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九
卷九十九 第 1a 页 WYG0789-0495b.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法算书卷九十九  明 徐光启等 撰
  新法表异卷上
  总说
帝王图治求端于天历事由是兴焉炎帝八节俶农
功也轩辕甲子系日成也帝喾序星徵天象也尧置
闰月四时乃定舜造玑衡七政以齐夏后周人其教
渐详月令记于戴礼协纪载于箕畴自是以迨春秋
率岁登台测验日至然而闰多失置晦朔国殊疏舛
卷九十九 第 1b 页 WYG0789-0495c.png
为甚六历出于周秦之际后人疑其伪作而今不可
考矣汉初张苍承秦用颛顼历洛下闳太初刘歆三
统始立积年日法以为推步之准后世因之而行之
愈不能久者不知顺天求合之道也其后李梵造四
分历七十馀年而仪式方备又百三十年刘洪造乾
象历始减岁馀创制月行迟疾阴阳黄赤交错以合
天度为推步师表又百八十年后秦姜岌造三纪历
始以月食冲检知太阳躔度所在又五十七年宋何
承天造元嘉历始悟测景以定冬至又六十五年祖
卷九十九 第 2a 页 WYG0789-0495d.png
 冲之造大明历始悟太阳有岁差及极星去不动处
 有一度馀又五十二年北齐张子信始悟日月交道
 有表里五星有迟留伏逆又三十三年刘焯造皇极
 历始知日行有盈缩又三十五年唐传仁均造戊寅
 元历颇采旧仪高宗时李淳风造麟德历以古历章
 蔀元首分度不齐始为总法用进朔以避晦日晨月
 见又六十三年开元时僧一行造大衍历始以月朔
 建为四大三小诸法较密又九十四年穆宗时徐昂
 造宣明历始悟日食有气刻时三差又二百三十六
卷九十九 第 2b 页 WYG0789-0496a.png
 年徽宗时姚舜辅造纪元历始悟食甚汎馀差数又
 一百七十馀年元郭守敬造授时历兼综前术时创
 新意然亦仅能度越前代诸家而求其密合天行垂
 之永久而无敝终未能也明初作大统历袭授时之
 成法二百馀年不知变通讹舛特甚万历间曾议改
 修至崇祯己巳乃召望等前来著书演器历成亟欲
 颁行恭遇
圣朝建鼎遂用新法造时宪宝历颁行天下岂非一代
 之兴必有一代之历预修二十年以备
卷九十九 第 3a 页 WYG0789-0496b.png
兴朝万年之法传哉于戏盛矣古来治历者称七十馀
 家考之前史仅四十有馀人而已略引各朝各历继
 以
本朝新历之凡概以质诸世之知历者精粗疏密展卷
 即得夫孰得而掩乎
  汉
 武帝太初元年丁丑洛下闳邓平造太初历
 成帝绥和二年甲寅刘歆造三统历
  积年一十四万四千五百一十一
卷九十九 第 3b 页 WYG0789-0496c.png
  日法八十一
  二历同法歆即衍闳平之法而为三统非有异也
  历家立积年日法以准推步盖始诸此其法以律
  起历说多傅会初称吻合积渐后天至元和初失
  天益远晦朔弦望差天一日宿差五度
  后汉
 章帝元和二年乙酉李梵编䜣造四分历
  积年一万五百六十一
   日法四
卷九十九 第 4a 页 WYG0789-0496d.png
 是时旧历舛甚乃诏梵等另造新历乃以二十五
 刻为岁实小馀以四分度之一为斗分天数与日
 数齐而日无盈缩月无迟疾止用一平朔步历疏
 谬可知至永光十五年七月甲辰造黄道铜仪
献帝建安十一年丙戌刘洪造乾象历
 积年八千四百五十二
 日法一千四百五十七
 汉历三统四分皆四分之一馀分太强刘洪始觉
 冬至后天乃减岁馀更以五百八十九为纪法百
卷九十九 第 4b 页 WYG0789-0497a.png
 四十五为斗分考冬至日日在斗二十二度精思
 二十馀年始悟月行迟速之理创列差率以囿进
 退损益之数又知月行阴阳交错于黄道表里日
 行黄道于赤道宿度复进有退作乾象历
 魏
明帝景初元年丁巳杨伟造景初历
 积年五千零八十九
 日法四千五百五十九
