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
唐¶ 第 812b 页

释氏稽古略

乌程职里宝相比丘释 觉岸 宝洲(编集再治)

* 唐

李姓。以土德。都长安。玄宗改长安曰京兆
府。至肃宗改曰上都。


* 高祖
* 太宗
* 高宗
* 则天
* 中宗
* 睿宗
* 玄宗
* 肃宗
* 代宗
* 德宗
* 顺宗
* 宪宗
* 穆宗
* 敬宗
* 文宗
* 武宗
* 宣宗
* 懿宗
* 僖宗
* 昭宗
* 景宗曰哀宗
* 濮王

朱全忠立之。又鸩之。在位一年。曰天寿元年。本纪不载濮王一年事。

** 高祖

讳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其祖虎与李弼等
八人佐西魏。皆为上柱国。周闵帝受西魏禅。
追封唐国公。虎生炳。炳生渊。皆袭封唐公。渊
仕隋。至炀帝大业九年。帝以卫尉少卿李渊
为弘化郡留守。关右十三郡皆受徵发。十二
年正月。诏以右骁卫将军唐公李渊为大原
留守。十三年十一月。李渊克长安立恭帝。戊
寅年三月。隋恭帝诏唐王。置丞相以下官。加
九锡。隋炀帝江都凶问至长安。五月恭帝禅
位于唐。唐玉即皇帝位。在位九年。寿七十岁
武德(九)

戊寅。武德元年五月改元 罢郡置州。以太
守为刺史。

五月。帝于朱雀门南衢建道场。设无遮大会。
六月命僧道各六十九人。太极殿七日行道。
唐¶ 第 812c 页 T49-0812.png
散日设千僧斋供(辩正录)

八月。金城薛举卒。太子仁杲立。唐秦王世民
以兵围之。仁杲出降。薛氏灭。

九月。李密降于唐。初密据山东之地国号魏。
至十二月复叛去。熊州行军总管盛彦师邀
击之。斩密及正伯当。
| 燕高开道据渔阳 |郑 王世充 |夏窦建德称王 五凤元 |凉李轨 安集二年 |梁萧铣称帝 |秦薛仁杲 |
| 定扬可汗天兴二年 |吴 |梁梁氏 二年 |楚朱氏 |

己卯武德二年。
| 燕 |郑 开明元年 |夏 五凤二年 |凉 唐灭之 |梁萧氏 |秦仁杲 唐灭之 |
| 定扬 吴兴三年 |吴 明政元年 |梁 三年 |楚 | |

庚辰武德三年。
| 燕高氏 |郑王世充开明二年 |夏 五凤二年 | |梁萧铣 | |
| 定扬可汗 唐灭之 |吴杜伏成 元年 |梁梁氏 永隆四年 |楚朱氏 | |

帝造灵仙寺。敕庶子李百药撰碑。敕造佥昌
胜业慈悲證果四大集仙尼寺。书经造像。舍
晋阳旧第为兴圣寺。并州造义兴寺。为太祖
元皇帝元贞皇太后造栴檀像三躯。于慈悲
寺制十大德。统举僧尼(辨正录)

辛巳。武德四年 行开元通宝钱。学士欧阳
询撰文并书。其文回环可读也。
| 燕 |郑 唐灭之 |夏 唐灭之 | |梁 唐灭之 | |
| 汉东王 刘黑闼 |吴杜氏 二年 |梁 |楚 |

六月。太史令傅奕上废佛法事十一条。法师
法琳对诏论之。奕状遂寝(辨正录)

壬午武德五年。
唐¶ 第 813a 页 T49-0813.png
| 燕 | | | | |
| 汉 天造元年 |吴 三年 |梁 |楚 张善安 | | |

癸未。武德六年。
| 燕 | | | | |
| 汉 唐灭之 |吴 四年 |梁 唐灭之 |楚 唐灭之 | | |

甲申。武德七年。
| 燕 唐灭之 | | | | | |
| |吴 唐灭之 | | | |

武德七年二月。改大总管为大都督府。三月
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次尚书门
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次御史台次
太常至太府为九寺。次将作监次国子学次
天策上将府次左右卫至左右领卫为十四
卫。东宫置三师三少詹事及两坊三寺于率
府。王公置府佐国官。公主置邑司。并为京职
事官。州县镇戍为外职事官。自开府仪同三
司至将仕郎二十八阶为文散官。骠骑大将
军至陪戎副尉三十一阶为武散官。上柱国
至武骑尉十二等为勋官。四月庚子朔颁新
律令。比隋开皇旧制增新格五十三条。初定
均田租庸调法。凡民赀业分九等。百户为里。
五里为乡。四家为邻。四邻为保。在城邑者为
坊。田野者为村。食禄之家无得与民争利。工
商杂类无预士伍。男女始生为黄。四岁为小。
十六为中。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岁造计帐。三
年造户籍(唐书)

乙酉武德八年二月。帝释奠于国学。置三座
唐¶ 第 813b 页 T49-0813.png
拟叙三宗。召三教学者云集。释慧乘高张义
网辩论。王臣悦服。举朝属目。

丙戌武德九年二月。太史令傅奕搆道士李
仲卿上十异九迷论贬量佛圣。前后凡七上
疏以毁教。宰相萧瑀庭斥傅奕。四月帝以奕
疏颁示诸僧。有法师释明概。作决破傅奕谤
佛毁僧事八条。法师法琳著十喻九箴。破李
仲卿十异九迷之说。门下典仪李师政著内
德论三篇。盛陈佛化之益。五月诏下兼汰二
教之滥者(唐书旧史)

六月四日。秦王世民以府兵平内难。帝以秦
王为皇太子。大赦。停前沙汰二教。诏八月帝
逊位太子。太子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高
祖称太上皇帝(本纪)

** 太宗文皇帝

讳世民。高祖第二子。在位二十三年。寿五十
二 贞观(二十三)

丁亥贞观元年春正月。帝命京城僧尼。并各
于当寺七日行道。斋供所须有司准给。散斋
之日。总就大兴善寺供养(辨正录)

帝谓傅奕曰。佛道徼妙。圣迹可师。且报应显
然。屡行徵验。卿独不悟其理何也。奕对忤
旨。帝恶之。自是终身不齿(唐旧史)

断屠置寺 帝是年舍终南山太和旧宫。为
高祖置龙田寺。后为翠微寺。帝以释明瞻善
识治方。诏入内殿赐斋。对诏广陈帝王制御
之术。叙释门慈救为宗。帝大悦。因下敕年三
月六日普断屠杀。于行阵之所皆置佛寺(辨正录)

戊子二年三月。帝追念初平天下诛戮多人。
唐¶ 第 813c 页 T49-0813.png
乃以御服施诸寺僧忏礼荐度。诏曰。自隋末
创义心存拯溺。北征东伐凡所伤殪难可胜
纪。手所诛剪将近一千。切以如来圣教深尚
仁慈。禁戒之科杀害为重。受命有司京城诸
寺。为建斋行道七日七夜。竭诚礼忏。所有
衣服并用檀舍。冀三涂之难因斯解脱。万劫
之苦藉此弘济(唐史)。九月帝诏曰。今百谷资
茂。万宝将成。犹恐风雨失时。子养无寄。敢
藉聪明外慈多祉。宜为溥天亿兆。仰祈加祐。
可于京城及天下诸州寺观僧尼道士等七日
七夜转经行道。每年正月七月例皆准此(辨正录)

戒律 法师玄琬。是年帝诏入宫。为妃嫔及
皇太子诸王等授菩萨戒。琬入灭于贞观十
年十二月。遗表曰。圣帝明王恭敬三宝。沙门
或者犯法不应与民同科。乞付所属以僧律
治之。并上安养论三德论。帝嘉纳之。有诏伤
悼。遣太子临吊。敕有司给葬具。唐敕葬沙
门由琬始也。仍于葬所建佛塔一区。敕庶子
李伯药撰碑(高僧传)

已丑三年正月。帝敕京城僧尼于当寺每月
二七日行道。转仁王大云等经以为常式(辨正录)
 三月诏大兴善寺创开传译。沙门玄谟等译
语。崛多律师證译。法琳慧月等执笔承旨。慧
乘等證义。敕仆射房玄龄给事杜正伦尚书
李孝恭参助诠定。光禄大夫太府卿萧璟总
知监护。百司供给(释教录) 六月诏密州明净禅
师入京祈雨。有旨度僧三百人(统纪) 诏以
通义宫皇家旧宅宜为尼寺。兴圣为名(弘明集)
 十一月敕胜光寺主僧珍。就宫迎释迦佛菩
唐¶ 第 814a 页 T49-0814.png
萨圣僧金刚绣像。供养于胜光寺。六年正月。
命诸寺大德四十九人三七日行道。庆诸绣
像散日斋供千僧。王公行香(辨正录)

建寺 闰十二月。帝念隋氏以来幽魂滞魄。
诏曰。有隋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
兹明罚。切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镬。八难之间
永缠冰炭。所以树立福田济其魂魄。可于建
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殒身灭阵者
各建寺刹。招延胜侣。望法鼓所震变炎火于
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所司量定处
所并立寺宇。具为事条。以闻称朕矜哀之
(旧史) 次年壁垒咸置伽蓝。破薛举幽州立
昭仁寺。破王世充洛州立昭觉寺。破刘武周
汾州立弘济寺。破宋金刚晋州立慈云寺。破
霍老生吕州立普济寺。破窦建德郑州立等
慈寺。破刘黑闼洛州立昭福寺。敕虞世南
李伯药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
分撰新寺碑志。贞观二十年帝征辽回。为阵
亡荐度。幽州创闵忠阁寺(大典录)。庚寅。帝谓常
服未有差等。八月诏自今三品以上服紫。四
品五品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服青。妇人
从其夫色(唐书)

三藏玄奘法师 贞观三年冬往西域。取未
至佛经。诣阙陈表。帝不允。师私遁自原州出
玉关。抵高昌叶护等国而去。贞观七年至中
印度。遇大乘居士受瑜伽师地。入王舍城。止
那兰陀寺。从上方戒贤论师受瑜伽唯识宗
旨。留十年。归自王舍城。贞观十九年正月
丙子至京师。长安留守房玄龄表闻。壬辰法
唐¶ 第 814b 页 T49-0814.png
师如洛阳(东都也)三月己亥见于仪鸾殿。帝曰。师
去何不相报。曰当去时表三上不蒙谅许。乃
辄私行。帝曰。师能委命求法惠利苍生。朕甚
嘉焉。师因奏西域所护梵本经论六百五十
七部。乞就洛阳嵩山少林寺为国宣译。帝曰。
朕顷为穆太后创弘福寺。可就彼翻译。敕平
章房玄龄专知监护。资备所须一从天府。贞
观二十二年六月。帝制法师新译经大唐三
藏圣教序。时皇太子治睹圣序遂撰述圣记。
诏皇太子撰菩萨藏经后序。八月帝赐法师
百金磨衲并宝剃刀。法师奉表谢。略曰。忍辱
之服彩合流霞。智慧之刀铦逾切玉。谨当衣
以降烦恼之魔。佩以断尘劳之网。高宗永徽
三年。法师于慈恩寺将建大塔奉安西取经
论梵本。表奏。敕赐大内及东宫掖庭等七宫
亡人衣物助师营办。法师授以西域制度。塔
成高二百尺。显庆四年十月制以玉华宫为
寺。追崇先帝诏法师居之。次年师于玉华译
般若经。麟德元年二月。法师命弟子大乘光
抄录所译经论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
卷。又召门人造像设斋与众辞决。令左右念
弥勒如来。初五日中夜右胁安卧而逝。寿六
十五。帝辍朝三日。敕敛以金棺银椁。四月塔
于浐东原。弟子神泰栖元会隐慧立明浚义
褒大乘光皆法门龙象。法师以西域戒贤论
师处所得瑜伽师地唯识宗旨授窥基(本传)

牛头山 法融禅师。润州延陵人也。姓韦氏。
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
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
唐¶ 第 814c 页 T49-0814.png
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建康牛
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宴坐观心。有百鸟
献华之异。虎狼围所居。四祖摄度之(传灯录)

辛卯五年。帝为穆太后于庆善宫造慈德寺。
及于昭陵立瑶台寺。敕法师玄琬。于苑内德
业寺为皇后写佛藏经。又于延兴寺更造藏
经。并委琬监护。壬辰六年。诏以太原旧第为
天宫寺。追奉穆太后。于台城西真安城内为
穆太后又造寺。亦名弘福(辨正录) 癸巳七年
敕禁堰寨取鱼者。并断屠杀。度僧尼三千人
(辨正录)

贞观九年四月。太上皇崩。十一月诏曰。三乘
结辙济度为先。八正归依慈悲为主。流智慧
之海膏泽群生。剪烦恼之林津梁品物。任真
体道理叶至仁。妙果胜因事符积善。朕钦若
金轮恭膺宝命。至德之训无远不思。大圣之
规无幽不察。欲使人免盖缠家臻仁寿。比缘
丧乱僧徒减少。华台宝塔窥户无人。绀发青
莲栉风沐雨。眷言凋毁良用怃然。其天下诸
州有寺之处。宜度僧尼数以三千为限。其州
有大小。地有华夷。当处所度多少。有司详定
务取德业精明。其往因减省还俗。及私度白
衣之徒。若行业可称通在取限。必无人可取
亦任其阙数比闻多有僧徒溺于流俗。或假
托鬼神妄传妖怪。或谬称医巫左道求利。或
灼钻肤体骇俗惊愚。或造诣官曹嘱致赃贿。
凡此等类大亏圣教。朕情在护持。必无宽贷。
自今宜令所司依附内律参以金科明为条制
(唐书旧史)
唐¶ 第 815a 页 T49-0815.png

丙甲贞观十年。皇太子承乾问张士衡曰。事
佛营福其应如何。对曰。事佛在清净仁恕。如
贪惏(力南反)骄虐。虽倾财事之无损于祸。且善
恶必报若影赴形。圣人之言备矣。为君明。为
臣忠。为子孝。则福祚永。反是则祸至矣。士
衡以此言矫太子心。太子承乾终于失德。贞
观十七年废承乾为庶人。立晋王治为皇太
子。

氏族志 贞观十二年正月。吏部尚书高士
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卢丁反)狐德棻中
书侍郎岑文本撰氏族志成。以黄门侍郎崔
民干为第一。帝不允。乃更命刊定。专以今朝
品秩为高下。于是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
崔民干第三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
一家。颁于天下(唐书)

杜顺和尚 名法顺。生壅州杜氏。少时隋文
帝敬重给月俸供之。至是帝素敬重。常引入
宫奉之如佛。顺集华严法界观。弟子智俨传
其教。贞观十四年五月顺示寂(本传)

壬寅贞观十六年五月。帝为太穆皇后追福
于弘福寺。手疏愿文曰。圣哲之所尚者孝也。
仁人之所爱者亲也。朕幼荷鞠育之恩。长蒙
教养之训。蓼莪之念何日云忘。罔极之情昊
天匪报。兴言永慕但切深哀。欲报靡因唯凭
冥助。敬以绢二百疋奉慈悲大教。倘至诚有
感。冀消过往之愆为善有因。庶获后缘之庆
(弘明集)。又敕为穆太后写佛大藏经。敕选法师十
人挍正。

癸卯贞观十七年二月。帝问谏议大夫褚遂
唐¶ 第 815b 页 T49-0815.png
良曰。舜造漆器谏者十馀人。此何足谏。对
曰。奢侈者危亡之本。漆器不已。将以金玉为
之。忠臣爱君必防其渐。若祸乱已成无所复
谏矣。帝曰。然朕有过。卿亦当谏其渐。帝曰。
人主唯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或以勇力。或
以辩口。或以謟谀或以奸诈。或以嗜欲。辐辏
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宠禄。人主少懈而受其
一则危亡随之。此其所以难也(帝纪)

凌烟阁 帝命图画功臣。赵公长孙无忌。赵郡
元王李孝恭。莱成公杜如晦。郑文贞公魏徵。梁
公房玄龄。申公高士廉。鄂公尉迟敬德。卫公李
靖。宋公萧瑀。褒忠壮公段志玄。夔公刘弘基。蒋
忠公屈突通。郧节公殷开山。谯襄公柴绍。邳襄
公长孙顺德。郧公张亮。陈公侯君集。郯襄公张
公谨。庐程知节。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渝襄公
刘政会。莒公唐俭。英公李世绩。胡壮公秦叔宝
于凌烟阁(忠义传)

丰干禅师寒山拾得 丰干垂迹天台山国清
寺。庵于藏殿西北隅。乘一虎游松径。见一子
可年十岁。扣之无家无姓。师引之归寺养于
厨所。号曰拾得。有一贫士。从寒岩来。曰寒
山子。三人相得欢甚。是年丰干云游。适闾丘
胤来守台州。俄患头风。丰干至其家。自谓善
疗其疾。闾丘见之。师持净水洒之即愈。问
所从来。曰天台国清。曰彼有贤达否。干曰。寒
山文殊拾得普贤宜就见之。闾丘见之。三日
到寺访丰干遗迹。谒二大士。闾丘拜之。二
士走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遁入
岩穴。其穴自合。寒拾有诗散题山林间。寺僧
唐¶ 第 815c 页 T49-0815.png
集之成卷。版行于世(国清寺记碑刻)

遗教经 贞观十八年。帝敕曰。如来灭度以
末代浇浮付嘱国王大臣护持佛法。然僧尼
出家戒行须备。若纵情放逸触途烦恼。关涉
人间动违经律。既失如来玄妙之旨。又亏国
王受付之义。遗教经是佛涅槃所说。戒勒弟
子甚为详要。末俗缁素并不崇奉。大道将隐
微言且绝。永怀圣教用思弘阐。宜令所司差
书手十人。多写经本务尽施行。其京官五品
以上及诸州刺史各付一卷。若见僧尼业行
与经文不同。宜公私劝勉必使遵行(见唐书旧史并文馆
辞林)。

十九年二月。帝自将伐高丽不克。九月班师。
二十年三月车驾至长安。释智则者止辩才
寺。房居萧然众呼为狂者。智则曰。道他狂者
不知自狂。出家离俗只贪衣食。行住遮障锁
门锁匮。种种聚敛役役不安。此而非狂更无
狂者。乃抚掌大笑遽然而去(僧传)

风泾高王 释法聪说法于浙西之苏杭嘉兴
县。有神曰高王。降其祝曰。为我请聪法师来。
受菩萨戒。居人依其言而请之戒讫。又降祝
曰。自今以往酒肉五辛一切悉断。后若祈福
可请僧众在庙设斋行道。历二年。秀州海盐
县神曰。鄱阳府君因常祭降祝曰。为我请聪
法师讲涅槃经。众乃迎师就讲。神又降祝曰。
神道业障多有苦恼。自听法来身鳞甲内已
息细虫啖苦。愿为我请师更讲大品。师复为
讲之。神降祝谢(高僧传)

贞观二十二年。帝自伐辽而还气力不逮。乃
唐¶ 第 816a 页 T49-0816.png
留神大教。八月问玄奘法师曰。欲植法门之
益。何所宜先。奘曰。众生寝惑非慧莫启。慧
芽抽植法为之资。弘法须人度僧为最。帝曰。
赐奘磨衲衣并宝力。奘表谢具前本传下。九
月乙卯诏曰。隋季失御。天下分崩。四海涂炭。
八埏鼎沸。朕属当戡乱亲履兵锋。亟犯风霜
宿于马上。顷加药饵犹未痊除。比日以来方
遂平复。岂非福善之致耶。京城及天下诸州
寺各度僧五人。时天下寺三千七百馀所。度
僧凡一万七千馀人(唐旧史)

皇太子治居春宫。适天时阴晦体倦悽感。追
念母仪昊天罔极。慈恩无际。遂鸠材择地创
大慈恩寺。为文德皇后追崇冥福。至是十二
月成。又建浮图。诏选京城宿望五十大德。各
度侍者六人居新寺。是月丙辰太子备宝车
五十乘迎诸大德。并䌽亭宝刹数百具。奉
安新得梵夹诸经及瑞像舍利等。敕太常九
部乐及长安万年音乐京城诸寺华幡导引入
寺。帝御安福门楼执垆致敬。经像过尽始
罢。皇情大悦。高宗既即位。亲制大慈恩寺
(唐典)

己酉贞观二十三年。夏四月。帝有疾。五月崩。
六月大子即位。八月葬文皇帝于昭陵。庙号
太宗(本纪)

** 高宗

治。字为善。太宗第九子。初封晋王。在位三十
四年。寿五十六岁 永徽(六)显庆(五)龙朔(三)
(二)乾封(二)总章(二)咸亨(四)上元(二)仪凤(三)调露
(元)永隆(一)开耀(一)永淳(一)弘道(一)
唐¶ 第 816b 页 T49-0816.png

庚戌永徽元年辛亥二年。

四祖道信大师尊者 姓司马氏。世居河内。
徙居蕲州广济县。今淮西也。生而超异。幼慕
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既嗣祖位。胁不致
席仅六十年。唐高祖武德七年住蕲之破头
山。今双峰山也。贞观中太宗闻其风三诏。尊
者不起。又诏之。帝谓使臣曰。今复不从吾命
即取首来。使道上意。师引颈待刃。使者还奏
之。帝嘉叹慰谕甚厚。至是尊者居山已二十
载矣。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可七岁许。
问之曰。汝何姓。儿曰姓即有非常姓。祖曰。
是何姓。儿曰是佛性。祖曰。汝无姓耶。儿曰
姓空故无。祖默识其法器。令侍者至其母所。
乞令出家。母以其宿缘故遂舍之。祖为剃度
名弘忍。其后乃命曰。昔如来传正法眼转至
于我。我今付汝并于衣钵。听吾偈。曰。华种
有生性。因地花生生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
生。至是永徽二年闰九月四日。诫门人曰。一
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各护念流化未来。
言讫安坐而逝。寿七十二。塔于本山。明年四
月八日塔户自开。仪相如生。代宗大历中谥
曰大医禅师。塔曰慈云(正宗记)。尊者尝至建康
牛头山。摄融禅师列派曰旁出。

甲寅永徽五年。帝特旨度沙弥窥基为大僧。
入大慈恩寺。参译经正义。基鄂忠武公尉迟
敬德犹子也。居长安。初玄奘法师就其父求
之出家。基每览疏记过目成诵。义亦顿解善
大小乘。从奘师受瑜伽唯识宗旨。著论凡百
部。时号百本论师。性豪侈每出必治三车。经
唐¶ 第 816c 页 T49-0816.png
书食馔。时呼之曰三车法师。永淳元年入灭。
寿五十一。有诏伤悼。御制画像赞。敕葬樊川
北渠。近奘法师之茔。京兆终南山宣律师持
律精严感天厨供养。每薄基三车之玩。基访
律师。日过午天馔不至。基辞去天乃来。律师
责以后时。天曰。适大乘菩萨在此。翊卫严甚
故无自而入。律师闻之大惊。于是遐迩增敬。
基公启宗曰慈恩(本传)

慈恩教 初天竺国无著大士。频升知足天
宫。咨参慈氏唯识宗旨。及其弟天亲菩萨生
西度罗阅国。发明大乘。遂相与制论。天竺
代有圣贤出弘其教。至正法藏戒贤论师。西
天中印度人。年一百有三岁。居王舍城国
之那兰陀寺。会三藏玄奘至。贤遂以瑜伽师
地唯识宗旨授。奘东归。奘以授窥基。基乃网
罗旧说广制疏论。学者宗之。谓之三车法相
显理宗慈恩教。

乙卯永徽六年十月。帝命司空李绩赍玺绶。
册宸妃武氏为皇后。废王皇后。初贞观二年。
太宗召荆州都督武士[穫-禾+(寻-口+几)](郁缚反)女入后宫为才
人。时年十四。太史奏有女主之兆出之。于
感业寺为尼。永徽五年帝召之入宫为昭仪。
今册为皇后。

丙辰显庆元年。五月。敕天下僧尼有犯国法
者。以僧律治之。不得与民同科。十一月天
后生子。号曰佛光王。即中宗也。十二月五日
为佛光王度僧七人。仍请玄奘法师。为佛光
王剃发为出家(唐书旧史)

千岁宝掌和尚 西竺中印度人也。生而拳
唐¶ 第 817a 页 T49-0817.png
左手。七岁祝发乃展。因名宝掌。东汉献帝建
安二十四年来至此土。魏晋间东逝。西入蜀
礼普贤。留大慈日诵般若等经。有咏之者曰。
劳劳玉齿寒。似迸寒泉急。有时中夜坐。阶
前鬼神泣。一日谓众曰。吾有愿住世千岁。故
以千岁称之。次游五台。徙居祝融峰之华严.
黄梅之双峰.庐山之东林。寻抵建康会达磨
入梁。掌就扣其旨而有悟。武帝高其道腊。延
之内庭。未几如吴。有偈曰。梁城遇导师。参
禅了心地。飘零二浙游。更尽佳山水。顺流
东下。由千顷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雁宕
盘礴于翠峰七十二庵。[竺-二+面]赤城憩云门法华
诸暨渔浦赤符大岩。太宗贞观十五年。返
杭之飞来峰栖止之。今中天竺寺也。有行尽
支那四百州此中偏称道人游之句。后居浦
江之宝岩。至是丁巳显庆二年正旦。手塑一
像九日像成。问其徒慧云曰。肖谁。云曰与
和尚无异。即沐浴趺坐谓云曰。吾住世已□
千七十二年。今谢世。听吾偈曰。本来无生
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复来此。言
讫而逝。后五十四年。刺浮长老自云门至塔
所。礼曰。冀塔户开少选塔户果启其骨连环
若黄金。浮即持往秦望山建塔焉。玄宗开元
中。慧云门人宗一者。尝勒石识其行实云
(传灯录)

戊午显庆三年六月十二日。帝创西明寺成。
十三日帝出绣像长幡送寺次奉。寻召僧道
各七人入百福殿。共谈名理以相启沃。复各
赐坐论议。全文备载南山宣律师论衡。七月
唐¶ 第 817b 页 T49-0817.png
诏迎玄奘法师入居西明寺。四年十月。帝以
玉华宫为寺。追崇先帝。诏奘法师居之。五年
帝幸东都。敕召僧义褒慧立等赴洛京。见帝
于合壁殿。叙论称旨。留住东都净土寺(僧传)

辛酉龙朔元年九月。帝幸高祖旧第天宫寺。
设斋僧侣(方志)

释彦悰撰大唐京寺录传十卷。铺述三宝灵
迹焉(弘明集)

明解 长安普光寺僧明解者。姓姚氏。性聪
敏。琴诗书画为时独绝。每欣俗网不乐道门。
殢酒荒情。显庆三年帝造西明寺成。敕灵润
法师择人居之。时有僚寀数人。共荐明解。润
法师曰。公等宜求戒定慧学增长福田。何乃
酒客画师以当洪寄。官寀愧退。明解怀憾。俄
而帝徵四科。不问道俗。明解应诏。自举射
策升第。喜不自胜。遂乃归俗颇有馀言。未几
染疾。见数十人执猛炬迎解。明解大怖言未
终而卒。是年八月也。后托梦于相州净土寺
僧智整曰。明解宿无福业。不遵内教。今受
大罪非常饥乏。傥有故人之情。颇能惠一餐
否。智整许诺。及寤遂为设食。至夜才卧。即
见明解来愧谢之。逾二年。又托梦于画工张
生曰。我以不信佛法。今大受苦痛。努力为我
写三二卷经。执手慇勤。赋诗言别。教画工
读十八遍令记之。寤乃忆其诗曰。握手不能
别。抚膺还自伤。痛矣时阴短。悲哉泉路长。松
林惊野吹。荒𡑞落寒霜。言离何以赠。留心
内典章。其画工素不识字。乃倩人录之示明
解知友。皆曰。是明解文体不惑。见闻者莫不
唐¶ 第 817c 页 T49-0817.png
测然哀感(见法苑珠林并冥报录)

壬戌龙朔二年。二月改百官名。以门下省为
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侍中为
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射为匡正。左右丞为
肃机。尚书为大常伯。侍郎为少常伯。其馀二
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并以义训
更其名。职任如故(唐书)

并州大像 并州是太原路。今改冀宁路。帝
及后初幸并州童子寺。大像高十七丈。七月
遣使送袈裟于像。像放光明。帝悦(法苑珠林)

善导和尚 入京化人修净士业。念阿弥陀
佛。说法光明寺。是年入灭。

泗洲僧伽大士 初自碎叶国游于西凉。是
年显化洛阳。或问师何姓。士曰姓何。曰何国
人。士曰何国人。则天万岁通天元年。诏番僧
有乐住者。所在配住。时大士不欲异凡。乃隶
名楚州(今淮安路)龙兴寺。澹如也或宴坐于深房。或
振锡于长路。中宗景龙二年。诏大士自准寺
入宫。帝称第子。三台问法。百辟归心。馆于
荐福寺。在京数月。天时忽大早。帝请大士内
殿祈雨。甘泽随沾。帝为度慧俨慧岸木叉三
人为侍者。帝为书大士所居寺额。曰普光王。
先送归淮。睿宗景云元年三月。大士示寂。寿
八十三。敕奉全身归泗洲普光王寺。塑身建
塔。帝问圣士万回曰。僧伽何如人。回曰观
音大士化身耳。大士初三十年在于本国。五
十三年行化此方。显应度缘凡二十七处。神
迹灵异人共瞻仰。殿宇塔庙在处供养(本传碑志)

乙丑麟德二年。益州法聚寺有张僧繇所画
唐¶ 第 818a 页 T49-0818.png
地藏菩萨像。至是七月寺僧传本放光。展转
图者悉放光明(大藏法苑珠林)

