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一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0788-054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法算书卷三十一   明 徐光启等 撰
  月离历指卷四
 太阴小论第二十八
第一论太阴晦朔伏见 太阴晦朔伏见古今立论疏密
 迥殊汉儒洪范传曰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朏(亦曰/朓)朏者
 政缓所致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侧匿者政急所致
 夫晦在朔后晦失也朔在晦前朔失也历则失之而归
 咎于政诬甚矣唐历家以晦日之晨月见东方因立进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0788-0543d.png
 朔之法使月隐晦晨明藏朔夕此则钩索未能而妄生
 迁变使月有两朔食乃在晦将谁欺乎宋元史皆非之
 颇为辨晰然未能缕形其所以然也夫月距晦朔见有
 疾迟因乎天度因乎地度即此方近处合朔于亥子之
 交而甲日之晨乙日之夕两见微明亦时有之此之进
 退将安往焉况海以南数千里则有甲晨乙夕终岁恒
 见者漠以北数千里则有朔在午中朝暮皆见者亦将
 使晨隐夕藏其可得乎今法若时若地应速应迟皆从
 筹算可密推用仪器可指数先事可豫言临时可确按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0788-0544a.png
 又何庸转移避就为也以此备述所繇徵之度数如下论
 问太阴合朔以后恒以三日见于西方亦有二日者其
 在晦以前亦如之何故曰是其因有三 一因赤道上
 之黄道升降度有正有斜正升则斜降斜升则正降正
 升斜降者秋半周六宫(秋分左右/各三宫)是也斜升正降者春
 半周六宫(春分左右/各三宫)是也(皆论斜球/非正平球)正升者赤道之升
 度多黄道之升度少正降者赤道之降数多黄道之降
 数少斜升斜降则反是(凡南极出地者/与上论悉相反)若太阴离正降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0788-0544b.png
 六宫则朔后疾见若离斜降六宫则朔后迟见其在晦
 前亦如之离正升六宫则迟隐离斜升六宫则疾隐也
 如二图各有子午圈有地平有极出地等有黄道宫次
 
 
 
 
 二图上图月离大梁为正降宫次距太阳十五度日入
 月在地平上为十三度半即能见下图月离大火为斜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0788-0544c.png
 降宫次距太阳十五度日入月在地平上为十度即不
 能见一也 一因白道南北如图设月距黄道五度距
 太阳皆十五度而纬分南北(日月各有一日所行之轨/道即赤道距等圈也今如)
          (图设黄道左右五度各一圜交/于距等月在焉两月各至地平)
          (其弧有大小则入地/有先后人见有迟速)若在北即
          入地后黄道疾见若在南即入
          地先黄道迟见二也 一因月
          视行度若视行为迟段则朔后
 见月迟为疾段则朔后见月疾三也 右第一因月之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0788-0544d.png
 见界以十五度为限其疾者朔后一日又四分日之一
 而见也若三因并合又不待此如合朔在亥子间则甲
 日太阳未出亦见东方乙日太阳已入亦见西方何以
 徵之设月在黄道北五度太阳躔实沈一十五度本地
 北极高四十度即昼长(甲之/日也)五十九刻(日九十/六刻)加一日
 刻(甲之夜/乙之日)共一百五十五刻(甲晨至/乙夕)于时月行约得二
 十三度平分之(合朔/前后)得一十一度半以加实沈十五度
 (日躔/也)得实沈二十六度半是乙日日入时月之距日经
 度也以减十五度得实沈三度半是甲日日未出月之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0788-0545a.png
 距日经度也日躔实沈十五度其斜升五十三度一十
 三分月离实沈三度半又北距五度其斜升三十六度
 半日月两升度相减得一十六度四十三分为甲日之
 晨日月赤道上出地平之差(月先/日后)变时为月出四刻半
 而日出得见月东方也乙日太阳正降为九十五度月
 离实沈二十六度半其正降为一百一十三度两降度
 相减得一十八度为乙日之夕日月赤道上入地平之
 差(日先/月后)变时为日入五刻而月入得见月西方也 若
