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下
卷下 第 1a 页 WYG0744-088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伤寒直格方卷下

  宋 刘守真 撰

  诸證药石分剂

  麻黄散

  麻黄(一两半去节汤泡去黄汁焙乾秤)桂枝(一两削去皴皮官桂是也)甘草(半两炙)
杏仁(二十粒汤浸去皮尖双仁者下并同法)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匕匙也谓一匙约重五钱)水一盏半
卷下 第 1b 页 WYG0744-0887b.png
煎至八分滤去滓温服(滓阻史切淀也也)衣覆以取微汗
或温病身烦痛小便自利者加白术四分微汗之(每一
分二钱半也)

  益元散(一名天水散一名太白散)

  滑石(六两白腻好者)甘草(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三钱蜜多许温水调下或无蜜亦可
每时日三服或欲冷饮者新井泉调下亦得解利发
汗煎葱白豆䜴汤下每服水一盏葱白五寸豆豉五
卷下 第 2a 页 WYG0744-0888a.png
十粒煮取汁七分调并三四服以效为度此药是寒
凉解散热郁设病甚不解多服无害但有益耳本世
传名太白散俗恶性寒葱易得之贱物而又不明素
问造化之理故不取本草神验之言而多不用焉若
以随證验之乃凡人之仙药也何可缺欤 夫伤寒
当汗则不可下当下则不可汗且如误服此药则汗
自不出而里热亦获不效亦有里热便得宣通而愈
者也或半在表半在里可和解而不可吐下发汗者
卷下 第 2b 页 WYG0744-0888b.png
若服此药多愈或不愈亦小减加凉膈散和解尤佳

  或自当汗解者更加苍术粗末三钱同葱䜴煎汤
调服尤良或孕妇不宜滑石麻黄桂枝辈发汗即用
甘草一两苍术二两同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葱
白五寸豉五十粒同煎至六分滤去滓热服并二三
服取微汗是名逼毒散非孕妇亦可服或太白散加
麻黄二两去节如法煎服世云神白散 或逼毒散
加麻黄与苍术等分去节济众云青龙散 或青龙
卷下 第 3a 页 WYG0744-0888c.png
散更加滑石末与苍术二倍是为发汗之妙药名曰
大逼毒散此方唯正可汗者即用误服之则转加热
也或解利两感煎凉膈调下益元散四钱 或下乳
用猪肉面羹粥饮汤之类调下四钱不拘时候日三
服及宜食肉面羹粥 催产温香油浆调下五钱并
二三服以产为度 或死肝不下者煎三乙承气汤
一服调下益元散五钱须臾更频用油浆调益元散
温服前后俱下而胎下可活产母也凡难产或死胎
卷下 第 3b 页 WYG0744-0888d.png
不下皆由风热燥涩𦂳敛结滞而不能舒缓故产户
不得自然开通也此药力至则结滞顿开而产矣后
慎不可温补而反生燥热也俗未知产后亡液损血
痛疼怖惧以致神狂气乱则阴气损虚邪热太甚而
为诸热證由不读素问不知造化故不识證候阴阳
反以为凡产诸虚百损便为虚冷而无热也误以热
药温补或见烦渴者不令饮水本虽善心为害多矣
岂治病之道但以临时审其脏腑六气虚实明其标
卷下 第 4a 页 WYG0744-0889a.png
本如法治之而已矣此药泛常多用然须为效至大
而俗以病异药同将谓妄行反招侮慢今以黄丹加
令桃红色名曰红玉散 加青黛令轻碧色名碧玉
散 加薄荷叶一分名鸡苏散主疗不殊收效则一
俗目懵然何能别此可远妄诞可显玄功后之学者
其究心焉

  桂枝汤

  桂枝(去皴) 芍药 甘草(炙等分三分为率)

卷下 第 4b 页 WYG0744-0889b.png
  右剉如麻黄大每服八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三枚
擘破煎至七分令去滓温服续后啜热稀粥温覆令
遍身微汗或暖也及初夏可加黄芩一两名阳旦汤
大热之分及素有热人可再加知母半两石膏一两
为末或更加升麻一分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
息物等桂枝證反下之不成结胸及痞但腰满证在
者本方倍加芍药大实痛者更加大黄半两脉弱自
利者不加

卷下 第 5a 页 WYG0744-0889c.png
  桂枝加葛枝汤

  桂枝 芍药 甘草(各六钱三分)葛枝(一两三钱)

