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瘟疫论 卷上
瘟疫论 卷上 第 1a 页 WYG0779-00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瘟疫论卷上
            明 吴有性 撰
  原病
病疫之由昔以为非其时有其气春应温而反大寒夏
应热而反大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而反大温得
非时之气长幼之病相似以为疫余论则不然夫寒热
温凉乃四时之常因风雨阴晴稍为损益假令秋热必
瘟疫论 卷上 第 1b 页 WYG0779-0003b.png
多晴春寒因多雨较之亦天地之常事未必多疫也伤
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之厉气在岁运
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在四时有盛衰此气之来无论
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自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
在藏府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
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缄经所谓横连膜
原是也胃为十二经之海十二经皆都会于胃故胃气
能敷布于十二经中而荣养百骸毫发之间靡所不贯
瘟疫论 卷上 第 2a 页 WYG0779-0003c.png
凡邪在经为表在胃为里今邪在膜原者正当经胃交
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其热淫之气浮越于某经即能
显某经之證如浮越于太阳则有头项痛腰痛如折如
浮越于阳明则有目痛眉棱骨痛鼻乾如浮越于少阳
则有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大槩观之邪越太阳居
多阳明次之少阳又其次也邪之所著有天受有传染
所感虽殊其病则一凡人口鼻之气通乎天气本气充
满邪不易入本气适逢亏欠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
瘟疫论 卷上 第 2b 页 WYG0779-0003d.png
昔有三人冒雾早行空腹者死饮酒者病饱食者不病
疫邪所著又何异耶若其年气来之厉不论强弱正气
稍衰者触之即病则又不拘于此矣其感之深者中而
即发感之浅者邪不胜正未能顿发或遇饥饱劳碌忧
思气怒正气被伤邪气始得张溢荣卫运行之机乃为
之阻吾身之阳气因而屈曲故为热其始也格阳于内
不及于表故先凛凛恶寒甚则四肢厥逆阳气渐积郁
极而通则厥回而中外皆热至是但热而不恶寒者因
瘟疫论 卷上 第 3a 页 WYG0779-0004a.png
其阳气之通也此际应有汗或反无汗者存乎邪结之
轻重也即使有汗乃肌表之汗若外感在经之邪一汗
而解今邪在半表半里表虽有汗徒损真气邪气深伏
何能得解必俟其伏邪已溃表气潜行于内乃作大战
精气自内由膜原以达表振战止而后热此时表里相
通故大汗淋漓衣被湿透邪从汗解此名战汗当即脉
静身凉神清气爽霍然而愈然有自汗而解者但出表
为顺即不药亦自愈也伏邪未溃所有之汗止得卫气
瘟疫论 卷上 第 3b 页 WYG0779-0004b.png
暂通热亦暂减逾时复热午后潮热者至是郁甚阳气
与时消息也自后加热而不恶寒者阳气之积也其恶
寒或微或甚因其人之阳气盛衰也其发热或短或长
或昼夜纯热或黎明稍减因其感邪之轻重也疫邪与
疟彷佛但疟不傅胃惟疫乃傅胃始则皆先凛凛恶寒
既而发热又非若伤寒发热而兼恶寒也至于伏邪动
作方有变證其迹或从外解或从内陷从外解者顺从
内陷者逆更有表里先后不同有先表而后里者有先
瘟疫论 卷上 第 4a 页 WYG0779-0004c.png
里而后表者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
里偏胜者有表里分傅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
者从外解者或发斑或战汗狂汗自汗盗汗从内陷者
胸膈痞闷心下胀满或腹中痛或燥结便秘或热结旁
流或协热下利或呕吐恶心谵语舌黄舌黑胎刺等證
因證而知变因变而知治此言其大略详见脉證治法
诸条
  瘟疫初起
瘟疫论 卷上 第 4b 页 WYG0779-0004d.png
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也初
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
头疼身痛其时邪在夹脊之前肠胃之后虽有头疼身
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伤寒表證辄用麻黄桂
枝之类强发其汗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亦不
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胃气其渴愈甚宜
达原饮
达原饮
瘟疫论 卷上 第 5a 页 WYG0779-0005a.png
  厚朴(一钱/) 草果仁(五分/) 知母(一钱/) 芍药(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五分/)  槟榔(二钱/)
 右用水二钟煎八分午后温服
 按槟榔能消能磨除伏邪为疏利之药又除岭南瘴
 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烈气雄除伏邪蟠踞三
 味协力直达其巢穴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是以为
 达原也热伤津液加知母以滋阴热伤荣气加白芍
 以和血黄芩清燥热之馀甘草为和中之用以后四
瘟疫论 卷上 第 5b 页 WYG0779-0005b.png
 味不过调和之剂如渴与饮非拔病之药也 凡疫
 邪游溢诸经当随经引用以助升泄如胁痛耳聋寒
 热呕而口苦此邪热溢于少阳经也本方加柴胡一
 钱 如腰背项痛此邪热溢于太阳经也本方加羌
 活一钱 如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乾不眠此邪
