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100-09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纂训卷十八
            安溪李钟伦撰
戎右掌戎车之兵革使(使色/吏反)
 注使谓王使以兵有所诛斩也春秋傅曰战于殽晋
 莱驹为右襄公缚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训按戎仆
 掌倅车之政则不独革路而已五戎之政皆掌之戎
 右亦当然盖五戎各有仆右皆统于此革路之仆右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100-0928b.png
 也
诏赞王鼓
 注既告王当鼓之节又助击之
  疏大仆已赞王鼓此亦同是助击其馀面也
傅王命于陈中(傅直宣反/陈直慎反)
 注为王言之大也
会同充革车
 注会同王虽乘金路犹以革路从行也充之者谓居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100-0928c.png
 左也曲礼曰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
盟则以玉敦辟盟遂役之(敦音/对)
 注郑司农云辟法也玄谓将歃血者先执其器为众
 陈其载辞役之者傅敦血授当歃者
赞牛耳桃茢(茢音/列)
 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
 拂之又助之也耳者盛以珠盘尸盟者执之桃鬼所
 畏也茢苕帚所以扫不祥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100-0928d.png
齐右掌祭祀会同宾客前齐车王乘则持马行则陪乘
(齐侧皆反/乘绳證反)
 注齐车金路王自整齐之车也前之者已驾王未乘
 之时陪乘参乘谓车右也齐右与齐仆同车而有祭
 祀之事则兼玉路之右然则戎右兼田右与
  疏云前之谓王未乘时者曲礼曰仆执策立于马
  前备惊奔谓未乘时
凡有牲事则前马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100-0929a.png
 注王见牲则拱而式居马前却行备惊奔也
道右掌前道车王出入则持马陪乘如齐车之仪
 注道车象路也王行道德之车
自车上谕命于从车
 注自由
  疏按驭夫掌驭贰车从车彼注贰车象路之副从
  车戎路田路之副此从车即彼贰车与从车也
诏王之车仪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100-0929b.png
 注顾式之属
王式则下前马王下则以盖从
  疏盖有二种一者禦雨二者表尊此则表尊之盖
  也
大驭掌驭玉路以祀及犯軷王自左驭驭下祝登受辔
犯軷遂驱之(軷音跋/蒲拨切)
 注行山曰軷犯之者封土为山象以菩刍棘柏为神
 主既祭之以车轹之而去喻无险难也春秋传曰跋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100-0929c.png
 涉山川诗云取羝以軷聘礼乃舍軷饮酒于其侧礼
 家说亦谓道祭
  疏此据祭天之时出国门封土为山象祭軷按郑
  注月令祀行之礼为軷坛厚三寸广五尺此道祭
  亦宜然云以菩刍棘柏为神主者谓三者皆可用
  为神主也引聘礼者大夫道祭无牲牢酒脯而已
  (菩音员/一音倍)
及祭酌仆仆左执辔右祭两轵祭軓乃饮(轵音止/軓音犯)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100-0929d.png
 注轵谓两轊也故书軓为范杜子春云文当如此或
 云当为𨊠𨊠谓车轼前也
  疏此云及祭即上文将犯軷时当祭左右毂末及
  轼前乃犯軷去酌仆者仆即大驭云轵谓两轊轊
  即毂末也云軓当为范者按少仪祭左右軓范軓
  与轵同谓轊头也范与范声同谓轼前也若然此
  云轵少仪作軓此云軓少仪作范也
凡驭路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荠才/私反)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100-0930a.png
 注凡驭路谓五路也肆夏采荠乐章也行谓大寝至
 路门趋谓路门至应门
  疏乐师亦有此法彼下云车亦如之即行趋据步
  迎宾客此既驭路亦云行趋者此虽驭路行趋迟
  疾亦推步迎宾客为法也注云路谓五路者以经
  云凡所含广
凡驭路仪以鸾和为节
 注舒疾之法也鸾在衡和在轼皆以金为铃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100-0930b.png
  疏郑知鸾在衡和在轼者按韩诗傅云升车则马
  动马动则鸾鸣鸾鸣则和应明鸾近马首和更近
  后也按秦诗云輶车鸾镳郑云鸾在镳者郑以田
  车鸾在镳乘车鸾在衡此据乘车而言
戎仆掌驭戎车
 注戎车革路也师出王乘以自将
