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尚论篇 提要
尚论篇 提要 第 1a 页 WYG0783-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五
 尚论篇        医家类
  提要
    (臣/)等谨案尚论篇八卷
   国朝喻昌撰昌字嘉言南昌人是书本名尚论
    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其文过
    繁难举世称尚论篇者省文也首为尚论大
    意一篇谓张仲景著卒病伤寒论十六卷其
尚论篇 提要 第 1b 页 WYG0783-0001b.png
    卒病论六卷已不可复睹即伤寒论十卷亦
    劫火之馀仅得之口授其篇目先后差错赖
    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名目可
    为校正晋太医令王叔和附以己意编集成
    书共二十二篇今世所传乃宋直秘阁林亿
    所校正宋人成无己所诠注(案成无己乃金/人此云宋误谨)
    (附订/于此)二家过于尊信叔和往往先傅后经以
    叔和纬翼之词混编为仲景之书如一卷之
尚论篇 提要 第 2a 页 WYG0783-0002a.png
    平脉法二卷之序例其文原不雅驯反首列
    之则所为校正诠注乃仲景之不幸也程德
    斋因之作伤寒钤既多不经王履又以伤寒
    例居前六经病次之类伤寒病又次之至若
    杂病杂脉与伤寒无预者皆略去之定为二
    百八十三法亦无足取惟方有执作伤寒条
    辨削去叔和序例大得尊经之旨太阳三篇
    改叔和之旧以风寒之伤荣卫者分属尤为
尚论篇 提要 第 2b 页 WYG0783-0002b.png
    卓识而不达立言之旨者尚多于是重定此
    书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温夏秋伤于暑为主
    病之大纲四序之中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
    寒六经之中以太阳为大纲太阳经中又以
    风伤卫寒伤荣风寒两伤荣卫为大纲盖诸
    家所注至昌而始变其例矣次为辨叔和编
    次之失一篇次为辨林亿成无己校注之失
    一篇次为驳正王叔和序例一篇皆不入卷
尚论篇 提要 第 3a 页 WYG0783-0002c.png
    数其于伤寒论原文则六经各自为篇而以
    合病并病坏病痰病四类附三阳经末以过
    经不解差后劳复病阴阳易病三类附三阴
    经末每经文各冠以大意纲举目析颇有条
    理故医家称善本焉康熙甲寅顺天林起龙
    重刻方有执之书以昌此书附后各施评点
    极论昌之所注全出于剽窃方氏丑词毒詈
    无所不加夫儒者著书尚相祖述医家融会
尚论篇 提要 第 3b 页 WYG0783-0002d.png
    旧论何可遽非况起龙所评方氏则有言皆
    是喻氏则落笔即非亦未免先存成见有意
    吹毛殆门户之见别有所在未可据为定论
    故今仍与方氏之书并著于录焉乾隆四十
    四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陆 费 墀
尚论篇 提要 第 4a 页 WYG0783-00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论篇卷首
            新建 喻昌 撰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大意
后汉张仲景著卒病伤寒论十六卷当世兆民赖以生
全传之后世如日月之光华旦而复旦万古常明可也
斯民不幸至晋代不过两朝相隔其卒病论六卷已不
可复睹即伤寒论十卷想亦劫火之馀仅得之读者之
尚论篇 提要 第 4b 页 WYG0783-0003b.png
口授故其篇目先后差错赖有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
十三方之名目可为校正太医令王叔和附以己意编
集成书共二十二篇后人德之称为仲景之徒究竟述
者之明不及作者之圣祗令学者童而习之白首不得
其解虽有英贤辈出卒莫能舍叔和疆畛追溯仲景渊
源于是偶窥一斑者各鸣一得如庞安常朱肱许叔微
韩祗和王寔之流非不互有阐发然不过为叔和之功
臣止耳未见为仲景之功臣也今世传仲景伤寒论乃
尚论篇 提要 第 5a 页 WYG0783-0003c.png
宋秘阁臣林亿所校正宋人成无己所诠注之书也林
亿不辨朱紫菽粟谓自仲景于今八百馀年惟王叔和
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弘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皆不
及也又传称成无己注伤寒论十卷深得长沙公之秘
旨殊不知林成二家过于尊信叔和往往先传后经将
叔和卫翼仲景之辞且混编为仲景之书况其他乎如
一卷之平脉法二卷之序例其文原不雅驯反首列之
以错乱圣言则其所为校正所为诠注者乃仲景之不
尚论篇 提要 第 5b 页 WYG0783-0003d.png
幸斯道之大厄也元泰定间程德斋作伤寒钤法尤多
