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100-09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纂训卷十九
            安溪李钟伦撰
 秋官司寇第五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
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
刑官之属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中大夫二人士师下
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100-0947b.png
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有十二人胥十有二人
徒百有二十人
县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
人徒百有六十人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
徒百有六十人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100-0948a.png
讶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讶五/嫁反)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刺七/赐反)
司约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职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100-0948b.png
十人
司厉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犬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六人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
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100-0948c.png
司𨽻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
人徒二百人
罪𨽻百有二十人
蛮𨽻百有二十人
闽𨽻百有二十人
夷𨽻百有二十人
貉𨽻百有二十人(貉音/陌)
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100-0948d.png
十人
禁杀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野庐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蜡音觑/七虑切)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萍音平广韵/音瓶薄经切)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100-0949a.png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烜音燬许委/切又况晚切)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条音涤/徒历反)
修闾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冥氏下士二人徒八人(冥如字又/莫历反)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庶音煮又/章预反)
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翨氏下士二人徒八人(翨音翅/失豉反)
柞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柞音昨在各/切又音作)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100-0949b.png
薙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薙或作雉同音替/他计切又音雉)
硩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硩音摘他历/反蔟苍独反)
剪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赤犮氏下士一人徒二人(犮音/拔)
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蝈音国广韵/音馘古获切)
壶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庭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衔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100-0949c.png
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大行人中大夫二人小行人下大夫四人司仪上士八
人中士十有六人行夫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八
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环人中士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掌客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100-0949d.png
掌讶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掌交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掌察四方中士八人史四人徒十有六人