掌王倅车之政正其服(倅七/内反)
 注倅副也服谓众乘戎车者之衣服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100-0930c.png
  疏郑注坊记云仆右恒朝服据非在军时若在军
  则服韦弁服众乘戎车谓副车十二乘及广阙苹
  轻之倅皆是其服谓韦弁服
犯軷如玉路之仪凡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
 注如在军
  疏巡守及兵车会亦乘革路若乘车之会即乘金
  路也
掌凡戎车之仪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100-0930d.png
 注凡戎车众之兵车也书序曰武王戎车三百两
齐仆掌驭金路以宾朝觐宗遇飨食皆乘金路其法仪
各以其等为车送逆之节
 注节谓王乘车迎宾客及送相去远近之数上公九
 十步侯伯七十步子男五十步司仪职曰车逆拜辱
 又曰及出车送
  疏春夏受贽于朝无迎法受享于庙则有之秋冬
  一受之于庙俱无迎法故郊特牲云觐礼王不下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100-0931a.png
  堂而见诸侯是受贽受享皆无迎法今言朝觐宗
  遇飨食皆乘金路者谓因此朝觐宗遇而与诸侯
  行飨食在庙即有乘金路迎宾客之法也上公九
  十步已下大行人文彼据受享于庙非飨食礼引
  之者欲见飨食迎宾与受享同司仪所云亦据受
  飨食之礼也
道仆掌驭象路以朝夕燕出入其法仪如齐车
 注朝夕朝朝莫莫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100-0931b.png
  疏朝朝莫莫在正朝来往而言燕者以其在宫中
  行事皆称燕
掌贰车之政令
 注贰亦副训按顾命有先路次路注云先路象路也
 次路象路之贰但革路之贰疏谓有十二乘玉金象
 木之贰其数则未有考耳
田仆掌驭田路以田以鄙
 注田路木路也田田猎也鄙循行县鄙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100-0931c.png
掌佐车之政
 注佐亦副
  疏天子戎车田车之贰有别名诸侯戎车田车之
  贰同曰佐无倅名是以檀弓云佐车授绥少仪注
  云朝祀之副曰贰戎猎之副曰佐也
设驱逆之车
 注驱驱禽使前趋获逆衙还之使不出围
  疏按王制大夫杀则止佐车彼佐车则此驱逆之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100-0931d.png
  车也
令获者植旌
 注以告获也
  疏山虞植旗属禽此又植旌此禽者共其事也
及献比禽
 注田弊获者各献其禽比种物相从次数之
  疏凡田百姓所得禽大兽公之小禽私之公之者
  献于旌下每禽择取三十其馀为主皮之射而取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100-0932a.png
  之
凡田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大夫驰
 注提犹举也晋犹抑也使人扣而举之抑之皆止奔
 也驰放不扣
驭夫掌驭贰车从车使车
 注贰车象路之副也从车戎路田路之副也使车驱
 逆之车
  疏不掌玉路金路之副者二者事暇盖车仆不共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100-0932b.png
  掌也知使车是驱逆者以使役劳剧之事故知是
  驱逆之车也
分公马而驾治之
 注乘调六种之马
  疏趋马自主驾脱故知此驾治是调习之也
校人掌王马之政
 注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100-0932c.png
田马一物驽马一物
 注种谓上善似母者以次差之玉路驾种马戎路驾
 戎马金路驾齐马象路驾道马田路驾田马驽马给
 宫中之役
凡颁良马而养乘之乘马一师四圉三乘为皂皂一趣
马三皂为系系一驭夫六系为厩厩一仆夫六厩成校
校有左右驽马三良马之数丽马一圉八丽一师八师
一趣马八趣焉一驭夫(乘绳證反圉鱼吕反皂才早反/趣仓走反刘沈清须反下同厩)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100-0932d.png
(音救居/又切)
 注良马五路之马四匹为乘师趣马驭夫仆夫帅之
 名也趣马下士驭夫中士则仆夫上士也自乘至厩
 其数二百一十六匹易乾为马此应乾之筴也至校
 变为言成者明六马各一厩而王马小备也校有左
 右则艮马一种者四百三十二匹五种合二千一百
 六十匹驽马三之则为千二百九十六匹五良一驽
 凡三千四百五十六匹然后王马大备丽耦也驽马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100-0933a.png
 自圉至驭夫凡马千二十四匹与三良马之数不相
 应八皆宜为六字之误也师十二匹趣马七十二匹
 则驭夫四百三十二匹矣然后而三之既三之无仆
