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787-001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今律历考卷二    明 邢云路 撰
  经二
   尚书考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古帝尧克明峻德化致雍和其道曷繇尧以治历明时
政之首务也乃命重黎之后羲氏和氏敬顺昊天历数
以纪之象器以察之使日月星辰各得其所以此天时
卷二 第 1b 页 WYG0787-0015b.png
敬授于人焉昔少昊氏衰九黎乱德神人杂扰颛顼命
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北正黎司地以属人其后三苗复
九黎之恶尧乃复育重黎之后羲承重和承黎掌天地
之事日中星鸟之类即天事平秩东作之类即地事而
四时分职在焉日谓日之甲乙躔有盈缩月谓月之大
小离有迟疾二十八宿众星丽天不动者为经金木水
火土五星有迟速顺逆者为纬辰以日月所会分周天
之度为十二次也日行迟月行疾每月朔月行及日而
卷二 第 2a 页 WYG0787-0015c.png
与之会其必在周天二十八宿分之辰集会有时故谓
之辰正月会亥辰为娵訾二月戌为降娄三月酉为大
梁四月申为实沈五月未为鹑首六月午为鹑火七月
巳为鹑尾八月辰为寿星九月卯为大火十月寅为析
木十一月丑为星纪十二月子为玄枵是也然非一定
古正月会亥在初旬至今雨水后方会亥久之则以渐
后移矣历象既明节候悉均乃成一岁之历敬授于人
俾随天时早晚以为人事耕穫之候焉其总为一岁之
卷二 第 2b 页 WYG0787-0015d.png
历其分有四时之异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
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
分者分其职也帝尧于羲和之内分命其羲氏而字仲
者令居嵎夷之地掌春天之政曰旸谷者日出于谷也
据日所出谓之旸谷指其地名即称嵎夷盖官在国都
而测候之所则在嵎夷东表之地嵎夷即今山东登州
府寅敬平均秩序作起也于仲春方出之日如敬宾客
卷二 第 3a 页 WYG0787-0016a.png
而𨗳引之识其景也圣人重农事春在东方故曰东作
盖以节气之早晚均序之以劝民兴作也日中者春分
之日漏以候之昼夜皆五十刻也举昼以见夜故曰日
中星鸟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是也未曰鹑
首午曰鹑火巳曰鹑尾春分之昏鸟星毕见于南方也
在天成象星作鸟形曲礼言军陈象天之形前朱雀后
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雀即鸟也武谓龟甲捍禦故变文
玄武焉是天星有龙虎鸟龟之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
卷二 第 3b 页 WYG0787-0016b.png
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首
而东尾天道左旋日体右行故星见之方与四时相逆
尚书考灵曜云主春者张昏中可以种榖主夏者火昏
中可以种黍主秋者虚昏中可以种麦主冬者昴昏中
可以收敛故曰敬授人时然古历若斯久之星渐右移
一鸟宿四时皆可昏中种榖如今万历年仲春昏中井
初则将出鹑首而入实沈四时皆非一定在随时耳殷
中也仲春阳之中也析分也先时冬寒民聚于隩至是
卷二 第 4a 页 WYG0787-0016c.png
则分析而作事矣乳化曰孳交接曰尾鸟兽皆以尾交
即物之生育其气之和可验也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
申重也帝尧又于羲氏之内重命其羲氏而字叔者令
居南交之地掌夏天之政蔡注云南交南方交趾之地
又陈氏曰南交下当有曰明都三字考交趾在云南之
南尧时未必属中国曰明都三字亦无考證阙之可也
卷二 第 4b 页 WYG0787-0016d.png
讹化也谓夏月时物长盛所当变化之事也夏在南方
故曰南讹敬致周礼所谓冬夏致日盖以夏至之日中
伺日而识其景如所谓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者也永长也日永昼六十刻也星火东方苍龙七宿角
亢氐房心尾箕是也心宿三星中曰大火左传言火中
火见诗称七月流火皆指心星言火乃苍龙之中星举
中则七星见可知此夏至昏之中星也夏至阳之极午
为正阳之位以此正仲夏之气也因析而又析也希革
卷二 第 5a 页 WYG0787-0017a.png
鸟兽毛羽希少而革易也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
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
尧又分命其和氏而字仲者令居西方掌秋天之政徐
