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卷十四 第 1a 页 WYG0100-08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纂训卷十四
             安溪李钟伦撰
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
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注大史日官也春秋傅曰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
 日官居卿以底日居犹处也言建六典以处六卿之
 职训大史直掌典籍无与勾考之政然云逆其治者
卷十四 第 1b 页 WYG0100-0849b.png
 盖典法则之籍既在大史则邦国都鄙之治状文书
 亦兼藏之以待辨法而考焉耳所谓居卿者以此
凡辨法者考焉不信者刑之
 注谓邦国官府都鄙以法争讼来正之者训愚谓法
 典法则之属大史所藏者也辨法若子产争赋贡宋
 仲几辨役事之类故士伯数仲几以故府之法而执
 之所谓不信者刑之盖亦如此
凡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以贰六官六官
卷十四 第 2a 页 WYG0100-0850a.png
之所登
 注约剂要盟之载辞及劵书也贰副也藏法与约剂
 之书以为六官之副其有后事六官又登焉训愚谓
 六官之所登谓六官登此副本于大史也明非邦国
 万民自登之也
若约剂乱则辟法不信者刑之(辟婢亦反/刘芳益反)
 注谓抵冒盟誓者辟法者考按其然不
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
卷十四 第 2b 页 WYG0100-0850b.png
 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以
 次序授民时之事
  疏云中数曰岁朔数曰年者一年二十四气正月
  立春节雨水中二月启蛰节春分中三月清明节
  榖雨中皆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朔
  气在晦则后月闰中气在朔则前月闰节气有入
  前月法中气无入前月法中气匝则为岁朔气匝
  则为年假令十二月中气在晦则闰十二月十六
卷十四 第 3a 页 WYG0100-0850c.png
  日得后正月立春节此即朔数曰年至后年正月
  一日得启蛰中(疑当作/雨水)此中气匝即是中数曰岁
  云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者周天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日一日行一度二十四气通闰分
  之一气得十五日二十四气分得三百六十度仍
  有五度四分度之一一度更分为三十二五度为
  百六十四分度之一者又分为八分通前为百六
  十八分二十四气分之气得七分若然二十四气
卷十四 第 3b 页 WYG0100-0850d.png
  气有十五日七分五气得三十五分取三十二分
  为一日馀三分推入后气即有十六日气者十五
  日七分者是中朔大小不齐正之以闰者月有大
  小一年三百五十四而已日馀仍有十一日是以
  三十三月以后中气在晦不置闰则中气入后月
  故置闰以补之也
颁告朔于邦国
 注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祖庙至朔朝于庙告
卷十四 第 4a 页 WYG0100-0851a.png
 而受行之
  疏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县之于中门而日敛之
  藏之于大祖庙每月朔则皮弁入庙视之也
闰月诏王居门终月
 注门谓路寝门月令十二月分在青阳明堂总章玄
 堂左右之位闰月无所居居于门故于文王在门谓
 之闰
  疏明堂路寝及宗庙皆有五室十二堂四门十二
卷十四 第 4b 页 WYG0100-0851b.png
  月听朔于十二堂闰月各于时之门云路寝门者
  若在明堂告事之时立行祭礼无居坐之处若在
  路寝堂与门听事之时各居一月故云居门终月
大祭祀与执事卜日
 注执事大卜之属与之者当视墨
  疏大卜之属者大卜掌卜事其属则兼有卜师卜
  人云当视墨者按占人云史占墨
戒及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
卷十四 第 5a 页 WYG0100-0851c.png
 注协合也合谓习录所当共之事
  疏戒谓散斋七日宿谓致斋三日
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
 注谓挍呼之教其所当居之处
辨事者考焉不信者诛之
 注谓抵冒其职事训此即上文读礼书所协之事
大会同朝觐以书协礼事
 注亦先习录之也
卷十四 第 5b 页 WYG0100-0851d.png
及将币之日执书以诏王
 注将送也诏王告王以礼事
大师抱天时与大师同车(大音/泰)
 注史官主知天道春秋傅楚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
 飞楚子使问诸周太史太史主天道故国语曰吾非
 瞽史焉知天道瞽即大师大师瞽官之长
大迁国抱法以前
 注法司空营国之法也抱之以前当先王至知诸位
卷十四 第 6a 页 WYG0100-0852a.png
 处训愚谓营国之法不应太史所掌此法盖国家旧
 章藏于太史若典法则之属抱之前王重故典也