 先是黄初中韩翊因乾象历减斗分太过后必先
卷九十九 第 5a 页 WYG0789-0497b.png
 天乃少益斗分作黄初历至是杨伟忿翊之非复
 作此历行之乾象黄初二历参校多年更相是非
 无时而决至于景初大槩不出乾象范围而其推
 五星尤为疏阔
 晋
武帝太元九年甲申姜岌造三纪历
 岌病古今诸历斗分皆疏以致日月交会无验复
 作三纪历其言曰治历之道必审日月之行然后
 可以上考天时下察地化一失其本则四时变移
卷九十九 第 5b 页 WYG0789-0497c.png
 矣于是考古今斗分疏密不同法数各异殷历斗
 分粗故不施于今乾象斗分细故不通于古景初
 斗分虽在粗细之中而日之所在乃差四度日月
 亏已皆不及其次假使日在东井而食以月验之
 乃在参六度差违乃尔安可以考天时治人事乎
 乃作三纪历岁实小馀二四六八三八朔实馀五
 三○五九五转终馀五五四五一○交终馀三二
 一六一三凡八万三千八百四十一算较前为详
 而交终之多则与景初同于五星亦未见考正其
卷九十九 第 6a 页 WYG0789-0497d.png
 独创者则以月蚀冲检日宿度所在为历术者宗
 焉惜其历未见之施行也
 宋
文帝元嘉二十年癸未何承天造元嘉历
 积年六千五百四十一
 日法七百五十二
 承天病前历昧于日所在之宿度又合朔交食不
 在朔望因比岁考校于元嘉二十年作元嘉历行
 之其上表略曰汉代杂候清台以昏明中星课日
卷九十九 第 6b 页 WYG0789-0498a.png
 所在虽不可见月盈则食必当其冲以月推日则
 躔次可知焉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今季夏则
 火中又宵中星虚以殷仲秋今季秋则虚中迩来
 二千七百馀年以中星检之所差二十七八度则
 尧冬至日在须女十度左右也汉太初历冬至在
 牵牛初后汉四分魏景初法同在斗二十一臣以
 月蚀检之则景初今之冬至应在斗十七又以土
 圭测景考较二至差三日有馀然则今之二至非
 天之二至也宜随时迁改以取其合乃以一百九
卷九十九 第 7a 页 WYG0789-0498b.png
 十二章积三千六百四十八年为元法以七百五
 十二为日法又改岁实小馀为二四六七一朔实
 馀为五三○五八五转终馀为五五四五二一交
 终馀为三二一六○四于是历成较前为密至武
 帝时祖冲之觉其疏谬乃议改历
武帝大明七年癸卯祖冲之造大明历
 积年五万二千七百五十七
 日法三千九百三十九
 冲之因元嘉略于置法乖远已见作大明历法上
卷九十九 第 7b 页 WYG0789-0498c.png
 之其言曰何承天意存改革而置法简略今已乖
 远日月所在差觉三度二至晷景几失一日五星
 伏见至差四旬留逆进退或移两宿分至乖失则
 节闰非正宿度违天则伺察无准臣率愚瞽更刱
 新历是即大明历也四应等稍加改易而其改易
 之意有二内一款因冬至宿度古今不同谓天数
 既差则七曜宿度渐与历舛乖谬既著辄应改制
 今令冬至所在岁岁微差此言得之
 魏
卷九十九 第 8a 页 WYG0789-0498d.png
明帝正光二年辛丑龙祥李业兴造正光历
 积年一十六万八千五百九
 日法七万四千九百五十二
 时龙祥等九家历合为一历以李业兴为主改元
 正光名正光历魏书称元起壬子律始黄钟考古
 合今可为最密今就其历考之大约踵宋历为之
 者
 东魏
静帝兴和二年庚申李业兴造兴和历
卷九十九 第 8b 页 WYG0789-0499a.png
 积年二十万四千七百三十七
 日法二十万八千五百三十
 壬子历气朔稍违荧惑失次四星出伏历亦乖舛
 兴和元年齐献武王入邺复命李业兴改正武王
 上言之得诏施行 考洛京已来四十馀岁五星
 出没岁星镇星太白业兴历首尾恒中及有差处
 不过一日二日一度两度他历之失动校十日十
 度荧惑一星伏见体自无常或不应度祖冲之历
 多甲子历十日六度何承天历不及三十日二十
