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乾坤体义 卷上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a 页 WYG0787-075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乾坤体义卷上
            明 利玛窦 撰
  天地浑仪说
地与海本是圆形而合为一球居天球之中诚如鸡子
黄在青内有谓地为方者语其德静而不移之性非语
其形体也天既包地则彼此相应故天有南北二极地
亦有之天分三百六十度地亦同之天中有赤道自赤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b 页 WYG0787-0756d.png
道而南二十三度半为南道赤道而北二十三度半为
北道据中国在北道之北日行赤道则昼夜平行南道
则昼短行北道则昼长故天球有昼夜平圈列于中昼
短昼长二圈列于南北以著日行之界地球亦有三圈
对于下焉但天包地外为甚大其度广地处天中为甚
小其度狭此其差异者耳查得直行北方者每路二百
五十里觉北极出高一度南极入低一度直行南方者
每路二百五十里觉北极入低一度南极出高一度则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2a 页 WYG0787-0757a.png
不特审地形果圆而并徵地之每一度广二百五十里
则地之东西南北各一周有九万里实数也是南北与
东西数相等而不容异也夫地厚二万八千六百三十
六里零三十六丈上下四旁皆生齿所居浑沦一球原
无上下盖在天之内何瞻非天总六合内凡足所伫即
为下凡首所向即为上其专以身之所居分上下者未
然也且予自太西浮海入中国至昼夜平线已见南北
二极皆在平地略无高低道转而南过大浪峰已见南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2b 页 WYG0787-0757b.png
极出地三十六度则大浪峰与中国上下相为对待矣
而吾彼时只仰天在上未视之在下也故谓地形圆而
周围皆生齿者信然矣以天势分山海自北而南为五
带一在昼长昼短二圈之间其地甚热则谓热带近日
轮故也二在北极圈之内三在南极圈之内此二处地
俱甚冷则谓寒带远日轮故也四在北极昼长二圈之
间五在南极昼短二圈之间此二地皆谓之正带不甚
冷热日轮不远不近故也又以地势分舆地为五大州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3a 页 WYG0787-0757c.png
曰欧逻巴曰利未亚曰亚细亚曰南北亚墨利加曰墨
瓦蜡泥加其各州之界当以五色别之令其便览各国
繁夥难悉大约各州共有百馀国原宜作圆球惟其入
图不便不得不易圆为平反圈为线耳欲知其形必须
相合连东西二海为一方可也其经纬线本宜每度画
之今且惟每十度为一方以免杂乱依是可分置各国
于其所东西纬线数天下之长自昼夜平线为中而起
上数至北极下数至南极南北经线数天下之宽自福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3b 页 WYG0787-0757d.png
岛起为十度至三百六十度复相接焉试如察得南京
离中线以上三十二度离福岛以东一百二十八度则
安之于其所也凡地在中线以上至北极则实为北方
凡在中线以下则实为南方焉释氏谓中国在南赡部
洲并计须弥山出入地数其缪可知也又用纬线以著
各极出地几何盖地离昼夜平线度数与极出地度数
相等但在南方则著南极出地之数在北方则著北极
出地之数也故视京师隔中线以北四十度则知京师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4a 页 WYG0787-0758a.png
北极高四十度也视大浪峰隔中线以南三十六度则
知大浪峰南极高三十六度也凡同纬之地其极出地
数同则四季寒暑同态焉若两处离中线度数相同但
一离于南一离于北其四季并昼夜刻数均同惟时相
反焉盖此之夏为彼之冬焉耳且长昼夜愈离中线愈
长也余以式之推计于图滨每五度其昼夜长何如则
西东上下隔中线数一则皆可通用也用经线以定两
处相离几何辰也盖日轮一日作一周则每辰行三十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4b 页 WYG0787-0758b.png
