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77a 页


释氏稽古略卷二

乌程职里宝相比丘释 觉岸 宝洲(编集再治)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 元帝
* 明帝
* 成帝
* 康帝
* 穆帝
* 哀帝
* 海西公
* 简文帝
* 武帝
* 安帝
* 恭帝

*** 中宗元皇帝

讳睿。琅琊王觐之子。宣帝曾孙也。年十五嗣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77b 页 T49-0777.png
封琅琊王。怀帝永嘉元年为安东将军镇建
业。悯帝建兴四年长安不守。悯帝蒙尘。王乃
出师北征。丁丑年二月即晋王位于建康。始
备百官立宗庙建社稷。大赦。改元建武。十二
月悯帝遇害。戊寅年三月凶问至建康。王斩
衰居庐。既而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大兴。立王
太子绍为皇太子。是时承丧乱之后。江东草
创。刁协久宦中朝谙练旧事。贺循为世儒宗
明习礼乐。凡有疑议皆取决焉。帝在位六年。
四十七岁。

帝于建康造瓦棺龙兴二寺集丹阳建业千
(弘明集) 武建(一)太兴(四)永昌(一)
| 丁丑 晋 建武元年 |汉刘氏 麟嘉二年 |大成李氏玉衡七年 |前凉 张寔 | |
| |慕容 |代平文帝郁律元年 | |
| 戊寅 大兴元年 |聪卒刘曜立光初元年 |玉衡八年 | |康凉 |
| | |代 二年 | |

汉主刘聪。至是戊寅年卒。太子粲即位。为靳
准所杀。丞相刘曜即皇帝位。年曰光初。还都
长安。改国号曰赵。石勒进爵为赵王(刘聪载记)
| 己卯 晋 大兴二年 |赵刘曜 光初二年 |成 玉衡九年 |后赵石勒元年 |前凉 |
| |前燕慕容廆督东夷 |代 三年 | |
| 庚辰 大兴三年 |光初三年 |玉衡十年 |二年 |前凉 |
| |燕 |代 四年 | |
| 辛巳 大兴四年 |光初四年 |玉衡十一年 |三年 |前凉 张茂袭位 |
| |燕 |代贺 傉元年 | |
| 壬午 晋永昌元年七年帝崩 |光初五年 |玉衡十二年 |四年 |前凉 |
| |前燕 |代 二年 |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77c 页 T49-0777.png

孔雀经 天竺尸黎蜜多罗(此云吉友)尊者让王位
出家(如吴之太伯也)西晋怀帝永嘉中到华夏。至是抵
建康止建初寺。丞相王导见之曰。我辈之人。
太尉庾亮.光禄周觊.廷尉桓彝。一时名公皆
造门结友。声名著搢绅间。善说法要。时人呼
为高座法师。又善咒诵作梵呗。清响凌云。译
孔雀等诸经(本传)

*** 肃宗明帝

绍。元帝长子。幼而聪哲。年数岁属长安使来。
帝因问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近。对曰。长安
近。但闻人从长安来。不闻从日边来。元帝异
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
色曰。何乃异间者之言乎。对曰。举目即见
日。不见长安。由是益奇之。立为皇太子。性
至孝有文武才略。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当时
名臣自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咸见亲
待。习武艺善抚将士。于时东朝济济远近属
心焉。永昌元年春正月。王敦于武昌上疏。罪
状刀协刘隗。元帝劝协隗避祸。协行为人所
杀。送首于敦。隗奔后赵石氏。官至太子太傅
而卒。敦进兵据石头。元帝以敦为丞相。敦谋
废太子不果。遂不朝天子而还武昌。十一月
元帝忧愤成疾崩。太子即位。改元太宁。三
月王敦谋篡位再兴兵。帝出师讨敦。二年五
月敦疾甚。王含战败。敦寻卒。敦党秘不发丧。
裹尸以席。蜡涂其外。埋于江宁厅事中。敦党
既平。有司发敦瘗。出尸焚其衣冠跽而斩之。
帝在位三年。寿二十七岁 帝崇斋兴福。造
皇兴道场二寺(义楚六帖) 太宁(三)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78a 页 T49-0778.png
| 癸未 晋 太宁元年 |赵刘曜 光初六年 |成 玉衡十三年 |后赵石勒五年 |前凉 |
| |前燕 |代拓跋氏三年 | |
| 甲申 太宁二年 |光初七年 |玉衡十四年 |六年 |子骏袭位 |
| | |代王贺傉四年 | |
| 乙酉 太宁三年七月帝崩 |光初八年 |玉衡十五年 |七年 | |
| | |代炀帝纥那元年 | |

沙门竺法乘。神悟超绝。玄鉴过人。师于法护。
护甚嘉之。后到燉煌立寺。延其学侣。大化于
西者乘之力也(高僧传)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罽宾国人也。姓
婆罗门。父寂行。母常安乐。胜冠从师子尊者
出家。受具既得法。欲诣南印度。初至中天竺
国。其王曰迦胜。礼迎之。时王宫殿俄有异香。
尊者肃然曰。我师谢矣。遂北面作礼。寻辞
王。王曰。尊者少留容有所问。此苑有泉热不
可探。愿为决之。祖曰。此为汤泉。有三缘所
致。其一神业。其二鬼业。其三热石。热石者其
色如金。其性常炎故。其出泉如荡。鬼业者谓
其鬼方出罪所游于人间。以馀业力煎灼此
泉。以偿其夙债。神业者谓神不守其道妄作
祸福。以取飨祀。恶业贯盈冥罚役之。亦使煎
灼此泉以偿滥祭。王曰。幸尊者验之三缘。此
果何者而致之。尊者曰。此神业所致也。即
命爇香临水。为其忏悔。须臾濒水现一长人。
前礼尊者曰。我有微祐得遇尊者。即生人中
故来辞耳。已而遂隐。后七日其水果清冷如
常泉。尊者辞王。王躬罗御仗以送之。至南
印度。其王曰天德。逆而礼之。王有二子。一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78b 页 T49-0778.png
名德胜。二名不如蜜多。后德胜嗣位。信向外
道致难于祖。遽问祖曰。予闻师子比丘不免
于戮。何能传法。祖曰。我师难未起时授我
信衣法偈以显师承。王曰。其衣何在。祖探
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鲜薪烬如
故。王即敬礼曰。师子真嗣。王弟不如蜜多遂
求出家。侍祖六年。于王宫受具。羯磨之际大
地震动。祖命之曰。吾已衰朽。安可久留。汝当
善护正法眼藏普济群有。听吾偈曰。圣人说
知见。当境无非是。我今悟真性。无道亦无理。
不如蜜多闻偈已。启祖曰。法衣宜传授邪。祖
曰。此衣为难故假以为證。汝身无难。何假其
衣。化被十方人自信向。祖乃现于神变。化三
昧火自焚其身。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德胜王
创浮图而秘之。当此东晋明帝之世也(正宗记)

*** 显宗成帝

衍。明帝长子。太宁三年八月即帝位。年五岁。
庾太后临朝。咸和二年冠军苏峻拒命谋逆。
三年四月苏峻劫帝幸石头。京城宫室悉皆
煨烬。独太宁殿壁明帝手画佛像屹然不坏。
人皆嗟美称其神异。陶侃温峤攻石头。峻战
坠马。斩首脔割之焚其骨。峻馀众立峻弟逸
为王。闭门自守。四年二月诸军攻石头。建威
长史腾含击苏逸大破之。西军获逸斩之。滕
含部将曹据抱帝奔温峤船。群臣见帝号泣
请罪。是时宫阙灰烬。以建平园为宫。温峤欲
迁都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二论纷纭未
决。司徒王导议之不复迁都。咸康元年正月
庚午朔帝加元服。大赦改元。八年五月帝不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78c 页 T49-0778.png
豫。帝二子丕奕皆在襁褓。中书监庾冰自以
兄弟秉权日久。恐易世有间。每说帝以国有
强敌宜以长君。请以同母弟琅邪王岳为嗣。
帝许之。六月帝崩。二十二岁。在位十七年。

帝造中兴鹿苑二寺。集翻经义学千僧(六帖)
 咸和(九)咸康(八)
| 丙戌 晋 咸和元年 |赵 光初九年 |成 玉衡十六年 |后赵石氏八年 |前凉 |
| |前燕 |代 二年 | |

飞来峰 西天竺国惠理法师。是年来游震
旦。至浙西杭州。见山岩秀丽曰。吾国中天竺
灵鹫山之一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时
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有洞旧有白
猿遂呼之。白猿应声而出。人始之信飞来。由
是得名。师即地建两刹。先灵鹫后灵隐。师宴
坐之岩号理公岩。今瘗塔存焉(寺记碑刻)
| 丁亥 晋 咸和二年 |赵 刘氏 光初十年 |成 李氏 王衡十七年 |后赵石勒九年 |前凉张氏 |
| |前燕代 |三年 | |
| 戊子 咸和三年 |刘耀石勒灭之合二十六年 |玉衡十八年 |石氏据中原太和元年 |前凉 |
| |前燕 |四年 | |

**** 汉赵

汉刘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汉以宗女妻
冒顿。故子孙冒姓刘氏。西晋惠帝甲子永
兴元年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颖表
匈奴左贤王刘渊为冠军将军。监五部军
事。将兵在邺(今彰德路郡名邺郡冀域)渊子聪骁勇绝人。
博涉经史。善属文。弯弓三百斤。弱冠游京
师。名士莫不与交。颖以聪为积弩将军。渊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79a 页 T49-0779.png
从祖右贤王刘宣。谓其族人曰。自汉亡以
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今吾众虽
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
左贤王英武超世。天苟不与兴匈奴。必不
虚生此人也。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
沸。复呼韩邪之业此其时也。乃相与谋推
渊为大单于。使其党呼延攸诣邺告渊。渊
白颖请归会葬。颖弗许。及王浚东嬴公腾
讨颖。渊说颖曰。请为殿下还说五部以赴
国难。颖悦拜渊为北单于参丞相军事。渊
至左国城。刘宣等上大单于号。二旬之间
有众五万渊。都左国城。谓群臣曰。昔汉有
天下恩结于民。吾汉氏之甥。乃建国号曰
汉。即汉王位。年曰元熙。以右贤王宣为丞
相。晋怀帝永嘉二年。汉王渊取山西。平阳
(今晋宁路古晋州也)太守宋抽弃郡走渊。徙都平阳蒲
子上郡即皇帝位。改元永凤。晋永嘉四年
七月渊寝疾。以楚王聪为大司马大单于。
安昌王盛.安邑王钦.西阳王浚.皆领武卫
将军。分典禁兵。渊卒。太子和即皇帝位。西
昌王锐耻不预顾命。乃相与谋说和曰。先
帝不惟轻重之势。使三王拥强兵于内。大
司马拥十万众屯于新郊。陛下宜早为之
计。和召盛告之。盛曰。陛下信谗夫之言以
疑兄弟。锐怒命左右刃之。帅兵攻楚王聪
于单于台(今西京路即大同路也。郡名云中。汉高困白登是也。冀域)聪反攻
西明门克之。杀和于光极西堂。收锐枭首
于衢。聪即皇帝位。改元光兴。以北海王乂
为皇太弟。封其子粲为河内王。以石勒为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79b 页 T49-0779.png
并州刺史(太原也。今改冀宁路)辛未汉嘉平元年。聪
遣前军大将军呼延晏始安王刘曜王弥石
勒。攻洛阳克宣阳门。晋怀帝出欲奔长安。
汉兵追执之。迁帝及六玺于平阳。聪以帝
为特进左光录大夫。封平阿公。壬申聪之
嘉平二年。封怀帝为会稽郡公。次年二月
怀帝遇害。四月怀帝凶问至长安。晋悯帝
即位。改元建兴。建兴四年九月汉大司马
刘曜攻长安。十一月晋帝曰当忍耻出降
以活士民。曜送晋帝至平阳。汉主聪以晋
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丁丑年十二月
悯帝遇害。戊寅年汉主聪卒。太子粲即位。
为靳封所杀。丞相刘曜即皇帝位。年曰光
初。还都长安。改国号曰赵。以单于为祖。
石勒进爵为赵王。至是东晋成帝咸和三
年赵主曜围守洛阳。十一月石勒引兵救
洛阳。战擒赵王曜。载以马舆至襄国杀之。
己丑年正月赵太子熙闻曜被擒。遂帅百
官走上邽(音圭郏西巩昌路古邽戍地也)关中大乱。将军蒋英
辛恕据长安。遣使降于石勒。九月后赵中
山公石虎大破赵兵于义渠。乘胜追击执
赵太子刘熙及其将王公卿校以下三千馀
人皆杀之。秦陇悉平。汉赵刘氏。起自晋惠
帝大兴甲子。终成帝咸和己丑。二十六年。
| 己丑 晋 咸和四年 |成 玉衡十九年 |后赵 太和二年 |前凉 |前燕 |
| |代翳槐元年追尊曰烈帝 | |
| 庚寅 咸和五年 |玉衡二十年 |石勒即帝位 建平元年 | |
| |二年 |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79c 页 T49-0779.png
| 辛卯 咸和六年 |玉衡二十一年 |建平二年 | | |
| |三年 | |
| 壬辰 咸和七年 |玉衡二十二年 |建平三年 | | |
| |四年 | |
| 癸巳 咸和八年 |玉衡二十三年 |勒建平四年七月卒 | |燕慕容皝立 |
| |代五年 | |
| 甲午 咸和九年 |玉衡二十四年 雄卒 |海阳王弘立延熙元年 | | |
| |六年 | |
| 乙未 咸康元年 |汉改成曰汉期玉恒元年 |虎立 建武元年 | | |
| |七年 | |
| 丙申 咸康二年 |玉恒二年 |建武二年 | | |
| |八年 | |
| 丁酉 咸康三年 |玉桓三年 |建武三年 | |前燕皝称王 |
| |代 后元年 | |
| 戊戌 咸康四年 |李寿立 汉兴元年 |建武四年 | | |
| |拓跋什昱健建国元年追尊曰成帝 | |



学箴 晋司徒王导以李充为丞相掾。充以
时俗崇尚浮虚。乃著学箴。以为老子云。绝仁
弃义民复孝慈。岂仁义之道绝。然后孝慈乃
生哉。盖患乎情仁义者寡而利仁义者众。将
寄责于圣人而遣累乎陈迹也。凡人见形者。
众及道者鲜。逐迹逾笃。离本逾远。故作学箴。
以袪其蔽曰。名之攸彰。道之攸废。乃损所隆。
乃崇所替。非仁无以长物。非义无以齐耻。仁
义固不可远。去其害仁义者而已(晋书李充传)

晋光禄勋颜含以老逊位。致仕二十馀年。至
是十月卒。寿九十三岁。郭璞尝过含欲为之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0a 页 T49-0780.png
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与者命
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毋劳耆
龟。
| 己亥 晋 咸康五年 |汉李氏 汉兴二年 |后赵石氏建武五年 |前凉张氏 |前燕 |
| |代 建国二年 | |

晋司徒王导卒。导有弟曰道宝。辞荣为僧。以
学行显(高僧传)
| 庚子 咸康六年 |汉兴三年 |建武六年 | | |
| |三年 | |
| 辛丑 咸康七年 |汉兴四年 |建武七年 | | |
| |四年 | |
| 壬寅 咸康八年六月康帝即位 |汉兴五年 |建武八年 | |
| |五年 | |

*** 康帝

岳。成帝母弟。自琅琊王即帝位。在位二年。寿
二十三岁。亮阴不言。委政庾冰封。成帝子丞
为琅琊丕。奕东海王 建元(二)
| 癸卯 建元元年 |汉兴六年 |建武九年 | | |
| |六年 | |
| 甲辰 建元二年九月帝崩 |执 太和元年 |建武十年 |前凉 |前燕 |
| |代 七年 | |

*** 孝宗穆帝

聃。康帝太子。二岁即位。褚太后临朝。中外无
事。升平元年正月朔帝加元服。太后归政。寿
十九 永和(十二)升平(五)
| 乙巳 年在位一十七年 永和元年 |李执 太和二年 |建武十一年 |前凉称王 |前燕 皝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0b 页 T49-0780.png
| |代 | |
| 丙午 永和二年 |嘉宁元年 |建武十二年 |重华立 | |
| |代 | |
| 丁未 永和三年 |桓汤灭之 合四十五年 |建武十三年 | | |
| |代 | |

大成改曰汉 李持巴西人。少仕晋。西晋惠
帝太安二年据益州(四川西道成都路也。梁州之域郡名锦城)国号曰
成。年曰建初。特卒子雄。晋惠帝永与元年
十月。雄即成都王位。改元建兴。以其叔父骧
为太传。追尊父特为成都景王。晋惠帝先熙
元年。成都王雄即皇帝位。年曰晏平。国号大
成。尊特曰景皇帝。东晋成帝咸和九年雄卒。
太子班即位。其弟安东将军李期谋作乱。因
班夜哭弑之于殡宫。期即皇帝位。谥雄曰武
皇帝。庙号太宗。晋成帝咸康元年。幽公期改
年曰玉恒改国号曰汉。晋咸康四年。汉中
穆文帝李寿杀期自立。改元汉兴。晋咸康七
年。汉主寿以其子执领大将军录尚书事。晋
康帝建元二年李执立。年曰太和。至是晋永
和二年。汉年曰嘉宁十一月。晋安西将军桓
温伐汉。晋永和三年三月。温兵至成都。纵
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无复斗志。执自称洛
阳李执诸军门降。温送执及其宗室十馀人。
时建康封归义侯国灭。成起自西晋惠帝太
安二年癸亥。终于东晋穆帝永和三年丁未。
五主合四十五年。
| 戊申 晋 永 四年 | |后赵石氏 建武十四年 |前凉张氏 |前燕慕容皝卒隽立元年 |
| |代 |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0c 页 T49-0780.png

佛图澄和尚 天竺国人也。西晋怀帝永嘉
四年至洛阳。自言百岁馀。服气自养。积日
不食。善诵咒役使鬼神。腹旁有孔以绵塞之。
夜则拔绵出光以自照。每临溪从孔出肠胃
洗濯。还纳腹中。会洛阳𡨥乱。潜伏草野。时
石勒屯葛陂多残杀。澄杖锡谒勒。勒命试以
道术。澄取满钵水咒之。俄青莲华生钵中。勒
神敬之延于军中。东晋成帝咸和三年刘曜
围守洛阳。勒自救之扣澄。澄曰。佛塔无风。
一铃独鸣。曰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此羯
语也。军出获刘曜。勒战果获曜。载之襄国。咸
和五年勒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奉澄弥如
笃敬。号曰大和向。勒爱子斌病死将殡。勒叹
曰。朕闻虢太子死。扁鹊能生之。今可得效乎。
乃令告澄。澄取杨枝沾水洒之。执斌手曰可
起矣。斌乃稣遂起。自是勒诸子多在澄寺中
养之。晋咸和八年七月勒殂。弟虎字季龙袭
位。徙都邺(今彰德路冀州之域)尤倾心事澄。至是晋永和
四年澄将去世。诣辞季龙。惊曰。大和尚遽弃
我国有难乎。澄曰。出生入死道之常也。脩
短分定无由增损。但道贵行全德贵不怠。苟
道德无玷。虽死如生。咸无焉千岁尚何益哉。
然可恨者。国家存心佛理。建寺度僧当蒙福
祉。而布政猛虐。赏罚交滥。特违圣典。致国
祚不延也。季龙号恸呜咽。十二月八日澄安
坐而逝。寿一百七十岁。入道一百九年。度
弟子道安法师等七千馀人。自大教东来至
澄而盛(僧传)
| 己酉 晋 永和五年 | |后赵大宁元年 虎殂国乱 |前凉 |前燕慕容 隽元年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1a 页 T49-0781.png
| |代 | |

**** 后赵

石勒上党人(今晋宁路潞州郡名上党冀域)初与八骑归汉刘
氏。西晋怀帝永嘉四年。汉主刘聪即皇帝
位。以勒为并州刺史(并州太原也。今曰冀宁路冀州之域)勒杀
汉将王弥。聪大怒然犹加勒镇东大将军。
东晋元帝大兴元年汉主聪卒。丞相刘曜
即皇帝位。进勒爵为赵王。大兴二年勒据
燕蓟号襄国称元年。晋成帝咸知三年勒
年曰太和。赵主刘曜围守洛阳。十一月勒
救洛阳。曜为勒将石堪所执。舆至襄国杀
之。晋咸和五年。勒称大赵天王。行皇帝
事。九月即皇帝位。改元建平。建平二年四
月勒如邺将营新营。建平四年七月勒卒。
太子弘即位。是为海阳王。改元延熙。夜
以勒丧潜瘗山谷莫知其处。备仪卫虚葬
于高平陵。谥曰明帝。庙号高祖。八月赵
主弘以中山王虎丞相魏王加九锡。总摄
百揆。为弘在位一年。明年九月赵魏王虎
立。改元建武。都于邺。至是晋帝永和五年
正月赵主虎改元太宁。既而病卒。太子世
(虎之少子也)即位。彭城王遵(虎之长子也)废世为谯王寻
杀之。遵即位。以义阳王鉴为侍中。武兴公
闵都督中外诸军事。初赵主遵许以武兴
公闵为太子。十月遵立太子衍闵益恨望。
十一月闵帅甲士。执遵于南台杀之。立义
阳王鉴。以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晋永和
六年正月武德王冉闵即皇帝位。改元永
兴。国号大魏。后赵始东晋元帝大兴二年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1b 页 T49-0781.png
己卯。终穆帝永和七年辛亥。六主合三十
三年(石勒载记)

闵大名路滑州内黄县人。本姓冉。赵主勒获
之。命弟虎养以为子。闵至是复姓冉。庚戌年
三月后赵石祇闻冉闵篡位于邺。乃即帝位
于襄国。改元永宁。十月冉闵伐襄国。明年辛
亥石祇将刘显杀祇自立称帝。壬子年冉闵
攻杀刘显。闵在位三年。前燕慕容隽进兵
攻闵获之国灭。冉魏不在十六国占据之列
(冉闵载记)
| 庚戌 晋 永和六年 |秦符洪赵将也据长安 |魏冉闵 永兴元年 |前凉张氏 |前燕慕容氏 |
| |代 | |

二月有佛金像现于荆州。司马桓温迎之不
动。时江陵滕畯舍宅为寺。命法师昙翼主之。
翼率众拜请捧之。飘然轻举安奉本寺(感应传并图经)
| 辛亥 晋 永和七年 |洪卒子健称天王 皇始元年 |永兴二年 | | |
| |代 | |
| 壬子 晋 永和八年 |健即皇帝位皇始元年一 |永兴三年 |前凉 |前燕隽即帝位元玺元年 |
| |代 | |

