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a 页 WYG0786-027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革象新书卷上
            元 赵友钦 撰
            明 王祎 刋订
  天体左旋
天体之运有常度而无停机天非有体也因星之所附
丽拟之为天之体耳观夫星之昏在东者及晓则西坠
昏所不见者至晓则东升东西转运有以验天体之左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b 页 WYG0786-0276d.png
旋矣然而北天之星未尝入地终夜可见其旋转为甚
窄窥之以管其间一星旋转尤密不出管中者曰纽星
纽星所在天体不动是为北极若南天之星虽终夜不
常见而其旋转亦不远知为南极之所在而南极亦不
动南北二极为天体之管辖其犹门之枢车之轴欤试
以圆瓜譬之北极乃瓜顶联蒂之所南极乃瓜末含花
之所天之东西为最广则比瓜之腰围北极高而南极
下故北极之旁虽旋转而常在于天南极之侧虽旋转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a 页 WYG0786-0277a.png
而不出于地此又可验地在天内天如鸡子地如内黄
矣然天体极圆(不类/鸡子)乃取以为譬者非取其形之肖特
以比天包地外而已以今譬之天体如鞠内盛半水而
浮板水上板譬则地也置物板上鞠虽外转板岂常动

  赤道周围
天体如圆瓜其分十二次犹瓜有十二瓣也周天三百
六十五度馀四之一均为十二分则一瓣为三十度四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b 页 WYG0786-0277b.png
十三分七十五秒其度辐辏于南北二极则度之形敛
尖于瓜之两端而开广于瓜之腰围瓜腰一围名曰赤
道其度在赤道者正得一度之广去赤道则渐远而渐
狭虽名一度实不及一度也各度以二十八宿之距星
纪数谓之经度若以天体比之弹丸则东西南北相距
皆然东西分经则南北亦当分纬纬度皆以北极相去
远近为数亦三百六十五度馀四之一两极相距一百
八十二度六十二分五十秒赤道横分两极与两极相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3a 页 WYG0786-0277c.png
远各九十一度三十一分二十五秒天顶名嵩高北极
偏于嵩高而北五十五度有奇赤道则斜倚于嵩高之
南三十六度盖北极既偏于嵩高之北南极既偏于地
中之南所以赤道必斜倚于南也虽曰斜倚于南而其
东西两傍则固在卯酉之位矣
  黄道损益
子正玄枵由于虚七度赤道均分周天宿度十二次以
子中为的而分之黄道宿度与赤道宿度多寡不同而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3b 页 WYG0786-0277d.png
黄道各次宿度亦不等盖由冬夏二至之日黄道平近
于两极其度敛狭每度约得十之九春秋二分斜行赤
道之交赤道所在度既广而又斜行每度为十有一惟
四立之日度在酌中之处馀则以渐而广狭矣今授时
历冬至日躔箕宿故寅申度数最少巳亥度数最多馀
则多寡稍近也
  日道岁差
日行不由赤道昼永在赤道北昼短在赤道南其道别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4a 页 WYG0786-0278a.png
名黄道黄道赤道如两环交差自冬至始言之日在赤
道之南横距赤道二十三度九十分冬至后行渐近北
及仲春则离冬至所躔九十一度有奇而在赤道之交
过交入赤道北斜去远赤道九十一度有奇为夏至所
躔而近北横距亦二十三度九十分复从此渐转而南
但非由故道及仲秋复交于赤道而去夏至所躔亦九
十一度有奇然非仲春之交乃其相对之处过交出赤
道南其去赤道乃九十一度有奇为次年冬至复元度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4b 页 WYG0786-0278b.png
此周天岁终之说也夫尧典日短星昴谓仲冬昏时昴
宿见于午方也昴见正南则日躔虚宿可知盖正东为
卯正西为酉正南为午正北为子一日十二时昼夜历
十二位乃定方也天以各经宿分十二次乃动体也动
者无常位名天盘定者有常位名地盘仲冬日在虚宿
