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中
卷中 第 1a 页 WYG0744-086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伤寒直格方卷中

  宋 刘守真 撰

  习医要用直格

  伤寒总评

  伤寒六经传受

  经言寒伤形寒伤皮毛寒伤血寒伤荣然寒主闭藏
而腠理閟密阳气怫郁不能通畅怫然内作故身热
卷中 第 1b 页 WYG0744-0862d.png
燥而无汗故经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又曰夫
热病皆伤寒之类也内经既直言热病者言一身为
病之热气也以至仲景直言伤寒者言外伤之寒邪
也以分风寒暑湿之所伤主疗不同故只言伤寒而
不通言热病也其寒邪为害至大故一切内外所伤
俱为受汗之热病者通谓之伤寒也一名大病者皆
以为害之大也又春曰温病夏曰热病秋曰湿病冬
曰伤寒者是随四时天气春温夏热秋湿冬寒为名
卷中 第 2a 页 WYG0744-0863a.png
以明四时病之微甚及主疗消息稍有不等大而言
之则一也非为外伤及内病有此异耳或云冬伏寒
邪于肌肤骨肉之间至于春变为温病夏变为热病
秋变为湿病冬变而为正伤寒病者及名冒其寒而
内生怫热热微而不即病者以至将来阳热变动或
又感之而成热病非为伏其寒气而反变寒为热也
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亦其义也亦有一时冒寒
而便为热病者或感四时不正乖戾之气或随气运
卷中 第 2b 页 WYG0744-0863b.png
兴衰变动或内外诸邪所伤或因他病变成或因他
人传染皆能成之但以分门随證治之耳经言此六
经传受乃外伤于寒而为热病之大略主疗之要法


  大法曰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此足太阳膀胱之经也故与经言五日足少阴肾水
为其表里或言为手太阳者误也此六经之證也或
以此直云伤寒不传手经者亦误也岂不详热论云
卷中 第 3a 页 WYG0744-0863c.png
五脏六腑皆受病又刺热篇皆言五脏热病但以热
病多于足经而其病甚少于手经而其病微且与足
经微为兼證汗下之治但分表里故不单言手经而
但寄于足经而已若针刺则本经补泻各分五脏手
足之经矣

  二日阳明受之故身热目疼鼻乾不得眠也

  三日少阳受之故胸胁痛而耳聋

  四日太阴受之故腹满而咽乾

卷中 第 3b 页 WYG0744-0863d.png
  五日少阴受之故目燥舌乾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则烦满囊缩

  或言传手厥阴包络相火则水火既济而愈传足厥
阴肝经则土败木贼而当死者妄说也此经言足厥
阴肝经之證也

  大法曰前三日三阳病在表故宜汗之

  汗泄热退身凉而愈

  后三日三阴病在里故宜下之

卷中 第 4a 页 WYG0744-0864a.png
  下退里热则怫热宣通汗出气和而愈也亦有内热
下尽无汗气和而愈者也或者曰前三日寒在表者
误也此皆热證也

  或未愈者再经衰之七日太阳病衰(自此以下皆言病
自衰灭)头项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
病衰耳能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身热少愈腹满如故十
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此言腹不复满舌乾已而啑
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言大病热
卷中 第 4b 页 WYG0744-0864b.png
气散去病则瘳(音抽愈也)

  此亦大略言之耳伤寒传受不必拘此但以明其诸
證而如法治疗耳

  里外伤

  如得病脉便沉而里病表和者内伤也脉浮而表病里
和者外伤也

  病在身体四肢为表病 病在胸腹之内为里病

  表里證

卷中 第 5a 页 WYG0744-0864c.png
  身热为热在表 言皮肤壮热而反增寒非谓自发热
燥也

  引饮(烦渴)或小便黄赤为热在里身热饮水或小便黄
赤为表里皆有热身凉不渴小便清白则表里皆无热

  不言为寒者盖表里热微则亦有表不热而里亦不
渴故也

  浑身疼痛拘急表热恶寒而脉浮者皆为热在表也引
饮谵妄腹满实痛发热而脉沉者皆为热在里也胸胁
卷中 第 5b 页 WYG0744-0864d.png
痞痛或呕而寒热往来脉在肌肉不浮不沉则邪热半
在表半在里也

  夫邪热在表而浅邪微而畏正故病热而反增寒也寒
则腠理益閟而怫热益加故也邪热在里而深邪甚则
不畏于正物盛其极故不恶寒而反自恶热也半在表
半在里进退无常则寒热往来也寒多为表多脉稍浮
热多为里多脉稍沉也诸病寒热并同惟疟疾反此由
表之正气与邪热并之于里表气虚而里热实亢则害
卷中 第 6a 页 WYG0744-0865a.png
承乃制故里之火热极甚而反兼寒冰之化制之故病
热极而反寒战也临汗而战及诸战皆然寒战为里热
表虚故也饮水而脉微不见也里之正气与邪气并出
于表则表热里虚是以烦热汗出而脉浮也经以热并
于里之阴分则为阴胜而发寒热并于表之阳分则为
阳胜而发热也俗未知其为表里之阴阳而妄为寒热
之阴阳故皆失内经之本旨也夫伤寒之寒热者恶寒
为表热里和故脉浮发热为里热表气不虚故发热而
卷中 第 6b 页 WYG0744-0865b.png
脉沉实也气并不并故寒热相反而有微甚也热并则
甚不并则微也

  主疗

  伤寒表證当汗而不可下

  反下之则畜热内馀而成结胸或为虚痞懊憹喘满
腹痛下利不止发黄惊狂班出诸热变證危而死矣

  里證当下而不可汗

  反汗之则热甚发黄惊狂班出谵妄而喘闷乱危极
卷中 第 7a 页 WYG0744-0865c.png
而死矣

  半在表半在里则宜和解

  相和通解表里也

  不可发汗吐下妄治之则有前诸證

  在上则涌(音涌吐也)

  言病在鬲上如胸满而呕或眩脉关前紧甚者宜瓜
蒂散吐之

  在下者泄之

卷中 第 7b 页 WYG0744-0865d.png
  言蓄热下焦则承气抵当之类泄之皆随病所在攻


  伤寒无汗表病里和则麻黄汤汗之或天水散之类亦


  身热恶寒无汗脉浮𦂳而数者

  表不解半入于里半尚在表者小柴胡汤主之或天水
凉膈二药各一服合同服之尤佳表里之热势俱甚者
大柴胡汤微下之更甚者大承气汤下之

卷中 第 8a 页 WYG0744-0866a.png
  表虽未罢而里證已甚若不下之则表热更入于里
而里热危极宜以大柴胡大承气下之双除表里之
热则免使但下里热而下后表热乘虚乂入于里而
生结胸及痞诸病之类也

