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八 第 1a 页 WYG0789-032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法算书卷八十八 明 徐光启等 撰
测量全义二
第一题
平面测远(三支/)
一支测两物之能到者 一法曰甲乙
为地平面上江河之广或土田道里之
远欲从甲测去乙几何于甲角上平安
象限仪之心(后言象限或言仪/平安言安省文)两边向
新法算书卷八十八 明 徐光启等 撰
测量全义二
第一题
平面测远(三支/)
一支测两物之能到者 一法曰甲乙
为地平面上江河之广或土田道里之
远欲从甲测去乙几何于甲角上平安
象限仪之心(后言象限或言仪/平安言安省文)两边向
卷八十八 第 1b 页 WYG0789-0321d.png
乙向丙作直角次从甲向丙行任取一十二步为丙点
丙上再安象限边向甲窥衡望乙交象限之周线于丁
定丙角为四十八度成甲乙丙直角形此形有甲丙边
丙角而求甲乙边法为全数与甲丙边外数若丙角之
切线与甲乙边外数也算得一十三步又三之一为甲与
乙平面相距之远(象限仪法见本篇第三/卷窥衡或作指尺义同)
二法曰丁乙为两所不能作直角或不欲
或地非平面(山水林木/屋舍所隔)则丁安象限边向
乙窥衡向丙定丁角为六十二度向丙行
丙上再安象限边向甲窥衡望乙交象限之周线于丁
定丙角为四十八度成甲乙丙直角形此形有甲丙边
丙角而求甲乙边法为全数与甲丙边外数若丙角之
切线与甲乙边外数也算得一十三步又三之一为甲与
乙平面相距之远(象限仪法见本篇第三/卷窥衡或作指尺义同)
二法曰丁乙为两所不能作直角或不欲
或地非平面(山水林木/屋舍所隔)则丁安象限边向
乙窥衡向丙定丁角为六十二度向丙行
卷八十八 第 2a 页 WYG0789-0322a.png
任取一十二步丙上再加象限边向丁窥衡望乙定丙角
为八十度成丁乙丙角形此形有丁丙边丁丙两角自有
乙角而求乙丁边法乙角之正弦与丁丙边外数若丙角
之正弦与丁乙边外数算得一十九
步又五之一为乙与丁相距之远丁
为钝角亦如之 三法曰或从丁向
丙线持象限前却取得甲直角是乙
丁为直角之对边也法全数与外甲
丁若丁角之交线与外乙丁
为八十度成丁乙丙角形此形有丁丙边丁丙两角自有
乙角而求乙丁边法乙角之正弦与丁丙边外数若丙角
之正弦与丁乙边外数算得一十九
步又五之一为乙与丁相距之远丁
为钝角亦如之 三法曰或从丁向
丙线持象限前却取得甲直角是乙
丁为直角之对边也法全数与外甲
丁若丁角之交线与外乙丁
卷八十八 第 2b 页 WYG0789-0322b.png
四法曰若丁为钝角上安象限面移丁丙线外边向乙
衡向任取之丙表定戊丁丙角为五十度以并戊丁乙
直角得钝角一百四十度末定丙角二十四度成丁乙
丙角形此形有丙丁边一丈二尺丙角二十四度法乙
角之正弦与外丁丙若丙角之正弦
与外乙丁得一丈七尺七寸
五法曰丁安象限边向乙衡向任取
之丙表得二丈从丁直视过丙至己
任定丙己为一丈以上安象限边向
衡向任取之丙表定戊丁丙角为五十度以并戊丁乙
直角得钝角一百四十度末定丙角二十四度成丁乙
丙角形此形有丙丁边一丈二尺丙角二十四度法乙
角之正弦与外丁丙若丙角之正弦
与外乙丁得一丈七尺七寸
五法曰丁安象限边向乙衡向任取
之丙表得二丈从丁直视过丙至己
任定丙己为一丈以上安象限边向
卷八十八 第 3a 页 WYG0789-0322c.png
戊衡向丙令己角与丁角等末前却令戊过丙至乙作
直线则丙己与己戊若丙丁与丁乙
论曰丁乙丙丙己戊两角形相似何者
己丁两角等丙上两交角又等是形与
形相似(六卷/四题)即相当边之比例必等用
三率法丙己一丈为一率己戊三丈为次
率丁丙二丈为三率算得六丈为乙丁
六法曰甲乙为两所从乙引长任取二
十步为丙又任作丙丁戊直线任取丙
直线则丙己与己戊若丙丁与丁乙
论曰丁乙丙丙己戊两角形相似何者
己丁两角等丙上两交角又等是形与
形相似(六卷/四题)即相当边之比例必等用
三率法丙己一丈为一率己戊三丈为次
率丁丙二丈为三率算得六丈为乙丁
六法曰甲乙为两所从乙引长任取二
十步为丙又任作丙丁戊直线任取丙
卷八十八 第 3b 页 WYG0789-0322d.png
丁二十五步丁安象限边向乙衡向丙定乙丁丙角次
持象限前却取戊令戊角与丁角等量丁戊得六十一
步法丙丁与丁戊若丙乙与乙甲(六卷/二)算得十二步又
一十五之四
不用布算法
七法曰乙丁为两所乙安象限边向任取
之丙衡向丁得丁乙丙外角七十度次从
丙乙直线上求戊令戊角半于丁乙丙角
则戊乙与乙丁等
持象限前却取戊令戊角与丁角等量丁戊得六十一
步法丙丁与丁戊若丙乙与乙甲(六卷/二)算得十二步又
一十五之四
不用布算法
七法曰乙丁为两所乙安象限边向任取
之丙衡向丁得丁乙丙外角七十度次从
丙乙直线上求戊令戊角半于丁乙丙角
则戊乙与乙丁等
卷八十八 第 4a 页 WYG0789-0323a.png
论曰丁乙丙外角与相对之两内角等(一卷三/十二)戊角半
丁角亦半两角等两腰亦等
八法曰乙上安象限作六十度角次于乙丙直线上求
丙亦作六十度角则乙丙与乙丁等
论曰乙丙两角各六十度则丁角
亦六十度而乙丁丙为三边等形
九法曰若乙丙短则向乙向丁求
甲直角得甲乙为乙丁之半
论曰丁乙甲直角形乙角既六十
丁角亦半两角等两腰亦等
八法曰乙上安象限作六十度角次于乙丙直线上求
丙亦作六十度角则乙丙与乙丁等
论曰乙丙两角各六十度则丁角
亦六十度而乙丁丙为三边等形
九法曰若乙丙短则向乙向丁求
甲直角得甲乙为乙丁之半
论曰丁乙甲直角形乙角既六十
卷八十八 第 4b 页 WYG0789-0323b.png
度则丁角三十度因角与角之正弦若边与边是三十
度之正弦全数之半也故乙甲为乙丁之半也
十法曰任设乙角为四十度次以半周