 夫者不驾于五路卑之也
  疏按序官无仆夫故郑以趣马驭夫尊卑次之知
  仆夫上士也又按序官自师至驭夫中士二十人
  下士四十人并之六十正充此良马之驭夫又不
  见驽之驭夫者或脱也训按仆夫即五路之仆良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100-0933b.png
  马五厩重左右为十故序官三路仆皆二人道田
  二路并十二人者二路常乘事多或使之更代与
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家四闲马二

 注降杀之差每厩为一闲诸侯有齐马道马田马大
 夫有田马各一闲其驽马则皆分为三焉
  疏赵商问天子十二闲马六种为三千四百五十
  六匹邦国六闲马四种为二千五百九十二匹家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100-0933c.png
  四闲马二种千七百二十八匹天子之卿食小都
  大夫食县司马法论之甸方八里出戎马四匹长
  毂一乘今大夫采地四甸一甸给王馀三甸才有
  马十二匹与校人职相校甚远何答曰邦国六闲
  马四种其数适当千二百九十六匹家四闲二种
  又当八百六十四匹今子以何术计之乎此马皆
  君之所制非谓民赋司马法长毂一乘戎马四匹
  此谓民出军赋无与于天子国马之数也按赵商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100-0933d.png
  云邦国二千五百九十二匹者谓三良一良四百
  三十二匹三良千二百九十六匹驽三其一种亦
  千二百九十六匹故合为二千五百九十二匹家
  亦然郑不从者天子十二闲分为左右一种马有
  两厩故有四百三十二匹诸侯无左右良马三种
  三厩六百四十八匹驽马一种三厩数亦如之并
  之为千二百九十六匹大夫亦是此法故云子以
  何术计之也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100-0934a.png
凡马特居四之一
 注欲其乘之性相似也
  疏欲其乘之性相似者使三牝通牡为四共驾一
  车也
春祭马祖执驹
 注马祖天驷也孝经说曰房为龙马执犹拘也二岁
 曰驹三岁曰駣春通淫之时驹弱血气未定为其乘
 匹伤之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100-0934b.png
  疏春时通淫求马蕃息故祭马祖
夏祭先牧颁马攻特
 注先牧始养马者其人未闻夏通淫之后攻其特谓
 騬之为其蹄齧不可乘用
  疏夏祭先牧者夏草茂求肥充训按颁马者通淫
  之后即分牝牡使异处而养之且騬其特焉
秋祭马社臧仆(臧子/郎反)
 注马社始乘马者世本作曰相士作乘马臧仆谓简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100-0934c.png
 练驭者令皆善也仆驭五路之仆
  疏秋马肥盛可乘故祭始乘马者臧仆者秋时万
  物成教之使善
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
 注马步神为灾害马者献马见成马于王也驭夫驭
 贰车从车使车者讲犹简习
  疏步与酺字异音义同献马讲驭夫亦谓物成可
  用也训愚谓冬而祭马步者亦犹索飨必于岁终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100-0934d.png
  之意也
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
 注毛马齐其色也颁授当乘之
  疏此三者皆须马从王故毛马而颁之按毛诗云
  宗庙齐毫尚纯也戎事齐力尚强也田猎齐足尚
  疾也然田猎军事亦俱尚色诗曰四騵彭彭又曰
  四铁孔阜是也
饰币马执扑而从之(扑音扑/普卜反)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0100-0935a.png
 注校人主饰之币马以马遗人当币处者也聘礼曰
 马则北面奠币于其前士丧礼下篇曰荐马缨三就
 入门北面交辔圉人夹牵之驭者执策立于马后
  疏云以马当币处者王家遗人无庭实故觐礼劳
  侯氏用璧无庭实则知此直以马遗人无币也引
  聘礼者證彼则有币有马引士丧礼證饰马之事
  也训按此承朝觐会同时有遗马之法但遗之不
  知或于飨于燕及其匹数皆未闻焉抑匹如命数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0100-0935b.png
  与
凡宾客受其币马
 注宾客之币马来朝聘而享王者
  疏朝而享王者大行人云庙中将币三享是也使
  客来聘享王者玉人职瑑圭璋璧琮以頫聘是也
大丧饰遣车之马及葬埋之
 注言埋之则是马涂车之刍灵
田猎则帅驱逆之车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0100-0935c.png
 注帅犹将也
  疏驱逆之车田仆设之校人主车马帅领田仆而
  已
