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乾坤体义 卷下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a 页 WYG0787-07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乾坤体义卷下
            明 利玛窦 撰
  容较图义
万形有全体目视惟一面即面可以推全体也面从界
显界从线结总曰边线边线之最少者为三边形多者
四边五边乃至千万亿边不可数尽也三边形等度者
其容积固大于三边形不等度者四边以上亦然而四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b 页 WYG0787-0779b.png
边形容积恒大于三边形多边形容积恒大于少边形
恒以周线相等者验之边之多者莫如浑圜之体浑圜
者多边等边试以周天度剖之则三百六十边等也又
剖度为分则二万一千六百边等也乃至秒忽毫釐不
可胜算万形愈多边则愈大故造物者天也造天者圜
也圜故无不容无不容故为天试论其槩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a 页 WYG0787-0780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b 页 WYG0787-0780b.png
凡两形外周等则多边形容积恒大于少边形容积
 假如有甲乙丙三角形其边最少就底线乙丙两平
 分于丁作甲丁线其甲乙甲丙两腰等丁乙丁丙又
 等甲丁丙角甲丁乙角皆等则甲丁线为乙丙之垂
 线(几何原本/一卷八)次作甲戊丙丁直角形而甲戊与丁丙
 平行戊丙与甲丁平行视前形增一角者(一卷四又/三十六)
 既甲丁丙甲丁乙两形等而甲丙戊与甲丁乙亦等
 (一卷三/十四)则甲丁丙戊方形与甲乙丙三角形自相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a 页 WYG0787-0780c.png
 矣以周论之其甲戊戊丙丙丁甲丁四边皆与乙丁
 相等甲丙边为弦其线稍长试引丙戊至己引丁甲
 至庚皆与甲丙甲乙线等而作庚丁己丙形与甲乙
 丙三角形同周则赢一甲庚己戊形故知四边形与
 三边形等周者四边形容积必大于三边形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a 页 WYG0787-0781a.png
凡同周四直角形其等边者所容大于不等边者
 假有直角形等边者每边六共二十四其中积三十
 六另有直角形不等边者两边数十两边数二其周
 亦二十四与前形等周而其边不等故中积只二十
 又设直角形其两边各九其两边各三亦与前形同
 周而中积二十七又设一形两边各八两边各四亦
 与前同周而中积三十二或设以两边为七以两边
 为五亦与前同周而中积三十五是知边度渐相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b 页 WYG0787-0781b.png
 则容积固渐多也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a 页 WYG0787-0781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b 页 WYG0787-0781d.png
 试作直角长方形令中积三十六同前形之积然周
 得三十与前周二十四者迥异今以此周作四边等
 形则中积必大于前形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6a 页 WYG0787-0782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7a 页 WYG0787-0782c.png
凡同周四角形其等边等角者所容大于不等边等角

 设甲乙丙丁不等角形从丙丁各作垂线又设引甲
 乙至己作戊丙己丁四角相等形(一卷三/十五)与不等角
 形同底原相等(一卷十九/又三十四)甲乙亦同戊己而乙丁及
 甲丙线则赢于己丁戊丙线是甲乙丙丁之周大于
 戊丙己丁之周试引丁己至辛与乙丁等引丙戊至
 庚与甲丙等而作庚丙辛丁形则多一庚戊辛己形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7b 页 WYG0787-0782d.png
 因显四等角形大于不等角形
  以上四则见方形大于长形而多边形更大于少
  边形则圜形更大于多边形此其大略若详论之
  则另立五界说及诸形十八论于左
第一界等周形
 谓两形之周大小等
第二界有法形
 谓不拘三边四边及多边但边边相等角角相等即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8a 页 WYG0787-0783a.png
