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六经天文编 卷上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a 页 WYG0786-013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六经天文编卷上
            宋 王应麟 撰
 天道
  易
   天行健
胡氏曰天者乾之形乾者天之用天之形望之其色苍
然南枢入地下三十六度北枢出地上三十六度状如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b 页 WYG0786-0134d.png
倚杵此天形也言其用则一昼一夜之间凡行九十馀
万里夫人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一息之间天已行八十
馀里人之一昼一夜有一万三千六百馀息是故一昼
一夜而天行九十馀万里则天之健用可知 程氏曰
传谓天形如鸡子上规之星常见下规之星常隐中规
日月五星之所由二十八宿布于其间半覆地上半绕
地下以所行度数知之故观天之行有以见重乾之象
 朱氏曰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则见其一日一周而明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a 页 WYG0786-0135a.png
日又一周若重复之象非至健不能也或问乎邵子曰
天何依曰依乎地地何附曰附乎天天地何所依附曰
自相依附天依形地附气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但
天之形员如弹丸朝夜运转其南北两端后高前下乃
其枢轴不动之处其运转者亦无形质但如劲风之旋
当昼则自左旋而向右向夕则自前降而归后当夜则
自右转而复左将旦则自后升而趋前旋转无穷升降
不息是为天体而实非有体也地则气之查滓聚成形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b 页 WYG0786-0135b.png
质者但以其束于劲风旋转之中故得以兀然浮空甚
久而不坠耳黄帝问于岐伯曰地有凭乎岐伯曰大气
举之亦谓此也
   天文
郑氏曰离为日日天文也艮为石石地文也天文在下
地文在上天地之文交相饰成贲 汉上朱氏曰以天
文言之无非刚柔交错阴阳之精在地象物成列光耀
离合皆刚柔也日阳也而为离月阴也而为坎纬星动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a 页 WYG0786-0135c.png
者阳也而太白辰星为阴经星不动者阴也而析木鹑
首为阳北斗振天二极不动故曰天文也圣人观乎天
文则知刚柔有常矣故南面而立视昏旦之星日月之
次以知四时寒暑之变春震秋兑泰之时也夏离冬坎
贲之时也泰易为贲四时互变时变之象也离有坎日
降而月升也坎复成离月降而日升也天气也而成文
地形也而有理形散为气明而幽也气聚成形幽而明
也仰观乎天凡地之成形者莫不有是文俯察乎地凡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b 页 WYG0786-0135d.png
天之成象者莫不具是理故分而为二揲之以四生二
仪四象八卦成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策
皆源于太极知此则知幽明之故也鸟兽之文即天文
太玄曰察龙虎之文观鸟龟之理举鸟兽则龟见矣仰
观龙虎鸟龟之文其形成于地俯观山川原隰之宜其
象见于天凡在地者皆法天者也 或问天有形乎曰
天积阳也气也易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日
月附丽乎天亦若百谷草木之丽乎土天果有质欤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a 页 WYG0786-0136a.png
月之行或迟或速奔星上下前后或卑或高不得自如庄周
曰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视下也亦若是而已列禦寇曰日
月星辰积气中之有光耀者郤萌曰天了无质郑康成曰天
清明无形或曰星陨石何也曰光耀既散气凝为石如人
之精神既散形亦刚彊矣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成形
者皆地也坎坤体也坎中之乾二五也乾阳流于坤阴故月
以速为退月体不明待日而明明者乾也横渠曰日月之精
互藏其宅是也乾言日月合其明者坎离互用也豫言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b 页 WYG0786-0136b.png
日月不过者坎为月伏离为日日月会于北方也恒言
日月得天者乾九四之五变离坎也小畜上九中孚六四归
妹六五月几望者小畜四有伏坎巽有伏震月在东日
在西望也中孚讼坎变震月在东亦望也归妹六五月在东
日在西亦望也然曰几望者小畜中孚坎在四也归妹六五爻
在五也坎在四若五则中矣是故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
则日食坎离之交胜也离在地为火在天为日乾体也其
中画乃坤之二五横渠所谓阴阳之精互藏其宅欤行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a 页 WYG0786-0136c.png
迟者阴丽乎阳也晋曰昼者日出地上进而中也丰曰
宜日中者九四之五也离九三丰彖曰日昃者日中而
又西也乾九三既济曰终日者日在下也豫六二曰不
终日者二动之五成离日在上也夬九二曰暮夜者动
成离日在西方之下日薄于虞渊之时也或曰夕日入
为夕大畜曰日新者大壮一变需坎月离日合照也再
变大畜艮终复始日新也益曰日进者初九自下而进
也卜丘楚论十日其说源于易之昼夜又为大明者悬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b 页 WYG0786-0136d.png
象著明莫大于日月而月受明于日阳为大阴为小故
曰大明乾大明终始晋进而丽乎大明皆日也又为明
者日月相推而生明屯九五求四四往之五讼初往四
皆坎月在东月之明也大有九四离动井九五旅上体
日在上日之明也困初六丰九四曰幽不明者日在西
而隐伏也大有贲同人明夷曰文明者离居二五也坤
为文又为光者日月之明无所不及也孟子曰日月有
明容光必照管辂曰日中为光易九言光者皆明之所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a 页 WYG0786-0137a.png
及也坤之化光者舍坎离也观之观光者四五交也颐
之光者四施初也夬之光者离自下升也未济之光者
二五易也需光亨者大壮四之五日西月东四五得位
也凡言未光者皆未能行也屯九五未之二也噬嗑九
四噬六五而后光也晋上九反三自治而后光也夬九
五中行上决而后光也萃九五之二而后光也凡言光
明者兼体用也老子曰用其光复归于明体用合一光
明无尽履刚中正而不倚故离目下升光明不疚言无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b 页 WYG0786-0137b.png
私照也谦以刚济柔故坎自上降万物化光言皆相见
也艮行止动静不失其时故坎离下济其道光明言久
不息也凡言光大者其象与光明同曰大者指阳爻也
坤曰光大者初三五也涣六四曰光大者二从四也咸
九四可以光大者九也四来初往则离坎成四往初来
则离坎毁未光大也益自否之九四三变离坎而成益
大者光也言光辉者日月之光挥散也言晖者主离日
也管辂曰朝日为晖或曰星辰何象也曰艮离也邵雍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a 页 WYG0786-0137c.png
曰离为星贲艮上离下彖曰柔来文刚又曰分刚上而
文柔天文也班固曰阴阳之精其本在地张衡曰地有
山岳精钟为星盖星辰者地之精气上发乎天而有光
耀者也星日之馀也辰月之馀也月生于日之所照也
众星被耀因水转光三辰同形阴阳相配其体则艮也
河洛篇曰天中极星昆崙之墟天门明堂太山之精中
挺三台也五灵诸侯也岍岐荆山壶口雷首太岳砥柱
东方之宿也析城王屋太行恒山碣石西倾朱圉北方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b 页 WYG0786-0137d.png
之宿也鸟鼠太华熊耳外方桐柏嶓冢陪尾西方之宿
也荆山内方大别岷山衡山九江敷浅原南方之宿也
九隘之险九河之曲瀁水三危汶江九折上为列星诸
贤之论不诡于经矣故精斁气歇坎极离见乃有陨星
其光烛地者离也陨而成石或为阜堆尘沙者艮也日
为阳月为阴岁荧惑镇为阳太白辰为阴斗魁为阳尾
为阴天南为阳北为阴东为阳西为阴日月东行天西
转日自牵牛至东井分刚上而文柔也月自角至壁柔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a 页 WYG0786-0138a.png
来而文刚也五星东行有迟有速北斗西行昏明迭建
二十八宿分配五行各有阴阳四时隐见至于中外之
宫无名之星河汉之精皆发乎阴阳者也则二气交错
成天之文信矣 苏氏曰天地一物也阴阳一气也或
为象或为形所在之不同故在云者明其一也象者形
之精华发于上者也形者象之体质留于下者也人见
其上下真以为两矣岂知其未尝不一耶由是观之世
之所谓变化者未尝不出于一而两于所在也自两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b 页 WYG0786-0138b.png
往有不可胜计者矣
   八卦纳甲
晦朔会为坤象三日朏而出于庚为震象五日上弦而
见于丁为兑象七日盈于甲壬为乾象既形而生魄退
于辛为巽象八日下弦消于丙为艮象七日复与日会
于辰次之所而为坤象 系辞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虞翻曰谓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象月出庚八
日兑象月见丁十五日乾象月盈甲壬十六日旦巽象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9a 页 WYG0786-0138c.png
月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月消丙三十日坤象月灭乙晦
夕朔旦则坎象水流戊日中则离离象火就巳戊巳土
位象见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蛊先甲三日后甲
三日虞翻曰谓初变成乾乾为甲至二成离离为日谓
乾三爻在前故先甲三日贲时也变三至四体离至五
成乾乾三爻在后故后甲三日旡妄时也易出震消息
历乾坤象乾为始坤为终故终则有始乾为天震为行
故天行也 巽九五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虞翻曰谓变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9b 页 WYG0786-0138d.png
初至二成离至三成震震主庚离为日震三爻在前故
先庚三日谓益时也动四至五成离终上成震震爻在
后故后庚三日也乾成于甲坤成于庚阴阳天地之始
终故经举甲庚于蛊彖巽五也 革已日乃孚虞翻曰
离为日孚谓坎四动体离五在坎中故已日乃孚以成
既济 汉上朱氏曰已日当读作戊巳之已十日至庚
而更更革也自庚至己十日浃矣已日者浃日也革自
遁来无妄变也二变家人三变离四变革无妄之震纳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0a 页 WYG0786-0139a.png
庚革之离纳已故有此象二应五三应上孚也 赵氏
曰天道左旋日月右转两曜行天若弹丸然月受日光
向为明而背为魄下土视之则有盈阙盖日行一度一
岁一周天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一月一周天合
离盈速之既异朓朒弦望之攸分魄者月之体坤之纯
阴象焉明者日之光乾之纯阳象焉其生明也一阳在
下震之象其生魄也一阴在下巽之象二阳浸长上弦
为兑二阴浸长下弦为艮三日明于庚震纳庚也十六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0b 页 WYG0786-0139b.png
魄于辛巽纳辛也八日弦于丁兑纳丁也廿三弦于丙
艮纳丙也日月相望于三五月盈在甲故乾纳甲日月
合符于晦朔月没于乙故坤纳乙明满于甲而尽乎壬
壬廿九日也过则晦矣故乾复纳壬魄全于乙而止乎
癸癸二日也过则明矣故坤复纳癸望前月行先乎日
故以昏定望后月行后乎日故以晨定月近于朔故必
三十度而明始见月远于望故不待十度而魄已生日
月相去各九十馀度四分天之一明与魄分谓之弦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1a 页 WYG0786-0139c.png
月相对各百八十馀度直乎天之半明周乎魄谓之望
日离也纳己巳居阳中月坎也纳戊戌居阴中日月合
德戊巳无位循环不穷所以为中 朱氏参同契说曰
首言乾坤坎离四卦橐籥之外其次即言屯蒙六十卦
以见一日用功之早晚又次即言纳甲六卦以见一月
用功之进退又次即言十二辟卦以分纳甲六卦而两
之盖内以详理月节而外以兼统岁功其所取于易以