上馀度平分为七十度于乙丙线上前
却令丙角亦七十度则乙丙与乙丁等
论曰丙角为外角之半丁角亦半乙丙
与乙丁两线必等
用矩度法 用矩度者以器上小形当所测大形也如
所测为甲乙则矩度之边壬丙或己辛与甲乙平行
度之正弦全数之半也故乙甲为乙丁之半也
十法曰任设乙角为四十度次以半周
上馀度平分为七十度于乙丙线上前
却令丙角亦七十度则乙丙与乙丁等
论曰丙角为外角之半丁角亦半乙丙
与乙丁两线必等
用矩度法 用矩度者以器上小形当所测大形也如
所测为甲乙则矩度之边壬丙或己辛与甲乙平行
卷八十八 第 5a 页 WYG0789-0323c.png
其相当数为比例必等所设两在边为甲丙则矩度之
边壬辛或丙己与甲丙平行其相当数为比例必等(一/卷)
(二十九三/十二题)置法同前甲恒为直角
十一法曰一解窥衡交线(后省曰交/或曰视交)
在对角则丙甲与甲乙等
论曰丙己辛丙甲乙两角形相似何
者两形有己甲各直角同用丙角则
两相似(六卷/四题)而矩形丙己与己辛等
则丙甲与甲乙亦等二解视交在两
边壬辛或丙己与甲丙平行其相当数为比例必等(一/卷)
(二十九三/十二题)置法同前甲恒为直角
十一法曰一解窥衡交线(后省曰交/或曰视交)
在对角则丙甲与甲乙等
论曰丙己辛丙甲乙两角形相似何
者两形有己甲各直角同用丙角则
两相似(六卷/四题)而矩形丙己与己辛等
则丙甲与甲乙亦等二解视交在两
卷八十八 第 5b 页 WYG0789-0323d.png
所平行边如戊则丙己与己戊若丙甲与甲乙
论曰丙己戊丙甲乙两角形相似何者两形有己甲各
直角同用丙角则两形相似(六卷/四题)而矩形之丙己与己
戊若甲丙与甲乙
三率法丙己一百分为首率己戊七十
分为二率丙甲一十五步为三率算得
甲乙十一步半(两所平行边/后省曰平边)
三解视交在两测平行边如丁则丁壬
与壬丙若丙甲与甲乙(两测平行边/后省曰立边)
论曰丙己戊丙甲乙两角形相似何者两形有己甲各
直角同用丙角则两形相似(六卷/四题)而矩形之丙己与己
戊若甲丙与甲乙
三率法丙己一百分为首率己戊七十
分为二率丙甲一十五步为三率算得
甲乙十一步半(两所平行边/后省曰平边)
三解视交在两测平行边如丁则丁壬
与壬丙若丙甲与甲乙(两测平行边/后省曰立边)
卷八十八 第 6a 页 WYG0789-0324a.png
论曰丁壬丙丙甲乙两角形相似何者两形有直角有
相等之壬丁丙乙丙甲两角在平行线内则相当线之
比例必等 三率法丁壬六十分为一率壬丙百分为
次率丙甲一十二步为三率算得二十步为甲乙
省算法 十二法曰交戊甲丙六十
步即于丙己边自己至未取六十分
与甲丙比例等自未至视线作未子
为丙己之垂线从子作子午为辛己
之垂线得子午戊形戊午之若干分
相等之壬丁丙乙丙甲两角在平行线内则相当线之
比例必等 三率法丁壬六十分为一率壬丙百分为
次率丙甲一十二步为三率算得二十步为甲乙
省算法 十二法曰交戊甲丙六十
步即于丙己边自己至未取六十分
与甲丙比例等自未至视线作未子
为丙己之垂线从子作子午为辛己
之垂线得子午戊形戊午之若干分
卷八十八 第 6b 页 WYG0789-0324b.png
为甲乙之若干步
论曰子午戊丙甲乙两角形相似何者两形各有直角
有相等之戊角与乙角则各边之比
例等先作未己或子午与甲丙比例
等则戊午甲乙比例亦等 若交在
丁从壬至午取六十分作午子垂线
二支测两所之不能到者
一法曰乙丙为两所俱不能到独甲
可到即于甲上立表令甲乙丙为直
论曰子午戊丙甲乙两角形相似何者两形各有直角
有相等之戊角与乙角则各边之比
例等先作未己或子午与甲丙比例
等则戊午甲乙比例亦等 若交在
丁从壬至午取六十分作午子垂线
二支测两所之不能到者
一法曰乙丙为两所俱不能到独甲
可到即于甲上立表令甲乙丙为直
卷八十八 第 7a 页 WYG0789-0324c.png
线安象限边向乙向丁行至丁得若干步安象限于丁
边向甲衡以次向乙向丙成甲丁丙甲乙丁两直角形
甲乙丁角形有甲丁边丁角可求甲乙边(本书首卷十/二题二解)
甲丁丙角形有甲丁边丁角可求甲丙边末以甲乙减
甲丙所馀乙丙用切线可求乙丙边如甲丁二十四步
乙丁甲角三十四度丙丁甲角四十八度则甲丁为全
数而甲乙为甲丁乙角之切线甲丙为甲丁丙角之切
线两切线之较为乙丙用三率法全数一甲丁二十四
步二切线较三算得一十步一十五之七为乙丙
边向甲衡以次向乙向丙成甲丁丙甲乙丁两直角形
甲乙丁角形有甲丁边丁角可求甲乙边(本书首卷十/二题二解)
甲丁丙角形有甲丁边丁角可求甲丙边末以甲乙减
甲丙所馀乙丙用切线可求乙丙边如甲丁二十四步
乙丁甲角三十四度丙丁甲角四十八度则甲丁为全
数而甲乙为甲丁乙角之切线甲丙为甲丁丙角之切
线两切线之较为乙丙用三率法全数一甲丁二十四
步二切线较三算得一十步一十五之七为乙丙
卷八十八 第 7b 页 WYG0789-0324d.png
二法曰乙丙为两所直线上更
任取两所如丁如庚次作庚壬
线任取壬点安象限边向丙窥
庚定壬角之度次辛点上安象限向乙向庚游移令辛
角与壬角等次戊安象限向丁(乙丙直/线上)向庚游移令戊
角与壬角亦等未量壬辛戊庚及庚丁各几何用三率
法与戊庚与辛壬若庚丁与乙丙
三法曰乙丙直线上任至一处如庚庚上安象限边向
乙丙窥丁定丁庚乙角之度又从庚丁直线上至戊戊
任取两所如丁如庚次作庚壬
线任取壬点安象限边向丙窥
庚定壬角之度次辛点上安象限向乙向庚游移令辛
角与壬角等次戊安象限向丁(乙丙直/线上)向庚游移令戊
角与壬角亦等未量壬辛戊庚及庚丁各几何用三率
法与戊庚与辛壬若庚丁与乙丙
三法曰乙丙直线上任至一处如庚庚上安象限边向
乙丙窥丁定丁庚乙角之度又从庚丁直线上至戊戊
卷八十八 第 8a 页 WYG0789-0325a.png
上安象限作庚戊己角与丁庚(乙/角)等即
戊己线与丙庚平行次于巳上窥过丁
到丙戊己之间游移窥过丁到乙得辛