 为有法其攲邪不就规矩者为无法形
第三界求各形心
 但从心作圜或形内切圜或形外切圜皆相等者即
 系圜与形同心
第四界求形面
 谓周线内所容人目所见乃形之一面
第五界求形体
 如立方立圜三乘四乘诸形乃形之全体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9a 页 WYG0787-0783c.png
  第一题
凡诸三角形从底线中分作垂线与顶齐高以中分线
及高线作矩内直角方形必与三角形所容等
 解曰有甲乙丙三角形平分乙丙于丁于庚作垂线
 至甲至辛作甲丁己丙及辛庚己丙直角题言直角
 与三角形等
先论曰甲乙丙三角形平分乙丙于丁作甲丁线次从
 甲作戊己线与乙丙平行又作己丙戊乙二线成直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9b 页 WYG0787-0783d.png
 角形此直角倍大于甲丁丙己形亦倍大于甲乙丙
 角形(一卷/四一)故甲乙丙三角形与甲丁丙己形等(一卷/二十)
 (六/)
 次论曰作甲丁垂线而第二图丁非甲乙之平分第
 三图甲在方形之外皆从甲作戊己线引长之与乙
 丙平行成戊己丙乙方形及甲己丙丁方形而各以
 丙乙平分于庚作庚辛垂线视甲丁为平行亦相等
 (一卷三/十四)其戊己丙乙倍大于辛庚丙己即倍大于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0a 页 WYG0787-0784a.png
 角形何者以辛庚丙己长方形分三角形底线半故
 (一卷三/十六)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1a 页 WYG0787-0784c.png
  第二题
凡有法六角等形自中心到其一边之半径线作直角
形线其半径线及以形之半周线舒作直线为矩内直
角长方形亦与有法形所容等
 解曰有甲乙丙丁戊己法形其心庚自庚至甲乙作
 直角线为庚辛另作壬癸线与庚辛等作癸子与甲
 乙丙丁线等即半周线也题言壬癸子丑直角形与
 甲乙丙丁戊己形之所容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1b 页 WYG0787-0784d.png
 论曰自庚到各角皆作直线皆分作三角形皆相等
 (一卷/八)其甲乙庚三角形与甲辛辛庚二线所作矩内
 直角形等(以甲辛分甲乙之/半故见本篇一题)若以甲乙丙丁半形之
 周线为癸子线以与壬癸线共作矩内直角形即与
 有法全形等盖此半边三个三角形照甲乙庚形作
 分中垂线其矩线内直角形俱倍本三角形故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2a 页 WYG0787-0785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2b 页 WYG0787-0785b.png
  第三题
凡有法直线形与直角三边形并设直角形傍二线一
长一短其短线与有法形半径线等其长线与有法形
周线等则有法形与三边形正等
 解曰甲乙丙有法形其心丁从丁望甲乙作垂线又
 有丁戊己直角形其边丁戊与法形丁戊等其戊己
 线又与甲乙丙之周线等题言丁戊己三角之体与
 甲乙丙全形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3a 页 WYG0787-0785c.png
 论曰试作丁戊己庚直角形两平分于壬辛作直线
 与丁戊平行则丁戊辛壬直角形与甲乙丙形相等
 (本篇/二题)何者戊辛线得甲乙丙之半周而又在丁戊矩
 内即与有法形全体等故也其丁戊己三角形与丁
 戊壬辛直角形等则丁戊己三角形与甲乙丙全
 形亦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4a 页 WYG0787-0786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4b 页 WYG0787-0786b.png
  第四题
凡圜取半径线及半周线作矩内直角形其体等
 解曰有甲乙丙圜其半径为丁乙又有丁乙戊己直
 角形两丁乙等半圜线与戊乙等题言甲乙丙所容与
 丁乙戊己直角形所容等
 论曰试以乙戊引长到庚令庚戊与乙戊等则乙庚
 与圜周全等次从丁望庚作直线既丁乙庚三角形
 之地与全圜地相等(在圜书/一题)而丁乙戊己又与丁乙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5a 页 WYG0787-0786c.png
 庚三角形等(本篇四又一/卷四十注)则丁乙戊己自与全圜体
 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6a 页 WYG0787-0787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6b 页 WYG0787-0787b.png