 热溢于阳明经也本方加乾葛一钱 證有迟速轻
 重不等药有多寡缓急之分务在临时斟酌所定分
 两大略而已不可执滞间有感之轻者舌上白胎亦
瘟疫论 卷上 第 6a 页 WYG0779-0005c.png
 薄热亦不甚而无数脉其不傅里者一二剂自解稍
 重者必从汗解如不能汗乃邪气蟠踞于膜原内外
 隔绝表气不能通于内里气不能达于外不可强汗
 病家见加发散之药便欲求汗误用衣被壅罨或将
 汤火熨蒸甚非法也然表里隔绝此时无游溢之邪
 在经三阳加法不必用宜照本方可也感之重者舌
 上胎如积粉满布无隙服汤后不从汗解而从内陷
 者舌根先黄渐至中央邪渐入胃此三消饮證若脉
瘟疫论 卷上 第 6b 页 WYG0779-0005d.png
 长洪而数大汗多渴此邪气适离膜原欲表未表此
 白虎汤證如舌上纯黄色兼见里證为邪已入胃此
 又承气汤證也有两三日即溃而离膜原者有半月
 十数日不傅者有初得之四五日淹淹摄摄五六日
 后陡然势张者凡元气胜者毒易傅化元气薄者邪
 不易化即不易傅设遇他病久亏适又微疫能感不
 能化安望其傅不傅则邪不去邪不去则病不瘳延
 缠日久愈沉愈伏多致不起时师误认怯證日进参
瘟疫论 卷上 第 7a 页 WYG0779-0006a.png
 菧愈壅愈固不死不休也
  传变不常
疫邪为病有从战汗而解者有从自汗盗汗狂汗而解
者有无汗竟傅入胃者有自汗淋漓热渴反甚终得战
汗方解者有胃气壅郁必用下乃得战汗而解者有表
以汗解里有馀邪不因他故越三五日前證复发者有
发黄因下而愈者有发黄因下而斑出者有竟从发斑
而愈者有里證急虽有斑非下不愈者此则傅变不常
瘟疫论 卷上 第 7b 页 WYG0779-0006b.png
亦疫之常变也有局外之变者男子适逢淫欲或向来
下元空虚邪热乘虚陷于下焦气道不施以致小便闭
塞小腹胀满每至夜即发热与导赤散五苓五皮之类
分毫不效得大承气一服小便如注而愈者或里有他
病一隅之亏邪乘宿昔所损而傅者如失血崩带经水
适来适断心痛疝气痰火喘急凡此皆非常变大抵邪
行如水惟注者受之傅变不常皆因人而使盖因疫而
发旧病治法无论某经某病但治其疫而旧病自愈
瘟疫论 卷上 第 8a 页 WYG0779-0006c.png
  急證急攻
瘟疫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胎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
午前舌变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伏邪即溃
邪毒傅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渴少减热去六七午
后复加烦躁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
重复瘀到胃急投大承气汤傍晚大下至夜半热退次
早鼻黑胎刺如失此一日之间而有三变数日之法一
日行之因其毒甚傅变亦速用药不得不𦂳设此證不
瘟疫论 卷上 第 8b 页 WYG0779-0006d.png
服药或投缓剂羁迟二三日必死设不死服药亦无及
矣尝见瘟疫二三日即毙者乃其类也
  表里分传
瘟疫舌上白胎者邪在膜原也舌根渐黄至中央乃邪
渐入胃设有三阳现證用达原饮三阳加法因有里證
复加大黄名三消饮三消者消内消外消不内不外也
此治疫之全剂惟毒邪表里分傅膜原尚有馀结者宜

瘟疫论 卷上 第 9a 页 WYG0779-0007a.png
三消饮
  槟榔  草果  厚朴  白芍
  甘草  知母  黄芩  大黄
  葛根  羌活  柴胡
 姜枣煎服
  热邪散漫
瘟疫脉长洪而数大渴复大汗通身发热宜白虎汤
白虎汤
瘟疫论 卷上 第 9b 页 WYG0779-0007b.png
  石膏(一两/)  知母(五钱/)  甘草(一钱/)
  炒米(一撮/)
 加姜煎服
 按白虎汤辛凉发散之剂清肃肌表气分药也盖毒
 邪已溃中结渐开邪气方离膜原尚未出表然内外
 之气已通故多汗脉长洪而数白虎辛凉解散服之
 或战汗或自汗而解若瘟疫初起脉虽数未至洪大
 其时邪气蟠踞于膜原宜达原饮误用白虎既无破
瘟疫论 卷上 第 10a 页 WYG0779-0007c.png
 结之能但求清热是犹扬汤止沸耳若邪已入胃非
 承气不愈误用白虎既无逐邪之能徒以刚悍而伐
 胃气反抑邪毒致脉不行因而细小又认阳證得阴
 脉妄言不治医见脉微欲绝益不敢议下日惟杂进
 寒凉以为稳当愈投愈危至死无悔当此急投承气
 缓缓下之六脉自复
  内壅不汗
邪发于半表半里一定之法也至于傅变或出表或入
瘟疫论 卷上 第 10b 页 WYG0779-0007d.png
里或表里分傅医见有表复有里乃引经论先解其表
乃攻其里此大谬也尝见大剂麻黄连进一毫无汗转
见烦躁者何耶盖发汗之理自内由中以达表今里气
结滞阳气不能敷布于外即四肢未免厥逆又安能气
液蒸蒸以达表譬如缚足之鸟乃欲飞升其可得乎盖
鸟之将飞其身必伏先纵足而后扬翅方得升举此与
战汗之义同又如水注闭其后窍则前窍不能涓滴与
发汗之义同凡见表里分傅之證务宜承气先通其里
瘟疫论 卷上 第 11a 页 WYG0779-0008a.png
里气一通不待发散多有自能汗解
  下后脉浮
里證下后脉浮而微数身微热神气或不爽此邪热浮
于肌表里无壅滞也虽无汗宜白虎汤邪从汗解 若
大下后或数下后脉空浮而数按之豁然如无宜白虎
汤加人参覆盆则汗解 下后脉浮而数原当汗解迁
延五六日脉證不改仍不得汗者以其人或自利经久
或素有他病先亏或本病日久下迟或反覆数下以致
瘟疫论 卷上 第 11b 页 WYG0779-0008b.png
周身血液枯涸故不得汗白虎辛凉除肌表散漫之热
邪加人参以助周身之血液于是经络润泽元气鼓舞
腠理开发故得汗解
  下后脉复沉
里證脉沉而数下后脉浮者当得汗解今不得汗后二
三日脉复沉者膜原馀邪复瘀到胃也宜更下之更下
后脉再浮者仍当汗解宜白虎汤
  邪气复聚
瘟疫论 卷上 第 12a 页 WYG0779-0008c.png
里證下后脉不浮烦渴减身热退越四五日复发热者
此非关饮食劳复乃膜原尚有馀邪隐匿因而复发此
必然之理不知者每每归咎于病人误也宜再下之即
愈但当少与慎勿过剂以邪气微也
  下后身反热
应下之證下后当脉静身凉今反发热者此内结开正
气通郁阳暴伸也即如炉中伏火拨开虽焰不久自息
此与下后脉反数义同 若瘟疫发膜原当日渐加热
瘟疫论 卷上 第 12b 页 WYG0779-0008d.png
胃尚无邪误用承气更加发热实非承气使然乃邪气
方张分内之热也但嫌下早之误徒伤胃气耳日后传
胃再当下之又有药烦者与此悬绝详载本条
  下后脉反数
应下失下口燥舌乾而渴身反热减四肢时厥欲得近
火壅被此阳气伏也既下厥回去炉减被脉大而加数