 日躔冬至月离黄道南推日月出入之差不过八度变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0788-0545b.png
 时为二刻则不见
 一系凡极出地愈高愈疾见因斜升度之差为多否则
 迟见
 二系极甚高朔后数日不见
 三系月距黄道南五度若极出地六十二度月尽夜不
 见
 四系极甚高合朔在午正则一日之间晨见东方夕见
 西方如极高五十二度躔离度同上推得日月升降差
 一十二度时为三刻皆在月见界之内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0788-0545c.png
 五系既定月之见界为距日十二升度亦可推迟见之
 日数如极出地四十度日躔降娄月南距五度推得两
 斜升差为一十二度即得月距日之经度为四十度月
 行当三日有奇则朔后三日有奇而见月西方晦前亦
 如之
 三因之外又有两因一曰朦胧分(即晨昏度一/名昧爽黄昏)日入地
 平下一十八度为朦胧之未分因升降有正斜斜又有
 大小则月距日十二度有时得见有时不得见
 一曰气清浊差如同是子正时有时见极微之星有时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0788-0545d.png
 不得见四五等之星气则使之其在月也亦然
第二论月体 月体为圆球何以知之凡圆体于诸体中
 为最尊如天如日月星如地亦于万象中为最尊故应
 圆凡物之初体皆圆(如核如/卵如胎)诸大象皆始造时之初体
 故应圆又月之体半为明半为魄其明魄之界时为弦
 直线时为弧曲线若果平体何从得生弧线且既为平
 面日照之宜全体发光如平面之镜一向日即全面发
 光也月为不然则非平面 试以人目居中置一烛东
 方稍远置一球西方稍近相恭直即见球全受光次不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0788-0546a.png
 动目烛独移球西南隅即见球大半为明小半为魄更
 移球正南必明魄各半其界为直线更移得魄大明小
 更移正东必见全魄烛为太阳目为地为人球为太阴
 以近远日为光大小其明魄界半周之间为直线者一
 而已馀皆弧线也
 论其体质非清非纯虚实杂也故能映光不能透光能
 发光不能回光何谓透光如水如玻璃水晶金刚石皆
 纯清故能透光不止映光非惟不能迥回光亦且不能发
 光何谓回光如明镜为全实故能回光不止发光非惟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0788-0546b.png
 不能透光亦且不能映光月皆不然而虚实疏密介在
 其间故能映能发也 然则何似稍似于云云掩日月
 皆能映光质薄则光显质厚则光微早日未出夕日已
 入照云成霞霞照下土虹霓之属本因云气而成光采
 是为发光体实则光大体虚则光小月实似之独云之
 映光多发光少月之映光少发光多此为异耳
第三论月驳 月面不纯一色如斑驳然昔人以为山河
 大地之景不然也山河大地之体东西不等云何月中
 之景时时不变乎然则如何此有二说一曰月本圆体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0788-0546c.png
 特其体中疏密虚实不得纯一不能如镜光合体迥回返
 所受之光第因其本质所至自为发光密实处发光大
 虚疏处发光微(如金刚石胜玻瓈玻瓈胜/水其质疏密虚实不等故)凡大光明中
 间有弱光可指则曰大光中之驳点也如大赤霞中间
 有淡红可指则曰大赤中之驳点也是故名为月驳也
 一曰月体如地球实处如山谷土田虚处如江海日出
 先照高山光甚显次及田谷江海渐微如人登大高山
 视下土崇卑其明昧互相容也试用远镜窥月生明以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0788-0546d.png
 后初日见光界外别有光明微点若海中岛屿然次日
 光长魄消(日渐远明渐生如人上/山渐远渐见所未见)则见初日之点或合
 于大光或较昨加大或魄中更生他点(如日出地先照/山颠次照平畴)
 
 
 
 
 (等/)以光先后知月面高庳此其徵已
第四论月光 太阳为万光之原本其体至实(光大小如/体虚实如)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0788-0547a.png
 (炼铁之光大于炼炭/之光铁体实于炭也)其质极地(质不纯者光亦/不纯则不能大)其体为
 全球曲面(凡发光者不论曲面直面必须顺平若凹凸/之面不能发大光稍有偏欹光则相夺亦不)
 (能/大)故在大圜中为大光之独体月及经纬诸星之光皆
 从禀受焉(月借日光/古语则然)何以明之如月食甚时地球隔太
 阳之光露光极微目所难见一也日食甚时月在日与
 人目之间月之下魄不受日光人目见之则为黑色二也
 问月既无光乃两食甚时亦有淡光此为何故曰体实
 无光而能受光而能发光两食之时不受日光而经纬