  第五题
凡直角三边形任将一锐角于对边作一直线分之其
对边线之全与近直角之分之比例大于全锐角与所
分内锐角之比例
 解曰有甲乙丙直角三边形丙为直角从甲锐角望
 所对丙乙边任作甲丁线题言丙乙线与丙丁线之
 比例大于乙甲丙角与丁甲丙角之比例
 论曰甲丁线大于甲丙而小于甲乙(一卷/十九)若以甲为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7a 页 WYG0787-0787c.png
 心以丁为界作半规必分甲己线于乙之内而透甲
 戊线于丙之外其甲乙丁三角形与甲己丁三角形
 之比例大于甲丁丙三角形与甲丁戊之比例何者
 一为甲乙丁大形与甲己丁小形比一为甲丁丙小
 形与甲丁戊大形比也则更之乙甲丁形与丁甲丙
 形之比例大于己甲丁形与丁甲戊形之比例(五卷/二十)
 (七/)合之则乙甲丙形与丁甲丙形即是乙丁线与丁
 丙线之比例(形之比例与底线之/比例相等在六卷一)固大于甲己戊形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7b 页 WYG0787-0787d.png
 与甲丁戊形之比例其甲己戊圜分与甲丁戊圜分
 之比例原若己甲戊角与丁甲戊角之比例(六卷三/十三系)
 则乙丙线与丁丙线之比例大于乙甲丙角与丁甲
 丙角之比例也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8a 页 WYG0787-0788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9a 页 WYG0787-0788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19b 页 WYG0787-0788d.png
  第六题
凡直线有法形数端但周相等者多边形必大于少边

 解曰设直线有法形二为甲乙丙为丁戊己其圜周
 等而甲乙丙形之边多于丁戊己(不拘四边六边虽/十边与十一二边)
 (皆同/此论)题言甲乙丙之体大于丁戊己之体
 论曰试于两形外各作一圜而从心望一边作庚壬
 作辛癸两垂线平分乙丙于壬分戊己于癸(三卷/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0a 页 WYG0787-0789a.png
 甲乙丙形多边者与丁戊己形少边者外周既等而
 以乙丙求周六而遍以戊己求周四而遍则乙丙边
 固小于戊己边而乙壬半线亦小于戊癸半线矣兹
 截癸子与壬乙等而作辛子线又作辛戊辛己及庚
 丙庚乙诸线次第论之其己丁戊圜内各切线等即
 匀分各边俱等而全形边所倍于戊己一边数与全
 圜切分所倍于戊己切分地亦等则甲乙丙内形全
 边所倍于乙丙一边与其全圜切分所倍于乙丙切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0b 页 WYG0787-0789b.png
 分不俱等乎其戊己圜切分与戊丁己全圜之切分
 若戊辛己角之与全形四直角(六卷三十/三题之系)则以平理
 推之移戊己边于甲乙丙全边亦若戊辛己角之于
 四直角也而甲乙丙内形周与乙丙一边犹甲乙丙
 诸切圜与乙丙界之一切圜亦犹四直角之与庚乙
 丙角也(六卷三十/三之二系)则又以平理推戊己与乙丙即戊
 癸与乙壬而乙壬即是癸子又以平理推而戊辛己
 角与乙庚丙角亦若戊辛癸之与乙庚壬也(五卷/六五)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1a 页 WYG0787-0789c.png
 戊癸与癸子之比例原大于戊辛癸角与子辛癸角
 之比例(本篇/五)则戊辛癸与乙庚壬之比例大于癸辛
 戊与癸辛子之比例(五卷/十三)而癸辛子角大于壬庚乙
 角(五卷/十)其辛癸子与庚壬乙皆系直角而辛子癸角
 明小于庚乙壬角(一卷三/十二)令移壬乙庚角于癸子上
 而作癸子丑角则其线必透癸辛到丑其庚壬乙三
 角形之壬与乙两角等于丑癸子三角形之癸子两
 角而乙壬边亦等于子癸边则丑癸线亦等于庚壬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1b 页 WYG0787-0789d.png
 线而庚壬实赢于辛癸(一卷二/十六)今以庚壬
 线及甲乙丙半周线作矩内直角形必大于辛癸线
 及丁戊己半周线所作矩内直角形也(本篇/二)然则多
 边直线形之所容岂不大于等周少边直线形之所
 容乎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2a 页 WYG0787-0790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3a 页 WYG0787-0790c.png
  第七题
有三角形其边不等于一边之上另作两边等三角形
与先形等周