则戊丁与辛己若丁庚与乙丙
论曰丙乙丁辛己丁两角形相似戊辛
丁乙庚丁两角形亦相似则各边之比
例自等
省算 四法曰乙庚为两所直线上取甲安象限作乙甲
丁直角行至丁安象限边向甲窥乙窥庚作甲丁乙甲
戊己线与丙庚平行次于巳上窥过丁
到丙戊己之间游移窥过丁到乙得辛
则戊丁与辛己若丁庚与乙丙
论曰丙乙丁辛己丁两角形相似戊辛
丁乙庚丁两角形亦相似则各边之比
例自等
省算 四法曰乙庚为两所直线上取甲安象限作乙甲
丁直角行至丁安象限边向甲窥乙窥庚作甲丁乙甲
卷八十八 第 8b 页 WYG0789-0325b.png
丁庚两角次甲乙直线上寻戊作
甲戊丁为乙丁甲之馀角寻巳作
甲己丁为甲丁庚之馀角则得戊
己与乙庚等
论曰甲乙丁甲戊丁两形等何者
戊为甲丁乙之馀角则与乙角等
同用甲丁边故两形等依显甲庚丁甲丁己两直角形
亦等夫庚甲甲己既等减相等之甲乙甲戊所存戊己
乙庚亦等
甲戊丁为乙丁甲之馀角寻巳作
甲己丁为甲丁庚之馀角则得戊
己与乙庚等
论曰甲乙丁甲戊丁两形等何者
戊为甲丁乙之馀角则与乙角等
同用甲丁边故两形等依显甲庚丁甲丁己两直角形
亦等夫庚甲甲己既等减相等之甲乙甲戊所存戊己
乙庚亦等
卷八十八 第 9a 页 WYG0789-0325c.png
五法曰甲丁直线上取戊安象限窥乙
作戊角为四十五度丁上窥庚亦令丁
角为四十五则戊丁与乙庚等(戊甲乙/为直角)
论曰丁戊各半直角则庚与乙亦如之
甲丁甲庚必等又甲戊甲乙亦然减相等之甲乙甲戊
则所存亦等
六法曰若庚乙丁戊两线上所得角未
真则于乙庚线上取丙安象限作六十
度角丙丁线上寻戊寻丁望乙望庚作
作戊角为四十五度丁上窥庚亦令丁
角为四十五则戊丁与乙庚等(戊甲乙/为直角)
论曰丁戊各半直角则庚与乙亦如之
甲丁甲庚必等又甲戊甲乙亦然减相等之甲乙甲戊
则所存亦等
六法曰若庚乙丁戊两线上所得角未
真则于乙庚线上取丙安象限作六十
度角丙丁线上寻戊寻丁望乙望庚作
卷八十八 第 9b 页 WYG0789-0325d.png
戊丁二角各六十度则戊丁与乙庚等
论曰丁丙庚角形之三角同为六十度乙戊丙亦如之
减相等之戊丙乙丙所存丁戊乙庚自等
七法曰置丙角六十度令戊丁为
两直角则戊丁为庚乙之半
论曰庚丙丁乙丙戊两直角形有
丙角六十度乙角必三十度因边与边若角与角之正
弦则三十度之正弦戊丙为全数乙丙之半又庚丙为
全数丁丙为庚角之正弦视全数亦半庚丁乙戊既平
论曰丁丙庚角形之三角同为六十度乙戊丙亦如之
减相等之戊丙乙丙所存丁戊乙庚自等
七法曰置丙角六十度令戊丁为
两直角则戊丁为庚乙之半
论曰庚丙丁乙丙戊两直角形有
丙角六十度乙角必三十度因边与边若角与角之正
弦则三十度之正弦戊丙为全数乙丙之半又庚丙为
全数丁丙为庚角之正弦视全数亦半庚丁乙戊既平
卷八十八 第 10a 页 WYG0789-0326a.png
行则庚丙与丁丙若乙丙与戊丙分之乙丙与戊丙若
庚乙与戊丁戊丙为乙丙之半则戊丁亦乙庚之半
八法曰若丙为钝角则以丙角之馀度平分
之次于丙丁线上寻戊寻丁各作丙角馀之
半则戊丁与乙庚等
论曰乙丙戊庚丙丁两角形相似乙戊庚丁
四角等则边亦等减相等之戊丙乙丙所存
之戊丁乙庚亦等
用矩度
庚乙与戊丁戊丙为乙丙之半则戊丁亦乙庚之半
八法曰若丙为钝角则以丙角之馀度平分
之次于丙丁线上寻戊寻丁各作丙角馀之
半则戊丁与乙庚等
论曰乙丙戊庚丙丁两角形相似乙戊庚丁
四角等则边亦等减相等之戊丙乙丙所存
之戊丁乙庚亦等
用矩度
卷八十八 第 10b 页 WYG0789-0326b.png
九法曰庚向乙直线上行取甲
甲上安矩度作甲丁垂线行至
丁得若干步安矩度边向甲窥
乙与庚各交矩度边 一解交
乙庚平行边于己于戊则丁壬
与戊己若丁甲与乙庚(戊己与乙庚平/行故曰平行边)
论曰己丁壬庚丁甲两直角形同用丁角则相似是丁
壬与壬己若丁甲与甲庚又丁壬戊丁甲乙两直角形
同用丁角亦相似是丁壬与壬戊若丁甲与甲乙更之
甲上安矩度作甲丁垂线行至
丁得若干步安矩度边向甲窥
乙与庚各交矩度边 一解交
乙庚平行边于己于戊则丁壬
与戊己若丁甲与乙庚(戊己与乙庚平/行故曰平行边)
论曰己丁壬庚丁甲两直角形同用丁角则相似是丁
壬与壬己若丁甲与甲庚又丁壬戊丁甲乙两直角形
同用丁角亦相似是丁壬与壬戊若丁甲与甲乙更之
卷八十八 第 11a 页 WYG0789-0326c.png
丁壬与丁甲若壬戊与甲乙夫壬戊甲乙乃壬己庚甲
两全内所取之分也(五卷/十一)则所馀戊己与乙庚若壬己
与甲庚亦若丁壬与丁甲矣
三率法丁壬一百分为首率戊己四十分为次率甲丁
六步为三率算得二步又十分之四为乙庚
二解交立边于午于子
论曰午丁辛丁庚甲两直角
形相似以求甲庚边子辛丁
丁甲乙两直角形相似以求
两全内所取之分也(五卷/十一)则所馀戊己与乙庚若壬己
与甲庚亦若丁壬与丁甲矣
三率法丁壬一百分为首率戊己四十分为次率甲丁
六步为三率算得二步又十分之四为乙庚
二解交立边于午于子
论曰午丁辛丁庚甲两直角
形相似以求甲庚边子辛丁
丁甲乙两直角形相似以求
卷八十八 第 11b 页 WYG0789-0326d.png
甲乙边庚甲内减甲乙较为乙庚
省算于丁壬边取丁寅之分数如丁甲之步数(每步取/一分或)
(二或三/俱得)寅上作垂线交两视线于酉于卯则卯酉之分
数为乙庚之步数
论曰卯寅丁庚甲丁两形相似酉寅丁乙甲丁两形亦
相似卯寅内减酉寅庚甲内减甲乙则丁寅与卯酉若
丁甲与庚乙
三解互交两边于己于戊先求甲庚次求甲乙甲庚内
减甲乙馀为乙庚边其求甲庚为丙己与丙丁若甲丁
省算于丁壬边取丁寅之分数如丁甲之步数(每步取/一分或)
(二或三/俱得)寅上作垂线交两视线于酉于卯则卯酉之分
数为乙庚之步数
论曰卯寅丁庚甲丁两形相似酉寅丁乙甲丁两形亦
相似卯寅内减酉寅庚甲内减甲乙则丁寅与卯酉若
丁甲与庚乙
三解互交两边于己于戊先求甲庚次求甲乙甲庚内