属天盘子而酉时日在酉方则天盘之子加地盘之酉
子加酉则酉必加午昴宿属天盘酉故昏见于正南也
又北斗有柄常指天盘卯辰间冬至日躔虚宿则昏见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5a 页 WYG0786-0278c.png
时天盘卯辰间加于地盘之子故世谓十一月斗柄为
建子然天旋一昼夜而周酉末戌初则指丑而非子矣
且冬至时日随天盘寅以加地盘申酉界其天盘卯辰
之间实加地盘之戌则斗柄又指戌而不指子也盖天
体一时转一位戌末亥初乃指子但不可谓初昏指子
耳夫日躔既有岁差则昏旦亦必有差唐虞初昏乃今
戌亥之时其后仲冬日差在卯则斗柄夜半指子差在
午则平旦指子差在酉则日中方指子世谓闰月斗柄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5b 页 WYG0786-0278d.png
指两辰之间者非也夫唐虞之时仲冬日在虚汉太初
历日冬至在牵牛之初而今授时历至元冬至日在箕
九度二十二分十八秒斗牛女虚危室壁北天七宿也
三冬日躔之故曰日在北陆箕属寅而冬至日躔之冬
至后乃始躔斗则仲冬尚在东陆也以汉武较帝尧时
已差一二十度而当时唐都洛下闳但疑八百年差一
度何邪晋虞喜不用天周岁终之术谓天度与岁日数
殊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始以天体为三百六十五度二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6a 页 WYG0786-0279a.png
十六分乃四分之一有馀岁策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
四分乃四分之一不足一岁差二分五十年差一度宋
何承天以为岁差太速改为百年差一度周天为三百
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半周岁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
分半隋刘焯又折衷之以七十五年差一度唐一行又
以八十三年差一度自后诸历各各不同宋历多在七
十五度左十五秒周岁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
五秒半右统天历谓周天赤道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6b 页 WYG0786-0279b.png
分七年差一度半又谓上古岁策多后世岁策少故上
古岁差少后世岁差多也盖三代以前未有岁差之法
晋宋而后虽立岁差而未有定论李淳风犹谓无差冬
至日常躔斗十三度至一行而论始定然其差数岁岁
如一未有先加后减之法是故上考往古百年加一秒
下验将来百年减一秒其加减岁策亲切之数非岁积
久曷从知之授时历以赤道分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
分七十五秒而黄道止为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7a 页 WYG0786-0279c.png
十四秒相悬十一秒者以黄道一周同于岁策三百六
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五秒比周天尚未足一分五十
秒其一分五十秒不在瓜之腰围横距赤道二十四度
敛而狭之止广一分三十九秒以此一分三十九秒并
入岁周故云黄道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六十四秒
也黄道虽岁差冬夏二至日躔必在横距赤道二十四
度然其差每岁不同岁差移一分馀斜络于二十八宿
之间岁久皆其经行之道如捲纻丝为团丝丝缠络虽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7b 页 WYG0786-0279d.png
重复参差而其周道则一而已且唐虞时日躔冬至在
子夏至在午春分在卯秋分在酉今未四千年而冬至
在寅夏至在申春秋二分在巳亥计其岁差退四五十
度则由帝尧后万馀年冬至日反躔午夏至日反躔子
春分在酉秋分在卯矣若复旧躔而冬至在子夏至在
午当在二三万年之间逆而推之帝尧之前亦必如是