  表热多里热少天水一凉膈半以和解也

  煎凉膈半服调天水一服上下同法

  里热多表热少未可下之者凉膈一天水半调之势更
甚者小承气汤下之表證罢但有里證者热传于里也
卷中 第 8b 页 WYG0744-0866b.png
调胃承气汤下之但除里热也凡此诸可下之言大柴
胡三承气诸下證通宜三乙承气下之善能开发峻效
而使之无表热入里而成结胸及痞之众病也

  发汗不解下證前后别无异證者通宜凉膈散调之以
退其热便无热甚危极也除此之外远胜小柴胡汤两
感仿此而已

  但随表里微甚而以调之两感谓一日太阳与少阴
两證俱见二日阳明与太阴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
卷中 第 9a 页 WYG0744-0866c.png
前六经之證是也

  伤风自汗表病里和者桂枝汤解之

  无汗为伤寒不可服桂枝汤

  有汗为伤风不可服麻黄汤

  半在表半在里脉在肌肉而半入于里白虎汤和解之
病在里脉当沉也大承气汤下之 一法无问风寒暑
湿有汗无汗但有可下诸證或表里两證俱不见而病日
深但目睛不了了者昏昧不精明或腹满实痛者或烦
卷中 第 9b 页 WYG0744-0866d.png
渴或谵妄或狂燥喘满者或畜热极深而将死者通宜
大承气汤下之或三乙承气汤下之尤良伤寒大发汗
汗出不解反无汗脉尚浮者苍术白虎汤再解之
或中暑大汗自出脉虚弱头痛口乾倦怠烦燥或时恶
寒或畏日气无问表里通宜白虎汤或里热甚腹满而
脉沉可下者宜大承气汤或三乙承气汤尤妙伤寒表
热极甚身疼头疼不可忍或眩或呕里有微热不可发
汗吐下拟以小柴胡天水凉膈之类和解恐不能退其
卷中 第 10a 页 WYG0744-0867a.png
热之甚者

  表热势甚而里已有热里表未开则阳热暴甚故不
宜汗之表热势甚若吐下之则表热大乘虚而入反
成结胸等證则危极也

  或大下后或再三下后热势尚甚而不能退本气损虚
而脉不能实拟更下之恐下脱而立死不下之则热极
而死寒温诸药不能退其热势之甚者或湿热内馀下
利不止热不退者或因大下后湿热利不止而热不退
卷中 第 10b 页 WYG0744-0867b.png
脉弱气虚不可更下者或诸湿热内馀小便赤涩大便
溏泄频并少而急痛者必欲作痢也通宜黄连解毒汤
以解之也

  或里热极甚而恐承气不能退者或以下后而热不退
者或畜热内甚阳厥极深以至阳气怫郁不能营运于
身表四支以致通身清(一作青)冷痛甚不堪项背拘急
目赤睛疼昏眩恍惚咽乾或痛躁渴虚汗呕吐下利腹
满实痛烦冤闷乱喘急郑声