掌货贿下士十有六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朝大夫每国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
八人徒一十人
都则中士一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四人徒
八十人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100-0950a.png
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家士亦如之
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诘/起)
(吉/反)
 注典法也诘谨也
一曰刑新国用轻典
 注新国者新辟地立君之国用轻典者为其民未习
 于教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100-0950b.png
  疏赵商问族师法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
  庆赏相及在康诰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不知书
  礼异同如何答曰族师法乃周公制礼使民相拱
  敕康诰时新诛三监天下未定务在尚宽故也若
  然天下未定即是新国用轻典之义也
二曰刑平国用中典
 注平国承平守成之国也用中典者常行之法
三曰刑乱国用重典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100-0950c.png
 注乱国篡逆之国以其化恶伐灭之
以五刑纠万民
 注刑亦法也
  疏此五刑与墨劓之等别或一刑之中而含五或
  此五刑全不入五刑者
一曰野刑上功纠力
 注功农功力勤力
二曰军刑上命纠守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100-0950d.png
 注命将命也守不失部伍
三曰乡刑上德纠孝
 注德六德也善父母为孝
四曰官刑上能纠职
 注能能其事也职职事修理
五曰国刑上愿纠暴(愿音愿刘又音/原暴注作恭)
 注愿悫慎也暴当为恭字之误训凡此五者盖皆丽
 于五刑者也故诸官之中多有云附于刑者归于士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100-0951a.png
 是也明未附于刑者当官薄罚之也乡刑即大司徒
 所未乡之八刑官刑与太宰八法中官刑有异国刑
 即司市所谓以刑罚禁暴而去盗故曰纠暴也不曰
 市刑而曰国刑何也惟市在国中若其馀居民在国
 中者当从乡刑之条刑不上大夫其言官刑何也盖
 此所谓官刑乃施之于在官者府史胥徒之属故上
 云纠万民明非官长也野刑军刑乡刑外事也官刑
 国刑内事也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100-0951b.png
以圜土聚教罢民(罢音/皮)
 注圜土狱城也聚罢民其中困苦以教之为善也民
 不悯作劳有似于罢
凡害人者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寘之豉/反又音)
(示/)
 注害人谓为邪恶已有过失丽于法者以其不故犯
 法寘之圜土系教之施职事以所能役使之明刑书
 其罪恶于大方版著其背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100-0951c.png
  疏按司救云凡民之有邪恶者三罚而士加明刑
  耻诸嘉石役诸司空即此下文者是也此谓过轻
  直坐嘉石不入圜土也彼又云其有过失者三罚
  而归于圜土此谓罪重不坐嘉石径入圜土其昼
  日亦役诸司空夜乃入圜土也
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不齿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

 注反于中国谓舍之还于故乡里也司圜职曰上罪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100-0951d.png
 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不齿者不
 得以年次列于平民出谓逃亡
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造七/报反)
 注讼谓以财货相告者造至也使讼者两至既两至
 使入束矢乃治之也不至不入束矢则是自服不直
 者也必入矢者取其直也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
 个与
  疏此与下所言禁者谓令先入此物不实则没入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100-0952a.png
  官若不入则是自服不直禁民省事之法也
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剂子/随反)
 注狱谓相告以罪名者剂今券书也使狱者各赍券
 书既两券书使入钧金又三日乃治之重刑也不劵
 书不入金则是自服不直者也必入金者取其坚也
 三十斤曰钧
  疏剂券书者谓狱讼之要辞
以嘉石平罢民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100-0952b.png
 注嘉石文石也𣗳之外朝门左平成也成之使善
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
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
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
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桎音质/梏古毒)
(反/)
 注木在足曰桎在手曰梏
  疏未丽于法对入圜土为法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100-0952c.png
以肺石达穷民(肺芳/废反)
 注肺石赤石也
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
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茕其营反长/丁丈反上时)
(掌/反)
 注无兄弟曰茕无子孙曰独复犹报也上谓王与六
 卿也长谓诸侯若乡遂大夫