舌上生津不思水饮此里邪去郁阳暴伸也宜柴胡清
燥汤去花粉知母加葛根随其性而升泄之此證类近
瘟疫论 卷上 第 13a 页 WYG0779-0009a.png
白虎但热渴既除又非白虎所宜也
  因證数攻
瘟疫下后二三日或一二日舌上复生胎刺邪未尽也
再下之胎刺虽未去已无锋芒而软然热渴未除更下
之热渴减胎刺脱日后更复热又生胎刺更宜下之余
里周因之者患疫月馀胎刺凡三换计服大黄二十两
始得热不复作其馀脉證方退所以凡下不以数计有
是證则投是药医家见理不透经历未到中道生疑往
瘟疫论 卷上 第 13b 页 WYG0779-0009b.png
往遇此證反致担阁但其中有间日一下者有应连下
三四日者有应连下二日间一日者其间宽缓之施有
应用柴胡清燥汤者有应用犀角地黄汤者至投承气
某日应多与某日应少与如其不能得法亦足以误事
此非可以言傅贵乎临时斟酌
朱海畴正年四十五岁患疫得下症四肢不举身卧如
塑目闭口张舌上胎刺问其所苦不能答因问其子两
三日所服何药云进承气汤三剂每剂投大黄两馀不
瘟疫论 卷上 第 14a 页 WYG0779-0009c.png
效更无他策惟待日而已但不忍坐视更祈一诊余诊
得脉尚有神下證悉具药浅病深也先投大黄一两五
钱目有时而少动再投舌刺无芒口渐开能言三剂舌
胎少去神思稍爽四日服柴胡清燥汤五日复生芒刺
烦热又加再下之七日又投承气养荣汤热少退八日
仍用大承气肢体自能少动计半月其服大黄十二两
而愈又数日始进糜粥调理两月平复凡治千人所遇
此等不过二三人而已姑存案以备参酌
瘟疫论 卷上 第 14b 页 WYG0779-0009d.png
  病愈结存
瘟疫下后脉證俱平腹中有块按之则痛自觉有所阻
而膨闷或时有升降之气往来不利常作蛙声此邪气
已尽其宿结尚未除也此不可攻攻之徒损元气气虚
益不能傅送终无补于治结须饮食渐进胃气稍复津
液流通自能润下也尝遇病愈后食粥累月结块方下
坚黑如石
  下隔
瘟疫论 卷上 第 15a 页 WYG0779-0010a.png
瘟疫愈后脉證俱平大便二三旬不行时时作呕饮食
不进虽少与汤水呕吐愈加此为下隔盖下既不通必
返于上设误认翻胃乃与牛黄狗宝及误作寒气与藿
香丁香二陈之类误也宜调胃承气热服顿下宿结及
溏粪粘胶恶物臭不可当者呕吐立止所谓欲求南风
须开北牖是也呕止慎勿骤补若少与参菧则下焦复
闭呕吐仍作也此与病愈结存彷佛彼则妙在往来蛙
声一證故不呕而能食可见毫釐之差遂有千里之异
瘟疫论 卷上 第 15b 页 WYG0779-0010b.png
按二者大便俱闭脉静身凉一安一危者在乎气通气
塞之间而已矣
  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瘟疫可下者约三十馀證不必悉具但见舌黄心腹痞
满便于达原饮加大黄下之设邪在膜原者已有行动
之机欲离未离之际得大黄促之而下实为开门袪贼
之法即使未愈邪亦不能久羁二三日后馀邪入胃仍
用小承气彻其馀毒大凡客邪贵乎早逐乘人气血未
瘟疫论 卷上 第 16a 页 WYG0779-0010c.png
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
愈后亦易平复欲为万全之策者不过知邪之所在早
拔去病根为要耳但要量人之虚实度邪之轻重察病
之缓急揣邪气离膜原之多寡然后药不空投投药无
太过不及之弊是以仲景自大柴胡以下立三承气多
与少与自有轻重之殊勿拘于下不厌迟之说 应下
之证见下无结粪以为下之早或以为不应下之證误
投下药殊不知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
瘟疫论 卷上 第 16b 页 WYG0779-0010d.png
也必俟其粪结血液为热所抟变證迭起是犹养虎遗
患医之咎也况多有溏粪失下但蒸作极臭如败酱或
如藕泥临死不结者但得秽恶一去邪毒从此而消脉
證从此而退岂徒孜孜粪结而后行哉假如经枯血燥
之人或老人血液衰少多生燥结或病后血气未复亦
多燥结在经所谓不更衣十日无所苦有何妨害是知
燥结不致损人邪毒之为殒命也要知因邪致热热致
燥燥致结非燥结而致邪热也但有病久失下燥结为
瘟疫论 卷上 第 17a 页 WYG0779-0011a.png
之壅闭瘀邪郁热益难得泄结粪一行气通而邪热乃
泄此又前后之不同总之邪为本热为标结粪又其标
也能早去其邪安患燥结耶
假令滞下本无结粪初起质实频数窘急者宜芍药汤
加大黄下之此岂亦因结粪而然耶乃为逐邪而设也
或曰得毋为积滞而设与余曰非也邪气客于下焦气
血壅滞郁而为积若去积以为治已成之积方去未成
之积复生须用大黄逐去其邪是乃断其生积之源荣
瘟疫论 卷上 第 17b 页 WYG0779-0011b.png
卫流通其积不治而自愈矣更有虚痢又非此论
或问脉證相同其粪有结有不结何也曰原其人病至
大便当即不行续得蕴热益难得出蒸而为结也一者
其人平素大便不实虽胃家热甚但蒸作极臭状如粘
胶至死不结应下之證设引经论初硬后必溏不可攻
之句诚为千古之弊
大承气汤
  大黄(五钱/)  厚朴(一钱/)  枳实(一钱/)
瘟疫论 卷上 第 18a 页 WYG0779-0011c.png
  芒硝(三钱/)
 水姜煎服弱人减半邪微者各复减半
小承气汤
  大黄(五钱/)  厚朴(一钱/)  枳实(一钱/)
 水姜煎服
调胃承气汤
  大黄(五钱/)  芒硝(二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姜煎服
瘟疫论 卷上 第 18b 页 WYG0779-0011d.png
 按三承气汤功用彷佛热邪傅里但上焦痞满者宜
 小承气汤中有坚结者加芒硝耎坚而润燥病久失
 下虽无结粪然多粘腻结臭恶物得芒硝则大黄有
 荡涤之能设无痞满惟存宿结而有瘀热者调胃承
 气宜之三承气功效俱在大黄馀皆治标之品也不
 耐药汤者或呕或畏当为细末蜜丸汤下
  畜血
大小便畜血便血不论伤寒时疫尽因失下邪热久羁
瘟疫论 卷上 第 19a 页 WYG0779-0012a.png
无由以泄血为热抟留于经络败为紫血溢于肠胃腐
为黑血便色如漆大便反易者虽结粪得瘀而润下结
粪虽行真元已败多至危殆其有喜妄如狂者此胃热
波及于血分血乃心之属血中留火延蔓心家宜其有
是證矣仍从胃治
发黄一證胃实失下表里壅闭郁而为黄热更不泄搏
血为瘀凡热经气不郁不致发黄热不干血分不致畜
血同受其邪故发黄而兼畜血非畜血而致发黄也但
瘟疫论 卷上 第 19b 页 WYG0779-0012b.png
畜血一行热随血泄黄因随减尝见发黄者原无瘀血
有瘀血者原不发黄所以发黄当咎在经郁热若专治
瘀血误也 胃移热于下焦气分小便不利热结膀胱
也移热于下焦血分膀胱畜血也小腹硬满以其小便
不利今小便自利者责之畜血也小便不利亦有畜血
者非小便自利便为畜血也 胃实失下至夜发热者