卷中 第 11a 页 WYG0744-0867c.png
  郁郁滞不通郑音声连浊邪恶而不清雅也此乃热
势过极而语音浊乱不能清利也俗反妄传以为寒
极阴毒误之甚矣

  脉须疾数以其极热畜甚而脉道不利及致脉沉细而
欲绝俗未明其造化之理而反谓传为寒极阴毒者或
始得之阳热暴甚而便有此證候者

  夫辨伤寒阴阳之异證者是以邪热在表腑病为阳
邪热在里而脏病为阴也俗乃妄言有寒热阴阳之
卷中 第 11b 页 WYG0744-0867d.png
异證者误之久矣且素问伤寒直云热病诚非寒也
其三篇名曰热论刺热篇评热病篇及逐篇明言为
热竟无寒理兼素问及灵枢诸篇运气造化之理推
之则明为热病诚非寒也寒病固有夫非汗病之谓
也且造化为汗液之气者乃阳热之气所为非阴寒
之所能也以观万物热极而出液明可知矣经曰夫
热病皆伤寒之类也又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
然既身内有阴寒者止为杂病终莫能为汗病也况
卷中 第 12a 页 WYG0744-0868a.png
病法曰身热为热在表饮水为热在里其伤寒汗病
本末身凉不渴小便不黄脉不数者未之有也虽仲
景有四逆姜附之类热药是以治其本里和误以寒
药下之太早表热未入于里而寒下利不止及或表
热里寒而自利者急以四逆汤攻里利止里和急以
解于表也故仲景四逆汤证后复有承气下热之说
也由是观之伤寒汗病经直言热病而不言其有寒
无疑也经言三阴证者为邪热在脏在里以脏与里
卷中 第 12b 页 WYG0744-0868b.png
为阴也宜下热者也夫伤寒阴阳之别者但非表热当
汗而下之则死里热当下而汗之亦死故仲景曰桂
枝下咽阳盛即毙承气入胃阴实即亡死生之要在
乎须臾噫由仲景之言观之此阴阳虚实之交错其
候至微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而医术浅短者
懵然不知病源为始乃误使病者殒没然则止谓邪
热在表则汗之邪热在里则下之热在上则吐之热
在下则泄之邪热半在表半在里则和解之岂分寒
卷中 第 13a 页 WYG0744-0868c.png
热阴阳之虚实与阴阳汗病之證邪况朱奉议自言
阴毒脉疾至七至八至以上疾不可数者阴毒已深
也夫既云疾至八至已上疾不可数者正是阳热极
深之脉也岂是阴寒欤凡世俗所谓阴毒诸證以素
问造化验之皆阳热亢极之證但畜热极深在内而
身表有似阴寒也经云亢则害承乃制言五行之道
实甚过极则反似尅其已者是为兼化如万物热极
反出水液以火炼金热极而反似水是以火极而似
卷中 第 13b 页 WYG0744-0868d.png
水之化也五行皆然故肝热甚则出泪心热甚则出
汗脾热甚则出涎肺热甚则出涕肾热甚则出唾今
伤寒为作汗之病气者乃阳热怫郁而否极复泰即
热气蒸蒸而为汗出也如天时阳热亢旱否极而泰
则复为雨也故欲雨则天乃郁热晴霁则天反凉人
凉则病愈热在病在故病寒者自是寒病非此汗病
之气也虽寒属阴水而天地阴阳气液相生之道则
寒之化不能更生阴水也故古圣曰阳中生阴阴中
卷中 第 14a 页 WYG0744-0869a.png
生阳气中生液液中生气又曰积液生气积气生液
又经曰气和而生液然气为阳物故万物之水液
皆生于阳热之气如天气阳热极甚则万物温润而
冬寒万物乾燥由是言之既为作汗之病气本热非
寒明矣故经又曰凡伤寒而成温病者先夏至日为
温病后夏至日为暑病暑与其汗皆出止言邪热随
汗皆出尽而愈也又经曰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
夺精汗出于心负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
卷中 第 14b 页 WYG0744-0869b.png
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此皆动乱劳苦而致阳热
以为汗出岂可反言作汗之病以为阴寒耶今之俗
医不明阴阳变化之道而妄取阳主于生阴主于死
而欲养于阳热者殊不知此言自生之后以显为阳
阳中生阴故生者死之道也既死之后以隐为阴阴
中生阳故死者生之道也此古人之论道乃死生有
无动静隐显之阴阳非言寒热之阴阳也俗又妄言
仙经云纯阳升而为仙纯阳死而为鬼因以养阳热
卷中 第 15a 页 WYG0744-0869c.png
者亦不知此以阳主虚无而言神为阳主形体而言
形为阴言善养生者调顺阳阴炼就阳神超升弃其
阴体即纯阳之神乃为仙也不明道者寒热不调以
致阴阳胜负耗绝阳神惟存阴壳则游魂冥冥非鬼
何哉此则脩养家言形神之阴阳而非医家寒热之
阴阳也俗又妄谓周易以阳为尊为美为善为刚为
清为正而阴邪反之因以但欲养于阳热者此又不
知易象言阴阳体用之道以为教非言一身寒热之
卷中 第 15b 页 WYG0744-0869d.png
阴阳也故阳健唱命而阴顺和之阴顺和之则阴阳
和平而同归善道非以乾阳特为热也且夫子云乾
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然则乾之
纯阳岂谓热耶此亦非特取寒冰为阳是取寒冰之
劲健整肃清刚为乾健之象耳夫寒热之卦坎为中
男乃少阳之卦即寒冰也离为中女乃少阴之卦即
火热也坎离水火为夫妇而易以阳刚坎水寒者为
夫而阴柔离火热者为妇亦非以热为阳刚而寒为
卷中 第 16a 页 WYG0744-0870a.png
阴柔也故易言阴阳者但以明其物象而非素问论
病寒热阴阳之气也设云乾为寒者本非取乾阳为
寒但取寒之劲慄清整像乾之道也俗又妄言人生
则身温而死则身冷及病虽身热未至于死将死者
必热反变寒而后死也因云阳则生阴则死以此专
欲养于阳热殊不知一身之内寒暑燥湿风火六气
浑而为一两停则和平一兴一衰病以生也夫和平
之常者温凉得所适当其阳和之气如俗云人体温
卷中 第 16b 页 WYG0744-0870b.png
和是也然冬寒而人腠理閟密则身当温和夏热则
腠理开通而多汗出则身当微凉相反者病过与不
及亦病其中脏腑阴分以为根本则固守阳和之气
但当温和乃为和平唯脏腑之气各随五行休囚旺
相死之时位而微有虚实不一也此之虚实乃自然
之道而不为病者然冬肾水阴至而寒复以天气寒
则腠理閟密而阳气收藏固守于内则适当其平而
不妨内外之寒夏心火阳旺而热复以天气热则肤
卷中 第 17a 页 WYG0744-0870c.png
腠开泄而阳热散越于外适当其平而不妨内外之
热万物皆然此阴阳否泰大道造化之理盖莫大乎
此也然虽秋冬否闭此以其肺肾阴王而得其所故
康彊省病而病亦轻微也春夏开泰以其肝心阳王
故胠(音区)弱多病而病热怫郁则阳气散越故病甚而
多死亡及夫地理方位高下四时寒热温凉安危寿
夭病同故经曰阴精所奉人多寿阳精所奉其人夭
又仙经西山记言平人四时尝有唏谓三焦相火无
卷中 第 17b 页 WYG0744-0870d.png
不足八节不得吹谓肾脏阴难得实然则岂可不明
阴阳虚实但欲养于阳热耶凡病致死者阳和气既
不存则止为阴湿形体而已非冷何哉俗未知热甚
则热畜于内而阳气不能营运于四肢身表故四肢
逆冷以致身冷脉细而微则死畜热甚者气血不通
而身面俱青此则畜热之深也所以仲景言伤寒热
极失下则厥厥深者热亦深而厥微者热亦微如此
则热极而死者莫不身冷脉微而以至于绝也俗未
卷中 第 18a 页 WYG0744-0871a.png
明其然直反妄曰阳在则生阳去则死又曰阳热变
为阴寒则死因以但欲养其阳热而反致残阴暴绝
则阳气后竭而死者不为少也俗医未深明造化又
以妄为伤寒得之势恶阳势暴甚而便畜热以深身
冷厥逆手足无复温和者直以为寒极而为阴厥以
对阳厥及表里热势俱甚而不畜热于内者以为阳
毒以配阴毒分为寒热阴阳之异證曾不知伤寒汗
病便是热病寔无阴毒阴厥者也呜呼病本热甚热
卷中 第 18b 页 WYG0744-0871b.png
蕴于里则阳气陷下以至厥逆身冷或青而脉微乃
妄以寒极而内外急救其阳而反招其暴害因以妄
言必死之證间或彊实之人素本不衰及热郁怫结
况衰微者偶中辛甘热药发散而腠理气通怫热以
随汗泄而愈者遂以为必死之病而救之以活反恨
往之死者救助其阳之不及因以互相议论但见畜
热内结厥逆者或未厥者早以温之无用寒凉恐成
阴毒阴證而死俗医治伤寒误人多者无过于此后
卷中 第 19a 页 WYG0744-0871c.png
学之士但以素问运气自然造化之理原其标本则
明可见焉且以依法救人慎勿惑于众人之言故经
曰谨熟阴阳无与众谋又曰知逆与从正行无问此
其道也