广云西天水郡之西县也今属陜西巩昌府昧冥也日
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饯送纳入也盖以秋分之
暮夕方入之日而识其景也西成秋月物成之时所当
成就之事也秋在西方故曰西成宵夜也秋分之日昼
卷二 第 5b 页 WYG0787-0017b.png
夜亦皆五十刻举夜以见日故曰宵中星虚北方玄武
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是也虚在玄武之中亦曰殷者
秋分阴之中也夷平也暑退而人气平也毨理也毛更
生整理也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
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尧又申命其和氏而字叔者令居朔方掌冬天之政唐
孔氏曰朔尽也李巡曰万物尽于北方苏而复生故北
卷二 第 6a 页 WYG0787-0017c.png
称朔犹月之晦而有朔也幽暗都聚也北方幽暗故曰
幽都今顺天府昌平州有幽都山在察也易改也北方
终其阴而始其阳既成今岁之终又虑来岁之始故谓
之朔易始而终终而始此天地生生不穷之道人于此
时除旧更新作来岁改易之事犹由朔日而改易也日
短昼四十刻也星昴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是也昴在白虎之中亦曰正者冬至阴之极子为正阴
之位也隩室之内也气寒而民入于内也氄毛鸟兽皆
卷二 第 6b 页 WYG0787-0017d.png
生耎毳细毛以自温也夫四时之日与星曰出日纳日
曰敬致曰日中日永宵中日短有地里之不同焉曰星
鸟星火星虚星昴有古今之不同焉曰出日者即𠪾家
之测日出分也曰纳日者即𠪾家之测日入分也曰敬
致者即夏至之测午景也不言冬者测冬至亦以昼影
也日有分至而昼夜之刻系焉然各有地理之不同如
尧都平阳北极出地三十五度有馀夏至晷长一尺五
寸春秋分日出卯日入酉夏至日出寅日入戌冬至日
卷二 第 7a 页 WYG0787-0018a.png
出辰日入申其馀二十气之日出入可类推焉春秋分
昼夜各五十刻夏至昼六十刻冬至昼四十刻其馀二
十气之昼长短可类推焉此平阳也天地之中也岳台
稍南去平阳不远乃正值天地之中北极出地三十五
度夏至以八尺表测晷景长一尺四寸八分日出寅正
三刻日入戌初初刻昼六十刻冬至日出辰初初刻日
入申正三刻昼四十刻与平阳同若南海在极南北极
出地一十五度夏至日景在表南长一尺一寸六分夏
卷二 第 7b 页 WYG0787-0018b.png
至日出卯初二刻日入酉正二刻昼五十四刻冬至日
出卯正二刻日入酉初二刻昼四十六刻北海在极北
北极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景长六尺七寸八分夏至
日出丑正初刻日入亥初三刻昼八十二刻冬至日出
巳初三刻日入未正初刻昼一十八刻此极南极北也
其馀九州四海俱各不同即冬夏至皆可以推春秋分
至于元京即今之顺天府也元世祖至元十七年太史
郭守敬造授时历测北极出地四十度太强冬至去极
卷二 第 8a 页 WYG0787-0018c.png
一百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七十三秒夏至去极六十七
度四十一分一十三秒冬至昼夏至夜三千八百一十
五分九十二秒夏至昼冬至夜六千一百八十四分○
八秒夏至日出分一千九百○七分九十六秒冬至日
出分三千○九十二分○四秒用四丈表测夏至晷景
长一丈一尺七寸有奇在八尺表则二尺三寸四分日
出寅正二刻日入戌初二刻昼六十二刻冬至晷景长
七丈九尺八寸有奇在八尺表则一丈五尺九寸六分
卷二 第 8b 页 WYG0787-0018d.png
日出辰初二刻日入申正二刻昼三十八刻元史云地
中以南夏至去日出入之所为远其长有不及六十刻
者冬至去日出入之所为近其短有不止四十刻者地
中以北夏至去日出入之所为近其长有不止六十刻
者冬至去日出入之所为远其短有不及四十刻者今
京师夏至昼六十二夜三十八冬至昼三十八夜六十
二盖地有南北极有高下所以日之出入早晚不同今
授时𠪾昼夜刻一以京师为正其各所实测北极高下
卷二 第 9a 页 WYG0787-0019a.png
又各不同此郭守敬之言何其示人以明悉也乃今之
大统历推夏至日出分二千六十八分三十秒推冬至
日出分二千九百三十一分七十秒夏至日出寅正四
刻日入戌初初刻昼五十九刻夜四十一刻冬至日出
辰初初刻日入申正四刻昼四十一刻夜五十九刻夫
今之京即元之京也授时夏至昼六十二而大统曰五
十九授时冬至昼三十八而大统曰四十一各差至三
刻矣想大统所测之景必非顺天府之景也盖偏北北
卷二 第 9b 页 WYG0787-0019b.png
极高而夏昼长冬昼短偏南北极低而夏昼短冬昼长
大统之刻或系国初洪武时南京所测之日出分未可
知也昔郭太史作历明示人以昼六十二刻夜三十八
刻系京师晷刻与各处不同今大统不明言所测之景
系何年系何人系何方海上所测系去极若干度亦不
明言自国初至今历年监官所测之日出分与授时合
否而但抄写立成自北京以颁之天下徒令人闷闷耳