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100-0952d.png
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县音/玄)
 注布刑布五刑于天下
凡邦之大盟约涖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
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
  疏大盟约谓王与诸侯因大会同而与盟训大史
  内史司会之职皆掌典籍者故受其贰
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
 注邦典六典也以六典待邦国之治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100-0953a.png
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法断之(断丁/乱反)
 注邦法八法也以八法待官府之治
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弊必/世反)
 注邦成八成也以官成待万民之治弊之断其狱讼
 也训一曰邦典司寇之三典也邦法所谓以八辟丽
 邦法附刑罚邦成士师之八成亦通
大祭祀奉犬牲
  疏犬属西方金故司寇奉进之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100-0953b.png
若禋祀五帝则戒之日涖誓百官戒于百族
 注戒之日卜之日也百族谓府史以下也郊特牲曰
 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
  疏百官则大司寇临他官誓之百族则大司寇亲
  自戒之若然大宰掌百官之誓戒戒则亲为之誓
  亦是使馀小官誓之以司寇不得涖大宰也引郊
  特牲者欲见此百族是府史以下彼百姓是王之
  亲故入庙门乃戒之知百族非百姓者以其王之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100-0953c.png
  百姓亦同大宰戒之
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亨普/庚反)
 注纳亨致牲
  疏纳亨致牲者谓将祭之辰
奉其明水火
 注明水火所取于日月者
  疏水以配郁鬯与五齐火以给㸑亨也
凡朝觐会同前王大丧亦如之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100-0953d.png
 注大丧所前或嗣王
  疏言或者大丧中兼王丧及后世子若是后世子
  则王为正王也
大军旅涖戮于社
 注社谓社主在军者也
凡邦之大事使其属跸(跸本亦作/䟆音毕)
 注属士师以下也训司寇佐王刑邦国首言轻重三
 典所以权衡用法之本次言内外五刑所以通举用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100-0954a.png
 刑之要此皆丽于刑罚者也欲其不致于刑也则有
 圜土以收教之又不欲轻用其刑也则有两造两剂
 以禁止之乃罪复未至于圜土者又有嘉石以佐其
 阙匡直辅翼之道有不至焉者乎且力有不能具钧
 金束矢者又有肺石以达其穷茕老幼之情有不通
 焉者乎圣人之言略举纲维而斟酌变通之道哀矜
 恻怛之思靡不具见焉矣正月以上乃条列治法正
 月以下乃施行治法又或有与他官共事者亦俱在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100-0954b.png
 正月之下惟当官独任者乃俱列于上此经之凡例
 也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
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注外朝在雉门之外国危谓有兵寇之难国迁谓徙
 都改邑立君谓无冢适选于庶也
  疏云立君谓无冢适者冢适双言后所生最长者为
  冢次冢为适无冢立适又无适乃立庶也训案下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100-0954c.png
  文兼有群吏此独云万民者群吏在朝是常万民
  则惟大事及讯疑狱乃致之故特言也
其位王南乡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
(乡许/亮反)
 注群臣卿大夫士也群吏府史也其孤不见者孤从
 群臣卿大夫在公后
  疏此孤位与射人及司士异射人司士职文孤位
  皆西方东面北上今此则在东方也训案此所谓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100-0954d.png
  三公即二乡而公一人者也言州长不言乡大夫
  者盖乡大夫乃卿为之尊不可同州长等居三公
  后当与群臣为列共居西面故朝士职孤卿大夫
  位在左其中或有乡大夫在与三公在周官无位
  注疏谓二乡一人者乃致仕之三公愚谓不然既
  已致仕岂得复掌六卿盖三公在王朝掌六乡其
  采邑当别使吏治之耳
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志而弊谋(摈兵/刃反)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100-0955a.png
 注摈谓揖之使前也
  疏以叙进谓先公卿以次而下训按志王之志也
  书曰谋及乃心
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
之读书则用法(讯音/信)
 注附犹著也讯言也用情理言之冀有可以出之者
 十日乃断之郑司农云读书则用法如今时读鞫已
 乃论之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100-0955b.png
  疏鞫谓劾囚之要辞行刑之时读已乃论其罪也
  训按用情讯之谓罪虽已附于刑而容有隐情未
  尽谓迫于不得已陷于不知与为亲受污之类王
  制所谓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
  重慎测浅深是也此乃法外之意推求至于旬日
  而无可原然后断罪读书用法明不以意为轻重
  王制所谓邮罚丽于事也一以见原情而不专于
  法一以见执法而无所于私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100-0955c.png