  或两感势甚者通宜解毒加大承气汤下之热不退者
宜再下之然虽古人皆云三下之热未退即死矣亦有
按法以下四五次利一二行热方退而得活者免致
不下退其热而必死也下后热稍退而未愈者黄连
卷中 第 19b 页 WYG0744-0871d.png
解毒汤调之或微热未除者凉膈散调之或失下热极
以致身冷脉微而昏冒将死者急下之则残阴暴绝而
死盖阳气后竭而然也不下亦死宜凉膈散或黄连解
毒汤养阴退阳畜热渐以宣散则心胸复暖脉渐以生
至于脉复而有力可以三一承气汤下之或解毒加大
承气汤尤良若下后微热不解凉膈散调之愈后常宜
服愈热之药忌发热诸物

  伤寒表證

卷中 第 20a 页 WYG0744-0872a.png
  夫伤寒之候头项痛腰脊彊身体拘急表热恶寒不烦
燥无自汗或头面目痛肌热鼻乾或胸满而喘手足指
末微厥脉浮数而𦂳者皆邪热在表皆麻黄汤发汗之證
也或天水散之类甚佳无使药不中效而益加害也

  益元散(一名天水散一名太白散)

  治身热呕吐泄泻肠澼下痢赤白治淋闭癃閟疼痛利
小腑偏主石淋荡胸中积聚寒热大益精气通九窍六
腑津液去留结消畜水止渴利中除烦热心燥治腹胀
卷中 第 20b 页 WYG0744-0872b.png
痛闷补益五脏大养脾肾之气(此肾水之脏非胃土之腑也)理内伤
阴痿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主痫瘈惊悸健
忘止烦满短气脏伤咳嗽疗饮食不下肌肉疼痛治口
疮牙齿疳蚀明耳目壮筋骨通经脉和气血消水榖保
真元解百药酒食邪热毒耐劳役饥渴寒热辟中外诸
邪所伤久服强志轻身注颜益寿及解中暑伤寒疫疠
饥饱劳损忧愁思虑恚怒惊恐传染并汗后遗热劳复
诸疾兼解两感伤寒能遍身结滞宣通和气而愈及妇
卷中 第 21a 页 WYG0744-0872c.png
人下乳催生并产后损液血虚阴虚热甚一切诸證并
宜服之兼治吹乳乳发或已觉吹乳乳痈频服即愈乃
神验之仙药也

  石淋服金石热药结为砂石自小便中出痛不可忍

  伤风表證(一曰中风)

  夫伤风之候头痛项强股节烦疼或目疼肌热乾呕鼻
鸣手足温自汗出恶风寒脉阳浮而缓阴浮而弱也(关前
曰阳关后曰阴)此为邪热在表皆桂枝汤解肌之證也或汗出
卷中 第 21b 页 WYG0744-0872d.png
憎风而加项背强痛者宜桂枝汤加葛根汤也反无汗
者宜葛根汤也虽已服桂枝反烦不解而无里證者先
刺风池风府却与服之或服桂枝大汗出脉浮而
洪大再宜服之发汗后半日许复热烦脉浮数者再宜
桂枝汤也当汗而反下之不成结胸而但下利清榖不
化表證尚在者表热里寒也

  此言承气寒药下之者也或误用巴豆热药下之而
胁热利不止者或表里皆热自利或呕者皆宜五苓
卷中 第 22a 页 WYG0744-0873a.png
散止利兼解表也

  急以四逆汤温里利止里和急以桂枝汤解表

  或表热里和下利同法

  或阳明病脉浮迟汗出微恶寒或太阴病腹满而脉浮
或宜汗入下之但气上冲而脉浮者并宜桂枝汤也

  脉反沉实者大承气汤下之

  或下之早而心下痞汗出恶寒脉浮者表未解也先桂
枝以解表而后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攻其痞也太阳
卷中 第 22b 页 WYG0744-0873b.png
病不解而畜血下焦者(见畜血门)先桂枝解表已而以下血


  宜桃仁承气汤或抵当圆攻之

  俱中风寒

  头项痛肢体疼手足温为中风也反无汗恶寒脉浮𦂳
者为阴寒也或头项痛腰脊强身体拘急指末微厥不
自汗为伤寒也反烦燥而脉缓者为伤风也风则伤卫
而寒则伤荣

卷中 第 23a 页 WYG0744-0873c.png
  万物必以阴求阳阳求阴阴阳相应则为和平故荣
者阴气也寒加之则伤耳故又曰寒伤血血亦阴也
卫阳气也风亦阳也故风加之则伤耳故曰热伤气
气为阳也经言阴寒主于闭藏而阳热主于开泄故
寒伤荣则腠理闭密怫热内作燥热而无汗故脉数
浮而𦂳也风伤卫则腠理开泄而自汗也故脉浮而
缓以邪热泄越故脉不能实阳明主于肌肉故自汗
多而脉反迟也热乃阳中之至阳故伤热气则大汗
卷中 第 23b 页 WYG0744-0873d.png
自出病虽为热脉不能实而虚弱也然怫热痞闭无
汗者固当病也其汗泄通泰而亦病者盖泰极则否
也夫人气和而为汗如天地气和而为雨过多则劳
久不雨则旱有无多少贵乎应时兴衰失常则灾害
至矣万事皆然

  荣卫俱伤则表里热甚也宜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伤寒表未罢心下有水气

  表虽未罢而已有热入于里怫郁于胃则饮食水液
卷中 第 24a 页 WYG0744-0874a.png
不能传化宣行畜积不散而为此非里热大实烦渴
引饮过多停积而为病者

  乾呕发热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
喘者

  水不浸润宣散滋润肠胃脏腑故热而渴或噎或喘
或小腑不利少腹满而喘也水液不能宣行则湿热
甚于肠胃故或利也

  小柴胡汤治伤寒中风其病半在表半在里(脉在肌肉不沉不浮)
卷中 第 24b 页 WYG0744-0874b.png
筋脉拘急

  身体疼痛寒热往来(恶寒为表热发热为里热)寒热往来者邪热
半在表半在里也进退不已而言无常也

  或呕或欬胁痞满硬痛下之前后无问日数及汗后馀
热不解或无问伤寒杂病蒸热作发并两感可和解者
并宜服之

  凉膈散(一名连翘饮子)治伤寒表不解半入于里下證未全或
复未愈者或燥热怫结于内而烦心懊憹不得眠者及
卷中 第 25a 页 WYG0744-0874c.png
无问伤寒杂病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燥多渴面热头
昏唇焦咽燥舌肿㗋痹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
痰实不利欬唾稠粘睡卧不安谵语狂妄肠胃湿燥便
尿閟结一切风热壅滞风眩疮癣及伤寒阳明胃热发
斑下證未全者或误服煖药过多为诸热證并酒甚热
毒兼小儿斑疹痘疮未出及惊风积热伤寒不能辨别
者或热甚痘疮已出未快者或热极黑陷将死者