热留血分更加失下必至瘀血 初则昼夜发热日晡
益甚既投承气昼日热减至夜独热者瘀血未行也宜
瘟疫论 卷上 第 20a 页 WYG0779-0012c.png
桃仁承气汤服汤后热除为愈或热时前后缩短再服
再短畜血尽而热亦尽大势已去亡血过多馀焰尚存
者宜犀角地黄汤调之 至夜发热亦有瘅疟有热入
血室皆非畜血并未可下宜审
桃仁承气汤方
  大黄  芒硝  桃仁  当归
  芍药  丹皮
 照常煎服
瘟疫论 卷上 第 20b 页 WYG0779-0012d.png
犀角地黄汤方
  生地黄(一两/)  白芍(三钱/)  丹皮(二钱/)
  犀角(二钱镑碎/)
 右先将地黄温水润透铜刀切作片石臼内捣烂再
 加水调糊绞汁听用其滓入药同煎药成去滓入煎
 汁合服
 按伤寒太阳病不解从经傅府热结膀胱其人如狂
 血自下者愈血结不行者宜抵当汤今瘟疫初无表
瘟疫论 卷上 第 21a 页 WYG0779-0013a.png
 證而惟胃实故肠胃畜血多膀胱畜血少然抵当汤
 行瘀逐畜之最者无分前后二便并可取用然畜血
 结甚者在桃仁力所不及宜抵当汤盖非大毒猛厉
 之剂不足以抵当故名之然抵当證所遇亦少存此
 以备万一之用
抵当汤方
  大黄(五钱/)  䖟虫(二十枚炙乾研碎/)
  桃仁(五钱研/如泥) 水蛭(炙乾为末五分/)
瘟疫论 卷上 第 21b 页 WYG0779-0013b.png
 照常煎服
  发黄疸是府病非经病也
疫邪傅里遗热下焦小便不利邪无输泄经气郁滞其
傅为疸身目如金者宜茵陈汤
  茵陈(一钱/)  山栀(二钱/)  大黄(五钱/)
 水姜煎服
 按茵陈为治疸退黄之专药今以病症较之黄因小
 便不利故用山栀除小肠屈曲之火瘀热既除小便
瘟疫论 卷上 第 22a 页 WYG0779-0013c.png
 自利当以发黄为标小便不利为本及论小便不利
 病原不在膀胱乃系胃家移热又当以小便不利为
 标胃实为本是以大黄为专功山栀次之茵陈又其
 次也设去大黄而服山栀茵陈是忘本治标鲜有效
 矣或用茵陈五苓不惟不能退黄小便间亦难利
 旧论发黄有从湿热有从阴寒者是亦妄生枝节学
 者未免有多岐之惑矣夫伤寒时疫既以傅里皆热
 病也熯万物者莫过于火是知大热之际燥必随之
瘟疫论 卷上 第 22b 页 WYG0779-0013d.png
 又何暇生寒生湿辟若冰炭岂容并处耶既无其證
 焉有其方智者所不信 古方有三承气證便于三
 承气加茵陈山栀当随證施治方为尽善
  邪在胸膈
瘟疫胸膈满闷心烦喜呕欲吐不吐虽吐而不得大吐
腹不满欲饮不能饮欲食不能食此疫邪留于胸膈宜
瓜蒂散吐之
瓜蒂散
瘟疫论 卷上 第 23a 页 WYG0779-0014a.png
  甜瓜蒂(一钱/)  赤小豆(二钱研碎/)
  生山栀仁(二钱/)
 右用水二钟煎一钟后入赤豆煎至八分先服四分
 一时后不吐再服尽吐之未尽烦满尚存者再煎服
 如无瓜蒂以淡豆豉二钱代用
  辩明伤寒时疫
或曰子言伤寒与时疫有霄壤之隔今用三承气及桃
仁承气抵当茵陈诸汤皆伤寒方也既用其方必同其
瘟疫论 卷上 第 23b 页 WYG0779-0014b.png
症子何言之异也曰夫伤寒必有感冒之因或单衣风
露或强力入水或临风脱衣或当檐出浴当觉肌肉粟
起既而四肢拘急恶风恶寒然后头疼身痛发热恶寒
脉浮而数脉𦂳无汗为伤寒脉缓有汗为伤风若时疫
初起原无感冒之因忽觉凛凛以后但热而不恶寒然
亦有所触因而发者或饥饱劳碌或焦思气郁皆能触
动其邪是促其发也不因所触无故自发者居多促而
发者十中之一二耳且伤寒投剂一汗而解时疫发散
瘟疫论 卷上 第 24a 页 WYG0779-0014c.png
虽汗不解伤寒不傅染于人时疫能传染于人伤寒之
邪自毫窍而入时疫之邪自口鼻而入伤寒感而即发
时疫感久而后发伤寒汗解在前时疫汗解在后伤寒
投剂可使立汗时疫汗解俟其内溃汗出自然不可以
期伤寒解以发汗时疫解以战汗伤寒发斑则病笃时
疫发斑则病衰伤寒感邪在经以经傅经时疫感邪在
内内溢于经经不自传伤寒感发甚暴时疫多有淹缠
二三日或渐加重或淹缠五六日忽然加重伤寒初起
瘟疫论 卷上 第 24b 页 WYG0779-0014d.png
以发表为先时疫初起以疏利为主种种不同其所同
者伤寒时疫皆能传胃至是同归于一故用承气汤辈
导邪而出要之伤寒时疫始异而终同也 夫伤寒之
邪自肌表一径傅里如浮云之过太虚原无根蒂惟其
傅法始终有进而无退故下后皆能脱然而愈若时疫
之邪始则匿于膜原根深蒂固发时与荣卫交并客邪
经由之处荣卫未有不被其所伤者因其伤故名曰溃
然不溃则不能傅不傅邪不能出邪不出而疾不瘳然
瘟疫论 卷上 第 25a 页 WYG0779-0015a.png
时疫下后多有未能顿解者何耶盖疫邪每有表里分
傅者因有一半向外傅则邪留于肌肉一半向内傅则
邪留于胃家邪留于胃故里气结滞里气结表气因而
不通于是肌肉之邪不能即达于肌表下后里气一通
表气亦顺向者郁于肌肉之邪方能尽发于肌表或斑
或汗然后脱然而愈伤寒下后无有此法虽曰终同及
细较之而终又有不同者
或曰伤寒感天地之正气时疫感天地之戾气气既不
瘟疫论 卷上 第 25b 页 WYG0779-0015b.png
同俱用承气又何药之相同也曰风寒疫邪与吾身之
真气势不两立一有所著气壅火积气也火也邪也三
者混一与之俱化失其本然之面目至是均谓之邪矣
但以驱逐为功何论邪之同异也
假如初得伤寒为阴邪主闭藏而无汗伤风为阳邪主
开发而多汗始有桂枝麻黄之分原其感而未化也傅
至少阳并用柴胡傅至胃家并用承气至是亦无复有
风寒之分矣推而广之是知疫邪傅胃治法无异也
瘟疫论 卷上 第 26a 页 WYG0779-0015c.png
  发斑战汗合论
凡疫邪留于气分解以战汗留于血分解以发斑气属
阳而轻清血属阴而重浊是以邪在气分则易疏透邪
在血分恒多胶滞故阳主速而阴主迟所以从战汗者
可使顿解从发斑者当图渐愈
  战汗
疫邪先傅表后傅里忽得战汗经气输泄当即脉静身
凉烦渴顿除三五日后阳气渐积不待饮食劳碌或有
瘟疫论 卷上 第 26b 页 WYG0779-0015d.png
反复者盖表邪已解里邪未去才觉发热下之即解
疫邪表里分傅里气壅闭非汗下不可汗下之未尽日
后复热当复下复汗 瘟疫下后烦渴减腹满去或思
食而知味里气和也身热未除脉近浮此邪气拂郁于
经表未解也当得汗解如未得汗以柴胡清燥汤和之
复不得汗者从渐解也不可苛求其汗 应下失下气
消血耗既下欲作战汗但战而不汗者危以中气亏微
但能降陷不能升发也次日当期复战厥回汗出者生
瘟疫论 卷上 第 27a 页 WYG0779-0016a.png
厥不回汗不出者死以正气脱不胜其邪也 战而厥
回无汗者真阳尚在表气枯涸也可使渐愈凡战而不
复忽痓者必死痓者身如尸牙关𦂳目上视 凡战不
可扰动但可温覆扰动则战而中止次日当期复战
战汗后复下后越二三日反复痛不止者欲作滞下也
无论已见积未见积宜芍药汤