凡将事于四海山川则饰黄驹
 注四海犹四方也王巡狩过大山川则有杀驹以祈
 沈礼与玉人职有宗祝以黄金勺前马之礼
凡国之使者共其币马
 注使者所用私觌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0100-0935d.png
  疏此谓王使下聘诸侯王行礼后乃更以此币马
  私与主君相见上文饰币马非聘故无私觌于宾
  客来朝聘不言私觌者诸侯之臣于天子不敢行
  私觌故也诸侯臣与君同行亦不得私觌聘则有
  之
凡军事物马而颁之
 注物马齐其力
等驭夫之禄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0100-0936a.png
 注驭夫于趣马仆夫为中举中见上下
宫中之稍食
 注师圉府史以下也训校人所掌王马专待王用者
 三种齐道也兼给国用者三戎田驽也其给国用者
 盖亦官府胥役为公用之及王出行则诸卫从王如
 虎士及国子之属盖皆给马故诸子职云授之车甲
 是也乡遂出军车甲之制未有闻焉不在此科也
趣马掌赞正良马而齐其饮食简其六节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0100-0936b.png
 注赞佐也佐正者谓校人臧仆讲驭夫之时简差也
 节犹量也差择王马以为六等
掌驾说之颁(说音/税)
 注用马之第次
  疏用马当均劳逸故驾说须依次第
辨四时之居治以听驭夫(治直/吏反)
 注居谓牧庌所处治谓执驹攻特之属
  疏辨四时之居治者谓二月已前八月以后在厩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0100-0936c.png
  二月已后八月已前在牧云牧庌者放牧之处皆
  有庌厂以荫马也(庌音雅/五下切)
巫马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受财于校
(相息/亮反)
 注乘谓驱步以𤼵其疾知所疾处乃治之相助也
  疏巫知马祟医知马疾二者相须受财谓祈祟之
  具及药直训按序有医四人即此是也
马死则使其贾粥之入其布于校人(贾音嫁/又音古)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0100-0936d.png
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
 注颁马授圉者所牧处
孟春焚牧
 注焚牧地以除陈生新草也
  疏孟春建寅之月
中春通淫
 注月令季春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秦时书也秦
 地寒凉万物后动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0100-0937a.png
掌其政令凡田事赞焚莱
 注焚莱者山泽之虞
廋人掌十有二闲之政教以阜马佚特教駣攻驹及祭
马祖祭闲之先牧及执驹散马耳圉马(廋所求反佚音/逸散素但反)
 注九者皆有政教焉阜盛壮也佚当为逸逸者用之
 不使甚劳安其血气也教駣始乘习之也攻驹騬其
 蹄齧者闲之先牧先牧制闲者散马耳谓聒马耳以
 竹括押其耳头动摇则括中物后遂串习不复惊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0100-0937b.png
  疏云先牧制闲者以上云夏祭先牧直是先养马
  者非制闲之人也训愚谓圉马当连下文正校人
  员选为句盖廋人掌当祭马祖之时则祭闲之先
  牧焉当执驹之时则就取而散其耳焉自幼而习
  之也若夫圉马之事则为校人正其员选焉别其
  能否以告校人也
正校人员选
 注校人谓师圉也正员选者选择可备员者平之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0100-0937c.png
  疏知校人是师圉者凡言正者以尊正卑趣马以
  上并上官非廋人所正也
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上为马
 注大小异名月令曰驾苍龙尔雅曰騋牝骊牡玄
  疏尔雅之意以卫诗騋牝中兼有牡引之者證騋
  是马色
圉师掌教圉人养马春除蓐衅厩始牧夏庌马冬献马
射则充椹质茨墙则剪阖(蓐音辱茨在私反阖/户腊反庌五嫁反)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0100-0937d.png
 注蓐马兹也马既出而除之新衅焉神之也春秋传
 曰凡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庌庑也所以庇马凉也
 充犹居也茨盖也阖苫也椹质剪阖圉人所习也
圉人掌养马刍牧之事以役圉师凡宾客丧纪牵马而
入陈
 注宾客之马王所以赐之者诗云虽无予之路车乘
 马丧纪之马启后所荐马
  疏宾客之马则王使人就馆陈之丧纪之马则谓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0100-0938a.png