  小儿疹痘未出误以热药发汗致使阳热转甚则重密
卷中 第 25b 页 WYG0744-0874d.png
出不快多致黑陷而死因以世俗多斑疹不敢服药
以误小儿诸病多矣亦不知古人所留凉泻之药通
治风惊积热伤寒热病纵误是瘢疮亦使热势稍退
而稀少出快早得痊安也若用此最为妙也

  阎孝忠集小儿方论未达钱氏本意不明造化之理
反妄言疹病黑陷为寒及曰凡瘢疹始终不可服凉
泻之药后人因之反致热甚黑陷而死者不可胜计
也阎公岂不详自所编钱氏方治瘢疹黑陷用牛李
卷中 第 26a 页 WYG0744-0875a.png
膏及百祥圆凡寒药下之而多得痊愈者而不救则
必死然则痘疹之为热病岂不明哉况经曰诸痛痒
疮疡皆属于心及夫瘢疮黑陷无不腹满喘喝(嘶声)
小便赤涩不通岂不是热极乎况癍疹本因热而生
病势转甚也岂能反为寒者也

  并两感诸證(三阴三阳双传诸證)并宜服之或伤寒热极将死阴
气衰残则不宜下下之则阴气暴绝阳气后竭而死矣
惟宜养阴退阳以至脉复而有力而后以三乙承气汤
卷中 第 26b 页 WYG0744-0875b.png
微下之下后未愈者更以凉膈散调之虽愈后犹宜少
少服之庶邪热不致再作也

  白虎汤治伤风自汗桂枝證表未解半入里可以和解者
脉在肌肉而不可下者也

  或中暑自汗脉虚弱者

  热伤气而反自汗大出故脉不能自实而反虚弱

  或伤寒自汗脉滑数而实表里俱热

  脉沉浮皆得有力而数身热头痛烦渴腹满小便赤
卷中 第 27a 页 WYG0744-0875c.png
黄也

  或三阳合病(言太阳少阳阳明合受其为病之热气)腹满身重难以转侧
口燥面垢谵语遗尿如误发汗则谵言益甚下之则便
额上出汗后必发黄

  或厥逆自汗者是谓热越(言自汗散越也)如或里热而脉厥者
或下證未全者兼和解两感伤寒此方最解头痛并止
自汗无问中暑伤寒风热杂病及传染时疫本非外伤
风寒脉便不浮而自汗头痛欲作汗病者并宜服之

卷中 第 27b 页 WYG0744-0875d.png
  无问四时但随證详而用之他药仿此

  五苓散 治中暑并伤寒大发汗后胃中乾烦燥不得
眠脉浮小便不利后热烦渴及表里俱热饮水反吐(名曰
水逆)或攻痞不解或口乾烦渴小便不利或痞尚在而利
不止者或当汗而反下之利遂不止脉浮表不解自利
或小便不利者

  凡用五苓散證无问脉之沉浮

  或一切留饮不散以此散水止渴并解两感太阳少阳
卷中 第 28a 页 WYG0744-0876a.png
俱病

  经言六经病證者是也

  或一切吐泻霍乱(无问寒热)及小儿泻惊风(无问急慢)皆宜服之
桂苓甘露散(一名桂苓白术散)治伤寒中风冒暑饮食内外一
切所伤传受湿热内甚或头痛口乾或吐泻烦渴或小
便赤涩大便急痛或泻痢间作并一切湿热霍乱吐泻
转筋急痛腹满痛闷或中外诸邪所伤而并吐泻者湿
热之时尤宜服之

卷中 第 28b 页 WYG0744-0876b.png
  并治小儿惊风

  白术散 治伤寒杂病一切吐泻烦渴霍乱虚损及气
弱久虚保衰老兼酒膈呕哕

  四逆汤 治伤寒表热未入于里误以寒药下之太早
其表热本未入而因里寒下利不止或表热里寒自利
不止者急以四逆温里

  脉浮不渴小便清白不温完谷不化者是也或辨便
溺之色者须臾审其饮食万物之色也或下后恊热
卷中 第 29a 页 WYG0744-0876c.png
利不止者咽乾烦渴也谨不宜温也宜五苓之类散
其湿热也惟里寒者可以温之止其寒泻

  利止里和表谓尚在者急以桂枝汤解表也或杂病寒
饮呕吐者或寒湿泄泻者

  然虽杂病若湿热吐泻者不宜此方虽亦有湿热痞
闭之微者误中辛热开发而效甚者强劫不开则怫
热病转加也惟里寒可通用四逆汤也

  茯苓半夏汤 治伤寒杂病一切呕吐或喘欬头痛者
卷中 第 29b 页 WYG0744-0876d.png
半夏茯苓汤 治伤寒杂病呕哕风眩疾逆欬喘头痛
并风热反胃吐食诸證

  黄连解毒汤 治伤寒杂病并酒燥热毒烦闷乾呕口
燥呻吟错语不得眠凡一切大热狂燥喘满及阳厥极
甚畜热内深俗妄传为阴毒者(见前势)表热太甚头项支
体痛不可忍脉洪躁里有微热不可汗者或湿热内甚
或欲作痢者

  大便溏数而少急痛小便赤或涩者必欲作痢也

卷中 第 30a 页 WYG0744-0877a.png
  或已利热势甚者(并服本方)及下之前后寒凉诸药不能退
其热势之甚者两感诸證同法

  两感者一日太阳与太阴俱病则头痛口乾而烦满
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通宜此方
以退表里诸热朱氏不明此皆热證妄言前三日真
为病寒以四逆汤急温里而后以桂枝汤急解表大
误人也此二方皆不可用但随表与里热势微甚以
退其热使无致热极而死者是也若势甚宜下者加
卷中 第 30b 页 WYG0744-0877b.png
大承气汤下之愈夫经言此三日传受亦大略之法
也大抵宜随證以施治亦不必拘也

  或势甚欲下虑不能退其热者加大承气汤下之或热
结极深而诸药数下毕竟不能利不救必死者此法更
下甘遂一钱以急下之(吐利同效)或但自热结胸中心胸高
起腹虽不满而但喘急闷结谵妄昏冒关脉沈数而𦂳
者尤宜此法急以下