减甲乙馀为乙庚边其求甲庚为丙己与丙丁若甲丁
卷八十八 第 12a 页 WYG0789-0327a.png
与甲庚求甲乙为丁壬与壬戊
若甲丁与甲乙 省算丁壬边
上取丁寅之分数如甲丁之步
数寅上立垂线交两视线于午
于子则午子之分数如乙庚之步数
三支物莫能到复不能作线与参直
一法曰乙己两物不能到复不能向
乙己作直线则于甲上安象限边向
乙窥己成甲乙己角(形向/丁次)行至丁得
若甲丁与甲乙 省算丁壬边
上取丁寅之分数如甲丁之步
数寅上立垂线交两视线于午
于子则午子之分数如乙庚之步数
三支物莫能到复不能作线与参直
一法曰乙己两物不能到复不能向
乙己作直线则于甲上安象限边向
乙窥己成甲乙己角(形向/丁次)行至丁得
卷八十八 第 12b 页 WYG0789-0327b.png
若干步上安象限边向甲窥乙成甲
丁乙角形复窥己成丁乙己角形若
乙甲丁形有丁角为三十八度丁甲
十步而求甲乙边法为全数与外甲丁边若丁角之切
线与外甲乙边算得七步又六十之四十九(若甲非直/角则定其)
(角之/度)次己甲丁形有丁甲十步丁角七十七度甲角六
十五度而求甲己边法为己角之正弦与外甲丁边若
丁角之正弦与外甲己边算得一十五步又六十之四
十九次甲乙己角形有甲角甲乙边七步又六十之四
丁乙角形复窥己成丁乙己角形若
乙甲丁形有丁角为三十八度丁甲
十步而求甲乙边法为全数与外甲丁边若丁角之切
线与外甲乙边算得七步又六十之四十九(若甲非直/角则定其)
(角之/度)次己甲丁形有丁甲十步丁角七十七度甲角六
十五度而求甲己边法为己角之正弦与外甲丁边若
丁角之正弦与外甲己边算得一十五步又六十之四
十九次甲乙己角形有甲角甲乙边七步又六十之四
卷八十八 第 13a 页 WYG0789-0327c.png
十九甲己边一十五又六十之四十九而求乙己边即
从乙到戊作垂线分本形为两直角形其甲乙戊角形
有甲角二十五度甲乙七步有奇而求甲戊边法为全
数与外甲乙边若乙角之正弦与外甲戊边算得七步
又六十之五次求乙戊边法为全数与外甲乙边若甲
角之正弦与外乙戊边算得三步又六十之一十八末
于甲己内减甲戊馀八步又六十之四十四为戊己其
乙戊己角形有乙戊戊己两边以句股法求之得乙己
九步有奇
从乙到戊作垂线分本形为两直角形其甲乙戊角形
有甲角二十五度甲乙七步有奇而求甲戊边法为全
数与外甲乙边若乙角之正弦与外甲戊边算得七步
又六十之五次求乙戊边法为全数与外甲乙边若甲
角之正弦与外乙戊边算得三步又六十之一十八末
于甲己内减甲戊馀八步又六十之四十四为戊己其
乙戊己角形有乙戊戊己两边以句股法求之得乙己
九步有奇
卷八十八 第 13b 页 WYG0789-0327d.png
二法曰任内丙表安象限边向乙窥巳
定己丙(乙/角)之度丙乙直线上取丁安象
限边向己窥过丙到乙定己丁丙角为
己丙乙角之半又于己丙直线上取戊
安象限边向乙窥丙到己令乙戊丙之角为丙角之半
则得丁戊与乙己等
论曰丙丁己角为乙丙己外角之半则己角亦半夫角
等者腰亦等则己丙与丁丙等乙戊丙角为乙丙己外
角之半则乙角亦半而乙丙与丙戊等夫乙丙己丁丙
定己丙(乙/角)之度丙乙直线上取丁安象
限边向己窥过丙到乙定己丁丙角为
己丙乙角之半又于己丙直线上取戊
安象限边向乙窥丙到己令乙戊丙之角为丙角之半
则得丁戊与乙己等
论曰丙丁己角为乙丙己外角之半则己角亦半夫角
等者腰亦等则己丙与丁丙等乙戊丙角为乙丙己外
角之半则乙角亦半而乙丙与丙戊等夫乙丙己丁丙
卷八十八 第 14a 页 WYG0789-0328a.png
戊两形之两腰等两腰间角等则乙己与戊丁两底亦
等
第二题
斜面测远(三支/)
一支不论根之能到与否
一法曰乙甲为山之高其坡乙丙欲测坡
若于于丙或左或右置象限作直角一边
向丁至丁上置象限边向丙窥乙令丁为
四十五度角则得丙丁与乙丙等
等
第二题
斜面测远(三支/)
一支不论根之能到与否
一法曰乙甲为山之高其坡乙丙欲测坡
若于于丙或左或右置象限作直角一边
向丁至丁上置象限边向丙窥乙令丁为
四十五度角则得丙丁与乙丙等
卷八十八 第 14b 页 WYG0789-0328b.png
论曰乙丁丙直角形丁角四十五度则乙角亦四十五
度丁丙乙丙各等角之对边也必等
二支根之能到者 二法曰置丙
象限边向甲根窥乙定丙角之度
此形有甲丙边丙角而求乙丙边
法为全数与外甲丙若丙角之割
线与外乙丙 三法曰丙甲直线上求丁置象限令其
角为乙丙甲角之半则丙丁与乙丙等
四法用矩度
度丁丙乙丙各等角之对边也必等
二支根之能到者 二法曰置丙
象限边向甲根窥乙定丙角之度
此形有甲丙边丙角而求乙丙边
法为全数与外甲丙若丙角之割
线与外乙丙 三法曰丙甲直线上求丁置象限令其
角为乙丙甲角之半则丙丁与乙丙等
四法用矩度
卷八十八 第 15a 页 WYG0789-0328c.png
一解曰表在丁窥交平边于辛为
辛庚与辛丁若甲丁与乙丁
二解曰表在丙窥交为对角线依
句股法丙甲自之倍之开方得弦
三解曰表在戊窥交立边于己为
戊寅与戊己若甲戊与戊乙
五法省算矩边从丁到午取分数
如丁甲之步数立午子垂线成午
丁子角形与甲丁乙形相似则丁子之分数为乙丁之
辛庚与辛丁若甲丁与乙丁
二解曰表在丙窥交为对角线依
句股法丙甲自之倍之开方得弦
三解曰表在戊窥交立边于己为
戊寅与戊己若甲戊与戊乙
五法省算矩边从丁到午取分数
如丁甲之步数立午子垂线成午
丁子角形与甲丁乙形相似则丁子之分数为乙丁之
卷八十八 第 15b 页 WYG0789-0328d.png
步数从戊亦如之
三支根之不能到者 六法曰丙
丁直线上用象限两次于丙于丁
成乙丙丁形此形有丁丙边丁丙
两角用正弦法得乙丙边
七法曰以意置乙甲垂线用丁乙
甲丙乙甲两角之切线较为一率
外丁丙为次率丙乙甲之割线为
三率所得为外率乙丙(或丁乙甲/交线为三)
三支根之不能到者 六法曰丙
