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瘟疫论 卷下
瘟疫论 卷下 第 1a 页 WYG0779-00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瘟疫论卷下
            明 吴有性 撰
  杂气论
日月星辰天之有象可睹水火土石地之有形可求昆
虫草木动植之物可见寒热温凉四时之气往来可觉
至于山岚瘴气岭南毒雾咸得地之浊气犹或可察而
惟天地之杂气种种不一亦犹天之有日月星辰地之
瘟疫论 卷下 第 1b 页 WYG0779-0031b.png
有水火土石气交之中有昆虫草木之不一也草木有
野葛巴豆星辰有罗计荧惑昆虫有毒蛇猛兽土石有
雄硫硵信万物各有善恶不等是知杂气之毒亦有优
劣也然气无形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复无臭何能得
睹得闻人恶得而知其气又恶得而知其气之不一也
是气也其来无时其著无方众人有触之者各随其气
而为诸病焉其为病也或时众人发颐或时众人头面
浮肿俗名为大头瘟是也或时众人咽痛或时声哑俗
瘟疫论 卷下 第 2a 页 WYG0779-0032a.png
名为虾蟆瘟是也或时众人疟痢或为痹气或为痘疮
或为斑疹或为疮疥疔尰或时众人目赤肿痛或时众
人呕血暴下俗名为瓜瓤瘟探头瘟是也或时众人瘿
痎俗名为疙瘟是也为病种种难以枚举大约病偏
于一方延门合户众人相同者皆时行之气即杂气为
病也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盖当时适有某气专
入某脏府某经络专发为某病故众人之病相同是知
气之不一非关脏府经络或为之證也夫病不可以年
瘟疫论 卷下 第 2b 页 WYG0779-0032b.png
岁四时为拘盖非五运六气所能定者是知气之所至
无时也或发于城市或发于村落他处截然无有是知
气之所著无方也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
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厉气虽有多寡不同然无岁不
有至于瓜瓤瘟疙瘟缓者朝发夕死急者顷刻而亡
此又诸疫之最重者幸而几百年来罕有之證不可以
常疫并论也至于发颐咽痛目赤斑疹之类其时村落
中偶有一二人所患者虽不与众人等然考其症甚合
瘟疫论 卷下 第 3a 页 WYG0779-0032c.png
某年某处众人所患之病纤悉相同治法无异此即当
年之杂气但目今所钟不厚所患者希少耳此又不可
以众人无有断为非杂气也况杂气为病最多而举世
皆误认为六气假如误认为风者如大麻风鹤膝风痛
风历节风老人中风肠风厉风痫风之类槩用风药未
尝一效实非风也皆杂气为病耳至又误认为火者如
疔疮发背痈疽尰毒气毒流注流火丹毒与夫发斑痘
疹之类以为诸痛疮疡皆属心火投芩连栀柏未尝一
瘟疫论 卷下 第 3b 页 WYG0779-0032d.png
效实非火也亦杂气之所为耳至于误认为暑者如霍
乱吐泻疟痢暴注腹痛绞肠痧之类皆误认为暑因作
暑證治之未尝一效与暑何与焉至于一切杂證无因
而生者并皆杂气所成从古未闻者何耶盖因诸气来
而不知感而不觉惟向风寒暑湿所见之气求之既已
错认病原未免误投他药大易所谓或系之牛行人之
得邑人之灾也刘河间作原病式盖祖五运六气百病
皆原于风寒暑湿燥火谓无出此六气为病而不知杂
瘟疫论 卷下 第 4a 页 WYG0779-0033a.png
气为病更多于六气良以六气有限现在可测杂气无
穷茫然不可测也专务六气不言杂气焉能包括天下
之病欤
  论气盛衰
其年疫气盛行所患皆重最能传染即童辈皆知其为
疫至于微疫似觉无有盖毒气所钟不厚也
其年疫气衰少闾里所患者不过几人且不能传染时
师皆以伤寒为名不知者固不言疫知者亦不便言疫
瘟疫论 卷下 第 4b 页 WYG0779-0033b.png
然则何以知其为疫盖脉證与盛行之年所患之證纤
悉相同至于用药取效毫无差别是以知瘟疫四时皆
有常年不断但有多寡轻重耳
疫气不行之年微疫转有众人皆以感冒为名实不知
为疫也设用发散之剂虽不合病原然亦无大害疫自
愈实非药也即不药亦自愈至有稍重者误投发散其
害尚浅若误用补剂及寒凉反成痼疾不可不辨
  论气所伤不同
瘟疫论 卷下 第 5a 页 WYG0779-0033c.png
所谓杂气者虽曰天地之气实由方土之气也盖其气
从地而起有是气则有是病譬如所言天地生万物然
亦由方土之产也彼植物藉雨露而滋生动物藉饮食
而颐养必先有是气然后有是物推而广之有无限之
气因有无限之物也但二五之精未免生尅制化是以
万物各有宜忌宜者益而忌者损损者制也故万物各
有所制如猫制鼠如鼠制象之类既知以物制物即知
以气制物矣以气制物者蟹得雾则死枣得雾则枯之
瘟疫论 卷下 第 5b 页 WYG0779-0033d.png
类此有形之气动植之物皆为所制也至于无形之气
偏中于动物者如牛瘟羊瘟鸡瘟鸭瘟岂但人疫而已
哉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
究其所伤不同因其气各异也知其气各异故谓之杂
气夫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气即是物物即是