为说者如是而已初未尝及夫三百八十四爻也今世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1b 页 WYG0786-0139d.png
所传火候之法乃以三百八十四爻为一周天之数以
一爻直一日而爻多日少则不免去其四卦二十四爻
以俟二十四气之至而渐加焉已非出于自然吻合之
度矣且当日所用之爻或阴或阳初无次第不知功夫
有何分别又况一日之间已周三百六十之数而其一
气所加仅得一爻多少重轻不相权准又此二十四者
进增微渐退减暴疾无复往来循环之势恐亦后人以
意为之未必魏君之本指也参同之书本不为明易乃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2a 页 WYG0786-0140a.png
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候异时每欲学
之而不得其传无下手处不敢轻议然其所言纳甲之
法则今所传京房占法见于火珠林者是其遗说沈存
中笔谈解释甚详亦自有理参同所云甲乙丙丁庚辛
者乃以月之昏旦出没言之非以分六卦之方也此虽
非为明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说可
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
  (□/)七日来复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2b 页 WYG0786-0140b.png
正义曰案易纬稽览图云卦气起中孚故离坎震兑各
主其一方其馀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别主一日凡主三
百六十日馀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为八十分
五日分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为二十分是四百二
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别各得七分是每卦
六日七分也剥卦阳气之尽在于九月之末十月当
纯坤用事坤卦有六日七分坤卦之尽则复卦阳来是
从剥尽至阳气来复隔坤之一卦六日七分举成数言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3a 页 WYG0786-0140c.png
之 大衍历议曰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
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京氏又以卦爻配期之日坎离
震兑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颐
晋井大畜皆五日十四分馀皆六日七分止于占灾眚
与吉凶善败之事至于观阴阳之变则错乱而不明自
乾象历以降皆因京氏惟天保历依易通统轨图自八
十有二节五卦初爻相次用事及上爻而与中气偕终
非京氏本旨及七略所传按郎顗所传卦皆六日七分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3b 页 WYG0786-0140d.png
不以初爻相次用事齐历谬矣 汉上朱氏曰先儒旧
传自子夏京房陆绩虞翻皆以阳涉六阴极而反初为
七日至王昭素乃畅其说曰乾有六阳坤有六阴一阴
自五月而生属坤阴道始进阳道渐消九月一阳在上
众阴剥物至十月则六阴数极十一月一阳复生自剥
至十一月隔坤之六阴阴数既六过六而七则位属阳
以此知过坤六位即六日之象至于复为七日之象是
以安定曰凡历七爻以一爻为一日故谓之七日伊川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4a 页 WYG0786-0141a.png
曰七变而为复故云七日苏子曰坤与初九为七其实
皆源于子夏夫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
复乾坤消息之理也故以一日言之自午时至夜半复
得子时以一年言之自五月至十一月复得子月以一
月言之自午日凡七日复得子日以一纪言之自午岁
凡七岁复得子岁天道运行其数自尔合之为一纪分
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六十
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且卦有以爻为岁者有以爻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4b 页 WYG0786-0141b.png
为月者有以爻为日者于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
陆希声谓圣人言七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以消
息言之自立冬十月节至大雪十一月节坤至复卦凡
历七爻以卦气言之自冬至十一月中气卦起中孚至
复卦凡历七日圣人观天道之行反复不过七日故曰
七日来复彖曰七日来复天行也王辅嗣曰复不可远
也夫天道如是复道岂可远乎岂惟不可远亦不能远
矣中孚十一月之卦也以岁言之阳始于冬至以历言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5a 页 WYG0786-0141c.png
之日始于牵牛以日言之昼始于夜半以人言之虑始
于心思易于复言七日来复冬至也于姤言品物咸章
夏至也举二至则律历见矣 陆氏曰临九二爻体在
兑兑阴卦也有阳消之象焉故称八月有凶戒之也复
卦初爻体震震阳卦有阳息之象焉故称七日来复喜
之也兑在西方月生于西兑象得八故曰八月戒在远
也震在东方日生于东震象得七故曰七日喜于近也
七八主静故于彖象言之 李氏曰复刚长而以日云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5b 页 WYG0786-0141d.png
者幸其至之速临阳消而以月云者幸其消之迟 朱
氏曰自五月姤卦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阳来复乃
天运之自然积阴之下一阳复生天地生物之心几于
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
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邵子之诗曰冬至子之半天
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
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至哉言也学者宜尽
心焉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6a 页 WYG0786-0142a.png
   治历明时
汉上朱氏曰乾始于坎而终于离坤始于离而终于坎
乾终而坤革之地革天也阳极生阴乃为寒坤终而乾
革之天革地也阴极生阳乃为暑天地相革寒暑相成
是亦水火相息也坎冬离夏震春兑秋四时也故曰天
地革而四时成君子观泽中有火则知日月坎离有交
会之道日火也月水也冬至日起牵牛一度右行而周
十二次尽斗二十六度则复还牵牛之一度而历更端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6b 页 WYG0786-0142b.png
矣牵牛者星纪也水之位也日月交会于此泽中有火
之象也历更端者革也昔者黄帝迎日推策始作调历
阅世十一历年五千而更七历至汉造历岁在甲子乃
十一月冬至甲子朔为入历之始是时日月如合璧复
会于牵牛距上元太初十四万三千一百二十七岁盖
日月盈缩与天错行积久闰差君子必修治其历以明
四时之正所谓四时之正者冬至日月必会于牵牛之
一度而弦望晦朔分至启闭皆得其正矣日月不会者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7a 页 WYG0786-0142c.png
司历之过也尝问历于郭忠孝曰古历起于牵牛一度
沈括谓今宿于斗六度谓之岁差何也曰久则必差差
久必复于牵牛牵牛一度者乃上元太初起历之元也
天之动始于坎历艮与震而左行地之动始于离历坤
与兑而右行是以日月会于牵牛万物成于艮故曰天
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田氏曰自乾至
革其卦凡四十有九太衍之用也分而象两天地革矣
揲之以四四时成矣是以至革则治历后世以大衍为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7b 页 WYG0786-0142d.png
历者岂非得是欤 蔡氏曰黄道之差始自春分秋分
赤道所交月道之差始自交初交中黄道所交日出入
赤道二十四度月出入黄道六度黄道一周退前所交
六十分度之一是谓岁差月道一周退前所交一度八
万九千七百七十二分度之四万三千五百三少半积
二万一千九百一十五年而岁差周积二百二十一月
及分一千七百五十三而交道周矣赤道纮带天之中
日道月道斜交赤道之内外其周围长短与赤道无差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8a 页 WYG0786-0143a.png
而日月每日行度亦无盈缩进退历家欲求日月交会
故以赤道为起算之法以赤道度数而揆之黄道则日
行有盈缩焉以赤道度数而揆之月道则月行有进退
焉非日月之行真有盈缩进退也
   象闰当期
沙随程氏曰分而为二挂一曰象两象三而不曰两仪
三才者此据历法言之阳为春夏阴为秋冬所谓两也
阳为夏阴为冬春秋为阴阳之中所谓三也故揲之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8b 页 WYG0786-0143b.png
四然后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
而后挂此十有八变之一也指问曰扐按历法十九年
七闰为一章其间五岁再闰者二馀亦不满六岁故举
其大数曰五岁再闰二十七章为一会三会为一统三
统为一元元四千六百一十七岁冬至甲子朔旦无馀
分此太元之历法也是谓天统千五百三十九岁甲辰
朔旦冬至无馀分是谓地统又千五百三十九岁甲申
朔旦冬至无馀分是谓人统云元二百四十三章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9a 页 WYG0786-0143c.png
汉上朱氏曰得五与四四则策数三十六四九也是为
乾之策乾之象老阳也得九与八八则策数二十四四
六也是为坤之策坤之策老阴也得五与八八得九与
四八策数皆二十八四七也是为震坎艮之策少阳也
得九与四四得五与四八策数皆三十二四八也是为
巽离兑之策少阴也三十六合二十四六十也二十八
合三十二亦六十也乾之策六爻二百一十有六坤之
策六爻一百四十有四乾坤之策凡三百有六十当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19b 页 WYG0786-0143d.png
之日具四时也震坎艮之策六爻一百六十有八巽离
兑之策六爻一百九十有二震坎艮巽离兑之策凡三
百有六十亦当期之日举乾坤则六卦举矣刘牧谓经
唯举乾坤老阳老阴三百六十之数当期之日不更别
举他卦之爻而疑六日七分之义此不以三隅反也唐
陆希声谓易以年统月以岁统旬以日统时凡言月者
以一策当一月一九之策三十有六是为三年故曰皆
一九之策也又曰以年统月一日十二时七日八十四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0a 页 WYG0786-0144a.png
时一九之策三十六二六之策四十八凡八十有四是
为七日八十四时故曰七日者一九二六之策也又曰
以日统时一朔之旬三十日七二十八策八三十二策
凡六十策半之为三十故曰言旬者合七八之策而半
之以象一朔之旬一闰三十日再闰六十日九三十六
策六二十四策凡六十策故曰言岁者全之以象再闰
之日月有朔虚故半之岁有中盈故全之一月三旬八
月二十四旬而老阴之策二十有四故曰八月之旬当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0b 页 WYG0786-0144b.png
极阴之策二十有四三岁为一闰一岁三百六十日而
二篇之爻三百八十有四除三百六十日馀二十四日
故曰闰之日当二篇之爻八十有四乾坤之策当期之
日而少六日故曰虚分包焉二篇之爻三百八十四爻
多二十四日故曰盈分萃焉其说本于系辞坤乾之策
当期之日然时有牴牾 龟山杨氏曰以爻当期其原
出于系辞而以星日气候分布诸爻易未有也其流详
于纬书世传稽览图是也杨子草玄盖用此耳卦气起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1a 页 WYG0786-0144c.png
于中孚冬至卦也太玄以中准之其次复卦太玄以周
准之升大寒卦也太玄以干准之今之历书亦然而先
天以复为冬至噬嗑为大寒 林氏曰大哉易乎本夫
道德性情之妙而放诸阴阳气数之中如复所谓七日
临所谓八月蛊所谓先甲后甲巽所谓先庚后庚又如
十年三岁月几望已日乃孚是皆阴阳气数当然之变
又岂浮说遁辞所能得也尝考之大传乾坤之策凡三
百有六十以当期之日其所以酬酢万变终终而始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1b 页 WYG0786-0144d.png