  右如桂枝汤服(谓如桂枝汤剉煎服也下并仿此)

  葛枝汤

  葛根(一两)麻黄(泡去黄汁焙乾秤三分)桂枝(去皴)芍药 甘草(炙各半两)
右如桂枝汤服

  大青龙汤

  麻黄(泡去黄汁焙乾)石膏(为末各三分)桂枝(一分半)甘草(炙一分)杏仁
卷下 第 5b 页 WYG0744-0889d.png
(十枚汤去皮尖双仁)

  右剉如麻豆大抄五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三枚擘
破煎至半盏滤去滓温服令身汗湿未润再服

  小青龙汤

  麻黄(如前制)半夏(汤洗)芍药 细辛 乾姜 甘草(炙三分)
桂枝(去皴各三分)五味子(二钱)

  右剉麻豆大每服八钱水一盏半生姜四片煎至七
分绞汁温服 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三钱 微利
卷下 第 6a 页 WYG0744-0890a.png
去麻黄加芫花弹子大 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二钱
(炮)以开怫热结滞 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
茯苓四钱 喘者去麻黄加杏仁(制如前法)此方治燥温
散其水以润肠胃脏腑之燥以开发怫热结滞者也

  小柴胡汤

  柴胡(去苗秤二两)黄岑 甘草 人蔘(以上各三分)半夏(六钱炮五
七次)

  右剉如麻豆大抄五钱生姜三片枣三枚切煎至半
卷下 第 6b 页 WYG0744-0890b.png
盏滤去滓温服日三小儿一服作三服(诸药法同)

  凉膈散(一名连翘饮子)

  连翘(一两)山栀子 大黄 薄荷叶(净去毛)黄芩(以上各半两)
甘草(一两半)朴硝(一分)

  右为粗末每服二三钱水一盏蜜少许(或无蜜亦可旧用竹叶或
亦不须)煎至七分滤去滓温服热甚者可服四钱亦有
可服一二十钱者 治咽喉并涎嗽加桔梗一两荆
芥穗半两咳而呕者本方加半夏半两每剂生姜三
卷下 第 7a 页 WYG0744-0890c.png
片煎服 衄呕血者加当归芍药各半两生地黄一
两淋者加滑石四两茯苓一两风眩者加川芎防风
各半两石膏三两酒毒者加葛根一两斑疹痘疮加
荆芥穗赤芍药川芎防风桔梗各半两三岁儿可服七
八钱或热甚黑陷腹满喘急小便赤涩而将死者此
一服更加大承气汤约以下之得利立苏

  凡言加者皆自本方加也但加者每服五七钱以意
加减调理 两感伤寒下證前后以退表里之热者
卷下 第 7b 页 WYG0744-0890d.png
煎本方四五钱调下益元散三四钱其本方皆能治
此诸證但加即为效也

  白虎汤

  知母(一两半)甘草(一两炙)粳米(一合)石膏(四两为末)

  右剉麻豆大抄五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无
时日三四服热甚者服七八钱至十馀钱或眩或呕
或咳者加半夏半两陈皮半两每服用生姜三片煎
服 或伤寒发汗不解脉(阙)者加苍术半两名曰苍
卷下 第 8a 页 WYG0744-0891a.png
术白虎汤 或发汗或下后烦渴口乾或脉洪大或
微恶寒者或不可下者或除可用之药外并宜加人
参半两以调之名人参白虎汤

  五苓散

  猪苓(去黑皮)茯苓 白术(各半两)(去皴一分)泽写(一两)

  右为细末每服二三钱热汤调下恶热欲冷饮者新
水调下或生姜汤调下愈妙或加滑石二两甚或喘
嗽咳烦心不得眠者更加阿胶半两泡

卷下 第 8b 页 WYG0744-0891b.png
  桂苓甘露饮(一名桂苓白术散)

  桂(半两)茯苓 白术(各半两)甘草(炙)泽写 石膏 寒水
(各一两)滑石(二两制如前)

  右为极细末热汤调下三钱欲冷饮者新水调下或
生姜汤调下尤良小儿服一钱

  白术散

  白术 茯苓(去皮)人蔘 藿香叶(净俱各半两)甘草(炙一两)
(末一分)葛根(一两)

卷下 第 9a 页 WYG0744-0891c.png
  右为细末白汤调下三钱若烦渴者加滑石二两病
甚者为粗末每服一两半水一大升煎至七合绞汁
放冷从意续续饮之小儿尤宜

