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101-043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说卷三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
  地官一
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案域古
作或说文云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又从土
后人所加今用之独商书微子篇作或古文也曰殷其
弗或乱正四方或乱正四方者犹诗正域彼四方肇域
彼四海云尔毛传云域有也郑笺云长有邦域孔传亦
卷三 第 1b 页 WYG0101-0436b.png
云或有也言能守之是以有之则或即域甚明孔疏云
或者或无或有不定之辞误矣立政物有间之吕刑旁
告文侯仪和仪作义旁作方物作勿犹域作或盖古文
也王充曰物有间之者非常之变无妄之气间而至也
康成谓文侯名仇仇仪皆训匹故名仇字仪不其然乎
正域者广轮之数五地之名十二壤之物以定民宅以
制畿疆以建王国以作地贡以均齐天下之政而佐王
安扰邦国其职在大司徒殷之乱也大司徒之职废矣
卷三 第 2a 页 WYG0101-0437a.png
弗或乱正四方者言不能有四方而安扰之也惟命不
于常九州非一姓殷不能有而周有焉于呼有天下者
奈何弗敬(大戴礼多古文分符篇曰大道之邦或俗本/邦误为邠御览引之作邦域从俗也哀公问)
(何谓成身孔子对曰不过乎物吕览先已篇曰君曰勿/身勿身督听是古物皆作勿矣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
(仪古文仪作义读为仪与颇/协说文云义者已之威仪也)大司徒设社稷之壝而树
之田主各以其野之所宜木遂以名其社与其野案墨
子云圣王建国营都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
木之修茂者立以为菆位菆位者社稷也战国策恒思
卷三 第 2b 页 WYG0101-0437b.png
有神丛盖本之茂者神所凭故古之社稷恒依树木松
柏栗各以其野之所宜宜松者以松名宜柏者以柏名
宜栗者以栗名宰我对哀公本此田主者田社也薛瓒
曰民间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谓之私社然田主设于
地官则非私社矣许叔重云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
其土之所宜木古文栗作□徐巡说木至西方战栗盖
古有是语宰我所谓使民战栗者本此今文论语哀公
问主于宰我而公羊有练主用栗之文故张禹及包周
卷三 第 3a 页 WYG0101-0437c.png
等皆以为庙主何休用以解公羊云松犹容想其容貌
主人正柏犹迫亲而不远主地正栗犹战栗谨敬貌主
天正杜预亦以注左传刘炫规其过古文论语及孔郑
皆谓用其木以为社主孔颖达抑刘扶杜且云社主周
礼谓之田主无单称主者故杜氏用包周之说然则田
主者社之木主也郑注云社稷后土及田正之神盖谓
后土社神田正稷神又云田主田神后土田正之所依诗
人谓之田祖盖立主以依神故树田神之主而后土田
卷三 第 3b 页 WYG0101-0437d.png
正凭焉是为田祖非后土田正之外别有田神也孔颖
达亦云田祖之名兼神农后稷而田主不得兼神农何
则设其社稷而树之田主则田主惟社稷不得兼神农
矣贾公彦未达其义乃云田主为神农以神农为主后
土田正二神凭依之同坛共位其说支离疑误后学所
宜木有两说如前说值木如后说主木两说皆通相兼
乃备案宋史志社以石为主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
其半先是州县社主不以石礼部以为社稷不屋而坛
卷三 第 4a 页 WYG0101-0438a.png
当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故用石主取其坚久请
令州县社主用石尺寸广长半大社之制从之崔灵恩
曰地产最实故社主用石郑注及孔疏亦云然故宋人
据以为说唐武后时东都置太社礼官议周家田主用
所宜木今社主石其义云何张齐贤等议田主用木民
间之社非太社也孔颖达谓社为木主古论不行于世
(古论谓古/文论语)康成亦作疑辞当并存以备考淮南齐俗训
云有虞氏社用土夏后氏社用松殷人社用石周人社
卷三 第 4b 页 WYG0101-0438b.png
用栗然则石主始于殷周改用栗欤韩非子曰夫社木
而涂之鼠因自托也熏之则木焚灌之则涂陀故患社
鼠是古树木为社主而加涂焉所谓社用土者以此小
宗伯大师立军社肆师师田祭社宗社宗者社主与迁
主皆载于齐车者也秦汉以后载主未闻春秋郑入陈
陈侯拥社拥社者抱主以示服若后世五尺之石主埋
其半于地既不便于载亦不可抱而持然则社主春秋
以前皆用木秦汉以后或用石欤祭法孔疏引许叔重
卷三 第 5a 页 WYG0101-0438c.png
五经异义以为论语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谓社主也田主之木各以其野之所宜岂非宜松者为