者不出乎四时五行当期之数也孟氏而下有焦赣氏
以一卦变为六十四积而至于四千九十六凡一卦所
六日震离坎兑寄直于分至之日如曰冬至则坎用
事次未济次蹇次颐次中孚次复当期之数循环为变
此正子云以太玄准易法也然太玄以二首统九日自
中孚起牵牛一度则于焦氏之法微有不合其后孔颖
达求之易纬又以四正卦各主其一方卦有六爻爻主
一气所谓二十四气也其馀卦六十为爻者三百六十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2a 页 WYG0786-0145a.png
六日七分则以一卦主之较以周天之度无有馀不足
之分三家之学是皆以卦气言易者也然当期之数所
用不同如此
   十二月卦图
朱氏曰谓温厚之气盛于东南严凝之气盛于西北者
礼家之说也谓阳生于子于卦为复阴生于午于卦为
姤者历家之说也谓巽位东南乾位西北者说卦之说
也此三者各为一说而礼家历家之言犹可相通至于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2b 页 WYG0786-0145b.png
说卦则其卦位自为一说而与彼二者不相谋矣乾于
文王八卦之位在西北于十二卦之位在东南坤于丈
王八卦之位在西南于十二卦之位在西北故今图列
文王八卦于内而布十二卦于外以见彼此位置迥然
不同论十二卦则阳始于子而终于已阴始于午而终
于亥论四时之气则阳始于寅而终于未阴始于申而
终于丑此二说者虽若小差而所争不过二位盖子位
一阳虽生而未出乎地至寅位泰卦则三阳之生方出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3a 页 WYG0786-0145c.png
地上而温厚之气从此始焉已位乾卦六阳虽极而温
厚之气未终故午位一阴虽生而未害于阳必至未位
遁卦而后温厚之气始尽也其午位阴已生而严凝之
气及申方始亥位六阴虽极而严凝之气至丑方尽义
亦放此盖地中之气难见而地上之气易识故周人以
建子为正虽得天统而孔子之论为邦乃以夏时为政
盖取其阴阳始终之著明也坤蹇解卦之彖辞皆以东
北为阳方西南为阴方然则谓冬春为阳夏秋为阴亦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3b 页 WYG0786-0145d.png
是一说但说卦又以乾为西北则阴有不尽乎西以巽
为东南则阳有不尽乎东又与三卦彖辞小不同但此
自是一说与他说如十二卦之类各不相通尔阳主进
而阴主退阳主息而阴主消进而息者其气彊退而
消者其气弱此阴阳之所以为柔刚也阳刚温厚居东
南主春夏而以作长为事阴柔严凝居西北主秋冬而
以敛藏为事作长为生敛藏为杀此刚柔之所以为仁
义也以此观之则阴阳刚柔仁义之位岂不晓然而彼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4a 页 WYG0786-0146a.png
扬子云之所谓于仁也柔于义也刚者乃自其用处之
末流言之盖亦所谓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固不妨自为
一义但不可以杂乎此而论之耳天地之间一气而已
分阴分阳便是两物故阳为仁而阴为义然阴阳又各
分而为二故阳之初为木为春为仁阳之盛为火为夏
为礼阴之初为金为秋为义阴之极为水为冬为智盖
人之恻隐方自中出而礼之恭敬则已尽发于外义之
羞恶方自外入而智之是非则已全伏于中故其象类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4b 页 WYG0786-0146b.png
如此非是假合附会若能默会于心便自可见元亨利
贞其理亦然文言取类尤为明白五行之中四者既各
有所属而土居中宫为四行之地四时之主在人则为
信为真实之义而为四德之地众善之主也盖天人一
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邵子曰至哉文王之
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
为既济也乾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以
应天之时也置乾于西北退坤于西南长子用事而长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5a 页 WYG0786-0146c.png
女代母坎离得位而兑艮为耦以应地之方也王者之
法其尽于是矣此言文王改易伏羲卦图之意也盖自
乾南坤北而交则乾北坤南而为泰矣自离东坎西而
交则离西坎东而为既济矣乾坤之交者自其所以成
而反其所由生也故再变则乾退乎西北坤退乎西南
也坎离之变者东自上而西西自下而东也故乾坤既
退则离得乾位而坎得坤位也震用事者发生于东方
巽代母者长养于东南也 易通卦验曰冬至四十五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5b 页 WYG0786-0146d.png
日以次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复当故卦乾西北也主立
冬坎北方也主冬至艮东北也主立春震东方也主春
分巽东南也主立夏离南方也主夏至坤西南也主立
秋兑西方也主秋分
   乾坤
朱氏曰乾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坤一而虚故以量
言而曰广盖天之形虽包于地之外而其气常行乎地
之中也 汉上朱氏曰伏羲画卦乾上坤下立天地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6a 页 WYG0786-0147a.png
位归藏先坤后乾首万物之母连山乾始于子坤始于
午至于周易尊乾卑坤其体乃定阖辟以一岁言之寒
暑也以一日言之昼夜也以一身言之出入之息死生
之变也无阖则无辟无静则无动此归藏所以先坤欤
 荀爽曰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于离而终于坎离坎
者乾坤之家而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始 张氏曰乾
曰行以德言也坤曰势以体言也德大而难名故曰健
体定而不变故曰坤凡卦之不可以名言者唯乾焉尔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6b 页 WYG0786-0147b.png
 吕氏曰天下惟有一理坤之彖止曰乃顺承天德合
无疆而已盖理未有在乾之外者也故曰效法之谓坤
泰内健而外顺否内柔而外刚何也乾健也坤顺也否
则上下不交有天地之形而无乾坤之用故不言健顺
 魏氏曰乾天也离日也皆为君之象坤地也坎月也
皆为臣之象未有乾坤不交而能位天地坎离不交而
能育万物君臣不交而能跻斯世于泰和也
   六十卦直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7a 页 WYG0786-0147c.png
四正卦 冬至坎用事 春分震 夏至离 秋分兑
 十一月未济蹇颐中孚复 十二月屯谦睽升临
正月小过蒙益渐泰 二月需随晋解大壮 三月豫
讼蛊革夬 四月旅师比小畜乾 五月大有家人井
咸姤 六月鼎丰涣履遁 七月恒节同人损否 八
月巽萃大畜贲观 九月归妹无妄明夷困剥 十月
艮既济噬嗑大过坤 四正为方伯中孚为三公复为
天子屯为诸侯谦为大夫睽为九卿升还从三公周而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7b 页 WYG0786-0147d.png
复始 九三应上九清净微温阳风 九三应上六绛
赤决温阴雨 六三应上六白浊微寒阴雨 六三应
上九曲尘决寒阳风 诸卦上有阳爻者阳风上有阴
爻者阴雨(后魏历志/)  十二辟卦 复子 临丑
泰寅 大壮卯 夬辰 乾已 姤午 遁未 否申
 观酉 剥戌 坤亥
 书
  尧历象图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8a 页 WYG0786-0148a.png
   历法所起
古法以纪蔀为宗从伏羲先天甲寅积周一千八百一
十四纪再入十五纪人元一十有二蔀当癸酉蔀岁在
己丑而生帝尧至甲辰岁十有六即位越二十有一岁
得甲子而演纪作历是年天正冬至日在虚一度按乾
凿度皇极经世及汉皇甫谧所载并然
   岁差法
按纪元历 岁周三百六十五度二千四百三十六分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8b 页 WYG0786-0148b.png
此一岁之气积分也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千五百
六十四分太阳所缠周天之度也 岁差一百二十八
分注云以岁周数除周天数即得太阳岁行不及之分
 度母一万注以一度为万分 自演纪至开元甲子
冬至日在斗十度凡退三十八度四千一百二十八分
至乾德甲子冬至日在斗六度凡退四十一度四千八
百四十八分至庆历甲申冬至日在斗五度此法通古
合今故知尧历日在虚度而鸟火昴虚以仲月昏中合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9a 页 WYG0786-0148c.png
尧典
   推历代所入蔀例
按乾凿度入天元一千八百一十四纪再十五纪而尧
生于人元之癸酉蔀己丑岁至甲辰岁十有六以唐侯
升为天子至文王受洛书再入十六纪当天元戊午蔀
二十四岁在癸丑又五年戊午受丹书明年己未改元
越十有二年辛未正月戊午武王伐商故经曰惟十有三
年春一月戊午师渡孟津由此逆推今古不差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29b 页 WYG0786-0148d.png
   积年数
尧在位七十年 舜五十年 夏四百三十二年 商
六百二十九年 周八百六十七年 秦庄襄终二世
四十三年 前后汉合四百二十六年 汉至太初一
百三年 太初至唐开元甲子凡八百二十七年 开
元甲子至本朝庆历甲申凡三百二十一年三统历七
十六年为一蔀二十蔀为一纪积一千五百二十岁凡
纪首者皆岁甲寅日甲子即以甲子之日为初蔀名甲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0a 页 WYG0786-0149a.png
子蔀一也满七十六岁其后年初日次癸卯即以癸卯
为蔀首二也从此以后壬午为蔀三也乙酉蔀二十也
是一纪之数终而复始
甲寅(天子蔀/甲)甲寅(己酉蔀/)甲寅(甲午蔀/)甲寅(己卯蔀/)
庚午(癸卯蔀/)庚午(戊子蔀/)庚午(癸酉蔀/)庚午(戊午蔀/)
丙戌(壬午蔀/)丙戌(丁卯蔀/)丙戌(壬子蔀/)丙戌(丁酉蔀/)
壬寅(辛酉蔀/)壬寅(丙午蔀/)壬寅(辛卯蔀/)壬寅(丙子蔀/)
戊午(庚子蔀/)戊午(乙酉蔀/)戊午(庚午蔀/)戊午(乙卯蔀/)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0b 页 WYG0786-0149b.png
甲戌(己卯蔀/)甲戌(地子蔀/甲)甲戌(己酉蔀/)甲戌(甲午蔀/)
庚寅(戊午蔀/)庚寅(癸卯蔀/)庚寅(戊子蔀/)庚寅(癸酉蔀/)
丙午(丁酉蔀/)丙午(壬午蔀/)丙午(丁卯蔀/)丙午(壬子蔀/)
壬戌(丙子蔀/)壬戌(辛酉蔀/)壬戌(丙午蔀/)壬戌(辛卯蔀/)
戊寅(乙卯蔀/)戊寅(庚子蔀/)戊寅(乙酉蔀/)戊寅(庚午蔀/)
甲午(甲干蔀/)甲午(己卯蔀/)甲午(人子蔀/甲)甲午(己酉蔀/)
庚戌(癸酉蔀/)庚戌(戊午蔀/)庚戌(癸卯蔀/)庚戌(戊子蔀/)
丙寅(壬子蔀/)丙寅(丁酉蔀/)丙寅(壬午蔀/)丙寅(丁卯蔀/)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1a 页 WYG0786-0149c.png
壬午(辛卯蔀/)壬午(丙子蔀/)壬午(辛酉蔀/)壬午(丙午蔀/)
戊戌(庚午蔀/)戊戌(乙卯蔀/)戊戌(庚子蔀/)戊戌(乙酉蔀/)
朱氏曰历所以纪数之书也象所以观天之器也日阳
精一日而绕地一周月阴精一月而与日一会星二十
八宿众星为经金木水火土五星为纬辰以日月所会
分周天之度为十二次 正义曰古时真历遭战国及
秦而亡汉存六历虽详于五纪之论皆秦汉之际假托
为之实不得正 大衍历议曰汉自中兴以来图谶漏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1b 页 WYG0786-0149d.png
泄而考灵曜命历序皆有甲寅元其所起在四分历庚
申元后百一十四岁纬所载壬子冬至则其遗术也
董巴议曰昔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黄
帝因之初作调历历代十一更年五千凡有七历颛顼
以今之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月朔旦立春五星会于
天历营室也冰冻始泮蛰虫始发鸡始三号天曰作时
地曰作昌人曰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和故颛顼圣人
为历宗也汤作殷历弗复以正月朔旦立春为节更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2a 页 WYG0786-0150a.png
十一月朔旦冬至为元首下至周鲁及汉皆从其节据
正四时夏为得天以承尧舜从颛顼故也礼记大戴曰
虞夏之历建正于孟春此之谓也
   闰