芍药汤方
  白芍药(一钱/)  当归(一钱/)  槟榔(二钱/)
瘟疫论 卷上 第 27b 页 WYG0779-0016b.png
  厚朴(一钱/)  甘草(七分/)
 水姜煎服里急后重加大黄三钱红积倍芍药白积
 倍槟榔煎服
  自汗
自汗者不因发散自然汗出也伏邪中溃气通得汗邪
欲去也若脉长洪而数身热大渴宜白虎汤得战汗方
解若里證下后续得自汗虽二三日不止甚则四五日
不止身微热热甚则汗甚热微汗亦微此属实乃表有
瘟疫论 卷上 第 28a 页 WYG0779-0016c.png
留邪也邪尽汗止汗不止者宜柴胡汤以佐之表解则
汗止设有三阳经證当用三阳随经加减法与协热下
利投承气同义表里虽殊其理则一若误认为表虚自
汗辄用黄菧实表及止汗之剂则误矣有里證时当盛
暑多作自汗宜下之白虎證自汗详见前若面无神色
唇口刮白表里无阳證喜热饮稍冷则畏脉微欲绝忽
得自汗淡而无味者为虚脱夜发则昼死昼发则夜亡
急当峻补补不及者死大病愈后数日每饮食及惊动
瘟疫论 卷上 第 28b 页 WYG0779-0016d.png
即汗此表里虚怯宜人参养荣汤倍黄菧
  盗汗
里證下后续得盗汗者表有微邪也若邪甚竟作自汗
伏邪中溃则作战汗矣凡人目张则卫气行于阳目瞑
则卫气行于阴行阳谓升发于表行阴谓敛降于内行
于阴不能卫护其表毫窍空疏微邪乘间而出邪尽而
盗汗自止设不止者宜柴胡汤以佐之
时疫愈后脉静身凉数日后反得盗汗及自汗者此属
瘟疫论 卷上 第 29a 页 WYG0779-0017a.png
表虚宜黄菧汤柴胡汤
柴胡汤
  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二枚/)
 古方用人参半夏今表实故不用人参无呕吐不加
 半夏
黄菧汤
  黄菧(三钱/)  五味子(五分/)  当归(一钱/)
瘟疫论 卷上 第 29b 页 WYG0779-0017b.png
  白术(一钱/)  甘草(五分/)
 照常煎服如汗未止加麻黄净根一钱五分无有不
 止者然属实者常多属虚者常少邪气盛为实正气
 夺为虚虚实之分在乎有热无热有热为实无热为
 虚若颠倒误用未免实实虚虚之误临證当慎
  狂汗
狂汗者伏邪中溃欲作汗解因其人禀赋充盛阳气冲
击不能顿开故忽然坐卧不安且狂且躁少顷大汗淋
瘟疫论 卷上 第 30a 页 WYG0779-0017c.png
漓狂躁顿止脉静身凉霍然而愈
  发斑
邪留血分里气壅闭非下不能发斑斑出为毒邪外解
下后斑渐出更不可大下设有下證少与承气缓缓下
之若复大下中气不振斑毒内陷则危宜托里举斑
托里举斑汤
  白芍药   当归(各一/钱)  升麻(五分/)
  白芷(七分/)  柴胡(七分/)  川山甲(一钱炙黄/为粗末)
瘟疫论 卷上 第 30b 页 WYG0779-0017d.png
 水姜煎服下后斑渐出复大下斑毒复隐反加循衣
 摸床撮空理线脉渐微者危本方加人参一钱补不
 及者死若未下而先发斑者设有下證少与承气须
 从缓下
  数下亡阴
下證以邪未尽不得已而数下之间有两目加涩舌反
枯乾津不到咽唇口燥裂缘其人所禀阳脏素多火而
阴亏今重亡津液宜清燥养荣汤设热渴未除里證仍
瘟疫论 卷上 第 31a 页 WYG0779-0018a.png
在宜承气养荣汤
  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夫疫乃热病也邪气内郁阳气不得宣布积阳为火阴
血每为热搏暴解之后馀焰尚在阴血未复大忌参菧
白术得之反助其壅郁馀邪留伏不惟目下淹缠日后
变生异證或周身痛痹或四肢挛急或流火结痰或遍
身疮疡或两腿钻痛或劳嗽涌痰或气毒流注或痰核
穿满皆骤补之为害也凡有阴枯血燥者宜清燥养荣
瘟疫论 卷上 第 31b 页 WYG0779-0018b.png
汤若素多痰及少年平时肥盛者投之恐有泥膈之弊
亦宜斟酌大抵时疫愈后调理之剂投之不当莫如静
养节饮食为第一
清燥养荣汤
  知母  天花粉  当归身  白芍
  地黄汁 陈皮   甘草
 加灯心煎服表有馀热宜柴胡养荣汤
柴胡养荣汤
瘟疫论 卷上 第 32a 页 WYG0779-0018c.png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当归  白芍  生地  知母
  天花粉
 姜枣煎服里證未尽宜承气养荣汤
承气养荣汤
  知母  当归  芍药  生地
  大黄  枳实  厚朴
 水姜煎服痰涎涌甚胸膈不清者宜瓜贝养荣汤
瘟疫论 卷上 第 32b 页 WYG0779-0018d.png
瓜贝养荣汤
  知母  花粉  贝母  瓜蒌实
  橘红  白芍  当归  紫苏子
 水姜煎服
  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凡人参所忌者里證耳邪在表及半表半里者投之不
妨表有客邪者古方如参苏饮小柴胡汤败毒散是也
半表半里者如久疟挟虚用补中益气不但无碍而且
瘟疫论 卷上 第 33a 页 WYG0779-0019a.png
得效即使暴疟邪气正盛投之不当亦不至胀为无里
證也夫里證者不特伤寒瘟疫傅胃至如杂證气郁血
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之类皆为里證投之即胀者盖
以实填实也
今瘟疫下后适有暂时之通即投人参因而不胀医者
病者以为用参之后虽不见佳处然不为祸便为是福
乃恣意投之不知胃家喜通恶塞下后虽通馀邪尚在
再四服之则助邪填实前證复起祸害随至矣间有失
瘟疫论 卷上 第 33b 页 WYG0779-0019b.png
下以致气血虚耗者有因邪盛数下及大下而挟虚者
遂投人参当觉精神爽慧医者病者皆以为得意明后
日再三投之即加变證盖方下之后乘其胃家空阔虚
则沾其补而未见害弗思馀邪未尽恣意投之则渐加
壅闭邪火复炽愈投而变證愈增矣良由下后邪缓虚
急是以补正之效显而助邪之害隐也前后利害之不
同者有如此
  下后间服缓剂
瘟疫论 卷上 第 34a 页 WYG0779-0019c.png
下后或数下膜原尚有馀结未尽傅胃邪热与卫气相
并故热不能顿除当宽缓两日俟馀邪聚胃再下之宜
柴胡清燥汤缓剂调理
柴胡清燥汤
  柴胡    黄芩    陈皮
  甘草    花粉    知母
 姜枣煎服
  下后反痞
瘟疫论 卷上 第 34b 页 WYG0779-0019d.png
疫邪留于心胸令人痞满下之痞应去今反痞者虚也
以其人或因他病先亏或因新产后气血两虚或禀赋
娇怯因下益虚失其健运邪气留止故令痞满今愈下
而痞愈甚若更用行气破气之剂转成坏證宜参附养
荣汤
参附养荣汤
  当归(一钱/)  白芍(一钱/)  生地(三钱/)
  人参(一钱/)  附子(炮七分/) 乾姜(炒一钱/)
瘟疫论 卷上 第 35a 页 WYG0779-0020a.png
