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九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788-028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法算书卷十九    明 徐光启等 撰
  浑天仪说卷四
   依浑仪制日晷法
太阳左旋以定昼夜十二时(二十四/小时)则常依赤道三度四
 十五分为一刻每十五度为一小时故诸圈以二十四
 平分之而每分又以四平分之乃得时盘必周分各与
 赤道皆等之度相应令之竖立与赤道高下等而中依
 直角安表则表景所射即能定时而赤道晷所繇起也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788-0284d.png
 今不必恒以竖立合赤道圈或正立面向南北为立晷
 或正倒面向天顶为地平晷或复正立面东西正向为
 子午晷或又正立面偏正南左右或不正立面偏地平
 各以所向天上之圈得名而各以其面承接日光故立
 表或正或斜不一即表射景远近与面分时刻广狭亦
 不得一虽太阳左旋同诸时刻平行同而线则实繇景
 得射景既异相距之线安得不异此诸晷公有日平行
 之原而私则各有所异总于本仪可得而明矣
   求诸晷方位法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788-0285a.png
日晷之制原以度数考求而度数必有相应之定处则又
 在取准方位焉故凡平面日晷所向方位多变大约相
 较有二原或较地平即与之为平行有正立有曲立种
 种不同皆应度数不等或较子午圈亦与之为平行乃
 有偏左偏右而多寡复以间度为则者又或有偏于地
 平偏于子午兼地平子午而别为一种总不外此二原
 乃复得一方位者必先置木或铜取四方直角平面形
 为甲乙丙丁依其长边面内作戊己线与甲乙为平行
 线应平分于壬即以壬为心以辛为界作己辛戊半圈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788-0285b.png
              乃平分一百八十度
              也从中线壬辛左右
              各一象限而另设垂
              线于壬则定方位之
              器全矣临用时如求
 地平方位即令此器以丙丁边倚晷面正立得垂线合
 壬辛中线者即得其面正与地平同若垂线偏距中线
 左右则必查象限得晷面前后离地平若干度以垂线
 依象限辛点之前后度为法或令甲丙边依直角倚晷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788-0285c.png
 面得垂线正合壬辛线者即其面正立在地平若得垂
 线距辛点内外则依其距度于象限上亦可得晷面偏
 前后之广欲求距子午圈方位即令甲乙边以直角倚
 晷面从此器中心壬出尺能旋转于半圈诸度尺末设
 指南针其上随尺同转乃先安器后转尺而以罗针对
 下顺尺线者为准随以尺距中线之度定晷面距子午
 圈之广但罗针未免略差故又一法晷面上界线自上
 一直下于线上立表表末另悬垂线候日光射垂线之
 景必合晷面上线乃准且将浑仪依法测得日轮高度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788-0285d.png
 而以太阳躔度对高弧则高弧所指地平度或正东西
 或偏左右因偏若干亦可定晷面离正南北之广也其
 求重复方位各依所向可得乃向地平如前向子午别
 有法于晷面立二表任意相距表锐各设垂线距面皆
 等候日轮出视其二线准对即于仪上测其地平高以
 与高弧正合而地平经度可得子午圈方位亦定矣
   制正球日晷
凡日晷之表等虽北极出地不等得各时线相距等者谓
 之正球晷此其制原易可不须球然舍球又无以明其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788-0286a.png
 理也如赤道晷因诸时圈与赤道交其相距皆于球心
 相切设以本仪之枢当表其射景必顺时圈行赤道使
 各依极安仪而表之长短同则时圈在赤道上相距之
 度亦同或论赤极晷因其面正合卯酉时圈设本面距
 仪心任表长短等而诸时圈与中心相切从心过晷面
 相距不等则正午线合仪枢可当仪面中线而馀线左
 右相距渐远皆平行如上图以长方形为晷面其丙丁
 横线者即赤道与之相切线其甲午正南北线者即合
 仪枢从赤道顶过时圈所为线也立圈者乃赤道周平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788-0286b.png