一年馀十有一日四分日之一二年馀二十有二日四
分日之二三年馀三十有三日四分日之三四年馀四
十有五日五年馀五十六日四分日之一
素问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馀于终而天度毕矣注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2b 页 WYG0786-0150b.png
首气于初节之日示斗建于月半之辰退馀闰于相望
之后 朱氏曰天体至圆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绕地左旋常一日一周而过一度日丽天而少迟
一日绕地一周无馀而常不及天一度积三百六十五
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与初躔会是一岁
日行之数也月丽天而尤迟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
九分度之七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
九而与日会十二会得全日三百四十八馀分之积五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3a 页 WYG0786-0150c.png
千九百八十八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不尽三百
四十八通计得日三百五十四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
四十八是一岁月行之数也岁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
三百六十者岁之常数也故日行而多五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为气盈月行而少五日九百四
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
焉故一岁闰率则十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八百二十七
三岁一闰则三十二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六百一五岁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3b 页 WYG0786-0150d.png
再闰则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七十五十有
九岁七闰则气朔分齐是为一章也故积之三年而不
置闰则春之一月入于夏而时渐不定矣子之一月入
于丑而岁渐不成矣积之之欠至于三失闰则春皆入
夏而时全不定矣十二失闰则子皆入丑而岁全不成
矣 叶氏曰治历者先求一岁有馀不足之数以置闰
则四时久而不差盖日差则月不成月差则时不成时
差则岁不成矣 吴氏曰三岁馀三十三日四分日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4a 页 WYG0786-0151a.png
三三岁一闰尚馀三日四分日之三五岁馀五十六日
四分日之五五岁再闰则又少三日四分日之五十九
年七闰谓之一章总十九年而论之馀二百一十三日
四分日之三闰月又小七闰计二百丹三日尚馀十日
四分日之三积至八十一章然后盈虚之数尽而复始
矣今言三百有六旬有六日意其以四分日之一而当
一日焉 胡氏曰迎日推策则有其数转玑观衡则有
其象归奇于扐以象闰数也斗指两辰之间象也象数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4b 页 WYG0786-0151b.png
者天理也非人所能为也故以定时成岁者唐典也以
诏王居门终月者周制也班告朔于邦国不以是为附
月之馀而弗之数也
   出日纳日
叶氏曰日之出纳以一日言之则东西也以一岁言之
则日阳物随阳以进退南者阳之正位冬至阳始萌日
自斗而北行则进而离其所至春分而阳功显万物于
是皆作故谓之出夏至阴始萌日自井而南行则退而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5a 页 WYG0786-0151c.png
复其所至秋分而阳功毕万物于是皆成故谓之纳一
日之出纳均于东西惟仲春在奎十四度仲秋在角五
度景居二至长短之中去极俱九十一度皆以卯出以
酉入则嵎夷正其所自出也故命曰𤾉谷西正其所自
入也故命曰昧谷因其一日出纳之正使治其一岁出
纳之事者宾饯也 朱氏曰出日方出之日盖以春分
之旦朝方出之日而识其初出之景也纳日方纳之日
盖以秋分之暮夕方纳之日而识其景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5b 页 WYG0786-0151d.png
   四仲中星
春则以胃加酉夏则以柳加酉秋则以氐加酉冬则以
虚加酉中星各见于午位 正义曰四方皆有七宿各
成一形东方成龙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
成鸟形北方成龟形皆西首而东尾天道左旋日体右
行故星见之方与四时相逆春则南方见夏则东方见
秋则北方见冬则西方见 何承天曰尧典日永星火
以正仲夏今季夏则火中宵中星虚以殷仲秋今季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6a 页 WYG0786-0152a.png
则虚中尔来二千七百馀年以中星检之所差二十七
八度则尧冬至日在须女十度左右也汉太初历冬至
在牵牛初后汉四分及魏景初法同在斗二十一 林
氏曰鸟火虚昴皆是分至之昏见于南方直正午之中
星而孔氏谓七星毕见不以为中星王肃觉其非遂谓
宅嵎夷孟月也日中日永宵中仲月也鸟火虚昴季月
也此说并与天象偶合然分孟仲季非书之意盖不知
历家有岁差之法以月令日在某宿而求之所以不合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6b 页 WYG0786-0152b.png
按历家自北齐向子信始知岁差之法故以历推之凡
八十馀年差一度月令日在某宿比之尧时则已差矣
故唐一行云月在虚一则星火星昴皆以仲月昏中而
沈存中亦云尧典日短星昴今乃日短星东壁 朱氏
曰中星或以象言或以次言或以星言者盖星适当昏
中则以星言如星虚星昴是也星不当中而适当其次
者则以次言如尾火是也次不当中而适界于两次之
间者则以象言如星鸟是也圣人作历推考参验以识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7a 页 WYG0786-0152c.png
四时中星其立言之法详密如此又按尧冬至日在虚
昏中昴今日在斗昏中壁而中星古今不同者盖天有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
日之一天度四分之一而有馀岁日四分之一而不足
故天度常平运而舒日运常内转而缩天渐差而西岁
渐差而东此即岁差之由唐一行所谓岁差者日与黄
道俱差者是也古历简易未立差法但随时占候修改
以与天合至东晋虞喜始以天为天以岁为岁乃立差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7b 页 WYG0786-0152d.png
法以追其变约以五十年而退一度何承天以为太过
乃倍其年而又反不及至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为七十
五年盖为近之而亦未为精密也尧时昏旦星中于午
月令差于未汉晋以来又差今比尧舜时似差及四分
之一 陈氏曰书之所言皆昏星也书于仲夏举房心
(火房/心也)而月令举亢书于仲秋举虚而月令举牛书于仲
冬举昴而月令举壁则书之中星常在后而月令中星
常在前盖月令举月本书举月中也 郑氏曰二十八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8a 页 WYG0786-0153a.png
宿环列于四方随天而西转四方虽有定星而星无定
居各以时见于南方天形北倾故北极居天之中而常
在人北二十八宿常半隐半见日东行历二十八宿故
隐见各有时必于南方考之惟仲春之月四方之星各
居其位故星火在东星鸟在南星昴在西星虚在北至
仲夏则鸟转而西火转而南虚转而东昴转而北至仲
秋则火转而西虚转而南昴转而东鸟转而北至仲冬
则虚转而西昴转而南鸟转而东火转而北来岁仲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8b 页 WYG0786-0153b.png
则鸟又转而南矣循环无穷尧典考中星以正四时甚
简而明异乎吕令之星举月本也 方氏曰书言分至
之所中月令言昏旦之所中彼以时为主此以月为主
然见于南方则一也
尧典日星 月令日星(秦历断取近距/以乙卯岁正月)
唐月令日星(己巳合朔立春为上/元七曜俱在营室)
     孟春(日在营室/昏参中旦) 正月(节日在虚昏昴中/晓心中斗建寅初)
       (尾中/)     (中气日在危昏毕/中晓尾中斗寅中)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9a 页 WYG0786-0153c.png
日中星鸟 仲春(日在奎昏/弧中旦建) 二月(节日在营室昏东初/井中晓箕中斗卯)
       (星中/)     (中气日在奎昏东井/中晓南斗中斗卯中)
     季春(日在胃昏/七星中旦) 三月(节日在娄昏柳中/晓南斗中斗辰初)
       (牵牛中/)    (中气日在胃昏张中/晓南斗中斗辰中)
     孟夏(日在毕昏/翼中旦婺) 四月(节日在昴昏翼中/晓牵牛中斗已初)
       (女中/)     (中气日在毕昏轸中/晓须女中斗已中)
日永星火 仲夏(日在东井/昏元中旦) 五月(节日在参昏角/晓危中斗午初)
       (危中/)     (中气日在东井昏亢/中晓营室中斗午中)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39b 页 WYG0786-0153d.png
     季夏(日在柳昏/火中旦奎) 六月(节日在东升昏氐中/晓东壁中斗未初)
       (中/)      (中气日在柳昏尾/中晓奎中斗未中)
     孟秋(日在翼昏/建星中旦) 七月(节日在张昏尾中/晓娄中斗申初)
       (毕中/)     (中气日在张昏箕/中晓昴中斗申中)
宵中星虚 仲秋(日在角昏/牵牛中旦) 八月(节日在翼昏南斗/中晚毕中斗酉初)
       (觜觿中/)    (中气日在轸昏南斗/中晓东井中斗酉中)
     季秋(日在房昏/虚中旦柳) 九月(节日在角昏牵牛中/晓东井中斗戌初)
       (中/)      (中气日在氐昏须女/中晓柳中斗戌中)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0a 页 WYG0786-0154a.png
     孟冬(日在尾昏/危中旦七) 十月(节日在房昏虚中/晓张中斗亥初)
       (星中/)     (中气日在尾昏危/中晓翼中斗亥中)
日短星昴 仲冬(日在斗昏/东壁中旦) 十一月(节日在箕昏营空/中晓轸中斗子初)
       (轸中/)     (中气日在南斗昏东/壁中晓角中斗子中)
     季冬(日在婺女/昏娄中旦) 十二月(节日在南斗昏奎/中晓亢中斗丑初)
       (氐中/)     (中气日在须女昏娄/中晓氐中斗丑中)
马融郑玄以为星鸟星火谓正在南方春分之昏七星
中仲夏之昏心星中秋分之昏虚星中冬至之昏昴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0b 页 WYG0786-0154b.png
中皆举正中之星不为一方尽见 夏氏曰仲春之月
日在昴入于酉地初昏之时鹑火之星见于南方正午
之位当是时也昼五十刻夜五十刻昼夜相等故曰日
中又云星鸟者盖是时朱鸟亦见南方不言鹑火而言
星鸟举四象也仲夏之月日在星入于酉地初昏之时
大火见于南方正午之位当是时也昼长夜短昼六十
刻夜四十刻故谓之日永星火此举十二次也仲秋之
月日在心入于酉地初昏之时虚星见于南方正午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1a 页 WYG0786-0154c.png
位当是时也昼夜分昼五十刻夜五十刻故谓之宵中
星虚仲冬之月日在虚入于酉地初昏之时昴星见于
南方正午之位方是时也昼短夜长昼四十刻夜六十
刻故谓之日短星昴此举二十八宿也 贾逵曰太初
历冬至日在牵牛初者牵牛初星也古黄帝夏殷周鲁
冬至日在建星建星即今斗星也 蔡邕曰颛帝历术
曰天元正月己巳朔旦立春俱以日月起于天庙营室
五度今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 王孝通诘傅仁均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1b 页 WYG0786-0154d.png
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七宿毕见举中宿言耳举中宿
则馀星可知仁均专守昴中执文害意不亦谬乎又月
令仲冬昏东壁中明昴中非为常准若尧时星昴昏中
差至东壁然则尧前七千馀载冬至昏翼中日应在东
井井极北去人最近故暑斗极南去人最远故寒寒暑