  日月盈缩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8a 页 WYG0786-0280a.png
古法一昼夜月行十三度馀十九之一然观其所躔先
后不同有差至四五度者后汉刘洪始推究之知其疾
行则十四度馀约四之三迟行则止十二度不馀其间
渐疾渐迟大率二百四十八日盈缩九匝隋刘焯又推
究日行亦有盈缩自冬至行一度五分渐减一二分至
三四分以及赤道之交则正行一度从此复渐减之极
于夏至止行九十五分自夏至后其行渐增所增与所
减之数相似及冬至则复如前盖一日行一度有馀曰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8b 页 WYG0786-0280b.png
疾不及一度曰迟以增亏之数相补一日止为一度从
冬至距春分以行疾而积盈从春分距夏至以行迟而
消其积盈比之常度犹差前故冬至距夏至皆曰盈段
从夏至距秋分以行迟而积缩从秋分距冬至以行疾
而消其积缩比之常度犹差后故夏至距冬至皆曰缩
段然春分二日之前已交赤道则盈二度有馀秋分二
日之后才交赤道则缩二度有馀故二分之际盈缩最
多矣授时历谓日在赤道之南行疾赤道之北行迟而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9a 页 WYG0786-0280c.png
后历亦以春分距秋分行迟秋分距春分行疾要之月
行迟疾盈缩之理亦然但度数不同耳授时历谓每转
二十七日五十五分四十六秒月行三百六十八度三
十七分四秒半乃盈缩之一匝其间迟疾之数相补遂
以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七秒半为一日月平行之度
李淳风有推步月孛法以六十二日行七度六十二年
七周天孛者彗星之属光芒偏扫者为彗光芒四出者
为孛孛之所在月行最迟与孛对冲则月行最疾孛不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9b 页 WYG0786-0280d.png
常见则月行最迟处可以测之矣(按孛者彗星之属光/芒偏扫者为彗光芒)
(四出者为孛一段所引未当考月孛之孛与彗孛之孛/不同月孛乃月历天之最高处其行较迟卑则其行较)
(速至于彗孛之星隐见无时行无定度非可以常/理测也审如其论则由月而可算孛星实属误会)若夫
日躔十二次盖因各次黄道宿度不等又日有盈缩故
或近或久不同且一岁分二十四气名曰常气授时历
一气为十五日二十一分八十四秒三十七毫半则是
以常气为定不复增减而旧历则有增减之法月度缩
而日度盈则定朔在常朔后名曰朒月度盈而日度缩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0a 页 WYG0786-0281a.png
则定朔在常朔前名曰脁若俱盈俱缩则对消而用有
馀数定弦定望亦如之盖古者未曾推步日月盈缩止
以常期弦望为定今朔与弦望既有常定之名复有进
退之法定朔在日没以后若无日食见其初亏者则进
以次日为朔恐月见于晦之晨也定弦望在日出以前
则退一日定望在日出以后其望有食初亏在日出前
者亦退一日定望在十七虽日出后亦退一日为其太
迟也或望在十四上弦在初七下弦在二十二则不可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0b 页 WYG0786-0281b.png
退退则太早也或望在十三上弦在初六下弦在二十
一非退而太早因进朔而然虽不皆早其朔不进或朔
进而大月连四日为其过多朔亦不进也授时历则不
然当朔计二十九日五十三分五秒九十三毫当望半
之当弦又半之实定而不进退矣但月食在夜半后虽
属次日亦只以当夜言望
  月有九行
月行不由黄道亦不由赤道乃出入黄道之内外而有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1a 页 WYG0786-0281c.png
九行九行止是一道其道与黄道相交如赤道然然黄
赤二道相远处二十三度九十分而月道距黄道远六
度二分而已其相交处交之始强名曰罗㬋交之中强
名曰计都自交始至交中月在黄道外名阳历乃背罗
向计之处也自交中至交始月在黄道内名阴历乃背
计向罗之处也月道犹水道日道犹陆道而罗计犹桥
道其岁岁改异则由日行岁差之故也(案交行岁岁改/易不独因日行)