         分以指诸时圈相交之点者也盖
         时圈必皆切表顶(当地/心是)而复开之
         使过至丙丁线上为时线所居之
         界故本晷诸线交心在面外而以
         表顶为心彼此相距皆平行今设
         表长短同虽极高多寡不同其线
         则二晷相距无异又设甲午线依
 天枢斜竖令晷面偏东或西则午时线不能定在面之
 中必依面所偏多寡而晷面亦移左右不等至其面向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788-0286c.png
 正东正西乃以中线为卯正酉正馀线渐远惟午时线
 不入晷面而丙丁线则尚为赤道所切虽时线皆平行
 乃晷则应以一面斜起庶合赤道高度而得中所横线
 其高低度与之等也
   制斜球正日晷
凡日晷之表等因北极出地不等得各时线相距亦不等
 者谓之斜球晷其制法原不一今用浑仪列简法如左
 如制地平晷先起仪依本北极高乃令过极圈正合子
 午圈而子午圈之左或右每于赤道上查十五度移居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788-0286d.png
 子午圈下即识过极圈交地平正南北度复于赤道上
 查十五度如前移居子午圈下又得过极圈交地平度
 以此递查递移必至尽过极圈交地平度之界而止则
 诸时线在晷面相距之广全得焉盖晷面上先作两直
 线以直角相交其一为子午线其一为卯酉线而以交
 点为心任意大小作虚圈或用比例尺或依本圈预分
 度取仪上地平所识度为法(自卯酉线至子午线或反/之以应仪上所识度为准)
 从心出线过此者皆平晷时线也如北极高四十度以
 过春分经圈居子午圈下必在地平之正南北初度为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788-0287a.png
 午正移之去东十五度(依赤/道度)得经圈东交地平十度(距/子)
 (午圈/算)为午初移之去西十五度得经圈西交地平亦十
 度为未初(距午前后等时/恒得距度等)巳正及未正约得二十度半
 己初及申初约得三十三度辰正申正得四十八度辰
 初酉初得六十七度半至卯正酉正则各满九十度而
 卯酉外与前距时等必皆得度等若求刻线亦依赤道
 上三度四十五分为一刻如前法递查之安表使之出
 晷心向午正距晷面渐远以北极出地度为则必悬子
 午线上以正合本地天枢是也若正南北立晷亦用仪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788-0287b.png
 上赤道求距度渐移至子午圈法同前其所异惟在交
 度盖高弧与过极圈相遇处为交度而高弧则定居东
 西或卯正酉正苟不用高弧惟以极高所馀度求之如
 北极高四十度依其地制立晷必使仪北极出地平上
 五十度如前法定时线盖五十度即极高四十度之馀
 度其安表渐距晷面正下以至本地赤道高为止此晷
 自卯正至酉正独十二小时向南而卯前酉后之时面
 皆向北其表渐距晷面与前同从上反求得正矣
   制斜球单偏日晷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788-0287c.png
若不正立面向南北制法略与正立同但用高弧必依其
 偏容有异盖向南面偏北者必查偏度于子午圈从仪
 顶去北即此安高弧面向南者则偏度宜求于顶之南
 以此界出高弧其向北晷面偏南者即依偏度于顶南
 求界或面反偏北尤宜于顶北求界总之偏度多寡及
 所向方位皆应查于子午圈距顶南或北之处以安高
 弧而高弧下至地平恒在正东正西之点表位必在正
 午时线从晷心渐距其面与高弧上距北极等若不正
 立面偏正东正西法用立象半圈先于高弧上取偏度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788-0287d.png
 如设面向东而偏西三十度令高弧自顶下至正西量
 三十度为限即安半圈于其限以当地平必识其与极
 圈相交之点为各时线之距如北极高四十度安高弧
 及半圈如前将时盘与夏至圈对试于太阳出时必得
 春分经圈北交半圈十六度卯初交十二度渐过以南
 交二十六度后七十等度至未正一刻馀太阳过半圈
 西晷面无景其本晷表位偏午正线左右距晷面较地
 平面高不等求其位法使经圈与立象半圈以直角相
 交即因经圈自交点至极中弧得表之高半圈自交点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788-0288a.png
 至交北地平得表位与午正线相距之远如依前极高