易位必不然矣仁均对曰宋祖冲之立岁差隋张胄玄
等因而修之虽差数不同各明其意孝通未晓乃执南
斗为冬至常星夫日躔宿度如邮传之过宿度既差黄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2a 页 WYG0786-0155a.png
道随而变矣 大衍历议曰夏历十二次立春日在东
壁三度于太初星距壁一度太也颛顼历上元甲寅岁
正月甲寅晨初合朔立春七曜皆直艮维之首盖重黎
受职于颛顼九黎乱德二官咸废帝尧复其子孙命掌
天地四时以及虞夏故本其所由生命曰颛顼其实夏
历也汤作殷历更以十一月甲子合朔冬至为上元周
人因之距羲和千祀昏明中星率差半次夏时直月节
者皆当十有二中故因循夏令其后吕不韦得之以为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2b 页 WYG0786-0155b.png
秦法更考中星断取近距以乙卯岁正月己巳合朔立
春为上元洪范传曰历记始于颛顼上元太始阏逢摄
提格之岁毕陬之月朔日己巳立春七曜俱在营室五
度是也 角至箕为苍龙凡七十五度斗至壁为玄武
凡九十八度四分度之一奎至参为白虎凡八十度井
至轸为朱雀凡百一十度总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正月
会于亥其辰为陬訾二月会戌为降娄三月会酉为大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3a 页 WYG0786-0155c.png
梁四月会申为实沈五月会未为鹑首六月会午为鹑
火七月会已为鹑尾八月会辰为寿星九月会卯为大
火十月会寅为析木十一月会丑为星纪十二月会子
为玄枵
   日永短
正义曰马融云古制刻漏昼夜百刻昼长六十刻夜短
四十刻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昼中五十刻夜亦五
十刻融之此言据日出见为说天之昼夜以日出入为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3b 页 WYG0786-0155d.png
分人之昼夜以昏明为限日未出前二刻半为明日入
后二刻半为昏损夜五刻以裨于昼则昼多于夜复校
五刻古今历术与太史所候皆云夏至之昼六十五刻
夜三十五刻冬至之昼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秋
分之昼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此其不易之法也然今
太史细候之法则校常法半刻也从春分至于夏至昼
渐长增九刻半夏至至于秋分所减亦如之从秋分至
于冬至昼渐短减十刻半从冬至至于春分其增亦如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4a 页 WYG0786-0156a.png
之又于每气之间增减刻数有多有少不可通而为率
汉初未能审知率九日增减一刻和帝时待诏霍融始
请改之郑注书纬考灵曜仍云今日增减一刻犹尚未
觉误也郑注此云日长者日见之漏五十五刻日短者
日见之漏四十五刻与历不同故王肃难云知日见之
漏减昼漏五刻不意马融为传已减之矣因马融所减
而又减之故日长为五十五刻因以冬至反之取其夏
至夜刻以为冬至昼短此其所以误 陈氏曰日之行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4b 页 WYG0786-0156b.png
也斗建寅则出乙而渐北斗建午则出艮而渐南渐北
则春既分而昼加长渐南则秋既分而昼加短长短不
过百刻 蔡氏曰天体北高而南下地体平著乎其中
日近北则去地远而出早入迟故昼长日近南则去地
近而出迟入早故昼短日分十二时者岁月日时之定
数日分百刻者古历日分之用数
   羲和
苏氏曰禹贡嵎夷在青州又曰𤾉谷则其地近日而光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5a 页 WYG0786-0156c.png
明当在东方海上以此推之则昧谷当在西极朔方幽
都当在幽州而南交为交趾明矣春曰宅嵎夷夏曰宅
南交冬曰宅朔方而秋独曰宅西徐广曰西今天水之
西县也羲和之任亦重矣尧都于冀而其所重任之臣
乃在四极万里之外理必不然当是致日景以定分至
然后历可起也故使往验之于四极非常宅也 李氏
曰作历之法必先准定四面方隅以为表识然后地中
可求即地中然后可以候日月之出没星辰之转运故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5b 页 WYG0786-0156d.png
尧所以使四子各宅一方者非谓居是地也特使定其
方隅耳如土圭之法测日之南北东西知其景之长短
朝夕亦尧之遗法也 朱氏曰羲和主历象授时而已
非是各行其方之事盖官在国都而统治之方其极至
此非往居于彼也
   玑衡
朱氏曰美珠谓之璿玑机也以璿饰玑所以象天体之
运转也衡横也谓衡箫也以玉为管横而设之所以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6a 页 WYG0786-0157a.png
玑而察七政之运行犹今之浑天仪也齐犹审也七政
日月五星也七者运行于天有迟有速有顺有逆犹人
君之有政事也言舜初摄位乃察玑衡以审七政之所
在以起浑天仪晋天文志云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
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绝无师说不知其状如何
周髀之术以为天似覆盆盖以斗极为中中高而四边
下日月旁行绕之日近而见之为昼日远而不见为夜
蔡邕以为考验天象多所违失浑天说王蕃曰天之形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6b 页 WYG0786-0157b.png
状似鸟卵地居其中天包地外犹卵之裹黄圆如弹丸
故曰浑天言其形体浑浑然也其术以为天半覆地上
半在地下其天居地上见有一百八十二度半强地下
亦然北极去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亦三十六度而
嵩高正当天之中极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又其南
十二度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
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
一度而已是夏至日北去极六十七度春秋分去极九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7a 页 WYG0786-0157c.png
十一度冬至去极一百一十五度此其大率也其南北
极持其两端其天与日月星宿斜而回转此必古有其
法遭秦而灭至汉武时落下闳始经营之鲜于妄人又
量度之至宣帝时耿寿昌始铸铜而为之象衡长八尺
孔径一寸玑径八尺圆周二丈五尺强转而望之以知
日月星辰之所在即璿玑玉衡之遗法蔡邕以为近得
天体之实者也沈括曰旧法规环一面刻周天度一面
加银丁盖以夜候之天晦不可目察则以手切之也古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7b 页 WYG0786-0157d.png
人以璿饰玑疑亦为此今按此以汉法逆推古制然历
代以来其法渐密本朝因之为仪三重其在外者曰六
合仪平置单环上刻十二辰八干四隅在地之位以准
地面而定四方侧立黑双环具刻去极度数以中分天
脊直跨地平使其半出地上半入地下而结于其子午
以为天经斜倚赤单环具刻赤道度数以平分天腹横
绕天经亦使半出地上半入地下而结于其卯酉以为
天纬二环表里相结不动其天经之环则南北二极皆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8a 页 WYG0786-0158a.png
为员轴虚中而内向以挈三辰四游之环以其上下四
方于是可考故曰六合次其内曰三辰仪侧立黑双环
亦刻去极度数外贯天经之轴内挈黄赤二道其赤道
则为赤单环外依天纬亦刻宿度而结于黑双环之卯
酉其黄道则为黄双环亦刻宿度而又斜倚于赤道之
腹以交结于卯酉而半入其内以为春分后之日轨半
出其外以为秋分后之日轨又为白单环以承其交使
不倾垫下设机轮以水激之使其日夜随天东西运转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8b 页 WYG0786-0158b.png
以象天行以其日月星辰于是可考故曰三辰其最在
内者曰四游仪亦为黑双环如三辰仪之制以贯天经
之轴其环之内则两面当中各施直距外趾指两轴而
当其要中之内又为小窾以受玉衡要中之小轴使衡
既得随环东西运转又可随处南北低昂以待占候者
之仰窥焉以其东西南北无不周遍故曰四游此其法
之大略也历家之说又以北斗魁四星为机杓三星为
衡今详经文简质不应北斗二字乃用寓名恐未必然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9a 页 WYG0786-0158c.png
姑存其说以广异闻 马融曰浑天仪可旋转故曰玑
衡其横箫所以视星宿也以璿为玑以玉为衡盖贵天
象也 张氏曰盖天之法如绘像止得其半浑天之法
如塑象能得其全尧之历象日星盖天法也舜之璿玑
玉衡浑天法也浑法密于盖天创意者尚略述作者愈
详也 夏氏曰七政在天躔度长短多寡不同日行一
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岁星日行千七百二十
八分度之百四十五荧惑日行一万三千八百二十四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49b 页 WYG0786-0158d.png
分度之七千三百五十五太白辰星日各行一度镇星
日行四千三百八十分度之百四十五七政躔度长短
多寡不同如此然必谓之齐者曾氏谓步七政之轨度
时数以转玑窥衡而不差焉故曰齐其不齐者乃陵历
斗食盈缩犯守者也盖玑衡所见者皆时数轨度之当
然不如玑衡则为变异此说是也沈存中谓熙宁中受
诏典领历官考察星辰以玑衡求极星从窥管候之凡
三月极星常循窥管之中夜夜不差则窥管即玉衡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0a 页 WYG0786-0159a.png
 陈氏曰舜齐七政不言经星经者纬星所次也言乎
纬经在其中矣 曾氏曰尧之时观天以历象至舜又
察之以玑衡圣人之法至后世益备也曰七者则日月
五星曰政者则羲和之所治无不任焉其体至大盖一
言而尽 王蕃曰郑玄说动运为玑持正为衡皆以玉
为之视其行度观受禅是非也浑仪羲和氏之旧器历
代相传谓之玑衡其所由来有原统矣而斯器设在候
台史官禁密学者寡得闻见穿凿之徒不解玑衡之意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0b 页 WYG0786-0159b.png
见有七政之言因以为北斗七星缔造虚文托之谶纬
史迁班固犹尚惑之郑玄有瞻雅高远之才沈静精妙
之思超然独辟改正其说圣人复出不易斯言矣 苏
氏曰古人测候天数其法有二一曰浑天仪规天矩地
机隐于内上布经躔以考日星行度寒暑进退如张衡
浑天开元水运铜浑是也二曰铜候仪今新旧浑仪翰
林天文院与太史局所有是也又案吴王蕃曰浑天仪
者羲和之旧器积代相传谓之玑衡其为用也以察三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1a 页 WYG0786-0159c.png
光以分度宿者也又有浑天象者以著天体以布星辰
二者以考于天盖密矣详此则浑天仪铜候仪之外又
有浑天象凡三器也浑天象历代罕传其制梁武袐
府有之云是宋元嘉中所造者古人候天具此三器乃
能尽妙 黄氏曰太极未判天地人三才函于其中谓
之浑沌浑沌云者言天地人浑然而未分也太极既判
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清浊浑者为人轻清者气也
重浊者形也形气合者人也故凡气之发见于天者皆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1b 页 WYG0786-0159d.png
太极中自然之理运而为日月分而为五星列而为二
十八舍会而为斗极莫不皆有常理与人道相应可以
理而知也今略举其梗槩列之于下天体圆地体方圆
者动方者静天包地地依天天体周围皆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径一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凡一度
为百分四分度之一即百分中二十五分也四分度之
三即百分中七十五分也天左旋东出地上西入地下
动而不息一昼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缘/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2a 页 WYG0786-0160a.png
(东行一度故天左旋三百六/十六度然后日复出于东方)地体径二十四度其厚半
之势倾东南其西北之高不过一度邵雍谓水火土石
合而为地今所谓径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体尔土石
之外水接于天皆为地体地之径亦得一百二十一度
四分度之三也两极南北上下枢是也北高而南下自