方外交 法师支遁。字道林。业精般若。时谢
太傅安王右军羲之与之厚善。谢安守吴兴。
日书抵遁。略曰。思君日积比辰尤甚。知欲还
剡自治为之怆然。人生如寄耳。自顷风流得
意事殆磨灭都尽。唯终日戚戚迟君一来。以
晤言消遣之。一日千载也。东晋哀帝兴宁二
年十月。沙门竺潜辞阙还剡山。诏遁继讲法
于禁中。一时名士殷浩郗超孙绰桓彦表王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1c 页 T49-0781.png
敬仁何充王坦之袁彦伯并与结方外交。天
下想见其标致也。晋废帝太和二年。遁杭表
辞阙还山。有诏资给。敦遣诸公祖饯于征虏
亭。投迹越之剡山。于沃州小岭立寺行道。僧
众禀学。时有惰者。遁著铭以勖之。有曰勤
之勤之。至道非弥。茫茫三界。渺渺长羁。谨
守明禁。抗志无为。云云。有遗其马者。畜之
曰。吾爱其骏耳。有遗其鹤者。纵之曰。冲天
之物。岂耳目玩哉。君子多其达。后出山阴讲
维摩经。许询为都讲。难义数反。听者钦服寿
五十三入灭。戴逵过其塔叹曰。德音未远。而
拱木已繁计。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也(本传)
| 癸丑 晋 永和九年 越阑亭序 |前秦符氏皇始三年 |前凉祚立和平元年 |前燕二年 |代 |
| 甲寅 晋 永和十年 |前秦符氏皇始四年 |前凉称王和平二年 |前燕 元玺三年 |代 |

沙门帛法桥。诵经乏声忏悔七昼夜。祷观世
音菩萨以求显报。至七日喉内豁然。自是昼
夜讽咏声彻里许。年踰九十。声通婉响(本传)
| 乙卯 永和十一年 |健卒生立 寿光元年 |靓立 建兴元年 |元玺四年 | |
| 丙辰 永和十二年 |寿光二年 |建兴二年 |元玺五年 | |
| 丁巳 升平元年 帝加坚立元服 |生卒 永兴元年 |建兴三年 |迁都子邺 光寿元年 |代 |
| 戊午 升平二年 |永兴二年 |建兴四年 |光寿二年 | |
| 己未 升平三年 |甘露元年 |建兴五年 |光寿三年 | |
| 庚申 升平四年 |甘露二年 |建兴六年 |隽卒讳立 建熙元年 |代 |
| 辛酉 升平五年 五月帝崩 |甘露三年 |玄靓奉晋正朔 |建熙二年 | |

*** 哀帝

丕。成帝长子。封琅琊王。穆帝无嗣。皇太后以
王奉大统即位。饵长生药。药发不能亲政。褚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2a 页 T49-0782.png
太后临朝。寿二十五 隆和(一)兴宁(三)
| 壬戌 帝在位四年 隆和元年 |甘露四年 | |建熙三年 |代 |
| 癸亥 兴宁元年 |甘露五年 |天锡 |建熙四年 | |
| 甲子 兴宁二年 |甘露六年 | |建熙五年 | |
| 乙丑 兴宁二年 二月帝崩 |建元元年 | |建熙六年 |代 |

晋王坦之舍园宅为安乐寺。释慧受化之也
(弘明集寺记)

*** 废帝

奕。哀帝母弟。哀帝无子。太后命之为嗣即
位。桓温畜不臣之志讽褚太后。废帝为东海
王。又封海西公。寿四十五岁 太和(五)
| 丙寅 帝在位六年 太和元年 |前秦 建元二年 |前凉 |前燕炜 建熙七年 |代 |

十诵戒本三部 秦西域沙门昙摩持(此云法海)
(律藏本传)
| 丁卯 晋 太和二年 |前秦符氏建元三年 |前凉张氏 |前燕慕容氏建熙八年 |代 |

沙门竺道猷。即帛道猷也。初止剡之石城
山。是年又移台州。始丰赤城山(今台州天台山)坐禅石
室。有群虎蹲于前。猷诵经。一虎独睡。猷以
如意扣其头。云何不听经。轻毕虎皆去。寻有
大蛇十围。竟来环绕举头向猷。半日而去。一
日有男子来前曰。弟子夏帝之子。居此二千
馀年。今往寒石山。辄推室以相奉。遂鸣鞞
改角凌云而去。猷于东晋武帝太元八年入
(本传)
| 戊辰 太和三年 |建元四年 |前凉 |前燕 建熙九年 |代 |

释慧常译比丘尼传六卷 晋安西将军桓温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2b 页 T49-0782.png
主簿王珣及弟珉舍宅为寺。平江路虎丘山
是也(图经寺记)

医术 沙门于法开。是年入寂。开兰公弟子
也。善放光般若经。尤精医法。穆帝尝召之。视
脉知其不起乃不医。或问曰。师高明刚简。何
以医术经怀。开曰。明六度以除四魔之病。调
九候以疗风寒之疾。自利利人不亦可乎(本传)
| 己巳 太和四年 |建元五年 |前凉 |建熙十年 | |
| 庚午 晋 太和五年 |前秦 建元六年 |前凉 |前燕炜 建熙十一年国灭 |
| |代 | |

晋辛未年十一月。桓温自广陵诣建康。讽褚
太后请废帝立丞相会稽王昱。诏进温丞相
大司马留京师辅政。温乃辞仍请还镇姑孰
(帝纪)

**** 前燕

慕容廆(户贿反)昌黎鲜卑人。世受晋封号。东晋
元帝大兴二年廆都督东夷置僚属。晋成
帝咸和八年慕容皝(胡广反)立。至丁酉年皝称
王。皝雅好文学。亲临庠序。讲授考校。晋
穆帝永和四年十一月皝卒。世子隽即位。
遣使诣建康告丧。晋帝诏遣谒者陈光拜
隽为燕王。隽以戊申岁称元年。壬子年隽
灭石赵。十一月隽即皇帝位。称元玺元年。
丁巳年隽迁都邺(彰德路古相州冀域)即石虎之都也。
改元光寿。庚申年正月昭帝隽卒。大司马
慕容恪受遗诏。辅太子炜即位。改元建熙。
炜曰幽帝是也。己巳建熙十年燕太傅上
容王慕容评忌吴王慕容垂威名。又与评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2c 页 T49-0782.png
廷争怨隙。太后可足浑氏与评密谋诛垂。
垂与子弟侄俱奔秦。秦王符坚大喜郊迎。
乃以垂为冠军将军封宾从侯。初晋攻燕。
燕求救于秦。许割虎牢以西赂秦。晋兵既
退。燕人悔之。秦主坚大怒。帅兵伐燕。十
二月进攻洛阳。建熙十一年正月。燕荆州
刺史武威王筑。以洛阳降秦。六月再伐燕。
燕败。十一月秦主坚入邺。燕主炜出降。十
二月秦主坚迁慕容炜及燕后妃王公百官
于长安。封炜为新兴侯。其馀封授各有差。
廆起自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终东晋废
帝太和五年庚午。四主合六十八年。

*** 太宗简文帝

昱。元帝少子也。封会稽王。康帝崩。太后诏
王总万机。进位司徒丞相录尚书事。桓温废
海西公以太后命。王入承大统。桓温擅权。帝
以仁恕处之。寿五十三岁 帝造佛像立寺
建斋度僧。建康长干寺建佛塔壮丽(弘明集) 咸
(二)
| 辛未 晋十一月帝立改曰咸安元年 |前秦符氏奄有中原 建元七年 |前凉张氏 | |
| |代 | |

晋沙门竺法汰。止建康瓦棺寺。帝深敬重。
请讲放光般若经。帝亲临幸。公卿毕集。缁素
钦敬。武帝太元十二年汰入寂。寿六十八。武
帝诏曰。汰法师道播八方。奄尔丧逝。可赙钱
十万。丧事有司悉办(本传)
| 壬申 咸安二年 七月帝崩 |前秦 建元八年 |前凉 | |代 |

晋许询。字玄度。帝重敬甚。每与清谈。询后身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3a 页 T49-0783.png
为僧名昙彦。浙东绍兴建塔。彦寿一百二十
(本传塔记)

*** 烈宗孝武帝

曜。简文第三子。即位年十一。太元元年正月
朔。帝加元服。太后归政。在位二十四年。寿三
十五 宁康(三)太元(二十一)
| 癸酉 晋 宁康元年 |秦 建元九年 |前凉 | |代 |

七月南郡宣武公桓温疾笃。以弟冲领其众
薨。冲称温遗命。以少子玄为嗣。时方五岁。袭
封南郡公。冲代温居任尽忠王室。八月太后
复临朝摄政。
| 甲戌 宁康二年 |建元十年 |前凉 | |代 |

敕葬沙门 法师竺法潜。哀帝兴宁二年诏
讲般若经于禁中。潜著屐至殿中。人聚观叹
道德高风之盛。帝尝强以衣冠。潜不允辞还
剡山。其后支遁寓书求买沃州小岭以归隐。
潜答曰。欲来当给。未闻巢由买山而隐也。
至是年入寂。武帝下诏曰。法师理悟虚远。风
鉴清高。弃宰辅之荣。袭染衣之素。山居世
外。笃勤匪懈方。赖宣道以济苍生。奄从迁谢。
用痛于怀。其赐缗钱十万。助建茔塔。凡中国
敕葬沙门自潜而始也(僧传)
| 乙亥 晋 宁康三年 |前秦 建元十一年 |前凉 | |代 |
| 丙子 晋 太元元年正月朔帝加元服 |前秦符 氏建元十二年 |前凉张氏秦灭之合七十四年 |代拓跋圭是年筑城邑 |

**** 前凉

张轨。字士彦。安定人(今陜西庄浪路泾州雍州之域)仕晋为散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3b 页 T49-0783.png
骑常侍。惠帝永宁元年正月为凉州刺史。
轨以时方多难。阴有保据河西之志。故求
为凉州。癸亥年据之。悯帝建兴二年轨称
凉州牧西平公。建兴四年张寔袭位。东晋
元帝大兴四年弟茂袭位。晋明帝太宁二
年子骏袭位。晋穆帝永和元年称王。永和
二年五月西平忠成王张骏薨。官属上世
子重华为凉州牧西平公假凉王。永和九
年十一月西平敬烈公张华卒。世子曜灵
才十岁。右长史赵长等建议立长宁侯祚。
重华庶兄也。废曜灵为凉宁侯。立祚为凉
州牧。改元和平。晋永和十年正月张祚自
称凉王。置百官郊祀天地用天子礼乐。永
和十一年冲公靓立。年曰建兴。至晋哀帝
兴宁元年。凉绰公张天锡杀靓而自立。至
是武帝太元元年符秦灭之。合七十四年。

凉州隶今甘肃省。雍州之域。
| 丁丑 晋 太元二年 |前秦 建元十三年 |晋书曰至是九州之地秦有其八晋唯东南一隈耳 |代 |

庐山西林寺 晋释慧永。初与远公法师同
依道安法师。至是永公先至浔阳。刺史陶范
留之憩庐山。舍宅栖止之。乃创寺曰西林。岭
上一室曰香谷(本传)
| 戊寅 晋 太元三年 |前秦 建元十四年 |代 |

都维那 沙门竺道壹从竺法汰学晋简文帝
俱深敬重壹后止平江虎丘山又适越州若耶
溪顷之郡守王荟建嘉祥寺请居僧首时号九
州都维那(孙绰赞传) 毗奈耶律十卷 是年竺法
念法师译之成。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3c 页 T49-0783.png
| 己卯 晋 太元四年 |前秦 建元十四年 秦取晋襄阳得道安法师并习凿齿 |代 |
| 庚辰 太元五年 |建元十六年 |代 |

沙门竺法义。王道孔敷。承风敬友。帝尝遣
使徵请殿中。讲说经典。武帝每从而听。是年
入寂。帝赐钱十万。营塔葬新亭冈。今天安寺
(本传)
| 辛巳 太元六年正月帝立精舍殿内延诸沙门讲道 |建元十七年 |代 |
| 壬午 晋 太元七年 |建元十八年 |吕光据姑臧即凉州也 |代 |

前秦主坚遣左将军吕光伐龟兹。迎鸠摩罗
什法师。吕光遂据于姑藏(即凉州也)。号后凉。
| 癸未 晋 太元八年 |前秦 建元十九年 | | |吕光 |
| | |代拓跋圭 |
| 甲申 太元九年 |建元二十年 |后秦姚苌白雀元年 |西秦乞伏国仁据金城 |吕光 |
| |后燕慕容垂元年 |代 |

雁门远公法师。是年抵江州路庐山。
| 乙酉 太元十年 |坚遇弑子丕立太平元年 |白雀二年 |西秦 建义元年 |吕光 |
| |垂据中山建兴元年 |代圭 |
| 丙戌 太元十一年 |丕卒登即位陇东 太初元年 |苌入长安即位建初元年 |建义二年 |三河王吕光太安元年 |
| |建兴二年 |圭即魏王位 登国元年 | |
| 丁亥 太元十二年 |太初二年 |建初二年 |建义三年 |麟嘉元年 |
| |建兴三年 |魏王圭 登国二年 | |
| 戊子 太元十三年 |太初三年 |建初三年 |建义四年 |麟嘉三年 |
| |建兴四年 |登国三年 | |

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南印度天德王之
次子也。既得度受法至东印度。彼王名坚固。
奉外道师长爪梵志。王睹白气贯于上下。王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4a 页 T49-0784.png
曰。此何瑞也。梵志曰。魔来之兆。即集其徒
曰。不如蜜多将入都城。谁能挫之。其弟子
曰。我等各有咒术。可以动天地入水火。何患
哉。祖至。王曰。师何为来。祖曰。将度众生。王
曰。以何法度。祖曰。各以其类度之。时梵志
即以幻法化大山于祖上。祖指之还压其众。
梵志怖惧投祖。祖悯之再指化山。山随指灭。
祖为王演说法要。俾趣真乘。时有婆罗门子
年二十许。不知名氏。或自言璎珞。人故谓之
璎珞童子。王与祖同辇而出见璎珞。祖指谓
王曰。此童子大势至菩萨也。此圣之后复出
一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以昔因
故名般若多罗。吾今以正法眼藏付之。偈曰。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
呼为智。付法已辞王曰。吾归寂灭。愿王于最
上乘毋忘外护。即跏趺而逝。化火自焚。王为
收舍利建塔瘗之。当此东晋武帝之世也(正宗记)
| 己丑 晋 太元十四年 |前秦符氏太初四年 |后秦姚氏建初四年 |西秦乾归太初元年 |吕氏 麟嘉三年 |
| |后燕 垂 建兴五年 |魏王 登国四年 | |

释道安法师 常山扶柳卫氏子。世业儒。早
失恃怙依表兄。年十一出家师事佛图澄。读
书日记万言。才辩无敌。性聪而貌丑。时语曰
漆道人惊四邻。及澄卒率徒众渡河依陆浑
山。木食涧饮。至是武帝宁康元年于襄阳立
檀溪寺。建浮图铸铜佛像。武帝闻安名诏曰。
法师以道德照临天人。使大法流行为苍生
依赖。宜日食王公禄。所司以时资给。安固
辞不受。己卯晋太元四年二月。秦主坚攻取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4b 页 T49-0784.png
襄阳。得安而喜。谓左右曰。吾以十万师取襄
阳。得一人半耳。左右问为谁。曰安公一人。习
凿齿半人也。安至长安。沙门万数各随其师
为姓。安曰师莫如佛世尊也。应沙门宜以释
为氏。及增一阿含经至乃云。四河入海无复
异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与经符合。世益重
之。己丑年正月晦日命门徒具浴。忽有异僧
出入隙中。安以生处问之。僧指西北。云即开
见楼阁如幻出。曰彼兜率天也。是夕有数百
小儿皆就浴而去。识者以为应真之侣也。二
月八日跏趺而逝。安每疏经义必求圣證。安
左臂有肉方寸隆起如印。时号印手菩萨。著
僧尼轨范及法门清式二十四条。世遵行之
(本传) 秀紫芝编年论曰。佛教之盛由佛图澄
而得安。由安而得远公。是三大士化仪全伟。
| 庚寅 晋 太元十五年 |前秦苻氏太初五年 |后秦姚氏建初五年 |西秦乞伏太初二年 |吕氏 麟嘉四年 |
| |后燕 建与六年 |魏 登国五年 | |

庐山净土念佛 始起此年详见远法师下。
| 辛卯 太元十六年 |太初六年 |建初六年 |太初三年 |麟嘉五年 |
| |建兴七年 |登国六年 | |
| 壬辰 太元十七年 |太初七年 |建初七年 |太初四年 |麟嘉六年 |
| |建兴八年 |登国七年 | |
| 癸巳 太元十八年 |太初八年 |长卒太子兴立 |太初五年 |麟嘉七年 |
| |建兴九年 |登国八年 | |
| 甲午 太元十九年 |符崇灭 延和元年 |后秦兴 皇初元年 |太初六年 |麟嘉八年 |
| |建兴十年 |登国九年 |

**** 前秦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4c 页 T49-0784.png

符健。略阳氐人。父洪仕后赵为都督。因石
氏之乱据有关右。东晋穆帝永和六年洪
卒。十一月第三子健入长安。秦雍夷夏皆
附之。次年正月健即天王位。国号大秦。称
大单于。建元皇始。分遣使者问民疾苦。搜
罗俊异。宽重敛之税。罢无用之器。凡赵
之苛政民不便者皆除之。壬子年正月健
即皇帝位。甲寅年东海王雄卒。雄子坚袭
爵。坚至孝博学多能。乙卯年六月健卒。谥
曰景明皇帝。庙号高祖。太子生即位。改
元寿光。生暴虐饮酒无昼夜。乘醉视事多
所杀戮。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丁巳年
六月太史令康权言于生曰。昨夜三月并
出。孛星入太微连东井。将有下人谋上之
祸。生怒以为妖言。扑杀康权。生夜对侍
婢曰。阿法兄弟亦不可信。明当除之。婢以
告坚及坚兄清河王法。法与特进梁平老
及特进强汪帅壮士数百。潜入云龙门。坚
与尚书吕婆楼帅麾下三百人鼓噪继进。
宿卫将士皆舍仗归坚。坚兵引生置别室。
生犹醉寐。废生为越王寻杀之。谥曰厉王。
坚以位让兄法。法曰。汝嫡嗣且贤宜立。坚
乃去皇帝之号。称大秦天王。改元永兴。追
尊父雄为文桓皇帝。母苟氏为皇太后。世
子宏为皇太子。以兄清河王法都督中外
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诸王皆降爵为公。
弟融为阳平公。子丕为当乐公。举异才修
废职。课农桑恤困穷。礼百神立学校。旌节
义继绝世。秦民大悦。己未年改元甘露。己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5a 页 T49-0785.png
丑年改元建元。癸未东晋武帝太元八年
秦建元十九年也。大举攻晋。坚大败而归。
乙酉年五月西燕慕容冲攻长安。坚自督
战。飞矢满体流血淋漓。冲纵兵暴掠关中。
道路断绝千里无烟。坚出奔五将山。后秦
王姚苌遣骁骑将军吴忠执坚。谥之于新平
(邠州也)佛寺。坚子丕自邺奔长安至晋阳。始知
长安不守坚已死。乃发丧即皇帝位。改元
太平。追谥坚曰宣昭皇帝。庙号世祖。丙戌
年九月燕之慕容永遣使于丕假道东归。
丕弗许。丕永战于襄陵。丕败谋袭洛阳。时
为扬威将军凭该自陜邀击杀丕。十一月
秦南安王符登。为丕发丧行服即皇帝位。
改元太初。谥丕曰哀平皇帝。至是甲午年
实晋武帝太元十九年也。七月后秦主姚
兴自陜西泾州如泾阳。与登战于山南。执
登杀之。登太子崇奔湟中。即皇帝位。改
元延和。谥登曰高皇帝。崇为后秦姚氏所
灭。合四十五年。
| 乙未 晋 太元二十年 |后秦姚氏皇初二年 |西秦乞伏太初七年 |三河王吕光 麟嘉九年 |
| |后燕慕容 建兴十一年 |魏 登国十年 | |
| 丙申 晋 太元二十一年 六月帝被弑 |皇初三年 |西秦乞伏 |后凉即大王位龙飞元年 |
| |慕容宝 永康元年 |魏建天子旌旗 皇始元年 | |

*** 安帝

讳德宗。武帝太子。大元二十一年九月即位。
在位二十二年。寿三十七岁 隆安(五)元兴(三)
义熙(十四)
| 丁酉 晋 隆安元年 |南燕 慕容德 |南凉秃发乌孤 |后秦姚氏皇初四年 |西秦乞伏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5b 页 T49-0785.png
| |西凉李高 |后凉吕光龙飞二年 |后燕 永康二年 |北凉沮渠神玺元年 |魏 皇始二年 |
| 戊戌 隆安二年 |武帝德 元年 |据广武 太初元年 |皇初五年 |西秦 |
| |西凉 据箴 |后凉吕氏龙飞三年 |后燕盛 建平三年 |北凉 神玺三年 |魏即帝位天兴元年 |

**** 魏

太祖下诏曰。佛法之兴其来远矣。济益之
功冥及存没。神踪遗法信可依凭。敕有司
于京城建饰容范修整寺舍。令信向之人
有所依止(魏史)。太祖于虞地造十五级浮图。
又造开泰定国二寺。写佛经论。造千金像。
每日法集三百名僧(弘明集)
| 己亥 隆安三年 |据广固 |南凉 太初二年 |后秦隆帝号称王 弘始元年 |西秦乞伏 |
| |西凉 |后凉篡 咸宁元年 |后燕长乐元年 |北凉 天玺元年 |魏 天兴二年 |
| 庚子 隆安四年 |南燕即帝位建平元年 |南凉利鹿孤建和元年 |后秦 弘始二年 |西秦乞伏 |
| |西凉皓元年 |后凉 咸宁二年 |后燕 长乐二年 |北凉 天玺二年 |魏 天兴三年 |
| 辛丑 晋 隆安五年 |南燕 建平二年 |南凉 建和二年 |后秦姚氏弘始三年 |西秦乞伏 |
| |西凉皓二年 |后凉隆 神鼎元年 |后燕熙 光始元年 |北凉蒙逊永安元年 |魏拓跋 天兴四年 |

**** 后凉

吕光。略阳氐人。仕符秦为左将军。东晋武
帝太元十一年元有将曰王穆。据肃州酒
泉。自称凉州牧。光进攻酒泉克之。光即
三河王位。建元太安。据姑臧(甘肃省凉州也雍域)。改年
曰麟嘉。晋太元二十一年六月。三河王光
即天王位。是为武帝。国号大凉。改元龙
飞。以世子绍为太子。至是晋隆安三年十
二月光卒。太子绍即位。大原公纂杀之。纂
即天王位。是为灵帝。改元咸宁。纂嗜酒好
猎。隆安五年吕超杀之而立吕隆。改元神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5c 页 T49-0785.png
鼎。明年隆降于后秦。姚氏三主合一十七
年。