  四逆汤

  甘草(炙)乾姜(各一分)附子(半个生去皮脐)

  凡用附子以半两重者佳小者力弱大者恶性非称
处方之宜也世皆美其大者未知古人之有则也
右剉麻豆大用水两盏煮至一盏绞汁分温二服强
卷下 第 9b 页 WYG0744-0891d.png
实人二剂作三服或畜热极深者手足厥冷则不宜
此方当以下之也

  茯苓半夏汤

  茯苓(去皮)生姜(取汁各一分)半夏(一钱)

  右剉麻豆大用水一盏煎至四分绞汁下姜汁温服

  半夏橘皮汤

  半夏(泡如法)陈皮(汤浸洗去穰)甘草(炙)人蔘 茯苓 黄苓
(去其腐心上俱各一分)葛根(半两)厚朴(去皮一分)

卷下 第 10a 页 WYG0744-0892a.png
  右剉麻豆大用水三盏生姜一分切煎至一盏半绞
取汁分四服作一日食后温服

  黄连解毒汤

  黄连(去须)黄檗 黄芩 大栀子(各半两)

  右剉麻豆大每服秤半两水一茶盏煎至四分绞取
汁温服无时日三四以效为度每一二服效或腹满
呕吐或欲作利者每服加半夏三枚全用厚朴二钱
剉茯苓去皮剉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半盏绞汁
卷下 第 10b 页 WYG0744-0892b.png
温服名曰半夏黄莲解毒汤或欲急下者本方加大
承气汤一服生姜煎如前法以利为度 一法为细
末水研如小豆大温水下二十圆治积热劳欬泻痢
甚良

  瓜蒂散

  瓜蒂 赤小豆(等分)

  右为细末以香豉半合(豆豉也)水一盏半煮取汁半盏
调下一钱七不吐加服得快吐乃止虚人不宜

卷下 第 11a 页 WYG0744-0892c.png
  大柴胡汤

  柴胡(去苗秤)大黄(各半两)黄芩 芍药(各一分)半夏(二钱)枳实
(三钱生用小者是也)

  枳实不去穰为效甚速下并同

  右剉麻豆大分作三服每服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三
枚煎至半盏绞取汁温服未利再服

  大承气汤

  大黄 芒硝(朴硝有芒头者亦可用)厚朴(去皴)枳实(各半两)

卷下 第 11b 页 WYG0744-0892d.png
  加甘草一两是名三乙承气汤

  右剉麻豆大分一半用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六
分纳硝煎一二沸绞去滓热服

  凡煎药须慢火煎沸即下火为一沸或言煎至几分
亦如此法煎不可强火耗去其水也

  凡病热郁甚而冷服寒药则病能拒药多不能下故
经曰寒因热用未利再服热甚者此一剂分大半作
一服未利再服少半热更甚者一剂都作一服热势
卷下 第 12a 页 WYG0744-0893a.png
甚者亦可并此二剂为一服(两剂作一剂为一料)方得利而效
者临时消息以利为度(消息谓损益多少也)

  凡用药多少仿于此耳

  小承气汤

  大黄(半两)厚朴(三钱)枳实(三钱)

  右剉如麻豆大作二服每服用水一盏生姜三片煎
至半盏绞取汁热服未利再服或微下者一剂分作
二服或和胃气不欲利者一剂分为四五服

卷下 第 12b 页 WYG0744-0893b.png
  调胃承气汤

  甘草 大黄 芒硝(各半两)

  右剉如麻豆大分一半用水一大盏煎至半盏绞去
滓纳硝煎一二沸热服不利再服

  十枣汤

  芫花(慢火炒变色)大戟 甘遂(各等分)

  右为散(细末)用水一盏肥枣十枚切开煮取汁半盏调
下半盏匕强实人服一钱匕以意加减快利为度

卷下 第 13a 页 WYG0744-0893c.png
  桃仁承气汤

  桃仁(汤去皮尖双仁用板槌碎)芒硝(半两)大黄(六钱)(去皴皮)甘草(各三钱)
右剉如麻豆大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盏煎至半盏
下硝绞取汁热服日三以微利为度

  抵当圆

  水蛭(炒)虻虫(炒各七枚)桃仁(八粒)大黄(一钱)

