前诸光明相于上方亦尔如于上方于下方亦尔故
名若下若上无有差别开心者谓发起光明照了鲜
净俱行之心离盖者谓远离昏沈睡眠缠(十缠)盖(五盖)心
% BR5.42a
%
用明了修照俱心者谓修习光明照了鲜净俱行之
心除闇昧心者谓此心中不起闇昧相惟起光明相
如灯烛光明了除闇相(以上四心者勤加除障之法也)修无量定者
谓修无量光明相定是名修定者云何为定谓即于
光明审谛思惟解了观察胜解坚住分别所起心住
等住乃至心一境性总名为定云何为修谓于此定
若修若习恒作常作加行不舍总名为修若多所作
者显于此定能得自在能令證得殊胜知见者云何
名为殊胜知见谓于此定若修若习若多所作至圆
满位于旧眼边发起色界大种所造清净天眼(于欲界身
% BR5.42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2b 页 KR3f0057_TZH_005-42b.png KR3f0057_KGH_005-42b.png
中获得色界清净大种所造天眼是因禅定力故也)依此天眼生净眼识依此
眼识能遍观察前后左右上下诸色如如色界大种
所造清净天眼旧眼边起如是如是生净眼识依此
眼识领受观察彼彼诸色是名此中殊胜知见有作
是说由意净故胜解观见即人肉眼变成天眼名胜
智见今此义中即前所说清净眼识相应胜慧说名
为智亦名为见谓天眼识相应胜慧领受观察彼彼
诸色是名此中殊胜智见今且举修习大略耳其义
散蔓大藏中请就而研寻焉夫无天眼已既有天眼
则见大千界尚如掌果况于一四天下乎与谈天者
% BR5.43a
%
家臆度百计以役役筹运者岂可同日而论哉其任
数者至极远之境则毫釐之差积为山岳如彼西洋
旧说测日为大于地百六十八倍新说则测日为大
于地才五倍是所谓毫差积为山岳者也彼所测量
宁足依据何故信凡人之臆说疑大圣之妙旨一经
说舍利弗一时以天眼见水有虫不可饮以密绢漉
至七而虫犹不尽天眼见极细色过见微镜远矣又
说阿那律得半头天眼见三千界如掌中庵摩罗果
其见于极远彼窥天镜岂足比耶问言天眼唯出佛
经西洋支那无尝有是说不审何由知其不妄耶答
% BR5.43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3b 页 KR3f0057_TZH_005-43b.png KR3f0057_KGH_005-43b.png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汉武帝不信弦胶魏人不信火布胡人见锦不信有
虫食树吐丝所成吴人身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毡帐
及来河北不信有二万石船皆实验也如世有祝师
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千变
万化人力所为尚能如此况于得厥真性神通者乎
佛前佛后印度佛子梵志修得天眼者岂止亿兆哉
其事详于大藏中又支那及本邦间有得天眼者粗
见诸僧传世已浇季而得禅者甚鲜矣虽然若才得
欲界禅而观慧少得相应则可信人雅具天眼之性
% BR5.44a
%
无毫所疑譬如临海滨者虽未得泛于瀛洋而穷其
深广闻其旷渺无毫所疑焉在昔间有得诸深禅而
发真似天眼彻视数千万里之外者且举其一二以
为左證在乎支那以摩腾法兰等为其始有如宝志
杯度白足等不啻具天眼六通无碍而厥深浅不可
测者高僧传玄高传云高学徒之中游刃六门者(六门
者禅定之名即六妙门是也)百有馀人(入室之弟子也)有玄绍者秦州陇
西人学究诸禅神力自在手指出水供高洗漱其水
香净倍异于常每得非常华香以献三宝灵异如绍
者又十一人时西海有樊会僧印者亦从高受学志
% BR5.44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4b 页 KR3f0057_TZH_005-44b.png KR3f0057_KGH_005-44b.png
狭量褊得少为足便谓已得罗汉顿尽禅门高乃密
以神力令印于定中备见十方无极世界诸佛所说
法门不同印于一夏寻其所见永不能尽方知定水
无底大生惭愧支那僧传中此类不啻什佰又吾本
邦累代硕德间有得神通者然吾法有佛严诫浅位
行人纵修得神通深禁现之故若有分得之者不为
佗所知也况世淹浇季绝乏其人岂不慨然哉问纵
经论往往有其方法在而不得闻其至当理则何由
得翘信耶答欲覈此义者莫若学大乘盖自非晓唯
识唯心之理终无缘达天眼之理夫离肉眼之性别
% BR5.45a
%
非有天眼之性也若不达是性则不啻暗天眼之理
又焉得达自己灵知之一念及与万物之理本耶原
夫大眼者色界清净四大种之所成也(大种有许多粗妙如后文)
大种体是法性(大种谓地水火风也)亦名真如亦名如来藏亦
名唯识楞严曰眼耳等六根色声等六尘眼识等六
识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清净本然周褊法界地水
火风亦复如是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性空真色(真空者名
无相非言虚无顽空也)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
