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九
卷六十九 第 1a 页 WYG0789-01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法算书卷六十九   明 徐光启等 撰
  交食历指卷六
 外三差
前论交食法有东西南北高庳三差皆生于地径盖以地
 为太圜之心为此界以宗动天为彼界日月在两界之
 间因地径之小于日大于月生彼界之视三差也今言
 外三差者于三差之外复有三差不生于日月地之三
 径而生于气气有轻重有厚薄各因地因时而三光之
卷六十九 第 1b 页 WYG0789-0124b.png
 视度为之变易三者一曰清蒙高差是近于地平为地
 面所出清蒙之气变易高下也二曰清蒙径差亦因地
 上清蒙之气而人目所见太阳本径之大小为所变易
 也三曰本气径差本气者四行之一即内经素问所谓
 大气地面以上月天以下充塞太空者是也此比于地
 上清蒙更为精微无形质而亦能变易太阳之光照使
 目所见之视度随地随时小大不一也外三差之义振
 古不闻西史第谷于万历年间殚精推测钩深索隐历
 家推重以为冠绝古今而此秘未睹至其暮年方行万
卷六十九 第 2a 页 WYG0789-0124c.png
 里乃始洞彻原委尚未及著书其门人述遵遗指撰集
 论次然后交食之法于理为尽则近今十馀年事耳盖
 历学之难言如此
  清蒙高差
历家测验日月及经纬诸星积累所得其光入人目往往
 不依直线而至夫太阴太阳有地径视差无怪其然也
 恒星无地径差人测之在地面与在地心不异宜所见
 者必依直线若之何不然且两星相距近于地平与其
 相距近于天顶绝不同其各体之大小亦不同又太阳
卷六十九 第 2b 页 WYG0789-0124d.png
 太阴固有地径差其视体偏下视高度宜少而所得者
 忽复多定望时二曜正居天地径之两端以理论见一
 不得见二或并见则半体而已今有时全见之何也古
 度数家见直物入水中折成曲象空水之交则有钝角
 以此钝角喻诸星射目之折线于理为允则近地面之
 气可比于水天体至清可比水晶光在有气无气之
 交必成折角而能令诸曜之象升卑为高也若星距顶
 愈远所射光之折线角愈减其钝而视高之去实高也愈
 多盖近地则湿气愈厚故受蒙为甚而又实非云雾
卷六十九 第 3a 页 WYG0789-0125a.png
 等有质之物且在地浊之上(历言入浊言浊中近浊/入则不见视此为异也)谓之
 清蒙也因此凡测候两星若距度线与地平平行者其
 气所升视之巳在赤道上迨太阳近午出蒙气之外复
 测之始以实行交于赤道为真春分秋分反是先以近
 午之实行在赤道上为真秋分迨昏测之日巳入过赤
 道而北矣视度乃复在赤道上自朝至中不能有两春
 分自中至夕不能有两秋分则朝夕所见皆视度非实
 度也则皆清蒙之高差也
问清蒙之气能变易太阳太阴之实度是已其言随地随
卷六十九 第 3b 页 WYG0789-0125b.png
 时又各不同者何谓也曰第谷测定清蒙诸差太阳与
 太阴大约相等而与诸星则不等其五星所得之差又
 与恒星不等因此推知致差之因不在距地远近其差
 大小皆气之所为也气厚薄时之所为也距地远近地
 之所为也凡考七曜之蒙差皆候其高弧至于无蒙之
 处得其实度而以较于有蒙之处得其视差几何如第
 谷所居北极高五十五度冬至日夏至夜皆甚短其测
 候太阳之蒙差必于夏月太阳出蒙气之上乃可得之
 测恒星之蒙差又于冬月若夏测星冬测日则尽日尽
卷六十九 第 4a 页 WYG0789-0125c.png
 夜皆在蒙气中无法可得而气之厚薄冬与夏必有分
 矣故所定气差随之异也若论地则山阜之上蒙气为
 在高之距与在庳之距必小有异若不与地平平行而
 两高弧各异者不论或正(与地平/为直角)或斜(与地平/为斜角)其在高之
 距与在庳之距亦小有异总之星愈近于地两距之
 实度愈少远则愈多矣第谷之本地北极高五十五度
 有奇测定太阳太阴之蒙气差大约相等自地平以上
 至四十馀度高差渐少更高则无有而近地之最大差
 得三十四分故太阳极近地平以地径视差之偏庳三
卷六十九 第 4b 页 WYG0789-0125d.png
 分蒙气差之视高三十四分相减得太阳高弧之视差
 三十一分则目视太阳将入以下周至地平见谓在上
 而其实体已全入于地太阴以最大之地径视差六十
 三分蒙气差之视高三十三分相减馀三十○分目视
 之见谓全没而其实体犹全在地平上也多禄某以浑
 天仪测太阳行春秋分积年所得皆以本日两交于赤
 道遂为千古不决之疑不知者意其差在仪器仪器果
 差安得百无一合又安得悉在地平之上竟无差而在
 下者乎至近世而后知为清蒙之差也第谷用器甚多
卷六十九 第 5a 页 WYG0789-0126a.png
 甚精诸器毕合不可谓有器差而其所得亦复如是所
 以然者太阳临春分论实度尚在赤道南晨测之为蒙
 少平地乃多泽国尤多海滨更多盖此气周生于大地