其尧典之中星有古今之不同者何也尧仲春星昏中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87-0019c.png
而今则井昏中尧仲夏火昏中而今则角昏中尧仲秋
虚昏中而今则斗昏中尧仲冬昴昏中而今则室昏中
盖天度有馀岁度不足天度外运而微阔日度内转而
稍狭天渐移而西岁渐移而东尧时日在女在子今在
箕在寅日自子而移寅是天渐西而日渐东此所以不
同也惟其所差至微前人未觉自尧时日躔女虚之交
以后渐移至汉时犹未觉汉武帝时洛下闳作太初𠪾
谓八百年后当差一度当有圣人定之至今犹神洛下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87-0019d.png
闳能前知真圣人也殊不知帝尧时不过八十馀年差
一度至今三千馀年减至六十馀年差一度八百年差
一度之说何不情之甚耶迨汉末刘洪始觉冬至后天
至晋虞喜乃以天为天岁为岁立差法以追其变约以
五十年日退一度然失之过宋何承天倍增其数约以
百年退一度又失之不及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以七十
五年退一度唐僧一行推大衍𠪾以八十三年差一度
各亦相近至郭守敬推冬至在箕十度斯为密近然守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87-0020a.png
敬谓六十六年差一度亦非定法六十六年惟守敬之
时为然而守敬之后则又在六十六年下矣试即今岁
万历二十七年冬己亥岁上距至元十八年辛巳又上
距尧元年甲辰推之尧元年甲辰至至元辛巳积三千
六百三十八年以授时法推得女宿八度馀为尧元年
天正日躔赤道度盖女八度近虚止二度今时以距星
论虚尧时女末未必非虚郭守敬所云尧时日在女虚
之交谓此也若以大统历法推尧元年冬至赤道日躔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87-0020b.png
危一度其女八度则加于商之沃甲相去八百馀万而
在天违十三度有奇矣帝尧冬至日在女虚之交则昏
中昴可推冬至昏中昴则春分昏中星夏至昏中火秋
分昏中虚皆可推也至元辛巳至今万历二十七年己
亥积三百一十九年授时推中积一十一万六千一百
四十七日○一刻九十六分得箕宿五度一十三分四
十六秒为天正赤道度箕宿四度七十二分八十二秒
为天正黄道度是冬至日躔在箕也复以法推四仲昏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87-0020c.png
之中星则冬至昏之中星在室宿一十三度春分昏之
中星在井宿一十一度夏至昏之中星在角宿六度秋
分昏之中星在斗宿四度若以大统推己亥岁前冬至
赤道度得箕宿五度二十三分黄道度得四度八十一
分则有不同矣授时推己亥岁前冬至馀四十二万○
七九得丙午日丑初三刻大统则四十二万一七五丙
午日寅正初刻授时推春分一十三万三九得己亥春
二月丁丑日巳初一刻大统则一十三万四八丁丑日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87-0020d.png
午初二刻授时推夏至四十四万七得戊申日申正三
刻大统则四十四万七九六戊申日戊初初刻授时推
秋分一十六万○一得庚辰日子正一刻大统则一十
六万一○六庚辰日丑正二刻此四仲皆差也以推雨
水授时丙午亥正三大统丁未丑初初推小暑授时癸
亥亥正初大统甲子子正一则皆当子半之交差一日
矣总之二十四气皆差也嗟嗟授时原多密合何大统
竟弃之不用耶又法推洪武元年冬至日躔箕八度六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87-0021a.png
十八分仍是六十六年差一度乃元统上言七十年差
一度非也李德芳上言每百年上推长一日下推消一
日其言消长固是而言各一日则非也至嘉靖初光禄
少卿华湘上言尧冬至日在虚七度今冬至日在箕三
度计差五十度然以法推尧冬至日在女八度嘉靖初
退至箕六度至今万历年方退至箕五度自尧至嘉靖
止退四十五度而湘云已退五十度今仍在箕五度而
湘云嘉靖初已退至箕三度信如湘言自虚七度至箕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87-0021b.png
三度以为退五十度也然以钤步天虚七度至箕三度
乃五十八度而亦非五十度岂不误哉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87-0021c.png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87-0022a.png

卷二 第 16a 页 WYG0787-0022c.png

卷二 第 17a 页 WYG0787-0023a.png

卷二 第 18a 页 WYG0787-0023c.png

卷二 第 19a 页 WYG0787-0024a.png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