(岁差之故考交行有迟速而岁差无退行交行岁十九/度强岁差则岁不及一分谓交行由岁差亦误会也)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1b 页 WYG0786-0281d.png
且所谓九行者阳历在夏至日躔之南夏为南乃南之
南也名外朱道阴历在冬至日躔之北北为内名内朱
道在北而曰朱道者冬至属子若冬至日躔伏于地盘
子位则月在黄道之上凡地以下为北上为南故曰内
朱道乃北之南也苟冬至日躔反在午位则内朱道亦
在黄道之北矣此不论反而论伏黑道之理亦然阴历
在夏至日躔之北名内黑道夏为南乃南之北也阳历
在冬至日躔之南名内黑道在南而曰黑者月道在黄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2a 页 WYG0786-0282a.png
道之下凡地以上为南下为北故虽南而曰黑冬为北
乃北之北也月行朱道则罗在日之春躔计在日之秋
躔月行黑道则罗在日之秋躔计在日之春躔阳历在
秋分日躔之东名外青道乃东之东也阴历在春分日
躔之东名内青道乃西之东也阳历在春分日躔之西
名外白道乃西之西也阴历在秋分日躔之西名内白
道乃东之西也青白道不论反复若天地卯酉互位者
亦然月行青道则罗在日之夏躔计在日之冬躔月行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2b 页 WYG0786-0282b.png
白道则罗在日之冬躔计在日之夏躔是故以内外分
别朱黑青白为八道八道而曰九行者以八道之行交
于黄道而穿度其间故通以九言也八道变易不常不
可置于浑仪亦不可画于星图所可具者黄赤二道耳
欲别于黄故涂以赤赤道与八道各相交远近朱道止
十八度远黑道至三十度远青白二道约二十四度远
授时历谓月从黄道之交出外一百八十一度八十九
分六十七秒则中交于黄道从此入黄道内复至交初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3a 页 WYG0786-0282c.png
则该三百六十三度七十九分三十六秒乃月道之一
周计二十七日二十一分二十二秒二十四毫与古历
数不同焉
  月体半明
月体本无圆缺如悬黑漆丸于檐下映日必有光转射
暗壁其半边因映日故有光而半边元暗也遇望与日
躔度相对半边之光全向于地普照人间半边之暗全
向于天人不可见也及渐相近而侧相映则向地之边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3b 页 WYG0786-0282d.png
光渐少矣至晦朔则与日同经日与天近月与日近其
半边之光全向于天半边之暗则向于地及渐相远而
侧相映则向地之边光渐多矣故月体之光暗半轮转
旋人目所不及因谓其有圆缺耳然其与日对望为地
所隔犹能受日之光者阴阳精气之潜通如吸铁之石
感霜之钟莫或间之也月明不全莹而似瑕者如悬明
镜照水之处则莹映地之处则瑕世以为山河所印之
景是也(按月之莹瑕为山河所印之景其说相沿已久/而于理未确考舆地全图其在下者固不得见)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4a 页 WYG0786-0283a.png
(即东西与中间三面形势亦迥不相同月东升西降在/在照景而莹瑕终始不异且光魄交际往往不齐似因)
(凸凹之形而成明暗之质非山/河印景亦未必如镜之平也)
  日月薄食
日所行黄道未尝附著于天其道印天一周乃在天之
黄道在天黄道如大环日行黄道如小环小环居大环
之内虽宽窄有少殊而皆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且以日拟尺而量故为度则日行之黄道要为得数
之真者夫日体大其道周围亦大月体小其道周围亦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4b 页 WYG0786-0283b.png
小月道在日道内亦犹小环在大环之中日去人远月
去人近月体因近视而比日体之大月道因近视而比
日道之广亦由日道之比乎天道矣若日食于朔月食
于望则当以天度经纬推之日月之行常数以二十九
日五十三分五秒九十三毫相会二次相会则同一经
度虽其行度有盈缩定朔有先后所差不多较其同经
不同纬止曰合朔或月从八道穿度黄道适与日遇则
为同经同纬合朔而有食矣日体为月体所蔽故日食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5a 页 WYG0786-0283c.png
