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四
卷八十四 第 1a 页 WYG0789-0279b.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法算书卷八十四  明 徐光启等 撰
  几何要法
   总说
圜成于线线有二种为曲为直直线或单或众前卷已
详之众线或三而成三角形或四而成方形或多而成
诸不等形曲线或半或全半线有不等之用全线或成
圜形或成卯形等角形及方形卯形详见后卷今先论
圜形
卷八十四 第 1b 页 WYG0789-0279c.png
 界说章第一(十二则/)
  第一界
圆形于平地居一界之间为圜
  第二界
外圆线为圜之界
  第三界
圜之中处为圜心
  第四界
自圜之界作一直线过中心至他界为圜径如上图甲
卷八十四 第 2a 页 WYG0789-0279d.png
    丁乙戊为圜界丙为心甲乙为径
 
  第五界
    凡直线切圜界过之而不与界交者为切线
    如上图甲乙丙线是也若先切圜界而引之
    入圜内则谓之交线如丁戊是也
  第六界
    凡两圜相切而不相交者为切圜相切而相
    入者为交圜加上图
卷八十四 第 2b 页 WYG0789-0280a.png
  第七界
    凡直线形居他直线形内而此形之各角切
    他形之各边为形内切形如上图丁戊己为
    甲乙丙形内切形
  第八界
凡直线形居他直线形外而此形之各边切他形之各
角为形外切形如前图甲乙丙为丁戊己形外切形其
馀各形仿此二例
  第九界
卷八十四 第 3a 页 WYG0789-0280b.png
    直线形之各角切圜之界为圜内切形如上
    图甲乙丙形之三角各切圜界于甲于乙于
    丙是也圜之界切直线形之各角为形外切
圜同上图
  第十界
    直线形之各边切圜之界为圜外切形如上
    甲乙丙形之三边切圜于丁于己于戊是也
 
  第十一界
卷八十四 第 3b 页 WYG0789-0280c.png
一圜之界切直线形之各边为形内切圜如前图
  第十二界
    一直线之两界各抵圜界为合圜线如上图
    之甲乙线
 造规章第二(法有四/)
圜形以至圆为准至圆必出于规规必欲极准极顺其
用甚活乃堪造历凡造规之法有四详列于后
  第一法
先以铜或铁范成二股上阔下窄至末而锐近头小半
卷八十四 第 4a 页 WYG0789-0280d.png
截作凹凸状令可相合次以钉钉其圆头贵宽𦂳得宜
任意可开收规下半截为规髀一规髀作墨池如首卷
第三章法以适用凡欲造历象必须备规其造式见后
 规图
 
 
 
  第二法
卷八十四 第 4b 页 WYG0789-0281a.png
凡规有三用一画虚线则须铅条当先以铜叶为管虚
其中横开小路上套小铜圜可上下松𦂳以出入铅条
末略奓出以留小圜如下甲图一画墨线则当作墨路
如前章法如下乙图一画铜板线须以纯钢为末如下
丙图右三髀俱另作不相连本规其本规如前法造但
截去一髀临截处长半寸许作一小箱状虚其中亦令
方可受规髀柄如下图丁处箱面作旋螺用时任入一
规髀以铜消息如旋螺者贯定之如下戊图则任意可
画线而一规可具三用矣此为第二法如下图
卷八十四 第 5a 页 WYG0789-0281b.png
 
 
 
  第三法
造历恒用规依比例法分线分圜或以大形移变小形
或以小度移变大度其分法稍难今作一四髀规或铜
或铁略如剪形上下作四规髀上短下长令上准下度
或半或三之一或十之一及种种不等则作线圜时或
卷八十四 第 5b 页 WYG0789-0281c.png
欲以大变小先以下髀取度次以上髀移度或欲以小
变大先以上髀取度次以下髀移度则得所求其或半
或三之一或十之一俱从髀之长短而分下愈长则度
愈大上愈短则度愈促
 
 
 
  第四法
前三种规长不踰尺止堪小用如欲造玑衡大器则当
卷八十四 第 6a 页 WYG0789-0281d.png
更变其式如下图其规以铜范为极方条上下如一任
作几尺于条左末作锥垂下二三寸以纯钢为之更造
一锥与前锥等上方寸许仍凿方孔令透可受方条任
远近可推移方孔旁更凿圆孔仍前法作旋螺贯定方
条使两锥坚定不爽分毫可画大圜如下图
 