 诸星亦能映照相受相发因生微光矣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0788-0547b.png
 月光有二一为对日而发光名曰正光一为日光不至
 而从所受之处相映发为微光名曰次光
 问月近日人见光小远日人见光大何故曰月合朔时
 外大半受光(日体大月体小则/日必照月之大半)人自下土止视其内小
 半则无光既而生明所见渐大至一象限则己见其受
           光之大半故渐远渐大也何
           谓日照月之大半如图甲为
           日乙为月戊丁巳丙两光线
 切月体从丙从丁向乙作两垂线成戊丁乙巳丙乙两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0788-0547c.png
 直角则丁乙乙丙两线不成一直线何者凡一直线截
 平行两线其内两角并与两直角等反之若两直线不
 平行即一端渐近一端渐远其渐近内两角必大于两
 直角今设丁丙两直角则丁乙乙丙不能以一直线与
 乙为角若从乙心作径线必在丁丙两点之上则丁庚
 丙必月周之大半矣
 系月近日受光之分大远日受光之分小
 月体自无运动曷知之人所恒见斑驳之象终古不易
 月朔时上大半为明下小半为魄月望时上小半为魄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0788-0547d.png
 下大半为明两弦各明魄半也如图甲为日乙丙丁戊
 为月本天人在地为己月或上或下恒半为明半为魄
              从人目作视线自见
              月距日近光小距日
              远光大(从生明以后/渐长生魄以)
              (后渐/消)
 人止见月体之小半人目一点也从点作两线切一圈
 两切线之内弧必圈之小半(如/图)
 系如上言日照月得大半人见月得小半则定望前后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0788-0548a.png
 各数刻月犹能发全光满大半之限然后魄生而光减
 非若晦朔之间一瞬即生明也
 问日照月人见月各几何数曰日月去地去人各有高
 庳近远不等古法分月体周为三百六十度折中推得
 日照月为一百八十一度六分度之一人目见月为一
 百七十八度四分度之一日照地为一百八十○度二
 十五分半(月体地球其周分为/三百六十度与天等)
 如图甲为日乙为月己为地日月之视径约等(月在最/高日在)
 (最高/冲)人目在戊则戊丙戊丁两视线定见月之丙庚丁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0788-0548b.png
 弧从月心乙向丙向丁作乙丙乙丁两垂线成乙丁戊
 
 
 
 丙斜方形从乙戊平分之作乙丁戊直角形形有丁戊
 乙角一十五分四十○秒(日月视径并约为/三十一分二十秒)即丁乙戊
 角必八十九度四十四分二十○秒其丁庚为见月之
 半弧倍之得一百七十九度二十八分四十○秒
 若月径为二十八分则所见弧之小馀三十二分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0788-0548c.png
 若月径为三十三分则小馀二十七分
 因上图推合朔时日照丙辛丁弧丙辛丁者丙庚丁之
 馀也是为一百八十○度三十一分二十秒
 用日距地之数及其比例推得日照地为一百八十○
 度二十五分三十六秒
 问月生明后其光曲抱月体至上弦下弦明魄之界则
 为直线望前望后明魄之界又为弧曲之线何故曰月
 本球体人目所见似为平面其理正如平仪然仪之子
 午圈可当月周皆大圈也仪之极分交圈可当上下弦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0788-0548d.png
 明魄之界皆直线也仪之时圈可当太阴每日距太阳
          渐长渐消明魄之界皆弧曲线
          也凡仪上大圈皆分球为两平
          分其全见者独子午圈耳他诸
          圈皆半见半在仪之彼面彼面
          者在月则为上半球也(人所/不见)
 仪曲线(即时/线)本是大圈斜络于球止见其半故为不等
 撱圈(人视之为撱圈渐/消渐长故不等)之半月面中明魄界之弧曲线
 本亦大圈因其斜络止见为半亦不等撱圈之半也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0788-0549a.png
 其与平仪本理未能全合者仪上圈皆分球为两平分
 此依上言月受光者大半不受者小半则明魄之照界
 别成一小圈为大圈之距等而非月球之中圈(中圈必/大圈也)
 (分球为/两平分)人目所见之界其直线则距等圈之似直线(本/是)