大丧执法以涖劝防遣之日读诔(遣弃/战反)
 注遣谓祖庙之庭大奠将行时也人之道终于此累
 其行而读之大师又帅瞽廞之而作谥瞽史知天道
 使共其事言王之诔谥成于天道
  疏案曾子问惟天子称天以诔之注引公羊傅制
  谥于南郊若然是先于南郊制谥乃于遣之日读
卷十四 第 6b 页 WYG0100-0852b.png
  之
凡丧事考焉小丧赐谥
 注小丧卿大夫也
  疏卿大夫将作谥之时其子请于君大史赐之谥
  不读小史为读之其诸侯之法亦谥于尊案曲礼
  言谥曰类以其象聘问之礼见天子乃使大史赐
  之谥小史不读之以诸侯自有史若然此小丧赐
  谥三公诸侯亦在焉
卷十四 第 7a 页 WYG0100-0852c.png
凡射事饰中舍算执其礼事(舍音/释)
 注舍读曰释设算于中以待射时而取之中则释之
 乡射礼曰君国中射则皮竖中于郊则闾中于竟则
 虎中大夫兕中士鹿中天子之中未闻
  疏言凡射事则大射宾射燕射皆然饰中者治使
  洁静舍算者射有三番第一番三耦射不释算第
  二第三番乃释算执其礼事者天子诸侯射先行
  燕礼太史主礼其中礼事皆掌之注云设算于中
卷十四 第 7b 页 WYG0100-0852d.png
  以待射时取之中则释之者按乡射大射算皆于
  中西设八算于中内偶升将射大史取中之八算
  执之待射中则更设于中第二耦第三耦已下皆
  然君国中射者谓燕礼在寝于郊谓大学之射于
  境谓与邻国君射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若有事则诏王之忌

 注志记也春秋傅所谓周志国语所谓郑书之属史
卷十四 第 8a 页 WYG0100-0853a.png
 官主书故韩宣子聘于鲁观书于大史氏系世谓帝
 系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定之瞽矇讽诵之有事谓
 祈祭于其庙先王死日为忌名为讳
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
 注读礼法者太史与群执事史此小史也言读礼法者
 小史叙俎簋以为节小史主叙昭穆以其主定系世
  疏此言叙昭穆则非外神惟据三年一祫时有尸
  主兼叙昭穆俎簋也训疏云读礼法与小史叙俎
卷十四 第 8b 页 WYG0100-0853b.png
  簋以为节者谓小史叙昭穆及俎簋之时当依太
  史所读礼法之节
大丧大宾客大会同大军旅佐大史凡国事之用礼法
者掌其小事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
八星之位辨其序事以会天位(冯音凭相/息亮反)
 注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乐说
 说岁星与日常应太岁以见然则今历太岁非此也
卷十四 第 9a 页 WYG0100-0853c.png
 岁日月辰星宿之位谓方面所在辨其序事谓若仲
 春辨秩东作仲夏辨秩南讹仲秋辨秩西成仲冬辨
 在朔易会天位者合此岁日月辰星宿五者以为时
 事之候孝经说曰敕以天期四时节有早晚趣勉趣
 时无失天位训此注所云太岁其说非经又云与日
 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更非其理岁星之不能与日
 缠月建相应也明矣或曰十二岁谓岁星一年而移
 一次者也十二月谓斗建一月而移一次者也十二
卷十四 第 9b 页 WYG0100-0853d.png
 辰谓一日合昼夜而历十二次者也此五者皆可以
 为岁月日辰之纪故辨之以为时事之候而参合于
 在天之位焉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注冬至日在牵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东井景尺五
 寸此长短之极极则气至春分日在娄秋分日在角
 而月弦于牵牛东井亦以其景知气至不春秋冬夏
 气皆至则四时之叙正矣
卷十四 第 10a 页 WYG0100-0854a.png
  疏春分月上弦在东井圆于角下弦于牵牛秋分
  月上弦于牵牛圆于娄下弦于东井郑不言圆望
  但言日在娄日在角义可知也训案月无测景之
  法其云春秋致月者盖以仲春中秋之月月食之
  时捡取日躔所在因以知其交赤道之度其或未
  及交而食则春秋分在望后其或过交而食则春
  秋分在望前其或月食正当交处则春秋分即在
  望以此进退求之而二分可得若夫二至则求日
卷十四 第 10b 页 WYG0100-0854b.png
  景之法不可易矣冯相氏所掌主于辨寒暑定节
  气所谓敬授人时者也保章氏所掌主于占验灾
  祥所谓休徵咎徵者也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
辨其吉凶
 注星谓五星辰日月所会五星有赢缩圆角日有薄
 食晕珥月有盈亏朓侧匿之变七者右行列舍天下
 祸福变移所在皆见焉训愚谓此节统天之全体言
卷十四 第 11a 页 WYG0100-0854c.png
 此星不止五星盖彗孛及流星之属在是
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注星土星所主土也大界则曰九州州中诸国中之
 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
 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
 越也玄枵齐也娵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
 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