 等数则表距三十八度高二十二度若正立面偏东或
 西制法亦与正向南北立晷同独高弧下至地平不得
 定在正东正西之处必依晷面偏度因之距东西等如
 面向南偏西三十度即高弧距正西亦北去三十度面
 偏东必高弧距正西之南向北面偏东西皆仿此但偏
 晷所得高弧度午前后必异时刻多寡不等试令北极
 高四十度晷面向南偏西三十度先以高弧北距正西
 三十度转经圈西十五度(赤道上取或/用时盘亦同)得其交高弧点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788-0288b.png
 距顶十二度为未初乃自正午相距线也又渐转仪每
 十五度为限得午后时刻各依交度不同之广未正交
 二十三度申初交三十三度半申正交四十四度酉初
 交五十五度酉正交六十九度戌初交八十七度复移
 高弧在东距正东之南亦三十度随转过极圈东十五
 度得午初交高弧九度巳正交二十九度巳初交四十
 八度辰正交七十度辰初则交地平虽夏日最长亦不
 能全见午前半昼景安表必先查其偏东西若干距晷
 面多寡法令高弧至地平居本晷偏度限(晷面偏东用/高弧于东地)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788-0288c.png
 (平偏西用/高弧于西)乃转仪使过极圈距子午圈与偏度等必得
 以直角交高弧则自顶至交点于高弧上得表在晷面
 上垂线之度自极至交点于经圈上得表距晷面之度
 假如前设偏西三十度之晷将高弧下至西地平北距
 正西三十度过极圈亦应于北地平距子午圈三十度
 得其与高弧以直角相交则自交点至北极中约四十
 二度为表出心渐距晷面之高复自交点至顶约三十
 度为表渐距中垂线之广此立晷之面南偏西用高弧
 及经圈之法与面北偏东而面南偏东与面北偏西者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788-0288d.png
 亦同但表末于面南晷以向南极为正而面北晷反应
 向北极也
   制斜球重偏日晷
若不正立面向南北复偏东西则较本晷面与地平面或
 偏向或偏离为交角时锐时钝之异故依偏容分别其
 晷为二种先论锐角向地平者法查本晷所偏东西度
 于其本向地平或晷向西南东南必从子午圈南交地
 平起其所止限为高弧当至之处则自顶依高弧求晷
 面偏地平度即以合度处于球上作识复自高弧交地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788-0289a.png
 平处去北九十度为限因之以安高弧移居顶而过前
 所识处即于高弧上得诸时线相距之度则因交前所
 识及子午圈间弧为晷面中垂线距正午线之广也次
 转球过极圈以十五度为交高弧之界与前法同得午
 前或后依面向东或西各时线之距而馀方则移高弧
 于正对地平度转球使极圈渐交高弧各时俱可定矣
 若以钝角向地平法反查偏东西度于本晷所向正对
 地平或晷向西南东南则从子午圈北交地平起所止
 限亦为高弧当至之处乃于球上作识依之求时线相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788-0289b.png
 距皆与前同独高弧宜去南九十度以定复安之限虽
 高弧不能过球上所识并至子午圈惟令立象半圈过
 正相对地平而左右转球则午前后时线度半圈上可
 得假如北极高四十度晷面偏西距正南三十度向地
 平偏二十度必使高弧在子午圈西与地平三十度合
 令夏至圈正居子午圈下乃自顶依高弧量二十度得
 近黄道处为实沈宫二十一度与高弧二十度合为点
 作识后复安高弧或立象半圈在地平正西之北三十
 度从前点过(球尚/不动)与正相对之度至地平则所交子午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788-0289c.png
 圈处距顶约二十三度距点一十二度则一十二度为
 晷中垂线距午正线之度便转球西一十五度(用时盘/亦可)
 夏至圈必交高弧八十七度为未初次交七十二度为
 未正次五十八度次四十五度次三十三度次一十八
 度末五度为申初申正等时以至戌初始尽复转球令
 夏至圈距子午东一十五度得交对度高弧六十四度
 为午初次四十六度次二十六度次一十一度次即入
 地平盖辰初不载晷面因其偏西故也欲安表必先查
 其应距晷面若干偏午正线左右若干因而从晷心出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788-0289d.png
 依偏距度起射景与各时正合求距面度法使高弧在
 晷正面地平(末求馀方/时之前)渐转球以过夏至圈得北极及
 高弧中最小之弧即因本弧量表距面之广或于本方