  将葬朝庙时既夕礼荐马缨三就是也天子亦当
  在祖庙中陈设明器时遣人荐马及缨入庙陈之
  此马谓拟驾乘车吉器最先者也
廞马亦如之
 注廞马遣车之马人捧之亦牵而入陈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
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榖六
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闽亡巾反又音文又亡千反汉/书音义服虔音近蛮应劭音近)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0100-0938b.png
(文郑氏音旻/貉孟白反)
 注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貉狄闽蛮
 之别也国语曰闽芊蛮矣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
 国数也财用泉榖货贿也利金锡竹箭之属害神奸
 铸鼎所象百物也
  疏大司徒亦掌地图者彼直掌九州不兼夷狄此
  职兼主夷狄也训案利害当兼地势与百物言物
  之利害则注具之地之利害则形势险易是也人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0100-0938c.png
  民财用之等即下九州所列职方制贡故须知其
  数要职方制贡所以异于司徒者司徒均齐天下
  之政谓各处九州之民岁入于其国之数也职方
  所言则九州之国所入于王之数也
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利
 注贯事也训按事利者各以所事为利也如扬州之
 土则以取金锡竹箭养鸟兽种稻为事而利出焉既
 辨之又同之者辨各土之所有而后可以通其所无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0100-0938d.png
 也
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其川三江
其浸五湖其利金锡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
其榖宜稻(会古外反薮素口反区起/俱反浸子鸩反本又作寖)
 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会稽在山阴大泽曰薮具区
 五湖在吴南浸可以为陂灌溉者锡镴也箭筱也鸟
 兽孔雀鸾鵁鶄犀象之属
  疏此以下陈九州总为三道陈之从南方起取尊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0100-0939a.png
  阳方周改禹贡以徐梁二州合于雍青分冀州地
  以为幽并东南曰扬州次正南曰荆州周之西南
  不置州统属雍州即次河南曰豫州为一道次正
  东曰青州次河东曰兖州次正西曰雍州为二道
  次东北曰幽州次河内曰冀州次正北曰并州为
  三道训顾祖禹曰具区即震泽今太湖也三江一
  曰松江二曰娄江三曰东江皆自太湖分流东入
  海五湖太湖东岸五湾也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0100-0939b.png
正南曰荆州其山镇曰衡山其泽薮曰云瞢其川江汉
其浸颍湛其利丹银齿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鸟兽
其榖宜稻(瞢亡贡反刘亡凤反李一音亡雄/反湛直减反刘又音沈李唐感反)
 注衡山在湘南云瞢在华容颍出阳城宜属豫州在
 此非也湛未闻齿象齿也革犀兕革也湛或作淮
  疏此直言江不言三江者此州江未分为三也训
  顾祖禹曰颍水𤼵源河南登封县东阳乾山至南
  直凤阳府颍州颍上县入淮湛在今河南汝州境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0100-0939c.png
  内有湛水按二水本禹贡豫州之域
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其泽薮曰圃田其川荥雒
其浸波溠其利林漆丝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
其榖宜五种(荥户扃反溠音诈左傅音同李/庄加反枲思似反耰而小反)
 注华山在华阴圃田在中牟荥兖水也出东垣入于
 河泆为荥荥在荥阳波读为播禹贡曰荥播既都春
 秋傅曰楚子除道梁溠则溠宜属荆州在此非也林
 竹木也六扰马牛羊豕犬鸡五种黍稷菽麦稻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0100-0939d.png
  疏必知五种是黍稷菽麦稻者此州东接青州青
  州有稻麦西接雍州雍州有黍稷也训愚按此洛
  乃禹贡自熊耳山出流入河者与下渭洛不同也