 (圈也人/视为直)其弧曲线则亦距等撱圈之半也以此之故朔
 后三四日新月之两端能过半周之界
 问月行每日去离太阳约十二度等也然朔前后光魄
 消长之分数少两弦前后消长之分数多望前后复少
 人于定望前后一二日见月光如不易何故曰月体本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0788-0549b.png
 圆圆面之上必有两圈皆为明魄之界一为日所照之
 界一为人所见之界两圈于定朔时相合为一(照与见/相反)
 定望时亦合为一(照与见/相同)过朔望渐相离(如两交圈结/于两极渐展)
 (渐离相离之处若黄/赤二道之距远度也)两界圈之距间则人所见月体有
 光之分也以此推之人目所见为球之正面如平仪之
 极分交圈也两界合圈在球之侧面如平仪之子午圈
 也初日相离距度若干人侧视之则见少如时圈之近
 子午度分等人侧视之则见狭两弦时距度亦若干人
 平视之则见多如时圈之近极分圈度分等人平视之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0788-0549c.png
 则见广也故朔望之消长非少而见少两弦之消长非
             多而见多也如图甲为
             日乙为地丙为月丁丙
             戊庚为人所见月之半
             己丙庚丁为日所照月
 之半丁庚为两界之距间即本时人见月体有光之面
 也(从目日及月心作甲乙丙三角平/面平分月体则己丁庚戊为图面)甲乙丙角形有甲
 乙(日距/地心)约一千二百地半径有乙丙(月距/地心)约六十地半
 径又有甲乙丙角为月距日之度(试作癸子弧即/得乙角之度)求丙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0788-0549d.png
 甲乙角设月距日之乙角为四十度算得一度五十五
 分以并四十度得四十一度五十五分又引长乙丙成
 甲丙辛外角即与丁丙庚角等(庚丁壬丁壬辛皆四分/之一各减共用之丁壬)
 (其两/馀等)甲丙辛外角与相对之两内角等即丁庚弧亦与
 两内角等则月距日四十度人所见月体有光之分约
 得四十二度(言约者未定之辞也如上论月体明魄两/界圈似大圈而实距等圈则有差又约月)
 (距地为六十地半径然时多时少日距地为一千二百/地半径亦时多时少又月经度距日四十度或在南或)
 (在北亦有差/是故约言之)
 系若测得月体明魄两界之比例可推月距日之度即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0788-0550a.png
 上图说反用之
 二系若欲图某日之月光界先求月距太阳若干度分
         次依上法求月面半径上明魄界
         若干度分从两极(月面上两极定/为过白道两极)
         (之大圈线或与/白道为直角)作撱圈之半乃本
         日所见月面有光之界也若未至
         九十度光作角形若过九十度作
 未成圆形如图甲丙为月之两极丁戊为明魄之界甲
 戊丙线为本日之月光界甲戊丙丁为两角之形甲戊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0788-0550b.png
 丙乙为未成圆形
 用上法推凡月光界为全径
 十分之一距日二十六度
 十分之二距日四十度半
 十分之三距日六十度
 十分之四距日七十二度半
 十分之五距日九十度弦也
 十分之六距日一百○七度半
 十分之七距日一百二十度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0788-0550c.png
 十分之八距日一百三十五度半
 十分之九距日一百五十四度
 满十分距日一百八十度望也
 以上数依目测为定若推算当求月高庳求白道纬度
 当有微差
 问月望时中心光色稍浅四周光色特深何故曰月体
 圆中心体一分发光一分四周体三分发光一分一分
 者所受日光少故发光浅三分者所受日光多故发光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0788-0550d.png
 深如图甲为月体乙为目见月之角从角分为十分中
 
 
 
 一分见月周一十一度有奇旁一分见月周二十(五度/有奇)
       问日月出地平之高度等同用一表其
       景长短不等何故曰上文言月距地视
       日为甚近又曰地面与月天有比例则
       表末不在地心者简二论按图甚易明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0788-0551a.png
 论四馀辨天行无紫气第二十九
旧历七政之外别有四馀谓之四隐曜一曰罗㬋为火之
 馀气二曰计都为土之馀气三曰紫气为木之馀气四