 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彗孛之气
卷十四 第 11b 页 WYG0100-0854d.png
 为象训愚谓此节主二十八宿言
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相息/亮反)
 注岁谓太岁岁星与日同次之月斗所建之辰也岁
 星为阳右行于天太岁为阴左行于地十二岁而小
 周其妖祥之占甘氏岁星经其遗象也春秋傅曰越
 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训愚谓此以五星言古者
 占吉凶惟主木火二星木星所在其国有福火星所
 在其国有祸十二岁之相谓木与火盖木旺火相也
卷十四 第 12a 页 WYG0100-0855a.png
 以分星为经以五星为纬分星各主其野之妖祥五
 星则通主天下之妖祥也然则冯相氏亦主十二岁
 者彼盖主辨正四时岁星行度岁历一辰有奇是亦
 一岁寒暑有相考證之候保章氏则专察其妖祥之
 应义各不同也
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注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降下也知水旱所下之
 国郑司农云以二至二分观云色青为虫白为丧赤
卷十四 第 12b 页 WYG0100-0855b.png
 为兵荒黑为水黄为丰故春秋傅曰分至启闭必书
 云物为备故也故曰凡此五物以诏救政训五云盖
 泛浮云物若视祲所谓十煇则日旁气是也
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
 注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以知和不其道亡矣春
 秋傅楚师伐郑师旷曰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
 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训愚谓吹律而知者乐官之
 事此盖十二月之风而已温凉寒燠以时之谓和和
卷十四 第 13a 页 WYG0100-0855c.png
 则祥乖别则妖
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注访谋也见其象则当预为之备训访序事访其得
 失也
内史掌王之八枋之法以诏王治一曰爵二曰禄三曰
废四曰置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枋本又作柄兵病/反治直吏反下同)
  训八者以相对为文废置以爵言予夺以禄言执国
  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
卷十四 第 13b 页 WYG0100-0855d.png
 注国法六典八法八则训此内史之官盖出纳王命
 者凡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有一定之制所谓国法
 书曰官不及私昵惟其贤爵罔及恶德惟其能是也
 以其先王所立谓之法以其今王所出谓之令贰太
 史也太史贰六官内史贰太史此国法国令其书太
 史盖亦藏之凡八枋之出内皆于会计之时考治状
 而行之故曰以考政事以逆会计
掌叙事之法受纳访以诏王听治
卷十四 第 14a 页 WYG0100-0856a.png
 注叙六叙也纳访纳谋于王也六叙六曰以叙听其
 情训此盖谓王视朝时百官各执其事次序而行之
 各有其法如宰夫所谓叙群吏之治亦其类也内外
 朝各有官掌其叙事其法则在内史叙之者宰夫司
 士朝士是也内史盖惟出纳王命而兼掌叙事之法
 者以其职受纳访也故宰夫职亦曰以待诸臣之复
 万民之逆纳者臣民所进而君纳之访者朝廷所访
 而臣民对之也
卷十四 第 14b 页 WYG0100-0856b.png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
 注策谓以简策书王命
  疏周法士亦有命不言者略之也
凡四方之事书内史读之
  疏四方诸侯凡事有书奏白于王
王制禄则赞为之以方出之赏赐亦如之
 注赞为之为之辞也以方出之以方版书而出之上
 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
卷十四 第 15a 页 WYG0100-0856c.png
 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诸侯之
 下士视上农夫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
 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王之三公视公侯卿视
 伯大夫视子男元士视附庸
  疏下士视上农夫若然则府食八人史食七人胥
  食六人徒食五人故云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
  差训爵禄二者特详言之盖其重也制禄直至府
  史胥徒故文又次于四方书事之后与
卷十四 第 15b 页 WYG0100-0856d.png
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
 注副写藏之
外史掌书外令
 注王令下畿外
掌四方之志
 注志记也谓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训四方