鸠摩罗什法师 龟兹国人。初东晋武帝太
元七年。前秦主符坚遣骁骑将军吕光伐龟
兹国取师。光回闻秦乱。遂据姑臧。至是后秦
主姚兴灭吕隆而迎师。师少时日诵三万二
千言。随母出家遍游西域。淹贯群籍尤善大
乘。在龟兹日。邻国诸王会同。每请师说法。必
跪伏座前。命师践其肩而登座居后秦。大阐
经论。秦主以师为国师。奉之如神。亲帅群臣
及沙门。听师讲经。又请师翻译西域经论。凡
震旦宣译师出者三百八十卷。大营塔寺。坐
禅者常以千数。公卿以下率皆奉佛。州郡化
之。癸丑晋帝义熙九年秦弘始十五年也。四
月十三日师入灭。寿七十岁。师之弟子曰生.
肇.融.睿。谓之什门四圣。加昙影.慧严.慧观.
僧䂮.道常.道标谓之什门十哲。又有僧导.僧
因。皆当世名匠也。师入灭日谓众曰。所译唯
十诵律未及删繁。若义契佛心。焚身之日舌
不焦坏。言讫而逝。阇维舌果不坏若红莲色。
师名鸠摩罗什。翻曰童寿(高僧传)

山神请戒 释昙邕。初仕符秦为卫将军。坚
南败。遂从道安法师出家。次事庐山远公。后
于庐山之西营立茅茨。偕弟子昙果沈思禅
门。忽有男子丰姿端雅从者二十人。来请五
戒。邕知是山神。乃为秉炉授之三归五戒。
为说法要。神䞋邕外国七箸礼拜辞别。倏忽
不见。三归者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五戒者
不杀不盗不淫不饮酒不妄语也(高僧传)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6a 页 T49-0786.png
| 壬寅 晋 元兴元年 |南燕 建平三年 |南凉傉檀 弘昌元年 |后秦 弘始四年 |西秦乞伏 |
| |西凉皓三年 | |后燕 光始二年 |北凉 永安二年 |魏 天兴五年 |
| 癸卯 晋 元兴二年 |南燕 建平四年 |南凉 弘昌二年 |后秦 弘始五年 |西秦乞伏 |
| |西凉四年 | |后燕 光始三年 |北凉 永安三年 |魏 天兴六年 |
| 甲辰 晋 元兴三年 |南燕 建平五年 |南凉 弘昌三年 |西秦 弘始六年 |西秦乞伏 |
| |西凉五年 | |后燕 光始四年 |北凉 永安四年 |魏 天赐元年 |

晋隆安三年。南郡公桓玄(大司徒温之子)豪横既克荆
雍。表求领荆江二州。朝廷不能违。元兴元
年朝廷以尚书令元显镇北将军刘牢之谯
三尚之。将兵讨玄于江陵。玄大惊。长史卞
范之为玄定议。整兵至新亭。元显兵溃。玄入
京。总百揆斩元显等。二年二月以玄为大将
军。九月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阴撰
九锡文及册命。命玄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
楚王。加九锡。十一月诏楚王玄行天子礼乐。
卞范之为禅诏。使临川王宝逼帝书之。司徒
王谧奉玺绶禅位于楚帝。出居永安宫。百官
诣姑孰(江东道太平路扬州之城)劝进。十二月玄即皇帝位。
国号楚。建元永始。封帝为平固王。玄入建康
宫登御座床忽陷侍中殷仲文曰将由圣德深
厚地不能载。玄大悦。玄迁帝于浔阳(江州也)。元
兴三年二月下邳太守刘裕何无忌刘毅。青
州主簿孟昶兴复晋室。进兵罗落桥。玄潜使
殷仲文具舟于石头。浮江南走。裕入建康。帅
百官奉迎乘舆。诛玄宗族在建康者。玄至浔
阳逼帝西上。四月刘毅何无忌袭破浔阳城。
玄挟帝单舸西走入江陵欲奔汉中。城内乱。
玄仅得至船。荆州别驾王康彦奉帝入南郡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6b 页 T49-0786.png
府舍。太守王腾之帅文武为侍卫。玄入蜀至
枚回洲。遇宁州刺史毛璠丧迎玄战。矢下如
雨。益州督护凭迁抽刀击玄斩之。义熙元年
二月留台备法驾。迎帝于江陵至建康。以刘
裕都督中军事。刘毅左将军。何无忌豫州刺
史。刘道规荆州刺史。四月裕旋镇京口。义熙
十二年十二月诏以刘裕为相国。总百揆扬
州牧封十郡为宋公。备九锡之礼。裕不受。
| 乙巳 晋 义熙元年 |南燕超 太上元年 |南凉 弘昌四年 |后秦 弘始七年 |西秦乞伏 |
| |西凉李皓 建初元年 | |后燕 光始五年 |北凉 永安五年 |魏 天赐二年 |

僧正悦众僧录后秦法师道䂮罗什弟子。奉
律精苦。秦主重之。自什公入关僧尼以万数。
遂置僧正诏曰。大法东流于今为盛。僧尼
䆮多。宜设纲领宣授远规以济颓绪。䂮法师
早有学諠。晚以德称。可为国僧正。给与吏力
资侍中秩。传轺羊车各二人。又以僧迁禅慧
为悦众。以法钦慧斌为僧录。班秩有差。日加
亲信。仗身白从各三十人(僧史略)
| 丙午 义熙二年 |太上二年 |弘昌五年 |弘始八年 |西秦乞伏 |
| |建初二年 |夏赫连 龙升元年 |后燕 光始六年 |北凉 永安六年 |魏 天赐三年 |

华严经 天竺北印度罽宾国尊者佛驮跋
(此云觉贤)来游华夏。至是丙午岁抵长安。鸠摩罗
什倒屣迎之。以相得迟暮为恨。秦太子姚泓。
延至东宫。对什公论法。什公问曰。法云何空。
答曰。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色即空。又问。
既以极微破色空。复云何破一微。答曰。以
一微故众微空。以众微故一微空。沙门宝云
译出此语不省其意。皆谓跋陀所计微尘是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6c 页 T49-0786.png
常。更申请之。跋陀曰。法不自生。缘会故生。缘
一微故有众微。微无自性则是空矣。宁当言
不破一微乎。不契。跋陀既渡江入匡山。见远
公议论远高之请出禅数诸经。义熙十四年
戊午。因适江陵。宋王刘裕请归京都止谢司
空道场寺。三月吴郡内史孟顗等请尊者于
寺译华严经成六十卷。宋高祖永初元年庚
申六月毕。译经之时。感二青衣童子每且自
庭沼中。出炷香添瓶水不离座侧。暮则潜入
沼中。译经毕绝迹不现(秀紫芝编年华严感应记)

法华经 是年五月。罗什法师译出成七卷。
什又出维摩经三卷。华手经十三卷。又于草
堂寺译出梵网经二卷(译传)
| 丁未 晋 义熙三年 |南燕 太上三年 |南凉 弘昌六年 |后秦 弘始九年 |西秦乞伏 |
| |西凉 建初三年 |夏勃勃 龙升二年 |后燕云 正始元年 |北凉 永安七年 |魏 天赐四年 | |

**** 后燕

慕容垂。前燕主慕容皝第五子。在燕封吴
王。聪敏智勇。威名日振。太傅慕容评与垂
廷争怨隙。太后与评密谋诛垂。东晋废帝
太和四年垂与子弟侄俱奔秦。秦主符坚大
喜郊迎。以垂为冠军将军。封宾从侯。东晋
武帝太元八年。秦主坚为晋败归至渑池。
垂言于坚曰。北鄙之民闻王师不利。轻相
扇动。臣请奉诏书以镇慰安集之。垂至安
(邺郡古相州也)。潜与燕之故臣谋复燕祚。会丁零
翟斌叛秦。次年正月斌等奉垂为盟主。乙
酉年吴王垂始定都真定中山府(古定州也冀域)。即
皇帝位。建元建兴。是时拓跋魏叛燕侵逼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7a 页 T49-0787.png
附塞诸部。丙申晋太元二十一年也。三月
燕主垂亲伐魏。四月卒于上谷之沮阳。还
至中山乃发丧。太子宝即位。曰闵帝。改元
永康。戊戌年武帝慕容盛即位。年曰建平。
次年改曰长乐。辛丑年昭帝熙光始元年。
至是丁未年懿帝高云。年曰正始。国乱为
凭跋篡灭之。合二十四年。凭跋号北燕。

天竺佛驮耶舍(此云觉明)尊者 至姑臧(今肃州路雍州之域)。后
秦弘始九年遣使请至长安。秦主郊迎别创
院处之。供设如王者。尊者一无所受。时至
分卫一食而已(自行乞而食也)善毗婆沙论而髭赤。时
号赤髭毗婆沙。后至晋游匡山。为远公所重。
甲寅晋安帝义熙十年也。尊者躬自负铁于紫
霄峰顶铸塔。以如来真身舍利藏其中。是时
佛驮跋陀尊者。亦以佛舍利五粒建塔于庐
山东林寺北之上方。逮今皆存焉(高僧传庐山记)
| 戊申 晋 义熙四年 |南燕 太上四年 |南凉 嘉平元年 |后秦 弘始十年 |西秦 |
| |西凉 建初四年 |夏赫连 龙升三年 |北燕北凉 据昌黎永安八年 |魏 天赐五年 |

律师 天竺尊者名卑摩罗叉(此云无垢眼)。至秦数
年。今出游关左。盛阐毗尼。鸠摩罗什所译十
诵戒本律藏大行者叉之力也。其所制内外
禁轻重二卷今行于世。叉为人眼青。时号青
眼律师(本传)
| 己酉 晋 义熙五年 |南燕 灭 |南凉 嘉平二年 |后秦 弘始十一年 |西秦乞伏 更始元年 |
| |西凉 建初五年 |夏赫连 龙升四年 |北燕凭跋 太平元年 |北凉 永安九年 |魏 嗣 永兴元年 |

**** 南燕

丁酉年(晋安帝隆安元年也)南燕慕容德。前燕主皝之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7b 页 T49-0787.png
少子也。据广固(古汴日今青州)。戊戌岁称元年。庚子
年德更名备德。即皇帝位(武帝也)。年曰建平。乙
巳年南燕主超太上元年己酉年(晋义熙五年也)。晋
徐州刺史刘裕抗表伐南燕。明年正月燕
尚书悦寿说超降。超不从。悦寿开门纳晋
师。超走追获之送建康。南燕平。合十三年。

**** 魏

太祖道武帝圭。为少子绍弑之。太宗明元
帝嗣立。敕于京邑四方建立佛像。仍令沙
门敷导民俗(魏史)
| 庚戌 义熙六年 | |嘉平三年 |弘始十二年 |更始十二年 |
| |建初六年 |龙升五年 |太平二年 |永安十年 |永兴二年 |
| |辛亥 义熙七年 | |嘉平四年 |弘始十三年 |更始十三年 |
| |建初七年 |龙升六年 |太平三年 |永安十一年 |永兴三年 |
| 壬子 义熙八年 | |嘉平五年 |弘始十四年 |炽盘 永康元年 |
| |建初八年 |龙升七年 |太平四年 |迁都 元始元年 |永兴四年 |

古树禅定 释慧持。庐山远法师之弟也。当
晋隆安二年。辞远公入蜀。止嘉州龙渊寺。白
黑恭敬。升持之堂者皆号登龙门。至是义熙
八年壬子垂诫门徒。遂入定于龙渊龛树。至
宋政和三年风折其树。持乃出定。徽宗有赞
偈三首。见政和年(僧传并系年录)
| 癸丑 晋 义熙九年 | |南燕 嘉平六年 |后秦 弘始十五年 |西秦乞伏 永康二年 |
| |西凉 建初九年 |夏赫连 凤翔元年 |北燕 太平五年 |北凉 元始二年 |魏 永兴三年 |

竖石听讲 罗什法师弟子道生。初涅槃经
后品未至。生熟读久之曰。阿阐提人自当成
佛。此经来未尽耳。于时文字之师交攻之。诬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7c 页 T49-0787.png
以为邪说。于律当摈。生袖手来晋入平江虎
丘山。竖石为听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
处曰。如我所说义契佛心否。群石皆首肯之。
后游匡山居销景岩。闻昙谶在北凉重译涅
槃后品。至南京。果言阐提皆有佛性。生喜慰
不胜(本传)
| 甲寅 义熙十年 | |南凉 灭 |弘始十六年 |永康三年 |
| |建初十年 |凤翔二年 |太平六年 |元始三年 |神瑞元年 |

**** 南凉

秃发乌孤。河西鲜卑人。至是晋帝隆安元
年据广武(今陜西巩昌路兰州。古雍州之地也)。号南凉。戊戌年
乌孤建元太初。庚子年利鹿孤建和元年
正月欲称帝。安国将军鍮勿嵛曰。吾国上
世以来被发左衽无冠带之饰。逐水草迁
徙。无城廓室庐。故能雄视沙漠抗衡中夏。
利鹿孤从之。乃更称河西王。改元建和。以
广武公傉(奴笃切)檀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凉州
牧。壬寅年景王傉檀立。年曰弘昌。戊申年
四月后秦王姚兴欲取傉檀。使尚书郎韦
宗往岘之。论当世大略纵横无穷。宗退叹
曰。奇才英器不必华夏。明智敏识不必读
书。吾乃今知九州之外五经之表。复自有
人也。归言于兴。凉州未可图也。兴不听遣
兵袭傉檀。后秦兵大败。十一月傉檀称凉
王。大赦改元嘉平。置百官。甲寅晋义熙十
年也。傉檀为西秦乞伏炽盘所杀。南凉灭。
三主一十八年。
| 乙卯 晋 义熙十一年 | |后秦 弘始十七年 |西秦 永康四年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8a 页 T49-0788.png
| |西凉 建初十一年 |夏 凤翔二年 |北燕 太平七年 |北凉 元始四年 |魏 神瑞二年 |

庐山远法师 讳慧远。出雁门(今去同路)贾氏。少为
儒生。博极群书。尤邃周易庄老。尝与其弟慧
持造道安法师。闻出世法。而悦之叹曰。儒
道九流特秕糠耳。遂出家焉。安时门徒数千。
远居第一座。安尝曰。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
晋武帝甲申太元九年也。前秦国乱来游于
晋。抵江西见庐山爱之。乃止江州龙泉精舍。
次寓慧永之西林寺。复于山东建东林寺。经
营之际山神降灵。愿加资助信宿风雷夜作
晦冥。大雨明发。就观良木殊材骈罗其处。
时晋将军桓伊。初临此牧惊其神异。奏立寺
焉丙戌年寺成。时晋天下奇才多隐居不仕。
闻庐山远公之道。皆来从之。庚寅年师谓刘
程之等曰。诸君倘有心净土之游。当加勉
励。遂同发志于无量寿佛前。建斋立誓期生
净土。由是僧俗凡一百二十三人。慕道同
盟。栖心物外。谢灵运于东林凿二池以栽莲
华。远公每送客不过虎溪。庚戌义熙六年也。
道士陆修静偕陶渊明。入山见师送之执手
共话不觉过虎溪。三人相顾大笑。今人图之
为三笑图。渊明嗜酒入山久之。以山无酒攒
眉而去之。至是乙卯岁八月初六日。远公合
掌面西而逝。寿八十四岁。谢灵运制碑。社众
数千人。名迹尤著者十八人焉(高僧传)

莲华漏 远公之门有僧慧要。患山中无刻
漏。乃于水上立十二叶芙蕖。因波而转。以定
十二时。晷景无差。今曰远公莲华漏是也。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8b 页 T49-0788.png
| 丙辰 义熙十二年 | | |泓立 永和元年 |西秦 永康五年 |
| |西凉散嘉兴元年 |夏 凤翔四年 |北燕 太平八年 |北凉 元始五年 |魏 太常元年 |
| 丁巳 义熙十三年 | | |永和二年灭 |永康六年 |
| |嘉兴二年 |凤翔五年 |太平九年 |元始六年 |太常二年 |

**** 后秦

姓姚氏。名苌。字景茂。赤亭羌人弋仲第二
十四子。兄襄既战死。苌率诸弟降秦为秦
将。东晋武帝大元八年。秦主符坚攻晋。以
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
军事。坚败。慕容垂谋复燕绪。次年三月秦
北地长史慕容泓叛奔关东。秦以左将军
窦冲为长史。龙骧将军姚苌为司马。讨泓。
又讨平阳太守慕容冲。秦兵大败。苌惧奔
渭北。马牧天水尹纬尹详南安庞演等。纠
扇羌豪帅其户口归苌者五万馀家。推苌
为盟主。苌自称后秦王。建元白雀。丙戌
(东晋大元十一年也)四月。苌自陜西凤翔庄浪路泾州
入长安。即皇帝位。改元建初。国号大秦。史
以后秦别之。立子兴为皇太子。置百官。癸
巳建初八年十二月苌卒(晋大元十八年也)。太子兴
秘不发丧。自称大将军。帅众伐秦。秦主
符登大败。次年五月兴始发丧即皇帝位。
年曰皇初。谥苌曰昭皇帝。己亥年(晋安帝隆安三年也)
九月。兴以灾异屡见降号称王。改元弘始。
丙辰弘始十八年正月兴卒。太子泓即帝
位。年曰永和。晋伐秦。晋帝义熙十三年五
月泓将妻子群臣降于晋。后秦三主合三
十四年。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8c 页 T49-0788.png
| 戊午 晋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弑帝 | | | |西秦乞伏 永康七年 |
| |西凉 嘉兴三年 |夏 昌武元年 |北燕 太平十年 |北凉 元始七年 |魏 太常三年 |

*** 恭帝

讳德文。字德文。安帝母弟也。封琅琊王。义熙
十四年十二月。宋公刘裕矫遗诏奉王即位。
在位二年。禅于宋。寿三十七岁 元熙(二)
| 己未 元熙元年 | | | |永康八年 |
| |嘉兴四年 |真兴元年 |太平七年 |元始八年 |太常四年 |

沙门法果。魏太宗敬之。前后授以辅国宜城
子忠信侯。号曰僧统。果固辞不受。太宗幸其
居。以其门巷狭小更广大之。至是己未年入
灭。八十三岁。太宗三临其丧。追赠老寿将
军赵胡灵公(魏书僧传)

七月宋公裕进爵为王。次年帝禅位于宋王。
裕奉帝为灵陵王。后使人杀之。西东晋凡一
十五帝合一百五十五年。

右东晋十一主。合一百三年归于宋。

* 南北朝

** 宋

刘姓。都建康。


* 高祖武皇帝
* 少帝
* 太祖文帝
* 武帝
* 废帝
* 太祖明帝
* 废帝
* 顺帝
* 八主禅于齐
*** 高祖武帝

讳裕。字德舆。彭城人(徐州也)汉楚元王交之后。
庚申年六月受晋禅。在位三年。寿六十七岁。
永初(三)
| 庚申 宋 永初元年 六月改元 |西秦太祖 建始元年 |西凉恂 永建元年 |夏 真兴二年 |
| |北燕 太平十二年 |北凉沮渠 元始九年 |魏 太常五年 |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9a 页 T49-0789.png
| 辛酉 永初二年 |建始二年 |永建二年 |真兴三年 |
| |太平十三年 |元始十年 |太常六年 | |
| 壬戌 永初三年 五月帝崩少帝即位 |建始三年 |永建三年灭 |真兴四年 |
| |太平十四年 |元始十一年 |太常七年 | |

**** 西凉

李皓。字玄盛。丙申年(晋武帝大元二十一年)据姑臧(今甘
肃省西凉州也)。庚子年(晋安帝隆安四年)皓称元年。乙巳年(晋安
帝义熙元年)西凉公皓。徙都酒泉(今甘肃省肃州路也)。年曰
建初丙辰年(晋义熙十二年)凉主歆立。改元嘉兴。宋
高祖永初元年。凉主李恂。永建元年。至永
建三年为北凉灭之。合二十二年。皓尝手
令戒诸子。以为从政者当审慎赏罚勿任
爱憎。近忠正远佞谀。勿使左右窃弄威福
毁誉之来。当研覈真伪。听讼折狱必和颜
任理。慎勿逆诈亿。勿轻视声色。务广咨询
勿自专用。吾莅事五年。虽未能息民。然含
垢匿瑕。朝为寇雠。夕委心膂。粗无负于新
旧。事任公平。坦然无类。初不为怀有所损
益。计近则如不足。经远乃为有馀。庶亦无
愧前人也(载记)

*** 少帝营阳王

义符。武帝长子。居丧无礼。司空徐羡之等废
而弑之。在位一年。寿十九岁 景平。
| 癸亥 宋 景平元年 |西秦 建始四年 | |夏赫连 真兴五年 |北燕 太平十五年 |
| |北凉 元始五年 |魏筑长城太宗殂 | |

**** 魏

嵩山道士寇谦之。修张天师之术。自言。尝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9b 页 T49-0789.png
遇老子降。授以辟谷轻身之术及科戒二
十卷。使之清整道教。谦之奉其书献于魏
主。朝野未之信。左光禄大夫崔浩独师事
之。从受其术。且上书赞明其事。魏主欣然。
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迎致谦之(北史)

*** 太祖文帝

义隆。武帝第三子。封宜都王。少帝既废。徐
羡之等遥奉王即位于江陵。在位三十年。寿
四十七岁(帝纪) 元嘉(三十)

帝造禅灵寺供千僧(弘明集)。沙门杯渡。丙寅年
九月入灭。葬建康覆舟山。渡初出冀州。阐化
四十馀年(高僧传)
| 甲子 宋 元嘉元年三十 |西秦 建始五年 | |夏赫连 真兴六年 |北燕 太平十六年 |
| |凉 元始十三年 |魏焘立 始光元年 | |

八月吐谷浑威王阿柴卒。有子二十人。疾病
召诸子弟谓之曰。我死汝曹当奉慕瑰为主。
瑰阿柴母弟也。又命诸子各献一箭取一箭
授其弟慕利延使折之。又取十九箭一束使
折之不能折。阿柴谕之曰。孤则易折。众则难
摧。汝曹当戮力一心。可以保国安家。言终而
卒。慕瑰抚纳秦凉失业之民。部众转盛。续汉
书曰。阿柴羌三苗姜姓之别种也。
| 乙丑 宋 元嘉二年 |西秦 建始六年 | |夏昌 承光元年 |北燕 太平十七年 |
| |北凉 元始十四年 |魏太武帝始光二年 | |
| 丙寅 元嘉三年 |建始七年 | |承光二年 |太平十八年 |
| |元始十五年 |始光三年 | |
| 丁卯 元嘉四年 |建始八年 | |承光三年 |太平十九年 |
| |元始十六年 |始光四年 |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89c 页 T49-0789.png