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注不躬坐必使其属若子弟也丧服傅曰命夫者其
 男子之为大夫者命妇者其妇人之为大夫妻者
  疏坐者古者取囚要辞皆对坐训按讯狱之时又
  有不躬坐者用法之时又有不即市者所以优异
  尊亲
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注郑司农云刑诸甸师氏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100-0955d.png
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
  疏按吕刑惟猊有稽在狱定之后则此五听亦在
  要辞定讫恐其滥失更以五听观之训按五听以
  声为主何也听者听其辞其馀色气皆因词而察
  之故主于声也疏谓狱定之后乃有五听恐未必
  然经云求民情又其中有辞听之文若未听其词
  民情未得狱何由定乎愚谓上文五刑一节是纲
  此五听即所谓听之而附于刑之法也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100-0956a.png
一曰辞听
 注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二曰色听
 注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
三曰气听
 注观其气息不直则喘
四曰耳听
 注观其听聆不直则惑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100-0956b.png
五曰目听
 注观其眸子不直则眊然训听言之道先断其理次
 观其色次候其气次察其神词者理之𤼵也耳目者
 神之官也先审其辞而理已得十四五矣参之色气
 与神人焉廋哉色动而易见气又次之神又次之也
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
 注辟法也丽附也犹著也
  疏按曲礼云刑不上大夫郑注云其犯法则在八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100-0956c.png
  议轻重不在刑书若然此八辟不在刑书若有罪
  当议议得其罪乃附邦法而附于刑罚也训按丽
  与附互相解邦法刑书也八者人有犯罪则以刑
  书相依仿论罪而后附于刑罚八辟之刑罚或各
  降于刑书与
一曰议亲之辟
 注郑司农云若今时宗室有罪先请是也
二曰议故之辟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100-0956d.png
 注故谓旧知也
三曰议贤之辟
 注贤谓有德行者
四曰议能之辟
 注能谓有道艺者
五曰议功之辟
 注谓有大勋力立功者
六曰议贵之辟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100-0957a.png
 注郑司农云若今时吏墨绶有罪先请是也
七曰议勤之辟
 注谓憔悴以事国
八曰议宾之辟
 注谓所不臣者三恪二代之后与训愚谓宾谓宾旅
 以其为宾未娴法禁轻之八者之序与冢宰八统之
 序正同亲亲贤贤庸勋敬贵此周家之治勤者功之
 属也宾者贵之属也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100-0957b.png
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
 注中谓罪正所定
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
 注刺杀也三讯罪定则杀之讯言也
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
 注宥宽也民言杀杀之言宽宽之上服劓墨也下服
 宫刖也
  疏凡行刺必先以物规之如衣服乃施行故言服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100-0957c.png
  也
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比毗/志反)
 注大比三年大数民之众寡也人生齿而体备男八
 月而生齿女七月而生齿
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制国用
 注人数定而九赋可知国用乃可制耳训按生齿繁
 则授田多而国用益
小祭祀奉犬牲凡禋祀五帝实镬水纳亨亦如之(镬户/郭反)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100-0957d.png
 注纳亨致牲也其时镬水当以洗解牲体肉
  疏郑知实镬水为洗解牲肉者以下云纳亨亦如
  之是实镬水亨煮肉故知此是洗肉也
大宾客前王而辟(辟婢亦反刘符益反/一音匹亦反沈音避)
  疏下士师云诸侯为宾帅其属跸于王宫飨燕时
  此小司寇为王辟亦谓于宫中飨燕在寝及庙时
  也
后世子之丧亦如之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100-0958a.png
  疏谓后世子之丧当朝庙时王出入亦辟也
小师涖戮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凡大国之事使其属跸
 注属士师以下
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

 注司民星名轩辕角也进退犹损益也国用民众则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100-0958b.png
 益民寡则损
  疏前文大比登民数据三年而言此则据年年民
  数皆有增减
岁终则令群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
 注上其所断狱讼之数
正岁帅其属而观刑象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
刑令群士乃宣布于四方宪刑禁
 注宪表也谓县之也刑禁士师之五禁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100-0958c.png
乃命其属入会乃致事
 注得其属之计乃令致之于王训按询国大事之典
 在小司寇者以其掌外朝之政询众庶在外朝故也
 询国大事是重典故在职首下文以五刑听万民之
 狱讼一节是纲以五声求民情即听其狱讼而附于
 刑也以八辟丽邦法即由命夫命妇与王之同族而类推
 之也听民之刺宥以施刑罚则又是未定之疑狱而