 
 有圜求两平分之章第三(一法/)
卷八十四 第 6b 页 WYG0789-0282a.png
    如有甲乙丙圜求两平分用尺任以圜一处
    为界正过心画一直线则圜体两平分矣
 
 有圜之分求两平分之章第四(一法/)
    如有甲乙丙圜分求两平分之先于圜分两
    界作甲乙线次两平分之于丁从丁作丙丁
    为甲乙之垂线(一卷第/八章)即丙丁分甲乙圜分
为两平分若有圜不露其心又求两平分之亦如此法
 有圜求四平分之章第五(一法/)
卷八十四 第 7a 页 WYG0789-0282b.png
凡立天象多用四分圜为周天四象限故造法不可不
    准如有甲乙丙圜求四平分先以前法作甲
    乙线过戊心两平分之次依作垂线法于戊
    心上自丙至丁作垂线得所求
 有圜求六平分之章第六(一法/)
    凡历家分周天度多用六数或十二或二十
    四今详其法如有一圜求作六分不用他法
    惟以画圜之元规周圜界六步则自然分为
甲乙丙丁戊己六平分矣
卷八十四 第 7b 页 WYG0789-0282c.png
 有圜求十二平分之章第七(一法/)
    先以本卷五章法四平分于甲乙丙丁次以
    画圜元规从甲从乙上下各指一点又从丙
    从丁左右各指一点则得所求若欲二十四
    分每分为两则得所求矣
 有圜求三百六十平分之章第八(一法/)
凡历家所用细分周天度以三百六十为率今详其

如有甲乙丙圜先依前法四平分之为四象限次以规
卷八十四 第 8a 页 WYG0789-0282d.png
        元度依前法十二平分为十二宫
        就以所分十二宫各三分之各包
        十度次每十两平分之各包五次
        每宫又五平分之各包六今用六
        度之规至终不改从子宫初一度步
        起完一周又次从初五度初十度
十五度二十度二十五度各步完一周则平分三百六
十分矣
 有圜之分任截几度章第九(一法/)
卷八十四 第 8b 页 WYG0789-0283a.png
      如有甲乙圜之一分欲取三十五度如
      用常法必须先求圜分之心依后十一
      章法成圜后均分三百六十乃取三百
      六十之三十五分其法颇繁今有简妙
      法先备一铜板分一子丑寅象限为九
      十分合极准设有甲乙圜之界自甲起
      欲取三十五度之分先从甲至圜心作
      甲丙半径线如与子丑寅象限半径合
则移彼度子卯至甲乙线上至庚即得所求如大小不
卷八十四 第 9a 页 WYG0789-0283b.png
合则以规取子丑寅半径以丙为心或甲乙内或外作
一圜分若丁戊圜在外则当引长甲丙线至丁取子丑
寅限三十五度以丁为始移于丁戊圜上至己从丙心
过己作一直线截甲乙于庚则甲庚为甲乙圜上三百
六十分之三十五也若所范铜板欲其用广当从寅心
重重作圜与子丑平行又自子丑外圜逐度引直线至
寅心后所欲取圜分之度若其半径与子寅不等或同
于他子丑内圜之半径则可径移其度于所分圜上不
尔仍用前法
卷八十四 第 9b 页 WYG0789-0283c.png
 有圜求寻其心章第十(一法/)
    如有甲乙丙丁圜欲求其心先于圜之两界
    任作一戊己直线次以平分线法作丙丁垂
    线两平分之于庚则庚为圜心
 有圜之分求成圜章第十一(一法/)
如有甲乙丙圜分求成圜先于圜分任取三点于甲于
    乙于丙从甲至丙丙至乙各作一直线各两
    平分于丁于戊次于丁戊上各作垂线相交
    处为己末以己为心以圜为界旋转即得所
卷八十四 第 10a 页 WYG0789-0283d.png