 之志所谓九丘者也
掌三皇五帝之书
卷十四 第 16a 页 WYG0100-0857a.png
 注所谓三坟五典
掌达书名于四方
 注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得能读之训
 达之者使书同文也
若以书使于四方则书其令
 注书王令以授使者
御史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冢宰
 注王所以治之令冢宰掌王治训治令谓寻常出治
卷十四 第 16b 页 WYG0100-0857b.png
 之令治自冢宰出御史掌为其令以佐之内史所掌
 王令谓八柄中之令外史所掌王命谓聘问列邦之
 令与此异也
凡治者受法令焉
 注为书写其治之法令来受则授之
  疏凡治者谓外内官所有治职者
掌赞书
 注王有命当以书致之则赞为辞
卷十四 第 17a 页 WYG0100-0857c.png
凡数从政者
 注自公卿以下至胥徒凡数及其见在空缺者训赞
 书谓赞内史外史凡数从政谓为从政凡数以备校
 次也
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
其出入
 注公犹官也用谓祀宾之属旗物太常以下等叙之
 以封同姓异姓之次序
卷十四 第 17b 页 WYG0100-0857d.png
  疏出入谓若下文凡车之出入则会之训愚谓辨
  其用则封同姓异姓亦辨之矣等叙者盖分何者
  为王乘车何者为五等诸侯之车何者为赏赐之
  车尊卑有等也
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
斿以祀(锡音阳樊步于/反下同斿音留)
 注王在焉曰路玉路以玉饰诸末锡马面当卢刻金
 为之所谓镂锡樊读如鞶带之鞶谓今马大带也缨
卷十四 第 18a 页 WYG0100-0858a.png
 谓今马鞅玉路之樊及缨皆以五采罽饰之十二就
 就成也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正幅为縿斿则属焉
  疏但言以祀则外内大小祀皆用玉路矣云王在
  焉曰路者路大也谓若路寝路马皆称路云以玉
  饰诸末者凡车上之材于末头皆饰之云锡马面
  当卢者眉上曰锡故知当额卢刻金为之者以金
  为饰云缨是马鞅者以鞶为马大带明缨是夹马
  颈故以鞅解之也云五采罽饰之者尔雅注郭氏
卷十四 第 18b 页 WYG0100-0858b.png
  云毛氂所以为罽是罽染毛为之王者就饰皆用
  五采惟有外傅小采以朝月者用三采耳训按旗
  有縿斿縿者以正幅直属于竿又以十二幅横属
  于縿是为斿大常十二斿大旗九斿熊旗六斿鸟
  旟七斿龟蛇四斿馀四旗则无斿也
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
 注金路以金饰诸末钩娄颔之钩也金路无锡有钩
 亦以金为之大旂九旂之画交龙者以宾以会宾客
卷十四 第 19a 页 WYG0100-0858c.png
 同姓以封谓王子母弟率以功德出封虽为侯伯其
 画服如上公若鲁卫之属其无功德各以亲疏食采
 畿内而已
  疏云金路无锡有钩则玉路锡钩兼有可知云以
  宾以会宾客至于载主亦同焉故曾子问天子巡
  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注云齐车金路若王吊
  亦乘金路是以士丧礼注云君吊盖乘象谓得金
  路之赐者吊时降一等乘象则玉有玉路吊时当
卷十四 第 19b 页 WYG0100-0858d.png
  降乘金路也云王子母弟虽为侯伯画服如上公
  者周法二王后称公同姓例称侯伯若鲁卫郑也
  知画服如上公者按明堂位鲁侯服兖冕是也云
  无功德者食采畿内者按礼运云天子有田以处
  其子孙是也训按诗云钩膺镂锡盖当马膺前以
  金钩为饰又加锡焉者是玉路之饰此王所赐韩
  侯也
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
卷十四 第 20a 页 WYG0100-0859a.png
 注象路无钩以朱饰勒而已大赤九旂之通帛
  疏郑知以朱饰勒者见下云龙勒知此朱同是饰
  勒也按司常云道车载旞注云道车象路也王以
  朝夕燕出入则建旞若视朝则大赤也训案所云
  同姓以封异姓以封者专指车言不谓旗物也若
  旗物则五等诸侯并建旗但其斿则随尊卑为多
  少耳故大行人云上公九斿侯伯七斿子男五斿
  司常云诸侯建旗是也言诸侯则五等皆兼之矣
卷十四 第 20b 页 WYG0100-0859b.png
  盖谓之斿者以交龙为旗非以斿数而得名也
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条注作/绦他刀)
(反/)
 注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龙駹也以白黑饰
 韦杂色为勒条读为绦其樊及缨以绦丝饰之不言
 樊字盖脱耳大白殷之旗四卫四方诸侯守卫服者
 蛮服以内
  疏云革路鞔之以革而漆者玉金象路皆有革鞔
卷十四 第 21a 页 WYG0100-0859c.png
  但更有玉金等为饰此革路则无之也赵商问巾
  车职云建大白以即戎大司马职秋辨旗物以治
  兵王载大常下注云凡班旗物以出军则如秋不
  知大白用在何时答云大白或会事或劳师不亲
  将故建先王之正色异于亲自将也
木路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前注作剪子践/反鹄户笃反)
 注木路不挽以革漆之而已前读为缁剪之剪浅黑
 也木路无龙勒以浅黑饰韦为樊鹄色饰韦为缨不
卷十四 第 21b 页 WYG0100-0859d.png