 于五听之外复有此博谋之事也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100-0958d.png
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
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皆以木铎徇之
于朝书而县于门闾(徇以俊反/县音玄)
 注左右助也助刑罚者助其禁民为非也宫王宫也
 官官府也国城中也古之禁书亡矣今宫门有符籍
 官府有无故擅入城门有离载下帷野有田律军有
 嚣欢夜行之禁其觕可言者训按此即大司寇五刑
 之禁五刑自外而内五禁自内而外五刑无宫中之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100-0959a.png
 刑以王宫在内司寇不得施刑五禁无乡禁者盖国
 禁中可包乡禁也
以五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旅
二曰诰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四曰纠用诸国
中五曰宪用诸都鄙
 注先后犹左右也誓诰所见于书是也禁则军礼曰
 无干车无自后射此其类也纠宪未有闻焉训按禁
 者条列其事戒者则有文教之施五者盖以事之大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100-0959b.png
 小为先后国中曰纠盖即大司寇五刑纠万民之事
 故五刑中无及都鄙以外事者是其国中之事也宪
 即布宪所掌但布宪中兼有邦国此云都鄙者都鄙
 亦国属也国中近故可用纠察都鄙以外县其告令
 而已
掌乡合州党族闾比之联与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安
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罚庆赏
 注乡合乡所合也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100-0959c.png
  疏州党族闾比之联即是乡合之事五人为伍二
  伍为什据追胥之时相受谓相受寄托以施刑罚
  庆赏者使邻伍相及也训愚按追胥字义盖追盗
  之胥役也州党族闾比之联是家与家相合也民
  人之什伍是人与人相合也无事则家相合而使
  之相安相受焉族师联法是也有事则人相合而
  比追胥之事焉小司徒伍两之法是也刑罚庆赏
  则通承二义也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100-0959d.png
掌官中之政令
 注大司寇之官府中也
察狱讼之辞以诏司寇断狱弊讼致邦令
 注致邦令者以法报之
掌士之八成
 注八成者行事有八篇
一曰邦汋(汋上灼反广韵/音妁市若切)
 注汋读如酌酒尊中之酌谓斟酌盗取国家密事若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100-0960a.png
 今时刺探尚书事训或曰汋说文云激水声也邦汋
 谓因兵役凶荒激民为乱
二曰邦贼
 注为逆乱者
三曰邦谍(谍音/牒)
 注为异国反间
四曰犯邦令
 注干冒王教令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100-0960b.png
五曰挢邦令(挢音/矫)
 注称诈以有为者
六曰为邦盗
 注窃取国之宝藏
七曰为邦朋
 注朋党相阿使政不平
八曰为邦诬
 注诬罔使事失实训按此谓之成者成而不变犯者
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100-0960c.png
 无赦即王制四诛不以听之条是也邦汋邦贼邦谍
 背叛不轨罪最重犯邦令挢邦令是公行为恶者故
 次之挢邦令如乱名改作挢如言矫枉变更之谓为
 邦盗邦朋邦诬是狡狯为恶者又次之皆不待听而
 诛者也邦诬者即王制所谓假于鬼神卜筮以疑众
 是也
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
 注辩当为贬饥荒则刑罚国事有所贬损朝士职曰
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100-0960d.png
 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
 贬训按荒贬之法者当移民通财纠守缓刑时所施
 之刑罚也恐民因弛宽而致乱故亦设法以弭之但
 小贬而已
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
 注移民就贱救困也通财补不足也纠守备盗贼也
 缓刑舒民心也
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傅音附约于/妙反又如字)
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100-0961a.png
 注傅别中别手书也约剂各所持券也
若祭胜国之社稷则为之尸
 注以刑官为尸略之也
王燕出入则前驱而辟
 注燕出入谓宫苑皆是
祀五帝则沃尸及王盥洎镬水(洎其器反或音/冀广韵又音□)
 注洎谓增其沃汁
  疏按特牲少牢尸尊不就洗入门北面则以盘匜
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100-0961b.png
  盥手王盥谓将献尸时洎镬水镬在门外之东亨
  实镬水此官增之示敬而已此直言祀五帝其馀
  祭祀则小祝职云大祭祀沃尸盥小臣职云大祭
  祀朝觐沃王盥是也郁人凡祼事沃盥惟在宗庙
  为祼时
凡刏珥则奉大牲(刏音机刘音奇珥/而志反注衈同)
 注珥读为衈刏衈衅礼之事用牲毛者曰刏羽者曰
 珥
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100-0961c.png
诸侯为宾则帅其属而跸于王宫
 注谓诸侯来朝若燕飨时
  疏其属谓当官上士已下经云跸于王宫飨在庙
  燕在寝言于王宫故知燕飨时也
大丧亦如之
  疏大丧在宫中跸者谓朝庙
大师帅其属而禁逆军旅者与犯师禁者而戮之
 注逆军旅反将命也犯师禁干行阵也
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100-0961d.png
岁终则令正要会正岁帅其属而宪禁令于国及郊野
  训禁戒所以使民不至于刑罚故在职守乡合之
  法皆施于未刑罚之先亦禁戒之属也故次之官
  中政令即大司寇小司寇所陈是也上文已见不
  必重言总曰政令而已掌政令而察狱讼之辞以
  佐助轻重断狱此则刑罚之条也故又次之八成
  狱之不待听者也故又次之大抵经文次第纲领