 之面外规之界距地心悉等而地面有高庳其距气界
 各各不等此为浅深厚薄之缘正如海底有坳突之势
 因有浅深若海水之面恒平而已然论其恒势浅气所
 生之视差少深气为多论其变浅气或忽然增加少易
 而多深气乃鲜有变时也万历十八年庚寅夏六月西
 历记月食太阳以半体出地其太阴正相对尚高二度
卷六十九 第 5b 页 WYG0789-0126b.png
 入景中已多分及太阴半没而太阳已高二度出地平
 之上若以恒理论之则太阳心方出地平景心宜同时
 而入太阴之西周实入于地又当在景心入地之前今
 太阳心出矣而景心尚高二度非蒙气所为安得此乎
 然此视高差可谓甚大则以本地近于大山之下大河
 之滨其蒙气为厚遇夜清气上腾凌晨更甚故也若他
 地他时未必尽同此数故治历者当先定本地之诸曜
 蒙差参以时令乃能立表推步其法须累测交食之多
 寡早晏斟酌定之勿谓精于本法便可随地随时必无
卷六十九 第 6a 页 WYG0789-0126c.png
 舛戾也若立差既定而临食时气候忽更此则难可豫
 料然所失无几矣此高差惟月食累遇之若日食则二
 曜之蒙气差大略相等高弧既同鲜有变易径可勿论
 也
  清蒙径差
太阳全食昼晦星见恒事耳中史及西史皆数记之若太
 阴全在日与人目之间而不能尽掩日体四周皆有馀
 光历家谓之金环或有阙如钩或云依日月周径本法
 则不应有此何者凡此一视径或大或等于彼一视径
卷六十九 第 6b 页 WYG0789-0126d.png
 则以此体寘之人目与彼体之间无不全受掩蔽者今
 止论太阳在其最庳全视径为大得三十一分太阴在
 其最高全视径为小得三十○分三十○秒其较三十
 ○秒为全径六十分之一耳即定朔果在此时日月以
 两心正会何因四周能见太阳之边乎(或有时可/见详下文)此说是
 也然而古今所记实见实测乃复多有之如隆庆元年
 丁卯三月朔日太阳近于最高得全径三十分太阴
 在高庳之正中得全径三十二分三十四秒则全掩太
 阳之外尚馀二分三十四秒乃西土实侯至食甚时二
卷六十九 第 7a 页 WYG0789-0127a.png
 曜以心正会见有金环又万历二十六年戊戌二月朔
 日太阴在最庳掩太阳复如是论地则此测在西国之
 内地前测在海滨论北极则此测高五十度前测正高
 四十二度论临食时此测有云前测无云也(云气虽不/掩日月亦)
 (能变易光曜/损益分秒)而第谷专精候验多在北海之滨北极高
 五十六度累年密测终不见太阴尽掩太阳昼晦星见
 是则日光恒赢月魄恒缩又将疑掩之不尽为恒事矣
 迨万历二十八年庚子六月朔于内地北极高五十度
 测得日食五分有半依本地原推正应四分较多一分
卷六十九 第 7b 页 WYG0789-0127b.png
 有半则又日光缩月魄赢也又万历二十九年辛丑十
 一月朔日全食第谷门人于本地北极高六十馀度测
 得食甚时见金环四周皆广一分有半(太阳径/十二分)万历三
 十六年戊申七月朔日食西土内地北极高五十一度
 测食甚时得二分正同时向北更四度论高视差宜减
  一分犹宜见食一分而第谷门人密测乃不见食此两
 测者皆日先居赢且赢甚也而皆无云综其大都极出
 地甚高近海或大泽食时多云气则日光赢测数少于
 推数极出地迤庳居地平高去水泽远食时无云气则
卷六十九 第 8a 页 WYG0789-0127c.png
 月魄赢推数少于测数展转推求即清蒙之气随地随
 时有无厚薄不等能浅深受光于日而变易其照耀之
 势使人目所见或增或减迄无定限也再验之海中有
 小岛其视体甚小于太阳之视径日初出时正当其中
 平分太阳之体则石之两旁皆显大光若不当其中而
 石居太阳之左右则不能映蔽日光如两相退让而露
 太阳之全体此为何故石之蔽日隐显之间虽以一线
 为界乃海中蒙气极厚日之施光蒙气受之故人目所
 见日光能侵轶于本界之外也喻月魄于石体其理正
卷六十九 第 8b 页 WYG0789-0127d.png
 同故蒙气盛者全食时如石当日之正中少食时如石
 当日之左右即高弧至于午正人目见日无横斜之线
 不能升卑为高乃地以上之蒙气犹能承受日光使溢
 界外而展小为大月不蔽日职是故矣如图地心为甲
            日心为丙太阴正当日目
            之中为乙月景之最中人
            目所在为己设太阳之边
 实为丁为戊其光下照所限月景之界宜为丁甲戊甲
 两线此限外之气皆得最光也然因乙太阴隔太阳原
卷六十九 第 9a 页 WYG0789-0128a.png
 光于已目目所能正见者非丁戊乃是庚辛而作己辛
 直线则目宜全不见日周之微光矣第太阳正照之最
 光下及于月景四周之外而外气之近地者为次彻之
 体则太阳之光借此体以侵入于月景本界之内别作
 一界线曲而向内即人目所正见为癸而癸既切景较
 远景之处加有光焉(光愈正照愈明切景之光甚似垂/线若正照然故比距远之处加明)
 (焉/)故景之四周从癸至壬目所见皆成日光是为癸壬