度而两处相违三十度并谓差一辰故视女直离福岛
一百四十度而缅国离一百一十度则明女直于缅国
差一辰而凡女直为卯时缅方为寅时也其馀仿是焉
设差六辰则两处昼夜相反焉如又离中线度数同而
差南北则两地人对足氐反行故南京离中线以北三
十二度离福岛一百二十八度而南亚墨利加之玛八
作离中线以南三十二度离福岛三百零有八度则南
京于玛八作人相对反足氐行矣从此可晓同经线处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5a 页 WYG0787-0758c.png
并同辰而同时见日月蚀矣此其大略也其详则备于
图并其后书云
  地球比九重天之星远且大几何
余尝留心于量天地法且从太西庠天文诸士讨论已
久兹述其各数以便览焉夫地球既每度二百五十里
则知三百六十度为地一周九万里又可以计地面至
其中心隔一万四千三百一十八里零十八丈地心至
第一重谓月天四十八万二千五百二十二馀里至第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5b 页 WYG0787-0758d.png
二重谓辰星即水星天九十一万八千七百五十馀里
至第三重谓太白即金星天二百四十万零六百八十
一馀里至第四重谓日轮天一千六百零五万五千六
百九十馀里至第五重谓荧惑即火星天二千七百四
十一万二千一百馀里至第六重谓岁星即木星天一
万二千六百七十六万九千五百八十四馀里至第七
重谓填星即土星天二万五百七十七万零五百六十
四馀里至第八重谓列宿天三万二千二百七十六万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6a 页 WYG0787-0759a.png
九千八百四十五馀里至第九重谓宗动天六万四千
七百三十三万八千六百九十馀里此九层相包如葱
头皮焉皆硬坚而日月星辰定在其体内如木节在板
而只因本天而动第天体明而无色则能通透光如琉
璃水晶之类无所碍也若二十八宿星其上等每各大
于地球一百零六倍又六分之一其二等之各星大于
地球八十九倍又八分之一其三等之各星大于地球
七十一倍又三分之一其四等之各星大于地球五十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6b 页 WYG0787-0759b.png
三倍又十二分之十一其五等之各星大于地球三十
五倍又八分之一其六等之各星大于地球十七倍又
十分之一夫此六等皆在第八重天也土星大于地球
九十倍又八分之一木星大于地球九十四倍又一半
分火星大于地球半倍日轮大于地球一百六十五倍
又八分之三地球大于金星三十六倍又二十七分之
一大于水星二万一千九百五十一倍大于月轮三十
八倍又三分之一则日大于月(下阙/)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7a 页 WYG0787-0759c.png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7b 页 WYG0787-0759d.png
  浑象图说
浑象图以见日月运行寒暑大意精铜为之外一环名
子午环取准南北三向两头各用一枢在南者借作南
极在北者借作北极匀分三百六十度随地而移如北
极出地一度则南极入地一度也中横环名曰赤道日
行至此则昼夜平矣稍南北二十三度半各一环为日
行离赤道南北最远之极此三环当用一关捩贯于南
北二极之中俾其运转者最中一小球乃地海全形也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8a 页 WYG0787-0760a.png
自赤道下北方诸国观之日行北道则昼长夜短至夏
至而极极则返而南日行南道则夜长昼短至冬至而
极极则返而北其赤道以南诸国则反是焉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9a 页 WYG0787-0760c.png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0a 页 WYG0787-0761a.png
  四元行论
或问于余曰中国类重五行而贵国重四行何也余荅
之曰窃谓中国论五行古与今不同矣所谓行者乃万