气知气可以制物则知物之可以制气矣夫物之可以
制气者药物也如蜒蚰解蜈蚣之毒猫肉治鼠瘘之溃
此受物气之为病是以物之气制物之气犹或可测至
瘟疫论 卷下 第 6a 页 WYG0779-0034a.png
于受无形杂气为病莫知何物之能制矣惟其不知何
物之能制故勉用汗吐下三法以决之嗟乎即三法且
不能尽善况乃知物乎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
之到病已不烦君臣佐使品味加减之劳矣
  蛔厥
疫邪传里胃热如沸蛔动不安下既不通必反于上蛔
因呕出此常事也但治其胃蛔厥自愈每见医家妄引
经论以为脏寒蛔上入膈其人当吐蛔又云胃中冷必
瘟疫论 卷下 第 6b 页 WYG0779-0034b.png
吐蛔之句便用乌梅圆或理中安蛔汤方中乃细辛附
子乾姜桂枝川椒皆辛热之品投之如火上添油殊不
知疫證表里上下皆热始终从无寒證者不思现前事
理徒记纸上文辞以为依经傍注坦然用之无疑因此
误人甚众
  呃逆
胃气逆则为呃逆吴中称为冷呃以冷为名遂指为胃
寒不知寒热皆令呃逆且不以本證相参专执俗语为
瘟疫论 卷下 第 7a 页 WYG0779-0034c.png
寒遂投丁茱姜桂误人不少吾愿执辞害义者临證猛

治法各从其本證而消息之如见白虎證则投白虎见
承气證则投承气膈间痰闭则宜导痰如果胃寒丁香
柿蒂散宜之然不若四逆汤功效殊捷要之但治本證
呃自止其他可以类推矣
  似表非表似里非里
时疫初起邪气蟠踞于中表里阻隔里气滞而为闷表
瘟疫论 卷下 第 7b 页 WYG0779-0034d.png
气滞为头疼身痛因见头疼身痛往往误认为伤寒表
證因用麻黄桂枝香苏葛根败毒九味羌活之类此皆
发散之剂强求其汗妄耗津液经气先伤邪气不损依
然发热也更有邪气传里表气不能通于内必壅于外
每至午后潮热热甚则头胀痛热退则已此岂表实者
耶以上似表误为表證妄投升散之剂原邪愈实火气
上升头疼转甚须下之里气一通经气降而头疼立止
若果感冒头疼无时不痛为可辨也且有别證相参不
瘟疫论 卷下 第 8a 页 WYG0779-0035a.png
可一途而取 若汗若下后脉静身凉浑身肢节反加
痛甚一如被杖一如坠伤少动则痛苦号呼此经气虚
荣卫行涩也三四日内经气渐回其痛渐止虽不药必
自愈设妄引经论以为风湿相搏一身尽痛不可转侧
遂投疏风胜湿之剂身痛反剧似此误人甚众
伤寒传胃即便潮热谵语下之无辞今时疫初起便作
潮热热甚亦能谵语误认为里證妄用承气是为诛伐
无辜不知伏邪附近于胃邪未入府亦能潮热午后热
瘟疫论 卷下 第 8b 页 WYG0779-0035b.png
甚亦能谵语不待胃实而后能也假令常疟热甚亦作
谵语瘅疟不恶寒但作潮热此岂胃实者耶以上似里
證误投承气里气先虚及邪陷胃转见胸腹胀满烦渴
益甚病家见势危笃以致更医医见下药病甚乃指大
黄为砒毒或投泻心或投柴胡枳桔留邪在胃变證日
增神脱气尽而死向则不应下而反下之今则应下而
反失下盖因表里不明用药前后失序之误
  论食
瘟疫论 卷下 第 9a 页 WYG0779-0035c.png
时疫有首尾皆能食者此邪不传胃切不可绝其饮食
但不宜过食耳 有愈后数日微渴微热不思食者此
微邪在胃正气衰弱强与之即为食复 有下后一日
便思食食之有味当与之先与米饮一小杯加至茶瓯
渐进稀粥不可尽意饥则再与如忽加吞酸反觉无味
乃胃气伤也当停谷一日胃气复复思食也仍如渐进
法 有愈后十数日脉静身凉表里俱和但不思饮食
者此中气不苏当与粥饮迎之得谷后即思食觉饥久
瘟疫论 卷下 第 9b 页 WYG0779-0035d.png
而不思食者一法以人参一钱煎汤与之少引胃气忽
觉思食便可勿服
  论饮
烦渴思饮酌量与之若引饮过多自觉水停心下名停
饮宜四苓散最效 如大渴思饮冰水及冷饮无论四
时皆可量与盖内热之极得冷饮相救甚宜能饮一升
止与半升宁使少顷再饮至于梨汁藕汁蔗浆西瓜皆
可备不时之需如不欲饮冷当易白滚汤与之乃至不
瘟疫论 卷下 第 10a 页 WYG0779-0036a.png
思饮则知胃和矣
四苓汤
  白茯苓(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猪苓(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取长流水煎服古方有五苓散用桂枝者以太阳中
 风表證未罢并入膀胱用四苓以利小便加桂枝以
 解表邪为双解散即如少阳并于胃以大柴胡合表
 里而治之今人但见小便不利便用桂枝何异聋者
 之听宫商胃本无病故用白术以健中今不用白术
瘟疫论 卷下 第 10b 页 WYG0779-0036b.png
 者疫邪传胃而渴白术性壅恐以实填实也加陈皮
 者和中利气也
  损复
邪之伤人也始而伤气继而伤血继而伤肉继而伤筋
继而伤骨邪毒既退始而复气继而复血继而复肉继
而复筋继而复骨以柔脆者易损亦易复也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故男先伤右女先伤左及其复也
男先复左女先复右以素亏者易损以素实者易复也
瘟疫论 卷下 第 11a 页 WYG0779-0036c.png
严正甫年三十时疫后脉證俱平饮食渐进忽然肢体
浮肿别无所苦此即气复也盖大病后血未盛气暴复
血乃气之依归气无所依故为浮肿嗣后饮食渐加浮
肿渐消若误投行气利水药则谬矣