松主宜柏者为柏主宜栗者为栗主乎(唐神龙初韦叔/夏等案后魏天)
(平四年太社石主迁于社宫是社主用石矣旧主长一/尺六寸方一尺七寸礼官议在礼无文韩诗外传云天)
(子大社方五丈盖以五为土数故坛方五丈其主请准/五数长五尺方二尺则社主长短自唐改定宋因之也)
(又礼记外传曰社主用石北齐天子亲征/有载帝社祏主于车之礼前此及后未闻)汉高祖初起
兵祷丰枌榆社社在枌榆乡枌榆者白榆也社与乡皆
以树名焉山阳橐县茅乡社有大槐则民社皆树榆槐
卷三 第 5b 页 WYG0101-0438d.png
矣慕容皝迁于龙城植松为社主蔡邕所谓尊而表之
使人望见则加畏敬也故两说相兼乃备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纬谓之广经谓之轮山谓积
德川为积刑下者为死高者为生牝为溪谷牡为丘陵
数生于五十以之成故分之为十合之为五天下有五
方方有五土土有五地因是有五方之民五方之水五
土之民五土之色五地之民五地之物大司徒五地之
民山林毛而方川泽黑而津丘陵专而长坟衍晰而瘠
卷三 第 6a 页 WYG0101-0439a.png
原隰丰肉而庳大戴礼五土之民坚土肥垆土大沙土
细息土美耗土丑淮南子五方之民东方兑形小头隆
鼻大口鸢肩企行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长大
早知而不寿南方修形兑上大口决眦窍通于耳血脉
属焉赤色主心早壮而夭西方面末偻修颈邛行窍通
于鼻皮革属焉白色主肺勇敢不仁北方翕形短颈大
肩下居窍通于阴骨干属焉黑色主肾其人惷愚而寿
中央大面短颐美须恶肥窍通于口肤肉属焉黄色主
卷三 第 6b 页 WYG0101-0439b.png
胃慧而好治五地之物异其宜山林动宜毛植宜皂川
泽动宜鳞植宜膏丘陵动宜羽植宜覈坟衍动宜介植
宜荚原隰动宜裸植宜丛五土之色异其宜黄白宜禾
黑坟宜黍麦苍赤宜菽洿泉宜稻五方之水异其宜汾
濛浊宜麻济通和宜麦河中浊宜菽雒轻利宜禾渭多
力宜黍汉重安宜竹江肥仁宜稻有五方之水因有五
水之人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
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尪与伛
卷三 第 7a 页 WYG0101-0439c.png
人盖五行化为五土五土演为五水水土合而五地之
物生焉五行之虫乃五地之动物也东方木厥阴所至
为毛化故动宜毛其化为荣其象为析其类群分故其
民毛而方南方火少阴所至为羽化故动宜羽其化为
茂其形为圜其气炎上故其民专而长西方金阳明所
至为介化故动宜介其化为敛其色为白其气为消故
其民晰而瘠北方水太阳所至为鳞化故动宜鳞其化
为玄其色为黑其气润下故其民黑而津中央主大阴
卷三 第 7b 页 WYG0101-0439d.png
所至为裸化其动宜裸其化为盈其合在肉其充在肌
故其民丰肉而庳五地之植物谷为先说者不及愚窃
惑焉山海经曰都广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言
味好皆滑如膏也然则川泽之地植物宜膏如都广之
野矣膏夏之木生于巫山之上其理密白如膏非川泽
之所宜也诗既方既皂皂者宝之成麦全曰□通作覈
菽戴甲而生为荚禾长秱大本长相居熟相扶族聚为
丛盖根于中者为动物命曰神机根于外者为植物命
卷三 第 8a 页 WYG0101-0440a.png
曰气立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是以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天产本乎地地产本乎天而器者
生化之宇也器散则生化息矣大司徒辨五地之物生
物生者升降出入之器非通乎天地之化者孰能知之
或问曰五地即五方欤曰非也山林不尽在东川泽不
尽在北也一方而五行之气具焉海滨之地民食鱼盐
鱼热中盐胜血民皆黑色疏理此其徵也举一反三五
地皆然矣大荒有毛民之国其人面体皆生毛非所谓
卷三 第 8b 页 WYG0101-0440b.png
毛而方者欤曰否五地非大荒然则其民毛何也曰轻
水之人多秃山林之民多毛山水之气使之然也西方
金属肺其荣毛而东方为毛化何也曰鸟兽之毛革于
夏毨于秋氄于冬而化于春故书曰孳尾毛在后为尾
孳犹化也内经之说合于尧典周官五物者五行也五
行者阴阳也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教
有十二不越阴阳二礼而已因此五物而辨九等十二
土十二壤以定民宅阴阳之所相也以教稼穑阴阳之
卷三 第 9a 页 WYG0101-0440c.png
所播也以建王国阴阳之所和也由是人民以阜鸟兽以
蕃草木以毓百物阜安
刘宋元嘉十九年使往交州测景夏至景出表南三寸二
分计交州去阳城万里而景差一尺一寸八分是八百四
十七里有奇而景差一寸也梁大同中金陵测景夏至长
一尺一寸七分强后魏永平元年当梁天监七年洛阳
测景长一尺五寸八分计金陵去洛千里而景差四寸是
二百五十里而景差一寸也由金陵至洛如自堂涂上堂
卷三 第 9b 页 WYG0101-0440d.png