卷九十九 第 9a 页 WYG0789-0499b.png
 九度今历还与壬子同不有加增辰星一星没多
 见少及其见时与历无舛今此亦依壬子元不改
 太白辰星唯起夕合为异业兴以天道高远测步
 难精五行伏留推考不易人自仰窥未能尽密但
 取其见伏大归略其中间小谬如此历便可行若
 专据所见之验不取出没之效则历数之道其几
 废矣
 北齐
文宣帝天保元年庚午宋景业造天保历
卷九十九 第 9b 页 WYG0789-0499c.png
 积年一十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七
 日法二万三千六百六十
 文宣受禅景业奉命叶图谶造天保历行之后武
 平七年董峻郑元伟立议非之略曰景业有心改
 作不会真理乃使日之所在差至八度节气后天
 闰先一月朔望亏食既未能知其表里迟疾之历
 步又不可以傍通妄设平分虚退冬至冬至虚退
 则日数减于周年平分妄设故加时差于异日五
 星见伏有违二旬迟疾逆留或乖两宿又是年六
卷九十九 第 10a 页 WYG0789-0499d.png
 月戊申朔太阳亏刘孝孙言食于卯时张孟宾言
 食于申时郑元伟董峻言食于辰时宋景业言食
 于巳时至月食乃于卯申之间其言皆不能中大
 都五代诸历家俱踵元嘉大明故法改换章蔀斗
 分妄自各立门户争相妒竞以涂人耳目如是而
 已
 后周
武帝天和元年丙戌甄鸾造天和历
 积年八十七万六千五百七
卷九十九 第 10b 页 WYG0789-0500a.png
 日法二万三千四百六十
静帝大象元年己亥冯显造大象历
 积年四万二千二百五十五
 日法一万二千九百九十二
 西魏入关尚兴李业兴正光历后周明帝诏有司
 造周历颇谬及武帝天和元年甄鸾造天和历终
 于宣政元年至大象元年太史上士冯显更造大
 象历此历气多朔少所差实远而显自以为参校
 精密过矣
卷九十九 第 11a 页 WYG0789-0500b.png
 隋
高祖开皇四年甲辰张宾造开皇历
 积年四百一十二万九千六百九十七
 日法一十万二千九百六十
 高祖初行禅代之事欲以符命曜于天下道士张
 宾揣知上意自云洞晓星历盛言代谢之徵由是
 大被知遇命造新历宾乃依何承天法微加增损
 作开皇历历既行刘孝孙与冀州秀才刘焯并称
 其失驳有六条及以古今交食并测景辨其是非
卷九十九 第 11b 页 WYG0789-0501a.png
 互有短长如聚讼然殊不知张宾止依元嘉旧法
 微加增损安得无差即孝孙等议历亦止就旧法
 辨论总之于盈缩迟疾之窍未得其真虽辩万言
 何益
仁寿四年甲子刘焯造皇极历
 积年一百万九千五百一十七
 日法一千二百四十二
 开皇二十年太史令袁充表曰京房有言太平
 日行上道升平行次道霸代行下道盖日去极
卷九十九 第 12a 页 WYG0789-0501b.png
 近则景短而日长去极远则景长而日短今自隋兴
 昼日渐长开皇元年冬至之景长一丈二尺七寸二
 分自尔渐短至十七年短于旧三寸七分矣上临
 朝谓百官曰日长之庆天之佑也今当改元乃改
 明年为仁寿元年因以历事付皇太子东宫刘焯
 以太子新立修增其书名皇极历与张胄元互相
 驳难是非不决焯罢归四年太史奏日食不效帝
 召焯欲行其历胄元排之又会焯死历竟不行
炀帝大业四年戊辰张胄元造大业历
卷九十九 第 12b 页 WYG0789-0502a.png
 积年一百四十二万八千三百一十七
 日法一千一百四十四
 史称胄元博学多通精于术数时辈多出其下乃
 擢拜散骑侍即兼太史令赐物千段改定新历至
 是行之大抵学祖冲之之法而小变其说盖与刘
 焯皆踵旧法为之无甚奇异也总之隋人步历不
 精气策未善冬至或差二三日则其景宜乎有三
 寸七分之差也而乃妄附太平祥称仁寿舛矣卒
 之历年三十传国二世然则景长之效寿耶不耶
卷九十九 第 13a 页 WYG0789-0502b.png
 唐
高祖武德二年己卯傅仁均造戊寅历
 积年一十六万五千三