张德甫年二十患禁口痢昼夜无度肢体仅存皮骨痢
虽减毫不进谷以人参一钱煎汤入口不一时身忽浮
肿如吹气毬之速自后饮食渐进浮肿渐消肿间已有
肌肉矣
瘟疫论 卷下 第 11b 页 WYG0779-0036d.png
若大病后三焦受伤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肢体浮
肿此水气也与气复悬绝宜金匮肾气丸及肾气煎若
误用行气利水药必剧凡水气足冷肢体常重气复足
不冷肢体常轻为异
俞桂玉室年四十时疫后四肢脱力竟若瘫痪数日后
右手始能动又三日左手方动又俞桂冈子室所患皆

  标本
瘟疫论 卷下 第 12a 页 WYG0779-0037a.png
诸窍乃人身之户牗也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
经曰未入于府者可汗而已已入于府者可下而已麻
徵君复增汗吐下三法总是导引其邪打从门户而出
可为治法之大纲舍此皆治标云尔今时疫首尾一于
为热独不言清热者是知因邪而发热但能治其邪不
治其热而热自已夫邪之与热犹形影相依形亡而影
未有独存者若以黄连解毒汤黄连泻心汤纯乎类聚
寒凉专务清热既无汗吐下之能焉能使邪从窍而出
瘟疫论 卷下 第 12b 页 WYG0779-0037b.png
是忘其本徒治其标何异于小儿捕影
  行邪伏邪之别
凡邪所客有行邪有伏邪故治法有难有易取效有迟
有速假令行邪者如正伤寒始自太阳或传阳明或传
少阳或自三阳入胃如行人经由某地本无根蒂因其
浮游之势病形虽重若果在经一汗而解若果传胃一
下而愈药到便能获效先伏而后行者所谓瘟疫之邪
伏于膜原如鸟栖巢如兽藏穴荣卫所不关药石所不
瘟疫论 卷下 第 13a 页 WYG0779-0037c.png
及至其发也邪毒渐张内侵于府外淫于经荣卫受伤
诸證渐显然后可得而治之方其浸淫之际邪毒尚在
膜原此时但可疏利使伏邪易出邪毒既离膜原乃观
其变或出表或入里然后可导邪而出邪尽方愈初发
之时毒势渐张莫之能禦其时不惟不能即瘳其疾而
病證日惟加重病家见症反增即欲更医医家不解亦
自惊叱竟不知先时感受邪甚则病甚邪微则病微病
之轻重非关于医人之生死全赖药石故谚有云伤寒
瘟疫论 卷下 第 13b 页 WYG0779-0037d.png
莫治头劳怯莫治尾若果正伤寒初受于肌表不过在
经之浮邪一汗即解何莫治之有此言盖指瘟疫而设
也所以疫邪方张之际势不可遏但使邪毒速离膜原
便是治法全在后段工夫识得表里虚实更详轻重缓
急投剂不致差谬如是可以万举万全即使感受之最
重者按法治之必无殒命之理若夫久病枯削酒色耗
竭耆耄风烛者此等已是天真几绝更加瘟疫自是难
支又不可同日而语矣
瘟疫论 卷下 第 14a 页 WYG0779-0038a.png
  应下诸證
舌白胎渐变黄胎
 邪在膜原舌上白胎邪在胃家舌上黄胎胎老变为
 沉香色也白胎未可下黄胎宜下
舌黑胎
 邪毒在胃薰腾于上而生黑胎有黄胎老而变焦色
 者有津液润泽作软黑胎者有舌上乾燥作硬黑胎
 者下后二三日黑皮自脱 又有一种舌上俱黑而
瘟疫论 卷下 第 14b 页 WYG0779-0038b.png
 无胎此经气非下證也妊娠多见此阴證亦有此并
 非下證 下后里證去舌尚黑者胎皮未脱也不可
 再下务在有下證方可下 舌上无胎况无下證误
 下舌反见离离黑色者危急当补之
舌芒刺
 热伤津液此疫毒之最重者急当下 老人微疫无
 下證舌上乾燥易生胎刺用生脉散生津润燥芒刺
 自失
瘟疫论 卷下 第 15a 页 WYG0779-0038c.png
舌裂
 日久失下血液枯极多有此證又热结旁流日久不
 治在下则津液消亡在上则邪火毒炽亦有此證急
 下之裂自满
舌短 舌硬 舌卷
 皆邪气胜真气亏急下之邪毒去真气回舌自舒
白砂胎
 舌上白胎乾硬如砂皮一名水晶胎乃自白胎之时
瘟疫论 卷下 第 15b 页 WYG0779-0038d.png
 津液乾燥邪虽入胃不能变黄宜急下之 若白胎
 泽润者邪在膜原也邪微胎亦微邪气盛胎如积粉
 满布其舌犹未可下久而胎色不变别有下證服三
 消饮次早舌即变黄
唇燥裂 唇焦色 唇口皮起 口臭 臭孔如烟煤
 胃家热多有此證固当下唇口皮起仍用别證互较
 鼻孔煤黑疫毒在胃下之无辞
口燥渴
瘟疫论 卷下 第 16a 页 WYG0779-0039a.png
 更有下證者宜下之下后邪去胃和渴自减若服花
 粉门冬知母冀其生津止渴殊谬 若大汗脉长洪
 而渴未可下宜白虎汤汗更出身凉渴止
目赤 咽乾 气喷如火 小便赤黑涓滴作痛 小
便极臭 扬手踯足 脉沉而数
 皆为内热之极下之无辞
潮热 谵语
 邪在胃有此證宜下 然又有不可下者详载似里
瘟疫论 卷下 第 16b 页 WYG0779-0039b.png
 非里条下又热入血室条下又神虚谵语条下
善太息
 胃家实呼吸不利胸膈痞闷每欲引气下行故然
心下满 心下高起如块 心下痛 腹胀满 腹痛
按之愈痛 心下胀痛
 以上皆胃家邪实内结气闭宜下之气通则已
头胀痛
 胃家实气不下降下之头痛立止 若初起头痛别
瘟疫论 卷下 第 17a 页 WYG0779-0039c.png
 无下證未可下
小便闭
 大便不通气结不舒大便行小便立解误服行气利
 水药无益
大便闭 转屎气极臭
 更有下证下之无辞 有血液枯竭者无表里證为
 虚燥宜蜜箭导及胆导
大肠胶闭
瘟疫论 卷下 第 17b 页 WYG0779-0039d.png