 言就数饰与革路同大麾不在九旗中以正色言之
 则黑夏后氏所建蕃国九州之外夷服镇服蕃服杜
 子春云鹄或为结
  疏云大麾不在九旗中者九旗中虽无大白仍有
  杂帛为物故此特言之赵商问巾车建大麾以田
  司马职四时皆建大常何答云春夏尚生夏后不
  以兵得天下故建其正色以春田秋冬乃建大常
  也凡五等诸侯所得路朝天子时乘至天子馆则
卷十四 第 22a 页 WYG0100-0860a.png
  舍之于馆故觐礼记云偏驾不入王门乘墨车龙
  旂以朝也同姓侯伯如上公得乘金路若子男当
  与异姓同象路异姓上公金路其侯伯子男同象
  路四卫革路者亦谓异姓侯伯子男蕃国木路者
  夷狄惟有子男同木路也
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车彫面
鹥总皆有容盖(重直龙反总作动反厌于涉反/缋户对反鹥鸟兮反刘乌计反)
 注重翟重翟雉之羽也锡马面锡总以缯为之著马
卷十四 第 22b 页 WYG0100-0860b.png
 勒直两耳与两镳车衡輨亦宜有焉厌翟次其羽使
 相迫也勒面谓以如王龙勒之韦为当面饰也安车
 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彫者画之不龙其韦鹥读
 为凫鹥之鹥鹥总青黑色容为幨车山东谓之裳帏
 盖如今小车盖也皆有容有盖则重翟厌翟谓蔽也
 重翟后从王祭祀所乘厌翟后从王宾飨诸侯所乘
 安车无蔽后朝见于王所乘谓去饰也诗曰翟茀以
 朝谓诸侯夫人始来乘翟茀之车以朝见于君盛之
卷十四 第 23a 页 WYG0100-0860c.png
 也此翟茀盖厌翟也然则王后始来乘重翟乎
  疏凡言翟者皆谓以翟鸟羽为两旁之蔽言重翟
  者皆二重厌翟谓相次以厌其本下文翟车又不
  厌其本也凡言总者谓以总为车马之饰若妇人
  之总亦既系其本又垂为饰也按下翟车尊于安
  车而进之在上者以其翟车有幄无盖安车同有
  容盖故进之同在上也若然王后五路皆是坐乘
  独此得安车之名者以馀有重翟厌翟翟车辇车
卷十四 第 23b 页 WYG0100-0860d.png
  之名可称此无异称故独得安车之名也云重翟
  乘以祭祀者后无外事惟祭先王先公群小祀皆
  乘此重翟也训案注疏以总为车马之饰在马则
  施于勒直两耳与两镳镳马衔铁也在车则施于
  衡輨衡即轭车前横木以驾马领者輨毂端铁毂
  居轮中其端谓之輨然以人总角之总义推之总
  惟当施马盖与马鬣髦为饰也于车义盖无取耳
  所谓容者盖以缯结车四旁之上际其四旁下际
卷十四 第 24a 页 WYG0100-0861a.png
  则以翟为蔽又施盖以禦雨𤾉此惟妇车有之若
  男子尊者之车有盖无容丧车则有容也
翟车贝面组总有握
 注翟车不重不厌以翟饰车之侧耳贝面贝饰勒之
 当面也有握则此无盖矣后所乘以出桑
  疏上言总是以缯为之此言组总则以组绦为之
辇车组挽有翣羽盖(组音祖挽音/晚翣所甲反)
 注辇车不言饰后居宫中从容所乘但漆之而已为
卷十四 第 24b 页 WYG0100-0861b.png
 辁轮人挽之以行有翣所以禦风尘以羽作小盖为
 翳日也
  疏知为辁轮者按礼记云载以輲车輲车载柩之
  车则地官蜃车人挽之以行此组挽亦是人挽行
  者按许氏说文有辐曰轮无辐曰辁则辁轮是无
  辐者也又按杂记注辁崇盖半乘车之轮乘车高
  六尺六寸则此当三尺三寸矣
王之丧车五乘木车蒲蔽犬𧜀尾櫜疏饰小服皆疏(乘/绳)
卷十四 第 25a 页 WYG0100-0861c.png
(證反下五乘同𧜀莫历/反櫜音羔刘姑道反)
 注木车不漆者蔽车旁禦风尘者大𧜀以白犬皮为
 覆笭又以其尾为戈戟之韬疏布饰二物之侧为之
 缘服读为箙小箙刀剑短兵之衣此始遭丧所乘为
 君之道尚微备奸臣也书曰以虎贲百人逆子钊亦
 为备焉
  疏丧车无饰至𧝓乃漆之木车及下素车等皆然
  覆笭者古者男子立乘须冯轼轼上须皮覆之故
卷十四 第 25b 页 WYG0100-0861d.png
  云犬𧜀云以其尾为戈戟之韬者此释尾櫜以经
  连犬𧜀明同用犬此丧车五乘贵贱皆同乘之是
  以杂记曰端衰丧车皆无等云为君尚微备奸臣
  者为尾櫜戈戟而言按既夕是士丧礼有犬服则
  此小服亦其常惟戈戟人君乃有之引书者王崩
  世子当在尸所欲别于庶子故使出卿门外后以
  太子礼迎之(笭力丁反韬吐/刀反钊音昭)
素车棼蔽犬𧜀素饰小服皆素(棼扶/云反)
卷十四 第 26a 页 WYG0100-0862a.png
 注素车以白土垩车也棼读为薠薠麻以为蔽其𧜀
 服以素缯为缘此卒哭所乘为君之道益著在车可
 以去戈戟(垩乌路反/薠扶文反)
藻车藻蔽鹿浅𧜀革饰(藻藻本字/仝音早)
 注藻水草苍色以苍土垩车以苍缯为蔽也鹿浅𧜀
 以鹿夏皮为覆笭又以所治去毛者缘之此既练所
 乘
  疏云鹿夏皮者夏时鹿毛新生为浅毛云所治去
卷十四 第 26b 页 WYG0100-0862b.png
  毛者皮去毛曰革也
駹车雚蔽然𧜀髹饰(駹音庞雚音丸髹音/休许尤切亦作髹)
 注駹车边侧有漆饰也雚细苇席漆则成藩即吉也
 然果然猿属髹赤多黑少之色韦也此大祥所乘
  疏云漆则成藩即吉者下文藩蔽因此而漆之则
  藩者以此为本
漆车藩蔽豻𧜀雀饰(豻五/旦反)
 注漆车黑车也藩漆席以为之豻胡犬雀黑多赤少
卷十四 第 27a 页 WYG0100-0862c.png
 之色韦也此禫所乘
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
庶人乘役车(篆音直转反缦莫干/反栈音孱士限切)
 注服车服事者之车篆读为圭瑑之瑑毂有约也夏
 篆五采画毂约也夏缦亦五采画无瑑尔墨车不画
 也栈车不革挽而漆之役车方箱可载任器以共役
  疏不见妇人车者妇人与夫同但士亲迎则有摄
  盛故士昏礼主人乘墨车妇车亦如之大夫以上
卷十四 第 27b 页 WYG0100-0862d.png