 解曰有甲乙丙三角形其甲乙大于丙乙两边不等
 欲于甲丙上另作三角形与甲乙丙周等两边又等
 其法作丁戊线与甲乙乙丙合线等两平分于己甲
 乙乙丙两边并既大于甲丙边(一卷/十)则丁己己戊两
 边并亦大于甲丙而丁己己戊甲丙可作三角形矣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3b 页 WYG0787-0790d.png
 (一卷三/十二)以作甲庚丙得所求盖庚甲庚丙自相等而
 甲丙同边则二形之周等而甲庚丙与甲乙丙为两
 边等之三角形(此庚点必在甲乙线外若在甲乙边/上遇辛则辛丙线小于辛乙乙丙合)
 (线即不/得同周)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4a 页 WYG0787-0791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5a 页 WYG0787-0791c.png
  第八题
有三角形二等周等底其一两边等其一两边不等其
等边所容必多于不等边所容
 解曰有甲乙丙形其甲乙边大于乙丙令于甲丙上
 更作甲丁丙三角形与甲乙丙等周(本篇/七)而丁甲丁
 丙两腰等亦与甲乙乙丙合线等题言甲丁丙角形
 大于甲乙丙
 论曰试引甲丁至戊令丁戊与丁甲等亦与丁丙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5b 页 WYG0787-0791d.png
 又作丁乙乙戊线夫甲乙乙戊合线既大于甲戊即
 大于甲丁丁丙合线亦大于甲乙乙丙合线此两率
 者令减一甲乙则乙戊大于乙丙而丁戊乙三角形
 之丁戊丁乙两边与丁丙乙三角形之丁丙丁乙两
 边等其乙戊底大于乙丙底则戊丁乙角大于丙丁
 乙角而戊丁乙角踰戊丁丙角之半(一卷三/十二)令别作
 戊丁己角与丁甲丙角等则丁己线在丁乙之上而
 与甲丙平行(一卷二/十八)又令引长丁己与甲乙相遇而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6a 页 WYG0787-0792a.png
 作己丙线联之其甲丁丙甲己丙既在两平行之内又
 同底是三角形相等也(六卷/一)因显甲己丙大于甲乙
 丙而甲丁丙两边等三角形必大于等周之甲乙
 丙矣(问戊丁乙角何以踰戊丁丙角之半曰丁甲丙与丁丙甲两/角等而戊丁丙为其外角凡外角必兼两内角故也)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7a 页 WYG0787-0792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7b 页 WYG0787-0792d.png
  第九题
相似直角三边形并对直角之两弦线为一直线以作
直角方形又以两相当之直线四并二直线各作直角
方形其容等
 解曰有甲乙丙及丁戊己三角形二相似其乙戊两
 角为直角而甲与丁丙与己角各相等甲丙与丁己
 相当甲乙与丁戊相当题言并甲丙丁己为一直线
 于上作直角方形与并甲乙丁戊作直线及并乙丙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8a 页 WYG0787-0793a.png
 戊己作直线各于其上作直形方形两并等
 论曰引长丁戊至庚令戊庚与甲乙同度次从庚作
 线与戊己平行又引丁己长之令相遇于辛从己作
 己壬线与戊庚平行(一卷二/十九)则己壬辛之角形与丁戊
 己相似而丁戊己与甲乙丙相似矣(一卷三/十二)何者己
 壬辛角与庚角等庚角与丁戊己角等己角又与乙
 角等而辛角与丁己戊角及丙角俱等壬己辛角与
 甲角亦等(一卷三/十四)又己壬边与戊庚相等则亦与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8b 页 WYG0787-0793b.png
 甲乙相等而壬辛与乙丙己辛与甲丙俱相等(一卷/二十)
 (六/)故丁辛线兼丁己甲丙之度丁庚线兼丁戊甲乙
 之度而庚辛亦兼戊己乙丙之度庚壬即戊己也(一/卷)
 (三十/四)然则丁辛上直角方形与丁庚及庚辛上两直
 角方形并自相等矣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29a 页 WYG0787-0793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0a 页 WYG0787-0794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0b 页 WYG0787-0794b.png
  第十题
有三角形二其底不等而腰等求于两底上另作相似
三角形二而等周其两腰各自相等
 解曰甲乙丙丁不等两底上有甲戊乙及丙己丁三
 角形二其戊甲戊乙腰与己丙己丁腰俱相等若甲
 乙大于丙丁者则戊角大于己角(一卷二/十五)而两三角
 形不相似求于两底上各作三角形相似而两腰各