  右为细末蜜和作二圆用水一小盏煮一圆至六分
温服脆时血未下者再服

卷下 第 13b 页 WYG0744-0893d.png
  抵当汤

  水蛭(炒)虻虫(炒去翅足各十枚)桃仁(七枚)大黄(一钱)

  右剉如麻豆大分作二服每用水一盏煮半盏绞去
滓温服未下再服(蛭之吉丁结二切水虮也虻莫庚切)

  茵蔯汤

  茵蔯蒿(去茎一两一名山茵蔯)川大黄(半两)山栀子(七枚小者十枚)
右剉如麻豆大用水两盏半慢火煮至一盏绞取汁
温服六分未利再服四分以利为度势甚者作一服
卷下 第 14a 页 WYG0744-0894a.png
未利再服以意加减当下如烂鱼肚及脓血胶膘等
物及小便多出金色如皂角汁或其證将欲发黄者
此一剂分作四服每服调下五苓散三钱凡治发黄
不越此法也

  世俗有傅烙黄而或愈者此强实之人素本中气
不衰以及湿热郁之微者烙之而误中强劫开发
得开气血宣通即作汗而愈或体质本虚湿热结
甚则劫发不开而反致死者不为少矣莫若仲景
卷下 第 14b 页 WYG0744-0894b.png
法对證以药致之则免致强劫不开而反误人生
命也又闻近世妄傅有寒极阴黄而内外极救其
阳为害多矣设若病微而误中开发得愈亦以鲜
矣而伤生者不可胜言也大抵凡诸黄者有二一
则湿热气而黄万物皆然又如麦秀而阴雨湿热
过极则黄疸者也及水涝而天气湿热则草木将
死而色变黄者也或病血液衰则虚燥热太甚而
身面痿黄者犹亢旱而草木萎黄也夫病燥热而
卷下 第 15a 页 WYG0744-0894c.png
黄者当退热润燥而已此伤寒湿热极甚而发黄
者开结退热双利大小腑以除水湿则利和而愈
(阴于林切今作阴)

  结胸而发黄者同陷胸汤各半服下之或误肥巴豆
热毒圆药下之及损阴气遂协热利不止而发黄者
同大承气各半服下之亦有协热利不止更或结胸
而发黄者用茵蔯五分同陷胸汤三分大承气二分
以下之或两感发黄者本方加黄连解毒汤一服急
卷下 第 15b 页 WYG0744-0894d.png
下之或头微汗小便利而微黄者湿热微也宜此栀
子檗皮汤

  大山栀子(十五枚)甘草(一钱)黄檗(半两)

  右剉如麻豆大此剂则作二服每服水三盏煮至一
盏绞取汁分三次作一日服

  大陷胸汤

  大黄 芒硝(各三钱)甘遂末(三字七)

  右剉如麻豆大一剂分作二服每服用水一盏煮大
卷下 第 16a 页 WYG0744-0895a.png
黄至六分纳硝煎一二沸绞汁一字七半温服未快
利再服热恶不利者以意加服

  大陷胸圆

  大黄(半两)葶苈(三钱微炒)芒硝(一分)杏仁(十二个草灰炒色变)

  右大黄为细末下葶苈杵再罗研杏仁硝如泥和圆
如弹子大每服一圆入甘遂末三字七白蜜半匙水
一盏煮至半盏温服当一宿许乃下未利再服

  小陷胸汤

卷下 第 16b 页 WYG0744-0895b.png
  半夏(四钱汤洗全用不剉)生姜(二钱切)黄连(二钱剉)括蒌实(大者半个惟剉
其壳子则不剉或但用其中子者非也)

  右以水三盏煮括蒌取汁一盏半内馀药煮至一盏
绞取汁一盏分两次温服以效为度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 黄连 黄芩(各一分)一法加生姜一分甚良

  栀子汤

  大栀子(七枚剉碎)豆豉(半合)

卷下 第 17a 页 WYG0744-0895c.png
  右以水两盏煮栀子至一盏半内豉煮至半盏绞汁
温服

  凡加者皆用栀子先煮

  或吐者止后服 凡诸栀子汤皆非吐人之药以其
燥热郁结之甚而药顿攻之不能开通则郁发而吐
因其呕吐发开郁结则气通津液宽行而已故不须
再服也

  栀子厚朴汤

卷下 第 17b 页 WYG0744-0895d.png
  大栀子(七枚)厚朴(半两炙去粗皮)枳实(二钱)