  在前条目在后职要者在前职详者在后至于司
卷十九 第 30a 页 WYG0100-0962a.png
  寇之官则又儆戒禁令之属居前而刑杀戮辱之
  事居后荒贬之法则又非常时所施故最后也
乡士掌国中
 注国中距王城百里内也六乡之狱在国中
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
 注乡士八人言各者四人而分主三乡
  疏言各则有部分故以四人分主三乡解之
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
卷十九 第 30b 页 WYG0100-0962b.png
而职听于朝
 注辩异谓殊其文书也要之为其罪法之要辞如今
 劾矣十日乃以职事治之于外朝容其自反覆
  疏辩其狱讼狱谓争罪讼谓争财文书有异死刑
  之罪者死与四刑文书亦异也注云容其自反覆
  者恐囚虚承其罪十日不翻即是其实然后向外
  朝对众更询乃与之罪
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
卷十九 第 31a 页 WYG0100-0962c.png
法以议狱讼
 注各丽其法者各依其罪不得滥出滥入
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肆之三日
 注受中谓受狱讼之成也士师既受狱讼之成乡士
 则择可刑杀之日至其时而往涖之尸之三日乃反
 也
  疏肆之三日据死者言其四刑之类行讫即放不
  须肆之其肆之也大夫于朝士于市郑云乡士择
卷十九 第 31b 页 WYG0100-0962d.png
  可刑杀之日而往涖之者士师总摄诸士但士师
  受中所刑杀者则乡士遂士等各自往涖之训按
  各丽其法谓之各者当刑当杀各异也协日刑杀
  亦是或刑或杀肆之三日乃专指杀
若欲免之则王会其期
 注免犹赦也期谓乡士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日王欲
 赦之则用此时亲往议之训按欲免之属盖所谓议
 亲议贵者是也
卷十九 第 32a 页 WYG0100-0963a.png
大祭祀大丧纪大军旅大宾客则各掌其乡之禁令帅
其属夹道而跸(夹古/洽反)
 注属中士以下
  疏大祭祀若祭天及迎气皆于郊此四者并过六
  乡路故掌其禁令而跸也
三公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为于伪/反遂士)
(县士讶/士职同)
  疏其丧亦如之谓公卿大夫之丧死于此者
卷十九 第 32b 页 WYG0100-0963b.png
凡国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疏大事谓征伐田猎之事故有犯命刑戮之事也
遂士掌四郊
 注谓距王城百里以外至二百里言掌四郊者六遂
 之狱在四郊
各掌其遂之民数而纠其戒令
 注遂士十二人言各者二人而分主一遂
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二
卷十九 第 33a 页 WYG0100-0963c.png
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
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就
郊而刑杀各于其遂肆之三日
 注言各于其遂者四郊六遂遂处不同
若欲免之则王令三公会其期
 训按命三公六卿者王不得逐期身亲故使公卿分
 劳
若邦有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遂之禁令帅其属而跸
卷十九 第 33b 页 WYG0100-0963d.png
  疏此在四郊之外无祭祀丧纪惟有军旅宾客田
  役有聚众庶之事故总云大事聚众庶也
六卿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郊有
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县士掌野
 注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三百里以外
 至四百里曰县四百里以外至五百里曰都都县野
 之地其邑非王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则皆公邑也
卷十九 第 34a 页 WYG0100-0964a.png
 谓之县县士掌其狱焉言掌野者郊外曰野大总言
 之也狱居近野之县狱在二百里上县之县狱在三
 百里上都之县狱在四百里上
各掌其县之民数纠其戒令而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
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
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
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各就其县肆之三日
若欲免之则王命六卿会其期若邦有大役聚众庶则
卷十九 第 34b 页 WYG0100-0964b.png
各掌其县之禁令若大夫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
丧亦如之凡野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方士掌都家
 注都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家大夫之采地大都任
 畺地小都任县地家邑任稍地不言掌其民数民不
 纯属王
  疏县士掌三等公邑之狱方士掌三等采地之狱
  且县士掌三等公邑之狱亲自掌之若方士掌三
卷十九 第 35a 页 WYG0100-0964c.png
  等采地之狱则遥掌之采地自有都家之士掌狱
  有事上于方士耳
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月而上狱讼
于国
 注三月乃上要又变朝言国以其自有君异之
司寇听其成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
 注成平也
狱讼成士师受中书其刑杀之成与其听狱讼者
卷十九 第 35b 页 WYG0100-0964d.png
 注都家之吏自协日刑杀但书其成与治狱之吏姓
 名备反覆有失实者
凡都家之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方之禁令
 注方士十六人言各掌其方者四人而主一方也其