界性水性风等亦复如是若此虚空性圆周遍不动
摇当知现前地水火风均名五大性真圆融皆如来
% BR5.45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5b 页 KR3f0057_TZH_005-45b.png KR3f0057_KGH_005-45b.png
藏本无生灭若见闻觉知性圆周遍本无动摇当知
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
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若此识心本无所从当知
了别见闻觉知圆满湛然性非从所兼彼虚空地水
火风均名七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是名
楞严圆成实性其说慇勤叮咛修圆乘者不可不读
也今且比较外典以释其义者楞严所谓如来藏者
如易所谓太极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
万物生生理无穷是几似藏性之义老子谓有物混
成先天地生老氏又谓之玄牝孔子谓之太极极含
% BR5.46a
%
灵知蕴万品之性盖无象而有象也故非独气矣孟
子云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则塞天地之间今唯言气而意似含
蓄以为难言故也夫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而天
气也地质也人灵也以质视气则质为粗以气视太
极则气又为粗太极岂唯气哉然宜古皆言天积气
地积质尔若夫果唯气质则当茫然无知混然无能
而四时百物孰司其柄死生治乱孰尸其权如以为
偶然则慧迪从逆捷如影向治乱得失信于金石雷
击霜飞人妖物眚皆非偶然者也其说害于道岂少
% BR5.46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6b 页 KR3f0057_TZH_005-46b.png KR3f0057_KGH_005-46b.png
小哉吾圣教以万法之极名为如来藏(如来亦名如去如谓万法
一如之义来谓生生无穷去谓灭灭无尽今则以来显去藏谓含藏万象之义也)又名妙明
真心等而不为气者气是无知心是灵知无知之气
曷得能生神鬼人畜蠢蠢蠕动之灵知譬如来油榨
砂万斛终不得一滴若言气能生灵知者草木亦生
于气而何无知耶若言侔生于气而一有知一无知
者于理甚窒矣须知气所生而非能生也故楞严名
之如来藏法华名之实相所言藏性者体唯⼀一精明
矣万物外此莫有一法可得者也是故修称性遍则
肉眼体全与尽虚空相融无所不至当于此时行者
% BR5.47a
%
虽自无分于天眼之事冷煖自知靡毫所疑矣吾圣
教之为法也纵理既极解既尽若不如理而行如解
而證则不为称以实悟圆乘者也若欲体信众生雅
具天眼之性者先须就师闻圆实之理而依法修习
将护不已则一旦豁然藏性当自现前灼然体达本
具灵知遍于尽虚空而不得能所于是观见法界则
尽天地无所非眼中也妙解虽既如是不依法而行
则无缘得其眼用于是若欲修天眼者先须修依地
若不然则纵修习而不能得天眼依地者四根本禅
是也欲修四禅则必先当修欲界定如登高必自卑
% BR5.47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7b 页 KR3f0057_TZH_005-47b.png KR3f0057_KGH_005-47b.png
以此定必为发定之始摩诃止观云若身端心摄气
息调和觉此心路泯然澄净怗怗安稳蹑蹑而入其
心在缘不驰散者此名粗住从此心后怗怗胜前名
为细住两心前后中间必有持身法此法起时自然
身体正直不疲不痛如似有物扶助身力若来时紧
急去时宽缓疲困此是粗恶持法若好持法持粗细
法无宽急过或一两时或一两日或一两月稍觉深
细豁尔心地作一分开明身如云如影忽然明静与
定法相应持心不动怀抱净除爽爽清凉虽复空静
而犹见身心之相未有支林(谓禅定也)功德是名欲界定
% BR5.48a
%
成论名此十善相应心闪闪烁烁不应久住又此定
称名电光遗教云若见电光暂得见道涅槃经云一
切众生皆有初地味禅若修不修必定当得文理既
如是世虽浇季若有行人修习至诚则何不发欲界
定今虽浇末间非无其人若依止是定得发一分之
开明则灼然了知见闻觉知体是一精明虽不深境
界体法无所疑若更进正发未到定则心地开明大
倍于前止观云从是心(指前欲界定)后泯然一转虚豁不
见欲界定中身首衣服床铺犹如虚空囧囧(囧者光也)安
稳身是事障未来障去身空未来得发(未到定又名未来定)
% BR5.48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8b 页 KR3f0057_TZH_005-48b.png KR3f0057_KGH_005-48b.png
是名未到地相无所知人得此定谓是无生忍性障
犹在未入初禅岂得谬称无生忍耶如灰覆火愚者
轻踏之(凡夫始得深妙之境界是以谬认以为真境界故有此诫)未到定之相既
如是未得发根本禅则虽无禅定真实功德(若得入初禅则
