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100-097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纂训卷二十
            安溪李钟伦撰
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
 注青空青也
  疏此与地官丱人异者彼官主其取此官主其藏
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𡠾恶与其数量楬而玺之入其
金锡于为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楬音/竭玺)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100-0971b.png
(音/徙)
 注入征者谓主受采金玉锡石丹青者之租税也楬
 而玺者楬书其数量以著其物也玺者印也为兵器
 者攻金之工六也守藏者玉府内府也
入其要
 注要凡数也入之于大府训愚谓上言入其物此言
 入其要皆谓为兵器及守藏之府也
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100-0971c.png
 注给治兵及工直也货泉贝也罚罚赎也
  疏受士之金罚货罚者谓断狱讼者有疑即使出
  金为赎或无金即出货以当金直也
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飨诸侯亦如之
 注鉼金谓之版此版所施未闻(鉼必/领反)
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注主其取之令也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
  疏枪雷椎椁皆谓守城捍禦之具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100-0971d.png
司厉掌盗贼之任器货贿辨其物皆有数量贾而楬之
入于司兵(贾音/嫁)
 注任器货贿谓盗贼所用伤人兵器及所盗财物也
其奴男子入于罪𨽻女子入于舂稿(稿古/老反)
 注谓坐为盗贼而为奴者输于罪𨽻舂人槁人之官
 也由是观之今之为奴婢古之罪人也故书曰予则
 奴戮汝春秋传曰斐豹𨽻也著于丹书请焚丹书我
 杀督戎耻为奴欲禁其籍也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100-0972a.png
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龀音衬初觐/切又初谨切)
 注有爵谓命士以上也龀毁齿也男八岁女七岁而
 毁齿
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牲音/全本)
(亦作全瘗于例/反徐乌计反)
 注牷纯也物色也伏谓伏犬以王车轹之瘗谓埋祭
 也
  疏伏谓伏犬以王车轹之者此谓王将祭而出国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100-0972b.png
  軷道之祭即大驭所云是也
凡几珥沈辜用駹可也(駹亡/江反)
 注几读为刏珥当为衈刏衈衅礼之事大宗伯职曰
 以埋沈祭山林川泽以罢辜祭四方百物駹谓不纯
 色也(罢孚/逼反)
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相息/亮反)
 注犬有三种一为田犬二为吠犬三为食犬若田犬
 吠犬观其善恶若食犬观其肥瘦皆当相之牵犬者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100-0972c.png
  谓呈见之少仪云犬则执绁是也
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
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
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三年
不齿
 注罢民谓恶人不从化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
 者也故曰害人弗使冠饰者著墨幪若古之象刑与
  疏此罢民入圜土者不坐嘉石朝士坐嘉石者不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100-0972d.png
  入圜土云著墨幪者案孝经纬云三皇无文五帝
  画象三王肉刑画象者上罪墨象赭衣杂屦中罪
  赭衣杂屦下罪杂屦而已训按幪巾也著墨巾无
  冠饰也
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
 注言其刑人但加以明刑其罚人但任之以事而已
 此圜土所收教者过失害人丽于法者
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100-0973a.png
梏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罪(梏古毒反张揖云/参著曰梏偏著曰)
(桎说文云梏手械也所以告天桎足械也所以质地拲/刘云姜奉反又居辱反韦昭音拱李奇音恐桎之实反)
 注凡囚者谓非盗贼自以他罪拘者也拲者两手共
 一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中罪不拲手足各一木耳
 下罪又去桎王同族及命士以上虽有上罪或拲或
 桎而已
  疏此谓五刑罪人古者五刑不入圜土故使身居
  三木掌囚守之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100-0973b.png