靖节先生 陶元亮在晋名渊明。在宋名潜。
世号靖节先生。侃之曾孙也。宅边树五柳。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为彭泽县令。是年卒。寿
六十三岁。居江州路德化县柴桑山近栗里。
尝著搜神录载佛灵迹。有子五人。俨俟份佚
佟祖茂武昌太守父姿城太守史逸其名。
| 戊辰 宋 元嘉五年 |西秦篡末永弘元年 | |夏昌 定胜元年 |北燕 太平二十年 |
| |北凉 承玄元年 |魏太武帝神麚元年 | |

**** 西秦

乞伏国仁。鲜卑人。仕符秦。东晋武帝癸未
太元八年七月。秦主坚攻晋。以国仁为前
将军。会国仁叔父步颓反于陇西。坚遣国
仁还讨之。国仁步颓共僣一方众至十馀
万。甲申年国仁据金城(陜西巩昌路兰州也)。乙酉年建
国号秦(西秦)。年曰建义。己丑年西秦武元王
乾归。年曰太初。晋安帝己酉义熙五年。西
秦年曰更始。壬子年西秦主太祖炽盘。年
曰永康。宋高祖永初元年。西秦年曰建始。
至是元嘉五年纂末年曰永弘。为赫连夏
所灭。四主合四十五年。

**** 大夏

匈奴左贤王之后曰勃勃。丙午年(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也)
据朔方号大夏。明年建元曰龙升。癸丑年
夏主勃勃乃以吒干阿利领将作大监。发
岭北夷夏十万人。筑都城于朔州(隶河东山西道西京
路郡名马邑冀州域)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宜名
新城曰统万。改年曰凤翔。勃勃自谓其祖
从母姓为刘非礼也。古人氏族无常改姓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0a 页 T49-0790.png
赫连氏。谓帝王系天为子。其徽赫与天连
也。至宋元嘉二年(乙丑年也)昌立。年曰承光。承
光三年元魏奚斤与夏平原公定相持于长
安。戊辰年昌改元定胜。魏帝寿乘虚攻统
万。夏主昌兵溃。昌奔上邽(音圭)。魏主入统
万。获夏公卿后妃宫人以万数。马匹。牛羊
数千万头。府库珍宝不可胜计。至是宋元
嘉五年二月。魏平北将军尉(纡勿切)眷攻昌于
上邽擒之。送昌至平城(魏都)魏主馆昌于西
宫门内。器用给乘舆之副。以妹初平公主
妻之赐爵会稽公。夏合二十四年国灭。赫
连氏即屈丐也。
| 己巳 元嘉六年 | | | |
| |北燕 太平二十一年 |北凉 承玄二年 |魏 神麚二年 | |
| 庚午 元嘉七年 | | | |
| |太平二十三年 |承玄三年 |神麚三年 | |
| 辛未 元嘉八年 | | | |
| |北燕弘 大雅元年 |北凉 义和元年 |神麚四年 |

宋帝诏促求那跋摩尊者(中印度人)赴京。至是正月
至建康引对。文帝迓劳殊勤问以佛道。一日
问曰。寡人常欲持斋不杀。以身应物不获
所。愿师幸教之。尊者曰。道在心不在事。法由
己不由人。且帝王所修与匹夫异。匹夫倘不
克己苦节。何以为用。帝王以四海为家。万民
为主。出一嘉言则士庶咸悦。布一善政则人
神以和。刑不夭命。役不劳力。则风雨时若百
谷滋繁。以此持斋。斋亦大矣。以此不杀。利
亦多矣。安在辍半日之餐至一禽之命然后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0b 页 T49-0790.png
为弘济耶。须贻勤俭尔。帝抚几叹曰。俗迷远
理。僧滞近教。如师之言可论天人之际矣。帝
自是尊之为师。命居祇洹寺供给隆厚继。于
寺讲法华经并十地品。帝率公卿日集座下
以听法。法席之盛前此未有也(弘明集)
| 壬申 宋 元嘉九年 |北燕 大雅二年 |北凉 义和二年 |魏太武帝延和元年 |
| 癸酉   元嘉十年 宋谢灵运死 |大雅三年 |牧犍 承和元年 |延和二年 |
| 甲戌   元嘉十一年 |大雅四年 |承和二年 |延和三年 |
| 乙亥   元嘉十二年 |大雅五年 |承和三年 |太延元年 |
| 丙子   元嘉十三年 |大雅六年灭 |承和四年 |太延二年 |

**** 北燕

凭跋。冀州人(燕南河北道真定路冀州郡名信都。禹贡九州之一)仕后燕。
丁未年(东晋安帝义熙三年)后燕国乱。跋遂篡灭之。乃
据昌黎(今平栾路郡名北平冀域)。号北燕。己酉年曰太平
元年。至是宋帝元嘉八年。北燕昭帝弘立。
年曰大雅。大雅六年为元魏所灭。合二十
八年。
| 丁丑 元嘉十四年 | |北凉 承和五年 |魏 太延三年 |
| 戊寅 元嘉十五年 | |承和六年 |太延四年 |

**** 宋

文帝谓其臣丹阳尹何尚之曰。适见颜延
之宗炳著论。发明佛法甚为名理。并是开
奖人意。若使率土之滨皆感此化。朕则垂
拱坐致太平矣。夫复何事尚之因进曰。夫
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十
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
教以周寰区。编户亿千则仁人百万。夫能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0c 页 T49-0790.png
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
息于家万刑息于国。则陛下之言坐致太
平是也(帝纪何传)
| 己卯 元嘉十六年 | |北凉 承和七年灭 |太延三年 |

**** 北凉

段蒙胡人。东晋安帝丁酉隆安元年据张
掖。号北凉。称河西王。年曰神玺。己亥年改
元天玺。辛丑年武宣王沮渠蒙逊立。改元
永安。壬子年迁都姑臧。改年曰元始。戊辰
年改元承玄。庚午年蒙逊遣贡于元魏。辛
未年改元义和。壬申年元魏遣安西将军
李顺使凉还。魏主问以凉事。顺曰。蒙逊经
涉艰难。粗识机变。然礼者德之兴。敬者
身之基也。蒙逊无礼不敬。以臣观之不复
年矣。癸酉年蒙逊卒。子燉煌太守牧犍即
河西王位。改元承和。牧犍虽外修臣礼。内
实乖悖。己卯年三月魏主讨凉。六月魏主
至姑臧。九月牧犍兄之子万年帅所领降
魏。姑臧城溃。牧犍帅其文武五千人面缚
请降。魏主释其缚而礼之。三主合四十三
年。张掖今甘州路也。姑臧凉州也。燉煌凉
州路也。并隶甘肃省。雍州之域(图经)
| 庚辰 宋 元嘉十七年 |魏世祖太武皇帝焘 大宗长子癸亥年立 太平真君元年 |
| 辛巳   元嘉十八年 |太平真君二年 |
| 壬午 元嘉十九年西域献帝火浣布袈裟帝时自衣之 |太平真君三年 |
| 癸未   元嘉二十年 |太平真君四年 |
| 甲申 元嘉二十一年太子率更始令何承天撰元嘉新历 |太平真君五年 |
| 乙酉   元嘉二十二年 |太平真君六年毁残佛教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1a 页 T49-0791.png
| 丙戌   元嘉二十三年 |太平真君七年 |
| 丁亥   元嘉二十四年 |太平真君八年 |
| 戊子   元嘉二十五年 |太平真君九年 |
| 己丑   元嘉二十六年 |太平真君十年 |
| 庚寅   元嘉二十七年 |太平真君十一年 族司徒崔浩等 |
| 辛卯   元嘉二十八年 |正平元年 正平二年二月太武遇弑 |

白足沙门 讳昙始。一曰惠始。魏书佛老志
云。沙门惠始清河张氏子。始师鸠摩罗什法
师。晋刘裕灭后秦。复为夏赫连屈丐追取长
安。道俗被坑戮。而始接刃无伤。屈丐大怒召
始于前。以佩刀自击之。又不能害。乃惧而谢
罪。百姓赖始慈力。免诸酷毒。魏太武平赫
连昌。白足归魏。初魏太平真君六年。太武讨
盍吴之乱至长安。见僧寺有兵仗。武怒。司徒
崔浩因而劝太武。尽诛沙门毁诸经像。太平
真君十一年。崔浩自恃才略撰国史。书魏之
先世事列于衢路。刊石立于郊坛。北人无不
忿恚。太武以浩暴扬国恶大怒。使有司按浩
及秘书郎吏等罪状。凡一百二十八人皆夷
五族。是时白足谒太武。武怒命斩之不能伤。
武自抽佩刀斩之。又不能伤。投诸虎槛。虎皆
弭服。武惊延始上殿悔谢归敬。先是景穆太
子为政精察。中常侍宗爱性憸恶多不法搆
扇太子。太子以忧卒。大武徐乃知之。追悼不
已。宗爱惧诛。正平二年二月弑太武。尚书源
贺陆鹿勒兵诛爱。奉皇孙浚即帝位。改元(魏书)
白足跣行泥滓不染故名(高僧传)
| 壬辰 宋 元嘉二十九年 |魏高宗文成皇帝浚景穆太子之子 兴安元年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1b 页 T49-0791.png

魏兴安元年。群臣多请复释氏之教。诏曰。
夫为帝王者。必祇奉明宪显彰仁道。其能惠
著生民济益群品。虽在往古犹序其风烈。是
以春秋喜崇明之礼。祭典载功施之族。况释
教如来功济大千。惠流尘境。寻生死者叹其
达观。览文义者贵其妙门。助王政之禁律。益
仁智之善性。排拨群邪。开演正觉。故前代已
来莫不崇尚。亦我国家常所尊事。今制诸州
郡县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其有好乐佛法
欲为沙门者听出家。大州五十人小州四十
人。于是向所毁佛图。率皆修复(魏书又僧史略)又敕有
司。于五级大寺为太祖已下五帝铸铜佛像。
各一丈六尺。帝亲为沙门师贤等五人下发。
以师贤为道人统(魏书僧史)
| 癸巳 元嘉三十年二月太子劭谋逆帝殂武陵王讨劭斩之 |魏 兴安二年 |

*** 世祖孝武帝

骏。文帝第三子。封武陵王。刺江州。三月王
会兵讨元凶劭。四月王即帝位于新亭。在位
十一年。寿三十五岁。帝博该学问。省读书
奏七行俱下(宋书帝纪) 孝建(三)大明(八)
| 甲午 孝建元年 正月改元 |魏 兴光元年 |

宋分扬州浙东五郡。置东阳州治会稽。分荆
湘江豫州之八郡。置郢州治江夏(宋书)
| 乙未 孝建二年诏沙门道猷为安镇寺法主 僧传 |太安元年 |
| 丙甲 孝建三年 |太安二年 |

华严经释疏 释元畅。魏灭教。归宋来扬州。
止明因寺。作华严经释疏传讲迄今。畅其始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1c 页 T49-0791.png
(僧传)
| 丁酉 大明元年 |魏 太安三年 |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东印度人也。得
法已行化至南印度。王名香至。崇奉佛乘。迎
祖尊重供养。施以宝珠。王有三子。曰月净
多罗。曰功德多罗。曰菩提多罗。祖以施珠问
三王子。此珠圆明有能及否。第一第二王子
同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踰也。第三王子菩
提多罗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
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
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
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辩于
此。既辩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知其宝。
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辩其珠珠不自珠。珠
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辩世珠宝不自宝者。
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
现众生有之。心宝亦然。祖叹其辩慧。乃复问
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
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
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
中法性最大。适香至父王厌世。众皆号绝。维
菩提多罗于柩前入定七日而出。遂求出家。
既受具戒。祖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
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戒今嘱汝。听吾偈
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
开世界起。祖付法已。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
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三色晃耀踊入虚空
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取以
建塔。当此宋孝武帝之世也(正宗记)。尊者尝因东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2a 页 T49-0792.png
印度国王请斋。王问曰。诸人尽转经。师何不
转经。尊者曰。贫道出息不随众缘。入息不居
蕴界。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不但一卷两
卷。
| 戊戌 宋 大明二年 |魏 太安四年 禁酒犯者斩凶吉二事容酿 北史 |
| 己亥   大明三年 |太安五年 |
| 庚子   大明四年 路昭皇太后造普贤像成 |和平元年 |
| 辛丑   大明五年 |和平二年 |
| 壬寅   大明六年 |和平三年 |
| 癸卯   大明七年 |和平四年 |
| 甲辰   大明八年 五月庚申帝崩太子即位 |和平五年 |

*** 废帝

宋太子讳子业。即皇帝位年十六岁。改元景
和。又改永光。乙巳年十一月。主衣阮佃夫姜
产之等弑帝(前废帝也)。在位一年。湘东王彧即位。

*** 太宗明帝

彧。文帝第十一子。封湘东王。寿寂之等既弑
废帝。奉王即位。在位七年。寿三十四岁 泰
(七)泰豫(一)
| 乙巳 宋 泰始元年十一月改元即废帝永光年也 |魏 和平六年五月帝殂帝度僧尼三万馀人兴佛教修旧寺 北史 |
| 丙午 泰始二年 |显祖献文皇帝弘高宗长子即位年十二凭太后临朝天安元年 六月开酒禁 |

湘东王既即帝位。袁顗奉表劝晋安王子勋
即大位。建牙于桑尾。移檄建康。至是刘琬帅
将佐上尊号。晋安王子勋即皇帝位于浔阳
(江州)。改元义嘉。四方贡计皆归浔阳。朝廷所
保唯丹阳淮南等数郡。朝廷以建安王休仁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2b 页 T49-0792.png
都督征讨诸军事。沈攸之为浔阳太守。将兵
讨子勋。既而刘琬为荆州前军长史。张悦诈
而杀之。诸军至浔阳。斩晋安王子勋。传首建
康。子勋年十一岁。

宝公大士 讳宝志。世称宝公。尊之也。手足
鹰爪。初建康东阳民朱氏之妇。闻儿𠴵鹰
巢中。梯树得之。举以为子。七岁依钟山僧俭
出家。专修禅观。至是显迹。以剪尺拂扇挂杖
头。负之行聚落。尝遇食鲙者。从而求食。啖
者遗而薄之。志即吐水中皆成活鱼。今江中
回鱼是也。居多神异。至梁武帝天监十三年
十二月六日入灭。寿九十三岁。梁武皇帝以
金二十万易建康钟山之独龙冈葬之。建浮
图五级于其上。敕王筠勒碑。葬之日车驾亲
临祭奠。道俗奉祀。奇瑞显应为天下第一。凡
大士所作偈句。多著南史。为学者述大乘赞
十篇科颂十四篇并十二时歌。盛行于世。宋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帝遣使致斋钟山。亲洒
制文赞敬。诏曰。自今宜显尊异。赐号道林真
觉菩萨(碑记)。法师昙宗入灭。宋武帝大明二年
正旦谓宗曰。朕何罪劳卿忏。宗曰。舜称子违
尔弼。禹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陛下宁得有
异。帝大悦(统纪)
| 丁未 泰始三年 |皇兴元年 |

魏丁未年。凭太后还政。魏主始亲国事。改元
勤于为治。赏罚严明。拔清节黜贪污。魏国称
治。于长安北台起永宁寺。塔七级高。三十丈。
又于天宫寺作佛像。四十三尺。用铜七万斤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2c 页 T49-0792.png
黄金六百斤(北史帝纪)
| 戊申 泰始四年 帝造湘宫寺成 |皇兴二年 |
| 己酉 泰始五年 |皇兴三年 |
| 庚戌 宋 泰始六年 |魏 皇兴四年 |
| 辛亥 泰始七年 |魏 高祖孝文皇帝宏献文长子五岁受禅位 延兴元年 |

魏辛亥年六月。显祖献文皇帝弘。聪慧夙成。
刚毅有断。雅好黄老浮图之学。常有遗世之
心。欲禅位于叔父中都大官京兆王子推。任
城王云子推之弟也。对曰。父子相传其来久
矣。若授旁支。恐非先帝之意。乃奉皇帝玺
绶。传位于太子宏。太子生五岁。改元延兴。群
臣奏曰。昔汉高祖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
皇。明不统天下也。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
宜陛下总之。谨上尊号曰太上皇帝。徙居崇
光宫。宫在北苑中。建鹿野浮图于苑中之西
山。与僧居之时谈禅理(魏书帝纪)
| 壬子 泰豫元年 四月帝崩太子立方十岁 |延兴二年 上皇讨蠕蠕破之柔然也 |

宋明帝。尝造佛丈六金像。旦食常斋。日诵般
若。爰感舍利。造弘普寺(六帖)

*** 苍梧王

昱。明帝太子。生十岁即位。在位五年。数出
游行。小有忤意。即加屠剖。一日不杀则惨然
不乐。殿省忧惶食息不保。丁巳年七月戊子
夜。帝令左右扬玉夫伺织女渡河。见当报我。
不见将杀汝。是夕玉夫伺帝熟寝。与扬万年
弑帝。寿十五岁。右卫将军萧道成以皇太后
令追封昱为苍梧王。迎安成王准即皇帝位。
时年九岁 元徽(五)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3a 页 T49-0793.png
| 癸丑 元徽元年 |魏 延兴三年 |
| 甲寅 元徽二年 |延兴四年 |

魏囚狱或积年。群臣颇言之。上皇曰。滞狱诚
非善治。不犹愈于仓猝而滥乎。夫人忧苦则
思善故。智者以囹圄为福堂。朕特苦之。欲
其改悔而加矜恕耳(北史)
| 乙卯 元徽三年 |延兴五年 |
| 丙辰 元徽四年 |承明元年 二月太上皇崩冯太后复临朝 |

魏显祖献文皇帝。云中造建明寺。四方诸寺
一千馀所。度僧尼七万七千人(北史并弘明集)

*** 顺帝

准。字仲谋。明帝第三子。封安成王。即位年九
岁。以萧道成为司空录尚书事。在位三年。寿
十二 升明(三)
| 丁巳 宋 升明元年 元徽五年也七月改升明 |魏 太和元年 |
| 戊午   升明二年 |太和二年 |

升明二年。右长史王俭知萧道成意。乃唱议
使中书舍人虞整作诏。进道成假黄钺大都
督中外诸军事太傅领扬州牧。

已未年三月。以太傅萧道成为相国。总百揆
封十郡为齐公。加九锡。四户进爵为王。诏禅
位于齐王。帝不肯出宫。王敬则勒兵殿庭。以
版舆入迎帝。帝泣而禅。誓曰。愿后身世世勿
复生天王家。宫中大哭。帝乘画轮车出就东
邸。司空褚渊等奉玺绶诣斋宫。劝进齐王即
皇帝位于南郊。奉宋顺帝为汝阴王。筑宫丹
阳置兵守卫。卫士杀王以疾闻。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3b 页 T49-0793.png

右宋八主合五十九年禅于齐。

** 齐(萧姓都建康)


* 太祖高皇帝
* 武帝
* 郁林王
* 海陵王
* 明帝
* 东昏侯
* 和帝

七主合二十三年

*** 太祖高皇帝

讳道成。字绍伯。兰陵人。汉萧何二十四世孙。
受宋禅。在位四年。寿五十六 建元(四)
| 己未 齐 建元元年 宋升明三年也六月改元 |魏 太和三年 |
| 庚申   建元二年 |太和四年 |
| 辛酉   建元三年 |太和五年 |
| 壬戌   建元四年三月帝殂 |太和六年 |

齐帝诵持般若。书写法华经。四月八日铸佛
金像。七月十五日普寺供僧造陟屺正观二
(方志并弘明集)

*** 世祖武帝

讳赜。字宣远。高帝长子。壬戊年三月即位。在
位十一年。寿五十四岁 永明(十一)
| 癸亥 永明元年 |太和七年 |
| 甲子 永明二年 |太和八年 |

齐以竟陵王子良为护国将军兼司徒。领兵
置佐镇西州。子良清尚倾意宾客才俊之士。
笃重佛氏。每招致僧侣讲论佛法。尊法之盛。
江左未之有也。亲为众僧赋食行水(齐书方志)
| 乙丑 齐 永明三年 |魏 太和九年 |
| 丙寅   永明四年 |太和十年 |
| 丁卯   永明五年 |太和十一年 |
| 戊辰   永明六年 |太和十二年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3c 页 T49-0793.png
| 己巳   永明七年 |太和十三年 |
| 庚午   永明八年 |太和十四年 |
| 辛未   永明九年 |太和十五年 文明冯太后崩帝依古礼服丧三年 |
| 壬申   永明十年 |太和十六年 |

魏帝命群臣议行次。中书监高间议以为。帝
王莫不以中原为正统。不以世数为与夺善
恶为是非。故桀纣至虐不废夏商之历。厉惠
至昏无害周晋之箓。晋承魏为金。赵承晋为
水。燕承赵为木。秦承燕为火。秦之既亡。魏
乃称制玄朔。且魏之得姓出于轩辕。臣愚以
为宣为土德。秘书丞李彪著作郎崔光等议。
以为神元与晋武往来通好。至于桓穆。志辅
晋室。是则司马祚终于郏鄏。而拓跋受命于
云代。昔秦并天下。汉犹比之共工。卒继周为
火德。况刘石符氏地褊世促魏承其弊。岂可
舍晋而为土邪。司空穆亮等皆请从彪等议。
于是诏承晋为水德丙子年魏太和二十年。
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氏为跋。魏之先出于
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
色。万物之元也。宣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
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
氏为长孙氏。逮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
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
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
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馀所改不
可胜纪。至西魏恭帝廓。去年号但称元年。复
姓拓跋氏。凡九十九姓改为单者皆复其旧。
甲戌年魏帝南过比干墓。祭以太牢。自为文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4a 页 T49-0794.png
曰。呜呼介七胡不我臣。
| 癸酉 齐 永明十一年七月帝殂 |魏 太和十七年帝以平城地寒六月下雪十月如邺议迁都洛阳平城今西京路也 |

齐郁林王 皇太孙也。讳昭业。文惠太子之
长子。癸酉年七月立。甲戌年正月改元隆昌。
不亲政事狂纵。西昌侯鸾谏之不从。乃欲诛
鸾。七月鸾乃引兵入云龙门。弑帝于西弄。以
太后令追废为郁林王。迎文惠第二子新安
王昭文即帝位。时年十五岁。改元延兴。封
鸾为宣城郡公。进爵太傅宣城王。十月太后
令曰。太傅宣城王宜入承宝命。帝可降封海
陵王十一月海陵殒。