不经明王履并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亦窃疑
之谓仲景书甚平易明白本无深僻但王叔和杂以己
意遂使客反胜主而仲景所以创法之意沦晦不明今
欲以伤寒例居前六经病次之类伤寒病又次之至若
杂病杂脉杂论与伤寒无预者皆略去计得二百八十
三条并以治字易法字而曰二百八十三治虽有深心
漫无卓识亦何足取万历间方有执著伤寒条辨始先
尚论篇 提要 第 6a 页 WYG0783-0004a.png
即削去叔和序例大得尊经之旨然未免失之过激不
若爱礼存羊取而驳正之是非既定功罪自明也其于
太阳三篇改叔和之旧以风寒之伤荣卫者分属卓识
超越前人此外不达立言之旨者尚多大率千有馀年
若明若昧之书欲取而尚论之如日月之光昭宇宙必
先振举其大纲然后详明其节目始为至当不易之规
诚以冬春夏秋时之四序也冬伤于寒春伤于温夏秋
伤于暑热者四序中主病之大纲也举三百九十七法
尚论篇 提要 第 6b 页 WYG0783-0004b.png
分𨽻于大纲之下然后仲景之书始为全书其冬伤于
寒一门仲景立法独详于春夏秋三时者盖以春夏秋
时令虽有不同其受外感则一自可取治伤寒之法错
综用之耳仲景自序云学者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可见引伸触类治百病有馀能况同一外感乎是春夏
秋之伤温伤热明以冬月伤寒为大纲矣至伤寒六经
中又以太阳一经为大纲而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
伤荣风寒两伤荣卫为大纲向也大纲混于节目之中
尚论篇 提要 第 7a 页 WYG0783-0004c.png
无可寻绎祗觉其书之残缺难读今大纲既定然后详
求其节目始知仲景书中矩则森森毋论法之中更有
法即方之中亦更有法通身手眼始得一一点出读之
而心开识朗不复为从前之师说所爚浸假繇其道而
升堂入室仲景弥光而吾生大慰矣知我罪我亦何计

尚论篇 提要 第 8a 页 WYG0783-0005a.png
  尚论仲景伤寒论先辨叔和编次之失
尝观王叔和汇集扁鹊仲景华元化先哲脉法为一书
名曰脉经其于仲景伤寒论尤加探讨宜乎显微毕贯
曲畅创法制方之本旨以启后人之信从可也乃于汇
脉之中间一汇说不该不贯犹曰汇书之常也至于编
述伤寒全书苟简粗率仍非作者本意则吾不知之矣
如始先序例一篇蔓引赘辞其后可与不可诸篇独遗
精髓平脉一篇妄入巳见总之碎剪美锦缀以败絮盲
尚论篇 提要 第 8b 页 WYG0783-0005b.png
瞽后世无繇复睹黼黻之华泥于编述大意私淑原委
自首至尾不叙一语明是贾人居奇之术致令黄岐一
脉斩绝无遗悠悠忽忽沿袭至今所谓千古疑城莫此
难破兹欲直溯仲景全神不得不先勘破叔和如太阳
经中證绪分头后学已难入手乃更插入温病合病并
病少阳病过经不解病坐令读者茫然譬诸五榖虽为
食宝设不各为区别一概混种混收鲜不贻耕者食者
之困矣如阳明经中漫次仲景偶举问答一端𨽻于篇
尚论篇 提要 第 9a 页 WYG0783-0005c.png
首纲领倒置先后差错且无扼要至于春温夏热之證
当另立大纲颛自名篇者乃懵然不识此等大关一差
则冬伤于寒春伤于温夏秋伤于暑热之旨尽晦致后
人误以冬月之方施于春夏而归咎古方之不可以治
今病者谁之过欤至于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等證
不过条目中事耳乃另立篇名与六经并峙又何轻所
重而重所轻耶仲景之道人但知得叔和而明孰知其
因叔和而坠也哉
尚论篇 提要 第 10a 页 WYG0783-0006a.png
  尚论仲景伤寒论先辨林亿成无己校注之失
王叔和于仲景书不察大意妄行编次补缀尚存阙疑
一线观其篇首之辞谓痉湿暍虽同为太阳经病以为
宜应别论者其一徵也观其篇中谓疾病至急仓卒寻
按要旨难得故重集可与不可方治者其一徵也观其
篇末补缀脉法分为二篇上篇仍仲景之旧下篇托仲
景以传犹未至于颠倒大乱者其一徵也第其不露补
缀之痕反以平脉本名易为辨脉而阴行一字之颠倒
尚论篇 提要 第 10b 页 WYG0783-0006b.png
此吾所为讥其僭窃耳若夫林亿之校正成无己之诠
注则以脉法为第一卷矣按仲景自叙云平脉辨證为
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则脉法洵当𨽻于篇首但晋承
汉统仲景遗书未湮叔和补缀之言不敢混入姑附于
后不为无见二家不察竟移编篇首此后羚羊挂角无
迹可求讵能辨其孰为仲景孰为叔和乎然犹隐而难
识也其序例一篇明系叔和所撰何乃列于第二卷岂
以仲景之书非序例不能明耶即使言之无弊亦无先
尚论篇 提要 第 11a 页 WYG0783-0006c.png
传后经之理况其蔓引赘辞横插异气寸瑜尺瑕何所
见而崇信若是致令后学画蛇添足买椟还珠煌煌圣
言千古无色是二家羽翼叔和以成名比以长君逢君
无所逃矣至其注释之差十居六七夫先已视神髓为
糟粕矣更安望阐发精理乎
尚论篇 提要 第 12a 页 WYG0783-0007a.png
  驳正王叔和序例
   王叔和序例传习已久中人已深欲削去之而
   坊刻盛行难掩众目姑存原文驳正其失以定
   所宗非故攻击前贤实不得已之思耳
阴阳大论云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
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