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

 注告刑于王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
 曰某之罪在小辟奉而适朝者重刑为王欲有所赦
 且当以付士士乡士也乡士加明梏者谓书其姓名
 及其罪于梏而著之也
  疏云士乡士者以经云适市刑杀市在国若遂士
  以下则各就其处刑杀也掌囚掌守贼囚及欲刑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100-0973c.png
  杀则还付士
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奉而适甸师氏以待刑杀
 注适甸师氏亦由朝乃往也待刑杀者掌戮将自市
 来也
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谍音牒搏注作/膊同普博反)
 注斩以鈇钺若今要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谍
 谓奸寇反间者贼与谍罪大者斩之小者杀之搏当
 为膊诸城上之膊谓去衣磔之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100-0973d.png
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
 注亲缌服以内也焚烧也辜谓磔之
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刑盗于市(踣音菔蒲北/切又音仆)
 注踣僵尸也肆犹申也陈也凡言刑盗罪恶莫大焉
  疏除上三者之外皆陈尸于市
凡罪之丽于法者亦如之唯王之同族与有爵者杀之
于甸师氏
 注罪二千五百条上附下附刑五而已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100-0974a.png
  疏云亦如之者合入死者亦踣之合入四刑者虽
  不踣亦刑之在市
凡军旅田役斩杀刑戮亦如之
 注戮谓膊焚辜肆
  疏案士师大师戮犯禁者乡士遂士凡国有大事
  皆戮其犯命不使掌戮者此等权宜之事临时即
  决不假掌戮也
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100-0974b.png
 注断足驱卫禽兽无急行
髡者使守积(髡苦门反/积子赐反)
 注此出五刑之中而髡者必王之同族不宫者髡头
 而已
司𨽻掌五𨽻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
 注五𨽻谓罪𨽻四翟之𨽻也物衣服兵器之属
帅其民而搏盗贼役国中之辱事为百官积任器凡囚
执人之事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100-0974c.png
 注民五𨽻之民也百官所当任用之器物此官主为
 积聚之
邦有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则役其烦辱之事掌帅四翟
之𨽻使之皆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守王宫与野舍
之厉禁
 注野舍王行所止舍也厉遮列也
罪𨽻掌役百官府与凡有守者掌使令之小事
 训愚按有守者如士庶子守王宫与其守城郭沟池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100-0974d.png
 𣗳渠之固者
凡封国若家牛助为牵徬(徬步/浪反)
 注封国若家谓建诸侯立大夫家也牛助国以官牛
 助转徙也罪𨽻牵徬之在前曰牵在旁曰徬
其守王宫与其厉禁者如蛮𨽻之事
 训按凡言如者皆于上文见义此独于下文见义者
 以司𨽻有帅四𨽻之文不言罪𨽻故此虽义取下文
 实承上文也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100-0975a.png
蛮𨽻掌役校人养马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
宫在野外则守厉禁
闽𨽻掌役畜养鸟而阜蕃教扰之掌子则取𨽻焉
 注杜子春云子当为祀玄谓掌子者王立世子置臣
 使掌其家事而以闽𨽻役之训愚谓掌子凡掌士庶
 子之有守者取闽𨽻以役之如罪𨽻所谓役百官府
 与有守者是也
夷𨽻掌役牧人养牛马与鸟言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100-0975b.png
 注夷狄之人或晓鸟兽之言故春秋传曰介葛卢闻
 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
  疏经云与鸟言郑意解鸟言者亦解兽言故兼言
  之
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𨽻之事
貉𨽻掌役服不氏而养兽而教扰之掌与兽言
 注不言阜蕃者猛兽不可服又不生乳于圈槛也
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𨽻之事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100-0975c.png
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
而宪邦之刑禁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达于四海
 注宪表也谓县之也刑禁者国之五禁所以左右刑
 罚者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训案先
 言邦国后都鄙者明邦国亦有都鄙也国中之刑禁
 则士师徇以木铎县于门闾者是也此所宪者邦国
 都鄙之禁也