 方以王之事动众则为班禁令焉
以时脩其县法若岁终则省之而诛赏焉
 注县法县师之职也其职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野之
 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及其六畜车辇之
卷十九 第 36a 页 WYG0100-0965a.png
 稽方士以四时脩此法岁终又省之则与掌民数亦
 相近
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
 注所上治谓狱讼之小事不附罪者也主之告于司
 寇听平之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
 注四方诸侯之狱讼
谕罪刑于邦国
卷十九 第 36b 页 WYG0100-0965b.png
 注告晓以丽罪及制刑之本意
凡四方之有治于士者造焉(造七/报反)
 注谓献疑辨事先来诣乃通之于士也士主谓士师
 也
四方有乱狱则往而成之
 注乱狱谓若君臣宣淫上下相虐者也往而成之犹
 吕步舒治淮南狱
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入于国则为之前驱而辟
卷十九 第 37a 页 WYG0100-0965c.png
野亦如之居馆则帅其属而为之跸诛戮暴客者客出
入则道之有治则赞之(道音/导)
 注送逆谓始来及去也出入谓朝觐于王时也春秋
 傅晋侯受策以出出入三觐
凡邦之大事聚众庶则读其誓禁
  疏大事征伐之等讶士读誓命及五禁之法也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
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
卷十九 第 37b 页 WYG0100-0965d.png
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
穷民焉(长丁丈反/罢音皮)
 注𣗳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
 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群吏谓府史
 也州长乡遂之官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
 曰雉门三曰库门四曰应门五曰路门路门一曰毕
 门外朝在路门外内朝在路门内玄谓明堂位说鲁
 公宫曰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言鲁用天子
卷十九 第 38a 页 WYG0100-0966a.png
 之礼所名曰库门者如天子皋门所名曰雉门者如
 天子应门则鲁无皋门应门矣檀弓曰鲁庄公之丧
 既葬而绖不入库门言其除丧而反由外来是库门
 在雉门外必矣如是王五门雉门为中门雉门设两
 观与今之宫门同阍人几出入者穷民盖不得入也
 郊特牲讥绎于库门内言远也礼当于庙门庙在库
 门之内见于此矣然则外朝在库门之外皋门之内
 与周天子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
卷十九 第 38b 页 WYG0100-0966b.png
 路门内者或谓之燕朝
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禁慢朝错立族谈者(趋本又/作趣同)
(七须反刘/音清欲反)
 注慢朝谓临朝不肃敬也
  疏族聚也
凡得𫉬货贿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大
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
 注俘而取之曰𫉬委于朝十日待来识之者人民谓
卷十九 第 39a 页 WYG0100-0966c.png
 刑人奴𨽻逃亡者大者公之大物没入公家也人民
 之小者未龀七岁以下
凡士之治有期日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
国期期内之治听期外不听
  疏此即上乡士之等狱讼成来于外朝职听期外
  不听所以省烦息讼也
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
 注判半分而合者郑司农云谓若今时辞讼有券书
卷十九 第 39b 页 WYG0100-0966d.png
 者为治之玄谓古者出责之息亦如国服与
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
 注郑司农云同货财者谓合钱共贾者也以国法行
 之司市为节以遣之玄谓同货财者富人蓄积者多
 时收敛之乏时以国服出之虽有腾跃其赢不得过
 此过此则罚之若今时加贵取息取息坐臧训按此
 同货财即泉府所谓同货敛赊文既不异故以泉府
 敛售之法解之
卷十九 第 40a 页 WYG0100-0967a.png
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属如字或音/烛傅音付)
 注属责转责使人归之而本主死亡归受之数相抵
 冒者也以其地之人相比近能为證者来乃受其辞
 为治
  疏转责使人归之者谓有人取他责乃别转与人
  使子本依契而还财主也归受之数相抵冒者后
  受责之人见转责者死亡诈言所受时少是相抵
  冒也
卷十九 第 40b 页 WYG0100-0967b.png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
 注盗贼群辈若军共攻乡邑及家人者杀之无罪
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
 注谓同国不相辟者将报必先言于士
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贬
 注虑谋也贬犹减也谓当图谋缓刑且减国用为民
 困也所贬视时为多少之法
  疏所贬视时多少者凶荒之事重则所贬多事轻
卷十九 第 41a 页 WYG0100-0967c.png
  则所贬少也训叶氏少蕴曰周有三朝一曰燕朝
  在路门之内王图宗人嘉事之朝也大仆小臣掌
  焉一曰治朝在路门之外王日听治之朝也宰夫
  司士掌焉一曰外朝在库门之外询万民听政之
  朝也小司寇朝士掌焉外朝之位百姓众庶固得
  与公侯卿士群吏相可否若夫治朝之位司士正
  其仪宰夫掌其法而庶民之逆得与诸臣之复宾
  客之治同彻于天子之前又未尝以严禁为限矣
卷十九 第 41b 页 WYG0100-0967d.png
  燕朝之法则大仆掌诸侯之复逆小臣掌三公孤
  卿之复逆御仆掌群吏庶民之复逆而大仆复建