丁直线上用象限两次于丙于丁
成乙丙丁形此形有丁丙边丁丙
两角用正弦法得乙丙边
七法曰以意置乙甲垂线用丁乙
甲丙乙甲两角之切线较为一率
外丁丙为次率丙乙甲之割线为
三率所得为外率乙丙(或丁乙甲/交线为三)
卷八十八 第 16a 页 WYG0789-0329a.png
(率所得四/率乙丁)
用矩度(八/法)一解交平边法曰在丙交辛于甲丙直线上
退至丁得若干步而交己则己辛与辛丁(即辛/丙)若丁丙
与丙乙
论曰壬辛丙角形与甲丙乙角形相似丁己壬角形与
乙丁甲角形相似于壬己减壬辛甲丁减甲丙则丁丙
与己辛相似
二解交立边法曰在丙交辛退丁交己则于矩面上作
子午线与丁戊平行截辛丁线(即辛/丙)于子遇己丁线于
用矩度(八/法)一解交平边法曰在丙交辛于甲丙直线上
退至丁得若干步而交己则己辛与辛丁(即辛/丙)若丁丙
与丙乙
论曰壬辛丙角形与甲丙乙角形相似丁己壬角形与
乙丁甲角形相似于壬己减壬辛甲丁减甲丙则丁丙
与己辛相似
二解交立边法曰在丙交辛退丁交己则于矩面上作
子午线与丁戊平行截辛丁线(即辛/丙)于子遇己丁线于
卷八十八 第 16b 页 WYG0789-0329b.png
午成子午丁角形与丁丙乙角形相
似则子午与子丁若丁丙与丙乙或
矩面外作辛庚线与丁戊平行则庚
辛丁形与乙丁丙形相似是庚辛与
辛丁若丁丙与丙乙次求辛丁线法
以辛戊戊丁各自之并而开方得所
求次求辛庚线法己戊与戊丁若辛
己与辛庚为丁己戊辛己庚两直角
形有庚丁两角在平行线内即相似故
似则子午与子丁若丁丙与丙乙或
矩面外作辛庚线与丁戊平行则庚
辛丁形与乙丁丙形相似是庚辛与
辛丁若丁丙与丙乙次求辛丁线法
以辛戊戊丁各自之并而开方得所
求次求辛庚线法己戊与戊丁若辛
己与辛庚为丁己戊辛己庚两直角
形有庚丁两角在平行线内即相似故
卷八十八 第 17a 页 WYG0789-0329c.png
论曰丁午子丁丙乙两形相似盖子午丁午丁戊为平
行线内相对之两角等辛子午辛丙壬两角等(在平行/线内)
则乙丙丁辛子卯两馀角自等辛子卯午子丁两交角
亦等既两形之各角俱等即各边自
相似 省算取子午之分数为丁丙
之步数
三解互交法曰在丙交辛在丁交己
以平边引长之遇于庚成庚辛丁角
形则庚辛与辛丁若丁丙与丙乙
行线内相对之两角等辛子午辛丙壬两角等(在平行/线内)
则乙丙丁辛子卯两馀角自等辛子卯午子丁两交角
亦等既两形之各角俱等即各边自
相似 省算取子午之分数为丁丙
之步数
三解互交法曰在丙交辛在丁交己
以平边引长之遇于庚成庚辛丁角
形则庚辛与辛丁若丁丙与丙乙
卷八十八 第 17b 页 WYG0789-0329d.png
论曰庚辛丁乙丙丁两角形相似盖辛庚丁丙丁乙相
对之两内角等壬辛丁角与甲丙乙角等其馀角庚辛
丁乙丙丁自等故庚辛与辛丁若丁丙与丙乙
第三题
望高测远
一支平面上有馀地 一法曰甲乙为
山或楼台而直线不能至甲欲借乙顶
测丙与甲相距之远则于丙上置象限
定角度却从丙到丁得若干步置象限
对之两内角等壬辛丁角与甲丙乙角等其馀角庚辛
丁乙丙丁自等故庚辛与辛丁若丁丙与丙乙
第三题
望高测远
一支平面上有馀地 一法曰甲乙为
山或楼台而直线不能至甲欲借乙顶
测丙与甲相距之远则于丙上置象限
定角度却从丙到丁得若干步置象限
卷八十八 第 18a 页 WYG0789-0330a.png
定角度乙丙丁角形有丁丙边丁丙两角可求乙丙边
有乙丙边而求甲丙边法为全数与乙丙边若乙角之
正弦与甲丙边
二法用切线乙为心甲为界作甲己戊弧而得甲乙丙
甲乙丁两角切线之较则丙丁切线较与外丙丁步数
若甲丙切线与外甲丙步数
三法曰丙外不能作直线则或左或右
作丁丙乙直角行至丁置象限求作四
十五度角即丙丁得三十一步又三十
有乙丙边而求甲丙边法为全数与乙丙边若乙角之
正弦与甲丙边
二法用切线乙为心甲为界作甲己戊弧而得甲乙丙
甲乙丁两角切线之较则丙丁切线较与外丙丁步数
若甲丙切线与外甲丙步数
三法曰丙外不能作直线则或左或右
作丁丙乙直角行至丁置象限求作四
十五度角即丙丁得三十一步又三十
卷八十八 第 18b 页 WYG0789-0330b.png
之二十三以乙丙为全数丙丁为丁乙丙角之切线丙
甲为甲乙丙角之正弦是丁丙切线与外丁丙之步数
若丙甲正弦与外甲丙之步数
四法省算丙上置象限定乙丙甲角六十
四度退至丁定其角三十二度为丙角之
半却于地平面之丙丁线上作丙丁戊角
与甲乙丙角等为二十六度丁戊线上求戊作直角则
丙戊之步数即甲丙之步数
论曰丁戊丙甲丙乙两直角形有丁乙两角等乙丁丙
甲为甲乙丙角之正弦是丁丙切线与外丁丙之步数
若丙甲正弦与外甲丙之步数
四法省算丙上置象限定乙丙甲角六十
四度退至丁定其角三十二度为丙角之
半却于地平面之丙丁线上作丙丁戊角
与甲乙丙角等为二十六度丁戊线上求戊作直角则
丙戊之步数即甲丙之步数
论曰丁戊丙甲丙乙两直角形有丁乙两角等乙丁丙
卷八十八 第 19a 页 WYG0789-0330c.png
为乙丙甲外角之半即丁乙丙角亦半而丁丙乙丙两
腰必等丙丁戊形与甲乙丙形有
等角有同边即丁戊与甲丙必等
用矩度 五交平边法曰丙上立
矩度成午壬丙形与甲乙丙形相
似丁上立矩度成午己丁形与丙
丁乙形相似则己午与壬午若丁
丙与甲丙
六交立边法曰在丙交午在丁交
腰必等丙丁戊形与甲乙丙形有
等角有同边即丁戊与甲丙必等
用矩度 五交平边法曰丙上立
矩度成午壬丙形与甲乙丙形相
似丁上立矩度成午己丁形与丙
丁乙形相似则己午与壬午若丁
丙与甲丙
六交立边法曰在丙交午在丁交
卷八十八 第 19b 页 WYG0789-0330d.png
己则午己与己壬若丁丙与丙甲
论曰试从己作己戊线与午丁平行即午壬丁形(即午/壬丙)
与甲乙丙形相似而午壬丁己壬戊
两形亦相似己壬丁甲乙丁两形亦
相似夫戊己壬形之壬戊为小甲丙
己丁壬形之丁壬为小丁甲丁壬之
内减戊壬丁甲之内减甲丙则戊丁