凡邦之大事合众庶则以刑禁号令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100-0975d.png
禁杀戮掌司斩杀戮者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
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注司犹察也察此四者告于司寇罪之也斩杀戮谓
 吏民相斩相杀相戮者攘犹却也却狱者言不受也
 遏讼者遏止欲诠者也
  疏不受狱者谓人有罪过官有文书追摄不肯受
  也
禁暴氏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挢诬犯禁者作言语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100-0976a.png
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挢居/表反)
 注力正以力强得正也
凡国聚众庶则戮其犯禁者以徇凡奚𨽻聚而出入者
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奚𨽻女奴男奴也/其聚出入有所使)
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
 注达谓巡行通之使不陷绝也去王城五百里曰畿
  疏国之道路使其地之人治之野庐氏直巡行不
  通之处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100-0976b.png
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𣗳
 注比犹校也宿息庐之属宾客所宿及昼止者也井
 共饮食𣗳为蕃蔽
若有宾客则令守涂地之人聚柝之有相翔者诛之(柝/音)
(托/)
 注守涂地之人道所出庐宿旁民也相翔犹昌翔观
 伺者也聚柝之聚击柝以宿卫之也
凡道路之舟车轚互者叙而行之(轚音激古历/切又音计)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100-0976c.png
 注舟车轚互谓于迫隘处也其过之者使以次叙之
凡有节者及有爵者至则为之辟
 注辟辟行人亦使守涂地者
禁野之横行径踰者
 注皆为防奸也横行妄由田中径踰射邪趋疾越堤
 渠也
凡国之大事比脩除道路者
 注比校治道者名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100-0976d.png
掌凡道禁
 注禁若今绝蒙布巾持兵杖之属
邦之大师则令埽道路且以几禁行作不时者不物者
 注不时谓不夙则暮者也不物谓衣服操持非比常
 人也几禁之者备奸人内贼及反间
蜡氏掌除骴(蜡清预反/骴似赐反)
 注月令曰掩骼埋胔骨之尚有肉者也及禽兽之骨
 皆是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100-0977a.png
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凶服者
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蠲古玄反旧/音圭洁也)
 注任人司圜所收教罢民也此所禁除者皆为不欲
 见人所藏恶也
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
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掌凡国之骴禁(楬音/竭县)
(音/玄)
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凡害于国稼者春令为阱擭沟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100-0977b.png
渎之利于民者秋令塞阱杜擭(浍古外反阱在性/反堑也擭胡化反)
 注沟渎浍田间通水者也池谓陂障之水道也害于
 国稼谓水潦及禽兽也阱穿地为堑擭柞鄂也坚地
 阱浅则设柞鄂于其中所以禦禽兽秋而塞之收刈
 之时为其陷害人也
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
 注不得擅为苑囿于山也泽之沈者谓毒鱼及水虫
 之属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100-0977c.png
萍氏掌国之水禁
 注水禁谓水中害人之处及入水捕鱼鳖不时
几酒
 注苛察沽买过多及非时者
  疏酒有时者谓若酒诰惟祀兹酒及昏礼为酒食
  以召乡党僚友是也
谨酒
 注使民节用酒也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100-0977d.png
禁川游者
 注备波洋卒至沈溺也
司寤氏掌夜时
 注谓夜晚早
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
 注夜士主行夜徼候者
禦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注备其遭寇害及谋非公事晨先明也宵定昏也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100-0978a.png
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以共祭
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夫方符反司农/音符齍音资)
 注夫遂阳遂也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
 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明齍谓以明水脩涤