 照常煎服果如前证一服痞当如失倘有下證下后
 脉实痞未除者再下之此有虚实之分一者有下證
 下后痞即减者为实一者表虽微热脉不甚数口不
 渴下后痞反甚者为虚若潮热口渴脉数而痞者投
 之祸不旋踵
  下后反呕
疫邪留于心胸胃口热甚皆令呕不止下之呕当去今
反呕者此属胃气虚寒少进粥饮便欲吞酸者宜半夏
瘟疫论 卷上 第 35b 页 WYG0779-0020b.png
藿香汤一服呕立止谷食渐加
半夏藿香汤
  半夏(一钱/五分)  真藿香(一钱/) 乾姜(炒一钱/)
  白茯苓(一钱/) 广陈皮(一钱/) 白术(炒一钱/)
  甘草(五分/)
 水姜煎服有前后一證首尾两变者有患疫时心下
 胀满口渴发热而呕此应下之證也下之诸證减去
 六七呕亦减半再下之胀除热退渴止向则数日不
瘟疫论 卷上 第 36a 页 WYG0779-0020c.png
 眠今则少寐呕独转甚此疫毒去而诸證除胃续寒
 而呕甚与半夏藿香汤一剂而呕即止
  夺液无汗
瘟疫下后脉沉下證未除再下之下后脉浮者法当汗
解三五日不得汗者其人预亡津液也 时疫得下證
日久失下日逐下利纯臭水昼夜十数行乃致口燥唇
乾舌裂如断医者误按仲景协热下利法因与葛根黄
连黄芩汤服之转剧邀予诊视乃热结傍流急与大承
瘟疫论 卷上 第 36b 页 WYG0779-0020d.png
气一服去宿粪甚多色如败酱状如粘胶臭恶异常是
晚利顿止次日服清燥汤一剂脉尚沉再下之脉始浮
下證减去肌表仅存微热此应汗解虽不得汗然里邪
先尽中气和平所以饮食渐进半月后忽作战汗表邪
方解盖因下利日久表里枯燥之极饮食半月津液渐
回方可得汗所谓积流而渠自通也可见脉浮身热非
汗不解血燥津枯非液不汗昔人以夺血无汗今以夺
液无汗血液虽殊枯燥则一也
瘟疫论 卷上 第 37a 页 WYG0779-0021a.png
  补泻兼施
證本应下耽阁失治或为缓药羁迟火毒壅闭耗气搏
血精神迨尽邪火独存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筋惕
肉瞤支体振战目中不了了皆缘应下失下之咎邪热
一毫未除元神将脱补之则邪毒愈甚攻之则几微之
气不胜其攻攻不可补不可补泻不及两无生理不得
已勉用陶氏黄龙汤此證下亦死不下亦死与其坐以
待毙莫如含药而亡或有回生于万一
瘟疫论 卷上 第 37b 页 WYG0779-0021b.png
黄龙汤方
  大黄   厚朴  枳实  芒硝
  人参   地黄  当归
 照常煎服
 按前證实为庸医眈阁及今投剂补泻不及然大虚
 不补虚何由以回大实不泻邪何由以去勉用参归生地
 以回虚承气以逐实此补泻兼施之法也或遇此證
 纯用承气下證稍减神思稍苏续得肢体振战怔忡
瘟疫论 卷上 第 38a 页 WYG0779-0021c.png
 惊悸心内如人将捕之状四肢反厥眩晕郁冒项背
 强直并前循衣摸床撮空等證此皆大虚之候将危
 之證也急用人参养荣汤虚候少退速可屏去盖伤
 寒瘟疫俱系客邪为火热燥證人参固为益元气之
 神品偏于益阳有助火固邪之弊当此又非良品也
 不得已而用之
人参养荣汤
  人参    麦门冬   辽五味
瘟疫论 卷上 第 38b 页 WYG0779-0021d.png
  地黄    当归    白芍药
  知母    陈皮    甘草
 照常煎服
 如人方肉食而病适来以致停积在胃用大小承气
 连下惟是臭水稀粪而已于承气汤中但加人参一
 味服之虽三四十日所停之完谷及完肉于是方下
 盖承气藉人参之力鼓舞胃气宿物始动也
  药烦
瘟疫论 卷上 第 39a 页 WYG0779-0022a.png
应下失下真气亏微及投承气下咽少顷额上汗出发
根燥痒邪火上炎手足厥冷甚则振战心烦坐卧不安
如狂之状此中气素亏不能胜药名为药烦凡遇此證
急投姜汤即已药中多加生姜煎服则无此状矣更宜
匀两次服以防呕吐不纳三次服亦不妨
  停药
服承气腹中不行或次日方行或半日仍吐原药此因
病久失下中气大亏不能运药名为停药乃天元几绝
瘟疫论 卷上 第 39b 页 WYG0779-0022b.png
大凶之兆也宜生姜以和药性或加人参以助胃气更
有邪实病重剂轻亦令不行当审
  虚烦似狂
时疫坐卧不安手足不定卧未稳则起坐才著坐即乱
走才抽身又欲卧无有宁刻或循衣摸床撮空撚指师
至才诊脉将手缩去六脉不甚显尺脉不至此平时斲
丧根源亏损因不胜其邪元气不能主持故烦躁不宁
固非狂證其危有甚于狂也法当大补然有急下者或
瘟疫论 卷上 第 40a 页 WYG0779-0022c.png
下后厥回尺脉至烦躁少定此因邪气少退正气暂复
为阳少伸也不二时邪气复聚前證复起勿以前下得
效今再下之下之速死急宜峻补补不及者死此證表
里无大热下證不备者庶几可生辟如城郭空虚虽残
寇而能直入战不可守不可其危可知
  神虚谵语
应下稽迟血竭气耗内热烦渴谵语诸下證具而数下
之渴热并减下證悉去五六日后谵语不止者不可以
瘟疫论 卷上 第 40b 页 WYG0779-0022d.png
为实此邪气去元神未复宜清燥养荣汤加神砂一钱
郑声谵语态度无二但有虚实之分不应另立名色
  夺气不语
时疫下后气血俱虚神思不清惟向里床睡似寐非寐
似寤非寤呼之不应此正气夺与其服药不当莫如静
守虚回而神思自清语言渐朗若攻之脉必反数四肢
渐厥此虚虚之祸危在旦夕凡见此證表里无大热者
宜人参养荣汤补之能食者自然虚回而前证自除设
瘟疫论 卷上 第 41a 页 WYG0779-0023a.png
不食者正气愈夺虚證转加法当峻补
  老少异治
三春旱草得雨即荣残腊枯枝虽灌弗泽凡年高之人
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
老年荣卫枯涩几微之元气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
气血生机甚捷其势浡然但得邪气一除正气随复所
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何况误用耶万有年高禀厚年
少赋薄者又当从权勿以常论
瘟疫论 卷上 第 41b 页 WYG0779-0023b.png
  妄投破气药论
瘟疫心下胀满邪在里也若纯用青皮枳实槟榔诸香
燥破气之品冀其宽胀此大谬也不知内壅气闭原有
主客之分假令根于七情郁怒肝气上升饮食过度胃
气填实本无外来邪毒客气相干止不过自身之气壅
滞投木香砂仁豆蔻枳壳之类上升者即降气闭者即
通无不立效今疫毒之气传于胸胃以致升降之气不
利因而胀满实为客邪累及本气但得客气一除本气
瘟疫论 卷上 第 42a 页 WYG0779-0023c.png
自然升降胀满立消若专用破气之剂但既破正气毒
邪何自而泄胀满何由而消治法非用小承气弗愈既
而肠胃燥结下既不通中气郁滞上焦之气不能下降