 日法一万三千六百
 高祖受禅将治新历东都道士傅仁均善推步之
 学太史令庾俭丞傅奕荐之诏仁均与俭等参议
 合受命岁名为戊寅元历时称戊寅历其大要可
 考验者有七唐以戊寅岁甲子日登极历元戊寅
 日起甲子如汉太初一也冬至日短星昴合于尧
卷九十九 第 13b 页 WYG0789-0502c.png
 典二也周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入食限合于诗
 三也鲁僖公五年壬子冬至合春秋命历序四也
 月有三大二小则日食常在朔月食常在望五也
 命辰起子半命度起虚六符阴阳之始六也立迟
 疾定朔则月行晦不东见朔不西朓七也高宗因
 诏司历起二年用之擢仁均员外散骑侍郎三年
 正月望及二月八月朔当食比不效为祖孝孙王
 孝通等所驳十八年李淳风上言仁均历有三大
 二小云日月之食必在朔望十九年九月后四朔
卷九十九 第 14a 页 WYG0789-0502d.png
 频大诏集诸解历者详之不能定庚子诏用仁均
 平朔仁均历法祖述胄元稍以刘孝孙旧议参之
 麟德间仁均历较淳风最疏更相出入其有所中
 淳风亦不能逾之
高宗麟德二年乙丑李淳风造麟德历
 积年二十七万四百九十七
 日法一千三百四十
 高宗时戊寅历渐差岐州雍人太史令李淳风作
 麟德甲子元历以古历有章蔀元纪日分度分参
卷九十九 第 14b 页 WYG0789-0503a.png
 差不齐乃为总法千三百四十以一之损益中晷
 术以考日至为浑仪表里三重以测黄道初隋末
 刘焯作皇极历未行淳风约之为法改作麟德历
 行之淳风又以晦月频见故立进朔之法谓朔日
 小馀在日法四分之三已上者虚进一日以避晦
 月见不知月之隐见本天道之自然朔之进退出
 人为之牵强孰若废人用天不复虚进为得哉
玄宗开元十二年甲子僧一行造大衍历
 积年九千六百九十六万二千二百九十七
卷九十九 第 15a 页 WYG0789-0503b.png
 日法三千四十
 开元九年一行奉诏作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
 之十二年测景于天下南至安南北至铁勒十五
 年历成而一行卒诏张说陈元景等次为历术七
 篇略例一篇历议十篇称旨明年说表上之起十
 七年颁行其大要著于篇者十二内历本议有曰
 日行曰躔其差曰盈缩积盈缩曰先后古者平朔
 月朝见曰朒夕见曰朓今以日之所盈缩月之所
 迟疾损益之或进退其日以为定朔舒亟之度乃
卷九十九 第 15b 页 WYG0789-0503c.png
 数使然躔离相错偕以损益故同谓之朓朒月行
 曰离迟疾曰转度母曰转法迟疾有衰其变者势
 也月逶迤驯屈行不中道进退迟速不率其常过
 中则为速不及中则为迟积迟谓之屈积速谓之
 伸阳执中以出令故曰先后阴含章以听命故曰
 屈伸日不及中则损之过则益之月不及中则益
 之过则损之尊卑之用暌而及中之志同观晷景
 之进退知轨道之升降轨与晷名舛而义合其差
 则水漏之所从也总名曰轨漏中晷长短谓之陟
卷九十九 第 16a 页 WYG0789-0503d.png
 降景长则夜短景短则夜长积其陟降谓之消息
 游交曰交会交而周曰交终交终不及朔谓之朔
 差交中不及望谓之望差日道表曰阳历其里曰
 阴历五星见伏周谓之终率以分从日其差为进
 退即此议观之颇胜前人然亦不过从古二十三
 家之历增密而已乃欲去增修之名标独创之美
 强作议论仍用算数展转相合附会大衍令不知
 历术之人称为作者此则欺人甚矣夫大衍之数
 自古有之假令一行生前汉时能舍四分三统而
卷九十九 第 16b 页 WYG0789-0504a.png
 独创此历乎前无刘洪姜岌祖冲之何承天之属
 吾知其必不能也
肃宗实应元年壬寅郭献之造五纪历
 积年二十七万四百九十七
 日法一千三百四十
 先是肃宗初大衍历有误诏韩颖直司天台增益
 旧术行至德历至宝应元年六月望月食不效乃