 粢盛黍稷明烛以照馔陈明水以为玄酒
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坟扶云反/燎力召反)
 注坟大也𣗳于门外曰大烛于门内曰庭燎所以照
 众为明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100-0978b.png
  疏庭燎在大寝庭按郊特牲注庭燎之差公盖五
  十侯伯子男三十大戴礼文其百者天子礼
中春以木铎脩火禁于国中(中音/仲)
 注为季春将出火也火禁为用火之处及备风燥
军旅脩火禁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竁昌/锐反)
 注屋如刑剭之剭剭诛谓不杀于市而以适甸师氏
 者也明竁若今揭头明书其罪法也司烜掌明竁则
 罪人夜葬与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100-0978c.png
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
侯伯则四人子男则二人(趋七须反辟婢/亦反又音避)
  疏按序官条狼氏下士六人今云天子八人盖取
  胥徒中兼充也
凡誓执鞭以趋于前且命之誓仆右曰杀誓驭曰车轘
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誓师曰三百誓邦之大史曰
杀誓小史曰墨(轘户串反/一音环)
 注前谓所誓众之行前也有司读誓辞则大言其刑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100-0978d.png
 以警所誓也誓者谓出军及将祭祀时也出军之誓
 誓仆右及驭则书之甘誓备矣郊特牲说祭祀之誓
 曰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车轘
 谓车裂也不关谓不关于君也大夫自受命以出则
 其馀事莫不复请师乐师也大史小史主礼事者
  疏誓自有大官若月令田猎师徒北面誓之誓时
  此条狼氏则为之大言使众闻知仆大仆也与王
  同车通右驭及王四乘也郑云大夫受命以出则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100-0979a.png
  其馀事莫不请者欲见受命出征梱外之事将军
  裁之不须复请其馀皆须请于君也按襄公十九
  年晋士丐帅师侵齐至榖闻齐侯环卒乃还公羊
  大其不伐丧谓大夫以君命出进退在大夫也榖
  梁曰还者事未毕之辞也善其不伐丧则何为未
  毕也君不尸小事臣不专大名士丐外专君命故
  非之也然则宜柰何宜墠帷而归命乎介
脩闾氏掌比国中宿互柝者与其国粥而比其追胥者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100-0979b.png
而赏罚之(比毗志反/粥音育)
 注国中城中也宿谓宿卫也互谓行马所以障互禁
 止人也柝谓行夜击柝粥养也国所游养谓羡卒也
 训愚按国粥粥与鬻通卖鬻于国中盖市廛之地亦
 有宿互柝也国中之宿互柝则民为之市廛之宿互
 柝则卖粥者为之至于追胥于国中则共为之也
禁径踰者与以兵革趋行者与驰骋于国中者
 注皆为其惑众训愚按径踰于国中谓门也古者合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100-0979c.png
 二十五家而为之门二十五家即闾也故脩闾比互
 柝而禁径踰皆于门焉设之
邦有故则令守其闾互唯执节者不几
 注令者令其闾胥里宰之属
  疏注兼言闾胥里宰者脩闾所掌虽主六乡其实
  兼六遂也
冥氏掌设孤张(冥音/觅)
 注弧张罿罦之属所以扃绢禽兽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100-0979d.png
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驱之(驱丘/于反)
 注灵鼓六面鼓驱之使惊趋阱擭
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
 注须直谓颐下须备谓搔也(搔音/瓜)
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嘉草攻之(庶章预反蛊音/古禬刘音溃)
 注毒蛊虫物而病害人者贼律曰敢蛊人及教令者
 弃市攻说祈名祈其神求去之也嘉草药物其状未
 闻攻之谓熏之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100-0980a.png
  疏攻说禬之据去其神也嘉草攻之据去其身也
凡驱蛊则令之比之
穴氏掌攻蛰兽各以其物火之
 注蛰兽熊罴之属冬藏者也将攻之必先烧其所食
 之物于穴外以诱出之乃可得之
以时献其珍异皮革
翨氏掌攻猛鸟各以其物为媒而掎之(掎音踦/居绮切)
 注猛鸟鹰隼之属置其所食之物于绢中鸟来下则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100-0980b.png
 掎其脚
以时献其羽翮
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柞侧百反/麓音鹿)
 注林人所养者山足曰麓
  疏注云林人所养者若林衡所掌未必人所养此
  乃人所攻治以拟种植者也
夏日至令刋阳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刋/苦)
(干/反)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100-0980c.png
 注刋剥互言耳皆谓斫去其皮生山南为阳木生山
 北为阴木火之水之则使其肄不生
  疏山虞取其坚刃冬斩阳夏斩阴此欲死之故夏
  阳木冬阴木
若欲其化也则春秋变其水火
 注化犹生也谓时以种榖也变其水火者乃所火则
 水之所水则火之则其土和美