  吐愈佳

卷中 第 31a 页 WYG0744-0877c.png
  瓜蒂散 治表證罢邪热入里结于胸中烦满而饥不能
食微厥而脉乍𦂳者宜以吐之

  诸可下證

  大柴胡汤 诸服小柴胡汤證后病不解表里热势更
甚而心下急郁微烦或发热汗出不解下心痞鞕呕吐
下利(已上属太阳)或阳明病多汗或少里病下利清水心下
痛而口乾或太阴病腹满而痛或无表里證但发热七
八日虽脉浮而数或脉在肌肉实数而滑者及两感诸
卷中 第 31b 页 WYG0744-0877d.png
證可微下者双除表里之热者并宜此剂

  大承气汤 治大小二柴胡證后表里俱热病势更甚
者或阳明脉迟汗出不恶寒

  阳明生肌肉热甚自汗多故脉不能数而反迟也里
热更甚故不恶寒而反微热也

  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时潮热

  恶寒为表热当汗而不可下发热为里热当下而不
可汗

卷中 第 32a 页 WYG0744-0878a.png
  或手足心濈然汗出者(濈阻立切和也)

  此言唯手心足心气似和然而汗出也

  此大便已鞕也或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至十馀
日日晡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刺者发则不识人
循衣摸床惕然而安微喘此阳明里热极甚也

  足阳明胃经外肌肉为十二经之长内为五脏之本
而六腑之大源故阳明胃病虽为腑病其脉沉数而
实者皆当下之也然肠胃热甚则大便自黄赤变褐
卷中 第 32b 页 WYG0744-0878b.png
以至于黑者难治也凡潮热谵语不能食者肠中已
有燥粪能食者但鞕耳旧云胸中有燥粪是寄手阳
明證在足阳明也燥粪实非在于胸耳

  或阳明病下之后心胸燥热而懊憹烦燥者(亡液故也)或烦
热汗出则解复如疟状日晡发热而脉沈实者宜以下


  脉浮虚者桂枝汤主之

  或六七日不大便目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
卷中 第 33a 页 WYG0744-0878c.png
身微热者或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发微热喘急
不能卧者有燥粪也或三部脉皆平心下鞕或脉大而
𦂳者或下利脉滑而数者或下利脉迟而滑者迟由热
泄不止而致之实非寒也

  或少阳病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或自利清水色纯青心
下痞痛口燥者皆湿热相搏于肠胃之内而成下利也
然热则郁结湿则痞闭故水液不结

  浸润于外则肠胃之外燥热太甚而烦渴不止肠胸
卷中 第 33b 页 WYG0744-0878d.png
之内湿热泻也本因热郁而留饮以成湿也

  或诸腹满实痛烦渴谵妄脉实数而沉者无问日数并
宜大承气下之或里热燥甚肠胸怫郁留饮不散烦渴
止胸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呕冷液大渴反不能饮饮亦
不能止其渴喘急闷乱但欲死者热服下咽立止其渴
有若无病之人须臾大汗而愈至此往往多未利而汗
出亦有药力但随汗之宣通则不利而愈者也

  小承气汤 治伤寒日深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服小
卷中 第 34a 页 WYG0744-0879a.png
承气汤腹中转失气(谓动转失泄之气也)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
转失气者必初鞕后溏未可攻之攻则腹满不能食也
欲饮水而哕其后发热者大便复鞕而少也宜小承气
和之若腹大满不通与小承气汤微和胸气勿大泄也
或阳明多汗津液外出肠胃燥热大便必鞕而谵语也
或谵语脉滑疾或发汗吐下之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
鞕者或下利谵语者多复有燥屎也通宜小承气汤下
之或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阳明等证烦心心下鞕
卷中 第 34b 页 WYG0744-0879b.png
至四五日虽然食少少与小承气汤和之令小安
调胃承气汤 治诸发汗和解吐后不恶寒但发热而
或蒸蒸然者或日深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满痛大便
及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先苏佃切)

  先此时者先于此时之前已曾自极吐下而复此證


  或日深里热谵语法当承气下之误以银粉巴豆燥热
大毒丸药下之以致真阴损虚则邪热转甚(甚者为邪衰者为正)
卷中 第 35a 页 WYG0744-0879c.png
因而恊热下利不止脉反调和也(恊胡劫切和也合也)

  今言病本为热而又与辛热大毒圆药下之则两热
恊和相合而热甚下利不止也下利脉当微厥而其
热药攻之故脉反适当其调和也言有热利不止而
脉反平或滑实大而𦂳者也

  或反表里里和而下之太早表热乘虚入里而或不成
结胸但为热利不止心下满鞕成痛烦渴咽乾脉滑数
而或实者或诸腹满实痛者

卷中 第 35b 页 WYG0744-0879d.png
  或烦渴谵妄者小便赤涩大便或鞕或热泄脉滑实而
𦂳甚也并宜调胃承气汤下之

  三一承气汤 通治大小调胃三承气汤證

  大发表證罢热传于里则宜下之热除即愈宜调胃
承气也此失下热极则危而死矣表病里和则当汗
之热泄身凉即愈若反下之则表热乘虚入里而成
结胸之类诸病也或表热半传于里半尚在表则不
可汗下宜小柴胡之类和解之也或表里两證热势
卷中 第 36a 页 WYG0744-0880a.png
俱甚而和解不能已者虽邪热半在里半在表法当
寒热往来以其表里热势俱甚故亦不恶寒而但恶
热也宜柴胡汤微下之通除表里之热也或误用调
胃承气则止能攻里不能除其表热或用小承气多
攻里少除表则表热乘虚入里皆能为害也其大柴
胡證势更甚者宜大承气下之设未全愈而或有表
之微浅邪热入之于里以其厚朴枳实之类善开结
滞而不能成其结胸之类诸病也故活人书言攻里
卷中 第 36b 页 WYG0744-0880b.png
之药调胃承气最𦂳小承气次之大承气又次之大
柴胡最为缓慢故表證未罢而为里热已甚须可缓
下者先大柴胡次大承气亦可通也若善论开郁结
怫热峻疾得利而效至大设未痊除而亦难再郁结
者大承气也故活人书复言大承气最𦂳小承气次
之调胃承气又次之大柴胡最慢也是以可急下之
者宜大承气也故虽大柴亦可通用而复无急下之
證也或可微下及微和胃气者小承气汤调胃承气
卷中 第 37a 页 WYG0744-0880c.png
为后先之次由是观之则缓下急下善开发而难郁
结可通用者大承气汤最为妙也故今加甘草名曰
三一承气汤通治三承气汤于效甚速而无加害也
然以其甘草味能缓其急结温射润燥而又善以和
合诸药而能成功故本草谓之国老也是以大承气
汤得其甘草则尤妙也然此一方是三承气汤合而
为一也善能随證消息但有此方不须复用大小调
胃承气等汤也