  路鼓于大寝门外以待达穷与遽令则逆御仆听
  其所陈而白于王又未尝以邃深为隔矣然外朝
  虽掌于司寇朝士而三公孤卿在焉则大宰与闻
  外朝之政矣治朝虽掌于司马司士而宰夫掌其
  禁冢宰赞其治则大宰实参治朝之事矣燕朝虽
  亦夏官之属然群臣之复逆宰夫与有职焉况大
卷十九 第 42a 页 WYG0100-0968a.png
  仆虽掌燕朝而王视治朝之时则大仆正其位王
  不视朝则辞于三公及孤卿是燕朝之人实与治
  朝相通则大宰亦与闻乎燕朝之政矣以此见成
  周之治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而无内外之分也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
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
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曰献
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
卷十九 第 42b 页 WYG0100-0968b.png
赞王治
 注司民轩辕角也三官以贰佐王治者当以民多少
 黜陟王民之吏
  疏轩辕有十七星如龙形有两角角有大民小民
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
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劓鱼器反李鱼介反/刖音月又五刮反)
 注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劓截其鼻也宫者丈
 夫则割其势女子闭于宫中若今宦男女也刖断足
卷十九 第 43a 页 WYG0100-0968c.png
 也周改膑作刖杀死刑也书傅曰决关梁踰城郭而
 略盗者其刑膑男女不以义交者其刑宫触易君命
 革舆服制度奸轨盗攘伤人者其刑劓非事而事之
 出入不以道义而诵不详之辞者其刑墨降畔寇贼
 劫略夺攘挢虔者其刑死此二千五百罪之目略也
 其刑书则亡夏刑大辟二百膑辟三百宫辟五百劓
 墨各千周则变焉所谓刑罚世轻世重者也
  疏按左傅史克云在九刑不亡郑注尧典云正刑
卷十九 第 43b 页 WYG0100-0968d.png
  五加之流宥鞭扑赎刑此谓九刑汉文帝所赦肉
  刑惟赦墨劓与刖三者其宫刑至隋乃除也
若司寇断狱弊讼则以五刑之法诏刑罚而以辨罪之
轻重
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刺七/赐反)
 注刺杀也讯而有罪则杀之宥宽也赦舍也
壹刺曰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三刺曰讯万民壹宥曰
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卷十九 第 44a 页 WYG0100-0969a.png
 注识审也不审若今仇雠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
 杀之者过失若举刃欲斫伐而轶中人者遗忘若閒
 帷薄忘有在焉而以兵矢投射之
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舂愚(旄耄同亡报反/舂贞巷反广韵)
(音舂书/容切)
 注舂愚生而痴騃童昏者
  疏三赦与前三宥所以异者三宥是过误所作虽
  非故心比三赦为重据今仍使出赎此三赦之等
卷十九 第 44b 页 WYG0100-0969b.png
  比上为轻全放无赎老耄幼弱案曲礼云悼与耄
  虽有罪不加刑焉是也
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罪然后
刑杀
司约掌邦国及万民之约剂治神之约为上治民之约
次之治地之约次之治功之约次之治器之约次之治
挚之约次之(约于/妙反)
 注此六约者诸侯以下至于民皆有焉剂谓券书也
卷十九 第 45a 页 WYG0100-0969c.png
 治者理其相抵冒上下之差也神约谓命祀郊社群
 望及所祖宗也夔子不祀祝融楚人伐之民约谓征
 税迁移仇雠既和若怀宗九姓在晋殷民六族七族
 在鲁卫皆是也地约谓经界所至田莱之比也功约
 谓王功国功之属赏爵所及也器约谓礼乐吉凶车
 服所得用也挚约谓玉帛禽鸟相与往来也
凡大约剂书于宗彝小约剂书于丹图
 注大约剂邦国约也书于宗庙之六彝欲神监焉小
卷十九 第 45b 页 WYG0100-0969d.png
 约剂万民约也丹图未闻或有彫器簠簋之属有图
 象者与春秋传曰斐豹𨽻也著于丹书今俗语有铁
 券丹书岂非旧典之遗言
若有讼者则珥而辟藏其不信者服墨刑(辟辟通下六/官辟藏仿此)
 注讼讼约若宋仲几薛宰者也辟藏开府视约书不
 信不如约也珥读曰衈谓杀鸡取血衅其户
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杀
 注大乱谓僭约若吴楚之君晋文公请隧以葬者六
卷十九 第 46a 页 WYG0100-0970a.png
 官辟藏明罪大也六官初受盟约之贰
司盟掌盟载之法
 注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加
 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
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诏
明神既盟则贰之
 注有疑不协也明神谓日月山川也觐礼加方明于
 坛上所以依之也诏之者读其载书以告之也贰之
卷十九 第 46b 页 WYG0100-0970b.png
 者写副当以授六官训愚谓贰即在司盟故曰载在
 盟府其正则与牲俱埋矣
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诅侧/虑反)
 注盟诅者欲相与共恶之也犯命犯君教令也不信
 违约者也如春秋传盟臧氏及郑伯诅射颍考叔者
凡民之有约剂者其贰在司盟
  疏此谓司约副写一通来入司盟
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
卷十九 第 47a 页 WYG0100-0970c.png
 注不信则不敢听此盟诅所以省狱讼
凡盟诅各以其地域之众庶共其牲而致焉既盟则为
司盟共祈酒脯
 注使其邑闾出牲而来盟已又使出酒脯司盟为之
 祈明神使不信者必凶
 
 
 
卷十九 第 47b 页 WYG0100-0970d.png
 
 
 
 
 
 
 
 周礼纂训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