  右剉如麻豆大以水一盏半煮绞汁半盏温服

  泛论

  凡伤寒热病下后热不退下證尚在者再三下之以热
退为度虽热退尚未痊愈者随證调之凡下之前后或
大汗将出或大汗已出(俗言好汗是言大汗)或汗后烦渴及诸吐
泻杂病一切烦渴者须以细细饮之渴未止者频频时
与但不可过多以成留饮不散者也(留饮一名水畜经曰积饮)
卷下 第 18a 页 WYG0744-0896a.png
夫留饮谓水液留积畜聚于内而不湿润傅化者也
夫肠胃燥热太甚则结滞而气液不能宣通故虽饮
而难以止其烦渴也若以顿饮过多则水湿过极而
肠胃燥热怫郁转以加其水湿痞闭故成留饮而心
腹满痛或为吐泻也

  设若不与饮之则燥热转甚危而死矣

  夫肠胃之燥湿犹地最涝适当其宜皆不可过与不
及凡治病之道以调六气阴阳使无偏倾各守其常
卷下 第 18b 页 WYG0744-0896b.png
平和而已嗟夫世俗或以妄为冷水寒药水损脾肾
隔却大汗但令中外俱热而欲望其作大汗者或大
汗欲出肠胃燥热烦渴及汗已出及虑水却大汗不
与水者或气弱久虚烦渴者或吐泻烦渴者或产妇
烦渴皆以妄为气虚不可饮水也此乃未知古人云
渴欲饮水为热在里也若夫正气即衰邪热燥甚而
烦渴者若非水液寒药滋养救其残阴退其邪热则
阳热暴甚而为害速矣况不与水而反以大毒热药
卷下 第 19a 页 WYG0744-0896c.png
乾燥之宁无损者耶且如酒之体者水也比之饮水
则过能多饮而旋能消散之外转能发于渴者以其
苦热养于心火则阳盛阴衰而燥去水湿之体故旋
能消散而善多饮水也其酒之善多饮者以其酒之
热毒若非复以水体胜之则亦少饮疾醉者强以饮
多则燥热太甚而多生病也然酒力之热善消水体
复制酒力以其热力多于水体故饮多则热醉而燥
尽水体势力尚在则燥热烦渴而病于酒也然酒之
卷下 第 19b 页 WYG0744-0896d.png
热耗尽水体之外尚能燥热烦渴为病况病于燥热
太甚而烦渴反不与水者岂不加其害耶凡燥热烦
渴者肠胃易为怫郁常以退热开结散水润燥之药
调之免致燥热太甚则怫郁以成留饮虽多饮亦不
止其肠胃脏腑之燥热烦渴而或肠胃之内湿甚以
成吐泻也凉膈白虎五苓及桂苓甘露之散类随證
以调之也

  或成留饮诸病者随證燥之

卷下 第 20a 页 WYG0744-0897a.png
  宜小青龙汤五苓桂苓甘露黄连解毒汤小陷胸大
承气之类證本方论中

  战汗

  夫热病大汗将出而反寒战者

  古人以百病皆为杂病惟伤寒名曰大病俗言汗病
是也经言大汗者非谓邪热自汗大出者也乃阳气
怫热郁结后得开通发散宣通则蒸蒸而为汗出是
谓大汗言大病怫热邪毒之气郁极乃发以为汗出
卷下 第 20b 页 WYG0744-0897b.png
故曰大汗也故经曰大气皆去病得已矣

  表之正气与邪热并甚于里大热亢极而反兼水化制
之故反寒慄也(化谓造化之化也)