而日体非有损也日道与月道相交之处有二若正会
于交则月体障尽日体而日暗甚谓之食既若交不正
但在交之前后而度相近者亦食而不既近于正交则
食分多远于正交则食分少也两朔之间日月对躔而
望平分黄道之半黄道有二交若不当二交前后而望
则月不食望在二交前后者必食食或既或不既其食
分数则以距交远近推之月体映日而明但涉经度相
对其光已满或于二交限内对经对纬所受日光伤于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5b 页 WYG0786-0283d.png
太胜阳极反亢故致月体黑暗如染红浓厚反成紫也
授时历望在交之前后者距交十三度五分则不食若
当交限内则有食矣望而距交未远在四度三十五分
之内其食必既馀八度七十分虽是食限而食不既也
古者以日对冲之处名为暗虚谓日之象景也月体因
之而失明故云闇日非有象景而强名之故云虚暗虚
缘日而有故其圆径与日等日体径一度月体半之而
其径亦准一度则日道之广亦必与径同月道既准一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6a 页 WYG0786-0284a.png
度则闇虚广二度也今以闇虚之黄道与月之本道两
道相交以交前四度三十五分并交后四度三十五分
共八度七十分为食既限既限之前八度七十分为既
外前限既限之后八度七十分为既外后限此三限在
闇虚则为二十六度十分而在月道止为十三度五分
也夫日食至十分即为食既月食乃至十五分者盖十
分已是食既既则已尽黑然所食虽既而才入既限故
食十分以上之数为既内之分月望正在交的而食则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6b 页 WYG0786-0284b.png
名曰既内五分乃十五分也所以然者月之食限交前
后各十三度五分归限八度七十分而望则巳食十分
矣更归八十七分而后望则食十一分以十三度五分
均为十五分每分计八十七分食十分计归限八度七
十分又既内五分计四度三十五分共十三度五分乃
前限之一半其出后限亦然故月食有既限而日食则
不立既限矣月食分数唯以距交远近而论别无四时
加减八方所见食分并同而日食则不然旧历云假令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7a 页 WYG0786-0284c.png
中国食既戴日之下所亏才半化外反观则交而不食
化外食既戴日之下所亏才半中国反观则交而不食
何则日如大赤丸月如小黑丸共悬一索日上而月下
即其下正望之黑丸必掩赤丸似食之既及傍观有远
近之差则食数有多寡矣日行有四时之异月行有九
道之殊日行极南月在阴历则中国见食分多月在阳
历则中国见食分少开北户而向日之处月在阳历反
食多在阴历反食少夏日近中国冬日近交广唯戴日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7b 页 WYG0786-0284d.png
之下则在酌中之间凡食在午前见食早午后见食迟
地偏西见食早偏东见食迟此其推步之差实因四时
早晚及地偏南北东西而加减然南北东西不可以里
路计南北则考表景及北极出地之数东西亦考表景
及中星之所在以为加减之法今太史所验徒以中国
所见者言之而已且推步虽有法亦时或有失日月交
会于夜望食于昼人不及见固所不论若带食分出入
在晨昏之际虽不见其食甚但见初亏或见复圆以前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8a 页 WYG0786-0285a.png
则必论之而所谓食甚之时则在初亏复圆之际其非
食既者亦于此际食分最多从此则转减少也日食止
言既月食言既又言甚者盖月初既之时名食既食既
之后生光之前此际名为食甚若日则不然食既甚生
光无所分别食既不久止须臾耳日月在望交者月道
广一度闇虚之道广二度两度相犯者多故食限亦多
至十三度五分而其食之时刻亦不少在朔交者日月
二道皆广一度相犯者少故食限亦少约八度左右而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8b 页 WYG0786-0285b.png
其食之时刻亦不多日之食限少故其食也罕月之食
限广故其食也频若夫起复方位则以月在阴阳历论