 曰月孛为水之馀气罗计之名梵语也其说后出阴阳
 家以此推人禄命颇不经至于紫气一曜即又天行所
 无有而作者妄增之后来者妄信之更千馀岁未悟也
 今欲测候既无象可明欲推算复无数可定欲论述又
 无理可据所以未从断弃者或不能考定三之实有故
 不能灼见一之实无耳兹各论如左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0788-0551b.png
 罗计者黄道与白道相遇之两交也旧法谓之正交中
 交亦名天首天尾西法谓之龙首龙尾若求月距罗计
 宫度法先推月离宫度以加交行宫度即得其行度体
 势详本篇第四第二十五
 月孛者月行之最迟也本篇本法用两小轮则为次轮
 行本轮之最高为月离次轮之最远于距地为极远以
 视平行为极迟然依本法本论则无从得其周天行度
 欲得周天行度依次法用不同心圈鲜之则月孛者其
 负中距圈之最高也前本解定其本行为每日六分四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0788-0551c.png
          十○秒五十五微○六纤每年
          行四十○度三十八分○九秒
          三十二微凡三千二百三十二
          日三十七刻一十二分而行天
          一周或称八平年三百一十二
          日有奇而行天一周
          推月孛距度法依太阴恒年表
          有平日太阴距节气若干有太
          阴距自行轮最高若干(是名/引数)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0788-0551d.png
 数相减得太阴距孛点若干又于月离某宫度去减距
 孛度分得孛点所在宫度分
 孛者悖也是为月行之最迟一悖也又逆经度行二悖
 也又违天左旋三悖也历家遂以当彗孛谬甚矣彗孛
 非时之变象岂有行度可指可推乎又因其在最高故
 极迟若在最庳则极疾旧说谓最高极疾最庳极迟即
 迟疾顺逆一一相背繇不知月转左旋故耳
 谓天行无紫气者何也曰旧说谓紫气生于闰馀闰馀
 者朔周不及气盈之数也是不属太阳不属五纬则为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0788-0552a.png
 太阴历中之行度率无疑矣考太阴历之行度展转相
 生凡有十种此外无有今先述如左
 第一太阴每日距节气行一十三度一十○分三十五
  秒
 第二太阴每日距本轮最高行(名前/引数)一十三度○三分
  五十三秒五十六微
 第三距交日行一十三度一十三分四十五秒三十九
  微(距节行并/入交行分)
 诸历上三行为月历之根本篇一二卷测定讫因此三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0788-0552b.png
  行更生七行
 第四于第一行内去减太阳日平行五十九分○八杪
  二十○微为每日太阴距太阳得一十二度一十一
  分三十六秒四十一微
 第五以一二行相减得六分四十一秒○五微为自行
  本轮之最高行分即月孛
 第六以一三相减得交行每日三分一十一杪因月平
  行顺经度右旋交行逆经度左旋积日相违故是名
  正交中交即罗㬋计都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0788-0552c.png
 第七太阳日平行交行两并得六十二分一十九秒二
  十○微为太阳每日距交分
 第八置太阳平行分去减太阴最高行(月孛/行分)得五十二
  分二十七秒一十五微为太阳每日距太阴最高之
  行分
 第九太阴最高行交行两并得九分五十二秒○五微
  为太阴最高之距交分
 第十太阴行次轮日二十四度二十二分五十三秒强
  以减太阴自行一十三度○三分五十三秒五十六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0788-0552d.png
 ○微馀一十一度一十九分弱为两自行之较差分
 右十行皆用太阳太阴诸行反覆加减而得所以然者
 六曜各有平行自行次自行匪平匪顺必依太阳为准
 以得其实行故也又六曜之行不相连逮月历诸行止
 此十端无缘得有闰馀一行糅杂其间矣
 凡天行之数其初也必发于端其究也必复于端发端
 者起算之界复端者满周而还于故处也从此论其合
 违齐其多寡大至万亿细极纤芒始于纷纶终于画一
 矣若紫气以闰馀为纪竟不知何所起何所止据云二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0788-0553a.png
 十八年而行天一周谓此十闰之数闰何以终于十乎
 十闰者不足二十七年非二十八也其初根又始于二
 十二十者何物乎意者十九年而一章从兹托始乎依
 彼法乘除正得二十七年而十九年之七闰又非定率
