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尚论篇 后篇卷二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a 页 WYG0783-01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论后篇卷二
            新建 喻昌 撰
   尚论四时
  冬
 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故尚论四时以冬为首凡
 春夏秋三时之病皆始于冬故也先王以至日闭关
 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者法天之闭藏与民休息俾无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b 页 WYG0783-0172b.png
 夭札也然而高人䠀雪空山而内藏愈固渔父垂钓
 寒江而外邪不侵以藏精为禦寒乃称真禦寒矣内
 经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谆谆垂诫后世红炉煖阁
 醉而入房反使孔窍尽开内藏发露以致外寒乘间
 窃入所以伤寒一症最凶最多仲景于春夏秋三时
 之温热病悉以伤寒统之者盖以此也吾人一日之
 劳设不得夜寝则来日必加困顿农夫一岁之劳设
 不为冬藏则来年必至缺乏况乎万物以春夏秋为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a 页 WYG0783-0173a.png
 昼以冬为夜至冬而归根伏气莫不皆然岂以人为
 万物之灵顾可贸贸耶特首揭之且以动良士之瞿
 瞿也(䠀音厂/)
  春
 天地之太德曰生德流化溥而人物生焉者也春秋
 首揭春王正月虽重王道而天德人理统括无馀春
 于时为仁仁者人之心也故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
 而勿罚心上先有一段太和之意然后与和风甘雨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b 页 WYG0783-0173b.png
 丽日芳时百昌庶类同其欣赏一切乖戾之气不躯
 自远更何病之有哉乃纵肆辈日饮食于天地之阳
 和而不禁其暴戾恣睢之习此其心先与凶恶为伍
 凡八风之邪四时之毒咸得中之及至病极无奈乃
 始忍性以冀全生终属勉强而非自然如石厌草逢
 春即芽如木藏火逢钻即出惟廓然委顺嗒然丧我
 者病魔潜消而精气渐长犹为近之故法天地之生
 以养生者为知道也 风者善行易入之物为百病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a 页 WYG0783-0173c.png
 之长大率风之伤人先从皮毛而入以次傅入筋骨
 脏腑内虚之人与外风相召如空谷之应响大块之
 噫风未动而已先觉若星摇灯闪可预徵者故体虚
 之人避风如避箭者偶不及避当睁努以捍其外热
 汤以溉其内使皮毛间津津润透则风邪随感即出
 不为害矣然外虽避风而内食引风之物而招致尤
 为不浅善治风者必权衡于风入之浅深逐节推引
 而出然亦须兼治痰痰不堵塞窍隧则风易出也至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b 页 WYG0783-0173d.png
 于痰热积盛有自内生风之候则与外感之风迥隔
 天渊若以外感法治之如羌防之属则内愈虚风愈
 炽每至不起与内伤病以外感药治其误同也
  夏
 热者天时之气也暑者日之毒也湿者地之气也夏
 月天时本热加以地湿上腾是以庶类莫不繁茂然
 而三气相合感病之人为独多百计避之不免亦惟
 有藏精一法可恃耳昌谓夏月藏精则热邪不能侵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a 页 WYG0783-0174a.png
 与冬月之藏精而寒邪不能入者无异也故春夏秋
 三时之病皆起于冬而秋冬二时之病皆起于夏夏
 月独宿兢兢堤防金水二脏允为摄身仪式矣每见
 贵介髫龄之子夏月出帷纳凉暗中多开欲窦以致
 热邪乘之伤风咳𠻳渐成虚祛尪瘦等病者甚多有
 贤父兄者自宜防之于早矣
 人之居卑隩触山岚冒雨旸着汗衣卧冰簟饮凉水
 食瓜果受内郁皆能使湿土受伤若以秋疟但为受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b 页 WYG0783-0174b.png
 暑遗却太阴湿土受伤一半至冬月咳𠻳反以为受
 于湿而以燥治之不为千古一大误耶夏月汗多真
 阳易澈津少真阴易消为内伤诸病之始
  秋
 金继长夏湿土而生其气清肃天香遍野地宝垂成
 月华露湛星润渊澄酷热之后得此高秋荐赏与严
 寒之后而得阳春敷和同为一岁不可多得之日盖
 金性刚金令严繁茂转而为萧疏矣燠热转而为清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a 页 WYG0783-0174c.png
 冷矣以故为时未几而木萎草枯水落石出时愈冷
 则愈燥以火令退气已久金无所畏而得以自为也
 故燥金之令不可伤伤之则水竭液乾筋急瓜枯肝
 木暗摧去生滋远故凡肝病之人宜无扰无伐以应
 木气之归藏木气归藏燥金即能萎其枝叶而不能
 伤其根本及秋金才生冬水早已庇木之根以故木
 至春而复荣者荣于冬月之胎养也夫生中有杀杀
 中有生亦自然而然之理人在气交之中能随天地自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b 页 WYG0783-0174d.png
 然之运而为节宣则不但无病而且难老岂舍此而
 更有延年之术哉若夫燥金自受之邪为病最大以
 夏火之尅秋金为贼邪故暑热湿之令金独伤之暑
 热湿之病金独受之古人于夏月早已淡泊滋味恶
 其湿热伤肺且不欲以浊滞碍清道也然形寒饮冷
 尤为伤肺虽夏月之乘凉亦不可过况入伏已深尚
 啖生冷冒风露而无忌宁不致肺之病耶故夏三月
 所受之热至秋欲其散不欲其收若以时令之收兼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a 页 WYG0783-0175a.png
 收其热则金不生水而转增燥安得不为筋脉短劲
 浊渴枯损之导为冬月咳𠻳之根耶
  论治病必本于四时
 餐泄病既谓春伤于风夏生餐泄矣又曰长夏兼病
 洞泄寒中又曰逆秋气者冬必餐泄其言错出无定
 人不易会不知病名虽同而其因湿因寒则各不相
 同故治病不本于四时无能治也
  春伤于风夏生餐泄解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b 页 WYG0783-0175b.png
 春伤于风夏生餐泄从来解说不明昌谓风邪伤人
 必入空窍惟肠胃为最所餐之食由胃入肠胃空而
 风居之少顷糟傅去肠空而风亦居之风既居于肠
 胃则其导引之机如顺风扬帆不俟脾之运化食入
 即出以故餐已即泄也不知者以为脾虚完谷不化
 用长夏洞泄寒中及冬月餐泄之法反以补脾刚燥
 之药助风性之劲有泄无已每至束手无策倘知从
 春令治之仍以桂枝领风从解肌而出一二剂可愈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7a 页 WYG0783-0175c.png
 也识此意者虽三时之伤于风者亦可会而通之
  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秋必痎疟解
 自二月以至七月地气动则湿用事自八月以至正
 月地气静则燥用事所以春夏多病疟者可知伤热
 伤暑未有不伤湿者也所以秋冬多有咳𠻳者伤风
 伤寒未有不兼伤燥者也
 秋伤于燥冬生咳𠻳解
 秋月之金生冬月之水然金必寒始能生水水必冷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7b 页 WYG0783-0175d.png
 始不为痰故冬月之咳𠻳必由于秋令之燥也然而
 夏月化土之气不先伤于肺则秋月何燥之有昌故
 谓秋冬二时之病皆始于夏夏月藏精则热邪不能
 侵也夫池沼之间暑且不到岂有内藏之泓然真水
 而暑热之邪得伤其肺者哉故火邪不能烁金而金
 始冷也金寒则气清而不上逆水冷则质清而不成
 痰更何咳𠻳之有哉
  论内经四时主病之脱误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8a 页 WYG0783-0176a.png
 内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餐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
 伤于湿冬生咳𠻳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冬二季风
 寒之病可无疑矣其夏伤于暑秋必痎疟一语释云
 暑汗不出至秋凉气相薄而为寒热往来之疟盖以
 经文原有当暑汗不出者秋风成疟之说故引之而
 为注不知于理欠通也夫夏月之暑合于长夏之湿
 始为秋时之疟所以疟症名曰脾寒由伤于长夏之
 湿土为多若谓专属伤暑则人之深居静摄未尝伤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8b 页 WYG0783-0176b.png
 暑秋亦病疟者又谓何所伤耶至秋伤于湿冬生咳
 𠻳一语释云秋伤于湿湿蒸为热热者火也至冬寒
 与热搏当为咳𠻳之症则牵强不通之极矣夫湿无
 定体者也春夏曰风热之湿秋冬曰凉寒之湿惟夏
 月之暑热湿三气相合始可名之为热岂有至秋之
 凉而反蒸为热之理况乎湿者水类所以水流湿也
 燥者火类所以火就燥也指燥为湿是指火为水矣
 颠倒不已甚乎今为正经文之脱简增入一语曰春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9a 页 WYG0783-0176c.png
 伤于风夏生餐泄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秋必痎疟
 秋伤于燥冬生咳𠻳则六气配四时之旨灿然中天