九世同居 麟德二年十月。车驾幸东都(洛阳也)
祀昊天上帝于泰山。十一月至筹张。幸张公
艺宅。公蓻九世同居。北齐隋唐皆旌表其门。
帝问所以共居之故。公蓻书忍字百馀以进。
帝善之乃赐以缣帛(唐书)。寿张隶大原。今
冀宁路也。

终南山宣律师 丁卯乾封二年十月初三日。
律师入灭于长安西明寺。律师讳道宣。生京
兆钱氏。父吏部尚书申。母梦月轮贯怀而孕。
又梦梵僧语之曰。所孕者梁之祐律师也。及
长出家以律自持。感天送馔侍卫。暮年以戒
坛未合律躬白负土准律新之。律师行道中
夜临砌蹶且仆。有少年介冑拥卫之。律师问
汝为谁。曰弟子博叉天王子张琼也。以师戒
德故来给卫耳。律师问以世尊在世及灭度
时事。琼一一为言之。及别授律师以佛牙饵
药修合之方。今市肆天王补心圆是也。忏筵
行人日用之。天神降灵不一传流问答。律师
集之。题曰感天侍应传。律师撰内典录三宝
感应录.佛道论衡.释迦谱.四分羯磨.续高僧
传.广弘明集.八部八十一卷。并行于世。律师
示寂。高宗有诏伤悼。敕天下寺图形塑像。以
为标范奉祀。穆宗制赞曰。代有觉人。为如
来使。龙魔归降。岳神奉事。声飞五天。辞惊
万古。金乌西沈。佛日东举。稽首归依。肇律宗
主。懿宗咸通十一年。谥号曰澄照律师(本传)

南山教 始自优婆离尊者。于世尊灭后。集
唐¶ 第 818b 页 T49-0818.png
四部众结集毗尼藏。优婆离口诵圣言十番。
众證无差。然后宣布。三国魏邵陵厉公嘉平
二年。西竺沙门昙柯罗至洛阳。始出僧祇戒
本。东晋安帝义熙三年。天竺沙门佛陀耶舍
尊者以十诵律来。自是中夏律仪始备。拓跋
魏聪律师等世禀传之。至是宣律师持守奉
谨。诸天送食护卫。弘其仪度律藏。遂赫奕
天下。谓之行事防非止恶宗。

弘道之师。中印度优婆离尊者。南天竺昙柯
罗尊者。中印度佛陀耶舍尊者。聪律师。光统
律师。云晖愿律师。乐洪云律师。隋洪遵律
师。文帝师之。智首律师。南山宣律师。文纲
律师唐光州人。道岸律师中宗尊之。图形林
光宫。御制赞语见景龙三年。太亮律师昙一
律师南阳张氏唐道澄律师。德宗赐号曰大
圆律师。慧钦律师洪州徐氏。

戊辰总章元年 己巳二年。

庚午咸享元年 辛未二年。

水陆仪文 咸享二年三月。长安法海寺英
禅师有异人来谒曰。弟子知有水陆斋。可以
利益幽冥。自梁武殁后。因循不行。今大觉
寺有吴僧义济。藏此仪文。愿师往求。以来月
十五于山北寺如法修设。苟释狴牢敢不知
报。英寻诣义济果得仪文。即以所期日山北
寺如法修设。次日曛暮向者。异人与十数辈
来谢曰。弟子秦庄襄王也。指其徒曰。此范
睢。此穰侯。此白起。此王剪。此张仪。此陈轸。
皆秦臣也。各坐本罪幽囚阴府。大夜冥冥无
能救护。昔梁武帝于金山寺设此斋。时前代
唐¶ 第 818c 页 T49-0818.png
纣王之臣皆免所苦。弟子尔时亦暂息苦。然
以狱情未决不得出离。今蒙吾师设斋。弟子
与此徒辈并列国诸侯众等。皆乘善力将生
人间。虑世异国殊故此来谢。言讫遂灭。自是
仪文布行天下。作大利益(赜禅师苇江集)

万回法云公 太宗贞观六年五月五日。生
虢州阌乡张氏。至是咸享四年帝度之为沙
门。回幼时致兄书六千里外。朝往暮回。因
号万回。则天垂拱四年。太后延回入宫。赐以
锦衣。令宫女给侍。长安二年回所至显化。玄
宗在藩邸。尝私谒回。回抚其背曰。五十年
太平天子可自爱。中宗神龙二年。赐回号法
云公。睿宗景云二年十月。诏回入宫馆于集
贤院。给二美人奉事之。十二月忽求阌乡河
水。左右不可得。回曰穴堂前地可得也。回饮
水毕湛然而逝。寿八十岁。赐司徒虢国公。敕
图形集贤院(本传)

甲戌上元元年。帝称天皇。后称天后。秋八
月敕文武官。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
服深绯金带。五品服浅绯金带。六品服深绿。
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
青并䃋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自非庶人不
听服黄(唐者车服志)

五祖弘忍大师尊者 蕲川黄梅县人也。先
为破头山栽松道者。尝请于四祖曰。法道可
得闻乎。祖曰。汝已老。脱有闻其能广化邪。
傥若再来吾尚可迟汝。道者去行水边。见一
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
往求之。道者曰。诺。我则敢往求。女首肯之。道
唐¶ 第 819a 页 T49-0819.png
者回策归山而化。其女周氏季子辍孕。父母
大恶逐之。女无所归。日庸纺里中夕止众馆
下。已而生一子。以为不祥。抛浊港中。明日
溯流而上。大惊遂举之。成童随母乞食。里中
逢一智者。叹曰。此儿缺七种相不逮如来。后
遇四祖得度。受其传法。嗣化于破头山。至
是咸亨二年有一居士卢慧能者。自新州来
参祖。问曰。何来。卢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
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
曰人有南北。佛性岂然。祖呵曰。着槽厂去。卢
礼而退。便入碓坊。服劳杵臼间经馀八月。祖
知付授时至。令众各随意见以述一偈。时会
下七百馀僧。上座神秀者学通内外众所尊
仰。咸推称曰。若非尊秀畴敢当之。神秀闻
誉书一偈于廊壁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
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祖见之赞叹
曰。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卢闻之乃曰。美则美
矣。了则未了。至夜卢躬秉烛请张日用别驾。
书一偈于秀偈之侧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祖见偈已潜
往碓坊问曰。米白也未。卢曰白也未经筛。祖
以杖三击于碓。卢即以三鼓入室。祖告之
曰。诸佛出世以大事因缘故随机大小而引
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为之教门。然
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于上
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菩提
达磨祖师。乃以东来。东之益传适至于我。我
今以是大法并其所受僧伽黎衣宝钵皆付于
汝。善保护之。无使法绝。听吾偈曰。有情来
唐¶ 第 819b 页 T49-0819.png
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
生。卢受法已。作礼问曰。法则闻命。衣钵复
传授乎。祖曰。昔达磨来自异域。恐世未信
其师承。故以衣钵为验。今天下已知信矣。可
止于汝矣。且当远隐俟时行化。所谓受衣之
人命如悬丝也。卢曰当往何所。祖曰。逢怀即
止遇会且藏。卢礼足已即夕去之。众疑祖三
日不上堂扣之。祖曰。吾道行矣。问曰。衣钵
谁得耶。祖曰。能者得之。众议卢名能。必彼
得而往矣。祖付衣法已复经四载。当上元二
年告众曰。吾今事毕。时可行矣。入室安坐而
逝。寿七十四。建塔于黄梅之东山。代宗谥号
曰大满禅师。塔曰法雨(正宗记)

丙子仪凤元年 己卯调露元年。

庚辰永隆元年 辛巳开耀元年。

壬午永淳元年。隐士孙思邈卒。孙善庄老阴
阳医药之术。尤尊释典。称孙真人。

癸未弘道元年。十二月。帝有疾。丁巳崩。甲
子中宗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政事咸取决
焉 中宗立而废之。太后称制。

佛顶尊胜陀罗尼 西域北印度罽宾国沙门
佛陀波利尊者。此云觉护。初仪凤元年来五
台清凉山逢一叟。问之曰。尔何为来。曰欲礼
文殊。叟曰。曾持佛顶尊胜咒来否。曰未也。叟
曰。此土众生犯杀盗淫妄四业者多。能回
取咒以流此土作大利益。弟子当示师文殊
所在。言已忽不见。波利乃返本国取咒至是。
弘道元年至长安。有旨命杜行顗及日照三
藏翻译讫。波利又将梵本。访西明寺僧顺贞。
唐¶ 第 819c 页 T49-0819.png
贞奏闻共译之。名尊胜陀罗尼。乃第三出也。
与杜令译者大同小异。比诸众译此最弘布。
波利继入五台。后不知其所终(高僧传)

法苑珠林 凡一百卷。赐入经藏流行。法师
玄晖所撰。晖字道世。至是弘道元年入寂。

** 则天

讳[昍/(宋-木+生)](之少反)姓武氏。高宗后。生中宗睿宗太平公
主三人。高宗崩中宗立。尊为皇太后。中宗元
年二月戊午。后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
己未立豫王旦(睿宗也)为皇帝。政事决于太后。居
帝于别殿。夏四月迁庐陵王于房州。又迁均
州。九月甲寅赦天下。改元光宅。旗帜皆从金
色。八品以下旧青者更服碧色。东都(洛阳也)
为神都。宫名太初。又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
右仆射为左右相。六曹为天地四时六官。门
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
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
政台。其馀省寺监率之名悉以义类改之。太
后称制二十一年。寿八十一岁(唐史) 光宅(一)
垂拱(四)永昌(一)天授又改曰载初(二)长寿(二)延载
(一)天册万岁又改證圣(一)万岁通天又改万岁
登封(一)神功(一)圣历(二)久视(一)长安(五)

甲申正月。中宗年曰嗣圣。二月豫王立。年曰
文明。九月甲寅改年曰光宅 光宅元年。

乙酉垂拱元年。丙戌二年。泉州黄守恭宅园
桑树忽生白莲华。因舍其宅为寺。今开先寺
是也(图经)

垂拱三年。天竺沙门地婆诃罗此云日照。高
宗仪凤初至长安。译密严等经。至是共译十
唐¶ 第 820a 页 T49-0820.png
八部凡三十四卷。太后亲制序(本传)

己丑永昌元年 庚辰天授元年。

国号周 天授元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蓻帅
关中百姓诣阙上表。请改国号周赐皇帝姓
武氏。太后可之。乃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
为周。改元。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且为
皇嗣赐姓武。立武氏七庙于神都。十一月庚
辰朔日南至太后享万象神宫赦天下。始用
周正。以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
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秦宗客改
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
瞾。改诏曰制。二月辛酉太后策贡士于洛城
殿。贡士殿试自此始。至久视元年冬十月。
制复以正月为十一月。一月为正月。中宗神
龙元年二月。复国号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
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淳以前故事。复以神
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新造十二字者。照为
瞾。天为西。地为[永/土]。日为[○@乙]。月为囝。星为○
君为[了-(丁-一)+(夙-歹+(王/口))]。臣为惠。载为风。年为[十/((坐-(人*人)+(刀*刀))-土+十)]。初为[夙-歹+熏]。正
为缶 令宰相撰时政记。月送吏馆。时政记
自此而始(唐书)

壬辰长寿元年。四月。诏仁俭禅师入见。师视
太后。良久云。会么。后云不会。师云。老僧持
不语戒。言讫而去。翌日进短歌十九首。后览
而嘉之。厚加锡赉。今唯了元歌一首存传灯
玉英集。师即腾腾和尚也。嗣嵩岳慧安国师。
国师嗣五祖(传灯)

宝积经 南天竺国沙门达磨流支。此云法
希。初高宗闻其风。开耀元年因西域使者诏
唐¶ 第 820b 页 T49-0820.png
敦请之。至是来长安。太后召见。为改其名菩
提流志。此云觉爱。敕于佛授记寺译经一十
九部凡二十八卷。中宗神龙二年。志遂驾还
京。敕于西崇福寺译宝积经。帝亲笔受。睿
宗景云元年。帝复于北苑白莲花亭别开宝
积会首。帝亦亲躬笔受。王瑨贺知章等润色。
中书陆象先魏知古监护。御笔制序标于经
首。玄宗开元元年。志以所译宝积经并旧译
合成一部百二十卷功毕。志不复译经。专持
诵修习禅观。开元十五年入灭。寿一百五十
六岁。葬之日特给卤簿羽仪。塔于龙门西原。
追赠鸿胪大卿。赐谥曰开元一切遍知三藏。
名德之重古未有也。志前后译经五十三部
合一百一十八卷(旧唐史具载之)

甲午延载元年。

乙未天册万岁元年。正月辛巳。太后加号慈
氏。改元證圣。又加号天册金轮大圣皇帝。改
年曰万岁通天(唐书)

法师义净 讳义净。字文明。茫阳(涿州也)张氏
子。髫龀出家为僧。弱冠具戒。高宗咸亨二
年。三十七岁往西域求佛经。孤征二十五年。
历三十馀国。至是乙未五月还至河洛。得梵
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合五十万夹。金刚座真容
一铺。舍利三百粒。太后亲迎于上东门外。奉
安佛授记寺。敕令翻译。初与实叉难陀翻华
严经。长安三年译金光明最胜王等经百一
羯磨等。成均(大学名)助教许观监护。太后制新翻
圣教序。中宗神龙元年。于东洛内道场译孔
雀王等经。帝制序。号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
唐¶ 第 820c 页 T49-0820.png
二年随驾回长安。敕于大荐福寺别置翻经
院。译一切庄严王等经。兵部侍郎崔湜给事
中卢粲润文正字。秘书监附马都尉杨慎交
监护。中宗景龙二年。召师入内同翻经。僧九
旬坐夏。帝念居房州时祈念药师。乃命法师
于大佛光殿译药师经二卷。睿宗景云元年。
师留大荐福寺。译浴像等经论二十部凡八
十八卷。学士李峤张说等润色。仆射韦巨源
苏瑰监护。玄宗开元元年七月法师入寂。寿
七十九。僧腊五十九。敕给葬事。塔洛京龙门
北之高原。法师前后译经律论五十六部凡
二百三十卷。又别撰仪传等九卷。师虽遍翻
三藏。而偏攻律部教授学者(本传)

是年敕沙门明佺等刊定经目撰录十五卷。
随大藏流行(本传)

华严经 太后闻于阗国有梵本华严大经。遣
使往求之。并请善梵学者一人随经。于是于
阗国主以尊者实叉难陀此云觉喜。妙善华
严宗旨遣应旨太后大悦。是年三月。诏入大
遍空寺。同菩提流志复礼法师等翻译。次移
佛授记寺。太后时幸其寺。亲究笔削。施供食
馔。至圣历二年十月译新经成八十卷。太后
亲制序文。御太极殿宣示百官。长安四年。实
叉难陀出楞伽经七卷。比之诸本尤为详明。
难陀总译经论一十九部凡一百七卷。辞还
于阗。诏遣御史霍嗣光送还本国(并见唐书旧史)。至中
宗景龙二年。再诏难陀至京。帝亲迎劳备法
仪。送止荐福寺讲演经旨。睿宗景云元年十
月师入灭。阇维舌根不坏。诏送归于阗建塔
唐¶ 第 821a 页 T49-0821.png
(本传)

丙申万岁通天元年腊月甲申改元万岁登封
贤首教 释法藏号贤首。姓康。康居国人。风
度奇正利智绝伦。来长安寻应名僧义学之
选。属玄奘法师译经始预其间。后因笔受證
义润文见识不同而出译场。初燉煌杜顺法
师。隋文帝笃敬之。传华严法界观与弟子智
俨。此晋译华严也。藏侍俨尽得其教。至是传
译。藏首登其数。实叉难陀译于阗华严梵夹。
藏同义净法师复礼法师皆预焉。万岁通天元
年。诏沙弥法藏于太原寺开示新译华严宗
旨。白光自口而出。有旨命京域十大德为藏
授满分戒。赐号贤首。诏入大遍空寺参译。长
安元年。诏贤首于东都佛授记寺讲新华严
经。至华藏世界品大地震动。即日召对长生
殿问帝网十重六相之义。藏敷宣有绪。夫天
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门六相和合义门
普眼境界门。此诸义章皆是华严总别义网。
太后于此茫然未决。藏乃指镇殿金狮子为
喻。因撰义门径捷易解。号金狮子章。列十门
总别之相。太后遂开悟其旨。藏又为学不了
者设巧方便。取鉴十面八方安排。上下各一
相去一丈馀。面面相对。中安一佛像。燃一炬
以照之。互影交光。学者因晓刹海涉入无尽
之义。藏尝著般若心经疏。为时所贵。天下流
行。又号康藏国师。清凉大统国师澄观。以命
世亚圣之才追宗贤首。著华严疏论凡数百
万言。圭峰宗密嗣之。是为华严五祖。大法渊
源。沛然洽于天下。目为一念圆融具德宗贤
唐¶ 第 821b 页 T49-0821.png
首教(高僧传)

清凉国师。法名澄观。姓夏侯氏。越州山阴
人也。年十一依今应天山宝林寺霈禅师出
家。诵法华经。十四岁遇恩得度。隶名宝林。肃
宗乾元中。依润州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
依昙一隶南山律。诣金陵玄璧法师传关河
三论。三论之盛于江表师之力也。代宗大历
中。于瓦棺寺传起信涅槃。又于淮南法藏受
海东起信疏义。温习华严覆寻三论。仅二十
年。就苏州从湛然法师习天台止观法华杂
摩等经疏解。又谒牛头山忠禅师。径山钦禅
师。洛阳亡名禅师。咨决南宗禅法。复见慧云
禅师了北宗玄理。以至翻习经传子史小学
苍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韦五明秘咒仪
轨篇颂书踪。一皆博综。大历十一年。礼文
殊于五台。往峨眉拜普贤。却还五台居大华
严寺。专行方等忏法。慨华严旧疏文繁义约。
惙然长想。况文殊主智。普贤主理。二圣合
为毗卢遮那。万行兼通。即大华严之义。遂撰
疏成二十卷。德宗贞元七年。河东节度使李
自良。请师于崇福寺讲新疏。德宗闻其风。降
中使李辅光宣诏入都。与罽宾三藏般若译
乌茶国所进华严后分四十卷。次年五月。遣
中使霍仙鸣传宣催入。德宗敦重延居译场
刊正。又诏令造疏。编成十卷进呈。顺宗在
春宫。尝接师言。请述了义一卷心要一卷并
食肉得罪因缘。师疏义纲要富有著作。弟子
传法者一百许人。又见宪宗元和十二年并
文宗开成三年(赞宁僧统宋高僧传)
唐¶ 第 821c 页 T49-0821.png

终南山圭峰禅师宗密。果州西充人。姓何
氏。世业儒。宪宗元和二年。将赴贡举。偶造
遂州圆禅师法席味其道法。遂求披剃。当年
取具。一日随众僧斋于府吏任灌家居末座。
以次授经得圆觉十二章。未终轴而感悟。归
告于圆。圆曰。汝当大弘圆顿之教。此诸佛
授汝耳。行矣无自滞于一隅。遂奉命辞去。谒
荆南忠禅师洛阳照禅师。皆蒙记莂。抵襄汉
因病僧付华严疏。即上都澄观大师之所撰
也。览之欣然曰。吾禅遇南宗。教逢圆觉。一言
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今复得
兹绝笔。寻诣上都礼见清凉国师。未几复入
终南圭峰兰若。文宗太和中。徵入内赐紫衣。
帝累问法要。朝士归慕。唯相国裴休深入堂
奥。受教为外护。师以禅教学者互相非毁。遂
著禅源诸诠。写录诸家所述诠表禅门根源
道理文字句偈。集为一藏。以贻后代。武宗会
昌元等正月六日。于兴福院诫门人。令舁尸
施鸟兽。焚其骨而散之。言讫坐灭。道俗奉全
身于圭峰。茶毗得舍利。藏之石室。宣宗追谥
定慧禅师。塔曰青莲。寿六十三。嗣遂州圆。六
组下五世荷泽派也。

诏嵩岳慧安禅师并神秀禅师至都。肩舆入
殿。太后亲加跪礼。奉于宫禁。朝夕问道。尊
安为国师。时王公已下闻风来谒。望尘拜伏
(传灯录)

北宗秀禅师 讳神秀。五祖旁出之嗣。生开
封李氏。少业儒。博综多闻忽思出家。至蕲州
双峰寺遇五祖。乃叹服而事之。樵汲供役以
唐¶ 第 822a 页 T49-0822.png
求其道。祖乃度之。五祖入灭。师住江陵当阳
山。太后闻之召至都下。同慧安国师于内道
场供养。特加钦礼。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以
旌其德。中宗既立。尤加礼重。大臣张说尝
闻法要执弟子礼。师示众曰。一切佛法自心
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中宗神龙二年二
月入灭于东都天宫寺。谥大通禅师。敕葬龙
门。葬日给羽仪卤簿。帝送至便桥。敕中书令
张说为制碑文。师生于隋末百有馀岁。僧腊
八十。时岐王范及徵君卢鸿一皆勒碑制诔。
旧唐书有传。赐僧谥号自师而始。门人普寂
义福等皆嗣袭师位(僧传)

嵩岳安国师 讳慧安。荆州枝江卫氏子。幼
年出家披剃。隋文帝开皇十七年遁居山
谷。炀帝大业中开济渠丁夫之饿殍也。师为
乞食以活之。炀帝闻而徵师。不赴潜入太和
山。登衡岳行头陀行。太宗贞观间至蕲州黄
梅谒五祖。遂得心要。高宗麟德元年。游终
南山石壁因止焉。高宗诏之不起复至嵩少。
乃云是吾终焉之地也。禅者辐辏。太后遣使
召师入见。偕北秀禅师同膺钦礼。太后尊师
为国师。至中宗神龙二年赐紫袈裟。为度弟
子二七人。延入禁中供养。是时中宗遣内侍
薛简诏六祖。祖不赴诏逾三年。中宗又赐师
磨衲僧衣。辞归嵩岳。景龙三年三月三日。嘱
门人曰。吾死矣将尸向林中。待野火焚之。至
八日偃身而寂。春秋一百二十八。门人遵旨。
果野火自然阇维。得舍利八十粒。内五粒大
而紫色。进留宫禁。睿宗先天元年门人建塔
唐¶ 第 822b 页 T49-0822.png
焉。世称老安国师。嗣法弟子仁俭破灶堕嵩
岳圭(传灯录)

丁酉神功元年 戊戌圣历元年。

皇嗣(睿宗也)固请逊位于庐陵王。九月立庐陵王
哲为皇太子。复名显大赦天下 己亥圣历
二年。

庚子久视元年冬十月。制复以正月为十一
月。一月为正月。

辛丑长安元年 壬寅二年 癸卯三年 甲
辰长安四年。

** 中宗

讳显。高宗第七子。立为皇太子。初高宗崩太
子即位。正月尊天后为太后。立妃韦氏为皇
后。擢后父韦玄贞豫州刺史。帝以玄贞为侍
中。裴炎固争不从。炎白太后密谋。二月戊午
废帝为庐陵王迁房州。又迁均州。流玄贞钦
州。则天圣历元年。复立为皇太子。至是乙
巳年正月乙巳天后传位太子。丙午帝即位。
丁未太后徙居主阳宫。帝帅百官上尊号曰
则天大圣皇帝。十一月壬寅崩。神龙元年二
月复唐国号。郊庙社稷旗帜百官皆如永淳
以前故事。以神都(洛阳也)为东都。北都为并州。
帝在位六年。寿五十五岁 神龙(二)景龙(四)

乙巳神龙元年四月。帝降御札召曹溪六祖
入京。其辞曰。朕延宗秀二师宫中供养。每
究一乘二师并推让云。南方能禅师密受忍
大师衣法。可就彼问。今遣内侍薛简驰诏迎
请。愿师慈念速赴上京。祖表谢辞以疾。简曰
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当习禅定。若不因
唐¶ 第 822c 页 T49-0822.png
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
如何。祖曰。道由心悟岂在坐耶。简曰。弟子
回朝主上必问。愿师指示心要令得明道。祖
曰。道无明暗。简曰明喻智慧。暗况烦恼。倘
不以智慧照破烦恼生死凭何出离。祖曰。若
以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机。简曰何谓
大乘见解。祖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
之性即是实性。实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住
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性相如如名之
为道。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祖曰。外
道将灭止生。以生显灭。灭犹不灭。生说无生。
我说本自不生。今亦无灭。所以不同外道。汝
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
清净心体。湛然常住妙用恒沙。简礼辞归阙
表上祖语。帝咨美久之。寻遣使赐祖磨衲袈
裟鉼钵绢五百匹。谕天子向慕之意(传灯)

楞严经 天竺沙门般剌蜜谛此云极量。是
年至广州居制止道场。五月于灌顶部中诵
出一品。名楞严经。弥伽烁法此云云峰。译成
一部十卷。宰相房融笔受。融时贬流高州。因
得以寓于译所。沙门怀迪證译。传经事毕。朝
廷责以私译。蜜谛遂泛舶携梵夹归天竺(译记)
丙午神龙二年僧范等加五品阶(唐旧史)

试经度僧 八月诏天下试童行经义。挑通
无滞者度之为僧。试经度僧从此而始(唐旧史)

沙门智严。于阗国王之子。幼年来唐。早居荣
禄。授大将军封郡公。是年五月请舍宅为寺。
敕允其请。又固请出家。十二月二十四日墨
制云。人之情也莫不贪禄惜位。卿之愿也乃
唐¶ 第 823a 页 T49-0823.png
欲弃俗出家。忽省来奏。差赏兼怀。特遂所
祈。式成高志。仍请住终南山至相寺。多预翻
(释教录)

丁未景龙元年二年三月朔方道大总管张仁
愿。筑三受降城于河上。属丰州。

岳神乞戒 嵩岳元圭禅师。生伊阙李氏。幼
岁出家。高宗永淳年间受具戒隶闲居寺习
毗尼。谒安国师顿悟玄旨。遂庐于嵩岳之
庞坞。是年一日有异人。峨冠裤褶(音习)而至。
从者极多伟甚称谒大师。师睹其非常乃谕
之曰。善来仁者胡为而至。彼曰师宁识我耶。
师曰。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邪。
彼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师安得一目
我哉。师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
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
空及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
焉能生死吾邪。神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于
馀神。讵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授以正戒
令我度世师曰。汝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
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闻
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师即为张座
秉炉正几曰。付汝五戒。若能奉持即应曰能。
不能即曰否。神曰谨受教。师曰汝能不淫乎。
曰我亦娶也。师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曰
能。师曰汝能不盗乎。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
哉。师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
也。曰能。师曰。汝能不杀乎。曰实司其柄焉
曰不杀。师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疑混也。曰
能。师曰。汝能不妄乎。曰我正直焉有妄乎。师
唐¶ 第 823b 页 T49-0823.png
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曰能。师曰。
汝不遭酒败乎。曰能。师曰如上是为佛戒也。
师又曰。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
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
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
寂默而不为休。信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
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惛
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
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孰为戒哉。神曰我
神通亚佛。师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
十句七能三不能。神悚然避席跪启曰。可得
闻乎。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
曰不能。师曰。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结四海
乎。曰不能。师曰。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
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
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
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
业亦不牢久。无缘亦是一期。众生界本无增
减。廓无一人能主其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
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
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神曰我诚浅昧。
未闻空义。师所授戒我当奉行。今愿报慈德
效我所能。师曰。吾观身无物。观法无常。块
然更有何欲邪。神曰师必命我为世间事展
我小神功。使已发心初发心未发心不信心
必信心五等人自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
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师曰。无为是无为
是。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堕叛佛邪。愿随
意垂诲。师不得已而言曰。东岩寺之障莽然
唐¶ 第 823c 页 T49-0823.png
无树。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于
东岭乎。神曰已闻命矣。然昏夜必有喧动。愿
师无骇。即作礼辞去。师门送而且观之。见
仪卫逶迤如王者之状。岚霭烟霞纷纶间错。
幢幡环佩凌空隐没焉。其夕果有暴风吼雷
奔云掣雷栋宇摇荡宿鸟声喧。师谓众曰。无
怖无怖。神与我契矣。诘旦和霁。则北岩松
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师谓其徒曰。吾没后
言莫及之。若为口实人将妖我。至玄宗开元
四年。师嘱门人曰。吾始居寺东岭。我今入灭。
可寘吾骸于彼。言讫而化。师嗣慧安国师。国
师嗣五祖大满禅师(传灯录)

己酉景龙三年。年召道岸律师入宫。为妃主
受归戒。图戒形林光宫御制赞曰。戒珠皎
洁。慧流清净。身局灵篇。心融入定。学妙真
宗。观通实性。维持法务。纲纪德政。律藏冀其
传芳。像教因而光盛。玄宗开元五年师入灭。

** 睿宗

讳旦。高宗第八子。初封豫王。又封相王。景龙
四年六月。中宗遇弑。韦后秘不发丧。立温
王重茂为皇太子。发丧即位。年曰唐隆。相王
子隆基平内难。奉相王辅少帝。少帝寻逊位
于相王。相王乃即帝位。在位三年。立隆基为
皇太子。玄宗开元二年七月重茂薨。谥曰殇
皇帝。寿二十岁。开元四年六月睿宗崩。寿五
十五岁 景云(二)先天(一)

庚戌六月。改元景云元年。八月以左武卫大
将军薛讷兼幽州都督节度使。节度使之名
始自讷也。百官赐爵。普度僧道万数(旧唐史)
唐¶ 第 824a 页 T49-0824.png

壬子先天元年七月。帝传位于太子。

** 玄宗

讳隆基。睿宗第三子。初封楚王。改封临淄
王。景云初立为皇太子。先天元年八月即位。
在位四十三年。寿七十八。尊睿宗为太上皇
 开元(二十九)天宝(十四)