 也又何以从七闰始十闰终也或又以二十为土木相
 会之年是则诚然然气朔盈虚于二星曷与焉此为牵
 合傅会不伦尤甚特遁辞矣三率乘除之法必缘比例
 等也通闰之与二十气策之与紫气周积是何比例而
 得联为四率履端无始归馀无终举正无中妄作焉耳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0788-0553b.png
 周天诸道诸行诸点皆天之所设也因而测量揆度立
 为诸率以便推算皆人之所设也闰馀之法既有气盈
 朔虚为天设之点因而以少减多得其通闰每岁十日
 有奇则人之所为足济于事矣柰何复以加减之一率
 妄设一周行于天上乎即如向者太阴十率皆从加减
 得之以为推步之用亦可各设一周行于天上乎五纬
 诸星略似太阴若皆然者周天各道不亦纷纭(而无所/至极哉)
 四馀历自汉太初以至元授时诸名家皆不著即西国
 之历屡行于前代矣唐人再用九执历一为太史令瞿
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WYG0788-0553c.png
 昙罗一为太史监瞿昙悉达传其法者为历官陈玄景
 写其术而未尽者为大慧禅师僧一行元人尝行万年
 历其人为扎马鲁丁阴用其法者为王恂郭守敬国初
 译回回历其人为灵台郎海达儿回回大师马沙亦黑
 马哈木传译则简讨吴伯宗亦皆无所谓四馀者何故
 罗计二行则己为正中二交月孛一行则己为最迟行
 度不烦更借他名紫气一术则亦皆知其无当矣故无
 论唐以前未闻其说即唐以后传其说矣而中西两家
 凡为正术者皆弃弗录也盖其法名为西历而实西国
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WYG0788-0553d.png
 之旁门如所称西域星经都赖聿斯经及婆罗门李弼
 乾作十一曜星行历皆诐辞耳鲍该曹士荐尝业之然
 士荐所为书止罗计二隐曜立成历而先是李淳风亦
 止作月孛法五代王朴作钦天历以罗计为蚀神首尾
 行之民间小历可见紫气一术即用彼法者犹弃弗录
 也今世传金重修大明历四馀法或以讥元时造历者
 为失传夫金元相去未远元初本承用金历何遽失传
 则是赵知微之猥滥如此术及转神历皆俚鄙不经殆
 耶律楚材王恂郭守敬诸人所讳也何足述哉
卷三十一 第 22a 页 WYG0788-0554a.png
 古今交食考第三十
崇祯元年戊辰为总积六千三百四十一年今上考总积
三千九百九十三年为周平王四十九年己未西三月十
 九日曜三日(言三日者火星之/日为翼尾室觜宿)太阳躔娵訾宫二十四
 度半子正后八刻○五分(顺天府时/刻下同)月全食
三千九百九十四年为周平王五十年庚申西三月初八
 日曜七日(十日者填星之日/为氐女胃柳宿)太阳躔娵訾宫一十三度
 四十五分子正后一十八刻○五分月食四分之一在
 南
卷三十一 第 22b 页 WYG0788-0554b.png
本年西九月初一日曜二日(二日者太阴之日/为心危毕张宿)太阳躔鹑
 尾宫三度一十五分子正后四刻○五分月食大半在
 北
四千○九十三年为周襄王三十一年庚子西四月二十
 二日曜一日(一日者太阳之日/为房虚昴星宿)太阳躔降娄宫二十七
 度○五分西子正后四十一刻○五分(言西时刻者中/历食在画不见)
 (下/同)月食四分之一在南
四千一百九十一年为周景王二十二年戊寅西七月丁
 六日曜五日(五日者木星之日/为角斗奎井宿)太阳躔鹑首一十八度
卷三十一 第 23a 页 WYG0788-0554c.png
 一十二分子正后一十四刻○五分月食二分之一在
 北
四千二百一十二年为周敬王十九年庚子西十一月十
 九日曜三日太阳躔析木(度分/阙)子正后一十六刻一十
 分月食四分之一在南
四千二百二十三年为周敬王二十九年庚戌西四月二
 十五日曜五日太阳躔大梁(度分/阙)子正后一十六刻○
 五分月食六分之一在南
四千三百三十一年为周安王十九年戊戌西十二月二
卷三十一 第 23b 页 WYG0788-0554d.png
 十三日太阳躔析木十八度一十九分西子正后四十
 七刻月食小半(食限内/六刻)
四千三百三十二年为周安王二十年己亥西六月十八
 日曜六日(六日者太白之日/为元牛娄鬼宿)太阳躔大梁二十一度四
 十九分子正后六刻○五分月全食(食限内/十二刻)
本年西十二月十二日曜一日太阳躔析木十七度半子
 正后十四刻○五分月全食(食十/二刻)
四千五百一十三年为汉高祖六年庚子西九月二十二
 日曜七日太阳躔鹑尾二十六度○六分子正后一刻
卷三十一 第 24a 页 WYG0788-0555a.png
 ○五分月全食
四千五百一十四年为汉高祖七年辛丑西二月二十日
 曜三日太阳躔娵訾二十六度一十七分子正后二十
 七刻月全食(食十/二刻)
本年西九月十二日曜四日(四日者水星之日/为轸箕壁参宿)太阳躔鹑
 尾十一度一十二分 子正后四十五刻月全食
四千五百四十○年为汉文帝六年丁卯西五月初一日
 曜七日太阳躔大梁六度○四分 子正后三十一刻