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
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中杀厉之气也
尚论篇 提要 第 12b 页 WYG0783-0007b.png
 引用内经足见大意然入一毒字便开过端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
 寒邪繇肌肤而入辛苦之人邪藏肌肤则有之若膏
 粱辈冬不藏精者其寒邪且有藏于骨髓者矣是未
 可以一端定也
至春变为温病
 变字下得怪诞骇人 设谓春气既转为温则病发
 不当名伤寒当变其名为温病则正矣
尚论篇 提要 第 13a 页 WYG0783-0007c.png
至夏变为暑病
 此一语尤为无据盖暑病乃夏月新受之病岂有冬
 月伏寒春时不发至夏始发之理乎 设谓夏气既
 转为热外邪当变名为热病则正矣
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此一语更添蛇足设有冬时伏寒至春不发其邪本
 轻可知岂有反重于温之理乎其误始于杨操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繇冬时触寒所致非
尚论篇 提要 第 13b 页 WYG0783-0007d.png
时行之气也
 内经但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未尝言夏必病暑也
 但言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未尝牵引冬春也其意盖
 谓春月之病始于冬秋月之病始于夏耳此等关头
 不彻故以温热病并举故谓暑重于温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
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
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尚论篇 提要 第 14a 页 WYG0783-0008a.png
 未明伤寒先明异气借客形主似无不可但伤寒要
 领全不挈出通篇有客无主殊不可耳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
历占之九月霜降后宜渐寒向冬大寒至正月雨水节
后宜解也所以谓之雨水者以冰雪解而为雨水故也
至惊蛰二月节后气渐和暖向夏大热至秋便凉从霜
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
之伤寒也其冬有非节之暖者名曰冬温冬温之毒与
尚论篇 提要 第 14b 页 WYG0783-0008b.png
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
同證如后章
 漫衍己意明异气之轻重不同于仲景之文无涉况
 复所言纰谬 證如后章其意指篇后温疟风温温
 毒温疫为言此无识之最者也然后来诸家偏奉之
 为祖讵非得所托而传信耶真紫之夺朱郑声之乱
 雅乐矣详辨附序例后
从立春节后其中无暴大寒又不冰雪而有人壮热为
尚论篇 提要 第 15a 页 WYG0783-0008c.png
病者此属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于字费解 到底说变为温病直是诐淫生心
从春分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者皆为时行寒疫

 此正春温夏暑秋热三气主病之时何乃全不序及
 反重衍夏秋之异气搅乱经常岂以三时原无正气
 主病乎抑仲景论中原无纲领可求乎可见医事自
 晋代巳失所宗何况今日哉
尚论篇 提要 第 15b 页 WYG0783-0008d.png
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折病热犹
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
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及暑病相似
但治有殊耳
 以阳气为暴寒所折而分病热之轻重前云暑病重
 于温从此左见耳 叔和未尝序明温暑病也兹云
 异气病与温暑病相似但治有殊然则温暑病将何
 似耶将何治耶疏漏多矣
尚论篇 提要 第 16a 页 WYG0783-0009a.png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
十四气也然气候亦有应至而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
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但天地动静阴阳鼓
击者各正一气耳是以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
为冬之怒
 漫衍内经不见大意
是故冬至之后一阳爻升一阴爻降也夏至之后一阳
气下一阴气上也
尚论篇 提要 第 16b 页 WYG0783-0009b.png