正东曰青州其山镇曰沂山其泽薮曰望诸其川淮泗
其浸沂沭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鸡狗其榖
宜稻麦(沂鱼祈反泗音四沭/音述李一音馀戍反)
 注沂山沂水所出也在盖望诸明都也在睢阳沭出
 东莞二男二女数等似误当与兖州同二男三女淮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0100-0940a.png
 或为睢沭或为洙
  疏按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不在青州
  者周公并徐州为青故也云明都者按禹贡道菏
  泽被孟猪春秋又有孟诸即此也知二男二女是
  误也者若本有此数等当言一男一女矣
河东曰兖州其山镇曰岱山其泽薮曰大野其川河泲
其浸庐维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榖宜
四种(泲子礼反庐音/雷维于恭反)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0100-0940b.png
 注岱山在博大野在钜野庐维当为雷雍字之误也
 禹贡曰雷夏既泽雍沮会同雷夏在城阳四种黍稷
 稻麦训按泲即济也
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其泽薮曰弦蒲其川泾汭
其浸渭洛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榖
宜黍稷(汭如/锐反)
 注岳吴岳也及弦蒲在汧泾出泾阳汭在豳地诗大
 雅公刘曰汭泦之即洛出怀德弦或为汧蒲或为浦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0100-0940c.png
  疏此洛即诗瞻彼洛矣一也与熊耳出者别也(泦/弓)
  (六反诗作/鞫与㘲同)
东北曰幽州其山镇曰医无闾其泽薮曰貕养其川河
泲其浸菑时其利鱼盐其民一男三女其畜宜四扰其
榖宜三种(貕音/兮)
 注医无闾在辽东貕养在长广菑出莱芜时出般阳
 四扰马牛羊豕三种黍稷稻
  疏地理志长广属徐州琅琊有莱山周时幽州南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0100-0940d.png
  侵徐州之地也知三种黍稷稻者西接冀州冀宜
  黍稷
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其泽薮曰杨纡其川漳其
浸汾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榖宜
黍稷(纡于于反汾扶/文反潞音路)
 注霍山在彘杨纡所在未闻漳出长子汾出汾阳潞
 出归德训顾祖禹曰尔雅秦有杨纡未详
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馀祁其川虖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0100-0941a.png
池呕夷其浸涞易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
扰其榖宜五种(虖唤胡反李胡哥反池徒多/反李如字呕焉侯反一音驱)
 注恒山在上曲阳昭馀祁在邬虖池出卤城呕夷祁
 夷与出平舒涞出广昌易出故安五扰马牛羊犬豕
 五种黍稷菽麦稻也此州界扬荆豫兖雍冀与禹贡
 略同青州则徐州地也幽并则青冀之北也无徐梁
  疏云扬荆豫兖雍冀与禹贡略同者虽仍旧犹有
  相侵故云略同也若州之兖州于禹贡侵青徐地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0100-0941b.png
  青州侵豫州地雍豫兼梁州地冀州小于禹贡时
  以其北有幽并也自古以来皆有九州惟舜暂置
  十二州至夏还为九州
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0100-0941c.png
 注服服事天子也诗曰侯服于周
  疏侯之言候也为王斥候也甸之言田为王治田
  男之言任为王任职采者事也为王事民以供上
  卫者为王卫禦蛮之言縻以政教縻之自此以外
  皆夷狄故夷之镇者镇守藩者藩篱其夷狄三服
  大行人总亦谓之藩也
凡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
侯方三百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0100-0941d.png
百男以周知天下
 注以此率遍知四海九州邦国多少之数也方千里
 者为方百里者百以方三百里之积以九约之得十
 一有奇云七伯者字之误也周九州之界方七千里
 七七四十九方千里者四十九其一为畿内馀四十
 八八州各有方千里者六周公变殷汤之制虽小国
 地皆方百里是每事言则者设法也设法者以待有功