 相等其周亦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1a 页 WYG0787-0794c.png
 法曰作庚辛线与甲戊戊乙丙己己丁四线等而分
 之于壬令庚壬与壬辛之比例若甲乙与丙丁(六卷/十)
 甲乙既大于丙丁则庚壬亦大于壬辛而平分庚壬
 于癸平分壬辛于子庚壬与壬辛既若甲乙与丙丁
 则合之而庚辛之视壬辛若甲乙丙丁并之视丙丁
 矣(五/卷)夫庚辛并既大于甲乙丙丁并(两边必大于一/边在一卷二十)
 则壬辛大于丙丁而庚壬大于甲乙也(五卷/十四)甲乙庚
 癸癸壬三线每二线必大于一线而丙丁壬子子辛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1b 页 WYG0787-0794d.png
 亦然令于甲乙上用庚癸癸壬线作甲丑乙三角形
 为两腰等而其周在甲戊乙形之外(以戊甲戊乙得/庚辛之半而庚)
 (壬之度/过之故)于丙丁上用壬子子辛线作丙寅丁三角形
 亦两腰等而其周在丙己丁之内(己丙己丁亦得庚/壬之半而壬辛之)
 (度不及故俱/一卷二十二)
 论曰并甲戊戊乙丙己己丁四线之度既与并甲丑
 丑乙丙己己丁四线之度相等则甲丑乙丙寅丁两
 形自与甲戊乙丙己丁两形同周而其两腰亦自相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2a 页 WYG0787-0795a.png
 同至于两形相似何也甲乙与丙丁若庚壬与辛壬
 而减半之庚壬与壬子(五卷/十五)又若丑甲与寅丙丑乙
 与寅丁也则更之而甲乙与甲丑若丙丁与丙寅而
 甲丑与丑乙若丙寅与寅丁是两形为同边之比
 例自相似(六卷/五)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3a 页 WYG0787-0795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4a 页 WYG0787-0796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4b 页 WYG0787-0796b.png
  第十一题
有大小两底令作相似平腰三角形相并其所容必大
于不相似之两三角形相并其底同其周同又四腰俱
同而不相似形并必小于相似形并
 解曰甲丙丙戊两底上设有甲乙丙及丙丁戊两三
 角形而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线俱等令于两底上
 依前题别作甲己丙及丙庚戊两形相似而与前两
 三角形相并者等周题言甲己丙丙庚戊并大于甲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5a 页 WYG0787-0796c.png
 乙丙丙丁戊并
 论曰将甲丙丙戊作一直线而甲丙底大于丙戊底
 乃从巳过乙作己壬线两分甲丙于壬又从丁过庚
 作丁辛线两分丙戊于辛其甲己乙三角形之甲己
 己乙两边与乙己丙三角形之己丙己乙两边等而
 甲乙乙丙两底又等则甲己乙角与丙己乙角亦等
 (一卷/八)又甲己壬三角形之甲己己壬两边与丙己壬
 三角形之丙己己壬两边等则甲己壬角与丙己壬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5b 页 WYG0787-0796d.png
 角等而甲壬壬丙之两底亦等(一卷/四)壬之左右皆直
 角因显丙辛辛戊亦等而辛之左右角亦直角矣次
 引丁辛至癸令辛癸与丁辛同度而从癸过丙作癸
 丑直线则丁丙辛三角形之丁辛辛丙两边与辛癸
 丙三角形之辛癸辛丙两边等而辛之上下角亦等
 为直角丁丙丙癸两底等而丁丙辛角与癸丙辛角
 俱等(一卷/四)丁丙辛角既大于庚丙辛角而庚丙辛角
 相似与己丙壬角即相等(一卷/五)而丁丙辛即癸丙辛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6a 页 WYG0787-0797a.png
 总大于己丙壬其癸丙辛角等于对角之丑丙壬(一/卷)
 (十/五)是丑丙壬亦大于己丙壬而引癸丑线当在于丙
 己之外也若夫癸丙丙乙二线涵癸丙乙角向壬试
 作癸乙线以分壬丙于子而并乙丙丙癸二线必大
 于癸乙线(一卷/二十)则己丙丙庚并亦大于乙癸线何也
 此四形者两两相并为等周则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
 线并与甲己己丙丙庚庚戊四线并原相等而减半
 之乙丙丙丁即乙丙丙癸与己丙丙庚亦相等故也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6b 页 WYG0787-0797b.png
 并己丙丙庚二线为一直线就线上作直角方形必
 大于乙癸线上之直角方形夫己丙丙庚并之直角
 方形与己壬庚辛并之直角方形及壬丙丙辛上之
 直角方形并相等(九/题)而癸乙上之直角方形与乙壬