 此复姤二卦之义引入序例不切
斯则冬夏二至阴阳合也春秋二分阴阳离也
 此分至之义内经谓至则气同分则气异何等明显
 才换合离二字便自骇观
阴阳交易人变病焉
 内经谓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何等圆活才换交易
 变病等字便费解此变温变暑所自来乎
此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之刚柔也
尚论篇 提要 第 17a 页 WYG0783-0009c.png
 内经谓养阳以凉以寒养阴以温以热所以然者从
 其根故也妙义合为疏出
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
病详而取之
 前云寒毒藏于肌肤此云须知留在何经而发何病
 非故自相矛盾其意实为温疟风温温毒温疫作开
 山祖师也后人孰辨其为一场懵憧乎
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餐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
尚论篇 提要 第 17b 页 WYG0783-0009d.png
湿冬必咳𠻳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
明之
 此伤于四时之正气而为病者但内经先言冬伤于
 寒春必病温乃至伤风伤暑以次递及见春夏秋三
 时之病多始于冬秋冬二时之病多始于夏耳然餐
 泄与咳嗽兼涉内因惟伤寒伤温伤暑方是外感之
 正仲景会此意故以伤寒立论而包举温暑在内如
 丝入扣始非不知而作若叔和引经止以春夏秋冬
尚论篇 提要 第 18a 页 WYG0783-0010a.png
 为序浑与流俗之见无别矣此岐路之纷趋所繇来
 者远也
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施方治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
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
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今
搜采仲景旧论录其證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
者拟防世急也
 仲景之书叔和但言搜采其非寤寐神游可知所以
尚论篇 提要 第 18b 页 WYG0783-0010b.png
 不窥作者之原漫无表章之实孰谓叔和为仲景之
 徒耶
又土地温凉高下不同物性刚柔餐居亦异是故黄帝
兴四方之问岐伯举四治之能以训后贤开其未悟者
临病之工宜须两审也
 仲景于黄岐之道以述为作另辟手眼叔和凡引内
 经之文皆非典要安能发明其什一
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
尚论篇 提要 第 19a 页 WYG0783-0010c.png
必死尺寸俱浮者太阳之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
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
二三日发以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乾不得
卧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
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府者
可汗而已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以
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乾尺寸俱沉者少阴
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
尚论篇 提要 第 19b 页 WYG0783-0010d.png
燥舌乾而渴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
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皆受病
已入于府可下而已
 入府未入府少变内经入藏原文此处却精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
口乾烦满而渴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
身热不欲食讝语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
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阴三阳
尚论篇 提要 第 20a 页 WYG0783-0011a.png
五藏六府皆受病则荣卫不行府藏不通则死矣
 其得病阴阳两證俱见其传经亦阴阳两经俱传则