阶故路近而差多由阳城至交如从山顶下山足故路远而差
少千里一寸非其实矣唐开元十二年滑州白马县测景
夏至尺有五寸七分南至汴州浚仪百九十八里有奇景
长尺有五寸微强又南至许州扶沟六十七里有奇景长尺
有四寸四分又南至豫州上蔡武津百六十里有奇景长
尺有三寸六分半大率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景差
二寸有馀盖因北极出地高下不同故晷景随之而变先
儒以为王畿千里景差一寸直以率推非得之表候也刘
卷三 第 10a 页 WYG0101-0441a.png
焯云今交爱之州表北无景计无万里南过戴日一行
亦云距阳城而南使直路如弦至于日下盖不盈五千
里然则所谓南戴日下万五千里者亦先儒之臆度云
尔或云日行黄道每岁有差地中当随而转移故周在
洛邑汉在颍川阳城唐在汴州浚仪此说非也历之岁
差古法谓黄道西移新法谓恒星东转黄道万古不变
每岁有差者恒星东转使然愚谓北极出地高下不同
晷景随之而变一行之说近之矣极者天心也以心不
卷三 第 10b 页 WYG0101-0441b.png
可见故不名为心而名为极极又不可见故指极星以
表之极星每岁有差者非东转使之然乎地在天中天
心即地心又何疑然则大司徒建国所谓地中者盖指
中原之地惟此四方道里均与(吕览有始篇云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枢不移当)
(枢之下盖天/地之中也)恒星自有行度详见新法历书(吕览谓极/为天中是)
(矣而谓极星与/天游则非也)孝经援神契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于
是遂筑新邑营定九鼎以为王之东都
古者诸侯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为采七
卷三 第 11a 页 WYG0101-0441c.png
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为采五十里诸侯以十里为采其
后子孙虽有罪而绌使子孙贤者守其地世世以祠其
始封之君是为采此韩诗外传之说必有所据而未得
其全然谓诸侯之国有封有采则先王之法也王制周
官可合而为一矣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之地
封疆方四百里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诸子之地封
疆方二百里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大司徒建之以土
圭土其地而制其域所谓封也王制天子之田方千里
卷三 第 11b 页 WYG0101-0441d.png
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孟子亦言分田
制禄君十其卿国以田为禄亦以田为差所谓采也其
封五百里与四百里者其采百里其封三百里者其采
七十里其封二百里与百里者其采五十里采则全入
于其君而封为天子之土故天子得而食之大者食其
半次食参之一又次食四之一盖于其采之外而半之
参之四之以入贡留其馀以供军国之需天子使其大
夫监之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使佐方伯领诸侯诸侯
卷三 第 12a 页 WYG0101-0442a.png
有畔则讨之以其所留之半及参之二四之三足以给
其用而受法于司马有畿疆以正之仪位以等之贤功
以作之监牧以维之军禁以纠之贡职以任之简稽以
用之守则以安之小大以和之而诸侯不敢畔其有功
于民者则加地进律焉故曰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盖土
田其采则附庸其封山川在其封内者自有天子虞衡
之政令诸侯莫敢专者以此封或有时绝采则世相传
及周之衰强侯擅制尽取其封以为采又兼并附庸小
卷三 第 12b 页 WYG0101-0442b.png
国以广其封而天子不得食其土矣由是军国之用阙
方伯之职废强凌弱众㬥寡诸侯放恣从横而莫之能
制也春秋庄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三年纪季以酅入
于齐四年纪侯大去其国迁谓灭之郱鄑郚者纪之封
酅者纪之采迁封而留采故纪灭而酅存所以知酅存
者庄十二年纪叔姬归于酅则酅存矣古者灭国不灭
采信矣然则纪季盖纪子孙之贤者欤王制言采周官
言封两者离之则亏合之则备俗儒据孟子以駮周官
卷三 第 13a 页 WYG0101-0442c.png
陋矣颛臾鲁附庸而在邦域之中则邦域非封而何齐
之四履为四封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则
其封之大可知也大国之封不过五百里而明堂位言
鲁地方七百里者康成谓包附庸而大言之孟子亦谓
周公封鲁太公封齐地非不足也而俭于百里盖天子
之田千里故诸侯不过百里谓其采非谓其封春秋昭
九年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