 其人平素大便不实设遇疫邪传里但蒸作极臭状
 如粘胶至死不结但愈蒸愈黏愈黏愈闭以致胃气
 不能下行疫毒无路而出不下即死但得黏胶一去
 下證自除霍然而愈
协热下利 热结旁流
 并宜下详见大便条下
四逆 脉厥 体厥
 并属气闭阳气郁内不能四布于外胃家实也宜下
瘟疫论 卷下 第 18a 页 WYG0779-0040a.png
 之 下后反见此證者为虚脱宜补
发狂
 胃家实阳气盛也宜下之 有虚烦似狂有因欲汗
 作狂并详见本条忌下
  应补诸證
向谓伤寒无补法者盖伤寒时疫均是客邪然伤于寒
者不过风寒乃天地之正气尚嫌其填实而不可补今
感疫气者乃天地之毒气补之则壅裹其毒邪火愈炽
瘟疫论 卷下 第 18b 页 WYG0779-0040b.png
是以误补之为害尤甚于伤寒此言其常也及言其变
则又有应补者或日久失下形神几脱或久病先亏或
先受大劳或老人枯竭皆当补泻兼施设因行而增虚
證者宜急峻补(虚證散在诸/篇此不再赘)补之虚證稍退切忌再补
(详见前/虚后实)补后虚證不退反加变證者危下后虚證不见
乃臆度其虚辄用补剂法所大忌凡用补剂本日不见
佳处即非应补盖人参为益元气之极品开胃气之神
丹下咽之后其效立见若用参之后元气不回胃气不
瘟疫论 卷下 第 19a 页 WYG0779-0040c.png
转者勿谓人参之功不捷盖因投之不当耳急宜另作
主张若恣意投之必加变證变證加而更投之者死
  论阴證世间罕有
伤寒阴阳二證方书皆以对待言之凡论阳證即继以
阴證读者以为阴阳二證世间均有之病所以临诊之
际先将阴阳二證在于胸次往来踌躇最易牵入误端
甚有不辨脉證但窥其人多畜少艾或适在妓家或房
事后得病或病适至行房医问及此便疑为阴證殊不
瘟疫论 卷下 第 19b 页 WYG0779-0040d.png
知病之将至虽僧尼寡妇室女童男旷夫阉宦亦皆有
之与房欲何与焉即使多畜少艾频宿娼妓房事后适
病病适至行房此际偶值病邪发于膜原气拥火郁未
免发热到底终是阳證与阴證何与焉况又不知阴證
实乃世间罕有之病而阳證似阴者何日无之究其所
以然者盖不论伤寒瘟疫传入胃家阳气内郁不能外
布即便四逆所谓阳厥是也又曰厥微热亦微厥深热
亦深其厥深者甚至凉过肘膝脉沉而微剧则通身冰
瘟疫论 卷下 第 20a 页 WYG0779-0041a.png
冷脉微欲绝虽有轻重之分总之为阳厥因其触目皆
是苟不得其要领于是误认者良多况且瘟疫每类伤
寒苟不得要领最易混淆夫瘟疫热病也从无感寒阴
自何来一也治瘟疫数百人才遇一正伤寒二也及治
正伤寒数百人才遇一正阴證三也前后统论苟非历
治多人焉能一见阴證岂非世间罕有之病耶观今伤
寒科盛行之医历数年间或偶得遇一正阴證者有之
又何必才见伤寒便疑阴證况多瘟疫又非伤寒者乎
瘟疫论 卷下 第 20b 页 WYG0779-0041b.png
  论阳證似阴
凡阳厥手足皆冷或冷过肘膝甚至手足指甲皆青黑
剧则遍身冰冷如石血凝青紫成片或六脉无力或脉
微欲绝以上脉證悉见纯阴犹以为阳證何也盖审内
證气喷如火龈烂口臭烦渴谵语口燥舌乾舌胎黄黑
或生芒刺心腹痞满小腹疼痛小便赤涩涓滴作痛非
大便燥结即大肠胶闭非协热下利即热结旁流以上
内三焦悉见阳證所以为阳厥也粗工不察内多下證
瘟疫论 卷下 第 21a 页 WYG0779-0041c.png
但见表證脉体纯阴误投温剂祸不旋踵 凡阳證似
阴者瘟疫与正伤寒通有之其有阴證似阳者此系正
伤寒家事在瘟疫无有此證故不附载详见伤寒实录
 瘟疫阳證似阴者始必由膜原以渐传里先几日发
热以后四肢逆冷 伤寒阳證似阴者始必由阳经发
热脉浮而数邪气自外渐次传里里气壅闭脉体方沉
乃至四肢厥逆盖非一日矣 其真阴者始则恶寒而
不发热其脉沉细当即四肢逆冷急投附子回阳二三
瘟疫论 卷下 第 21b 页 WYG0779-0041d.png
日失治即死 捷要辨法凡阳證似阴外寒而内必热
故小便血赤凡阴證似阳者格阳之證也上热下寒故
小便清白但以小便赤白为据以此推之万不失一
  舍病治药
尝遇微疫医者误进白虎汤数剂续得四肢厥逆病势
转剧更医谬指为阴證投附子汤病愈此非治病实治
药也虽误认病原药则偶中医者之庸病者之福也盖
病本不药自愈之證因连进白虎寒凉剽悍抑遏胃气
瘟疫论 卷下 第 22a 页 WYG0779-0042a.png
以致四肢厥逆疫邪强伏故病增剧今投温剂胃气通
行微邪流散故愈若果直中无阳阴證误投白虎一剂
立毙岂容数剂耶
  舍病治弊
一人感疫发热烦渴思饮冰水医者以为凡病须忌生
冷禁止甚严病者苦索勿与遂至两目火迸咽喉焦燥
不时烟焰上腾昼夜不寐目中见鬼无数病剧苦甚自
谓但得冷饮一滴下咽虽死无恨于是乘隙匍匐窃取
瘟疫论 卷下 第 22b 页 WYG0779-0042b.png
井水一盆置之枕傍饮一杯目顿清亮二杯鬼物潜消
三杯咽喉声出四杯筋骨舒畅饮至六杯不知盏落枕
傍竟尔熟睡俄而大汗如雨衣被湿透脱然而愈盖因
其人瘦而多火素禀阳藏始则加之以热经络枯燥既
而邪气传表不能作正汗而解误投升散则病转剧今
得冷饮表里和润所谓除弊便是兴利自然汗解宜矣
更有因食因痰因寒剂因虚陷致疾不愈者皆当舍病
求弊以此类推可以应变于无穷矣
瘟疫论 卷下 第 23a 页 WYG0779-0042c.png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
凡客邪皆有轻重之分惟疫邪感受轻者人所不识往
往误治而成痼疾假令患痢昼夜无度水谷不进人皆