发八种功德)若得此定发则定中总不见身心世界洞然
明白唯有一精明于是益加精修则开发相似天眼
彻视远境能至若百里若千里若数万里之外而是
非真天眼也发此定甚有浅深(余别有考)僧传中间见发
此定者然此等之定者皆世间禅而学大乘者非敢
所期而修观称性则欲界未到等之依地法尔自发
% BR5.49a
%
焉修观者不可不知也今虽淹浇季不可谓绝无其
人若自非依止是定修习圆乘一旦豁然泯绝境智
者则不足为知法人也问若言修能称性者今绝无
得天眼者何也曰今虽亲无其人以有解行證之分
故亦足能取彻底之信谓解者如先了知镜能现像
行者如麿镜垢除照显而由用功之浅深照用有明
昧发天眼亦复如是證者如垢除照显见自己面无
所拟宜今初心行人虽分得相应眼识称性稍知周
遍奈何无始薰染以未净除故照用不显譬如镜未
麿则像不现以像不现岂疑其照用耶如物沈浊水
% BR5.49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49b 页 KR3f0057_TZH_005-49b.png KR3f0057_KGH_005-49b.png
则不得见之水澄清则物自彰焉以其不见岂疑有
物哉行者分得相应则豁达人皆固有天眼等六神
通之性无毫所疑今家名之解了名字位从此位进
而不已则修益称性定中大开明而观见无穷之天
地如明镜现像此位有五种浅深是名观行五品位
从是精修益加焉位踰一等则得入相似铁轮位此
位为用也不惟得天眼均净六根上从阿加尼陀天
下至阿鼻至明视听之详思察之毫无所遗岂止一
四天下哉百亿之天地皆于性中现焉若准小乘则
是为真位之神通若在大乘则尚是名相似内凡位
% BR5.50a
%
未为真位圣者也过是位已始得入真位真位有四
十二品之差降其神通妙用岂可测知哉为井蛙不
可语沧海与山左难论珍羞如證中道之妙用纵令
为广论之徒生疑惑者多而信之者鲜矣故今裁示
入理之门耳庶几一时摄心观察是眼识体全灵知
若达是理则于天眼之事粗足释疑冰吾党非喜逞
偏党爱见也西人所称近始得知如亚墨利加墨瓦
腊泥加数千载之前圣教言之已详矣又如亚细亚
等三大洲其形三角俱舍等诸论已亦说之今徵之
于彼坤舆图且如西洋新说使地运转如来悬知是
% BR5.50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50b 页 KR3f0057_TZH_005-50b.png KR3f0057_KGH_005-50b.png
说起于后世为预设其难破以遗之将来慈济之深
可谓至矣尽矣又正法念经身念处品广明修得天
眼者详见四天下所有国土聚落山川河海及六万
诸山围绕须弥等之相其义甚详矣其佗一代藏经
无性非其事深思旃
复次明智者大藏中常所演二智三智四智五智及
俱舍十智仁王十智汾阳十智天台妙玄之二十智
等取要言之不出真俗二智而今则不问真与俗又
非俗广论智惟为欲令人知智与情之分也凡世间
之典籍称为智者皆虑知情量之分而总非实智也
% BR5.51a
%
当知实智也者离念绝想昭昭灵灵洞然觉知诸法
恰如明镜现像似清水浮影若介尔起念即堕情以
不得为智矣虑知又名觉观性相分别之为四十六
以名心所此心所及心王等概皆属情若自非能达
藏性者何由知智称境而照察矣哉盖佛乘之外未
曾有明断情亡念已别有许多智用者也佛教有大
小两乘小乘则明六识是名事识大乘则明八识是
名业识若非破无明證法性者则不能由业识也夫
凡人之于念也其所现行但限六识意识外取五尘
之境内起相貌是名法尘名其能缘以为缘影心若
% BR5.51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51b 页 KR3f0057_TZH_005-51b.png KR3f0057_KGH_005-51b.png
详之则识先了别前境是名心王而领纳其若乐舍
是名受次取其相貌是名想违顺行于此是名行此
受想行总名心所合色法(色有十一种)以为五蕴凡学世
典者佥昧心地故小乘之性相犹不能得而读况知
大乘所明益精且深哉故偶虽有见佛典者梦梦而
不知所分晓矣及见界外邈远之说惑耳惊心大生
毁诋者多矣是不知别有境界故也言以佛典不知
读佛典者是也猥欲以六识缘影之分别智商量若
八识所现之心境若无垢清净之宝智焉得窥其堂
哉世人伹知以虑知为智而不知离念别有智是亦
% BR5.52a
%
如惟知有肉眼而不知别有天眼及五眼犹为不然
者试道绝心路已谁能觉知焉子贡言不得其门而
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宦之富世人不尝知入理之门
妄欲议大圣之经典岂不谬哉请一了知现前一念
之心元是如来藏理清净湛然周遍虚空若修称性
遍则岂照古今横观十方森罗万象现于自己之性
中如浮光齐幻影靡事不明也矣当于此时灼然洞
达智眼之分释迦一代之藏经朗然在汝之心里要
欲令人达此智眼而无疑故不自揣鄙陋伹论其梗
概也耳
% BR5.52b
佛国历象编卷之五 第 52b 页 KR3f0057_TZH_005-52b.png KR3f0057_KGH_005-52b.png
佛国历象编初编卷之五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