  经曰少阴所至为惊或恶寒战慄谵妄谓少阴君火
热气之所至而为此等之病也又经曰诸禁鼓慄如
丧神守皆属于火注云热之内作然禁俗作噤鼓振
摇而动也言禁汵振慄反寒战也经曰亢则害承乃
制谓五行之道微者当其本此实其过亢则反兼胜
卷下 第 21a 页 WYG0744-0897c.png
已之化以制其甚老子云天之道其张弓乎高者抑
之斯其道也经曰水曰静顺谓静而自己无为但顺
物之气味也及方圆不与物争乃至柔顺者也水本
寒寒极则水冰如地而能载物又经曰水发而雹雪
是水寒亢极而反似尅水之土化是谓兼化也故病
寒极者反坚满也夫土主湿阴云雨而安静雨湿极
甚则飘骤散落是反兼风木制其土湿也故经言痉
为湿极而反似风强病也 木主生荣而王于春其
卷下 第 21b 页 WYG0744-0897d.png
气湿其本风风大则反凉而毁折是兼金花制其本
也故风病过极则中外燥涩皮肤皴揭反气运行之
燥涩而筋脉瘛缓是反兼金花也 金主于秋而属
于阴其气凉凉极则天气清明而万物反燥燥物莫
若火是金极反兼火化制之也故为病血液衰少燥
金之化极甚则反热也燥物莫若火夏月火盛热极
甚则天气曛昩而万物反润以出水液林木流津及
体热极而反出汗液以火炼金热极而反化为水是
卷下 第 22a 页 WYG0744-0898a.png
火极而反兼水化制之也故病热极则反出五湿妇
人带下淋沥及厥逆身冷或为恶寒战慄而或反冷
痛也俗以带下直言冷病及恶寒战慄便为阴寒者
俗医未知此也夫天道造化病微必当其木化寒见水
化热见火化也病甚者反似胜巳之化如寒极反似
湿土热极反似寒水之化嗟夫百病之极甚者其状
反似于己之相反者俗医不求其病之本气而百端
拟议莫知真源不得已而但随兼化之虚象妄为其
卷下 第 22b 页 WYG0744-0898b.png
治反助其治而害于生命多矣以至举世皆云病至
危极之时则阴阳反变而无能辨别也殊不知但以
运气造化之理推之则设若千变万化而归其要则
一也何得有难易之二耶故经曰夫标本之为道要
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经又曰善言
始者必念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而道
不惑所谓明矣故老子曰不窥牖见天道不出户见
天下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盖知要与不知要也古圣
卷下 第 23a 页 WYG0744-0898c.png
曰反常合道谓古圣天理大道合同而常俗之心则
有相反者也然古圣道不离于俗者谓道包于族而
入俗也又云俗自离道者常俗莫能合于道也夫俗
则有相而道本无形者正如五行之变化微则守常
而本化自见乃有相之俗是化以自见也甚则反似
胜已之化乃无相而反常合道是谓变以其取变于
本化之相而反见胜已之化也变化之道多端此则
微甚外相之变化也故仙经曰大道似不肖厚德若
卷下 第 23b 页 WYG0744-0898d.png
不足即藏其本相于内而反变化胜已之化于外无
相乃反常合于道者也却以道眼观之则求其内也
若但以俗眼观其外则逐相而迁何由得其要也故
圣经所论天地变化与道合同而俗无所慊但随俗
见编集方论有乖其理秪合俗心致使后人皆由说
反自以为明而圣经之妙理瞢然罔究病者无辜竟
罹横夭吁可痛哉且如经言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俗
直谓阳热之气胜则发热阴寒之气胜则发寒者皆
卷下 第 24a 页 WYG0744-0899a.png
经之本旨也此言表里之阴阳正气之虚实言正气胜者
为不病而不胜者为病也故经曰阴胜则阳病阳胜
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是谓表阳之正气为不
病里阴之正气衰而为受病也里阴之正气胜为不
病表阳之正气衰而为受病者也此皆热在表里阴
阳之部分者也然病胜在里为阳胜阴虚病当发热
故发热为病热在里阳胜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即死
者是也表热里和则病当恶寒为阴胜阳虚汗之则
卷下 第 24b 页 WYG0744-0899b.png
愈下之即死者是也故热在表为阴胜阳虚而言恶
寒之寒则为寒也热在里为阳胜阴虚而言发热之
热则为热也故伤寒表热则恶寒当汗里热则发热
而当下之又经曰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者非谓病寒而
极重反变也此重言当有两重恶寒则不恶寒而恶
热谓表恶寒为一寒也若里之阳和正气又出之于
表则又当有一重恶寒是谓重寒则反不恶寒而为
发热也若表之正阳之气与邪热并入于里则为两
卷下 第 25a 页 WYG0744-0899c.png
重发热则不发热而后禁慄寒战也此反言阳和卫
气并之于表阳分则病气之胜为阳胜也病气与卫
气并甚于里之阴分则为阴气也此亦表里之阴阳
正气之与邪热相并而以言为虚实也然邪热在于
表则恶寒而热与里之卫气并之与表则反烦热也
邪热独在于里则发热而表之正气与邪热并之于
里则反寒战也故经云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此
言不并者也正气虚而受邪热故言虚也又曰阳胜
卷下 第 25b 页 WYG0744-0899d.png
则外热阴胜则内寒此言并者也夫表里阴阳之分
受其邪热之所在其冲和正阳之卫气又为邪热相
并而为病之所正气转实而不虚故经言胜也是故
经疟论云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实外无
气故先寒慄也阴气逆极则后出之阳阳气后并于外
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又曰并于阳则阳胜并
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是言表里之阴阳
热气之虚实非寒热阴阳之虚实也故经曰病在阳
卷下 第 26a 页 WYG0744-0900a.png
则热而脉燥在阴则寒而脉静然气并于内而外无
气故寒战脉不能燥甚而沈细欲绝静或不见也
夫热者邪热与卫气并则作发而不并则休止也故
经曰卫气相离或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故又云
阴虚而阳实实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寒矣此
秪言表里之阴阳气不并者为虚而并者为实其为
病之气者乃热之一也俗未明之直以经言阴胜则
寒不明其经意以病热而反恶寒战慄便为阴寒之
卷下 第 26b 页 WYG0744-0900b.png
病误之久矣其阴寒之为病者脉迟细不烦渴小便
清白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体寒而不热不
恶寒无战慄者也故经言人多病气也阳少阴多故
身寒如从水中出又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
不能温不冻慄此是阴寒为病而直云不冻慄寒冷
也夫阳动阴静故经曰战慄动摇为阳火热气以为
病也反寒冷者亢则害承乃制是火热极而反似寒
水者也故病寒战者反渴及杂病而害战者多有燥
卷下 第 27a 页 WYG0744-0900c.png
粪也及夫平人冒寒而战慄者寒主闭藏而外冒于
寒则里热怫郁而表之阳和卫气以外寒逼入于里
则阳并于阴而寒战也夫恐极而战者经言五志过
极则劳伤本藏恐为肾故经曰恐伤肾然肾伤而虚
则心火自甚而热也又经曰恐则气下然阳主出行
舒荣故心火之志喜则身心放肆而阴主收藏故肾
水之志恐则身心收敛也夫恐则肾虚心实而热正
气收藏陷下于里亦是阳并于阴而寒战也夫酒噤
卷下 第 27b 页 WYG0744-0900d.png
而战者肠胃酒热未散身表酒力已消则阳热易为
畜热入里故但冒于寒则阳并于阴而寒战也夫欲
汗而寒战者伤寒日深表證罢畜热于里则发热也
若表里之正气并入里则火热无极而反寒战也阴
分阳热之气逆极而后出之阳则烦热而大汗作也