知其危痢也其有感之轻者昼夜虽行四五度饮食如
常起居如故人亦知其轻痢未尝误以他病治之者凭
有积滞耳至如瘟疫感之重者身热如火头疼身痛胸
腹胀满胎刺谵语斑黄狂躁人皆知其危疫也其有感
之浅者微有头疼身痛午后稍有潮热饮食不甚减但
瘟疫论 卷下 第 23b 页 WYG0779-0042d.png
食后或觉胀满或觉恶心脉微数如是之疫最易误认
即医家素以伤寒瘟疫为大病今因證候不显多有不
觉其为疫也且人感疫之际来而不觉既感不知最无
凭据又因所感之气甚薄发时又现證不甚虽有头疼
身痛而饮食不绝力可徒步又乌得而知其疫也病人
无处追求每每妄诉病原医家不善审察未免随情错
认有如病前适遇小劳病人不过以此道其根由医家
不辨是非便引东垣劳倦伤脾元气下陷乃执甘温除
瘟疫论 卷下 第 24a 页 WYG0779-0043a.png
大热之句随用补中益气汤壅补其邪转壅转热转热
转瘦转瘦转补多至危殆 或有妇人患此适逢产后
医家便认为阴虚发热血虚身痛遂投四物汤及地黄
丸泥滞其邪迁延日久病邪益固邀遍女科无出滋阴
养血屡投不效复更凉血通瘀不知原邪仍在积热自
是不除日渐尪羸终成废痿 凡人未免七情劳郁医
者不知为疫乃引丹溪五火相煽之说或指为心火上
炎或指为肝火冲击遂乃类聚寒凉冀其直折而反凝
瘟疫论 卷下 第 24b 页 WYG0779-0043b.png
住其邪徒伤胃气疫邪不去瘀热何清延至骨立而毙
 或向有宿病淹缠适逢微疫未免身痛发热医家病
家同认为原病加重仍用前药加减有妨于疫病益加
重至死不觉者如是种种难以尽述聊举一二从是推
而广之可以应变于无穷矣
  肢体浮肿
时疫潮热而渴舌黄身痛心下满闷腹时痛脉数此应
下之證也外有通身及面目浮肿喘急不已小便不利
瘟疫论 卷下 第 25a 页 WYG0779-0043c.png
此疫兼水肿因三焦壅闭水道不行也但治其疫水肿
自已宜小承气汤向有单腹胀而后疫者治在疫若先
年曾患水肿因疫而发者但治在疫腹胀水肿自愈病
人通身浮肿下体益甚脐凸阴囊及阴茎肿大色白小
便不利此水肿也继又身大热午后益甚燥渴心下满
闷喘急大便不调此又加疫也因下之下后胀不除反
加腹满宜承气加甘遂二分弱人量减盖先肿胀续得
时疫此水肿兼疫大水在表微疫在里也故并治之时
瘟疫论 卷下 第 25b 页 WYG0779-0043d.png
疫愈后数日先自足浮肿小便不利肿渐至心腹而喘
此水气也宜治在水 时疫愈后数日先自足浮肿小
便如常虽至通身浮肿而不喘别无所苦此气复也盖
血乃气之依归夫气先血而生无所归依故暂浮肿但
静养节饮食不药自愈 时疫身赋羸弱言不足以听
气不足以息得下證少与承气下證稍减更与之眩晕
欲死盖不胜其攻也绝谷期月稍补则心腹满闷攻不
可补不可守之则元气不鼓馀邪沉匿膜原日惟水饮
瘟疫论 卷下 第 26a 页 WYG0779-0044a.png
而已以后心腹忽加肿满烦冤者向来沉匿之邪方悉
分传于表里也宜承气养荣汤一服病已设表肿未除
宜微汗之自愈 时疫得里證失下以致面目浮肿及
肢体微肿小便自利此表里气滞非兼水肿也宜承气
下之里气一疏表气亦顺浮肿顿除或见绝谷期月指
为脾虚发肿误补必剧妊娠更多此證治法同前皆得
子母俱安但当少与慎毋过剂(共七/法)
  服寒剂反热
瘟疫论 卷下 第 26b 页 WYG0779-0044b.png
阳气通行温养百骸阳气壅闭郁而为热且夫人身之
火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喜通达耳不论脏府经络表
里上下血分气分一有所阻即便发热是知百病发热
皆由于壅郁然火郁而又根于气气尝灵而火不灵火
不能自运赖气为之运所以气升火亦升气降火亦降
气行火亦行气若阻滞则火屈曲惟是屈曲热斯发矣
是气为火之舟楫也今疫邪透出于膜原气为之阻时
欲到胃是求伸而未能遽达也今投寒剂抑遏胃气气
瘟疫论 卷下 第 27a 页 WYG0779-0044c.png
益不伸火更屈曲所以反热也往往服芩连知柏之类
病人自觉反热其间偶有灵变者但言我非黄连證亦
不知其何故也窃谓医家每以寒凉清热热不能清尚
信弗疑服之反热全然不悟虽至白首终不究心悲夫
  知一
邪之着人如饮酒然凡人醉酒脉必洪而数气高身热
面目俱赤乃其常也及言其变各有不同有醉后妄言
妄动醒后全然不知者有虽沉醉而神思终不乱者醉
瘟疫论 卷下 第 27b 页 WYG0779-0044d.png
后应面赤而反刮白者应委弱而反刚强者应壮热而
反恶寒战慄者有易醉而易醒者有难醉而难醒者有
发呵欠及啑喷者有头眩眼花及头痛者因其血气虚
实之不同藏府禀赋之各异更兼过饮小饮之别考其
情状各自不同至论醉酒一也及醒一切诸态如失
凡人受邪始则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疼身痛舌上白
胎渐加烦渴乃众人之常也及言其变则各有不同或
呕或吐或喉咽乾燥或痰涎涌甚或纯乎发热或发热
瘟疫论 卷下 第 28a 页 WYG0779-0045a.png
而兼凛凛或先凛凛而后发热或先恶寒而后发热或
先一日恶寒而后发热以后即纯乎发热或先恶寒而
后发热以后渐渐寒少而热多以至纯热者或昼夜发
热者或午后潮热馀时热稍缓者有从外解者或战汗
或狂汗自汗盗汗或发斑有潜消者有从内传者或胸
膈痞闷或心腹胀满或心痛腹痛或胸胁痛或大便不
通或前后癃闭或协热下利或热结旁流有黄胎黑胎
者有口燥舌裂者有舌生芒刺舌色紫赤者有鼻孔如