地上观之北极出地上三十五度有馀南极入地下亦
三十五度有馀两极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分度之一
谓之赤道横络天腹以纪二十八宿相距之度大抵两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2b 页 WYG0786-0160b.png
极正居南北之中是为天心中气存焉其动有常不疾
不徐昼夜循环斡旋天运自东而西分为四时寒暑所
以平阴阳所以和此后天之太极也先天之太极造天
地于无形后天之太极运天地于有形三才妙用尽在
是矣日太阳之精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道
则日五色失道则日露其慝谴告人主而儆戒之如史
志所载日有食之日中乌见日中黑子日色赤日无光
或变为孛星夜见中天光芒四溢之类是也日体径一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3a 页 WYG0786-0160c.png
度半自西而东一日行一度一岁一周天所行之路谓
之黄道与赤道相交半出赤道外半入赤道内冬至之
日黄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去北极最远日出辰日入
申故时寒昼短而夜长夏至之日黄道入赤道内二十
四度去北极最近日出寅日入戌故时暑昼长而夜短
春分秋分黄道与赤道相交当两极之中日出卯日入
酉故时和而昼夜均焉月太阴之精主刑罚威权大臣
之象大臣有德能尽辅相之道则月行常度或大臣擅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3b 页 WYG0786-0160d.png
权贵戚官官用事则月露其慝而变异生焉如史志所
载月有食之月掩五星五星入月月光昼见或变为彗
星陵犯紫宫侵扫列舍之类是也月体径一度半一日
行十三度百分度之三十七二十七日有馀一周天所
行之路谓之白道与黄道相交半出黄道外半入黄道
内出入不过六度如黄道出入赤道二十四度也阳精
犹火阴精犹水火则有光水则含影故月光生于日之
所照魄生于日之所不照当日则光明就日则光尽与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4a 页 WYG0786-0161a.png
日同度谓之朔(月行潜于日/下与日会也)迩一遐三谓之弦(分天体/为四分)
(谓初八日及二十三日月行近日一分谓之迩一远日/三分谓之遐三迩日一分受日光之半故半明半魄如)
(弓张弦上弦昏见故光在/西下弦旦见故光在东也)衡分天中谓之望(谓十五日/之昏日入)
(西月出东东西相/望光满而魄死也)光尽体伏谓之晦(谓三十日月行近/于日光体皆不见)
(也/)月行于白道与黄道正交之处在朔则日食在望则
月食日食者月体掩日光也月食者月入暗虚不受日
光也(暗虚者日/正对照处)经星三垣二十八舍中外官星是也计
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其星不动三垣紫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4b 页 WYG0786-0161b.png
微太微天市垣也二十八舍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
箕为苍龙之体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为灵龟之
体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之体南方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之体中外官星在朝象官如
三台诸侯九卿骑官羽林之类是也在野象物如鸡狗
狼鱼龟鳖之类是也在人象事如离宫阁道华盖五车
之类是也其馀因义制名观其名则可知其义也经星
皆守常位随天运转譬如百官万民各守其职业而听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5a 页 WYG0786-0161c.png
命于七政七政之行至其所居之次或有进退不常变
异失序则灾祥之应如影响然可占而知也纬星五行
之精木曰岁星火曰荧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
星并日月而言谓之七政皆丽于天天行速七政行迟
迟为速所带故与天俱东出西入也五星辅佐日月斡
旋五气如六官分职而治号令天下利害安危由斯而
出至治之世人事有常则各守其常度而行其或君侵
臣职臣专君权政令错缪风教陵迟乖气所感则变化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5b 页 WYG0786-0161d.png
多端非复常理如史志所载荧惑入于匏瓜一夕不见
匏瓜在黄道北三十馀度或勾已而行光芒震耀如五
斗器太白忽犯狼星狼星在黄道南四十馀度或昼见
经天与日争明甚者变为妖星岁星之精变为欃枪荧
惑之精变为蚩尤之旗填星之精变为天贼太白之精
变为天狗辰星之精变为枉矢之类如日之精变为孛
月之精变为彗政教失于此变异见于彼故为政者尤
谨候焉天汉四渎之精也起于鹑火经西方之宿而过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6a 页 WYG0786-0162a.png
北方至于箕尾而入地下二十四气本一气也以一岁
言之则一气耳以四时言之则一气分而为四气以十
二月言之则一气分而为六气故六阴六阳为十二气
又于六阴六阳之中每一气分其初终则又裂而为二
十四气二十四气之中每一气有三应故又分而为三
候是为七十二候原其本始实一气耳自一而为四自
四而为十二自十二而为二十四自二十四而为七十
二皆一气之节也十二辰乃十二月斗纲所指之地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6b 页 WYG0786-0162b.png
斗纲所指之辰即一月元气所在正月指寅二月指卯
三月指辰四月指已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
月指酉九月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
谓之月建天之元气无形可见观斗纲所建之辰即可
知矣斗有七星第一星曰魁第五星曰衡第七星曰杓
此三星谓之斗纲假如建寅之月昏则杓指寅夜半衡
指寅平旦魁指寅他月放此十二次乃日月所会之处
凡日月一岁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建子之月次名玄枵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7a 页 WYG0786-0162c.png
建丑之月次名星纪建寅之月次名析木建卯之月次
名大火建辰之月次名寿星建巳之月次名鹑尾建午
之月次名鹑火建未之月次名鹑首建申之月次名实
沈建酉之月次名大梁建戌之月次名降娄建亥之月
次名陬訾十二分野即辰次所临之地也在天为十二
辰十二次在地为十二国十二州凡日月之交食星辰
之变异以所临分野占之或吉或凶各有当之者矣
   五辰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7b 页 WYG0786-0162d.png
天地气数合而成五行复升为五气五气之精为五辰
圣人正五事修五行调五气则五辰自然顺轨故曰抚
于五辰亦犹五行之精凝于地而为金银铅汞砂也
黄氏曰五辰纬星凡星皆出辰没戌故五星为五辰十
二舍经星亦为十二辰岁星司肃典致时雨荧惑司哲
典致时燠太白司乂典致时旸辰星司谋典致时寒填
星司圣典致时风经星有常不变纬星有伏有息有进
有退与日相终始变则不可准难齐惟圣人能安之而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8a 页 WYG0786-0163a.png
以日星为纪日成月要岁会由是而出故庶绩凝焉
叶氏曰五行散之在阴以配日者谓之辰别之居方以
会日月者亦谓之辰其实一也 王氏运气论曰五运
六气之说不见于儒者之六经而见于医家之素问夫
素问乃先秦古书虽未必皆黄帝歧伯之言然秦火以
前春秋战国之际有如和缓秦越人辈虽甚精于医其
察天地阴阳五行之用未能若是精密也且夫寒暑燥
湿风火者天之阴阳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五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8b 页 WYG0786-0163b.png
者地之阴阳生长化收藏下应之而五运行于其间即
五行之化气也天数中于五戊居之地数中于六巳居
之戊巳土也化气必以五六故甲巳化土而居于其首
土生金故乙庚次之金生水故丙辛次之水生木故丁
壬次之木生火故戊巳次之此化气之序也地之三阴
三阳亦五行尔而火独有二五行之妙理也盖木王于
东火王于南金王于西水王于北而土王于四维戊附
于戌而在乾已附于辰而在巽而未之对冲在丑故辰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9a 页 WYG0786-0163c.png
戌丑未寄王之位也未在西南其卦为坤其时为长夏
以其处四时之中吕氏月令谓之中央土此土正王之
位也春木生火秋金生水冬水生木而夏火制金生气
绝矣惟土王于西南然后以火生土以土生金四时之
序循环不穷然火方王于午土遽王于未则火气必耗
故君火以名其气温而未热相火以位与太阴同处未
申之间奉君令以行暑气于是火不耗于土不屈于金
故丙盛则庚伏此火所以独分君相之位也天气始于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59b 页 WYG0786-0163d.png
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曰行四周而为二纪
天以六为节故气以六期而为一备地以五为制故运
以五岁而为一周运统一岁于四时之表气分六位于
一岁之中风雨燥湿寒暑其应有候其至有期然用以
占焉往往不效非素问之无验用其说者知常而不知
变故也凡物理有常必有变虽天地之运动往来消息
盈虚可以逆其必然者常也若其变则无所不至可知
而不可必也尝试即其常而言之五太之运是为太过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0a 页 WYG0786-0164a.png
其至先时五少之运是为不及其至后时惟平气则不
疾不徐其至以时其大略如此火运上临少阴水运上
临太阳木运上临厥阴金运上临阳明土运上临太阴
谓之天符木运临卯火运临午金运临酉水运临子土
运临四维谓之岁会五太与在泉气同谓之同天符五
少与在泉气同谓之同岁会若是者其气和土运上见
少阳金运上见厥阴谓之运刑天若是者其气乖此皆
五运之常也主气各居一步厥阴主初少阴少阳次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0b 页 WYG0786-0164b.png
太阴阳明又次之太阳主终六位不迁客气与岁推移
子岁太阳之水为初丑岁厥阴之木为初迭相往来而
少阳之为初气乃在太阴之后半岁已前司天主之半
岁已后在泉主之其大略如此若其情则有相得与不
相得其位则有顺有逆相得者木火相临火土相临之
类也不相得者金木相临水火相临之类也父临子则
顺木居少阳之位是已反此则寒水居金位斯逆矣君
临臣则顺君火居少阳之位是已反此则相火居君火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1a 页 WYG0786-0164c.png
之位斯逆矣此皆六气之常也及论其变则有正有邪
于是有变有胜有复有郁有发有淫有承当时而行者
正也非时而行者邪也当时而行其过则为变非时而
行其至则为胜其救则为复抑而不伸则为郁郁而怒
起则为发陵其所胜则为淫极而必反则为承假如太
角之化为启拆而变为摧拉太徵之化为暄燠而变为
炎烈正化之为变者然也少角木气不足清胜而热复
少徵火气不足寒胜而两复邪化之正复然也寒甚而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1b 页 WYG0786-0164d.png
无阳燄是为火郁热甚而无凄清是为金郁抑而不伸
者然也水郁而发则为冰雹土郁而发则为飘骤郁抑
而怒起者然也风淫所胜则克太阴热淫所胜则克阳
明陵其所胜者也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湿土之下风气
承之极则有反者然也然摧拉之变不应普天悉皆大
风炎烈之变不应薄海悉皆燔灼清气之胜不应宇宙
无不明洁雨气之复不应山泽无不蒸溽郁也发也淫
也承也其理皆然凡此者其应非有候其至非有期是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2a 页 WYG0786-0165a.png
以可知而不可必也其应非有候则有不时而应者矣
其至非有时则有卒然而至者矣是故千里之远其变
相似者有之百里之近其变不同者亦有之即其时当
其处随其变而占焉则吉凶可知况素问所以论天地
之气化者将以观其变而救民之疾也夫大而天地小
而人之一身五行之气皆在焉天地之气有常无变则
人亦和平而无灾天地之气变而失常则疾疠之所从
出也是故木气胜则肝以实病脾以虚病火气胜则心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2b 页 WYG0786-0165b.png