  则不假摄盛也言缦者亦如缦帛无文章故云无
  瑑以其篆为毂约则言缦者无约也云役车方箱
  者按冬官乘车田车横广前后短大车柏车羊车
  皆方故知役车亦方役车亦名栈车故诗云有栈
  之车注云役车是也训此注篆为毂约按采芑诗
  约軧错衡疏云軧毂也约者以皮缠之而于其上
  施画采也
凡良车散车不在等者其用无常
卷十四 第 28a 页 WYG0100-0863a.png
 注给游燕及恩惠之赐不在等者作之有功有沽
  疏云有功有沽释良车散车
凡车之出入岁终则会之
 注计其完败多少
  疏车之出谓出给官用入谓用罢归官
凡赐阙之
 注完败不计
  疏以其赐人以后完败随彼也
卷十四 第 28b 页 WYG0100-0863b.png
毁折入赍于职币(赍音/咨)
 注计所伤败入其直谓乘官车毁折者入财以偿缮
 治之直
  疏此之财物入于职币职币既得此物还与冬官
  缮治之
大丧饰遣车遂廞之行之
 注廞谓陈驾之行谓使人以次举之以如墓也遣车
 一曰鸾车
卷十四 第 29a 页 WYG0100-0863c.png
  疏云廞谓陈驾者按廞是作之此文饰遣车已是
  作故以陈驾解廞也又名鸾车者以遣车亦有鸾
  铃也按檀弓曰诸侯太牢苞七个遣车七乘大夫
  亦太牢苞五个遣车五乘则天子当太牢苞九个
  遣车九乘也
及葬执盖从车持旌
 注从车随柩路持盖与旌者王生时车建旌雨则有
 盖今蜃车无盖执而随之象生时有也所执者铭旌
卷十四 第 29b 页 WYG0100-0863d.png
  疏执盖在柩车后持铭旌在柩车前以同是巾车
  故因言之云蜃车无盖者以设帷荒故也云所执
  者铭旌者将葬之旌有铭旌又有廞车之旌也
及墓嘑启关陈车
 注关墓门也车贰车也士丧礼曰车至道左北面立
 东上
  疏知车是贰车者此不言明器而别陈车是贰车
  可知天子贰车当十二乘引士丧礼者彼士无贰
卷十四 第 30a 页 WYG0100-0864a.png
  车惟据乘车道车槁车三乘若然此王礼亦有此
  三乘但者贰车者举士丧礼不见者而言
小丧共柩路与其饰
  疏上大长据王此小丧兼有后世子柩路即蜃车
  饰即帷荒柳翣之属
岁时更续共其弊车
 注更易其旧续续其不任用共其弊车巾车既更续
 之取其弊车共于车人材或有中用之
卷十四 第 30b 页 WYG0100-0864b.png
大祭祀鸣铃以应鸡人
 注必使鸣铃者车有和鸾相应和之象
典路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名物与其用说(说书/锐反)
 注用谓将有朝祀之事而驾之说谓舍车训五路巾
 车既掌之典路盖掌其驾说之事毕则复藏于巾车
 也
若有大祭祀则出路赞驾说
 注出路王当乘之赞驾说赞仆与趣马也
卷十四 第 31a 页 WYG0100-0864c.png
  疏案玉路以祀则此惟出玉路也
大丧大宾客亦如之
 注亦出路当陈之顾命曰大路在宾阶面赘路在阼
 阶面先路在左塾之前次路在右塾之前
  疏云亦出路当陈之者谓以华国亦有当乘者但
  宾客王乘金路其大丧则无乘吉时路惟陈之大
  路玉路也赘路玉路之贰先路象路也次路象路
  之贰
卷十四 第 31b 页 WYG0100-0864d.png
凡会同军旅吊于四方以路从
 注王出于事无常王乘一路典路以其馀路从行亦
 以华国
  疏馀路皆从惟玉路祭祀之车不出
车仆掌戎路之萃广车之萃阙车之萃苹车之萃轻车
之萃(萃七内反下及注同/苹薄轻反又薄田反)
 注萃犹副也此五者皆兵车戎路王在军所乘也广
 车横陈之车也阙车所用补阙之车也苹犹屏也所
卷十四 第 32a 页 WYG0100-0865a.png
 用对敌自蔽隐之车也轻车所用驰敌致师之车也
 春秋傅曰公丧戎路又曰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又曰
 帅斿阙四十乘孙子八陈有苹车之陈又曰驰车千
 乘五者之制及萃数未尽闻也书曰武王戎车三百
 两
  疏此戎路则巾车革路巾车虽掌正戎之一其下
  四戎之正亦巾车掌之矣言五者之制及萃数未
  尽闻则亦有闻者谓四十乘及千乘三百两等是
卷十四 第 32b 页 WYG0100-0865b.png
  也训案射人职云大师令有爵者乘王之萃车疏
  云王出征伐副车十二乘皆从王行是此所云萃
  谓十二乘者也注引春秋傅及孙子之属谓五戎
  所属总有此数耳非以萃有四十乘三百两也然
  则云萃数未尽闻者以十二乘之文不著于经疏
  盖以士丧礼有三乘因差次而言耳此五戎之仆
  右当亦戎仆戎右兼摄之与又按顾命有大路缀路先
  路次路注云大路玉路也先路象路也缀路大路
卷十四 第 33a 页 WYG0100-0865c.png
  之贰次路先路之贰驭夫职又有贰车从车则巾
  车五路亦皆有副但其数皆不可考或俱十二乘
  与
凡师共革车各以其萃
 注五戎者共其一以为王优尊者所乘也而萃各从
 其元焉
  疏不云革路总云革车则所含者多五戎皆是王
  惟乘一路而四路皆从是优尊也
卷十四 第 33b 页 WYG0100-0865d.png
会同亦如之
 注巡守及兵车之会则王乘戎路乘车之会王虽乘
 金路犹共以从不失备也
  疏知巡守及兵车之会乘戎路者见戎仆云掌驭
  戎车巡守及兵车之会亦如之
大丧廞革车
 注言兴革车则遣车不徒戎路广阙苹轻皆有焉
  疏天子遣车九乘除此五乘外加玉金象木则九
卷十四 第 34a 页 WYG0100-0866a.png
  乘矣
大射共三乏
  疏乏一名容以革车用皮乏亦用皮故使共之云
  大射共乏至于燕射宾射亦共乏矣
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
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
旐金羽为旞析羽为旌(旃之然反隼息允反旟/音馀旐音兆旞音遂)
 注属谓徽识也大傅谓之徽号通帛谓大赤从周正