象之所出则行为元行乃至纯也宜无相杂无相有矣
故谓水火土为行则可如以金木为元行则不知何义
矣试观万物之成多不以金木焉如人虫鸟兽诸类是
也则金木不得为万物之达行也又谁不知金木者实
有水火土之杂乎杂则不得为元行矣设杂者可为行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0b 页 WYG0787-0761b.png
则草石等皆可置之于行之列不独五行也何独取金
木耶吾观古唐虞开物大禹陈谟特以与谷列之为六
府只云其切于民生者未尝谓水火金木土为元行质
万物之本也后儒言水而木木而火火而土土而金夫
乃曰木由水生火由木生土由火生金由土生水由金
生耳此说诚难顺之夫木兼有火土何独由水生而火
土未生时木安得自成乎如生木时土未生先原树于
何地植乎夫物相生宜今无异于昔也然今水无土无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1a 页 WYG0787-0761c.png
太阳之火莫能生木木乃先有种入土后以水淋以太
阳和下生根上萌芽而长成树则古并如是何无据考
而殊之乎又木如生火则木性至热水以吾常视凝冻
则冰本至冷以至冷生至热是理不通矣水既生木而
木生火水乃祖火乃孙何祖如此不像何其祖之如此
不仁恒欲灭孙也耶初未有土木金则独水用何器藏
之乎金由土生则于木何异金生土内木生土上本皆
自土发矣且易注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1b 页 WYG0787-0761d.png
生金天五生土则五者之生若有先后一定之数矣今
曰金生水则金四当先于水一矣曰木生火则木三当
先于火二矣曰土生金则土五当先于金四矣火二虽
居土五之前然隔三四何以生土木三虽居水一之后
然隔火二何以承生于水一乎是其序均非义矣或问
贵邦必有元行之真论敢问其指余曰元行之论事甚
烦而理甚广不可以片论悉之且约为子言之吾西庠
儒谓自不相生不相有而结万像质乃为行也天下凡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2a 页 WYG0787-0762a.png
有形者俱从四行成其质曰火气水土是也其数不可
阙增也夫行之本情并为四也曰热乾冷湿是也四元
行每二元情配合为性而成焉若冷与热乾与湿直相
背而不可同居以为二行矣惟热乾相合为火火性甚
热次乾也湿热相合为气气性甚湿次热也冷湿相合
为水水性甚冷次湿也乾冷相合为土土性甚乾次冷
也此四行之性也于下图可便览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3a 页 WYG0787-0762c.png
当初造物者欲创作万物于寰宇先混沌造四行然后
因其情势布之于本处矣火情至轻则跻于九重天之
下而止土情至重则下凝而安天地之当中水情比土
而轻则浮土之上而息气情不轻不重则乘水土而负
火焉所谓土为四行之浊渣火为四行之净精也火在
其本处近天则随而环动每日偕作一周此系元火故
极净甚炎而无光焉无光者何无薪炭等体以傅其光
故尔若遇一外物冲照则著而发矣比而窑既久烧而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3b 页 WYG0787-0762d.png
方除薪炭虽内弗现火光而热气甚盛可速点爇物矣
天下万象之初皆以四行结行之每偶相背则常胥敌
而终一胜胜则四行皆解散而归本焉是以物之形自
函坏已之缘岂我以玄门虚术强能免之乎哉若天星
形异性于下者而亦有所属四行焉其七政之太阳荧
惑属火太阴太白属水辰星镇星属土维岁星属气也
二十八宿各有其性而难辨矣若十二房者白羊狮子
人马禀火性金牛磨羯室女禀土性双兄天秤宝瓶禀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4a 页 WYG0787-0763a.png
气性巨蟹天蝎双鱼禀水性(双兄室女历家错为/阴阳双女今正之)若四
季者春乃湿暑则属气焉秋乃旱寒则属土焉夏乃暑
旱则属火焉冬乃寒湿则属水焉其岁二十四节亦以
四季分类矣若四方之气却不可以天下四时为一槩
定焉此乃随地势及岁季移也变异也若中国之中大
抵北风有土情南风有火情西风有水情东风有气情
若人内四液者血属气黄痰属火白痰属水黑痰属土