癸丑开元元年 秋七月帝与岐王范薛王业
郭元振及王毛仲高力士等。诛宰相谋废立
恶逆者。曰萧至忠窦怀贞岑羲崔湜常元楷
李慈等。赏功臣官爵。宦官之盛自始于此。
十二月赦天下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
相。中书省为紫微省。门下省为黄门省。侍中
为监。雍州为京兆府。洛州为河南府。长史为
尹。司马为少尹。

六祖慧能大士尊者 俗姓卢氏。名能。其先
本籍范阳(今豕州也冀域)。父行[啖-口+王]高祖武德年谪官新
州生能。遂为新兴人也。甫三岁而父丧母守
节育之。及长家益贫。祖乃采薪鬻而供母。一
日过市廛。闻客读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问
客曰。此法得于何人。客曰。此名金刚经。得于
黄梅忍大师。祖遽告其母。即趋。五祖抵韶州。
尼无尽藏者读涅槃经。尼问经字。祖曰。字
则不识。义则请问。尼曰字尚不识。曷能会义。
祖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尼惊异之。谓人
曰。能是有道之人宜供养之。近处宝林古寺
旧基。众请营茸而延居之。四众云集俄成宝
坊。祖念大法。直造黄梅之东山。即高宗咸
亨二年也。既得法已。机语列于五祖章下。丙
子仪凤元年正月八日。回届南海法性寺。二
唐¶ 第 824b 页 T49-0824.png
僧论风动幡动。祖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
者心动。印宗法师闻之竦异。遂邀祖扣其所
自。乃知其为卢居士也。正月十五日会诸名
德为祖剃落。二月八日法性寺就智光律师
受具戒。既得戒遂开东山法门。明年二月八
日归宝林寺。韶州刺史韦据请于大梵寺转
妙法轮。并受无相心地戒。门人纪录目为坛
经。后返曹溪雨大法雨。中宗神龙元年四月。
帝遣内侍薛简诏师不起。简以所资法要回
奏。帝叹美诏赐磨衲袈裟钵绢。十二月十九
日敕改韶州古宝林为中兴寺。丁未十一月
十八日又敕韶州刺史重加崇饰。赐额为法
泉寺。祖新州旧居为国恩寺。睿宗先天元年
一日。忽谓众曰。吾忝于忍大师处受其法要
并及衣钵。今为汝等信根纯熟。但说法要无
有疑者。衣钵不须传也。听吾偈曰。心地含
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次年七月一日吾返新州国恩寺。至是度人
说法已。四十年八月三日。沐浴跏趺而化。寿
七十六。十一月十三日归塔于曹溪。今南华
寺是也。前刺史韦据碑之(正宗记)。肃宗上元元
年。帝慕祖之道。遣使诏取其所传西竺衣钵。
就内瞻礼。代宗嗣位。承泰元年五月五日。帝
梦祖请衣钵还。帝即遣使驰送曹溪。宪宗元
和十年。南海经略。马总以曹溪六祖未有谥
请于朝。帝赐谥曰大鉴禅师。塔曰灵照。总又
请柳子厚为师撰行业碑(传灯录。又子厚文集)

帝问佛恩 开元二年。帝宣问左街僧录神
光法师曰。佛于众生有何恩德。致舍君亲妻
唐¶ 第 824c 页 T49-0824.png
子而师事之。说若有理朕当建立。说若无理
朕当削除。神光曰。佛于众生。恩过天地明踰
日月。德重父母义越君臣。帝曰。天地日月具
造化之功。父母君臣具生成之德。何以言佛
并过此乎。光曰。天能盖不能载。地能载不能
盖。日则照昼不照夜。月则照夜不照昼。父祇
能生不能养。母则能养不能生。君有道则臣
忠。君无道则臣佞。以此而推德则不全。佛
于众生恩则不尔。言盖则四生普覆。论载则
六道俱承。论明则照耀十方。论朗则光辉三
有。论慈则提拔苦海。论悲则度脱幽冥。论圣
则众圣中王。论神则六通自在。所以存亡普
救。贵贱皆携。唯愿陛下留心敬仰。帝悦曰。佛
恩如此。非师莫宣。朕愿回心生生敬仰(唐旧史)
 甲子十二年 开元十三年。

破灶堕 破灶堕禅师。不称名氏。得法于慧
安国师。隐居嵩岳。山坞有庙。灵甚。殿中唯
安一灶。远近祭祀不辍。师一日引侍僧入庙。
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
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
下。灶乃倾堕。须臾一人青衣峨冠设拜师前。
师曰。是甚么人。曰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
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
来致谢。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彊言。神再
拜而没。由是时人呼师曰破灶堕和尚(传灯录)

律至日本 开元十四年。日本国沙门荣睿
等至扬州。奉僧伽黎衣十领。其上缀以山川
异物之状。盖其国主附之。以施中国沙门。时
鉴真律师受其衣。叹外国人有佛种性。欲往
唐¶ 第 825a 页 T49-0825.png
化之。会睿等劝请。律师遂附舶而东至日本。
彼王枉驾迎劳。馆于毗卢殿。未几请真授归
戒。夫人群臣皆以次禀受。日本自是始有律
宗焉(本传)

一行禅师 高僧传曰。释一行。俗姓张。钜鹿
人也(今顺德路冀州之域)。本名遂。则太宗朝郯国公公谨
之支孙也。丱岁不群博于记诵。读书不再览。
遇禅师普寂于嵩山。乃悟世幻。遂礼之为师
出家剃染。隶中岳嵩阳寺。专勤精进。久之
往荆州当阳山。依慧悟律师习毗尼。抑详究
于阴阳谶纬之书。寻访算术。未至天台国清
寺。得尽寺僧之所蕴。自此声名籍甚。睿宗景
云二年三月。诏之赴阙。辞疾不行。玄宗开元
三年八月。帝遣礼部郎中张洽赍诏诣当阳
山。起之至京。帝谓曰。师有何能。对曰。略
能记览。帝命中官取官籍示之。师周览方毕。
覆其本记唱数幅。帝不觉降榻稽首曰。师实
圣人也。叹嗟久之。留光泰殿。诏对无恒。占
于灾福若指于掌。开元九年四月。朝廷以麟
德历不验。诏师改撰新历。师推大衍数立术
以应之。曰开元大衍历五十二卷。编入唐书
历律志。邢和璞者道术人也。谓尹愔曰。一行
和尚真圣人也。汉洛下闳造太初历云。八百
岁后当差一日。则有圣人定之。今年观毕矣。
属大衍历出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可信。
非圣人孰能预于斯矣。师学陀罗尼秘印于
金刚智三藏。开元十一年十月。师制水运浑
天黄道仪成。古未之有也。帝悦亲为制铭。诏
安武成殿以示百官。
唐¶ 第 825b 页 T49-0825.png

浑天黄道仪 其仪准圆天之像。具列宿赤
道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昼夜而天运
周。外络二轮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行
一周。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以木匮为地
平。以仪半在地下。晦明朔望有准。立木人二
于地平。其一前置鼓。候至一刻则自击之。其
一前置钟。候至一辰则自撞之(见唐旧史)。帝于大明
宫从容问师社稷运祚。师曰。銮舆有万里之
行。社稷毕终得吉。安禄山反。帝幸蜀至万
里桥成都而还。僖宗崩。皇弟吉王长而贤。群
臣属望。中尉杨复恭请立其弟寿王杰。梁移
其祚。师言验也。开元十五年十一月八日。师
更衣端坐而逝。春秋四十五。帝哭之哀甚辍
朝三日。停龛三七日。颜容怡然。敕葬铜人原。
出内库钱五十万建塔。谥大慧禅师。帝亲制
文立碑。书之于石。敕东宫已下京官九品以
上并送至铜人原。设斋蓝田。开元十六年三
月。驾幸温汤。道由师之塔所。驻跸令品官告
以出豫之意。赐帛五十匹令莳塔前松柏。师
嗣嵩山普寂禅师。寂嗣北宗神秀。秀五祖旁
出之嗣也。宋赞宁僧统撰师传曰。师随驾幸
新丰。驾前辞帝东来嵩山。谒礼本师寂禅师。
入灭于罔极寺(唐旧史并僧传)

春游 开元十八年二月。始令百官于春月
旬休选胜行乐。自宰相至员外郎凡十二筵。
各赐钱五十缗。帝御花萼楼。邀其归请留饮。
迭使起舞尽欢而去。是时天下奏死罪止二
十四人(唐书)

经卷 沙门智升撰开元释教录二十卷。诠
唐¶ 第 825c 页 T49-0825.png
次佛经律论凡五千四十八卷。升又撰续内
典录一卷续译经图记一卷续佛道论衡一
卷。帝御花萼楼。召释道二教论义。法师道
氤与道士尹谦对辩。谦义负。有旨编所论入
藏。题曰开元佛道论衡(唐旧史)。法师道氤。俗姓
长孙。长安高陵人也。父容殿中侍御史。母
马氏。开元十八年于华萼楼对御定二教优
劣。氤雄论奋发河倾海注。道士尹谦对答失
次。理窟辞殚论宗乖舛。帝再三叹羡赐绢五
百匹充法施。另集对御论衡一本。盛传于代。
开元二十八年有疾上遗表入寂。帝览表恻
怛。遣中使内给事贾文瑰。将绢五十匹就院
吊赠。俗寿七十三。僧腊五十三。以其年八月
十三日葬终南山阴逍遥园侧(唐旧史并本传)

注经 开元十九年。御注金刚经颁行天下
(大藏流行众经目录)

太公庙 三月始令两京诸州各置太公庙(吕望
也)。以张良配飨。选古名将以备十哲。每岁二
月八月上戊日致祭如孔子礼。肃宗上元元
年追谥望为武成王(唐书)

秘密教 西天此土传流凡七世。初金刚萨
埵于毗卢遮那前亲受瑜珈五部苏悉轨范。
萨埵传龙猛大士。龙猛传龙智阇黎。住世皆
数百年。龙智传金刚智跋日罗菩提也。金刚
智始来东土。传之不空三藏。不空玄宗开元
间复往天竺入师子国。从普贤阿阇黎受十
八会金刚灌顶及大悲胎藏建坛之法。天宝
五载还至京师。以所得法授慧朗法师。由朗
而下南方厥嗣寖微降及末代。特所谓瑜珈
唐¶ 第 826a 页 T49-0826.png
佛事者存焉。

金刚智 籍洛阳广福寺。梵名跋日罗菩提。
此云金刚智。天竺南印度摩赖耶国人也。父
婆罗门善五明为建支王师。智生数岁。日诵
万言。年十五开悟佛理。遂出家随师中印度
那兰陀寺学阿毗达磨等。洎登坛法律听十
八部律。又诣西印度学小乘诸论。十馀年全
通经律论三藏。闻支那(此东土时事也)佛法崇盛。乃泛
舶而来。开元七年达于广府。次年至京。敕迎
舍大慈恩寺广弘秘密。建曼荼罗法。寻徙荐
福寺。大智(道也)氤大慧(一行也)二禅师。不空三藏
皆师事之。智所译经一行多预焉。一行尝禀
其坛法仪制。开元二十年八月十五日于洛
阳广福寺命门人曰。白月圆时吾当去矣。遂
礼毗卢遮那佛旋绕七匝。退归本院焚香发
愿。顶戴梵夹并新译教法付嘱讫。寂然而化。
寿七十一。腊五十一。十一月七日葬龙门南
伊川之右。弟子不空奏。奉敕谥灌顶国师。敕
中书侍郎杜鸿渐撰纪德碑(唐旧史并赞宁僧统僧传)

不空三藏 籍京兆大兴善寺。梵名阿目祛
跋折罗。华言不空金刚。北天竺婆罗门族。幼
孤随叔父观光东国。年十五师事金刚智。蒙
授教法。洎登具戒仪范。善解一切有部。金
刚智入寂已。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携弟子
三七人。附昆崙舶返五天印度。历彼诸国。
广求密藏及诸经论五百馀部。天宝五载还
京。奉敕权止鸿胪。六载诏入内立坛为帝灌
顶。赐号智藏国师。移居净影寺。夏祈雨有
应。帝自持宝箱赐紫袈裟。洛阳北邙山有巨
唐¶ 第 826b 页 T49-0826.png
蟒。毒气远喷。闻者立死。帝召师咒而毙之。天
宝十二载。西番大石康居三国兵围凉州。帝
请空祈阴兵救之。空结坛诵仁王密语。帝亲
秉炉。有神介冑而至。帝视之问曰。此何神
也。空曰北方毗沙门天王长子也。空诵密语
遣之。四月二十日西凉奏报。二月十一日城
东北三十许里。云雾间神兵长伟。城北门楼
有光明天王。怒视番帅。鼓角凌云而至。西
番畏惧卷甲遁去。帝览奏。因敕诸道城楼
置天王像此其始也。肃宗乾元中诏空入内
建道场护魔法。为帝受转轮王位七宝灌顶。
上元末空表请入山。李辅国宣敕令于终南
山智炬寺修功德。代宗立思渥弥厚。永泰元
年诏译密严仁王二经。帝为制序。十一月一
日制授特进试鸿胪卿。大历三年诏空大兴
善寺建坛。为近侍大臣及诸镇将帅悉授灌
顶。帝亲署加号太广智三藏。大历六年空进
所译经凡一百二十卷七十七部。九年示寂。
上表辞帝。敕使劳问赐医药。加开府仪同三
司封萧国公食邑三千户。固让不已。且曰。白
月圆满吾当逝矣。奈何临终更窃名位。乃以
五股金刚铃杵先师之所传者以银盘置菩提
子水精数珠留别。附中使李宪诚进。六月十
五日香水澡浴。东首倚卧北面瞻望阙庭。以
大印身定中而寂。享年七十。僧腊五十。弟
子慧朗次绍灌顶之位。馀知法者数人。帝辍
朝三日。赐绢布杂物钱四十万。造塔钱二百
馀万。敕功德使李元琮知护丧事。七月六日
茶毗。诏朝品刘仙鹤就寺置祭赠司空。谥太
唐¶ 第 826c 页 T49-0826.png
辩正广智三藏。收舍利数百粒。以八十粒进
内。其顶骨不坏。中有舍利一颗半隐半现。敕
于本寺别院起塔。御史大夫严郢为碑。徐浩
书树于本院(唐书旧史续高僧传)

(赞宁僧统)系传曰。传教相轮者。东夏以金刚智为
始祖。不空金刚为二祖。慧朗为三祖。自后岐
分派别。咸曰。传瑜珈大教多则多矣。而少验
者何。亦犹羽嘉生应龙应龙生凤凰凤凰已
降生庶鸟。矣欲无变革其可得乎。

癸酉开元二十一年分天下为京畿都畿关
内河南河东河北陇右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剑
南淮南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音琴)中岭南凡
十五道。各置采访使。方士张果老自言。已
数百岁。帝召之至阙。恳辞归山。制赐银青
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入常山不知所终。

华严合论 开元二十二年。太原李长者。名
通玄。日食一柏叶枣小饼。因呼枣柏大士。初
开元七年。太原孟县高仙奴馆之斋中造论。
逾三年迁马氏古佛堂侧。阅十年负经书而
去之。山行二十里偶一虎。长者抚之曰。吾
著华严论。能为择栖止处否。即以经囊负其
背。行至神福山原下土龛前驻止。长者乃于
龛著论。每夕口出白光以代灯烛。日有二女
子汲水炷香。每食时具馔。斋毕撤而去。如
是五载。长者著论毕。遂灭迹不见也。论成四
十卷。开元二十八年三月长者卒。寿九十五
岁。又著决疑论.会释.十门玄义.缘生解.迷
十明等论.十玄六相.百门义海.偈赞语等。并
传于世。
唐¶ 第 827a 页 T49-0827.png

药王 姓韦氏。名古。字老师。疏勒国人。开元
二十五年至京。纱巾毳袍杖藜而行。腰悬数
百葫芦。普施药饵。以一黑犬自随。凡有患
者。古视之即愈。帝敬礼为药王菩萨。皇后图
其形而供养之(出本草序及神仙传)

开元二十六年。诏天下州郡各建一大寺。以
纪年为号。额曰开元寺。六月立皇太子玙改
名亨(唐书)

文宣王 二十七年八月。追谥孔子为文宣
王。先是祀先圣先师。周公南向。孔子。东向。
制自今孔子南向被王者服。追赠弟子皆为
公侯伯(唐书)

青原 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本州
安城刘氏子。幼岁出家得法于六祖。归住青
原。至是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升堂
告众跏趺而逝。僖宗谥弘济禅师。塔曰归真。
嗣六祖尊者。

普寂禅师 京都唐兴寺普寂禅师。旧唐史
云。寂生河东马氏。少时遍参高僧学经律。师
事神秀凡六年。秀奇之尽以道授之。秀入京
因荐之于则天得度为僧。秀殁天下好释氏
者咸师事之。中宗闻其高行。特下制令代神
秀统其法众。玄宗开元十三年有旨移居都
城。时王公士庶争来礼谒。寂严重少言。难
见其和悦之容。远近尤以此重之。至是开元
二十八年入寂。有敕赐号大照禅师。葬日河
东尹裴宽及其妻子并衰麻列于门徒之次。
士庶倾城哭送。市易几废。师嗣秀。秀嗣五祖。
嗣子惟政一行。
唐¶ 第 827b 页 T49-0827.png

南岳 禅师。讳怀让。金州杜氏子。年十五辞
亲往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师出家。受具戒
习毗尼。诣曹溪参六祖。逾八年乃领法要。祖
谓师曰。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谶汝足下
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师侍祖一十五年。睿
宗先天元年往衡岳居般若寺。至是开元中
接马祖道一。付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
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天宝三载八
月十一日圆寂于衡岳。寿六十八。敕谥大慧
禅师。塔曰最胜轮之塔。师嗣六祖 天宝三
年改年曰载。至肃宗乾元元年复称年。

祠部牒 天宝五载五月制天下度僧尼。并
令祠部给牒。今谓之祠部者始起于此。

戊子天宝七载。大将军高力士于西京建宝
寿寺成铸洪钟。办斋以庆之。举朝毕集。约
以击钟一杵。施钱百缗。有乐施者至二十杵
(唐旧史)

庚寅天宝九载五月。赐安禄山爵东平郡王。
唐将帅封王自禄山始。安禄山者本营州柳
城胡。初名阿荦山。突厥所谓斗战神者是也。
本姓康。母阿史德。为觋居突厥中。祷子于
乾荦山。及禄山生有光照穹庐。野兽皆鸣。望
气者言其祥。父死。母携之再适突厥安延偃。
会其部落破散。与延偃兄子思顺俱逃来唐。
故冒姓安氏名禄山也。又有史𡨧(苏骨反)于者。以
禄山同里闬骁勇闻。累遇将军赐名思明。自
后俱反。

壬辰天宝十一载三月改吏部为文部邢部
为宪部(唐书)
唐¶ 第 827c 页 T49-0827.png

乙未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肃宗乾
元二年安灭。代宗广德元年史灭。

** 肃宗

讳亨。玄宗第三子。开元二十六年立为皇太
子。丙申年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幸蜀。
太子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乃七月也。尊玄
宗曰太上皇。改扶风为凤翔府。在位七年。寿
五十二岁 至德(二)乾元(二)上元(二)宝应(一)

丙申七月改至德元年。安禄山自称大燕皇
帝。建元圣武。兵入长安。次年安禄山为其阉
竖李猪儿执刃斫其腹死。其子安庆绪立。丁
酉至德二载九月克复西京。十月克复东京。
丁卯帝入西京。十二月上皇还至咸阳居兴
庆宫。肃宗立子广平王俶为楚王。加封功臣。
加郭子仪司徒。李光弼司空。以蜀郡为南京。
凤翔为西京。西京为中京(唐书)

戊戌乾元元年。大赦改元。复以载为年。帝于
禁中立内道场。讲诵赞呗。寻敕五岳各建
寺。选高行沙门主之。听白衣能诵经五百纸
者度为僧。或纳钱百缗请牒剃度。亦赐明经
出身。及两京既平。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僧
道万馀人。因而始有进纳之名。立楚王为
太子。

放生池 乾元二年三月。诏天下诸州各置
放生池。十月敕升州刺史颜真卿。撰有唐天
下放生池碑铭。其序云。我皇举天下以为池。
罄域中而蒙福。乘陀罗尼加持之力。竭烦恼
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髣髴。八月命司
徒郭子仪讨安庆绪。以宦官开府仪同三司鱼
唐¶ 第 828a 页 T49-0828.png
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观军容之名自
此始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立为大燕皇帝
 庚子上元元年。

荷泽 神会禅师。襄阳高氏子。年十四为沙
弥。谒六祖即得法。寻往西京受戒。中宗景
龙二年归曹溪。祖灭后二十年间。曹溪顿宗
沈废于荆吴。嵩狱渐门盛行于秦洛。师于
天宝四载入京著显宗记。以订两宗南能顿
宗北秀渐宗也。至是上元元年师辞众奄然
而化。葬于龙门。敕建塔院。赐号真宗般若。师
嗣六祖(传灯) 荷泽山东昌路曹州也。荷(音哥)
兖州之域。

辛丑上元二年八月。制去年号但称元年。去
尊号但称皇帝以建子月为岁首月。皆以
所建之辰为数。明年复如初。史思明爱少子
朝清立为太子。欲杀其长子朝义。朝义部将
骆悦。囚史思明杀之。朝义朝义即帝位。

南阳国师 名慧忠。生浙东越州诸暨冉氏。
受六祖心印。居南阳白崖山党子谷。四十馀
年不下山。肃宗闻其道行。上元二年敕中使
孙朝进诏徵赴京。待以师礼。居于福寺西禅
院。帝问师在曹溪得何法。师曰。陛下还见空
中一片云么。帝曰见。师曰。钉钉著悬挂著。
帝又问如何是十身调御师。乃起立曰。会么。
帝曰不会。师曰。与老僧过净瓶来。帝又曰如
何是无诤三昧。师曰。檀越踏毗卢顶上行。帝
曰此意如何。师曰。莫认自己清净法身。帝
又问。师乃不之视。帝曰朕是大唐天子。师何
以殊不顾视。师曰。还见虚空么。帝曰见。师
唐¶ 第 828b 页 T49-0828.png
曰。他还贬目视陛下否。帝领解。至代宗大
历十年。师以化缘将毕乃辞帝。代宗曰。师灭
度后弟子将何所记。师曰。告檀越造取一所
无缝塔。帝曰就师请取塔样。师良久曰会
么。帝曰不会。师曰。贫道去后有侍者应真。却
知此事乞诏问之。十二月十九日右胁而逝。
塔于党子谷。谥大證禅师。代宗诏应真问前
语。真良久曰。圣上会么。帝曰不会。真述偈
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
树下合同船。琉璃殿上无知识。应真住江西
吉州耽源山。嗣南阳国师(传灯录)

壬寅宝应元年建巳月。楚州刺史崔侁表称。
有尼真如恍惚登天见上帝。赐以宝玉十三
枚。云中国有灾以此镇之。群臣表贺。因曰宝
应。甲寅上皇崩。帝以寝疾发哀于内殿哀慕
疾转剧。乃命太子监国。甲子制改元。复以
建寅为正月。月数皆如其旧。丁卯帝崩。戊辰
发大行皇帝丧。己巳太子即帝位。楚州今
淮安路。

** 代宗

讳豫。初名俶。肃宗长子。封广平王。为元帅。
与郭子仪等克复二京。乾元元年立为皇太
子。至是即位。在位十七年。寿五十三岁 广
(二)永泰(一)大历(十四)

癸卯广德元年 史朝义战败走范阳。穷蹙
缢死林中。冬十月吐蕃陷京师。帝出陜。郭子
仪克复之。帝还宫。十二月诏修五台文殊菩
萨殿。铸铜为瓦。涂以黄金。

甲辰二年。诏内道场选三百僧。百人为番诵
唐¶ 第 828c 页 T49-0828.png
仁王般若经。出入乘马。五月行道。

乙巳永泰元年。诏天下官司。毋得撞辱僧尼
(旧史)

盂兰盆 丙午大历元年七月壬午。帝作盂
兰盆会于禁中。设高祖太宗已下七圣位。建
巨幡。各以帝号标其上。自太庙迎入内道场。
是日立仗百僚于光顺门迎拜导从。自是岁
以为常。癸未太庙二室生灵芝。帝赋诗美之。
百僚皆和(见唐旧史)。经云。佛大弟子目犍连尊者神
通第一。适母氏命终堕饿鬼中。目连往见之。
白佛救度之。佛命以七月十五僧自恣日备
设斋供。供佛斋僧念读诸经。母乃脱离饿鬼。
丁未大历一年七月。观军容鱼朝恩。奏以先
所赐庄为章敬寺。以资太后冥福。

精进 法华辅行云。于法无染曰精。念念趣
求曰进。相国杜鸿渐出抚巴蜀。是年至益州
(西川成都府也)。遣使诣白崖山。请无住禅师入城。问法
要曰。弟子闻金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
法门。未审是一是三。师曰。无忆名戒。无念
名定。莫妄名慧。然一心不生则具戒定慧。非
一非三也。公曰。后句妄字莫是从心之忘乎。
师曰从女者是也。公曰。有据乎。师曰。法句
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
妄。精进无有涯。公荡释疑情。时有鸦鸣。公
问师闻否。师曰。闻与不闻非关闻性。有声
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而
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悟此闻性则免
声尘流转。乃至色香味触亦复如是。公喜跃
称敬。详见传灯录。师嗣益州无相禅师。无相
唐¶ 第 829a 页 T49-0829.png
嗣资州寂。寂嗣资州侁。侁嗣五祖大满禅师。
为旁出派也。

甲寅大历九年。道士史华者以术得幸。因请
立刃梯与沙门觕法。有旨两街选僧应之。沙
门崇慧常诵首楞严咒。表请挫之。帝帅百僚
临观。史华履刃而上。招崇慧登之。慧乃蹑之
而升。往复无伤。慧乃命薪烈火聚于庭。慧
入以呼华。华惭汗不敢正视。帝大悦而罢。赐
崇慧号护国三藏。后不知其所终(出宣律师佛道论传)

三生石 沙门圆泽寓洛阳慧林寺。与隐士
李源厚善。慧林即源旧第也。父憕守东都。
为安禄山所害。源以故不仕。常居寺中。一
日偶相率游峨眉山。源欲自荆州溯峡以往。
泽欲由长安斜谷。源以为久绝人事。不欲复
入京师。泽不能强。遂自荆州舟次南浦。见
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泽望而泣曰。所不欲
由此者为是也。源惊问故。泽曰。妇子孕三
稔矣。迟吾为之子。不逢则已。今既见之无可
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令速生。三百浴儿。愿
公临顾。以一笑为信。后十三年于杭州天竺
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哀具浴。至暮而泽
亡。妇乳三日。源往视之。儿见源果轩渠而笑。
即具以语其家。葬事讫。源返寺中。后如期
自洛之吴。赴其约也。果于杭州西山下天竺
寺前葛洪井畔闻有牧童。扣牛角而歌曰。三
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
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源曰。泽公健否。
答曰。李君真信士。然世缘未尽。且勿相近。惟
勤修不惰。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
唐¶ 第 829b 页 T49-0829.png
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却
回烟棹上瞿塘。遂隐不见。源复归慧林。至穆
宗长庆初。年八十矣。御史中丞李德裕表荐
之。穆宗下诏以源守谏议大夫。源不赴(唐书旧史)

戊午大历十三年。诏两京律师详定新旧律
条。开列持犯。颁行天下。时禅化大行。江西
主大寂马祖也。湖南主石头憧憧凑二大士
之门。

己未大历十四年五月帝崩。太子即位。诏尊
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

** 德宗

讳适。代宗长子。初封奉节郡王。为天下兵马
大元帅。广德二年立为皇太子。在帝位二十
六年。寿六十四岁(本纪) 建中(四)兴元(一)贞元
(二十一)

庚申建中元年 辛酉建中二年。汾阳忠武
王郭子仪薨。寿八十五岁。

癸亥建中四年十月李希烈围襄城。帝发泾
原等道兵救之。泾原节度使姚令言至京师。
其部兵求赏不遂。鼓噪劫令言。反奉朱泚
为主。帝乃出幸奉天。守备单弱。泚遣泾原兵
马使韩旻。将锐兵袭奉天。大司农段秀实谓
岐灵岳曰。事急矣。使灵岳诈为姚令言符令
旻且还。当与大军俱发。窃令言印未至秀实
乃倒。用司农印。印符追及韩旻。旻得符而
还。朱泚自称大秦皇帝。建元曰应天。

甲子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改元天皇。
李希烈即皇帝位于许州。国号大楚。建元武
成。置百官。帝自奉天急幸梁州至城。固神策
唐¶ 第 829c 页 T49-0829.png
河北行营节度使李晟改复京城。六月朱泚
将奔吐蕃。为其将梁庭芬等斩之。传首行在。
诏改梁州为兴元府。帝至长安。进李晟爵西
平王。

乙丑贞元元年丙寅二年。五月诏律师道澄
入宫。为妃嫔内侍授归戒。赐号大圆律师。制
诸寺宣讲。复作盂兰盆会。依代宗时。

贞元三年分浙江东西道为三浙。浙西治
润州(今镇江路)。浙东治越州。宣歙池治宣州。各置
观察使以领之(唐书)

贞元四年诏迎岐州无忧王寺佛指骨。入禁
中供养。

马祖 江西禅师(法名道一)汉州什邡县人。姓马
氏。故称马祖。出家本邑罗汉寺。依资州唐和
尚落发。渝州圆律师授具足戒。玄宗开元间
习定南岳山中。遇让和尚度之。即得心印。始
自建阳佛迹岭迁临川(今江西抚州路)次至南康龚公
山。代宗大历四年。隶名钟陵开元寺。时连
帅路嗣恭聆风景慕。亲授宗旨。由是四方学
者云集座下。洪州廉使问师曰。吃酒肉即是。
不吃即是。师曰。若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
丞福。丞有省。师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
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师至是贞元四年正
月中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
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土
矣。言讫而回。既而示疾。院主闻和尚。近日
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
沐浴。跏趺而逝。宪宗元和八年赐谥大寂禅
师。塔曰大庄严之塔(见景德传灯录)
唐¶ 第 830a 页 T49-0830.png