*** 高帝明帝

鸾。太祖兄始安真王之子。少孤高。帝抚育如
己子。封西昌侯。在位五年。寿四十建武(四)
永泰(一)
| 甲戌 建武元年十月改元 |太和十八年十一月帝至洛阳 |
| 乙亥 建武二年 |太和十九年 |

魏帝如鲁祠孔子。选孔氏宗子一人封崇圣
侯。奉孔子祠幸徐州白塔寺。寺有道登法师
入灭。下诏伤悼。施绢千疋斋一切僧。京城
七日行道(魏书)
| 丙子 建武三年 |太和二十年魏改姓元氏 |

齐释慧基。明皇帝两诏不起。就于会邑龟山
立宝林精舍。尝为文宣王著法华疏义。十一
月入寂。寿八十五岁(高僧传)
| 丁丑 建武四年 |太和二十一年 帝立子恪为皇太子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4b 页 T49-0794.png

魏西竺中印度佛陀禅师(此云觉首)志爱嵩岳。帝
敕就少室山立少林寺居。师度弟子僧稠
慧光(僧传寺记)
| 戌寅 永泰元年 七月帝崩 |太和二十二年 |

齐帝在位。持斋修十善。诵法华般若二经。建
归依寺。造千金像。写佛经(方志)

*** 东昏侯

宝卷。明帝第三子。建武元年十一月立为皇
太子。即帝位而失德。在位二年被弑。寿十九
永元(二)
| 己卯 永元元年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孝文帝殂 |

魏帝建寺奉斋造安养寺于邺。六宫侍女持
六斋精进诵经慕道者放令出家。帝度僧尼
万四千人(北史辩正)
| 庚辰 齐 永元二年十二月帝遇害 |魏世宗宣武帝恪孝文第二子立 景明元年 |

是时崔慧景据广陵反。荆州刺史萧懿举兵
入援。击斩慧景。以懿为尚书令。嬖臣茹法珍
等惮懿威权谮懿。十月赐懿死。懿曰。家弟在
雍。深为朝廷忧之。萧衍刺雍州在襄阳。闻
兄懿死即日建牙集众。帝使萧颖胃讨之。颖
胃乃与衍合。次年辛巳三月奉南康王即皇
帝位于江陵。改元中兴。加萧衍征东大将军
都督征讨诸军事。假黄钺直抵建康。十二月
帝遇害。衍以宣德太后令废为东昏侯。

*** 和帝

讳宝融。明帝第八子。封南康王。出刺荆州。辛
巳年春三月即皇帝位。壬午年春正月诏进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4c 页 T49-0794.png
大司马萧衍位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
为梁公备九锡。一月进爵为王。帝东归至姑
(江东太平路也)。下诏禅位于梁王即皇帝位。奉帝为
巴陵王寻杀之。在位一年。寿十六岁。
| 辛巳 中兴元年 帝三月即位明年二月禅于梁 |魏 景明二年 |

右齐七主合二十三年禅于梁。

** 梁(萧姓都建康)


* 高祖武帝
* 大宗简文帝
* 世祖元帝
* 敬帝

四主

*** 高祖武帝

讳衍。字叔达。兰陵人。仕齐封梁王。受齐禅。
在位四十八年。寿八十六 天监(十八)普通(七)
大通(二)中大通(六)大同(十一)中大同(一)天清(三)
| 壬午 梁 天监元年 二月改元 诏宝公大士阙下行化不许禁止本传 |魏 景明三年 |
| 癸未 天监二年 |景明四年 |

建康法云寺云光法师。凡讲经天雨花如雪
片。帝于含光殿焚疏讲云光志公。翌日斋
志公至焉。帝诏曰大士宝志。迹拘尘垢。神游
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
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岂
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使宣
(南史又圣感传)

慈悲忏法 梁帝初为雍州刺史时。夫人郗
氏性酷妒既亡。至是。化为巨蟒入后宫。通梦
于帝求拯拔。帝阅佛经为制慈悲道场忏法
十卷。请僧忏礼。夫人化为天人。空中谢帝而
去。其忏法行于世。曰梁皇忏。
| 甲申 天监三年 |魏 正始元年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5a 页 T49-0795.png

梁帝四月八日率道俗升重云殿。披露忏悔。
亲制愿文。奉佛三宝。于本第立光宅寺。铸金
铜佛大像奉祀(弘明集)
| 乙酉 梁 天监四年 |魏 正始二年 |

金山水陆大斋 初梁帝梦僧告之曰。六道
四生受大苦恼。何不为作水陆大斋而救拔
之。帝扣诸沙门。宝志公曰。寻经必有因缘。帝
取佛经躬盲披览。创造仪文。三年乃成。于
夜捧文停烛白佛曰。若此文理协圣轨。愿拜
起时此灯自明。或仪式未详。灯暗如故。言
讫投地一礼。灯烛皆明。至是二月十五日于
今镇江金山寺依仪修设。帝临地席。诏祐律
师宣文。利洽幽明。至今遵行焉(见苇江文集)
| 丙戌 天监五年 梁太子统生五岁能遍诵五经 |正始三年 |
| 丁亥 天监六年 |正始四年 |

梁帝假宝公神力见地狱苦相。问何以止之。
宝公曰。唯闻钟声其苦暂息。于是诏天下寺
院击钟舒徐其声(本纪)
| 戊子 天监七年 |永平元年 |
| 己丑 天监八年 |永平二年 |

魏西竺沙门菩提流支。此云觉希。诏居紫极
殿译论。魏帝于式乾殿讲维摩经。时魏朝专
尚释氏。洛阳中国沙门之外西域来者三千
馀人。帝别立永明寺。房舍千馀间居之。延
昌时。凡郡州佛寺一万三千馀所。僧至二百
(北史)
| 庚寅 天监九年 帝敕沙门宝唱撰名僧传八十一卷 |魏 永平三年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5b 页 T49-0795.png

梁帝为太祖文皇帝钟山建大爱敬寺。供给
千僧。献太后青溪西岸起大智度寺。诸尼师
四时讲诵(弘明集)
| 辛卯 天监十年 |永平四年 |

梁帝遣郝骞等。往天竺国迎佛旃檀像。其王
模刻一像付骞。是年至建康。帝迎奉太极殿
建斋度僧。大赦断杀。帝从是蔬食断欲(感通录)
| 壬辰 天监十一年 |延昌元年 |

傅大士 齐明帝建武四年五月八日生婺州
义乌县双林乡傅宣慈家。名翕。字玄风。号
善慧。至是壬辰十六岁。娶刘氏有子二人。曰
普建普成。梁普通元年年二十四。溯水于稽
亭塘下。西域沙门嵩头陀引之临水观影。圆
光宝盖法从甚盛。心感悟之。遂于松山之顶。
因双稠树创庵而居。名曰双林。自号双林树
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种植蔬果。为人佣作。
昼作夜归。与妻妙光敷演佛法。苦行七年。至
大通二年。弟子日众大士欲导群品。乃化妻
子鬻身昉设大会。中大通六年大士遣弟子
傅暀诣阙奉书。有诏赴阙。闰十二月到建康。
帝闻大士神异。预锁诸门。大士以木槌扣一
门诸门悉启。直入善言殿。帝问师事从谁。答
曰。从无所从。师无所师。事无所事。帝为设
食竟。上钟山定林寺。诏令资给。大同五年
大士再入都。三月帝召见寿光殿。共论真谛。
大士曰。息而不灭。帝又请讲金刚经。大士
挥按一拍而起。帝不喻再请讲。大士乃索拍
版升座。唱四十九颂遂便去。逮今颂行于世。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5c 页 T49-0795.png
大士一日顶冠披衲靸履。帝问是僧邪。士以
手指冠。帝曰是道邪。士以手指靸履。帝曰是
俗邪。士以手指衲衣辞阙而还。大同十年大
士设大法会。普为众生忏灭罪苦。速得解
脱。大士以佛经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阅。乃建
大层龛。中心立一柱。启八面而实诸经。谓之
轮藏。立愿曰。登吾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
人身。发菩提心者。能推轮藏。即与持诵诸经
功德无异。今之轮藏设大士像始此也。大士
于陈宣帝大建元年四月告普建普成二法师
等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众生。汝等慎护
三业。精勤六度。行忏悔法。免堕三涂。至二
十四日入于涅槃。寿七十三。阇维收舍利。顶
骨葬双林。今成大道场。大士偈语并行于世。
尝著心王铭。其辞曰。观心空王。玄妙难测。
无名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
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
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
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
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
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
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
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
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瞋体实。入此法
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真
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
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
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
寂。于此漂沈。诸佛菩萨。了此安心。明心大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6a 页 T49-0796.png
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无能改。是故智
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
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虽
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生防慎。刹那造
作。还复漂沈。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
藏。尽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
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 癸巳 梁 天监十二年 |魏 延昌二年 |
| 甲午 天监十三年 |延昌三年 |
| 乙未 梁 天监十四年 |魏延昌四年正月帝崩太子诩立年六岁母尊胡氏为皇太后临朝 |

诵经延寿 梁释智藏法师。初游建康。帝召
见深加敬礼。帝为宝志大士建塔寺曰开善。
敕藏居焉。遇异人曰。师寿止三十一岁。藏乃
竭精修道。专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至厄之
年俄空中曰。承般若力得倍寿矣。果然寿终
六十二岁。敕葬独龙山宝公寺之左。由是江
左道俗皆持诵金刚般若经(感应传)
| 丙申 天监十五年 |魏肃宗孝明帝诩宣武第二子 熙平元年 |

魏世宗宣武帝作瑶光寺未就。是岁胡太后
建永宁寺。皆在宫侧。又作石窟寺于伊阙口。
金像高丈六尺者一。如中人者十。玉像二。为
九层浮图。高九十丈。上刹复高十丈。静夜
铃铎声闻十里。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
之有也(北史)

石像 梁越州隐岳寺十丈石佛像。初齐明
帝建武中僧护造成面朴而亡。次有僧淑袭
其未成。至是建安王舍金。委僧祐成之(石佛记)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6b 页 T49-0796.png
| 丁酉 天监十六年 |熙平二年 |

佛名 梁帝敕法师僧绍撰众经目录四卷。
敕沙门宝唱撰比丘尼传四卷。又撰众经佛
名三卷。

梁三月帝敕织官。文锦不得为仙人鸟兽之
形。裁剪有乖仁恕(帝纪)

素馔 四月梁武皇帝诏以宗庙用牲牢有累
冥道。宜皆以面为之。八座朝议以大脯代一
元大武。十月诏以宗庙犹用脯修更议代之。
于是以大饼代大脯。其馀尽用蔬果(帝纪)。今
之茹素办食者本此也。
| 戊戌 天监十七年 |神龟元年 |

弘明集 梁沙门僧祐律师。自齐初大弘律
法。至是帝深加礼敬。祐年衰脚疾。敕肩舆入
内殿为六宫受戒。五月二十六日入寂。寿七
十四岁。师有三藏记.法苑记.世界记.释迦
谱.弘明集等。并行于世(高僧传)
| 己亥 天监十八年 |神龟二年 |

慧约法师别号 梁帝曰。道资人弘。理无虚
授。事藉躬亲。民信乃立。慧约法师。德高人
世。道被幽冥。四月八日延师于等觉殿受菩
萨戒。复设无遮大会。帝自受戒后。日唯一
食。食止蔬菜。寝居殿所。净如沙门。帝普通
四年制中外毋斥法师慧约名。别号智者。沙
门别号自法师始。帝大同元年九月六日智
者慧约国师入灭。寿八十四。夏六十三。帝
素服临丧。哭之辍朝一七日。其月二十九日
诏葬独龙山志公墓左。从师得戒者四万八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6c 页 T49-0796.png
千人服缌麻哭送葬所。帝大同二年敕改法
师所居竹山里为智者里(梁帝本纪又师塔记)

高僧传 梁帝敕御史裴子野撰名僧传二十
卷。会稽释慧皎著高僧传十四卷。始汉永平
终于是岁凡四百五十馀载。二百五十七人。
附见者二百馀人。入大藏流行(苇江集)

魏胡太后令诸州各建五级浮图。诸王贵宦
各建寺于洛阳。太后勤设斋施(北史)
| 庚子 梁 普通元年 |正光元年 |

魏帝 帝加元服。命沙门昙无最道士姜斌
讲道于禁中(北史又辩正录)

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菩提达磨尊者 南
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姓刹帝利。本名菩提
多罗。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其国。受其父王供
养。得所施珠试其所言。祖谓之曰。汝于诸法
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菩提
达磨。磨咨之曰。我既得法。当往何国而作佛
事。祖曰。汝虽得法未可远游。且止南天待吾
灭后六十七载。当生震旦(东土也)设大法乐。护
菩提者不可胜数。磨于是恭禀教义。服勤左
右垂四十年。殆祖顺世。演化本国。时有二
师。一名佛大先。一名佛大胜多。俱同学于
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大先既遇般若多罗
尊者。舍小趣大。与达磨并化。号二甘露门。而
佛大胜多更分徒为六宗。一曰有相宗。二
曰无相宗。三曰定慧宗。四曰戒行宗。五曰
无得宗。六曰寂静宗。各封己解。别展化源。达
磨叹彼六宗缠于邪见。一一诣彼开化之。六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7a 页 T49-0797.png
众开悟。咸誓归依。时国王名异见。磨之侄
也。初信外道。达磨化之归正。既而念震旦缘
熟行化时至。辞于侄王。王为具大舟。实以
珍宝汎重溟。三周寒暑达于南海。当此梁普
通元年九月二十一日也(传灯曰七年。今从正宗记)。广州刺
史萧昂迎礼表闻。武帝览奏遣使迎请。次年
十月一日至建康。帝问曰。朕即位以来造寺
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祖曰。此但
人天小果。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
是真功德。祖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帝曰。如
何是圣谛第一义。祖曰。廓然无圣。帝曰。对
朕者谁。祖曰。不识。帝不领悟。祖知机不契。
是月十九日潜之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
洛阳。当魏孝明帝正光二年也。寓止嵩山少
林寺。面壁而坐。魏明帝三诏之。祖终不起。
就赐磨衲袈裟。祖亦不受使三返。帝强授之
时有僧神光者。博览群书。善谈玄理。闻祖
住止乃往参承。是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雪。
光坚立庭中迟明积雪过膝。祖悯之问曰。久
立雪中。当求何事。光泣曰。愿和尚慈悲开
甘露门。广度群品。至于断臂哀恳。祖因以易
名曰慧可。可乃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祖
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可曰。我心未宁乞师
安心。祖曰。将心来与汝安。可良久曰。觅心
了不可得。祖曰。我与汝安心竟。久之祖为慧
可等略辩大乘入道四行。其辞曰。夫入道
多涂。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理入。二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
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凝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7b 页 T49-0797.png
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一等坚住不移。更不
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
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有四一报冤行二
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谓报冤行者。
凡修道人若受苦时当念。我从往昔无数劫
中弃本逐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
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
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怨恨。作是观
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名报冤行。随缘行
者。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
生。若得胜报荣誉等事。皆是过去夙因所
感。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
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名随缘行无所求行者。
世人长迷处处贪著。智者悟真安心无为。万
有皆空无所希冀。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
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息念无求。故经
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是则无求真为道行。
故名。无所求行称法行者。性净之理因之
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着无此无彼。经
云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信解此理。应
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舍施
心无悭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无垢
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亦复利人庄
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馀五亦然。为除妄想
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名称法行。是后祖欲
返西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盖各言
所得。时诸参侍各陈所见。最后慧可出礼三
拜。依位而立。祖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
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7c 页 T49-0797.png
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
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祖曰。
内传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虑
后代之疑竞。指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
凭何得法。以何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
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
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
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
符密證千万有馀。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
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
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楞伽经
四卷者。盖如来极谈法要。亦可以与世开示
悟入。今并付汝。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为法
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
意已终。乃与徒众往禹门千圣寺止三日。有
期城太守杨衒之。问祖曰。西天五印师承为
祖。其道如何。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
之曰祖。又问。此外如何。祖曰。须明他心知
其今古。不厌有无于法无取。不贤不愚无迷
无悟。若能是解故称为祖。又曰。弟子归心三
宝亦有年矣。适听师言罔知攸措。愿师慈悲
开示宗旨。祖知恳到。即说偈曰。亦不睹恶
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
出度。不与凡圣同躔。超然名之曰祖。衒之闻
偈悲喜交并曰。愿师久住世间化导群有。祖
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衒之礼辞而去。祖
于是奄然长逝。魏幼主钊与孝庄帝废立之
际。当梁大通之二年十月五日也。其年十二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8a 页 T49-0798.png
月二十八日葬洛阳嵩州之熊耳山。起塔于
定林寺。魏遂以其丧告梁。梁武皇帝即赐宝
帛。悉诏宗子诸王。以祭礼而供养之。太子为
之文。其略曰。洪惟圣胄大师。荷十力之智
印。乘六通而泛海。运悲智于梵方。拯颠危于
华土。后三岁。魏使宋云者奉使西域回遇。祖
于葱岭手携只履翩翩独逝。云问之。答曰。西
天去。云归具说之。门人起圹。空棺只履存
焉。诏取遗履供养于少林寺。梁武帝闻祖化
迹。亲为制碑。至唐代宗皇帝。谥号圆觉大师。
塔曰空观(正宗记)
| 辛丑 普通二年 九月帝建同泰寺 |正光二年 帝造大觉寺于邺都 |
| 壬寅 梁 普通三年 |魏 正光三年 行正光历 |

魏胡太后。于丙申熙平元年遣宋云偕比丘
惠生往西域求未至经。自洛阳西行四千里
至赤岭乃出魏境。又西行再期至乾罗国而
还。得佛经一百七十部。至此二月回达洛阳。
魏国通有佛经四百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十
九卷(魏书佛老志并经目)
| 癸卯 普通四年 |正光四年 |
| 甲辰 普通五年 |正光五年 |
| 乙巳 普通六年 |孝昌元年 |
| 丙午 普通七年 |孝昌二年 |

梁昭明太子统。创惠义殿于东宫。招天下名
僧居之。帝赐法师慧超。为寿光学士(梁纪僧传)
| 丁未 梁 大通元年 帝建同泰寺成 |魏 孝昌三年 孝昌四年三月帝遇弑改年曰永安 |
| 戊申 大通二年 |魏敬宗孝庄帝子攸 永安元年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8b 页 T49-0798.png

魏戊申年正月。帝恶郑俨徐纥等。密诏尔朱
荣举兵内向。荣以高欢为前锋。行至上党。
帝复以私诏止之。郑俨徐纥恐祸及己谋酖
帝。三月帝暴殂。太后立皇女为帝。复下诏称
实皇女。改立故临洮王宝晖世子钊。始生三
岁。尔朱荣闻之大怒。谓元天穆曰。主上晏
驾春秋十九。海内犹谓之幼君。况奉未言之
儿以临天下。欲求治安可乎。三月尔朱荣元
天穆迎彭城宣武王之子长乐王子攸于河桥
即皇帝位。是曰敬宗。改元永安。荣遣骑害太
后及幼主于河阴(北史)。尔朱覆姓。其先契胡
部落太人。代为酋帅。居尔朱川。因之以为姓
也。
| 己酉 梁 中大通元年 |魏 永安二年七月帝始入宫 |

梁三月二十七日。法云法师迁寂。寿六十三。
二宫悲恸。敕给东园秘器。凡百丧事皆从王
府。敕葬定林寺侧。立铭志焉(本传)

梁九月。帝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行
清净大舍。群臣祈白三宝。奉表请帝还宫
(梁帝本纪)
| 庚戌 中大通二年 |魏十月立长广王改建明元年十二月尔朱兆害庄帝 |

魏孝庄帝。既外逼于尔朱荣恒怏怏。又惩河
阴之难。密有图荣之意。八月荣与元天穆入
朝。帝手刃之。天穆俱死。内外喜噪声满洛阳。
百僚入贺。十月汾州刺史尔朱兆闻兄荣死。
自汾州帅骑据晋阳。尔朱世隆兆共推大原
太守长广王晔即皇帝位。改元建明。十二月
兆轻兵倍道兼行扣宫门。执庄帝迁晋阳缢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8c 页 T49-0798.png
杀之(北史)
| 辛亥 中大通三年四月太子统卒 |魏 节闵帝恭普泰元年 安定王朗中兴元年 |

魏二月。广陵王恭好学有志度。关西大行台
薛孝通。说尔朱世隆立之。是时世隆镇洛阳。
乃以长广王之命禅位于广陵王恭。献文帝
之孙。是曰节闵帝。改元普泰。封长广王晔为
东海王。高欢起兵讨尔朱兆。以兆弑孝庄也。
孙腾说欢曰。今朝廷隔绝。号令无所禀。不
权有所立。则众将沮散。欢乃立渤海太守安
定王元朗为帝。即位于信都(今真定路冀州也。高欢所生之地也)
改元中兴。以欢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
事。欢以安定王元朗疏远。乃使仆射魏兰根
慰谕洛阳。观节闵帝之为人。欲复奉之。兰根
以节闵神釆高明于后恐难制。因而与高乾
兄弟乃崔陵共欢废之。欢遂幽节闵帝于崇
训佛寺。更立孝庄孙广平王之子平阳王脩。
是为孝武帝。使安定王元朗作诏策而禅位。
欢酖节闵于门下省。葬用殊礼。并害元朗。高
欢信都(冀州郡名)人也。初自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刘
贲荐之于讨虏大都督尔朱荣。荣擢用之。初
葛荣部众流入并颖者二十馀万。为契胡陵
暴。皆不聊生谋乱不止。尔朱兆患之。问计于
高欢。欢曰宜选王腹心使统之。兆遂以其众
委欢。欢以兆醉言恐醒而悔之。遂出宣言受
委统镇兵。可集汾东受号令。乃建牙阳四川
军士素恶兆而乐属欢莫不皆至。及欢之讨
兆也。永熙二年。兆奔彰德路韩陵山投林中。
杀所乘白马自缢于树。高欢亲临而厚葬之
(魏书)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9a 页 T49-0799.png
| 壬子 梁 中大通四年 |魏孝武帝修史曰出帝 永熙元年四月改元 |
| 癸丑 中大通五年 |永熙二年 |

梁二月二十六日。帝幸同泰寺。讲金刚经三
七日。设道俗无遮大会。三十一万九千六百
四十二人(义楚六帖)
| 甲寅 中大通六年 |西魏永熙三年 帝奔长安 |东魏孝静帝 天平元年 |