卷十四 第 34b 页 WYG0100-0866b.png
 色无饰杂帛以帛素饰其侧白殷之正色全羽析羽
 皆五采系之于旞旌之上所谓注旄于干首也凡九
 旗之帛皆用绛
  疏云徽识者谓在军在朝所用小旌云注羽干首
  者是尔雅文引之者明旞旌非直有羽亦有旄此
  虽据旞旌言至于太常以下首皆有旄羽故夏采
  云乘车建緌复于四郊注緌以旄牛尾为之缀于
  橦上王祀四郊乘玉路建太常今以之复去其旒
卷十四 第 35a 页 WYG0100-0866c.png
  异之于生是也按全羽析羽直有羽而无帛云九
  旗之帛者据众有而言
及国之大阅赞司马颂旗物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卿
建旃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县鄙建旐道车
载旞斿车载旌
 注自王以下治民者旗画成物之象王画日月象天
 明也诸侯画交龙一象其升朝一象其下复也师都
 乡遂大夫也都民所聚也画熊虎者乡遂出军赋象
卷十四 第 35b 页 WYG0100-0866d.png
 其守猛也州里县鄙乡遂之官互约言之鸟隼象其
 勇健也龟蛇象其捍难避害也道车象路也王以朝
 夕燕出入斿车木路也王以田以鄙全羽析羽五色
 象其文德也大阅王乘戎路建太常焉玉路金路不
 出
  疏此九旗虽总为大阅而言其实道车斿车非为
  军事也按左傅云三辰旂旗则此大常日月星俱
  画是三辰也云旂画升降龙者以其衣服不言交
卷十四 第 36a 页 WYG0100-0867a.png
  龙直云衮龙则是有升龙无降龙天子之衣既无
  日月星辰则龙应有升降诸侯不得与天子同也
  乡大夫皆卿遂大夫皆大夫所建异今以其为军
  将故同建旗云州里县鄙乡遂之官互约言之者
  遂之里得与乡之州同建旟则乡之闾亦得与遂
  之县同建旐遂之鄙得与县同建旐乡之党亦得
  与州同建旟是互也约者乡之族与党同建旟比
  与闾同见旐也遂之酂从鄙同建旐邻得从里同
卷十四 第 36b 页 WYG0100-0867b.png
  建旟是约也但族鄙已下皆士虽与已上大夫同
  建其仞数则短当三仞以下也训愚谓巾车大麾
  王制天子杀则下大緌及此太常皆一物常者旂
  之总名以其去縿斿止存竿首旄羽则曰緌夏采
  所谓緌是也夏采复于四郊用緌郊乃王平时田
  猎之所緌亦王平时田猎所用以其去縿斿止有
  旄羽可用以麾则曰大麾牧誓所谓白旄以麾盖
  是与然牧誓是兵事合建大白而用此者则郑氏
卷十四 第 37a 页 WYG0100-0867c.png
  所谓命将劳师与亲将异亲将所建当与田时同
  牧野是武王亲将緌麾亦可通曰常以其常之去
  斿者也故此与司马俱称常实是大麾也又按太
  常以下皆以人所当建而言道车斿车不应指象
  路木路也且田仆驭木路以田戎仆驭戎路以巡
  守及兵车之会各有所主虽御象路者曰道仆然
  恐不可以一字牵合为说愚意二者皆是使节故
  曰旌节旞旌一类言旌则可通于旞矣且士丧礼有道
卷十四 第 37b 页 WYG0100-0867d.png
  车若象路不可云车傅命于境内谓之道车道国
  中之路也出境有事于四方谓之斿车若斿说云
皆画其象焉官府各象其事州里各象其名家各象其

 注事名号者徽识所以题别众树之于位朝各就焉
 觐礼曰公侯伯子男皆就其旂而立此其类也或谓
 之事或谓之名或谓之号异外内也三者旌旗之细
 也士丧礼曰为铭各以其物亡则以缁长半幅赪末
卷十四 第 38a 页 WYG0100-0868a.png
 长终幅广三寸书名于末此盖其制也徽识之书则
 云某某之事某某之名某某之号兵凶事若有死事
 者亦当以相别也杜子春云画当为书玄谓画画云
 气也异于在国军事之饰
  疏云所以题别众臣者此经虽为军事而言其在
  朝位亦然故引觐礼为證也云三者皆旌旗之细
  者对上太常是旌旗之大也云军事尚饰者觐礼
  及铭旌皆不云画以其在国质惟其军画之也训
卷十四 第 38b 页 WYG0100-0868b.png
  愚谓此承上文宜皆画于旌旗之上而注以为别
  有小旌画之似非也若出军之时大旗上即书大
  将某人今犹有之设若州里则书某州长某人家
  则书某采邑卿大夫某人如此而已且士丧礼为
  无旗言之也若有旗则书旗矣杜子春破画为书
  者是也若皆画云气即不得云皆画其象矣
凡祭祀各建其旗
 注王祭祀之车则玉路
卷十四 第 39a 页 WYG0100-0868c.png
  疏云各建其旗则诸侯已下所得路各有旗
会同宾客亦如之置旌门
 注宾客朝觐宗遇王乘金路巡守兵车之会王乘戎
 路皆建太常掌舍职云为帷宫设旌门
  疏知朝觐宗遇乘金路者见齐仆云掌驭金路以
  宾又知巡守兵车之会乘戎路者以其皆军事引
  掌舍职者彼注谓王行昼止则树旌为门彼官树
  之此官共旌
卷十四 第 39b 页 WYG0100-0868d.png
大丧共铭旌
 注王则太常士丧礼曰为铭各以其物
建廞车之旌及葬亦如之
 注葬云建之则行廞车解说之
  疏建谓在庙陈时以廞旌建于遣车之上在道则
  去之使人各执遣车及廞旌及入圹又建之训按
  旌有三等一为铭旌用生时旗则小祝疏中所谓
  以尺易仞及生时无旗则以缁缯书赪末者是也
卷十四 第 40a 页 WYG0100-0869a.png
  一是乘车所载之旌亦用生时旗其长短不见于
  经或当依生时仞数既夕礼云乘车载旃道车载
  服槁车载蓑笠是也既夕士礼而载旃者疏家以
  为士无旗摄盛也铭旌则在柩前与柩同入圹乘
  车亦在柩前柩既入圹乃敛乘车之旌载于柩车
  以归所谓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此二等之旌皆
  见既夕此外又有廞车之旌则明器也天子遣车
  九乘应各有旌其长短及旗名俱未详此廞车及
卷十四 第 40b 页 WYG0100-0869b.png