 金环癸壬所在实于空中非太阳之光果外溢至辛也
 从下视之若在月之四周与太阳同天而太阳之原光
卷六十九 第 9b 页 WYG0789-0128b.png
 若丁戊以外更馀辛庚一环矣但癸壬之广狭依气厚
 薄随地随时一一不同耳曾有人试以铜薄规为小圆
 形依直角线寘长竿之末退后一丈又寘一规正对前
 规与为平行后规之心开细孔以目切孔正觑前规之
 心其前规之全径较两规相距之远得一千分之十以
 掩天上之弧得三十四分二十○秒与本时太阴光满
 近最庳之全径等则目视两规与目视二曜大小远近
 之比例亦等次从后规视前规理宜全掩太阴之体乃
 所见者四周皆显大光更移后规向前二尺有奇以远
卷六十九 第 10a 页 WYG0789-0128c.png
 近之比例论则前规可掩弧度四十一分然而尚有微
 光也可见日月近地平固因蒙气有视度之高庳差即
 去地平远犹有视径之大小差矣
  本气径差
金环又有二种一为虚环人目所见其内规(如上图/之癸)为最
 光向外渐微至外规(如上图/之壬)则似次光此为地上清蒙
 之气所生上文所说是也一为实环若内若外悉是最
 光此所见者必为太阳原光矣所以然者太阴在最高
 太阳在最卑则太阴之视径略小于太阳之视径上文
卷六十九 第 10b 页 WYG0789-0128d.png
 所云六十分之一者是也但实环既为原光在太阳之
 周非复向之虚环从蒙气中隐映而得者则人居月景
 之中何自得见之即在景之偏际亦宜见左失右何自
 得全见之曰此亦因太阳出光折照至于人目虽正在
 景中犹得见之折照之繇即非地上清蒙之气而在空
 中之本气前交食第一卷论月体当食显赤色是气景
 所生此论地面当食而见光色是空中本气所射其理
 一也设甲为太阳其实边乙丙太阴在癸其实边丁戊
 人居地面在己辛之间不能以直线见太阳所以得见
卷六十九 第 11a 页 WYG0789-0129a.png
 者太阳全轮既受掩于月体为壬庚所馀庚乙实环皆
 为原光而以庚壬内规之光正照丁戊月边过丁戊则
             折而内向以至于地面
             己辛其所繇内折者欲
             就于甲癸垂线也(详本/篇一)
 (卷第/五)己辛以内皆为月景得界丁辛及戊己成三角形
 (戊丁为底图/未尽景末)又太阳乙丙外规之光正照太阴近处为
 子丑过子丑又折入景中而相遇于寅(此折甚于前折/者愈远于垂线)
 (愈欲急/就之也)得寅己辛角形形以内为折入景中之重光人
卷六十九 第 11b 页 WYG0789-0129b.png
 目在重光之中从卯辰两交得见光环意疑在丁丑旋
 绕月轮其实则太阳之原光庚己也
问本篇首卷言凡象射次澈之体则成折线故本章言日
 光过地面则折入于景为蒙气故也空中本气则甚澈
 之体何能受光而折入于人目乎曰空中本气为甚澈
 之体此恒理也然亦有时而变如彗孛搀抢乃及客星
 等皆在列宿天中非理所宜有难究其所生之缘而实
 则恒有之今言日食有金环者大抵皆虚环也其实环
 甚为希有万一有之不得不究所从来故作此论盖虚
卷六十九 第 12a 页 WYG0789-0129c.png
 环既蒙气所为无可疑者则实环之缘不得不在蒙气
 之上既在其上不得不归之空中本气舍是别无可推
 之理耳兹有蒙气以上变易之徵聊足解此万历三十
 三年乙己八月西国北极高四十度测太阴在最庳日
 全食亦全掩原光而其四方尚馀赤光如火广数度依
 此地论必言蒙气所生不足疑亦无待辩矣从此向西
 北一国北极高五十馀度同时测日不全食未尽一分
 三十馀秒日周以外太阴馀分甚多而此地尚见是大
 光岂两地相远如此尚当言蒙气相同之故乎纵使相
卷六十九 第 12b 页 WYG0789-0129d.png
 同而蒙气距地面极高无过二百里此不全食之地其
 交景之顶尚在二百里以上全出蒙气本界之外则安
                 得有本地面
                 之蒙气受照
                 为光且四周
 皆见乎彼所见满景四周之光既不为蒙气所生必为
 空气所生矣假如甲为太阳乙为太阴丙为地丁戊为
 蒙气界若全食则所生金环在丁戊之四周也今不全
 食之地在己其交景之顶为子亦见光(此光非金环因/在日周故其理)
卷六十九 第 13a 页 WYG0789-0130a.png
 (不/二)而光中甚黑则非丁戊气所能生矣盖目从己视太
 阴之下周庚必以己子庚线视其上周必从己壬至太
 阳辛则太阳之辛癸原光正照己目及蒙气之界面丁
 壬丁壬之中绝无月景而丁壬等高之景全在己子庚
 直线之下安所得生光之原乎可见日四周之光必生
 于蒙气以上必为空气所生或近于月轮在庚子两线
 之中或在月轮之下不远矣
  日食昼晦星见
凡前史记日食昼晦必因全食若星则不全食而见者有
卷六十九 第 13b 页 WYG0789-0130b.png
 之如晨昏分中日己出己入矣明昧之交正似太阳未