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
卷三 第 13b 页 WYG0101-0442d.png
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
土也吾何迩封之有则天子之封外薄四海矣而仅守
邦畿千里之田不亦陋乎说者谓周爵五等地四等四
等者公一等侯伯二等子男三等附庸四等非也附庸
有采无封附于五等封内故曰附庸若纪季以酅入于
齐则附于齐之封内为齐之附庸矣周爵五等地亦如
之五等者诸公之地诸侯之地诸伯之地诸子之地诸
男之地也(史记汉诸侯年表曰伯禽康叔封于鲁卫地/各四百里裒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
卷三 第 14a 页 WYG0101-0443a.png
(勤劳也晏子春秋亦云昔吾先/君太公受之营丘为地五百里)
祀五帝司徒奉牛牲羞其肆愚案小胥职云全为肆肆
全也周语禘郊之事则有全烝烝升也谓全体而升于
俎即所谓羞其肆也郊特牲腥肆爓腍腥肆者谓荐腥
荐全楚茨二章或剥或亨或肆剥者剃解亨者煮孰肆
者全体先郑训肆为陈后郑破肆为剔皆非也小子职
注云肆体荐全烝得之矣士丧礼四剃去蹄注云剃解
也四解之殊肩髀而巳乃以此之肆当彼之剃似不相
卷三 第 14b 页 WYG0101-0443b.png
当康成读肆为剃或别有据也丧服传云夫妻判合小
胥职曰卿大夫判县判者左右之合故合之为肆分之
为半四解牲体合而荐之亦可谓之肆欤少牢馈食羊
豕皆升右胖少仪则以牛羊豕左肩臂臑致膳于君子
而右以祭故谓之胖胖犹判也半也则是祭皆不得用
全惟天子禘郊有之是谓荐血腥五官奉之秋官犬人
职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牷之言全也古文牷作全穆
天子传官人陈牲全五具又云蠲齐牲全故五官奉牲
卷三 第 15a 页 WYG0101-0443c.png
皆用全也王公立饫则有房烝亲戚燕飨则有殽烝殽
者体解节折房为半体诗曰笾豆大房毛传曰房半体
之俎然则折为殽半为房全为肆(士丧礼四剃注云今/文剃为剔是仪礼有)
(古今文未闻剔作肆内饔职贾疏引之/作四肆盖因郑注改经文实无所据也)肆古文作㣈易
有彖爻象此彖者全体析之成爻(彖即/㣇)
小司徒掌九比之数以辨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
舍乃颁比法于六乡及三年则大比乡大夫以岁时登
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而征之其舍者则贵者贤
卷三 第 15b 页 WYG0101-0443d.png
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以岁时入其书郑司农谓
九比者九夫为井五家为比故以比为名今八月案比
是也舍者复除贵者若今宗室及关内侯皆复除公事
者若今吏有复除老者若今八十九十复羡卒疾者若
今癃不可事复之愚案后汉书注云案比验比之犹今
貌阅矣时则训三月官乡注云三月料民户口故官乡
汉元初四年诏曰月令仲秋养衰老方今案比之时虽
有麋粥糠秕相半长吏怠事莫有躬亲而文帝元年三
卷三 第 16a 页 WYG0101-0444a.png
月诏亦云当受粥者或以陈粟岂养老之意然则案比
兼以三月欤问遗贤良亦以八月赐羊一头酒三斛顺
时气助养育长吏存问显兹异行乡大夫所谓贤者能
者也夏官罗氏于仲春献鸠以养国老汉赐高年鸠杖
则于仲秋盖献鸠之礼不行久矣然岁时存省布帛酒
肉之赐亦不独仲秋为然也古有命民是为贵者尚书
大传曰古之帝王必有命民能敬长矜孤取舍好让者
命于其君得乘饰车軿马衣文锦未有命者不得乘不
卷三 第 16b 页 WYG0101-0444b.png
得衣乘衣者有罚汉赐民爵犹古之命民其七大夫以
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以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是民
爵皆得复不必宗室及关内侯文帝礼高年九十者一
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武帝诏民年九十复子若孙
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此所谓复羡卒也汉法长不
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罢癃古者凡瘖聋跛躄童昏僬侥
以及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皆收而养之晋胥臣乃
云官师所不材以实裔土其不然乎汉之乡啬夫犹六
卷三 第 17a 页 WYG0101-0444c.png
乡之族师闾胥六遂之鄙师酂长其职主知人善恶及
其贫富为役先后与赋多少平其差品朱邑第五伦尝
为之伦平猺赋理怨结得人欢心而邑卒葬其乡祭祀
不绝盖官弥卑者于民弥亲大而州里役要小而马牛
车辇辨其物登其数计丁定征按年从役非亲民之吏