  疏变之者谓夏至火之至秋则以水渍之冬日至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100-0980d.png
  水之至后春以火烧之
凡攻木者掌其政令
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
之冬日至而耜之(绳音孕芟/所衔反)
 注萌之者以兹其斫其生者夷之以钩镰迫地芟之
 也含实曰绳芟其绳则实不成熟耜之以耜侧冻土
 刬之
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100-0981a.png
 注谓以火烧其所芟萌之草已而水之则其土亦和
 美矣
掌凡杀草之政令
硩蔟氏掌覆夭鸟之巢(覆芳复反/夭音妖)
 注夭鸟恶鸣之鸟若鸮鵩
以方书十日之号十有二辰之号十有二月之号十有
二岁之号二十有八星之号县其巢上则去之(县音/玄)
 注方版也日谓从甲至癸辰谓从子至亥月谓从娵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100-0981b.png
 至荼岁谓从摄提格至赤奋若星谓从角至轸
剪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蠹丁故反禜/音咏莽亡荡)
(反/)
 注蠹物穿食人器物者蠹鱼亦是也攻禜祈名莽草
 药物杀虫者以熏之则死
凡庶蛊之事
 注庶除毒蛊者蛊蠹之类
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蜃市轸反/洒色买反)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100-0981c.png
 注除墙屋者除虫豸藏逃其中者蜃大蛤也𢷬其炭
 以坋之则走淳之以洒之则死(坋蒲/闷反)
  疏淳即沃也谓洒沃以汁
凡隙屋除其狸虫(狸莫皆反/刘莫拜反)
 注狸虫䗪肌蛷之属(䗪草夜反/蛷音求)
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则死(蛙户娲反黾莫/辛反牡莫口反)
(菊弓/六反)
 注牡菊菊不华者齐鲁之间谓蛙为蝈黾耿黾也蝈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100-0981d.png
 与耿黾尤怒鸣为聒人耳去之
以其烟被之则凡水虫无声
壶涿氏掌除水虫以泡土之鼓驱之以焚石投之(炮步/交反)
 注水虫狐蜮之属炮土之鼓瓦鼓也焚石投之使惊
 去
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沈之则其神死渊
为陵(橭杜读为枯音/姑即山榆也)
 注神谓水神龙罔象橭榆木名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100-0982a.png
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
与救月之矢射之(射食/亦反)
 注不见鸟兽谓夜来呜呼为怪者兽狐狼之属救日
 之弓救月之矢谓日月食所作弓矢日月之食阴阳
 相胜之变也于日食则射太阴月食则射太阳与
若神也则以大阴之弓与枉矢射之
 注神谓非鸟兽之声若或叫于宋太庙者太阴之弓
 救月之弓枉矢救日之矢与不言救月之弓与救日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100-0982b.png
 之矢者互言之救日用枉矢则救月以恒矢可知也
  疏太阴之弓与上救日之弓对故知是救月之弓
  枉矢与救月之矢相对则是救日之矢可知欲见
  弓矢之名故互见其文知救月用恒矢不用庳矢
  者以其庳矢弩所用
衔枚氏掌司嚣国之大祭祀令禁无嚣(嚣五/羔反)
 注令主祭祀者
军旅田役令衔枚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100-0982c.png
 注为其言语以相误
呼叹呜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音/叫)
 注为其惑众
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
 注咸读为函老臣虽杖于朝事鬼神尚敬去之有司
 以此函藏之既事乃授之
军旅授有爵者杖
 注别吏卒且以扶尊者将军杖钺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100-0982d.png
共王之齿杖
 注王之所以赐老者之杖王制曰五十杖于家六十
 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疏既共王之齿杖明皆据王所赐者而言若不得
  王赐者自拄之也训按不得王赐杖者当是庶人
  之老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
 注大宾要服以内诸侯大客谓其孤卿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100-0983a.png
  疏言要服以内诸侯者对要服以外为小宾世壹
  见者是也云大客谓孤卿者对小行人所云小客
  则受其币听其辞者是也按大国得立孤一人侯
  伯无孤殷聘使卿时聘使大夫士虽不得时聘为
  介来亦入客中
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
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𤼵四方之禁
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朝直遥反/比毗志反)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100-0983b.png
 注此六事者以王见诸侯为文图比陈协皆考绩之