 矣加长夏之湿而秋病之源始清易秋月为燥而诸
 家指为热火之训亦不谬请冉以素问之旨明之素
 问云天有春夏秋冬之四时金木冰火土之五行于
 生长化收藏而寒暑燥湿风火之六气从兹而生焉
 盖春属风木主生夏属热火主长长夏属湿土主化
 秋属燥金主收冬属寒水主藏可见造物全赖湿土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9b 页 WYG0783-0176d.png
 生化之一气而木火金水始得相生于不息虽土无
 正位四季之中各分旺一十八日然无长夏十八日
 之土则相生之机息矣故长夏之土为生秋金之正
 土春秋冬之分𨽻者不得与之较量也此义既明则
 秋月燥金主收之义始明而冬月之咳𠻳为伤秋金
 之燥不为伤秋之湿也亦自明矣再观素问云逆春
 气则伤肝木肝木不能生夏时之心火至夏有寒变之病
 逆夏气则伤心火心火不能生长夏之脾土脾土不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0a 页 WYG0783-0177a.png
 能生秋时之肺金至秋有痎疟之病逆秋气则伤肺
 金肺金不能生冬时之肾水至冬有餐泄之病逆冬
 气则伤肾水肾水不能生春时之肝木至春有痿厥
 之病是则三时之病当更互言之而秋之病疟未尝
 更也其必以心火脾土并言则长夏之伤于湿诚为
 经文当日必有之言而非昌之臆说也明矣
  论春秋冬各主一气夏月兼主三气之理原为天
   时自然之运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0b 页 WYG0783-0177b.png
 内经云彼春之温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明
 乎温热寒凉循序渐进自然而然者乃天运之常也
 后之俗子辄以风寒暑湿分𨽻四时此缘经文脱误
 秋伤于燥一段傅习至今不察耳曷不曰风寒暑燥
 犹为近耶盖湿土无定位寄旺于四季各一十八日
 风寒暑燥之内不言湿而湿自在也然亦但仿洛书
 五数居中纵横各得之理以立言若论天时自然之
 运如环无端岂有甫终一运重转土运十八日五运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1a 页 WYG0783-0177c.png
 而为八转者乎此其道惟以六气之配而始明盖三
 百六十日五分之各得七十二日则为五运六分之
 各得六十日则为六气自小雪至大寒六十日属太
 阳寒水之气自大寒至春分六十日属厥阴风木之
 气自春分至小满六十日属少阴君火之气自小满
 至大暑六十日属少阳相火之气自大暑至秋分六
 十日属太阴湿土之气自秋分至小雪六十日属阳
 明燥金之气此则水木火土金相生不息之义也可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1b 页 WYG0783-0177d.png
 见冬季大寒后十八日之土即从太阳寒水之气为
 用故能生厥阴之风木而春季榖雨后十八日之土
 早已属少阴君火之所生而不从木风为同类又加
 仲夏少阳相火重生其土至长夏大暑后其土之盛
 为始极而为生金之正土矣未立夏之前气已从火
 既立秋之后气上从土火土之气共管一百八十日
 分岁之半昌所谓夏月三气相合与冬春秋之各主
 一气迥乎不同者正以天时自然之运而知之也岂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2a 页 WYG0783-0178a.png
 故为牵强其说以欺人哉但君相二火之分即与湿
 土合司其化所以夏月暑热中有湿湿中有暑热自
 春分至秋分有极湿之时有极热之时又有湿热交
 蒸之时虽云长夏建未之月湿土主事其实已行半
 年之久矣夫春分后土膏地溽湿行半年不谓之湿
 直至秋后土乾地燥反谓之湿昔贤以讹傅讹其因
 仍苟简为不少矣可无论欤
 热湿暑三气同于夏月见之直所谓同气相求也盖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2b 页 WYG0783-0178b.png
 热而益之以暑则热为甚酷烁石流金亦云仅矣然
 但为乾热已也得阴凉尚可避之若加以湿而与炎
 威相会尽大地为蒸笼础磉流膏虮虱悉出衣表无
 可避也必俟金风动而暑始退惟风动胜湿故也三
 气相兼之义益可见夏日较他时独永而南方正明
 之位天皇独密造化活泼之妙非圆机之圣人曷足
 以知之
  论逆四时之病为自取其殃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3a 页 WYG0783-0178c.png
 四序之中当温而温当热而热当凉而凉当寒而寒
 以生以长以化以收以藏四时极正之气民物原无
 疴疹乃有违天而召戾不可救药者甚多内经云逆
 冬气则伤肾奉生者少逆春气则伤肝奉长者少逆
 夏气则伤心奉收者少逆秋气则伤肺奉藏者少其
 逆四季土旺之气则伤脾奉化者少言外自寓造物
 不与人忤而人自逆之也逆之之情久而弥锢如暴
 戾忿恨之人始焉但觉肝气有馀终岁扰乱一旦不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3b 页 WYG0783-0178d.png
 足则尪赢无似更有何气可奉他藏耶所谓违天者
 不祥人不可以不知也
 四序之中有与病相邻者善保生者宜默杜其机如
 春气在头头间之气倍旺于他部气旺则血充血充
 则易至于溢出故春病善鼽䶊其所损也多矣内经
 云上者下之诚知春气之在头也每日引而归诸丹
 田气海之内且气机虽发扬而吾心不可无萧瑟之
 应不则微用苦降之药以通其气凡此皆所谓嘿杜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4a 页 WYG0783-0179a.png
 其机者也若俟鼽䶊淋漓尚不知其所来则无具甚
 矣(鼽音求鼻间窒塞也/䶊音忸鼻间出血也)
  论四时制胜之道
 素问云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乾寒胜则浮湿
 胜则濡泻可见凡人感受四时偏胜之气而成病者
 原各不同感风气胜者则体从之而动焉如振掉摇
 动之类是也感热气胜者则体从之而肿焉凡痈肿
 之类是也此与寒伤形形伤肿之肿不同与热伤气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4b 页 WYG0783-0179b.png
 气伤痛之意直互见感燥气胜者则体从之而乾焉
 如津液枯涸皮毛燥湿之类是也感寒气胜者则体
 从之而浮焉即所谓寒伤形形伤肿者是焉感湿气
 胜者则体从之而濡泻焉脾恶湿喜燥湿气大过则
 土不胜水而濡泻之病作也六元正经又谓甚则水
 闭跗肿亦见土不胜水则不能外输膀胱而内则为
 水闭及水气泛溢四肢而外则为跗肿所以较之濡
 泻尤为甚也然而风与燥相邻风燥又未有不热者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5a 页 WYG0783-0179c.png
 也湿不与燥为邻其或为寒湿或为热湿则各随其
 体之积累所造焉但春夏秋三时俱属风燥热惟冬
 时方属寒则受病者之热湿多而寒湿少又属可推
 矣
 春属东方木木太过以西方金制之始得其平故怒
 多则伤肝惟悲始能胜怒以肺金主悲也风多则伤
 筋惟燥始能胜风以肺金惟燥也酸多则伤筋惟辛
 始能胜酸以肺金味辛也夏属南方火火太过以北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5b 页 WYG0783-0179d.png
 方水制之始得其平故喜多则伤心惟恐始能胜喜
 以肾水主恐也热多则伤气惟寒始能胜热以肾水
 性寒也苦多则伤气惟咸始能胜苦以肾水惟咸也
 长夏属中央土土太过以东方木制之则得其平故
 思伤脾惟怒胜思肝主怒也湿伤肉惟风胜湿木主
 风也甘伤肉惟酸胜甘木味酸也秋属西方金金太
 过以南方火制之则得其平故忧伤肺惟喜胜忧心
 主喜也燥伤皮毛惟热胜燥心主热也辛伤皮毛惟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6a 页 WYG0783-0180a.png
 苦胜辛火味苦也冬属北方水水太过以中央土制
 之则得其平故恐伤肾惟思胜恐脾主思也寒伤血
 惟燥胜寒火胜水也咸伤血惟甘胜咸土味甘也夫
 四时一有太过即以所胜制之内而七情外而六气
 五味皆可用之调其偏以协于和可见道本自然而
 然推之无穷无极总不出其范围虽有智者莫加毫
 末也后世识不及古反舍正路不由者何耶
 问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此何解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6b 页 WYG0783-0180b.png
 也曰二语者药之权衡也形充于血阴之属也阴不
 足者本当益阴然益阴而阴未能生必温以气之阳
 而阴始生以阳为阴之主也精丽于气阳之属也精
 不足者本当益阳而阳未能生必补以阴之味而阳
 始生以阴为阳之基也二者皆药石之权宜亦阴阳
 互根之妙理也
真中合小儿
  论伤寒真中阴经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7a 页 WYG0783-0180c.png
 人之阳气素弱加以房室过损腠理久疏胃气久薄
 泻利无度者一旦感受风寒之邪正如怯懦之夫盗
 至全不争斗开门任其深入拱手以听命而已所以
 其候全不发热者为多盖发热则尚有争斗之象邪
 不得直入无忌也然岂是从天而下大都从胃口而
 入胃为五藏六府之源邪入其中可以径奔三阴而
 从其类以故吐呕四逆唇青等候亦从胃而先见也
 失此不治势必腹痛下利不止渐至卷舌囊缩而死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7b 页 WYG0783-0180d.png
 矣有魄汗淋漓而死者孤阳从外脱亦风邪为多也
 有全不透汗浑身青紫而死者微阳为阴所灭亦寒
 邪深重也此症阴霾已极以故一切猛烈之药在所
 急用不可一毫回护设用药而加踌躇转盻天崩地
 裂矣
  论真中风
 伤寒症太阳经之中风者乃风寒暑热之风自外而
 入者也真中风之风乃人身自有之风平素蕴蓄而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8a 页 WYG0783-0181a.png