 诏司天台郭献之等复用麟德元纪更立岁差增
 损迟疾交食及五星差数以写大衍旧术上元七
卷九十九 第 17a 页 WYG0789-0504b.png
 曜起赤道虚四度帝为制序题曰五纪历史称献
 之加减大衍偶与天合遂颁用之
德宗兴元元年甲子徐承嗣造正元历
 积年四十万三千三百九十七
 日法一千九十五
 是时五纪历气朔加时后天诏司天徐承嗣与夏
 官正杨景风等杂麟德大衍之旨治新历上元七
 曜起赤道虚四度建中四年历成名为正元要不
 出五纪旧术范围也
卷九十九 第 17b 页 WYG0789-0504c.png
穆宗长庆二年壬寅徐昂造宣明历
 积年七百七万五百九十七
 日法八千四百
 宪宗即位司天徐昂上新历名曰观象起元和二
 年用之然无蔀章之数至于察敛启闭之候循用
 旧法测验不合至穆宗立以为累世缵绪必更历
 纪乃诏日官改撰历法名曰宣明上元七曜起赤
 道虚九度其气朔发敛日躔月离皆因大衍旧术
 晷漏交会则稍增损之更立新数以步五星大约
卷九十九 第 18a 页 WYG0789-0504d.png
 皆准大衍历法其分秒不同则各据本历母法云
 起长庆二年自敬宗至于僖宗皆遵用之
昭宗景福元年壬子边冈造崇玄历
 积年五千三百九十四万七千六百九十七
 日法一万三千五百
 是时宣明历数渐差诏太子少詹事边冈治新历
 冈巧于用算然实冥于本原其上元七曜起赤道
 虚四度其气朔发敛盈缩朓朒定朔弦望九道月
 度交会入食限去交前后皆大衍之旧馀虽不同
卷九十九 第 18b 页 WYG0789-0505a.png
 亦殊涂而至者景福元年历成赐名崇玄按冈用
 算巧能立术简捷虽仍大衍而皆变其名如策实
 曰岁实揲法曰朔实乾实曰周天分之类明白使
 人易晓较之闭藏闪烁者不同是可尚也其治晷
 度准阳城日晷前后消息加减得宜九服中晷各
 于其地立表候之在阳城之南之北者各有距差
 以加减阳城二至中晷九服所在各于其地置水
 漏以定漏率各以阳城二至晷漏母除之得加时
 黄道日躔交道有差其术甚善后世郭守敬仿之
卷九十九 第 19a 页 WYG0789-0505b.png
 测验诸方惜未能尽用其术也
 周
世宗显德三年丙辰王朴造钦天历
 积年七千二百六十九万八千七百七十七
 日法七千二百
 五代初用唐历后诸国各有历皆行之未久法不
 传惟周世宗钦天历乃端明殿学士王朴所造其
 历以阴三阳二化成之数得诸法较之八十一取
 之黄钟三千四十取之大衍其牵附为尤甚行五
卷九十九 第 19b 页 WYG0789-0505c.png
 行周亡
 宋
太祖建隆三年壬戌王处讷造应天历
 积年四百八十二万五千八百七十七
 日法一万零二
太平兴国六年辛巳吴昭素造乾元历
 积年三千五十四万四千二百七十七
 日法二千九百四十
真宗咸平四年辛丑史序造仪天历
卷九十九 第 20a 页 WYG0789-0505d.png
 积年七十一万六千七百七十七
 日法一万一百
 显德钦天历行五年周亡宋初犹用之建隆二年
 五月以其历推验疏阔乃诏司天少监王处讷等
 别造历法四年四月新法成赐名应天至太平兴
 国间有上言应天历气候渐差诏处讷等重加详
 定六年表上新历会冬官正吴昭业所献新历气
 朔稍均众所推服遂用之赐号乾元应天乾元皆
 御制序焉真宗嗣位命判官司天监史序等考验
卷九十九 第 20b 页 WYG0789-0506a.png
 前法研覈旧文取其枢要编为新历咸平四年三
 月历成赐号仪天夫天道运行皆有常度历家之
 术古今不同盖变法以从天随时而推数故法有
 疏密数有繁简虽条例稍殊而纲目一也
仁宗天圣元年癸亥宋行古造崇天历
 积年九千七百五十五万六千五百九十七
 日法一万五百九十
 宋兴百馀年至乾兴初诏历官宋行古等改造新
 历至天圣元年八月历成诏翰林学士晏殊制序
卷九十九 第 21a 页 WYG0789-0506b.png
 而施行焉命曰崇天其积年上考往古岁减一算