因而充积即膜原或有未尽之邪亦无前进之路于是
表里上中下三焦皆阻故为痞满燥实之證得大承气
一行所谓一窍通诸窍皆通大关通而百关尽通也向
则郁于肠胃之邪由此而下肠胃既舒在膜原设有所
傅不尽之馀邪方能到胃乘势而下也辟若河道阻塞
瘟疫论 卷上 第 42b 页 WYG0779-0023d.png
前舟既行馀舟连尾而下矣至是邪结并去胀满顿除
皆藉大黄之力大黄本非破气药以其润而最降故能
逐邪拔毒破结导滞加以枳朴者不无佐使云尔若纯
用破气之品津液愈耗热结愈固滞气无门而出疫毒
无路而泄乃望其宽胸利膈惑之甚矣
  妄投补剂论
有邪不除淹缠日久必至尪羸庸医望之辄用补剂殊
不知无邪不病邪去而正气得通何患乎虚之不复也
瘟疫论 卷上 第 43a 页 WYG0779-0024a.png
今投补剂邪气益固正气日郁转郁转热转热转瘦转
瘦转补转补转郁循环不已乃至骨立而毙犹言服参
几许补之不及天数也病家止误一人医者终身不悟
不知杀人无算
  妄投寒凉药论
疫邪结于膜原与卫气并因而昼夜发热五更稍减日
晡益甚此与瘅疟相类瘅疟热短过时如失明日至期
复热今瘟疫热长十二时中首尾相接寅卯之间乃其
瘟疫论 卷上 第 43b 页 WYG0779-0024b.png
热之首尾也即二时馀焰不清似乎日夜发热且其时
也邪结膜原气并为热胃本无病误用寒凉妄伐生气
此其误者一及邪傅胃烦渴口燥舌乾胎刺气喷如火
心腹痞满午后潮热此应下之證若用大剂芩连栀柏
专务清热竟不知热不能自成其热皆由邪在胃家阻
碍正气郁而不通火亦留止积火成热但知火与热不
知因邪而为火热智者必投承气逐去其邪气行火泄
而热自己若槩用寒凉何异扬汤止沸每见今医好用
瘟疫论 卷上 第 44a 页 WYG0779-0024c.png
黄连解毒汤黄连泻心汤盖本素问热淫所胜治以寒
凉以为圣人之言必不我欺况热病用寒药最是捷径
又何疑乎每遇热甚反指大黄能泄而损元气黄连清
热且不伤元气更无下泄之患且得病家无有疑虑守
此以为良法由是凡遇热證大剂与之二三钱不已增
至四五钱热又不已昼夜连进其病转剧至此技穷力
竭反谓事理当然又见有等日久腹皮贴背乃调胃承
气證也况无痞满益不敢议承气唯类聚寒凉专务清
瘟疫论 卷上 第 44b 页 WYG0779-0024d.png
热又思寒凉之最者莫如黄连因而再倍之日近危笃
有邪不除耽误至死犹言服黄连至几两热不能清非
药之不到或言不治之证或言病者之数也他日凡遇
此證每每如是虽父母妻子不过以此法毒之盖不知
黄连苦而性滞寒而气燥与大黄均为寒药大黄走而
不守黄连守而不走一燥一润一通一塞相去甚远且
疫邪首尾以通行为治若用黄连反招闭塞之害邪毒
何由以泄病根何由以拔既不知病原乌能以愈疾耶
瘟疫论 卷上 第 45a 页 WYG0779-0025a.png
问曰间有进黄连而得效者何也曰其人正气素胜又
因所受之邪本微此不药自愈之證医者误投温补转
补转郁转郁转热此以三分客热转加七分本热也客
热者因客邪所郁正分之热也此非黄连可愈本热者
因误投温补正气转郁反致热极故续加烦渴不眠谵
语等證此非正分之热乃庸医添造分外之热也因投
黄连于是烦渴不眠谵语等證顿去要之黄连但可清
去七分无邪本热又因热减而正气即回所存三分有
瘟疫论 卷上 第 45b 页 WYG0779-0025b.png
邪客热气行即已医者不解遂以为黄连得效他日藉
此槩治客热则无效矣又以昔效而今不效疑其病原
本重非药之不到也执迷不悟所害更不可胜计矣
问曰间有未经温补之误进黄连而疾愈者何也曰凡
元气胜病为易治病胜元气为难治元气胜病者虽误
治未必皆死病胜元气者稍误未有不死者此因其人
元气素胜所感之邪本微是以正气有馀足以胜病也
虽少与黄连不能抑郁正气此为小逆以正气犹胜而
瘟疫论 卷上 第 46a 页 WYG0779-0025c.png
疾幸愈也医者不解窃自邀功他日设遇邪气胜者非
导邪不能瘳其疾误投黄连反招闭塞之害未有不危

  大便
结热傍流协热下利大便秘结大肠胶闭总之邪在里
其证不同者在乎通塞之间耳
协热下利者其人大便素不调邪气忽乘于胃便作烦
渴一如平时泄泻稀粪而色不败其色但焦黄而已此
瘟疫论 卷上 第 46b 页 WYG0779-0025d.png
伏邪傅里不能稽留于胃至午后潮热便作泄泻子后
热退泄泻亦减次日不作潮热利亦止为病愈潮热未
除利不止者宜小承气汤以彻其馀邪而利自止
利止二三日后午后忽加烦渴潮热下泄仍如前證此
伏邪未尽复转到胃也治法同前
大便秘结者疫邪傅里内热壅郁宿粪不行蒸而为结
渐至黑硬下之结粪一行瘀热自除诸證悉去
热结傍流者以胃家实内热壅闭先大便秘结续得下
瘟疫论 卷上 第 47a 页 WYG0779-0026a.png
利纯臭水全然无粪日三四度或十数度宜大承气汤
得结粪而利立止服汤不得结粪仍下利纯臭水并所
进汤药因大肠邪胜失其傅送之职知邪犹在也病必
不减宜更下之
大肠胶闭者其人平素大便不实设遇疫邪傅里但蒸
作极臭之物如粘胶然至死不结愈蒸愈闭以致胃气
不能下行疫毒无路而出不下即死但得粘胶一去下
證自除霍然而愈
瘟疫论 卷上 第 47b 页 WYG0779-0026b.png
瘟疫愈后三五日或数日反腹痛里急者非前病原也
此下焦别有伏邪所发欲作滞下也发于气分则为白
积发于血分则为红积气血俱病红白相兼邪尽利止
未止者宜芍药汤(方见前/)
愈后大便数日不行别无他證此足三阴不足以致大
肠虚燥此不可攻饮食渐加津液流通自能润下也觉
谷道夯闷宜作蜜箭导甚则宜六成汤
病愈后脉迟细而弱每至黎明或夜半后便作泄泻此
瘟疫论 卷上 第 48a 页 WYG0779-0026c.png
命门真阳不足宜七成汤 亦有杂證属实者宜大黄
丸下之立愈(此證万中之一耳/)
六成汤方
  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药(一钱/) 地黄(五钱/)
  天门冬(一钱/) 肉苁蓉(三钱/) 麦门冬(一钱/)
 照常煎服日后更燥者宜六味丸少减泽泻
七成汤方
  破故纸(炒香搥/碎三钱) 熟附子(一钱/) 辽五味(八分/)
瘟疫论 卷上 第 48b 页 WYG0779-0026d.png
  白茯苓(一钱/)  人参(一钱/)  甘草(炙五分/)
 照常煎服愈后更发者宜八味丸倍加附子
  小便
热到膀胱小便赤色邪到膀胱干于气分小便胶涩干
于血分溺血畜血留邪欲出小便急数膀胱不约小便
自遗膀胱热结小便闭塞
热到膀胱者其邪在胃胃热灼于下焦在膀胱但有热
而无邪惟令小便赤色而已其治在胃
瘟疫论 卷上 第 49a 页 WYG0779-0027a.png
邪到膀胱者乃疫邪分布下焦膀胱实有之邪不止于
热也从胃家来治在胃兼治膀胱若纯治膀胱胃气乘
势拥入膀胱非其治也若肠胃无邪独小便急数或白
膏如马遗其治在膀胱宜猪苓汤
猪苓汤方 邪干气分者宜之
  猪苓(二钱/)  泽泻(一钱/)  滑石(五钱/)