 一旦内出者也素问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
 可见真中风之病乃人之数扰其阳所致数扰其阳
 惟房室一事为最房室过勤纵阴不走而阳气则已
 动动而不已必渐积于空隙之所而手微麻足或微
 痹舌或微蹇风信已至而扰其阳者方未已一旦乘
 虚横发与大块噫气林木振向黄沙蔽天白浪翻海
 者初无少异矣其人安得不卒倒乎迨至卒倒而世
 医方引风寒暑湿之风为治一误再误外风入而与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8b 页 WYG0783-0181b.png
 内风交煽任凭躯伟体坚经年不能少减而成废人
 者比比甚有不旬日而告毙者矣可胜叹哉
  论真中风大法
 风既自内而生还须自内而熄欲自内而熄何物是
 熄风之药养血乎风亦与之俱养补气乎风亦与之
 俱补实腠理乎风亦与俱实将何所取耶养血补气
 自不可少而实腠理之药断不可用进而求之于法
 然后不患于无药也盖天地间之风得雨则熄所以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9a 页 WYG0783-0181c.png
 素问又曰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以雨治风不言
 治而治在其中以故内风之人腠理断不可实实则
 汗不能出也气血不可不补虚则不足供汗之用也
 要使元气足以拒风于腠理之间务如大病退后之
 人饮汤则汗食粥则汗如此旬日以听风之自熄然
 后为当其妙全在助阳而通血脉不取驱风散邪为
 义与荆防柴葛之轻药绝不相干世传以羌防等药
 发散一食顷者此但可治偶感之风耳以治内风不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19b 页 WYG0783-0181d.png
 去百分之一岂有经年积累之风而取办一药且仅
 攻皮肤之理哉中风病多见于富贵之人而贫贱少
 少贫贱之人非无房室也以其劳苦奔走身中之气
 时为蒸动才有微无便从汗解而富贵之人身既安
 逸内风已炽尚图乘风纳凉沐泉饮水以解其热致
 阳气愈遏不舒加以浓酒厚味之热挟郁阳而为顽
 痰阻塞经络一旦卒然而中漫不知病所由来古今
 成方虽多辨症全不清切盍观平人饮醇食煿积至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0a 页 WYG0783-0182a.png
 无算全不见其热者阳气有权嘿为运出耳阳气逼
 郁无权势必转蒸饮食之物为痰与风相结迨发之
 时其体盛之人病反加重盖体盛则阳多阳多则风
 与痰俱多也孰知其风为本而痰为标耶孰知其阳
 气为本而风痰为标耶风痰为标可汗可吐而或者
 见其昏迷舌蹇以为邪入心脏用牛黄清心之类驱
 风散痰致阳气愈遏而成不治甚多夫阳遏在内之
 人脏腑有如火烙平素喜生冷临病又投金石覆辙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0b 页 WYG0783-0182b.png
 相寻明哲罔悟亦独何耶阳气为本势必绝欲而不
 更扰其阳病根始拔然而阳气素动习惯渐近自然
 多不乐于安养风痰才得少息往往思及欲事略一
 举动复从本及末蔓而难图矣古今无人深论及此
 惟善保生者见体中痰多风炽无俟病发预为绝欲
 可矣甚哉人于天地自然之气机日用不知也天时
 蒸动之时欲求凉风而不可得风气乾燥之时欲求
 微雨而不可得是以多湿之人恶蒸动多风之人恶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1a 页 WYG0783-0182c.png
 乾燥者内邪感之而益动也故湿病喜燥药而忌汗
 药风病喜汗药而忌燥药充其义以为调摄则居四
 达之衢而披襟向风起呼吸即通帝座之想者即治
 湿之良方也处奥隩之室而整冠振衣凛天威不违
 咫尺之惧者即治风之良方也人苟知此不诚可以
 却痰而延年耶
  辟小儿惊风论
 小儿初生以及童幼肌肉筋骨脏腑血脉俱未充长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1b 页 WYG0783-0182d.png
 阴则不足阳实有馀不比七尺之躯阴阳交盛惟阴
 不足阳有馀也故身内易于生热热盛则生痰生风
 生惊亦所时有彼当日若以四字立名曰热痰风惊
 则后人不眩乃以四字难呼节去二字曰惊风遂贻
 后人以多论以其头摇手劲也而曰抽掣以其卒口
 禁脚挛急目邪心乱也而曰搐搦以其脊强背反也
 而曰角弓反张不知小儿之腠理未密易于感冒风
 寒凡寒中人必先入太阳经太阳经之脉起于目内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2a 页 WYG0783-0183a.png
 眦上额交巅入脑还出别下项夹脊抵腰中是以病
 则筋脉牵强乃生出抽掣等不通各名而用金石重
 药镇坠以致外邪深入难痊间有体坚症轻而愈者
 遂以为奇方可傅误矣又方书有云小儿八岁以前
 无伤寒以助惊风之说不思小儿不耐伤寒初傅太
 阳经早已身强多汗筋脉牵动人事昏沉势已极于
 本经药又乱投不能待于傅经解散耳岂为无伤寒
 乎况小儿易于外感易于发热伤寒为更多耶是即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2b 页 WYG0783-0183b.png
 世所云惊风也所以小儿伤寒要在三日内即愈为
 贵若待其经尽而解必不能矣又刚痉无汗柔痉有
 汗小儿刚痉少柔痉多人见其汗出不止神昏不醒
 遂名之曰慢惊风症而以参耆朮附药闭其腠理以
 致邪热不得外越以为大害所以凡治小儿之热但
 当攻其出表不当固其入内仲景原有桂枝法若舍
 而不用从事东垣内伤为治又误矣又新产妇人去
 血过多阴虚阳盛故感冒与小儿无别乃遂相傅为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3a 页 WYG0783-0183c.png
 产后惊风尤可笑也然小儿亦实有惊以小儿气怯
 神弱凡卒遇怪异形声及骤然跌仆皆生惊怖其候
 面青粪青多烦多哭其神识昏迷对面撞钟放镜全
 然不闻不比热邪塞窍也
   附论小儿治法大纲
  小儿冬月深居房帏犯寒邪者恒少而知识未开
  天癸未动又无不藏精之事然亦有温症例可互
  推者经云水谷之气感则害人六府小儿或因啖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3b 页 WYG0783-0183d.png
  乳而传母热或亦饮食而中外邪皆从阳明胃经
  先受繇阳明而外达太阳即与温症之第一例颇
  同而平素脾气受伤者邪气入胃复乘其脾虚而
  客之即与温症之第二例颇同既阳明胃与太阴
  脾相连之一脏一腑交合为病正伤寒两感症中
  二日阳明与太阴受之则有腹满身热不欲食讝
  语之症与温症之第三例分经虽不同而两感则
  颇同也后人造为小儿八岁已前无伤寒之说不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4a 页 WYG0783-0184a.png
  思小儿冬月登山入水者尚有之岂遂谓无寒可
  伤耶即冬月不令受寒岂遂谓无寒可伤耶即冬
  月不令受寒岂春月并不受时行外袭之气耶其
  后又因无伤寒之说凡一切外感俱妄立惊风之
  名擅用金石重坠反领外邪深入以成不痊之症
  昌寓意草中已略辨其端但未详其治也试观中
  风卒倒之人邪中脾之大络则昏迷不醒然则邪
  炽太阴脾经势必传于大络其讝妄而不知人者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4b 页 WYG0783-0184b.png
  夫岂惊风之谓耶祇有慢脾风一说似乎近理然
  不以外感之名统之则用药茫无措手兹特比入
  春温之例庶推之以及四时而治悉无忒后之赤
  子可登春台昌所以乞灵于越人而大畅仲景之
  旨乎
   小儿温症第一例
  由阳明而太阳自内达外皆表症但表法原取解
  肌而不取发汗况于小儿肌肤嫩薄腠理空虚断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5a 页 WYG0783-0184c.png
  无发汗之理仲景于太阳之项背强几几反汗出
  恶风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极得分经之妙桂枝汤
  主太阳葛根汤主阳明以类推之太阳症多阳明
  症少则用桂枝汤加葛根阳明症多太阳症少则
  用葛根汤加桂枝圆机在乎临症然颈项肩背正
  二阳所辖之地不明经络者见其几几然牵强不
  舒加以目晴上窜手足反张诸多太阳见症而惊
  风之名自此始矣讵知仲景曰身热足寒头项强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5b 页 WYG0783-0184d.png
  急恶寒时头热面亦目脉赤浊头面摇卒口禁背
  反张者痉病也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刚痉发热
  汗出不恶寒者名柔痉又曰太阳病发汗过多因
  致痉可见不解肌而误发汗者必有此变当解肌
  而不当发汗之说又显矣然则小儿之解肌不更
  当从乎轻剂耶小儿服桂枝不必啜热稀粥并不
  可急灌逼其大汗也
  凡小儿发热呕吐者倘未布痘须审谛不可误用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6a 页 WYG0783-0185a.png
  温胃之药里中一宗侯高年一子恣啖不禁每服
  香砂平胃散极效一夕痘发作呕误服前药满头
  红筋错出斑点密攒筋路所谓瓜藤斑也上饶某
  公一侄病发作呕乃父投以藿香正气散一夕舌
  上生三黑疔如尖栗形舌下四黄疔如牛奶形盖
  痘邪正出阻截其路故生变若此因述以垂戒
 解肌清热三法
   桂枝加葛根汤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6b 页 WYG0783-0185b.png
   葛根汤
   桂枝加括蒌汤