不能知知之亦不能悉由是而施政教行徵令必不能
得其平是以先王尤重亲民之吏而啬夫命半通俸百
石职厮禄薄儒者耻居是官居是官者亦不加选择两
卷三 第 17b 页 WYG0101-0444d.png
汉之治不及三代之隆者以此孝文四年复诸刘有属
籍家无所与后汉刘瑜上书言丰沛枝裔被蒙复除不
给卒伍是两汉宗室皆复也凡孝顺贞义让财救患及
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户蠲除家徭则贤能者复
至汉犹然矣唐沈既济谓天下无生而贵者则虽储贰
之尊与士伍同故汉王良以大司徒司直免归兰陵后
光武巡幸始复其子孙邑中徭役宰相之子不得蠲户
课近代以来九品之家皆不征其高荫子弟重承恩奖
卷三 第 18a 页 WYG0101-0445a.png
皆端居役物坐食百姓其何以堪之盖不问贤能及老
疾惟贵者一例复除则又未免失之滥也汉法高爵者
复然西北两边守圄禦寇虽有长爵不轻得复而其时
亦未闻有均人大均之礼往往轻重不均民爵至五大
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虽
曰重武备然不曰轻民爵乎及武帝置武功爵兵革数
动民多买复徵发之士益鲜矣贾捐之谓孝文皇帝偃
武行文丁男三年而一事虽古全盛之世亦有一岁三
卷三 第 18b 页 WYG0101-0445b.png
曰之公旬未闻三年一事也岂其然岂其然
乡师輂辇注云故书辇为连愚谓地名莲勺莲读为辇
犹地名不羹羹读为郎以此知古音不忘故俗语不失
其方(释名云羹汪也汁汪郎也/然则羹音郎得古音矣)盖古连辇通车从夫双
引为辇车从辵步挽为连一象形一会意也破连为辇
变古从今失之易蹇六四往蹇来连虞翻曰连辇也管
子立政篇畜连乘车海王篇服连轺輂则古辇皆作连
可知矣司马法云夏后氏谓辇车曰余车殷曰胡奴车
卷三 第 19a 页 WYG0101-0445c.png
周曰辎辇辇一斧一斤一凿一梩一锄周加二版二筑
梩者锹锸筑者杵头铁沓也以筑垒壁故武城有血流
漂杵之语孟子以为诬贾谊过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而益壤篇又云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
杆秦至无道㬥于帝辛血之漂橹也信矣乃谓黄帝之
师亦然不亦诬乎垒壁起于黄帝筑杵自古有之非至
周而始备也方言锸赵魏之间谓之锹东齐谓之梩朝
鲜洌水之间谓之(注云者锹声之转音汤料反梩/音骇江东呼锹刃为鐅普蔑反锹)
卷三 第 19b 页 WYG0101-0445d.png
(一作喿梩/或作杞)锹一作锸一作疀尔疋谓之疀注云皆古
锹插字说文谓梩与㭒同(俗作/耜)从木以里以为声一曰
徙土輂齐人语也景纯读若骇或未闻于古案说文□
从走亦以里为声读若孩孩与骇音相近亦必有据矣
天子六乡诸侯三乡春秋宋为王者之后独立四乡二
师掌之二师者右师左师犹天子之三公华元曰我为
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则其官表率百僚师保万民
与王之三公内与王论道中参六官之事外与六乡之
卷三 第 20a 页 WYG0101-0446a.png
教者何以异焉六乡有六卿四乡有四正三公领六乡
之卿二乡则公一人二师令四乡之正二乡则师一人
分掌其方各司其训则知周礼不独在鲁也宋非大国
而襄公用之以霸诸侯虽不能终犹强于鲁卫盖以周
官之法存焉尔晋六正则三军(见襄二十/五年传)宋四正则二
军可知也其三公之义则董仲舒言之详矣其略曰天
之大经三起而成四转而终天有四时时三月王有四
(圣人君子善人/正人为四选)选三臣寒暑与和三而成物日月与
卷三 第 20b 页 WYG0101-0446b.png
星三而成光天地与人三而成德是故以职曰三吏以
年曰三老以爵曰三公三公者太师太傅太保又有三
孤以为之贰焉书大传曰郊社不修山川不祀风雨不
时霜雪不降责于天公臣多弑主嬖多杀宗五品不训
责于人公城郭不缮沟池不修水为民害责于地公其
说见论衡而康成注大传则云一公兼二卿举下以为
称太宰司徒同职则称司徒公宗伯司马同职则称司
马公司寇司空同职则称司空公是合周礼与大传而
卷三 第 21a 页 WYG0101-0446c.png
为之说也书之君奭叙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康成以
师氏保氏当之似不见古文周官然郑志赵商问则引
周官为證又非不见古文者而云摄政三年作周官六
年制周礼周公左召公右兼师保初时巳然则古文周
官一篇康成固见之矣公孤官不必备惟其人盖有则
兼之无则阙焉此周礼所以无公孤之职也三公兼领
六卿而顾命孔传谓三公领三卿岂其然乎文王世子
注以师氏为大司成则非三公也且云师氏司徒之属
卷三 第 21b 页 WYG0101-0446d.png
安有三公而属司徒者哉
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
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司农
谓征之者给公上事也康成谓国晚赋税而早免之以
其复多役少野早赋税而晚免之以其复少役多愚谓