 邪气弥满充斥法当三日主死然必水浆不入不知
 人者方为荣卫不行府藏不通更越三日而阳明之
 经脉始绝也引内经微旨序两感病甚精
其不两感于寒更不传经不加异气者至七日太阳病
衰头痛少愈也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歇也九日少阳
病衰耳聋微闻也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
尚论篇 提要 第 20b 页 WYG0783-0011b.png
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舌乾(乾当/作润)已而嚏也十二日厥
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人精神爽慧也
 自凡伤于寒则为病热至此皆内经热论篇原文叔
 和但增更不传经八个字便有许多牵强
若过十三日以上不间尺寸陷者大危
 尺寸之脉深陷正气衰微莫能载邪外出既已通经
 其病不间诚为危候
若更感异气变为他病者当依旧坏證病而治之
尚论篇 提要 第 21a 页 WYG0783-0011c.png
 仲景于坏證全不立法其太阳经之坏證知犯何逆
 原用太阳经本法治之其少阳经之坏證知犯何逆
 原用少阳经本法治之岂有更加异气可杂用太少
 二经诸法治之之理观此则叔和漫不知坏證作何
 解乃教后人遵用其法所谓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
 坑也悲哉
若脉阴阳俱盛重感于寒者变为温疟阳脉浮滑阴脉
濡弱者更遇于风变为风温阳脉洪数阴脉实大者更
尚论篇 提要 第 21b 页 WYG0783-0011d.png
遇温热变为温毒温毒为病最重也阳脉濡弱阴脉弦
𦂳者更遇温气变为温疫以此冬伤于寒发为温病脉
之变證方治如法
 叔和每序伤寒必插入异气欲鸣已得也及序异气
 则借意难经自作聪明漫拟四变疑鬼疑神浸成妖
 妄难经虽云伤寒有五其脉有变否变者辨也辨脉
 定證也设使叔和稍为平易但云冬伤于寒至春重
 感于寒其脉阴阳俱盛者名为温疟冬伤于寒至春
尚论篇 提要 第 22a 页 WYG0783-0012a.png
 更遇于风其脉阳浮滑阴濡弱者名为风温乃至温
 毒温疫俱顺理立说则虽拟病失伦而大关不害为
 正其如叔和未肯平易何后世但知叔和为伤寒论
 作序例不识其草泽奸雄称孤道寡故有晋以后之
 谭医者皆伪统也今移论春温大意并论温疫大意
 二篇附序例后其详载在春温卷中
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锢疾小儿女子益
以滋甚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
尚论篇 提要 第 22b 页 WYG0783-0012b.png
治之罕有不愈者患人忍之数日乃说邪气入藏则难
可制此为家有患备虑之要
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
则易愈矣如或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服
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须治之
 此巴人下里之音通国所为和之者乎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始表中风寒入里则不消
矣未有温覆而当不消散者不在證治拟欲攻之犹当
尚论篇 提要 第 23a 页 WYG0783-0012c.png
先解表乃可下之若表已解而内不消非大满犹生寒
热则病不除若表已解而内不消大满大实坚有燥屎
自可除下之虽四五日不能为祸也若不宜下而便攻
之内虚热入协热遂利烦燥诸变不可胜数轻者困笃
重者必死矣
 叔和笔力软弱缠扰如此一段入理深谭正未可及
 后人不善读者每遇阳明二三日下證藉为口实延
 至六七日方下而枯槁无救者多矣此则于叔和何
尚论篇 提要 第 23b 页 WYG0783-0012d.png
 尤
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
 引难经辞不达意最足惑人其意谓阳邪不解下入
 阴中以阳乘阴则为阳盛阴虚故可下而不可汗然
 前云此三阴邪入于里可下而已于理甚精此但云
 阳盛阴虚则阳邪或在本位而未入于府尚不可知
 安见其可下乎若然所云大满犹生寒热不可攻下
 之说自相矛盾矣
尚论篇 提要 第 24a 页 WYG0783-0013a.png
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阳虚阴盛多有直中阴经之候汗之则愈谭何容易
 其意谓阴乘阳位则为阳虚阴盛故可汗而不可下
 然外邪初入阳分终非阴盛可拟难经有问有答即
 表病里曷不绎明引之
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虚盛之
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岂容易哉况桂枝下
咽阳盛则毙
尚论篇 提要 第 24b 页 WYG0783-0013b.png
 风邪入卫则为阳邪炽盛于表仲景用桂枝汤以解
 散肌表之邪正天然不易之良法也何反搆此危词