 下验将来岁加一算历成以来年甲子岁用之是
 年五月丁亥朔日食不效诏候验至七年会周琮
 言古之造历必使千百年间星度交食若应绳准
 今历成而不验则历法为未密又有杨皞于渊者
 与琮求较验而皞术于木为得渊于金为得琮于
 月土为得诏增入崇天历具改用率数云
英宗治平元年甲辰周琮造明天历
 积年七十一万一千九百七十七
卷九十九 第 21b 页 WYG0789-0506c.png
 日法三万九十
 崇天历行至嘉祐末英宗即位命殿中丞判司天
 监周琮等作新历三年而成琮言旧历节气加时
 后天半日五星之行差半次日食之候差十刻既
 而司天中官正舒易简等更陈家学于是诏翰林
 学士范镇等考定是非上推尚书辰弗集于房与
 春秋之日食参今历之所候而易简等所学疏阔
 不可用新书为密遂赐名明天历诏翰林学士王
 圭序之未久以月食不效诏历官重造新历至神
卷九十九 第 22a 页 WYG0789-0506d.png
 宗熙宁元年上之占验亦差遂复行崇天历
神宗熙宁七年甲寅卫朴造奉元历
 积年八千三百一十八万五千二百七十七
 日法二万三千七百
 历行十八年至元祐间测有差
哲宗元祐七年壬申皇居卿造观天历
 积年五百九十四万四千九百九十七
 日法一万二千三十
 历行十一年崇宁间冬至有差
卷九十九 第 22b 页 WYG0789-0507a.png
徽宗崇宁二年癸未姚舜辅造占天历
 积年二千五百五十万一千九百三十七
 日法二万二千八十
 历行三年不效
崇宁五年丙戌姚舜辅造纪元历
 积年二千八百六十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七
 日法七千二百九十
 历行二十一年
 金
卷九十九 第 23a 页 WYG0789-0507b.png
太宗天会五年丁未(南宋高宗/建炎元年)杨级造大明历
 积年三亿八千三百七十六万八千六百五十七
 日法五千二百三十
大定二十年庚子(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赵知微重修大明历
 积年八千八百六十三万九千七百五十七
 日法五千二百三十
 天会五年司天杨级始造大明历十五年春正月
 朔始颁行之其法不知所本或曰因宋纪元历而
 增损之至正隆戊寅三月辛酉朔推日当食而不
卷九十九 第 23b 页 WYG0789-0507c.png
 食大定癸巳五月壬辰朔日食甲午十一月甲申
 朔日食加时皆先天丁酉九月丁酉朔食乃后天
 由是占候渐差至庚子乃命史官赵知微重修大
 明历十一年历成二十一年十一月望月食验知
 知微历为亲遂用之
 南宋
高宗绍兴五年乙卯陈得一造统元历
 积年九千四百二十五万一千七百三十七
 日法六千九百三十
卷九十九 第 24a 页 WYG0789-0507d.png
 历行三十二年
孝宗乾道三年丁亥刘孝荣造乾道历
 积年九千一百六十四万五千九百三十七
 日法三万
 历行九年
淳熙三年丙申刘孝荣造淳熙历
 积年五千二百四十二万二千七十七
 日法五千六百四十
 历行十五年
卷九十九 第 24b 页 WYG0789-0508a.png
光宗绍熙二年辛亥刘孝荣造会元历
 积年二千五百四十九万四千八百五十七
 日法三万八千七百
 历行八年
宁宗庆元五年己未杨忠辅造统天历
 积年三千九百一十七
 日法一万二千
 历行八年
开禧三年丁卯鲍浣之造开禧历
卷九十九 第 25a 页 WYG0789-0508b.png
 积年七百八十四万八千一百五十七
 日法一万六千九百
 历行四十四年
理宗淳祐十年辛亥李德卿造淳祐历
 积年一亿二千二十六万七千六百七十七
 日法三千五百三十
 历行一年
宝祐元年癸丑谭玉造会天历
 积年一千一百三十五万六千一百五十七
卷九十九 第 25b 页 WYG0789-0508c.png
 日法九千七百四十
 历行十八年
度宗咸淳七年辛未陈鼎造成天历