石头 庚午贞元六年。南岳石头和尚入寂。
讳希迁。瑞州高要陈氏。励志劲敏。既冠直造
曹溪。得法未具戒。属祖圆寂。禀遗命谒青
原山思禅师。玄宗天宝初荐之衡山南寺。寺
东有石。状如台。乃结庵其上。时号之曰石
头和尚。著草庵歌参同契。盛行于世。至是圆
寂。塔于东岭。帝赐谥无际大师。塔曰见相。师
嗣青原思。思嗣六祖(传灯录)

国一 壬申贞元八年十二月国一禅师入寂。
师讳道钦。苏州昆山朱氏子。初业儒。年二十
八遇润州鹤林素禅师。勉之剃落。乃戒之曰。
汝乘流而行。逢径即止。师遂南迈。玄宗天宝
三载抵临安东北一山。樵者曰。此径山也。乃
驻锡焉。山有龙渊。龙王首化身为人。献其地
于师。乃成伽蓝(在今淅西道杭州路馀杭县径山禅寺是也。禅宗十方第一刹)。僧
问。如何是道。师曰。山上有鲤鱼。井底有蓬
尘。崔赵公问。弟子今欲出家得否。师曰。出家
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公有省。代
宗大历三年诏至阙下。帝亲瞻礼。帝谓忠国
师曰。朕欲赐钦师一名。国师欣然奉诏。乃
赐号国一禅师。后辞归径山。至是十二月示
疾。说法而逝。帝赐谥大觉禅师。师嗣鹤林
素。素嗣建康牛头山威禅师。威嗣牛头持。持
嗣牛头方。方嗣牛头岩。岩嗣牛头融。融嗣四
祖。乃四祖旁出之派也(传灯)

癸酉贞元九年正月。监铁使张滂请税茶。九
州县产茶。及茶山皆估。其直什税一。茶税
初于此 寿州毛罕妻。兴元元年产一子。名
毛债。猪头象耳骡足鱼腮人身。既长每以铁
唐¶ 第 830b 页 T49-0830.png
杖自鞭其身。持筱帚金田扫地。谓人曰。夙因
盗常住钱金故扫地以偿也。后越州云门有
赞之者曰。常住分文不可偷。日生万倍恐难
酬。猪头骡脚分明见。佛地今生扫未休。至是
庚酉年毛债死(佛祖通载并感业传)

释皎然 名昼一。作字。湖州人。有逸才。为颜
鲁公真卿于頔吴季德诸公所敬。陆羽至则
清谈终日。士大夫服其标致。然耻以文章名
世。尝叹曰。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
日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其性。岂若松岩
云月。禅坐相偶。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吾
将入杼山矣。于是裹所著诗文火之。后中丞
李洪刺湖州。枉驾杼山。请及诗文。昼曰。贫道
役笔砚二十馀年。一无所得。冥搜物累。徒起
我人。今弃之久矣。洪搜之民间仅得十卷。昼
卒。相国于頔序之进于朝。德宗诏藏秘阁。后
人为之称曰。𤁳之昼能清秀(高僧传)

宦官得专军政者。始自窦文场。初文场恶左
神策大将军柏良器。贞元八年十二月。左迁
良器为右领军。因而宦官得志。至是贞元十
一年五月。河东节度使李自良薨。监军王定
远奏。以行军司马李说为留后。说深德定远
请铸监军印。监军有印自定远始。

律师灵澈 字源澄。居越州云门寺。一时公
卿负才望。若刘长卿严维皇甫曾皆投刺结
友。澈诗与皎然僧标齐名。澈著律宗行源二
十一卷。蚤游京师。声誉显著。终老于越焉。相
国权德舆作序饯之。有观其容鉴其词知其
心不待境静而静之之语。宪宗元和十一年
唐¶ 第 830c 页 T49-0830.png
入灭。有文集二十卷。尚书刘禹锡为序。后人
称之曰。越之澈洞冰雪(本传)

丙子贞元十二年四月。帝生日故事命沙门
道士讲论于麟德殿。至是始命以儒二参之。
帝悦赐法师瑞甫紫方袍。命入官辅导皇太
子。

僧标 沙门名僧标。幼而神宇清茂。首中肃
宗乾元元年。试通经之选为僧。后习毗尼有
高行。至是贞元十四年结庵杭州之西岭上。
大雅与之游。如李吉甫韦皋孟简。皆与结尘
外交。吴人语曰。杭之标摩云霄。越之澈洞
冰雪。𤁳之昼能清秀。竟陵陆羽见标曰。日
月云霞吾知为天标。山川草木吾知为地标。
推能归美吾知为德标。闲居趣寂得非名实
在公乎。杭人尊之而不名。但呼曰西岭和
(高僧传)

塔记 己卯贞元十五年四月。庾承宣作福
州无垢净光塔铭。略曰。观察使柳公监军使
鱼公相与言曰。报君莫大于崇福。崇福莫大
于树善。树善莫大于佛教。教之本其在浮图
欤。夫塔者上参诸天。下镇三界。影之所荫。如
日月之照破昏为明。铃之所响。如金石之奏
闻声生善。如是诸福尽归人王。谋之既臧。相
顾踊跃。食王禄者乐于檀施。荷帝力者悦而
献工。役无告劳。功用斯毕。皇帝嘉焉。御札
题额。锡名贞元无垢净光之塔(唐书旧史)

宝林传 贞元十七年。建康沙门慧炬。天竺
三藏胜持。编次诸祖傅法记谶及宗师机缘。
为宝林传。
唐¶ 第 831a 页 T49-0831.png

癸未贞元十九年。东都圣善寺大师凝公示
寂。翰林白乐天作八渐偈吊之。其序曰。居
易尝求心要于师。师赐教焉。曰观觉定慧明
通济舍。由是入于耳贯于心有得也。师今云
亡。以八字作偈哀悼之(八偈留传灯录)

甲申贞元二十年九月。太子诵得风疾不能
言。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辛未朔。诸王亲戚入贺。
太子独以疾不能来。帝涕泣悲叹由是得疾
日益甚。凡二十馀日中外不通。莫知两宫安
否。

癸未帝崩。甲午宣遗诏。太子即帝位于太极
殿。

** 顺宗

诵。德宗长子。失音不能决事。居深宫施帘帷。
独宦官李忠言昭容牛氏侍左右。百官奏事。
自帏中可其奏。在位一年。寿四十六。

乙酉永贞元年八月庚子。制令太子即皇帝
位。朕称太上皇。徙居兴庆宫。乙巳宪宗即位
于宣政殿 永贞(一)

九月。太尉中书令韦皋薨。皋治蜀二十一年。
封南康忠武王。四川奉祀之以为土神。礼重
释氏法。嘉州镌山为石佛像成。皋为记有
曰。头围千尺。目广二丈。其馀相好一一称
是。又尝训一鹦鹉念佛。鹉毙。皋曰是念佛
者。官以桑门礼阇维之。果得舍利二颗。皋
为记。略曰。元精以五气授万类。虽鳞介毛
羽必有感清英纯粹者矣。聿彼禽类习乎能
言。了空相于不念。留真骨于已毙。殆其元圣
唐¶ 第 831b 页 T49-0831.png
示现感于人心。

** 宪宗

纯。顺宗长子。初封广陵王。永贞元年三月立
为皇太子。八月受诏即位。在位十五年。寿四
十五 元和(十五)

丙戌元和元年春正月上皇崩。十月诏天下
有道行僧。赴上都阐扬法化。

丁亥元和二年。诏信州(江东道)鹅湖山大义禅师。
入麟德殿设斋。召诸大德论道。帝临听论
义。有法师问。何谓四谛。师曰。圣上一帝三
谛何在。又问欲界无禅。禅居色界。此土凭
何而立。师曰。法师只知欲界无禅。不知禅
界无欲。曰如何是禅义。以指点空。法师无对。
帝曰。法师讲无穷经论。只这一点尚不奈何。
义却问众。师曰。毕竟以何为道。有对知者是
道。师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安得知
者是道。有对无分别是道。师曰。善能分别
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安得无分别是道。
有对四禅八定是道。师曰。佛身无为不堕诸
数。安得四禅八定是道。复有数人致对。义
皆乘机为晓之。帝问曰。何者是佛性义。曰不
离陛下所问。帝默契。由是益重禅宗。师衢州
须江徐氏。嗣马祖。元和十三年正月入寂。敕
谥慧觉禅师(旧唐书传灯录)径山旧祖图曰。大义滏禅
师。姓吴氏。

僧录 元和二年二月。制法师端甫掌内殿
法事仪。注录左右街僧事。僧录自甫而始(唐书旧史)
荆南城东天皇寺道悟禅师。唐协律郎符
载撰碑曰。道悟。姓张氏。婺州东阳人。年十
唐¶ 第 831c 页 T49-0831.png
四出家。依明州大德祝发。二十五受戒于杭
州竹林寺。初参国一于径山。留五年。代宗大
历十一年隐于四明大梅山。德宗建中初谒
江西马祖。二年参石头乃大悟。遂隐当阳紫
陵山。后于荆南城东天皇废寺。僧灵鉴者请
居。至是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以背痛入灭。
寿六十坐。三十五夏。法嗣三人。曰慧真。曰文
贲。曰幽闲。今荆南城东有天皇巷存焉(五灯)

戊子元和三年。诏怀晖禅师居京兆章敬寺。
每召对麟德殿论道。是年入寂。敕谥大觉禅
师。师泉州谢氏子。嗣马祖(传灯录)

荆南城西天王寺 道悟禅师。唐正议大夫
户部侍郎平章事荆南节度使丘玄素撰师碑
曰。道悟渚宫人。姓崔氏。子玉之后胤也。年
十五依长沙寺昙翥律师出家。二十三诣嵩
山受戒。三十参石头。赖沐指示曾未投机。次
谒忠国师。年三十四与国师侍者应真南还。
谒马祖。祖曰。识取自心本来是佛。不属渐次
不假修持。体自如如万德圆满。师于言下大
悟。祖嘱之曰。汝往住持莫离旧处。师蒙旨
已便返荆门。去郭不远结草为庐。后节使顾
问左右申其端绪。节使亲往访问。见其路隘
车马难通。极目荒榛曾未修整。因之怒其令
人持师抛于流水。旌旆旋归。居第火发莫可
近向。闻空中声曰。我是天王神。我是天王
神。节使谢过拜礼。烟焰顿息。亟趍江际。见师
水涯重伸忏悔。迎请在衙供养。于府西造寺。
额曰天王。师居常称云。快活快活临将入寂。
乃称苦苦阎罗王来取伊也。院主云。和尚
唐¶ 第 832a 页 T49-0832.png
被节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
地。师举枕子云。汝道当时是如今是。院主
无对。师掷下枕子而逝。当此元和五年十月
十三日也。寿八十二。坐六十三夏。嗣法一人。
曰崇信(见五灯会元录)

庚寅元和五年三月。敕谏议孟简补阙萧俛。
于醴泉寺监护译经润文(唐书旧史)

庞居士 襄州居士庞蕴者。衡州衡阳县人
也。字道玄。世本业儒。少悟尘劳。志求真谛。
德宗贞元初谒石头迁禅师。乃问不与万法
为侣者是甚么人。头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
后与丹霞天然禅师为友。一日石头问曰。日
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
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
非取舍。处处没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
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头然之。既
而头曰。子以缁邪素邪。士曰愿从所慕。遂不
剃染。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
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士于言下顿悟玄旨。遂厕祖之门徒焉。乃留
驻参承二载。有偈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
家团栾。头共说无生话。机辩捷出。诸方向之。
至是元和六年北游襄汉随处而居。有女名
灵照。卖竹漉篱以供朝夕。士坐次问灵照。古
人道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会。女
曰。老老大大作这个语话。士曰。尔作么生。女
曰。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士乃笑。士因
下桥被搂。女见亦去士边倒。士曰。尔作甚么。
女曰。见爷倒地。灵照相扶。士将入灭。谓灵
唐¶ 第 832b 页 T49-0832.png
照曰。视日早晚及午以报。照遽报日已中矣
而有蚀也。士出户观。灵照即登父座合掌坐
亡。士笑曰。我女锋捷矣。于是更延七日。州
牧于公頔闻之来问。士谓之曰。但愿空诸所
有。慎勿实诸所无。好住世间皆如影响。言讫
枕公膝而化。遗命焚弃于江湖中。庞婆走田
中。谓其子庞大曰。汝父死矣。庞大笑曰。嗄
倚锄亦脱去。婆曰。汝更愚痴。既为焚烧毕。婆
乃遍别乡闾。归隐之自后。莫知其所自。有诗
偈三百馀篇传于世。缁白伤悼。谓禅门庞居
士。即毗耶净名也(传灯庞传)

壬辰元和七年夏六月。大水为阴盈之象。帝
出宫女三百车(唐书)

办食飞走 元和八年。法师智辩悟解绝伦。
然寡徒侣。偶有耆宿阅辩著述乃曰。汝识至
高颇符佛意。今寡徒众盖缺人缘耳。佛犹不
能度无缘。况初心者乎。可办食布施飞走。却
后二十年当自有众。辩如其教炊米散郊外。
感鸟大集搏饭。辩祝曰。食吾饭者愿为法侣。
后二十年辩往邺城开讲。座下有众千馀人。
皆年少比丘(本传并感应录)

北山录 北山法师神清著。盛行于世。至是
元和九年清入寂。

百丈山 江西隆兴路(古洪州也)禅师名怀海。福州
长乐王氏子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马祖阐
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
同号入室。时三大士化门为角立焉。师上堂
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师
唐¶ 第 832c 页 T49-0832.png
创立丛林仪轨。名曰清规。至是元和九年正
月十三日归寂。寿九十五岁。敕谥大智禅师。
塔曰大宝胜轮。师嗣马祖(传灯)

清规 百丈山大智海禅师创立也。犹佛之
律条。动静云为折旋俯仰莫可犯也。丛林
尊行之。又有日用小清规。永明寿禅师所作
也。

元和九年正月。柳子厚作南岳大明律师碑。
其略曰。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
定慧。去之则丧。是以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
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达是道者
惟大明师。凡浮图之道衰。其徒必小律而去
经。大明恐焉。于是究戒律而大法以立。通经
教而奥义以修。凡衣服器用动有师法。言语
行止皆为物轨。全文载柳集。

鸟窠禅师 讳道林。杭州富阳潘氏子。母朱
氏诞时异香光明满室。因名曰香光。九岁出
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后诣长安西
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
妄颂。俾修禅那。师问曰。初云何观。云何用
心。礼久而无言。师三礼而退。属代宗诏径
山道钦禅师至阙。师就得以谒之。契悟心要。
及南归钱塘孤山永福寺。有辟支佛塔。时道
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有灵隐寺韬光禅
师曰。此之法会何以作声。师曰。无声谁知
是会。后见西湖之北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
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
禅师。有鹊巢于侧。人又曰鹊巢和尚。至是
元和间。白侍郎居易由中书舍人出刺杭州。
唐¶ 第 833a 页 T49-0833.png
闻师之道。因见师栖止巢上。乃问曰。师住
处甚险。师曰。大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山
河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
险乎。曰佛法大意如何。师曰。诸恶莫作众
善奉行。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
孩儿虽道得。八十翁翁行不得。侍郎钦叹。数
从问道。乃起竹阁于湖上近师之居。以便朝
夕之参益。竹阁者今曰广化寺。侍郎遗像存
焉。师于穆宗长庆四年二月十日告侍者曰。
吾今报尽。言讫跏趺而化。敕谥圆修禅师。师
嗣国一钦禅师。四祖旁派(传灯)

布氏侍者 法名会通。姓吴(俗名元卿)为供奉官。
元和十年一日奏帝曰。臣幼不食荤。志愿从
释浃旬蒙诏许出家。寻母患归杭州乡里。趍
谒鸟窠禅师于湖上。愿求剃度。窠曰。今时
为僧鲜有精苦者。行多浮滥。卿曰。本净非
琢磨。元明不随照。窠曰。汝若了净智妙圆体
自空寂。即真出家。元卿确请。窠乃与披剃
具戒。法名会通。侍窠年久。忽辞窠曰。诸方
学佛法去。窠曰。佛法此间亦有些子。通曰。请
和尚佛法。窠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通顿悟
玄旨。遂不游行。雅号布毛侍者。建伽蓝于喜
鹊寺之东葛岭之西坞曰招贤(传灯录)

丙申元和十一年。江州归宗寺智常禅师目
有重瞳。用药手按摩。久而目眦俱赤。因号赤
眼归宗。江州刺史李渤问曰。芥子纳须弥莫
妄谈否。师曰。人传使君读万卷书是否。李曰
然。师曰。使君自顶至踵如椰子大。万卷向甚
处著。渤俛首有省。师殁。有嗣法者甚盛师嗣
唐¶ 第 833b 页 T49-0833.png
马祖。

马郎妇 观世音也。元和十二年。菩萨大慈
悲力欲化陜右。示现为美女子。乃之其所。人
见其姿貌风韵欲求为配。女曰。我亦欲有归。
但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黎明彻诵者二
十辈。女曰。女子一身岂能配众。可诵金刚
经。至旦通者犹十数人。女复不然。其请更
授以法华经七卷。约三日通至期。独马氏子
能通经。女令具礼成姻。马氏迎之。女曰。适
体中不佳。俟少安相见。客未散而女死。乃即
坏烂葬之。数日有老僧。仗锡谒马氏。问女所
由。马氏引之葬所。僧以锡拨之。尸已化唯黄
金锁子之骨存焉。僧锡挑骨谓众曰。此圣者。
悯汝等障重故垂方便化汝耳。宜善思因免
堕苦海。语已飞空而去。自此陜右奉佛者众。
泉州粲和尚赞曰。丰姿窈窕鬓欹斜。赚杀郎
君念法华。一把骨头挑去后。不知明月落
谁家(观世音菩萨感应传)

清凉国师 清凉大统国师澄观。始见于则
天万岁通天元年。至顺宗在东宫之时。闻法
解悟。以心要问于国师。师答之。略曰。至道
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
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迷现量则惑苦纷然。
悟真性则空明廓彻。虽即心即佛唯證者方
知。然有證有知则慧日沈没于有地。若无照
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若一念不生则前
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无
智无得。然迷悟相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
如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影灭。若无
唐¶ 第 833c 页 T49-0833.png
心忘照则万虑俱捐。若任运寂知则众行爰
启。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
失玄微。动静未离法界。言止则双亡知寂。论
观则双照寂知。语證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
證不了。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
二之一心。契空有双亡之中道。帝之元和四
年五月。敕有司别铸金印。加清凉国师号僧
统国师。主教门事。帝问师曰。华严所诠何
谓法界。师曰。法界者众生身心之本体也。从
本以来虚明广大唯一真境而已。无有形貌
而森罗大千。无有边际而含容万有。昭昭于
心目之间而相不可睹。晃晃于色尘之内而
理不可分。非彻法之慧目离念之明智。不能
见自心如此之灵通也。故世尊初成正觉叹
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
以妄想执著而不證得。于是称法界性。说华
严经。全以真空简精。事理融摄周遍凝寂。帝
听于玄谈。廓然自得(旧唐书师文集。开成三年入寂)

护国真身佛骨 己亥元和十四年正月。帝
遣中使杜英奇。持香华往凤翔府法云寺护
国真身塔所。请释迦文佛指骨入内。帝御安
福门迎拜留禁中供养。三日五色光现。百僚
称贺。历送诸寺。释部威仪太常长安万年音
乐。旌幡鼓吹伟盛殊特。刑部侍郎韩愈上
表陈谏引古言今。称帝寿国祚之不延永。帝
大怒。以表示宰辅。将抵以死。裴度崔群为解
之贬潮州刺史。愈倒郡之初。以表哀谢劝帝。
东封泰山。久而无报。郁郁不乐。闻郡有大
颠禅师。道德名重。以书招之。三招而大颠
唐¶ 第 834a 页 T49-0834.png
至。颠之言论超胜。留数十日。或入定数日
方起。愈甚敬焉。师辞去。愈祀神海上。乃登
灵山造师之庐。问曰。弟子军州事繁省要处
乞师一句。师良久不顾。公罔措。时三平为侍
者乃敲床一下。师云作么。平云先以定动。后
以智拔。公乃拜三平而谢曰。和尚门风高
峻。愈于侍者处得个入路。师问愈曰。子之貌
郁然似有不怿何也。对曰。愈之用于朝享禄
厚矣。一旦以忠言不用。窜逐八千里。播越
岭海丧吾女孥。毒雾瘴气日夕发作。今黜于
无人之地。其生讵可保乎。愈之来也道出广
陵庙而祷之。幸蒙其力而卒以无恙。以主上
有中兴之功已奏章道之。使东巡泰山奏功
皇天。倘有意于此。则庶几召愈。述作功德
而荐之郊庙焉。愈早夜待之而未至。冀万一
于速归。愈安能有怿乎。颠曰。子直言于朝
也。忠于君而不顾其身耶。抑尚顾其身而强
言之以徇名耶。言用则获忠直之名。享报言
之利。不用而逐事之必至。何介介于胸中哉。
苟患乎逐则盍勿言而已。吾闻之为人臣者
不择地而安。不量势而行。今子遇逐而不怿。
趍时而求徇。殆非人臣之正也。且子之死生
祸福岂不悬诸天乎。子姑自内修而外任命
可也。彼广陵其能福汝耶。主上以奸臣负国
而讨之不暇。仅能克乎。而疮痍未瘳。方此
之际。而子又欲封禅告功以骚动天下。而属
意在乎己之欲归。子奚忍于是耶。且夫以穷
自乱而祭其鬼。是不知命也。动天下而不顾
以便己。是不知仁也。强言以干忠遇困而
唐¶ 第 834b 页 T49-0834.png
抑郁。是不知义也。以乱为治而告皇天。是
不知礼也。而子何以为之。且子之遭黜也所
言何事。愈曰。主上迎佛骨入大内。愈以佛
者夷狄之法耳。三代无佛而年祚永久。晋宋
梁魏事佛不夭则乱。愈恐主上惑于此。是以
不顾其身而斥之。颠曰。若是则子言谬矣。佛
也者覆天人之大器也。其道则妙物而为言。
其言则尽性命之理。其教则舍恶而趍善。去
伪而归真。其视天下犹父之于子也。而子
毁之。是犹子而刃父也。吾闻。善观人者观
其道之所存。而不较其所居之地。桀纣之君。
蹠蹻之臣。皆中国人也。然不可法者以其无
道也。舜生东夷。文王生西夷。由余生于戎。季
礼出于蛮。彼二圣二贤岂可谓之夷狄而不
法乎。今子不观佛之道。而徒以为夷狄。何言
之陋也。子以上古未有佛而不法耶。则孔孟
生衰周。而蚩尤瞽叟生上古矣。岂可舍衰周
圣贤而法上古凶顽哉。子以五帝三王之代
未有佛而长寿也。外丙二年。仲壬四年。何其
夭耶。书无逸曰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
年或四五年也。以汉晋之间人主夭且乱。则
汉明为一代之英主。梁武寿至八十六。岂必
皆夭且乱耶。愈曰。余谓佛者口不道先王之
法言。而妄倡乎轮回生死之说。身不践仁义
忠信之行。而诈造乎报应祸福之故。无君臣
之义。无父子之亲。贼先王之道。愈安得默而
不斥之乎。颠曰。甚哉子之不达也。有人于
此。终日数十而不知二五。则人必以为狂矣。
子之终日言仁义忠信。而不知佛之言常乐
唐¶ 第 834c 页 T49-0834.png
我净。诚无以异也。且子诵佛书。其疑与先
王异者可道之乎曰愈何暇读彼之书。颠曰。
子未尝读佛之书。则安知不谈先王之法言
耶。无乃以尝读孔子之书而遂疑彼之非乎。
抑闻人以为非而遂非之乎。苟以尝读孔子
之书而疑彼之非是舜犬也。闻之以为非而
遂非之是妾妇也。昔舜畜犬。犬所见者惟舜。
一日尧过而吠之。非爱舜而恶尧。以所常见
者舜未尝见尧也。又闻。女子之嫁也母送
之。巨往之汝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然则从
人者妾妇之事。安可从人之非而不考其所
以非之者乎。夫轮回生死非妄造也。此天地
之至数。幽明之妙理也。以物理观之。草木
根荄槁而复生。则其往复又何怪焉。孔子曰。
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庄子曰万物出于
机入于机。贾谊曰。化为异类兮又何足患。此
皆轮回之说。不俟于佛而明也。焉得谓之妄
乎。且子又以祸福报应为诈造。此尤足见子
之非也。夫善恶之报皆神理自然之应。易曰。
积善有馀庆。积恶有馀殃。又曰。鬼神害盈
而福谦。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
者也。此皆报应之说也。唯佛能隐恻乎人之
祸福。是以彰明较著言其必至之理。使不自
陷乎此耳。岂诈造哉。又言。佛无君臣之义父
子之亲。此固非子之所及也。事固有在方之
内者。有在方之外者。方之内者众人所共守
之。方之外者非天下之至神莫之能及也。故
圣人之为言也。有与众人共守而言之者。有
尽天下之至神而言之者。彼各有所当也。孔
唐¶ 第 835a 页 T49-0835.png
子之言道也极之则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感而
遂通。此非众人所共守之言也。众人而不思
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佛与人臣言必
依于忠。与人子言必依于孝。此众人所共守
之言也。及其言之至则有至于无心非唯无
心也。则有至于无我非唯无我也。则又至于
无生矣。则阴阳之序不能乱。而天地之数不
能役也。则其于君臣父子固有在矣。此岂可
为单见浅闻者道哉。今吾告汝。以佛之理盖
无方者也。无体者也。妙之又妙者也。其比
则天也有人于此。终日誉天而天不加荣。终
日诟天而天不加损。然则誉之诟之者皆过
也。夫自汉至于今历年如此其久也。天下事
物变革如此其多也。君臣士民如此其众也。
天地神明如此其不可诬也。而佛之说乃行
于中无敢议而去之者。此必有以蔽天地而
不耻。关百圣而不惭。妙理存乎其间然后至
此也。子盍深思之乎。今吾告汝。以学者必
考乎道之远者焉。道之远则吾之志不能测
者矣。则必亲夫人之贤于我者。彼之贤于我
者以此为是矣。而我返见其非则是我心有
所未尽知者也。是故深思彼之所是。而力求
之则庶几乎有所发也。今子屑屑于形器之
内。奔走乎声色利欲之间。少不如志则愤郁
悲躁。若将不容其生。何以异于蚊虻争秽壤
于积[葶-丁+呆]之间哉。于是愈瞠目而不收。气丧而
不扬。茫然有若自失。逡巡谓大颠曰。言尽
于此乎。颠曰。吾之所以告子者。盖就子之
所能而为之言。非至乎至者也。曰愈也不肖。
唐¶ 第 835b 页 T49-0835.png
欲幸闻其至者可乎。颠曰。诚尔心尽尔性。穷
物之理极天之命。然后可闻也。尔去吾不复
言矣。愈趍而出(韩子外传)

八月。帝与宰臣语。及愈有可怜者。授袁州
刺史。复造颠庐施衣二袭而请别曰。愈也将
去师矣。幸闻一言卒以相愈。颠曰。吾闻易
信人者必其守易改。易誉人者必其谤易发。
子闻吾言而易信之矣。庸知复闻他说不复
以我为非哉。遂不告。愈知其不可有闻。乃
去至袁州。孟简尚书知愈与大颠游。以书抵
愈嘉其信向。愈答简书称。大颠颇聪明识道
理。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乱。虽
不尽解其语要。且自胸中无滞碍。因与之往
还也(韩子文集)潮州灵山大颠禅师。讳宝通。潮州
扬氏子。嗣南岳石头希迁禅师。迁嗣吉州
青原行思。思嗣六祖大鉴禅师。是年柳子厚
卒。

庚子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帝崩。闰月皇太
子即位于太极殿。

** 穆宗

讳恒。宪宗第三子。元和七年立为皇太子。在
位四年寿三十岁 长庆(四)

辛丑长庆元年三月。庐龙节度使刘总举幽
燕二十馀郡归朝乞为僧。诏赐僧衣号大觉
大师。署所居第为报恩寺(唐史)

壬寅长庆二年三月。帝遣左街僧录灵阜。赍
诏起汾州无业禅师赴阙。阜至宣诏毕稽首
曰。主上此度恩旨不同。愿师起赴。师笑曰。贫
道何德累烦人主。汝可先行吾即往矣。遂沐
唐¶ 第 835c 页 T49-0835.png
浴敷座。告门人慧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
性与太虚同寿。一切境界本自空寂。迷者不
了即被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常了一切
空无一法当情。是诸佛用心处。言讫端坐至
中夜而逝。阜回奏其事。帝钦叹久之赐谥大
达国师。师蒙宪宗两朝敬重。凡三诏不赴。
师商州(今陜西安西路雍州之域)杜氏子。嗣马祖(传灯)

十月帝幸善因寺。施僧缗钱一百万。十一月
诏立景王湛为皇太子(唐书)

癸卯长庆三年八月。帝幸长庆宫。遇持钵僧
施绢三百匹(唐书旧史)

湖东寺如会禅师入寂。寿八十。韶州人。嗣马
祖一禅师(传灯录)

甲辰长庆四年冬。帝崩于寝殿。敬宗即位于
太极东序。十二月徐泗观察使王智兴以帝
生日请于泗州置戒坛度僧尼以资福。帝许
之。杭州永福寺刊石壁法华经。元稹为记
(唐书旧史图经)