  世所谓交阳者非阴寒交热以为阳热也乃怫热畜之
于里而郁极乃发则交傅出之于表之阳分是谓交阳
而后作汗也或怫郁过极而不能交出于表者是郁极
卷下 第 28a 页 WYG0744-0901a.png
不发否极不泰即正气衰残阴气先绝则阳气后竭而
死矣夫欲汗而脉忽沈细而或不见者阳表正气并入
于里故也交阳而燥乱昏冒者里热郁极乃发而欲出
以怫郁而阳之气极不能出故气乱则神背而燥扰也

  凡欲作汗无问病之微甚或以经新下者或下證未
全者恒以凉膈散调之甚者宜黄连解毒汤或下后二
三日或未经下腹满烦渴脉沈实而有下證者三一承
气汤下之势恶者加黄连解毒汤下之或已战不快者
卷下 第 28b 页 WYG0744-0901b.png
或战后汗出不快者或微战数次经大战而汗不出者乃
并之不甚而病之不速也通宜三一承气汤或更加黄
连解毒汤下之以散怫热而开郁结也 大法曰脉浮
不可下伤寒病已有里证脉沈之下里证尚在脉渐浮
至一二日汗不能出者里证郁发之不峻病已三乙承
气汤微下之凡此诸可下者或得利而汗便出者或服
药而怫郁顿然开发先汗出而后利者或利性但随汗
出泄则气和而愈更不利者说不快交不过而死者止
卷下 第 29a 页 WYG0744-0901c.png
由里热极甚而不能开发也故常以寒凉或下怫热免
致但以其作汗而为邪热耗绝阴气而死矣或不战而
汗出者众不能尽而阳不并阴也或战而无汗而自愈
者津液已衰以经发汗吐利或自汗吐利亡液过多则
津液衰竭无由作津但气和而愈也