 攻里救胃一法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
    治痉胸满卧不著席脚挛急龂齿者
 昌变调胃误攻邪陷一法
  桂枝加芍药汤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7a 页 WYG0783-0185c.png
   小儿温症第二例
  由阳明而太阴自表入里仲景云太阴之为病腹满
  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
  结鞕可见脾气虚衰不能为胃行津液必致吐利
  兼见此俗子藉口慢惊之源也讵知外感之邪入
  乘其虚上吐下利者即霍乱之意正气既虚儿因
  畏怯则有之岂是心虚发惊肝木生风之候耶此
  等认症一差用药不合万无生理盖脾经之症自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7b 页 WYG0783-0185d.png
  有脾经之专药况于属在外感仍以散邪为先所
  以误下则心下结鞕正谓邪虽已入太阴而阳明
  未尽除者恐有表症相碍也
 解肌之法
  桂枝汤
   脉浮者用之太阴之脉尺寸俱沉细今见浮则
   邪还于表仍用解肌之法送出其邪为当也
  四逆汤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8a 页 WYG0783-0186a.png
   自利不渴者用之燠土燥湿
  理中汤
   浊气上干于胃腹胀满者用之
  桂枝加大黄汤
   大实痛者用之然芍药大黄亦当倍减以小儿
   胃薄易动也
   小儿两感温症第三例
  胃脾一腑一脏表里双受则在表者为阳邪然既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8b 页 WYG0783-0186b.png
  已入于胃即当爱惜津液即不得已而解肌清热
  不可轻动其汗所最难者要在急温急下审谛不
  差盖胃实兼以脾实则二火交炽水谷之阴立尽
  其口燥咽乾鼻煤(此后原稿遗/失俟查接刋)
  会讲刺热篇温论述上古经文一段
   上堂师嘉言老人第一会语录
 上古医旨其时首春其證首温先师祖僦贷季所傅
 先师岐伯述之者也首引太阳之脉色荣颧骨荣未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9a 页 WYG0783-0186c.png
 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
 过三日其热病内连肾少阳之脉色荣颊前热病也
 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脉争见者死
 凡十五句七十字岐黄之庭宗旨晓然至后世则内
 经且阙况上古乎所以释者极悖理吾徒会讲首析
 其义焉凡人有病其色必徵于面而热病尤彰内经
 本傅谓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
 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29b 页 WYG0783-0186d.png
 是五藏热病色且先徵矣然五藏隐深其色不宜外
 见才见微色随刺俞穴蚤泻其热名曰治未病待病
 治之迟矣灵枢谓赤黑色忽见天庭大如拇指者不
 病而卒死剧则刺非能挽矣惟夫阳经脉色显而易
 见初起热徵于面此时漫无凶咎太阳脉色荣饰于
 颧乃久邪内㐲其春发温必始太阳经脉红色热色
 先见两颧如以采饰热之先徵也荣饰之色止颧骨
 一处不交他处病之浅者也古经荣未交曰今且得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0a 页 WYG0783-0187a.png
 汗待时而已少需听其自解此真诀也大凡温病热
 自内出经气先虚虽汗之多未汗解故云今且得汗
 待时而已太阳经气虚者必待午未正阳杲日当空
 群阴见晛太阳经邪不留而尽出也少阳经气虚者
 必待寅卯初旭出震继离焕然一新少阳经邪不留
 而尽出也注谓肝病待甲乙解心病待丙丁解此五
 藏经文与三阳经全不相涉至于与厥阴脉争见者
 死咸谓外见太阳赤色内应厥阴弦脉此则如隔千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0b 页 WYG0783-0187b.png
 山矣秦汉以后始分二十四脉弦谓少阳可也厥阴
 亦可也大浮滑数入阳弦可沉涩弱微入阴弦亦可
 也弦脉阴阳两属安得指为死脉且三日之促耶古
 义断不其然上古理脉色而通神明谓上帝之所贵
 也先师之所传也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
 其要也色以应日者举头见日随处长安晶光万道
 人身之色无幽不烛同也脉以应月者千江有水千
 江月地脉潜通人身之脉环会贯通同也脉荣颧骨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1a 页 WYG0783-0187c.png
 即色荣颧骨才一见之表里两符岂非日月合璧耶
 如太阳颧骨色脉同时解散并不成温热病矣病则
 色脉同时俱见矣太阳荣颧骨少阳荣颊前厥阴荣
 颊后少阴荣两颐乃至十二经脉色大络小络随病
 彰灼一疮一痤色脉不相离也道在下合五行休王
 上副四时往来何吾人自小之耶所以太阳厥阴阴
 阳同时并交荣饰此才名为争见若只面呈一部岂
 争见乎争见赤紫滞晦傅经热重已为主死争见青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1b 页 WYG0783-0187d.png
 黑尅贼十死不救矣盖太阳水而生厥阴木则发荣
 滋长光华毕达固有善无恶也厥阴木而孕太阳水
 则子藏母腹勾萌尽敛亦嘿庇其根也今外邪入而
 真藏逼见于面夫是以死耳其热病内连肾身内百
 司庶职惟肾独为政府安则宅神根本危则颠覆浊
 乱生死出入莫不繇之太阴厥阴祇禀其成难干之
 矣然不曰少阴而曰肾者少阴传走经脉肾则专主
 内藏经谓过在少阴甚则入肾同一义也太阳厥阴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2a 页 WYG0783-0188a.png
 争见主死牵连肾气在内以少阴为厥阴母木势垂
 危求救肾水肾水足供尚可母子两全肾水源流并
 竭不母子俱毙乎可见神去则藏败藏败则争见黧
 黑岂脉色不出根心也哉释谓本之生数三故死期
 不过三日以生数定死期谬甚果尔水数一土数五
 其死主一日五日耶内经明谓死阴之属不过三日
 而死胡以生数妄解乎下文无期不满三日反误古
 脱增入五字骇观总因死阴之属不审其义故擅复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2b 页 WYG0783-0188b.png
 之耳少阳之脉色也六字亦擅增入少阳之脉色荣
 颊前热病也荣未交曰今且得汗待时而已与少阴
 脉争见者死谓右颊前见赤色未交他处待汗自已
 若两颐黑色与少阳赤色争见则死也少阴经败甚
 必入肾肾藏发露泉之竭矣无阴以守之矣少阳相
 火少阴真火上下交焚顷刻俱为灰烬诚劫灾也傅
 经势重间有回天之手至于肾内枯槁无救颊颐紫
 黑已见恶痕缕缕不散此独阳无阴如大火聚安得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3a 页 WYG0783-0188c.png
 紫府丹台授以太阴神水乎吾徒同志浚洌彼之泉
 自固庆古经之法傅心无负此番提命可矣
  会讲素问评热论病温经文一段
   上堂师嘉言老人第二会语录
 岐伯先师论温胜义微妙今始深解之也黄帝问曰
 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
 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
 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3b 页 WYG0783-0188d.png
 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
 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
 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
 俾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
 而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
 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
 一生虽愈必死也此段论温独创谷气之旨谷气化
 为精精气胜乃为汗身中之至宝至宝者也谷气为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4a 页 WYG0783-0189a.png
 疾病之总途生死之分界萃万理为一言谁能外之
 内经谓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是则
 藏精之人外邪不入身如药树百病不生矣即不然
 者冬藏已敌春温积贮为命主张蚤计在是胡乃泥
 沙掷之耶泥沙掷之兹后则肾虚甚而温死矣尺热
 甚而温死矣谷气既馁转输不给关门闭而水谷难
 通大事去矣况肾虚尺热外感傅经而入三阴热上
 加热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准平人十二时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4b 页 WYG0783-0189b.png
 脉更增四时三日促为二朝再促则脱而不续矣所
 以狂言失志脱精则死以此故也上古中古两大圣
 神如出一手倒说竖说变化生心万理渊源烂然生
 色千代以后乃至傅为土苴不论不议奈之何哉吾
 徒七十有五始知理障稍尽矩则昭然兹时不言更
 待何年耶岐伯先师问阴阳交交者死黄帝愿闻其