六十而免不为早六十五犹征则巳老易孟氏韩诗说
年二十行役三十受兵六十还兵祭义五十不为甸徒
王制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许叔重则云五经
卷三 第 22a 页 WYG0101-0447a.png
说皆不同亦无明文可据汉承百王而制二十三而役
五十六而免得其中矣六十五而周复征之非用民意
康成駮之以为征之者使为胥徒给公家之事如今之
正卫耳王制所谓力政者挽引筑作服戎者从军为士
卒也胥徒事暇二者皆劳于胥徒故早舍之愚谓汉因
周制五十六而免则五十有五犹未免也故曰皆征之
其制与周官合则五十误为六十又何疑周官残阙能
保其必无误乎六十曰耆邦飨耆老外饔割亨酒正共
卷三 第 22b 页 WYG0101-0447b.png
酒既养之而又征之叔重之说未可非也康成迁就而
曲为之解岂其然荀子曰五尺竖子管子曰童五尺内
则成童十五以上则六尺非童竖矣论语注云六尺谓
年十五失之且以身之长短定年之大小则晏婴长不
满六尺谓之幼少可乎秦法举长周以中人为率八尺
为长六尺为短七尺为中内经谓丈夫年三十八而长
极中人七尺亦其极也故国中自七尺野自六尺以上
不满六尺者不为夫杞之城也绛老与焉清之战也汪
卷三 第 23a 页 WYG0101-0447c.png
僮死焉末世之法也是以周官徒役上不及老下不及
僮盐铁论云古者十五入大学与小役二十冠而成人
与戎事五十以上血脉溢刚曰艾壮诗曰方叔元老克
壮其猷故商师若荼周师若乌今陛下哀怜百姓宽力
役之政二十三始赋五十六而免所以辅耆壮而息老
艾也然则五十六而免在始元元凤之间矣孟康曰古
者二十而傅(音/附)二十三而后役之如淳曰律年二十三
傅之畴官盖从其父畴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
卷三 第 23b 页 WYG0101-0447d.png
罢癃汉仪注云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士一岁为
材官骑士习射御骑驰战陈五十六衰老免为民就田
里而周官六十五犹征其不然必也(盐铁论文学曰今/五十以上至六十)
(与子孙服挽输并给徭役非养老之意则似五十六而/免者免为士卒而巳有司仍役之王莽亦云汉氏轻租)
(三十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盖以此)楚襄王使昭常守东地悉五尺至
六十三十馀万是老弱未傅者皆从军矣则六尺非童
竖益明(说苑齐伐莒鲁下令丁/男悉发五尺童子皆至)曹大家曰古者十五受
兵六十还之注云国中六十免役野六十有五晚于国
卷三 第 24a 页 WYG0101-0448a.png
中五年国中七尺从役野六尺早于国中五年七尺谓
二十六尺谓十五十五受兵据野外六十还兵据国中
此本康成之说仍存以备考(康成引汉法民年二十五/巳上至六十出口赋钱人)
(百二十以为算则征之者谓出口赋/钱也故曰今之算钱民或谓之赋)
古者有容礼有容台容其仪台其地也帝癸三年毁容
台说者以为夏桀之时容台振振之言震盖人而无礼
天必弃之故曰振而和容主宾客之官晋羊舌大夫之
为和容也温良而好礼博闻而时出则可谓无旷其官
卷三 第 24b 页 WYG0101-0448b.png
者矣汉天下郡国有容史即春秋之和容鲁徐生善为
容后有张氏亦善焉郡国容史皆诣鲁学之子孙相传
以为家法然皆不能通经徒习其仪而巳世居礼官不
替其业亦有所长非苟焉者及其蔽也槃辟雅拜诡众
立异褒衣大袑舒缓养名齐鲁之间遂成风俗然洒扫
应对进退之礼少而习焉长而安焉仪容辞令其节似
小而大行人以之同邦国亲诸侯摈相之仪不朝不夕
孟僖子所病未能者不可以不学也季孙之丧哀公往
卷三 第 25a 页 WYG0101-0448c.png
吊曾子子贡入厩脩容阍人辟之卿大夫皆辟位公降
一等而揖之盖有德者必有容见其容知其德也故曰
尽饰之道斯其行者远矣公西赤善于威仪笃雅有节
孔子以为难且曰貌以摈礼礼以摈辞二三子欲学礼
者其于赤也故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不假言而
知为人君者诗曰颜如渥丹其君也哉乡老及乡大夫
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退而以五物询众庶一曰和志
其志和也二曰和容其容和也三曰主皮志和容和能
卷三 第 25b 页 WYG0101-0448d.png
中质也四曰和颂其声和也五曰兴舞其节和也惟敬
乃和庄子曰礼乐之士敬容此之谓也春秋之官有和
容汉郡吏有容史皆古之遗虽失其本而犹存其末学
者诚能讲之详习之孰则虽闇室无惰容推而至于造
次颠沛亦不改其常度焉是以史称侯霸矜严有威容
而伏湛仓卒必于文德东京初建草昧经纶先区区奏
行乡射之礼论者或以为迂阔不知礼乐乃政化之首
而五物斯须不可离盖修德力行而文之以艺则三物
卷三 第 26a 页 WYG0101-0449a.png
备于心然后五物备于身动容周旋无不中礼所谓德
盛而礼恭也马融以为射有五善不亦浅乎射者仪之
于此中之于彼发而不中反求之身此主皮所以列于
和容之后也文武具备动静中仪举错废置曲得其宜
以此出而长入而治也反求之已而其道全矣古者诸
侯朝天子以其教士毕行天子以岁二月为坛于东郊