  或不战无汗而愈者阳不并阴则不战津液已衰故无
汗而已也

  世俗未知而直以恶寒战慄名阳热气虚阴寒实胜
卷下 第 29b 页 WYG0744-0901d.png
因而为治误人多矣

  受汗

  夫大汗将出者慎不可限其烦热而外用水湿及风凉
制其热也

  阳热开发将欲作汗而出者若为外风凉水湿所薄
则怫热反入于里而不能出泄病多危极而死矣

  亦不可恨其汗迟而厚衣壅覆欲令大汗快而早出也
怫热已甚而郁极乃发其发之微则顺甚则逆顺则
卷下 第 30a 页 WYG0744-0902a.png
发易逆则发难病已怫热作发而烦热闷乱更以厚
衣壅覆太过则阳热暴然太甚阴气转衰而正气不
荣则无由开发即燥热喘满危而死矣

  汗后

  双解散 普解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忧愁思虑恚怒悲
恐四时中外诸邪所伤亿觉身热头疼拘倦强痛无问
自汗无汗增寒发热渴与不渴有甚伤寒疫疠汗病两
感风气杂病一切旧病作发三日里外并宜服之设若
卷下 第 30b 页 WYG0744-0902b.png
感之势甚本难解者常服三两日间亦渐减可并无所
损或里热极甚腹满实痛烦渴谵妄须可急下者以大
承汤下之或三乙承气汤亦妙也若下后未愈或證未
全或大汗前后逆气或汗后馀热不解或遗热劳复或
感他人病气汗毒傅染或中瘴气马气羊气一切秽毒
并漆毒酒食一切药毒及坠堕打扑伤损疼痛或久新
风眩头疼中风偏枯破伤风洗头风风痫病或妇人产
后诸疾小儿惊风积热疮疡疹痘诸證无问日数但
卷下 第 31a 页 WYG0744-0902c.png
服之周身中外气血宣通病皆除愈(是防风通圣散加天水散各一半)

  防风  川芎 当归(切焙)芍药 薄荷叶(净去毛)大黄

  麻黄(去根苗节)连翘 芒硝(别研各半两)石膏(别研)桔梗(各一两)滑石(十五两别研)

  白术  山栀子 荆芥叶(各二钱半)甘草(四两)黄苓(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五钱六钱水一大盏半入葱白五寸
盐豉五十粒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滤汁去滓温服无
时日三四服以效为度常服三钱水一中盏煎六分
绞汁温服不拘时兼夜四服设痊愈后更宜常服使
卷下 第 31b 页 WYG0744-0902d.png
病不再作新病不生并无过竟无问岁数乃平人常
服之仙药也凡人已衰老则肾水真阴损虚即风热
燥郁甚精血涸竭枯燥而死但以此药扶补滋润者
也嗟夫世俗反以妄傅中年以上火气渐衰止是虚
冷更无热病误服热毒之剂害人无数岂知识病之
法全凭胜證以别寒热阴阳虚实岂可以中年上下
为则耶此药除孕妇及产后月事经水过多并泄泻
者不宜服或治杂病亦宜治风热极妙一名通气防
卷下 第 32a 页 WYG0744-0903a.png
风散一名通解散

  伤寒传染论

  夫伤寒传染之由者因闻大汗秽毒以致神狂气乱邪
热暴甚于内作发于外而为病也则如西山记曰近秽
气而触真气钱仲阳云步履粪秽之履无使近于婴儿
若闻其气则冷儿急惊风搐也孙真人云乘马远行至
暮当沐浴更衣然后方可近于婴儿使不闻马汗与夫
气毒不然则多为天吊急惊风搐也故剥死马者感其
卷下 第 32b 页 WYG0744-0903b.png
毒气而成马气丁黄之疾皆由闻其毒气之所作也故
圣惠方一法大汗出则悬药于户辟其大汗秽毒无使
伤于人也世以艾炙席隅者皆其义也多染亲属忧戚
侍奉之人劳役者由其神气怯弱易为变乱故也何以
知传染脉不浮者是也若误以热药解表不惟不解其
病反甚而危殆矣其治之法自汗宜以苍术白虎汤无
汗宜滑石凉膈散热散而愈其不解者适其表里微甚
随證治之而与伤寒之法皆无异也
卷下 第 33a 页 WYG0744-0903c.png








卷下 第 33b 页 WYG0744-0903d.png








  伤寒直格方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