 岂误以寒邪入荣为阳盛耶夫寒邪入荣但为阴邪
 炽盛于表所以仲景于脉浮𦂳无汗者有桂枝之禁
 谓当用麻黄汤也即误用桂枝亦未必遂成死證况
 于下咽即毙视等砒霜妄为郑重叔和全不达仲景
 之旨毋怪后人之吠声矣
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尚论篇 提要 第 25a 页 WYG0783-0013c.png
 即难经阳虚阴盛下之则死之说衍入承气务以惑
 人 直中阴经之證大势阴盛阳虚传经伤寒之證
 大势阳盛阴虚疟證大势阴阳更盛更虚内伤證大
 势阴阳偏盛偏虚不可同语亦不必语
死生之要在乎须臾视身之尽不暇计日此阴阳虚实
之交错其候至微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而医术
浅狭懵然不知病源为治乃误使病者殒没自谓其分
至令冤魂塞于冥路死尸盈于旷野仁者鉴此岂不痛
尚论篇 提要 第 25b 页 WYG0783-0013d.png

凡两感病俱作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而执迷
妄意者乃云神丹甘遂合而饮之且解其表又除其里
言巧似是其理实违夫智者之举错也常审以慎愚者
之动作也必果而速安危之变岂可诡哉世上之士但
务彼翕习之荣而莫见此倾危之败惟明者居然能护
其本近取诸身夫何远之有焉
 两感病治有先后发表攻里本自不同持说甚正惜
尚论篇 提要 第 26a 页 WYG0783-0014a.png
 其不致详耳
凡发汗温服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当促
其间可半日中进三服若与病相阻即便有所觉病重
者一日一夜当晬时观之若服一剂病證犹在故当复
作本汤服之至有不肯汗出服三剂乃解若汗不出者
死病也
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
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至
尚论篇 提要 第 26b 页 WYG0783-0014b.png
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證而与之与之常令不
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
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忽然大汗出是为自愈也
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
饮水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也
 时气病饮水能消不能消当与勿强与有次第
凡得病厥脉动数服汤药更迟脉浮大减少初躁后静
此皆愈證也
尚论篇 提要 第 27a 页 WYG0783-0014c.png
凡治温病可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三
十六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为灾并中髓也
 引用内经五十九刺之法治温中窾
凡脉四损三日死平人四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四损脉
五损一日死平人五息病人脉一至名曰五损脉六损
一时死平人六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六损脉盛身寒得
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脉阴阳俱盛大汗出不解
者死脉阴阳俱虚热不止者死脉至乍疏乍数者死脉
尚论篇 提要 第 27b 页 WYG0783-0014d.png
至如转索者其日死讝言妄语身微热脉浮大手足温
者生逆冷脉沈细者不过一日死矣此以前是伤寒热
病證候也
 引损脉入伤寒大谬 按仲景遵内经热病之旨作
 伤寒论明以内经为例叔和可无序也即欲附赘引
 内经原文发明切要以便后学足矣其插入异气蔓
 衍繁文诚何心哉岂以仲景所无炼石足补天缺耶
 则自勒一家言另编其后听人之从违可耳乃造不
尚论篇 提要 第 28a 页 WYG0783-0015a.png
 经之说混乱经常至经常大义不挈一语以此网罗
 英贤悉入彀中其授受之途盖已千年长夜矣有志
 跻仲景之堂者能无大剖叔和之藩也哉
尚论篇 提要 第 29a 页 WYG0783-0015c.png
  论春温大意并辨叔和四变之妄
喻昌曰春温之證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冬
不藏精春必病温此论温起之大原也伤寒论云太阳
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
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
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
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