 并辛丁(即辛/癸)上之直角方形及壬子子辛上直角方
 形并又自相等(九题辛从子上分两对角其角等而/壬与 俱为直角相似之形令移置)
 (辛癸与乙壬之下移置壬辛为癸垂线则/乙壬辛癸为股壬辛为勾乙癸为弦矣)此己壬庚
 辛线并之直角方形及壬丙丙辛上之直角方形并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7a 页 WYG0787-0797c.png
 明大于乙壬丁辛并之直角方形及壬子子辛上之
 直角方形并也此两率者每减一壬辛上直角方形
 则己壬庚辛共线上之直角方形大于乙壬丁辛共
 线上直角方形矣而己壬庚辛两线并大于乙壬丁
 辛两线并矣此两率者令一减乙壬一减庚辛则己
 乙岂不大于丁庚乎壬丙原大于丙辛(以甲丙原大/于丙戊故)
 则己乙与壬丙矩内直角形大于丁庚与辛丙矩内
 直角形而乙己丙三角形为己乙壬丙矩内直角形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7b 页 WYG0787-0797d.png
 之半何者令从壬丙作垂线与乙己平行而以乙己
 为底就作直角形此谓己乙壬丙矩内直角形其中
 积倍于己乙丙三角形反之则己乙丙角形为己乙
 壬丙矩形之半其丁庚丙三角形亦然乃丁庚及辛
 丙矩内直角形之半也则己乙丙三角形大于丁庚
 丙三角形而甲己丙乙甲形为丙乙己三角之倍者
 亦大于丙庚戊丁形为丁庚丙三角之倍者矣此两
 率者又每加甲乙丙与丙庚戊之三角形则甲己丙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8a 页 WYG0787-0798a.png
 及丙庚戊之两三角形并岂不大于甲乙丙及丙丁
 戊之两三角形并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9a 页 WYG0787-0798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39b 页 WYG0787-0798d.png
  第十二题
同周形其边数相等而等角等边者大于不等角等边

 先解曰有甲乙丙丁戊己多边形与他形同周同角
 者较必边边相等乃为最大之形
 论曰若谓不然先设甲乙乙丙不等边如第一图又
 作甲丙线于上作等边三角为甲庚丙形与甲乙丙
 等周(本篇/七)则甲庚丙丁戊己形亦与甲乙丙丁戊己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0a 页 WYG0787-0799a.png
 形等周而甲庚丙三角形必大于甲乙丙三角形(本/篇)
 (八/)令每加丙丁戊己角形则甲庚丙丁戊己形亦大
 于甲乙丙丁戊己形故知不等边者不为最大其他
 如丙丁边之类或不等者亦如此推
 次解曰又设甲乙丙丁戊己等边形与他形同周同
 边者较必角角相等乃为最大之形
 论曰依上论各边俱等则甲乙丙丙丁戊为等边三
 角形(边角/俱等)而甲乙乙丙与丙丁丁戊相等若谓不然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0b 页 WYG0787-0799b.png
 而乙角可大于丁角则甲丙线必大于丙戊线(一卷四/二十)
 试于甲丙丙戊两底上别作三角形为甲庚丙为丙
 辛戊如第十题相似形令与甲乙丙丙丁戊并者等
 周则甲庚丙并丙辛戊者大于甲乙丙并丙丁戊(本/篇)
 (十/一)而每加丙戊己角形则甲庚丙辛戊己必大于甲
 乙丙丁戊己也何得以等周等边而不等角者为最
 大乎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1a 页 WYG0787-0799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2a 页 WYG0787-0800a.png
  第十三题
凡同周形惟圜形者大于众直线形有法者
 解曰有甲乙丙圜形又有丁戊己多边有法形其周
 等题言甲乙丙大于丁戊己
 论曰庚为甲乙丙之心辛为丁戊己之心甲乙丙外
 另作壬乙丙癸多边形与丁戊己相似(四卷十/六注)而从
 壬癸切圜于甲者作半径线于庚则庚甲为壬癸垂
 线而分壬癸之半(三卷/十八)又从辛作子丑垂线则辛丁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2b 页 WYG0787-0800b.png
 亦分子丑之半(三卷三此设于两多边形外作切形/圜而以壬癸子丑为切圜线向心作)
 (垂线则垂线必分切线/之中故说在四卷十二)两形相似其壬全角与子全
 角等则半之而甲壬庚角与丁子辛角亦等壬甲庚
 直角与子丁辛直角亦等(一卷三/十二)然乙壬癸丙之周
 大于圜周而圜周与丁戊己形相同则是乙壬癸丙
 周原大于丁戊己周矣夫两形相似而壬癸边大于
 子丑边则半之而壬甲亦大于子丁又壬甲与甲庚
 若子丁与丁辛之比例(六卷/四)而壬甲大于子丁则甲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3a 页 WYG0787-0800c.png