** 敬宗

湛。穆宗长子。在位二年。寿十八 宝历(二)

乙巳宝历元年 丙午宝历二年十二月帝崩。

** 文宗

昂。穆宗第二子。初封江王。敬宗无子立江王。
在位十三年。寿三十三 太和(九)开成五(正月帝崩)
丁未太和元年。

随州大洪山(隶山南江北道陜州路豫州域)慈忍灵济大师。名
善信隆兴(江西洪州)张氏。宪宗元和中隶洪州开元
寺僧籍。参马祖一禅师。密契心要。敬宗宝
历二年抵随州太湖山侧居焉。属时亢旱乡
唐¶ 第 836a 页 T49-0836.png
人张武陵具羊豕以祈湖龙。师见而悲之曰。
害命济命。重增乃罪。可且勿杀。小须三日。吾
为尔祈。师即入山北之岩穴宴坐冥祷。雷雨
大作。数日后武陵迹而求之。师方在定。武陵
即施其山兴建精舍。以二子给侍左右。学侣
依向遂成法席。至是太和元年五月二十九
日。师密语龙神曰。吾前以身代牲辍汝血食。
今舍身偿汝可享吾肉。即引刀截右膝复截
左膝。门人奔持其刀。白液涌流俨然入寂。山
南东道奏上其状。帝嘉之赐所居额幽济禅
院。石晋天福中改为奇峰寺。宋神宗元丰元
年。又改曰灵峰寺。哲宗元祐二年九月。诏
改为十方禅寺。移洛阳少林寺长老报恩住
(寺记碑文)师嗣马祖一禅师(传灯)

药山 禅师惟俨。绛州韩氏。年十七依潮阳
西山慧照禅师出家。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
博通经论。严持戒律。首造石头头指之见
马祖。复还石头领悟心要。后住澧州药山。海
众云合。尚书李翱字习之刺朗州(常德路也)慕师之
道入山谒之。山诵经不顾李曰。见面不如闻
名。师呼之。李应诺。山曰。何得贵耳贱目。李
谢之乃问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云。会
么。李曰不会。山云。云在青天水在瓶。李忻
然答以偈曰。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
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又
问。如何是戒定慧。山云。这里无此闲家具。
李领解辞去。师嗣石头迁禅师。至是太和二
年入寂寿八十四。敕谥弘道大师。塔曰化城
(传灯录)
唐¶ 第 836b 页 T49-0836.png

龙潭 澧州龙潭崇信禅师。渚宫人(今荆潮北道荆门州)
家居荆南城天皇寺巷。礼道悟禅师出家。既
受具服勤左右。领悟玄旨。后诣澧阳龙潭栖
止焉。师嗣天皇道悟禅师。悟嗣石头迁。迁嗣
青原思禅师。思嗣六祖尊者。信接弟子。曰德
山宣鉴(传灯录)

石壁经 太和三年。苏州重玄寺刊石壁经
成。白侍郎居易为碑。略曰。夫开示悟入诸佛
知见。以了义度无边。以圆教垂无穷。莫尊
于法华经。凡六万九千五百五言。證无生忍。
造不二门。住不思议解脱。莫极于维摩经。凡
二万七千九十二言。摄四生九类。入无馀涅
槃。实无得度者莫先于金刚经。凡五千二百
八十七言。坏罪集福。净一切恶道。莫急于
尊胜陀罗尼经。凡三千二十言。应念随愿生
极乐土。莫大于弥陀经。凡一千八百言。用正
见观真相。莫出于普贤行法经。凡六千九百
九十言。诠自性认本觉。莫深于实相法密经。
凡二千一百五言。空法尘依佛智。莫过于
般若心经。凡二百五十八言。是八种经具十
二部三乘之要旨万佛之秘藏尽矣(详见乐天文集)
若心经凡有三译。二百五十八言者。太宗贞
观间玄奘三藏法师之译也。译之第三者也
(详见大藏目录)

丹霞 邓州丹霞天然禅师。六月入寂。寿八
十三。敕谥智通禅师。初师本业儒。将应举长
安。偶禅者于旅邸。禅者问曰。仁者何往。曰
选官去。禅者曰。选官何如选佛。曰选佛当往
何所。禅者曰。今江西马大师出世。是选佛
唐¶ 第 836c 页 T49-0836.png
之场。霞乃直造江西见祖。以手拓幞头额。马
祖视之曰。南岳石头是汝师也。遽抵石头。以
手拓幞头额石头曰。著槽厂去。霞礼谢入行
者房。随次执爨役凡三年。忽一日石头告众
曰。来日刬佛殿前草及期。凡大众诸童行各
备锹钁刬草。霞独以盆水洗头跪石头前。石
头笑而为之剃落。从而为之说戒。霞遂掩耳
而趍去。再谒马祖入僧堂坐圣僧颈。马祖曰。
我子天然。即拜马祖谢师赐与法号。因名天
然也。今之僧堂曰选佛场本于此也。师嗣石
(五灯作长庆四年入寂)

观世音菩萨现像 帝嗜蛤蜊。沿海官吏先
时递进。人亦劳止。至是太和五年一日。御
馔蛤蜊有擘不开者。一闻于帝。焚香祝之。乃
张菩萨形仪梵相具足。帝贮以金粟檀香合。
赐兴善寺令众瞻礼。因问群臣。斯何祥也。或
奏太乙山惟政禅师深明佛法博闻知见。乞
诏问之。即诏师至。帝问其说。政曰。物无虚
应。此乃启陛下信心耳。契经云应以此身得
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菩萨身已现。
且未闻说法。政禅师曰。陛下睹此为常耶非
常耶。信耶非信耶。帝曰。希有之事朕深信
焉。师曰。陛下心信闻说法竟。皇情悦豫得未
曾有。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留
师于内道场。累辞归山。诏令住圣寿寺。师
平原人。姓周氏。受业本州延和寺之诠澄法
师。得法于嵩山普寂禅师。隐居太乙山。学者
盈室。武宗初入居终南山。终后阇维。收舍利
四十九粒建塔焉。嵩山寂嗣北宗秀禅师(传灯)
唐¶ 第 837a 页 T49-0837.png
癸丑太和七年十月。帝诞节召法师知玄与
道士。入麟德殿论道。

南泉 池州南泉禅师。名普愿。郑州新郑王
氏子。幼慕空宗。肃宗至德二年。依大隗山大
慧禅师受业。诣嵩岳受具足戒。初习相部旧
章。究毗尼篇聚。游诸讲肆。历听楞伽华严。入
中百门观。精练玄义。后入马祖之室。顿忘筌
蹄。悟明心地。德宗贞元十一年憩锡池阳。不
下南泉三十馀载。至是太和初。宣城廉史陆
亘大夫请师下山。伸弟子礼。请振玄纲以说
法要。太和八年十二月示疾。告门人曰。星翳
灯幻亦久矣。勿谓吾有去来也。言讫而逝。师
嗣马祖(传灯录)

道吾 潭州道吾山禅师。名宗智。龙兴海昏
张氏子。幼依槃和尚受教。登戒参扣药山。密
契心印。到镇江鹤林指夹山见船子诚禅师
于华亭。至此太和九年九月七日入寂。阇维
得灵骨数片舍利。建塔道吾山。寿六十一。敕
谥修一大师。塔曰实相。后雷迁其塔于石霜
山之阳。师嗣药山俨。俨嗣石头迁(传灯录)

船子 华亭朱泾船子和尚。名德诚。遂宁府
人。得法于药山。至华亭泛小舟。随缘度日。人
莫知其高行。因号曰船子和尚。富有词句。后
因道吾指夹山会禅师来参。山既解悟。别去已
频频回顾。师遂唤阇黎。山回首。师竖起桡曰。
汝将谓别有耶。乃覆舟入水而逝。师嗣药山
丙辰开成元年。衢州子湖岩禅师。名利踪。
澶州人。姓周氏。出家幽州开元寺。依年受具
入南泉室。抵衢州马蹄山。至是开成二年。邑
唐¶ 第 837b 页 T49-0837.png
人翁迁贵施山下子湖创院以居师。师于门
下立牌曰。子湖有一只狗。上取人头中取人
心下取人脚。拟议则丧身失命。临济会下二
僧参才揭帘。师喝曰。看狗。僧回顾。师使归
方丈。僖宗广明元年入寂。塔于本山。师嗣南
泉愿(传灯录)

戊午开成三年三月。清凉国师澄观入寂。寿
一百二岁。腊八十三。加大统国师。帝谓以
祖圣宗仰。特辍朝三日。重臣缟素奉全身塔
终南山。未几有梵僧至阙表称。于葱岭见二
使者凌虚而过。问之答曰。北印度文殊堂神
也。东取华严菩萨大牙归国供养。有旨启塔。
果失一牙。遂阇维舌根不坏如红莲色。舍利
光明莹润。塔之赐塔曰妙觉。相国裴休奉敕
撰碑。敕写师真奉安大兴唐寺(唐旧史)。宋太宗
时。赞宁僧统撰大宋高僧传称。国师宪宗元
和间入寂。春秋七十馀二说不同。今并存之。
唐旧史曰。德宗贞元十五年四月帝诞节敕
有司备仪辇。迎教授和尚澄观入内殿。阐扬
华严宗旨。观升高座曰。大哉真界万法资始。
包空有而绝相。入言词而无迹。妙有不有。真
空不空。我佛得之。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
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空之中。融身刹以
相含。流声光而遐烛。我皇得之。灵鉴虚极。保
合大和。圣文掩于百王。淳风扇于万国。敷
玄化以觉梦。垂天真以性情。是知华严教旨
寂廓冲邃不可得而思议矣。失其旨也徒修
因于旷劫。得其门也等诸佛于一朝。帝顾谓
群臣曰。朕之师言雅而简。辞典而富。能以
唐¶ 第 837c 页 T49-0837.png
圣法清凉朕心。仍以清凉赐为国师之号。朕
思从来执身心我人及诸法定相。斯为颠倒。
群臣再拜稽首顶奉明命。由是中外台辅重
臣咸以八戒师礼之。

庚申开成五年春正月帝崩。帝之弟武宗立。
九月召道士赵归真等。入禁中修金箓道场。
十月武宗升玄坛。亲受法箓。左拾遗王哲谏
曰。王业之初不宜崇信太过。

** 武宗

炎。穆宗第五子。初封颖王。先是文宗太子永
薨无子。立敬宗子陈王成美为皇太子。及文
宗崩。中尉仇士良等矫诏废太子。立颖王为
皇太弟即位。在位六年。寿三十二 会昌(六)

辛酉会昌元年六月。以衡山道士刘玄静为
光禄大夫。充崇玄馆学士。六祖下五世圭峰
宗密禅师入寂(传灯录)

云岩 潭州云岩禅师。名昙晟。钟陵建昌王
氏。少出家于石门。参百丈海禅师二十年。因
缘不契。后造药山。山曰。百丈说甚么法。师
曰。一日上堂大众立定。以柱杖一时趁散。复
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甚么。山曰今日因子
得见海兄。师于言下顿悟。便礼拜。至是会
昌元年十月二十六日。唤主事令备斋。来日
有上座发去。至二十七夜入寂。荼毗得舍利
一千馀粒。瘗于石室。敕谥无住大师。塔曰净
胜。师嗣药山俨禅师。接弟子洞山价。曹洞宗
本于师也(传灯录)

九座山 癸亥会昌三年。正觉大师。讳智广。
兴化军仙游人。宪宗元和二年示生。初参盐
唐¶ 第 838a 页 T49-0838.png
官安国师及鄂州无等禅师有省。遂南归止
泉州。常持铁钵以一白犬自随。至是武宗将
废教。乃遁岩谷。宣宗复教复出南山。懿宗
咸通六年柢此九山之所。逢巨蟒欲来吞师。
师锡先飞撑拄蟒口。师入蟒口趺坐。逮师出
定蟒化为石矣。既而雷雨涌沙成院基址。由
是山之神移山八维。院居其中成九座焉师
僖宗乾符三年示寂。昭宗乾宁二年。敕谥正
觉大师。

甲子会昌四年三月。诏以道士赵归真为左
右街道门教授先生。帝锐意求仙。归真乘宠。
每排释氏。帝然之。复请与释氏辩论。有旨
追僧道于麟德殿谈论。法师知玄登论座。辩
捷精壮。道流不能屈。玄因奏曰。王者本礼乐
一宪度。吐纳服食盖山林匹夫独擅之事。愿
陛下不足留神。帝色不平。侍臣讽玄。赋诗以
自释。玄立进五篇。有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
且住一千年之句。帝知其刺(唐书旧史)

乙丑五年。赵归真荐举邓元超。偕刘玄靖等
愈排释氏。五月敕并省天下佛寺选汰僧人。
福州龟洋智真禅师慧忠作十偈。今出其三
篇。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谁言
在俗妨修道。金粟(维摩居士)曾为长者身。忍仙林下
坐禅时。曾被歌王割截肢。况我圣朝无此事。
只令休道亦何悲。形容虽变道常存。混俗心
源亦不昏。试读善财巡礼偈。当年岂例是沙
门。忠扬州柳氏子嗣草堂义。义嗣抚州曹山
耽章禅师本寂寂嗣洞山价(传灯)

丙寅会昌六年。帝饵方士金丹疽发背。旬日
唐¶ 第 838b 页 T49-0838.png
不能言。三月崩。宣宗即位。夏四月辛未朔宣
宗始听政。

** 宣宗

忱。宪宗第十三子。封光王。为人严重寡言。宫
中咸以为不慧。武宗不豫。中尉马元贽立之
为皇太叔即帝位。在位十三年。寿五十岁。复
佛之教。以右常侍李景让为浙西观察使。初
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早寡家贫居洛阳。诸子
皆幼。母自教之。一日宅后古墙因雨溃。陷
得钱盈船。奴婢喜走告母。母往焚香祝之曰。
吾闻无劳而获身之灾也。天必以先君馀庆
矜其贫而赐之。则愿诸孤他日学问有成乃
其志也。此钱不敢取。遽命掩而筑之。三子景
让景温景庄皆举进士及第。景让宦达发已
班白小有过。不免母之捶楚也(唐书李景让传) 太中
(十三)

丁卯大中元年闰二月诏曰。会昌季年并省
寺宇。虽云异方之教有资为理之源。中国之
人久行其道。釐革过当事体乖谬。其灵山圣
境应会昌五年所废寺宇。诸宿旧僧可仍旧
修复住持。有司毋得禁止(唐书旧史)

画弥陀佛 是年太子少傅白居易薨。年七
十五。赠尚书左仆射。白与弟行简敏中友爱。
所居洛阳履道里。疏沼种树架石楼。香山凿
八节滩。号醉吟先生。又自称香山居士。与
胡景等九人宴集。皆高年不仕人。慕之绘为
九老图。既卒以其所居第施为佛寺。少傅
尝画阿弥陀佛像礼事之。自为之记。略曰。
我本师释迦如来说言。西方有世界号极乐。
唐¶ 第 838c 页 T49-0838.png
以无八苦四恶道故也。其国号净土。以无三
毒五浊业故也。其佛号阿弥陀。以寿无量
愿无量功德相好光明无量故也。谛观此娑
婆世界。众生无贤愚无贵贱无幼艾。有起心
归佛者举手合掌必向西方。有怖厄苦恼。开
口发声必先念阿弥陀。又范金合土刻石绣
纹。乃至印水聚沙。童子戏者莫不率以阿弥
陀佛为上首。不知其然而然由是而观。是
彼如来有大誓愿于此众生。众生有大因缘
于彼国土明矣。不然南北东方过现未来佛
多矣。何独如是哉。唐中大夫太子少傅白居
易。当衰暮之岁。中风痹之疾。乃舍俸钱三
十万。命工画西方世界一部。阿弥陀佛坐中
央。观音势至二大士侍左右。人天瞻仰功德
成就。弟子居易稽首跪于佛前。愿此功德回
施众生。众生有如我老者如我病者。愿离
苦得乐断恶修善。不越南部便睹西方。青莲
上品随愿往生。现在未来常得亲近。欲重宣
此义而说赞曰。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
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乐天文集)

戊辰二年。观察使裴休守宣城。常与名缁讲
道。门人谓公曰。敢问三界之言未立。人不
知修行。不见因果。介景福者不为之少。洎
斯教也行乎中国。愚人畏罪损其恶。贤人望
福增其善。增之不已则至今当尽善矣。损之
不已至今当无恶矣。何昏迷暴虐无减于秦
汉之前。福慧聪明不增于魏晋之后归之者。
殊途辐凑立之者万法云兴。宜使吾人尽升
唐¶ 第 839a 页 T49-0839.png
觉路。不宜蚩蚩庶类。由古至今若斯之迷也。
由之之用庸非溺乎。公笑谓之曰。大明肇启
法不斋备。圣人继出代天为工。结网画卦文
质滋改。一圣立一法生。天道人事显若符契。
夫燧人氏之未有火也。则天无火星。人无火
食。龟无火兆。物无火灾必矣。少昊氏之未
理金也。则天无金星。人无金用。龟无金兆。物
无金灾必矣。及圣人攻木出火锻石取金。于
是乎精芒主宰腾变上下。则知世法时事随
圣人也。考精神之源。穷性命之表。作大方便
护于群生。群生受之而不知。盖犹天道运行
物以生茂。皆谓自己孰知其然也。于是问者
廓然自得佛味。及诏许立寺。而宣城士民相
鼓以万。请先立之于宣郛。遂复新兴寺焉。休
乃礼迎黄檗希运禅师至郡。寓开元寺朝夕
受法(传灯录)

己巳三年。湖南观察使裴休谒潭州华林觉
禅师。问有侍者否。师曰。有一两个。使云。在
甚么处。觉乃唤大空小空。二虎自庵后而
至。使惊惧焉。觉潭州人。嗣马祖一禅师(传灯录)

黄檗 洪州(江西隆兴也扬州之域)黄檗山禅师。名希运。
闽人也。幼于福州黄檗山出家。受具游京师。
往江西参百丈海禅师。契悟心要。相国裴休
镇宛陵建大禅苑。请师说法。还以黄檗名其
寺。休既契心。集师所说法语类之成帙。题
曰黄檗心要。入大藏流行。至是大中四年八
月师入灭敕谥断际禅师。塔曰广慈。师嗣百
丈海海嗣马祖道一禅师(传灯录)

辛未大中五年正月。诏京兆大荐福寺弘辩
唐¶ 第 839b 页 T49-0839.png
禅师入内。帝问。禅宗何有南北之名。师奏
曰。禅门本无南北。自诸祖至弘忍大师有二
弟子。一慧能受衣法居岭南。一神秀在北扬
化。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
南顿北渐。非禅宗有南北之号也。帝曰。何
名戒定慧。对曰。防非止恶名戒。六根涉境
心不随缘名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帝
曰。何名方便。对曰。隐实覆相权巧之门也。
被接中下曲施诱进。谓之方便。设为上根。言
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者。斯亦方便之谈。以至
祖师玄言忘功绝谓。亦无出方便之迹。帝曰。
何为佛心。对曰。佛者西天之语。唐言觉。谓
人有智慧觉照为佛心。心者佛之别名。有
百千异号。体唯其一。如陛下日应万机。即
是陛下佛心。帝曰。有人念佛如何。对曰。如
来出世随根器而说。为上根者开最上乘顿
悟至理。中下根者未能顿晓。是以佛开观门
令念佛生于极乐。帝曰。有持经咒求佛如何。
对曰。如来种种说法皆为一乘。如百千众流
莫不朝宗于海。如是差别诸缘皆归萨婆若
海。帝曰。祖师既传心印。金刚经云。无所得
法如何。对曰。佛之一化实无一法与人。但
示各各自性同一法藏。当时然灯如来但印
释迦本法而无所得。方契然灯本意。帝曰。禅
师既会祖意。还礼佛看经否。对曰。沙门礼
佛诵经。盖是住持常法有四种焉。依佛戒修
身。参寻知识。渐修梵行。履践如来所行之
迹。帝曰。何为顿见。何为渐修。对曰。顿明自
性与佛无二。然有无始染习故假渐修对治。
唐¶ 第 839c 页 T49-0839.png
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非一口便饱。是日便
对漏下七刻。帝悦赐号圆智禅师。继有诏旨
增修天下祖塔。应未经赐谥者所在以闻。太
常考行颁赐(旧唐书)。弘辩京兆人也。嗣章敬寺
怀晖禅师。晖泉州人。姓谢氏。宪宗元和十三
年入寂。谥大觉禅师。嗣马祖(传灯录)

壬申大中六年。诏复江州庐山东林寺。刺史
崔黯为碑。诏加谥远法师辩觉二字(庐山记)

沩仰宗 潭州沩山禅师。名灵祐。福州长溪
人。姓赵氏。年十五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
律师剃发受具于杭州龙兴寺。究大小乘教。
二十三游江西。参百丈海禅师悟明心法。有
司马头陀者。自湖南来。言于百丈曰。沩山
一千五百人善知识所居之地也。师于百丈
会中应命而往。营搆梵宇。值武宗毁教。裹
头隐于民。大中初。观察使裴休请师复至所
居。连帅李景让奏额曰同庆寺。禅会特盛缁
侣辐辏。师敷扬宗教凡四十馀年。达其道者
不可胜数。入室弟子四十一人。至是大中七
年正月九日。盥漱趺坐怡然而逝。寿八十三。
腊六十四。塔于本山。敕谥大圆禅师。塔曰清
净。相国郑愚为碑。师嗣百丈海禅师。海嗣马
祖一禅师(传灯录)

仰山属江西袁州路(扬州之域)。禅师名慧寂。韶州怀
化人。姓叶氏。年九岁于广州和安寺投通禅
师出家。十四披剃未登具。即游方初谒耽源。
耽忠国师侍者应真也。已悟玄旨。耽源曰。国
师当时传得圆相。九十七个。乃六代祖师所
留也。授与老僧记之曰。吾灭后三十年。南方
唐¶ 第 840a 页 T49-0840.png
有一沙弥到来。大兴此教。次第传授无令断
绝。今适子来当以付之无令断绝。师既领玄
旨。后参沩山遂升堂奥。师卧次梦入天宫弥
勒内院居第二座。有一尊者白槌云。今当第
二座说法。师起白槌曰。摩诃衍法离四句
绝百非。谛听谛听众皆散去。一日忽有梵僧
从空而至。师问曰。近离甚么。曰西天。曰几
时离彼。梵曰今早。师曰太迟生。曰游山玩
水。师曰。神通游戏则不无阇黎。梵曰特来
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遂出梵书贝多叶
数十与师。作礼乘空而去。自此号师小释迦
焉。梁贞明二年丙子岁。师再迁东平。说偈
曰。年满七十七。无常在今日。日轮正当午。两
手抱屈膝。言讫以两手抱膝而终。阅明年
嗣法弟子南塔光涌禅师迁灵骨归仰山。塔
于集云峰下。敕谥智通禅师妙光之塔。师
嗣沩山祐禅师。法道盛化。人皆宗之曰沩仰
宗 寂初住王莽山。僖宗乾符六年。山神请
曰。东南有大仰山。福地也。师乃迁焉。

甲戌大中八年。终南山初有一僧结庵习定。
一日有猴窃其伽黎衣。披而宴坐。随有群猴
皆习定坐。有脱去者今有五猕猴塔。至是宣
宗御制赞曰。嗟汝猕猴能入定。心猿不动几
千春。罢攀红树三冬果。休弄碧潭孤月轮。双
眼已随青嶂合。两眉犹对百花颦。自从坐脱
终南(山名永兴军今京兆)后。悟了浮生多少人(林间录)

受戒给牒 丙子大中十年。敕法师辩章为
三教首座。初令僧尼受戒给牒(唐书旧史)

戊寅十二年冬十月。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
唐¶ 第 840b 页 T49-0840.png
事令(平声)狐绹拟李远杭州刺史。帝曰。吾闻
远诗长日唯消一局棋安能理人。绹曰。诗人
托此为高兴耳。未必实然。帝曰。且令往试观
(唐书本传)

三世同居 万敬孺庐州人。三世同居丧亲
庐墓。刺指血书佛经。郡守改其所居里。曰成
孝乡广孝聚。至是大中十二年有司申闻帝。
敕旌表其家(唐书)

藤萝尊者 温州瑞安本寂禅院僧无绎。因
武宗会昌沙汰隐于东北谷。结庵禅定。阅十
年藤萝缠绕。俨然不动。人号之藤萝尊者。后
人立嗣至今奉祀之(出永宁编)

己卯大中十三年八月帝崩。宣宗性明察沈
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
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
之谓之小太宗(唐书本纪)

** 懿宗

讳漼。宣宗长子。始封郓王。在位十四年。寿
三十一岁。咸通(十四)

庚辰咸通元年。

普化 镇州普化和尚。不知何许人也。事盘
山密受真诀。唯振一铎佯狂街市或居冢间。
至是咸通元年振铎凌空隐隐而逝。莫测其
由。师嗣盘山积禅师。积嗣马祖(传灯录)

壬午咸通三年二月。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
入灭。寿八十三。敕谥性空禅师。师蒲阪人。姓
卢氏。嗣百丈海禅师。夏四月敕两街四寺。各
置戒坛。剃度僧流二七日(唐书旧史)

水忏 匡宗大德。讳知玄。姓陈氏。咸通四年
唐¶ 第 840c 页 T49-0840.png
制署号悟达国师。总教门事。十二年五月。帝
幸安国寺。赐师沈香装饰宝座。高二丈馀珍
丽绝甚。僖宗中和二年。驾幸蜀避黄巢至成
都。遣御史郭遵。赍玺书召师赴行在。次年
师自成都行宫。辞还九陇山。一珠隆起于左
股楚甚。是曰人面疮。遇异僧引水洗疮。知
为晁错袁盎冤对也。今之水忏三卷者缘起
于师也。师亦自知时谢。右胁安然而逝。师三
学洞贯名盖一时。世称陈菩萨(唐书旧史)

德山 朗州德山禅师。名宣鉴。简州人。姓周
氏。丱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空寺。
通贯诸经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
刚。不信南方宗禅之道。乃曰。出家儿千劫
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
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
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檐青龙疏钞出蜀
至澧阳。路上买油糍点心。婆子指其檐曰这
个是甚么。师曰。青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
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若道得我当供上
座油糍。若道不得不与油糍。婆乃问曰。经
中道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
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师无语乃不得
油糍而去。遂之澧州龙潭寺。至法堂曰。久
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
隐身曰。子亲到龙潭。师无语求栖止焉。一夕
侍立。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便出却回。曰
外面黑潭点纸烛度与师拟接。潭即吹灭之。
师当下大悟便礼拜。潭曰子见个甚么。师曰。
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来日
唐¶ 第 841a 页 T49-0841.png
将所携疏钞。于法堂前焚之。举火曰。穷诸
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
诸巨壑。辞去抵沩山。复还住澧阳三十年。属
武宗废教。隐于独浮山之石室。宣宗大中初。
武陵刺史薛廷望再葺德山精舍。号古德禅
院。请师住持不肯下山。廷望设诡计。以茶
盐诬师致之入州。礼敬坚请。然后居之以阐
玄化。至是咸通六年十二月三日谓众曰。扪
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竟有何事。言讫
安坐而化。敕谥见性禅师。嗣龙潭崇信禅师
(传灯录) 武陵唐为朗州今常德路荆域。

临济宗 镇州真定路也。临济禅师。名义玄。
生曹州南华刑氏。自幼剃落。初到黄檗。时睦
州陈尊宿为首座。问师在此几时。师曰。在
此三年。州指其问佛法的的大意。檗便打。三
度问三度打。师乃辞睦州曰。自恨障缘不领
深旨。今且辞去。州曰须辞和尚。睦州语檗
曰。问话上座若来辞方便接伊。已后为一株
阴凉大树覆荫天下人去在。师辞檗。檗曰往
高安参大愚去。师至高安。愚曰。甚处来。师
曰黄檗。愚曰。黄檗有何言句。师曰某甲三
度问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有过无
过。愚曰。黄檗与么老婆心切。师于言下大悟。
乃曰。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愚搊住曰。这尿
床鬼子。适来道有过无过。如今却道佛法无
多子。尔见个甚么道理。速道速道。师于大
愚肋下筑三拳。愚拓开曰。汝师黄檗。非干我
事。却回黄檗。檗曰来来去去有甚了期。师
曰。祇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侍立。檗曰。大
唐¶ 第 841b 页 T49-0841.png
愚有何言句。师举前话。檗曰。大愚老汉饶
舌。待来痛与一顿。师曰。说甚待来即今便
打。遂掌黄檗。檗曰。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须。
师便喝。檗云。侍者引之参堂去。师后住镇
州临济。学侣云集。乃曰。大凡演畅宗乘。一
句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
实有照有用。汝等诸人作么生会。后居大名
府兴化寺东堂。至是咸通八年四月十日说
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
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端坐而逝。
塔全身于府西北隅。敕谥慧照禅师。塔曰澄
灵。嗣黄檗运。运嗣百丈海。缁林尊仰曰临济
(传灯录)

戊子咸通九年。诏康承训讨庞勋等于徐州。
承训奏乞沙陀三部落使朱耶赤心帅其众
以自随。败勋于徐州。勋死。帝嘉朱耶赤心
之功。置大同军于云州。以赤心为节度使。赐
姓李名国昌。国昌子克用。克用子存勖后唐
庄宗也。初太宗贞观间破西突厥(音屈)。置十三
州都督府。未尝有沙陀府也。有处身处密诸
部。又其小者也。朱耶者处身别部之号也。至
宪宗时始有朱耶尽忠及子执宜见于中国。
自号沙陀。以朱耶为姓。盖沙陀大碛也。自处
身以来。世居此碛。号沙陀突厥至尽忠孙。赐
姓李氏。李氏复大。而夷狄遂以沙陀为贵种
(克用灭黄巢功第一)