时成岁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咨嗟暨与也匝四时曰期王肃云期四时是也十日为
旬允信釐治工官庶众绩功咸皆熙广也一期凡三百
有六旬有六日然气朔不齐则置闰焉以定四时之气
节成一岁之历象以此告时授事则能信治百官而众
功皆广此帝尧命羲和而叹其善也夫古时真历遭战
国及秦而亡汉存六历虽详于五纪之论皆秦汉之际
卷二 第 19b 页 WYG0787-0024b.png
假托所为不得正要但以梗概言之六历与周髀及考
灵曜乾凿度诸纬皆然汉传疏之蔡传宗之固非尧历
亦非宋历也其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
行一度则一期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经言三百
六十有六日者王肃云四分日之一入于六日之内举
全数言故云三百六十六日也至解所以置闰之意亦
据大率言之何则羲和历法不传故也天体至圆绕地
左旋乃自子而丑而寅即自北而东转而南为左旋日
卷二 第 20a 页 WYG0787-0024c.png
月右旋乃日月行不及天若右旋然盖经星皆丽天即
天体而日月不丽天各有行度今以蔡传之所宗于汉
传疏者一一剖析之传云天体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天行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日行少迟一日亦一周
而在天为不及一度积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
之二百三十五而与天会是一岁日行之数月行尤迟
一日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积二十九日九百
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与日会十二会得全日三
卷二 第 20b 页 WYG0787-0024d.png
百四十八馀分之积又五千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
四十而一得六不尽三百四十八通计得日三百五十
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是一岁月行之数夫
曰四分度之一者一度以四分之每分二十五分共三
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也曰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
十五者九百四十分乃周髀等术之日法置二百三十
五以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二千五百分即四分日之
一为二十五刻一期共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刻为岁
卷二 第 21a 页 WYG0787-0025a.png
周若以日法乘岁周得三十四万三千三百三十五算
为期总亦曰期实也曰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者置一
度七之以十九而一得三十六分八四二一不尽共十
三度三十六分八四二一不尽为月不及天之平行度
也曰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与日会
十二会得全日三百四十八馀分五千九百八十八如
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尽三百四十八通计三百
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者置四百九十
卷二 第 21b 页 WYG0787-0025b.png
九以九百四十而一得五千三百○八五一不尽乃五
十三刻有奇共前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五一不尽
为一会之月即今月策一岁十二月凡十二会以十二
会乘二十九日得全日三百四十八日馀分四百九十
九以十二会乘之得五千九百八十八以日法九百四
十而一得六日不尽三百四十八通计得三百五十四
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即置三百四十八以
九百四十而一得三千七百○二不尽乃三十七刻有
卷二 第 22a 页 WYG0787-0025c.png
奇每岁三百五十四日三十七刻○二不尽也传云岁
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者一岁之常数也故