小丁丙也午己与己壬既若丁戊与
戊壬必若丁丙与丙甲矣
论曰试从己作己戊线与午丁平行即午壬丁形(即午/壬丙)
与甲乙丙形相似而午壬丁己壬戊
两形亦相似己壬丁甲乙丁两形亦
相似夫戊己壬形之壬戊为小甲丙
己丁壬形之丁壬为小丁甲丁壬之
内减戊壬丁甲之内减甲丙则戊丁
小丁丙也午己与己壬既若丁戊与
戊壬必若丁丙与丙甲矣
卷八十八 第 20a 页 WYG0789-0331a.png
七互交法曰在丙交戊在丁交午即以壬戊边引长之
遇丁午线于子成子戊丁角形与乙丙丁相似则子戊
与戊壬若丁丙与丙甲
论曰甲乙丁午己丁两形相似午己丁丁壬子两形亦
相似则丁壬子甲丁乙两形亦相似夫壬戊丙形(即壬/戊丁)
与甲乙丙形原相似是壬子当甲丁壬戊当甲丙即戊
子当丁丙矣戊子与戊壬不若丁丙与甲丙乎矩面加
庚午衡线同上论
二支平面上无馀地 一法曰甲不可到丙外复无馀
遇丁午线于子成子戊丁角形与乙丙丁相似则子戊
与戊壬若丁丙与丙甲
论曰甲乙丁午己丁两形相似午己丁丁壬子两形亦
相似则丁壬子甲丁乙两形亦相似夫壬戊丙形(即壬/戊丁)
与甲乙丙形原相似是壬子当甲丁壬戊当甲丙即戊
子当丁丙矣戊子与戊壬不若丁丙与甲丙乎矩面加
庚午衡线同上论
二支平面上无馀地 一法曰甲不可到丙外复无馀
卷八十八 第 20b 页 WYG0789-0331b.png
地则立表柱于内权线取直上丁下丙
各置象限定丁丙两角成乙丙丁形此
形有丁丙边有角则乙角之正弦与外
丁丙若丁角之正弦与外乙丙(如丁为/钝角无)
(正弦则以馀/角之正弦)次甲乙丙形有乙丙边有角则全数与外
乙丙之步数若乙角之正弦与外甲丙
之步数
用矩度 二法一解交立边在丙交己
成己壬丙形与甲乙丙形相似在丁交
各置象限定丁丙两角成乙丙丁形此
形有丁丙边有角则乙角之正弦与外
丁丙若丁角之正弦与外乙丙(如丁为/钝角无)
(正弦则以馀/角之正弦)次甲乙丙形有乙丙边有角则全数与外
乙丙之步数若乙角之正弦与外甲丙
之步数
用矩度 二法一解交立边在丙交己
成己壬丙形与甲乙丙形相似在丁交
卷八十八 第 21a 页 WYG0789-0331c.png
辛成己辛丁形与乙丙丁形相似则己辛与丁壬若丙
丁与甲丙
论曰丁壬边引至庚得庚丁与甲丙平行夫己壬当乙
甲辛壬当乙庚则辛己丁丙皆当甲庚
二解交平边在丙交
己在丁交辛则以丁
己戊庚两边各引长
之遇于寅截丁乙视
线于子而成寅子丁形与乙丁丙形等角又成寅庚己
丁与甲丙
论曰丁壬边引至庚得庚丁与甲丙平行夫己壬当乙
甲辛壬当乙庚则辛己丁丙皆当甲庚
二解交平边在丙交
己在丁交辛则以丁
己戊庚两边各引长
之遇于寅截丁乙视
线于子而成寅子丁形与乙丁丙形等角又成寅庚己
卷八十八 第 21b 页 WYG0789-0331d.png
形与甲乙丙形等角则各相似而寅戊丁形亦与寅庚
己形相似则寅子与戊丁若丁丙与丙甲
三解互交平边交己立边交未则以丁己戊庚两边各
引之遇于寅因前论寅未与戊丁全边若丁丙与丙甲
五法曰省算于矩面上两视线内加一直线与丁丙平
行其分数等如申酉则丁酉之分数为丙甲之步数
第四题
对坡测远
法曰有高为甲乙于对坡丙上见乙戊欲测甲丙相距
己形相似则寅子与戊丁若丁丙与丙甲
三解互交平边交己立边交未则以丁己戊庚两边各
引之遇于寅因前论寅未与戊丁全边若丁丙与丙甲
五法曰省算于矩面上两视线内加一直线与丁丙平
行其分数等如申酉则丁酉之分数为丙甲之步数
第四题
对坡测远
法曰有高为甲乙于对坡丙上见乙戊欲测甲丙相距
卷八十八 第 22a 页 WYG0789-0332a.png
几何于丙置象限向戊向乙向
丁定戊丙乙乙丙丁两角之直
次步于丁置象限向乙向戊向
丙定乙丁戊戊丁丙两角之度
末引长丁丙线遇乙戊线于甲
而成角形四曰乙丙丁曰戊丙丁曰乙丙戊曰甲乙丙
其乙丙丁形有丙丁边丁丙两角可求乙丙边戊丙丁
形有丙丁边丁丙两角可求戊丙边乙丙戊形有乙丙
戊丙两边有丙角可求丙乙戊角末甲乙丙形有乙丙
丁定戊丙乙乙丙丁两角之直
次步于丁置象限向乙向戊向
丙定乙丁戊戊丁丙两角之度
末引长丁丙线遇乙戊线于甲
而成角形四曰乙丙丁曰戊丙丁曰乙丙戊曰甲乙丙
其乙丙丁形有丙丁边丁丙两角可求乙丙边戊丙丁
形有丙丁边丁丙两角可求戊丙边乙丙戊形有乙丙
戊丙两边有丙角可求丙乙戊角末甲乙丙形有乙丙
卷八十八 第 22b 页 WYG0789-0332b.png
边乙丙两角即得甲丙边
如在丙作甲丙乙角四十八度甲丙戊角三十六度在
丁作甲丁乙角三十八度甲丁戊角二十八度丁丙为
一十步即乙丙丁形有丁角三十八度丙角一百三十
二度(甲丙乙四十/八度之馀角)乙角一十度而求乙丙边则乙角之
正弦与外丙丁之步数若丁角之正弦与外乙丙得三
十五步又四五四○戊丙丁形有丁角二十八度丙角
一百四十四度戊角○八度而求戊丙边则戊角之正
弦与外丁丙之步数若丁角之正弦与外戊丙得三十
如在丙作甲丙乙角四十八度甲丙戊角三十六度在
丁作甲丁乙角三十八度甲丁戊角二十八度丁丙为
一十步即乙丙丁形有丁角三十八度丙角一百三十
二度(甲丙乙四十/八度之馀角)乙角一十度而求乙丙边则乙角之
正弦与外丙丁之步数若丁角之正弦与外乙丙得三
十五步又四五四○戊丙丁形有丁角二十八度丙角
一百四十四度戊角○八度而求戊丙边则戊角之正
弦与外丁丙之步数若丁角之正弦与外戊丙得三十
卷八十八 第 23a 页 WYG0789-0332c.png
三步又九千七百九十○戊丙乙形有乙丙戊丙两边
丙角一十二度而求乙角则作戊辛垂线至乙丙边其
全数与外戊丙三十三步又九七九○若戊丙乙角之
正弦与戊辛(七又○/六三)亦若戊丙乙角之馀弦与辛丙(三/三)
(一/四)于乙丙三十五又四五四○内减辛丙三十二馀二
又三一四○为乙辛夫乙戊辛直角形有乙辛戊辛两
边而求乙角为乙辛与全数若戊辛与乙角之切线得
二八六三九五查角之度为七十度四十五分末甲乙
丙形有乙丙三十五又四五四○有乙角丙角则甲角