之月在阳历者日食起于西南甚于正南复于东南月
食起于东北甚于正北复于西北月在阴历者日食起
于西北甚于正北复于东北月食起于东南甚于正南
复于西南凡日月食至八分以上者日食但云起于西
复于东月食但云起于东复于西也日月之食其所行
交道有常数虽盛世所不免故可以筹策推非若五星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9a 页 WYG0786-0285c.png
有反常之变也
  五纬距合
日月悬虚运转不附于天五星亦然月虽因日而有晦
朔弦望其迟速不因日若五星则因日而有迟留伏逆
矣近日则疾远日则迟迟甚而留留久而退初迟退渐
疾退退最疾而后迟退如初退止而留留久而顺行却
从最迟以至于最疾最疾则与日同躔也岁星最疾约
四日行一度荧惑最疾约七日行五度填星最疾约七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19b 页 WYG0786-0285d.png
日行一度此三星比日行度较少故伏合以后日在前
岁星距日十三度而晨见荧惑距日十九度而晨见填
星距日十八度半而晨见晨见则在东方大约近一远
二而留周天相半而退岁星初留约距日一百九度初
退约距日一百三十一度荧惑初留约距日一百三十
四度初退约距日一百四十四度填星初留约距日九
十四度初退约距日一百二十八度凡退行最疾之时
必与日对冲退止而留则背距日如初退之度留久而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0a 页 WYG0786-0286a.png
顺行则背距日如初留之度日近于后躔渐近而行渐
疾背近如晨见距日度则伏而光不著矣与日未对冲
之先夜半后可望谓之晨段与日既对冲之后夜半前
可望谓之夕段太白辰星则不然太白最疾约四日行
五度有馀辰星最疾约一日行一度有馀此两星皆比
日行度较多伏合以后则过日而前太白距日十度半
而夕见辰星距日十六度而夕见夕见则在西方太白
距日甚远不过四十五度辰星距日甚远不过二十四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0b 页 WYG0786-0286b.png
度既已甚远则所行迟比日较少由是渐与日近太白
距日三十度有馀而初留辰星距日二十一度半而初
留太白留后距日二十四度有馀而初退辰星留后距
日十九度半而初退退行之际与日相近如夕见之度
伏而不著与日相远如夕见之度辰见于东退行最疾
之时与日必同度退止而留则距日如初退之度留久
而顺行则距日如初留之度迟行渐疾而渐近日距日
如退伏之度则又退而不著矣与日未退合之先昏后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1a 页 WYG0786-0286c.png
可望谓之夕段与日既退合之后晓前可望谓之晨段
盖金木形体大故伏见与日近水大土形体小故伏见
与日远岁星八十三年而七周天与日合度者七十六
合期约三百九十九日荧惑七十九年而四十二周天
与日合度者三十七合期约七百八十日填星五十九
年而二周天与日合度者五十七合期约三百七十八
日太白辰星与日常相近随日一年一周天太白八年
而五合于日退合者又五约五百八十四日而顺逆两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1b 页 WYG0786-0286d.png
合辰星四十六年之间合于日者一百四十五退合亦
然约一百一十六日而顺逆两合此乃五纬之常数也
古法唯知有常度未知有变数之加减北齐张子信仰
观岁久知五纬有盈缩之变当加减常数以求其逐日
之躔盖五纬不由黄道亦不由月之九道而出入黄道
内外各自有其道视日远近为迟疾如足力之有勤倦
其变数之加减如里路之径直斜曲也岁星加减最多
处约七度荧惑加减最多处二十五度有馀填星加减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2a 页 WYG0786-0287a.png
最多处八度有馀太白加减最多处四度有馀辰星加
减最多处六度有馀此乃五纬盈缩之变数也若夫罗
㬋计都月孛紫气则其行均平无有迟疾罗㬋计都从
月交黄道求之月交之终始该三百六十三度七十九
分三十四秒历二十七日二十一分二十二秒二十四
毫罗计于其间各逆行一度四十六分三十秒其数并
月行交终之度即黄道周天之度凡十八年有馀而周