曹洞宗 江西瑞州洞山禅师。名良价。为越
州会稽俞氏。幼岁出家。从师念般若心经。至
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其师曰。
唐¶ 第 841c 页 T49-0841.png
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言无。其师骇异曰。
吾非汝师。指其往五泄山礼默禅师披剃。年
二十一诣嵩山具戒。游方首谒南泉。次参沩
山。沩山指之曰。此去丰陵攸县石室相连。有
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由
是径造云岩便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岩
曰无情得闻。师曰。和尚闻否。岩曰我若闻
汝即不闻吾说法也。师曰。某甲为甚么不闻。
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师曰。不闻。岩曰我
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说法乎。师曰。无情
说法该何典教。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
树林悉皆念佛念法。师于此有省。乃述偈
曰。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
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辞去。宣宗大
中末年。于新丰山接诲学侣。盛化豫章高安
之洞山。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
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
截万端之穿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唱嘉
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风播于
天下。故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曹洞宗。至
是咸通十年二月入寂。寿六十三。腊四十二。
敕谥悟本禅师。塔曰慧觉(传灯)

江西抚州路曹山禅师。名本寂。生泉州莆田
黄氏。少业儒。年十九岁往福州灵石出家。二
十五登戒谒洞山。山问。阇梨名甚么。师曰本
寂。山曰。那个聻。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
自此入室。盘桓数载乃辞去。山遂密授洞上
宗旨。直趋曹溪礼六祖塔回吉水。众向师名
请开法。师志慕六祖。遂名山曰曹。寻值贼
唐¶ 第 842a 页 T49-0842.png
乱乃之宜黄。有信士王若一。舍何王观请师
住持。师更何王为荷玉。由是法席大兴。学
者云萃。洞山之宗至师为盛。昭宗天复元年
六月十五日谓众白。曹山明日辰时行脚去。
及时焚香宴坐而化寿六十二。腊三十七。葬
全身于山之西阿。敕谥元證禅师。塔曰福
圆。寂嗣洞山良价禅师。价嗣云岩晟。晟嗣药
山俨。俨嗣石头迁。迁嗣青原思。思嗣六祖大
鉴禅师(传灯录)

庚寅咸通十一年十一月帝诞节。召两街大
德僧人入内讲道。帝悦赐昙显等十人紫衣。
赐永兴军终南山道宣律师号澄照律师(本传)

相国裴公 至是咸通庚寅薨。寿七十四岁。
执弟子礼事黄檗运禅师。悟明心要。公讳休。
字公美。河东孟州间喜人。儿时与兄弟偕隐。
昼讲经夜著书。有馈鹿者。休不食曰。蔬食
犹不足。今一啖肉。后何以继。擢进士第。累
迁职任刺洪州日。入龙兴寺观画壁曰。容仪
可观。高僧何在。众无对者。公曰。此间有禅
僧否。属运禅师于岭南黄檗山舍众。来大安
精舍混迹洒扫。人莫之识。或曰有一禅者。公
延之至。理前语问之。运朗声曰。裴休。公曰
诺。运曰。在甚么处。公豁然契会。遂迎之入
府。朝夕问道公移镇宛陵(宣州也)请运与俱。公
于宣宗时执政。

云居 禅师。名道膺。幽州玉田人。姓王氏。童
丱出家于涿州延寿寺。二十五岁成大僧。其
师令习声闻篇聚。非其好弃之。游方至翠微。
闻洞山法席遂造焉。契悟宗旨。结庵三峰经
唐¶ 第 842b 页 T49-0842.png
旬不赴堂。价禅师觇之。每有天人送食。洞
山谓之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
高声呼曰膺庵主。师应诺。山曰。不思善不
思恶是甚么。师有省回庵宴坐。天神寻之不
见三日乃绝。山勉师随方接人。遂乃焚其
庵。去海昏登欧阜庐山西北崦冠世之绝境
也。就树缚屋而居号云居。衲子亦追求而集。
散处山间树下。久成苫架。至是咸通十三年
遂成法席。学侣至一千五百众。唱洞山之道
居三十年。道遍天下。南昌王钟傅师尊之。师
于昭宗天复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为众开最
后方便。叙出世始末。次年正月三日端坐而
逝。敕谥弘觉禅师。塔曰圆寂(传灯录)

帝于宫中日斋万僧。御制赞呗(唐书旧史)

癸巳咸通十四年三月。诏迎凤翔法门寺佛
骨。以四月八日至京。帝御安福门楼迎拜。引
入内道场三日供养。送京城诸寺。七月帝崩。
太子即位。明年四月诏送佛骨归于凤翔。都
人耆耋辞饯。皆呜咽流涕(旧唐书)

** 僖宗

儇。懿宗第五子。初封晋王。懿宗不豫。立为皇
太子。在位十五年。寿二十七 乾符(六)广明(一)
中和(四)光启(三)文德(一)

甲午乾符元年(六)

时东昌路濮(音卜)州人王仙芝。始聚众数千人
起于长垣。二年黄巢亦聚众千馀人应王仙
芝。巢少时与仙芝皆以贩私盐为事。巢善骑
射喜任侠粗涉书传。屡举进士不第。遂为盗
与仙芝攻剽州县横行山东。民之困于重敛
唐¶ 第 842c 页 T49-0842.png
也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乾符五年。招
讨使曾元裕大破王仙芝于黄梅追斩仙芝。
黄巢方攻毫州。仙芝馀党尚让者帅其馀众
归巢。推巢为主。号冲天大将军。称王霸元
年署官属陷福建。乾符六年冬巢来襄阳。十
一月山南东道节度使与江西招讨使曹全晸
(时正切)合兵。屯荆门以拒之。战败北至江陵俘斩
其什七八。巢与尚让收馀众渡江东走。巢势
复振。转掠饶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众至二十
万。广明元年十一月巢陷东都(洛阳也)。十二月壬
午巢兵攻潼关。关上兵皆溃。中官田令孜奉
帝自金光门出。惟福穆泽寿四王及妃嫔数
人从行。百官皆莫之知。巢入长安。帝幸兴
元乃入蜀。庚寅巢杀唐宗室在长安者。壬辰
巢即皇帝位。国号大齐。称金统元年。中和
二年。巢所署同州防禦使朱温屡请巢益兵
以捍河中。不报。温见巢兵势日蹙知其将亡。
亲将胡真谢瞳劝温归国。九月温杀其监军
严实举州降。诸道行营都统王铎承制以温
为同华节度使。未几赐名全忠。河中留后王
重荣行营都监杨复光东面宣慰使王徽诸道
行营都统王铎议讨贼。复光曰。雁门李仆射
(克用也)骁勇有强兵召之来贼不足平也。时王铎
在河中。乃以墨敕召李克用。十一月克用将
沙陀(始见懿宗感通九年)万七千人趣河中。中和三年三
月。克用进军渭桥与巢军战于渭南。贼兵大
败奔走。四月克用自光泰门入京师。巢力战
不胜焚宫室遁去。克用时年二十八岁。破巢
复长安功第一。诏以克用为河东节度使。中
唐¶ 第 843a 页 T49-0843.png
和四年春二月巢走围陈州。李克用率汴徐
[六/衣]之军以救之。五月巢引兵东北趣汴州。克
用追及巢于中牟奋击大破之。巢将尚让帅
其众降克用。克用追至冤句(巢居之邑)粮尽乃还汴
州营于城外。朱全忠固请入城馆于上原驿。
全忠置酒克用乘酒语颇侵之。全忠不平发
兵围驿而攻之。克用缒城得出。六月武宁将
李师悦等追巢至瑕丘败之。巢众殆尽走至
狼虎谷巢甥林言斩巢兄弟妻子首以降。巢
始起于乾符二年至中和四年七月灭(唐书)

睦州(今淅西道建德路也)陈尊宿。名道明。江南陈氏之
后也。幼出家本州开元寺。持戒精严学通三
藏。游方契旨于黄檗。延充首座。众请住观音
院。常有百馀众经数十载。诸方归慕咸以尊
宿称。后归开元房居。织蒲鞋以养母。故有陈
蒲鞋号天使至问师。三门俱开从那门入。师
唤尚书使应诺。师曰。从信门入。师看经。次
陈操尚书问和尚看甚么经。师曰金刚经。尚
书曰六朝翻译此当第几。师举起经曰。一切
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至是乾符四年召门人
曰。此处缘息吾当逝矣。乃跏趺而逝。郡人
以香薪焚之。舍利如雨。收灵骨塑像于寺。寿
九十八。腊七十六。嗣黄檗运禅师。运嗣百
丈海禅师(传灯录)

己亥乾符六年 庚子广明元年 辛丑中和
元年。

澧州洛浦山禅师名元安。凤翔麟游人丱岁。
出家。具戒持律通经论。是年参临济玄禅师
充侍者。后往夹山卓庵。昭宗光化元年八月
诫门人曰。出家之法长物不留。况其他哉。切
唐¶ 第 843b 页 T49-0843.png
须在念。时光迅速大道深玄。苟或因循曷由
体悟。至十二月一日安坐而寂。嗣夹山会禅
(传灯)

夹山 澧州夹山禅师。名善会广。州廖氏子。
幼岁出家。依年受戒。听习经论。该练三学。出
住润州(浙西道镇江路扬州之域)鹤林。因道吾指之。见船子
诚禅师。于华亭契悟心要。恭禀遗命遁世忘
机。懿宗咸通年间。栖迟丰州。学侣云集。相
从卜居于夹山。遂成院宇。至是中和元年十
一月七日入寂。葬本山。谥传明大师。嗣船子
诚禅师(传灯)

壬寅中和二年。钟传据江西(唐书)

癸卯中和三年。李克用复京师。

拓跋思恭以兵赴国难。黄巢之乱也。朝廷命
思恭权夏绥节度使赐姓李(见宋仁宗宝元元年)

甲辰中和四年黄巢既灭。秋七月李克用至
晋阳遣使奉表。极言朱全忠妒功嫉能终为
国患。凡八上表请诛讨之。帝谓方事之殷姑
存大体。诏奖谕克用且解之。于时浙东饥疫
明州普贤忏院幼璋禅师收瘗台温明三郡
饿殍遗骸数千。时人呼师曰增悲菩萨(高僧传)

乙巳光启元年二月。帝还至京师改元。中官
田令孜愈纵威权。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累表
数令孜罪恶。重荣启李克用引兵赴之。十二
月克用进逼京城。田令孜夜奉帝自开远门
出幸凤翔。光启二年春正月田令孜请帝幸
兴元。帝不从。是夜令孜引兵入宫劫帝幸宝
鸡。宰相朝臣皆不知。及发宝鸡留杨晟(时正切)
散关(兴元路之口也)乘舆才入散关。邠宁节度使朱玫
唐¶ 第 843c 页 T49-0843.png
已围宝鸡。嗣襄王煴肃宗玄孙也。有疾从上
不及留遵涂驿。为玫所得与之俱还凤翔。三
月车驾至兴元。朱玫逼百官奉襄王煴权监
军国事。长安百官太子太师斐璩等劝进于
襄王煴监即皇帝位。改元建贞。遥尊帝为太
上元皇帝。观军容使杨复恭传檄关中称。得
朱玫首者以静难节度使赏之。玫将王行瑜
擒玫斩之。襄王奔河中。王重荣诈为迎奉执
煴杀之。诏以行瑜为静难军节度使(唐书本纪)

灵云 禅师。名志勤。福州长溪人嗣长庆安。
安嗣百丈海。勤在沩山。时见桃花悟道。后返
福州居灵云(传灯录)

钱镠(吴越王也)是年讨董昌有功授杭州刺史。

岩头 鄂州岩头禅师。名全奯。泉州柯氏子。
少礼青原谊公落发。禀戒于长安宝寿寺。习
经论诸部。忧游禅苑。后参德山契旨住岩头。
值武宗汰教乃于湖边隐作渡子。后庵于洞
庭卧龙山。徒侣臻辐。至是光启三年四月八
日入寂。门人为焚之获舍利四十九粒。起塔
供养。敕谥清岩禅师嗣德山鉴。鉴嗣龙潭信
(传灯录)

石霜 潭州石霜山禅师。名庆诸。江西吉州
新滏陈氏。依洪井西山绍銮禅师落发。诣洛
下习毗尼教。抵沩山充米头。一日沩山拾一
粒米谓师曰。莫轻这一粒。百千粒从这一粒
生。师曰。百千粒从这一粒生。未审这一粒从
甚处生。沩山呵呵大笑便归方丈。至晚上堂
曰米里有虫。诸人好看。后参道吾智禅师。密
契心要。后因避世混俗于长沙刘阳陶家坊。
唐¶ 第 844a 页 T49-0844.png
人莫识者。因僧举洞山解制上堂。秋初夏末
兄弟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师
曰。出门便是草。洞山闻之乃云。此是一千
五百人善知识语。师因此声名驰露。帝闻师
道誉赐紫衣。辞不受。至是光启三年入寂。葬
院之西北隅。敕谥普会大师。嗣道吾宗智智
嗣药山俨。俨嗣石头迁。迁嗣青原思(传灯录)

戊申文德元年二月。帝自凤翔归京。三月不
豫。壬寅大渐。皇弟吉王保长而贤。群臣属
望。十军观军容使杨复恭请立其弟寿王杰
为皇太弟。癸卯帝崩。遗制太弟杰。更名敏。即
皇帝位 王建据有西川。

** 昭宗

懿宗第七子。初封寿王。名杰。更名敏。龙纪元
年改名晔。在位十六年。寿三十八 龙纪(一)
大顺(二)景福(二)乾宁(四)光化(三)天复(四)

己酉龙纪元年十一月。帝改名晔。帝将祀圜
丘。中尉枢密皆䙆(睽桂反)衫侍从故事也。僖宗之
世已具襕笏。至是又令有司制法服。孔纬及
谏官皆以为不可。帝出御礼谕之曰。卿等所
论至当事有从权。勿以小瑕遂妨大礼。于是
宦官始服剑佩侍祠。

庚戌大顺元年 辛亥大顺二年。杨行密据
扬州。

杭州千顷山禅师。名楚南。福州张氏子。得旨
于黄檗。初抵姑苏报恩寺。精修禅定二十馀
年。足不踰阈。寻住钱塘支硎山慈云。虽应
缘无倦。常住禅定。或踰月或浃旬。僖宗光启
年间。刺史钱镠请师下山供养。僖宗闻其道
唐¶ 第 844b 页 T49-0844.png
化就赐紫衣。僖宗文德元年五月入寂。寿七
十六。塔于院之西隅。师著破邪论行于世。嗣
黄檗运禅师。至是大顺二年。宣州孙儒寇钱
塘发塔睹师。全身爪发俱长。拜谢修塔而去
(传灯录)

壬子景福元年八月。以杨行密为淮南节度
使。宣明历寖差。太子少詹事边冈造新历成。
十二月帝命之曰景福景玄历。

癸丑二年以渝州刺史柳玭为滤州刺史。柳
氏自公绰以来。世以孝悌礼法为士大夫。所
宗玭为御史大夫。上欲以为相。宦官恶之故
久谪于外。玭尝诫其子弟曰。凡门地高可
畏不可恃也。立身行己。一事有失则得罪重
于他人。死无以见先人于地下。此其所以可
畏也。门高则骄心易生。族盛则为人所嫉。懿
行实才人未之信。小有玭颣众皆指之。此其
所以不可恃也。故膏梁子弟学宜加勤行宜
加励。仅得比他人耳玭(玉病)(丝节)

王朝据福州称留后。王镕帅镇定称赵王。刘
仁恭是时为幽州卢龙节度使称燕王。

甲寅乾宁元年。沙门贯休(婺州人也)入蜀。以诗谒
王曰。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万山特特来。蜀
王待以殊礼加以官资。禅月大师号亦其赐
也。至后唐庄宗同光三年入寂。高僧齐巳
蜀人也。幼捐俗依沩山祐禅师。时慧寂禅师
(仰山也)住豫章观音院。巳总辖庶务。有粥疏曰。
粥名良药。佛所赞扬。义冠三檀。功标十利。更
祈英哲。各遂愿心。既备清晨。永资白业。其
后居西山金鼓示寂。塔存焉。龙盘乃其书堂
唐¶ 第 844c 页 T49-0844.png
(云外纪谈)

乙卯乾宁二年。次年马殷据湖南杭州。钱镠
兼镇东西两浙。李茂贞犯京师。帝幸华州。茂
贞入长安。宫室市肆燔烧俱尽。

丙辰三年正月九峰玄禅师戒其徒曰。无虚
度光阴。无虚消信施。既已出家唯道是履名
大丈夫。云已寂然入定。至三月二十日而入
灭。

丁巳乾宁四年闽帅王朝薨弟审知嗣据其地。

赵州 禅师。名从谂。曹州郝乡人也。姓郝
氏。童稚于本州扈通院从师披剃。未纳戒抵
池阳参南泉愿禅师。泉器之。一日问泉曰。如
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师曰。还可趣向也
无。泉曰拟向即乖。师曰。不拟争知是道。泉
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
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
可强是非耶。师于言下悟理。乃往嵩岳琉璃
坛纳戒。仍返南泉。久之众请住赵州(隶真定路)观音
院。一曰东院道化甚盛。作十二时歌。偈颂机
缘语录流行于世。新到师问曰。曾到此间么。
僧曰未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曰。曾到
此间么。僧曰曾到。师曰。吃茶去。院主问曰。
为甚么曾到也吃茶去。未曾到也吃茶去。师
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时真定帅王镕
称赵王。庐王节度使刘仁恭称燕王。二王争
相重敬。至是乾宁四年十一月二日卧右胁
而寂。寿一百二十岁。敕谥真际大师。嗣南泉
愿。愿嗣马祖(传灯)

戊午光化元年赦李茂贞。八月车驾自华州
唐¶ 第 845a 页 T49-0845.png
还京师。

己未光化二年。华岳禅师玄伟编次德宗贞
元以来禅宗机缘。为圣胄集。

杭州无着禅师。名文喜。嘉兴朱氏。年七岁
依本邑常乐寺国清出家剃染。习律听教。属
武宗汰教反服韬晦。宣宗初再度于盐官齐
峰寺。往五台礼文殊。遇一老翁牵牛而行。邀
师入寺。翁纵牛引师升堂。翁踞床指绣墩命
坐。翁曰。近自何来。师曰南方。翁曰。南方佛
法如何住持。师曰。末法比丘少奉戒律。翁
曰。多少众。师曰或三百或五百师。却问此间
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师
曰。多少众。翁曰前三三后三三。翁呼童子均
提致茶。又进酥酪。翁拈起玻瓈盏问曰。南
方还有这个否。师曰无。翁曰。寻常将甚么吃
茶。师无对辞别。翁令童子相送。师问童子前
三三后三三是多少。童召大德师应诺。童曰
是多少。师曰。此为何处。童曰此金刚窟般若
寺也。师悽然悟彼翁者文殊也。即稽首童子
愿乞一言为别。童说偈曰。面上无嗔供养具。
口里无嗔吐妙香。心里无嗔是珍宝。无垢无
染是真常。言讫均提与寺俱隐。懿宗咸通三
年师至洪州(龙兴)观音。参仰山寂禅师。顿悟心
法。后回浙西住龙泉寺(杭州)。钱王奉赐紫衣
署无着禅师。至是光化三年十月三日。告众
曰。三界心尽。即是涅槃。言讫跏趺而逝。寿
八十岁。塔于鹫峰灵隐之西坞。哀帝天祐二
年叛兵发师塔。肉身不坏爪发俱长。钱王谬
闻之。遣裨将邵志重加封瘗。宋宁宗嘉定十
唐¶ 第 845b 页 T49-0845.png
三年迁葬净慈山智觉寿禅师塔左。师嗣仰
山寂。寂嗣沩山祐禅师(五灯会元)

庚申光化三年初。崔胤与上密谋尽诛宦官。
流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等皆赐自尽。宦官
益惧。中尉刘季述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薛
齐偓等阴谋废立。帝猎苑中夜归。季述扶帝
与后同辇。嫔御侍者才十馀人。适少阳院锁
其门。季述矫诏令太子裕监国寻使即皇帝
位。以帝为太上皇。季述遣其养子希度诣朱
全忠许以唐社稷输之。天平节度副使李振
劝全忠诛季述。全忠乃囚希度遣振如京师。
崔胤密遣人说神策指挥。使孙德昭诛季述
等。时十二月也。

辛酉大复元年正月朔。王仲尼入朝。孙德昭
擒斩之。崔胤迎帝御长乐门楼。帅百官称贺。
周承晦擒刘季述王彦范继至。方诘责已为
乱挺所毙。薛齐偓赴井死。出而斩之灭四人
之族。时朱全忠李茂贞各有挟天子令诸侯
之意。全忠欲帝幸洛阳。茂贞欲帝幸凤翔。朱
全忠至河中表请车驾幸东都。十一月中尉
韩全诲逼帝幸凤翔。遂火其宫城。

壬戌天复二年十一月。朱全忠进攻凤翔钱
镠进爵越王。

癸亥天复三年春正月。李茂贞请帝诛韩全
诲等。与朱全忠和。遣使囊全诲等首以示全
忠。甲子车驾出凤翔幸全忠营。己巳入长安。

甲子天祐元年 春正月朱全忠请帝迁都洛
阳。壬戌车驾发长安。甲子至华州。朱全忠屡
章促发遂至洛阳。改元天祐。朱全忠遣李振
至洛阳。与蒋玄晖等。八月弑帝立辉王为皇
唐¶ 第 845c 页 T49-0845.png
太子。柩前即位。时年十三岁。哀帝也 钱镠
加封吴王。

** 哀帝

柷。昭宗第九子。在位四年。禅于梁。梁封帝为
济阴王。迁于曹州。戊辰年鸩杀济阴王于曹
州。追谥曰唐哀皇帝。号景宗 一云。朱全忠
弑昭宗立哀帝。逾四年使刘霸鸩哀帝。葬温
陵。立少帝濮王紃。一名继。昭宗子也。年号天
寿。朱全忠又鸩之。议以天祐四年禅位于梁
云。本纪不载濮王一年事 紃(松伦反)天祐(四)

乙丑天祐二年淮南杨行密薨。子渥嗣位。

丙寅三年南平钟傅薨。子匡时立。寻为秦虏。
荆南节度高季昌据荆南。闽王会雪峰玄沙
二禅师问曰。将何为道作何修行见性成佛。
雪峰曰。宜先忏悔涤除障垢。所以获心见性。
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
念实相。愿大王识取实相。自然成佛(本传)。丁
卯天祐四年三月。帝逊于梁王。梁受禅改元
开平元年。

右唐二十一主合二百八十八年禅于梁。

* 五代

** 梁

受唐禅都汴州开平二年迁都洛阳均王仍
都大梁。


* 太宗
* 末帝

二主合十六年而归后唐。

*** 太祖

姓朱氏。宋州人。本名温。唐僖宗时从黄巢
作乱。巢署温同州防禦使。温叛巢归唐。天子
赐名全忠拜宣武军节度使。昭宗光化三年
唐¶ 第 846a 页 T49-0846.png
进封梁王。哀帝天祐四年三月受唐禅。更名
晃。被衮冕即皇帝位。改国号曰梁。在位六
年。寿六十一岁。以汴州为开封府。命曰东
都。以故东都(洛阳也)为西都是时惟河东凤翔淮
南称天祐年号。西蜀称天复。寻亦自立。改元
武成。馀皆禀梁正朔称臣奉贡 开平(四)乾化
(二)

丁卯开平元年四月改元。以河南尹兼河南
节度使张全美为魏王。镇海镇东节度使吴
王钱镠为吴越王。加清海节度使刘隐。威武
节度使王审知兼侍中。仍以刘隐为大彭王。
以权知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
| 赵王 王镕 |燕王 刘仁恭 |晋王 李克用 |岐王 李茂贞 |吴越王 钱镠 |楚 马殷 |
| |荆南 高季昌 |淮南 杨渥 |闽王 王审知 |蜀即帝位 王建 |南平 刘隐 | |

王镕帅镇州真定也称赵王。刘仁恭幽州卢
能节度燕王。

晋王李克用称天祐年号。克用本沙陀人。见
唐懿宗咸通九年。

岐王凤翔李茂贞深州博野人。本姓宋。名文
通。为博野军戍卒。黄巢犯京师。茂贞以功补
扈跸都头。僖宗赐姓李名茂贞。拜凤翔陇右
节度使。昭宗时封为岐王。称天祐四年。

吴越王钱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唐僖宗
时为董昌偏将。杀退黄巢兵。昌以镠为都指
挥。董昌寻亦叛。昭宗以镠为浙东招讨使平
昌。进封天下兵马都元帅寻封王。至是梁开
平元年封吴越王。后唐庄宗赐玉册金印。镠
居杭州二十一年。八十一薨。
唐¶ 第 846b 页 T49-0846.png

楚王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唐昭宗乾宁
中拜武安军节度使镇潭州。尽有湖南之地。
梁大节开平二年处湖南。听民自采茶卖于
北客。收其征以赡军。七月殷奏汴荆襄唐郢
复州置回图务运茶河南北卖之以易缯纩战
马。诏许之。湖南由是富赡。梁封之为楚王。

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字赂孙。陜州人(隶今洛阳)。梁
初镇荆南节度十州后为诸道所侵。季昌有
江陵一城而已。至后唐庄宗时。封为南平
王。

淮南号吴杨渥称天祐四年。渥父行密。字化
源。庐州合肥人。家世微贱。有膂力能举千斤。
日行三百里。为本州步健。破黄巢功。大唐昭
宗景福元年八月为淮南节度使。淮南王进封
楚王。唐哀帝天祐二年行密薨。寿五十四。据
庐州十二年。子渥嗣位。梁太祖封之为吴王。

闽王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唐僖宗时
黄巢寇乱。因有闽岭五州之地。梁开平元年
以威武节度使王审知兼侍中。审知自唐昭
宗时已受封为闽王矣。至其子延钧。后唐明
宗长兴四年改名璘即皇帝位。建元龙启。国
号大闽。

蜀王王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人。唐僖宗初。陈
钦瑄节制西川中尉日令孜为监军。召建欲
致麾下。钦瑄疑止之。建怒以兵攻成都杀钦
瑄等。昭宗授以西川节度使。梁受唐禅。开平
元年九月。王建即皇帝位。国号大蜀。明年改
元武成。

南平刘隐。上蔡人。今汝宁古蔡州也。其祖安
唐¶ 第 846c 页 T49-0846.png
仁徙居闽中。商买南海因家焉。父谦为广州
牙将。破黄巢有功。升封州刺史卒。州人表
隐代之。累有勋烈。唐昭宗封隐南海王。哀帝
天祐二年进封安南都护清海节度使。次年
封南平王。今梁加隐侍中文封南海王。乃以
隐为大彭王。乾化元年卒。寿三十八。其弟岩
袭位。尽有岭表之北。岩更名䶮。梁末帝贞明
三年即帝位。国号汉。年曰乾亨立二十五年。
寿五十四。

戊辰开平二年正月。晋王李克用卒。子存勖
十一月立。梁迁都洛阳。鸩济阴王于曹州。谥
曰唐哀皇帝。
| 赵 王镕 |燕 刘仁恭 |晋 存勖天祐五年 |岐王 李茂贞 |吴越 钱镠 |楚 马殷 |
| |荆南 高季昌 |淮南吴 杨渥 |闽 王审知 |蜀王建 武成元年 |南平 刘隐 |

福州雪峰禅师。名义存。泉州南安曾氏子。
年十二从莆田玉涧寺庆玄律师出家。年十
七落发。往幽州宝刹寺受戒。久历禅会。三登
投子。九到洞山。后仍缘契德山。唐懿宗咸通
中回闽雪峰创院。徒侣翕然。僖宗赐号真觉
禅师。仍赐紫衣。师之法席常有千五百众。至
是开平二年三月示疾。闽帅命医来。师曰吾
非疾也。遗偈付法讫。五月二日出游蓝田暮
归。澡浴中夜入寂。寿八十七。师嗣德山鉴。鉴
嗣龙潭信。

福州玄沙宗一禅师。名师备。闽之谢氏子。
幼泛小艇于南台江。狎诸渔者年三十忽慕
出家。投芙蓉训禅师剃落。往豫章开元寺受
具。布衲芒屡。食才接气终日宴坐。雪峰以其
唐¶ 第 847a 页 T49-0847.png
苦行呼为头陀。一日雪峰召之曰。何不遍参
去。师曰。达磨不来东土。二祖不往西天。峰
然之。住后提振宗网遐迩推敬。闽主待以师
礼。学侣馀八百众。当梁太祖开平二年十一
月入寂。寿七十五。闽主为师树塔。师嗣雪峰
存禅师。

己巳开平三年十月。蜀州刺史王宗辨称疾
杜门。蜀主疑其矜功怨望。加检校太保不受。
谓人曰廉者足而不忧。贪者忧而不足。吾小
人致位至此足矣。岂可求进不已乎。蜀主嘉
其志。
| 赵 |燕 |晋王 天祐六年 |岐王 天祐六年 |吴越 |楚 |
| |荆南 |淮南 天祐六年 |闽 |蜀王建 武成二年 |南平 | |

庚午开平四年。

续宝林传 南岳惟劲头陀集唐昭宗光化年
以来宗师机缘。为续宝林传四卷。
| 赵 |燕 |晋王 天祐七年 |岐王 天祐七年 |吴越 |楚 |
| |荆南 |淮南 天祐七年 |闽 |蜀 武成三年 |南平 | |

辛未乾化元年       䶮。
| 赵 王镕 |燕 帝位应天元年 |晋王 天祐八年 |岐王 天祐八年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 天祐八年 |闽 |蜀 |南平 刘岩 | |