 而大其封一州之中以其千里封公则可四封侯则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0100-0942a.png
 可六封伯则可十一封子则可二十五封男则可百
 公侯伯子男亦不是过也州二百一十国以男备其
 数焉其馀以为附庸四海之封黜陟之功亦如之虽
 有大国爵称子而已
  疏王制云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此
  是夏制五等爵三等受地殷汤承之合伯子男为
  一惟有公侯伯三等爵三等受地武王伐纣增以
  子男爵地与夏同周公制礼始为此五等爵五等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0100-0942b.png
  受地云周公变殷汤之制虽小国地皆方百里者
  以其不方百里不成国也既皆满百里其馀待有
  功乃有益地公有功益满五百里侯伯已下皆然
  男有功止得百里更有功乃更进之与子爵必知
  不即封而设法以待有功者以其称公者唯有二
  王后及东西大伯今八州若皆封公八州岂有三
  十二公乎明知是设法以待有功若无功纵本是
  公爵唯守百里地故注王制云是以周制有爵尊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0100-0942c.png
  而国小爵卑而国大云公侯伯子男不是过者五
  百里以下若过五百里则是特赐法若鲁卫也云
  州二百一十国以男备其数者州有千里之方六
  用五个千里封之得四公六侯十一伯二十五子
  百男仅得一百四十六于二百一十国仍少六十
  四并馀千里之方一充数不足何得更为附庸若
  然于前侯国六内用千里方仍有二百里方一得
  四个男国于十一伯内又得一个男国得此添前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0100-0942d.png
  一百四十六为一百五十一仍少五十九更取馀
  一千里方内取五十九国添之馀百里之方四十
  一以为附庸有人受之为附庸无则为閒田使大
  夫治之若四等公邑是也云四海之封亦如之者
  此经唯言九州故郑兼见四海夷镇藩亦如之者
  有功亦有加地得至四百里但不进爵耳曲礼云
  其在夷狄戎蛮虽大曰子是也
凡邦国小大相维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0100-0943a.png
 注大国比小国小国事大国各有属相维联也
  疏王制云五国以为属属有长之类是各有属相
  维联之事也
王设其牧
 注选诸侯之贤者为牧使牧理之
制其职各以其所能
 注牧监参伍之属用能所任秩次训按侯国之卿大
 夫士命数王亦制之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0100-0943b.png
制其贡各以其所有王将巡守则戒于四方曰各脩平
乃守考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
 注守谓国竟之内职事所当共具训按守如孟子所
 谓入其疆土地辟之类
及王之所行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
 注先道先由王所从道君前行其前日所戒之令
王殷国亦如之
 注殷犹众也十二岁王若不巡守则六服尽朝谓之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0100-0943c.png
 殷国其戒四方诸侯与巡守同
  疏王有故不巡守方岳之下则春东方尽来夏南
  方尽来秋西方尽来冬北方尽来王待之亦各于
  其时在国外为坛行朝觐盟载之法若然亦戒令
  四方诸侯者殷国所在无常或在国外或向畿外
  侯国行故有戒令之事训谨详周设职方之官盖
  所以遥制邦国诸侯故其篇末以邦国终焉首言
  九州山川者盖名山大泽不以封此是王者所有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0100-0943d.png
  故别言之九服以次而出经也公侯伯子男大小
  殊制是其纬也使之大小相维则诸侯之亲诸侯
  也为之设其牧制其职施其贡而巡守则天子之
  亲诸侯也此周官治外之法也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
 注致日景者夏至景尺有五寸冬至景丈三尺其间
 则日有长短
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相息/亮反)
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0100-0944a.png
 注土地犹度地知东西南北之深而相其可居者宅
 居也训以土圭相宅建国者盖以辨南北向背之方
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
 注土宜谓九榖稙稚所宜也土化地之轻重粪种所
 宜用也任地者载师之属