 庚亦大于丁辛(五卷/十四)是故取甲庚线与半圜周线以
 作矩内直角形其与圜地等也大于取丁辛线与丁
 戊己半周线以作矩内直角形其与形地等也(本篇/四)
 系曰推此见圜形大于各等周直线形(第五题证有/法形同周者)
 (多边为大又十二题证等周及边数之等者有法为/大又本题证等周之有法形惟圜为大则圜为凡形)
 (等周者/之最大)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4a 页 WYG0787-0801a.png
  第十四题
锐觚全形所容与锐顶至边垂线及三分底之一矩内
直角立形等
 解曰有觚形不拘几面如甲乙丙丁戊底其顶巳又
 有寅庚直角立方形者其底庚辛壬癸得甲乙丙丁
 戊底三之一其高庚子与觚等高题言此寅庚形与
 觚形所容等
 论曰从立形底诸角与相对一角如子角者皆作线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4b 页 WYG0787-0801b.png
 以成庚辛壬癸子觚形此形与寅庚形同底同高又
 同己甲锐觚之高既己甲形兼庚辛壬癸子觚之三
 (十二卷六注言两觚形同高者其所容/之比例如其底底等亦等底倍亦倍)寅庚全形亦
 兼庚辛壬癸子觚之三(以同底同高故/在十二卷七系)则寅庚全方
 与己甲觚等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5a 页 WYG0787-0801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5b 页 WYG0787-0801d.png
  第十五题
平面不拘几边其全体可容浑圜切形者设直角立形
其底得本形三之一其高得圜半径即相等(可容浑圜/切形者必)
(圜形与诸面相切若长广/不切诸面者不在此论)
 解曰有甲乙丙丁形内含戊己庚辛圜其心壬而外
 线甲乙切圜于戊(十一卷/三题)试从戊壬割圜之半作戊
 己庚辛圜(圜形书一/卷一题)从壬心望各切圜之点作壬戊
 为甲乙垂线(三卷/十八)壬己为乙丙垂线壬庚为丙丁垂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6a 页 WYG0787-0802a.png
 线壬辛为甲丁垂线别一直角立方形午子其底子
 丑寅癸得甲乙丙丁体三之一而其高辰子与圜半
 径等题言此直角立方形与甲乙丙丁全体等
 论曰从壬心与甲乙丙丁各角作直线即分其体为
 数觚形其面即为觚底而皆以壬心为觚锐顶此各
 觚皆以其三分底之一及至锐高之数为直角立方
 形皆与觚所容等(本篇/十四)又并为一形即与甲乙丙丁
 体等亦与午子等以午子底正得甲乙全形三之一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6b 页 WYG0787-0802b.png
 而其高分圜半径也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7a 页 WYG0787-0802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8a 页 WYG0787-0803a.png
  第十六题
圜半径及圜面三之一作直角立方形以较圜之所容

 解曰有甲乙丙浑圜其心为丁又有直角立形之戊
 在甲丁径及甲乙丁浑圜三之一矩内题言戊形所
 容与甲乙丙浑圜等
 论曰若言不等谓戊大于浑圜形其较有巳者合以
 丁为心外作庚辛壬浑圜大于甲乙丙而勿令大于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8b 页 WYG0787-0803b.png
 戊第令或等或小以验之而于庚辛壬内试作有法
 形勿切甲乙丙圜(十二卷/十七)自丁心至形边各作垂线
 则垂线必长于甲丁又自丁心至形各角作直线以
 分此形为几觚其庚辛壬法形诸直线为觚底而垂
 线至丁心为觚锐顶试取各觚底三之一及丁垂线
 之高以作直角立形与觚等(本篇/十四)则并为大直角立
 形亦与庚辛壬内之法形等(本篇/十五)如云以甲乙为高
 而以各觚底三之一为直角立形并为大形则必小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9a 页 WYG0787-0803c.png
 于前形因显庚辛壬三之一大于甲乙丙三之一而
 戊形甲丁径及甲乙丙圜三之一内小于庚辛壬体
 而谓庚辛壬不大于戊形则向庚辛壬之内形尚大
 于戊形也
 又论曰戊形小于甲乙丙浑圜体者其较为己试从
 丁心再作癸子丑圜小于甲乙丙而勿令小于戊或
 大或等者以验之于甲乙丙圜内作有法形不令切
 癸子丑(十二卷/十七)而从丁至甲乙丙各面为垂线此垂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49b 页 WYG0787-0803d.png