 月食十二分之七在北
卷三十一 第 24b 页 WYG0788-0555b.png
四千五百七十三年为汉景帝后元三年庚子西正月二
 十七日曜四日太阳躔玄枵五度○八分子正后十四
 刻○五分月食四分之一在南
四千八百三十八年为汉安帝延光四年乙丑西四月初
 五日曜五日太阳躔降娄约一十五度子正后七刻○
 四分月食六分之一在南
 右十七食上古依巴谷墨端等所测
四千八百四十六年为汉顺帝阳嘉二年癸酉西五月初
 六日曜四日太阳躔实沈十三度一十四分子正后八
卷三十一 第 25a 页 WYG0788-0555c.png
 刻○一十分月全食
四千八百四十七年为汉顺帝阳嘉三年甲戌西十月二
 十日曜四日太阳躔寿星二十五度○六分子正后十
 七刻一十分月食六分之五在北
四千八百四十九年为汉顺帝永和元年丙子西二月初
 六日曜二日太阳躔娵訾十四度一十二分 子正后
 三十七刻一十分月食二分之一在北
 右三食多禄某所测
五千五百九十六年为唐僖宗中和三年癸卯西七月二
卷三十一 第 25b 页 WYG0788-0555d.png
 十三日太阳躔鹑火四度○二分子正后三刻○九分
 月食六分之五
五千六百○四年为唐昭宗大顺二年辛亥西八月初八
 日亚刺得国北极出地三十○度一十五分在顺天府
 西里差一十九刻本方午正后四刻○五分太阳躔鹑
 火一十九度一十四分日食三分之二
五千六百○五年为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西正月二十
 三日本国午正后五刻太阳躔析木八度三十七分日
 食二分之一
卷三十一 第 26a 页 WYG0788-0556a.png
五千六百一十四年为唐昭宗天复元年辛酉西八月初
 三日太阳躔鹑火十四度三十六分本国子正后三十
 三刻○五分月食不尽
 右四食亚巴德所测
嘉靖二十四年乙巳总积六千二百五十八年西十月二
 十六日禄法府北极出地五十○度五十○分在顺天
 府西里差三十○刻四十○秒本地午正后十六刻日
 将入(极高近冬/至故日短)顺天府为午正后四十六刻○五分(不/见)
 (食/)日食三十一分之一十二分
卷三十一 第 26b 页 WYG0788-0556b.png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总积六千二百五十九年西正月二
 十四日本地子正后三十五刻○八分顺天府为午正
 后五刻○七分一十六秒日食六分之五在南
 右二食日玛用弧矢仪测
正德六年辛未总积六千二百二十四年西十月(望日/阙)
 阳平行躔寿星二十四度一十三分视行躔二十二度
 二十五分子正后二十八刻○五分(顺天府时/刻下同)月全食
嘉靖元年壬午总积六千二百三十五年西九月望日太
 阳平行躔鹑尾二十三度四十九分视行躔二十二度
卷三十一 第 27a 页 WYG0788-0556c.png
 一十二分子正后三十一刻月全食
嘉靖二年癸未总积六千二百三十六年西八月望日太
 阳平行躔鹑尾十三度○二分视行一十一度二十一
 分子正后六十三刻○五分月食(分数/阙)
正德四年己巳总积六千二百二十二年西七月月在正
 交前太阳躔实沈二十一度子正后二十四刻一十分
 月食四分之三在南
弘治十三年庚申总积六千二百一十三年西十一月太
 阳躔大火二十三度一十一分子正后三十五刻一十
卷三十一 第 27b 页 WYG0788-0556d.png
 分月食六分之五
天顺元年丁丑总积六千一百七十○年西九月望日子
 正后二十四刻一十一分月全食食既至生光为时五
 刻一十分(若翰王山所测/用星之高定时)
天顺四年庚辰总积六千一百七十三年西七月望日子
 正后一十三刻○三分月食三分之一强
本年西十二月望日子正后三十三刻一十一分月全食
 食既至生光为时四刻○八分初亏时北河大星月南
 河大星参相直复圆时北河次星月南河大星参相直
卷三十一 第 28a 页 WYG0788-0557a.png
 此于瞻测时用恒星推算定原推之疏密也
天顺五年辛巳总积六千一百七十四年西十二月望日
 月食六分之五阴云不见初亏复圆以星测得食甚为
 子正后一刻○九分
成化十七年辛丑总积六千一百九十四年西三月望日
 入尔玛你亚国北极出地四十九度二十六分在顺天
 府西里差二十八刻○二分日食十二分之十一用日
 轨高测得本地初亏午正后一十三刻一十一分复圆
 二十一刻一十三分
卷三十一 第 28b 页 WYG0788-0557b.png
 右十食歌白泥所测
近岁西史第谷细测月食为今撰月离表新法之原
万历元年癸酉总积六千二百八十六年西十二月望日
 子正后十二刻○三分月全食(时刻为食/甚下同)原推太阳躔
 析木二十六度五十分临时实候得月离与太阳冲在
 五十一分月离表与天验差一分于时月自行为二百
 三十四度二十四分
万历四年丙子总积六千二百八十九年西十月望日子
 正后二十五刻一十分月食先推太阳躔寿星二十四
卷三十一 第 29a 页 WYG0788-0557c.png