  甘草(八分/)  木通(一钱/)  车前(二钱/)
 灯心煎服
瘟疫论 卷上 第 49b 页 WYG0779-0027b.png
桃仁汤方 邪干血分者宜之
  桃仁(三钱研/如泥) 丹皮(一钱/)  当归(一钱/)
  赤芍(一钱/)  阿胶(二钱/)  滑石(五钱/)
 照常煎服小腹痛按之硬痛小便自调有畜血也加
 大黄三钱甚则抵当汤药分三等随其病之轻重而
 施治
  前后虚实
病有先虚后实者宜先补而后泻有先实后虚者宜先
瘟疫论 卷上 第 50a 页 WYG0779-0027c.png
泻而后补假令先虚后实者或因他病先亏或因年高
血弱或因先有劳倦之极或因新产亡血过多或旧有
吐血及崩漏之證时疫将发即触动旧疾或吐血或崩
漏以致亡血过多然后疫气渐渐加重已上并宜先补
而后泻泻者谓疏导之剂并承气下药槩而言之也凡
遇先虚后实者此万不得已而投补剂一二贴后虚證
少退便宜治疫若补剂连进必助疫邪祸害随至 假
令先实而后虚者疫邪应下失下血液为热抟尽原邪
瘟疫论 卷上 第 50b 页 WYG0779-0027d.png
尚在宜急下之邪退六七急宜补之虚回五六慎勿再
补多服则前邪复起下后必竟加添虚證者方补若以
意揣度其虚不加虚證误用补剂贻害不浅
  脉厥
瘟疫得里證神色不败言动自如别无怪證忽然六脉
如丝微细而软甚至于无或两手俱无或一手先伏察
其人不应有此脉今有此脉者皆缘应下失下内结壅
闭荣气逆于内不能达于四末此脉厥也亦多有过用
瘟疫论 卷上 第 51a 页 WYG0779-0028a.png
黄连石膏诸寒之剂强遏其热致邪愈结脉愈不行医
见脉微欲绝以为阳證得阴脉为不治委而弃之以此
误人甚众若用人参生脉散等剂祸不旋踵宜承气缓
缓下之六脉自复
  脉證不应
表證脉不浮者可汗而解以邪气微不能牵引正气故
脉不应 里證脉不沉者可下而解以邪气微不能抑
郁正气故脉不应 阳證见阴脉有可生者神色不败
瘟疫论 卷上 第 51b 页 WYG0779-0028b.png
言动自如乃禀赋脉也再问平日无此脉乃脉厥也
下后脉实亦有病愈者但得證减复有实脉乃天真脉
也 夫脉不可一途而取须以神气形色病證相参以
决安危为善
张昆源室年六旬得滞下后重窘急日三四十度脉常
歇至诸医以为雀啄脉必死之候咸不用药延予诊视
其脉参互不调或二动一止或三动一止而复来此涩
脉也年高血弱下利脓血六脉短涩固非所能任询其
瘟疫论 卷上 第 52a 页 WYG0779-0028c.png
饮食不减形色不变声音烈烈言语如常非危證也遂
用芍药汤加大黄三钱大下纯脓成块者两碗许自觉
舒快脉气渐续而利亦止数年后又得伤风咳嗽痰涎
涌甚诊之又得前脉与杏桔汤二剂嗽止脉调方知此
妇凡病俱作此脉大抵治病务以形色脉證参考庶不
失其大段方可定其吉凶也
  体厥
阳證脉阴身冷如冰为体厥
瘟疫论 卷上 第 52b 页 WYG0779-0028d.png
施幼声卖卜颇行年四旬禀赋肥甚六月患时疫口燥
舌乾胎刺如锋不时太息咽喉肿痛心腹胀满按之痛
甚渴思冰水日晡益甚小便赤涩得涓滴则痛甚此下
證悉备但通身肌表如冰指甲青黑六脉如丝寻之则
有稍按则无医者不究里證热极但引陶氏全生集以
为阴證但手足厥逆若冷过于肘膝便是阴證今已通
身冰冷比之冷过肘膝更甚宜其为阴證一也且陶氏
以脉分阴阳二證全在有力无力中分今已脉微欲绝
瘟疫论 卷上 第 53a 页 WYG0779-0029a.png
按之如无比之无力更甚宜其为阴證二也阴證而得
阴脉之至有何说焉以内诸阳證竟置不问遂定附子
理中汤未服延予至以脉相参表里互较此阳證之最
者下證悉具但嫌下之晚耳盖因内热之极气道壅闭
乃至脉微欲绝此脉厥也阳郁则四肢厥逆况素禀肥
盛尤易壅闭今亢阳已极以至通身冰冷此体厥也六
脉如无者群龙无首之象證亦危矣急投大承气汤嘱
其缓缓下之脉至厥回便得生矣其妻闻一曰阴證一
瘟疫论 卷上 第 53b 页 WYG0779-0029b.png
曰阳證天地悬隔疑而不服更请一医指言阴毒须炙
丹田其兄叠延三医续至皆言阴證妻乃惶惑病者自
言何不卜之神明遂卜得从阴则吉从阳则凶更惑于
医之议阴證者居多乃进附子汤下咽如火烦燥顿加
乃叹曰吾已矣药之所误也言未已更加踯躅逾时乃
卒嗟乎向以卜谋生终以卜谋死误人还自误可为医
巫之鉴
  乘除
瘟疫论 卷上 第 54a 页 WYG0779-0029c.png
病有纯虚纯实非补即泻何有乘除设遇既虚且实者
补泻间用当详孰先孰后从少从多可缓可急随其證
而调之
吴江沈青来室少寡素多郁怒而有吐血證岁二三发
吐后即已无有他證盖不以为事也三月间病并非旧
證但小发热头疼身痛不恶寒而微渴夫恶寒不渴者
乃感冒风寒今不恶寒微渴者疫也至第二日旧證大
发吐血胜常更加眩晕手振烦躁种种虚状饮食不进
瘟疫论 卷上 第 54b 页 WYG0779-0029d.png
且热渐加重医者病者但见吐血以为旧证复发不知
其为疫也故以发热认为阴虚头疼身痛认为血虚不
察未吐血前一日已有前證非吐血后所加之證也诸
医议补问余可否余曰失血补虚权宜则可盖吐血者
内有结血正血不能归经所以吐也结血牢固岂能吐
乎能去其结于中无阻血自归经方冀不发若吐后专
补补则血满既满不归血从上溢也设用寒凉尤误投
补剂者只顾目前之虚用参暂效不能拔去病根日后
瘟疫论 卷上 第 55a 页 WYG0779-0030a.png
又发也况又兼疫今非昔比今因疫而发血脱为虚邪
在为实是虚中有实若投补剂始则以实填虚沾其补
益既而以实填实灾害立至于是暂用人参二钱以茯
苓归芍佐之两剂后虚證咸退热减六七医者病者皆
谓用参得效均欲速进余禁之不止乃恣意续进便觉
心胸烦闷腹中不和若有积气求哕不得此气不时上
升便欲作呕心下难过遍体不舒终夜不寐喜按摩搥
击此皆外加有馀之变證也所以然者止有三分之疫
瘟疫论 卷上 第 55b 页 WYG0779-0030b.png
只应三分之热适有七分之虚经络枯涩阳气内陷故
有十分之热分而言之其间是三分实热七分虚热也
向则本气空虚不与邪抟故无有馀之證但虚不任邪
惟懊憹郁冒眩晕而已今投补剂是以虚證咸去热减
去七所馀三分之热者实热也乃是病邪所致断非人
参可除者今再服之反助疫邪邪正相搏故加有馀之
变證因少与承气微利之而愈按此病设不用利药宜
静养数日亦愈以其人大便一二日一解则知胃气通
瘟疫论 卷上 第 56a 页 WYG0779-0030c.png
行邪气在内日从胃气下趋故自愈间有大便自调而
不愈者内有湾粪隐曲不行下之得宿粪极臭者病始
愈设邪未去恣意投参病乃益固日久不除医见形体
渐瘦便指为怯證愈补愈危死者多矣要之真怯證世
间从来罕有今患怯證者皆是人参补药酿成近代参
价若金服者不便是以此證不死于贫家多死于富室

 
瘟疫论 卷上 第 56b 页 WYG0779-0030d.png
 
 
 
 
 
 
 
 瘟疫论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