日与天会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为
气盈月与日会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
二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故一岁闰率则十日
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三岁一闰则三十二日
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单一五岁再闰则五十四日九
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十有九岁七闰则气朔分
卷二 第 22b 页 WYG0787-0025d.png
齐是为一章夫曰多五日下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
十五者即四分日之一乃二十五刻为气盈也曰少五
日下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置五百九十二
以九百四十而一得六千二百九十七分不尽即六十
二刻九十七分不尽为朔虚也合而言之多五日少五
日共十日多二百三十五少五百九十二共为日之八
百二十七置八百二十七以九百四十而一得八千七
百九十七分八六不尽即八十七刻九七八六不尽共
卷二 第 23a 页 WYG0787-0026a.png
十日八十七刻九七八六不尽是为一岁之闰率即今
之通闰也曰三岁一闰三十二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
百单一者置六百单一以九百四十而一得六百三十
九分有奇加入三十二日内共三十二日六百三十九
分有奇若以一岁闰率三因之亦得也曰五岁再闰五
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者置三百七十
五以九百四十而一得三百九十八分有奇加入五十
四日内共五十四日三百九十八分有奇若以一岁闰
卷二 第 23b 页 WYG0787-0026b.png
率五因之亦得也曰十有九岁七闰气朔分齐为一章
者则二百六日七十一分有奇以十九年因一年之闰
率所得也至是所积之二百六日七十一分有奇以月
策二十九日五十三刻○八五一除之皆尽则气朔分
齐是为一章矣月策者置岁实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五
刻以一章十九年乘之得六千九百三十九日七十五
刻以十九年之二百二十八个月并闰之七个月共二
百三十五数归除之得一月之策二十九日五十三刻
卷二 第 24a 页 WYG0787-0026c.png
○八五一不尽即前一会之月策也岁法者置月策二
十九日五十三刻○八五一不尽以十二月乘之得三
百五十四日三七○二一二即于日下之三七○二一
二以九百四十乘之共得三百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
分也月法者置月策以日法乘之得二万七千七百五
十九分也岁馀法者置期实以十二月而一得二万八
千六百一十一分二十五秒用减月法馀八百五十二
分二十五秒以十二月乘之得一万○二百二十七分
卷二 第 24b 页 WYG0787-0026d.png
为岁馀法也通闰者置岁馀法以日法而一亦得即前
闰率也一岁馀一万○二百二十七分二岁馀二万○
四百五十四分三岁馀三万○六百八十一分四岁馀
四万○九百○八分五岁馀五万一千一百三十五分
六岁馀六万一千三百六十二分七岁馀七万一千五
百八十九分八岁馀八万一千八百一十六分九岁馀
九万二千○四十三分十岁馀十万○二千二百七十
分十一岁馀十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七分十二岁馀十
卷二 第 25a 页 WYG0787-0027a.png
二万二千七百二十四分十三岁馀十三万二千九百
五十一分十四岁馀十四万三千一百七十八分十五
岁馀十五万三千四百○五分十六岁馀十六万三千
六百三十二分十七岁馀十七万三千八百五十九分
十八岁馀十八万四千○八十六分十九岁馀十九万
四千三百一十三分三岁一闰以三因岁馀法一万○
二百二十七分得三万○六百八十一分以月法二万
七千七百五十九分减之复馀二千九百二十二分五
卷二 第 25b 页 WYG0787-0027b.png
岁再闰以五因岁馀法得五万一千一百三十五分以
减两因月法五万五千五百一十八分少四千三百八
十三分八岁三闰以八因岁馀法得八万一千八百一
十六分以减三因月法八万三千二百七十七分少一
千四百六十一分十一岁四闰以十一乘岁馀法得十
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七分以四因月法十一万一千○
三十六分减之馀一千四百六十一分十四岁五闰以
十四乘岁馀法得十四万三千一百七十八分以五因
卷二 第 26a 页 WYG0787-0027c.png