 使过至圈与高弧以直角交则自交处至极中弧亦为
 表距面度查表偏午正法用高弧交过至圈与前同独
 偏度当于高弧上从交点至子午圈上求之必中弧为
 相应之距度假如前晷求表安高弧在西地平北去正
 西三十度使之上距顶南二十三度转球令过至圈以
 直角交高弧即从交点至北极中约得六十度为表距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788-0290a.png
 晷面度复从交点至高弧切子午圈约得五十五度为
 表距午正时线之度馀仿此
   略节气线于正球日晷
凡节气在黄道上正相对者以较赤道其距内外天上必
 等盖随宗动左旋必为平行圈故乃平晷节气线则不
 然虽赤道线为直线而内外节气线其形甚曲多缘彼
 此相距渐远或不以赤道为中界故较赤道平有异向
 焉惟赤道晷之节气线亦自为平行圈亦内外相距等
 其形正与天合试就浑仪先论之设仪上赤道为实圈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788-0290b.png
 天枢上任取其表之长作识切赤道面向外并取过极
 圈上与表相等弧识之从所识处量各节气之距而每
 界出直线过表顶得凡线至晷面所止之处因以定节
 气当居之位焉法用规器以赤道心为心以线止位为
 界作平行图如左外圈限赤道晷面周平分为时刻其
 中心出表为甲戊设庚己辛为过极圈即从庚外取庚
 己与甲戊等而己为诸节气距内外之中界盖以戊为
 心作辛己壬弧从己至辛至壬取二十三度三十一分
 得夏至及冬至界取二十度一十三分得大暑小满及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788-0290c.png
           大寒小雪其馀节气皆仿此
           乃从其各界引辛戊乙等直
           线得乙丙丁等圈于向北晷
           为赤道北节气向南晷为赤
           道南节气也凡正球晷之节
           气线以赤道为中线馀线凡
           相对者左右距必等而各渐
 开距必不等法设仪心为表顶其面任距远近必依表
 长短为则与前制晷法同即将过极圈于赤道内外识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788-0290d.png
 各节气之距度随以各度出直线从仪心过使至本时
 线上必得赤道在中左右诸点为节气应过之处此即
 界线之所以然临制时以表顶为心时线交赤道点为
 界作圈即得切割等线依八线表取用盖赤道为全数
 时线左右为切线从圈心出线与时线相交得割线故
 将全数载比例尺馀线依之取载晷面是也如后图上
 下为时线设制赤极晷即午正居中卯酉居边制东西
 正向晷午正居边卯酉居中而赤道横交诸时线彼此
 必同甲丙为表长依之为圈而左右定节气之距如丙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788-0291a.png
        己丙丁等弧即得甲丙全数丙己丙
        丁直线为切线甲己甲丁其割线以
        定夏至及冬至于午时或卯酉时线
        而定两至中节气亦不异此试于申
        巳时线必以乙为心(表顶/之距)作壬丁辛
        圈左右取丁壬丁辛各至之距弧馀
 节气线弧皆与前同即乙丁为全数丁壬丁辛直线为
 切线甲壬甲辛为割线而节气宜过其点位亦依之定
 矣又试于午初酉初即丙为心以作圈求子庚子癸两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788-0291b.png
 至距赤道中界而求他节气皆同一法也
   界节气线于斜球日晷
凡斜球晷之节气线虽以赤道分内外然各节气正相对
 者距赤道远近不等而自为曲形则其曲必等故设过
 极圈以定各节气初度之距令出直线过仪心至各时
 线上皆与前同法先依本地北极高求各节依各时应
 出地平高(见前/二卷)随以高弧考对即仪心当表末依所行
 直线各至时线为点而每时识点处连之必为曲线以
 指本节气也假如仪心在乙以辛庚为晷面得甲乙表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788-0291c.png
            癸巳为过极圈设北极高
            四十度欲制地平晷节气
            线即辛庚为午时线辛壬
            为天枢距面四十度入地
            于辛以定出时线之心任
            安表于甲即因表锐当地
 心亦并为过极圈之心得癸丁弧为赤道出地平高而
