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a 页 WYG0745-036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内外伤辩惑论卷上
              元 李杲 撰
  辩阴證阳證
曰甚哉阴阳之證不可不详也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
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
伤而然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
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b 页 WYG0745-0365b.png
也既脾胃冇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
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
病也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
不足也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
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后有脾胃以受
劳役之疾饮食又复失节耽病日久事息心安饱食太
甚病乃大作槩其外伤风寒六淫客邪皆有馀之病当
泻不当补饮食失节中气不足之病当补不当泻举世医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2a 页 WYG0745-0365c.png
者皆以饮食失节劳役所伤中气不足当补之證认作
外感风寒有馀客邪之病重泻其表使荣卫之气外绝
其死只在旬日之间所谓差之毫釐谬以千里可不详
辩乎按阴阳应象论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是八
益之邪乃风邪伤人筋骨风从上受之风伤筋寒伤骨
盖有形质之物受病也系在下焦肝肾是也肝肾者地
之气难经解云肝肾之气已绝于内以其肝主筋肾主
骨故风邪感则筋骨疼痛筋骨之绝则肾肝之本亦绝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2b 页 WYG0745-0365d.png
矣乃有馀之證也及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是
七损之病乃内伤饮食也黄帝针经解云适饮食不节
劳役所伤湿从下受之谓脾胃之气不足而反下行极
则冲脉之火逆而上是无形质之元气受病也系在上
焦心肺是也心肺者天之气故难经解云心肺之气已
绝于外以其心主荣肺主卫荣者血也脉者血之腑神
之所居也卫者元气七神之别名卫护周身在于皮毛
之间也肺绝故皮毛先绝神无所依故内伤饮食则亦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3a 页 WYG0745-0366a.png
恶风寒是荣卫失守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
也皮毛之绝则心肺之本亦绝矣盖胃气不升元气不
至无以滋养心肺乃不足之證也计受病不一饮食失节
劳役所伤因而饱食内伤者极多外伤者间而有之世
俗不知往往将元气不足之證便作外伤风寒表实之
證而反治心肺是重绝其表也安得不死乎古人所谓
实实虚虚医杀之耳若曰不然请以众人之耳闻目见
者證之向者壬辰改元京师戒严迨三月下旬受敌者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3b 页 WYG0745-0366b.png
凡半月解围之后都人之不受病者万无一二既病而
死者继踵而不绝都门十有二所每日各门所送多者
二千少者不下一千似此者几三月此百万人岂俱感
风寒外伤者耶大抵人在围城中饮食不节乃劳役所
伤不待言而知由其朝饥暮饱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动
经三两月胃气亏之久矣一旦饱食太过感而伤人而
又调治失宜其死也无疑矣非惟大梁为然远在真祐
兴定间如东平如太原如凤翔解围之后病伤而死无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4a 页 WYG0745-0366c.png
不然者余在大梁凡所亲见有表发者有以巴豆推之
者有以承气汤下之者俄而变结胸发黄又以陷胸汤
丸及茵陈汤下之无不死者盖初非伤寒以调治差误
变而似真伤寒之證皆药之罪也往者不可追来者犹
可及辄以平生已试之效著内外伤辩论一篇推明前
哲之馀论历举近世之变故庶几同志者审其或中触
类而长之免后人之横夭耳僣易之罪将何所逃乎
  辩脉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4b 页 WYG0745-0366d.png
古人以脉上辩内外伤于人迎气口人迎脉大于气口
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此辩固是但其说有
所未尽耳外感风寒皆有馀之證是从前客邪来也其
病必见于左手左手主表乃行阳二十五度内伤饮食
及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皆不足之病也必见于右手右
手主里乃行阴二十五度故外感寒邪则独左寸人迎
脉浮𦂳按之洪大𦂳者后甚于弦是足太阳寒水之脉
按之洪大而有力中见手少阴心火之脉丁与壬合内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5a 页 WYG0745-0367a.png
显洪大乃伤寒脉也若外感风邪则人迎脉缓而大于
气口一倍或两倍三倍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
人迎一倍伤之重者过在少阴则两倍太阴则三倍此
内伤饮食之脉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则心脉变见于