丙角一十二度而求乙角则作戊辛垂线至乙丙边其
全数与外戊丙三十三步又九七九○若戊丙乙角之
正弦与戊辛(七又○/六三)亦若戊丙乙角之馀弦与辛丙(三/三)
(一/四)于乙丙三十五又四五四○内减辛丙三十二馀二
又三一四○为乙辛夫乙戊辛直角形有乙辛戊辛两
边而求乙角为乙辛与全数若戊辛与乙角之切线得
二八六三九五查角之度为七十度四十五分末甲乙
丙形有乙丙三十五又四五四○有乙角丙角则甲角
卷八十八 第 23b 页 WYG0789-0332d.png
必五十八度五十八分而求甲丙则甲角之正弦与乙
丙边若乙角之正弦与甲丙边得
四十一步又三七六一(一万分/为步)
值丙在坡下法与前同
第五题
登高测远
一支测根与他物之远
一法曰登乙山欲测甲根与丙相距之远乙置象限向
丙边若乙角之正弦与甲丙边得
四十一步又三七六一(一万分/为步)
值丙在坡下法与前同
第五题
登高测远
一支测根与他物之远
一法曰登乙山欲测甲根与丙相距之远乙置象限向
卷八十八 第 24a 页 WYG0789-0333a.png
丙成甲乙丙直角形先得甲乙若干有
角可得甲丙边
二法曰用矩度交立边为壬辛与全边
若乙甲与甲丙交平边为全边与壬
辛若乙甲与甲丙
二支测两他物之远 三法曰乙山
上欲测丙与丁相距之远乙置象限
作甲乙丙甲乙丁两直角形用正弦
法求甲丙复求甲丁以甲丙减甲丁
角可得甲丙边
二法曰用矩度交立边为壬辛与全边
若乙甲与甲丙交平边为全边与壬
辛若乙甲与甲丙
二支测两他物之远 三法曰乙山
上欲测丙与丁相距之远乙置象限
作甲乙丙甲乙丁两直角形用正弦
法求甲丙复求甲丁以甲丙减甲丁
卷八十八 第 24b 页 WYG0789-0333b.png
所馀为丁丙边若用切线为全
数与外甲乙若丁乙甲丙乙甲
两切线之较与外丙丁
四法曰用矩度交平边则乙壬
与己辛若乙甲与丙丁(一/图)交立边则壬辛与壬乙若乙
甲与甲丁(二三/图)又壬己与壬乙若乙甲与甲丙(三/图)次以
甲丙减甲丁馀丁丙为两边之较若先
求甲丙则乙壬与壬己若乙甲与甲丙
(三/图)又壬辛与壬乙若乙甲与甲丁(三/图)
数与外甲乙若丁乙甲丙乙甲
两切线之较与外丙丁
四法曰用矩度交平边则乙壬
与己辛若乙甲与丙丁(一/图)交立边则壬辛与壬乙若乙
甲与甲丁(二三/图)又壬己与壬乙若乙甲与甲丙(三/图)次以
甲丙减甲丁馀丁丙为两边之较若先
求甲丙则乙壬与壬己若乙甲与甲丙
(三/图)又壬辛与壬乙若乙甲与甲丁(三/图)
卷八十八 第 25a 页 WYG0789-0333c.png
三支不知高欲测根与他物之远 五法曰不知甲乙
高欲测根与丁相距之远于戊于乙两置象限各向丁
成甲乙丁甲戊丁两形以乙丁甲戊丁甲两角切线之
较为一率外乙戊为二率全数为三率所得四率为外
甲丁相距之远
六法曰两交平边于
己于辛(一二/图)引长壬
庚边遇乙丙戊丙两
视线于寅于癸则乙壬当甲丙乙癸当丙戊乙寅当乙
高欲测根与丁相距之远于戊于乙两置象限各向丁
成甲乙丁甲戊丁两形以乙丁甲戊丁甲两角切线之
较为一率外乙戊为二率全数为三率所得四率为外
甲丁相距之远
六法曰两交平边于
己于辛(一二/图)引长壬
庚边遇乙丙戊丙两
视线于寅于癸则乙壬当甲丙乙癸当丙戊乙寅当乙
卷八十八 第 25b 页 WYG0789-0333d.png
丙又壬癸当甲戊壬寅当甲乙则癸寅与乙壬若乙戊
与甲丙
两交立边于辛于己(三四/图)则己辛当戊乙己壬当戊甲
馀如前 互交两边于己于辛(二三/图)引长壬庚边遇乙
丙视线于癸则辛癸当乙戊辛壬当戊甲馀如前
四支 七法曰乙戊上两置象限
各向丙向丁成乙丙戊乙丁戊丁
乙丙三形乙丙戊形有乙戊边乙
戊两角可求乙丙边乙丁戊形有
与甲丙
两交立边于辛于己(三四/图)则己辛当戊乙己壬当戊甲
馀如前 互交两边于己于辛(二三/图)引长壬庚边遇乙
丙视线于癸则辛癸当乙戊辛壬当戊甲馀如前
四支 七法曰乙戊上两置象限
各向丙向丁成乙丙戊乙丁戊丁
乙丙三形乙丙戊形有乙戊边乙
戊两角可求乙丙边乙丁戊形有
卷八十八 第 26a 页 WYG0789-0334a.png
乙戊边乙戊两角可求乙丁边末丁乙丙形有丁乙乙
丙两边乙角可求丁丙边
八法曰在高处其对山有二坡欲测
其相距之远法以丙丁变乙戊反用
之(查四题/一图)义同前但甲角或钝或锐
异耳
第六题
测高之广
法曰有室欲量其檐广如丁乙先于丙求丙丁乙丙两
丙两边乙角可求丁丙边
八法曰在高处其对山有二坡欲测
其相距之远法以丙丁变乙戊反用
之(查四题/一图)义同前但甲角或钝或锐
异耳
第六题
测高之广
法曰有室欲量其檐广如丁乙先于丙求丙丁乙丙两
卷八十八 第 26b 页 WYG0789-0334b.png
斜线次向丁向乙定丁丙乙角而成丙
丁乙形此形有丙角丙丁乙丙两边可
得丁乙边
第七题
测高三支
解曰凡测高以架承测器距地面若干所得高器以上
之高也加距地度得全高或手持测器加目至地之度
丁乙形此形有丙角丙丁乙丙两边可
得丁乙边
第七题
测高三支
解曰凡测高以架承测器距地面若干所得高器以上
之高也加距地度得全高或手持测器加目至地之度
卷八十八 第 27a 页 WYG0789-0334c.png
一支其底之能到者 一法曰人立
丙欲测甲乙山之高其底能到目在
丁测立象限望乙成戊丁乙直角形
此形有丁戊步数有丁角为全数与外丁戊若丁角之
切线与外乙戊加甲戊得甲乙全高用正弦法亦如之
二法曰于甲丙底线上从丙向甲
或前或却侧立象限令丙为四十
五度角得甲丙与甲乙等
三法曰任得丙角后于地面丙上
丙欲测甲乙山之高其底能到目在
丁测立象限望乙成戊丁乙直角形
此形有丁戊步数有丁角为全数与外丁戊若丁角之
切线与外乙戊加甲戊得甲乙全高用正弦法亦如之
二法曰于甲丙底线上从丙向甲
或前或却侧立象限令丙为四十
五度角得甲丙与甲乙等
三法曰任得丙角后于地面丙上