月法十三万八千七百九十五分减之馀四千三百八
十三分十七岁六闰以十七乘岁馀法得十七万三千
八百五十九分以六因月法十六万六千五百五十四
分减之馀七千三百○五分十九岁七闰以十九乘岁
馀法得十九万四千三百一十三分以七因月法十九
万四千三百一十三分减之减尽是七闰之外无馀分
也十九年馀一百九十日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分者
是岁馀一十日日之八百二十七分以十九年乘之得
卷二 第 26b 页 WYG0787-0027d.png
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分以加入十九年一百九十日
内以日法归除前一万五千二位得十六日加入一百
九十日内共得二百六日馀六百七十三分也若置满
法十九万四千三百一十三分以日法归之得二百○
六日七百一十五分九五七以七闰月归之得月策亦
无馀矣然必以十九岁而无馀分者十九年七闰为一
章也积八十一章计一千五百三十九年内有五百六
十七闰则盈虚之馀尽而复始矣十九年为一章二十
卷二 第 27a 页 WYG0787-0028a.png
七章为一会凡五百一十三年三会为一统乃八十一
章凡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三统为一元凡四千六百一
十七年此古历之大较也然古历但云四分度之一四
分日之一殊无天周岁周之差又无上下消长之法非
的数也历代以来至授时而始密授时历天周三百六
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岁周三百六十五日二十
四刻二十五分而日与天会月一日不及天一十三度
三十六分八十七秒五十微积二十九日五十三刻五
卷二 第 27b 页 WYG0787-0028b.png
分九十三秒而与日会十二会通计得日三百五十四
日三十六刻七十一分一十六秒是一岁月行之数日
与天会而多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为气盈月与日
会而少五日六十三刻二十八分八十四秒为朔虚合
气盈朔虚共得十日八十七刻五十三分八十四秒为
一岁闰率三岁一闰则三十二日六十二刻六十一分
五十二秒五岁再闰则五十四日三十七刻六十九分
二十秒十有九岁七闰则二百六日六十三刻二十二
卷二 第 28a 页 WYG0787-0028c.png
分九十六秒至今𠪾家遵用之盖不用积年日法以实
测得之也今去授时三百馀年矣其期实之数自应推
测改正而朔实交转亦如之柰何犹然用胜国为元耶
况消长法竟置之不用以推往古一无所合岂理也哉
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上日朔日也正月朔故云上日言一岁日之上也受终
于文祖谓舜受尧终帝位之事于尧文德始祖之庙也
尧舜皆以建寅为正月观日中星鸟以殷仲春为卯月
卷二 第 28b 页 WYG0787-0028d.png
则正月建寅可知夏后氏因之至商乃建丑周乃建子
孔子曰行夏之时夏时固遵唐虞者也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
在察也璿美玉也玑机也运转者为玑持平者为衡以
璿饰玑衡为横箫以望天象亦玉为之汉世以来谓之
浑天仪者是也七政日月五星也舜初摄位首察玑衡
以齐七政盖日月五星在天有常度其灾祥与政事相
应舜仰察天文观七政之迟速顺逆各由其道与否以
卷二 第 29a 页 WYG0787-0029a.png
审政事之得失何如即钦若之意也蔡邕天文志云言
天体者有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绝无
师说周髀术数具在考验天象多所违失惟浑天者近
得其情今史所用候台铜仪即其法也宣夜者惟汉郗
萌记先师所传云天本无质苍苍然也日月众星自然
浮生空虚之中其行其止皆顺气焉晋虞喜因宣夜之
说于是有安天之论虞炳亦祖宣夜之说有穹天之论
吴姚信又有昕天之论虞喜曰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
卷二 第 29b 页 WYG0787-0029b.png
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安天论谓天高无穷地深不测
天常安于上地居静于下方则俱方圆则俱圆葛洪讥
之曰苟辰宿不丽于天为无用便可言无何必复云有
之而不动乎穹天论曰天形如笠而冒地之表浮而不
没者气充其中也日绕辰极没西还东不入地中也昕
天论曰天若裹地如卵地何所依若无四维天何以立
天经地行于水中日月星辰将不得其性是以有两地
之说下地上地之根也冬至天低近南故昼短夏至天
卷二 第 30a 页 WYG0787-0029c.png
起近北故昼长此皆不通之论也贺道养又谓宣夜为
夏殷之法亦无所据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髀股也股
者表也周人志之故曰周髀其言天似覆盆中高而四