卷中 第 37b 页 WYG0744-0880d.png
  或无问伤寒杂病内外一切所伤日数远近但以腹满
咽乾烦渴谵妄心下按之鞕痛或但腹满实痛或小便
赤涩大便结滞或湿热内甚而为滑泄或热甚喘咳闷
乱惊悸癫狂目疾口疮舌肿㗋痹痈肿疮疡或伤寒阳
明胸热发斑脉沉须可下者及小儿惊风热极潮搐涎
喘昏塞并斑疹痘疮热极黑陷小便不通腹满喘急将
欲死者或斑疹后热毒不退久不作痂者(痂音茄疮痂也)或作
斑痈疮癣久不已者或怫热内成痃癖坚积腹满而喘黄
卷中 第 38a 页 WYG0744-0881a.png
瘦潮热惊风热积及大人小儿久新疟疾暴卒心痛风
痰酒膈肠垢积滞久壅风暴伤酒食烦心闷乱脉数沉
实或肾水阴虚阳热暴甚而僵作卒中或一切暴瘖不
语失音或畜热内甚阳厥极深脉反沈细而欲绝者或
表之冲和正气与邪气并之于里则里热亢甚而喝极
似阴反为寒战脉微而绝者或风热燥甚客于下焦而
大小便涩滞或不通者

  风木能胜湿土火热能耗水液因而成燥燥则𦂳敛
卷中 第 38b 页 WYG0744-0881b.png
坚结滞不通故风热燥甚于下焦则燥粪结硬腹又
𦂳敛者其燥粪不能相离并膀胱燥郁不能渗泄故
不通也慎不可用银粉巴豆大毒燥热圆药下之反
生燥热而耗其阴液也故伤寒下热古皆禁之最宜
三乙承气汤兼用下取法

  或产妇胎死不下者

  风热燥湿𦂳敛则产户不得自然开通也其證逆脉
弦数而涩面赤或青或变五色腹满急痛喘閟胎已
卷中 第 39a 页 WYG0744-0881c.png
不动者是也手足温而脉滑者止为难产但宜滑胎
催生慎不可下也

  及两感表里热甚欲可下者并宜二乙承气 大承气
加甘草是也或下食积及急攻结滞者调下轻粉一
字滞下目疾口疮咽㗋疮疡斑疹加凉膈散下死胎
加益元散

  十枣汤 治太阳中风下痢呕逆表證罢乾呕短气不
恶寒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下痛者兼
卷中 第 39b 页 WYG0744-0881d.png
下水肿腹胀并酒积食积一切肠垢积滞痃癖坚积或
畜热心腹暴痛或疟气久不已者或表之正气与邪热
并甚于里热极似阴而反寒战表气入里而阳厥极深
故脉微而欲绝也并风热燥甚结于下焦大便不通或
实热腰痛者及小儿热结乳癖积热作发惊风潮搐斑
疹热毒不能了绝者宜以下之

  瘀血下證(瘀于预切积也又音于)

  桃仁承气汤 治太阳病不解而循经热结在膀胱者
卷中 第 40a 页 WYG0744-0882a.png
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表不解者先以桂枝汤解表已
而但小腹急结者乃以下之 或言少腹者误也脐上
为腹腹下为小腹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凡下皆作小腹


  抵当圆 治伤寒里热少肠满当小便不利今反利者
有畜血也宜以下之

  抵当汤 治太阳日深表證仍在循经而热畜下焦脉
微而沈不结胸而发狂者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
卷中 第 40b 页 WYG0744-0882b.png
利也血下乃愈宜以攻之或太阳病身黄脉沈者循经
而畜热下焦也少腹鞕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如
狂者瘀血證也或阳明畜热内甚而喜忘(喜许记切)或狂大
便虽鞕而反易不难也其色黑者有畜血也或无表里
证但发热日深脉虽浮者亦可下之或已下后脉数胸
热消榖善饥数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并宜抵当汤下


  发黄

卷中 第 41a 页 WYG0744-0882c.png
  茵蔯汤 治阳明里热极甚烦渴热郁留饮不散以致
湿热相抟而身体发黄

  或言寒热相搏而发黄者误也即如万物湿热甚则
自生黄色非寒也本伤寒热极失下或误汗之温之
炙之熨之或误服银粉巴豆大毒热药下之反以亡
液损其阴气邪热转甚或下之太早热入里不成结
胸但以发黄者或失寒凉调治或热势本恶虽按法
治而不能退其热势之甚者或下后热势不退皆能
卷中 第 41b 页 WYG0744-0882d.png
发于黄也大抵本因热郁极甚留饮不散湿热相抟
而黄也

  其候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
者身必发黄也

  怫热在表燥而无汗湿热在里气甚不能散越于外
则湿热之气郁甚而上行以至头面阳极之分则湿
热蒸为微汗而颈下无汗然湿热不能自然宣通散
越于周身故湿热郁之极甚而面目遍身发黄色也
卷中 第 42a 页 WYG0744-0883a.png
故白虎汤證遍身自汗出者仲景谓之散越不发于
黄也小便不利者湿热发黄之證也或小便自利或
狂或大便黑者瘀血證也发黄亦有谵妄者本所不
言以黄證未明故不须言也

  宜茵蔯汤调下五苓散以利小便退其湿热也以黄者
茵蔯汤利大小便也

  结胸

  汗下之后不大便五六日舌乾而渴日晡小有潮热从
卷中 第 42b 页 WYG0744-0883b.png
心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脉尚沈𦂳滑数或但关脉
沈𦂳者通宜大陷胸汤或丸下之或脉浮者表水罢也
不可下之(下之死)宜小陷胸汤及小柴胡之类和解未罢
者方可下之或结胸虽脉浮而里热势恶须可下者宜
三乙承气汤一服分作三次约三时许服讫得利甚良
虽未利稍减脉必渐沉病微者止用三一承气汤半服
按而下之里热甚者以大陷胸汤大半服而下之

  谓有前药之力也然须二方中甘遂反甘草或势恶
卷中 第 43a 页 WYG0744-0883c.png
者故意以甘草击甘遂使开发峻疾而为效速矣故
世方及活人书双圆子亦直用甘草甘遂也