 说岐伯但发谷气之妙至阴阳交一言而终不更再
 举向者胸为疑府今乃知谷气之旨既明即阴阳交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5a 页 WYG0783-0189c.png
 与不交了然定矣吾徒嚼舌多年今转饶舌而且细
 举之矣上古荣未交證之轻者荣交阴重且死者中
 古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證半轻者冬不藏精肾虚尺
 热重且死者圣神心印妙义天开变化错纵愈出愈
 奇上古太阳与厥阴为偶少阳与少阴为偶而阳明
 太阴虽不言之而其相偶更定位也中古太阳与少
 阴一府一脏独主其重盖太阳主外少阴主内太阳
 司阳经之温少阴司阴经之温太阳交少阴少阴交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5b 页 WYG0783-0189d.png
 太阳阴阳交而死矣然掌上意珠不叙其文若隐若
 显俟之后人何乃竟成绝学耶岐伯先师妙翻千古
 变證若相忤而实相成贤智不识其旨况庸人乎谓
 二阳抟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乃阳经荣未交
 之轻證而举为死不治必有其说言二阳抟虽未入
 阴病温至极必死不治稍延不过十日死较三日死
 阴之属少饶其期耳二阳者手大肠足胃手经足经
 并主阳明金土燥刚亢熯阴绝胃谷肠津水谷将绝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6a 页 WYG0783-0190a.png
 乃至肠胃如焚矣纵延多日究竟不得不死矣至上
 古足阳明胃足太阴脾一阳一阴虽不相错而相偶
 然吾徒荣未交待时汗已经气虚者辰巳经旺汗乃
 尽解必然之理也门人有蓄疑义脾胃以膜相连耳
 脾胃荣交相连直是易易所以上古故不言之也予
 不然伤寒传经如胆藏肝叶岂不直入相合然必少
 阳胆乃传太阴再传少阴乃传厥阴绕经而走不能
 直截合胆也今阳明胃乃传少阳胆少阳始传太阴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6b 页 WYG0783-0190b.png
 绕经传次亦然固知阳明太阴交与不交各分疆界
 矣两颧颊后荣交相争部位不远颊前与颐荣交相
 争部位不远额中鼻准荣交相争部位不远必至荣
 交不分乃为死也至于太阳少阴阴阳正交吾徒更
 深言之内经两感證一日太阳少阴二日阳明太阴
 三日少阳厥阴三日死由是论之温證微不相同矣
 温證一日太阳而交少阴有十分交者有五分交者
 有一二分交者所以温證太阳少阴本经与病相持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7a 页 WYG0783-0190c.png
 即十日半月总为一日之期不传二日三日之促而
 骤死者盖以谷气平时觉不相同荣卫平时觉不相
 等病之精津不枯谷气不尽热势少衰肌肤渐积微
 汗两交忽为两解病医相成者多有之矣半月一月
 待毙无医谷气不得不尽者非天也人也然医之手
 眼审几决择一日见前图而又图邀非倖邀生机可
 待此为超医至一日已后二日阳明太阴三日少阳
 厥阴谷气精血传经立尽尽则死矣岐伯先师曰病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7b 页 WYG0783-0190d.png
 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又曰今见三死不见一生
 虽愈必死也然则阴阳交交者死予向以为一言而
 终随病随死之候几误一生墙面惶汗常慄然之矣
 立志奇男子冬至闭关储蓄内富岂非第一义乎
  会讲伤寒论中论温證一段
   上堂师嘉言老人第三会语录
 上古中古首重温證民生最赖之矣周秦以降如扁
 鹊越人起家数辈各树伟义经纬裁成后代宗匠至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8a 页 WYG0783-0191a.png
 于温證绝不言之由是论温骎传骎失乃至人去书
 存几千百年黯然无色矣汉末张仲景前圣后圣同
 符一揆其著伤寒论虽述实为创也三百九十七法
 一百一十三方其功远绍轩岐于中温證一法划然
 天开步步著实绎伤寒家成朱十馀辈义例多获独
 温證从不知为何事予步趋仲景先师至老不辍诸
 公会讲大举温證以建当世赤帜俾仲景寒灰火传
 盖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玩内经冬伤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8b 页 WYG0783-0191b.png
 于寒春必病温之说知冬寒久郁太阳经受肌表荣
 卫主之与冬月骤病发热恶寒且不渴者證则不同
 故春月寒郁既久发热而渴不恶寒自内出外矣与
 上古荣未交待汗自解同义其證不过十之一二耳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證少阴冬不藏
 精与太阳病随时忽至势则病之八九分矣风温与
 风伤卫又不同中风其脉浮弱独主太阳风温其脉
 尺寸俱浮兼主太阳少阴肾水木当沉也风温载之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9a 页 WYG0783-0191c.png
 从太阳上入根本拨而枝叶繁矣春月木长势强吸
 汲肾水已为母虚加以风温之病俄顷少阳相火厥
 阴风木风火炽然能无殆乎故若发汗已四字包括
 错误见医未病之先及得病之倾须诊足太阳足少
 阴一腑一脏此千古独传妙诀也诊之辨其有无伏
 气有伏气者冬寒太少二经久伏身中时当二月其
 脉先见露矣发则表热太阳与里热少阴将同用事
 恣汗无忌灼热反倍是为风温风温表里俱见浮脉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39b 页 WYG0783-0191d.png
 其證自汗身重肾本病也多眠睡鼻息鼾语言难肾
 本病也肾中之候同时荐至危且殆矣古律垂戒云
 风温治在少阴不可发汗发汗死者医杀之也讵意
 发热之初不及脉理轻易发汗蚤已犯此大戒生命
 可轻试手乎既肾中风邪外出以阳从阳热无休止
 矣被下者小便不利伤其膀胱气化直视失溲太阳
 藏府同时绝矣被火微发黄色剧如惊痫时瘈疭火
 热乱其神明扰其筋脉也伤寒燔针灼艾仲景屡戒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0a 页 WYG0783-0192a.png
 至温證尤当戒之被火微发黄色一段乱其神明扰
 其筋脉重證莫重于此稍轻误火少阴脉𦂳咽喉乾
 痛乃至唾血亦多死者如之何一逆发汗已是引日
 待毙再促圣神莫挽矣故治温病吃𦂳在未发汗前
 辨其脉證补救备至防危可也发汗已后凶咎卒至
 又何所措其手足哉上古论温荣交已后其病内连
 肾中古论温专论谷气肾中精胜乃汗则生肾中虚
 甚更热则死其旨至矣尽矣仲景先师出其不尽之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0b 页 WYG0783-0192b.png
 藏论肾更视膀胱以纬之小便伤膀胱气化甚则直
 视失溲谓太阳入络膀胱命门穴中者藏精光照两
 目直视则光绝矣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
 已绝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是则太阳之脉其
 终也有五大證戴眼反折瘈疭色自绝汗太阳关系
 岂不最操其重哉所以中风暴證多绝膀胱人不识
 者故风温扼要膀胱若肾藏将绝宁不膀胱先绝乎
 因是吾徒敢论太阳春温受證虽不类夫风温然阳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1a 页 WYG0783-0192c.png
 热势极肾吸真阴上逆地道不通亦成太阳死證盖
 由误发其汗致少阴随之上入大类内经风厥同也
 内经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
 则从之从之则厥也泻阳补阴是则能治风厥多不
 死者然而中风风温风厥太阳才涉三风见證总当
 回护阴之根底勿使阴不内守勿使阳不上厥百凡
 封蛰不露乃可需其正汗风始熄也必能若此乃为
 泻阳补阴之妙若阳邪狂逞少水不能胜火虚风洞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1b 页 WYG0783-0192d.png
 然果何为哉谛思一方其方苟非设诚通神孰能定
 此吾徒尚论温證于后四卷之一内取裁其方然未
 刻也又十馀年诸公大举会讲温證当为之刻之矣
  阅末语则老人之欲刻此书以仁天下也久矣其
 同心者其能已耶
  会讲温證自晋至今千年绝学一段
   上堂师嘉言老人第四会语录
 仲景先师叔季天生圣人其道如日月之明无斁之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2a 页 WYG0783-0193a.png
 矣叔和何如人也以为得统而学圣人之徒今且谭
 从前英贤过信叔和之弊叔和为晋太医令一时医
 流既以浅陋更甚荒唐如西晋崔文行所傅解散温
 法用桔梗细辛白术乌头四味后世奉为灵宝更增
 附子名老君神明散更增荧火名务成子荧火丸托
 老君务成子售欺妖妄极矣后代朱肱活人书具载
 其方确信以为有见时疫为寒疫故用阴毒伤寒所
 以久宗之耳及以毒攻毒受劫必死朱肱复改圣散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2b 页 WYG0783-0193b.png
 子仍用附子而表里香燥同之东坡学士在黄州见
 其随施辄效载之集中后世又以过信坡公杀人多
 误讵知坡公集中朱肱已三改其方始用败毒散不
 用热药厥功少减前罪然虽改易其方不识圣神心
 法竟无益矣朱肱论伤寒注释颇合圣矩但其论温
 传派不清违悖圣言未可枚举如仲景谓太阳病发
 热不恶寒而渴者为温病朱肱谓夏至以前发热恶
 寒头疼身体痛其脉浮𦂳者温病也仲景所言者冬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3a 页 WYG0783-0193c.png