魏孝武帝永熙三年正月。中军将军王思政
言于武帝曰。高欢之心昭然可知。洛阳非用
武之地。宜就宇文泰于长安。帝深然之。乃广
徵州郡兵。东郡太守裴侠帅所部诣洛阳。王
思政问曰。今权臣擅命。王室日卑奈何。侠
曰。宇文泰为三军所推。居百二之地。所谓已
操戈矛肯授人以柄。虽欲投之恐无异避汤
而入火也。思政曰如何而可。侠曰。图欢有
立至之忧。西巡有将来之虑。且至关右徐思
其宜。七月欢觉其变。引兵渡河。孝武遂帅南
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直深反)。以五千骑
西奔。宇文泰备仪卫迎帝。遂入长安。高欢
入洛阳。舍于永宁寺。十月魏丞相欢又奉表
于孝武帝曰。陛下若远赐一制许还京洛。臣
当师勒文武式清宫禁。若返正无日则七庙
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臣宁负陛下不负
社稷。帝亦不答。欢乃集百官耆老。立清河
王亶之世子善见为帝。孝文帝之曾孙也。年
十一即位于城东北。改元天平。迁都于邺。孝
武都长安。与仆射宇文泰有隙。十二月饮酒
遇鸩殂。年二十五。泰奉太宰南阳王宝炬即
皇帝位(魏书)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9b 页 T49-0799.png

**** 元魏

姓拓跋氏。其祖本北狄鲜卑(山名)胡人也。秦
汉之前。未尝与中国通。魏明帝景初年间。
始与之和亲。晋初有拓跋猗庐。出居楼烦。
惠帝太安二年乃拓跋禄官之九年也。拓
跋居代郡。尝佐刘琨拒石勒。晋封之为代
王。世有代北及部落分散经六十馀年。至
东晋时。秦主符坚伐代拾翼健。健为子实
所弑。实亦卒。其孙圭走依独孤部。是曰
庐孙。东晋武帝太元元年。庐孙拾翼涉圭
魏书云圭即太祖道武皇帝也。出据朔州
东三百里筑城邑号恒安。为秦护军故羁
属符秦。晋太元八年十一月符坚败于晋。
太元十一年春正月。圭乃大会部落宗族
于牛川。即代王位。年曰登国元年。徙居
定襄之盛乐(定襄乃冀宁路忻州之郡名也。冀域)。务农息民。国
人悦之。圭寻改称魏王。丙申晋太元二十
一年。圭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改年曰
皇始。戊戌年迁都平城(今西京路大同也。郡名云中。单于台白登
在焉。冀域)。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岁五祭宗
庙。用分至及腊也。十二月圭即皇帝位。改
年曰天兴。命朝野皆束发加帽。追尊远祖
毛以下二十七人皆为皇帝。始依效古制
定郊庙朝飨礼乐。置五经博士。增国子
大学生员合三千人。己酉年十月。圭为贺
兰氏夫人所生子清河王绍所弑。圭历位
二十四年。寿三十九岁。圭长子嗣杀绍而
立。明元帝也。泰常八年拔洛阳衮豫皆平。
是时天下唯二国。谓之南北朝。柔然寇魏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799c 页 T49-0799.png
边。魏筑长城。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
里。备置戍卒以备柔然。五月明元还平
城。十一月殂。在位十五年。寿三十二。太
子世祖太武帝焘立。毁残释教在位二十
九年。寿三十五。皇孙高宗文成帝浚立。诏
复释氏之教尊敬之。在位十三年。寿二十
六。长子显祖献文帝弘立。在位五年。逊
位于子宏。群臣上尊号曰太上皇帝。总军
国大事。高祖孝文帝宏即位。年五岁。在
位二十九年。迁都洛阳。去胡衣冠。绝虏
语。尊华风。初服衮冕朝飨。定户籍。制五
等公服。起明堂辟雍。太和十五年冯太后
崩。孝文依古礼服丧三年。太和十六年命
群臣议行次。承晋。为水德。太和二十年诏
谓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改姓元氏。寿
三十三岁。第二子世宗宣武帝恪立。在位
十六年。寿三十三。宣武第二子肃宗孝明
帝诩立。在位十二年。寿十九。敬宗孝庄
帝立。在位三年。寿二十四。节闵帝恭平安
定王元朗立。二俱被害。孝武帝修避高欢
西奔长安。自是西东分理。

右元魏十二主一百四十九年分曰西东(西三
王二十二年禅于周东一王十七年禅于北齐)。

魏译佛经师十九人。出经律论四百十九部
凡一千九百馀卷。僧至二百万。国家大寺四
十七所。三公等寺八百四十所。百姓所造寺
院三万一千所(魏书又辩正录)。柔然者夷狄国名。姓郁
久间氏。始元魏神元之末。掠骑得一奴。发始
齐眉忘本姓名。其主字之曰木骨闾。木骨闾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0a 页 T49-0800.png
者首秃也。木骨闾与郁久间声相近。得以为
氏。木骨闾在代猗庐时坐后期当斩。亡匿广
汉溪谷间。有众百馀人。至其子车鹿会雄健。
始有部众。自号柔然。魏太武帝焘。以其无知
状类于虫故。改其号蠕蠕(北史)
| 乙卯 梁 大同元年 |西魏文帝宝炬 大统元年 |东魏 天平二年 |

西魏文帝造般若寺。帝每运慈悲。常行信施。
拯溺扶老。供给病僧。口诵法华。身持净戒。丞
相宇文泰兴隆释典。讲摩诃衍。命释昙显撰
众经要二十二卷。及一百二十门(辩正录)。西魏
进丞相泰为安定公。
| 丙辰 大同二年梁通事舍入刘协表求出家帝嘉之赐僧洪名目慧地南史 |大统二年 |天平三年 |

梁三月。丹阳陶弘景卒。弘景尝诣明州育
王佛舍利塔。誓受五戒(本传)

东魏以定州刺史侯景兼尚书右仆射南道
行台督诸将侵建康(北史)
| 丁巳 大同三年 |大统三年 |天平四年 |

高王观世音经 东魏定州民孙敬德者。事
观世音菩萨甚虔。后为贼横引妄伏承罪。夜
梦僧教诵救苦观音经。敬德诵之。有司行刑。
刀三斫而刀三折。监司具状闻丞相高欢。欢
审扣其故。为表请免其死。孙还家所奉观音
像项三刀痕。因之称高王经也(感应传)
| 戊午 大同四年 帝改造长干寺幸寺设无碍大斋梁纪 |大统四年佛寺三万馀区僧尼二百万北史 |大象元年 |
| 己未 大同五年 |西魏 大统五年 |东魏 兴和元年 |

西魏沙门道臻。博通经义。文帝尊之为师傅。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0b 页 T49-0800.png
长安立大中兴寺居臻。为魏国大统。大立科
条。由是佛教再兴。帝复起大乘.陟岵二寺。
臻入灭。帝哀之废朝。其丧事所资并出天府
(北史)
| 庚申 大同六年 |大统六年 |兴和二年 诏邺城旧宫为天平寺 |
| 辛酉 大同七年 |大统七年 |兴和三年 毗目智仙译经于邺郡 |
| 壬戌 大同八年 |大统八年 |兴和四年 |
| 癸亥 大同九年梁黄门侍郎顾野王撰玉篇成 |大统九年 |武定元年 |
| 甲子 大同十年 |大统十年 |武定二年 |
| 乙丑 梁 大同十一年 |西魏 大统十一年 |东魏 武定三年 |

西魏丞相宇文泰。长安立追远.陟屺.大乘.魏
国.安定.中兴六寺。度一千僧。又造天保寺供
养玮法师。安州造寿山.梵云二寺。造大福田
寺。供养实国师。基所造福田寺。为大可汗大
伊尼造突厥寺(辩正录)

丙寅中大同元年三月。帝幸同泰寺。讲三慧
经。夏四月止大赦改元 大统(十一年)武帝(四年)
 梁帝自天监中事佛。长斋不听音乐。造光宅
同泰等五寺。常供千僧。帝作净业赋。其序云。
朕不啖鱼肉。不与嫔侍同处。四十馀年矣。既
不食众生。无复杀害障。既不御内。无复欲恶
障。除此二障意识稍明。乃作净业赋。今略
其辞曰。观人生之天性。抱妙气而清静。感
物外以动欲。心攀缘而成眚。过常发于外尘。
累必由于前境。怀贪心而不厌。纵内意而自
骋。耳流连于丝竹。眼转移于五色。香气󱞂起
触鼻发识。舌之受味甘口啖食。身之受触以
自安怡。细腰纤手弱骨丰肌。附身芳洁触体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0c 页 T49-0800.png
如脂。狂心迷惑倒悬自欺。如是六尘同障善
道。方紫夺朱如风靡草。抱惑而生与之偕老。
随逐无明莫非烦恼。由是外清眼境内净心
尘。与德相随与道为邻。见净业之可爱。以
不杀而为因。离欲恶而自修。故无障于精神。
患累已除障碍亦净。如久澄水如新磨镜。外
照内像内见众病。既除客尘反还自性。心清
若冰志洁如雪。结缚既除忧畏亦灭。与恩爱
而长违。顾生死而永别(辩正录)
| 丁卯 太清元年 |西魏 大统十三年 |东魏 武定五年 |

正月东魏勃海献武王高欢卒。世子澄嗣位。
侯景与高氏有隙。叛归西魏。西魏以景为
太傅。景又遣丁和奉表归梁。梁帝纳景。以景
为太将军封河南王。太清二年(戊辰年也)二月。东魏
大将军高澄求通好于梁。由是侯景有疑乃
反。梁帝以临贺王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
师诸军事屯丹阳郡。正德密以数十大艘济
景。正德守宣阳门。帅众迎景至阙下。正德即
皇帝位。改元正平大赦。太清三年(已巳年也)正月。
京师城陷。侯景入见武帝。纵兵掠乘舆服御。
更以临贺王正德为侍中大司马。五月丙辰
梁武皇帝崩。寿八十六岁。侯景秘不发丧。
殿外文武皆莫之知。辛巳始发丧。升梓宫太
极殿。是日侯景迎太子纲即帝位。六月临贺
王正德怨侯景卖己。密书召鄱阳王范使以
兵入。景遮得其书。缢杀正德。八月东魏勃海
文襄王高澄为膳奴兰京所弑。弟太原公高
洋讨贼杀之。十二月始兴太守陈羁先结郡
中豪杰讨侯景。郡人侯安都张偲等各率众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1a 页 T49-0801.png
千馀人归之。遣使间道诣江陵。受湘东王绎
节度(梁纪)
| 戊辰 梁 太清二年 |西魏 大统十四年 |东魏 武定六年 |
| 己巳 太清三年五月帝崩 |大统十五年 |武定七年 |

*** 太宗简文皇帝

讳纲。高祖武帝第三子。在位二年。寿四十九
岁 大宝(二)
| 庚午 大宝元年 |大统十六年 北齐高氏受禅 天保元年 |

**** 北齐

正月东魏进太原公高洋位丞相齐郡王。五
月进齐王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侍中张亮
等讽帝禅位于齐王洋。帝出云龙门。遣太
尉彭城王韶等奉玺绶。齐王即帝位于南
郊。改元天保。封魏帝为中山王。十二月鸩
之。谥曰魏孝静帝(葬于邺西障北。东魏一主十七年灭)。追谥父
王欢高祖神武皇帝(欢姓高氏冀州人也)欢初事尔朱荣。
荣弟兆委欢军事。封至勃海王。五十一岁
殂。追谥兄澄(神武子)世宗文襄皇帝。显祖文宣
皇帝洋(神武次子)。至是受东魏禅。建国曰齐。改
元天保。都邺(彰德路古湘州)。在位十年。寿三十一
岁。太子殷立。废帝也。寿十七岁。肃宗孝
昭帝演(神武第六子也)。以废帝乾明元年改皇建。皇
建二年演猎坠马绝肋殂。寿二十七岁。世
祖武成帝湛(神武第九子也)立。以皇建二年十月改
太宁。在位四年。禅位于太子。自称太上
(后主大统四年殂年四十二岁)。后主纬(武成长子)在位十三年。播
迁青州。周师追擒之。并太后幼主恒送长
安。封纬温公。五主合二十八年。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1b 页 T49-0801.png
| 辛未 大宝二年 世尊入灭得一千五百年 |大统十七年三月帝殂太子钦立 |北齐 天保二年 |

梁三月侯景逼帝传位豫章王栋。改元天正。
废帝为晋安王。九月弑之(年四十九)。栋加侯景备九
锡。汉国置丞相以下官。栋禅位于景。景即皇
帝位于南郊。还登太极殿。改年曰太始(梁纪)
壬申年正月。梁湘东王绎命王僧辩等东击
侯景。二月诸军发浔阳。陈霸先帅甲骑十万
舟舰二千自南江出湓口。会僧辩于白茅湾。
筑坛歃血为盟。景遣侯子鉴以兵拒西师。合
战中江。子鉴大败。仅以身免。收散卒走还
建康。景大惧涕下覆面。僧辩督诸军乘潮入
淮。进军招提寺北。侯景帅众陈于西州之西。
陈霸先王琳杜龛等以铁骑乘之。僧辩以大
兵继进。景兵大溃。与百馀骑东走。僧辩等
迎简文梓宫升朝堂。帅百官哭踊如礼。命侯
(吐甸反)等追景及于松江。瑱进击败之。景
单舸走。为其小妻兄羊鹍所杀。以盐纳景腹
中。送尸建康。僧辩传首江陵枭之于市三日。
煮而漆之。乃以付武库。十一月帝即位(梁纪)

*** 世祖孝元皇帝

绎。武帝第七子。封湘东王。为荆州刺史。尝以
高祖崩舍宫造天宫寺。请法聪禅师居之。修
崇佛事。壬申年十一月即皇帝位于江陵。在
位三年。寿四十七 承圣(三)
| 壬申 承圣元年 |西魏废帝钦 元年 |北齐 天保三年 |

三月益州刺史武陵王纪在蜀。十七年闻侯
景陷台城。湘东王绎讨之。谓僚佐曰。七官文
士岂能匡济。适纪内寝柏殿柱绕节生华。以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1c 页 T49-0801.png
为获瑞。四月即皇帝位。改元天正。以子圆
照为皇太子。承圣二年三月。元帝闻纪来。以
书请魏伐蜀。纪闻有魏兵。遣前梁州刺史谯
淹还军救蜀。七月纪自峡口不获退。复顺流
东下。梁游击将军樊猛追击斩纪。及其幼子
圆满圆照圆正下廷尉狱死。八月圆肃以成
都降魏(梁纪)

北齐诏僧稠禅师至京齐王洋郊迎扶接入
内。稠年过七十。神宇清旷。齐主拜受禅道。从
受菩萨戒法。断酒禁肉。放舍鹰鹞。去官佃
渔。又敕天下。三月六日民间断屠杀。劝令
斋戒。官园私菜荤辛悉除。留师禁中四十馀
日。敕于邺城建云门寺以居师。兼为石窟大
寺主。洋专务禅学。敕诸州别置禅肆。令达
定慧者居之。就传教授。大起塔寺。僧尼满于
诸州。佛法东流此焉盛矣(僧史)
| 癸酉 梁 承圣二年 |西魏废帝钦二年 |北齐 天保四年 |
| 甲戌 承圣三年十二月帝降魏 |西魏恭帝廓元年 |天保五年 |

西魏不立年号。谋诛太师泰。事泄泰废钦置
之雍州。立其弟齐王廓。恭帝也(文帝第四子)。亦去年
号复拓跋氏。九十九姓改单者皆复其旧(北
史)。

十一月西魏兵逼江陵。帝与太子王褒谢答
仁朱买臣退保金城。帝入东閤竹庭。命舍人
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又以宝剑斫
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去羽仪文
物。白马素车出降。十二月帝为魏人杀之。立
梁王察为梁主。资察荆州之地。是曰后梁(梁纪)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2a 页 T49-0802.png

*** 敬帝

方智。武帝第九子。封晋安王。元帝被害。王
僧辩陈霸先奉之为梁王。乙亥年二月。梁王
至自浔阳即王位。时年十三。以太尉王僧辩
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加陈霸先征西大将军。
北齐主遣书王僧辩。以为嗣主冲藐贞阳侯
以年以望堪保金陵。五月僧辩遣使。奉告于
贞阳侯渊明。定君臣之礼。庚子遣龙舟法驾
迎之。癸卯渊明入建康。丙午即皇帝位。改
元天成。以梁王为皇太子。王僧辩为大司马。
陈霸先为侍中。初僧辩霸先共灭侯景。情好
甚笃。及僧辩纳贞阳侯。霸先遣使苦争之。往
返数四。僧辩不从。霸先举兵袭僧辩。执而
缢杀之。贞阳侯逊位出就邸。百僚上晋安王
表劝进。十月晋安王即皇帝位。改元绍泰。在
位三年。以贞阳侯渊明为司徒(梁纪) 绍泰(一)
太平(二)
| 乙亥 梁 绍泰元年 |后梁 宣帝察 大定元年 |西魏 恭帝二年 |北齐 天保六年 |

** 后梁

正月梁主察即皇帝位于江陵。宣帝也。昭
明第三子。初封岳阳王。与元帝不平。遂
求附庸于西魏。至是国曰梁。年曰大定。追
尊父太子曰昭明皇帝。庙号高宗。察在位
七年。上疏于魏则称臣。奉魏正朔。明帝岿
在位二十四年。太子琮立。莒公也。在位
二年。国归于隋。

八月北齐主如晋阳还邺。以佛道二教不同。
欲去其一。集二家学者。论难于前。遂敕道士。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2b 页 T49-0802.png
皆剃发为沙门。诏曰。得仙者可飞腾远举。
不能尔者并宜改习归正诣昭玄上统剃度出
家。有不从者杀四人乃奉命。由是齐境皆无
道士(北齐纪。南山宣律师论衡)
| 丙子 梁 太平元年 |后梁 大定二年 |西魏 三年十二月禅于周 |北齐 天保七年 |

梁译经师四十二人。出经论七百八十卷。寺
二千八百四十六所。僧尼八万三千人(辩正录)

右梁四主合五十五年归于陈。

** 陈(陈姓都建康)


* 高祖武帝
* 世祖文帝
* 废帝
* 高宗宣帝
* 后主

合三十三年。

*** 高祖武帝

讳霸先。字兴国。湖州长兴人。仕梁灭侯景有
功。丁丑年八月进位相国总百揆封陈公备
九锡。陈国置百司。十月进爵为王受禅。封梁
敬帝为江阴王。帝在位三年。五十七岁 永
(三)
| 丁丑 陈永定元年十月改元 |大定三年 |周宇文觉元年八月废觉立毓 |北齐 天保八年 |

**** 周

宇文姓。代郡武川人。父泰仕魏封周公。第
三子觉袭封。丙子年十二月受魏禅。至是
正月即天王位。国号周。追尊父泰曰太祖
文皇帝。都长安。不立年号称元年。封魏
恭帝为宋公。以木德承魏水。行夏之时。服
色尚黑。觉性刚果恶大司马晋公宇文护
之专权。八月谋诛护。事泄。护废王为略阳
公。月馀弑之。在位八月。年十六。迎立岐
州刺史宁都公毓。即天王位。文帝长子也。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2c 页 T49-0802.png
曰世宗明帝。在位四年。先二年不立年号。
己卯年正月太师太宗伯宇文护上表归
政毓始亲万机。凡军旅之事护犹总之。其
都督州军事之名。改为总管。八月御正中
大夫崔猷建议。以为圣人沿革因时制宜。
今天子称王不足以威天下。请遵秦汉旧
制。称皇帝建年号。周王乃称皇帝。改元
武成帝明敏有识。晋公护惮之。武成二年
四月。寘毒于糖锤。帝食而殂。寿二十七。武
帝邕立。文帝第四子。在位十八年。废释道
二教。寿三十六。宣帝斌武帝长子。在位二
年。禅位皇太子阐。自称天元皇帝。寿二十
二岁。静帝后改名衍。隋公杨坚为相。复
释道二教。在位一年。禅位于隋王坚。
| 戊寅 陈 永定二年 |后梁 大定四年 |周世宗明帝毓 二年 |北齐 天保九年 |

陈五月。帝幸大庄严寺舍身。群臣表请还宫。
设无遮大会供僧布施。放生宥罪。扬州造东
安寺。又造兴皇天宫等四寺。

周帝奉佛乘亲宗族。为先皇造卢舍那织成
像二菩萨。各高二丈六尺。造等身檀像一十
二躯各二菩萨金刚狮子等。妙丽天成(辩正录)
| 己卯 永定三年六月帝崩 |大定五年 |周八月称皇帝 武成元年 |天保十年十月帝殂 |

陈帝写经一十二藏。造金铜像百万躯。修故
寺三十二所。度僧尼七千人(辩正录)

北齐显祖宣帝洋在位十年。佛法大盛。所度
僧尼八千人(律师论衡)

*** 世祖文帝

讳茜。字子华。武帝兄昭烈王之长子也。封临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3a 页 T49-0803.png
川王。太后以遗诏立之。在位七年。寿四十五
 天嘉(六)天康(一)
| 庚辰 天嘉元年 |大定六年 |周武成二年 四月帝殂 |北齐乾明元年 十一月皇建元年 |

北齐二月。太子殷立。改元乾明。八月太后废
之为济南王。常山王演立。十一月改皇建元
年。皇建二年十月帝畋猎坠马绝胁殂。遗命
弟湛入继大统。改皇建二年为太宁元年。演
湛皆宣帝之弟。

二祖慧可大师尊者 洛京武牢姬氏子。初
名神光。博涉诗书。尤精玄理。幼年抵洛阳龙
门香山。依宝静禅师出家。受具于永穆寺。其
师指之。见达磨于少室山(少林寺也)。得法机缘列达
磨章下。祖之继阐玄风也博求法嗣。至北齐
有一居士。年踰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
问祖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祖曰。将
罪来与汝。忏士良久曰。觅罪不可得。祖曰。
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见和尚
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
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士曰。今日始
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
佛法无二也。祖深器之云。是吾宝也。即为
剃落宜名僧粲。于光福寺受具。执侍经二载。
祖乃告之曰。菩提达磨远自竺乾。以正法眼
藏并信衣密付于吾。吾今授汝。汝当守护无
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
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付衣法已。又
曰。汝受吾教。宜处深山。未可行化。恐罹世
难。然吾亦有宿累。今要酬之。祖即往邺都。随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3b 页 T49-0803.png
宜说法。积三十四年。后于筦城县匡救寺山
门下谭无上道。时有辩和法师者。于寺中讲
涅槃经。学徒稍稍引去。和愤谤祖于邑宰翟
仲侃。翟罪于祖。祖乃委顺。时年一百七岁。当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也。葬磁州
滏阳县东北七十里。唐德宗谥曰太祖禅师
(正宗记)
| 辛巳 陈 天嘉二年 |后梁 大定七年 |周武帝邕保定元年 |北齐皇建二年十一月改大宁元年 |
| 壬午 天嘉三年 |察卒子岿立受周命称帝天保元年 |保定二年 |河清元年 |
| 癸未 天嘉四年帝设无碍大会于太极殿 |明帝岿 天保二年 |保定三年 |河清二年 |