 馀节气初度则必距赤道内外皆在戊己二至之中设
 从各距度引直线至乙点复引过晷面午正线而赤道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788-0291d.png
 止于丙夏至在子冬至过赤道下在庚又设过极圈在
 表顶周转以对未申等时(午前/后同)而赤道二至等节气初
 度皆合高弧上本时所对高度令出直线过表顶必至
 本时线为点以引节气于此过矣凡制立晷节气线即
 辛壬距晷面宜依赤道高癸丁弧依北极出地高(癸为/天顶)
 (癸丁弧即赤道距顶弧/必与北极出地等故)馀节气度俱依之出直线至午
 未等时线上以赤道上者为冬赤道下者为夏则各节
 气自明矣如图以乙为心甲为界作甲丑弧即乙子乙
 丙乙庚等线皆为割线甲子甲丙甲庚皆为切线以表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788-0292a.png
 为全数查节气依各时高度于八线表用比例尺或平
 分直线如法简取盖依本北极出地地平晷用馀切线
 立晷反用正切线何也地平晷算高度于癸巳弧而用
 甲丑弧之切线立晷则于癸巳算节气距面之弧其馀
 即正高度亦应甲丑上取切线也偏晷同一法以各节
 气依各时高度出直线过表顶下至晷面定其曲线宜
 引之点则除正向南北偏晷外其馀安表必于午正线
 外求位盖因天枢斜过晷面故乃枢正下别为直线从
 晷心出与赤道线以直角相交则线上交表线中节气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788-0292b.png
 线相距最近左右复开展相距必等依前图论表既不
 竖在午正线而在天枢线上则癸乙过极圈径不以本
 线平行且以直角与甲乙表相交虽转以对各时线交
 表法必不变矣
   界地平经纬等线于日晷
凡日晷有面与表为公而载线其私也一切定时分节气
 列方位种种各异种种能互为用而总入诸晷之面与
 表矣即地平一晷时刻节气线外尚有可界于其上者
 如地平经线(太阳方/位线)相交于表位自为直线其相距必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788-0292c.png
 等地平纬线(太阳/高度)以表位为心周皆为平行圈线相距
 不等十二舍线为南北平行乃相距远近不等之直线
 太阳出没后时线皆偏左或右皆斜交赤道线亦自为
 直线七政时线左右向其中线亦皆为直线昼夜长短
 线复仿节气线之曲形而疏密复异东西诸方相距线
 与时线同任用多寡乃所以异何也地平经线即高弧
 自顶至地平所为者仪上移高弧任取十度或多或少
 距限恒等而依之视正对地平度必为直线故恒得仪
 心居间此本线所以合于表位也其地平纬线必安高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788-0292d.png
 弧于定处从下渐上以相等之距限视仪心则以目光
 线所射之面为界初宽而后狭若移高弧他处亦依此
 为法此以表位为心而图平行圈之所以然也其制法
 惟量表大小依之开比例尺于上取各距度之切线从
 表位带入面上为圈即地平纬度限则表景所至必指
 太阳出地平高度随将地平纬度平分或五或十等距
 度(从午正/线起)则表位所出直线皆过其分弧界即地平经
 度已定而表景所至必指太阳所向方位论十二舍线
 即立象半圈所为本圈仪上皆合子午圈交地平为一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788-0293a.png
 点者但若左右倒耳故正东西从仪上视之至面必为
 平行直线其制法亦不异正向东西之偏晷也论太阳
 出没已距时线即过极圈依各赤纬度所为起仪依本
 极高将时盘午正与过极圈合令之转东或西以太阳
 本方春秋分出没为止则即地平分赤道及二至圈皆
 不等而赤道恒得六时至午正夏至若过冬至反不及
 今设去夷地平圈上一时或二时至满半昼时皆并过
 横线至第六时其线赤道上必交子午圈夏至上未及
 冬至上已过即因其横线指太阳出没相离时若干依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788-0293b.png
 之从浑仪心视晷面必皆斜交赤道而愈离愈斜法必
 先于晷面界赤道线就内或外加一节气得昼时双数
 者因以太阳至本节气出没之时定为初时而馀时渐
 依之列也如北极高四十度太阳至立夏昼长约十四
 时而立冬止得十时皆双数则因立冬日出辰初必得
 辰正为距日出第一时而馀时次之立夏日没戌初而
 戌正即日没后第一时馀时亦随次之今赤道上辰初
 恒为日出后第一时戌初为日没后之初时即前所识