 积年七千一百七十五万八千一百五十七
 日法七千四百二十
 历行四年
 高宗时中原既失星翁离散纪元历亡绍兴二年
 高宗重购得之乃命常州布衣陈得一改造统元
 历历成诏翰林院学士孙近为序颁行乃有司不
卷九十九 第 26a 页 WYG0789-0508d.png
 善用之暗用纪元法推步推得乾道三年丁亥岁
 十一月甲子朔裴伯寿陈统元法当进作乙丑于
 是依统元正之光州士人刘孝荣言是年四月戊
 辰朔日食一分日官言食二分既而精明不食是
 年孝宗命孝荣治历乃采五代民间万分历作三
 万分以为日法造乾道历时谈天者各以技术相
 高互相诋毁纷纷不已至淳熙三年因推太阳不
 合仍命孝荣改历四年颁行赐名淳熙淳熙末验
 合朔差光宗绍兴二年诏改新历仍命孝荣为之
卷九十九 第 26b 页 WYG0789-0509a.png
 赐名会元四年布衣王孝礼言陈得一造统元历
 刘孝荣造乾道淳熙会元三历皆未尝测景是以
 冬至皆后天一日今宜立表测验是时朝廷虽从
 未暇改作庆元四年会元历占候多差日官草泽
 互有异同旧历后天十一刻诏杨忠辅造新历五
 年历成赐名统天是年六月乙酉朔推日食不验
 又嘉泰二年五月甲辰朔日食统天历先天一辰
 有半乃诏草泽有通历者应聘修治开禧三年大
 理评事鲍浣之言统天历气朔五星皆立虚加虚
卷九十九 第 27a 页 WYG0789-0509b.png
 减之数气朔积分乃有泛积定积之繁其馀差漏
 不可备言杨忠辅今见统天历舛私成新历容臣
 太史草泽诸人所著历参考之检讨曾渐亦言愿
 以诸历下本省参考以最近者颁用于是改定新
 历历成赐名开禧诏以戊辰年权附统天历颁之
 于是附行于世四十五年嘉定十一年太史局推
 七月朔日食不验因命李德卿改造新历淳祐十
 年历成赐名淳祐是年淳祐新历推壬子岁立春
时刻与开禧历所推相差六刻又推日食分亦差
卷九十九 第 27b 页 WYG0789-0509c.png
 六刻有馀十二年秘书省言李德卿历与谭玉所
 进新历各有得失请商确推算合众长而为一未
 几历成赐名会天宝祐元年行之咸淳六年十一
 月三十日冬至后为闰十一月既已颁历浙江安
 抚司准备差遣臧元震言十九岁为一章至朔同
 日谓之章月今以十一月三十日为冬至又以冬
 至后为闰十一月自淳祐壬子至咸淳庚午凡十
 九年是为章岁以十九年七闰推之则闰月当在
 冬至前不当在冬至后以至朔同日论之则冬至
卷九十九 第 28a 页 WYG0789-0509d.png
 当在十一月初一日不当在三十日因更造历六
 年成七年颁行即成天历也
 按宋史云宋开国以来其历曰应天曰乾元曰仪
 天曰崇天曰明天曰奉天曰观天曰纪元迨靖康
 丙午百六十馀年而八改历南渡之后曰统元曰
 乾道曰淳熙曰会元曰统天曰开禧曰会天曰成
 天至德祐丙子又百五十年复八改历使其初立
 法吻合天道则千岁日至可坐而致奚必数数更
 法以求幸合玄象哉虽然天步惟艰古今通患天
卷九十九 第 28b 页 WYG0789-0510a.png
 运日行左右既分不能无忒谓七十九年差一度
 虽视古差密亦仅得其槩耳又况黄赤道度有斜
 正阔狭之殊日月运行有盈缩朏朒表里之异测
 北极者率以千里差三度有奇晷景称是古今测
 验止于岳台而岳台岂必天地之中馀杭则东南
 相距二千馀里华夏幅员东西万里发敛晷刻岂
 能尽谐又造历者追求历元踰越旷古抑不知二
 帝授时齐政之治毕殚于是否乎今其遗法具在
 方册惟奉天会天二法不存大抵数异术同因仍
卷九十九 第 29a 页 WYG0789-0510b.png
 增损以追合乾象俱无以大相过也
 元
国初承用金大明历庚辰岁太宗西征五月望月食
不效二月五月朔微月见于西南中书令耶律楚材
以大明历后天乃为更改又创里差以增损之名为
西征庚午元历表上之不果颁用至元四年西域扎
马鲁丁撰进万年历世祖稍颁行之十三年平宋遂
诏前中书左丞许衡太子赞善王恂都水少监郭守
敬改治新历乃创简仪仰仪高表诸器测候日月星