瘟疫论 卷下 第 28b 页 WYG0779-0045b.png
烟煤之黑者有发黄及畜血吐血衄血大小便血汗血
𠻳血齿衄者有发颐疙瘩疮者有首尾能食者有绝谷
一两月者有无故最善反复者有愈后渐加饮食如旧
者有愈后饮食胜常二三倍者有愈后退爪脱发者至
论恶證口禁不能张昏迷不识人足屈不能伸唇口不
住牵动手足不住振战直视上视圆睁目瞑口张声哑
舌强遗尿遗粪项强发痉手足俱痉筋惕肉膶循衣摸
床撮空理线等證种种不同因其气血虚实之不同藏
瘟疫论 卷下 第 29a 页 WYG0779-0045c.png
府禀赋之有异更兼感重感轻之别考其證候各自不
同至论受邪一也及邪尽一切诸證如失所谓知其一
万事毕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此
之谓也
以上止举一气因人而变至有岁气稍有不同者有其
年众人皆从自汗而解者更有其年众人皆从战汗而
解者此又因气而变馀證大同小异皆疫气也至又杂
气为病一气自成一病每病各又因人而变统而言之
瘟疫论 卷下 第 29b 页 WYG0779-0045d.png
其变不可胜言矣医者能通其变方为尽善
  四损不可正治
凡人大劳大欲及大病久病后气血两虚阴阳并竭名
为四损当此之际忽又加疫邪气虽轻并为难治以正
气先亏邪气自陷故谚有云伤寒偏死下虚人正谓此

若正气不胜者气不足以息言不足以听或欲言而不
能感邪虽重反无胀满痞塞之症误用承气不剧即死
瘟疫论 卷下 第 30a 页 WYG0779-0046a.png
以正气愈损邪气愈伏也
若真血不足者面色萎黄唇口括白或因吐血崩漏或
因产后亡血过多或因肠风藏毒所致感邪虽重面目
又无阳色误用承气速死以荣血愈消邪气益加沉匿

若真阳不足者或四肢厥逆或下利完谷肌体恶寒恒
多泄泻至夜益甚或口鼻冷气感邪虽重反无发热燥
渴胎刺等證误用承气阳气愈消阴凝不化邪气留而
瘟疫论 卷下 第 30b 页 WYG0779-0046b.png
不行轻则渐加委顿重则下咽立毙
若真阴不足者自然五液乾枯肌肤甲错感邪虽重应
汗无汗应厥不厥误用承气病益加重以津液枯涸邪
气涩滞无能输泄也凡遇此等不可以常法正治当从
其损而调之调之不愈者稍以常法治之治之不及者
损之至也是故一损二损轻者或可挽回重者治之无
益乃至三损四损虽卢扁亦无所施矣更以老少参之
少年遇损或可调治老年遇损多见治之不及良以枯
瘟疫论 卷下 第 31a 页 WYG0779-0046c.png
魄独存化原已绝不复滋生矣
  劳复 食复 自复
疫邪已退脉證俱平但元气未复或因梳洗沐浴或因
多言妄动遂至发热前證复起惟脉不沉实为辨此名
劳复盖气为火之舟楫今则真气方长劳而复折真气
既亏火亦不前如人欲济舟楫已坏其可渡乎是火也
某经气陷则火随陷于某经陷于经络则为表热陷于
藏府则为里热虚甚热甚虚微热微治法轻则静养可
瘟疫论 卷下 第 31b 页 WYG0779-0046d.png
复重则大补气血候真气一回血脉融和表里通畅所
陷之火随气输泄自然热退而前證自除矣若误用承
气及寒凉剥削之剂变證蜂起卒至殒命宜服安神养
血汤
若因饮食所伤者或吞酸作嗳或心胸满闷而加热者
此名食复轻则损谷自愈重则消导方痊
若无故自复者以伏邪未尽此名自复当问前得某證
所发亦某證少与前药以彻其馀邪自然获愈
瘟疫论 卷下 第 32a 页 WYG0779-0047a.png
  感冒兼疫
疫邪伏而未发因感冒风寒触动疫邪相继而发也既
有感冒之因由复有风寒之脉證先投发散一汗而解
一二日续得头疼身痛潮热烦渴不恶寒此风寒去疫
邪发也以疫法治之
  疟疫兼證
疟疾二三发或七八发后忽然昼夜发热烦渴不恶寒
舌生胎刺心腹痞满饮食不进下證渐具此瘟疫著疟
瘟疫论 卷下 第 32b 页 WYG0779-0047b.png
疾隐也以疫法治之
瘟疫昼夜纯热心腹痞满饮食不进下后脉静身凉或
间曰或每日时恶寒而后发热如期者此瘟疫解疟邪
未尽也以疟法治之
  瘟疟
凡疟者寒热如期而发馀时脉静身凉此常疟也以疟
法治之设传胃者必现里證名为瘟疟以疫法治者生
以疟法治者死里證者下證也下后里證除寒热独存
瘟疫论 卷下 第 33a 页 WYG0779-0047c.png
者是瘟疫减疟證在也疟邪未去者宜疏邪去而疟势在
者宜截疟势在而挟虚者宜补疏以清脾饮截以不二
饮补以四君子方见疟门仍恐杂乱此不附载
  妇人时疫
妇人伤寒时疫与男子无二惟经水适断适来及崩漏
产后与男子稍有不同夫经水之来乃诸经血满归注
于血室下泄为月水血室者一名血海即冲任脉也为
诸经之总任经水适来疫邪不入于胃乘势入于血室
瘟疫论 卷下 第 33b 页 WYG0779-0047d.png
故夜发热谵语盖卫气昼行于阳不与阴争故昼则明
了夜行于阴与邪相搏故夜则发热谵语至夜止发热
而不谵语者亦为热入血室因有轻重之分不必拘于
谵语也经曰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胸膈并胃无
邪勿以谵语为胃实而妄攻之但热随血下则自愈若
有如结胸状者血因邪结也当刺期门以通其结活人
书治以柴胡汤然不若刺者之功捷
经水适断血室空虚其邪乘虚传入邪胜正亏经气不
瘟疫论 卷下 第 34a 页 WYG0779-0048a.png
振不能鼓散其邪为难治且不从血泄邪气何由即解
与适来者则有血虚血实之分宜柴胡养荣汤新产血
亡后过多冲任空虚与夫素善崩漏经气久虚皆能受