 节气线上诸时点与赤道上相应之时点以直线连引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788-0293c.png
 之得太阳出没后诸时线也论七政时线其向中线繇
 赤道等圈则自午前及午后以至地平皆平分各六时
 盖夏至午前后弧大于冬至午前后之各弧而赤道得
 居中必与诸时线斜相交是以其线自向中也法先依
 最长之昼平分时盘或六或十二分遂于地平求各时
 相距度(皆依前/二卷)带入夏至节气必得其平分午正左右
 各六时也然后将赤道与夏至相应之时以直线连之
 得左右皆同皆与斜球斜交赤道其昼长短线总繇赤
 道纬度任用疏或密故其理不异节气线制法亦同若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788-0293d.png
 诸方相距东西线皆子午圈所为与时圈同必以过两
 极圈取准与制地平晷线同法以上晷面所得诸线依
 本容因之有异必从其仪上所得圈视仪心至面止俱
 依前法如试于立晷即地平与赤道为平行故地平纬
 似节气线形地平经皆上下平行远疏而近午时则密
 全仿赤极晷线十二舍线皆出地平与子午线相交太
 阳出没距时线如前地平面同七政线亦出地平交子
 午线之点昼夜长短亦如节气线诸方相距东西线亦
 与正时线同制法各随本类全载日晷本款此不复详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788-0294a.png
   地球用法
地球以圆形仿地之本体又以旋动反其性情者总欲因
 各处向顶之自然也盖地居万物之中心随处向天即
 如圆圈中心出直线无一线不正向其界者然乃制之
 为球反若偏居(在地/面故)距天此近彼远(俱以子午圈/求天顶故)必宜
 活动以随处能移至顶与天相近而从之向顶可也故
 安球必先取平以合于地平使子午圈南北得正而因
 以诸方向得本所焉后令球前后起或左右转务以本
 处至中顶乃得向天之势有以二处相提而论或经纬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788-0294b.png
 皆异者或经同而纬异者或求二处相距之里及所向
 之位纬同而经异者总于本球得明矣先论其经纬皆
 异者法任令一处居顶而从此下高弧至地平使之南
 北游移以正交其彼处为度乃识交度与顶之中弧化
 为里则得二处直相距之里数又复识本高弧交地平
 度因以得彼处较前处所居之方位假如顺天府北极
 出地四十度令球极起四十度随转球使顺天府至子
 午圈即以之居顶乃依之安高弧过云南则自顶至交
 点约二十二度即算得六千里(依二百七十/里一度算)而高弧至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788-0294c.png
 地平则从正南去西五十二度即西南第四向位也(各/向)
 (详下/文)又使高弧过星宿海得自顶至本海之中弧为一
 十八度化得四千八百馀里而高弧至地平乃距正南
 六十二度则因本海较顺天府在西南第三向位矣若
 经同而纬异即先移其处同居子午圈下以本圈上度
 识二处各距赤道若干度以之相减乃得其相距度因
 以化为里如顺天府与南昌府约在同经试于子午圈
 上得南昌北距赤道二十八度顺天距四十度相差十
 二度化得三千六百馀里设一处在赤道内一处在赤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788-0294d.png
 道外各以所得数相加即其相距度乃因以化为里若
 纬同而经异即先各以其处移至子午圈下从莺岛圈
 线起至子午圈下止赤道上算各经度以之相减即得
 二处经度差但距赤道内外远近者依赤道平行小圈
 似不能如前法求里数盖小圈所应一度之里较本赤
 道度相应者不等因而度小里数亦应少今惟于球上
 用高弧乃有一简即得者何也以一处居顶安高弧使
 从地处过则止视高弧上交点与顶之间弧即其相距
 度因复算得里数如前假如大西之极西地得北极高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788-0295a.png
 四十度与顺天府同纬因属距赤道四十度之平行小
 圈论其本经度应差一百三十度依度求里亦应距三
 万五千一百有奇今止以高弧为主则二处直相距约
 九十度算得为二万四千三百里而相应之向位且亦
 不在正东西焉使以顺天府居顶极西地必北去正西
 五十馀里入从西第五方位使以极西地居顶顺天府
 亦必北去正东五十馀度以入东第五方位凡此皆地
 为圆形而更得斜容故也
   任以一处依经纬度安于球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788-0295b.png