  或但结胸别无大段热證但头微汗出脉沉潜者冰结
胸也通宜大陷胸汤小结胸者心下按之而痛脉浮而
滑别无大段热證也

  此亦下之早而热结心胸也但以热微于大结胸而
甚于痞但热之微甚也俗未明之又以妄谓但结胸
无大热證为寒实结胸殊不和素问明言热病而实
卷中 第 43b 页 WYG0744-0883d.png
非寒也及夫脏结阴结阳结者经以热结于腑而腑
为阳是名阳结热结于脏而脏为阴是名阴结一名
脏结也然热结于腑则微而浅故病厥微而易治热
结于脏则深而当病甚故厥深而难治矣其或有脏
结畜热极深而至身冷脉微而欲绝者表之热證反
不见也俗未知本热极而致反言阴寒脏结本亦病
热极俗又妄加热药反绝残阴而暴死十无一生因
以世传脏结便为死病也若以素问六气脉證标本
卷中 第 44a 页 WYG0744-0884a.png
验之则明可见其热證也留饮不散而成头汗而脉
沉潜反附于骨者积饮以成水结胸

  及水结胸者通宜小陷胸汤也

  痞

  伤寒表里俱热下證未全法当和解误下之早则成痞
心下痞满而不痛按之软虚也

  然须里之阴分已受热入而为病是谓病发于阴也
或热微下證未全则不任转泻误下之早则里之微
卷中 第 44b 页 WYG0744-0884b.png
热除去之外反为热入所损虚而表热故虚入里虽
不能成结胸亦作痞也俗医妄谓阴寒之作发下之
早而成痞者误也然病既已为阴寒何得更言发于
阴也寒病毕竟不可下何得言其下之早也既言其
早则病热发于阴也故此之邪热病之表于阳分而
里和未有邪热反以下之太早则里乃极虚而表之
全热大入于里此失之至大故成结胸而病热势恶
也痞则误之小故为热势轻微也小结胸者微于大
卷中 第 45a 页 WYG0744-0884c.png
结胸而甚于痞也但分误之大小热之微甚非谓痞
为寒也故仲景本攻痞多用大黄黄连黄芩寒药耳
后或以加附子乾姜之类者是以辛热佐其寒药欲
令开发痞之怫热结滞也非攻寒耳故攻痞不开者
后当陷胸汤寒药下其热也或当用大柴胡大承气
双下表里而无使表热入里以成结胸及痞若误用
调胃承气但攻其里则表热入里而亦成痞也或无
问可下不可下而误用银粉巴豆燥热大毒圆药下
卷中 第 45b 页 WYG0744-0884d.png
之反以损阴亡液以使怫热太甚亦或成痞或为诸
热变證各以本论详之

  痞脉浮而尚恶寒者表未解也当先桂枝汤解表已而
后攻痞也或只服五苓散便双散表里甚良或痞恶寒
而汗出者或痞而烦渴小便不利者或痞而留饮湿热
下痢者或已成痞而因药利尚不止以其痞满误更下
之其痞转甚呕哕下利心烦燥者无问痞脉沉浮并宜
煎生姜汤生姜汤一味调下五苓散每服四五钱频服
卷中 第 46a 页 WYG0744-0885a.png
或痞不已则后亦实热烦满或谵妄脉沉无他證者宜
大黄黄连泻心汤或用前方小陷胸亦得

  懊憹

  懊憹者烦心热燥闷乱不宁也甚者似中巴豆草乌头
之类毒药之状也

  栀子汤 治懊憹烦心反复颠倒不得眠者燥热怫郁
于内而气不能宣通也

  经曰血气者人之神由荣卫血气运行则神在乎其中
卷中 第 46b 页 WYG0744-0885b.png
也然神行于表则荣卫流注于经谓之行阳令人寤犹
天之日出为昼也神行于里则五脏相生而顺传谓之
行阴令人寐故神识外无所用而惑神迷于内则复为
梦也犹曰入于夜其夫燥金主涩而湿土主滑夫燥湿
之体必先因之于彼气而后为其兼化也犹先大凉而
物后燥及风胜湿热耗其液而成燥体及热太甚则万
物湿润而出液者也由是表热无燥者气血运行通利
而成癫狂走呼而力大者也燥热病于外者气血壅滞
卷中 第 47a 页 WYG0744-0885c.png
则痿弱而无力也故病内热而无燥者津液润泽气血
滑利则昏冒多睡也如洗心散寒药言治多睡是也故
小儿昼精健夜安寝由血液不衰也夫燥热病于内者
气血涩滞则懊憹烦心不得眠也夫伤寒之燥热者因
于大发吐下或呕吐泻痢自汗过多或阳热太甚损阴
耗液亡液则血衰而成燥热也或炙熨炙烙或误服热
剂或误因银粉巴豆燥热大毒圆药下之反损阴亡液
血衰则燥热太甚多为此误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
卷中 第 47b 页 WYG0744-0885d.png
而能听手指得血而能操掌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
步脏得血而能液腑得血而能气然则一身之至贵者
莫过于血故阳热虽甚而血液不衰则荣卫通利而为
病微血液既衰以伐燥热怫郁则病甚也且如酒热方
甚而血液未衰则气血宣通而和畅因其酒热损阴亡
液以致血衰而酒渐以散之燥热怫郁而烦渴病于酒
也而再饮后得平者气液宣行而燥热怫郁后得散也
或不受复者酒毒已甚燥热不能散也亦犹世俗妄意
卷中 第 48a 页 WYG0744-0886a.png
以分阳毒微于阴毒者是谓内外燥热太甚而血液不
衰则血气运行之太甚而为病者犹泰极失常以为阳
毒也以血液衰竭燥热太甚畜之于内则阳气不能营
运于表故遍身青冷厥逆病危极将死者妄谓寒极阴
毒也因以中外急救其阳而反招暴祸倘或病热尚微
而误中素问言辛热开发强劫之效因以妄矜已能以
谓阴毒必死之證救之以活致使世俗愈惑而惟恨救
之不及误人多矣殊不知但以退热润燥散结则气液
卷中 第 48b 页 WYG0744-0886b.png
宣行而愈也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温之开腠理致
津液通气脉也然气通和即津液宣行也故经曰气和
而生津液相盛而神自生

  或胸满结滞或头微汗出处烦者栀子汤主之或少气
者加甘草一钱或加呕者及初误以圆药下之者加生
姜半两凡懊憹虚烦者皆用凉膈散甚佳及宜汤濯手
足使心胸结热宣散而已

  栀子厚朴汤 治心烦腹满坐卧不安
卷中 第 49a 页 WYG0744-0886c.png








卷中 第 49b 页 WYG0744-0886d.png








  伤寒直格方卷中