卷八十八 第 27b 页 WYG0789-0334d.png
立象限作甲丙戊直角于戊平置象限令戊角与乙角
等(丙馀角/即乙角)则甲乙丙甲戊丙为两相等形而丙戊之远
即甲乙之高(侧置后/省曰立)
用矩度立矩度以测高立边当高平
边当远用三率法视交在立边则全
边与交边若远与高在平边则交边
与全边若远与高
四法曰在丙交平边于己己壬得五
十分甲丙五步则己壬五十与全边百若五与甲乙之
等(丙馀角/即乙角)则甲乙丙甲戊丙为两相等形而丙戊之远
即甲乙之高(侧置后/省曰立)
用矩度立矩度以测高立边当高平
边当远用三率法视交在立边则全
边与交边若远与高在平边则交边
与全边若远与高
四法曰在丙交平边于己己壬得五
十分甲丙五步则己壬五十与全边百若五与甲乙之
卷八十八 第 28a 页 WYG0789-0335a.png
十在丁交立边于戊戊庚得八十分则丁庚全边与戊
庚之八十分若甲丁一十二步与甲乙之九步○六分
依在丙法或前或却以定其分如五十半也二十五四
分之一也五二十之一也欲测高而平边得五十则高
倍远得四之一则高四倍于远反之则高一远四
二支其底之不能到者
五法曰甲不可到丙外又无直线
丙上立象限定乙丙甲角次转器
向乙向丁命作丙左右两等角次
庚之八十分若甲丁一十二步与甲乙之九步○六分
依在丙法或前或却以定其分如五十半也二十五四
分之一也五二十之一也欲测高而平边得五十则高
倍远得四之一则高四倍于远反之则高一远四
二支其底之不能到者
五法曰甲不可到丙外又无直线
丙上立象限定乙丙甲角次转器
向乙向丁命作丙左右两等角次
卷八十八 第 28b 页 WYG0789-0335b.png
丙丁上进退求丁安象限向乙向丁命作丁直角则乙
丙丁乙丙甲两形等丙丁当丙甲乙丁当甲乙
六法曰丙外无馀地上立象限作甲
丙乙角从丙至丁任若干步加象限
定甲丁乙角正弦切线任用之
用矩度以所测高为底法与测远同
七法曰截高如乙甲求若干以测远
法反用之底不能至亦如之
三支非平行非高之底
丙丁乙丙甲两形等丙丁当丙甲乙丁当甲乙
六法曰丙外无馀地上立象限作甲
丙乙角从丙至丁任若干步加象限
定甲丁乙角正弦切线任用之
用矩度以所测高为底法与测远同
七法曰截高如乙甲求若干以测远
法反用之底不能至亦如之
三支非平行非高之底
卷八十八 第 29a 页 WYG0789-0335c.png
八法曰甲乙高人在丁更高测法立
象限作丙丁乙丙丁甲两角其甲丙
丁直角形有丁丙边丁角可求甲丁
边次丁乙甲角形有甲丁边丁甲两
角可得甲乙边或先得甲丙以丁为心作丁戊线与甲
丙平行戊为界作弧丁戊为全数以
乙丁戊甲丁戊两角之切线较求之
九法曰甲乙高人在戊次高求测之
先求甲丙因成戊乙甲形依地平作
象限作丙丁乙丙丁甲两角其甲丙
丁直角形有丁丙边丁角可求甲丁
边次丁乙甲角形有甲丁边丁甲两
角可得甲乙边或先得甲丙以丁为心作丁戊线与甲
丙平行戊为界作弧丁戊为全数以
乙丁戊甲丁戊两角之切线较求之
九法曰甲乙高人在戊次高求测之
先求甲丙因成戊乙甲形依地平作
卷八十八 第 29b 页 WYG0789-0335d.png
戊丁线与甲丙等分乙戊甲为乙丁戊甲丁戊两直角
形各有戊丁边有乙戊丁丁戊甲角以求乙丁甲丁并
之得乙甲象限矩度任用
第八题
因远测高
一法曰知甲丙之远乙上立象限作甲
乙丙形测之
二法曰不知甲丁之远山上求树求屋
作乙丙垂线各向丁立象限成乙丙丁
形各有戊丁边有乙戊丁丁戊甲角以求乙丁甲丁并
之得乙甲象限矩度任用
第八题
因远测高
一法曰知甲丙之远乙上立象限作甲
乙丙形测之
二法曰不知甲丁之远山上求树求屋
作乙丙垂线各向丁立象限成乙丙丁
卷八十八 第 30a 页 WYG0789-0336a.png
形意置甲丁地平平行线引乙丙垂线至甲正弦切线
任用测之(亦重/表法)
三法曰在山上知丙丁之远测乙甲高
乙立象限成乙丙丁形意置乙甲垂线
及甲丙地平平行线正弦切线任用
测之
四法曰丁高之上欲测乙戊先求甲
丙次作丁戊乙形测之
五法曰次高戊上测最高乙甲于丁
任用测之(亦重/表法)
三法曰在山上知丙丁之远测乙甲高
乙立象限成乙丙丁形意置乙甲垂线
及甲丙地平平行线正弦切线任用
测之
四法曰丁高之上欲测乙戊先求甲
丙次作丁戊乙形测之
五法曰次高戊上测最高乙甲于丁
卷八十八 第 30b 页 WYG0789-0336b.png
戊上各立象限成戊甲丁丁甲乙两形测之
第九题
测井之深
深者立远也去人而近地心测深与测高通人在物底
为量高在物顶为量深
一法曰测井从口一边垂线至底或
视口广狭从口边投之以石至底作
旋涡定其处如甲戊丙丁井甲戊口
丁丙底投石作旋涡得乙为视线之界戊立象限向乙
第九题
测井之深
深者立远也去人而近地心测深与测高通人在物底
为量高在物顶为量深
一法曰测井从口一边垂线至底或
视口广狭从口边投之以石至底作
旋涡定其处如甲戊丙丁井甲戊口
丁丙底投石作旋涡得乙为视线之界戊立象限向乙
卷八十八 第 31a 页 WYG0789-0336c.png
成甲戊乙直角形有甲戊边戊角得
甲乙之深
二法曰不知井口于口边立表表端
加象限作甲丁乙形测之
第十题
登山测谷之深
一法曰丁乙丙谷在于欲测甲乙之深
于丙于丁各立象限成甲丙乙甲丁乙
甲乙之深
二法曰不知井口于口边立表表端
加象限作甲丁乙形测之
第十题
登山测谷之深
一法曰丁乙丙谷在于欲测甲乙之深
于丙于丁各立象限成甲丙乙甲丁乙
卷八十八 第 31b 页 WYG0789-0336d.png
两形测之
二法曰丙可到丁于丁于丙立象限
成丁丙乙角形有丁丙两角有丁丙
边用切线较得之
二法曰丙可到丁于丁于丙立象限
成丁丙乙角形有丁丙两角有丁丙
边用切线较得之
卷八十八 第 32a 页 WYG0789-0337a.png
新法算书卷八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