卷九十九 第 29b 页 WYG0789-0510c.png
辰消息运行之变兼考前代历法参别同异酌取中
数以为历本当时测景之所二十有七东极朝鲜西
至滇池南踰朱崖北尽铁勒十七年冬至历成诏赐
名曰授时历十八年颁行按授时历不用积年日法
革去人为附会之失而惟顺天以求合又以日月实
合时刻定朔而不用虚进法诚为卓见超越前代矣
约略计之其所考正者凡七事一曰冬至自至元十
四年丁丑至十七年庚辰各冬至详测日晷酌取至
日前后同者为准二曰岁馀自宋大明壬寅年距今
卷九十九 第 30a 页 WYG0789-0510d.png
八百一十年每岁合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
十五分即用二十五分为授时历岁馀合用之数较
大明历减去一十一秒并定上推百年增一下推百
年减一之议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望月
食既推求日躔得冬至日躔赤道箕宿十度黄道九
度有奇较大明历差七十六分六十四秒四曰月离
自丁丑后每日测知逐时太阴行度推算变从黄道
求入转极迟疾并平行得大明历入转后天又因考
验交食加大明历三十刻五曰入交自丁丑五月后
卷九十九 第 30b 页 WYG0789-0511a.png
凭每日测得太阴去极度比拟黄道去极度得月道
交于黄道仍依日食法度推求皆有食分得入交时
刻六曰二十八宿距度自汉太初以来距度不同互
有损益大明历则于度分附以太半少皆私意牵就
未尝实测其数授时新仪皆细刻周天度分每度为
三十六分以距线代管窥宿度馀分并依实测不以
私意牵就七曰日出入昼夜刻大明历止据汴京为
准刻数与大都不同授时一以大都为正所创法者
五事一曰太阳盈缩用四正定气立升降限求得每
卷九十九 第 31a 页 WYG0789-0511b.png
日行分初末极差积度二曰月行迟疾古历用二十
八限授时以万分日之八百二十分为一限析为三
百三十六限求其迟疾度数逐时不同三曰黄赤道
差依新算求得度率积差差率四曰黄赤内外度据
累年实测内外极度度分求每日去极若干五曰白
道交周旧法黄道变推白道以斜求斜授时用立浑
比量得月与赤道正交春秋二正度分拟以为法推
逐月每交二十八宿度分已上考正创法共十有二
事守敬擅称此术概在于是顾欲据是遂谓上通往
卷九十九 第 31b 页 WYG0789-0511c.png
古下验将来无不密合可垂永久而无敝岂其然乎
何者求理未精立法未全也夫天有不同心圈地有
纬度太阳高卑限不在二至月与五星有小轮有纬
行七政各有视差有清蒙气差诸如此类缕举之不
下数十种凡皆守敬所未闻也而历家舍此数十种
必无密合天行之理无惑乎授时历成至大德三年
八月推日当食而不食六年六月又食而失推守敬
亦付之无可柰何也且当日加工仅于日月而略于
五星五星则犹沿用大明历然则其历术之浅深可
卷九十九 第 32a 页 WYG0789-0511d.png
知矣
 明
洪武初年首命太史监正元统釐正历典统上言一
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历随时修改以合天度遂以洪
武十七年甲子岁为历元作历法四卷改名大统而
其法皆袭授时独弃去百年消长之法李德芳争之
不从于是相沿二百馀年不知变通交食既讹节候
亦爽五星伏见益复谬迷改修之议始于万历决于
卷九十九 第 32b 页 WYG0789-0512a.png
崇祯岁次己巳望等应召前来著书演器阅六年历
成参前验后无不密合天行时有布衣魏文魁以晓
历著闻曾随观察邢公云路著有律历考一书乃率
门徒上疏要求设局以角胜负卒以测验屡疏散遣
回籍
 
 
 
 
卷九十九 第 33a 页 WYG0789-0512b.png
 新法算书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