 线大于丁癸之半径又从丁向法形诸角作直线以
 分此形为数觚以形之各面为觚底庚辛为觚锐顶
 而取觚底三之一及底至丁之垂线以作直角立形
 与觚等若使以甲丁为高而以各觚三之一为底以
 作直角立形则其形必高于前形既甲乙丙圜之面
 大于其内形之面则圜面三之一大于内形面三之
 一而直角立方形在甲丁高及甲乙丁面三之一固
 即戊体矣愈大于甲乙丁之内形矣而云癸子丑圜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0a 页 WYG0787-0804a.png
 或等或大于戊岂癸子丑圜大于甲乙丙圜而分大
 于全欤则戊体不小于甲乙丙矣从后论不可为小
 从前论不可为大故曰等也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1a 页 WYG0787-0804c.png
  第十七题
圜形与平面他形之容圜者其周同其容积圜为大
 解曰有甲圜其心甲其半径甲乙又丙形与甲等周
 其周内可作诸切边圜形而从心至边为丙丁题言
 甲圜大于丙形
 论曰甲圜外试作与丙相似形(十二卷/)而从甲心至
 各边切处作半径垂线皆等(本篇十/五有解)其一为甲乙甲
 圜外形大于甲圜其周面亦大于丙面而甲乙垂线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1b 页 WYG0787-0804d.png
 亦大于丁丙垂线以甲半径为高乃以三分圜体之
 一作直角立方形即与甲圜形等(本篇/十六)以丙丁线为高
 而以三分丙形之一作直角立方形亦与丙形等而
 甲之立方固大于丙之立方(本篇/十五)则甲圜与丙形虽
 同周而甲圜所容为大矣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2a 页 WYG0787-0805a.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3a 页 WYG0787-0805c.png
  第十八题
凡浑圜形与圜外圜角形等周者浑圜形必大于圜角

 解曰有甲乙丙丁圜外作戊己庚辛等法形率以四
 数相偶若八面十二面十六面二十面及二十四二
 十八之类等边等角近于圜形者又作戊壬过心线
 为枢以转甲乙丙圜及戊己庚辛法形使平面旋为
 立圜之体则其形为圜外圜角之形而角与边周遭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3b 页 WYG0787-0805d.png
 皆等(圜书一卷二十/二及二十七)又有浑圜形寅与圜角形等周
 题言寅圜大于圜角形
 论曰圜角外形既大于内之甲乙丙圜形则寅圜亦
 大于甲乙丙圜寅圜之半径亦大于甲乙丙圜之半
 径也夫浑圜中剖是为过心最大之圜此过心大圜
 之面恒得浑体四分之一(圜书一卷/三十一题)令倍寅径以作
 卯辰径其圜面四倍大于寅之圜面(此专以圜面相/较也卯辰径既)
 (倍寅径则卯辰圜固四倍于寅圜以圜与圜为/径与径再加之比例故也在六卷附一增题)则卯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4a 页 WYG0787-0806a.png
 辰圜与寅浑圜等(此卯辰圜为欲见角故/画作扁圜实正圜也)次作未申圜
 与卯辰等作未酉申圜角形而取寅半径为酉戌之
 高又于卯辰上亦作卯巳辰圜角形而取甲乙丙圜
 半径为巳午之高两圜体等而未酉申圜角形高于
 卯巳辰圜角形则亦大于卯巳辰圜角形(圜角形同/底之比例)
 (若其高之比例在/十二卷十四题)夫割寅浑圜之中半以为底(即过/心大)
 (圜/也)而以其半径之高为圜角形恒得寅浑圜四分之
 一(此旋转所成尖顶半圜形非只论/其一面也在圜书一卷三十二十)则是一寅圜恒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4b 页 WYG0787-0806b.png
 兼四圜角之形而未申圜原四倍大于寅圜则未酉
 申圜角形固与寅之浑圜形等矣(圜角形同高之比/例若其底之比例)
 (故也在十二/卷十一题)其卯巳辰圜角形底原等戊己庚形之
 面(戊己庚之面与/寅圜之面等故)而巳午之高亦等于甲圜半径即
 戊己庚辛角形自与卯巳辰圜角形等(圜书一卷二/十九题论凡)
 (圜外有圜角形如甲乙丙外有戊己庚形者以圜体/过心大圜为底而以圜半径为高旋作圜角形即与)
 (圜外诸/圜各等)卯巳辰圜角形既小于未酉申圜角形而戊
 己庚辛壬癸子丑形宁大于同周之寅乎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5a 页 WYG0787-0806c.png
 
 
 
 
 
 
 
 
乾坤体义 卷下 第 55b 页 WYG0787-0806d.png
 
 
 
 
 
 
 
 乾坤体义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