 月感寒至春始发之温病朱肱所言者春月病温重
 感于寒之变病苟朱肱立百法以治正病外立一法
 以治变病于理甚融乃千百年从未论温正病所以
 其法其方或入室操戈也叔和云更遇温热变为温
 毒朱肱即云初春发斑咳𠻳为温毒吴绶谓伤寒坏
 證更遇温热变为温毒乃以温毒为坏證亦宗叔和
 序例依旧坏證而治之也朱肱吴绶埙篪迭奏于叔
 和之庭正乎邪乎洁古伤寒名家惑叔和变法则亦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3b 页 WYG0783-0193d.png
 不为正矣赵嗣真谓仲景所云重感异病变为他病
 者即索矩所谓二气三气杂合为病也朱肱谓仲景
 云冬温之毒与伤寒大异汪机谓仲景云遇温气为
 温病遇温热为温毒不知仲景几曾有是言哉巢氏
 病源宗序例四变用崔文行解散法庞安常亦然治
 法初用摩膏火灸二日法针解散取汗不解三日复
 汗之更不解四日用藜芦丸微吐愈不愈改用瓜蒂
 散吐之解尚未了了者复一法针之七日热已入胃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4a 页 WYG0783-0194a.png
 乃以鸡子汤下之巢庞比匪极矣后安常自撰微言
 有和解因时法于春分夏至前后一以和解为主增
 一味减一味即名一方岂始崔文行蜂螫蛰手耶然
 只定不移移则蹶矣李思训亦用和解海藏谓二公
 当宋全盛其法明哲莫踰然欲汗不敢欲下不敢迁
 延渺法无可奈何矣大率委置圣言传会多日几千
 年来祖孙父子一派相承盈庭聚讼各逞其端而未
 已也丹溪究心杂症不事仲景遇外感宗东垣补中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4b 页 WYG0783-0194b.png
 益气兼行解散终非正法况惑异气之说决择不精
 然既外感不习独主杂症何用登峰造极耶东垣不
 解伤寒正治盖一生精神在内伤也乃从内经深入
 至理发出冬温春温二义真千百年之一人也云冬
 伤于寒者冬行秋令也当寒而温火盛而水亏矣水
 既已亏则所胜妄行土有馀也所生受病金不足也
 所不胜者侮之火太过也火土合德湿热相助故为
 温病又云春月木当发生阳以外泄孰为鼓舞肾水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5a 页 WYG0783-0194c.png
 内竭孰为滋养生化之源既竭尚何赖以生乎身之
 所存者热也时强木长故为温病此二则温症从内
 经立说入理深谭不辟叔和叔和自妄盖时强木长
 肾水不足供其吸取故为温病较叔和三月四月不
 为寒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为寒所折病热则重盛
 夏寒折倒见不成事理东垣一则冬温妙义一则春
 温妙义几千年来独步悟入伟哉伟哉贤关首肯此
 老矣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5b 页 WYG0783-0194d.png
  会讲温症正名辨脉之要一段
   上堂师嘉言老人第五会语录(论湿温/)
 仲景先师祖素问热病作伤寒论以伤寒皆为热病
 也然于冬月正病独详之矣而春温夏热则但述大
 意比类一二惟风温湿温二症春司风温夏司湿温
 独主其重千古不易也前第三会已论风温之戒矣
 今举湿温言之伤寒湿温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暍
 湿热相薄则发湿温若两胫逆冷腹满叉胸头目痛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6a 页 WYG0783-0195a.png
 若妄言治在足太阴不可发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聋
 不知痛所在身青面色变名曰重暍如此者医杀之
 也然风温二律指为医杀叔和当时凛斧钺不敢干
 也何乃插入重感异气变出四症诳惑后人谓脉阴
 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为温疟阳脉浮滑阴脉濡弱
 更遇于风变为风温阳脉洪数阴脉实大更遇温热
 变为温毒阳脉濡弱阴脉弦𦂳更遇温气变为温疫
 予既自任仲景之徒当再折其妄盖温疟风温温毒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6b 页 WYG0783-0195b.png
 温疫四变总由不识仲景风温湿温二大症耳风温
 为少阴症微分太阳厥阴即温疟亦该少阴统属素
 问谓冬感于寒藏之骨髓遇大暑内灼髓空而发温
 疟此正理也若重感于寒而变疟无是事也至于湿
 温一大證从不言及是则夏月竟无著落矣讵知湿
 温包疫證在内湿温至盛长幼相似则疫矣疫亦暑
 湿之正法也其外感发疟症之轻者也今脉反加重
 而症变轻何以得此耶至温毒则症之重者三阴更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7a 页 WYG0783-0195c.png
 重砌出脉状洪数实大有之其人元气实盛可堪大
 汗大下外邪立解何至发为温毒乎且阳毒若此其
 阴毒又何脉耶谓阳脉濡弱阴脉弦𦂳变为温疫濡
 弱本名湿温而弦𦂳乃伤寒定脉一湿一寒何从主
 之叔和至夏暑为病最重内经原无其说杨上善云
 轻者夏至前温病甚者夏至后暑病不知何见予谓
 初春寒芽或谓柔折可也至盛夏时强木长谓之疫
 寒断其不然第四会东垣老人片言而折矣盖春月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7b 页 WYG0783-0195d.png
 风温多死在三日夏月湿温多有可愈者安得反重
 之耶至于脉法微妙显然易徵伤寒之脉浮大而𦂳
 中风之脉浮缓而弱春温浮而且弱风温弗举风温
 尺寸俱浮风火洞然中暍弦细芤迟暑伤其气湿温
 沉弱濡缓湿流其经至于痎疟仍是脉合火土主之
 脉之应病步步著实自然之理也叔和左更遇右更
 遇左变为右变为饐喉结舌面厚三寸韩氏微旨本
 欲惩艾而见龌龊和解因时听病自愈政如用小柴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8a 页 WYG0783-0196a.png
 胡汤诚亦一法第守此将三百九十六法尽为赘庞
 其可乎哉风温湿温天大二證乃风温之治朱肱用
 五方葳蕤汤知母乾葛汤防巳汤括蒌根汤葛根龙
 胆汤其风火相炽顷刻危亡全不知矣至于湿温君
 火心太阴脾从不识正法若何但施邪术而已真见
 则安在哉吾徒品骘温症列眉如炬诸公目击胜义
 千里同风是所望矣
  会讲论温古今粹美同堂悦乐一条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8b 页 WYG0783-0196b.png
   上堂师嘉言老人第六会语录
 人无古今性有完缺吾生所赋一隙微明而已然静
 里索照觉无极太极以来虽未生人先具人理人理
 者天地之心也向著阴病论少摹开辟一斑而劫初
 上帝以为之君其臣以为之教创著上经中经下经
 三卷中古辽邈全书未睹而岐伯先师私淑先师祖
 祖时举黄帝相授一堂内经以后十不彻一况古经
 论温哉然上古荣未交前及荣交后生死燎然但温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9a 页 WYG0783-0196c.png
 旨莫能几及绝世知识明明见莫问问莫究岂不世
 界空掷人理乎吾徒神酣上古志观王京绘为空中
 楼阁之想步虚陟降游焉息焉自觉目光心朗温症
 开先即使拱璧以先驷马不若晤言一室求志千古
 矣此吾徒一大畅也岐伯先师论运气曰尺寸交者
 死阴阳交者死各有其义惟论温曰阴阳交交者死
 也一言而终更不再举吾徒何从得之然溯上古前
 圣徐觉荣交未交两端而生死定之也仲景后圣徐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49b 页 WYG0783-0196d.png
 觉温与风温两端而生死定之也今始阴阳交交者
 死论温比类列眉岐伯先师从前大呼疾声向不悟
 则不闻耳悟则岂论岐伯先师即吾徒交与未交自
 烱两目胃为肾关同一机轴温症才一见之而意中
 已先觉矣此吾徒一大畅也先师仲景宫墙吾徒步
 趋垂老弥在忽发未刋之旨意谓冬寒春温夏热分
 之三时觉三大纲建鼎足焉冬月太阳寒水继以厥
 阴风木则统伤寒中风两症为一大纲以伤寒该中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0a 页 WYG0783-0197a.png
 风天然不易也春月厥阴风木继以少阳相火则出
 温症风温两症为一大纲以温病该风温天然不易
 也夏月少阴君火继以太阴湿土则出暍湿两症为
 一大纲以暍病该湿温天然不易也精微之蕴声臭
 尽泯叔和以后岐路羊肠蓁披鸟道多少沉沦天意
 未丧乃至吾世履视昭然此吾徒一大畅也仲景先
 师以前无方以后其方充栋大率禁方失传寝成邪
 僻所以有晋温疫疑鬼疑神相沿未已亦以后人莫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0b 页 WYG0783-0197b.png
 得仲景之方耳吾徒伤寒论方取裁温症诸方尚论
 篇末刻后四卷之一载之逐一发明其义无方乃有
 定方此吾徒一大畅也晋唐宋元以后贤者和解因
 时铢铢两两无可奈何犹可言也不肖者荡检踰闲
 妄行汗下生命试手不可言也几千年来东垣老人
 二则谭言微中域外伟观异时同调此吾徒一大畅
 也嗣后诸君精参各出一则二则竖义警切蕴理新
 硎应接不暇吾徒一大畅大畅矣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1a 页 WYG0783-0197c.png
   答杭州程云来书十六问
 一问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而有
  曰病人若发热身体疼病人自卧其脉沉而迟者
  知其差也曰沉曰迟非阴脉乎岂亦有阳病见阴
  脉而愈耶
 答 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此二语
  乃伤寒脉法吃𦂳大纲至其比例详情自非一端