 任设三点不在一直线求作一过三点之圜章第十
  二(法有二/)
  第一法
如有甲乙丙三点求作一圜贯之先以甲为心任取一
    度向乙上下各作小圜分又以乙为心向甲
    仍用元度上下各作小圜分相交处为丁为
    戊次又以甲为心向丙上下作小圜分如前
次以丙为心亦如之相交处为己为庚次从丁至戊从
卷八十四 第 10b 页 WYG0789-0284a.png
己至庚各作直线相交处为辛末以辛为心任取一点
为界旋规成圜即得所求
  第二法
先以三点作三直线相联成甲乙丙三角形次平分两
    线于丁于戊次于丁戊上各作垂线合相遇
    于己末以己为心甲为界作圜即得所求
 
 有圜求作合圜线与所设线等此设线不大于圜之
  径线章第十三(一法/)
卷八十四 第 11a 页 WYG0789-0284b.png
如有甲乙丙圜求作合线与所设丁线等其丁线不大
    于圜之径线径为圜内之最大线更大不可
    合先作甲乙圜径为乙丙若乙丙与丁等者
    即是合线若丁小于径者即于乙丙上截取
乙戊与丁等次以乙为心戊为界作甲戊圜交甲乙丙
圜于甲末作甲乙合线即与丁等何者甲乙与乙戊等
则与丁等
 三角形求作形外切圜章第十四(一法/)
甲乙丙角形求作形外切圜先平分两边于丁于戊次
卷八十四 第 11b 页 WYG0789-0284c.png
    于丁戊上各作垂线为己丁己戊而相遇于
    己末以己为心甲为界作圜必切甲乙丙而
    为三角形之形外切圜
 三角形求作形内切圜章第十五(一法/)
甲乙丙角形求作形内切圜先以甲乙丙角甲丙乙角
    各两平分之作乙丁丙丁两直线相遇于丁
    次自丁至角形之三边各作垂线为丁己丁
    庚丁戊末以丁为心戊为界作圜即过庚己
为戊庚己圜而切角形之甲乙乙丙丙甲三边于戊于
卷八十四 第 12a 页 WYG0789-0284d.png
己于庚此为形内切圜
 有圜求作圜内三角切形与所设三角形等角章第
  十六
甲乙丙圜求作圜内三角切形其三角与所设丁戊己
    形之三角各等先作庚辛线切圜于甲次作
    庚甲乙角与设形之己角等次作辛甲丙角
    与设形之戊角等末作乙丙线即圜内三角
    切形与所设丁戊己形等角
 