引日再逆促命期此论温成之大势也仲景以冬不藏
尚论篇 提要 第 29b 页 WYG0783-0015d.png
精之温名曰风温其脉阴阳俱浮正谓少阴肾与太阳
膀胱一藏一府同时病发所以其脉俱浮也发汗后身
反灼热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一一
尽显少阴本證则不可复从太阳为治况脉浮自汗更
加汗之医杀之也所以风温證断不可汗即误下误火
亦经气伤而阴精尽皆为医促其亡而一逆再逆促命
期矣于此见东海西海心同理同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后人不察惜其有论无方讵知森森治法全具于太阳
尚论篇 提要 第 30a 页 WYG0783-0016a.png
少阴诸经乎晋王叔和不究仲景精微之蕴栽风种电
为不根之谭妄立温疟风温温毒温疫四变不思时发
时止为疟疟非外感之正病也春木主风而气温风温
即是温證之本名也久病不解其热邪炽盛是为温毒
温毒亦病中之病也至温疫则另加一气乃温气而兼
瘟气又非温證之常矣今且先辨温疟温疟正冬不藏
精之候但其感邪本轻故止成疟耳黄帝问温疟舍于
何藏岐伯对曰温疟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
尚论篇 提要 第 30b 页 WYG0783-0016b.png
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
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
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则
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
后寒名曰温疟此可见温疟为冬不藏精故寒邪得以
入肾又可见温疟遇温尚不易发必大暑大汗始发之
也叔和反以重感于寒立说岂其不读内经乎抑何不
思之甚耶今且再辨风温春月时令本温且值风木用
尚论篇 提要 第 31a 页 WYG0783-0016c.png
事风温二字自不得分之为两凡病温者悉为风温即
如初春地气未升无湿温之可言也天气微寒无温热
之可言也时令和煦无温疫之可言也其所以主病之
故全系于风试观仲景于冬月正病以寒统之则春月
正病定当以风统之矣夫风无定体在八方则从八方
在四时则从四时春之风温夏之风热秋之风凉冬之
风寒自然之道也叔和因仲景论温条中重挈风温故
谓另是一病不知仲景于温證中特出手眼致其叮咛
尚论篇 提要 第 31b 页 WYG0783-0016d.png
见冬不藏精之人两肾间先已习习风生得外风相召
而病发必全具少阴之證故于温字上加一风字以别
太阳之温耳叔和妄拟重感重变乃至后人作赋云风
温湿温分发正汗则危恶难医又云因知风温汗不休
当用汉防已隔靴搔痒于本来之面目安在哉今且再
辨温毒夫温證中之有温毒一如伤寒證中之有阳毒
阴毒也伤寒不以寒毒另为一證则温病何得以温毒
更立一名耶况温毒复有阴阳之辨太阳温證病久不
尚论篇 提要 第 32a 页 WYG0783-0017a.png
解结成阳毒少阴温證病久不解结成阴毒叔和不知
风温为阴邪故但指温毒为阳毒以致后人袭用黑膏
紫雪阴毒当之惨于锋刃其阶厉亦至今未已耳其温
疫一證另辨致详
尚论篇 提要 第 33a 页 WYG0783-0017c.png
  详论温疫以破大惑
喻昌曰圣王御世春无愆阳夏无伏阴秋无凄风冬无
苦雨乃至民无夭札物无疵疠太和之气弥满乾坤安
有所谓温疫哉然而周礼傩以逐疫方相氏掌之则温
疫之繇来古有之矣乡人傩孔子朝服而致其诚敬盖
以装演巨像为傩神不过彷佛其形圣人以正气充塞
其间俾疫气潜消乃位肓之实功耳古人元旦汲清泉
以饮芳香之药上已采兰草以袭芳香之气重涤秽也
尚论篇 提要 第 33b 页 WYG0783-0017d.png
后汉张仲景著伤寒论欲明冬寒春温夏秋暑热之正
自不能并入疫病以混常法然至理已毕具于脉法中
叔和不为䌷绎乃谓重感于寒变为温疫又谓春时应
暖而复大寒夏时应大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
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
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又谓冬温
之毒与伤寒大异冬温复有先后更相重沓亦有轻重
为治不同又谓从春分节以后至秋分节前天有暴寒
尚论篇 提要 第 34a 页 WYG0783-0018a.png
者皆为时行寒疫也盖以春夏秋为寒疫冬月为温疫
所以又云三月四月或有暴寒其时阳气尚弱为寒所
折病热犹轻五月六月阳气已盛为寒所折病热则重
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后人奉此而
广其义谓春感清邪在肝夏感寒邪在心秋感热邪在
肺冬感温邪在肾埙篪递奏举世若狂矣嗟嗟疫邪之
来果寒折阳气乘其所胜而直入精神魂魄之藏人无
噍类久矣更有谓疫邪无形象声臭定时定方可言是
尚论篇 提要 第 34b 页 WYG0783-0018b.png
以一岁之中长幼莫不病此至此伤寒者百无一二治
法非疏里则表不透非战汗则病不解愈摹愈远究竟
所指之疫仍为伤寒伤温伤暑热之正病疏里则下早