边下天左行日月旁转右行随天左转如蚁行磨上磨
左旋蚁右旋日近而见之为昼日远而不见为夜又云
天形如倚盖极在天之中而今在人北故见以为倚盖
汉王仲任据盖夭之说以驳浑仪谓天转地下今掘地
一丈辄有水天何得从中行乎是尤浅之乎论天者又
卷二 第 30b 页 WYG0787-0029d.png
传周髀本于庖牺黄帝为盖天者皆无凭也惟浑天为
得之春秋文曜钩云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则浑仪之
设其来远矣舜之玑衡即浑仪也历代相传史官禁密
学者不睹故宣盖沸腾后乃遵用之王蕃浑天说曰天
形似鸟卵天包地外犹卵裹黄如弹丸故曰浑天言其
形体浑浑然也其术以为天半覆地上半在地下天居
地上一百入十二度半强地下亦然北极出地三十六
度南极入地亦三十六度而嵩高正当天之中极南五
卷二 第 31a 页 WYG0787-0030a.png
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又其南十二度为夏至之日道又
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
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一度而已是夏至日北去
极六十七度春秋分去极九十一度冬至去极一百一
十五度此其大率也其南北极持其两端天与七政斜
而回转此必古有其法遭秦而灭汉唐以来其法渐密
故前汉则有洛下闳浑天仪东汉则有张衡在吴则有
王蕃在晋则有陆绩在宋元嘉则有钱乐唐贞观则有
卷二 第 31b 页 WYG0787-0030b.png
李淳风在开元则有梁令瓒皆作浑天仪而其中之最
善者则张衡李淳风也张衡之仪以八尺圆体具天地
之象有内规外规南极北极黄道赤道而转之以漏水
告之以灵台又作灵宪以说其状为可考也淳风之仪
表里三重一曰六合仪二曰三辰仪三曰四游仪而其
推验之法本于黄道为可考也汉自张衡之外而洛下
闳之仪亦有取焉汉太初洛下闳等造圆仪考历度扬
子云论浑仪曰洛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寿昌象
卷二 第 32a 页 WYG0787-0030c.png
之是也唐自李淳风之外而梁令瓒之仪亦有取焉唐
志云梁令瓒以木为游仪僧一行是之乃共令瓒更铸
为铜仪注水激轮立人击钟鼓令其自转机械皆藏匮
中是也宋太平兴国中张思训之浑仪则有地轴地轮
地足之异横轮侧轮斜轮之别此又踵一行之遗象也
大中祥符间韩显符之浑仪则有游规直规之分龙柱
水臬之号此又本淳风之遗法也宋自靖康之乱仪象
尽归于金元初袭用金旧岁久渐疏世祖时郭守敬以
卷二 第 32b 页 WYG0787-0030d.png
司天仪本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于大都测天规环不恊
比量南北极差四度有奇于是别创简仪仰仪及方案
窥几圭表景符诸仪各臻其妙谓以管窥天宿度馀分
未得其的乃用二线推测于馀分纤微皆有可考盖古
人所未及又遣使四方测景凡二十七所东极高丽西
至滇池南踰朱崖北至铁勒以考验之酌取中数盖五
年而历成以察七政历代以来其数不同郭守敬所定
其日月行度已详于尧咨羲和简下木曰岁星周率三
卷二 第 33a 页 WYG0787-0031a.png
百九十八万八千八百分𠪾率四千三百三十一万二
千九百六十四分八十六秒五十微火曰荧惑周率七
百七十九万九千二百九十分𠪾率六百八十六万九
千五百八十○分四十三秒土曰镇星周率三百七十
八万○九百一十六分𠪾率一亿○七百四十七万八
千八百四十五分六十六秒二十五微金曰太白周率
五百八十三万九千○二十六分𠪾率三百六十五万
二千五百七十五分水曰辰星周率一百一十五万八
卷二 第 33b 页 WYG0787-0031b.png
千七百六十分𠪾率三百六十五万二千五百七十五
分五星各以应加中积段日而合伏迟疾留退各得其
位此郭太史之术也其简仪等仪与步七政术至今钦
天监遵用之夫宣夜之谬勿论已盖天不合以南方之
度渐狭知浑非盖也然天下地里南北不同即守敬测
大都较汴京极差四度可知晷度冬夏亦不同即古有
谓日景于地若千里差一寸者然各不同须测乃定王
蕃谓嵩当天中然非天中乃中国地中从测影就昼夜
卷二 第 34a 页 WYG0787-0031c.png
五十刻得之也又考书传大全图载水星春见奎娄夏
见东井等语又曰木星四仲年行三宿四孟四季行二
宿又云火星常以十月入太微夫五星何常之有古今
不同何宿不丽何必水春奎娄夏东井火岂十月常入
太微况井宿三十馀度觜宿不及一度木安得分仲行
三宿孟季二宿之异以此载之经典徒令人惑耳大都
五星之行皆视日度以为之准日度正斯五纬正历代
以来测步五星各有不同皆从日度推之也自元至元
卷二 第 34b 页 WYG0787-0031d.png
辛巳距今三百馀年岁差不明日度未改则五纬之步
安所适从必也察玑衡测圭晷先正日度之失而后以
距日距星课五纬之差庶乎其不失矣固待其人而后
行也
 
 
 
 古今律历考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