气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之势亦来薄肺经云
侮所不胜寡于畏者是也故气口脉急大而涩数时一
代而涩也涩者脉之本脉大者元气不相接脾胃不及
之脉洪大而数者心脉刑肺也急者肝木挟心火而反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5b 页 WYG0745-0367b.png
尅肺金也若不甚劳役惟右关脾脉大而数谓独大于
五脉数中显缓时一代也如饮食不节寒温失所则先
右关胃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惟内显脾脉之大数微
缓时宿食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经云脉滑者有宿
食也以此辩之岂不明白易见乎但恐山野间卒无医
者何以诊候故复说病證以辩之
  辩寒热
内伤寒邪之證与饮食失节劳役形质之病及内伤饮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6a 页 WYG0745-0367c.png
食俱有寒热举世将尽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不足之病
作外伤寒邪表实有馀之證反泻其表枉死者岂胜言
哉皆由不别其寒热耳今细为分解之外伤寒邪发热
恶寒寒热并作其热也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发
于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是寒邪犯高
之高者也皮肤毛腠者阳之分也是卫之元气所滋养
之方也以寒邪乘之郁遏阳分阳不得伸故发热也其
面赤鼻气壅塞不通心中烦闷稍似袒祼露其皮肤已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6b 页 WYG0745-0367d.png
不能禁其寒矣其表上虚热止此而已其恶寒也维重
衣下幕逼近烈火终不能禦其寒一时一日增加愈甚
必待传入里作下證乃罢其寒热齐作无有间断也其
内伤饮食不节或劳役所伤亦有头痛项强腰痛与太
阳表證微有相似馀皆不同论中辩之矣内伤不足之
病表上无阳不能禁风寒也此则常常有之其燥热发
于肾间者间而有之与外中寒邪略不相似其恶风寒
也盖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乘肾肝此痰厥气逆之渐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7a 页 WYG0745-0368a.png
也若胃气平常饮食入胃其荣气上行以舒于心肺以
滋养上焦之皮肤腠理之元气也既下流其心肺无所
禀受皮肤间无亏失其荣卫之外护故阳分皮毛之间
虚弱但见风见寒或居阴寒处无日阳处便恶之也此
常常有之无间断者也但避风寒及温煖处或添衣盖
温养其皮肤所恶风寒便不见矣是热也非表伤寒邪
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间塞其下
致阴火上冲作蒸蒸而燥热上彻头顶傍彻皮毛浑身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7b 页 WYG0745-0368b.png
燥热作须待袒衣露居近寒凉处即已或热极而汗出
而亦解彼外伤恶寒发热岂有汗出者乎若得汗则病
愈矣以此辩之岂不如黑白之易见乎当内虚而伤之
者燥热也或因口吸风寒之气郁其阴火使咽膈不通
其吸入之气欲入为膈上冲脉之火所拒使阴气不得
入其胸中之气为外风寒所遏而不得伸令人口开目
瞪极则声发于外气不能上下塞于咽中而气欲绝又
或因哕因呕因吐而燥热发必有所因方有此證其表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8a 页 WYG0745-0368c.png
虚恶风寒之證复见矣表虚之弱为阴火所乘燥发须臾
而过其表虚无阳不任风寒复见矣是表虚无阳常常
有之其燥热则间而有之此二者不齐燥作寒已寒作
燥已非如外伤之寒热齐作无有间断也百病俱有身
热又谓之肌热又谓之皮肤间热以手扪之方知者是
也乃肌体有形之热也亦须皆待阴阳既和汗出则愈
矣慎不可于此上辩之以其虚实内外病皆有之故难
辩耳只依先说病人自觉发热恶寒之热及燥作之热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8b 页 WYG0745-0368d.png
上辩之为准则矣
 辩外感八风之邪或有饮食劳役所伤之重者三二
 日间特与外伤者相似其馀證有特异名者若不将
 两證重别分解犹恐将内伤不足之證误作有馀外
 感风邪虽辞理有重复处但欲病者易辩医者易治
 耳
外感八风之邪乃有馀證也内伤饮食不节劳役所伤
皆不足之病也其内伤亦恶风自汗若在温煖无风处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9a 页 WYG0745-0369a.png
则不恶矣与外伤鼻流涕头痛自汗颇相似细分之则
异耳外感风邪其恶风自汗头痛鼻流清涕常常有之
一日一时增加愈甚直至传入里作下證乃罢语声重
浊高厉有力鼻息壅塞而不通能食腹中和口知味大
小便如常筋骨疼痛不能动摇便著床枕非扶不起其
内伤与饮食不节劳役所伤然亦恶风居露地中遇大
漫风起却不恶也惟门匆隙中些小贼风来必大恶也
与伤风伤寒俱不同矣况鼻流清涕头痛自汗间而有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9b 页 WYG0745-0369b.png
之鼻中气短少气不足以息语则气短而怯弱妨食或
食不下或不欲食三者互有之腹中不和或腹中急而
不能伸口不知五榖之味小便频数而不渴初劳役得
病食少小便赤黄大便常难或涩或结或虚坐只见些
小白脓时有下气或泄黄如糜或溏泄色白或结而不
通若心下痞或胸中闭塞如刀斸之痛二者亦互作不
并出也有时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痛必脐下相火
之势如巨川之水不可遏而上行使阳明之经逆行乱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0a 页 WYG0745-0369c.png
于胸中其气无止息甚则高喘热伤元气令四肢不收
无气以动而懒倦嗜卧以其外感风寒俱无此證故易
为分辩耳
  辩手心手背