以实病肺以虚病此医者所能致察儒者不得其详也
至于官天地理阴阳顺五行使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
无凄风秋无苦雨和平之气行于两间国无水旱之灾
民无妖孽之病此儒者所当致察医家未必能知也素
问亦略言之矣五行之精是为五纬与运气相应有岁
星有畏星以此察其行之逆顺而占其吉凶然必曰德
者福之过者罚之则是运气之和平而为休祥有德者
召之也运气之乖戾而为灾𤯝有过者致之也虽然其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3a 页 WYG0786-0165c.png
说略而未详吾儒之经则详矣洪范九畴始于五行中
于皇极终于五福六极圣人建极于上以顺五行之用
是以天下之民有五福而无六极有五福皆可以康宁
矣无六极皆免于疾病此其道固有行乎运气之外者
是谓大顺成周之时尝见之由庚之诗作而阴阳得由
其道华黍之诗作而四时不失其和由仪之诗作而万
物各得其宜此建皇极顺五行使民有五福而无六极
之验也是故素问方伎之书而洪范则圣人经世之大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3b 页 WYG0786-0165d.png
法也知有素问不知有洪范方伎之流也知有洪范不
知有素问儒者何病焉
   月生明生魄
魄者乃月之无光处也魄生则明死魄死则明生初三
日明始生谓之哉生明又谓之朏又谓之死魄故初二
日谓之旁死魄旁近也十六日谓之哉生魄晦则日月
相会于东方望则日月相望盖月本无光借日以为光
合璧则暗相远而日烛不及则亦暗 薛氏曰哉生明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4a 页 WYG0786-0166a.png
月一日也旁死魄月二日也至望日则明全生而魄全
死自望后一日则月生魄魄生则明死矣至晦日则明
全死而魄全生故每月之终谓之晦以其魄全晦故也
每月之始谓之朔以其明初见故也 邵子曰日行阳
度则盈行阴度则缩宾主之道也月远日则明生而迟
近日则魄生而疾君臣之义也阳消则生阴故日下而
月西出也阴盛敌阳故日望而月东出也天为父日为
子故天左旋日右行日为夫月为妇故日东出月西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4b 页 WYG0786-0166b.png
也 张氏曰诸历家说月一日至四日行最疾日夜行
十四度馀五日至八日行次疾日夜行十三度馀自九
日至十九日其行迟日夜行十二度馀二十日至二十
三日行又小疾日夜行十三度馀二十四至晦行又大
疾日夜行十四度馀以一月均之则日得十三度十九
分度之七也初三日日初入时月在庚上哉生明见西
方八日为上弦日初入时月在丁上十五日为望日初
入时月在甲上盛于东方十六日将出时月在辛上载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5a 页 WYG0786-0166c.png
死魄见平旦二十三下弦日将出时月在丙上三十日
为晦月与日合在乙上月本无光借日以为光及其盛
也遂与阳敌 朱氏天问注曰历家旧说月朔则去日
渐远故魄死而明生既望则去日渐近故魄生而明死
至晦而朔则又远日而明复生所谓死而复育也此说
误矣若果如此则未望之前西近东远而始生之明当
在月东既望之后东近西远而未死之明却在月西矣
安得未望载魄于西既望终魄于东而溯日以为明乎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5b 页 WYG0786-0166d.png
故唯近世沈括之说乃为得之盖括之言曰月本无光
犹一银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傍故光侧
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大氐如一弹
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圆也
近岁王普又申其说月生明之夕但见其一钩至日月
相望而人处其中方得见其全明必有神人能凌到景
旁日月而往参其间则虽弦晦之时亦复见其全明而
与望夕无异耳以此观之则知月光常满但自人所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6a 页 WYG0786-0167a.png
处视之有偏有正故见其光有盈有亏非既死而复生
也若顾兔在腹之问则世俗桂树蛙兔之传其惑久矣
或者以为日月在天如两镜相照而地居其中四旁皆
空水也故月中微黑之处乃镜中大地之影略有形似
而非真有是物也斯言有理足破千古之疑矣 参同
注曰三日第一节之中月生明之时也盖始受一阳之
光而昏见于西方庚地八日第二节之中月上弦之时
受二阳之光而昏见南方丁地十五日第三节之中月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6b 页 WYG0786-0167b.png
既望之时全受日光盛满而昏见于东方甲地是为乾
体十六日第四节之始也始受下一阴为巽而成魄以
平旦而没于西方辛地二十三日第五节之中复生中
一阴为艮而下弦以平旦而没于南方丙地三十日第
六节之终全变三阳而光尽体伏于西北一月六节既
尽而禅于后月复生震卦云震一兑二乾三巽四艮五
坤六每五日为一节朔旦震始用事为日月阴阳交感
之初道家象此以为修炼之法 乡饮酒义月者三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7a 页 WYG0786-0167c.png
则成魄三月则成时魄者月之有体而无光处也故书
言哉生明旁死魄皆谓月二三日月初生时也凡言既
生魄即谓月十六日月始阙时也今此篇两言月三日
而成魄则是汉儒专门陋学未尝读尚书者之言耳
叶氏曰朔二日而生明其旁为死魄旁死魄哉生明者
以朔数之也望二日而生魄哉生魄既生魄者以望数
之也 吕氏曰尧史以星正时周史以月正日恐历久
必差而星月则明著易见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7b 页 WYG0786-0167d.png
   三正
怠弃三正马氏云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 苏氏曰王
者各以五行德之王易服色改正朔孔子曰行夏之时
自舜以前必有以建子建丑为正者 伊训惟元祀十
有二月乙丑蔡氏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一也元祀
者太甲即位之元年十二月者商以建丑为正故以十
二月为正也乙丑日也不系以朔者非朔日也三代虽
正朔不同然皆以寅月起数盖朝觐会同班历授时则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8a 页 WYG0786-0168a.png
以正朔行事至于纪月之数则皆以寅为首也改正朔
而不改月数则于经史尤可考周建子矣而诗言四月
维夏六月徂暑则寅月起数周未尝改也秦建亥矣而
史记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夫腊必建
丑月也秦以亥正则腊为三月云十二月者则寅月起
数秦未尝改也至三十七年书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十
一月行至云梦继书七月丙寅始皇崩九月葬郦山先
书十月十一月而继书七月九月者知其以十月为正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8b 页 WYG0786-0168b.png
朔而寅月起数未尝改也且秦史制书谓改年始朝贺
皆自十月朔夫秦继周者也若改月数则周之十月为
建酉月矣安在其为建亥乎汉初史氏所书旧例也汉
仍秦正亦书曰元年冬十月则正朔改而月数不改亦
已明矣且经曰元祀十有二月乙丑则以十二月为正
朔而改元何疑乎惟其以正朔行事也故后乎此者复
政厥辟亦以十二月朔奉嗣王归于亳盖祠告复政皆
重事也故皆以正朔行之 朱氏曰三代正朔以元祀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9a 页 WYG0786-0168c.png
十有二月考之则商人但以建丑之月为岁首而不改
月号以孟子七八月十一月十二月之说考之则周人
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而不改时以书一月戊午厥四月
哉生明之类考之则古史例不书时以程子假天时以
立义之云考之则是夫子作春秋时特加此四字以系
年见行夏时之意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故斗
柄建此三辰之月皆可以为岁首而三代迭用之夏以
寅为人正商以丑为地正周以子为天正也然时以作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69b 页 WYG0786-0168d.png
事则岁月自当以人为纪故孔子尝曰吾得夏时焉而
说者以为谓夏小正之属盖取其时之正与其令之善
 苏氏曰正月而谓之十二月何也殷之正月则夏之
十二月也殷虽以建丑为正然犹以夏正数月亦犹周
公作豳诗于成王之世而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皆夏
正也史记秦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夫
腊必建丑之月也秦以十月为正则腊当在三月而云
十二月以是知古者虽改正朔然犹以夏正数月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0a 页 WYG0786-0169a.png
 夏氏曰春秋所书乃孔子尊王故以周正数之其实
周时数月实用夏正今七月四月之诗可见矣兼秦本
纪亦以十月为岁首则岁首但以十月为之而已非改
十月为正月也 爰革夏正林氏曰夏以建寅为正汤
革之始以建丑为正是革正为用商正也革正之事古
未尝有盖始于汤而武王因之遂以建子为正故易之
革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论语疏曰郑康成
之义自古以来皆改正朔孔安国注尚书汤革命创制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0b 页 WYG0786-0169b.png
改正易服是从汤始改正朔也 朱氏曰阳气虽始于
黄钟而其月为建子然犹潜于地中而未有以见其生
物之功也历丑转寅而三阳始备于是叶风乃至盛德
在木而春气应焉古之圣人以是为生物之始改岁之
端盖以人之所共见者言之未有知其所由始也至商
周始以征伐有天下于是更其正朔定为一代之制以
新天下之耳目而有三统之说然以言乎天则生物之
功未著以言乎地则改岁之义不明而凡四时五行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1a 页 WYG0786-0169c.png
序皆不得其中正此孔子所以论考三王之制而必行
夏之时也 泰誓惟十有三年春蔡氏曰汉孔氏以春
为建子之月盖谓三代改正朔必改月数改月数必以
其正为四时之首序言一月戊午既以一月为建子之
月而经又系之以春故遂以建子之月为春夫改正朔
不改月数于太甲辨之详矣而四时改易尤为无义冬
不可以为春寒不可以为暖固不待辨而明也或曰郑
氏笺诗维莫之春亦言周之季春于夏为孟春曰此汉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1b 页 WYG0786-0169d.png
儒承袭之误耳且臣工诗言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
新畬于皇来牟将受厥明盖言莫春则当治其新畬矣
今如何哉然牟麦将熟可以受上帝之明赐夫牟麦将
熟则建辰之月夏正季春审矣郑氏于诗且不得其义
则其考之固不审也不然则商以季冬为春周以仲冬
为春四时反逆皆不得其正岂三代圣人奉天之政乎
 一月戊午吕氏曰春秋惟定公无正盖昭公之丧未
归定公未立故不书正今纣之正朔已绝周之正朔未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2a 页 WYG0786-0170a.png
颁故止书一月见君臣之分毫釐必计所以正天地之
大义也
   辰弗集房
夏氏曰辰弗集房其说有二汉孔氏谓辰日月所会房
所舍之次集合也不合则日食可知唐孔氏广其说谓
日月俱左行于天日行迟月行速日每日行一度月每
夜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计二十九日过半已行天
一周又逐及日而与日聚会故日月所聚会处谓之辰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2b 页 WYG0786-0170b.png
一岁十二会故为十二辰即此子丑寅卯之属是也房
如房室之房谓日月所舍止之处计季秋九月之朔日
月当会于大火之次今乃不合于舍则日食可知据二
孔此说则以辰弗集为日食房为所舍之处非二十八
宿之房胡舍人则谓日月交会之谓辰日行赤道月行
黄道日行速月行迟一月一会必合于黄道赤道之间
或高或低或上或下不相掩蔽是谓不食或左或右或
先或后偶相掩蔽则食之矣是日月交会则有蚀今既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3a 页 WYG0786-0170c.png
言不集所舍则不得谓之蚀兼此房乃二十八宿之房