法上法师 北齐世祖成帝湛。筑坛于内。请
上法师授归戒。帝布发于地。令法师践其发
而升座。帝受戒毕。次授八座重臣后妃戚属
菩萨戒法。创报德寺以居法师。谚曰。四海僧
望道场法上(寺记碑铭)

僧实禅师 周帝王臣克尽礼敬一日。谓僧
众曰。急修法事诵观世音。救江南讲堂崩厄。
是时杨都讲堂听法众集。道俗充满。忽闻西
北异香空中伎乐。合堂惊出瞻睹。堂歘摧倒。
大众无损。奏闻梁主。移闻于周。乃知禅师之
祐也。是年七月十八日禅师入寂。寿八十八
岁。帝哭之恸。敕图其像于大福田寺供养之
(感应传)
| 甲申 天嘉五年 |天保三年 |周初令百官执笏 保定四年 |北齐 河清三年 |
| 乙酉 天嘉六年 |天保四年 |保定五年 |帝禅位太子纬 大统元年四月改 |
| 丙戌 天康元年四月帝殂 |天保五年 |保定六年 |大统二年 |

陈文帝修治故寺六十所。写佛经五十藏。度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3c 页 T49-0803.png
僧尼二万人(义楚六帖)

*** 临海王

讳伯宗。史曰废帝。文帝长子。在位二年。安成
王顼以章太后令废帝。为临海王。寿十九岁。
顼即帝位 光大(二)
| 丁亥 光大元年 |天和六年 |天和二年 |北齐 大统三年 |

释亡名 周武帝敕亡(音无)名为夏州三藏。寻
欲官之。天和二年五月。冢宰宇文护以书勉
之。名答以收迹岩中摄心尘外此本志也。因
著金人箴息心铭。文曰。法界有如意宝人焉。
缄其身铭其膺(其辞略曰)。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
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散知多心乱。心乱生
恼志散妨道。英贤才艺是为愚弊。一技一能
日下孤灯。一能一技空中蚊蚋(续高僧传)

南岳思大禅师 讳慧思。武津李氏子。初北
齐慧闻禅师。尝抽藏经得中观论。妙悟其旨。
即遥礼西天第十四祖造论大士龙树尊者为
师。开空假中三观论之。元文曰。因缘所生
法。我说即是空。一名为假名。一名中道义
(智者大禅师智顗遂大典其教观焉)。梁元帝承圣三年。思依慧闻悟
入法华三昧及旋陀罗尼门。奉菩萨三聚净
戒。不衣丝绵。寒则以熟艾敷其座。道行著
闻。时称思大和尚。尝有疾念之曰。病由业生。
业由心起。心缘不起。外境何状。业病与身都
如云影。作是观己身遂轻安。及领徒南迈值
梁之乱。暂止太苏山。陈废帝光大元年来南
岳。谓其徒曰。吾前生曾居此处。指林泉曰古
寺也。掘地得殿宇基址僧用器皿。得遗骸于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4a 页 T49-0804.png
两石下。乃建塔曰三生塔。当岳心建般若
寺。虎跑地出泉以供学侣。陈宣帝大建元年。
岳祠道士密告陈帝诬师。北僧受齐国券。斸
断岳心钉石兴妖。陈帝遣使追师。师飞锡而
至。帝异之迎以供养。安置栖玄寺。问辩佛理。
帝乃罪道士以欺罔欲诛之。师为奏免之。帝
乃敕诸道士以供师役。师奏还南岳。帝饯以
殊礼。久之师示众曰。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
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陈
大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入灭。寿六十四岁。
师所著述并行于世。师为法华三祖也(行状本传)
| 戊子 陈光大二年十一月帝废 |后梁 天保七年 |周 天和三年 |北齐大统四年十一月上皇殂 |

*** 高祖宣帝

顼。昭烈王第二子。封安成王。受遗诏辅政。至
是十一月废小帝帝立。在位十四年。寿五十
二。帝修佛寺五十所。扬州造太皇寺。寺造七
级大塔。造金铜佛二万躯。造崇皇寺。修故像
百三十万躯。写佛经十二藏。度僧尼万人(辩正录)

大建(十四)
| 己丑 陈大建元年四月傅大士卒 |天保八年 |天和四年 |大统五年 |

三祖僧璨大师尊者 不知何许人也。初以
处士见二祖慧可尊者于北齐。可祖器之。为
剃度受具得法。是年自北齐来司空山。遂隐
于舒州皖公山。今所谓山谷山寺也。三十年
其迹寖显。学者知求其道。隋开皇间。乃有沙
弥道信者。福拜曰。乞大师发我解脱法门。祖
曰。谁缚汝。曰无人缚。祖曰。既无人缚汝即
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道信即悟。愿为弟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4b 页 T49-0804.png
子。久之信往江西吉州受戒既还。祖曰。汝今
已戒。道亦备矣。吾即往之。昔如来大法眼
藏今以付汝。并其衣钵汝皆将之。听吾偈曰。
花种虽因地。从地种花生。若无人下种。花地
尽无生。复曰。汝善传之。无使其绝。吾往游
罗浮。非久乃还。更二载遂复山谷月馀。盛会
州人与其说法已而立化于大树之下。当隋
大业二年十月十五日也。是时人民不安。未
遑塔之。至唐玄宗天宝五载。赵郡李常移官
于舒。乃发圹焚之得舍利。立塔于其化所闻
于朝。玄宗谥曰鉴智禅师。塔曰觉寂。其后代
宗朝。相国房琯为碑序之甚详也(正宗记)。祖尝作
信心铭行于世。

信心铭 其文略曰。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
莫憎爱。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悬隔。欲
得现前。莫存顺逆。又曰。圆同太虚。无缺无
馀。良由取舍。所以不如。又曰。二由一有。一
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又曰。真如法
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
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又曰。一即一
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
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全文载士英集)
| 庚寅 陈 大建二年 |后梁 天保九年 |周 天和五年 |北齐 武平元年 |

齐昭玄上统 法师昙延。敕进位为昭玄上
统。
| 辛卯 陈 大建三年 |后梁 天保十年 |周 天和六年 |北齐 武平二年 |

律师僧正 陈宣帝再为孝太妃母氏也。于
太皇寺建灵刹。高一十有五丈。下安佛爪。贮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4c 页 T49-0804.png
于宝函。诏国内僧员。初受戒未满五年者。皆
参律部。于都邑大寺广置听场。仍敕瑗律师
总知监检。明示科举。有司供给衣膳。又敕瑗
律师为国僧正(僧史略)
| 壬辰 大建四年 |天保十一年 |建德元年 |武平三年 |

九月陈帝诏仆射徐陵撰婺州双林傅大士
碑。诏仆射周弘正撰慧和阇黎碑(陈纪寺记)

周帝诏禅师僧玮至京。亲禀戒诲。敕后妃
公卿咸受十善。敕住京城天宝寺及东归。敕
为安州三藏。周帝尝奉佛笃敬。造寺建塔度
僧。写佛经千馀部。忽为道士张宾之惑。始怀
毁教之志。甲午年五月十七日下诏废佛教。
俄有旨兼废道教。法师静霭诣阙见帝引对。
极陈毁教之不宜。及祸福报应之说。周帝为
改容。顾业已成。诏旨既颁行。且不可返。因
谢遣之。霭退入太乙山。撰三宝录二十卷
行于世(方志)
| 癸巳 陈 大建五年 |后梁 天保十二年 |周 建德二年 |北齐 武平四年 |

释僧安住王屋山讲涅槃经。有一雌雉伏听。
是年安至越州。一家有女发如雉毛。见安如
旧相识。是知其女乃雉也(感应记)
| 甲午 大建六年 |天保十三年 |建德三年 废佛道教 |武平五年 |
| 乙未 大建七年 |天保十四年 |建德四年 |武平六年 |

后梁明帝岿。荆州造天皇陟屺大明宝光四
望等寺(辩正录)

天台智者大师 此年至建康。禅师讳智顗。
字德安。生荆州华容陈氏。年十八出家。初谒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5a 页 T49-0805.png
大苏山慧思禅师。即示普贤道场。为说四安
乐行。大师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曰。是真精
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乃悟法华三昧。获旅
陀罗尼。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及辞思游
化。思曰。汝于陈国有缘。往必利益。至是乙
未年抵建康瓦棺寺。创弘禅法。仆射徐陵尚
书毛喜等贵望并禀禅旨。尝梦登高山见一
僧以手招之。是年九月至天台山。定光出迎
曰。忆昨相招否。大师惊异而礼之。乃创庵
行道。陈宣帝诏师还都居光宅寺。隋文帝开
皇九年陈国灭。大师乃憩庐山。开皇十一年
晋王广任总江淮。十一月二十三日于杨州
总管金城。请大师设僧会。授菩萨戒。奉师
号曰智者。久之还庐山。晋王再请出山。为萧
妃救患。建斋七日行光明忏。疾瘳再还庐
山。过衡峰届荆部留王泉寺。开皇十七年十
一月二十四日归寂于台山石城寺。寿六十
七。僧腊四十。大师造大寺三十六所。命写
经一十五藏。著经疏百馀卷。造金铜土木等
像八十万躯。度僧一万五千人。五十馀州道
俗受菩萨戒者不可胜纪。大师谓法华为一
乘妙典。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会
众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遂出玄义。曰释
名辩体明宗论。用判教相之五重也。后世宗
之曰天台教。

天台九祖。初南岳慧闻禅师探藏经。得西天
龙树大士所造中观论悟旨。遂遥礼龙树为
师。开空假中三观止观法门。以法华宗旨授
慧思大禅师。思授智者大禅师智顗。顗授灌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5b 页 T49-0805.png
顶章安尊者也。顶授缙云威。缙云传东阳威。
东阳传左溪元朗。朗传湛然荆溪尊者也。通
为九祖。学者宗之。谓之四教法性观行宗天
台教。荆溪尊者入灭于唐德宗兴元元年。翰
林梁肃题其碑阴。命世亚圣云。
| 丙申 陈 大建八年 |后梁 天保十五年 |周 建德五年 |北齐 隆化元年改 曰德昌元年 |

周建德三年十月。周主自将伐齐克晋州。齐
主忧惧自晋阳还邺口。州将帅请于安德王
延宗曰。王不为天子。诸人实不能为王出死
力。延宗不得已即皇帝位。周军围晋阳攻东
门克之。延宗战方屈走至城北。周人擒之。周
主下马执其手曰。两国天子非有怨恶。直为
百姓来耳。终不相害勿怖也。使复衣帽而遣
之。周主大赦削除齐制。取礼文武之士。周师
趣邺。齐主引诸贵臣入朱雀门。问以禦周之
策。人人异议。齐主不知所从。望气者言当有
革易。齐主引尚书令高元海等议。依大统故
事禅位皇太子恒 丁酉年正月乙亥朔。齐太
子恒即皇帝位。改元承光。尊齐主为大上皇
帝。壬辰周师至邺下围之。齐人出战大败。齐
上皇从百骑东走。齐王帝以下皆降。甲午周
主入邺。乙未齐上皇渡河入济州。是日幼主
禅位于大丞相任城主湝。湝诏尊上皇为无
上皇。幼主为宋国天王。丙申齐上皇留胡太
后于济州。自与穆后凭淑妃幼主韩长鸾等
数十人奔青州欲入陈。周师奄至。上皇与后
妃幼主等十馀骑南走。尉迟勤追及尽擒之。
并胡太后送于邺。北齐五主合二十八年灭。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5c 页 T49-0805.png
四月周主还至长安。封齐主为温公(周纪)
| 丁酉 陈 大建九年 |后梁 天保十六年 |周 建德六年 |北齐 幼主恒承光元年国灭 |

北齐译经师六人。出经论五十二卷。僧二百
万馀人。建寺院四万馀所(方志)
| 戊戌 大建十年 |天保十七年 |周帝殂长子赟立宣政元年也 后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 |

周建德七年三月。突厥寇幽州。周武帝帅诸
军伐突厥。五月不豫。六月还长安殂。寿三十
六。太子赟即皇帝位。
| 己亥 陈 大建十一年 |后梁 天保十八年 |周帝阐改名衍 大成元年改曰大像元年 |

正月。周宣帝赟受朝于露门。始与群臣服汉
魏衣寇。大赦改元大成。置四辅官。以大冢
宰越王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公尉迟迥
为大右弼。中山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隋
公杨坚为大后丞。宣帝传位于大子阐。改名
衍。改大成年曰大像元年。宣帝自称天元皇
帝。十月复佛像及天尊像。大像二年正月诏
内外命妇皆执笏其拜宗庙及天台。皆俛仰
如男子。天元五月不豫。召刘昉(分两反)颜之仪入
卧内。欲嘱以后事。瘖不复能言。昉见静帝衍
幼冲以后父杨坚有重名。遂与柱国沛公郑
绎柳裘等谋。引坚辅政。是日天元殂。寿二
十二。秘不发丧。昉绎矫诏以坚总知中外兵
马事。坚革宣帝苛酷之政。更为宽大。天元造
像一万馀躯。命写般若经三千部。大斋八戒
念佛不替(辩正录)

陈是年帝诏禅师智顗迁都居光宅寺。隋文
帝开皇十一年任总江淮。晋王广炀帝也。十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6a 页 T49-0806.png
一月二十三日于杨州总管金城请师设僧会
授菩萨戒。师为王立法名总持。王奉师号智
者。智者大师称由此始。师居常以五时八教
判释东流一代圣教罄无不尽。言五时者。
一华严时。二鹿苑时说四阿含。三方等时说
维摩思益楞伽金光明胜鬘等经。四般若时
说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金刚般若诸般若经。
五法华涅槃时。言八教者。顿渐秘密不定藏
通别圆顿等四教是化仪。如世药方。藏等四
教名化法。如辩药味。第一顿教者。华严经譬
如日出先照高山。第一时。涅槃经云譬如从
牛出乳。此从佛出十二部经。第二渐教。此
下三时三味。总名为渐。初在鹿苑说四谛十
二因缘事六度等教。约时则日照幽谷。第二
时。约味从乳出酪。此从十二部出九部修多
罗。次明方等部净名等经。弹偏折小叹大褒
圆。四教俱说。藏为半字教。通别圆为满字
教。约时则食时。第三时。约味从酪出生酥。
此从九部出方等。次说般若。约时则禺中时。
第四时。约味从生酥出熟酥。此从方等之后
出摩诃般若。第三秘密教者。如来三轮不思
议故。或为此人说顿或为彼人说渐。彼此互
不相知。能令得益故言秘密。第四不定教者。
由前四味中。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
得解。不思议力能令众生于渐说中得顿益。
于顿说中得渐益。得益不同故言不定教也。
次说法华。开前顿渐会入非顿非渐故言开
权显实。又言废权立实。又言会三归一。经
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正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6b 页 T49-0806.png
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约时则日轮当午。罄
无侧影。第五时。约味从熟酥出醍醐。此从
摩诃般若出法华。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授三
乘人及一切众生成佛记。次说大涅槃者有
二义。一为未熟者更说四教。具谈佛性。令
具真常入大涅槃。故名捃拾教。二为末代钝
根于佛法中起断灭见夭伤慧命亡失法身。
说三种权扶一圆实。故名扶律谈常教。论时
论味与法华同。化法四教。第一三藏教者。一
修多罗藏四阿含等经。二阿毗昙藏俱舍婆
沙等论。三毗尼藏五部律。此之三藏名通大
小。今取小乘三藏。言苦集灭道等。次明通教。
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名通教。第三别教者。
明界外独菩萨法教理知断行位因果。别前
三教别后圆教故名别也。第四圆教者。圆名
圆妙圆满圆足圆顿故名圆教也。所谓圆伏
圆信圆断圆行圆位圆自在庄严圆建立众生。
诸大乘经论说佛境界。不共三乘位次。总属
此教也。谓法华妙典荡化城之执教。释草庵
之滞情。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会
众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遂出玄义曰释
名辩体明宗论。用判教相之五重也。名则法
喻齐举。谓一乘妙法。即众生本性在无明烦
恼不为所染。如莲华处于淤泥而体常净。故
以为名。此经开权显实。废权立实。会权归
实。如莲之华有含容开落之义。华之莲有隐
现成实之义。亦谓从本垂迹因迹显本。夫经
题不越法譬人单复具足凡七种。单三复三
具足者一摄一切。名妙法莲华经即复之一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6c 页 T49-0806.png
也。法譬为复。名以召体体即实相。谓一切
相离实相无体故。宗则一乘因果。开示悟入
佛之知见可尊尚故。用则力用。以开废会之
义有其力故。然后判教相以如来一代之谈。
判为五时八教也。教理既明。非观行无以复
性。乃依三谛之理空假中。亦三止三观。一一
观心。念念不可得。先空次假后中。离二边而
观一心。如云外之月者。此乃别教之行相也。
又云破一切惑莫盛乎空。建一切法莫盛乎
假。究竟一切性莫大乎中故。一中一切中无
假无空而不中。空假亦尔。即圆教之行相也。
如摩醯首罗天之三目。非纵横并别故。三观
圆成。法身不素。尚虑学者昧于修性或堕偏
执。复创六即之义以绝斯患。一理即佛者。十
法界众生下至蟭螟。同禀妙性。从本以来常
住清净觉体圆满一理齐平故。二名字即佛
者。虽理性坦平。而随流者日用不知。必假
言教外薰。得闻名字生信发解故。三观行即
佛者。既闻名开解。要假前之三观而返源故。
四相似即佛者。观行功深发相似用。五分真
即佛者。三心开发得真如用位位增胜故。六
究竟即佛者。无明永尽。觉心圆极證无所證
故。如上六位。既皆即佛不屈不滥。通具法
报化三身为正随居四土为依。四土者。一常
寂光法性土也。法身居之。二实报无障土。摄
二受用也。自受用土报佛自居。他受用土登
地菩萨居。三方便有馀。四净秽同居。并为
应化土也。地前菩萨二乘凡夫所居。其实则
非身非土。无优无劣。为对机缘故假说身土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7a 页 T49-0807.png
而分优劣。师得身土互融权实无碍。故三十
馀年昼夜宣演。生四种益。具四悉檀。悉遍
也。檀翻名施也。师之法遍施有情。随根得
益。如云世界悉檀生欢喜益(云云)。师生缘见乙
未年 天台第九祖荆溪尊者始终心要曰。
夫三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统一切法。
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举一即
三。非前后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悲夫秘藏不显。盖三惑之所覆也。故无明翳
乎法性。尘沙障乎化导。见思阻乎空寂。然
兹三惑乃体上之虚妄也。于是大觉慈尊。喟
然叹曰。真如界内绝生物之假名。平等慧中
无自他之形相。但以众生妄想不自證得莫
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观破乎三惑。證乎三
智成乎三德。空观者破见思惑。證一切智成
般若德。假观者破尘沙惑。證道种智成解脱
德。中观者破无明惑。證一切种智成法身德。
然兹三惑三观三智三德非各别也。非异时
也。天然之理具诸法故。然此三谛性之自尔。
迷兹三谛转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观。观成
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从因至果非渐修
也。说知次第。理非次第。大纲知此。纲目可
寻。
| 庚子 陈 大建十二年 |后梁 天保十九年 |周衍 大像二年 | |

二月。周帝诏曰。佛法弘大前古共崇。讵宜隐
沈舍而不行。自今应王公下至黎庶。并宜修
事知朕意焉(周纪)
| 辛丑 大建十三年 |天保二十年 |正月改元大定二月禅位于隋 |隋受周禅 开皇元年 |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7b 页 T49-0807.png

周静帝大像二年十二月。以大丞相隋公杨
坚为相国。总百揆进爵为王。以安陆等二十
郡为隋国。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坚受爵十
郡而已。辛丑年正月静帝改元大定。二月通
直散骑庾季才劝隋王宜应天受命。太傅李
穆大将军卢贲亦劝之。于是周主下诏逊位
居别宫。命𣏌公椿奉皇帝玺绂禅位于隋。周
五主合二十五年祚终。隋王受册玺入临光
殿。服兖冕如元会之仪。大赦建元开皇。除周
六官。依汉魏之旧封周帝为介公。九岁薨(隋书)

**** 隋

帝杨姓坚。名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十四
代孙。父忠初事周文屡立战功。官至太傅。
隋国公坚袭封也。周武聘坚女为太子妃。
太子宣帝也。静帝立坚辅政。受周禅。以
火德。都长安。开皇元年三月。诏于五岳之
下各置僧寺一所(三宝记)。七月制曰。伏惟。
太祖武元皇帝间关三代造我帝基。追仰
神猷事冥真寂。思欲广崇宝刹经始伽蓝。
增长福因微副幽旨。其襄阳隋郡江陵晋
阳。并宜立寺一所建碑颂德。每年至国
忌日设斋行道。八关忏悔奉资神灵。八月
制曰。昔岁周道既衰群凶鼎沸。朕出车练
卒荡涤妖丑。节义之徒轻生忘死。干戈之
下每闻殂落。永念群生蹈兵刃之苦。有怀
至道兴度脱之心。思建福田法力冥助。庶
死事之臣善根增长。悖逆之侣从暗入明。
并究苦空咸拔生死。可于相州战地建伽
蓝一所(开皇录)。帝又于民有犯法处尽者率为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7c 页 T49-0807.png
营斋。是冬沙门智周等自西域还。进梵本
经二百六十部。敕付有司。召人翻译。隋帝
在位二十四年。寿六十四岁(隋书帝纪)
| 壬寅 陈 大建十四年 正月帝崩 |后梁 天保二十一年 |隋 开皇二年 |

六月。隋帝诏以长安龙首山宜建都邑。城曰
大兴城。殿曰大兴殿。寺曰大兴善寺。诏境内
之民任听出家。仍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以法
师昙延为昭玄统。敕对译经。又敕法师僧猛
住大兴善寺。寻进为隋国大统三藏法师。帝
昔龙潜所经四十五州。至是同起大兴国寺
(开皇录)

*** 后主

讳叔宝。宣帝长子。壬寅年正月即帝位。九月
设无碍会于大极殿。舍身及乘舆服御(辩正录)。在
位七年。寿五十二 至德(四)
| 癸卯 陈 至德元年 |后梁 天保二十二年 |隋 开皇三年 三月迁于新都 |

隋正月。帝诏曰。朕钦崇圣教念存神宇。其
周朝所废之寺咸可修复。又敕曰。好生恶杀
王政之本。佛道垂教善业可凭。禀气含灵唯
命为重。宜劝励天下同心救护。其京城及
诸州官所立寺。正月五月九月。常起八日至
十五日当寺行道。其日远近民庶凡是有生
之类悉不得杀(开皇纪)。帝又敕法师明赡翻译经
文住大兴善寺。又敕释慧远为洛州沙门统
(辩正录开皇纪)
| 甲辰 至德二年 |天保二十三年 |开皇四年 |