  可尽如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是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1b 页 WYG0783-0197d.png
  阴病贵得阳脉也如讝言妄语脉沉细者死脉短
  者死脉涩者死是阳病恶见阴脉也又如太阳畜
  血病六七日表症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
  发狂者下血乃愈此亦阳病见阴脉仲景复推出
  可生之路见六七日太阳之表證仍在自当现大
  浮数动滑之脉设其人脉微而沉自当比动数变
  迟之条而證成结胸今乃反不结胸者明是阳邪
  不结于太阳之经而结于太阳之府也膀胱之府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2a 页 WYG0783-0198a.png
  果真畜血势必发狂而成死症计惟急下其血庶
  结邪解而乃可愈耳今人但疑抵当汤为杀人之
  药而孰知亟夺其血正所以再生其人乎又如厥
  阴下利寸脉反浮数此阴病得阳脉本当愈者设
  其人尺中自涩则是阳邪陷入阴中其浮散之脉
  为血所持而不露也然阳邪既陷入阴寸脉不加
  浮数则阳邪亦属有限今寸脉反浮数其在里之
  热炽盛难除更可类推故知其必圊脓血而成半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2b 页 WYG0783-0198b.png
  死半生之症也合两条论之上条可愈之故全在
  阴脉见脉既转阴阳邪原有限也下条难愈之故
  全在阳脉见阳邪既从血下出阳邪不尽血必不
  止万一血尽而阳邪未尽能免脱阴而死乎可见
  阴病阳病二语特举其大纲至微细听人自会耳
  大纲云者谓症属于阴其脉反阳必能鼓勇以却
  敌症属于阳其脉反阴必难婴城以固守故得涩
  弱弦微之脉者其人气血精津未病先亏小病且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3a 页 WYG0783-0198c.png
  难胜况能胜传经之热病哉尊问疑阳病见阴脉
  亦有愈者兹正大彻之关但所引病人若发热一
  段此不过验病之法耳谓病人若发热身体疼到
  诊脉时其人安卧则不见有发热身疼之苦矣加
  以脉沉而迟表邪又未入里其从外解无疑所以
  知其差耳
 二问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者名曰
  伤寒馀时则非伤寒也其有曰立夏得洪大脉是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3b 页 WYG0783-0198d.png
  其本位其人身体若疼重者须发其汗非伤寒如
  何
 答 冬月伤时令之寒春月伤时令之温夏秋伤时
  令之暑湿热此四时之正病也然夏秋亦有伤寒
  冬春亦有伤暑伤湿乃四时之客病所谓异气也
  此段叮咛仲景特于湿家不可发汗之外另竖一
  义盖以夏月得洪大脉是心火之本脉其人身体
  苦疼重又似湿土之本病恐后学误遵湿家不可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4a 页 WYG0783-0199a.png
  发汗之条故以此辨柝之耳见湿病虽夏月脉必
  濡弱不能洪大且额上有汗非如伤寒病腠理闭
  密即在夏月亦必无汗之比也又见洪大既为夏
  月本脉断无当暑汗不出而身体疼重之理也两
  相比炤则其疼重仍系太阳经伤寒无疑但在夏
  月受邪原微见證亦稍轻令人难辨故于脉法中
  柝此大疑以昭成法可见不但冬春正病有汗为
  伤风无汗为伤寒即夏秋正病有汗为伤暑伤湿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4b 页 WYG0783-0199b.png
  无汗仍为伤寒参脉辨證了然明矣
 三问 阳病从寅而解于戍阴病从亥而解于寅是
  阳得阳解阴得阴解而有曰阳病解于夜半阴病
  解于日中何也
 答 阳得阳解阴得阴解者此从其经气之王也如
  少阳王于寅卯辰太阳王于己午未阳明王于申
  酉戌太阴王于亥子丑少阴王于子丑寅厥阴王
  于丑寅卯是也各经皆从其王少阴独从其生者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5a 页 WYG0783-0199c.png
  少阴肾中内藏真阳子时一阳生椴管灰飞蚤已
  春回旸谷丑时二阳寅时三阳阳进阴必退阳长
  阴必消也且天一生水子水生地即是王地故少
  阴欲解独从之也然三阳之解从寅卯而始三阴
  之解从寅卯而终寅为生人之首卯为天地之门
  户亦阴阳如环之理也但三阳之王时九各不相
  袭三阴之王时五逐位相连可见阳行健其道长
  故不相及阴行钝其道促故皆相蹑也于此见仲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5b 页 WYG0783-0199d.png
  景柝义之精以述为作矣至阳病解于夜半阴病
  解于日中者内经之旨取阳见阴阴见阳两相和
  协之义也然而阴阳之和协与否恶从知之故阳
  病必于阳王之时先现欲解之机然后夜半而轻
  安也阴病必于阴王之时先现欲解之机然后日
  中而轻安也先圣后圣宁非一揆也哉
 四问 汗多则热愈凡桂枝麻黄二汤俱取微似有
  汗不令汗多汗少则便难少则津液未竭何为便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6a 页 WYG0783-0200a.png
  难也
 答 太阳病非汗不解然汗法中每伏亡阳漏风种
  种危候所以服桂枝麻黄汤但取微似汗虑夫阳
  气素薄之人得药而汗出不止也至于阳明胃经
  为津液之府邪热内入津液随即外越者最多不
  但阳气虚不可过汗即阳气素实亦不可过汗所
  以阳明致戒云阳明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
  过太过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鞕也从前不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6b 页 WYG0783-0200b.png
  解阳绝为何事不知正指津液内竭而言即无阳
  之互文也所云汗多则热愈汗少则便难乃脉法
  后段推原所以当下之故谓服药得汗腠理既开
  两三日内仍觉漐漐微汗则邪服而热除不传里
  矣若汗才得而腠理随闭则热邪不服而傅里热
  既传里津液必耗而便难故宜攻下以存津液观
  下文复云脉迟尚未可攻又戒其勿误攻以重伤
  津液也要知此三语总顶属府者不令溲数而为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7a 页 WYG0783-0200c.png
  阳明病下注脚耳
 五问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节内云脉微
  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既
  曰无阳不可发汗方中桂枝麻黄石膏生姜能不
  发汗耶
 答 太阳病风伤卫则用桂枝汤解肌寒伤荣则用
  麻黄汤发汗风寒两伤荣卫而加烦燥则用大青
  龙汤峻发其汗此定法也于中复有最难用法一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7b 页 WYG0783-0200d.png
  症如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谓风多寒少也
  风多则麻黄汤为不可用寒少则桂枝汤必不能
  去寒加以脉见微弱其人胃中复无津液是汗之
  固万万不可欲不汗其微寒终不外散虽有桂枝
  二麻黄一之法施于此症尚不中窍何者桂枝二
  麻黄一但可治热多寒少而不可治脉微弱故耳
  于是更改麻黄一为越婢一示微发于不发之中
  越婢者不过麻黄石膏二物形容其发散之柔缓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8a 页 WYG0783-0201a.png
  较女婢尤为过之正可胜微寒之任耳所以然者
  以石膏能解阳明之热热解则津液复生而不名
  无阳适得天然妙合之法也此仲景之精义乎
 六问 伤寒心下有水气欬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
  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既寒去欲
  解不用药可矣必用小青龙汤何也
 答 伤寒心下有水气欬而微喘此水寒相搏而伤
  其肺也伤寒故发热水停心下故不渴内水与外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8b 页 WYG0783-0201b.png
  寒相得益彰矣今服汤已而渴明是表药之甘温
  克胜其外袭之寒所以知其證为欲解然尚未解
  也何以故外寒为内水所持开解最难故必更用
  小青龙汤逐其寒从外出水从下出斯一举两得
  而开解无馀耳倘不其然纵外寒渐散其水气之
  射肺中者无由得出异日宁不为喘暍之人乎
 七问 太阳病脉浮𦂳无汗发热身疼痛云云剧者
  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9a 页 WYG0783-0201c.png
  衄家不可发汗衄而已解不用麻黄可也何复用
  耶
 答 衄家不可发汗者乃不病伤寒之人平素惯衄
  及病伤寒不可发汗所谓夺血者无汗强发其汗
  徒动其血如下厥上竭之类也伤寒之人寒气深
  重其热亦重热追血行因而致衄衄乃解者不过
  少解其烦瞑未能鲜深重之寒也故必再用麻黄
  汤以发其未尽之沉滞一以尽彻其邪一以免其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59b 页 WYG0783-0201d.png
  再衄此定法也仲景复出二法其一云太阳病脉