 全食之光也而大星已见也又或不全食而见者有之
 故历家下推将来虽得全食其见星与否未可豫定盖
 见星不见星之缘不尽在于食分多因蒙气与阴晴耳
 若食时遇气甚清人目先见最光而习之忽尔失光虽
 日不全食亦似向晦星乃可见如从大光中暂焉入室
 见为甚闇也若食时遇气甚厚或多云雾则目先习是
 次光后见失光不以为异又醲厚之气受返照之光光
 亦不能甚失日虽全食未及甚晦正如浮云在天虽太
卷六十九 第 14a 页 WYG0789-0130c.png
 阳已没曚昽宜尽而尚有馀明星不可见矣自此之外
 更有太阳正照斜照之缘如太阳当晨昏时斜照于地
 上气得其正照之光则能返照地面若此时以日食绝
 正照于气中则地无返照之光又本无正照之光安得
 不为甚晦乎故午前日食初亏至食甚时加晦生光至
 复圆时稍明午后食则反是盖太阳愈庳愈能正照气
 中而地得其返照之光太阳愈高愈正照于地面而以
 有食绝其正光惟四外反有从旁斜入之次光耳又或
 太阴近最高其视径不甚大于日之视径则太阳四周
卷六十九 第 14b 页 WYG0789-0130d.png
 光曜散溢虽则全食地面之次光乃大于少食者亦多
 有之又使日食切近地平太阴微高于日则地面所见
 日下周之原光虽不尽如钩而上气乃与日月参相对
 绝其正照即地面绝无返照之光此时亦变为甚晦也
  推视会
交食第三卷求定望改实时为视时所以然者为有升度
 差也今日食以地心之实会改为地面之视会所以然
 者为有地半径差也以地半径差论实会视会不同上
 章已详之矣此求视会则依视差推算法先求日月高
卷六十九 第 15a 页 WYG0789-0131a.png
 弧以得高差又求高弧与黄道之交角因以得南北东
 西差次求视会与实会之时差以加以减于实会之时
 刻而得日月正视会之时刻其加减则以黄道九十度
 为限(即黄平/象限)
  日月距地平高弧
视差有多有寡必依太阳出地平所得高度多寡(日月会/合若同)
 (高度或差一度以下其视差甚微故得太阳高度不必/复求太阴高度必求细率则以太阳高度查太阴高差)
 (先加于太阳高弧/得太阴高真度也)欲求高度几何则用定会(即定/朔也)之实
 时及本时之太阳躔度先以躔度推太阳距赤道之纬
卷六十九 第 15b 页 WYG0789-0131b.png
 度次以定会实时推其距子午圈若干(详见下文/用法中)得二
 角形形有北极出地之馀弧有太阳距赤道之馀弧有
 两弧间角为太阳距子午圈弧之相当角算得本形之
 第三弧为太阳出地高弧之馀弧也如图甲乙丙为子
      午圈甲丁丙为地平丁戊为黄道太阳在
      庚则乙庚己为高弧壬庚为太阳距赤道
      之馀弧因得乙壬(本地极高/之馀弧)及壬庚(太阳/距赤)
 (道之/馀弧)两弧及乙壬庚角(太阳距子午/之相当角)以推第三乙庚弧
 得其馀弧庚己太阳出地平上之弧也次推高弧交黄
卷六十九 第 16a 页 WYG0789-0131c.png
 道之角先以升度求庚丁弧次以庚己高弧以庚丁黄
 道弧以庚己丁直角推得庚丁己交角因以对角求南
 北东西差法如次图设庚癸为高差辛为黄道极则辛
 癸大圈之弧以直角交黄道于壬为庚壬癸三角形先
      己得壬庚癸角而庚癸壬为馀角则全数
      与高差若壬庚癸角与壬癸南北差又全
      数与高差若壬癸庚角与壬庚东西差或
 用简平仪求高弧可免算第其图愈大所取太阳高度
 分愈真乃足推算视差如图己戊辛为子午圈甲乙为
卷六十九 第 16b 页 WYG0789-0131d.png
      赤道北极在丙太阳距赤道北依丁戊线
      行与行壬戊弧其理一也至戊为正午至
      丁如复至壬午前与午后同所以然者戊
      丁直线不可得度分数必用戊壬弧量度
 为准(戊壬与戊丁皆距等小圈两弧皆小圈之弧即等/试想戊壬圈置戊丁线上与戊丙圈纵横为直角)
 (则得/其理)如彼面之丁为己时至戊为午行至此面之丁为
 未与壬为己至戊为午复转至壬为未其理一也次作
 丁庚直线与地平甲己线平行则得己庚弧为太阳在
 己时或在未时出地平上之高弧也别有表以日食之
卷六十九 第 17a 页 WYG0789-0132a.png
 实时及太阳距赤道纬度查其出地平度而推两曜高
 差又有高弧交黄道角表以此三角形(前图之/己庚丁)推算法
 用太阳高度于太阳距黄道九十度限表中查角(即庚/角)
 详本表又有南北东西差表以太阴高差及高弧交黄
 道角依直线三角形推算(因三差线小虽在天实为大/圈之弧亦可以直线句股法)
 (求之与三角形圆/线法所求不异)
  黄道九十度为东西差之中限
地半径三差恒垂向下但高庳差线以天顶为宗下至地
 平为直角南北差者变太阴距黄道之度以黄道极为
卷六十九 第 17b 页 WYG0789-0132b.png
 宗下至黄道为直角东西差则黄道上弧也故论天顶
 则高庳差为正下南北差为斜下而东西差独中限之
  一线为正下一线以外或左或右皆斜下论黄道则南