抗大侯设鹄画物乃升诸侯及诸侯之教士教士执弓
挟矢揖让而升履物以射其心端其容正时以效之时
卷三 第 26b 页 WYG0101-0449b.png
有庆以地不时有让以地所谓教士者诸侯之岁贡士
也教士以射射有容体五物备焉诸侯三岁而贡士旧
说大国三人次国二人小国一人非也以其教士毕行
则小国岂止一人乎官人篇曰平仁而有虑者使治国
家而长百姓慈惠而有理者使长乡邑而治父子直悯
而忠正者使涖百官而察善言慎直而察乡者使长民
之狱讼出纳辞令临事而絜正者使守内藏而治出入
慎察而絜廉者使分财临货主赏赐好谋而知务者使
卷三 第 27a 页 WYG0101-0449c.png
治壤地而长百工接给而广中者使治诸侯而待宾客
猛毅而度断者使治军事为边境因方而用九用有徵
所谓出使长入使治者如此而大政篇则谓上选吏也
必使民与焉故民誉之上察而举之民苦之上察而去
之王者取吏必使民唱然后和之故夫民者吏之程也
察吏于民必取其爱焉十人爱之者则十人之吏也百
人爱之者则百人之吏也千人爱之者则千人之吏也
万人爱之者则万人之吏也万人之吏卿相之器十人
卷三 第 27b 页 WYG0101-0449d.png
之吏以长邻比千人百人为豪为英所谓使民兴贤使
民兴能者如此
祭法幽宗祭星雩宗祭水旱康成皆破宗为禜云祭星
与水旱之坛而说文引礼亦云雩禜祭水旱则是汉儒
皆读为禜非创自康成而党正春秋祭禜则谓雩禜盖
亦为坛位如社稷也晋志挚虞奏肆师职曰用牲于社
宗党正职曰春秋祭禜亦如之肆师之宗与社并列则
班与社同党正之禜文不系社则神与社异愚谓党正
卷三 第 28a 页 WYG0101-0450a.png
祭禜与州长祭社同时水旱农祥春祈秋报其礼亦与
祭社等周颂丝衣绎宾尸高子曰灵星之尸也汉志高
祖诏御史令天下立灵星祠张晏曰龙星左角曰天田
则农祥也辰日祀以牛号曰零星风俗通曰辰之神为
零星故以辰日祀于东南淮南子曰零星之尸俨然玄
默而吉祥受福古者祭皆有尸零与灵通幽禜盖零星
欤一说禜犹营也贾逵以为营攒用币孔疏谓其祭非
有常处临时营其地立攒表用币告之以祈福祥(王充/曰春)
卷三 第 28b 页 WYG0101-0450b.png
(二月秋八月雩灵星/之祀是也今春雩废)
诗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
炎火此族师春秋祭脯之辞也酺者布也步也布德曰
酺祭神曰步步者神名诗所谓田祖有神者即此盖四
虫当盛阳之月感阴邪之气而生如木之蠹器之蛊处
冥昧之中秉贼害之性说者以为灾犹政起因以为名
庶氏除蛊剪氏除蠹用大祝六祈禬禜攻说之法以牲祭
而辞责之祭详于礼辞见于诗又以葌山之草薰之盖焚其
卷三 第 29a 页 WYG0101-0450c.png
草以灰洒之曰熏所以殄其类诗所谓秉畀炎火也月令
仲夏行春令百螣时起虫生于巽风死于离火夏行春
令则火不炎故生百螣族师春秋祈报以敉四虫百螣
之灾因与族人饮酒而属民读法焉王居明堂礼谓之
国醵说文醵者会饮酒(饮古/饮字)酺者王德布也或云出钱
为醵出食为酺赵武灵王灭中山酺五日盖起于周而
战国因之古者民无故不群饮酒诰曰群饮汝勿佚谓
收捕而杀之其严若此汉轻其罪罚金而巳沿及唐宋
卷三 第 29b 页 WYG0101-0450d.png
国家每逢嘉庆赐民大酺即古祭酺之遗意然古者合
钱饮酒本祭田神且以属民而纠其过恶劝之道萟后
世举一废百而庶氏剪氏之法不行四虫百螣交相为
害九谷不登三物不教所谓德行道艺为一书孝弟睦
姻有学者为一书敬敏任恤为一书其风渺不可追矣
管子治齐因地官比闾族党州乡之法变为什伍游宗
里尉州长乡师士师之名仍师其遗意而加详焉地官
之教也德行道艺贤能为一书孝弟睦姻有学者为一
卷三 第 30a 页 WYG0101-0451a.png
书敬敏任恤和亲为一书过恶为一书有罪奇邪为一
书善相劝恶相纠庆赏相共刑罚相及而管子之法凡
孝弟忠信贤良隽材则其下以次复于上长家复于什
伍什伍复于游宗游宗复于里尉里尉复于州长州长
以计于乡师乡师以著于士师计者比也是为比法著
者书也是为书伐凡有过恶则其下以次及于上家属
及于长家长家及于什伍之长什伍之长及于游宗游
宗及于里尉里尉及于州长州长及于乡师乡师及于
卷三 第 30b 页 WYG0101-0451b.png
士师及者坐也下有罪坐其上也故曰有不孝不弟而
不以告谓之下比其罪五然则族师所谓相及者比长
及闾胥闾胥及族师族师以上罚皆相及可知矣三月
一复六月一计十二月一著凡上贤不过等使能不兼
官罚有罪不独及赏有功不专与即族师所谓赏相共
罚相及之意而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
联即管子所谓什伍之长也用其法而变通之一则以
王一则以霸商鞅相秦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一
卷三 第 31a 页 WYG0101-0451c.png
家有罪九家举发若不纠举连坐九家说者以为本族
师之政而益之以㬥故赵商问曰康诰门内尚宽族师
邻比相坐书礼不同盖疑之也愚谓管子法周官事类
相近焉且民有过恶州长纠之党正戒之闾胥挞而罚
之比长圜土内之未巳也又读法以教之州长一年四
党正七族师十有四闾胥读无时射于序而观之德饮
于序而训之礼师田行役诛不用命者而示之法如是
而民犹有过恶不亦鲜乎若夫族师什伍其民非若后