卷八十四 第 12b 页 WYG0789-0285a.png
 有圜求作圜外三角切形与所设三角形等角章第
  十七
甲乙丙圜求作圜外三角切形其三角与所设丁戊己
形之三角各等先于戊己边各引长之为庚辛次于圜
    界抵心作甲壬线次作甲壬乙角与丁戊庚
    等次作乙壬丙角与丁己辛等末于甲乙丙
    上作癸子子丑丑癸三垂线此三线各切圜
    于甲于乙于丙而相遇于子于丑于癸(若作/甲丙)
    (线即癸甲丙癸丙甲两角小于两直/角而子癸丑癸两线必相遇馀仿此)此癸子
卷八十四 第 13a 页 WYG0789-0285b.png
丑三角与所设丁戊己三角各等
 有圜求作内切圜直角方形章第十八
有甲乙丙丁圜求作内切圜直角方形先作甲丙乙丁
    两径线以直角相交于戊次作甲乙乙丙丙
    丁丁甲四线即甲乙丙丁为内切圜直角方
    形
 有圜求作外切圜直角方形章第十九(法有二/)
  第一法
甲乙丙丁圜其心戊求外切圜直角方形先作甲丙乙
卷八十四 第 13b 页 WYG0789-0285c.png
    丁两径线以直角相交于戊次于甲乙丙丁
    作庚己己辛辛壬壬庚四线为两径末界之
    垂线而相遇于己于辛于壬于庚即己庚壬
辛为外形
  第二法
以戊甲为度依平行线法作己庚辛壬上下两线与乙
丁平行次用元度作己辛庚壬左右两线与甲丙平行
即得所求同前图
 有直角方形求作形内切圜章第二十
卷八十四 第 14a 页 WYG0789-0285d.png
甲乙丙丁直角方形求作形内切圜先以四边各两平
    分于戊于己于庚于辛而作辛己戊庚两线
    相交于壬末以壬为心戊为界作圜必过戊
    己庚辛而切甲丁丁丙丙乙乙甲四边是为
形内切圜
 有直角方形求作形外切圜章第二十一
    甲乙丙丁直角方形求作外切圜先作对角
    两线为甲丙乙丁而交于戊末以戊为心甲
    为界作圜必过乙丙丁甲而为形外切圜
卷八十四 第 14b 页 WYG0789-0286a.png
 有圜求作圜内五边切形其形等边等角章第二十
  二
    如有甲乙丙丁戊圜求作五边内切圜形等
    边等角先作己庚辛两边等角形而庚辛两
    角各倍大于己角次于圜内作甲丙丁角形
    与己庚辛角形各等角次以甲丙丁甲丁丙
    两角各两平分作丙戊丁乙两线末作甲乙
乙丙丙丁丁戊戊甲五线相联即甲乙丙丁戊为五边
内切圜形而五边五角俱自相等
卷八十四 第 15a 页 WYG0789-0286b.png
 有一圜求作内切圜五边及十边形章二十三
如有甲乙丙圜心为丁先作甲丙过心线次作乙丁垂
    线次平分丁丙线于戊作乙戊线次取戊乙
    度移于径线为戊己次作乙己直线盖乙己
    为甲乙丙圜五分之一以此为度可作内切
圜五边形丁己度可作内切圜十边形
 有圜求作圜外五边切形其形等边等角章第二十
  四
甲乙丙丁戊圜求作五边外切圜形等边等角先依前
卷八十四 第 15b 页 WYG0789-0286c.png
    章法作圜内甲乙丙丁戊五边等边等角切
    形次乃从己心作己甲己乙己丙己丁己戊
    五线次从此五线作庚辛辛壬壬癸癸子子
庚五垂线相遇于庚于辛于壬于癸于子五垂线既切
圜即成外切圜五边形而等边等角
 五边等边等角形求作形内切圜章第二十五
    甲乙丙丁戊五边等边等角形求作内切圜
    先分乙甲戊甲乙丙两角各两平分其线为
    己甲己乙而相遇于己自己作己丙己丁己
卷八十四 第 16a 页 WYG0789-0286d.png
戊三线次从己向各边作己庚己辛己壬己癸己子五
垂线末作圜以己为心庚为界必过辛壬癸子庚而为
甲乙丙丁戊五边形之内切圜
 五边等边等角形求作形外切圜章第二十六
甲乙丙丁戊五边等边等角形求作外切圜先分乙甲
    戊甲乙丙两角各两平分其线为己甲己乙
    而相遇于己次从己作己丙己丁己戊三线
    与己甲己乙俱等末以己为心甲为界作圜
必过乙丙丁戊甲即得所求
卷八十四 第 16b 页 WYG0789-0287a.png
 求作圜内六边切形其形等边等角章二十七
如有甲乙丙丁戊己圜其心庚求作六边内切圜形等
    边等角先作甲丁径线次以丁为心庚为界
    作圜两圜相交于丙于戊次从庚心作丙庚
    戊庚两线各引长之为丙己戊乙末作甲乙
乙丙丙丁丁戊戊己己甲六线相联即得所求
 求作圜内十五边切形其形等边等角章第二十
  八
如有甲乙丙圜求作十五边内切圜形等边等角先作
卷八十四 第 17a 页 WYG0789-0287b.png
    甲乙丙内切圜平边三角形即各边当圜十
    五分之五次从甲作甲戊己庚辛内切圜五
    边形等角各边当圜十五分之三而戊乙得
十五分之二次以戊乙圜分取乙己度两平分于壬则
壬乙得十五分之一次作壬乙线依壬乙共作十五合
圜线即得所求(以此为例推用递/分可作无量数形)
 圜内有同心圜求作一多边形切大圜不至小圜其
  多边为偶数而等章第二十九
卷八十四 第 17b 页 WYG0789-0287c.png
如有甲乙丙丁戊两圜同以己为心求于甲乙丙大圜
    内作多边切形不至戊丁小圜其多边为偶
    数而等先从己心作甲丙径线截丁戊圜于
    戊也次从戊作庚辛为甲戊之垂线即庚辛
    线切丁戊圜于戊也次以甲丙两平分于乙
乙丙两平分于壬以壬丙两平分于癸则丙癸圜分必
小于丙庚而作丙癸合圜线即丙癸为所求切圜形之
一边也次以癸丙为度递分一圜各作合圜线得所求

卷八十四 第 18a 页 WYG0789-0287d.png
 新法算书卷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