 言王者春见诸侯则图其事之可否秋见诸侯则比
 其功之高下夏见诸侯则陈其谋之是非冬见诸侯
 则合其虑之异同六服以其朝岁四时分来更迭如
 此而遍时会即时见也无常期诸侯有不顺服者王
 将有征讨之事则既朝王命为坛于国外合诸侯而
 𤼵禁命事焉禁谓九伐之法殷同即殷见也王十二
 岁一巡守若不巡守则殷同殷同者六服尽朝既朝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100-0983c.png
 王亦命为坛于国外合诸侯而命其政政谓邦国之
 九法殷同四方四时分来岁终则遍矣九伐九法皆
 在司马职
  疏春夏秋冬虽相对为文及其受之处所则春夏
  受挚于朝受享于庙秋冬一受之于庙注云六服
  以其朝岁者以下文依服数来朝则有不朝之岁
  故云以其朝岁也云既朝王命为坛于国外者诸
  侯有不当朝岁者则就国外坛朝而已是以司仪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100-0983d.png
  与觐礼有坛朝之法若诸侯来者次当朝之岁者
  则于国内依常朝之法既朝乃向外就坛行盟载
  之礼也郑知王不巡守即行殷同者下文云十有
  二岁王巡守殷国殷国与巡守连文明同是十二
  岁若王巡守何须殷同明不巡守乃殷同也十二
  年唯卫服不当朝岁其馀侯甸男采要皆当朝岁
  当朝岁者亦朝于国乃更于坛朝不当朝岁者亦
  朝于坛如时会然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100-0984a.png
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覜通吊反/慝吐得反)
 注此二事者以王见诸侯之臣使来者为文也时聘
 者亦无常期天子有事诸侯使大夫来聘亲以礼见
 之礼而遣之所以结其恩好也天子无事则已殷覜
 谓一服朝之岁也一服朝之岁五服诸侯皆使卿以
 聘礼来覜天子天子以礼见之命以政禁之事所以
 除其恶行
  疏注云天子有事诸侯使大夫来聘者此谓时会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100-0984b.png
  之年当方有诸侯不顺服当方诸侯来会馀方诸
  侯身不来使大夫来聘亦有兵至助王讨逆若无
  事则不来也云殷覜在一服朝之岁者按宗伯注
  云一服朝在元年七年十一年以其朝者少聘者
  多故亦得称殷殷众也
间问以谕诸侯之志归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
侯之喜致禬以补诸侯之灾(间间厕之间脤上/忍反音肾禬音会)
 注此四者王使臣于诸侯之礼也间问者间岁一问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100-0984c.png
 诸侯谓存省之属谕诸侯之志者谕言语谕书名其
 类也交或往或来也赞助也致禬凶礼之吊礼禬礼
 也
  疏注云间问谓存省之属者按下文岁遍存三岁
  遍頫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九岁属瞽史十有一
  岁达瑞节并是间岁之事云交谓往来者欲见臣
  有祭祀亦得归胙于王按宗伯云脤膰本施同姓
  尊二代之后亦得之按宗伯凶礼有五此唯言吊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100-0984d.png
  者此行人唯主吊法馀礼盖自有人主之隐元年
  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是宰夫主赙赗之事也
  训愚谓凶礼之吊礼固见于行人矣至于丧荒禬
  恤四礼亦当在间问之内同掌于行人故存省之
  属皆有事而存省之也致禬所以别言之者以其
  有归财之法与四礼异诸侯有丧荒败乱之事王
  亦必待间岁乃问之者以侯国多其事亦多不过
  依间问之期而遍存遍省之而已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100-0985a.png
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之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
其宾客上公之礼执桓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
常九斿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
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轵摈者五人庙中将币三享王
礼再祼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
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斿
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朝位宾主之间七
十步立当前疾摈者四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而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100-0985b.png
酢飨礼七献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诸伯执躬
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榖璧五寸缫藉五寸冕
服五章建常五斿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
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立当车衡摈者三人庙中将币