  浮𦂳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此则不用麻黄汤也
  曰身无汗必系已用麻黄汤而未得汗然亦足以
  推发其势而致自衄也以其人既无发烦目瞑之
  症则一衄而邪从外解矣何苦复用麻黄汤耶其
  一云伤寒脉浮𦂳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此因全不发其汗因而致衄是一衄不能尽彻其
  邪仍当用麻黄汤以发之邪始彻也参二条以会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0a 页 WYG0783-0202a.png
  用法之意了无疑惑矣至于审邪势之微甚以分
  用剂之大小更不待言已
 八问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
  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发汗后桂枝既不
  可行麻黄可行耶无大热石膏可行耶义不可知
  也
 答 治伤寒先分荣卫受邪桂枝汤与麻黄汤一彼
  一此划然中分果真为麻黄汤症断无混用桂枝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0b 页 WYG0783-0202b.png
  之理故发汗以后得汗而热少除但喘尚未除者
  更与麻杏甘石汤治之则愈此中颇有奥义盖太
  阳之邪虽从汗解其热邪袭入肺中者无由得解
  所以热虽少止喘仍不止故用麻黄发肺邪杏仁
  下肺气甘草缓肺急石膏清肺热即以治足太阳
  膀胱经药通治手太阴肺经亦为天造地设之良
  法也倘更误行桂枝宁不壅塞肺气而吐壅脓乎
  必识此意然后不可更行桂枝之戒愈觉深切著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1a 页 WYG0783-0202c.png
  明耳
 九问 血弱气尽一节有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
  痛下故使呕也高指表耶下指胁耶
 答 高不指表下不指胁要知此乃为妇人经水适
  来适断之词经水适断之后宁非血弱气尽乎因
  少阳热邪尽入血室逼其经血妄行致成此症盖
  少阳胆藏于厥阴肝叶之内脏腑相连与太阳阳
  明两阳各为一区不与少阴太阴相连者迥殊所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1b 页 WYG0783-0202d.png
  以太阳阳明之府邪不能袭入于脏而少阳之腑
  邪与脏相连漫无界限其热邪之在胁者迫血妄
  行必痛连腹中见经血虽止而腹痛犹不止耳高
  指胁也下止腹也邪在两胁已抟欲上逆痛在腹
  中又浊气上干所以其症呕逆特甚但不可因其
  痛在腹中遂指为厥阴见症误用吴茱萸等汤治
  呕桂枝大黄等汤治痛仍用小柴胡汤治其腑不
  治其脏乃为不误此是吃𦂳叮咛言外见脏腑同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2a 页 WYG0783-0203a.png
  治必领腑邪入脏而成两感水浆不入形体不仁
  有必至矣仲景不能尽所欲言但以小柴胡汤主
  之一语砥柱狂澜也
 十问 小柴胡汤法去滓复煎必有其义
 答 用小柴胡汤必去滓复煎此仲景法中之法原
  有奥义盖少阳经用药有汗吐下三禁故但取小
  柴胡汤以和之然一药之中柴胡欲出表黄芩欲
  入里半夏欲驱痰纷纭而动不和甚矣故去滓复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2b 页 WYG0783-0203b.png
  煎使其药性合而为一漫无异同俾其不至偾事
  耳又和非和于表亦非和于里乃和于中也是必
  煎至最热令药气并停胃中少顷随胃气以敷布
  表里而表里之邪不觉潜消默夺所以方中既用
  人参甘草复加生姜大枣不厌其复全藉胃中天
  真之气为干旋所谓大力者负之而走耳试即以
  仲景印仲景三黄附子汤中以其人阳邪入阴而
  热炽非三黄不能除热其人复真阳内微而阴盛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3a 页 WYG0783-0203c.png
  非附子不能回阳然必各煎后乃得以各行其事
  而复煎以共行其事之义不亦彰彰乎
 十一问 太阳病外症未解而复下之协热而利利
  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此理中加桂枝也设遇此症解表用桂枝可也协
  热利而用理中人所不敢仲景神明必有妙义欤
 答 太阳经表邪未解而误下以致协热而利心下
  痞鞕设腹中利止则里邪可从里解乃利下不止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3b 页 WYG0783-0203d.png
  是里邪漫无解期也设胸中结开则表邪可从表
  解乃心下痞鞕是表邪漫无解期也此际欲解表
  里之邪全藉中气为敷布夫既上下交征不已中
  气且有立断之势其能解邪开结乎故舍桂枝人
  参汤一法更无他法可用者若以协热之故更清
  其热斯殆矣愚每用此法病者得药腹中即响若
  雷奔顷之痞鞕开下利止捷于反掌可见握枢而
  运真无为之上理矣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4a 页 WYG0783-0204a.png
  按泻心汤中治痞鞕下利用甘草乾姜人参各有
  其义从未有用朮之法也此因下利不止恐其人
  五脏气绝于内不得已而用朮故不曰桂枝理中
  汤而更其名曰桂枝人参汤岂非谓表邪未尽不
  可以用朮立法耶后来陶节庵制疏邪实表汤以
  代桂枝汤竟推重白术为君主坐令外感内伤混
  同用药此等微细关头不可不辨
 十二问 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4b 页 WYG0783-0204b.png
  之寒字误耶浮滑之脉不应有寒也
 答 脉滑为里热脉浮则表亦热所以仲景白虎汤
  症又云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可为互症矣寒字勿
  泥即谓外感之寒入里而生其在里之热亦可
 十三问 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阳明病不
  吐不下心烦者与调胃承气汤鞕满似重于心烦
  何心烦可下而鞕满不可下也
 答 心下正胸膈之间而兼太阳故鞕满为太阳阳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5a 页 WYG0783-0204c.png
  明之候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至于心烦
  一症乃津液内耗大率当调其胃然尚有重伤津
  液之虑若不由吐下所致是津液未亏反见心烦
  者其为邪热灼胃审矣当用调胃承气夫复何疑
  然曰与亦是少少和胃以安津液之法非下法也
 十四问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
  宜大承气汤观急字似不宜缓其症不过口乾燥
  而且病属少阴少阴又不过二三日非十馀日之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5b 页 WYG0783-0204d.png
  大满大实有此神见而便用承气耶
 答 少阴病得之才二三日即口燥咽乾其人肾水
  素竭可知故宜急下以救肾水少缓须臾瓮乾杯
  罄救无及矣所以阳明有急下三法以救津液少
  阴有急下三法以救肾水皆动关性命所谓如救
  头燃何商量等待之有耶此与大满大实之条天
  渊悬绝所当辨之于蚤矣
 十五问 脉濡而弱弱反在关濡反在巅此一节有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6a 页 WYG0783-0205a.png
  阙文否
 答 叔和以濡弱微涩之脉见为阳气与阴血两虚
  分类于不可发汗不可下二篇之首推其所以不
  可汗下之故岂非以阳症阴脉乎而阳症阴脉大
  率归重在阳微一边观下文云阳微发汗燥不得
  眠又云阳微不可下下之则心下痞鞕差可睹矣
  其中风汗出而反燥烦一语最为扼要见无汗之
  燥烦用大青龙汤不对且有亡阳之变况于有汗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6b 页 WYG0783-0205b.png
  之燥烦其亡阳直在转盻间此即用真武汤倘恐
  不及奈何可更汗更下乎本非阙文但叔和未会
  仲景之意类此不一而足反觉重复缠扰而令读
  者茫然耳
 十六问 脉双弦而迟者必心下鞕脉大而𦂳者阳
  中有阴可下之宜大承气汤设遇此症果可下否
 答 脉双弦而迟谓左右皆然乃阴寒内凝所以心
  下必鞕其脉其症必因误下邪未尽退而反致其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7a 页 WYG0783-0205c.png
  虚寒也仲景金匮方论云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
  后虚脉所以于结胸条论脉谓太阳病脉浮而动
  数医反下之动数变迟一以误下而脉变双弦一
  以误下而脉变迟可互證也结胸条以其人邪结
  在胸不得已用大陷胸汤涤去胸间之邪则与用
  大承气汤峻攻肠中之结者悬矣然且谓脉浮大
  者不可下下之则死是并陷胸汤亦可不用也垂
  戒甚明也双弦脉即欲用下当仿用温药下之之
尚论篇 后篇卷二 第 67b 页 WYG0783-0205d.png
  例今反谓宜大承气汤下之者何耶至于脉大而
  𦂳者阳中有阴明谓伤风有寒属大青龙汤症其
  不可下更明矣两段之文回不相蒙叔和汇凑一
  处指为可下之症贻误千载诚斯道之厄也尊问
  不行其所疑具过人之识矣敬服
 
 
 尚论后篇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