也四液者下民皆所备有之以养生而人人得一二盛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4b 页 WYG0787-0763b.png
以名其性也斯可因外行动明验之默暗寥寂少言者
必盛于黑液矣性速反复易怒者必盛于黄液矣愉容
宽恕和气者必盛于红液矣愁色多忧过虑者必盛于
白液矣此生而所禀性吾不能拔脱惟能遏掩之耳人
发病疾盖四液不调耳已故医家以四者分课则先访
审所伤者后以相背药治之也释氏小西域人也若已
闻太西儒所论四行而欲傅之于中国谓地水火风乃
四大也然吾太西庠儒惟名之四大体焉盖天下海内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5a 页 WYG0787-0763c.png
海底通为土一体也天下江河连四海并为水一体自
水地至火处其中所谓空者共为气一体夫气以上其
馀空届月天皆为火一体也夫以形言之宇内大者无
大乎四行体也但日轮宿星及各天重愈大又天也星
也四行也以事人类为职则人尤大矣其谓风者固不
可以当气也动而始有风耳静则无焉如是讵世界无
风便少一大乎人及鸟兽非吹呵啑际便缺一大乎释
氏何不知风者虽盛于气而杂有水火为不纯之类则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5b 页 WYG0787-0763d.png
不宜例乎四纯体矣其谓地又非所论也地乃对天抱
山水万森之总名孰为纯体而列之于四元行哉不若
以中国之理译之为火气水土乃四元行四纯体也按
其各情定其所居指其所属截然不混矣或曰自地至
天其中常人谓空然吾知其为气者所实焉试观鸟之
动翅而飞如舟之摇撑而行则气当水矣且水聊有色
而气竟无之气体态尤幽是故不克以目见焉观之于
人同与飞走之物并处宇内其呼吸非息使然乃出入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6a 页 WYG0787-0764a.png
其气耳又以声亦的然可徵之夫声者惟二有形物相
撞为所发耳倘有以长薄棍击空必闻响岂非棍形撞
气形之效乎勉斋黄氏曰天下无些空缺处愚人见天
在上地在下则说中间有缺处也不知天地间逼实无
空吾身之外皆是气如既脱衣即觉寒气袭体又如寓
一间屋两头垂帘右手揭帘左亦掣动此皆觇气实处
矣则中国儒者亦识有气在左右独不为之行且今所
谓气者于孟子对志之气不同故先生传元行之数及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6b 页 WYG0787-0764b.png
情性果为可从吾意贵邦所谈四元行是乃五行六府
之体焉我古唐虞谓五行六府是乃四体之用焉世儒
欲混之而不分体用真不可矣但先生定气之性为热
吾未明其理也吾见汤水虽无寒风吹自能去热致冷
则本性谓冷宜矣视彼土和水成泥虽无烈日薰炙自
克去湿致乾则其本性为乾效矣火性之本为热孰疑
之焉然气者窃意其性非热而反为凉故虽夏日炎亢便
或摇扇必出凉风脱衣遂觉寒气侵身斯气本性似非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7a 页 WYG0787-0764c.png
热矣又气之广大无物不有无所不在故火有火气水
有水气土有土气是以气似不可以别设行焉余曰吾
前定气性甚湿次热则其性独非热者执益热之物不
觉已热而反觉凉如焉如吾以已热手揣摩他人愈热
之手必觉已手为凉非我手诚凉也乃他手之热有甚
故也故或摇扇而挹清风或脱衣而侵寒冷此因吾身
甚热遂觉夏气似凉焉非气之不自热矣又曰气之本
性自热因近著水土之冷而变已本情偶成凉耳比温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7b 页 WYG0787-0764d.png
泉下生硫黄则所发水滚热者水之本性乎天亦于是
处备凉气以资民之呼吸而调冷心内火矣故每息更
气以出热而致凉焉故鱼类恒潜水中而水本性甚冷
自外能透凉内心多无呼吸资也夫气处所又有上中
下三域上之因迩火则常太热下之因迩水土而水土
恒为太阳所射以光辉有所发煖则气并煖中之上下
遐离热者则常太寒冷以生霜雪之类也其三般气又
广窄弗等若南北二极之下因违远太阳者阴气盛则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8a 页 WYG0787-0765a.png