三月。静海节度使南平襄王刘隐既卒。其弟
岩袭位。后名龚。又改䶮八月燕王刘仁恭
之子刘守光即皇帝位。国号大燕。改应天元
年。

壬申二年二月湖州道场山如讷禅师。卓庵
于山乘虎游行。讷湖州人。师嗣翠微无学禅
唐¶ 第 847b 页 T49-0847.png
师。学嗣丹霞然。然嗣石头希迁禅师。
| 赵 |燕 应天二年 |晋 天祐九年 |岐王 天祐九年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 天祐九年 |闽 |蜀 永平二年 |南平 | |

二月帝疾增甚。诛戮无常。又议出征。从官多
畏惮。帝长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搏王友
文帝特爱之。郢王友圭心不平。帝出友圭为
莱州刺史。友圭微行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
勍以情告之。勍以牙兵五百人从友圭。杂控
鹤士入伏禁中。中夜斩关入至寝殿。友圭仆
夫冯廷谔刺帝。秘不发丧。矫诏称。朕躬危殆
宜令友圭权主军国之务。发丧即皇帝位。乾
化三年正月改元凤历。是时均王友贞处大
梁讨友圭。友圭自度不免。令冯廷谔先杀妻
张氏次杀己。廷谔亦自刭。均王即位于大梁。
称乾化三年。

*** 均王

太祖第三子。初名友贞。封均王。镇大梁。汴州
也。乾化三年正月诛大逆友圭。遂即皇帝位。
于大梁就都之。追废友圭为庶人。三月帝更
名锽。久之又名瑱。在位十一年。寿三十六岁。
谥曰末帝 乾化(又二)贞明(六)龙德(三)

癸酉乾化三年。
| 赵 |燕 应天三年 |晋 天祐十年 |岐王 天祐十年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 天祐十年 |闽王 |蜀 永平三年 |南平 |

金光明道场 杭州瑞应幼璋禅师。请吴越
王每年于天台山建金光明道场。诸郡黑白
大会。逾月而散。光明大会始于师也。
唐¶ 第 847c 页 T49-0847.png

甲戌乾化四年正月。晋主既克燕。以练𥿊(习着反)
刘仁恭并守光。凯歌入晋阳。献于太庙斩守
光。械仁恭至代州。祭先王墓斩之。
| 赵 |燕 晋灭之 |晋 天祐十一年 |岐王 天祐十一年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一年 |闽 |蜀 永平四年 |南平 |

舒州投子山禅师。名大同。本州怀宁刘氏
子。幼岁依洛下保唐寺满禅师出家。初习安
般观。次阅华严发明性海。谒翠微学禅师顿
悟宗旨。由是故意周游。后从故里隐投子山。
结茅而居。至是乾化四年四月六日入寂。敕
谥慈济大师。师嗣翠微学禅师。

乙亥贞明元年。
| 赵 | |晋王 天祐十二年 |岐王 天祐十二年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二年 |闽 |蜀 永平五年 |南平 |

丙子贞明二年 契丹太祖阿保机神册元年。
| 赵 | |晋王 天祐十三年 |岐王 天祐十三年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 年 |闽王 |蜀 通正元年 |南平 | |

**** 契丹

鲜卑山之遗种在商。高宗之伐鬼方者是
也。自梁末帝贞明二年太祖阿保机称帝
建国立年。传嗣凡九主在位首末二百一
十五年。实历二百单九年(辽志)。太祖皇帝讳
亿番。名阿保机。乃斡里小子也。父斡里为
夷离巾。犹中国刺史也。先是契丹部落分
而为八。各有大人相与推约一人为王。建
旗鼓以号令诸部。每三年则以次相代。及
阿保机为王尤雄。勇恃其彊不肯受代。五
唐¶ 第 848a 页 T49-0848.png
姓奚及七姓室韦咸服属之。击黄头室韦
还七部劫之于境上求如约。阿保机曰。我
为王九年。得汉人多请师种落居古汉城。
与汉人守之自为一部。七部许之古汉城
者拓跋魏之滑盐县也。地宜五谷。有盐池
之利。其后阿保机击灭七部并为一国。又
北伐室韦女真。西取突厥故地。击奚灭之。
复立奚王使契丹监其兵。东北诸夷皆畏
服之。初唐懿宗咸通末年有习尔者为王。
土宇始大。其后钦德为王。乘中原多故时
人侵边。燕帝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
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留之
久乃礼而用之。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
筑城廓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耦垦
蓻荒田。契丹由此威盛彊大。至是贞明二
年。阿保机始自称皇帝。国号大契丹。年曰
神册。国人谓之天皇王。姓耶律氏。以妻述
律氏为皇后。置百官。治国十一年。卒于夫
馀城。谥曰太祖。

布袋和尚。名契此。示迹明州奉化县。常以
杖荷一布袋携破席。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
入市见物则乞。或醯醢鱼菹。才接入口分少
许投囊中。时号长汀子。至是贞明二年三月
三日坐于岳林寺廊下说偈曰。弥勒真弥勒。
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偈已
安然而化。其后他州复见其负囊而行。竞图
其像而奉祀之。

丁丑贞明三年 契丹神册二年。南平刘岩
即皇帝位于番隅。国号大越。改元乾亨。次年
唐¶ 第 848b 页 T49-0848.png
冬十一月郊天。改国号曰汉(司马通鉴)
| 赵 | |晋王 天祐十四年 |岐王 天祐十四年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四年 |闽 |蜀帝 天汉元年 |汉即帝位 乾亨元年 | |

戊寅贞明国年 契丹阿保机神册三年。
| |赵 | |晋王 天祐十五年 |岐王 天祐十五年 |吴赵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天祐十五年 |闽 |蜀帝 光太元年 |汉 乾亨元年 | |

蜀帝太子衍立。三月吴越王镠初立元帅府
置官属。淮南吴以徐知诰为淮南节度行军
副使。知诰事吴主尽恭。知诰以宋齐丘为谋
主。

龙湖 邵武龙湖禅师。名普闻。唐僖宗第二
子也。幼不茹荤。长无经世意。僖宗钟爱之。僖
宗中和元年黄巢乱。帝幸蜀。亲王宗室皆逃
亡。师断发逸游。谒石霜诸禅师问。如何是教
外别传。诸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师因省
悟。依止数年乃请游山。诸曰。逢乾即止。遇
陈便住。遂辞行过邵武抵大乾。遥望山颠郁
然深秀问父老。彼有居者否。老曰有一陈嗣
者。久隐其中。师至嗣遂分坐同住。师庐茅
谷口。陈乃去之。庵址存焉。其宝乘禅院者师
茅庐基也。僖宗文德元年三月。师乃掷锡杖
于山。杖止处建立道场。缁素向心遂成巨刹。
一日有老人来前曰。我龙也。家于此山。行
雨不职将有天罚。愿师救护。师曰。汝可易形
来。俄一小蛇在座。师引之入净瓶。良久风
雷挟座山峦摇震。达且开霁。蛇自瓶出。老人
来谢曰。非师法力则腥秽此地矣。观师道场
唐¶ 第 848c 页 T49-0848.png
阙水。当以报德。遂斸地成穴。涌泉衍溢乃
为一湖。在今半山是曰龙湖。至是贞明四年
一日。师集众僧曰。吾将他适。以院事付聪
教二禅人。乃说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
指示个歇处。住山领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
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既
而跨虎凌晨抵信州开元寺。龙湖僧追之。师
曰。山中已有聪禅师。吾不复归矣。故龙湖
无开山祖师塔。惟有跨虎庵基。为古今之證。
敕谥圆觉禅师。五灯会元谓师示寂于龙湖
殆非也。师嗣潭州石霜禅师庆诸。诸嗣道吾
宗智。智嗣药山俨禅师。诸吉州人。姓陈氏。

己卯贞明五年 契丹神册四年。
| 赵 | |晋王 天祐十六年 |岐王 天保十六年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 武义元年 |闽 |蜀衍 乾德元年 |汉 乾亨元年 |

夏四月。淮南杨氏即吴国王位。改元武义。建
宗庙社稷。置百官宫殿。文物皆用天子礼
乐。

庚辰贞明六年 契丹神册五年。
| 赵 | |晋王 天祐十七年 |岐王 天祐十七年 |吴越王 |楚 |
| |荆南 |吴弟溥立 |闽 |蜀 乾德二年 |汉 乾亨四年 | |

辛巳龙德元年 契丹天赞元年。
| 赵 | |晋王 天祐十八年 |岐王 |吴越王 |楚 |
| |荆南 |吴 顺义元年 |闽 |蜀 乾德三 |汉 乾亨十五年 | |

壬年龙德二年 契丹天赞二年。
| 赵 | |晋王 |岐王 |吴越王 |楚 |
| |荆南 |吴 顺义二年 |闽 |蜀 乾德四年 |汉 乾享六年 | |
唐¶ 第 849a 页 T49-0849.png

越州镜清顺德怤禅师。得法于雪峰。吴越钱
王尊其道德。请居天龙寺。又创龙册寺以居
师。学侣奔凑。由是吴越盛于玄学。晋高祖天
福二年八月入寂。寿七十四。

癸未龙德三年。同光元年 契丹天赞三年。
| 赵 | |唐即帝位同光元年 |岐王 |吴越王 |楚 |
| |荆南 |吴 顺义三年 |闽 |蜀 乾德五年 |汉 乾亨七年 | |

春二月。梁帝遣使册命吴越王钱镠为吴越
国王。夏四月己巳。晋王李存勖即皇帝位于
魏州牙城之南。国号大唐。改元同光。唐所有
凡十三节度五十州。帅兵取梁。梁帝谓皇甫
麟曰。李氏吾世雠理难降。首不可俟彼刀锯。
吾不能自裁。卿可断吾首。麟泣遂弑梁帝。麟
因自杀。十月唐帝入大梁。

右梁二主合一十六年而归于唐。

** 唐

李姓。以土德王。都邺。今彰德路古相州也。
后迁都于洛阳。


* 庄宗
* 明宗
* 闵帝
* 潞王

*** 庄宗

讳存勖。本沙陀人。唐懿宗咸通九年赐其祖。
姓李。名国昌。帝父名克用。破黄巢复京师功
第一。拜河东节度使。累封晋王。薨存勖嗣王
位。灭梁建国曰唐。追尊父王克用曰武皇帝。
帝在位三年。寿三十五岁 同光(三)

同光元年即癸未岁也。十月灭梁改元。十一
月迁都洛阳。

甲申同光二年 契丹天赞四年。
唐¶ 第 849b 页 T49-0849.png
| 赵 | | |秦王 茂贞薨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 顺义四年 |闽 |汉 乾德六年 |蜀 乾亨八年 | |

正月。岐王李茂贞遣子继曮上表入贡称臣。
帝尊礼之改封秦王。四月秦忠敬王茂贞薨。
子继曮权知凤翔军府事。

魏府今大名路也。兴化禅师。名存奖。本府
人。帝诏入内。执弟子礼以事师。一日问曰。朕
收复中原得一明珠。未有人酬价。师曰。请陛
下珠看。帝以手舒幞头脚。师曰。君王之宝
谁敢酬价。帝悦赐紫衣师号。师皆不受。乃
赐马使乘之。坠地损一足。帝复赐医。师唤院
主与我做个木拐子。师接得绕院行。问僧曰。
汝等还识老僧么。众曰争得不识和尚。师曰。
跛脚法师说得行不得。至法堂令维那声钟
众集。师曰。还识老僧么。众无对。师掷下拐
子端坐而逝。敕谥广济禅师。师嗣临济玄禅
(传灯录)

汝州宝应南院禅师名慧颙河北人嗣兴化
奖。

乙酉同光三年 契丹天赞五年。淮南吴溥
于石头城建清凉寺。礼请悟宗住持。
| 赵 | | |秦 |吴越王 |楚 |
| |荆南 |淮南吴 顺义五年 |闽 延翰嗣位 |蜀王衍降唐以授孟知祥 |汉 白龙元年 | |

九月。帝以子魏王继岌枢密使郭崇韬伐蜀。
蜀主王衍舆榇衔璧出降。孟知祥者字保盛。
邢州龙冈人。枢密使郭崇韬于知祥有引荐
旧恩。将行言于帝曰。孟知祥信厚有谋。此
行得四川而求帅。无踰此人者。帝可之。大军
唐¶ 第 849c 页 T49-0849.png
乃西行入散关倍道而进攻蜀降。崇韬乃以
知祥为西川节度使镇成都。明宗长兴四年
封蜀王。潞王清泰元年即皇帝位而殂。子昶
嗣立。建元明德。国号蜀。至宋太祖乾德三年
降于宋。合四十一年国除。

汉有白龙现于汉宫。汉主改元白龙。更名龚
(司马通鉴)

*** 明宗

讳亶。本名嗣源。北狄人。庄宗养以为子。从
庄宗征伐。屡立大功。丙戌年正月。赵在礼反
于邺。庄宗命李嗣源讨之。三月嗣源至邺都。
从马直军士张破败作乱。兵逼中军。嗣源叱
问之。对曰。主上弃恩任威云克城之后尽坑
魏搏之军。我辈畏死耳。今众议请主上帝河
南。令公帝河北。嗣源泣谕之。众军不从。嗣源
婿石敬塘曰。夫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嗣
源乃令安重诲移檄会兵。军势大盛。李绍荣
请庄宗幸关东招抚之。驾至万胜镇。闻嗣源
已据大梁。诸军离叛。即命旋师归入洛阳。四
月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不知睦王存义已
死。欲奉之作乱。帅所部兵攻兴教门。缘城而
入。近臣宿将释甲潜遁。独李彦卿何福进王
全斌等十馀人力战。庄宗中流矢。鹰坊人善
友扶庄宗自门楼下至绛霄殿庑下抽矢渴懑
须臾殂。李彦卿等恸哭而去。左右皆散。善
友焚帝尸。己丑嗣源入洛阳止于私第。拾庄
宗骨于灰烬中而殡之。百官三上笺请嗣源
监国许之。有司议即位礼。李绍真孔循以唐
运尽宜自建国号。监国不从。吏部尚书李琪
唐¶ 第 850a 页 T49-0850.png
曰。若改国号则先帝遂为路人。梓官安所托
乎。前代以旁支入继多矣。宜用嗣子柩前即
位之礼众从之。监国乃于柩前即皇帝位。年
已六十岁。改元天成。每夕于宫中焚香告天。
愿早生圣人为生民主。天成二年春正月更
名亶。在位八年。寿终六十七天成(四)长兴(四)

丙戌天成元年 契丹天赞六年。蜀禅月大
师贯休是年卒。
| 赵 | | |凤翔 继曮 |吴越国 宝正元年 |楚 |
| |荆南 |吴 顺义六年 |闽国延钧天宝元年 |蜀节度 孟知祥 |汉 白龙二年 | |

昭武节度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立宫殿置
百官。威仪文物皆效天子之制。追尊其父王
审知曰昭武王。是岁审知养子延禀弑延翰。
众推其弟延钧为留后。

丁亥天成二年 契丹太祖阿保机殂 德光
天显元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宝正二年 |楚建国 |
| |荆南 |吴即帝位乾贞元年 |闽 天宝二年 |蜀 |汉 白龙三年 | |

契丹太祖崩于天赞六年秋七月。在位十一
年。太宗立。讳德光。太祖第二子。母曰述律
氏。治二十二年。立晋灭唐。改契丹曰大辽。
尝于所居大部落建天雄寺以奉佛。有契丹
太祖阿保机像。

秋八月。楚王马殷始建国。立宫殿置百官皆
如天子。或微又改。其翰林学士曰文苑学士。
知制诰曰知辞制。枢密院曰左右机要司。陛
下称之曰殿下。令曰教。

十一月淮南吴王杨氏即皇帝位。吴丞相徐
唐¶ 第 850b 页 T49-0850.png
温卒。吴主以其子知诰都督中外诸军事。知
诰本姓李。唐昭宗乾宁二年。杨行密攻濠州。
军士掠徐州得之。生八岁。行密养以为子。行
密长子渥憎之。行密谓其将徐温曰。此儿质
状伟识颇异于人。吾度渥必不能容。今赐汝
为子。温名之曰知诰。知诰事温勤孝过于诸
子。温是以爱之使掌家事。及长喜书善射。识
度英性。行密谓温曰。知诰俊杰诸将子皆不
及也。至晋高祖天福二年受吴禅。

戊子天成三年 契丹天显二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宝正三年 |楚 |
| |荆南 高季兴卒 |吴 乾贞三年 |闽延钧 |蜀孟氏 |汉 大有元年 | |

闽主延钧度民二万为僧。由是闽中多僧(见五代旧
史闽世家) 是年十二月。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卒。命
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从诲上表求内附。诏
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

漳州罗汉院禅师。名桂琛。生常山李氏。隶
本府万岁寺无相大师披剃。登戒得法于玄
沙备禅师。师秘重大法痛自韬晦。漳州牧王
公请住城西石山地藏十馀年。迁止罗汉院。
破垣败箦。师处之恬如也。援法眼益。至是
天成三年入寂。寿六十二。荼毗舍利建塔于
院之西隅。敕谥真应禅师(传灯录)

己丑天成四年 契丹天显三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宝正四年 |楚 |
| |荆南 |吴 太和元年 |闽 |蜀 |汉 大有二年 | |

九月帝与平章事冯道从容语及年谷屡登四
唐¶ 第 850c 页 T49-0850.png
方无事。道曰。臣常记。昔在先皇幕府。奉使
中山历并陉(山名)之险。臣忧马蹶(居月反僵也)执辔甚
谨。幸而无失逮至泽潞。放辔自逸俄至颠陨。
凡为天下者亦犹是也。帝深以为然。帝又问。
今岁虽丰百姓赡足否。道曰。农家岁凶则死
于流殍。岁丰则伤于谷贱。丰凶皆病死惟农
家为然。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二月卖新丝。五
月籴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语虽
鄙俚曲尽田家之情状。农于四人之中最为
勤苦。人主不可不知也。帝悦命左右录其诗。
常讽诵之。幽州宛平窦禹钧。仕至左谏议太
夫致仕。生五子。皆宦显。侍中冯道赠以诗。
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
五枝芳。周世宗显德二年。大师中书令瀛文
懿王冯道薨。

庚寅长兴元年 契丹天显四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宝正五年 |楚殷卒 |
| |荆南 |吴 太和二年 |闽 |蜀 |汉 大有三年 | |

十一月楚王马殷卒。子希声袭位。称遗命。去
建国之制。复藩镇之旧。诏以希声为武安静
江节度使。

云门宗 广东道韶州云门山光奉院禅师。名
文偃。生浙西秀水。今嘉兴路也。姓张氏。幼
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及冠落发。禀具于
毗陵坛。侍澄数年探穷律部。以已事未明。往
参睦州陈尊宿。拶门而入。州擒住云道道。师
拟议。州推之出曰。秦时𨍏轹钻遂掩门损师
一足。师从悟入。州乃指之见雪峰存禅师。既
唐¶ 第 851a 页 T49-0851.png
得以密契心宗。遂出岭遍谒诸方。后抵广中
灵树敏禅师。初不请首座。有劝之请第一座
者。灵树曰。我首座生也出家也。久之曰。我
首座行脚也悟道也。久之又曰。我首座至矣。
一日令击钟接首座。师适至。敏笑曰。奉迟
甚久何来暮邪。即命之。师不辞而就职当此
庚寅长兴元年也。俄而广主刘王将兴兵。就
灵树决可否。敏知之。手封奁子语侍者曰。王
来出以俟之。适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敏乃就座而逝。王至闻敏已化。王大惊叹。侍
僧以奁呈。发之书曰。人天眼目堂中上座。王
乃请师继主灵树。迎之至府开法。久之迁住
韶阳云门山。戊申年。广主屡请入内问法。待
以师礼。赐号匡真禅师。七月迎之王府供养。
九月辞王还山。明年四月十日。师表辞广主。
垂诫学徒端坐而逝。塔全身于方丈后。丙寅
岁。赵太祖乾德四年。广主天宝九年也。师
示梦阮绍庄曰。与吾寄语秀华官使特进李
托。托遂奏请开塔。奉敕迎请灵躯内庭供养。
逾月方还。因改寺额为大觉。加谥大慈云匡
真弘明禅师。师嗣雪峰存禅师。存嗣德山鉴。
鉴嗣龙潭信禅师。师之法道世宗仰之。目之
曰云门宗。

辛卯长兴二年 契丹天显五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宝正六年 |楚 |
| |荆南 |吴 太和三年 |闽 |蜀孟氏 |汉 大有四年 | |

壬辰长兴二年 契丹天显六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元瓘立 |楚 |
唐¶ 第 851b 页 T49-0851.png
| |荆南 |吴 太和四年 |闽 |蜀 |汉 大有五年 | |

春二月。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至周广
顺三年版成印行。

三月。吴越武肃王钱镠薨。年八十一岁。中子
传瓘立。更名元瓘。以遗命去国仪用藩镇法。

秋七月。武安静江节度使马希声卒。六军
似袁𧧶潘约等迎希声之弟希范于朗州而立
之。治十五年。寿四十九岁。

癸巳长兴四年帝殂 契丹天显七年。
| 赵 | | |凤翔 |吴越元瓘文穆王也 |楚 |
| |荆南 |吴 太和五年 |闽璘 龙启元年 |蜀孟氏 封王 |汉 大有六年 | |

春正月。闽主王延钧即皇帝位。国号大闽。年
曰龙启。更名璘 二月唐命孟知祥。为东西
川节度使蜀王。

十一月。帝不豫。诏立第三子宋王从厚。帝寻
殂。十二月宋王从厚即皇帝位闵帝也。甲
午年正月改元应顺。时凤翔节度使兼侍中
潞王从珂与朝廷[彳*青]阻。三月潞王建大将旗
鼓整众而东。闵帝闻潞王至陜。忧骇不知所
为。以五十骑出玄武门至卫州。依刺史王弘
贽。潞王至蒋桥。冯道等皆上笺劝进。潞主入
谒太后太妃诣西宫。伏梓宫恸哭。太后下令
废少帝为鄂王。令潞王即皇帝位于柩前。王
弘贽迁闵帝于州廨。潞王遣弘贽之子殿直
峦往鸩之。闵帝知其有毒不肯饮。峦缢杀之。

*** 潞王

讳从珂。明宗养子也。姓王氏。镇州人。今真定
路也。明宗略地日。并其母获之。养为己子。时
唐¶ 第 851c 页 T49-0851.png
年十岁封潞王为凤翔节度使。闵帝即位。以
洋王从琸往伐之。由是举兵。闵帝出奔。潞王
以太后命即位。在位三年。寿三十岁。

甲午四月改清泰元年 契丹天显八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楚 |
| |荆南 |吴 太和六年 |闽 龙启二年 |蜀昶 明德元年 |汉 大有七年 | |

闰正月。蜀王孟知祥即皇帝位于成都。改元。
秋七月殂。太子仁赞即皇帝位。更名昶。明德
元年。

天台国清寺静上座。初得悟于玄沙备禅师
言下。居天台山三十馀年。有问者曰。心念
纷飞未明摄伏。静曰。却将纷飞之心以究纷
飞之处。究之无处则纷飞之念何存。返究究
心则能究之心安在。静因睹教中幻义述偈
曰。若道法皆如幻有。造诸过恶应无咎。云何
所作业不忘。而藉佛慈兴接诱。有小静上座
者答之曰。幻人兴幻幻轮围。幻业能招幻所
治。不了幻生诸幻苦。觉知如幻幻无为。二静
上座遗踪。国清存焉(寺记碑刻)

乙未清泰二年 契丹天显九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楚 |
| |荆南 |吴 天祥元年 |闽 龙启三年 |蜀 明德二年 |汉 大有八年 | |

荆南节度使高从晦。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
梁震。震披鹤氅自称荆台隐士。每诣府跨黄
牛至厅事。

吴加徐知诰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进封
齐王备殊礼。以升(建康)(镇江)宣池歙(失涉反徽)常江
唐¶ 第 852a 页 T49-0852.png
饶信海十州为齐国。

清泰三年六月。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
瑭。既还镇晋阳。阴有自全之计。初帝欲使敬
瑭移镇郓州。今东平路也(兖域)。给事中李崧吕
琦等皆力谏以为不可。帝从枢密直学士薛
文遇之言。以敬瑭为天平节度使制出。两班
相顾失色。敬瑭曰。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
能束手死于道路乎。都押衙刘知远曰。明公
据形胜之地。士马精彊。若称兵传檄帝业可
成。掌书记桑维翰曰。公能推心契丹何患无
成。敬瑭意遂决。表帝养子不应承祀请传位
许王。帝怒手裂其表抵地。制削夺敬瑭官爵。
以张敬达兼大原四面排陈使。率诸将讨之。
敬瑭表契丹称臣。以父礼事之。许以割地请
授。九月契丹主太宗德光也。将五万骑号三
十万至晋阳战。唐兵大败。十一月契丹主作
册书。命敬瑭为大晋皇帝。筑坛于柳林即位。
大赦制改长兴七年(明宗年号)。为天福元年。潞王知
石敬瑭即皇帝位。遂与曹太后刘皇后雍王重
美及宋审虔等。携传国宝登玄武楼。自焚而
死。皇后积薪欲烧官室。重美谏曰。新天子至
必不露居。他日重劳民力。死而遗怨将安用
之。乃止。后与重美(潞王子也)俱死。是日晚晋高祖
入洛阳止于旧第。唐兵解甲待罪。晋帝慰而
释之。乃命刘知远部署京城。知远分汉军使
还营。馆契丹主于天宫寺。城中肃然无敢犯
令。十二月晋帝追废潞王为庶人。以冯道同
平章事。

右唐四主合一十四年而归于晋。
唐¶ 第 852b 页 T49-0852.png

** 晋

石姓。以金德王。迁都汴州

* 高祖
* 齐王

*** 高祖

讳敬瑭。石姓。本西夷人。勇力善战。唐明宗
爱之。妻以女永宁公主。累迁至河东节度使。
清泰元年镇太原。徙天平节度使不受命。遂
乃称兵求援于契丹。即帝位入洛阳。割幽蓟
瀛莫涿檀顺新沩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以
与契丹。在位七年。寿五十一 天福(七)丙申
十一月改天福元年 契丹天显十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楚 |
| |荆南 |吴 天祥二年 |闽 通文元年 |蜀 明德三年 |汉 大有九年 | |

高丽当唐之末其王姓高。唐庄宗同光二年。
高丽遣使来中国。史失不记其王之姓名。至
明宗长兴三年。权知国事王建遣使者来。明
宗封王建高丽国王。至是丙申年。高丽举兵
击破新罗百济。于是东夷诸国皆附之。有二
京六府九节度百二十部焉。

丁酉天福二年 大辽会同元年。
| 赵 | | |凤翔 |吴越复建国 |楚 |
| |荆南 |唐受禅 升元元年 |闽 通文二年 |蜀 明德四年 |汉 大有十年 | |

大辽太宗德光既立晋室。受其所献之十六
州。春正月乃以幽州为南京。改契丹国号大
辽。年曰会同。公卿庶官皆仿中国。参用中国
人。

二月。北归以赵延寿为极密使兼中书令。

三月。晋议迁都大梁。四月至汴州。吴越王
元瓘复建国。如同光故事。
唐¶ 第 852c 页 T49-0852.png

八月。吴主下诏禅位于齐王。徐知诘即皇帝
位于建康。大赦国号曰唐(南唐也)。年曰升元。尊
吴主曰让皇。宫室乘舆服御皆如故。宗庙正
朔徽章服色悉从吴制。明年让皇殂。唐主废
朝二十七日。追谥曰睿皇帝。唐升元三年。知
诰复姓李。更名昪(始见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岁)

汝州风穴禅师。讳延沼。钱塘馀杭人。姓刘
氏幼不茹荤。习儒应进士。一举不第乃出家。
依本州开元寺智恭披剃。受具习天台止观。
年二十五谒镜清。参南院颙禅师悟旨。依止
六年辞去。后唐明宗长兴二年至汝水。草屋
数椽依山如逃亡家。问之父老。田父曰。古风
穴寺世以律居僧物故众弃去。师曰。我居之
可乎。父曰可师乃留止。日乞村落。夜然松脂
单丁者七年。至是天福二年州牧李使君闻
师之道尽礼致之。上元日开堂说法。禀嗣南
院颙。汉隐帝乾祐二年李君移守郢州。师避
寇往依之馆于郡斋。汝州有宋太师者施第
为宝坊号新寺。延师住持。法席雄冠。周太
祖广顺元年。赐其寺额曰广慧。师住二十二
年。当馀百众。僧问如何是佛。师曰。杖林山
下竹筋鞭。宋太祖开宝六年八月旦日。登座
说偈曰。道在乘时须济物。远方来慕自腾腾。
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烟夜夜灯。至十四
日手书别诸檀越。十五日跏趺而逝。寿七十
八。夏五十九。师嗣南院颙。颙嗣兴化奖。奖
嗣临济玄禅师。

戊戌天福三年 大辽会同二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文穆王元瓘 |楚 |
唐¶ 第 853a 页 T49-0853.png
| |荆南 |唐 升元二年 |闽 通文三年 |蜀 广政元年 |汉 大有十一年 | |

八月。晋帝上尊号于大辽主及太后。以平章
凭道刘煦为册礼使。备卤簿仪仗车辂诣辽
主行礼。帝事辽甚谨。奉表称臣。曰父皇帝。

十月。帝以大梁舟车所会便于漕运。乃建东
京于汴州。复以汴州为开封府。以东都(洛阳)
西京。以西都(长安)为晋昌军节度。

敕听公私自铸铜钱。文曰天福元宝。

己亥天福四年 大辽会同三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楚 |
| |荆南 |唐李升 升元三年 |闽 永隆元年 |蜀 广政二年 |汉 大有十二年 | |