 北差恒为股东西差恒为句高庳差恒为弦至中限则
 股弦为一线无句矣所谓中限者黄道出地平东西各
 九十度之限也(黄平象限/省曰度限)旧法以子午圈为中限新历
 以黄道出地之最高度为中限(东西各九十/度则是最高)两法皆于
 中前减时差使视食先于实食皆于中后加时差使视
 食后于实食第所主中限不同则有宜多而少宜少而
卷六十九 第 18a 页 WYG0789-0132c.png
 多或宜加反减宜减反加凡加时不得合天多缘于此
 此限在正球之地距午不远若北极渐高即有时去午
 渐远时在午东时在午西大都北极高二十三度三十
 一分以上者(若高二十三度三十一分以下者则日月/有时在天顶南有时在北三视差随之今)
 (未及/论此)独冬夏二至度限与子午圈相合为一从冬至迄
 夏至半周恒在东居午前从夏至迄冬至半周恒在西
 居午后
问日月诸星东出渐高至午为极高乃西下渐卑而没
 则午前午后之视差岂不分左分右渐次高庳以正午
卷六十九 第 18b 页 WYG0789-0132d.png
 为中限乎曰南北差东西差皆以视度与实度相较得
 之而日月之实度皆依黄道视度因焉安得不并在黄
 道从黄道论其初末以求中限乎推太阴之食分以其
 实距黄道度为主推太阳之食分则以太阴之实距度
 先改为视距度所改者亦黄道之距度也论实望实会
 欲求其实时以黄道经度为主今求视会其所差度必
 不离黄道经度而因度差多寡求其相当之时差以得
 正视会理甚明矣若子午圈者赤道之中限也度限为
 东西差有无多寡之限犹冬夏至为昼夜永短之限午
卷六十九 第 19a 页 WYG0789-0133a.png
 正时为日轨高庳之限也惟岁惟时自宗赤极不借黄
 道之度中为限东西视差自宗黄极何乃借赤道之午
 中为限耶昔之治历者未能悉究三差之所从生徒见
 午前食恒失于后天午后食恒失于先天故后者欲移
 而前前者欲移而后又见所移者渐向日中渐以加少
 遂疑极高至午中则无差不知黄道两象限之自有其
 高也亦自有其中也必如彼说以午正为东西差之中
 限设太阳实食午正遂以为无时差遂以为定朔为食
 甚倘此时之度限尚在西愈西则愈有西向之差法曰
卷六十九 第 19b 页 WYG0789-0133b.png
 中以东则宜减安得不见食于午前乎傥此时之度限
 尚在东愈东则愈有东向之差法曰中以西则宜加安
 得不见食于午后乎如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八月朔日
 食依大统法推得初亏己正三刻食甚与定朔无异皆
 在午正初刻至期测得初亏己正一刻后天二刻此所
 谓中东宜减见食于前者也今试依新法减时则推定
 朔在午正初刻内四分四十九秒于时日月躔度在鹑
 尾宫二十九度八分四十七秒黄道中限在本宫一十
 三度○一分距正午西一十八度五十九分距太阳躔
卷六十九 第 20a 页 WYG0789-0133c.png
 度一十六度○八分太阳定朔之高尚有五十○度查
 得太阴高差三十八分先求高弧交黄道角为日距度
 限弧之切线与本角若全数与高弧之切线得视差小
 三角形内正对东西差边之角二十○度一十一分再
 推本角之正弦与东西差若全数与高庳差得一十三
 分○四秒为此时之东西差因此求时差得太阴行一
 十三分应为时二十四分二十六秒于法宜减故得食
 甚在午初二刻一十○分三十七秒在定朔之前也更
 求初亏约用前四刻依法复求视差其时黄道度限在
卷六十九 第 20b 页 WYG0789-0133d.png
 鹑尾宫初度二十○分即午后一十四度四十○分距
 太阳二十八度四十六分太阳高四十八度得太阴高
 差四十○分东西差二十四分求其视行度得四刻行
 二十一分又以开方法得太阳自初亏至食甚行三十
 一分今视行二十一分得四刻则三十一分应得五刻
 一十三分五十四秒以减食甚时得初亏在己正一刻
 内一十一分四十三秒与实测时刻密合
 凡九十度限去子午圈不远新旧两历所推之定朔不
 远则两所得之时差亦不远若相距远而度限在东则
卷六十九 第 21a 页 WYG0789-0134a.png
 食在午前或在午后新历所得时刻皆多于旧历度限
 在西食在午前午后新历所得时刻皆少于旧历如万
 历三十八年庚戌十一月朔大统历推食甚在申初一
 刻至期实测得申初四刻先天三刻于时度限距子午
 圈二十一度○四分在东距太阳五十九度四十七分
 日月并高一十六度得太阴高差五十四分一十五秒
 从是算得东西差二十八分三十一秒应时差四刻○
 一分三十五秒依法与实时相加而实时与大统历算
 小异在未正三刻○四分得视时乃大异是繇度限在
卷六十九 第 21b 页 WYG0789-0134b.png
 东加数宜多而午正为限者加数则少安得不先天也
 又万历三十一年癸卯四月朔日食九分二十○秒大
 统历推食甚在辰正初刻新历推得在辰正三刻内此
 时度限亦在东距午正一十五度四十二分较太阳距
 正午为更近所得东西差止一十九分二十四秒应时