三享王礼壹祼不酢飨礼五献食礼五举出入三积壹
问壹劳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缫音藻藉在/夜反斿音留)
(樊畔于反乘绳證反介音界轵之氏反或居氏反摈必/刃反祼古乱反酢才洛反食礼音嗣积子赐反劳老报)
(反信音申/后信圭同)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100-0985c.png
 注缫藉以五采韦衣板若奠玉则以藉之冕服著冕
 所服之衣也九章者自山龙以下七章者自华虫以
 下五章者自宗彝以下也常旌旗也斿其属幓垂者
 也樊缨马饰也以罽饰之每一处五采备为一就贰
 副也介辅已行礼者也礼大礼饔饩也三牲备为一
 牢朝位谓大门外宾下车及王车出迎所立处也王
 始立大门内交摈三辞乃乘车而迎之齐仆为之节
 上公立当轵侯伯立当疾子男立当衡王立当轸与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100-0985d.png
 前疾谓驷马车辕前胡下垂柱地者庙受命祖之庙
 也三享皆束帛加璧庭实惟国所有朝士仪曰奉国
 地所出重物而献之明臣职也朝先享不言朝者朝
 正礼不嫌有等也王礼王以郁鬯礼宾也郁人职曰
 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礼者使
 宗伯摄酌圭瓒而祼王既拜送爵又摄酌璋瓒而祼
 后又拜送爵是为再祼再祼宾乃酢王也礼侯伯一
 祼者祼宾宾酢王而已后不祼也礼子男则祼宾而
卷二十 第 31a 页 WYG0100-0986a.png
 已不酢王也不酢之礼聘礼礼宾是与九举举牲体
 九饭也出入谓从来讫去也每积有牢礼米禾刍薪
 凡数不同者皆降杀问问不恙也劳谓劳倦之也皆
 有礼以币致之
  疏桓圭之等此主行朝礼于朝所执其服则皮弁
  若行三享则执璧瑞樊马腹带缨马鞅贰车九乘
  者按觐礼记云偏驾不入王门郑云左傍与己同
  曰遍同姓金路异姓象路四卫革路蕃国本路据
卷二十 第 31b 页 WYG0100-0986b.png
  王玉路不赐诸侯是王所乘为正诸侯左傍与己
  同曰偏此等不入王门舍于馆乘墨车龙旂以朝
  彼虽觐礼此春夏受贽在朝无迎法亦应偏驾不
  入至朝后行三享在庙天子亲迎乃申上服得乘
  金路之等若不申上服车何得有樊缨九就之属
  但贰车所饰无文未知诸侯贰车得与上车同否
  贰车及介陈于大门外宾北面时介皆西北陈之
  礼九牢是饔饩大礼朝享后乃陈于馆以数有九
卷二十 第 32a 页 WYG0100-0986c.png
  故进之在上朝位者王未迎之时在大门内与宾
  相去之数也车轵谓毂末车辕北向在西边亦去
  大门九十步公在车东东西相望当毂末也摈者
  五人大宗伯为上摈小行人为承摈啬夫为末摈
  其馀二人是士庙中将币三享此是朝讫在庙行
  享乃有迎宾之礼也王礼与下为目已下皆王之
  礼也飨礼九献者谓后日王速宾宾来就庙中行
  亨烹太牢设几而不倚爵盈而不饮九献者王酢
卷二十 第 32b 页 WYG0100-0986d.png
  献宾宾酌主人主人酬宾酬后更八献是为九献
  食礼亦太牢无酒出入五积谓在路供宾来有积
  去有积皆五积三问与三劳所行应同处三劳者
  按小行人逆劳于畿觐礼云至于郊王使人皮弁
  用璧劳聘礼则劳以币但璧则兼币也但觐礼注
  郊是近郊近郊与畿大小行人劳远郊无文按书
  傅略说云天子太子年十八授孟侯孟侯者四方
  诸侯来迎于郊或远郊当使世子劳三问之处亦
卷二十 第 33a 页 WYG0100-0987a.png
  当在近郊远郊与畿也按王与诸侯行礼与诸侯
  待诸侯同司仪云诸公相为宾将币交摈三辞车
  逆注云既三辞则主君乘车出大门而迎宾若聘
  礼则无出迎法也必知天子与诸侯敌礼者按下
  文大国之孤视小国之君唯不交摈则诸侯于天
  子交摈矣交摈是敌礼也注云飨设盛礼者有酒
  有食兼食与燕也训云前疾谓驷马车辕前胡下
  垂拄地者谓若辀人辀深四尺七寸轼前曲中是
卷二十 第 33b 页 WYG0100-0987b.png
  也云朝先享不言朝者自冕服九章以下唯言享
  不见朝礼云朝正礼不嫌有等者朝属路门外无
  九十七十五十步差等相迎之法既无等故不言
  之云不酢之礼与聘礼之宾同者聘礼之宾用醴
  壹祼不酢约同之但子男祼以郁鬯不用醴则别
  云九举举牲体九饭者见特牲馈食礼尸食举尸
  三饭佐食举肝尸又三饭举骼及兽鱼王日一举
  亦是生人食有举法故知举是举牲体也
卷二十 第 34a 页 WYG0100-0987c.png
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出入三积不问壹
劳朝位当车前不交摈庙中无相以酒礼之其他皆视
小国之君
 注此以君命来聘者也孤尊既聘享更自以其贽见
 执束帛而已豹皮表之为饰继小国之君言次之也
 朝聘之礼每一国毕乃前不交摈者不使介傅辞交
 于王之摈亲自对摈者也庙中无相介皆入门西上
 而立不前相礼者聘之介是与以酒礼之酒谓齐酒
卷二十 第 34b 页 WYG0100-0987d.png
 也和之不用郁鬯耳其他谓贰车及介牢礼宾主之
 间摈者将币祼酢飨食之数
  疏按典命上公立孤一人侯伯已下则无故云大
  国之孤也赵商问大国之孤既视小国之君以五
  为节下云诸侯之卿各下其君二等以下注云公
  使卿亦七侯伯亦五子男三不审大国孤五而卿
  七何答曰卿七介是奉君命孤五介是特见又继
  小国之君非私觌也然则诸侯之大夫以时接见
卷二十 第 35a 页 WYG0100-0988a.png
  天子或可有私觌结其恩情但无文耳赵商又问
  孤出入三积亦是视小国之君何须特云三积与
  例似错答曰三积卿亦然非独孤也故不在视小
  国之中然则一劳者亦是卿亦然然则孤聘天子
  既以聘使受礼又自得礼如是孤法再重受礼矣
  郑知孤执皮帛是既聘享更自以其贽见者若行
  正聘则执瑑圭璋八寸以行聘何得执皮帛也侯
  伯已下臣来但执圭璋行聘无此更见法矣云豹
卷二十 第 35b 页 WYG0100-0988b.png
  皮表之为饰者宗伯注云天子之孤饰贽以虎皮
  公之孤饰贽以豹皮云不使介傅辞交于王之摈
  而亲自对摈者则聘礼宾来在末介下东面上摈