邪与经水适断同法
  小儿时疫
凡小儿感冒风寒疟痢等證人所易知一染时疫人所
难窥所以担误者良多何也盖由幼科专于痘疹吐泻
惊疳并诸杂證在伤寒时疫甚略之一也古人称幼科
瘟疫论 卷下 第 34b 页 WYG0779-0048b.png
为哑科盖不能尽罄所苦以告师师又安能悉乎问切
之义所以但知其身热不知其头疼身痛也但知不思
乳食心胸膨胀疑其内伤乳食安知其疫邪传胃也但
见呕吐恶心口渴下利以小儿吐泻为常事又安知其
协热下利也凡此何暇致思为时疫二也小儿赋质娇
怯筋骨柔脆一染时疫延挨失治即便两目上吊不时
惊搐肢体发痉十指钩曲甚则角弓反张必延幼科正
合渠平日学习见闻之證因多误认为慢惊风遂投抱
瘟疫论 卷下 第 35a 页 WYG0779-0048c.png
龙丸安神丸竭尽惊风之剂转治转剧因见不啼不语
又将神门眉心乱灸艾火虽微内攻甚急两阳相搏如
火加油如垆添炭死者不可胜计深为痛悯今凡遇疫
毒流行大人可染小儿岂独不可染耶但所受之邪虽
一因其气血筋骨柔脆故所现之證为异耳务宜求邪
以治故用药与大人彷佛凡五六岁以上者药当减半
一二三四岁者四分之一可也又肠胃柔脆少有差误
为祸更速临證尤宜加慎
瘟疫论 卷下 第 35b 页 WYG0779-0048d.png
  妊娠时疫
孕妇时疫设应用三承气汤须随證施治慎毋惑于参
术安胎之说病家见用承气先自惊疑或更左右嘈杂
必致医家掣肘为子母大不祥若应下之證反用补剂
邪火壅郁热毒愈炽胎愈不安耗气搏血胞胎何赖是
以古人有悬钟之喻梁腐而钟未有不落者唯用承气
逐去其邪火毒消散炎熇顿为清凉气回而胎自固当
此證候反见大黄为安胎之圣药历治历当子母俱安
瘟疫论 卷下 第 36a 页 WYG0779-0049a.png
若腹痛如锥腰痛如折此将堕欲堕之候服药亦无及
矣虽投承气但可愈疾而全母昧者以为胎堕必反咎
于医也
或诘余曰孕妇而投承气设邪未逐先损其胎当如之
何余曰结粪瘀热肠胃间事也胎附于脊肠胃之外子
宫内事也药先到胃瘀热才通胎气便得舒养是以兴
利除害于顷刻之间何虑之有但投药之际病衰七八
馀邪自愈慎勿过剂耳
瘟疫论 卷下 第 36b 页 WYG0779-0049b.png
凡妊娠时疫万有四损者不可正治当从其损而调之
产后同法非其损而误补必死(四损详见前应/补诸證条后)
  主客交
凡人向有他病尪羸或久疟或内伤瘀血或吐血便血
咳血男子遗精白浊精气枯涸女人崩漏带下血枯经
闭之类以致肌肉消烁邪火独存故脉近于数也此际
稍感疫气医家病家见其谷食暴绝更加胸膈痞闷身
疼发热彻夜不寐指为原病加重误以绝谷为脾虚以
瘟疫论 卷下 第 37a 页 WYG0779-0049c.png
身痛为血虚以不寐为神虚遂投参术归地茯神枣仁
之类愈进愈危知者稍以疫法治之发热减半不时得
睡谷食稍进但数脉不去肢体时疼胸胁锥痛过期不
愈医以杂药频试补之则邪火愈炽泻之则损脾坏胃
滋之则胶邪愈固散之则经络益虚疏之则精气愈耗
守之则日削近死盖但知其伏邪已溃表里分传里證
虽除不知正气衰微不能托出表邪留而不去因与血
脉合而为一结为痼疾也肢体时疼者邪与荣气搏也
瘟疫论 卷下 第 37b 页 WYG0779-0049d.png
脉数身热不去者邪火病郁也胁下锥痛者火邪结于
膜膈也过期不愈者凡疫邪交卸近在一七远在二七
甚至三七过此不愈者因非其治不为坏證即为痼疾
也夫痼疾者所谓客邪胶固于血脉主客交浑最难得
解且愈久益固治法当乘其大肉未消真元未败急用
三甲散多有得生者更附加减法随其平素而调之
三甲散
  鳖甲  龟甲(并用酥炙黄/为未各一钱) 甘草(三分/)
瘟疫论 卷下 第 38a 页 WYG0779-0050a.png
  川山甲(土炒黄为/末五分)  蝉退(洗净炙/乾五分)
  僵蚕(白硬者切断/生用五分)  牡蛎(煅为末五分/咽燥者酌用)
  䗪虫(三个乾者擘碎鲜者捣烂和酒少许/取汁入汤药同服其渣入诸药同煎)
  白芍药(酒炒/七分)  当归(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滤清温服 若素有老疟或瘅疟者
 加牛膝一钱何首乌一钱胃弱欲作泻者宜用九蒸
 九晒 若素有郁痰者加贝母一钱老痰者加括蒌
 霜五分善呕者勿用 若咽乾作痒者加花粉知母
瘟疫论 卷下 第 38b 页 WYG0779-0050b.png
 各五分 若素有燥𠻳者加杏仁捣烂一钱五分
 若素有内伤瘀血者倍䗪虫如无䗪虫以乾漆炒烟
 尽为度研末五分及桃仁捣烂一钱代之 服后病
 减六七馀勿服当尽调理法
  调理法
凡人胃气强盛可饥可饱若久病之后胃气薄弱最难
调理盖胃体如灶胃气如火谷食如薪合水谷之精微
升散为血脉者如焰其糟粕下转为粪者如烬是以灶
瘟疫论 卷下 第 39a 页 WYG0779-0050c.png
大则薪多火盛薪断而馀焰犹存虽薪后续而火亦然
若些小铛锅止宜薪数茎稍多则壅灭稍断则火绝死
灰而求复燃不亦难乎若夫大病之后客邪新去胃口
方开几微之气所当接续多与早与迟与皆不可也宜
先与粥饮次糊饮次糜粥次耎饭尤当循序渐进毋先
其时毋后其时当设炉火昼夜勿令断绝以备不时之
用思谷即与稍缓则胃饥如灼再缓则胃气伤反不思
食矣既不思食若照前与之虽食而弗化弗化则伤之
瘟疫论 卷下 第 39b 页 WYG0779-0050d.png
又伤不为食复者当如初进法若更多与及黏硬之物
胃气壅甚必胀满难支气绝谷存乃致反覆颠倒形神