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
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辩实甚皎然
  辩口鼻
若饮食劳役所伤其外證在口必口失榖味必腹中不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0b 页 WYG0745-0369d.png
和必不欲言纵勉强对荅声必怯弱口沃沫多唾鼻中
清涕或有或无即阴證也外伤风寒则其外證必显在
鼻鼻气不利声重浊不清利其言壅塞气盛有力而口中
必和伤寒则面赤鼻壅塞而乾伤风则鼻流清涕而已
内经云鼻者肺之候肺气通于天外伤风寒则鼻为之
不利口者坤土也脾气通于口饮食失节劳役所伤口
不知谷味亦不知五味又云伤食恶食伤食明矣
  辩气少气盛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1a 页 WYG0745-0370a.png
外伤风寒者故其气壅盛而有馀内伤饮食劳役者其
口鼻中皆气短促不足以息何以分之盖外伤风寒者
心肺元气初无减损又添邪气助之使鼻气壅塞不利
面赤不通其鼻中气不能出并从口出但发一言必前
轻而后重其言高其声壮厉而有力是伤寒则鼻乾无
涕面壅色赤其言前轻后重其声壮厉而有力者乃有
馀之验也伤风则决然鼻流清涕其声嗄其言响如从
瓮中出亦前轻而后重高揭而有力皆气盛有馀之验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1b 页 WYG0745-0370b.png
也内伤饮食劳役者心肺之气先损为热所伤热既伤
气四肢无力以动故口鼻中皆短气少气上喘懒语人
有所问十不欲对其一纵勉强荅之其气亦怯其声亦
低是其气短少不足之验也明白如此虽妇人女子亦
能辩之岂有医者反不能辩之乎
  辩头痛
内證头痛有时而作有时而止外證头痛常常有之直
须传入里实方罢此又内外證之不同者也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2a 页 WYG0745-0370c.png
  辩骨筋四肢
内伤等病是心肺之气已绝于外必怠惰嗜卧四肢沈
困不收此乃热伤元气脾主四肢既为热所乘无气以
动经云热伤气又云热则骨消筋缓此之谓也若外伤
风寒是肾肝之气已绝于内肾主骨为寒肝主筋为风
自古肾肝之病同一治以其递相维持也故经言胆主
筋膀胱主骨是也或中风或伤寒得病之日便著床枕
非扶不起筋骨为之疼痛不能动摇乃形质之伤经云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2b 页 WYG0745-0370d.png
寒伤形又云寒则筋挛骨痛此之谓也
 辩外伤不恶食若劳役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此三者
 皆恶食
仲景伤寒论云中风能食伤寒不能食二者皆口中和
而不恶食若劳役所伤及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三者俱
恶食口不知五味亦不知五谷之味只此一辩足以分
内外有馀不足二證也伤寒證虽不能食而不恶食口
中和知五味亦知谷味盖无内證则心气和脾气通知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3a 页 WYG0745-0371a.png
五谷之味矣
  辩渴与不渴
外感风寒之邪三日已外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始有渴
也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久病者必不渴是邪气在血脉
中有馀故也初劳役形质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渴
以其心火炽上尅于肺金故渴也又当以此辩之虽渴
欲饮冷水者当徐少与之不可纵意而饮恐水多峻下
则胃气愈弱轻则为胀重则传变诸疾必反覆闷乱百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3b 页 WYG0745-0371b.png
脉不安夜加增剧不得安卧不可不预度也
  辩劳役受病表虚不作表实治之
或因劳役动作肾间阴火沸腾事闲之际或于阴凉处
解脱衣裳更有新沐浴于背阴处坐卧其阴火下行迁
归肾间皮肤腠理极虚无阳但风来为寒凉所遏表虚
不任其风寒自认外感风寒求医解表以重绝元气取
祸如反掌苟幸而免者致虚劳气血皆弱不能完复且
表虚之人为风寒所遏亦是虚邪犯表始病一二日之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4a 页 WYG0745-0371c.png
间时与外中贼邪有馀之證颇相似处故致疑惑请医
者只于气少气盛上辩之其外伤贼邪必语声前轻后
重高厉而有力若是劳役所伤饮食不节表虚不足之
病必短气气促上气高喘懒语其声困弱而无力至易
见也若毫釐之误则千里之谬已上者辩證别有治法
用药正论故作此说分解于后
  辩證与中热颇相似
复有一等乘天气大热之时在于路途中劳役得之或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4b 页 WYG0745-0371d.png
在田野间劳形得之更或有身体薄弱食少劳役过甚
又有修善当斋之人胃气久虚而因劳役得之者皆与
阳明中热白虎汤證相似必肌体扪摸之壮热必燥热
闷乱大恶热渴而饮水以劳役过甚之故亦身疼痛始
受病之时特与中热外得有馀之證脾胃大虚元气不
足口鼻中气皆短促而上喘至日转以后是阳明得时
之际病必少减若是外中热之病必到日晡之际大作
讝语其热增加大渴饮水烦闷不止其劳役不足者皆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5a 页 WYG0745-0372a.png
无此證尤易为分解若有难决疑似之證必当待一二
日而求医治疗必不至错误矣饮食不节劳役形体所
受病皆脾虚腠理元气已绝也往往病人将自己表虚
不任风寒但有风来寒至招认作伤风召医以泻其表
及重虚其虚轻则致危困虚劳重则必死深可哀悯故
特一说以祛医者之误
 
 
内外伤寒辩惑论 卷上 第 15b 页 WYG0745-0372b.png
 
 
 
 
 
 
 
 内外伤辩惑论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