三月。陈国僧统宝琼入寂。寿八十一。敕有司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8a 页 T49-0808.png
给葬具。仍以天子卤簿仗借为饰(辩正录)

隋帝以初生因出般若尼寺故基。为太祖武
元皇帝元明皇太后造大兴国寺(辩正录)
| 乙巳 至德三年 |天保二十四年五月岿殂太子琮嗣立 |开皇五年 |

隋帝请经法师受菩萨戒。诏曰。朕夙膺多祉
恭嗣宝命。方欲归依正觉钦崇圣果。今请经
法师于大兴善殿受菩萨戒。然菩萨之教以
解脱为先。戒行之本以慈悲为始。今囹圄幽
闇有动于怀。自流罪以下悉可原放。又敕曰。
佛以正法付嘱国王。朕是人尊受佛付嘱。自
今以后讫朕一世。每月常请二七僧。随番上
下转经。经师四人大德三人。于大兴善殿读
一切经文(辩正录)
| 丙午 至德四年 |后梁琮莒公也广运元年 |开皇六年 蜀王秀及妃姬请释法进禀授戒法 |
| 丁未 祯明元年 |广运二年灭 |开皇七年 |

陈年祯明。宋资治通鉴避仁宗皇帝庙讳作
祥明。今从旧。

隋八月。徵梁主入朝。梁主帅其群臣发江陵。
隋帝以梁主在外。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
江陵。梁主叔父安平王岩等恐弘度袭之。驱
文武男女十万口奔陈。隋帝闻之。废梁国。拜
梁主琮柱国赐爵莒公。后梁三主并崇信佛
法广造塔寺。寺一百八所。僧尼三千二百人
(辩正录)

陈法师慧布。至德间于建康摄山建栖霞寺。
陈帝诸王并受布戒。奉之如佛。是年十一月
二十三日入寂(行实碑记)

隋帝召迁法师。诏曰。皇帝敬问徐州昙迁法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8b 页 T49-0808.png
师。承勤精大教利益无边。承风餐德实怀虚
想。愿即来仪以沃劳望。迁至京大弘法化
(开皇纪)
| 戊申 陈 祯明二年 五月废太子胤为吴兴王立张贵妃子深为太子 |隋 开皇八年十月大举伐陈 |

李士谦 开皇八年卒。谦宗约少丧父事母以
孝闻。其族长伯玚每叹曰。此子吾家颜子也。
谦施药散谷积三十年。雅好佛举止约以戒
定。有谓其修阴德。谦笑曰。夫阴德其犹耳
鸣。惟己自知人无得而知者。今吾所作仁者
皆知。何阴德之有。谦最善玄言。有疑佛报
应之说。士谦喻之曰。不闻易经乎。积善馀
庆积恶为殃。岂非休咎之徵邪。客又问三教
优劣。士谦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客
有省焉(北史)
| 己酉 祯明三年灭 |开皇九年 天下一统 |

正月。陈帝为隋庐州总管韩擒虎所得。隋帝
诏建康城邑宫室平荡耕垦。更于石头城置
蒋州班师。以长史右仆射司马王韶镇石头。
三月陈主与其王公百官发建康。四月至长
安。隋帝给赐陈主甚厚。数得引见。班同三品。
仁寿四年卒。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隋书)
陈译师三人。出经论二百卷。寺一千二百三
十二所。国家新寺一十七所。百官造者六十
八所。廓内大寺三百所。僧尼三万二千人
(辩正录)

右陈五主合三十三年归于隋。

* 隋(杨姓以火德都长安)


* 高祖文皇帝
* 炀帝
* 恭帝
* 越王侗(恭帝之弟)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8c 页 T49-0808.png

** 高祖文帝

讳坚。受周禅。见辛丑年下 开皇(二十)仁寿(四)
庚戌开皇十年春。帝幸晋阳。敕曰。自开皇十
年已前。诸有僧尼私度者并听出家。寻下敕
为第四皇子蜀王秀于京置胜光寺。诏迁法
师徒众居之。受王供养。禅师智舜。初事稠
禅师居白鹿山。十年北入赞皇山。声誉远播。
是年诏曰。皇帝敬问赵州章洪山智舜禅师。
道体清胜教导苍生。使早成就。朕甚嘉焉。朕
弘护正法夙夜无怠。今遣开府卢元寿指宣
往意。并送香物如别(本传) 十一年帝制曰。如
来设教义存平等。菩萨用心本无差别。故能
津梁庶品济度群生。朕位在人王。绍隆三宝。
永言至理。弘阐大乘。诸法豁然体无彼我。况
于福业乃有公私。自今凡是营建功德。普天
之内混同施造随其意。愿勿生分别。庶一切
法门同归不二。十方世界俱至菩提(开皇纪)。时法
师昙延入灭。延为三朝帝师。临终以表辞
帝。托以外护。帝哭之哀。百僚缟表送葬。内
史薛道衡为祭文。略曰。往逢道丧玄纲落纽。
栖心幽岩确乎不拔。高位厚禄不能回其意。
严威峻法不足惧其心。圣皇启运。像法再兴。
卓尔缁衣郁为称首。屈辰极之重。申师资之
义。三宝由之弘护。二谛藉以宣扬。信足以追
踪澄什超迈安远矣(辩正录) 十三年春二月诏营
仁寿宫于陜西凤翔府政州之北。蜀王秀猎
政州之野。马突入一古窑。满窑皆佛菩萨
故像。帝闻乃诏。诸像仰所在官司。精加检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9a 页 T49-0809.png
括。运送近寺。率土苍生各施一文委官庄饰。
立疏文曰。十二月八日。隋皇帝佛弟子杨坚
敬白十方三宝。仰惟如来慈悲弘道济度含
生。断邪恶之源。开仁善之路。自朝及野咸所
依凭。属周代乱常侮懱圣迹。塔寺毁废。经
像沦亡。致愚者无以导昏迷。智者无以寻灵
圣。弟子往藉三宝因缘。今膺昌运。作民父
母思拯黎元。重显尊容。再崇神化。颓基毁迹
更事庄严。废像遗经悉令雕撰。弟子今于三
宝前至心忏悔。周室毁像残经慢僧破寺。如
此重罪悉为忏悔。敬施一切毁废经像绢十
二万疋。愿三宝證明受我忏悔。皇后施绢亦
十二万疋。王公已下台官主将。以至州县佐
史。诸寺僧尼京城宿老。下逮黔黎。一一施
钱。再日设斋奉庆经像(开皇纪)。又诏于诸州名
山之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 十四年
敕率土之内但有山寺。一僧已上皆听给额。
私度者附贯。又敕沙门法经二十大德撰众
经目录七卷。总标九录。区别品类。昙崇法师
造佛塔。高十一级。十月三十日无疾而化。十
月诏以北齐后梁陈宗祀废绝。命高仁英萧
琮陈叔宝。以时修祭。所须器物有司给之。陈
叔宝从帝登洛阳邙山侍饮赋诗曰。日月光
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
并表请封禅。帝优诏答之 十五年帝以僧尼
时有过失。内律佛制不许俗看。敕有司依大
小乘经。有禁约沙门语。悉令录出。为众经
法式十卷。奖导出家。遏恶弘善(开皇纪) 帝及
皇后于京师法界尼寺造连基浮图。其下安佛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9b 页 T49-0809.png
舍利。七月放大光明。帝请法纯禅师入内。为
皇后受戒(三宝纪)。帝赐婺州双林寺沙门慧则等
书。略曰。朕君临天下重兴教法。欲使三宝永
崇四生蒙福。想师等宣扬圣道。殊应劳德
 十六年敕请洪遵律师为讲律。众生时惟尚
僧祇。师乃弘四分。渐皆宗附焉 十七年正
月沙门宝贵。以开皇已来新所译经奏上。帝
亲制序。翻经学士费长房成都人也。初为僧。
周武废教返俗。隋兴仍习白衣。时预参译笔
受词义。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奏其所撰历
代三宝纪一部十五卷。下敕行之。其纪备
载历代翻译之经译师道俗首末。是年括天
下僧尼私度者。并令得戒 十八年帝又赐
婺州双林寺沙门慧则书曰。朕受天命抚育
黎元。尊崇三宝。情深救护。望十方含灵蒙
兹福业俱登仁寿。汝等普为群生宣扬圣教。
精诚苦行深慰朕怀。利益宏多勿辞劳也
 十九年二月智文律师卒 二十年诏有毁佛
道像者。以恶逆论(三宝纪)

辛酉仁寿元年。帝潜龙时遇梵僧。授佛舍利
一裹。是年三月。敕以岐雍泰华嵩衡州等三
十处。各建舍利塔(开皇录)。六月诏曰。仰惟正觉
大慈大悲救护众生津梁庶品。朕归依三宝。
重兴圣教。思与四海共修福业。永作善因同
登妙果。宜请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堪宣导
者。各将侍者二人散官一人薰陆香百二十
斤。分道送舍利。往三十州建塔。每州僧三
百六十人。为朕及内外臣民。七日行道。限十
月十五日午时。同下石函宣忏悔文。菩萨戒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09c 页 T49-0809.png
弟子皇帝坚。敬白三宝。坚蒙三宝力为苍生
君父。今故分布舍利起塔。愿为众生忏悔重
罪。帝于十月十五日午时御大兴殿。西向执
圭而立。延请佛像及沙门三百六十人幡盖
音乐。自大兴善寺迎来至殿烧香礼拜。率文
武百僚斋食。及舍利入塔时毕。帝曰。佛法
重兴必有感应。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使者
将还。各请舍利于本国起塔供养。诏许之。十
二月二日敕送舍利三十颗。贮以金合盛琉
璃瓶。于长安大兴善寺起塔。道俗万亿迎引
至寺。设无遮大会。虔诚忏礼焉(开皇录) 二
年正月帝复分布舍利于岐陜恒杭等五十三
州。建塔一如前式。期用四月八日午时。同
下石函。五月十五日雍州天雨金屑宝华。七
月十五日长安延兴寺铸丈六金铜佛像。天
雨宝屑银华。西竺阇那崛多三藏。是年出护
国等经。总三十九部合一百九十二卷。敕请
兴善寺翻经学士沙门。撰众经目录五卷。总
为五录。随类区辩也(释教录) 三年帝以皇后
崩。乃于京邑西南置禅定寺。建塔七级。敕有
司迎迁禅师主之。召海内名德禅师一百二
十人。同居行道(释教录)

文中子 王通。西游长安。见帝太极殿。奏太
平十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帝大
悦曰。得生几晚。下其议于公卿。公卿不悦。通
知谋之不用也。作东征歌而归。乃续诗书正
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
人自远而至者。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
如晦.赵郡李靖.南阳程元.扶风窦威.河东薛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10a 页 T49-0810.png
收.中山贾琼.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徵.太原王
圭.温彦博.颖川陈叔达等咸称师。北面受王
佐之道。馀往来受业者盖千馀人。贾琼问息
谤。通曰无辩。问止怨。曰不争。通曰。闻谤而
怒者谗之囮(夷周反捕鸟媒)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
绝囮去媒谗佞远矣。炀帝初累徵不就。大业
十三年有疾。闻炀帝被害。泫然而兴曰。生
民厌乱久矣。其或者将启尧舜之运。吾不与
焉命也遂卒。门人谥曰文中子。子尝为中说
以拟论语。其周公篇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
孔子之罪也。玄虚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
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罪也。易不
云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或问佛。子曰圣人
也。曰其道何如。曰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
之。又曰。观皇极谠议。三教于是乎一矣。子
之弟王绩亦著书。号东皋子。文中子讲道于
白午之溪。弟子捧书北面环堂成列。讲罢程
生退省于松下。语及周易。薛收叹曰不及伏
牺氏乎何辞之多也。俄而有负苓者。皤皤然
委担而息曰。吾子何叹也。薛收曰。叟何为者
而徵吾叹。负苓者曰。夫丽朱者赤。附墨者
黑。盖渐而得之也。今吾子所服者道而犹叹。
是六腑五脏不能受也。吾是以问。薛收曰。收
闻之师。易者道之蕴也。伏牺画封而文王系
之。不逮省文矣。吾是以叹。负苓者曰。文王
焉病伏牺氏病甚者也。昔者伏牺氏之未画
卦也。三才其不立乎。四序其不行乎。百物
其不生乎。万象其不森乎。何营营而费画也。
自伏牺氏泄道之密漏神之几。分张太和。磔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10b 页 T49-0810.png
裂元气。使天下之智者诡道逆出。曰。我善言
象而识物情。阴阳相磨。远近相取。作为刚柔
同异之说以骇人志。于是知者不知而大朴
散矣。则伏牺氏始兆乱者。安得羸叹而嗟文
王。负其苓而行。追而问之居与姓名不答。文
中子闻之曰。隐者也欤 通龙门人。

甲子仁寿四年正月。诏曰。朕祇受肇命抚育
生民。遵奉圣教重兴善法。如来大慈覆护群
品。咸见舍利开导含生。朕已分布远近皆起
灵塔。其间诸州犹有未遍。今更请大德奉
送舍利各往诸州。依前造塔。当与苍生同斯
福业。乃敕法遵律师等。送舍利往博绛等
三十馀州。一依前式。用四月八日期同下塔
(释教录)。帝将避暑仁寿宫。术士章仇(覆姓)大翼(名也)
谏止之。帝不听。遂幸仁寿宫。四月不豫。七
月崩(帝纪)。太子广即位。帝在位写佛经四十六
藏。凡十三万卷。修治故经四百部。造金铜檀
像六十馀万躯。修治故像一百五十万九千
馀躯。宫内造刺绣并织成像及画像五彩珠
幡不可称计。崇缉寺宇五千馀所。译经道俗
二十四人。所出经论垂五百馀卷(释教录)

** 炀帝

讳广。高祖文帝第二子。封晋王。开皇二十年
废太子勇立广为皇太子。仁寿四年七月即
帝位。在位十三年。为令狐行达缢于江都。寿
三十九岁 大业(十二又二)

乙丑大业元年正月。帝为高祖造西禅定寺。
又于高阳造降圣寺。赐婺州傅大士双林寺
书。略曰。朕钦承宝命抚育万方。思弘德化覃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10c 页 T49-0810.png
被遐迩(句文崇敬见大士传)。始置进士科。三月戊申诏曰
听采舆颂谋及庶民故能审刑政之得失。今
将回历淮海观省风俗。敕宇文恺与内史舍
人封德彝等。营显仁宫。南接卓湘。北跨洛
滨。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
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异兽以实园苑。
又命尚书右丞皇甫仪。发河南淮北诸郡民
前后百馀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
于河。复自板渚引河历荣泽入汴。又自大梁
之东引汴水入泗达于淮。又发淮南民十馀
万。开䢴沟通渠(安州)。自山阳至杨子入江。渠
广四十步。渠旁筑御道树以柳。自长安至江
都置离宫四十馀所。又遣黄门侍郎王弘等
往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五月筑西苑
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馀里。为方丈蓬莱
诸山。高出水面百馀尺。台观宫殿罗络山上。
向背如神。海北有龙鳞渠。萦纡注海内。沿渠
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
堂殿楼观穷极华丽。宫树秋冬彫落则剪䌽
为花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
春。沼内亦剪䌽为荷芰菱芡。乘舆游幸则去
水而布之。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
苑。作清夜游曲马上奏之。八月上行幸江都
发显仁宫出洛口御龙舟。龙舟四重高四十
五尺长二百尺。上重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
中二重有百二十房。皆饰以金玉。下重内侍
处之。皇后乘翔螭舟。制度差小而装饰无异。
挽船士皆以锦绵为袍。又有浮景漾彩朱鸟
苍螭等数千艘(苏刀切)。挽船士八万馀人。舳舻相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11a 页 T49-0811.png
接二百馀里。照耀川陆。骑兵翊两岸而行。旌
旗蔽野。帝每出游幸。羽仪亘二十馀里。文
物之盛近世莫及也(隋书) 二年三月帝发江
都。四月入东京。立道场设无遮大会。度士女
百二十人为僧尼。奉为文帝造金铜释迦佛
坐像一躯。并州(太原也)造弘善寺。傍龙山作弥陀
坐像。高百三十尺。杨州立慧日道场。长安造
清禅寺日严寺香台寺。又舍九宫为九寺。于
泰陵庄陵俱各造寺。为文皇献后于长安造
二寺二塔。别立寺二所。修治故经六百十二
藏。计九十万三千五百八十卷。故像十万一
千躯。铸造新像三千八百五十六躯。度僧一
万六千二百人。帝出巡幸。常以僧尼道士女
冠自随。谓之四道场(帝纪并辩正录) 三年正月二十八
日帝设斋具疏称。皇帝菩萨戒弟子广白三
宝。谨于率土之内建立胜缘。请僧七日行道。
度僧一千人。以此功德普为众生清净罪垢
同至菩提(辩正录)。三月帝还长安。以高祖末年法
令峻刻。诏改修律令。民久厌严刻喜于宽政。
旅骑尉刘炫预修律令。吏部尚书牛弘从容
问炫曰。周礼事多而府史少。今令史百倍于
前。减则不济。其故何也。炫曰。古人委任责
成岁终考其殿最(下功曰殿上功曰最)。案不重校。文不繁
悉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今之文簿恒虑覆
治。若锻鍊不密则万里追證。百年旧按此之
由也(隋书)。改州为郡。改度量权衡并依古式。
改上柱国以下官为大夫。置殿内省于尚书
门下。内史秘书为五省。增谒者司隶台与御
史为三台。分太府寺置少府监与长秋国子将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11b 页 T49-0811.png
作都水为五监。又增改左右翊卫等为十六
府。废伯子男爵唯留王公侯三等。诏发丁男
百馀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尚书
左仆射苏威谏。帝不听。筑二旬而毕。八月
车驾发榆林历云中溯金河。时天下承平。百
物丰实。甲士五十馀万。马十万匹。九月至东
都 四年诏于汾州之北。汾州之源营汾阳
宫 五年正月改东京为东都。诏天下均田。
三月车驾西巡 六年敕穿江南河。自京口
至馀杭八百馀里广十馀丈。使可通龙舟。并
置驿官。欲东巡会稽 七年二月帝自江都
行幸涿郡。壬午下诏讨高丽。天下骚动。邹平
民王薄拥众据长白山。剽掠齐济之郊。自称
知世郎。作毋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
役者多往归之 八年四方兵至高丽平壤
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军驾度辽。高
丽诸城各坚守不下。初九军之度辽也凡三
十万五千人。及帝之还至辽东城惟二千七
百人。资储器械失亡荡尽 九年四月帝以
卫尉少卿李渊为弘化郡留守。关右十三郡
兵皆受征发 十年二月诏百僚议伐高丽。
数日无敢言者。戊子诏复徵天下兵百道俱
进。高丽亦自困弊。遣使乞降。帝乃班师还西
京 十一年正月增秘书省官百二十员。并
学士补之 十一年正月诏以右骁卫将军
唐公李渊为大原留守。以王威高君雅为之
副。车驾至江都。时饥馑其民采树皮叶。或
捣[葶-丁+呆]为末煮而食之。诸物皆尽。乃自相食。帝
卒遇弑于江都。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11c 页 T49-0811.png

丁丑大业十三年十一月改义宁元年。恭帝
之立也。

** 恭帝

讳侑。元德太子招之子。炀帝孙也。封代王。
炀帝巡幸命代王留守长安。时年十三岁。晋
阳留守唐公李渊兵起。王命诸将禦之皆败
走。十一月渊克长安。奉代王即皇帝位于天
兴殿。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遥尊炀帝
为太上皇。渊自长乐入长安。以渊假黄钺使
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寻
封唐王。以武德殿为丞相府立官属。以裴寂
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渊子建成为唐世子。
次子世民为京兆尹曰秦公。第三子元吉为
齐公(隋书)
| 魏公李密据洛口 永平元降于唐 |夏窦建德 丁丑元 |凉李轨据凉州 安集元 |
| 梁萧铣据巴陵 天凤元 |秦薛举据金城 秦兴元 |定杨可汗刘武周据马邑 天兴元 |
| 吴李子通据江都 |梁梁师都据朔方 永隆元 |楚朱粲 称帝 |

戊寅义宁二年大业十四年也。正月炀帝留
江都。见天下危乱。无心北归。乃命治丹阳宫。
将徙都之。时江都粮尽。从驾骁果多关中人。
久客思乡里。见帝无西意多谋叛归。司马德
戡元礼裴虔通谋曰。骁果若亡不若与之俱
去。以谋告宇文智及智及曰。今天实丧隋。英
雄并起。同心叛者已数万人。因行大事此帝
王之业也。德戡等然之。以宇文化及为主。德
戡悉召骁果军吏。谕以所为。皆曰唯将军命。
三月丙辰天未明。德戡授虔通兵以伐诸门
卫士。虔通自门将数百骑至成象殿。德戡等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12a 页 T49-0812.png
引兵自玄武门入。帝闻乱易服逃于西阁。虔
通与元礼进兵。校尉令狐行达拔刀直进因
扶帝下阁至寝殿。虔通德戡等拔白刃侍立。
帝叹曰。我何罪至此。贼党马文举曰。陛下
违弃宗庙巡游不息。外勤征讨内极奢淫。使
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四民丧业盗
贼峰起。专任佞谀饰非拒谏。何谓无罪。贼欲
弑帝。帝索鸩酒不许。令狐行达缢杀之。萧后
与宫人撤漆版为小棺殡于西院流珠堂。化
及自称大丞相总百揆。以皇后令立秦王浩
为帝。居别宫。令发诏画敕书而已。宇文化
及唐武德二年死。宇文志及与封德彝降于
(化及传)。隋恭帝诏以十郡益唐国。仍以唐王
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
锡。唐王不受。但改丞相府为相国府。其九
锡殊礼皆归有司。四月炀帝凶问至长安。五
月至东都。留守官奉越王侗(恭帝弟也)即帝位。改
元皇泰。以王世充为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
事。世充势震内外。皇泰主拱手而已。世充
本从炀帝在江都(扬州也)。李密乱。炀帝遣世充将
江淮劲卒赴东都助讨密因留东都(田充传)。五月
戊午隋恭帝禅位于唐王。逊居代邸。甲子唐
王渊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大赦改元。改郡
为州。改太守为刺史。六月奉隋帝为𨟎国公
(𨟎户圭切东海之邑)。诏曰。近世以来时运迁革。前代亲族
莫不诛夷。兴亡之效岂伊人力。其隋蔡王智
积等子孙并付所司。量才选用(唐书)

右隋三主合三十七年(天下混一二十九年)归于唐。
释氏稽古略卷二
东晋(司马氏都建康)¶ 第 812b 页 T49-08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