  亦至末摈下亲相与言是也
凡诸侯之卿其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其大夫士皆
如之
 注此亦以君命来聘者也所下其君者介与朝位宾
 主之间也其馀则自以其爵聘义曰上公七介侯伯
卷二十 第 36a 页 WYG0100-0988c.png
 五介子男三介是谓使卿之聘之数也朝位则上公
 七十步侯伯五十步子男三十步与
  疏云及其大夫士皆如之者大夫又各自下卿二
  等士无介与步数而言如之者指牢礼之等又降
  杀大夫也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
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
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
卷二十 第 36b 页 WYG0100-0988d.png
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
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
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嫔婢/人反)
 注要服蛮服也此六服去王城三千五百里相距方
 七千里公侯伯子男封焉其朝贡之岁四方各四分
 趋四时而来或朝春或宗夏或觐秋或遇冬祀贡者
 牺牲之属嫔物丝枲也器物尊彝之属服物玄纁絺
 纩也材物八材也货物龟贝也
卷二十 第 37a 页 WYG0100-0989a.png
  疏此因朝而贡与太宰九贡及下小行人春入贡
  者别彼二者是岁之常贡也太宰四曰币贡此中
  无币贡者因朝而贡三享中已有币故不别贡币
  也
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
 注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蕃服也曲礼曰其在东夷北
 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然则九州之外其君皆子男
 也无朝贡之岁父死子立及嗣王即位乃一来耳各
卷二十 第 37b 页 WYG0100-0989b.png
 以其所贵宝为挚则蕃国之君无执玉瑞者是以谓
 其君为小宾臣为小客所贵宝见傅者若犬戎献白
 狼白鹿是也其馀则周书王会备焉
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偏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
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
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脩法则十
有二岁王巡守殷国(属音/束反)
 注抚犹安也存覜省者王使臣于诸侯之礼所谓间
卷二十 第 38a 页 WYG0100-0989c.png
 问也岁者巡守之明岁以为始也属犹聚也自五岁
 以后遂间岁遍省也七岁省而召其象胥九岁省而
 召其瞽史皆聚于天子之宫教习之也象胥译官也
 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
 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此官
 正为象者周始有越重译而来献是因通言语之官
 为象胥云胥谓象之有才智者也辞命六辞之命也
 瞽乐师也史太史小史也书名书之字也古曰名聘
卷二十 第 38b 页 WYG0100-0989d.png
 礼曰百名以上至十一岁又遍省焉度丈尺也量豆
 区釜也数器铨衡也法则八法八则也达同成脩皆
 谓赍其法式行至则齐等之也成平也平其僭踰者
 也王巡守诸侯会者各以其时之方书曰遂觐东后
 其殷国则四方四时分来如平时
  疏注云自五岁之后遂间岁遍省也者但经一岁
  与三岁五岁云存覜省至七岁九岁十一岁不云
  省者以五岁已言省义可知云书名古曰名者明
卷二十 第 39a 页 WYG0100-0990a.png
  今世曰字也云数器铨衡也者谓铢两之等云八
  法八则者侯国有都鄙官府以此法则治之云殷
  国四方四时分来如平时者谓如六服尽来时即
  与平时别也
凡诸侯之王事辨其位正其等协其礼宾而见之
 注王事以王之事来也
  疏辨其位谓九十七十五十步之位等谓冕服旌
  旗贰车之类皆有等级协其礼谓牢礼飨燕积膳
卷二十 第 39b 页 WYG0100-0990b.png
  之礼
若有大丧则诏相诸侯之礼
  疏诸侯为天子斩其有哭位周旋擗踊进退皆有
  礼法须助而告教之
若有四方之大事则受其币听其辞
 注四方之大事谓国有兵寇诸侯来告急者礼动不
 虚皆有贽币以崇敬也受之以其事入告王也聘礼
 曰若有言则以束帛如享礼
卷二十 第 40a 页 WYG0100-0990c.png
  疏引聘礼者彼虽是诸侯相告明告天子亦然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注小聘曰问殷中也父死子立曰世凡君即位大国
 朝焉小国聘焉
  疏言诸侯邦交谓同方岳者小聘曰问者聘礼文
  故彼云小聘曰问不享是也大聘使卿小聘使大
  夫王制曰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按左傅文元
  年公孙敖如齐傅曰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谓已卿
卷二十 第 40b 页 WYG0100-0990d.png
  往聘他他卿来聘已云大国朝焉谓已是小国朝
  于大国小国聘焉谓已是大国聘于小国
 
 
 
 
 
 周礼纂训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