俱脱而死矣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所谓九
传者病人各得其一非谓一病而有九传也盖瘟疫之
来邪自口鼻而感入于膜原伏而未发不知不觉已发
之后渐加发热脉洪而数此众人相同宜达原饮疏之
瘟疫论 卷下 第 40a 页 WYG0779-0051a.png
继而邪气一离膜原察其传变众人多有不同者以其
表里各异耳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
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
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
后里者有先里而后表者凡此九传其病一也医者不
知九传之法不知邪之所在如盲者之不任杖聋者之
听宫商无音可咏无路可适未免当汗不汗当下不下
或颠倒误用或寻枝摘叶但治其證不治其邪同归于
瘟疫论 卷下 第 40b 页 WYG0779-0051b.png
误一也
所言但表而不里者其證头疼身痛发热而复凛凛内
无胸满腹胀等證谷食不绝不烦不渴此邪气外传由
肌表而出或自斑消或从汗解斑者有斑疹桃花斑紫
云斑汗者有自汗盗汗狂汗战汗之异此病气之使然
不必较论但求得斑得汗为愈疾耳凡自外传者为顺
勿药亦能自愈间有汗出不彻而热不退者宜白虎汤
斑出不透而热不退者宜举斑汤有斑汗并行而愈者
瘟疫论 卷下 第 41a 页 WYG0779-0051c.png
若斑出不透汗出不彻而热不除者宜白虎合举斑汤
间有表而再表者所发未尽膜原尚有隐伏之邪或二
三日后四五日后依前发热脉洪而数及其解也斑者
仍斑汗者仍汗而愈未愈者仍如前法治之然亦稀有
至于三表者更稀有也
若但里而不表者外无头疼身痛向后亦无三斑四汗
惟胸膈痞闷欲吐不吐虽得少吐而不快此邪传里之
上者宜瓜蒂散吐之邪从吐减邪尽病已若邪传里之
瘟疫论 卷下 第 41b 页 WYG0779-0051d.png
中下者心腹胀满不呕不吐或燥结便闭或热结旁流
或协热下利或大肠胶闭并宜承气辈导去其邪邪减
病减邪尽病已上中下皆病者不可吐吐之为逆但宜
承气导之则在上之邪顺流而下呕吐立止胀满渐除
有里而再里者愈后二三日或四五日依前之證复发
在上者仍吐之在下者仍下之再里者常事甚至三里
者亦有也虽有上中下之分皆为里證
若表里分传者始则邪气伏于膜原膜原者即半表半
瘟疫论 卷下 第 42a 页 WYG0779-0052a.png
里也此传法以邪气平分半入于里则现里證半出于
表则现表證此疫家之常事然表里俱病内外壅闭既
不得汗而复不得下此不可汗强求其汗必不可得宜
承气先通其里里邪先去邪去则里气通中气方能达
表向者郁于肌肉之邪乘势尽发于肌表矣或斑或汗
盖随其性而升泄之也诸證悉去既无表里證而热不
退者膜原尚有已发之邪未尽也宜三消饮调之
若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照前表里得病宜三消饮复
瘟疫论 卷下 第 42b 页 WYG0779-0052b.png
下复汗如前而愈此亦常事至于三发者亦偶有之
若表胜于里者膜原伏邪发时传表之邪多传里之邪
少何以知之表證多而里證少当治其表里證兼之若
里證多而表證少者但治其里表證自愈
若先表而后里者始则但有表證而无里證宜达原饮
有经證者当用三阳加法经證不显但发热者不用加
法继而脉洪大而数自汗而渴邪离膜原未能出表耳
宜白虎汤辛凉解散邪从汗解脉静身凉而愈愈后二
瘟疫论 卷下 第 43a 页 WYG0779-0052c.png
三日后或四五日后依前发热宜达原饮至后反加胸
满腹胀不思谷食烦渴舌生胎刺等證加大黄微利之
久而不去在上者宜瓜蒂散吐之在中下者宜承气汤
导之
若先里而后表者始则发热渐加里證下之里證除二
三日内复发热反加头疼身痛脉浮者宜白虎汤若下
后热减不甚三四日后精神不慧脉浮者宜白虎汤汗
之服汤复不得汗者因津液枯竭也加人参覆盆则汗
瘟疫论 卷下 第 43b 页 WYG0779-0052d.png
解此近表里分传之證不在此例
若大下后大汗后表里之證悉去继而一身尽痛身如
被杖甚则不可转侧脉迟细者此汗出太过阳气不周
骨寒而痛非表證也此不必治二三日内阳气自回身
痛自愈
凡疫邪再表再里或再表里分传者医家不解反责病
家不善调理以致反复病家不解每责医家用药有误
致病复起彼此归咎胥失之矣殊不知病势之所当然
瘟疫论 卷下 第 44a 页 WYG0779-0053a.png
盖气性如此一者不可为二二者不可为一绝非医家
病家之过也但得病者向赖精神完固虽再三反复随
复随治随治随愈
间有延挨失治或治之不得其法日久不除精神耗竭
嗣后更医投药但将现在之邪拔去因而得效殊不知
膜原尚有伏邪在一二日内前證复起反加循衣摸床
神思昏愦目中不了了等證且脉气渐萎大凶之兆也
譬如行人日间趱行未晚投宿何等从容今则日间绕
瘟疫论 卷下 第 44b 页 WYG0779-0053b.png
道日暮途长急无及矣病家不咎于前医担误日时反
咎于后医既生之而复杀之良可叹也当此之际攻之
则元气几微是求速死补之则邪火愈炽精气愈烁守
之则正不胜邪必无生理三路俱亡虽有卢扁之技亦
无所施矣
 
 
 瘟疫论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