春正月。南唐群臣累表请唐主徐知诰复姓
李。立唐宗庙。唐主许之。更名昪(皮变反)。群臣又
请上尊号。不受。唐主不以外戚辅政。宦者不
得预事。他国所不及也。

秋闰七月闽主为拱宸控鹤军使连重遇所
弑。其叔父延义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更
名曦。谥闽主。曰唐宗。

观世音菩萨 杭州上天竺僧道翊。一夕见
山间光明。往视之得奇香木。命良工刻成观
世音菩萨像。白光焕发继以昼夜。汉高祖乾
祐二年。有僧从勋者。以古佛舍利置菩萨毫
相中。舍利时现冠顶 又庆元路(浙东道明州也)海中
补怛洛伽山。乃菩萨示现之地。唐宣宗大中
年间。西域天竺僧至洞中燔指祈祷。亲睹观
世音菩萨妙相。与说法要。名迹始著。其后日
本国僧慧锷者。自燕北五台山得菩萨画像。
舍于山侧土人张氏。张奉之捐所居为观音
唐¶ 第 853b 页 T49-0853.png
院。昌国志云。梁贞明二年始建寺也。宋神宗
元丰三年。遣使王舜封往三韩。舟抵洞。黑风
骤起龟负舟。舜封祷之。菩萨现相舟稳还朝。
以闻朝廷。颁金帛移寺。建于梅岑山之阳。赐
额宝陀。今之寺也。

庚子天福五年。大辽会同四年。闽王曦度民
为僧万一千人(闽纪载)
| 赵 | | |凤翔 |吴越 |楚 |
| |荆南 |唐 升元四年 |闽曦 永隆二年 |蜀 广政三年 |汉 大有十四年 |

辛丑天福六年 大辽会同五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子弘佐立 |楚 |
| |荆南 |唐 升元五年 |闽 永隆三年 |蜀 广政四年 |汉 大有十三年 | |

八月。吴越国文穆王钱氏元瓘薨。其子弘佐
即王位。弘佐温恭明断。好书礼士躬勤政务。
治七年。寿二十。

十一月唐分遣使者按行民。旧以肥瘠定其
税。民咸称其平允。汉十二月戊戌。汉主寝
疾。有梵僧谓曰名龚不利。汉主自造䶮字名
之。义取飞龙在天。读若俨通。闽主于城南西
阜建石塔七层。功未半发如盖者三夕既成。
光耀际天又三夕。王慰幸遂额之曰净光。而
于其下又建寺宇焉(长乐集)

壬寅天福七年六月帝殂 大辽会同六年。
| 赵 | | |凤翔 |吴越忠献王弘佐 |楚 |
| |荆南 |唐 升元六年 |闽 永隆四年 |蜀 广政五年 |汉玢立 光天元年 | |

南汉即南平广州也。高祖刘䶮四月殂。秦王
弘度即皇帝位。更名玢(悲巾反)
唐¶ 第 853c 页 T49-0853.png

*** 齐王

史曰出帝。讳重贵。高祖兄敬儒之子也。封齐
王。高祖五子皆早卒。重睿尚幼。天福七年
六月高祖殂。七月守司徒兼侍中凭道与天
平节度使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议。国家
多难宜立长君。乃奉广晋尹齐王重贵为嗣。
即皇帝位。大臣议奉表称臣告哀于辽。景延
广请致书称孙不称臣。李崧谏之不从。凭道
依违其间。帝卒从延广议。辽主大怒遣使来
责让。延广答以不逊。丙午岁开运三年也。十
一月辽大举灭晋。辽主命张彦泽迁齐王于
开封府。顷刻不得留。帝在位四年。远迁辽地。
寿年不载 称天福八年开运(三)

癸卯天福八年 大辽会同七年。
| 赵 | | |凤翔 |吴越国 |楚 |
| |荆南 |唐璟 保大元年 |闽 天德元年 |蜀 广政六年 |汉弘熙立 乾和元年 | |

唐主饵方士药浸成躁急。群臣奏事往往暴
怒。问道士王栖霞。何道可致太平。对曰。王者
治心治身乃治家国。今陛下尚未能去。饥虞
饱喜何论太平。宋后称叹以为至言。唐主凡
所赐予。栖霞皆不受。二月唐主疽发背。召
齐王璟入侍疾。谓璟曰。吾饵金石欲益寿。乃
更伤生。汝宜戒之。是夕殂。元宗璟即位。

闽族王氏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初天
福四年曦既立。骄淫苛虐猜忌宗族。其弟建
州刺史王延政以书谏之。曦怒。由是兄弟积
相猜恨战斗。至是延政称帝。

汉殇帝。骄奢不亲政事。晋王弘熙欲图之。
唐¶ 第 854a 页 T49-0854.png
乃盛饰声伎娱悦其意以成其恶。顷之乘其醉
而弑之。弘熙即皇帝位。中宗也。改年曰乾和。

法眼宗 建康清凉寺禅师。名文益。生馀杭
鲁氏。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同伟禅师落发。弱
龄禀具于越州开元寺。究毗尼探儒典。振锡
南参抵福州。见长庆棱禅师不大发明。乃欲
出岭过漳州。阻雪于城西石山。地藏院禅师
桂琛问曰。上座学解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乃指阶前石曰。此石在心内在心外。师曰在
心内。琛曰。行脚人着甚来由。安片石在心
头走。师窘无以对。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一
月馀。呈见解说道理。琛语之曰。佛法不恁
么。师曰。某甲词穷理绝也。琛曰。若论佛法
一切见成。师于言下大悟。遂依止久之。时唐
潞王清泰二年也。辞行至江西抚州。州牧重
师之道。请住崇寿院。南唐有国。唐主迎师
住金陵报恩禅院。署号净慧禅师。迁任清凉
寺。大阐法化。唐主邀师观牡丹花。请师赋
诗。师应声曰。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
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
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唐主顿悟玄
旨。至周显德五年。唐之交泰元年也。七月
十七日师示疾。唐主亲加礼问。闰月五日辞
众跏趺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四。公卿李建
勋以下素服奉全身。塔于江宁县之丹阳。敕
谥大法眼禅师。塔曰无相。再谥曰大智藏大
导师。师入室弟子四十三人。各导一方。随
根悟入者不可胜纪。师嗣地藏琛。琛嗣玄沙
备。备嗣雪峰存禅师。宗门尊仰其道曰法眼
唐¶ 第 854b 页 T49-0854.png
宗。

甲辰开运元年 大辽会同八年。
| 赵 | | |凤翔 |吴越国 |楚 |
| |荆南 |唐 保大二年 |闽 朱文进 |蜀 广政七年 |汉 乾和二年 | |

刘煦授司空平章事撰旧唐史。佛祖异迹皆
载之。宋欧阳修撰唐书。始皆删去。

春正月。闽拱宸都指挥使朱文进。阁门使连
重遇弑闽王曦。召百官告之曰。太祖光启闽
国。今子孙淫虐其坠厥绪。天厌王氏。宜更
择有德者立之。众莫敢言。重遇乃推朱文进。
升殿被兖冕帅群臣北面再拜称臣。文进自
称闽王。谥闽主曦曰景宗。是年文进为其下
所杀。函首送于建州殷王延政。明年南唐兵
取建州。延政降闽合五十年而国除。

钟声息苦 南唐江南上元县一民暴死三日
复苏云。至一殿庭。忽见先王缧械甚严。近问
之曰。主何至此。曰吾为宋齐丘所误。杀和
州降者千馀人。冤诉囚此。汝得还可语嗣君。
凡寺观鸣钟须延其声。受苦闻钟得暂休息。
或能为造一钟尤善。吾在位尝交聘于阗国。
彼王遗吾一玉天王像。吾常置于髻中。后藏
于瓦棺寺佛左膝无知者。汝以此像为验。民
既还具奏之。唐主亲诣瓦棺寺。果得玉像于
佛膝。感泣造一钟于建康清凉寺。其文曰。荐
烈祖孝高皇帝。脱幽出厄以玉像。建塔葬于
蒋山(法苑珠林)

乙巳开运二年 大辽会同九年。
| 赵 | | |凤翔 |吴越国 |楚 |
唐¶ 第 854c 页 T49-0854.png
| |荆南 |唐 保大三年 |闽灭 |蜀 广政八年 |汉 乾和三年 | |

丙午开运三年 大辽会同十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楚 |
| |荆南 |唐 保大四年 | |蜀 广政九年 |汉 乾和四年 | |

丁未开运四年 大辽会同十一年。
| 赵 | | |凤翔 |吴越国 弘佐薨 |楚 希广立 |
| |荆南 |唐 保大五年 | |蜀 广政十年 |汉 乾和五年 | |

四月辽太宗殂。在位二十二年。五月世宗
立。讳阮番。名兀欲。东丹王突欲之子。太祖孙
也。戊申年改元天禄。天禄四年辛亥秋九月。
为燕王述轧等弑于新州之火神淀。在位五
年。

五月。楚文昭王希范卒。将佐奉其弟希广立
之。

六月吴越忠献王弘佐薨。遗令以丞相弘倧
为镇海镇东节度使。是岁为内牙统军使胡
进思所废。更立其弟弘俶。忠懿王也。王留心
释教。嗣位之初。凡两浙诸郡名山圣迹之处。
皆赐金帛创建伽蓝。福州支提山乃天冠菩
萨道场。王施七宝。铸天冠像一千身。仍创寺
宇。宏丽甲于七闽焉。

丁未年春正月。辽兵至大梁。晋帝与太后已
下上表乞降。迎于封丘门外。辽主辞不见。封
晋帝为负义侯。置于黄龙府。即慕容燕之和
龙城也。辽主改服中国衣冠。百官起居皆如
旧制。迁晋帝李太后凭后北行。后宫左右从
者百馀人。契丹三百骑援送之。二月辽主还
国。以萧翰为大梁节度使。翰述律太后兄之
唐¶ 第 855a 页 T49-0855.png
子。其妹复为辽主后。翰始以萧为姓。自是
契丹后族皆称萧氏。述律太祖阿保机之后
也。夏四月辽主回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
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国人为剖其腹实盐数
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羓。初河东节度
使刘知远。闻辽主入汴。分兵守四境以防侵
轶。于是将佐劝知远正尊号号令四方。知远
不许。军士皆曰。今契丹执天子天下无主。番
汉孔目官郭威都押牙杨邠劝进。知远从之。
二月辛未即皇帝位。乃更称天福十二年。改
国号曰汉。契丹萧翰闻汉帝拥兵南来。遂欲
北归。恐中国无主。时有唐明宗子李从益。与
母王淑妃在洛阳。翰迎而立之。以为帝。帅
诸酉长拜之。百官谒见。淑妃泣曰。吾母子卑
弱如此。而诸公所立是祸吾家也。翰留燕兵
千人守诸门为从益宿卫。翰乃辞行。汉帝至
洛阳。命郑州防禦使郭从义。先入大梁清官
杀李从益及王淑妃。汉帝至大梁。复以汴州
为陈京。国号汉。

右晋二主合一十一年归于汉。

** 汉

刘姓以水德王都汴

* 高祖
* 隐帝

*** 高祖

讳知远。改名皓。沙陀部人。世居太原。与晋高
祖俱事唐明宗。晋高祖即位。以知远为保义
军节度使。迁河东节度使。开运二年封北平
王。晋帝北迁。帝即位于晋阳。在位二年。寿五
十四 称天福年(二)乾祐(一)

戊申乾祐元年 大辽世宗天禄元年。
唐¶ 第 855b 页 T49-0855.png
| 赵 | | |凤翔 |吴越 弘俶 |楚 |
| |荆南 保融立 |唐 保大六年 | |蜀 广政十一年 |汉 乾和六年 | |

正月。帝更名皓(古老子)甲子不豫。丁丑殂于万
岁殿。秘不发丧。二月立皇太子丞祐为周王。
即帝位时年十八岁。

冬十月。荆南节度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卒。
其子保融知留后。治十年。寿四十一岁。

*** 隐帝

讳氶祐。高祖第二子。在位三年。寿二十岁
 称乾祐年。

己酉乾祐二年 大辽天禄二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楚 希广被弑 |
| |荆南 |唐 保大七年 | |蜀 广政十二年 |汉 乾和七年 | |

韶国师 名德韶。处州龙泉陈氏子。年十五
出家。十七岁依本州龙归寺受业。十八纳戒
于信州开元寺。后唐庄宗同光年中。游方首
谒投子山同禅师。次谒龙牙疏山。如是参历
五十四员善知识。最后至江西抚州。谒法眼
益禅师。倦于参问但随众而已。一日僧问法
眼。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眼曰。是曹源一滴水。
师于座侧闻之。豁然开悟。白于法眼。眼曰。汝
向后当为国王所师致祖道光大。寻回本道。
游天台山。睹智者顗禅师遗踪。有若宿契。初
止白沙。时吴越忠懿王弘俶为王子刺台州。
向师之名延请问道。至是乾祐二年。王已嗣
吴越位。遣使迎师伸弟子之礼。尊为国师。有
传天台智者之教沙门义寂者。即螺溪法师
也。屡言于师曰。智者之教年祀寝远。卒多
唐¶ 第 855c 页 T49-0855.png
散落惟。新罗国其本甚备。请和尚慈力为致
之。师乃闻于越王。王为遣使赍师之书往彼
国。缮写备足而还。迄今台宗教文获全者。师
有力焉。师有偈曰。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
无法满目青山。法眼闻云。即此一偈可起吾
宗。宋太祖开宝五年六月二十八日集众言
别。跏趺而逝于莲华峰。寿八十二岁。腊六十
五。师嗣法眼益禅师。

庚戌乾祐三年 大辽天禄三年。
| 赵 | | |凤翔 |吴越 |楚 |
| |荆南 |唐 保大八年 | |蜀 广政十三年 |汉 乾和八年 | |

武平节度使马希萼希广之兄也。捕楚王希
广杀之。希萼自称武安静江宁远等军节度
使降于唐。唐封之为楚王。终为唐灭。迁马氏
于金陵。夏四月。汉制以郭威为邺都留守天
雄节度使。枢密如故。以右监门卫将军郭荣
为天雄衙内都指挥使。荣本姓柴父守礼郭
威妻兄也。威未有子。养荣以为子。五月威受
命辞行言于帝曰。太后从先帝久多历天下
事。陛下富于春秋。有事宜禀其教而行之。亲
迓忠信。放远邪佞。善恶之间所宜明审。枢
密使右仆射同平章事杨邠总机政。枢密使
兼侍中郭威主征伐。归德节度使侍卫亲军
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史弘肇典宿卫。三司使
同平章事王章掌财赋。邠等公忠帝信宠内
客省使阎晋卿枢密承旨聂文进飞龙使后匡
赞翰林茶酒使郭允明谗谮执政。帝年益壮。
厌为大臣所制。遂与枢密聂文进匡赞允明。
唐¶ 第 856a 页 T49-0856.png
于十一月丙子旦。杀邠弘肇章于广政殿东
庑下。帝遣供奉官孟业。赍密诏诣澶州及邺
都杀王殷。又令邺都行营马军都指挥使郭
崇威步军都指挥使曹威杀郭威及监军宣徽
使王峻。郭威乃名郭崇威曹威及诸将。告以
邠等冤死。且曰。吾与诸公披荆棘。从先帝取
天下。受托孤之任。竭力以卫国家。今诸公
已死。吾何心独生。君辈当奉行诏书取吾首
以报天子。庶不相累。郭崇威等泣曰。天子
幼冲。此必左右群小所为。愿从公入朝自诉
荡涤鼠辈以清朝廷。不可为单使所杀。郭威
乃留其养子荣镇邺都。命郭崇威将骑兵前
驱。自将大军继之至封丘。十一月帝遣慕容
彦超等将兵拒之。彦超等战败奔还。是日帝
出劳军。兵败独与从宫数十人宿于七里寨。
馀皆逃溃。乙酉旦帝策马将还宫至玄化门。
刘铢在门上问帝。左右兵马何在。因射左右。
帝回辔西北至赵村。追兵已至。下马入民家。
为乱兵所弑。郭威自迎春门入。丁亥郭威帅
百官诣明德门。起居太后具奏称军国事请
立嗣君。太后诰策河东节度使刘崇之子武
宁节度使赟即皇帝位。威奏遣太师凭道。诣
徐州奉迎。庚寅威帅群臣上言。皇帝到阙动
涉浃旬。请太后临朝听政。壬辰太后始临朝。
郭威渡河馆于澶州。癸丑将士大噪立威拥
威南行。威乃上太后笺。请奉汉宗庙事。太
后为母。武宁节度使赟已至宋州。郭威遗赟
书云为诸将所逼。召凭道先归赟曰今何以
为计。道默然。十二月己未。太后诰废赟为湘
唐¶ 第 856b 页 T49-0856.png
阴公。以侍中郭威监国 辛亥年春正月丁
卯。汉太后下诏授监国符宝即皇帝位。监国
威自皋门入宫。即位于崇元殿。制曰。朕周室
之裔[(采-木+ㄎ)*(后-口+(一/巾))]叔之后。国号宜曰周。是月戊寅杀湘
阴公于宋州。

右汉二主合四年归于周。

** 周

郭姓木德王都大梁

* 太祖
* 世宗
* 恭帝

*** 太祖

讳威。字仲文。刑州尧山人。父简事晋为顺州
刺史。威少孤依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
韬募敢死士为军卒。威年十八以勇力应募。
晋天福二年范延光以魏州反。威为军士。尝
从杨光远北征。威旧隶刘知远。自知远乞留。
人问其故。威曰。杨公有奸诈之才。无英雄之
气。得我何用。能用我者其刘公乎。后事知远
为侍卫都虞侯。知远即帝位。威赞佐有功拜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汉隐帝之世屡立战功。
为邺都留守。汉乾祐三年十一月隐帝遇弑。
帝即位。在位三年。寿五十二岁 广顺(三)

辛亥广顺元年 大辽天禄四年九月穆宗立。

应历元年 释迦文佛入灭一千九百年。
| 赵 |北汉建国称乾祐四年 | |凤翔 |吴越 | |
| |荆南 |唐 保大九年 | |蜀 广政十四年 |汉 乾和九年 | |

**** 北汉

初河东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崇。汉高祖母
弟也。高祖即位。以崇为太原尹北京留守。
汉隐帝遇害欲起兵南向。闻迎其子赟为
唐¶ 第 856c 页 T49-0856.png
帝乃止。曰吾儿为帝。吾又何求。及周太祖
代汉杀赟于宋州。崇大怒。是日即皇帝位
于晋阳。国号汉。称乾祐四年。二月辽主闻
北汉立遣招讨使潘聿撚。遗其子刘承钧
书。汉主使承钧复书言。本朝沦亡。欲循晋
室故事求援请兵。辽主大喜。夏四月汉主
使郑珙致辽书称侄请行册礼。辽帝命燕
王述轧。册命汉为大汉神武皇帝。更名旻。

辽帝九月亲行援汉。至新州之火神淀。燕王
述轨及伟王之子大宁王沤僧等率兵作乱弑
帝。而述轧自立。太宗之子齐王述律逃于南
山。诸大臣奉之以攻述轧沤僧杀之。并其族
党立述律为帝。改元应历。葬帝医巫闾山。庙
号世宗。在位凡五年。

辽穆宗天顺皇帝。讳璟。番名述律。后更名
明。太宗之长子也。初太宗攻石晋。留帝侍述
律太后。太宗崩。诸将立世宗。世宗遇弑。诸
将迎帝即位。自火神淀入幽州。帝年少好游
戏不亲国事。每夜酣饮。达旦乃寐。日中方起。
国人谓之睡王。在位十八年。

永明 杭州永明寺禅师。名道潜。河中府人。
姓武氏。初谒法眼益禅师。眼问曰。子于参请
外看甚么经。师曰华严经。眼曰。总别同异
成坏六相是何门摄属。师曰文在十地品中。
据理则世出世间一切法皆具六相也。眼曰。
空还具六相也无。师懵然无对。眼曰。汝问
我。师乃问。空还具六相也无。眼曰空。师于
是开悟。异日因士女到院。眼问师曰。律中道
隔壁间钗钏声即名破戒。见睹金银合杂朱
唐¶ 第 857a 页 T49-0857.png
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师曰。好个入路。眼
曰。子向后有五百毳徒。为王侯所重在。师寻
礼辞驻锡衢州古寺。阅大藏经。至是广顺元
年吴越忠懿王弘俶延师入府受菩萨戒。署
号慈化定慧禅师。建大伽蓝于南山。曰慧日
永明。请师居之。师请塔下罗汉过新寺。符王
之先梦也。于是又加应真二字于师号。师于
周显德五年入寂师嗣法眼益禅师。

杭州慧日永明智觉禅师。名延寿。馀杭王
氏。总角之岁归心佛乘不茹荤。日唯一食。持
法华经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诵之。感群羊
跪听。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志慕真乘。吴越
文穆王元瓘知师在道。乃从其志礼龙册寺
翠岩参禅师剃染。执劳供众都忘身宰。衣不
缯纩食无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寻往天
台山天柱峰。九旬习定。斥鴳巢衣襵中。暨谒
韶国师。一见而深器之。悟于玄旨。乃谓师曰。
汝与元帅有缘。他日大兴佛事。师初住雪窦。
尝有偈曰。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
灯。此境此时谁会意。白云深处坐禅僧。吴越
忠懿王弘俶。请师开山灵隐新寺。明年迁永
明大道场。众盈二千。僧问。如何是永明妙
旨。师曰。更添香著。僧曰谢师指示。师曰。且
喜没交涉。僧礼拜。师曰。欲识永明旨。门前
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风来波浪起。师居永明
十五年。度弟子一千七百人。常与七众授菩
萨戒。夜施鬼神食。放诸生类不可称算。六
时散花行道。馀力念法华经计万三千部。著
宗镜录一百卷。吴越王为制前后两序。颁入
唐¶ 第 857b 页 T49-0857.png
大藏流行。今净慈方丈曰宗镜堂。师之诗偈
赋咏凡千万言播于海外。高丽国王览师言
教。遣使赍书叙弟子之礼。奉金线织成僧伽
黎衣紫水晶念珠金澡罐。彼国之僧三十六
人承印可记莂。前后归高丽各化一方。宋
太祖开宝七年。师入天台山度戒约万馀人。
明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辰时焚香辞众跏趺而
逝。世寿七十二。僧腊四十二。次年建塔于大
慈山。宋太宗赐额曰寿宁禅院。师嗣天台韶
国师。韶嗣清凉法眼益禅师。六祖青原派也。
嗣寿之法者。杭州乾明津禅师。富阳子蒙和
(径山旧相图行业碑)

壬子广顺二年 大辽穆宗应历二年。
| 赵 |北汉 称乾祐五年 | |凤翔 |吴越 |楚唐灭之合五十六年 |
| |荆南 |唐 | |蜀 广政十五年 |汉 乾和十年 | |

六月朔。周帝如曲阜。谒孔氏祠命葺之。禁
孔林樵采。访孔子颜渊之后。为曲阜令及主
簿。

癸丑广顺三年 大辽应历三年 旃檀佛像。

自此下一百七十七年在汴京。
| 赵 |北汉刘氏乾祐六年 | |凤翔 |吴越 | |
| |荆南 |唐 保大十一年 |蜀 广政十七年 |汉 乾和十一年 | |

初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宰相凭道李愚请刻
九经版。此年六月版成献之。传布甚广刊字
印之始也。

甲寅正月帝殂。显德元年 大辽应历是年
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凭道薨。
唐¶ 第 857c 页 T49-0857.png
| 赵 |北汉主殂乾祐七年 | |凤翔 |吴越 | |
| |荆南 |唐 保大十二年 | |蜀 广政十七年 |汉 乾和十二年 | |

周帝不豫。正月加晋王荣兼侍中判内外兵
马事。帝屡诫晋王曰。昔吾西征见唐十八陵。
无不发掘者。此无他惟多藏金玉故也。我死
亡衣以纸衣。敛以瓦棺。速营葬勿久留宫中。
勿置守陵官人。勿作石羊虎人马。惟刻石
置陵前云周天子平生好俭约遗令用纸衣瓦
棺。嗣天子不敢违也。壬辰宣制毕。是日帝殂。
丙申晋王荣即皇帝位。

十一月。北汉主旻殂。子承钧更名钧即帝位。
孝和帝钧性孝谨既立。勤于为政爱民礼士。
境内粗安。

*** 世宗

讳荣。太祖圣后柴世兄之子也。太祖养以为
子。封晋王。即帝位。在位六年。寿三十九显
(六)

乙卯显德二年 大辽应历五年。
| 赵 |北汉刘钧乾祐八年 | |凤翔 |吴越 | |
| |荆南 |唐 保大十三年 | |蜀 广政十八年 |汉 乾和十三年 | |

二月。周帝诏并省天下无敕额寺院。令郡府
岁造僧帐。凡死亡者以时开落之。僧帐自此
而始。

丙辰显德三年 大辽应历六年。
| 赵 |北汉 乾祐九年 | |凤翔 |吴越 | |
| |荆南 |唐 保大十四年 | |蜀 广政十九年 |汉 乾和十四年 |

初周宿卫将赵匡胤(宋太祖也)战北汉有功。至是以
唐¶ 第 858a 页 T49-0858.png
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匡胤表渭
州军事判官苏州人赵普为节度推官。

正月。周下诏。帝亲征淮南(唐也)。帝召华山隐
士真源陈抟。问以飞升黄白之术。搏对曰。
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乃
辞还山。

丁巳显德四年 大辽应历七年。
| 赵 |北汉 天会元年 | |凤翔 |吴越 | |
| |荆南 |唐 保大十五年 | |蜀 广政二十年 |汉 乾和十五年 | |

戊午显德五年 大辽应历八年。
| 赵 |北汉刘钧天会二年 | |凤翔 |吴越 | |
| |荆南 |唐弘 中兴元改交泰元年 | |蜀 广政二十一年 |汉鋹 天宾元年 |

三月。周帝济江伐唐。唐主耻于降称藩。乃遣
兵部侍郎陈觉奉表。请传位于太子弘。献庐
舒蕲黄四州之地。画江为境以求息兵。五月
唐主弘避周讳更名昱。下令去帝号称国主。
凡天子之仪制皆有降损。去年号用周正朔。
乃告干太庙。

秋七月初行大周刑统。帝欲均田租。以元稹
均田图遍赐诸道。南汉中宗刘弘熙殂。长子
卫王继兴即皇帝位。更名鋹。年十六。

己未显德六年 大辽应历九年。
| 赵 |北汉钧 天会三年 | |凤翔 |吴越 | |
| |荆南 |唐国主 | |蜀 广政二十二年 |汉 天宝二年 | |

周殿庭钟磬有设而不系者。帝问乐工皆不
能对。枢密使王朴素晓音律。帝以乐事询之。
朴上疏曰。礼以检形。乐以治心。形顺于外
唐¶ 第 858b 页 T49-0858.png
心和于内。然而天下不治未之有也。是以礼
乐修于上。而万国化于下。圣人之教不肃而
成其政。不严而治用此道也。夫乐生于人心
而声成于物。物声既成。复能感人之心。昔
者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
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
二律旋相为宫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
八十四调而大备。遭秦灭学。历代治乐者罕
能用之。唐太宗之世祖孝孙张文收考正大
乐备八十四调。安史之乱器与工什亡八九。
至于黄巢荡尽无遗。时有太常博士殷盈孙。
按考工记。铸镈钟十二编钟二百四十。处士
萧承训校定石磬。今之在县者是也。虽有钟
磬之状。殊无相应之和。其镈钟不问音律。但
循环而击。编钟编磬徒县而已。丝竹匏土仅
有七声。名为黄钟之宫。其存者九曲。考之三
曲协律。六曲参涉诸调。盖乐之废缺无甚于
今。陛下武功既著切意礼乐。以臣尝学律吕
宣示古今乐录。命臣讨论。臣谨如御当以秬
(日许反)(黑黍也)定尺。长九寸径三分为黄钟之管。
与今黄钟之声相应。因而推之得十二律。以
为众管互吹用声不便乃作律。准十有三弦
其长九尺皆应黄钟。律声以次设柱为十一
律。及黄钟清声旋用七律以为一均。为均之
主者官也。徵商羽角变官变徵次焉。发其均
主之声归乎本音之律。迭应不乱乃成其调
凡八十一调。此法久绝出臣独见。乞集百官
校其得失。诏从之。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注
曰镈钟者(镈伯各反)十有二架以当十二辰之位。匏
唐¶ 第 858c 页 T49-0858.png
(蒲交反)八音之数。匏笙也。土埙也。

立皇子宗训为梁王。领左上将军。帝北征疽
发背。六月癸巳殂于道。甲午宣遗诏梁王即
皇帝位。

*** 恭帝

宗训。世宗子。封梁王。即位年七岁。庚申年正
月。镇定驿告北汉结戎人入𡨥。帝命指挥使
赵匡胤北征。即日出师晚至陈桥驿。是夜五
鼓军士露刃列于庭曰。诸君无主。愿策太尉
为天子。拥逼南归。自仁和门入。太尉归公署。
宰相范质等诣崇元殿。召文武百僚至晡班
定。帝自内降制曰。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
帝惟公而禅位。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揆一也。
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
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上
圣之资。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
事世宗功存纳祐。东征西怨厥绪懋焉。天地
鬼神享于有德。讴歌讼狱归于至仁。应天顺
人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
祇畏天命。宣徽使引匡胤就墀听命讫。宰相
掖之升殿由东序服御服登座。群臣朝贺。诏
改周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国号大宋。正月
四日也。封恭帝为郑王。绍周祀迁居西京(洛
阳)。开宝六年殂。

右周三主合九年而天下归宋。
释氏稽古略卷三
唐¶ 第 859a 页 T49-085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