卷三 第 31b 页 WYG0101-0451d.png
世之孳孳求奸恳恳用刑以为事也人与人相保家与
家相受少相居长相游祭祀相福死丧相恤祸患相忧
居处相乐行作相和哭泣相哀则骄躁淫㬥邪恶之风
于是乎革孝友睦姻任恤之化于是乎兴大司徒以三
物教万民乡大夫以五物询众庶礼明乐备仁渐义摩
其道实始于此成于此而谓㬥秦收司连坐之法亦于
是乎出谬矣
舞师帗舞羽舞皇舞羽谓翟手所执皇谓冠头所戴一
卷三 第 32a 页 WYG0101-0452a.png
言执一言戴互文东京赋所谓冠华秉翟列舞八佾者
薛综云冠华以铁作之上阔下狭饰以翟雉尾舞人头
戴愚谓皇书或为䍿鸟冠也即建华冠状如妇人缕鹿
饰以五采羽若有虞氏之皇故名曰皇先郑所谓蒙羽
舞者即此说文皇作䍿以羽翿自翳其首以祀星辰帗
作翇执全羽以祀社稷则皇非翇明矣后郑谓羽形如
帗皇亦如之是三者皆同也岂其然贾公彦乃谓自古
未见蒙羽于首者记曰知天文者冠鹬非蒙羽于首乎
卷三 第 32b 页 WYG0101-0452b.png
宗庙冕而舞旱暵皇而舞鹬知天将雨故舞旱暵则冠
之以祷焉鹬读为述亦作述或作鶐礼图谓之术氏冠
古术述通上林赋蒙鹖苏鹖似雉鸟尾为苏蒙其尾为
帽先郑蒙羽之说本此道应训曰去其瞀而载之木瞀
即鍪兜鍪也木即鹜鸟冠也贾疏抑先郑而扶后郑误
(唐作光圣乐舞者鸟/冠画衣盖古之遗法)祭义术省注云术当作述士丧
礼不述命注云古文述皆作术是古术述通也蔡邕独
断以为建华即鹬冠郑子臧好之而术士冠乃赵武灵
卷三 第 33a 页 WYG0101-0452c.png
王之服今者不用其说未闻术士即术氏或分为二失
(汉虎贲中郎将/服弁戴鹖尾)说文羽舞为雩雩一作□䍿犹□也
干宝曰赤草染羽以为䍿康成亦云染羽象凤凰
南齐志建武二年何佟之奏牧人云凡阳祀用骍牲阴
祀用黝牲郑云阳祀祭天南郊及宗庙阴祀祭地北郊
及社稷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
也用骍牲郑云地阴祀用黝牲与天俱用犊故连言之
耳前军长史刘绘议语云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
卷三 第 33b 页 WYG0101-0452d.png
山川其舍诸未详山川合为阴祀否若在阴祀则与黝
乖矣佟之又云周礼以天地为大祀四望为次祀(五岳/四镇)
(四/渎)山川为小祀(山林/川泽)自四望以上牲色各依其方者以
其祀大宜从本也山川以下牲色不见者以其祀小从
所尚也则礼论二说合为一矣从之愚谓犁牛之子非
犊而何体醇骍而角茧栗此天牲也以天牲而用之山
川则近于非礼故有勿用之疑然天下未有歆于上帝
而吐于山川者故曰山川其舍诸此圣人立言之妙也
卷三 第 34a 页 WYG0101-0453a.png
说者据此以为山川用骍牲误矣何休云别天牲主以
角故知骍且角为天牲淮南说山训云□屯犁牛既
以㹋(无角/㹋无尾)决鼻而羁生子而牺说者以为仲弓父贱
而行恶然犁说文作□耕也□牛为耕牛司马犁字子
牛古以牛挽犁信矣屯□㹋丑牛之貌以为犁牛皆
然可乎且谓其子而訾其父君子弗为也(□古/髡字)仲弓可
使南面故举天牲以况之(春秋书仍叔之子左传曰弱/也注云称仍叔之子乃幼弱)
(之辞然则犁牛/之子为犊信矣)
卷三 第 34b 页 WYG0101-0453b.png
牛人共祭祀之享牛求牛先郑云享牛前祭一日之牛
求牛祷祈求福之牛后郑谓享献也献神之牛求终也
终事绎祭之牛愚谓天神曰祀地示曰祭人鬼曰享享
牛者享先王之牛也凡祭祀前三日择牲君召牛纳而
视之择其毛而卜之是谓求牛求犹择也卜吉而后养
之是为享牛享牛与帝牛皆在涤三月求牛者惟具是
视具者庀也谓简择先庀牲后系牲凡牲必有副唐礼
省牲而犊鸣则免之而用副求牛者乃其副也曲礼天
卷三 第 35a 页 WYG0101-0453c.png
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康成云牺纯毛肥
养于涤索求而得之孔疏谓下不得僭上上得兼下奉
牲以告博硕肥腯是天子兼有肥牛稷牛惟具如有灾
故临时得别求之是天子兼有索牛然则求牛即索牛
欤说苑引礼记曰上牲损则用下牲下牲损则祭不备
物有下有上一求一享或索或肥同名为牺左传莱人
赂齐以索马牛皆百匹则索牛亦不独用之于祭也或
云享牛者祀神之牛求牛者降神之牛一以祭一以燎
卷三 第 35b 页 WYG0101-0453d.png
惟郊用之凿矣大宗伯祀天实柴故书作宾柴实之言
积也宾之言升也先儒谓实者实牲体则宾柴又何说

凡祭祀牛人共牛牲之互案互三物一名或曰纺车或
曰楅衡或曰县肉格说文互作䇘从竹象形互乃省文
人手推握可以收绳此纺车也一名□广雅曰□谓之
互其说本于此□读若狂或云一轮车互状如椵谓之
互设于牛角以防触抵此楅衡也诗云或肆或将毛
卷三 第 36a 页 WYG0101-0454a.png
传云肆者陈于互将者齐其肉西京赋所谓置互摆牲
此县肉格也三物一名或圆以转或止不行或象犬牙
一从一横大宗伯副辜故书副作罢先郑读为披后郑
破为副音义不殊语有轻重耳古文摆作罢犹倦作劵
 
 
 
 
卷三 第 36b 页 WYG0101-0454b.png
 
 
 
 
 
 
 
 礼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