 度三十○分二十○秒实测月离三十三分表验差二
 分二十○秒
万历五年丁丑总积六千二百九十○年西四月望日子
 正后十五刻○五分月全食先推太阳在降娄二十二
 度四十七分一十秒实测月离五十二分表验差四分
 五十○秒
本年西九月望日子正后三十二刻○三分月全食先推
 太阳在寿星十三度二十三分二十○秒实测月离二
 十四分四十秒表验差一分二十○秒
卷三十一 第 29b 页 WYG0788-0557d.png
万历六年戊寅总积六千二百九十一年西九月望日子
 后三十三刻○九分月食二十四分之五先推太阳躔
 寿星二度一十九分实测月离二十一分一十五杪表
 验差二分一十五杪
万历八年庚辰总积六千二百九十三年西正月望日子
 正后二十○刻○十分月全食先推太阳躔玄枵二十
 一度二十八分一十秒实测月离二十五分四十五杪
 表验差二分三十五秒
万历九年辛已总积六千二百九十四年西正月望日子
卷三十一 第 30a 页 WYG0788-0558a.png
 正后二十○刻月全食先推太阳躔玄枵十度○四分
 五十○秒实测月离二分表验差二分五十○秒
本年西七月望日子正后四十八刻月全食先推太阳躔
 鹑火三度四十○分五十○秒实测月离三十七分三
 十○秒表验差三分二十○秒
万历十二年甲申总积六千二百九十七年西十一月望
 日子正后三十二刻○九分月全食先推太阳躔大火
 二十五度四十九分一十五杪实测月离五十○分三
 十六秒表验差一分二十○秒
卷三十一 第 30b 页 WYG0788-0558b.png
万历十五年丁亥总积六千三百○○年西九月望日子
 正后十八刻月食四十八分之三十九(约十六分/之十三)先推
 太阳躔鹑尾二十三度○八分三十六秒实测月离十
 分四十○秒表验差二分
万历十六年戊子总积六千三百○一年西三月望日子
 正后四十○刻○二分月全食先推太阳躔娵訾二十
 二度四十九分实测月离四十八分表验差一分
万历十八年庚寅总积六千三百○三年西十二月望日
 子正后八刻月食(分数/阙)先推太阳躔星纪十九度○一
卷三十一 第 31a 页 WYG0788-0558c.png
 分二十○秒实测月离三分四十○秒表验差三分二
 十○秒
万历二十年壬辰总积六千三百○五年西六月望日子
 正后二十一刻○五分月食三分之二先推太阳躔鹑
 首三度一十五分实测月离一十六分表验差一分
本年西十一月望日子正后十刻一十一分月食先推太
 阳躔析木二十七度一十五分二十○秒实测月离十
 六分一十五秒表验差五十五杪
万历二十二年甲午总积六千三百○七年西十月望日
卷三十一 第 31b 页 WYG0788-0558d.png
 子正后五十刻○一分月食先推太阳躔大火五度二
 十九分三十○秒实测月离三十一分三十○秒表验
 差二分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总积六千三百○八年西四月望日
 子正后四十六刻月全食先推日躔大梁三度二十四
 分三十○秒实测月离二十九分表验差四分三十秒
本年西十月望日子正后六十二刻月全食先推太阳躔
 寿星二十四度一十五分四十五秒实测月离十八分
 二十○秒表验差二分三十六秒
卷三十一 第 32a 页 WYG0788-0559a.png
万历二十四年丙申总积六千三百○九年西四月望日
 子正后一十七刻一十分月食先推日躔降娄二十三
 度○九分三十六秒实测月离十三分一十五秒表验
 差三分四十○秒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总积六千三百一十一年西二月望
 日子正后五十二刻○七分月食二十五分之二十三
 先推太阳躔玄枵二度二十二分实测月离三十○分
 二十四秒表验差一分二十六秒
本年西八月望日子正后十刻○七分月全食先推太阳
卷三十一 第 32b 页 WYG0788-0559b.png
 躔鹑火二十三度一十二分一十五秒实测月离八分
 二十○秒表验差四分
万历二十七年己亥总积六千三百一十二年西正月望
 日子正后五十一刻一十一分月全食先推太阳躔玄
 枵二十一度一十一分实测月离一十分三十秒表验
 差一分
 右二十一食第谷所自测
万历三十七年己酉总积六千三百二十二年西七月望
 日子正后二十八刻○十分月食先推太阳躔鹑首二
卷三十一 第 33a 页 WYG0788-0559c.png
 十四度一十分实测月离十二分一十二秒表验差二
 分○十二秒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总积六千三百二十六年西十月望
 日子正后九十一刻一十二分月食先推太阳躔大火
 五度一十三分一十五秒实测月离十三分五十○秒
 表验差三十五秒
 右二食第谷门人所测
 
卷三十一 第 33b 页 WYG0788-0559d.png
 
 
 
 
 
 
 
 新法算书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