天交初复在旧躔矣月孛从月之盈缩而求盈缩一转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2b 页 WYG0786-0287b.png
该二十七日五十五分四十六秒月行三百六十八度
三十七分四秒半孛行三度十一分四十秒半黄道周
天之度并孛行数即月行数也凡六十二年而七周天
月行最迟之处与之同躔矣紫气起于闰法约二十八
年而周天授时历以一十日八十七分五十三秒八十
四毫为一岁之闰紫气则一岁行十三度五分四秒六
十毫八十芒两数比之乃加二之算二十八年十闰紫
气行十二宫亦加二之算也旧云紫气即景星罕闻其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3a 页 WYG0786-0287c.png
见史记注云景星状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为明见则
人君有德初盛之庆也五纬与月孛紫气皆以左旋步
之罗㬋计都逆行乃右旋步之设十一曜不附天而空
转则右转者亦皆左旋其留者一日绕地一周与天同
过一度行疾者反为迟行迟者反为疾退者反为疾之
甚矣盖顺行而迟疾者皆一日绕地一周以不及天行
之数为所行度退行者乃一日绕地一周多退天行之
数退迟者先天不甚多退疾则愈多矣以物喻之日月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3b 页 WYG0786-0287d.png
犹鱼也鱼行江河不著其底必凭江河之水以行或逆
或顺各任其情日月虽悬虚不附于天意其必凭天之
气以行五纬之行亦犹是也夫在天成象日月星辰皆
象也而日月五星独异于众星自有行度者此阴阳五
行之精可以为造化之妙非众星之比也日月五星体
性不齐故迟疾有异亦当以阴阳五行别之
  日至之景
天暑则日高而近北天寒则日低而近南立表木以测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4a 页 WYG0786-0288a.png
其景日在中天表景最短东西出没之时表景最长以
四时验之中昼之景渐长渐短逐日不同于是以中昼
表景极短之日为夏至以中昼表景极长之日为冬至
其所以短者由日近北而高所以长者由日近南而低
也日高则行天必久而昼长昼长则阳气积多而暑矣
日低则行天不久而昼短昼短则阴气积多而寒矣寒
暑之变验日景之长短可知也
  昼夜短长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4b 页 WYG0786-0288b.png
冬至日躔距赤道二十四度立冬与立春所距亦相近
是时黄道横而平近南极也立夏至立秋黄道横平而
近北极亦然盖冬夏之日躔东西移差多南北移差少
春秋则黄道斜移于南北虽东西行而南北差速于冬
夏故春秋六七日间增减昼夜一刻而二至前后其昼
夜短长增减一刻相去二十馀日矣是故冬夏增减之
日迟春秋增减之日速日数未始均平也旧云日未出
二刻半天先明日已入二刻半天方昏然此五刻不可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5a 页 WYG0786-0288c.png
以众星出没论但日始出为昼入则为夜也
  气积寒暑
夏至昼最长日最近北午中也冬至昼最短日最近南
子中也然大暑乃在六月为未中大寒乃在十二月为
丑中犹昼夜间未时热甚于午丑时寒过于子也譬如
甑之蒸也灶火甚炎可比午中而蒸气犹未盛及其气
盛则灶火已稍衰矣灶火尽灭可比子中而蒸气又良
久然后衰也寒暑之气岂非积久致之乎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5b 页 WYG0786-0288d.png
  时分百刻
昼夜十二时均分百刻一时有八大刻二小刻大刻总
九十六小刻总二十四小刻六准大刻一故共为百刻
也上半时之大刻四始曰初初次初一次初二次初三
最后小刻为初四下半时之大刻亦四始曰正初次正
一次正二次正三最后小刻为正四若子时则上半时
在夜半前属昨日下半时在夜半后属今日亦犹冬至
得十一月中气一阳来复为天道之初耳古历每时以
重修革象新书 卷上 第 26a 页 WYG0786-0289a.png
二小刻为始乃各继以四大刻然不若今历之便于筹
策也世谓子午卯酉各九刻馀皆八刻者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