地球以东西为经南北为纬与天球不异但求纬甚易惟
 一测其极出地高即得其顶距赤道度而纬定矣若经
 度必以其所先定处为界依之东去加度至某处止乃
 较前所得距度是其本经度也如测纬依测北极诸法
 即以所得极高度于子午圈上从赤道往极数至本度
 随识之球上乃得纬圈应过之界焉测经一法以月食
 为准因先知某处月食初亏食甚等时分秒今复得他
 处所测分秒以之相较必得二处相距之时乃化为度
 盖前处居西所得差度加前经度前处居东所得差度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788-0295c.png
 减于前经度乃因得本处之经度次于本球赤道上从
 前处查得其度而于本度左或右即以距弧所至之处
 复移至子午圈则本圈交前纬圈之点即某处在地面
 方位也第月食不常遇更有一法止须测太阴在黄道
 度并识其临测之时刻而复考他处所载太阴细行(务/求)
 (极准/者)应于何时至所测度分则较二时所距化为度如
 前加减乃复得二处距经度然太阴每多视差必候其
 在冬夏至之时于正过子午线上测之乃可免视差也
 又或以其角依上下垂线取准盖两角居一线上则月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788-0295d.png
 体正在黄平象限全无时差否则上角偏东即未及上
 角偏西即已过也因之求时与度法同前又一法可于
 行程中求之于起程时以自鸣钟准合天任去一二日
 复以他器测日考时得之与钟正合则较前处必南北
 相距东西犹同若不合即以所差时加减之乃得二处
 东西相距之时而钟必求其分毫之不爽者始克有济
   求海中舟道
漂海者依指南针行此定法也总分针盘为三十二向如
 正南北东西乃四正向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乃四角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788-0296a.png
 向又有在正与角之中各三向各相距一十一度一十
 五分而各向线乃其过顶及交地平之大圈也临行时
 其道有三等皆依盘上向线引舟而实有与盘所载直
 线异同者盖正南北行则依针线所引之道与所指子
 午圈同正东西在赤道下行则以东西线所引之道与
 所指过顶之赤道圈同若正东西在赤道内外行者虽
 依东西线引舟而其实所行之道与赤道为平行与线
 所指之圈则不同(线指过顶交地平大圈因至地平并/交赤道与之斜行乃舟离去二界皆)
 (距赤道等而路以直角交/中子午圈必与赤道平行)若西南西北东南东北行虽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788-0296b.png
 依针盘所分正角中诸线引舟而其实所引之舟与所
 行之道异盖所行之道非大圈亦非平行圈且亦非圆
 圈线何者大圈因过天顶斜交子午圈则所交子午圈
 之角不等必渐远得角渐大而平行圈皆以直角交乃
 舟道之交子午者为等角随处方向同故自与大小等
 圈不同也今舟行正南北或正东西赤道下即未尝离
 子午或赤道因而皆为大圈则须以度加减之乃可得
 其路程即正东西与赤道为平行亦不离此小圈而以
 所去度化为赤道度(平行圈度/大小不等)复以加减求之亦可得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788-0296c.png
 惟斜行推路甚烦故或以经纬推距度及方向或以经
 及方向推距与纬又或以纬与距度推经及方位或以
 方向及距推经纬必先知总方所引(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全圈四分之一)
 及原界之纬度所开乃依本球求得此简法也
   以经纬推距度及方向
法于子午圈上识开舟时二界(繇此界以至彼/界故名二界)相距之纬
 随于球上任用一方向线以交子午圈于前纬为度因
 以得二界相距之经乃转球令之东或西(依引舟/总方是)视本
 方向线能复交前纬点则其线必为舟所应随之线否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788-0296d.png
 则另试一方向线务以得交如前法假如利未亚洲之
 西狮山距莺岛东一十五度二十分距赤道北七度三
 十分设于此处开舟引之至依勒纳岛乃更距东九度
 一十分距赤道南一十五度三十分试转球以东南之
 偏南中线交子午圈距北七度三十分复转球西(因去/界在)
 (东/故)过赤道九度一十分(二界经/度差是)则得本线距赤道南一
 十五度三十分交子午圈乃依针盘本线引舟至依勒