非是十二次之舍此言辰弗集房盖是秋九月日月当
合朔于房心之次今也弗集房则是历之误非日蚀据
胡氏此说则以辰弗集为历误非日蚀以房为二十八
宿之房非十二次之舍二说相反如此惟林少颖折中
之谓胡以辰弗集房为历误夫历误至于当合朔而不
合朔此非精于历者不足以知何至于瞽奏鼓啬夫驰
庶人走故当依孔氏为日食但孔氏以集为集合之集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3b 页 WYG0786-0170d.png
则非其义所以起胡氏之疑兼胡氏以房为房心之房
考之九月日月虽会于大火之次其说颇通但日之所
在星宿不见止可推算知之非能举目而见则房又不
当为房心之房当是日月所会之舍即皆可谓之房也
是所谓房者又当依孔氏说为所次之舍也按唐书历
志论辰弗集房之义谓古文集与辑义同日月嘉会而
阴阳辑睦阳常明而阴亦含章若变而相伤则不辑矣
兼汉书帝纪言东夷北蛮颇未集睦颜师古谓集与辑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4a 页 WYG0786-0171a.png
同以此观之则辰弗集房为日蚀明矣盖此辑乃辑睦
之辑谓日月不相辑睦于所会之舍则蚀也 蔡氏曰
按唐志日蚀在仲康即位之五年 张氏曰日月相望
谓之望相合谓之朔每至朔则日月当如合璧有一毫
不合则月与日参差月魄磨荡上下侵犯此日所以食
也 林氏曰近代善历者推仲康时九月合朔已过房
心北矣据左氏传曰宋大辰之虚陈太皞之虚郑祝融
之虚皆火房所谓房者皆所次之舍也 王氏曰历家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4b 页 WYG0786-0171b.png
推步日食于朔月食于望一百七十三日有馀而为交
交然后食此历法之常也(沈存中云西天法罗㬋计都/皆逆步之乃今之交道也交)
(初谓之罗㬋交/中谓之计都)然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日食三十有
六隐公三年三月己巳日食至威公三年七月壬辰朔
而又食中间十有二年至庄公十八年又食中间三十
二年则当交而不食也襄公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
食十月庚辰朔又食二十四年七月甲子朔日食八月
癸巳朔又食则不当交而食也夫不当交而食与当交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5a 页 WYG0786-0171c.png
而不食非历法所能尽推故先王以日食为天灾日主
阳月主阴月食阳胜阴也日食阴胜阳也 大衍历议
曰仲康五年癸巳岁九月庚戌朔日蚀在房二度
   冬夏风雨
蔡氏曰好风者箕星好雨者毕星汉志言轸星亦好雨
意者星宿皆有所好也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
道也北至东井去极近南至牵牛去极远东至角西至
娄去极中是也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5b 页 WYG0786-0171d.png
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并黄道为九
行也日极南至于牵牛则为冬至极北至于东井则为
夏至南北中东至角西至娄则为春秋分月立春春分
从青道立秋秋分从白道立冬冬至从黑道立夏夏至
从赤道所谓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也月行东北入于
箕则多风月行西南入于毕则多雨所谓月之从星则
以风雨也 夏氏曰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盖夏则阳
用事日当进而北昼则进而长阳胜则为温暑冬则阴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6a 页 WYG0786-0172a.png
用事日当退而南昼则退而短阴胜则为风寒此皆行
必循轨故所以有冬夏也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者月行
立春东从青道立秋西从白道立冬北从黑道立夏南
从赤道箕东北宿毕西南宿月若失道妄行东入箕则
旱风西入毕则阴雨此月从星则以风雨也
   土中
凡地偏于南多暑偏于北多寒偏于东多风偏于西多
阴唯中则得天地之正阴阳之和 司马氏曰地中者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6b 页 WYG0786-0172b.png
非地体之中乃其地得寒暑风雨之中郑康成以为日
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故王畿千里取其景同唐开元
中太史测景五百二十六里二百七十步而差二寸五
釐然则康成之言未可据也冬至汉丈三尺唐丈二尺
七寸一分夏至汉尺五寸唐尺四寸七分夫日行有远
近土深有南北气应有早晏故其景不能不小有出入
也日行黄道每岁有差地中亦当随而转移故周在洛
邑汉在颍川阳城唐在汴州浚仪而唐志犹取阳城日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7a 页 WYG0786-0172c.png
晷以为法与汉志不同 范氏曰测景之法见于周官
与诗所以求地之中以建王国而阜安万民者也然必
验之数术考之中星参之气朔校之刻漏而后为得故
其地中之景冬至丈三尺夏至尺有五寸由此而进退
之则二十四气皆可推而见之矣若夫当至而不至未
当至而至则有日月之变水旱之沴人民疾疫之灾古
先哲王必谨视之以修人事而奉天之戒周公卜洛以
为天地之所合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阴阳之所和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7b 页 WYG0786-0172d.png
世传阳城是其地而今登封故台在焉唐开元中择河
南平地始于滑州之白马南至于汴之浚仪得岳台又
南至于扶沟又南至于上蔡之武津至岳台为适中也
   五行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8a 页 WYG0786-0173a.png
 
 
 
 
正义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
生土此其生数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
成金地十成土此其成数也系辞曰天数五地数五五
位相得而各有合谓此也 叶氏曰夫五行周流于天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8b 页 WYG0786-0173b.png
地之间未之有位也言天之五数地之五数而谓之五
位必有奠方而正其居者而学者莫能知吾独以世言
太一九宫者论之此其说虽出乾凿度学者所不道然
而以五居中列其一三七九为四旁二四六八为四隅
则天地二五之数皆在特虚其十而不见以土无正位
寄王于四方与月令中央土独不举成数者同义十虽
不见而九宫纵横错综数之皆得十五则土之成数盖
未尝不具也是在易则谓之五位洪范则谓之九畴兹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9a 页 WYG0786-0173c.png
其为洛书者欤易所先者五位故略九畴而不见洪范
所用者九畴故置五位而不言阴阳运而生五行五行
之大不可以正名但见其周流不息者而已故谓之行
天之五行为气雨旸寒燠风是也地之五行为形金木
水火土是也 朱氏曰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
者也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
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
木火阳也金水阴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又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79b 页 WYG0786-0173d.png
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 曾氏曰润下炎上言其
所性之成于天者然水导之则行潴之则聚火燃之则
炽宿之则壮则其所化亦未尝不因之于人也或曲直
之或革之或稼穑之言其所化之因于人者然可以曲
直可以革可以稼穑则其所性亦未尝不成之于天也
所谓天不人不因人不天不成者也润下者水也故水
曰润下炎上者火也故火曰炎上木金亦然惟稼穑而
非土也故言其于之稼穑而已 王氏曰自天一至于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0a 页 WYG0786-0174a.png
天五五行之生数也以奇生者成而耦以耦生者成而
奇其成之者皆五五者天数之中也盖中者所以成物
也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而天地之数具其为十也
耦之而已盖五行之为物其时其位其材其气其性其
形其事其情其色其声其臭其味皆各有耦推而散之
无所不通一柔一刚一晦一明故有正有邪有美有恶
有丑有好有凶有吉性命之理道德之意皆在是矣耦
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其相生也所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0b 页 WYG0786-0174b.png
以相继也其相克也所以相治也水言润则火燥土溽
木敷金敛可知也火言炎则水洌土蒸木温金清可知
也水言下火言上则木左金右土中央可知也木言曲
直则土圜金方火锐水平可知也金言从革则木变土
化水因火革可知也土言稼穑则水之井洫火之爨冶
木金之为器械可知也 马氏曰水火木金土天地生
五行之序也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之序也水火金木
土五行相尅之序也天地之生五行也以数其相生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1a 页 WYG0786-0174c.png
以气其相尅也以形 吴氏曰土爰稼穑谷在其中自
其治之有司则谓之府以其通天下用之则谓之行
   五纪
岁星十二岁一周天所以纪岁月一日行天十三度而
赢二十九日过半而一周天与日会所以纪月自夜半
至明日夜半日一出没行天一度所以纪日星二十八
宿辰其次也日百刻二十八宿昼夜迭见而天行周十
二次故曰十二辰亦曰十二时所以纪星辰积辰而为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1b 页 WYG0786-0174d.png
日积日而为月积月而为岁岁日月星辰其行各有盈
缩进退迟速长短之不同然皆不离于数故以历而纪
其数因以是数而推考其行度以验其当否 朱氏曰
左传曰日月所会是谓辰注云一岁日月十二会所会
为辰十一月辰在星纪十二月辰在元枵之类是也然
此特在天之位耳若以地言之则南面而立其前后左
右亦有四方十二辰之位焉但在地之位一定不易而
在天之象运转不停惟天之鹑火加于地之午位乃与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2a 页 WYG0786-0175a.png
地合而得天运之正耳盖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
之一周布二十八宿以著天体而定四方之位以天绕
地则一昼一夜适周一匝而又超一度日月五星亦随
天以绕地而唯日之行一日一周无馀无欠其馀则各
有迟速之差焉然其悬也固非缀属而居其运也亦非
推挽而行但当其气之盛处精神光耀自然发越而又
各自有次第耳列子曰天积气耳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之有光曜者张衡灵宪曰星也者体生于地精成于天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2b 页 WYG0786-0175b.png
列居错跱各有攸属此言皆得之矣(正义曰从冬至以/及明年冬至为一)
(岁/)
   庶徵
郑氏曰雨木气也春始施生故木气为雨旸金气也秋
物成而坚故金气为旸燠火气也寒水气也风土气也
凡气非风不行犹金木水火非土不处故土气为风
吴氏曰按易说坎为雨则雨属水而为冬离为日则旸
属火而为夏诗疏载毛公释小明日月方奥云二月之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3a 页 WYG0786-0175c.png
初燠暖也则燠之为春为木明矣汉志引狐突金寒之
言颜师古谓金行在西故谓之寒则寒之为秋为金明
矣又按稽疑以雨属水以霁属火霁旸也则庶徵雨之
为水旸之为火类例抑又甚明 陈氏曰燠热凉寒四
时之气也雨旸风者佐四时之气以生育万物者也止
言寒燠者盖燠者温之始寒者凉之极也
 
 
六经天文编 卷上 第 83b 页 WYG0786-0175d.png
 
 
 
 
 
 
 
 六经天文编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