  旌从明器俱纳圹中即此经所云今按铭旌则既
  夕此经皆有但既夕有乘车之旌而无廞旌
  此经有廞旌而无乘车之旌孔氏谓天子
  当亦有金路载太常至圹敛之以归但经文或不
  具耳其廞车之旌惟大夫以上有遣车乃有之既
  夕士礼故无遣车则无廞旌也
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
 注始置旗以致民民至仆之诛后至者训建旌旗若
卷十四 第 41a 页 WYG0100-0869c.png
 置门之属皆是此句总
甸亦如之凡射共获旌
  疏谓服不氏唱获所持之旌
岁时共更旌
 注取旧予新
  疏谓受官旌旗用之者
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
 注都或有山川及因国无主九皇六十四民之祀王
卷十四 第 41b 页 WYG0100-0869d.png
 子弟则立其祖王之庙其祭祀王皆赐禽焉主其礼
 者警戒之纠其戒具其来致福则帅而以造祭仆
  疏九皇六十四民并是上古无名号之君云王子
  弟则立其祖王之庙者见左傅庄二十八年邑有
  先君之主曰都云其祭祀王皆赐禽焉者见祭仆
  云王所不与则赐之禽都家亦如之训注疏据左
  傅邑有先君之主曰都谓即此都家之都恐不可
  同家茂夫叔曰左傅所谓都者如周虽都洛而丰
卷十四 第 42a 页 WYG0100-0870a.png
  镐是起基之地亦设文武庙故成王宁周公以秬
  鬯二卣而周公禋于文王武王是也又如列国亦
  有此法如晋虽迁绛而曲沃君之宗也亦是此类
  周官都家自据采邑大小言意各不同
正都礼与其服若有寇戎之事则保群神之壝(壝惟/癸反)
 注守山川丘陵坟衍之坛域训此亦谓都也若国之
 神壝则小祝所谓保郊者是
国有大故则令祷祠既祭反命于国
卷十四 第 42b 页 WYG0100-0870b.png
 注令令都之有司也祭谓报塞也反命白王
  疏云令有司者此都宗人是王家之官明所令是
  都内有司
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礼凡祭祀致福
 注大夫采地所祀与都同若先王之子孙亦有祖庙
  疏卿为小都在四百里公为大都在五百里则上
  都宗人所主大夫称家在三百里则此是也但天
  子诸侯礼异诸侯之同姓卿大夫采邑有先君之
卷十四 第 43a 页 WYG0100-0870c.png
  主曰都无曰邑天子之同姓大夫虽有先君之主
  亦曰邑也
国有大故则令祷祠反命祭亦如之掌家礼与其衣服
宫室车旗之禁令
 注不言寇戎保群臣之壝则都家自保之都宗人所
 保者谓王所祀明矣
  疏云王所祀谓王所命祀者训王所命祀都家皆
  有彼此文有详略耳按诸侯不得祖天子大夫不
卷十四 第 43b 页 WYG0100-0870d.png
  得祖诸侯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此经都家之
  别不当据左傅所云邑有宗庙先君之主而为说
  且周礼都家自据家邑小都大都而言与左傅之
  意不符其云祭祀致福岂必谓是祭于先王如左
  傅孔张归脤受脤是私家之祭亦自可致福于国
  经曰以脤膰亲兄弟之国是惟同姓之公侯卿大
  夫乃有脤也
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神示之居辨其名物
卷十四 第 44a 页 WYG0100-0871a.png
 注犹图也居谓坐也天者群神之精日月星辰其著
 位也以此图天神人鬼地祇之坐者谓布祭众寡与
 其居句孝经说郊祀之礼曰燔燎扫地祭牲茧栗或
 象天酒旗坐星厨仓具黍稷布席极敬心也言郊之
 布席象五帝坐礼祭宗庙序昭穆亦又有似虚危则
 祭天圜丘象北极祭地方泽象后妃及社稷之席皆
 有明法焉国语曰古者民之精爽不携二者而又能
 齐肃中正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
卷十四 第 44b 页 WYG0100-0871b.png
 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神明降之在男曰
 觋在女曰巫是知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
 时服巫既知神如此又能居以天法是以圣人用之
 今之巫祝既闇其义何明之见何法之行正神不降
 或于淫厉苟贪货食遂诬人神令此道灭痛矣
  疏虚危有坟墓四司又为宗庙布席象也
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以禬国
之凶荒民之札丧(魅眉/秘反)
卷十四 第 45a 页 WYG0100-0871c.png
 注天人阳也地物阴也阳气升而祭鬼神阴气升而
 祭地示物魅所以顺其为人与物也致人鬼于祖庙
 致物魅于墠坛盖用祭天地之明日百物之神曰魅
 春秋傅曰魑魅魍魉杜子春云禬除也玄谓此禬读
 如溃痈之溃训王氏应电曰圣人生而神灵故能通
 幽明之故下此得气清明者亦推测天地阴阳鬼神
 之故此卜筮占梦视祲冯相保章大祝司巫等官所
 由设也记曰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
卷十四 第 45b 页 WYG0100-0871d.png
 中心无为也以守至正是弭灾所谓禬凶荒札丧者
 亦非谓灾至而禬之盖因冬至夏至祀天地之日而
 附以人鬼物魅因有所攘却焉耳家茂夫叔曰以神
 仕者卜史巫祝皆是聚而养之使精其道及有所成
 然后以其艺而贵贱之 愚谓注引国语是专以此
 为巫觋愚意亦同盖此条所言不主宗庙皆是外神
 凡巫觋所掌外神居多祝宗所掌内神居多
 周礼纂训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