 纳岛也又一法用规器于球上量二界之距必本则正
 合方向线在二界纬圈上即本线必为引舟之线矣假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788-0297a.png
 如取琼州府与小琉球之距因琼州府距赤道北一十
 八度小琉球距赤道北二十二度必求方向线于十八
 及二十二度各纬圈线上得在东南之偏东中线依之
 从琼州府去小琉球必正道也向线定矣因求二处相
 距之至法用规器于里表上取相应半度之数(为一百/三十五)
 (里愈少/取愈准)依二处纬圈中之向线量之得数与一百三十
 五相乘因得总里数或用后表更准初行指一总方向
 线之数次三行指大向度分秒所应各向线之纬度如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788-0297b.png
 自琼州府至小琉球其路为东北之偏东中者应从正
 
 
 
 八百二十一里为此二处之总路馀仿此
   以经及方向求距与纬
法将球本向线至子午圈与开舟处之纬相交复转球令
 其经度差过子午圈(东西必繇/彼界之距)亦视其向线在何度复
 交子午圈即是舟所至界之纬设从依勒纳岛舟行西
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788-0297c.png
 北之偏西中向相距经约二十四度因使本向线交子
 午圈得距赤道南一十五度三十分(本岛/纬是)随转之东行
 至二十四度止得原向线交子午圈为距赤道南五度
 三十分即舟所至界之纬而其距前界之里数亦可依
 前法推定矣
   以纬与距度推经及方向
法依前小表自显于球如从利未亚洲白山(最西/边)往西北
 行其所应止之纬为距赤道北三十度三十分相去四
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788-0297d.png
 千八百六十馀里乃白山在赤道北二十度三十分则
 纬差十度以所应里总数推一度应里四百八十六以
 二百七十除之馀一度四十八分为应一纬度之距查
 表得第五向线即西北偏西左向线为舟行之道耳方
 向已定随查球上本向线交所至界纬圈点乃自本点
 至前界中赤道弧即得二处经度差
   以距及方向推经纬
法略同前假如从大浪山开舟繇西北之偏北中向行二
 千九百二十五里乃先求所止界之纬因本向为去正
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788-0298a.png
 北第二线则此纬一度之距应平度一度零五分得里
 数二百九十二有半故总行之里数得十度为三十五
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788-0298b.png
 度所减(大浪山在赤道/南三十五度故)馀二十五度即舟行所止之纬
 因求经度如前
   大小圈度相应表
大小圈皆以三百六十平分为度但各圈不等必随其圈
 之大小为则又小圈距中大圈愈远得度愈狭故必依
 南北纬算表乃可初行载诸纬度次二行载诸纬过小
 圈所应一度之分秒因而纬远得分秒渐少其所量小
 度亦更小以至近极之一小度得对大圈度之一分耳
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788-0298c.png
 
 
 
 
 
 用表法或以里数推经度或以经度反求里数如从顺
 天府一直东去至鸭绿江为二千二百里或一直西去
 至宁夏其里等盖东西路皆与赤道平行相距俱四十
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788-0298d.png
 度因表中查四十度之纬得小圈一度为大圈之四十
 五分五十八秒应里数二百零七里为二千二百所除
 得二处各距顺天府十度三十七分以之较顺天府总
 经度东加西减即得二处各经度若以经度求里数法
 于球上子午圈对二处之纬得同度即转球识二处赤
 道上距即经度也经已定随用表中相应之纬分秒以
 推彼此相距之里如成都府与杭州府皆距赤道北三
 十度试以杭州居子午圈渐转球使成都亦居子午圈
 得赤道中弧约一十五度今二纬各三十度应五十一
卷十九 第 30a 页 WYG0788-0299a.png
 分五十七秒乃以此数与十五度相乘得十五小度之
 分秒而以一平度相应之里求比得二处直相距之里
 为三千五百六里有奇凡南北小圈俱仿此
 
 
 
 
 
卷十九 第 30b 页 WYG0788-0299b.png
 
 
 
 
 
 
 
 新法算书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