王巡守则𣗳王舍
 注为之藩罗
  疏掌舍设梐枑此官亦于外周匝𣗳藩罗
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0100-0944b.png
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
以节
 注远方之民四夷之民也谕德延誉以来之远物九
 州之外无贡法而至者达民以旌节达贡物以玺节
治其委积馆舍饮食
 注续食其往来
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
 注津梁相凑不得陷绝
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0100-0944c.png
通其财利
 注懋迁其有无
同其数器
 注权衡不得有轻重
壹其度量
 注尺丈釜钟不得有大小
除其怨恶
 注怨恶邦国相侵虐训除盖解释之
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0100-0944d.png
同其好善
 注所好所善谓风俗所高尚训同盖教道之使以善
 为尚也
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
 注道犹言也为王说之四方诸侯也上下君臣也
诵四方之傅道
 注傅道世世所傅说往古之事也
正岁则布而训四方
卷十八 第 35a 页 WYG0100-0945a.png
 注布告以教天下使知世所善恶训布而训之者美
 者以为法恶者以为戒使众国皆相通知
而观新物
 注四时于新物出则观之以观民志所好恶志淫行
 辟则当以政教化之
  疏此观新物即王制云命市纳价
形方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
(华依注音/𠇗苦哇反)
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0100-0945b.png
 注华读为𠇗哨之𠇗正之使不𠇗邪离绝
  疏𠇗哨者投壶礼有枉矢哨壶是不正之义𠇗者
  两头宽中狭邪者一头宽一头狭正其封疆不使
  相侵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注比犹亲也
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
致其珍异之物
卷十八 第 36a 页 WYG0100-0945c.png
 注山林之名与物若岱畎丝枲峄阳孤桐矣利其中
 人用者害毒物及螫噬之虫兽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
致其珍异之物
 注川泽之名与物若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泽之
 萑蒲
原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原隰之名(原音/原)
 注地名若东原大陆之属
卷十八 第 36b 页 WYG0100-0945d.png
物之可以封邑者
 注物之谓相其土地可以居民立邑
  疏四井为邑据田中千室之邑据城二者皆须物
  之
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

 注法则八法八则也邦国之官府都鄙亦用焉反侧
 背违法度也
卷十八 第 37a 页 WYG0100-0946a.png
掸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
使万民和悦而正王面(说音/悦)
 注面犹乡也使民之心晓而正乡王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
 注庶子卿大夫士之子车马兵甲备军𤼵卒
  疏都王子弟及三公采地司马主其军赋若王家
  有军事徵兵于采地则都司马以书致于士庶子
  有此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士庶子受而依行之
卷十八 第 37b 页 WYG0100-0946b.png
以国法掌其政学
 注政谓赋税也学脩德学道
  疏正谓军之赋税无田税泉税
以听国司马
 注听者受行其所徵为也国司马大司马之属皆是
  疏大司马之属谓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
家司马亦如之
 注大夫家臣为司马者春秋傅曰叔孙氏之司马[𩦲]
卷十八 第 38a 页 WYG0100-0946c.png
 戾
  疏序官注卿大夫之采地王不特置司马各自使
  其家臣为司马往听政于王之司马
 
 
 
 
 
卷十八 第 38b 页 WYG0100-0946d.png
 
 
 
 
 
 
 
 周礼纂训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