可知战汗则失表可知秪足自呈败阙耳夫四时不正
之气感之者因而致病初不名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
气混合不正之气斯为疫矣以故鸡瘟死鸡猪瘟死猪
牛马瘟死牛马推之于人何独不然所以饥馑兵凶之
际疫病盛行大率春夏之交为甚盖温暑热湿之气交
尚论篇 提要 第 35a 页 WYG0783-0018c.png
结互蒸人在其中无隙可避病者当之大汗淋漓一人
病气足充一室况于连床并榻沿门阖境共酿之气益
以出户尸虫载道腐殣燔柴掩席委壑投崖种种恶秽
上溷苍天清净之气下败水土物产之气人受之者亲
上亲下病从其类有必然之势如世俗所称大头瘟者
头面腮颐肿如瓜瓠者是也所称虾蟆瘟者喉痹失音
颈筋胀大者是也所称瓜瓤瘟者胸高胁起呕汁如血
者是也所称疙瘩瘟者遍身红肿发块如瘤者是也所
尚论篇 提要 第 35b 页 WYG0783-0018d.png
称绞肠瘟者腹鸣乾呕水泄不通者是也所称软脚瘟
者便清泄白足重难移者是也小儿痘疮尤多以上疫
證不明治法咸委劫运良可伤悼大率温疫痘疹古昔
无传不得圣言折衷是以堕落叔和坑堑曾不若俗见
摸索病状反可顾名思义也昌幸微窥仲景一斑其平
脉篇中云寸口脉阴阳俱𦂳者法当清邪中于上焦浊
邪中于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洁也浊邪中下名曰浑也
阴中于邪必内慄也凡二百六十九字阐发奥理全非
尚论篇 提要 第 36a 页 WYG0783-0019a.png
伤寒中所有事乃论疫邪从入之门变病之总所谓赤
文绿字开天辟地之宝符人自不识耳篇中大意谓人
之鼻气通于天故阳中雾露之邪者为清邪从鼻息而
上入于阳入则发热头痛项强颈挛正与俗称大头瘟
虾蟆瘟之说符也人之口气通于地故阴中水土之邪
者为饮食浊味从口舌而下入于阴入则其人必先内
慄足膝逆冷便溺妄出清便下重脐筑揪痛正与俗称
绞肠瘟软脚瘟之说符也然从鼻从口所入之邪必先
尚论篇 提要 第 36b 页 WYG0783-0019b.png
注中焦以次分布上下故中焦受邪因而不治中焦不
治则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流其酿变即现中焦
俗称瓜瓤温疙瘩瘟等證则又阳毒痈脓阴毒遍身青
紫之类也此三焦定位之邪也若三焦邪溷为一内外
不通藏气熏蒸上焦怫郁则口烂食龂卫气前通者因
热作使游行经络藏府则为痈脓荣气前通者因召客
邪嚏出声嗢咽塞热拥不行则下血如豚肝然以荣卫
渐通故非危候若上焦之阳下焦之阴两不相接则脾
尚论篇 提要 第 37a 页 WYG0783-0019c.png
气于中难以独运斯五液注下下焦不阖而命难全矣
伤寒之邪先行身之背次行身之前次行身之侧繇外
廓而入温疫之邪则直行中道流布三焦上焦为清阳
故清邪从之上入下焦为浊阴故浊邪从之下入中焦
为阴阳交界凡清浊之邪必从此区分甚者三焦相溷
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故声嗢咽塞口烂食龂者亦
复下血如豚肝非定中上不及下中下不及上也伤寒
邪中外廓故一表即散疫邪行在中道故表之不散伤
尚论篇 提要 第 37b 页 WYG0783-0019d.png
寒邪入胃府则腹满便坚故可攻下疫邪在三焦散漫
不收下之复合此与治伤寒表里诸法有何干涉奈何
千年愦愦试折衷以圣言从前谬迷宁不涣然冰释哉
治法未病前预饮芳香正气药则邪不能入此为上也
邪既入急以逐秽为第一义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
解毒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
之兼以解毒荣卫既通乘势追拔勿使潜滋详订诸方
载春温方后
尚论篇 提要 第 38a 页 WYG0783-0020a.png
 有问春夏秋蒸气成疫岂冬温独非疫耶余曰冬月
 过温肾气不藏感而成病正与不藏精之春温无异
 计此时有春无冬三气即得交蒸成疫然遇朔风骤
 发则蒸气化乌有矣是以东南冬月患正伤寒者少
 患冬温及痘疮者最多西北则秋冬春皆患正伤寒
 殊无温疫痘疮之患矣此何以故西北土高地燥即
 春夏气难上升何况冬月之凝冱东南土地卑湿为
 雾露之区蛇龙之窟其温热之气得风以播之尚有
尚论篇 提要 第 38b 页 WYG0783-0020b.png
 可耐设旦暮无风水中之鱼衣中之虱且为飞扬况
 于人乎蒸气中原杂诸秽益以病气死气无分老少
 触之即同一病状矣此时朔风了不可得故其气转
 积转暴虽有薰风但能送热不能解凉盛世所谓解
 愠阜财者在兵荒反有注邪布秽之事矣叔和以夏
 应大热而反大寒为疫讵知大寒正疫气消弭之候
 乎故疫邪炽盛惟北方始能消受诗恶谮人思欲投
 畀有北以熄其燄析义精矣乡绅万吉人营葬五雷
尚论篇 提要 第 39a 页 WYG0783-0020c.png
 惊蛇之地触动土瘟壮者病疫少者病痘一夕暴死
 五人余令于茔北掘井二丈投猪首馒首蒸饭促引
 土气下收旋封其井即得安全无损此余偶试杨曾
 之秘非心得也范文正公守饶冬温吏请祷雪公取
 薄冰置座嘿坐良久瑞雪满空顷深三尺蟊贼疫鬼
 何地潜踪耶可见先儒退藏于密借凝冰为影草已
 摄大地于清泠之渊矣讵非法王手眼乎
 
尚论篇 提要 第 39b 页 WYG0783-0020d.png
 
 
 
 
 
 
 
 尚论篇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