上下热煖处窄而中寒冷处广若赤道之下因近太阳
者阴气微则反然二热煖处广而寒冷处窄其三处及
馀行之处所便可于后图览之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9a 页 WYG0787-0765c.png
视此则知气行有本处而有界何曰无所不在乎然人
常以物切情为气焉故以热乾为火气以湿冷为水气
以乾冷为土气吾今谓气者惟言一行本湿热不轻重
居水土之上天火之下也不言各物情气物之情气于
物不殊也或问曰先生谓火聚在天九重下此乃新说
吾中国前未闻焉愿闻贵邦据何理而言之盖彼处悬
远乎壤则人足不得而踵人目不得而睹也况火具于
彼若閒然无所益于世界者余曰夫火在上其体视气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19b 页 WYG0787-0765d.png
更幽渺而无些光故人难得睹之以目也惟有不可违
之理为徵焉其一曰气水土三行各获其本处以归聚
曰空曰海曰地是也何独火者散居而无所会处哉既
有本处而非水土间必在气上矣轻者浮重之上常理
焉其二曰凡物在本处外自就其处故水在空中自落
下而流至于海始止也石在水上自沉溺而至底方休
也气在水下自沤而上浮也吾观火恒性轻而自发土
水气上则验其本处非下而在气上矣又若设有在空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20a 页 WYG0787-0766a.png
中寓而见水土恒性欲下则可證水土本处在气下也
其三曰夜间数见空中火似星陨横直飞流其诚非星
乃烟气从地冲腾而至火处著点耳盖天星自古迄今
原有定数而成数宿象不能减亏焉如夜夜果落几星
何以计其数乎何像之成乎天星不几于尽亡乎况天
上事不克坏岂落之有乎达此理者先须识其由也日
轮广大乎山海地总球一百六十馀倍(日轮大乎地后/有一篇明论證)
(之请视之以/免诞笑我也)而昼夜围照之必常发烟气跻上如火煮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20b 页 WYG0787-0766b.png
锅焉其气或乃厚而冷湿少热则重而无力以出山顶
外且内变水以合沙土乾石所致水而生江河源泉也
或薄而清则上不高夏时化为露冬时化为霜或乃湿
热则登高至半空值寒气即凝而为云云随时为雨雪
者也若兹气馀滓无汁便为雾矣常有乾热气自旱地
发如肥烟则或横飞而为风或直升也升际如或值云
云本冷湿则围迫之而欲灭之彼被逼则奋力生光火
发声响而爆烈出上下此乃霹雳雷电之缘耳有曰自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21a 页 WYG0787-0766c.png
地而升吾不知所据也如彼气无逢阻者则踰气域臻
火疆便点著若微者速走而消落似星若厚者久悬于
是而为孛星焉人在下而远望之如其在天而为真星
不亦谬乎夫火齐居彼者大有利乎宇内一以盈满天
下四大体而相调和焉使缺火之大体其水土之冷可
悉泯气之微热而止罢生生矣盖气本弱维借火之力
方能敌彼二行以存本体而保万森者也一以销化从
下沛然恒上秽烟也否则朽坏气以生煴病于世也一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21b 页 WYG0787-0766d.png
以点彗星属而设百象于智者占卜将来凶岁灾祸而
免之也一以煖天所降生气而使之和民体者也既有
此等大益于世之物诚不可谓徒在彼也或问曰如云
大火近天天岂不烧坏乎余荅曰天也自不能坏也于
天之下诸物大异矣然天下有金刚石不受火之累岂
惟石耶西土产有火木以为屯寨有火草以织火布竟
不惧火而天者犹惧之乎噫理本无穷言各有当自伏
羲画易以后文王图位已错综互异矣兹行也溯其原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22a 页 WYG0787-0767a.png
则四之以立体别其流则五之以达用何害其心之一
理之同耶中庸谓及其至也虽圣人有所不知焉上国
名儒何尝自是其见也如信不及姑存而不论可矣
 
 
 
 
 
乾坤体义 卷上 第 22b 页 WYG0787-0767b.png
 
 
 
 
 
 
 
 乾坤体义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