 差四十七分四十六秒依法宜减则实时己初一刻○
 六分改视时为辰正二刻○三分此两食者皆所谓度
 限在东则食在午前午后新历所得时刻皆多于旧历
 者也又其甚者若日食在正午及度限之间则宜加者
卷六十九 第 22a 页 WYG0789-0134c.png
 反减之宜减者反加之所失更多如崇祯四年辛未十
 月朔日食大统推初亏未初一刻较新历迟三刻有奇
 食甚未正初刻新历推未初一刻内至期实测果在本
 刻内所以然者新历以黄道九十度限为中所得时差
 与实时相减则食甚后退故合大统以午正为中所得
 时差反加而前进去之逾远矣盖本日食甚实时日月
 并已过午正一十七度二十九分○一秒未至黄平象
 限六度二十二分三十九秒则度限在午西二十三度
 五十一分○四秒算得东西差三分三十四秒应时差
卷六十九 第 22b 页 WYG0789-0134d.png
 ○五分为减而先推实会在未初八分四十○秒因时
 差退减为未初一刻内三分四十○秒如是止矣若以
 子午圈为中限则本时日月过午己十七度有奇在西
 东西差既宜少而多时差又反减为加即多得时刻若
 此者就用西法算两曜高三十五度四十八分及其距
 午正之度能生东西差一十一分一十三秒应得差二
 十二分定朔在未初二刻○五分相加亦不得不为未
 正可见中限异同实为加时离合之根也
  算视会必求黄道九十度限
卷六十九 第 23a 页 WYG0789-0135a.png
交食以黄道出地之最高度为中限固矣但限内所应加
 减者则有时差(日食在九十度西时/差宜加在东宜减)此实食视食之所
 繇以先后(详见/上篇)故算视会者必先求九十度限所向何
 方乃可然求之之方不一或依常法定其宫度分或依
 简法止推两曜当食之时居九十度东西何方而不必
 问其宫度先以常法论设甲乙丁斜三角形甲为天顶
        乙为黄道交子午圈日月俱在丁以
        升度得乙丁弧以太阳距度得甲乙
        弧查本表得其两弧间之角以甲乙
卷六十九 第 23b 页 WYG0789-0135b.png
 丙三角形内因九十度限在丙必求甲丙为垂线指九
 十度距甲顶若干更求乙丙为九十度限与子午相距
 若干则丁丙乃日月距九十度○所自有者而以先得
 甲乙弧与乙丁弧及两弧间之角因求得时差此本九
 十度限表所繇起乃常法也第以此求之必先算日月
 高弧及高弧交黄道角等未免太烦乃简法则惟算黄
 道何度分当九十度即此斜角三角形内径求甲丁弧
 为日月高弧之馀弧又求甲丁乙角即高弧交黄道之
 角则视差小三角形内(见前五/卷三题)以高弧得高差以本角
卷六十九 第 24a 页 WYG0789-0135c.png
 得交角及馀角而推所对之弧为南北东西差固已捷
 若指掌矣再欲察日食在九十度限东若西亦得两法
 一以黄道在正午度推九十度距午左右何若则以定
 朔所得太阳躔度较先所得在正午黄道度即得太阳
 在九十度限东西何方如依甲乙丁斜三角形以升度
 求乙丁弧必得何度在乙(子午圈交/黄道之处)使星纪宫初度或
        鹑首初度在乙乃为正九十度此外
        则以食时按极出地度求之盖北极
        高过二十三度三十一分凡自星纪
卷六十九 第 24b 页 WYG0789-0135d.png
 初度至鹑首初度黄道度在午者必九十度偏东自鹑
 首至星纪黄道度在午者反为九十度偏西而距午最
 远者则在大火宫或玄枵宫随极高低不一亦随宫度
 各处不一也试以极高二十四度则九十度限距午最
 远特一十五度耳极高四十度则九十度限能距午二
 十四度馀宫度在九十度限亦距午渐近因而推日
 食在九十度之或东或西较较不爽也又一法以黄道交
 高弧角求之更准盖本角向子午圈者在午前为锐角
 午后为钝角则食必在九十度之东若本角午前为钝
卷六十九 第 25a 页 WYG0789-0136a.png
 角午后为锐角则食必在九十度之西如此可免再求
 矣
  求视会复算视差之故第三
日食与九十度相近则太阴之偏东西不多所得时差于
 本食之实时不甚相远可免复求东西差倘所食远距
 九十度之限则太阴偏左偏右(左右即/东西)者必多而能变
 其实行以为视行使不再三考求何从而知故必先算
 太阴之视差化之为时差次求其视行与太阳实相距
 若干则用以推东西差可得食甚至若初亏复圆总不
卷六十九 第 25b 页 WYG0789-0136b.png
 外太阴之视行而得之此推步日食者所以复算视差
  求太阴视行
定太阴东西差须得其与太阳相会之实度应先(如在九/十度东)
 应后(在九十/度西)乃使太阴实行即从自行可得则或二十
 八分一小时或三十○分或三十三分有奇(因最高最/庳中距不)
 (等/故)以三率法推其度差则相应几何时刻因与定朔加
 减之其所得时亦可于真视会不远但先后会之度差
 必以太阴实行为主然因视差故每每移其本实行故
 以实行求时差多谬而以视行求之乃准矣法曰日食
卷六十九 第 26a 页 WYG0789-0137a.png
 在九十度东则较定朔前一小时食在九十度西则较
 定朔后一小时复求东西差以两差不等之分秒或加
 或减于太阴一小时因以实行得其视行若次得之东
 西差大于先得之东西差其两差不等之数为减若次
 得之差数小于先得数则两差不等之数为加乃得太
 阴一小时视行也或不用一小时先于定朔算东西差
 而以实行化为时差或加或减于本时得视会又以视
 会与定朔相去不拘若干惟于此时再求东西差两差
 不等之数依前法加减之必得太阴视行时差因以复
卷六十九 第 26b 页 WYG0789-0137b.png
 算真时差
假如崇祯四年辛未十月定朔在辛丑日未初八分四十
 ○秒此时顺天府得东西差三分五十○秒太阴一小
 时实行为三十三分二十○秒以此算得六分五十四
 秒为时差因食在九十度东故减得未初○一分四十
 六秒即相近视会时也次升度先在正午自春分起为
 二百二十六度二十五分四十○秒因时差宜减一度
 四十三分则以馀升度查本表得躔度在正午者为大
 火宫一十七度一十二分算得九十度在午西离二十
卷六十九 第 27a 页 WYG0789-0138a.png
 三度三十五分比日月距午更远七度四十四分三十
 八秒又以太阳高三十六度一十四分算得高弧交黄
 道角八十四度一十七分则以馀角复得东西差四分
 五十○秒两差不等之数为○一分因后得之差大故
 先得差内减一分实得○二分五十○秒为太阴过太
 阳之视行也前时差○六分五十四秒今以三率法依
 本视行得前东西差○三分五十○秒应九分一十九
 秒为真时差因减故算得视会在午正三刻一十四分
 二十一秒(一十五分/为一刻)
卷六十九 第 27b 页 WYG0789-0138b.png
  考真时差
真时差者为太阴视行反覆推求再三加减吻与视会相
 合者也欲更考其实须算太阴实距太阳几何若所得
 分数与太阴所当视会之东西差等则所得视会亦准
 若微有不等则以不等之分数化为时依两曜实相距
 之分数较之视差或大或小依法加减于前视会如距
 度大日食在九十度东则时差为加食在九十度西则
 时差为减如距度小则九十度东宜减九十度西宜加
 分秒内可得其准也因此再求东西差而以本视会时
卷六十九 第 28a 页 WYG0789-0138c.png
 复求九十度限与其距天顶及距太阳度因以本高弧
 及高弧交黄道角复算视差如前假如得真时差九分
 一十九秒何以知其然也因减时九十度略在前即寿
 星宫二十三度○六分距天顶五十三度四十○分距
 午二十三度三十一分较太阳复西去○八度二十一
 分算得高弧三十六度三十四分交角八十三度四十
 五分推东西差○五分一十三秒故以三率法用太阴
 实行三十三分二十○秒一小时以真时差得五分一
 十○秒为太阴实距太阳分数见其与才得之东西差
卷六十九 第 28b 页 WYG0789-0138d.png
 相等则前时之时差亦准若未等则求所差分数如前
 东西差三分五十○秒得九分一十九秒为时差此不
 等之三秒亦得七秒依前法视会内应减实得午正三
 刻一十四分一十四秒乃真视会也
  求初亏复圆俱依视差算
凡算月食推初亏复圆先以开方求其自初亏至食甚所
 行之度分若干又自食甚至复圆所行之度分亦若干
 故所推食甚前后时刻大约相等算日食则不然虽太
 阴在食甚前后所行度数相等而所应之时刻鲜有不
卷六十九 第 29a 页 WYG0789-0139a.png
 参差者盖视差能变实行为视行有前得之时较后得
 为多亦有后得之时较前得为多此中种种不一如图
 甲为太阳乙丙丁皆为太阴甲乙或甲丙为两曜视半
        径甲丁为太阴食甚视距度则甲乙
        线之方数减甲丁线之方数其馀数
        开方得乙丁线为太阴自初亏至食
        甚所行之度与丁丙至复圆数略相
        等但太阴行过乙丙线时(除食甚正/在九十度)
 前后未尝相等故求之之法必于前时以东西差求其
卷六十九 第 29b 页 WYG0789-0139b.png
 视行则得初亏距食甚之时又于后时复以东西差求
 其视行乃得复圆与食甚相距之时然初亏与食甚或
 皆在九十度东则因初时之东西差大于后时之东西
 差其两差不等之数减于太阴实行则得视行若初时
 之东西差反小于后时之东西差其两差不等之数则
 加于太阴实行而得其视行或初亏与食甚皆在九十
 度西而初时之东西差大后时之东西差小其两差不
 等之数用加如初时之东西差小后时之东西差大其
 两差不等之数用减与前法相反此较初亏与食甚若
卷六十九 第 30a 页 WYG0789-0139c.png
 较食甚与复圆皆为一理第其两相比量俱以先东西
 差与次东西为主故求初亏则食甚为后时而求复圆
 则食甚又为前时也或前后两时不同在九十度之一
 边如初亏在东食甚在西则求东西差必不止食甚前
 后之两次因九十度而中分之则一视行求其时之多
 半又一视行求其时之馀乃合之为初时至后时太阴
 视会所行度分矣
假如视会在鹑首宫初度午后正二刻距九十度西得东
 西差○五分设得视行二十二分则太阴自九十度至
卷六十九 第 30b 页 WYG0789-0139d.png
 本视会之度两刻间视东行一十一分如前图乙丁线
 为二十八分减一十一分所馀一十七分为太阴在九
 十度东自初亏至食甚时所行即因九十度前一小时
 以东西差得太阴视行二十一分故其行一十七分必
 须时三刻○四分乃自初食至正午(此正午与九/十度同故)为太
 阴所行之时并午前后时总得五刻○四分为太阴自
 初亏至食甚过乙丁线所行时也
  算日食复求太阴视距度之故第四
前以实会而不得其视会则所求者在东西差乃今视会
卷六十九 第 31a 页 WYG0789-0140a.png
 真矣然何以知其所食大小之分数及以月掩日所向
 之方位乎曰此皆由于太阴视距度也故推步者必先
 于食甚求视距度则得日应食几何分又于初亏复圆
 求视距度则得月掩日之光在何方
  日食分数
凡推月食以太阴实距度较其半径及地景半径即得月
 食之分今算日食法虽同然因视度为主则必以太阴
 视距度与日月两轮之半径相较乃得日食分矣依法
 于视径本表查日月半径并之减视距度为太阴掩日
卷六十九 第 31b 页 WYG0789-0140b.png
 之分(天度数/之分)次以三率法求食之分(日径分十/分之分)因先于
 食甚求太阴实距度则太阴视会及实会间之本行或
 加或减于其交周度依时差加减得视会时太阴交周
 度用算或查表即得距度
假如时差为三十五分二十一秒宜加此间太阴过太阳
 行一十七分五十六秒太阳本行○一分二十七秒相
 加共得一十九分二十三秒为太阴本行今设交周实
 度为五宫二十九度因时差应加则交周多得一十九
 分二十三秒终得太阴食甚时实距北○一分四十一秒
卷六十九 第 32a 页 WYG0789-0140c.png
 次以南北视差本实距度改为视距度故凡于三差
 小三角形内考时差并求南北差乃所得为正视会若
 太阴距黄道北人居夏至北则实距度恒减视差为视
 距度若太阳距黄道南则视差反加于实距度为视距
  度
假如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岁八月朔日食历官报应食九
 分八十六秒实测得八分强弱之间依新法算当食甚
 时太阳高五十○度○五分得太阴高差三十八分因
 九十度距太阳西一十六度○八分算得高弧交黄道
卷六十九 第 32b 页 WYG0789-0140d.png
 角六十八度四十八分为南北差线其对角为南北差
 得三十五分因当时太阴近交中在黄道北二十八分
 五十○秒与南北差相减得○六分一十○秒乃太阴
 视距在黄道南矣又日月两轮半径并得三十二分○
 五秒减视距度得二十五分五十五秒以此求食分数
 得○八分二十九秒乃与所测适合也
  日食图说
新法以图显本食所向之方故上下书南北左右书东西
 其绘图则以太阴距度为主但食时先后太阴距度常
卷六十九 第 33a 页 WYG0789-0141a.png
 有变易或初亏距度多而复圆距度少或初亏距度少
 而复圆距度多此其故盖因食在交处前后之不一也
 若前后离交相等则虽距度同而所向南北未免有不
 同矣故日食前后求太阴视距度必以交周所应食甚
 视距度减其自初亏至食甚所行径度则得太阴初亏
 视距度又以加于自食甚至复圆所行径度则得其复
 圆视距度也复求交周所应太阴食甚视距度惟查距
 度表内上下左右则得交周度及其在交前后分数○
假如前万历二十四年食甚得视距度○六分一十○秒即
卷六十九 第 33b 页 WYG0789-0141b.png
 交中后查本表右得○一度一十二分其本表上则得
 六宫乃所应视距度交周也又当时自初亏至食甚
 太阴所行径度三十一分○七秒与交周相减得六宫
 ○度四十一分五十一秒相加得六宫○一度四十三
 分○五秒即初亏及复圆交周也依此交周复查表得
 初亏视距度○三分三十三秒而复圆得八分五十三
 秒因此画本食图如乙丁及丙戊两直线以直角在甲
 相交指南北东西方乙丁为黄道甲心为太阳居其中
 依前食论其太阳半径得一十五分一十五秒较太阴
卷六十九 第 34a 页 WYG0789-0141c.png
       半径略小甲戊线则并两轮半径为
       三十二分○五秒因太阴食甚在辛
       甲辛乃当时视距度○六分一十○
       秒初亏在壬即乙壬与甲己相等只
       三分三十三秒复圆在庚得丁庚与
       甲癸相等共八分五十三秒而壬辛
 庚皆视距南也
 
卷六十九 第 34b 页 WYG0789-0141d.png
 
 
 
 
 
 
 
 
 
卷六十九 第 35a 页 WYG0789-0142a.png
 新法算书卷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